>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栏目

台湾考察报告(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热度:37
台湾考察报告

篇一 台湾考察报告24250字

XX年4月17日至XX年4月27日,应台湾中华发展商会邀请,在县政府杨玉平县长的率领下,我县召集部分乡镇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6人赴台湾台北、花莲、台中、高雄、嘉义等地,重点针对有机农业加工企业及有机基地、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等进行考察和交流。我们到达台湾后,受到当地企业、农会、社团人士的热烈欢迎,互相进行了广泛的经贸交流,拜访了许多老朋友,结识了一批新朋友。考察人员在考察期间,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了各项考察交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感受和主要体会

1、台湾企业间沟通联络、相互交流的氛围令人羡慕。刚到台湾,我们就应杜董事长邀请共进晚宴,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概要,包括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当地的风俗民情,着重介绍了台湾的中华正大企经管理协会。台湾的各类协会很多,每个协会在每季都要安排一次类似的聚会,它不仅可以让企业家放松心情,增进了解,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化企业家之间的感情,创造了团结和谐,创新学习的机会,非常的有意义。

2、台湾精致农业,“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果令人羡慕。在台湾考察期间,我们深深感到台湾的农业非常发达,尤其是精致农业和“三生”农业,实现了由重视“量”向“质”的提升转变,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质量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目前台湾植茶面积230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顷。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茶叶一直是台湾重要经济作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所到之处,看到的耕地整理精细,整齐划一,生机盎然,自动化、机械化设施设备齐全。我们参观的观自在有机农场,农作物四周都布有防虫害网,栽种了隔离作物带。台湾农业不仅有优良的品种,很高的农业技术,还有健全的农业推广机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近20年来,台湾的“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也做得非常成功,其基本形态有:一是观光农园;二是市民体验农园;三是农业公园;四是教育公园;五是休闲农场;六是有机农庄。这些农庄(园)集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既增加了旅游景点,又丰富了市民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3、农产品商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无论是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直接运销制度,都需要引导农户进行整合。这是建设农产品运销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台湾农民产销经营整合的组织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

(1)组织农业产销班。我们来到高雄参观了屏东莲雾产销班,组织农业产销班既是制度化的农业推广教育组织,又是现代农业产销铺导和实施体系。台湾于1992年11月制订了“农业产销经营整合实施要点”,成立了蔬菜、水果、花卉、毛猪、肉鸡、鸡蛋和水产养殖七个专业的产销经营班,至1994年11月,已组成了3619个班,有班员72359人。平均每个产销班约20个农户。对参加产销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工作内容除提供技术培训外,还有组织蔬菜的销售、办理小包装的产销一元化直销,辅导产品展示促销、开拓市场。对产销班的辅导内容及优惠政策主要是:一是提供最新市场动向及市场机会等资讯;二是辅导改善生产环境及公共设施;三是协调农产品市场,透过其所属农民团体,优先协助办理共同运销;四是协调农业发展基金,提供优惠贷款。

(2)通过农会组织农产品运销。我们先后参观了台北的大园乡农会和日月潭的草屯镇农会。台湾的农会是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农民团体,组织体系最为完整和普通。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农业推广农用物资供应,农产品运销、农业信贷和保险等事业。自1953年开始建立以来目前已有乡镇市(地区)农会268个,县市农会21个,省农会1个,共290个。农会在农产品运销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它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近几年又组织农产品直销运销。68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中有近一半是农会经营的,批发市场的资源农会也是主要供应者。

(3)农业合作社是重要的共同运销组织。台湾目前共有各种农业合作社(场)410个,是专业的农民团体,在组织农产品进行共同运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农业合作社在组织名称上,都表明其业务种类产品,名称及区域范围。我们来到台中云林西螺镇参观了汉光蔬菜水果合作社,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知识,汉光果蔬生产合作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办理共同运销的农民专业合作团体。该社拥有社员211户,耕地面积15907公顷。合作社为社员主要提供五项服务:一是市场价格和产销信息;二是农药、肥料和纸箱供应;三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四生产技术改良的指导;五产品销售及建立产品的品牌。合作社内,也将社员组成6个产销班,每班15—25人,面积约60公顷。另设有育苗中心1公顷,为社员提供优质菜苗,并开发了容器栽培的新技术,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

4、台湾旅游业发展形象和吸引力令人羡慕。据导游介绍,台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景点、景区星罗棋布,全岛观光游栖区共计270多处,较有代表性的有100来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去参观的阿里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日月潭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准,禅宗文化深度开发、主题突出,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如佛光山台中禅寺等硬件建设,气势恢宏,而佛学文化的传承更是臻善臻美,令人为之震憾。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全在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

二、主要收获

1、加深了台湾企业界对宜春和铜鼓的印象,招商活动取得初步成果。在台期间,我们通过杜氏亚太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可陵先生的帮助,带着一颗诚心、以拜会、实地考察、工作餐会等形式,会见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进行了友好交流。共与100多位台商建立了初步的联系,这些台商朋友涉及面广,涵盖了电子、食品、旅游、教育等各个产业或行业,层次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将会给我们的招商投资带来积极的影响。杨玉平县长向各位台湾朋友介绍了铜鼓的综合概况,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优势及本次赴台湾考察目的和活动内容,开展了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和优势产业推介,加深了台湾企业界、佛学界和有机农业生产者对铜鼓县的认知。有部分台商有意向性的表示要来铜鼓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和绿色能源,包括红色旅游、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温泉地热水的深度开发、有机农业开发及有机食品加工。

2、加强了两地禅宗文化的交流,为加强我县与台湾禅宗文化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台湾、禅宗文化非常盛行,岛内大小寺庙1.3万多个。我们重点参观了佛光寺和台中禅寺,两处庙宇不仅外体建设筑肃穆高耸,设施齐全,而且经藏丰富,传承创新,自成体系。寺庙积极行善布施,济贫救困,造福民众,比较实际地弘扬了佛法的真谛。

3、加深了对台湾的体验和认识。10天时间,跑遍台湾,不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便由于是有目的的意识的亲身接触,我们对台湾的体验和认识颇丰。首先我们感到:台湾毕竟是经过比较好的几十年发展的赫赫有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和深厚基础,比较突出的是电子产品和家庭五金业发展,据说全世界40%的纽扣和50%的拉链出自台湾。台湾的秩序相当好,在街上交通警察很少,在路上车辆鸣喇叭次数很少,车辆摆放相当整齐。台湾服务业发展不错,不论商店,宾馆或是导游,都很敬业,讲信用、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比较好。但市容市貌和城市品位特色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以前台湾人到大陆,大陆人把他们当阔佬,台湾人老觉得我们大陆穷。现在我们到了台湾,完全可以用平视的目光看台湾人。过去,在台湾人民币是不能用的,现如今人民币非常通行,备受关注,总体而言,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彭晓

11月22日至12月1日,来自中国14个省市的由中国科协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21人组成的海峡两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10天的科学教育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和高雄师范大学科教中心负责安排的。

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协青少部的蒙星部长给我们全体团员召开了行前的预备会议,介绍了该项目的由来:该项目始于1996年,主要是以学科竞赛为纽带的两岸民间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互访一次,单数年台湾学者到大陆,双数年大陆学者到台湾。在台湾方面,最初是由台湾师大牵头的,现在由高雄师大牵头。大陆方面共去过5次,约100人左右。

为了方便管理和在台湾的学科交流,代表团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学科,每个学科有一个召集人。数学学科的负责人是海南师范大学的蔡亲鹏副教授。

旅游公司的汤立民先生全程陪伴着我们,高雄师大方面,除了接风宴和告别宴全体科教所教师参加外,其他时间均由其中2~3位教师陪同。

此次活动的基本安排是环台一周,一边参观一边到一些中学访问、交流,其基本路线是高雄(小港高中、科学工艺博物馆、高雄师大燕巢校区资优教育研讨会)→台南肯丁国家森林公园→台东高中→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中的天祥和九曲洞、光隆大理石馆) →香格里拉休闲农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国中学) →途经三义木雕街、日月潭到台南一中→高雄(高雄师大附中)。从表面来看,此行的安排很紧凑,内容丰富多彩,似乎玩了很多地方。但是,因为我们是乘坐旅游巴士游览,每天要急于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加上中饭和晚饭因饮酒将时间拉长,所以基本上没能好好游览任何一个风景区。常常是披星戴月,每天在车上好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睡眠不足,还常常过而不入,留下了很多遗憾。有人说,我们是到处都去了,但又似乎哪儿都没去。

本次访台收获最大的是参加两岸科学教育研讨会。会上,台湾高师大科教中心的教授和副教授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相关的发言。他们都利用了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效果较好。籍此,我们也了解了台湾的科技教育和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情况。从总体来看,他们的发言内容并不限于资优学生。黄台珠教授就提出了在关注资优学生的同时,别忘了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陆的部分教师(事先指定的)也就大陆的课程改革情况、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辅导等进行了发言。从总体来看,大陆方面的发言人几乎都没有用幻灯,又由于讲稿内容被提前印发给了大家,所以他们都讲得比较随意,除了少数发言不错外,多数有准备不足之嫌。此外,由于事先大陆方面的发言者没有勾通,所以准备的内容还有雷同之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事实上,关于学科竞赛辅导的报告由一个人做就好,可事前由不同学科指定一个人提供本学科的情况,最后由一个主报告人统稿,署上大家的名即可。另外,个别人发言时不注意内外有别,说了一些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些真实事实但却有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规则的话,这或许是会造成国际影响的。在后来一些场合,个别人的发言分寸也不太好。个人觉得,在国际交往(包括与港澳台的交往)中一定要不卑不亢,特别注意个人的言行,记住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台湾期间,除了睡觉和乘车以外,时间支出最多的就算访问中学了。我们先后访问了高雄小港高中、台东高中、台北建国中学、台南一中和高雄师大附中。其中,师资、生源和知名度最高的是建国中学。

建国中学是一所男校,招收的都是资优学生,录取率是考生人数的4.6%。建国中学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奖,是全世界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所中学。参观后,我们发现建国中学的硬件并不好,不但无法与大陆名校相比,而且不如台南一中。建国中学的成就主要缘于优秀的生源(绝不招收分数不够的学生,哪怕是'总统'的孩子,本校教师子弟亦无丝毫照顾),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除了发奋学习外,根本不可能有市场!建国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拥有一支学科竞赛和科技比赛的优秀辅导员队伍。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规模陪养顶尖选手的机制和经验。此外,占台湾面积1%的台湾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湾最好的三所大学)和大量的科技场馆,如对面的南海学园等也为建国中学提供了一流的科技教育师资和实验设施。

台南一中是台湾南部最好的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校园文化搞得很有特色,例如很多教学用楼的大厅里都有校友赠送的浮雕等,还保留了光复台湾时满是弹痕的一面墙,以呈现历史原貌。学校的设备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们了解到,台湾民众崇尚平均主义,结果政府给所有中小学拨款的基本额度标准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学校提出了合理的立项申请,也有可能获得相关的项目支助。台南一中的校长不象台北建国中学的校长一样,任期最多只有2届,该校长已在台南一中20多年了,其教育理念得以落在实处。他又是一个懂教学、会经营的校长,所以一方面争取到了比其他学校多得多的经费,另一方面又争取到了很多社会支持,例如,游泳馆就是公司出资盖的。上课时间,游泳馆归学校用,其余时间公司对外经营。公司承担所有的建设费用、维护经营费用,每年还要给学校20万左右的台币。此外,校友会与家长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台南一中在奥赛和科展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艺术等方面也很出色。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大附中比较接近。这所学校的科技教育主要依赖成功大学。

高雄师大附中硬件也很好,实验室条件首屈一指。单是各种光学显微镜就有100多台,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就能做部分尖端科学研究,为科展取得佳绩创造了条件。该校的另一特色是有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和高中(每个年级10个班)。从小学起该校就在高雄名列第一。这支子弟兵起到了冲锋陷阵和传承校园文化的作用。

小港高中和台东高中对我们都异常热情,但这两所学校在台湾都比较一般,更没法与大陆名校相比。所以不再累述。

十天的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活动匆匆结束了。其间有遗憾,也有收获。东道主的热情令我们感动,同胞深情更是难能可贵。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台湾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远不如中国大陆,据称有钱有势的人很多选择了移民海外或香港。只有23O0万人口的孤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无法与大陆抗衡。所以,明智的台湾人都应该不会选择台独。

宝岛的美丽已然留在了身后,而宝岛的未来却令人挂怀。衷心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大陆。一个中国,是几代人的夙愿,更是力量的象征,强大的象征。

.12.3

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

应台湾屏东农会的邀请,我们于10月12日至21日,先后对台湾恒春生态农场、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屏东九如果蔬批发市场、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台南麻豆镇农会果蔬产销班、台南文旦优质柚种植园、蝴蝶兰苗莆公司、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雾峰农会菇类博物馆、桐林观光农园、台北果蔬拍卖批发市场、假日花卉市场等进行了考察,并拜会了屏东农会、台北农会和台湾财团法人农业发展基金会,考察的主要形式是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一)有分工比较明确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

台湾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的试验场和改良场,经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

第二类是财团法人专业化研究所,如台湾香蕉研究所,属民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自筹或向'政务'部门申请科研补助;此类研究机构在从事优质品种研究的同时,通过种植示范,直接将其研究成果以'政府'补贴价格向农民推广。

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包括若干个研究农场)、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

(二)注重科研投入

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3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由'政务'部门拨款7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50多万元,一半直接用于科研,一半用于人员工资。台湾香蕉研究所,虽为民营科研单位,但其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来自'政务'部门的资助。作为企业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三)注重品种改良和产期调节栽培技术研究

台湾有关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品种改良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为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台湾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最近推出的优良品种有:菠萝台农13号、16号、17号、18号、19号,荔枝71-3-15和75-5-1-4,香蕉台蕉2号、台蕉3号、新北蕉、宝岛蕉,芒果台农1号,油梨84O24G和87-5-14,另外还有释迦(番荔枝)、黑珍珠(莲雾)、番木瓜、水晶番石榴以及花卉、甘薯、水稻等一些新的品种。为延长水果供应期,提高销售价格,台湾在水果产期调节和保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较为成功的有:套袋保鲜技术和莲雾、番石榴、番荔枝、葡萄、龙眼均衡上市栽培技术,如莲雾在10-3月份均有上市,番石榴、葡萄、杨桃全年均有上市,10月份仍有新鲜的龙眼上市。

(四)台湾的作物品种登记与保护

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台湾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二、台湾最大的农民组织--农会

台湾农会是台湾职能最健全、组织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上下自成系统的农民组织,其宗旨为: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农会为法人,属于独立自主经营的民间组织,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依照《农会法》对农会进行管理。

(一)农会的主要任务

1、传播农业法规,调解农事纠纷。

2、推广优质品种、肥料,组织农民培训,向农民传授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实行专业区经营,引导农民进行有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包括农畜产品的运销、储存、加工及市场经营等。

3、从事会员金融业务,在吸收会员存款的同时,使会员在不用抵押的情况下获取贷款。

4、接受会员的委托,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5、促进农村文化、医疗卫生以及福利救济事业。

6、从事一些经商办企业等生产经营活动。

《农会法》规定,农会从事上述经营活动,在规定的利润范围内享有免税政策,具体由'行政院'决定。但同时规定,农会利润的62%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

(二)农会的设立

目前台湾农会分省(市)、县(市)、乡(镇、区)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级别的'农政'部门的指导。乡(镇、区)农会,根据实际需要,可下设农事小组,为农会基层直属单位,必要时再分班工作。各级农会人财物独立,依法自主经营。

(三)会员

农会会员分为'会员'和'赞助会员'。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实际从事农业,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审查合格后,可成为农会会员,每户以一人为限。

1、自耕农。

2、佃农。

3、农业学校毕业或有农业专著或发明,并现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者。

4、服务于依法登记的农林牧场的员工,并实际从事农业工作者。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不具备以上条件者,可以申请加入个人赞助会员。凡依法登记的农业合作组织、公司、行号、工厂,也可申请加入农会为团体赞助会员。个人赞助会员和团体赞助会员,除可以被选举为监事外,没有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他和会员享有同样的权利。

下级农会为上级农会的会员。下级农会参加上级农会的代表,由该农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其名额由主管'农政'部门决定。下级农会的理事长为上级农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当然代表。《农会法》规定,各级农会代表中,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及雇农。会员代表任期为四年,连选可以连任。

(四)农会职员

农会的三位主要职员为理事长、常务监事和总干事。

理事长和常务监事分别由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产生,理事和监事由会员代表选任。各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和雇农。上级农会理事和监事不能兼任下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于选举前办理候选人登记,非经登记,不得参加竞选。农会的理事和监事不能在与农会有竞争性的团体或企业内任职,不能从事与农会有竞争性的营利事务。

农会总干事,由理事会聘任,但候选人必须经上级政务部门批准。

总干事以外的聘任人员,由总干事就农会统一考试合格人员中聘任,并接受总干事的统一领导。

农会总干事及聘任人员均为专职人员,不能兼营工商业或兼任公私团体任何有薪酬的职务或各级民意代表。否则视同辞职。

(五)农会的职权划分

农会以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理事会依照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工作,监事会监察业务及财务。农会会员(代表)、理事和监事所能行使的职权,仅限于会议期间。农会总干事按照大会决议执行任务,并向理事会负责;如有违反法令、章程,使农会受损时,应负赔偿责任。农会财产非因不可抗力致使损害时,总干事及有关职员负连带赔偿责任。

三、台湾农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政策取向

台湾农业在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为台湾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加入WTO之后开放的国际市场,台湾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台湾就其农业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以对农业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台湾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针对新的市场变化和21世纪高科技产业新时代,目前,台湾着重支持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生产、支持不易进口的一些新鲜农产品的生产、支持适宜地方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一是,科技农业。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产销体系;发展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知识经济农业。借助知识的创新、交流与应用,创造更高的农业产值,推动农工合作,使农业生产企业化,提高竞争优势。

三是,休闲农业。整合休闲农场、娱乐渔业、森林育乐、农渔会资源,构建休闲农园;规划休闲旅游,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二)建立二级产业和三级产业的农业发展策略

这一策略实质上和大陆所提的'农业产业化'是一致的。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利润,台湾对其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思路: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念,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等,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同时建立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农业发展策略,使产、制、销一元化。

在农产品收获后,要求依据形状、大小、色泽、成熟度、机械伤害、病虫害、裂果、日晒、畸形等特征进行分级包装。包装则依不同资材、不同容器、不同包装方式等包装同一等级的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便利运销、便利议价,减少交易纠纷,提高商品信誉。对于不合格品,则予以加工利用,以增加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加工不仅可以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且可增加附加价值,利用发展食品加工来带动农业工业化与企业化经营,以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

(三)策略联盟,提高农业竞争能力

台湾平均农场规模为1公顷,欧盟为18公顷,美国为207公顷,台湾认为,台湾农业为小农经营,必须将众多的小农组合成大农,组织力量实施大农经营,通过不同产业间实行策略联盟的方式,整合现有的农业组织、工商业组织,分别成立产销联盟、加工联盟、物流联盟及休闲联盟,形成新的团队,以资源互补、利润分享,使台湾走出小农经营的困境,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他们认为,农业策略联盟是未来振兴台湾农村经济的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未来加入WTO的挑战。

(四)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主体和导向作用

台湾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产销班直接流通、农会自办超市、产销班和合作社集中到批发市场拍卖等三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批发市场拍卖量约占总销售量的80%。

产销班是台湾农民按所从事的行业,在农会的指导下自愿联合的基层产销组织。主要是推动农户共同经营解决个体农户生产、运输销售的困难,通过销售及时反馈信息,指导生产。通过对农产品的集中检验、精选、分级、包装、统一拍卖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如我们所考察的台南麻豆镇果蔬产销班,把农户生产的番石榴集中后,在农会产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保鲜、包装,销售价比分散经营的提高30%。据了解目前台湾拥有1万多个产销班组织,参加人数达20万。

台湾各级农会,按照《农会法》赋于的可以从事'农畜产品之运销、仓储、加工、制造及市场经营'的职能,在'政府'的资助下,兴办超级市场,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农会所办超市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颇受农民和消费者的欢迎。

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以'行政'管理部门资助为主的公益事业,'政府'投资一般占50%左右,这也是台湾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政策之一。批发市场建设由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并规定批发市场的经营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且无偿提供交易信息服务。凡经批准进入批发市场的承销者或供货人,不付摊位费,货物成交后,买卖双方只向批发市场交纳1.5-2.5%的管理费。如我们所参观的台北市果蔬批发市场,'行政'部门所持的投资公有股占50%,该批发市场,管理规范,交易快捷,每天交易数量达上千吨,据了解台湾全省的各种农产品大多数都是通过该批发市场交易的,为指导台湾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为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台湾对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逐个分析,对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农产品,由价格保护转为就地补贴,鼓励农民逐渐退出。如水稻生产,台湾以平均每公顷5100新台币补贴,鼓励农民休耕。在农业生产方面,免收农业税;所有农用地,一律免收土地占用税。

四、建议

(一)加强与台湾热作产业的交流合作。台湾热带果蔬、花卉品种选育成果显著,有比较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其栽培技术也比较先进,但台湾地区劳动成本高,农业发展的空间较小。目前,应当发挥我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农业部南亚热作开发办和中国热作学会等组织的纽带和行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两岸热作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既可提高大陆地区农业科研生产水平,引进更多的优良品种和技术,加速大陆热带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强热带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又可为台湾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热带果蔬和花卉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南亚热作地区从台湾和其他地区相继引进了一些热作良种,大部分都试种成功。建议农业部增加对热作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发挥我部热作事业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地区农垦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对一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尽快形成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热作产业。

(三)推进大陆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多年来,台湾农业一直被视为小农经营实现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典型,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的变化,既使是台湾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扩大规模经营、走出小农经营的紧迫性。大陆农业家庭经营的平均规模还不到0.5公顷,比台湾农场平均规模1公顷还相差很远。因此,大陆农业的发展,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领域,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条件下,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尽快实现大陆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四)切实提高大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行小农经营的台湾农业,之所以能在几十年内就实现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与其采取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方式密不可分。台湾农业从选种、生产技术到产品销售,每一生产经营的环节,都有一些以农会为主的民间组织,为其服务,每一区域都使其小农经营的每一环节做到组织化,统一面向市场。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台湾农业正准备在更大的范围内,通过实施联盟策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大陆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水利站和经管站等农业服务组织,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理顺职能,使其成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主体,独立经营,自我发展;同时引导并鼓励农民组成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服务体系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政府财政支持集中到通过市场调节无法做到的服务内容上来,进一步发挥好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把生产者组织起来有序地进入市场,以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进一步提高市场能力,促进大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考察团成员:魏克佳 李伟方 郑文荣 赖诗仁 曾 庆

苑体强 张国良 周健华 樊秀琴 吴晓玲

赵秋菊 孙光明 王宏彦 刘平东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李成智

在台湾考察期间,对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重点考察了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与负责这方面教育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座谈。这两所大学在台湾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且排名在前10位。两所大学都属综合性大学,交通大学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中山大学专业侧重于文理。现将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一、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区别于(或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一个概念。它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由于产生了大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并行发展。与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训练的宗旨不同,通识教育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对学生人格的教化作用。通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从而有助于造就自由人。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指出的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决不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通识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美国近代以来就在大学阶实施通识教育。通常,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开展的是通识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公布的公共基础课方案,规定大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和哲学分析、外语和文化、数学和科学五个学术领域的课程;二年级用来学习其它领域的选修课。高等学校三、四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不过,美国大学研究生比例较大,专业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完成。战后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其通识教育也是在大学阶段实施。

随着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知识总量快速增加,大学趋向于实行文、理、工相互渗透及课程综合化。另外,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明显,加强人文道德教育的呼声日高。因此,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大学阶段也开始加强通识教育。例如,法国有人主张,将原来在大学第一阶段按专业分别开设专业基础课的作法,改变为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每个学生统一学习四个方面的课程: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训练;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经济和人文科学;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台湾的大学大体延续了1949年以前在大陆时期各大学的办学传统。但由于当时的'大学重建'和'迁址'实际上是新建大学,学校规模不可能与大陆的大学同日而语,因此台湾的大学规模大都很小,系科也不齐全。甚至有的很著名的大学在'恢复'初期,只有一个学科。因此,大学的专业教育特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台湾经济大发展时期,高科技、电子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科技与经济的需要,使专科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于台湾各地。这些学校大都以某一应用很强的学科为根本。台湾大学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专业、重应用的特点和办学思想。正如台湾教育专业所指出的:'台湾高等教育随着成长导向的发展轨迹,已产生了’大学变小,学院变细,专校变窄’的困境,这些困境包括:一、高教工具化:配合台湾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二、高教世俗化:被外界的不良社会风气所带领;三、高教职业化:视高校为职业训练所。也因此培养出一批批的单视野的受教者,包括考试人、生物人、有钱的穷人、文明的野蛮人、破碎的人、有IQ没有EQ人及识的文盲等。'

由于台湾教育家意识到台湾大学教育的弊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通识教育。1981年虞兆中博士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开始推行通识教育。他指出:'尽管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即使变,也变得较少,变得不快,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基本的东西,他就具有高度调整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这个变迁日亟的社会。通才教育就是要教授学生这些基本的东西。'虞兆中认为,通才教育有'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其中'人格教育'部分,期望在比较广泛的知识基础上,了解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可能的文化,藉以在'承先启后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之下,建立其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倡导下,台湾大学于1982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组';1983年开设'社会科学大意'与'自然科学大意'两门课程;1984年就'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比较文化'、'社会与哲学分析'、'数学与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等五类通识领域,增设13门通识选修课程。台湾大学率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法。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也分别在1983年、1984年开设通识课程。

在谈到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叶启政指出:当前台湾的大学教育,可用'科技专业化'和'功利实用化'两个概念来概括。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其本质意义即是教育的'工具化'。这种工具化的倾向不把人当人看,丧失了人的主体性。他进而指出,'任何的教育,包含专业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因此专业教育是具有人文涵义的专业教育,而不是纯专业。今天的大学就必须要在专业与人文(应该讲通识)之间找一个妥协点及平衡点。'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协会理事长黄俊杰认为:近年来有关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的理由有三:一是促进人文学术与科学的交流;二是加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三是促使教育从割裂走向整合。办大学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

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翁政义指出:'在讲究专业训练的今天,通才教育往往被忽略,甚至被排挤而沦为点缀。事实上,通才教育亦即博雅教育,我国古代的六艺及八大纲目,即含有通才教育。而西方大学教育传统上的精华就在博雅教育。'翁政义在担任九年的系主任期间,当时其所思所为全在如何增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直到借调台湾机械公司担任董事长用人的时候才理解到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际关系、人文思维、法律知识、管理观念等,都是一个高级干部所应具备的素养。在返校担任教务长的工作后,他便努力去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内涵与思考方式,更坚定了他对'一个大学生应该同时拥有专精知识与处世智能'两个知识层面。他还指出:'大学之所以可贵,正在于广博的知识领域与开放的学习空间。在专业学习之外,提供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史哲艺术等多元的学习管道,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而引导学生融合知识产生智能,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人文思维、远大思想、能妥善运用知识并且有追求幸福人生能力的’通才’'。

正在是教育家的极力倡导和一些大学的率先尝试的情况下,台湾教育当局便于1984年4月5日发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指出:'当前大学教育由于分科过早,学生缺乏本门以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所以大学毕业生不免目光局限一隅,无法全面观照现代知识的发展。'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不在于灌输各学科庞杂、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实施要点'要求各大学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七大领域内,开设各种选修科目。至此,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入了制度化阶段。

二、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通识教育并非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通识教育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它希望在专业与人文之间找寻平衡点之外,通识教育的目的或精神乃是让人用一个精神或主线去了解自己及时代,而不是让一个人懂得许多,如同百科全书般。更重要的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必然是一个战国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元状态。'而'大学只顶多设计一套课程,包含在既有的知识传统或者整个世界的一种认知的分类体系底下只规划应该包含几个范围。……至于用什么立场来论述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法律现象及文化现象,应该要保持多元。否则的话,通识教育虽号称是人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却必然会产生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暴虐,会变成宣扬某种意识形态的一种教化形式。'

台湾教育部部长杨朝祥在'迈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的通识教育'一文中指出:台湾教育的宗旨为'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各级教育中都应以此为基本目标。大学虽以研究高深专门学问为主,但其学术的发展却须以教育为内涵,如果大学的师生不具备或尚未发展完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及条件,即使能有高深学术研究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社会与个人的差距及遗憾。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理由,就可以忽略基本教育的要求。他认为,通识教育的价值,不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教授通识教育及专业科目的老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通而不是偏。任何学问发展到某一顶点时,都会遇到瓶颈,而解决此一瓶颈的关键科目,便须求助于其它的学问,这种本科与他科的相遇之理解及能力,常是帮助个人进步的动力。实验性学科的发展一日千里,昨日的专业是今日的通识;今日的专业又将是明日的通识,人类的文明也常由此而奠基、发展,因此所谓的专业及通识,都是互相循环及相互依赖的。他强调指出:'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过去人类学术发展的普遍基础上,它涵盖了整个人类奋斗的精神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通识教育对大学而言,并不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一群人的组合体,而是人类整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朝祥要求台湾各大学所有通识教育工作者务必:一、重视教育的精神;二、重视教育的对象;三、重视教育的过程及整体性。期望台湾的通识教育能够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拓深、拓宽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领域,使其在健康、完整的人文主义精神下,发展出人类高尚品质的文明。

依据教育家的见解,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如下观点:

一、迈入现代社会之后,知识分工日趋细密,也就愈趋割裂而失去其整体观照,其中尤以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因此,通识教育应重视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与会通。

二、知识间的整合会通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杂,而是要能贯通。而贯通的原则,应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核心。换言之,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会通,基本上是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制度结构上应赋予大学、学系更多的自主权,师资与课程应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尤应注意多元化思维环境的建立,以免教育成为教化的工具。

四、依据上面的观点,教育应以人为主体,而不应将人工具化,因此教育也不当是国家社会为达成其需求的工具。

五、通识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能懂得生活、了解生活,并能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

按黄俊杰的话讲:通识教育是'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的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人本身是教育的主体,通识教育即是要唤醒受教者主体的教育。其次,要唤醒'受教育者之主体',此主体性的建立是在'互为主体'的脉络中完成的。

基于不同的认识与实践,台湾大学的通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酝酿期(1950-1981)、发展期(1983-1991)、弘扬期(1994-1999。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对台湾教育的反思和个别学校的局部尝试;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教育家的倡导和台湾教育当局的推动。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特点。由于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同,加之有教育当局规定必修课的限制,通识教育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使通识教育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1994年大学法的修正和1995年5月26日大法官380号解释(大学共同必修科逾越母法且与宪法的教育宗旨不符),台湾高等教育面临了'教育松绑'的契机。台湾大学开始了自主办学时代。教育家开始反思大学与大学理念。同时,对通识教育问题也进行了深研究。由于取消了共同必修课,大学自主通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台湾清华大学于1990年正式成立第一个'通识教育中心',1992年主办'通识教育论坛:共识与对策',并于当年决定成立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学会,同时'通识教育季刊'。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1995年,主办了第一届通识教师研讨班。台湾通识教育界一般承认,台湾通识教育协会于1993年正式成立后即宣告了台湾高教通识教育新时代的来临。1993年也被称为'通识元年'。

通识教育协会带动了台湾的通识教改运动,并在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思想:一、回归大学精神的'趋向整合为一',培养全人与公民:先成为人,再成为男人女人,后成为士农工商;二、专业教育为垂直教育,通识教育为平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的'菱形'就是高校应提供的'最大公约识';三、通识教育应以科际整合课程来扩大受教者的'人生宽度',主张'先博再精'与'先通再专',因此以通识教育来延长过早的'专业套牢';四、一技之长已经变短,通识教育应提供受教者'可转寰空间'与'可转移性技能';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图在短短数年内授尽天下一切知识注定要失败,钓鱼给受教者吃,不如教他们钓鱼,强调沟通与表达、批判性思考、理所不然等多元智能,而得以终生学习;六、'僵师'太多,无法成为受教育者的典范,未来老师的'自我博物馆化'或'通识化'成效将决定台湾高等教育的成败;七、技职高等教育体系应藉通识教育化技术为艺术,否则将产生了'匠人'大专院校;八、通识教育应转'学答'至'学问',因此以传授知识为辅,而改以智识、见识与洞识为主;九、由毕业生的期望人格特质(例如团队精神、创意、幽默等)出发来规划通识课程。

为落实通识教育的心动与行动,台湾通识教育协会除了举办各种研讨会与九届教师研讨班来宣传通识教育理念外,还于1998年负责执行首次一般高教体系(20公立大学、23私立大学、15公立单科学院与师范学院、9私立单科学院)的通识教育评鉴,针对八大项目共40个指针,展开资料与现场访查,最后结果以优、良、可、有待改善四个等级予以公布。

在这一阶段的几年实践中,评价结果显示了以下特点:一、私立大专院校有较强的进取心,公立大学仍有包袱,施展不开,师范学院的通识规模不够,推动有瓶颈;二、通识教育多元化的结果已呈现,例如组织由组、科、部、中心到院及委员会;通识学分由8至36 (按本科四年128学分制,最高者可达28%);通识课程分类由学术分类到校风分类(中原大学的天人物我类等);开课内容五花八门,由全校必修核心通识(主菜)到通识学程(套餐)、通识选修(自助餐);三、校园通识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台湾教育界已达到这样的共识:教育应当是全人教育,全人花朵=专业花蕊+通识花瓣。依据'最小法则',供应最少的元素,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成长,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稀有元素',可以作为一所大专院校'自创品牌'的机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下,高教系统更应坚守'象牙塔'的角色,与社会保持距离以便由塔的较高格局来'守望'社会,进而'吐出象牙'来带动社会进步。高等学校使受教育者成为全人化的人生资本才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大大的学',另一方面也使大学本身符合'大学可以言大'的气魄与格局。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三、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整的概念。

四、 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五、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六、让学生对人类过去历史、文明的了解,并进而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七、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三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

目前,台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实体性的通识教育机构。一些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研讨通识教育的理念、审定通识教育规划。委员会主任往往是大学高层领导,委员则是各院系的院长主任。具体负责通识教育的部门有的是独立的院系级单位,有的是隶属于教务处下的单位。名称各不相同,大多称通识教育中心,也有称通识教育学院、共同科等。有的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人数较少,只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通识教育环节,教师则全部来自其他院系。有的通识教育中心规模很大,有很多专任教师。例如,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有44位专任教师。当然,这些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需要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授课。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专任教师26位,兼任教师达35位。通常,通识教育中心的主任都是资深教授或其他院系的主任院长兼任。

例如,台湾成功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其主任是校长聘任。委员会是研究与规划全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决策单位。教务长为召集人,各学院院长及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为当然委员。另由校长聘请教授若干人为委员,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宜包括:通识教育发展方向与政策研究;通识教育重大计划审议;通识教育中心组织及设置办法修订审查;通识教育课程规划复审。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致以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参加通识教育讲座、参与通识教育讨论、参加通识教育活动为主。由于选课人数通常较多,给举办活动和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于是,通识课程教师往往根据课程的特点,限定选课人数,以便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所以,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听课和讲座。

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之际,台湾教育当局为推进通识教育,使学生有机会聆听名家的思想和心声,特别通过网络举办'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共计有15次。举办该讲座的目的是:'为使同学有更大格局、更高眼光、更宽胸怀之认识,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及生活品质,因应社会多元化之发展趋势,经教育部补助由成功大学主办,邀集国内外杰出人士畅谈身为现代人所应关心的问题,并透过国内远距教学系统供全国校院收播、开课。'

'国家通识教育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权威人,以专题讲座方式配合远距教学,采取延时收播或联机收播方式上课。每一场次有一位主持人、二位与谈人及一位讲座。各校以主播一场为原则,其余场次可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收播。在讲座现场,安排上课学生参加,由主持人、讲座、与谈人主导授课,学生可以现场参与提问和讨论、发言彼此互动,学校可指派相关教师、助教或助理协助,每场次三小时的讲座视同正常上课,各校均需依上课规定及注意事项聆听,规划为授予学分的学校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报告或作业,评定成绩。

收播学校可采取同步或异步收播方式。各校依各场次主播时间安排学生于指定远距教学收播教室,透过数通信网路与讲座现场同步上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讲座现场联机互动。收播学校也安排教师或助教在上课时间内掌握教室内学生听课状况及维持教室秩序。异步方式为收播学校不同时联机讲座现场同步上课,而采用录音录像或从网上下载讲座资料,安排学生于适当时间到视听教室上课。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协助学生听讲。台湾所有大专院校、在学学生或社区大学、地方有线电视台之全民终身学习意愿者都可参加这类讲座。

度15场讲座报告人为:

王永庆 台塑企业董事长; 李远哲 中央研究院院长

田长霖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何大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 京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 琪 大陆工程总经理

许倬云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允梵 天下杂志发行人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定信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忠谋 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 杨国枢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圣严大师 法鼓山开创法师;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总裁

约翰·钱伯斯 CISCO总裁。

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讲座开设方法不尽可同。有的每学期开出15次左右涉及领域非常宽泛的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6次,然后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讲座心得。经教师评定合格即可获得学分。有的就某一领域开出若干次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讲座,同样以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取得成绩。另有的大学设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了不同领域的10次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全部各次讲座。本报告附录一、二分别附上台湾中山大学的两个系列讲座和台湾大学的通识讲座的有关内容。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是通识教育课程计划。通常,通识教育课程都分成几大类,要求每个学生从每个类中选修规定的学分。台湾大学的专业课程之外,分成共同必须课和通识教育课。共同必修科十八学分,包括国文六学分﹑外文六学分﹑历史四学分﹑本国宪法与公民教育二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共计选修12学分。如果某一领域属于本人的专业,则须在其余三个领域内选够12学分,每个领域必须选够4学分。中山大学将通识课程也分成四大类,分别是人文类、社会科学类、数理科学类、应用科学类。台湾清华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三大类,分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领域,每一领域包括若干子领域:自然科学类包括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法政类、社会、心理、人类、教育、性别研究类和管理、信息、经济类;人文学领域包括艺术类、哲学宗教类、人文、语言、历史类。

东海大学的通识课程除通识讲座外,课程分成三个领域:人文与艺术领域、社会与历史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修四个学分。阳明大学通识课程分成国文通识课程、外文通识课程、哲学通识破课程、艺术通识课程、其他通识课程五类。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哲学和艺术分别必须选够2学分。东吴大学按培养要求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人文素养、社会关怀、自然与人、生活知能。交通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静宜大学则根据大学的特点,将通识课程分成宗教与价值哲学、文学与精致文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生态与文明四个部分。有的大学则按照原来台湾教育部规定的共同科划分成七大领域: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

台湾各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十分庞大,课程开设得很细。尽管各大学的专长与特点不同,但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大都有很大的覆盖面,基本可以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附录所示几所较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

通识课程开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范畴是人文素养。经由人文学科之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以提供整合的判断力、文学与艺术修养、宗教心灵的陶冶、理想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反省与陶成。

第二大类是社会关怀。经由社会科学的认知,而成为有能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及批判社会的社会人。不但有能力从各种制度环境的局限中获得自由,愿致力改造人类共同生活的品质,也因学会自尊互尊而与他人成为社群生活的共同体。

第三类是自然与人。由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深深影响人文世界之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改变。因此自然科学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导学生明了自然科学与人之各面向的关系,例如对科学与文化创造、科学与整体人生的关系、科学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思考, 甚至面对科学研究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第四类是生活知能。在美国1980~高等教育报告中的'通才教育的新向度'一文,把生活知能(例如:说写、阅读、批判思考力等等)的培养亦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范围之内,为的是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拥有外,亦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第五类是科学素养。本类课程目的希望带给学生基本的科学常识,激发其对于自然生态及科学发展的兴趣及认知。所开课程包括数学、信息、健康保健、天文、生物、 医学、农学、地球科学、生态、化学、物理等有关课程。

下面是台湾一些大学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

人文类:

史记选读、网络文学、摄影概论、唐宋词选、唐代小说选、台湾开发史、新闻学概论、音乐的经验、中国传统政治、台湾文学赏析、红楼梦欣赏、老庄荀韩选读、现代戏剧入门、多元艺文赏析、科幻作品选读、认识舞蹈艺术、中国美术赏析、西洋美术赏析、图书馆艺文赏析、英语语言发展史、二十世纪思想史、书法欣赏与习作、两岸关系变迁史、文化与历史思维、日治时期台湾小说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电影赏析、现代电影赏析、小说选:爱情、人性与文化、东西方美学比较、表演艺术赏析、陶艺制作、道家哲学、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西洋哲学名著选读、中国水墨画、音乐与生活、西洋歌剧入门、网页风格赏析、艺术与人生、文艺复兴艺术史等。

社会科学类:

政治学、法学概论、国际关系、工商情报、犯罪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全球化解析、两性关系与沟通、国际贸易实务、人际关系与沟通、图书馆学概论、智慧财产权、民法通则、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研究、全球化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经济社会学、经济发展与环境正义、社会理论、教育心理学、生与死、认识发展、人类行为分析、历史经济学、世界宗教及其对话、自由与责任、正义与慈爱、社会学概论、个人理财、决策艺术、教育思想、批判思考、社会科学之哲学问题。

自然科学类:

信息行为、品质管理、地球奥秘、宇宙的起源、心理学概论、环境地质学、能源与社会、科学思想史、人体生化营养学、自然资源保育、近代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概论、交通安全概论、地球科学概论、爱因斯坦的宇宙、网络讯息与界面设计、宇宙、生命与生活、慢性疾病成因预防及医学网络、科学史、化学与生活、物理概论、普通天文学、达尔___命、西洋近代科学史、时间的探索、科学的本质、数学欣赏、物理与生活。

应用科学类:

半导体与生活、科学的原理、仿生学与近代科技、工程伦理、电脑尖端科技入门、网路传媒导论、工程概论、宝石特性、认识药物、建筑之体验、信息科技与经济、从太空观地球、科技与人类之价值观、科技与管理、宇宙、学术与人生、航空科学、太空科技、芯片与你、神经网络与类神经网络、材料特性、声光电、海洋工程。

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大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台湾大学四年的教育大致可分成共同必修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有的大学将共同必修课与通识课程放在一起。大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重为:本科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通识学分为48,专业学分为80。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比重已占到大学教育的近一半。当然,大学不同,学科特点不同,通识教育所占比重会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大学通识课程学分都能达到大学四年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也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包括社团活动、公益性活动等对实际实际能力锻炼较大的活动。当然,这类活动的难度较大。

四、台湾大学通识教育效果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推动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到现在,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开始时,在通识教育的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大致存在通识教育无用论和通识教育万能论两种极端的观点。许多从事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教师认为通识教育无用,特别是接收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有很多人把解决学生专业以外问题的希望统统寄托于通识教育。似乎认为通识教育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口才不好、文笔不通、语文能力不强、没有现代公民意识、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责任感等等,都被要求到通识教育当中来解决。实际上,本来希望淡化通识教育功利性的思想,到头来又演变成新的工具论。

通识教育的师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台湾大学教师晋升职称比较看重学术论文和专著,而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在课程上很难写出论文和专著出来,对于职称评审不利,因此许多教师不安于通识教育事业。另外,学生希望能够听到大师或大学名流讲授的通识课程,而有的大师级人物又不屑于讲授这类普及性课程,校方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强迫他们讲授某某课程,令学生感到失望。

学生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对通识教育的不理解。人们普遍把通识学分比喻成'营养学分',意思是这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真才实学并无多大帮助。有不少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纯粹是挣学分。上课只是混混而已。

现代教育和科技领域,各学科间的分化确实越见严重。大家只做自己的学问,对外间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则对别科学问抱持轻视的态度。各专家以自己所懂的,去排斥自己不懂的其他学科,自以为一己之所长为天下至尊。香港中文大学陈永明教授曾描述过这种情况:'科学家藐视宗教,只斥之为迷信;宗教人士鄙视商科,认为他们满身铜臭;商人又看不起文学,说他们不切实际;文学界则轻视科学,视科学为工具,且祸害世界。'大家都自闭于本科中,无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不单文科与理科师生常对对方的知识一无所知,就算在一门学科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都导致了学科的分崩离析,专家被迫缩窄研究范围。以物理学为例,20世纪初只有10多个分科,到世纪末,已增为300多个专科;同样例子亦可在科学期刊的数目上见到:自1665年直至1900年,学术期刊总共只有一万种,但到现在,每年出版的科学期刊已超过一百万种了。在这种情况下,专长一个很窄的学科将得不到很大的发展。

不过,上述现象近年来正发生一些变化。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中心曾对毕业生进行过一些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在大学期间是否接收较多的通识教育对毕业生自的发展是不同的。可能在刚刚毕业就业时,通识教育并不起很大作用。但到了工作单位以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位提升等都起很大作用。一些毕业生感觉到,专业教育对于从事独立性很强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或者由专业工作转到管理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低;通识教育所培养的眼界、胸怀、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毕业生的亲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也使在校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和大学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一些看不起通识课程的教授也热衷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给通识教育的经费支持也逐渐增多起来。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和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各个环节当中。

五、 几点感想

台湾的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8年大发展时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台湾的通识教育与内地的素质教育有类似之处,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由于在理解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素质教育的许多作法和'经验'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技能的培养,这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明显。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相对较晚,且有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原因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误区,专业致上论仍然十分盛行;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具有相当权力的职能部门推进这项事业。结果是,几年下来素质教育演变成了人人都在喊,但没有什么行动,更没有实际效果的口号。在知识经验时代,在科技、经济、产业一体化,学科交叉与渗透日益明显,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今天,在理工科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可为。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在全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通识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素养。

2、 规范和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类社团。

3、 有学校出面,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能够得到较充分的社会实践的锻炼。

4、 鼓励和支持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包括演讲赛、辩论赛、创业大赛以及各类文化、科技活动。校方只是引导和支持,不直接组织。

5、 在教务部门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立素质教育小组,认真研究素质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的理念、规划和方案。将素质教育逐步推向深入。

篇二 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3000字

今年2月上旬,我随省旅游协会代表团赴台湾学习考察与推介旅游,第一次接触台湾旅游,有所感触、启发和收获。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呈纺锤形,四周环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接,北濒东海。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

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我国的多岛之省。台湾境内山川秀丽,到处是绿色的森林和田野,日照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有“宝岛”的美誉。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台湾风光以“山高、林密、瀑多、岸奇”而著称,浓厚的民俗风情更为台湾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风景。

我们此次赴台湾考察旅游业,从台北-台中-台南环岛行程共1800多公里,参观了中山博物院、阳明山公园、野柳风景区(海洋地质公园)、日月潭风景区、中台禅寺、阿里山风景区、赤崁楼(郑成功光复台湾的纪念馆)和安平古堡(荷兰人统治台湾时的工事与基地)、垦丁公园、“知本温泉”、太鲁阁风景区(峡谷)及其旅游配套设施。总的印象是:台湾旅游景区以海洋为背景、以山地为载体、以文化为特色,旅游景点售门票的不多,交通、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旅行社和饭店的服务质量高,旅游要素比较齐全。联系××旅游业,我们感触较深。

××禅宗文化旅游可培育成国际品牌 中台禅寺气势磅礴,它改变了传统寺庙平面布局的院落式建筑格局,由一幢主体大厦和若干裙楼组成,主要佛事功能区都集中在主体大厦里:第一层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第五层有大庄严殿,第九层为大光明殿,第十六层是万佛殿,再往上是藏经阁和“金顶”。禅寺内采用了中央空调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包括消防设施等),为僧侣和信众们创造了舒适、幽静的环境。为了避免香火对空气污染和对建筑造成损坏,中台禅寺不许上香,其卫生状况可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信众们把鲜花盛在小瓷碟里用来供佛,显得清雅别致。禅寺图书馆有宽带互联网和先进的影音设备接收世界最新信息,还有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的书籍。在这里修行的1600多位僧尼除了研习佛法,还可广泛涉猎其它知识。

该寺的法源属临济宗(祖庭在我市宜丰的黄檗寺),其创办长老惟觉禅师系四川人。他到台湾从住茅屋起步,提出了“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的教义,将佛教与生活、科技、教育、艺术完美结合,成为禅宗现代化、科技化、艺术化、生活化的典范。

中台禅寺规模、档次堪称当代禅宗之首,特别是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给人以震撼与启迪,让我们看到了××禅宗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与前景。××拥有“马祖兴丛林、百丈立清规”发祥地和南禅三宗(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的祖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老和尚还兼任着靖安宝峰寺的方丈,他题写了“××,是禅宗圣地”。我市发展禅宗文化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禅宗祖庭的独特作用,更要强化与时俱进的意识,做好禅宗与现代文化、社会、科技、艺术和生活结合的大文章,把神秘的禅宗文化变为现代人读得懂的东西,如举办国际禅宗文化旅游节,开办禅宗斋饭餐馆,开发禅宗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同时,搞好旅游服务相关设施的配套,推出禅宗文化旅游线路,做好把香客变游客的文章,致力打造×ד禅宗圣地”国际品牌。

明月山温泉休闲旅游大有可为

台湾人喜欢泡温泉,并把温泉洗浴叫做“泡汤”。考察期间,导游带我们参观了知本最好的一家温泉度假饭店。其规模不大(似乎不如我们温汤的矿疗),水质不好(看上去好象是刚犁田的水那么混浊),但温泉度假的客源广,到这里来休闲度假的人特别多。这更增强了我对××抓好明月山温泉休闲旅游的信心。

温泉旅游是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后具有相当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月山奇特的优质温泉,不仅出水量大,温度高(68-72℃),水质清,而且富硒低硫,具有抗癌的功效,可饮可浴,品质之上乘,为国内仅有、世界第二。毫不夸张地说,天沐·江西明月山温泉度假村在水质、规模、档次、文化等方面远远胜出知本温泉。我市可以利用先天的温泉资源,认真研究温泉旅游的特点,在保证科学规划和适度开发的前提下,做好温泉自身文化发掘,差异化融入××禅宗文化和生态概念,逐步把温泉产业形成我市旅游产品和客源市场开发的突破口。

我市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在台湾考察的10天期间,台湾旅游服务的质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乘座的旅游车是一部价值160万元人民币的豪华大巴;一位年近50岁已从事30年的导游全程服务,景区内的讲解员也大多为“义工”,他们业务娴熟,推介产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待游客相当热情、百问不烦,给人的感觉是相当敬业、任劳任怨;

每当我们乘座的旅游大巴开到下榻的酒店,行李生立即推来行李车,将我们的大件行李送到入住的房间,次日上车前,行李生又会提前半小时上门将我们的大行李装上车;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管理得不错。

相比之下,我市旅游服务却成了旅游业发展的“软肋”,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项目少,尤以旅游购物、文娱项目少;旅游厕所偏少且卫生管理差;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技巧,规范服务不到位等。针对现实,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着力提升我市旅游服务的水平,进而提升旅游服务的软件竞争力,改善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

我市旅游协会的建设与作用有待强化

台湾旅游业管理有政府管理机构,但更多的是靠协会等中介组织来实施行业自律。如台湾旅游业品质保障协会,统管全岛旅游经营的质量,凡

是文秘杂烩网挂了其授予的牌证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和旅游商店,都普遍提高了公信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适应政府职能转换的新形势,积极引导旅游协会的健康成长。通过研究完善我市旅游协会的组织与制度,积极探索并抓好协会工作的健全与活跃,让协会更好地履行行业自律、自行监督等职能,把它办成旅游从业单位与从业人员之家。

台湾客源市场有望启动

此次台湾之行,我们参加了“赣台旅游座谈会”、“高雄市旅游业商业同业商会”和“台北市旅游业商业同业商会”等座谈与推介活动,广泛地接触了台湾旅游界的朋友,发送资料3种近300份,有效地推介了××旅游,突出宣传推介了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

台湾旅行商车先生于今年3月中旬来××考察踩线,并拟于5月份组团来××,由××华夏国际旅行社负责对接,初步商定的线路是包括明月山观光、农家乐用餐、天沐温泉度假村“泡汤”、竹山洞探幽并观看傩舞与烟花、老虎冲生态农庄拾趣等在内的五日游行程线路。我市有望打开台湾旅游市场。

我们应该全面做好迎接台湾旅游团队进××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的策划,加强蕴含本地文化项目的规划和招商;完善景区设施(特别是旅游厕所和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文娱等),改进食宿接待条件;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与台胞去得多的周边城市和热点景区挂线联网,争取更多的台湾游客来××旅游

篇三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5450字

一、基本情况

培训考察期间,全体人员不仅认真参加有关培训,虚心学习台方经验,而且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发展新思路。同时,我们与台湾有关企业进行对接,磋商加强琼台农业合作的有关事宜,台湾有关方面建议在海南 “冬交会”上增设台湾休闲农业专馆和农产品加工品专馆,展示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和成果,并洽谈投资海南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相关项目,进一步推动琼台农业交流合作。通过培训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达到了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及寻找差距的目的。同时,广交朋友洽谈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与台湾农业界、休闲农场人士和朋友的接触和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台湾接待人员的热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历史

休闲农业是台湾近二十年才涌现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发展形态,它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提高农民收入及繁荣农村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农业及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乡村变成具有教育、游息、文化等多种功能的生活空间,满足现代人对休闲生活日益扩大的需求。历经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乡村花园、农家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牧场以及市民农园、教育农园等,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不仅有上规模的农耕田园、渔业风情、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活动,还有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生态保育、民宿体验、乡土民俗等休闲活动项目。

2、总结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1)管理机构完善,政府支持力度大。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和“经建会”协同管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处,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及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等。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科研、展示厅、科普教育以及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的补贴。

(2)法规制度完善,保证有序发展。

(3)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休闲农业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台湾于1998年成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协会是由休闲农业经营业主组成的人民团体,是联结产、官、学界的桥梁,兼负着休闲农业发展的使命。协会接受“农委会”委托,致力于休闲农业的法规制定、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传承、发扬等工作,促进休闲农业产业化,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扩大农村就业机会。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协会制订出各种辅导策略及执行方案,协助辅导从事休闲农业管理及服务人员,提升经营企业的服务品质、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推动整合营销等,同时肩负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对整个休闲农业产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高度重视休闲农业规划和检查评证。

台湾对休闲农业进入门坎要求非常严格,2023年台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达到1244家,但经过农委会、观光局准设许可的只有456家。“农委会”与协会合作推动休闲农业的检查和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农委会”规定,对准备发展休闲农业的景点,需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详细的规划设计,并由乡村社会、社会心理、民俗文化、景观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园艺环境工程、旅游观光、农村建设、地政等各个方面有关专家学者及单位代表组成“休闲农业咨询小组”,执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台湾休闲农业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对获得评审核定的休闲农业区,均由“农委会”认定挂牌经营,并提供资助经费,用于相关设施的配套建设。台湾对休闲农业发展既持鼓励支持态度,又强调法制管理,使企业依法经营,既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限制和制约了一部分人利用休闲农业的名义,进行超范围建设和经营,有力地保证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5)系统开展休闲农业宣传促销活动。

台湾较重视对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景区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通过网络信息,游客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如指掌”。台湾休闲农业网站内容主要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路线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等。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游客推介旅游路线、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编印“台湾休闲农场”观光旅游地图,各景区点都有自己编印的主题特色宣传画册。

(6)强化园区产品深度开发与推广。

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企业园区的产品开发,根据企业的特点特色研发出自己的主导产品、系列产品、创意精品,如中原食品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蔬菜、水果系列产品、台一教育休闲农园的蜂蜜系列产品、阿里山有机茶农场的茶系列产品、走马濑休闲农场的牧草系列产品、莲花生物科技公司的莲花系列产品、兰花生物科技休闲园区的兰花系列产品、立康生物科技健康养生有限公司医药系列产品等,食品、用品、药品、保健品、旅游纪念品,让游客目不暇接;做工上乘、质量保证、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使游客爱不释手。企业本着一乡一品牌一产业的经营理念,成功深度挖掘企业产品、研制、开发,增加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带动了商品的发展,延长了产品链条,增加了企业收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7)注重景点导游培训。台湾休闲农业十分注重对景点、产品导游的培养,景点和产品解说是台湾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

三、启示与建议

纵观台湾休闲农业20多年的发展经验,结合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起步建设阶段,相比之下,得到一些启示与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是做好海南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

台湾政府部门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包括政策宣传、景点整体形象宣传、休闲旅游线路宣传、特色产品宣传等。建议: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大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宣传促销。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和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完善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台湾休闲农业从起步、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强大,每一步都是在“农委会”、“农会”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的引领、监督、呵护下完成的。我省虽然率先于全国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但仍然挂牌省乡镇企业局,大部分市县都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议:省政府将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作为省农业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行政管理工作。省农业厅可成立“省休闲农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发展规划等事业性的工作,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工作班子和人员,专门负责休闲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打破目前市县休闲农业管理职责不明,分工不清的局面。同时加快成立“省休闲农业协会”作为政府联系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加强行业的自律,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3)制定政策法规,规范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为保证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台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内容包括:休闲农业区设立的基本条件,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休闲农业标章核发使用要点、休闲农场设置管理要点等。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一开始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当务之急是省政府应尽快出台《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若干意见》,从企业基本条件、土地使用、资金扶持、税收缴纳、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和优惠扶持。土地使用,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在用地上建设硬性设施占地比率,要借鉴台湾的经验,不同类型分别对待,适当放大比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土地使用用途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做出在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硬性规定的前提下,租赁、承包期可适当放宽到50年。资金投入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保证,借鉴台湾休闲农业资金投入与资金投入使用办法,建议海南政府部门设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基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4)做好发展规划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

台湾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与台湾政府部门长期注重休闲农业的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目前,海南休闲农业仍处在自发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初期相类似。因此,建议借鉴台湾经验,组织有关专家对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全面调查研究,摸准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潜力和特点,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全省近期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纳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市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做好规划工作,形成省、市县、乡镇三级一体的规划蓝图。策划规模项目,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避免雷同,避免走弯路,稳步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5)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是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起点不同,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方面要借鉴台湾的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一是202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指出“积极推动热带特色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制定实施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支持计划,建设示范基地,拓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是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好机遇。

二是海南省委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实施“绿色宝岛大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三是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完备;民族文化丰富,海南有汉、黎、苗、回、壮等37个民族;旅游业发达,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是文明生态村建设比较完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五是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源泉资本。总之要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各市县各乡镇独特品牌优势,打造“一乡一品牌一产业”,“一县多品牌多产业”的格局,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气候中,抓住机遇,突出特色,快速发展。

(6)以“农”为本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台湾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规定,规划休闲农业区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我们考察的台湾企业,无不是以发展农业为依托的。建议海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做好定位,以农业为本,以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为目的。发展“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根本,单有“休闲”,没有“农业”,不是休闲农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采取“公司+农民”、“公司+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农业生产,调整结构,促进增长、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实施“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实现共赢。

(7)坚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从80年代发展至今天,台湾休闲农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除了有一个强有力的严密的管理机构,一套切合实际政策措施支持以及一个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台湾休闲农业始终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己的特色,坚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坚持以创意产品支撑。因此,建议海南定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大宗鲜活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区别开来,突出创意产品,在精致品牌特色上做好文章。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定活动和休闲农业创意产品大赛等活动。

(8)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才培训体系。

借鉴台湾休闲农业产学研相结合和人才培养的做法,建议各级主管部门要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快创业型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技能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组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知识、风土人情知识、诚信意识及行业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提高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

(9)加强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交流。

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刚起步的海南休闲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学习借鉴。建议:一是同台湾休闲农业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双边交流。邀请台湾的专家学者和经营者来琼指导和交流,同时派遣我方不同层次的团体、人员赴台考察学习,研究借鉴台湾成功的经验,指导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二是策划建立若干个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项目,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台资企业投资创业,以点带面推动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三是建议每年的“冬交会”邀请台湾相关休闲企业参展,让海南人民感受和认识台湾休闲农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四是制定有关政策保证台商在海南投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权益,在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检验检疫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来琼投资台商提供更多方便,从而加速海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篇四 台湾社会工作基本情况考察报告4550字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与深圳相比,其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地处沿海,居民构成都包括原住民和外来移民,尤其是台北与深圳有许多相似之处,台湾社会发展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深圳现在有的已经遇到,有的将来也可能遇到。因此,借鉴台湾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做法与经验,对深圳当前开展的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台湾社会工作基本状况

台湾的社会工作受宗教和美国社会工作理论、实务的影响,早在1950年代初就已引进,在1970 年代中得到快速发展,到1990年代,开始进入立法和规范发展的新阶段,经过半个多世纪渐进式的引进、推广、培育、发展,现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对台湾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的和谐安定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人员机构、行政管理、薪水待遇

1、社会工作人员分布情况

2、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设置

台湾社会工作的最高主管部门是内政部的“社会司”(主管儿童、青少年以外的所有社会工作)和“儿童司”(主管儿童、青少年即18岁以下的人群的社会福利等问题),在市、县政府是“社会局”。“ 社会司(局)”是顺应台湾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需要从内政部的“民政司(局)”中独立出来的。市县社会局下设立五个科一个室:第一科:社团、庆典、合作社,第二科:社会救助,第三科:老人福利,第四科:身心障碍福利,第五科:社区发展、妇幼福利,社会工作室有三项职能:社会工作、少年福利、志愿服务。

台湾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管理中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保证社会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不让服务对象受到侵害。二是保证社会工作正常运转,不让社会工作人员无服务对象可寻。

台湾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务实,突出服务、把关。他们将社会工作人员的训练、督导、考核,作为保证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和社会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把督导和训练作为社会工作人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把考核列为保证系统。在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中,首先重视督导和训练系统的建立,包括对督导人员的资格、训练机构的资质、训练的内容、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有管理机构进行检查、审查。其次才是考核的实施。

3、社会工作的薪资级别

台湾社会工作人员工资与职业社会地位相当于同级的教师水平。

(二)台湾社会工作的运作方式和社会效果

2、民间社团是承载社会工作的主体。台湾社会工作与香港一样主要由民间社团承接运作,民间社团组织与台湾的社会工作是同步发展的,民间组织承接社会工作的运作方式又推动了台湾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台湾还有许多开展间接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如社会工作的教育培训、行政管理、政策理论研究机构等。这类组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台湾社会工作师公会“联合会”、台湾社会工作教育学会、台湾医务社会工作者协会、台湾心理卫生社会工作学会、台湾社会工作实务发展协会、台湾社会政策学会等。

台湾民众社会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催生了众多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除了少数是“政府”主办的,大量的是民间社团组织承办(主要是各类的基金会及慈善服务团体),有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纯民间性几类。以高雄市为例,由“社会局”主办民间经营和民办公助的机构有:长青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中心、妇女中心、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儿童福利服务中心、仁爱之家、无障碍之家和妇女馆,每个区还设立了提供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的机构,共十几家。而民间的社会福利性工作服务机构也占有不少的比例。

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协会”不同的综合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还有“社会工作师公会全国联合会”,这个组织是按《社会工作师法》于2002年10月在各县、市成立“社会工作师公会”(简称为“师公会”)之后成立的统一组织,服务对象是经考试获取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会员,师公会主要任务是保障会员权益、规范会员行为,以及调处会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纠纷等。“社会工作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下设教育训练、权益促进、研发出版、公关行销与倡导四个专业委员会。《社会工作师法》规定,“社会工作师非加入社会工作师公会不得执行业务”,因此,社会工作师公会的会员,必须是取得《社会工作师证书》并申请执业的人员。《社会工作师法》还规定:获取社会工作师资格的执业人员,6年后要更换职业执照;继续获得执照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这6年在岗位上要完成180学时的继续教育专业学习训练。社工师公会和相关的学会机构要负责对社工师训练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定,对社工师的学习训练内容进行审查。《社会工作师法》对社会工作师公会的设立、组织管理和职能等都有明确规定。

二、台湾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社会工作起步早,基础好。纵观台湾的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引进早期(有20年时间)。早在1950年代初期,从美国学习回来的台湾学者和一些宗教组织,在开展社会慈善福利工作中,开始引进和应用美国社会工作的概念、方法,1954年开始,个别大学在社会学系设部分社工工作专业课,这是台湾社会工作的开始。

第二个阶段(也有20年)是积极推进时期。由于社会工作展示出良好的社会效果,1970年代中政府部门开始介入推进此项工作,部分大学也正式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如1983年东海大学设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1984年社会学博士班开社会工作课程,1990年已经有社会工作博士毕业,1993年已开设社会工作博士班,比香港早。

(二)台湾社会工作本土化意识早,程度高。台湾社会工作领域的很多知名学者、教授早年都曾在美国接受专业教育,因此早期台湾的社会工作,从教科书的名词用语到工作实务操作,都中规中矩照搬美国理论和模式。在这些社会工作理论和模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台湾的社会工作者看到了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差异,使从欧美一直过来的社会工作运作模式产生了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1980 年代初,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社会工作实务操作者共同开始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索,如从中西方哲学思想及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人情面子对求助行为的选择;中国人生活习惯与重人伦次序的文化、价值观和个性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他们认为,“本土化”并不是用台湾文化取代社工原则和社工技巧,而是把台湾文化加入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化、理论化”的“洪流里”,这样“冒险性不高,对社工工作有实质帮助”。从1980年代开始的本土化实践与研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今天社会工作的台湾模式和特点。我们在翻阅《台湾社会工作学刊》、各专业社会工作研讨会的《论文文集》中,可以看到台湾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容和过程。这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的。

(三)社会工作主次明确,工作架构设置合理。按照社会工作原则,台湾社会工作主要定位于对老、弱、障、残等弱势群体的扶助,但发展中当人们看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使社会问题化解,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并由此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时,许多社会机构开始注意聘用社会工作人员。在福利机构之外首先聘用社工人员的是医院,目前台湾有条件的公立、私立医院都成立了社会工作部,社工部工作人员分三类: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员,也有少数志工。其次是学校,据师公会秘书长介绍,台湾的大学、大专和部分中学原来的“教官”都退出了校园,由社会工作师进入。企业和政府部门也开始聘用和吸纳社会工作人员。

近年来,台湾社会工作的服务已经延伸到多个领域,服务对象也由社会低层和弱势群体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内容由针对贫、病、残产生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安全感、人际关系调适,乃至由社会富裕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帮助解决中。

考察中我们感到台湾的社会工作真正达到了弥补政府之能所难达、市民自己力所难为的效果。同时也感到,台湾社会工作虽然已覆盖、延伸到各个方面,但社会工作的主体明确,我们认为其结构是呈健康的正金字塔形态。

相对应地,台湾社会工作的管理也形成了纵横架构合理的正金字塔特点,保证了社会工作有序运作。考察中,无论是资料中谈到的台北、高雄、台南等城市的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还是我们实际考察的几个组织机构的行政部门设置,我们都没有发现机构虚设、人浮于事、事无人做的情况,所有工作、机构、人员都有上下对应定位,办公室都是开放式办公。在某种程度上讲,无论是办公场所的设置规模还是机构的运作模式都较香港更具借鉴性。

(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管理到位。要发挥社会工作的职业作用,要维护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地位,使社会工作人员受到社会尊重,首先是要保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台湾在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方面给我们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制度完善,管理到位”。

台湾对社会工作人员的管理首先落实在学习、训练、督导、考核、晋级等制度建设上,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前置管理”或者“事前管理”,同时与政策研究、工作交流、专业刊物编写等与管理相关的工作配套进行,保证了社会工作的良性运作和社工队伍的稳定,从而使社会工作得到持续发展,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充分发挥了协调、补充、润滑、沟通的积极作用。如台湾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人文特点,有别人于西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训练和督导制度。督导分内部督导和外部督导,内部督导根据效果又分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外部督导是指聘请专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个案研讨、咨询会议、个案流程检视和专题授课,以及“自我成长工作坊”。这些都具有我们直接学习的价值。

三、台湾社会工作给我们的启示

总结台湾社会工作的经验,结合考察中我们对台湾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感受,我们认为,台湾社会工作在以下方面值得我们在社会工作试点中学习借鉴。

(一)“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 同步发展

前面已经介绍了“直接服务”“间接服务”的概念,台湾社会工作第一个发展阶段的20年中,曾经出现重视社工工作一线的“直接服务”和个案工作,轻视“间接服务”性质的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的现象,认为“社会行政、研究不是社会工作”,从而导致“间接服务”的社会行政工作专业化程度底,从业人员少,人员更换快,特别是研究工作滞后。直到“直接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堆积到无法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矛盾冲突不断增多影响到“直接服务”后,才在1970 年代中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纠正,从而才使台湾的社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进入第二个加速发展阶段(见论文《社会工作行政与管理专业化过程探析》,《台湾社会工作学刊》1-5期)。

与台湾相比,深圳开展社会工作的社会基础和专业人员的素质比当年的台湾要弱,而社会转型期需要社会工作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工作更复杂,要求也更高。从试点工作启动开始,各区和市的专门福利工作机构在运作中都感到有许多困惑,例如社会工作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路线的理论、目的是一致的,为什么还要社工人员?社会工作与我们的“关爱工程”、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有什么区别?社会工作与原来的工会、妇联的扶弱帮困解难有何不同?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站的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如何划分?深圳“义工”工作已经很成熟配套,社工工作与其是否有重叠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试点工作中应该在理论认识上理清,在操作实践上给以指导。尤其我们开展社会工作没有一个渐进的自然过程,而是按照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由党和政府积极、大力推进,因此有必要借鉴台湾的经验,在推行和实施社会工作制度的开始阶段就建立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同时并举、同步发展的工作模式和制度,保证深圳社会工作从一开始就积极、健康发展,真正在全国树立有借鉴意义的“深圳模式”。

篇五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12600字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李成智

在台湾考察期间,对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重点考察了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与负责这方面教育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座谈。这两所大学在台湾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且排名在前10位。两所大学都属综合性大学,交通大学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中山大学专业侧重于文理。现将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一、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区别于(或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一个概念。它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由于产生了大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并行发展。与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训练的宗旨不同,通识教育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对学生人格的教化作用。通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从而有助于造就自由人。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指出的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决不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通识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美国近代以来就在大学阶实施通识教育。通常,美国大学

一、二年级开展的是通识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公布的公共基础课方案,规定大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和哲学分析、外语和文化、数学和科学五个学术领域的课程;二年级用来学习其它领域的选修课。高等学校

三、四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不过,美国大学研究生比例较大,专业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完成。战后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其通识教育也是在大学阶段实施。

随着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知识总量快速增加,大学趋向于实行文、理、工相互渗透及课程综合化。另外,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明显,加强人文道德教育的呼声日高。因此,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大学阶段也开始加强通识教育。例如,法国有人主张,将原来在大学第一阶段按专业分别开设专业基础课的作法,改变为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每个学生统一学习四个方面的课程: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训练;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经济和人文科学;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台湾的大学大体延续了1949年以前在大陆时期各大学的办学传统。但由于当时的'大学重建'和'迁址'实际上是新建大学,学校规模不可能与大陆的大学同日而语,因此台湾的大学规模大都很小,系科也不齐全。甚至有的很著名的大学在'恢复'初期,只有一个学科。因此,大学的专业教育特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台湾经济大发展时期,高科技、电子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科技与经济的需要,使专科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于台湾各地。这些学校大都以某一应用很强的学科为根本。台湾大学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专业、重应用的特点和办学思想。正如台湾教育专业所指出的:'台湾高等教育随着成长导向的发展轨迹,已产生了’大学变小,学院变细,专校变窄’的困境,这些困境包括:

一、高教工具化:配合台湾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二、高教世俗化:被外界的不良社会风气所带领;

三、高教职业化:视高校为职业训练所。也因此培养出一批批的单视野的受教者,包括考试人、生物人、有钱的穷人、文明的野蛮人、破碎的人、有iq没有eq人及识字的文盲等。'

由于台湾教育家意识到台湾大学教育的弊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通识教育。1981年虞兆中博士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开始推行通识教育。他指出:'尽管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即使变,也变得较少,变得不快,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基本的东西,他就具有高度调整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这个变迁日亟的社会。通才教育就是要教授学生这些基本的东西。'虞兆中认为,通才教育有'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其中'人格教育'部分,期望在比较广泛的知识基础上,了解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可能的文化,藉以在'承先启后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之下,建立其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倡导下,台湾大学于1982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组';1983年开设'社会科学大意'与'自然科学大意'两门课程;1984年就'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比较文化'、'社会与哲学分析'、'数学与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等五类通识领域,增设13门通识选修课程。台湾大学率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法。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也分别在1983年、1984年开设通识课程。

在谈到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叶启政指出:当前台湾的大学教育,可用'科技专业化'和'功利实用化'两个概念来概括。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其本质意义即是教育的'工具化'。这种工具化的倾向不把人当人看,丧失了人的主体性。他进而指出,'任何的教育,包含专业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因此专业教育是具有人文涵义的专业教育,而不是纯专业。今天的大学就必须要在专业与人文(应该讲通识)之间找一个妥协点及平衡点。'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协会理事长黄俊杰认为:近年来有关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的理由有三:一是促进人文学术与科学的交流;二是加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三是促使教育从割裂走向整合。办大学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

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翁政义指出:'在讲究专业训练的今天,通才教育往往被忽略,甚至被排挤而沦为点缀。事实上,通才教育亦即博雅教育,我国古代的六艺及八大纲目,即含有通才教育。而西方大学教育传统上的精华就在博雅教育。'翁政义在担任九年的系主任期间,当时其所思所为全在如何增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直到借调台湾机械公司担任董事长用人的时候才理解到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际关系、人文思维、法律知识、管理观念等,都是一个高级干部所应具备的素养。在返校担任教务长的工作后,他便努力去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内涵与思考方式,更坚定了他对'一个大学生应该同时拥有专精知识与处世智能'两个知识层面。他还指出:'大学之所以可贵,正在于广博的知识领域与开放的学习空间。在专业学习之外,提供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史哲艺术等多元的学习管道,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而引导学生融合知识产生智能,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人文思维、远大思想、能妥善运用知识并且有追求幸福人生能力的’通才’'。

正在是教育家的极力倡导和一些大学的率先尝试的情况下,台湾教育当局便于1984年4月5日发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指出:'当前大学教育由于分科过早,学生缺乏本门以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所以大学毕业生不免目光局限一隅,无法全面观照现代知识的发展。'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不在于灌输各学科庞杂、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实施要点'要求各大学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七大领域内,开设各种选修科目。至此,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入了制度化阶段。

二、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通识教育并非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通识教育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它希望在专业与人文之间找寻平衡点之外,通识教育的目的或精神乃是让人用一个精神或主线去了解自己及时代,而不是让一个人懂得许多,如同百科全书般。更重要的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必然是一个战国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元状态。'而'大学只顶多设计一套课程,包含在既有的知识传统或者整个世界的一种认知的分类体系底下只规划应该包含几个范围。……至于用什么立场来论述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法律现象及文化现象,应该要保持多元。否则的话,通识教育虽号称是人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却必然会产生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暴虐,会变成宣扬某种意识形态的一种教化形式。'

台湾教育部部长杨朝祥在'迈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的通识教育'一文中指出:台湾教育的宗旨为'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各级教育中都应以此为基本目标。大学虽以研究高深专门学问为主,但其学术的发展却须以教育为内涵,如果大学的师生不具备或尚未发展完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及条件,即使能有高深学术研究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社会与个人的差距及遗憾。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理由,就可以忽略基本教育的要求。他认为,通识教育的价值,不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教授通识教育及专业科目的老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通而不是偏。任何学问发展到某一顶点时,都会遇到瓶颈,而解决此一瓶颈的关键科目,便须求助于其它的学问,这种本科与他科的相遇之理解及能力,常是帮助个人进步的动力。实验性学科的发展一日千里,昨日的专业是今日的通识;今日的专业又将是明日的通识,人类的文明也常由此而奠基、发展,因此所谓的专业及通识,都是互相循环及相互依赖的。他强调指出:'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过去人类学术发展的普遍基础上,它涵盖了整个人类奋斗的精神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通识教育对大学而言,并不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一群人的组合体,而是人类整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朝祥要求台湾各大学所有通识教育工作者务必:

一、重视教育的精神;

二、重视教育的对象;

三、重视教育的过程及整体性。期望台湾的通识教育能够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拓深、拓宽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领域,使其在健康、完整的人文主义精神下,发展出人类高尚品质的文明。

依据教育家的见解,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如下观点:

一、迈入现代社会之后,知识分工日趋细密,也就愈趋割裂而失去其整体观照,其中尤以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因此,通识教育应重视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与会通。

二、知识间的整合会通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杂,而是要能贯通。而贯通的原则,应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核心。换言之,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会通,基本上是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制度结构上应赋予大学、学系更多的自主权,师资与课程应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尤应注意多元化思维环境的建立,以免教育成为教化的工具。

四、依据上面的观点,教育应以人为主体,而不应将人工具化,因此教育也不当是国家社会为达成其需求的工具。

五、通识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能懂得生活、了解生活,并能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

按黄俊杰的话讲:通识教育是'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的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人本身是教育的主体,通识教育即是要唤醒受教者主体的教育。其次,要唤醒'受教育者之主体',此主体性的建立是在'互为主体'的脉络中完成的。

基于不同的认识与实践,台湾大学的通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酝酿期(1950-1981)、发展期(1983-1991)、弘扬期(1994-1999。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对台湾教育的反思和个别学校的局部尝试;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教育家的倡导和台湾教育当局的推动。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特点。由于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同,加之有教育当局规定必修课的限制,通识教育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使通识教育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1994年大学法的修正和1995年5月26日大法官380号解释(大学共同必修科逾越母法且与宪法的教育宗旨不符),台湾高等教育面临了'教育松绑'的契机。台湾大学开始了自主办学时代。教育家开始反思大学与大学理念。同时,对通识教育问题也进行了深研究。由于取消了共同必修课,大学自主通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台湾清华大学于1990年正式成立第一个'通识教育中心',1992年主办'通识教育论坛:共识与对策',并于当年决定成立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学会,同时'通识教育季刊'。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1995年,主办了第一届通识教师研讨班。台湾通识教育界一般承认,台湾通识教育协会于1993年正式成立后即宣告了台湾高教通识教育新时代的来临。1993年也被称为'通识元年'。

通识教育协会带动了台湾的通识教改运动,并在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思想:

一、回归大学精神的'趋向整合为一',培养全人与公民:先成为人,再成为男人女人,后成为士农工商;

二、专业教育为垂直教育,通识教育为平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的'菱形'就是高校应提供的'最大公约识';

三、通识教育应以科际整合课程来扩大受教者的'人生宽度',主张'先博再精'与'先通再专',因此以通识教育来延长过早的'专业套牢';

四、一技之长已经变短,通识教育应提供受教者'可转寰空间'与'可转移性技能';

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图在短短数年内授尽天下一切知识注定要失败,钓鱼给受教者吃,不如教他们钓鱼,强调沟通与表达、批判性思考、理所不然等多元智能,而得以终生学习;

六、'僵师'太多,无法成为受教育者的典范,未来老师的'自我博物馆化'或'通识化'成效将决定台湾高等教育的成败;

七、技职高等教育体系应藉通识教育化技术为艺术,否则将产生了'匠人'大专院校;

八、通识教育应转'学答'至'学问',因此以传授知识为辅,而改以智识、见识与洞识为主;

九、由毕业生的期望人格特质(例如团队精神、创意、幽默等)出发来规划通识课程。

为落实通识教育的心动与行动,台湾通识教育协会除了举办各种研讨会与九届教师研讨班来宣传通识教育理念外,还于1998年负责执行首次一般高教体系(20公立大学、23私立大学、15公立单科学院与师范学院、9私立单科学院)的通识教育评鉴,针对八大项目共40个指针,展开资料与现场访查,最后结果以优、良、可、有待改善四个等级予以公布。

在这一阶段的几年实践中,评价结果显示了以下特点:

一、私立大专院校有较强的进取心,公立大学仍有包袱,施展不开,师范学院的通识规模不够,推动有瓶颈;

二、通识教育多元化的结果已呈现,例如组织由组、科、部、中心到院及委员会;通识学分由8至36 (按本科四年128学分制,最高者可达28%);通识课程分类由学术分类到校风分类(中原大学的天人物我类等);开课内容五花八门,由全校必修核心通识(主菜)到通识学程(套餐)、通识选修(自助餐);

三、校园通识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台湾教育界已达到这样的共识:教育应当是全人教育,全人花朵=专业花蕊+通识花瓣。依据'最小法则',供应最少的元素,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成长,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稀有元素',可以作为一所大专院校'自创品牌'的机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下,高教系统更应坚守'象牙塔'的角色,与社会保持距离以便由塔的较高格局来'守望'社会,进而'吐出象牙'来带动社会进步。高等学校使受教育者成为全人化的人生资本才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大大的学',另一方面也使大学本身符合'大学可以言大'的气魄与格局。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三、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整的概念。

四、 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五、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六、让学生对人类过去历史、文明的了解,并进而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七、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三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

目前,台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实体性的通识教育机构。一些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研讨通识教育的理念、审定通识教育规划。委员会主任往往是大学高层领导,委员则是各院系的院长主任。具体负责通识教育的部门有的是独立的院系级单位,有的是隶属于教务处下的单位。名称各不相同,大多称通识教育中心,也有称通识教育学院、共同科等。有的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人数较少,只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通识教育环节,教师则全部来自其他院系。有的通识教育中心规模很大,有很多专任教师。例如,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有44位专任教师。当然,这些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需要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授课。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专任教师26位,兼任教师达35位。通常,通识教育中心的主任都是资深教授或其他院系的主任院长兼任。

例如,台湾成功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其主任是校长聘任。委员会是研究与规划全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决策单位。教务长为召集人,各学院院长及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为当然委员。另由校长聘请教授若干人为委员,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宜包括:通识教育发展方向与政策研究;通识教育重大计划审议;通识教育中心组织及设置办法修订审查;通识教育课程规划复审。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致以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参加通识教育讲座、参与通识教育讨论、参加通识教育活动为主。由于选课人数通常较多,给举办活动和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于是,通识课程教师往往根据课程的特点,限定选课人数,以便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所以,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听课和讲座。

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之际,台湾教育当局为推进通识教育,使学生有机会聆听名家的思想和心声,特别通过网络举办'国家通识教育讲座'。2000年,'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共计有15次。举办该讲座的目的是:'为使同学有更大格局、更高眼光、更宽胸怀之认识,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及生活品质,因应社会多元化之发展趋势,经教育部补助由成功大学主办,邀集国内外杰出人士畅谈身为现代人所应关心的问题,并透过国内远距教学系统供全国校院收播、开课。'

'国家通识教育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权威人,以专题讲座方式配合远距教学,采取延时收播或联机收播方式上课。每一场次有一位主持人、二位与谈人及一位讲座。各校以主播一场为原则,其余场次可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收播。在讲座现场,安排上课学生参加,由主持人、讲座、与谈人主导授课,学生可以现场参与提问和讨论、发言彼此互动,学校可指派相关教师、助教或助理协助,每场次三小时的讲座视同正常上课,各校均需依上课规定及注意事项聆听,规划为授予学分的学校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报告或作业,评定成绩。

收播学校可采取同步或异步收播方式。各校依各场次主播时间安排学生于指定远距教学收播教室,透过数字通信网路与讲座现场同步上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讲座现场联机互动。收播学校也安排教师或助教在上课时间内掌握教室内学生听课状况及维持教室秩序。异步方式为收播学校不同时联机讲座现场同步上课,而采用录音录像或从网上下载讲座资料,安排学生于适当时间到视听教室上课。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协助学生听讲。台湾所有大专院校、在学学生或社区大学、地方有线电视台之全民终身学习意愿者都可参加这类讲座。

2000年度15场讲座报告人为:

王永庆 台塑企业董事长; 李远哲 中央研究院院长

田长霖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何大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 京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 琪 大陆工程总经理

许倬云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允梵 天下杂志发行人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定信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忠谋 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 杨国枢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圣严大师 法鼓山开创法师;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总裁

约翰·钱伯斯 cisco总裁。

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讲座开设方法不尽可同。有的每学期开出15次左右涉及领域非常宽泛的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6次,然后就感兴趣的问题写讲座心得。经教师评定合格即可获得学分。有的就某一领域开出若干次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讲座,同样以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取得成绩。另有的大学设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了不同领域的10次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全部各次讲座。本报告附录

一、二分别附上台湾中山大学的两个系列讲座和台湾大学的通识讲座的有关内容。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是通识教育课程计划。通常,通识教育课程都分成几大类,要求每个学生从每个类中选修规定的学分。台湾大学的专业课程之外,分成共同必须课和通识教育课。共同必修科十八学分,包括国文六学分﹑外文六学分﹑历史四学分﹑本国宪法与公民教育二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共计选修12学分。如果某一领域属于本人的专业,则须在其余三个领域内选够12学分,每个领域必须选够4学分。中山大学将通识课程也分成四大类,分别是人文类、社会科学类、数理科学类、应用科学类。台湾清华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三大类,分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领域,每一领域包括若干子领域:自然科学类包括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法政类、社会、心理、人类、教育、性别研究类和管理、信息、经济类;人文学领域包括艺术类、哲学宗教类、人文、语言、历史类。

东海大学的通识课程除通识讲座外,课程分成三个领域:人文与艺术领域、社会与历史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修四个学分。阳明大学通识课程分成国文通识课程、外文通识课程、哲学通识破课程、艺术通识课程、其他通识课程五类。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哲学和艺术分别必须选够2学分。东吴大学按培养要求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人文素养、社会关怀、自然与人、生活知能。交通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静宜大学则根据大学的特点,将通识课程分成宗教与价值哲学、文学与精致文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生态与文明四个部分。有的大学则按照原来台湾教育部规定的共同科划分成七大领域: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

台湾各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十分庞大,课程开设得很细。尽管各大学的专长与特点不同,但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大都有很大的覆盖面,基本可以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附录所示几所较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

通识课程开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范畴是人文素养。经由人文学科之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以提供整合的判断力、文学与艺术修养、宗教心灵的陶冶、理想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反省与陶成。

第二大类是社会关怀。经由社会科学的认知,而成为有能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及批判社会的社会人。不但有能力从各种制度环境的局限中获得自由,愿致力改造人类共同生活的品质,也因学会自尊互尊而与他人成为社群生活的共同体。

第三类是自然与人。由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深深影响人文世界之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改变。因此自然科学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导学生明了自然科学与人之各面向的关系,例如对科学与文化创造、科学与整体人生的关系、科学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思考, 甚至面对科学研究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第四类是生活知能。在美国1980~2000高等教育报告中的'通才教育的新向度'一文,把生活知能(例如:说写、阅读、批判思考力等等)的培养亦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范围之内,为的是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拥有外,亦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第五类是科学素养。本类课程目的希望带给学生基本的科学常识,激发其对于自然生态及科学发展的兴趣及认知。所开课程包括数学、信息、健康保健、天文、生物、 医学、农学、地球科学、生态、化学、物理等有关课程。

下面是台湾一些大学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

人文类:

史记选读、网络文学、摄影概论、唐宋词选、唐代小说选、台湾开发史、新闻学概论、音乐的经验、中国传统政治、台湾文学赏析、红楼梦欣赏、老庄荀韩选读、现代戏剧入门、多元艺文赏析、科幻作品选读、认识舞蹈艺术、中国美术赏析、西洋美术赏析、图书馆艺文赏析、英语语言发展史、二十世纪思想史、书法欣赏与习作、两岸关系变迁史、文化与历史思维、日治时期台湾小说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电影赏析、现代电影赏析、小说选:爱情、人性与文化、东西方美学比较、表演艺术赏析、陶艺制作、道家哲学、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西洋哲学名著选读、中国水墨画、音乐与生活、西洋歌剧入门、网页风格赏析、艺术与人生、文艺复兴艺术史等。

社会科学类:

政治学、法学概论、国际关系、工商情报、犯罪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全球化解析、两性关系与沟通、国际贸易实务、人际关系与沟通、图书馆学概论、智慧财产权、民法通则、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研究、全球化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经济社会学、经济发展与环境正义、社会理论、教育心理学、生与死、认识发展、人类行为分析、历史经济学、世界宗教及其对话、自由与责任、正义与慈爱、社会学概论、个人理财、决策艺术、教育思想、批判思考、社会科学之哲学问题。

自然科学类:

信息行为、品质管理、地球奥秘、宇宙的起源、心理学概论、环境地质学、能源与社会、科学思想史、人体生化营养学、自然资源保育、近代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概论、交通安全概论、地球科学概论、爱因斯坦的宇宙、网络讯息与界面设计、宇宙、生命与生活、慢性疾病成因预防及医学网络、科学史、化学与生活、物理概论、普通天文学、达尔___命、西洋近代科学史、时间的探索、科学的本质、数学欣赏、物理与生活。

应用科学类:

半导体与生活、科学的原理、仿生学与近代科技、工程伦理、电脑尖端科技入门、网路传媒导论、工程概论、宝石特性、认识药物、建筑之体验、信息科技与经济、从太空观地球、科技与人类之价值观、科技与管理、宇宙、学术与人生、航空科学、太空科技、芯片与你、神经网络与类神经网络、材料特性、声光电、海洋工程。

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大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台湾大学四年的教育大致可分成共同必修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有的大学将共同必修课与通识课程放在一起。大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重为:本科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通识学分为48,专业学分为80。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比重已占到大学教育的近一半。当然,大学不同,学科特点不同,通识教育所占比重会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大学通识课程学分都能达到大学四年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也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包括社团活动、公益性活动等对实际实际能力锻炼较大的活动。当然,这类活动的难度较大。

四、台湾大学通识教育效果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推动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到现在,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开始时,在通识教育的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大致存在通识教育无用论和通识教育万能论两种极端的观点。许多从事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教师认为通识教育无用,特别是接收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有很多人把解决学生专业以外问题的希望统统寄托于通识教育。似乎认为通识教育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口才不好、文笔不通、语文能力不强、没有现代公民意识、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责任感等等,都被要求到通识教育当中来解决。实际上,本来希望淡化通识教育功利性的思想,到头来又演变成新的工具论。

通识教育的师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台湾大学教师晋升职称比较看重学术论文和专著,而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在课程上很难写出论文和专著出来,对于职称评审不利,因此许多教师不安于通识教育事业。另外,学生希望能够听到大师或大学名流讲授的通识课程,而有的大师级人物又不屑于讲授这类普及性课程,校方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强迫他们讲授某某课程,令学生感到失望。

学生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对通识教育的不理解。人们普遍把通识学分比喻成'营养学分',意思是这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真才实学并无多大帮助。有不少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纯粹是挣学分。上课只是混混而已。

现代教育和科技领域,各学科间的分化确实越见严重。大家只做自己的学问,对外间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则对别科学问抱持轻视的态度。各专家以自己所懂的,去排斥自己不懂的其他学科,自以为一己之所长为天下至尊。香港中文大学陈永明教授曾描述过这种情况:'科学家藐视宗教,只斥之为迷信;宗教人士鄙视商科,认为他们满身铜臭;商人又看不起文学,说他们不切实际;文学界则轻视科学,视科学为工具,且祸害世界。'大家都自闭于本科中,无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不单文科与理科师生常对对方的知识一无所知,就算在一门学科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都导致了学科的分崩离析,专家被迫缩窄研究范围。以物理学为例,20世纪初只有10多个分科,到世纪末,已增为300多个专科;同样例子亦可在科学期刊的数目上见到:自1665年直至1900年,学术期刊总共只有一万种,但到现在,每年出版的科学期刊已超过一百万种了。在这种情况下,专长一个很窄的学科将得不到很大的发展。

不过,上述现象近年来正发生一些变化。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中心曾对毕业生进行过一些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在大学期间是否接收较多的通识教育对毕业生自的发展是不同的。可能在刚刚毕业就业时,通识教育并不起很大作用。但到了工作单位以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位提升等都起很大作用。一些毕业生感觉到,专业教育对于从事独立性很强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或者由专业工作转到管理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低;通识教育所培养的眼界、胸怀、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毕业生的亲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也使在校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和大学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一些看不起通识课程的教授也热衷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给通识教育的经费支持也逐渐增多起来。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和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各个环节当中。

五、 几点感想

台湾的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8年大发展时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台湾的通识教育与内地的素质教育有类似之处,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由于在理解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素质教育的许多作法和'经验'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技能的培养,这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明显。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相对较晚,且有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原因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误区,专业致上论仍然十分盛行;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具有相当权力的职能部门推进这项事业。结果是,几年下来素质教育演变成了人人都在喊,但没有什么行动,更没有实际效果的口号。在知识经验时代,在科技、经济、产业一体化,学科交叉与渗透日益明显,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今天,在理工科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可为。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在全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通识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素养。

2、 规范和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类社团。

3、 有学校出面,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能够得到较充分的社会实践的锻炼。

4、 鼓励和支持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包括演讲赛、辩论赛、创业大赛以及各类文化、科技活动。校方只是引导和支持,不直接组织。

5、 在教务部门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立素质教育小组,认真研究素质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的理念、规划和方案。将素质教育逐步推向深入。

篇六 赴台湾学习考察报告6450字

月日,我随“__农业考察团”赴台湾考察了台湾现代农业。此次考察有三个特点:一是身份转换。考察团是以__蔬菜协会身份,应台湾苗栗县农会邀请赴台考察的。全团12个人,分别担任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纯粹一个民间学术对接团体。二是热情接待。台湾苗栗县农会对我们这次考察认真对待,专门约请了苗栗县一名议员负责陪同。所到之处有专人接洽、专人讲解、专人服务。三是考察深入。台湾苗栗县农会为我们设计了完美的考察路线,避开了旅游热线,而选择了台湾优质农区。既有宏观的面上农业,又有微观的点上农业。既考察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又考察了农产品专业市场。

这次考察总的说来收获很大,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台湾农业、农村和农民。联想到我县农业现状,觉得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台湾农业概况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幅员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岛内 2/3 以上是高山和丘陵, 耕地主要集中于平原,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低于20%,农业生产总值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种植业以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油作物以稻米的生产和加工为主,水稻一年两到三熟。经济作物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岛内特产槟榔和莲雾。

台湾农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90年代初又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突出地区特色,形成区域品牌。近年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二、台湾农业的特点

通过对苗栗县农会、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台一生态教育农场、大湖草莓乐园、汉光果菜产销班、农友种苗公司的实地考察,我觉得台湾现代农业大致可以勾画出五个特点:

1、区域品牌、特色明显的“精致农业”

台湾农业区域特色明显,各个农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水果为主,盛产木瓜、莲雾;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发展现代蔬菜种植园,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阿里山地区以茶叶生产为主,还有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种植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基地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由于台湾土地是私有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他们就把发展“精致农业”作为重点。各个农产品园区建设都很规范,农业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位,农产品全部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既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质,又保证了农业的生产效益。我们到了苗栗县的农村和私人农场,但见农房依山势走向按规划而建,房屋的设计突出了现代特色。农村和城市达到了一体化,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农场面积不大,但场内设施完善,生产各具特色,农场主素质都很高,参观者可到生产区域任意摘食品尝水果类农产品。

2、功能强大、运行规范的农会组织

考察台湾农业,最引人兴趣的是农会。这个在大陆似曾相识的组织,在引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实地考察,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台湾专门设立了农会法,按农会法规定,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台湾农会担负三个主要功能:一是组织农技推广。这是农会具有的行政功能,具体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农会有专门的技术团队,服务于农会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有农业方面硕士以上学位,科研能力和推广能力都很强。二是组织供销经营。这是农会很强的经济功能,也是农会得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农会组织办理本服务区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三是组织金融服务。这是农会的融资功能。各个农会都通过会员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兴办农业金融业务。农会会员可以办理农业存贷款业务,农业发展的资金很有保障。同时,还提供农业和农民保险业务等。

从我们直观的感受,各个农会经济实力都很强,组织能力和协调功能都发挥得很好。特别是各个农会都设立了购销服务点,商店里卖的基本上是本农会组织农民自己生产和加工的特产农产品。粗略估计一般特色产品在100个左右。台湾正在向旅游农业发展,因此,各个农会都能接待游客。所以,特色农产品非常好销。这也增加了农会的收入,壮大了农会的实力,增强了农会的聚合力。

3、扎根底层、不断创新的农业科研

台湾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实用型、创新型的农业科研。我们考察中发现,台湾农业科研已经根植于产业内部。每一个农会、每一个园区、每一个品牌都有强大的科研团体。这些科研团体,常年专门负责对所生产的品种进行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我们所考察的“农友种苗”生产企业,自己独自研究的世界领先新品种系列达300余个。政府组织也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农业的支持政策,重点是支持品种的研发。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台湾农委会采用航空遥测技术,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用在农业生产上的自动化技术还有农作物受灾预测及遥测、地理资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等;在生物技术方面,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培育出抗虫白菜、甘蔗、花椰菜、抗病木瓜,以组培方式培育出果树、花卉的种苗。

4、制度健全、管理严格的农产品质量

追求农产品的多样化、高品质、__全是台湾现代农业的精髓,而__全是台湾农产品的生命。台湾发展“精致农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有效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生产到餐桌,从土壤到农资,基本上是全过程监控。他们对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为重视。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农产品安全标准。目前针对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规有:《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菜安全管理办法》等等。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针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农产品管理部门职责明确,检测体系健全。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分别承担农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检验、市场销售农产品的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检验。同时健全了药物残留监测体系,严格把好农产品的生产和入场质量安全关,台湾各市县设有18个农药检测中心、14个农药检测站。各镇市农会、合作农场、农产品贸易市场均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论证。在果蔬方面推行gap(吉园圃)、cas(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有机蔬菜的认证。四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台湾的所有蔬果批发市场均设有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若经确认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者,供应人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相关的法律责任,重者可被判刑。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编号)、产品等级、供应市场,这样在产品检测发现有质量问题后,就很容易追溯到产品的生产者。五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质量意识较强。通过考察发现,现在台湾的农业生产者及其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普遍较强,他们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就会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5、功能齐全、运行高效运销体系

我们专门考察了台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情况,早上6点我们实地到了台北果蔬批发市场,市场中心主任陪我们见证和经历了台湾农产品现场交易。从开市、竞价、成交、分装等全过程,我们都是现场情景感受。

据我们详细了解,台湾注重农产品的营销,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批发市场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蔬果、肉品、鱼货等鲜活农产品主要通过批发市场来交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他们都是以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台湾政府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体系十分支持,在健全相关法规制度的同时,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鼓励和扶持。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体系具有明显的公用事业的特征,但其资本都以民资为主,其运行都为民营性质。因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之下,台湾的农产品运销组织运行较为规范、高效,完全实现了货畅其流的目标,农业生产者无任何的市场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台湾农业的启示和建议

台湾农业在目前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农业科研和农业装备等方面尤为前沿。台湾的农业自然状况,以及人文特质与大陆丘陵地区很相近。特别是台南的情况与我们__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人多地少、山多坝少、土多田少等。而台南主要是以发展农业为主,所以他们的做法对我们启迪很深,对我们县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1、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台湾针对土地面积小,土地属于私有,难以组织较大规模的产业的实际,以农会为纽带,把有相同意愿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适度规模的优势产业。产业从设计、规划开始就按高规格、高标准要求,搞精细化。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农业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农会从技术提供、资金提供、产品营销上给予支持。因此,农业园区面积虽小,但都是些高标准、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的农业园区或农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台湾也不例外。但在如何提高农业效益上,台湾农业给了我们以昭示。农业产业不要盲目地讲规模,首先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好产业,然后按现代农业的标准来规范建设,把适宜发展的产业做精做细,逐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拓展农业的功能,把旅游与之相结合,全方位地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县多是丘陵,搞较大规模的农业产业也不现实,而且市场不健全,规避风险的能力小。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农业,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精致农业”,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生产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形成区域优质品牌,最终把发展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作为目标,进一步拓展农业的功能。全县有30个乡镇,这30个乡镇几乎都有可申报地理标志的地方特色产品,我们可以通过引进业主,或者组织大户,着力构建现代精致农业园区,政府在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方面给予支持,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建成30个“精致农业”园区,创出30个地方知名农业品牌。如香山大蒜、复兴海椒、太宗榨菜、__清见、万林柠檬、__连翘、广兴麦冬、柳树白芷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2、大力发展专合组织。台湾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会的作用功不可没。台湾的农会都有60年的历史了,农会承担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农业、农村和农民已经离不开了。这说明台湾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农民把农会当成了自己的组织。可以说,没有农会,就没有产业,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销路,没有效益。

50年代我们县的农会也是功能性很强的,现在不可能去恢复农会。但是,我们可以将台湾农会的功能交付给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来完成。思考近些年我县农业发展,根本的问题是农民的组织化不高的问题。农民本身对发展现代农业认识不足,而且也没有资金、技术来发展。全县引进了几家企业和业主来建设农业园区,农民只是得到了基本的租地费。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得再好、效益再高,与农民无关、无益。这样的农业发展解决不了农民增收问题。借鉴台湾“精致农业”的做法,必须大力发展和扶持农村专合组织。在农民当中去找能人、带头人,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选准优势产业,适度规模发展。这样把本地农民发展成产业发展的主体,使产业发展与自身利益相连接,产业的发展才有长效性,农民收入增加才会有可靠保障。

3、大力建设推广队伍。台湾农会都有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负责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科研部门专门研究本地特色品种资源的收集、品种改良和更新。对已建农场种植的作物,进行技术跟踪,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同时,承担培训农民的任务。

台湾农会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担当的功能,与我们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我们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行政功能要强一些,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有的乡镇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任务不专一。县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没有科研职能,就更谈不上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借鉴台湾的做法,我们要大力加强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配齐人员,其次是完善服务功能,最后是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收归县上直管,以此强化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推广网络,全方位地服务“三农”。

要大力学习引进台湾农业的高科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科技含量。一要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力度。要安排专门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农技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加强适用技术和技术模式研发攻关,力求种子种苗、质量安全、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团队。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以产业为主线,以农产品为单位,以高层次的领军人物为核心,组建农业技术创新团队,着力破解防灾减灾、社会化服务、农作制度创新等领域关键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培育新型农民。针对专业农民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针对核心农民组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针对一般农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大力构建营销体系。台湾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产、加、销一元化。同时,加强农产品营销。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强农产品市场宏观指导,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尤其是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建设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保证农产品能顺利销售。借鉴台湾的做法,我们要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县城和中心集镇,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台湾的营销方式,进行农产品批发,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并与全国的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联通,确保货畅其流,物值其价,应有尽有,应销尽销。

5、大力扩大招商引资。台湾民间资金活跃,每个农会都有较强的融资功能,这种民间聚合资金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台湾的众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急需要寻求合作,他们在岛外逐渐在建立基地,拓展市场。比如农友种苗公司,就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大陆厦门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标志台湾农业将走出岛外。

我们__农业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具备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内在条件。同时,我们在台湾的__籍知名人士较多,有一部分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又具备了对台引资引技的外部条件。我们要抓住机会,通过__籍台湾人搭桥,主动出击,积极招商。同时制定对台招商的优惠条件,用环境、资源、政策优势,吸引台商到我县考察和投资。还要分析县内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情况,组织他们到台湾去考察学习,争取先期通过合伙、转让、入股等方式创办台资企业,力争把台湾的管理、技术、资金引到__来,促进我县“精致农业”的发展。

(__县农业局)

篇七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2600字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彭晓

2023年11月22日至12月1日,来自中国14个省市的由中国科协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21人组成的海峡两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10天的科学教育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和高雄师范大学科教中心负责安排的。

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协青少部的蒙星部长给我们全体团员召开了行前的预备会议,介绍了该项目的由来:该项目始于1996年,主要是以学科竞赛为纽带的两岸民间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互访一次,单数年台湾学者到大陆,双数年大陆学者到台湾。在台湾方面,最初是由台湾师大牵头的,现在由高雄师大牵头。大陆方面共去过5次,约100人左右。

为了方便管理和在台湾的学科交流,代表团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学科,每个学科有一个召集人。数学学科的负责人是海南师范大学的蔡亲鹏副教授。

旅游公司的汤立民先生全程陪伴着我们,高雄师大方面,除了接风宴和告别宴全体科教所教师参加外,其他时间均由其中2~3位教师陪同。

此次活动的基本安排是环台一周,一边参观一边到一些中学访问、交流,其基本路线是高雄(小港高中、科学工艺博物馆、高雄师大燕巢校区资优教育研讨会)→台南肯丁国家森林公园→台东高中→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中的天祥和九曲洞、光隆大理石馆) →香格里拉休闲农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国中学) →途经三义木雕街、日月潭到台南一中→高雄(高雄师大附中)。从表面来看,此行的安排很紧凑,内容丰富多彩,似乎玩了很多地方。但是,因为我们是乘坐旅游巴士游览,每天要急于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加上中饭和晚饭因饮酒将时间拉长,所以基本上没能好好游览任何一个风景区。常常是披星戴月,每天在车上好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睡眠不足,还常常过而不入,留下了很多遗憾。有人说,我们是到处都去了,但又似乎哪儿都没去。

本次访台收获最大的是参加两岸科学教育研讨会。会上,台湾高师大科教中心的教授和副教授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相关的发言。他们都利用了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效果较好。籍此,我们也了解了台湾的科技教育和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情况。从总体来看,他们的发言内容并不限于资优学生。黄台珠教授就提出了在关注资优学生的同时,别忘了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陆的部分教师(事先指定的)也就大陆的课程改革情况、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辅导等进行了发言。从总体来看,大陆方面的发言人几乎都没有用幻灯,又由于讲稿内容被提前印发给了大家,所以他们都讲得比较随意,除了少数发言不错外,多数有准备不足之嫌。此外,由于事先大陆方面的发言者没有勾通,所以准备的内容还有雷同之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事实上,关于学科竞赛辅导的报告由一个人做就好,可事前由不同学科指定一个人提供本学科的情况,最后由一个主报告人统稿,署上大家的名字即可。另外,个别人发言时不注意内外有别,说了一些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些真实事实但却有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规则的话,这或许是会造成国际影响的。在后来一些场合,个别人的发言分寸也不太好。个人觉得,在国际交往(包括与港澳台的交往)中一定要不卑不亢,特别注意个人的言行,记住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台湾期间,除了睡觉和乘车以外,时间支出最多的就算访问中学了。我们先后访问了高雄小港高中、台东高中、台北建国中学、台南一中和高雄师大附中。其中,师资、生源和知名度最高的是建国中学。

建国中学是一所男校,招收的都是资优学生,录取率是考生人数的4.6%。建国中学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奖,是全世界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所中学。参观后,我们发现建国中学的硬件并不好,不但无法与大陆名校相比,而且不如台南一中。建国中学的成就主要缘于优秀的生源(绝不招收分数不够的学生,哪怕是'总统'的孩子,本校教师子弟亦无丝毫照顾),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除了发奋学习外,根本不可能有市场!建国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拥有一支学科竞赛和科技比赛的优秀辅导员队伍。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规模陪养顶尖选手的机制和经验。此外,占台湾面积1%的台湾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湾最好的三所大学)和大量的科技场馆,如对面的南海学园等也为建国中学提供了一流的科技教育师资和实验设施。

台南一中是台湾南部最好的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校园文化搞得很有特色,例如很多教学用楼的大厅里都有校友赠送的浮雕等,还保留了光复台湾时满是弹痕的一面墙,以呈现历史原貌。学校的设备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们了解到,台湾民众崇尚平均主义,结果政府给所有中小学拨款的基本额度标准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学校提出了合理的立项申请,也有可能获得相关的项目支助。台南一中的校长不象台北建国中学的校长一样,任期最多只有2届,该校长已在台南一中20多年了,其教育理念得以落在实处。他又是一个懂教学、会经营的校长,所以一方面争取到了比其他学校多得多的经费,另一方面又争取到了很多社会支持,例如,游泳馆就是公司出资盖的。上课时间,游泳馆归学校用,其余时间公司对外经营。公司承担所有的建设费用、维护经营费用,每年还要给学校20万左右的台币。此外,校友会与家长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台南一中在奥赛和科展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艺术等方面也很出色。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大附中比较接近。这所学校的科技教育主要依赖成功大学。

高雄师大附中硬件也很好,实验室条件首屈一指。单是各种光学显微镜就有100多台,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就能做部分尖端科学研究,为科展取得佳绩创造了条件。该校的另一特色是有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和高中(每个年级10个班)。从小学起该校就在高雄名列第一。这支子弟兵起到了冲锋陷阵和传承校园文化的作用。

小港高中和台东高中对我们都异常热情,但这两所学校在台湾都比较一般,更没法与大陆名校相比。所以不再累述。

十天的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活动匆匆结束了。其间有遗憾,也有收获。东道主的热情令我们感动,同胞深情更是难能可贵。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台湾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远不如中国大陆,据称有钱有势的人很多选择了移民海外或香港。只有23o0万人口的孤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无法与大陆抗衡。所以,明智的台湾人都应该不会选择台独。

宝岛的美丽已然留在了身后,而宝岛的未来却令人挂怀。衷心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大陆。一个中国,是几代人的夙愿,更是力量的象征,强大的象征。

2023.12.3

篇八 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3300字

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

应台湾屏东农会的邀请,我们于2001年10月12日至21日,先后对台湾恒春生态农场、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屏东九如果蔬批发市场、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台南麻豆镇农会果蔬产销班、台南文旦优质柚种植园、蝴蝶兰苗莆公司、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雾峰农会菇类博物馆、桐林观光农园、台北果蔬拍卖批发市场、假日花卉市场等进行了考察,并拜会了屏东农会、台北农会和台湾财团法人农业发展基金会,考察的主要形式是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一)有分工比较明确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

台湾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的试验场和改良场,经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

第二类是财团法人专业化研究所,如台湾香蕉研究所,属民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自筹或向'政务'部门申请科研补助;此类研究机构在从事优质品种研究的同时,通过种植示范,直接将其研究成果以'政府'补贴价格向农民推广。

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包括若干个研究农场)、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

(二)注重科研投入

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3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由'政务'部门拨款7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50多万元,一半直接用于科研,一半用于人员工资。台湾香蕉研究所,虽为民营科研单位,但其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来自'政务'部门的资助。作为企业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三)注重品种改良和产期调节栽培技术研究

台湾有关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品种改良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为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台湾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最近推出的优良品种有:菠萝台农13号、16号、17号、18号、19号,荔枝71-3-15和75-5-1-4,香蕉台蕉2号、台蕉3号、新北蕉、宝岛蕉,芒果台农1号,油梨84o24g和87-5-14,另外还有释迦(番荔枝)、黑珍珠(莲雾)、番木瓜、水晶番石榴以及花卉、甘薯、水稻等一些新的品种。为延长水果供应期,提高销售价格,台湾在水果产期调节和保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较为成功的有:套袋保鲜技术和莲雾、番石榴、番荔枝、葡萄、龙眼均衡上市栽培技术,如莲雾在10-3月份均有上市,番石榴、葡萄、杨桃全年均有上市,10月份仍有新鲜的龙眼上市。

(四)台湾的作物品种登记与保护

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台湾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二、台湾最大的农民组织--农会

台湾农会是台湾职能最健全、组织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上下自成系统的农民组织,其宗旨为: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农会为法人,属于独立自主经营的民间组织,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依照《农会法》对农会进行管理。

(一)农会的主要任务

1、传播农业法规,调解农事纠纷。

2、推广优质品种、肥料,组织农民培训,向农民传授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实行专业区经营,引导农民进行有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包括农畜产品的运销、储存、加工及市场经营等。

3、从事会员金融业务,在吸收会员存款的同时,使会员在不用抵押的情况下获取贷款。

4、接受会员的委托,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5、促进农村文化、医疗卫生以及福利救济事业。

6、从事一些经商办企业等生产经营活动。

《农会法》规定,农会从事上述经营活动,在规定的利润范围内享有免税政策,具体由'行政院'决定。但同时规定,农会利润的62%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

(二)农会的设立

目前台湾农会分省(市)、县(市)、乡(镇、区)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级别的'农政'部门的指导。乡(镇、区)农会,根据实际需要,可下设农事小组,为农会基层直属单位,必要时再分班工作。各级农会人财物独立,依法自主经营。

(三)会员

农会会员分为'会员'和'赞助会员'。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实际从事农业,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审查合格后,可成为农会会员,每户以一人为限。

1、自耕农。

2、佃农。

3、农业学校毕业或有农业专著或发明,并现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者。

4、服务于依法登记的农林牧场的员工,并实际从事农业工作者。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不具备以上条件者,可以申请加入个人赞助会员。凡依法登记的农业合作组织、公司、行号、工厂,也可申请加入农会为团体赞助会员。个人赞助会员和团体赞助会员,除可以被选举为监事外,没有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他和会员享有同样的权利。

下级农会为上级农会的会员。下级农会参加上级农会的代表,由该农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其名额由主管'农政'部门决定。下级农会的理事长为上级农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当然代表。《农会法》规定,各级农会代表中,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及雇农。会员代表任期为四年,连选可以连任。

(四)农会职员

农会的三位主要职员为理事长、常务监事和总干事。

理事长和常务监事分别由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产生,理事和监事由会员代表选任。各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和雇农。上级农会理事和监事不能兼任下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于选举前办理候选人登记,非经登记,不得参加竞选。农会的理事和监事不能在与农会有竞争性的团体或企业内任职,不能从事与农会有竞争性的营利事务。

农会总干事,由理事会聘任,但候选人必须经上级政务部门批准。

总干事以外的聘任人员,由总干事就农会统一考试合格人员中聘任,并接受总干事的统一领导。

农会总干事及聘任人员均为专职人员,不能兼营工商业或兼任公私团体任何有薪酬的职务或各级民意代表。否则视同辞职。

(五)农会的职权划分

农会以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理事会依照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工作,监事会监察业务及财务。农会会员(代表)、理事和监事所能行使的职权,仅限于会议期间。农会总干事按照大会决议执行任务,并向理事会负责;如有违反法令、章程,使农会受损时,应负赔偿责任。农会财产非因不可抗力致使损害时,总干事及有关职员负连带赔偿责任。

三、台湾农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政策取向

台湾农业在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为台湾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加入wto之后开放的国际市场,台湾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台湾就其农业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以对农业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台湾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针对新的市场变化和21世纪高科技产业新时代,目前,台湾着重支持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生产、支持不易进口的一些新鲜农产品的生产、支持适宜地方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一是,科技农业。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产销体系;发展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知识经济农业。借助知识的创新、交流与应用,创造更高的农业产值,推动农工合作,使农业生产企业化,提高竞争优势。

三是,休闲农业。整合休闲农场、娱乐渔业、森林育乐、农渔会资源,构建休闲农园;规划休闲旅游,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台湾考察报告(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