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报告范文
栏目

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精选6篇)

发布时间:2025-07-20 热度:15
物理实验报告

【第1篇】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1400字

物理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

同组者 实验日期 2003 年9月21日

实验名称 实验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

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

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则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② 测液体(盐水)的密度

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

③ 测石蜡的密度

石蜡密度

---------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

--------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

--------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

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

①测液体的密度

--------空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

---------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

---------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

---------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三、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

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

四、实验步骤:

调整天平

⑴调水平 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 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

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⑶将塑料杯中的水倒掉,换上盐水重复上一步,称出铜环在盐水中的质量。

⑷将测得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测石蜡的密度

测量石蜡单独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全部浸入水中对应的质量,石蜡吊入空中,铜环浸入水中时的质量。代入公式计算。

4、用比重瓶法测定盐水和不溶于液体的细小铅条的密度

⑴测空比重瓶的质量。

⑵测盛满与待测盐水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

⑶测盛满盐水时比重瓶的质量。

⑷测待测细小铅条的质量。

⑸测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

5、记录水温、湿度及大气压强。

五、数据及数据处理:

(一)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铜环、盐水和石蜡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136.32 120.55 119.76 49.24 118.74 170.25

铜块密度

盐水密度

石蜡密度

(二)用比重瓶法测密度

测定盐水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26.55 74.57 76.27 0.05

待测盐水的密度

测定细小铅条的密度

水温 水的密度 湿度

大气压强

32.36 74.57 104.20 0.05

待测铅条的密度

六、总结:

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

掌握了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掌握了采用比重瓶测密度的方法。但让液流沿着瓶壁慢慢地流进瓶中,避免在瓶壁产生气泡较难。

通过处理数据,进一步熟悉了有效数字、不确定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并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精选写报告经验19人觉得有用

写物理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的目的说清楚,这很重要。比如这次实验是想验证某个定律还是测量某种物理量,开头这部分得交代明白。然后就是材料设备,列出用到的东西,这个清单最好详细点,尤其是仪器型号什么的,这样别人要是复现你的实验就能照着做。

接下来就是步骤描述了,这一步得写得细致些,不然别人看不懂你是怎么做的。不过有时候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环节,比如忘记提到调节仪器时的具体参数,这就不太好。还有,记录的数据要真实,不能凭空捏造,但有时候因为手抖记错数字也是常事。

分析数据的部分挺关键的,要用图表展示结果,图要是清晰的,表也得规整。这里有个小问题需要注意,有些人喜欢用复杂的公式去套数据,结果反而显得混乱。其实简单的分析方法有时候更直观,效果也不错。

结论部分别急着下定论,得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来讨论,看看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发现偏差,可以想想是不是操作上有问题,或者是理论本身有局限性。这一块儿容易忽略细节,像是没注意到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最后记得附上参考文献,引用的资料来源得正规。有时候会忘记标注出处,这样就显得不够严谨了。整个过程都要保持耐心,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否则报告的质量就会打折扣。

【第2篇】初中物理杨氏干涉实验报告怎么写850字

初中物理杨氏干涉实验报告范文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精选写报告经验185人觉得有用

做实验报告,特别是像杨氏干涉这种物理实验,关键是要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背后的原理讲清楚。一开始得先把实验目的写明白,就是你做这个实验到底想了解什么。比如这次是为了验证光的波动性,看看是不是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实验器材这部分得具体点,别光说个大概。像杨氏干涉要用到光源、双缝板、屏幕这些东西,还有光屏调整架之类的辅助设备。记得把每个仪器的作用也简单提一下,这样能让看的人明白你是怎么一步步做的。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认真,最好用表格形式,这样清晰直观。比如说测量干涉条纹间距的时候,每次测出来的数值都要记下来,算平均值的时候也要列出计算过程,别只给个最终结果。

分析部分很重要,得结合理论去解释现象。像杨氏干涉,就该从波叠加原理出发,讲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里可能会有点绕,因为涉及到相位差什么的,但一定要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别照搬公式。

不过有时候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思路不太顺,比如突然忘记某个专业名词该怎么说了,这时候可能就得查资料或者凭印象写个差不多的意思,这就容易出现一些不太严谨的地方。像我刚才提到的相位差,要是没搞清楚的话,可能会用错概念,导致后面解释不对劲。

最后写结论的时候要注意跟开头的目的呼应起来,看看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实验结果跟预期偏差比较大,也要试着分析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也可能是仪器本身的问题。

其实写实验报告最怕的就是马虎大意,像忘了标注单位,或者抄数据的时候抄错数字,这些小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还有就是别偷懒,像图表明明能很好地展示结果,却偏要长篇累牍地叙述,这样既费力又不容易让读者理解。

【第3篇】物理实验报告固体比表面的测定――bet法怎么写2000字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3. 掌握 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为:

)-1 P (C-1)/ P0 VmC

上式表述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

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P0为实验温度时的气体饱和蒸汽压,Vm是第一层盖满时的吸附量,C为常数.因此式包含Vm和C两个常数,也称BET二常数方程.它将欲求量Vm与可测量的参数C,P联系起来.

上式是一个一般的直线方程,如果服从这一方程,

则以P/[V(P0-P)]对P/ P0作图应得一条直线,而由直线得斜率(C-1)/VmC和直线在纵轴上得截据1/VmC就可求得Vm.

则待测样品得比表面积为:

S= VmNAσA/ (22400m)

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为样品质量(单位:g); σm为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积,σm的值可以从在液态是的密堆积(每1分子有12个紧邻分子)计算得到.计算时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对整个吸附层空间来说,其重复单位为正六面体,据此计算出常用的吸附质N2的σm=0.162nm2.

现在在液氮温度下测定氮气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国际公认的σm的值是0.162nm2.

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控制色谱法测出待测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

四:实验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

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0.2MPa,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

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0.1MPa.

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

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

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

(二)测量工作

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www.ok3w.net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2.实验完成后,按顺序(1)关闭测量软件,(2)电脑,(3)将比表面仪面板上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至电流为80mA后,关闭电源开关,(4)关闭氢气钢瓶和氮气钢瓶上的主阀门(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5)将插线板电源关闭.

操作注意事项

1.比表面测定仪主机板上的粗调,细调和调池旋钮已固定,不要再动;

2.打开钢瓶时,表头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气体将表盘冲出伤人;

3.使用液氮时要十分小心,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要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4.将保温杯放入样品管或者取下时动作要缓慢,以免温度变化太快使样品管炸裂;

5.关闭钢瓶主阀时,不可将各减压阀关闭;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样品序号

重量(mg)

表面积(m2/g)

峰面积(m2/g)

标准样品

70

200

1660630

样品1

70

199.241

1626622

样品2

70

198.646

1621763

样品均值

70

198.944

1624192.5

样品表面积的平均值为(199.241 198.646)/2= 198.944m2/g

相对误差为: (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误差分析

(1)调零时出现问题,出峰时,基线没有从零开始,然后处理不当;

(2)取出装有液氮的保温杯时,基线还未开始扫描.

(3)脱附时温度较低,出现拖尾.通常认为滞后现象是由多孔结构造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脱附的热力学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项

1,打开钢瓶时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表盘冲出伤人;

2,液氮时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可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2,注意开关阀门,旋纽的转动方向;

3,钢瓶主阀时,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4,测量时注意计算机操作:在吸附时不点测量按纽,当吸附完毕拿下液氮准备脱附时再点调零,测量,进入测量吸附量的阶段;

5,严格按照顺序关闭仪器.

6,BET公式只适用于比压约在所不惜.0.05-0.35之间,这是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当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分子层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在比压大于0.35时,由于毛细凝聚变得显著起来,因而破坏了多层物理吸附平衡.

精选写报告经验135人觉得有用

做物理实验报告的时候,特别是像固体比表面积这种专业性强的项目,确实需要一点技巧。一开始得把实验的目的写清楚,这很重要。我们用的是BET法,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通过气体吸附来计算固体的比表面积。写这部分的时候,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比如它精确度高,适用范围广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实验步骤了。记得要详细,但别啰嗦。比如装样品的时候,要提到称量的质量范围,还有温度控制的数值。这里可能会有点小问题,有时候忘记记录室温的具体数值,这对结果影响挺大的。实验过程中,气体的选择也很关键,一般用氮气,因为它在吸附过程中表现稳定。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如果样品对某些气体敏感的话,就得调整。

数据分析这块儿比较复杂,需要用到一些公式。记得把原始数据整理好,最好能画个图表展示出来。不过有时候会遇到数据偏差较大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检查是不是仪器校准出了问题。还有就是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单位换算,比如从毫升转到立方厘米,很容易搞混。

写报告的时候,别忘了附上实验条件的细节。像是仪器型号、参数设置这些都要明确写出来。有时候可能因为某个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整个实验失败,所以这部分不能马虎。另外,实验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比如湿度变化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报告的格式也得注意。标题要醒目,内容布局要合理。引用参考文献的时候,确保格式正确无误。要是引用错了文献版本,就会影响报告的可信度。有时候还会遇到找不到合适文献的情况,这就需要多查阅资料,尽量找到权威出处。

【第4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怎么写700字

有关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精选写报告经验78人觉得有用

写物理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目的说清楚,比如你要验证什么定律,或者研究什么现象。开头这部分很重要,它得让看的人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实验器材也得列出来,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哪怕你觉得很小,像导线这种东西,要是没写清楚,别人就可能不知道你是怎么接电路的。

接下来就是实验步骤了,这一步特别关键,因为它是整个报告的核心部分。每一步都要写得详细些,像是“先将电源开关打开”,“调节滑动变阻器到某个位置”之类的话,都得具体写明。要是这步写得模糊不清,别人就很难重复你的实验。不过有时候可能会不小心写错顺序,比如把“连接电路”写成“断开电路”,这种小地方得仔细检查。

记录数据的时候要注意格式整齐,最好用表格形式呈现。比如电压值和电流值应该对应着写在同一行里,这样方便后续分析。但有时候会忘记给单位标上,像电压直接写成“5”而不是“5V”,这就不太好了。还有,如果数据看起来有点异常,比如说偏差太大,就得重新核对一下是不是测量时出了差错。

分析结果这部分也不能马虎,要用到一些公式计算,看看理论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距有多大。这里可能会出现笔误,比如把公式里的符号搞混,像把“R=U/I”写成“R=I/U”,这样的错误虽然不明显,但会影响最终结论。

最后别忘了画个图表示实验结果,最好是曲线图,能直观看出变量间的关系。作图的时候要确保坐标轴标注正确,要是忘了标单位,那图就没什么意义了。另外,图上的点要尽量靠近预期的线,如果偏离太多,可能就需要重新审视实验过程了。

【第5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750字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2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人教版)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精选写报告经验1人觉得有用

做物理实验报告的时候,得把实验目的写清楚。比如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就要明确说清楚这回要搞明白光线从空气进入水里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写这部分时别忘了加上点专业术语,这样显得正式,但也不能太多,不然别人看不明白。要是能结合下之前学过的反射定律就更好了,这样能让报告看起来更有深度。

材料和方法这部分很重要,得把用到的东西列全。像凸透镜、凹面镜之类的仪器都得写进去,还有光源、刻度尺这些辅助工具。描述步骤的时候得按顺序来,别跳步子,不然读者会懵。有时候写着写着可能会漏掉一些关键细节,比如调节仪器时要注意的角度范围,这种地方得特别留意一下。

结果分析这块儿,得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比如说光线射进水里的时候偏折方向,还有角度大小,最好能画个图表示出来。不过有时候数据可能不太理想,可能是测量误差导致的,这时候别急着否定实验结果,可以说说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哪里。比如刻度尺不够精确,或者光源稳定性不好等等。

讨论部分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比如这次实验有没有验证之前的假设,如果有偏差,试着找找原因。这里可以多用些因果关系的词,比如因为所以之类的,这样会让分析显得更有条理。当然啦,写到这里可能会不小心写成总结的样子,其实应该继续保持叙述的状态,继续深入探讨。

最后就是结论啦,简单概括下实验的主要发现就行。不过有时候可能会写得有点啰嗦,像是重复前面的内容,这得控制一下,别让读者觉得多余。要是能把结论和开头的目的呼应起来,那就更好了,这样整篇报告就会显得很完整。

写报告的时候,别忘了检查下格式,标题字号什么的都要符合要求。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检查标点符号,特别是引用的地方,逗号和句号的位置得弄对。另外,参考文献也别落下,要是有相关的论文或者书籍,最好都列上去,这样显得报告更有说服力。

【第6篇】物理实验报告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写400字

质量m=密度p×体积v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物体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溶于水的物体 用与物体不相溶的液体测量

不下沉的物体 用密度比物理小的液体测量

精选写报告经验113人觉得有用

写物理实验报告时,特别是关于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这类题目,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能写出一份合格的报告。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这很重要。比如这次实验就是要学会用排水法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实验器材也很重要,量筒、水、细线缺一不可。量筒得选那种刻度清晰的,这样读数才准。记得把量筒放平稳,别晃动,不然会影响结果。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了。先把适量的水倒入量筒,记下初始水位高度。然后用细线绑住物体,慢慢放入水中,确保完全浸没。再记录下新的水位高度。两者之差就是物体的体积。这里有个小细节要注意,物体必须完全浸没,否则测出来的数值会偏小。

计算部分也不能马虎。假设第一次测量水位是20ml,第二次是35ml,那么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15立方厘米。当然,为了保证准确性,最好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但有些同学可能会忘记这一点,只做一次就完事了,这样数据可信度不高。

分析结果的时候,可以结合误差来源进行讨论。比如水位读数时视线有没有水平对齐,细线会不会影响水位高度等。这些都是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不过有时候因为操作不当,读数时视线稍微偏高一点,这样就会导致体积算大了一些。

最后别忘了附上原始数据表格。表格里应该包括每次测量的具体数值,还有最终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格的设计要简洁明了,方便老师查看。有些同学喜欢把表格弄得花哨复杂,反而显得不专业。

写报告时语言要客观准确,避免主观臆断。比如不能说“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麻烦”,而是要说“该方法需要多次测量以提高精度”。另外,报告中尽量使用专业术语,显示你的学术素养。当然偶尔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比如某个数据记错了,重新修正一下就好,不用太纠结。

《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