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栏目

干部培训班报告8篇

发布时间:2023-02-25 热度:96

干部培训班报告

篇一 在勘测院中层干部培训班上的动员报告

同志们: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这里利用三天的时间进行2023年第一期中层干部集中培训。参加第一期学习的主要是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和副总工。这次培训的主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加快发展”,我们要通过这次培训使得我们的中层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虽然我们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集中培训活动,但今年的培训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以学习研讨和经验交流为主,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参与,我们这次集中学习关键是突出一个“实”字,通过紧密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进行交流研讨,切实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和工作作风问题,对今后的工作要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这次学习内容安排得比较多,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端正态度,通过学习使自己切实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一、从当前的形势看改进作风的迫切性

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机宝贵,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作强,是我们在座的每个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为此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转变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我们之所以把这次学习安排得十分紧凑,正是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也是我们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

不久前,温总理来天津滨海新区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快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是环渤海区域及全国发展战略布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这步棋,不仅对天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具有重大意义。

80年代深圳开发带动珠三角,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长三角,新世纪初期,党中央、国务院把规划和建设好天津滨海新区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天津的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这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机遇来之不易,应当百倍珍惜。

二、从中层干部的地位和作用看改进作风的重要性

责任能否落实、措施是否到位、突出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还是要看干部。在座的各位作为我院的中层干部,在全院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则关键的作用,中层干部作为高层决策的执行者,和基层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一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中层干部上有院级领导、下有基层职工,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上与下、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点上,既要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又要指导本部门职工开展工作,可以说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一项工作的推进,既要靠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也需要中层干部狠抓落实。二是处于执行层的位置。一个单位领导班子作出的决策,关键是要通过中层干部去推动、去落实、去实践。尤其是一项正确决策的实施,最终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与我们广大中层干部的如何执行、怎样实施有着很大的关系。三是处于中坚力量的位置。中层干部整体上能力水平都比较强,综合素质都比较高,是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中坚力量,代表着一个单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四是处于参谋助手的位置。中层干部不仅仅要做到上情下达,更要研究分析基层工作和职工队伍的各种情况,为院领导出谋划策,为院班子的决策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正因为中层干部所处的位置具备上述四个特点,所以一个单位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能力高低、作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单位的总体工作面貌。所以,作为一名中层干部,必须要摆正自身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始终要注意加强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较高的政策水平,炼就过硬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上级决策与具体实践、领导要求与基层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执行水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层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否则能力再强也发挥不到点子上。

虽然,通过上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集中学习教育,我们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工作作风与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班子作风、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从而保证我院中心任务的完成,促进我院各项工作全面快速的发展。

三、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整改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成果。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为阶段性教育不是一劳永逸。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深入,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以永不满足的精神,进一步查找问题,特别是要深入查找经营生产工作中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各项工作。要着力解决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基层意见最大的问题改起,从改革发展的需要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始终坚持改进作风重在整改、整改工作重在实效的原则,高标准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标,高质量抓整改。

二是要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凡事要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虽然工作有分工,但必须讲协作,讲团队精神,推诿扯皮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工作中要主动地想问题,找对策,不要等着领导派任务。要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好自己所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如果遇到问题,不收集材料、不作调研,也不提出自己的见解,只将问题提出请领导拍板,那么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

三是要加强工作计划性和针对性。全院各级干部,特别是各主管领导和部门党政一把手,必须要围绕全院的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计划。特别是经营生产工作中的各项关键指标,比如完成产值、工程收款、成本控制以及客户走访等等,杜绝在工作中“推着走,干着看”的现象,工作计划要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日常检查。通过阶段目标的逐步推进,确保全年工作顺利完成。

四是提高办事效率,突出工作时效性。各级干部要在工作中拿出雷厉风行的作风,决策迅速,行动果断,对各项工作要有明确的时间要求。面对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必须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发展。特别是对生产经营工作的各项任务指标,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间表,拖拖拉拉,“一慢二看三通过”是干不成事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只有比别人先行一步,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五是要严格照章办事,狠抓制度落实。今年我们着力抓了制度建设,全面修订了各项制度,目的就是要使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但关键还是要抓好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谈。为此,各级干部必须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有章必循,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凝聚人心,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六是要提高会议、文件的质量和效果。各种会议一定要围绕着如何加快改革发展,加快完成生产任务的主体进行。尽量精简不必要的会议活动。能通过会下协商解决的,就不要召开会议解决。能通过一次会议解决的问题,就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高会议质量,争取一次解决,不要议而不决。一旦会议形成了决议,就要严格贯彻,使会议确实起到推动工作的效果。

七是要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院班子领导要确定工作联系点,定期下到基层了解情况,解决经营生产和职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各生产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更是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工程进度和现场情况,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和客户的需求。对于本部门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要深入搞好调研工作,研究解决对策。

八是要以制度约束为保证,健全改进作风的保障机制。转变作风根本靠制度。好的作风要有好的制度来保证。因此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和班子分工负责制,分清责任,明确要求,加强检查督办工作,形成督办制度,保证布置的工作件件有人抓,件件有落实。

同志们,加快滨海新区建设是天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滨海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有强烈的抓抢机遇的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为我所用,加快发展。而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的思想认识上不去,作风不改变,工作仍然是按部就班,墨守陈规,加快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从改进工作作风入手,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的高度,认真抓好作风建设,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战略的眼光谋划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加快发展。在为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二 武昌区第八期中青干部岗位培训班外出考察报告

武昌区第八期中青干部岗位培训班外出考察报告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我们武昌区第八期校长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在张校长、李主任的带领下,乘车来到江岸区常青第一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外出考察。

常青第一学校位于常青花园小区内,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个学校、两种体制、三个校区,全面实行垂直管理,小学有寄宿部,中学有英语特色班,全校五十七个班,二千五百名学生,小学一到六年级三十八个班,一千七百人,初中一十九个班,八百人,教职工一百四十八人。

学校成立时间不长,只有一年半时间,他们在以下六个方面争创示范:

一.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属于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方面”为指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校园建设成文明、高雅的圣地,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个性健康

品德高尚,知识丰富,身体健康,行为文明的高素质的现代人。同时,向周围、社区发生文传播和辐射作用。

校园文化由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提出过一个“要让墙壁说话”的教育创举,常青第一学校也提出让墙壁说话,让小草传情的教育举措。体育馆、实验室、道路、花园的样式等等都经过精心设计,渗透着学校校长、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审美理想和生活的价值取向。

制度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中间层次,虽然是见诸条文,直接作用于师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的东西,但它们实质上蕴涵管理者的一定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取向,是衔接观念和行为中介。有什么样的教育追求和培养目标,就会制定出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如有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指定班级无批评周制度,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随着素质教育思想日渐成为主流,随着教育民主的思想日渐深入教师的心中,常青第一学校把校规、校纪变得更富有人情味,更平易近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校园精神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深层部分,从直观上不容易分辨,需要较长时间置身于校园生活才能体验、分辨和认识到,具有一种隐蔽性。

二.仪器设备建设

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教室和实验室设备、电化教育设备、图书馆设备、卫生保健设备、办公及学校生活方面的设备等。常青第一学校装备精良,设备配置现代化。如建立了语音室、微机房、多功能演示厅等。设备配置同时还注意了有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如课桌椅的配备考虑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发育提前、身高增长的趋势,常青第一学校不仅抓设备配置,还抓设备的使用、维修及保管。为此制定诸如设备保管责任制度、设备使用借用制度、实验室制度等,以确保件件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同时,他们还对师生开展爱护公物、遵守设备使用制度的宣传教育,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常青第一学校力创市办学水平示范学校。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常青第一学校师资队伍年轻,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平均年龄不足三十岁。教师专业理论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常青第一学校积极引进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加大培养力度,尽快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办学的实力。学校还积极采取措施,营造一种宽松的治学科研环境,加大投入,改善学校科研条件,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做学问搞研究。尊重老师的创造性,对有发展的教师还给特殊政策,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

常青第一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培养提高教师。

抓好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研组,组织专题讨论,组织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组织教师相互听课,以长补短,相互提高。

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邀请特级教师介绍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以扩大教师知识领域,开阔教师的眼界。

鼓励教师参加本学科的专业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对发表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教师予以奖励。

组织教师系统自学,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定内容、定时间、定进度,教研组督促检查。

四、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学要研究的范围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管什么,二是怎么管,三是谁来管。管什么是管理内容问题,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校产管理、工作管理、时间管理、信息管理等;怎么管是管理手段问题,包括管理体制(含领导体制)和机构、管理法规、管理原则方法和技术。谁来管涉及管理人员。以上称为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要想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就要在这些方面下工夫。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又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教育思想统帅着学校管理中的诸要素,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管理者治校的根本。那么,我们应该树立那些正确的教育思想呢?

(1)明确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

(2)明确人才的规格、要求,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献身精神和科学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

(3)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培养拔尖人才。

(4)贯彻“三个面向”。在上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还应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常青第一学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根据自己敏锐的观察,提出自己的见解 ,减少工作的失误。学校由原来的分块管理,缺乏时效性,到现在的垂直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五、教育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教育科研有助于认识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育科研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常青第一学校以人为本,科研先导,始终把源于教改、促进教改作为基本原则。该校的经验是:

(1)把教学科研纳入办学的常规之中,在学校发展计划、年度计划、学期工作要点中都明确提出相应要求。

(2)专兼结合,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科研顾问,让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到校指导教育科研。

(3)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批、过程管理和结题鉴定制度。

(4)激励机制,对先进的教育科研人员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学校也把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教学质量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的职能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怎样实现这个职能?主要是通过教学这条途径,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常青第一学校的教师对课堂教学作了改革尝试,提出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课堂讲授,又要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十分注意因材施教等观点,并且在英语和信息技术两方面抓特色,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电视台、电子备课室,力争三年内创市级示范学校,五至八年创省级示范学校。

篇三 干部培训班培训学习报告参考

使学员收获甚多,由于管理规范严谨。切实体会到这里真的理论的课堂,知识的海洋,修身的场所,交友的桥梁。

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教育部高校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这段时间,受学校委派。认真聆听专家精彩讲演,积极参与班级小组活动,利用一切机会与学员相互交流,心仪已久的高校走访学习,静下心来读一些书想一些问题,每天都有一种悠然心会、豁然开朗的感觉。现梳理总结如下。

(一)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1。 内容丰富:既有科学发展、国际政治等理论专题,又有三农问题、金融危机等时政专题;既有廉政建设、干部作风等思想教育内容,又有文学走向、论文写作等人文教育内容;既有高校管理、高等教育等高教理论专题,又有校园文化、人事管理等高校实践内容;既有华师、华科等国内名校经验介绍,又有美国高等教育等国外教育比较。教学内容既有理论的前沿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

2。 形式多样:有专题讲授、自学研讨、实地考察、论文写作、学员论坛、管理故事赏析等多种形式,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二)组织严密 纪律严明

1。 配好班主任:班主任既有管理经验又细心热情,在三个月的培训中,班主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力量,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令大家受益良多。

2.精选任课者:任课教师有不少是国内外知名学者,教师授课内容新、理论深、信息广、方法活,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使大家领略了大师风采。

3。 对学员严要求:提出“坚定的政治方向,勤奋的学习精神,朴实的生活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的素质要求;强调在培训期间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领导干部到学员的角色转变,从繁忙工作的动态向坐下来安心学习的静态转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方式转变;在学习上,强调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听讲与自学结合、学习与研究结合、学习与调查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抓好“三自一严”,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严格要求。

篇四 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65人,在自治区党校巡视员、校党委委员格桑培杰同志的带领下,于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防腐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

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

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从一个当初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差、偷渡港澳严重的一个小渔镇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渔业、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创造出令人一瞩目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多亿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3%,1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确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有较强辐射力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并预计2007年实现现代化。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200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为政府的管理行为、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珠海、深圳特区政府善于工作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把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中,从市场中去寻求突破发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公共社会服务上,实行政府职能定位市场化,服务市场化。珠海市就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号,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了双赢。2002年,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4个,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98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从1999年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以来,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支柱性产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达218亿元,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尤其是“大学园区一科技创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点、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学园区”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分院,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融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珠海已相继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第十一个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

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4、珠海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使珠海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区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我区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校

责任编辑:李宏

篇五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外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65人,在自治区党校巡视员、校党委委员格桑培杰同志的带领下,于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防腐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

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

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从一个当初经济结构单

一、工业基础差、偷渡港澳严重的一个小渔镇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渔业、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创造出令人一瞩目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多亿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3%,1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确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有较强辐射力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并预计2023年实现现代化。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2023年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为政府的管理行为、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珠海、深圳特区政府善于工作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把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中,从市场中去寻求突破发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公共社会服务上,实行政府职能定位市场化,服务市场化。珠海市就提出了“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号,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了双赢。2002年,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4个,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98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从1999年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以来,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支柱性产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达218亿元,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尤其是“大学园区一科技创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点、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学园区”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分院,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融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珠海已相继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第十一个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

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4、珠海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使珠海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区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

篇六 鞍山局级正职干部赴香港培训班学习考察报告

9月6日,我市十几名局级正职干部带着市委的殷殷期待,从鞍山出发,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赴港培训。

足迹:从钢都到深港

这是市委对局级“一把手”培训方式的又一次新探索。行前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宇光说,如果能让“一把手”们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上有新的提高,那就不虚此行。希望这期培训班为今后的干部出境培训闯出一条新路。

7日至9日的三天课程都是在深圳市委党校学习的。特区教授们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epa及其对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影响”,“新型工业与深圳产业竞争力”,“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学员们对深圳经济特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日新月异的深圳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由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2023平方公里、1000万常住人口的大都会。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339亿元,人均4.6万。地方财政收入304亿,仅次于上海、北京。

尽管如此,深圳人仍然充满危机和忧患意识。他们对苏州的步步紧逼而焦急,对长三角及上海的发展感到压力,对劳动力成本过高和土地资源的紧缺而感到忧心,对深圳的影响力和今后的发展潜力感到困惑。于是文章《是谁抛弃了深圳》震动特区,激发了深圳人新的斗志。今天,深圳上下都在抢抓世界产业大转移给深圳带来的机遇。他们认为,深圳曾经成功抓住了两次大的机遇:1979年中央决定建特区;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那么这次cepa(中央与香港签订的“更紧密经贸安排”)的出台,可能给深圳带来第三次大发展。正像中央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历史任务,对深圳来说还任重道远。

在深圳的几天里,学员们实地参观考察了著名的华为公司和南岭村。

在深圳华为公司访问

在华为这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刚刚视察过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学员们感受到了科技实业的巨大力量。华为主要生产、研发移动通信、交换数据通信和芯片等产品,出口法、德、美等多个发达国家,销售收入200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在深圳,这样的企业还真不少。2002年,深圳高科技产值1100亿。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发源地——南岭村

南岭村更是全国闻名的地方。当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是在这个村视察时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这个800人的村外来打工者却超过3万。2002年,全村企业集体经济总收入1.9亿元,人均纯收入10万元。村里实行工资制,年老农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园,村民全部住上别墅式楼房,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许多村人因贫困而外逃到香港谋生,而今纷纷回村定居、经商。南岭村提出“穷时有志气,富时没毛病”,“富而好学,富而思进”。李瑞环在南岭村说,作为共产党的干部,看到这里的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感到很高兴,这就是共产党的目标和追求。4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南岭村时勉励他们: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

视野:香江汇入世界流

9月10日,培训班学员抵达香港。以前是走近她的身旁,这次是走进她的心脏。

香港理工大学的开班仪式

在香港理工大学,在香港立法会,在香港廉政公署,学员们深深感受到了发达地区的社会脉动。

张启枝博士的“公共财政管理”,朱文晖博士的“后wto时代中国的区域竞争及地方政府的主要竞争策略”,岳经纶博士的“香港政府架构、行政管理及公务员制度兼论内地行政改革”,麦伟明先生的“高层领导人力资源开发”,陈可焜教授的“香港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及社会基本情况”等课程使学员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香港立法会议员蔡素玉现身说“法”

我们来到香港立法会参观考察。全港60名立法会议员之一的蔡素玉女士热情接待了我们2个多小时。香港立法会有三项主要职权:制订法律;控制公共开支;监察政府施政。在立法会会议大厅,蔡议员真诚地告诉我们民主的好处以及民主带来的无谓消耗和高额成本……

香港廉政公署高级官员的讲解使学员们深受启发

考察廉政公署也是我们的课程之一。廉署是1974年香港社会贪污横行民怨沸腾时应运而生的,它独立于香港政府的架构,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廉署的工作分三部分,即调查、预防和教育,有约1300名职工,全权处理一切反贪污的工作。

在廉署大楼会议室,我们一面听高级主任的介绍,一面看廉政公署的制度,学员们又一次受到了廉洁守正的生动教育。只有一个备受信赖的公务员体系,才能巩固人民对政府的信心;而一个具公信力的政府,也正是维持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柱。

1997年7月1日,随着回归日的到来,香港迈进新纪元。

回归后,在政治上,是空前的顺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政策得到顺利实施和贯彻。在经济上,则是空前的逆境。一方面港英当局时代泡沫经济需要调整,另一方面,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和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和世界经济低迷影响。因而回归以来,香港进入了艰难的经济调整期。从香港百年来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香港经济的大发展主要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七十年代的经济多元化和国际化,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七十年代后期香港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现在香港则正处于实现第三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香港经济的瞩目成就是,形成了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轻工业制造和出口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运输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国际旅游中心。香港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经济效能、竞争力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少有的充满活力的国际经济大都会。

面对暂时的经济困境,香港人一方面提高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方面提高了调整和改革意识。他们提出,第一要致力保持香港作为国际商业都会的地位,第二要全面加强与内地的合作,cepa给香港增添了新活力。

香港作为特殊的经济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完善经济管理,健全财政金融体制,发展高增值服务,坚持法治,建立廉政,开拓国际合作,发展创新科技和知识经济等方面都有许多经验教训和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思维:全球化下的鞍山

站在香江看世界,我们有了更高更宽的视野。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技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这个时代的三大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自身融入了这次世界潮流的调整之中,逐步开始确立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位置。珠三角快速崛起,长三角世界瞩目。从全球分工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基本已经进入20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当中,两大经济区比翼齐飞,共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进程,并引导中国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形成,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连锁经营人才、构筑3小时都市圈、构建无障碍旅游圈……今年以来,基于“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迅速崛起”的共识。长三角地区苏、浙、沪合作发展日益增强。前不久,该地区16个城市的市长聚首上海,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各个城市你追我赶,乘势而上。苏州上半年的吸引外资总量就超过了广州、深圳,杭州正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时代。

精彩讲解吸引学员

授课教授们认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将使广东省成为最先受益的地区。再加上珠港澳大桥的修建,大珠三角一体的发展态势也很明显。香港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将成为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也说,香港可以作为前店,广、深地区作为后厂,共同打造大珠三角的兴旺繁荣,使之成为世界经济的区域性亮点。为此,广州南扩,再造一个新广州。佛山并市,培育一个大佛山,东莞两年投入200多亿改造城市环境。

正在两大三角洲竞逐齐飞的时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规律,因时而动,提出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国家要像当年建设沿海经济地区、开发浦东、西部大开发一样,让东北再崛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对东北、对辽宁、对鞍山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鞍山能不能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实现振兴?

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做了最好的回答。鞍山将实行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营造鞍钢经济圈,发展“两园一区一带”,将城市融入环渤海经济圈、沈大黄金带和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形成以鞍钢为代表的国有经济,以地方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发展环境,到2023年,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基本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基本实现工业化。

深港人士羡慕地对我们说,你们的好日子又要到了。

鞍山蓝图绘就,我们充满信心。

学习:终生的课题

9月28日,鞍山局级正职干部赴香港培训班座谈会在胜利宾馆召开。记者孟铁摄

9月28日下午,培训班学习座谈会在胜利宾馆举行。学员们感慨良多,一致的感受是:此行增加了学识,增大了视野,增进了友谊,增强了信心。走出去就是学习,交朋友也是学习。培训期间,学员张海宽与港商许先生进行了接触,学员李宏延与沿海物业公司进行了业务商谈,韩英、孙慧芳、孙勃与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联系紧密。孙勃还不失时机地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达成了培训意向。张铁峰、刘科展开了招商行动。李景涛、董维英、闫海涛、杨萍专注于香港的文化教育建设。杨逢畅与香港廉署建立了联系,王守卫与香港新兴媒体都市日报接触洽谈。9月18日,全体学员参加了鞍山市香港推介会,为招商引资工作助阵。

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干劲。大家说,这是一次学习之旅、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发展之旅。学到的知识将化作奋进的动力,推动各自工作的不断进步。

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宇光总结说,一次学习远远不够,领导干部必须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篇七 教育干部培训班学习报告

“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次历时一年半的干训班也是。然而新生必伴有阵痛,我们也经历了摸索所必须的坎坷。可喜,我们较圆满地毕业了。

翻开笔记,细细回想这一年半来的路程,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提升。孔子弟子三千,贤人无数,我想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如何独特,而在于孔子在一言一行中给了弟子们终身的影响。在培训班里,我们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名家、一些领导们的风采,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广博,已在无形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国学大师翟鸿燊说,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领导者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作为中层,我们正在经历着由追随者到领导者的蜕变,我们的眼界正在拓展,我们的境界也相应在提升,我们在学习,也在思考、实践,我们把知识化成了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让工作变得轻松。

刘局长说,自主学习是最好的学习,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强自立是最好的人生。改变是艰难的,也是会有收获的,我们要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表面找问题,深层找原因,要善于营造大环境下的小环境,打造思考力、决策力、行动力。教育教学中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一度在这些问题前踌躇不前,顾此失彼,而现在,我们高兴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这正是促使我们成长、前进的动力。

王迎春主任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论述中把“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放到了第一位。对此,我深以为然。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们都觉得累了,没有了教育的追求,没有了无悔的付出,做事开始追求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消极座右铭,在这个时候提出“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尤为重要”。我认为,学校的管理急需从此入手,明确“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教师乐于奉献,充满阳光,享受教师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完全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思考,来工作。

陈纪英老师说,“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作为一个教师当如此,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应如此。“心中有爱”才有“人人都是天使”的美丽;“眼中有人”才懂“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公”,才有敬畏与尊重。

迟希新教授强调校长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助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定离不开校长,没有校长的引导、帮助、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停留在小圈子中徘徊。

赵鹤春校长说,中层做事的水平,决定学校的水平。我们懂得了要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有顽强的执行力。

武栋才校长说,主动工作,主动求知。让我们牢记了“主动是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主动沟通,维系周边环境;主动请求,助推学校发展;主动交流,开阔学校视野;主动谋划,突破发展瓶颈。让我们明白“珍惜学习机会,主动谋求发展。”

崔春魁校长详解了中层的角色定位:对校长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下属负责;站位准确;中层之间互相帮助,忌拆台;勤快不拖拉;计划、检查、反馈总结三个轮子转起来;多提合理化建议,少问怎么做。

刘书谦校长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清醒的现实的教育管理者。“忘我,无我才能实现大我”,“有我在,阵地在”,振聋发聩。、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汪定用校长告诉我们,要“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待遇上优越感,情感上的归属感,事业上的成就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生的未来。别开生面。

王君老师详细讲述了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激情、思想、韧性、改变。她的每一个故事,我们都没有当成故事来听。

武艳娥老师浓缩了学校的管理过程:决策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估,让我们清醒自己应该做什么。

周孝正教授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让我们摒弃自我乐观,正视现实,痛定思痛,努力行动起来,去共同撑起一片澄净明亮的天空。

彭伟老师说好学生、好老师是夸出来的。对。我们平时低估了表扬的力量。掌握了表扬的技巧,便拥有了强大的师生队伍,无往而不胜。彭伟老师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教育哲学见解和对学术一丝不苟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太多的前辈,太多的人生阅历,太多的教育思考,太多的热情、热血,给我们的培训涂抹了庄严的色彩,在我们的内心唤醒了澎湃的激情。

武装自己,励志前行。

篇八 2023教育干部培训班学习报告

“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这次历时一年半的干训班也是。然而新生必伴有阵痛,我们也经历了摸索所必须的坎坷。可喜,我们较圆满地毕业了。

翻开笔记,细细回想这一年半来的路程,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提升。孔子弟子三千,贤人无数,我想并不一定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如何独特,而在于孔子在一言一行中给了弟子们终身的影响。在培训班里,我们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名家、一些领导们的风采,他们的态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广博,已在无形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国学大师翟鸿燊说,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的价值在于把追随者培养成。作为中层,我们正在经历着由追随者到的蜕变,我们的眼界正在拓展,我们的境界也相应在提升,我们在学习,也在思考、实践,我们把知识化成了力量,让自己变得强大,让工作变得轻松。

刘局长说,自主学习是的学习,自我教育是的教育,自强自立是的人生。改变是艰难的,也是会有收获的,我们要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表面找问题,深层找原因,要善于营造大环境下的小环境,打造思考力、决策力、行动力。教育教学中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一度在这些问题前踌躇不前,顾此失彼,而现在,我们高兴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这正是促使我们成长、前进的动力。

王迎春主任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论述中把“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放到了第一位。对此,我深以为然。现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们都觉得累了,没有了教育的追求,没有了无悔的付出,做事开始追求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消极座右铭,在这个时候提出“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尤为重要”。我认为,学校的管理急需从此入手,明确“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教师乐于奉献,充满阳光,享受教师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能完全站在教师的位置上来思考,来工作。

陈纪英老师说,“心中有爱,眼中有人”,作为一个教师当如此,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应如此。“心中有爱”才有“人人都是天使”的美丽;“眼中有人”才懂“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公”,才有敬畏与尊重。

迟希新教授强调校长要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助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定离不开校长,没有校长的引导、帮助、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停留在小圈子中徘徊。

赵鹤春校长说,中层做事的水平,决定学校的水平。我们懂得了要给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要敢于承担责任,要有顽强的执行力。

武栋才校长说,主动工作,主动求知。让我们牢记了“主动是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主动沟通,维系周边环境;主动请求,助推学校发展;主动交流,开阔学校视野;主动谋划,突破发展瓶颈。让我们明白“珍惜学习机会,主动谋求发展。”

崔春魁校长详解了中层的角色定位:对校长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下属负责;站位准确;中层之间互相帮助,忌拆台;勤快不拖拉;计划、检查、反馈总结三个轮子转起来;多提合理化建议,少问怎么做。

刘书谦校长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清醒的现实的教育管理者。“忘我,无我才能实现大我”,“有我在,阵地在”,振聋发聩。、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汪定用校长告诉我们,要“为教师创造高质量的职业生活”(待遇上优越感,情感上的归属感,事业上的成就感),从另一个方面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学生的未来。别开生面。

王君老师详细讲述了教师成长的四个关键词:激情、思想、韧性、改变。她的每一个故事,我们都没有当成故事来听。

武艳娥老师浓缩了学校的管理过程:决策计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估,让我们清醒自己应该做什么。

周孝正教授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让我们摒弃自我乐观,正视现实,痛定思痛,努力行动起来,去共同撑起一片澄净明亮的天空。

彭伟老师说好学生、好老师是夸出来的。对。我们平时低估了表扬的力量。掌握了表扬的技巧,便拥有了强大的师生队伍,无往而不胜。彭伟老师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及独特的教育哲学见解和对学术一丝不苟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太多的前辈,太多的人生阅历,太多的教育思考,太多的热情、热血,给我们的培训涂抹了庄严的色彩,在我们的内心唤醒了澎湃的激情。

《干部培训班报告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