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篇二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顶级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限时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最大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三)构建政府效能建设的保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适应现实发展趋势要求完善相关制度。一要统筹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应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府效能建设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规范办事制度,解决“自由裁量权行使和办事不规范”问题;建立岗位职责制度,依法确认行政权力,解决“职责不清”和“无责任行政”问题;将具体的行政事务分解到每个行政人员身上,具体谁干什么、怎么干、什么要求和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督促行政行为的规范与有效。二要优化整合政府效能建设的组织保障。当前应该明晰政府职能的范围及权力的行事深度,以精简、统一、协调为原则,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合理调整政府层级与幅度,探索职能统一基础上的大部门体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度与协调,各地各部门应依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职能相同及职责相近的部门,理顺各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职能交叉及空白领域,合理设置内设部门和工作岗位,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逐步消除行政层级过多、行政机构关系复杂、职责分工过细、机构臃肿、政府成本过高等问题。三要合理建构政府效能建设的权力运行体系。政府效能建设需要一个规范有序、便民高效、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体系,必须综合协调好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真正达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体系运行目标。效能建设要紧紧围绕行政体制改革目标,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不断规范完善,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深化发展。
篇三 某县统计局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活动自查报告
自XX年3月我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县级行政机关推行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局机关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机关行政效能四项制度建设活动,活动取得阶段性的成效,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组织纪律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政务环境明显优化,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县委、政府提出的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创先争优的贯彻落实。
从XX年3月1日起,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即行政绩效管理制度、行政成本控制制度、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这是省政府继XX年推行法制政府、XX年推行责任政府和XX年推行阳光政府制度建设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是提高机关效能的迫切要求。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是我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行动,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抓手,也是行政机关自身建设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又一次实践。我局领导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效能政府的重要意义,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落实摆上了局机关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局机关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确保此次活动收到实效,我局及时成立了xx县统计局开展行政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党支部书记xx同志担任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副局长xx、xx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为开展了这次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局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开展这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是确保活动收到实际成效的关键。学习动员阶段,我们结合我局机关干部队伍的工作和思想实际,采取了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学习了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xx在xx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xx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纪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省政府《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实施办法》原文和县人民政府县长和慧军在全县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系统干部大会的有关领导讲话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规定、办法和意见。通过学习,我局机关干部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应有的诚信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
三是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1、根据全省、市、县级实施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会议精神、《xx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县级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玉政发(XX)10号)决定要求,结合我局各项工作的实际,制定了《xx县统计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行政绩效管理方案》、《行政成本控制方案》、《行政行为监督方案》和《行政能力提升》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和监督管理方式。把任务细化到各股室,作为股室基本工作内容列入日常管理。
2、结合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查找本单位、本部门以及自己本身在工作、学习、思想、纪律、作风、服务、生活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认真的查摆,大家对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这项工作,可以说是认清症结点、确立改进点、找准突破点。同时进一步完善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贯彻执行,增强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规章制度不仅挂在墙上,而且深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3、为了进一步规范局机关行政支出、公务支出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务公开透明度,我局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财经制度,加强了财务管理、审批和办理的各个环节。按照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开展公务卡申请、登记、办理工作。
4、为进一步加大行政行为监督力度,切实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督促全局各股室、各岗位、各专业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我局严格按照《xx县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我局行政监督实施方案,成立了局机关行政行为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和督促行政效能四项制度工作推行的全过程。根据方案要求认真排查我局机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并在部门内加以公示和征求意见,通报、张贴了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同时通过局机关宣传栏和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公示《xx县行政部门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登记表》,接受社会监督。
5、针对个别工作人员中存在的纪律作风涣散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八条禁令”和逐日签到、请销假制度;针对局机关存在的办事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佳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过错追究制等提高行政效能的规章制度;重设和规范了局机关内设股室,明确了股室负责人和工作职责,管理专业范围和目标任务。
三、初步成果
一、高度统一了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这次开展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对我们局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触动是较大,通过集中学习和进一步查摆问题,大家的精神面焕然一新,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工作人员,大家都能够紧紧围绕省、市、县各级政府系统“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务环境”干部大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都能够高度统一到全县总体工作思路和局机关本年度工作计划上来,统一到全力以赴重点完成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农业和能源各项工作指标,统一到全策全力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目标上来,统一到全县政治社会大局的稳定上来。
二、全局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领导干部出满勤、干满点的人多了,干私活、闲聊天的人少了;自觉下乡的人多了,跑趟回城的人少了;主动服务解疑难问题的人多了,指手画脚回避矛盾的人少了;创新工作、出谋划策的人多了,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人少了。
三、全局机关工作环境有了明显改进。根据各级政府的要求和统计工作的实际,规范了规章制度、股室人员和股室职责,并向社会作出了服务承诺,全局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的工作局面,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逐一有序开展,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总之,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通过这两个多月的推行,全体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同时进一步树立了局机关“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我县各项重点统计工作指标任务的完成;继续加强班子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政府系统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创优投资环境,努力形成万众一心搞建设、抓发展的合力,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 某县政府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
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历史机遇期。为抓住和用好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形成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县上下大力精心谋划项目、大力引进项目、强力推进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与纪委、组织部、工业园区、招商局等同志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对如何围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进一步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南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以“四铁”精神整治和优化积极发展环境,使全县上下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所改进、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一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受到了及时查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南城县成立了全县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县委主要领导亲任组长,县纪委设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明确了由县纪委牵头统一负责。全县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挂点企业了解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政策环境相对健全。依据省市有关政策并结合县域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南城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是服务力度不断加大。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从优质服务、规范执法、监督约束等方面入手,优化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做到强化服务意识,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效能低”的问题。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做到跟踪服务,兑现优惠政策,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四是纪检监察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查处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企业“三乱”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有效遏制,索拿卡要的情况基本杜绝。
二、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县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县少数机关仍存在衙门习气重、政令不畅通、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有些本来正确的决策,由于某些部门作风问题、效能问题,造成难以有效贯彻落实,甚至造成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
1、行政审批环节多、办事难还不同程度存在。“两集中、两到位”存在“两张皮”问题,“人员、项目、授权”不到位、不彻底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单位明则以文件形式授权给窗口审批办理,实则窗口无权审批,“行政许可窗口”实为“行政受理窗口”、“行政发证窗口”,“行政全许可”变为“行政半许可”,使服务对象在窗口与部门之间两头跑。
2、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服务效率不高。职能部门深入基层、企业主动了解情况不够,主动帮助基层、企业解决问题不够;工作拖拉,“限时办结”执行不力;遇事相互推诿扯皮、“一次性告知”亟待进一步规范。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衙门习气,“门虽不难进、脸也不难看、但事仍难办”,服务效果上表现为“四个不一样”,即领导出面与不出面不一样,请客与不请客不一样,熟悉的与不熟悉的不一样,本地人与外地人不一样。
3、执法行为有待规范。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4、部门利益依然存在。有的部门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视部门利益至上,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对县里的政策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执行不到位,用系统的规定顶县里的政策,当面表态很好,会后我行我素,顶、抗、拖、磨等现象依然存在。
5、项目建设环境不优。企业周边环境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只要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开工,一些霸头恶势力、地方势力就闻风而动,敲诈勒索、滋扰生事、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工程项目的实施。
三、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主要概况为以下为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够。实践证明,效能建设落实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得好的单位,都是“一把手”认识高、决心大、措施得力的单位。少数单位主要领导对效能建设认识不足,整天打着部门“小算盘”,阳奉阴违,使单位“职能归并不到位”、“项目进入不到位”、“程序设置不到位”。
2、配套制度不全。一些单位在推进行政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没有很好地统筹办事流程和手续简化;一些涉及多个部门分管的工作,在责任落实上不够明确,造成一些部门对有利益的事项相互争,没利益有责任的事项相互推,影响了行政服务效率
,群众意见较大。
3、宗旨意识不强。一些干部职工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作风要求不严,与形势发展要求脱节,久而久之形成了工作惰性,导致纪律散漫、作风拖沓,工作效率低下,客商和群众找他办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责任心。
4、监督监督不实。一些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时效、收费依据等方面事项不够公开,群众、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难于进行监督,对散漫、拖拉的行为打击不够有力。
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把环境建设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竞争的“着力点”来抓,把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为赢得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素。过去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基本做法是减费让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依靠软环境建设的比较优势来吸引人才、吸引资金、吸引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就是提升地方竞争力,就是发展地方生产力。
(一)围绕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提升机关效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必须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强化各级领导的优化发展环境意识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县干部群众中树立“抓环境就是抓机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观念。
1、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规范权力作为切入点,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作风建设,加大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
2、树立争先有为的意识。各部门都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内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自己的差距,盯住追赶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着力在争先进位上下功夫。
3、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勇于去闯,勇于去开拓,始终保持思想上的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为人民群众创政绩的观念,勇于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树立服务、服从经济发展的大局观,摈弃狭隘的部门利益,尽快形成一切着眼于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用发展创建事业的良好氛围。
篇五 2023年推进效能政府建设调研报告模板
党的xx大在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难看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不论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作为检验的最终标准。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一项以全面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廉政、能力等为内容的综合性能力建设和绩效改进活动。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冯霞带队,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效能政府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以“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开展了流程再造、电子政务、绩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体”的效能政府建设,限度地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体制突破,强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了各部门审批处实体进驻、优化审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则,由市编办发文,对市直各部门成立审批处,进驻中心的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16个部门和其他社会服务的18个部门共34个部门,将过去分散在106个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门新成立的审批处,新成立的审批处整建制集中进驻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了审批权的相对集中。以“人员进驻、首席授权、定岗定责、细化流程”四个环节为标准和抓手细化落实。
二是顶层设计,再造了“一核三联动”系统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我市与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埃森哲公司等国内外咨询机构合作,运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导流程再造实践。
三是联合审批,创新“一口进出、办结、并联办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统一登记受理审批事项,推行了四个阶段层面的并联审批,形成了4个层次在中心的流程闭环运行。
四是电子固化,对流程运行全程管控,创新权力运行的约束、监督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打造电子化流程,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和新流程的试运行,同步完善了电子审批网络系统。
五是纪检监察贴身跟进。市纪委监察局强化落实太原市效能投诉办法和集中监察、专项监察、电子监察、绩效监察等四项效能监察机制,定期对流程再造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以铁的纪律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
总的来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审批改革,“两集中、两到位”为突破口,开展效能政府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市建设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行政事务日趋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凸显,如何有效回应社会公众需求,改进政府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的满意度与公信力,成为当前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一些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和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市在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干部对提高政府效能的认识不清。还没有认识到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是新形势下服务大局的有效体现。加上机关缺乏竞争机制,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对改进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种极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门还存在办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讲行政成本,浪费严重等。在作风上表现为官僚主义,把职位、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途径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
还有些行政机关结构、职责的配置还不尽科学。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直接阻碍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人员分类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动,不能人尽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风尚待进一步治理。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广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腐蚀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影响国家机关内部组织的健康,影响机关效能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政府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政府效能建设不可能简单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活动取胜,要有效地发挥效能建设的作用,核心和关键在于构建起职责明确、奖惩分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激励制约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动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
(一)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继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设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设。一是要创新政绩考评制度。转变传统的政绩考评观念,按照精准化、具体化、数字化的原则,互动、科学地制定考评指标。将绩效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的全过程。二是要创新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改变以计划控制职能为基础的任务分工流程设计,打破政府职能分工与机构层级的界限,实现单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维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转变,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建立协调的行政运行体系和服务流程模式。实现政府审批业务流程优化。三是要创新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在强化重大事故后问责和对主要干部进行问责的基础上,建立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重点关注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政府效能建设中存在的“得过且过”、“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懒、散”问题和行政作风,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员控制的动态问责机制,从源头上破解效能建设“中梗阻”难题,转变工作作风。四是创新奖惩激励的干部管理制度。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下,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标准创新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和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机制,发挥每个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管理质的飞跃,推进政府高效运转。
(二)逐步构建跨部门跨单位的政府联动协调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部门界限和公共服务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资源,简化办事程序,围绕公共服务的过程与结果,实现组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和服务,实现各部门及职能的协同,逐步形成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流动灵活、富有弹性、参与度高的新型行政结构,限度方便民众。要开展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适度分开的试点工作。为减少权力过于集中、部门利益化和执行力不强等问题,在强化权力监督与权力制衡的基础上,探索政策制定、执行、监督适度分开、相互协调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针对当前政府职能重叠交叉的现状,逐步整合和归并相同或相近的机构职能,有选择地设立宽职能的部委机构,切实减少部门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顽疾。
97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