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栏目

创建考察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2-12-10 热度:13

创建考察报告

篇一 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考察学习报告

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考察学习报告

近年来,_____等地结合服务型机关建设,开展了机关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党政机关的服务能力,提升了社会各界对党政机关的美誉度。为扎实推进我市市级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地深入开展,不断深化“三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xx年11月上旬,市委市级机关工委组织部分机关专职党务干部,专程赴_____、_____、_____等地就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等地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

机关服务品牌是以高绩效的机关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价值为核心,全面体现机关特色,展示机关形象的理念标识,是机关向服务对象所提供的优质、高效服务的体现,并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肯定,从而形成的社会知名或著名品牌。在机关中具有示范、导向、辐射作用,是反映该机关的组织管理、机关文化、服务创新和整体形象的综合标志。

_____市党政机关早在20xx年就开展了创建机关品牌活动,它作为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塑造绩效导向的机关文化,在多年的实践中不断规范和完善。目前90%的市直机关单位拥有自己的品牌,机关品牌已经与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一起,成为_____市三大系列品牌。近年来,_____、_____等全国多个城市争相学习_____的成功经验与做法,相继开展了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_____市评选出了市民最认可的机关品牌和机关理念各25个,_____市已有22家机关部门和单位创建了自己的服务品牌。

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过程中,_____等地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考察学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为加强对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的领导,各地普遍建立了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市直(级)机关工委具体实施的组织领导机制。各创建单位高度重视,把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创建机关服务品牌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形成了创建的浓厚氛围。

2、定位准确,内涵丰富。各单位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中,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深入挖掘品牌主题,切实找准品牌定位,丰富完善品牌理念,深化拓展品牌内涵。同时,在多方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咨询专家,深入论证,科学确定机关服务品牌的名称、标识、理念、内涵和核心价值,使确定的机关服务品牌贴近实际、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内涵丰富、群众认可。

3、围绕中心,深入创建。在机关服务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各创建单位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遵循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基本规律,搭建创建载体,强化创建措施,完善创建机制,实实在在地创建、培育和打造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形成了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辐射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比较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机关服务品牌,推动了党建和业务工作创新发展。

4、机制健全,保障有力。_____等地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中,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机制和制度,为深入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提供了保证和支持。为做好机关服务品牌的评价认证工作,建立了以社会评价为基础、以品牌专家委员会评审为主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机关品牌评价机制。为增强机关服务品牌的创建实效,建立了宏观指导、分类指导、跟踪指导的品牌创建指导机制,使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保障机关服务品牌的质量,每两年对“机关品牌”评审一次,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影响品牌形象的,随时撤销其品牌称号。

_____等地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是企业、服务业名牌效应在党政机关的延伸,有效地起到了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转变了机关作风,而且规范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党政机关形象,改善了城市发展软环境;不仅向基层和社会宣传了党政机关的工作理念,更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属性。实践表明,机关服务品牌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创建高绩效机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二 、体会和启示

1、_____等地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经验告诉我们,机关服务创品牌是新形势下提升机关服务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益尝试。当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强烈要求机关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提高绩效,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_____首创的机关服务品牌顺势而出,极大地提升了_____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了_____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快_____经济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推进机关服务品牌。

2、_____等地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效应启示我们,创建高绩效机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传统意识和官本位思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机关仍然存在着大局意识不强、作风不正、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思想、作风和工作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甚至有所弱化,阻碍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_____的现状和实际,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机关服务品牌建设,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我市组织开展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也有着很好的工作基础和良好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的以“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工作,就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机关效能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服务所做的一个靓丽品牌。经过几年的实践,受到广大企业和基层的广泛好评。目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市级机关也在开展以服务创新为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而机关服务品牌与这三项活动都有非常紧密的结合点,是推进这三项活动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为此,在我市启动实施机关服务品牌创建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三、几点建议

在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当前的实际,拟就下一步推进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调研论证,做好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启动工作。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研讨论证,找准机关服务品牌创建与创先争优活动、“三服务”活动以及机关效能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形成明确思路和实施方案,报有关领导审定,并尽快纳入程序,做好筹备和启动工作。

2、成立领导机构,为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纵观机关品牌创建工作做得好的城市,都是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的结果,都有着健全的组织机构。建议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级机关工委等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级机关工委,负责创建工作日常事务。在办事机构内部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分工和职责,为推进创建工作奠定工作基础和组织保障。

3、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典型引路。建议在完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由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发文件,在市委重要会议上全面部署创建工作,以此提升活动层次,营造浓厚氛围。在面上宣传发动的同时,机关工委和部分市直单位要率先垂范,先行做好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为面上推进树立典型,放好样子。

4、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在我市是首次开展,因此,我们应在深入总结工作实践和学习其他地区、部门(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来进行。就年度创建工作来讲,可以考虑分为四个阶段来推进: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重点抓好服务品牌的宣传教育。第二阶段:培育打造。重点抓好服务品牌的论证和规划。第三阶段:实践推进。重点抓好服务品牌的组织实施。第四阶段:典型推介。重点抓好服务品牌的评选和宣传。

5、逐步完善创建工作机制。要建立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导向的监督评价机制,把服务对象评价作为品牌建设成效的主要依据,通过开展社会评议、设立品牌监督热线等形式,让服务品牌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评价之中。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完善、巩固优化服务品牌建设工作,推动品牌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轨道。建议在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前提下,可以升级提升,适时组织开展 “市级机关星级服务品牌”、“市级机关服务名牌”等评选及宣传推介活动,以此不断巩固活动成果,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篇二 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报告

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11月2日至13日,由我任团长,区有关部门和街道政法书记组成的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团共13人,先后对温州市鹿城区、杭州市下城区、桂林市叠彩区、济南市槐荫区和诸暨市枫桥镇等进行了学习考察。下面,我将这次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此次学习考察是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派出的第三批“平安城区创建”考察团。考察对象是全国“平安城区”创建先进城区,即温州的鹿城区、杭州的下城区、桂林的叠彩区、济南的槐荫区和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

目的是学习他们“平安城区”创建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区争创省级“平安城区”。考察团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对5个城区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考察,先后与学习考察地区座谈交流5次,参观了1个公安局、2个派出所、4个街道和5个社区。

与考察地的政法部门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口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平安城区”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创建工作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考察地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使这次学习考察十分顺利,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而且加深了与这些城区的友谊和联系,为进一步交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各地区“平安城区”创建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强化领导,全面落实创建责任制。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稳定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综治工作重心下移,把开展社区安全创建活动作为有效载体,从统一认识、强化领导、组织管理、奖惩激励四个方面,落实社区安全创建责任制。

制定并实施了《鹿城区创建安全模范城三年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较大倾斜。政府每年拨出综治专项经费100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基层创安工作,狠抓以“技防”为重点的三防工作,有效遏制了社区发案率高的势头。

几年来,共建成封闭、半封闭式小区近200个,电视监控小区50多个,投入创安经费1700多万元。同时,坚持把创安工作纳入全年综合治理工作中,层层签定责任书,年年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

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旧城区拆迁、金融业纠纷及“xx功”事件等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成立专案组跟踪协调处置,并逐级落实责任制,做到奖惩分明,促进了基层创安工作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通过“挨家挨户走一走,男女老少问一问,遇到问题管一管”和“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方案,一个口径,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防控疏解矛盾等做法,增强了防范工作的科学性,许多小区达到了零发案的目标。

二是树立先进理念,构筑“大防控”创建格局。杭州市下城区在“平安城区”创建中,形成了这样三个理念:即,平安是投资环境,平安是最大的公共产品,平安是无形资产。

基于这样的创建平安城区理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手打造中央商务区,一手全面构筑平安下城”的工作思路。大投入、大防控、大平安不仅成为下城人的共识,也成为打造“平安下城”的具体行动。

大投入,就是通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为打造平安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投入20xx多万,购置了最先进的监控系统,并建立了监控网络。

目前,已设立了4个监控中心,150多个监控点。在人力上投入几百名下岗失业人员负责治安路面维护,招收近千名治安协管员。

大防控,就是采取一切防控手段,从源头上创建平安环境。实行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建立防控网络三条线。

一是基础线。把基层作为防控第一道防线,发挥基层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的作用,发动群众,群防群治。

在所有社区开设了“警民通”,形成了居民报警求助的通道。二是职能线。

发挥公安政法等职能部门的威力,提高破案率。充分发挥民警、治安维护队、行政执法人员的积极作用,整合专业力量8000余人,成为防控队伍主力军。

区法院把法庭开进了社区,在司法过程中普法,在公正审理中维权。区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将辖区单位纳入网络中,形成了反腐败的统一战线。

三是控制线。以司法部门为主,设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80多个,在两劳帮教、化解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平安,是平安下城的归宿和目标,就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实现“xx功”零进京,零滋事,连续5年全市发案率最低,群众满意率达97.6。

三是突出治安重点,切实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桂林市叠彩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根据辖区每日流动人口约15万人次的实际,设立警务室,重点建设治安岗亭,采取联合执勤,落实分别执法工作责任制,实施24小时设卡点,盘查所有出城可疑车辆和人员,在第一时间拦截被盗抢的机动车和“两抢”案件嫌疑人。

政府投入100多万元,为辖区各派出所购置了治安巡逻车,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在加强对流动人员管理上,叠彩区出台了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流动人口密集场所,采取分片包干措施 ,组织暂住人口清查,通过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率和注销率保证对流动人口管理,做到以查促管。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济南市槐荫区提出“以人为本、打造亲情社区,建设平安街道”的工作思路和“居民安则社区安,居民稳则社区稳”的创建理念,把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安社区创建的突破口,实行“亲情拆迁、亲情就业、亲情救助、亲情调解、亲情帮教”等。

通过服务为先,增强相互认同感;情感交流,增进相互归属感;典型宣传,增强相互荣誉感,激发了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平安街道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抓好平安城区创建领导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构筑了四项社会救助体系:一是促进再就业救助体系,成立了劳动就业保障中心;二是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协会、妇女庇护所,设立了法律救助热线;三是司法救助体系,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网;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了保险协管员队伍,提高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

三、几点体会和启示

1、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创建平安城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对几个城区的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现代化城区发展的重要标志。

公共安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制约着一个城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速度,关系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建平安城区,维护社会稳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途径。

我区近几年开展的“安全文明社区创建”、社区稳定“五大工程”和社会治安专项治理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创建平安城区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科学规划“平安城区”创建的总体布局,提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树立“大平安促进大发展,大防控构建大和谐”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大大连”和“新西岗”的奋斗目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创建,高科技投入,高效率推进,通过全民参与和全面争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安全指数,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平安”的成果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这个前提,搞好社会治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把创建“平安城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协调,更新创建理念,完善创建措施,建立起党委总揽全局、政法委协调、各部门协同、群策群力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责任追查制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大力实施社区稳定“五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安”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平安城区”创建水平。

尤其是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建立,及时化解社会各类不安定因素,正确处理在经济转型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充分发挥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综治排查等各种调解组织的作用,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转化成刑事案件或发生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要善于捕捉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注重下岗失业、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及需求,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各种矛盾的滋生源,努力维护和营造良好社会生活秩序。

3、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成果。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已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

创建平安城区就是满足人们的安全感,保护人民群众通过合法劳动所获得物质和精神成果。我们要按照“两从”要求,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加强安全防范,打击黑恶势力,扫除丑恶现象,为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创建平安城区任重道远,应当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政府工作主导作用,以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精神,增强使命感,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发动依靠群众,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创建平安城区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强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能力。

要借助建设“数字西岗”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治安呼叫网络的使用率和社区综治工作网上办公水平,扩大社会公共场所电视监视系统的安装覆盖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

4、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社区是创建平安城区的基础,没有平安社区就没有平安城区,平安城区的创建必须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着力点。

今年以来,我区在开展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活动中,以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为契机,把平安社区创建与“五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立足社区搞创建,结合实际抓落实,把以法治区与以德治区溶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实现了以“创安”为龙头,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可喜局面,探索和总结出一些“创安”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尽管如此,我区“创安”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各单位、各部门对“平安城区”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一,一些领导在认识上还有空白点,在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力度还要加强,有些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特别是与一些先进城区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

为此,在建设“平安社区”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制度建设,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平安城区”创建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率先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奋斗目标。谢谢大家!

篇三 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报告述职报告

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 11月2日至13日,由我任团长,区有关部门和街道政法书记组成的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团共13人,先后对温州市鹿城区、杭州市下城区、桂林市叠彩区、济南市槐荫区和诸暨市枫桥镇等进行了学习考察。下面,我将这次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报告 一、 基本情况此次学习考察是根据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派出的第三批“平安城区创建”考察团。考察对象是全国“平安城区”创建先进城区,即温州的鹿城区、杭州的下城区、桂林的叠彩区、济南的槐荫区和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目的是学习他们“平安城区”创建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区争创省级“平安城区”。考察团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对5个城区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考察,先后与学习考察地区座谈交流5次,参观了1个公安局、2个派出所、4个街道和5个社区。与考察地的政法部门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口交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平安城区”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创建工作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考察地领导和有关部门为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使这次学习考察十分顺利,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而且加深了与这些城区的友谊和联系,为进一步交流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各地区“平安城区”创建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强化领导,全面落实创建责任制。温州市鹿城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稳定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综治工作重心下移,把开展社区安全创建活动作为有效载体,从统一认识、强化领导、组织管理、奖惩激励四个方面,落实社区安全创建责任制。制定并实施了《鹿城区创建安全模范城三年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较大倾斜。政府每年拨出综治专项经费100万元,其中60%以上用于基层创安工作,狠抓以“技防”为重点的三防工作,有效遏制了社区发案率高的势头。几年来,共建成封闭、半封闭式小区近200个,电视监控小区50多个,投入创安经费1700多万元。同时,坚持把创安工作纳入全年综合治理工作中,层层签定责任书,年年修订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旧城区拆迁、金融业纠纷及“法轮功”事件等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挂帅,成立专案组跟踪协调处置,并逐级落实责任制,做到奖惩分明,促进了基层创安工作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他们通过“挨家挨户走一走,男女老少问一问,遇到问题管一管”和“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方案,一个口径,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防控疏解矛盾等做法,增强了防范工作的科学性,许多小区达到了零发案的目标。二是树立先进理念,构筑“大防控”创建格局。杭州市下城区在“平安城区”创建中,形成了这样三个理念:即,平安是投资环境,平安是最大的公共产品,平安是无形资产。基于这样的创建平安城区理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手打造中央商务区,一手全面构筑平安下城”的工作思路。大投入、大防控、大平安不仅成为下城人的共识,也成为打造“平安下城”的具体行动。大投入,就是通过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为打造平安下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投入2000多万,购置了最先进的监控系统,并建立了监控网络。目前,已设立了4个监控中心,150多个监控点。在人力上投入几百名下岗失业人员负责治安路面维护,招收近千名治安协管员。大防控,就是采取一切防控手段,从源头上创建平安环境。实行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建立防控网络三条线。一是基础线。把基层作为防控第一道防线,发挥基层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等的作用,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在所有社区开设了“警民通”,形成了居民报警求助的通道。二是职能线。发挥公安政法等职能部门的威力,提高破案率。充分发挥民警、治安维护队、行政执法人员的积极作用,整合专业力量8000余人,成为防控队伍主力军。区法院把法庭开进了社区,在司法过程中普法,在公正审理中维权。区检察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将辖区单位纳入网络中,形成了反腐败的统一战线。三是控制线。以司法部门为主,设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80多个,在两劳帮教、化解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平安,是平安下城的归宿和目标,就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实现“法轮功”零进京,零滋事,连续5年全市发案率最低,群众满意率达97.6%。三是突出治安重点,切实加强流动人员管理。桂林市叠彩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根据辖区每日流动人口约15万人次的实际,设立警务室,重点建设治安岗亭,采取联合执勤,落实分别执法工作责任制,实施24小时设卡点,盘查所有出城可疑车辆和人员,在第一时间拦截被盗抢的机动车和“两抢”案件嫌疑人。政府投入100多万元,为辖区各派出所购置了治安巡逻车,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在加强对流动人员管理上,叠彩区出台了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流动人口密集场所,采取分片包干措施,组织暂住人口清查,通过提高流动人口办证率和注销率保证对流动人口管理,做到以查促管。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济南市槐荫区提出“以人为本、打造亲情社区,建设平安街道”的工作思路和“居民安则社区安,居民稳则社区稳”的创建理念,把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安社区创建的突破口,实行“亲情拆迁、亲情就业、亲情救助、亲情调解、亲情帮教”等。通过服务为先,增强相互认同感;情感交流,增进相互归属感;典型宣传,增强相互荣誉感,激发了社区单位和居民参与平安街道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抓好平安城区创建领导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构筑了四项社会救助体系:一是促进再就业救助体系,成立了劳动就业保障中心;二是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协会、妇女庇护所,设立了法律救助热线;三是司法救助体系,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网;四是社会保障体系,普遍建立了保险协管员队伍,提高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三、几点体会和启示1、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创建平安城区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对几个城区的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形势下,提高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现代化城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共安全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制约着一个城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速度,关系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建平安城区,维护社会稳定,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是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重要途径。我区近几年开展的“安全文明社区创建”、社区稳定“五大工程”和社会治安专项治理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创建平安城区奠定了扎实基础,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科学规划 “平安城区”创建的总体布局,提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出发,树立“大平安促进大发展,大防控构建大和谐”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大大连”和“新西岗”的奋斗目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创建,高科技投入,高效率推进,通过全民参与和全面争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和安全指数,真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平安”的成果和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2、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这个前提,搞好社会治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创建“平安城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组织协调,更新创建理念,完善创建措施,建立起党委总揽全局、政法委协调、各部门协同、群策群力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责任追查制和“一票否决”等制度,大力实施社区稳定“五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安”工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平安城区”创建水平。尤其是通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的建立,及时化解社会各类不安定因素,正确处理在经济转型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充分发挥民间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综治排查等各种调解组织的作用,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转化成刑事案件或发生影响较大的社会问题。要善于捕捉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注重下岗失业、弱势群体的实际生活及需求,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各种矛盾的滋生源,努力维护和营造良好社会生活秩序。3、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建成果。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已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创建平安城区就是满足人们的安全感,保护人民群众通过合法劳动所获得物质和精神成果。我们要按照“两从”要求,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加强安全防范,打击黑恶势力,扫除丑恶现象,为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创建平安城区任重道远,应当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政府工作主导作用,以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精神,增强使命感,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发动依靠群众,实现群防群治的目标。创建平安城区还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增强打击、防范违法犯罪能力。要借助建设“数字西岗”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治安呼叫网络的使用率和社区综治工作网上办公水平,扩大社会公共场所电视监视系统的安装覆盖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4、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全面提升“平安社区”创建水平。社区是创建平安城区的基础,没有平安社区就没有平安城区,平安城区的创建必须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着力点。我区在开展创建“平安街道、平安社区”活动中,以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为契机,把平安社区创建与“五型社区”建设结合起来,立足社区搞创建,结合实际抓落实,把以法治区与以德治区溶入到创建活动之中,实现了以“创安”为龙头,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可喜局面,探索和总结出一些“创安”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推广。尽管如此,我区“创安”工作的发展还不平衡,各单位、各部门对“平安城区”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一,一些领导在认识上还有空白点,在宣传、组织群众参与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力度还要加强,有些工作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特别是与一些先进城区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为此,在建设“平安社区”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制度建设,充分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平安城区”创建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率先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的奋斗目标。谢谢大家!

创建平安城区学习考察报告

篇四 赴宜宾、泸州、自贡三市考察学习双拥创建工作的考察报告

赴宜宾、泸州、自贡三市考察学习双拥创建工作的考察报告

为促使我市双拥创建工作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在20xx年关于“十五”精神文明建设纲要中决定我市在“十五”期间创建省级双拥先进市。省级双拥先进市每四年评定一次,20xx年是省级双拥先进市申报评定年,为以扎实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在20xx年申报成功省级双拥先进市,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华率领军分区政治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双拥考察团于20xx年3月10日至13日到我省在双拥工作方面取得好成绩并多届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城的宜宾市(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双拥模范城)、自贡市、荣获国家级双拥模范城的泸州市进行了学习考察。

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认为,这次考察确实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增添了争创的信心。下面,我们就将这次学习考察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双拥创建成功的共同点宜宾地改市后于1997年提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1998年创建成功,至今已连续三届夺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现正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泸州市于1994年提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并创建成功,现在已连续三届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自贡市于1997年提出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现在已连续两届夺得省级双拥模范城称号。这三个市双拥创建工作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决心大。三个市的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均把双拥工作摆在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一是成立相应机构。宜宾市仅1997年以来,就先后三次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军分区政委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成立了《宜宾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顾问,指挥长由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军分区司令员、军分区政委、市委政府秘书长担任,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从市到县到乡镇都建立创建机构。

二是把双拥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实行政府督办,列入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评为先进;未完成双拥工作目标的,不能评为精神文明单位。

市委书记、市长、军分区政委与各县(市、区)的党、政、军一把手和市委、市政府的各责任部门负责人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有力地推动了双拥工作的开展。

(二)宣传力度大。宜宾市的具体作法是:坚持“八个

一、五结合、四突出”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八个一”,即市、县(市、区)分别制作一部双拥专题片;在中国社会报、国防时报上开设一期双拥专栏;编印一本双拥宣传手册;一台大型文艺晚会;一次大型街道宣传;举办一次双拥演讲比赛;举办一次双拥成果展;举办一次双拥知识竞赛。

“五结合”,即一是双拥国防教育与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相结合;二是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三是面上教育与创建教育活动相结合;四是传统教育与形势教育相结合;五是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四突出”,即一是为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拥军热情,突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双拥国防为重要内容的教育;二是为增强人们的双拥观念和参与意识,突出了新时期双拥工作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的教育;三是为使广大干部率先垂范抓好双拥工作和广大青少年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突出了对各级领导和青少年的教育;四是为激励广大军民奋发向上的积极性,突出了对英模人物和模范先进单位、个人的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

做到了电台里有双拥的声音、电视里有双拥的图像、报刊里有双拥的文章。每年编发简报20多期。

印发宣传资料和双拥知识手册46万份;在城区设置永久性宣传标牌40块。组织21万人次参加国防知识竞赛。

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受教育面达到85以上。

(三)财政投入大。宜宾市的具体做法是:近年来,共投入资金8634万元,对优抚对象提高了抚恤补助标准,使老复员军人定补面达到了100,提高了定补标准。

其中:投入科技拥军经费56万元;投入2931万元支持部队建设,同时为部队建设减免各种规费1171.5万元,为部队提供训练等用地350亩;投入“菜蓝子”基地建设30个,训练场地建设13个,文体场地建设16个,为武警官兵每人每天补助1元生活费;各级和执勤目标单位还筹集近千万元,新建、改建和维修了基层单位营房,添置了设备;为现役军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子女减免学杂费145万元,对立功受奖的宜宾籍官兵家属颁发奖金15万多元;投入332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新建和维修住房3876间;支出慰问金588万元。考虑双拥宣传工作的需要,每年市财政为双拥办安排工作经费50余万元。

泸洲、自贡还挤出资金,为应安置而未安置的随军家属每人每月生活补贴100余元。

二、几点体会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是双拥创建工作的关键宜宾、泸洲、自贡三个市党政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严要求,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到创建双拥模范城(市)是新形势下稳定社会、繁荣经济、富国强兵、长治久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把双 拥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和驻军的工作目标;并作为立足长远、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同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长、领导小组组长的双拥创建指挥部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37个部、委、局(办)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全市11个双拥领导小组都下设办公室,实行军地合署办公。

双拥办人员编制、办公地点、办公经费、工作车辆落实。全市上上下下都形成了双拥工作的文件领导亲自批阅;双拥工作的事情领导亲自过问;双拥工作的问题领导亲自解决;双拥工作的活动领导亲自参加;双拥工作的任务领导亲自落实的局面。

各级政府和驻军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年初有规划,年终有总结。宜宾市的这一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双拥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篇五 市新家庭创建活动考察报告

**市人口计生委在全市深入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把”新家庭创建活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托人口计生服务网络,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体现新家庭经济和精神双脱贫的要求,建设一大批少生、优生、健康、宽裕、和谐、民主、文明的新家庭,使人口计生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新家庭创建活动”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主要作法

**市74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60%,XX年**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开展农村“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行动”,与全市108万农户签订计划书,持有计划书的家庭可享受生殖健康优惠服务及经济帮扶政策。在促进家庭生育计划/生殖健康的基础上,统筹解决计生家庭经济困难、扩大计生家庭民主权利、落实计生家庭优惠政策,推进“新家庭创建”。通过“六个到户”:一是生育计划落实到户,二是奖励制度落实到户,三是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四是婚育文明落实到户,五是民主权利落实到户,六是帮扶计划落实到户,把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置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创业的大背景下,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效结合,其作法定位准确、措施具体、特色鲜明:

(一)新家庭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市人口计生委将“人口与小康建设家庭计划”内容进行分解,制订计划书,人口计生干部牵头,发动人大领导、政协委员、协会会员支持,计生家庭参与,利用网络健全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协调贷款、研究项目、落实政策等,开展“联谊桥”、“一加一”、“手拉手”、“对对碰”等活动,帮资金,帮项目,帮信息,帮脱贫。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帮扶资金2.25亿元,优惠减免各类费用225万元,帮扶5.6万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XX年上半年全市共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信息1.9万条,协调贷款3751.1万元;成立大批农村瓜菜、养殖、种植合作组织,将千家万户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空前高涨,“新家庭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市人口计生委从“计生就是民生、民生就是责任”的高度,规范“新家庭创建活动”,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融汇、渗透、结合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乡镇、街道紧紧抓住少生这个根本、致富这个宗旨、文明这个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新家庭创建标准,纳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落实到每个村组和每个家庭,形成各具特色的三种模式。一是德惠市大青咀镇朝阳沟村的贴息贷款模式。利用省里52万元贴息贷款和村筹集的40万元重点扶持46个规模较大、成片成链的养鸡户,建立肉鸡饲养基地,过去因好逸恶劳、赌博成风而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少生快富、勤劳致富的文明村,户年均纯收入超过5万元。

二是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的优先承包模式。利用村自有资金,盖起60栋蔬菜大棚,优先承包给计生家庭和女孩家庭。通过村里扶持共发展蔬菜瓜果种植户70个,养猪户65个,养牛户21个,养鸡户13个,户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

三是双阳区齐家镇卧龙村的技术支持模式。人口计生部门和涉农部门优先对计划生育家庭进行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帮助农户确定当年的发展项目和方向,并在项目引进方面予以支持。全村发展优质绿色水稻120公顷,新建木耳菌段加工厂1个,目前有120户农民家庭正在进行示范栽培,另有390户养殖梅花鹿、山黑猪的农户得到技术支持,全村经济进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二)新家庭创建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相结合?

新家庭把少生优生作为重要标准,“新家庭创建活动”则是以计划生育任务的完成作为基本要求。**市人口计生委从落实生育计划入手,把计划生育政策送进农家,把生殖健康服务落实到户,免费实行计划生育“四术”和“三查一治”。拨付1800多万元资金,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投入200多万元,依托服务机构和灵活方便的计划生育服务车,免费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适龄男性提供生殖健康检查,生殖健康的阳光第一次照到广大农村适龄男性身上;投入90万元,免费为4.7万名已婚待孕妇女进行优生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促使农民自觉按照现行生育政策,实现少生、优生的家庭计划。

(三)新家庭创建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市人口计生委对农村家庭中出现的大办婚事、早婚早育、多生孩子、封建迷信、参与赌博、子女辍学、不赡养父母等现象,以及存在的不劳而获、小富即安的思想,提出要实现经济和精神“双脱贫”,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开展精神脱贫,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实际制定并大力推行

“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千方百计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和教

育,转变他们的观念,使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角真正发挥作用。建立婚育文化街、文化墙、文化楼、文化院,甚至婚育文化广场,展示“关爱你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做一个聪明的女人,做一个负责的男人”等温馨、暖人的图片、文字,定期免费发放《婚育导读》到村;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节目,举办群众喜闻

乐见的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通过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等宣传活动,建设生动活泼的生育文化,使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生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乡村计生办成了老百姓的娘家,大事小情都喜欢坐一坐,闲话家常、交流体会、传播知识,新观念悄然形成。

(四)实行“五级考评”

“新家庭创建活动”实行“五级考评”的办法,即户申报、村认可、乡检查、县验收、市抽检。整个考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每年年末,农户对照“少生、优生、健康、宽裕、和谐、民主、文明”七个方面的标准,向村里申报一年来实行计划生育、发展经济、落实“十个反对十个树立十个提倡”等情况,之后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组成核查小组予以确认。村认可后,连同户申报的情况一并提交到乡里,乡党委、政府责成人口计生办逐户检查。县(市、区)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乡的检查结果,深入村里验收。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代表市委、市政府组织抽查,将抽查结果通报全市。

凡是通过考评并获得新家庭称号的家庭,由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授牌,悬挂家门,优先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同时,考评结果与先进村、乡、县的评比相结合,并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融入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依据,评价人口计生部门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初见成效

**市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关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并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了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促进人口计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实施“新家庭创建活动”后,

群众把主要精力转向创建新家庭,经济收入持续增长,3.7万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摆脱贫困,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平均增加320元。全市涌现出少生快富典型1万多户,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免除了后顾之忧,这就从根本上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加速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全市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从7.44‰、2.76‰下降到XX年的5.53‰、1.74‰;出生缺陷发生率从13.6‰下降为6.03‰;出生人口性别比从的111.07下降到109.8。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新家庭创建活动”促使人口计生干部不断转变观念,走出“就数量抓人口”、“就计生抓计生”的封闭思维,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局紧密结合,使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计生部门的作用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认识。

市、县、乡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在“新家庭创建活动”的规划、部署、监督、考核各环节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其他部门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大人口观,营造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良好氛围。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使计生干部素质提高、战斗力增强、干群关系和谐

随着“新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深入,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成为自觉行为,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育龄群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对计生干部的态度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从拒之千里变成近接远迎。XX年最新调查显示,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高达98.13%。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基本经验?

“新家庭创建活动”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鸣点,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新家庭创建活动”,赢得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全市“xx”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新家庭创建活动”,使各级党委、政府“亲自抓负总责”具体化,将“新家庭创建活动”与农村税费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等基层工作结合起来,与建立完善人口计

生长效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各项基础建设结合起来;建立综合治理机制,4年来市人口计生委和各主要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25个文件,相关部门配合默契、有求必应;加大投入,近几年市本级的计划生育经费每年递增200万。

(二)“新家庭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健全完善了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利益导向体系,推进计划生育由处罚制约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XX年共发放336万元,使所有符合奖励扶助政策条件的个人全部获得奖励。城镇计划生育家庭离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得到落实。对于独生子女考入重点高中、大学的,分别给予奖励。部分县(市、区)开展了独生子女人身安全保险、独生子女医疗保险、母婴安康保险等试点。

**人口计生委制订《新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农口各部门和乡镇涉农站、所的技术人员包村,帮助计生家庭掌握一种以上的农业或多种经营技术;劳动部门在组织就业培训时,优先考虑独生子女;金融财政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小额贷款;林业部门优先为计生家庭提供木材和苗木;工商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办理营业执照;土地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审批临时用地和废弃地;畜牧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畜禽防疫服务;农机农电部门优先优惠为计生家庭提供致富项目燃料和用电服务等,为“创建新家庭”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三)“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公共管理服务网络作用

行政管理、服务机构、自治组织和群众团体“四位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覆盖参与“新家庭创建活动”的每家每户,具有深入农村、服务家庭、触角灵敏、运转高效的特点,使服务实现网络化,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具有传递政令、政策协调、人口管理、组织动员,信息采集、传播和反馈的优势,技术服务体系在宣传群众、技术服务、健康促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其他部门所无法比拟的。

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各级党政领导、人口计生、涉农等政府部门,对农户逐一调查、登记,了解其愿望和心声,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帮扶计划,运用一对一包保的方式,深入到农户家中,帮助农民创建新家庭;群团组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台市计生协会员张春丽成立“新星养猪协会”,养猪协会会员全部成为计生协会员,为31户贫困计生家庭担保贷款38万元,发展养猪业,31个家庭全部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生猪基地;社区自治组织将新家庭创建的标准、目标等纳入自治内容,建立“议事日、评议日、公开日、宣传日、服务日”等“五个日”制度,“新家庭创建活动”情况汇总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接受村民监督,维护了农民在“新家庭创建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新家庭创建活动”重要启示

(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将实现从人口数量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从初步小康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转变,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创建新家庭、建设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的“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确立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人口发展战略,运用新理念和新办法,从广大农民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出发,将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增加农村家庭享有的公共服务,为缩小城乡差距作出重要贡献。

(二)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实情况看,广大农民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薄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农村公共治理的突出矛盾。“xx”期间,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转型的主要任务。30年来建立起的集管理、服务于一身,联系农户、扎根基层的人口计生网络,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最主要的平台。?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网络的平台,从多方面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从单一的计生工作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从控制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统一、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使人口计生服务网络成为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队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根本性作用。

(三)实现

宏观调控与微观主体有机统一

“家庭”是人口和计划生育运行机制的微观主体,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中占有主体地位,其参与程度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宏观调控的成败。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宏观调控通过社区,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有效组织最基本细胞的亿万家庭,使之真正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

**市人口计生委开展“新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为载体,大力扩展社区组织,培育群众团体,改变上下级之间的行政性权力、管理与被管理关系,使家庭与社区、社会组织在法律框架下构建责权利对称的相互关系。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需要,如何承担起融入其中、惠及农民、改善民生的历史重任,是人口计生部门必须认真回答的重要课题。**市人口计生委主动协调、整合资源、准确定位、面向家庭,使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发挥积极作用,走出一条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路

篇六 社区创建工作学习考察报告

近日,笔者随市政协调研组到××学习考察社区工作,所见所闻,让人耳目一新,××省××市的社区建设做法就是一个典型。从20xx年9月成立社区以来,××市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宽松、和谐、洁美的社区环境,××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社区建设的示范市。在此,笔者归纳了几点××市的社区建设做法,或许能给我们正在开展的社区创建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一、设施投入多元化——破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难题

社区办公场所缺乏、设施简陋不仅××城区的社区有,在××我们也见到了类似现象。以××的江城街道为例,当初在划定社区范围时,总共有10个社区,其中只有两个社区有自有房,剩下8个社区都是临时借用的。而如今,通过政府给政策、松“紧箍”,这8个社区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已基本解决了自己的“自留地”。主要是五条途径:一、提供。有的由所驻社区的单位无偿援助办公场所,有的由房地产开发商无偿建筑。在××,政府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城区社区内开发楼盘,必须为所在社区免费提供必要的办公用房或者活动场所,否则就无法通过验收和投入使用。在江城街道,我们就见到一个房地产公司为所在社区建的一幢近800平方米的办公楼,很是气派。二是合作。市城建部门在规划公共设施时,都会主动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社区也会积极配合,以这种方式,江城街道解决了2个社区办公楼房的建设与改善问题。三是购买。有2个社区是通过这种方式运作的,一个采取了分期付款并提供相应物业管理和卫生保洁等以劳代资的方式,一个在所驻社区的企业改制中,以议价购买了闲置用房。四是争取。近3年,仅江城街道就争取民政部门星光计划建设资金50多万元,带动了所在社区办公室和活动室的建设。五是筹集。几年来,江城街道10个社区从驻区单位共筹集到建设资金近60万元,建设公用设施,改善办公设施,目前,这10个社区中每个社区都至少有4台电脑,1台数码相机,并且全部加入××数字社区网站,实行网上办公。

二、社区服务无缝隙——化解“无偿服务不到位、有偿服务不着边”的矛盾

“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生命所在”。这是我们在与××街道、社区干部交谈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为此,他们开展社区工作是“一切围绕服务转,一切围绕服务干”。具体作法是:一、提供载体,搭好平台。比如,在江城街道,每个社区都开通“81890”这个电话号码,这是“好心人便民服务中心”的专线,只要拨这个电话要求帮助,你就能够很快得到包括卫生清洁、病人护理、搬家、钟点家政、管道维修、房屋中介等等便民利民的服务,据介绍,“好心人便民服务中心”平均每天服务10多次,全年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这也是对××人经常说的——“无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有偿服务来支撑”的一个例证。二、建章立制,突出实效。比如,环境卫生是社区干部每天都要碰到的问题,××通过环境卫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全民化措施,如每日社区检查一次,每星期街道组织部分社区互相检查一次,每半月组织低保户和志愿者清理小区绿地、楼道等卫生环境,全市每月定1天集中整治日,等等,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要搞好服务,还要搞活服务,这是××社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主要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抓好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重点是抓了青少年扶老帮困、义务巡逻、文艺表演、社区法律、“夕阳红”等五支志愿者队伍建设,其中,江城街道的文艺队伍达600多人。二是构筑居民学习、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举办法律知识、计生服务、就业培训、健康教育等培训课目,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知识培训。通过这些举措,使“我为社区服务,社区为我服务”的意识化作社区居民的自觉行为,让“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实际行动。

三、部门工作准入制——缓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紧张

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如何为社区减负,社区居委会又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互协调,从而有利于推动各个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呢?××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过去,××市政府下达的指标和布置的任务都由街道办事处指挥居委会来落实,一些部门除了下任务、提要求,把工作推给社区之外,根本不考虑社区的负担,有的甚至就是占房子、挂牌子,就算在社区建了机构,就算服务进了社区,后果却是:一方面,政府包揽了社区的事务,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社区的负担。一年下来,社区干部是忙里忙外,社区居民却得不到实惠,政府对社区工作还不满意,真是上下不讨好,社区干部自己也感到困惑,觉得是力不从心。而现在,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顺了。”比如,社区有事也有钱了,职能部门在向社区转移职能的同时,必须按“费随事转,权随事转,人随事转”的方式,保证社区工作的必要经费;社区有责也有权了,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内中介组织、物业管理等等 负有协调、管理、监督的职责,中介组织、物业管理机构要自觉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这些关系是如何理顺的呢?又是如何得到落实的呢?在进一步了解后,我们才得知这要归功于“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原来,××市委、市政府为了为根本上除去“社区行政化”这一顽症,专门出台了一项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准入制度。这项制度规定: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凡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发、紧急事件,以及社区居委会依法已明确的职责,社区居委会必须无条件协助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切实履行职能。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凡拟将其组织机构、工作任务、评比考核、社区挂牌、新设台帐、开展一定规模的调查统计等事项进入社区的,均要严格履行准入程序,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实行购买服务或“签单式服务”;凡部门对社区不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或不经过准入强行向社区摊派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有权拒绝;社区居委会对外一律只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其余牌子不得和上述两块牌子挂在一起,其工作将在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设立服务窗口,在窗口前实行挂牌服务;凡工作进社区的部门,必须接受社区居委会的评议,对作用不明显,经费不落实,居民不满意的,由准入机关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无明显改变的,由准入机关将其工作强制性撤出社区;市直部门一律不得将其工作“一杆子”插进社区。这一准入制度的实行,真是解了社区的“大围”。社区干部对我们说,现在还是忙,但忙得心情舒畅,忙得有滋有味,因为“居民高兴了,政府满意了,工作有劲了,自己也有奔头了”。

四、共创共建日常化——避免“无钱办事、无人办事”的尴尬

“社区是个筐,什么都要装”、“社区搭舞台,人人可以演”,形象地说出了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的一大特色。拿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来说,在××,每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的设立都是通过招标竞争来的,其实,招标内容非常细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投入,还包括所设立的医疗卫生服务站到底能给所在社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又能提供什么质量的服务,不仅要求接受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还要接受社区的监督与考核,通过这样一招标,一考核,不仅能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便捷、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能为所在社区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在探索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上××也很有一套,比如,××把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作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工作的责任范畴,把单位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对党员的年终考评和党员民主评议。在江城街道,就有400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义务护绿、值班巡逻、责任岗认领、“1+1结对帮困”工程等一系列共建活动。通过这么一种在社区开展党组织与所在社区结队,在职党员进社区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双进共建”的形式,××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共创共建网络,并形成了一套日日、月月、年年共创共建的良性工作机制,正为××社区建设发挥着作用,正在给××人民带来更大、更足的实惠。

篇七 考察报告: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妇联组织紧扣中心、围绕大局,应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妇联组织加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以家庭细胞的优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的盲目无序性带来的家庭伦理道德失控等诸多问题,给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连云港市把创新作为破解创建工作难题,促进创建活动更加贴近时代、体现民意的动力,增强创新的主动性,找准创新的着力点,提高创新的实效性,有力推动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使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一老树泛出的新绿、开出了新花、结出了硕果。目前,全市236.5万户家庭已有212.8万户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占总数的90%。近期,深入家庭一线对全市五好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形成以下报告:

一、连云港市创新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主要做法

一、着力创新机制,深入推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在层层建立五好文明家庭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各协调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的同时,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牵头工作的大文章,突破妇联独家经营思维定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市妇联与市纪委开展的家庭助廉评选表彰、家庭助廉事迹报告及家庭助廉读书活动;与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基层女村干部、社区女主任研讨班;与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广电局等联合开展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与市司法局深入农村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制宣传活动等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优化创评机制。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创建是根本,评选是手段,不能重“评”轻“创”,更不能以“评”代“创”。为此,我们对原有的评比条件做进一步改进完善,把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列为文明家庭创建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标准,使创建活动融入时代特色;同时,废除“五好文明家庭”评比“终身制”,建立六项创建制度,即申报制度、评议及复评摘牌制度、公示制度、通报反馈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表彰制度等,使五好文明家庭评比工作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为促进广大家庭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我们注重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并加大对典型的宣传力度。市级每2年应表彰一批文明家庭先进典型,县(区)每1—2年应进行一次表彰,乡镇每年都进行文明家庭表彰,同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五好文明家庭示范点,抓好一个巩固一个,以点带面,延伸辐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了“廉内助”、“好妻子、好丈夫、好少年”、“好军嫂”、“好警嫂”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广大家庭文明意识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生活理念逐渐深入。

二、积极创新内容,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上切入,增强创建活动的感染力。xx年上半年,我们与市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联合下发《建设学习型家庭实施意见》,按照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等不同年龄段,分别明确了学习重点在抓好综合学习的前提下,每年确定一个竞赛主题,开展家庭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家庭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意见要求,xx年暑期举办城区家庭母子(女)英语演讲比赛;xx年举办全市家庭日常英语900句会话比赛;xx年举办全市科技与法律知识竞赛。为丰富家庭成员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市妇联不定期举办家庭才艺表演赛、老年夫妻健康知识竞赛、家庭生活窍门征集活动等,并确定了200户为学习型家庭联系户,登记造册,统一管理,随时掌握这些家庭在创建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江苏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王浩敏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网站,网站从xx年2月8日开通以来,点击人次已达到12800次。学习型家庭创建不仅丰富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内涵,也为家庭文化建设注入勃勃生机,进一步营造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家庭氛围。

《创建考察报告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