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栏目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1 热度:95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400字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2023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6150字

为落实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调研的通知》 精神,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成“1+4”调研专班,深入全市7个贫困镇26个贫困村,走访294个贫困户,通过访谈、座谈、约谈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全市贫困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失地农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贫原因、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信仰问题 方面的目前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市域基本情况

__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与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隔江为邻,东与黄梅县、西与蕲春县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处、3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0.52万人;其中贫困镇7个,贫困村46个,至__年末,全市贫困人口由__年的63467人减至57596人,减少5871人。

二、专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围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__年__市出台的《__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武政发[__]26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退养时每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120元,经过先后5次调整由最初的196元/月,调到了现在的372元/月,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而根据__年湖北省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鄂政发[__]53号)政策,其退养待遇与养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50个百分点,养老金调整也相对放缓。

建议:

市政府在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时,应当结合实际,确保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围绕因病致贫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我们在本市石佛寺镇胡垅村、胡福泗村走访调查贫困户对象20户,其中健康4户,仅占20%;残疾6户,占30%;体弱多病3户,占15%;患大病的5户,占25%;智障和其它2户,占10%。同时调查10个特困户,其中8户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占80%。虽然我市已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建议:

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加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免除医疗费用。

(三)围绕农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市大金镇上周煜村、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李贞村、余川镇凤凰村计65户低保对象和32户五保对象。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管理难。二是人户分离享受低保情况增多。三是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四是五保对象待遇偏低,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户生病入院难,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再到合作医疗报销,无钱垫付就住不了医疗。

建议 :

1、加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取消低保指标限制后,大量因病、因残临时发生困难的对象蜂涌而至申请低保的现象,应严把100%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关,并适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杜绝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发生。

2、推行第三方监管制度。每村聘请一些正直的低保对象作为低保信息员,可以随时了解低保对象动态,保证家庭信息完整、准确为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严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低收入家庭、边缘户申报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有的是为了享受教育减免政策而挤占低保资源;有的是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问题而申报低保。申报贫困户存在同样问题。在这方面要与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政策,防止一些人瞄着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议统一集中与分散供养对象的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不低于5400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标准450元。市合管办要对五保生产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程序要简便,结算要即时,对特殊群体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 据 统计,__年底__全市残疾人口有 5.02万人,占总人口6.28%。在市残疾办理残疾证的有13408人,其中一级残疾2354人;二级残疾2695人;多重194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持证总数的31%。市残联此次深入梅川镇绿林村、四望镇铺尔垴村和龙坪镇向文村对14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2300元)。普遍存在“三低两差”即受教育程度低、医疗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业能力差。

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会救助标准,残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至没有收入,低保救助资金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扩大低保、社会救助覆盖率,对于残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也应纳入低保社会救助范围。

2、住建部门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救助,提高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村、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把残疾人康复、医疗、训练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如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康复纳入救助范围。

4、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人社、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相关部门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相关扶助。

5、积极开展社会托养服务。着力建设社会托机构,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力抚养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集中托养。

(五)围绕贫困人口信教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影响问题 经调查余川镇砌石村和王宪村发现,两村共计有贫困人户1881人,除少年儿童外,50%以上的群众信仰佛教、道教。个别人信奉三赎基督教(邪教),甚至有党员带头信教。产生信教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迷信菩萨救苦救难,保护平安,消灾降福。二是家庭传播或盲从。三是地处宗教文化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在40岁以上。

建议:

1、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宣传和规范管理。

2、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3、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职责。

三、综合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集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潜能,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落实政策,推进专项扶贫。将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化扶贫,高标准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专项扶贫,__年以来,我市共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确定扶贫开发项目63个。完成雨露计划460人次。二是整合资源,推进行业扶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贫困镇、村、组发展,把着力点放在集中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难、水电难、种田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上,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__年底全市包括46个贫困村在内的341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通,电力、通讯组组通,低保、医保和失地农民保险全覆盖。三是广泛动员,推进社会扶贫。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目前,全市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联合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水产业生产合作社等社会团体68家。这一大批社会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互相协调,合作发展,直接间接地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此外,__市区还涌现了一批如“广济帮帮团”、“湖北爱心社”、“女子读书会”、“楚天公益群”等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留守老人,特贫困户的民间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间组织仅__年一年,就为360多名失学儿童提供了衣食和学习用具帮助;为156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为97个大病致贫特困户资助现金20多万元。

(二)现有贫困对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们__市7个贫困镇46个贫困村的57596贫困人口 这个群体中,有农村低保对象10342户,19336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13人,有失地农民贫困户15016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13498人,其他贫困户5400余人。通过此次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成因有如下几种:

有待改变的致贫返贫成因

一是贫困村主要是由于一无集体积累,二无村级企业,三无资源优势,四无资金开发,缺 乏产业支撑,单一农业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贫困户主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子女赡养、子女读书支出大等失血大于输血。

三是贫困主要是自身条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后天性致残、半路得病,身无技艺,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 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观望型 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 盲动型 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 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__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12个镇处中,有7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 57596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35个贫困村 。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进7个村 ,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我市扶贫办有7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司机。全市12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 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仅300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学___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 扶贫攻坚》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 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__”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 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 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 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社会帮扶 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 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 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 。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予以帮扶。

(四)精准考核扶贫质量

精准考核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考核机制 。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非重点地区实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健全重点镇退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重点镇准入机制,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贫困点上,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二是完善党政扶贫责任制考核机制 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增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财政扶贫责任落实以及扶贫成效。三是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 研究出台“__市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健全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到人的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干部以扶贫开发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篇三 有关乡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5950字

__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__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__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__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__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__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__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__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__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__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__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__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篇四 精准扶贫个人调研报告2700字

××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商会常务副会长、××集团公司董事长××定点联系的扶贫村——××县××镇__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__村位于××城关镇西部,与××县最边缘的××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区移民 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_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__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__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二、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__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3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__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23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__-2023年通过对__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23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23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__-2023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春赏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3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__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23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议

1、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__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__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 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个人精准扶贫自查报告

篇五 最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4250字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根据__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对__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农民思想状况和文化程度、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东部川区,全村共有5社135户540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五保户2户,贫困人口168人;耕地面积3685.43亩,其中川地1528.62亩,山地2156.83亩,人均耕地6.82亩(川地2.83亩、山地3.99亩)。该村地处灵新路沿线,距离街道约2公里,位于达溪河川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极为不便。

1、村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8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一人,村委主任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人,委员8人,计生专干1人,平均年龄45岁;文化程度:大学文化1人,高中文化1人,初中文化6人。全村党员人数共有43人, 其中流动党员10人,其中困难党员6人。村的党组织及村的行政管理组织基本健全,能够正常开展党组织活动及村务管理工作。

2、劳动力资源状况

全村共有劳动力184人,其中男103人,女81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今年外出务工者53人,42人从事建筑行业,11人从事服务业,年人均收入1.8万元。留守劳动力基本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养殖业效率下滑。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麦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各社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30%以上,有四社已经通了硬化路面,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2023年底,__村种植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从产业比重看,__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__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236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3%。另种植少量小麦、豆类、蔬菜约477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112头,户均0.8头;羊存栏240只,户均1.7只;猪存栏30头。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村5个社133户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在各社建有饮水池,全村于2023年两社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全村现有固定电话12部,移动手机150部;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全村尚有纯窖洞住户8户,21人,22孔;有房有窑洞户36户,132人,房屋间数130间,窑洞37孔;纯土木结构房屋户数34户,130人,194间;纯砖混结构房屋户数15户,72人,104间;楼房户数1户,1人,四间;彩钢房户数2户,6人,4间。

5、公共服务设施

村部建筑面积七间105平方米;目前村级卫生所、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基本齐全。

贫困现状:(2023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826元的贫困户44户,涉及人口168人,贫困面居全乡偏中水平。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32户116人,社会保障水平远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68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6、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村计生人口500人,共有育龄妇女89人,其中无孩6人,一孩40人,独生子女户3户,二孩44人,二女户10户,多孩12人。落实节育措施89人,其中放环31人,结扎58人。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是该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500公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220公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群众养牛多为耕役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及不明显。

二是由于该村地处偏僻,全村总户数仅为133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条件太差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遇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全村房屋大部分系80年代土坯房,年久失修,抗灾害度较差。

三是由于该村位于偏僻山区,环境封闭,对外交流机会少,信化工程难以落实,群众思想保守,安于现状,脱贫致富的欲望不强,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青壮年小学文化程度者占80%;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低,缺乏致富技术,这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村域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随着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我乡牛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少部分农户已通过发展养牛业自力更生,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大部分群众目前家庭经济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水自然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障碍,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姚家湾社全社有纯山地530亩,全社有5户25口人全住半山腰,饮水、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政策落实难以发展,水土流失浪费资源,人口素质越来越差,如不移民,难以发展。

(二)发展前景和优势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牛产业。根据该村实际,重点应抓好温棚牛舍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到户户养牛,乡村道路硬化建设、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从基本面对群众生活生产现状进行加固和提升,从而为脱贫致富打好坚实的基础。一要提倡和推广温棚养牛,真正做到科学养牛,全面提升经济效益。二要加强村内道路建设,俗话说:要想富先通路,要全面提升村内道路建设和外界交通连接建设,促使村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农户大力发展运输业,拓宽家庭收入来源。三要加强村卫生所、文化书屋建设,通过配备必须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选用德才兼并的村医,配备专业的农业技能书籍、配备全面的信息传播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就能得到有效医治,知识不出村就能得到深入学习,信息不出村就能得到全面收集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真正达到改善该村农户生存环境,降低生产生活成本的目的。

2.大力发展养牛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牛产业在该村农户经济收入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但目前全村实有5社23户养牛,牛存栏112头,其中基础母牛98头,能繁母牛87头,依然处于原始阶段;出售依然单靠上门贩子拉运,农户对周边市场无掌握。因此,要在省、市、县、乡支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立完善销售网络。确保产出、销好、收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农闲时机组织村内部分群众外出考察效益养殖学习,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实现规模养殖。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户整体素质,实现小康生活。一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将五星户逐步将其培养成入党的积极分子,进一步壮大村级党员队伍。同时加大对村上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常用的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知识。要持之以恒的把培训农户、提高素质作为治本之策,着力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把简单的需输血变为能造血。二要通过谈心、交友等方式,向农户讲解知识的重要性和读书学习的必要性,使农户转变观念,重视学校教育,从长远上提高农户家庭整体素质,为全家生活水平的中长期改善打好基础。三要加大种植业、养殖业等各行业实用技术知识的培训,为农户发展多种增收产业、扩大就业渠道提供智力支撑。

三、对策及建议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1、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2、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民政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积极引导,大力提倡自主创业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改进黄牛饲养方式,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牛产业经济效益。村内80%以上的农户养牛在3头以上。目前该村存栏基础母牛98头,以计划增购能繁母牛50头以上,总体达到能繁母牛150头。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建成养殖示范点2处,温棚牛舍50栋,完善销售网络。通国家扶持,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奖补政策,确保温棚养牛人均年增收3000元。

从长眼看,低收入户的脱贫应以自主创业为主。根据目前现状,帮助低收入户自主创业的最佳办法是政府投入、农户承包、公司销售。对一些能够自主创业的低收户家庭,政府要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便利的条件,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创业的主动性。政府应采用优惠的政策,依托本地区的农业企业、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种植、养殖小区,将本地区的低收入户集中起来,共同创业,并为他们提供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等一条龙的高效、优质服务。

(三)积极争项改善基础条件

一是该村3社农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致使产量逐年下滑,争取水保部门分年度列项整修标准化梯田1500亩;二是该村姚家湾社现还居住在山顶,全社7户实际居住不到4户,饮水、生产生活都很困难,积极争取移民搬迁项目。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

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5550字

市是山西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部分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中央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乡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吕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吕梁山区贫困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恶劣。吕梁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平均年降水量仅502.5mm,十年九旱,沟壑、光秃、干旱成为鲜明的地理特征。特别是部分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20000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智力能力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特别是城郊型、工矿型农村显得较为突出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调查报告。一是换届选举中宗派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的农村政权甚至把持在黑恶势力手中,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各级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五)特殊的贫困特征导致精准扶贫任务艰巨。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仍然是我市目前最明显的特征。2023年,全市贫困人口还有75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市,其中六个国定贫困县的贫困人口(57.32万)占了全市的75.65%;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仅 6186元,位列全省倒数第二,其中六个国定县3489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5%。除孝义、汾阳、文水外,还有6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插花)贫困县,贫困层次不尽相同,要做到精准扶贫难度较大,而且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覆盖。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案例分析

__县上明乡阳寨村由郝家山、上阳寨、下阳寨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46户、910口人。2023年秋季,__县扶贫办安排该村5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面对农民贫困状态参差不齐、智力能力差别较大、脱贫致富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思想严重的现状,乡、村两级干部立足公平公正,有序操作,初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路子。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定项目。经县扶贫办和乡村两级干部联合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养牛成本相对较高,养鸡、猪疫病难以控制,价格波动较大,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饱和状态,不宜发展。结合近几年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禁牧影响了本地山羊发展,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羊肉比较环保观念的影响,最终确定实施肉羊养殖。

(二)阳光操作确定帮扶对象(养殖户)。为了确保整个操作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乡村两级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要求村民自愿报名。其中30多户农民有意愿养殖脱贫致富,还有部分农户要求平分养殖项目,人人有份,然后将自己所得部分出售,以此赚取一些现金救急。针对这一情况,乡村两级干部组织群众评议,首先否决了第二部分人的想法;然后针对30多户农民,作出自筹资金300元/只购买肉羊的决定。经准备养殖的贫困户讨论,认为300元/只价格较高,多数贫困户拿不出钱;之后,根据市场行情测算,决定凡自筹资金200元/只的农户都有资格享受帮扶政策。最后,通过报名、筛选、筹资,确定了30户农户,筹到现金8万元。

(三)充分酝酿确定肉羊品种。经过养殖户共同商讨,认为本地山羊宜于山坡放牧,不符合退耕还林政策,且圈养育肥慢。而藏西肉羊圈养育肥快,符合退耕禁牧政策,且适宜__县气候,所以选派养殖户代表和乡、村两级干部去青海大草原,以1350元/只的价格购得藏西肉羊410只(其中,公羊10只)。

(四)结合实际肉羊分配到户。根据自筹资金多少,支村两委确定了每个帮扶户的肉羊数量。其中,最多的农户有20多只,最少的4、5只。且在青海买羊时,乡村两级干部就将所购410只肉羊打耳编号,回来后抓阄取羊,很快将肉羊分配到户。

(五)农户自愿整合集中饲养。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养殖能力较差的一些个户出现了向外抛售肉羊的想法,干部发现这一苗头后,及时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母羊交易不准出村,只限于本村贫困户之间;二是除非正常死亡,母羊三年内不准宰杀食用;三是羯羊出售须经村干部验收,方可进行。最终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410 只肉羊集中到了16户农民手中集中饲养。从2023年秋到2023年春,实现了肉羊的正常饲养。经过一年时间气候适应,2023年秋,母羊开始产羔。

截止目前,不仅410只肉羊保存完好,而且繁殖了近200只小羊,按市场价500元/只算,一年时间可收回投资10万元,效益十分可观。

结合阳寨村贫困户自发参与养殖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肉羊养殖,瞄准了帮扶对象养殖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 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四、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

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申报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评议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吕梁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数量的牛、羊牲畜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

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五定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吕梁山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全市75万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县、乡、村、户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20232023年,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232023年,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篇七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600字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__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__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篇八 县长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报告3250字

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3]25号,以下简称“25号文件”),并根据这一文件相关要求,制定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保障。今年上半年,______分别到云南与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大化瑶族自治县根据“25号文件”精神和___的讲话精神,按照《实施方案》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工作提上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精准,又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任务艰巨。如何因地制宜,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大化县政协秉承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脱贫致富出力的旨意,组建了精准扶贫考察调研组,带着上述这一问题,深入县内部分乡镇、县扶贫工作部门等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到云南省富宁、师宗、会泽、富源等县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诸县扶贫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很受启发。

一、大化县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全县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大化县属“老、少、边、山、库”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16个乡镇,158个村或社区,总户数94867户,总人口为46.15万人。建县以来,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科学决策,通过扶“志”、扶“智”、扶“技”,又从财力物力上大力帮扶,全县贫困人口从建县初的32人,减少到目前的9.87万余人(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全县的贫困人口指标是11870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2.44%;贫困村指标是74个,占全县46.8%)。

(二)目前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建立稳固长效增收机制

该县坚持围绕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广西大水面养殖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2023年新增网箱养殖1002箱,投入资金23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共投入资金1048万元,扩大种植核桃17000亩、两性花山葡萄2454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1400亩)、高产高效桑园1250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700亩);发展珍珠李种植84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480亩)、油桃种植760亩(板升乡种植)、旱藕种植145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1005亩)。项目覆盖贫困村43个、面上村14个,受益贫困农户3194户14373人。

2.扎实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集中解决特困区域贫困问题

该县抓好六也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已竣工97个,累计完成投资7965万元。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已完成投资208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修建屯级道路26条;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个,覆盖贫困村39个,受益群众2686户12180人。

3.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2023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7万元,完成新建屯级砂石道路29条38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8条8.1公里,累计完成总工程量90%。二是做好2023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2023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11.4万元,计划新建屯级砂石路14条16.3公里,升级硬化屯级路20条17.3公里,人饮工程1个,项目覆盖31个贫困村,受益群众1443户6912人。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升级硬化项目已报县人民政府进行招投标,民办公助的14条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并已全面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让贫困群众告别穷乡僻壤

该县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全力配合发改部门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任务,主要任务:一是认真审核搬迁对象是否属于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开展扶贫移民搬迁摸底调查工作,将符合搬迁的贫困户信息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四是调查研究搬迁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在原迁出地的产业发展项目;五是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和短期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2023年554户2715人的名单确定审核工作,其中42户709人已迁入大化镇达悟村移民搬迁安置点。

(三)开始着手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自今年7月份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环节上精心安排和部署。目前,全县各个乡镇正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完成“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资助2023年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扶贫生231人、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扶贫生52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281.85万元。三是扎实做好“5321”结对帮扶工作,强化定责帮扶到户,建立健全贫困户精准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重点发展核桃、山葡萄等增收产业。

二、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患。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该县目前尚存的近10万贫困人口,其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限制致贫。全县各乡镇偏僻的山区村、屯群众,因土地少、自然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力低下,脱贫致富门路少,因而造成贫困,未能尽快脱贫。

(二)部分农民素质偏低致贫。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十一)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近年来,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乡下迁城里”、“山上搬山下”、“山里搬路旁”等模式,取得了成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全力推动达悟村等8个乡镇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完成1.78万人的搬迁任务,使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十二)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提升师资力量;再次,要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读关爱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65432”制度,确保全县目前14574名在校贫困生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读得起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通过教育扶贫,缩小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十三)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扶贫形式。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落后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是指在欠发达地区,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推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对于贫困的我县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扶”的特定内涵。由于大化县经济开发自我启动困难,扶贫就成为缓解贫困的外部推动力量。我们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遵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参与原则,由政府主导,开发商、旅行社等扶持单位和以当地居民____旅游合作社共同参与,采取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依靠地方自身的力量,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合作社区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合作社区建设结合在一起,考虑旅游景观、旅游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的合作社区建设,将旅游开发融入到当地的合作社区建设中),以“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项目为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把外部资源(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稀缺资源)传给贫困乡镇、村、屯和贫困户,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生活幸福的目标。

篇九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2600字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列入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__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__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村202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__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篇十 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450字

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__村作为“十二五”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二、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扶贫和移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村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篇十一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600字

实施精准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县深入推进扶贫工作,走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新路子的重要举措。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上旬,由县政协副主席穆丽萍带队,县政协民宗委、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村积极配合下,分别深入到郭镇镇北河沟村、徐家坪镇周家坝村、白雀寺镇白雀寺村等镇村,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实施项目贫困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措施,并及时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略发〔2023〕7号),聚焦精准扶贫,着力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促使全县贫困面貌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通过实施脱贫目标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五大精准扶贫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8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78万人,年均下降12.5%,2.8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底的53%下降到33.9%。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6.3%。支出方面,贫困户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增幅均在80%以上,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85.82万元,贴息55万元,扶持4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41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超过了1000万元,借款率75%,回收率95%。横现河省级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 98%,扶持带动贫困户332户,占计划350户的95%;两流水村贫困人口创业示范试点项目和互助资金创新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项工程,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实施秦巴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1.87亿元,民生项目投资 3.61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04亿元,能力建设项目投资302万元。

二、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年来,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时间短(刚刚实施一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当前,除绝对贫困人口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准确确定是否贫困。一是贫困户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加之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多由村干部决定,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精准扶贫工作不重视,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走过场现象,且县、镇包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精准扶贫数据不精准;三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四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很难精准界定。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性不强,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我县过去注重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进行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但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基层政府在引导方面没有针对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四)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目前在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还相对滞后。一是全县有16个贫困村被列为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村,这些村都有80-100万扶持资金,其中70%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无能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花不出去,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二是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户反映每户最高专项扶持资金限额5000元,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一户按发展100窝猪苓计算,农户需要投资9000余元(不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导致到户产业难以实施;三是全县仍有80个贫困村没有安排产业扶持项目,这些村的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致使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政策宣传,精准识别到位。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政策和《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依法抓好扶贫,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目的要求的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建议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要研究吃透上级扶贫政策,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准确掌握贫困现状,加快制定贫困户动态管理办法,使扶贫对象进退有章可循,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因村因户制宜,完善扶贫发展规划。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摸底归类、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一是建议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村、因户制宜研究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因人实施。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建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有效衔接,对因智、因病、因残的特困户或五保户以及无发展潜力的对象,纳入惠民政策予以保障;三是建议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制定相关扶持措施,让其早日脱贫。

(三)加大产业扶贫,缓解贫困户的资金压力。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一是建议大力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引导、督促龙头企业履行帮扶义务,采取企业+基地+农户、 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重点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结对包联贫困户发展生产。对积极扶持贫困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是建议注重激发群众自我脱贫意识,鼓励实施多元项目发展脱贫,县、镇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四)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建议对各贫困村确需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由县职能部门统一规划,编报项目进行上报,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二是建议县财政每年捆绑、调剂一定的资金用于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项目和资金审批,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

(五)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责任。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镇__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适当提高扶贫开发在年终考核分值上的比重,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好各驻村工作组和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指导、协助各村搞好精准扶贫;二是建议县扶贫办加强对各镇扶贫工作的指导和扶贫专干的培训、考核,确保扶贫专干能够全面掌握相关政策,专事专干,指导各村开展好扶贫工作;三是建议由监察局牵头,发改、财政、审计以及两办督查室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的监督工作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督查和扶贫资金监管,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尽快见实效。

篇十二 县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550字

__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__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__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__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__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XX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__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__白牦牛和__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__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__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__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__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XX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__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__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20__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__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20__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20__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篇十三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4250字

精准扶贫一词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意思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本文将介绍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20__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__村担任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在完成好自己分管的政法、安全等工作基础上,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和 美丽乡村 建设,从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入手,让自己融入__村作为一名__人,注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及时发挥自己资源优势,与乡和区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积极帮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发挥驻村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群众打成一片宣传上级政策,并对村情民情进一步掌握,为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打好基础。

二、认真排查梳理村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想办法帮助解决,做好党建指导、矛盾调解、民生服务。

1、在党建方面,围绕《花溪区关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专项整顿的实施方案》和乡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围绕 一个好班子、一条好思路、一套好制度、一批好党员、一支好队伍、一声好口碑 六好一整顿目标,针对村支部存在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认真制订了整改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议事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二是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努力搞好班子团结。已多次与支书、主任分别交流谈心,与个别村两委委员交流谈心,努力作好思想沟通,加强班子团结。三是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加强学习,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四是强化支部服务群众意识。认真开展 大走访 活动,党员走访率达到100%,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关心照顾困难群众。下一步,将邀请有关先进村支书、主任到村交流,介绍成功经验,对村两委议事规则等进一步完善,逐步增强村两委工作活力和凝聚力,并以村党组织和党员 十个一 要求,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党员作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问题。

2、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牵头对__村一组与青岩镇达夯村土地边界纠纷进行了调解,因争议较大调解不成功,待两村分别查找相关证明材料后再次组织调解。牵头对六组水池维修问题进行了协调,明确由村两委根据六组村民代表意见,想办法落实水池的修建。与乡分管领导对石油管线开挖地恢复问题进行协调,目前相关施工单位已开始动工进行地貌恢复。

3、民生服务方面。在农口项目上,协调乡农办与区对接落实66450元豇豆架材支持资金,帮助村民发展78亩豇豆种植,后种植100余亩,获得较好收成;落实169个铁炉子帮扶支持本村退耕还林户;支持6吨尿素支持本村食增工程区级示范点示范户农业生产。在水利项目上,与乡分管领导与区水利部门积极对接,落实村人饮水站及管网维修项目,已在实施中;落实6000元支持资金用于维修蜜蜂洞水库。在卫生项目上,协调区公共服务运行费两万元支持__村在林木寨和一组共新修建两个垃圾池并及时进行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在民政救助上,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个人出资600元村主任出资1000元帮助孤老黄元兵维修房屋;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帮助因病致贫户吴万元翻修房屋;20__年度危房改造争取1户名额。协调协调区残联与伊科达制衣厂落实帮扶资金4000元帮助低保户残疾人邵先会新修住房,目前还在修建中;协调落实5万元项目完成__村老人互助幸福院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协调区文广局落实1个篮球场修建项目对村篮球场进行维修改造。另外,积极与区交通、水利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村农灌沟渠维修和山塘清淤及道路维修等项目,目前都在对接中。

回顾半年来在__村的工作和生活,我感谢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们在这段时间以来对我工作、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尽管自己用心为村尽了一些力,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很多,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不周到,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会进一步加强对第一书记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增强__人的主人翁意识,与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起为全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本人的述职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_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__县__乡__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__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__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__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 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__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__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__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__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__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__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__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__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__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__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1)开展一次走访调研。作为选派到青山村的第一书记,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增进沟通,熟悉村组情况;一方面挨家逐户走访,与农户们叙话谈心,听农户说些所思所盼所困。

(2)制定一套帮扶方案。撰写了《关于观英滩镇青山村脱贫致富的思考》一文;文中结合该村实际就班子建设,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细化了帮扶措施。

(3)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第一书记成功将在东莞开办企业的青山籍人士曾泽东鼓励回乡发展山羊养殖,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曾泽东已到周边乡镇考察规模化山羊养殖,选好养殖基地,正在筹备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社。

(4)建立一本精准扶贫台账。对全村70户251人精准扶贫对象建立帮扶台账,每户(人)确定专人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精准扶贫对象将免费提供125亩黄栀子和180亩无花果种苗。

(5)开展一次特殊群体的帮扶。在重阳节前夕他自费为2名困难留守老人购买慰问品,走访慰问6名留守老人。为3户困难家庭申请到2.4万元的危旧房资金补助,帮助1名符合条件的群众申报认定为计生奖特扶对象。据悉,他还将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相关活动。

篇十四 2023关于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450字

__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__村作为“__”贫困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我乡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条件差,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脐橙、油茶、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村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扶贫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1、扎实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整村推进是我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确保做到每一次项目计划报送及时规范,按要求报送资料,不迟报不漏报,并按要求对项目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了不下3次公告公示。我村共上报水泥路硬化、水利设施修建、桥梁建设等10个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和村庄整治建设项目。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扶贫项目计划,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履行项目实施责任状,认真执行年度计划项目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并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拆迁、责任田补偿工作,没有发生过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2、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发现此项工作群众反响热烈,现已有13户移民乡镇安置,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3、做好扶贫对象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严格识别程序,规范公示公告,并录入信息采集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此项工作,确定贫困户121户、443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乡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础。

4、做好“雨露计划”调查摸底和落实工作。经我村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共上报9名职业教育补助对象,使受训贫困对象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

5、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我村积极动员企业、乡、村能人参与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建有结对帮扶花名册,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现已落实好半岽产业基地建设4项惠民工程,帮扶效果显著。

二、存的困难和问题

我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不容忽视,精准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村精准扶贫工作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扶贫难度越来越大。我村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深山区,交通、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致贫因素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二是扶贫队伍有待加强。随着办公的电子化以及扶贫工作的专业化,这需要上级加大人员、经费投入,配齐配强扶贫队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以帮助贫困村组和贫困人口为中心,以扶贫和移民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移民方针,把尽快解决贫困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争取上级支持和部门协作作为重要保障,紧密结合我村实际,创新具有特色的扶贫和移民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为实现明年目标任务继续努力奋斗。

篇十五 2023年7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550字

201_年,__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1_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1_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1_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1_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_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20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1_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__白牦牛和__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1_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1_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1_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_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1_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1_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201_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1_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201_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201_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