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栏目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1-11 热度:54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5000字

为全面了解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推进和规范农村牧区“精准”扶贫,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根据县委安排,7 月6日至14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全县各乡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采取听取县扶贫开发局、县农牧局、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汇报,组织召开乡镇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人大代表、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深入贫困村、90%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查看走访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和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和掌握扶贫开发现状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县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藏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23年底至2023 年底,累计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462户,16254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64%。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__元增长到__元,年均增长27%,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缓解。

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29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83户__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15.16%,接近贫困线人口6204户__人,占全县农牧民总人口的46%。

二、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经济基础滞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程度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基础薄弱,扶贫任务繁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干旱浅脑山区和高寒牧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薄弱,行路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仍然突出。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来源和经济结构单一,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贫困与非贫困边缘户家庭数量较多,因灾、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导致巩固和提高扶贫成果难度加大。数据统计显示,在贫困人群中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因病户数分别占28.55%、23.44%、21.24%、10.75%。

(二)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农牧业处于低层次小农经济状况,规模小、效益低, 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发展和提升空间有限,尤其是虫草经济成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导致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极为狭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扶贫产业少;热贡文化产业覆盖面小,受益群众少,产业化步伐相对缓慢;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辐射带动力不强。

(三)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我县扶贫资金项目小而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导致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发挥不明显。用整村推进项目发展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引导发展、激励发展,甚至是逼着发展的状态。项目资金直接扶持贫困农户,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应对市场、自然、技术三重风险,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效果差,做到“扶持到户”,但是“效益不到户”。此外,易地搬迁群众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相当部分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渠道狭窄,除居住条件改善外,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扶贫工作力量薄弱,扶贫帮扶不到位。贫困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乡镇未配备扶贫专职人员,分管人员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重视不够。联建单位帮扶工作停留在送资金及衣物,对研究联点村情况,制定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金整合不畅,不少行业部门认识不到位,缺乏沟通,“单打一”情况依然存在,难以发挥行业扶贫力量整合效应。

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摸实贫困底子,打好攻坚基础

借鉴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残疾重病躺在床的“五看法”方式,逐村逐户逐人进行精准摸排、规范识别、分类建档,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一要选准扶贫对象。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扶贫对象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真正把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二要找准致贫原因及脱贫对策。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三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建好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

(二)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解决关键问题。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扶贫攻坚机遇,将扶贫开发纳入“十三五”规划,集中力量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饮水工程投入力度,解决全县各乡镇村庄、牧业点至今未通自来水、部分未实施入户工程、部分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等问题,解决群众饮水困难。②加强通村道路建设。争取实施通村道路硬化项目,解决部分乡镇通村道路及牧业点未实施道路硬化项目问题。③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解决新户和牧业点不通电问题。④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争取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完善贫困村住房建设规划,力争尽快消除贫困户的危房。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住房奖励补助政策,免除或减少贫困户自筹资金部分,切实解决贫困户自筹资金困难问题。通过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房”基础条件,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推进农牧民增收。教育方面,通过校舍安全工程,抓紧落实标准化校园建设,加大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力度,推动教育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争取学前及幼教教师编制,加大中小学双语教师培养招录力度,缓解教师缺编、专业不合理现状,提高全县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贫困户(高中及以上)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努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利用10年时间实施“一户一名大学生”计划,阻止贫困的代际相传。医疗方面,探索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重特大疾病二次补助、大病医疗救助和大病商业医疗保险“四道保障线”,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同时,加大县级人民医院争取力度,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县级医院医药费用报销政策,并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配备紧缺医务人员,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社会救助方面,有效衔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贫困户符合低保标准的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并提高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争取将失地贫困农民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城中村”失地群众生活困难。同时,提高农村牧区单亲家庭、残疾人及孤儿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特殊人群生活困难。此外,对受自然灾害及非正常因素致贫的特殊困难的群体及时提供扶贫,进行政策、资金、物质等方面扶贫帮助。社会养老方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县客观实际的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实现一个乡镇一个中心福利机构,一个村一个幸福园,一个社区一个日间照料场所,将贫困户成员中无劳动能力老年人纳入社会养老范围,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易地搬迁方面,积极探索多哇、瓜什则、兰采高寒牧区在自然村(牧业点)建立生产生活区、乡镇所在地建立生产服务区、在县城建立生活区,解决少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对地质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的双朋西乡、扎毛乡、加吾乡部分贫困村实施易地搬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贫困村群众生存与发展条件。同时,根据资源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扶持手段,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支持易地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确保移民收入稳定。建议:政府通过用扶贫资金购置或租赁铺面的方式,隆务古城一条街安置一批,扶持开展传统手工产品加工销售;隆务寺附近开辟热贡文化特色产品销售一条街,安置一批经营热贡文化旅游产品;隆务庄、加查么新建市场安置一批,扶持经营农畜产品及建工建材等销售,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问题。

(三)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产业化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一是强化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贫导向。以“控制数量、提升质量、规范运行”的工作思路,积极巩固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成果,建设和完善生产配套设施,着力提升合作社效率和发展水平。充分考虑我县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川水区草地资源、畜种资源、高原农作物和热贡文化等资源优势,建议:①多哇、兰采、瓜什则高海拔纯牧业区扶持发展舍饲畜牧业及酥油、酸奶、风干肉等畜产品生产销售产业;②双朋西、扎毛、加吾、黄乃亥、曲库乎、牙浪等半农半牧区扶持发展种草养畜业以及马铃薯、苗木销售加工产业;依托麦秀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双朋西丹霞地貌资源优势,扎毛、双朋西库区扶持发展自驾游乐项目,让群众在服务项目中受益,增加收入;③隆务、保安、年都乎等川水地区扶持发展生猪繁育、藏鸡养殖和唐卡、堆绣、泥塑等热贡艺术产品加工销售产业;扶持建立“农家乐”、特色种植采摘园、特色养殖休闲园、吾屯特色文化产业园。通过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引导贫困户主动融入集约化生产,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大力推进金融扶贫。金融机构要真正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有关精神,将群众房屋、土地、林地等评估产权抵押贷款,切实为群众发展生产,创业脱贫致富提供资金支持。创业带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创业人员给予小额贷款贴息扶持,鼓励能人创业扶贫。同时,建立和完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增加资金投入,做到扶贫互助资金组织覆盖全县贫困村,确保贫困农牧民享受金融服务。此外,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效益。三是加大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①有效整合农牧、人社、扶贫等部门项目和资金,通过举办唐卡、堆绣、泥塑、演艺等热贡文化艺术培训班和泥瓦工、挖掘机、烹饪等实用技能培训,并建立培训、提高、档案和培训效能追溯机制,促进劳务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能力。②争取创办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以唐卡、堆绣、泥塑以及种养殖专业和课程,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着力培养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积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③选择管理规范、辐射带动力强、培训效果好、能够稳定增加农村贫困家庭收入的经济合作组织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开展贫困农牧民技能培训。四是持续加大开展劳务输出力度。强化政府引导,县级财政专项安排资金,大力扶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接洽谈,亲帮亲,邻帮邻,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培养和鼓励经纪人队伍,发挥经纪人在劳务输出方面推波助澜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每年向乡镇下达贫困人口劳务转移任务,并纳入年度考核, 切实提高劳务输出实效,达到拓宽眼界,转变观念,增加收入的目的。

(四)切实加强基层,带强扶贫攻坚队伍

不断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提高基本能力,扶贫攻坚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一是加强扶贫队伍。结合“三基”建设工作,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组织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从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退伍军人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让致富能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借鉴“同德模式”,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村、部门单位包村、下派干部驻村、城乡党员联户”的扶贫工作机制,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主抓扶贫工作,切实为扶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充分、表现优秀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在扶贫攻坚上认识不到位、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任务完不成的要进行问责,该惩戒的坚决惩戒。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勤劳致富,不能一味靠政府救济。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扶贫攻坚中,让群众充分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到验收全过程,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内外发力,共同推动扶贫工作三年内见实效。

篇二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4250字

精准扶贫一词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意思为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本文将介绍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20__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我到__村担任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区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在完成好自己分管的政法、安全等工作基础上,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和 美丽乡村 建设,从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情入手,让自己融入__村作为一名__人,注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及时发挥自己资源优势,与乡和区相关部门对接协调,积极帮助解决村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发挥驻村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群众打成一片宣传上级政策,并对村情民情进一步掌握,为下一步工作努力方向打好基础。

二、认真排查梳理村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一想办法帮助解决,做好党建指导、矛盾调解、民生服务。

1、在党建方面,围绕《花溪区关于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专项整顿的实施方案》和乡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围绕 一个好班子、一条好思路、一套好制度、一批好党员、一支好队伍、一声好口碑 六好一整顿目标,针对村支部存在的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认真制订了整改工作方案,并抓好落实。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务公开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议事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二是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交心谈心,努力搞好班子团结。已多次与支书、主任分别交流谈心,与个别村两委委员交流谈心,努力作好思想沟通,加强班子团结。三是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加强学习,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四是强化支部服务群众意识。认真开展 大走访 活动,党员走访率达到100%,抓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关心照顾困难群众。下一步,将邀请有关先进村支书、主任到村交流,介绍成功经验,对村两委议事规则等进一步完善,逐步增强村两委工作活力和凝聚力,并以村党组织和党员 十个一 要求,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党员作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问题。

2、矛盾纠纷调解方面。牵头对__村一组与青岩镇达夯村土地边界纠纷进行了调解,因争议较大调解不成功,待两村分别查找相关证明材料后再次组织调解。牵头对六组水池维修问题进行了协调,明确由村两委根据六组村民代表意见,想办法落实水池的修建。与乡分管领导对石油管线开挖地恢复问题进行协调,目前相关施工单位已开始动工进行地貌恢复。

3、民生服务方面。在农口项目上,协调乡农办与区对接落实66450元豇豆架材支持资金,帮助村民发展78亩豇豆种植,后种植100余亩,获得较好收成;落实169个铁炉子帮扶支持本村退耕还林户;支持6吨尿素支持本村食增工程区级示范点示范户农业生产。在水利项目上,与乡分管领导与区水利部门积极对接,落实村人饮水站及管网维修项目,已在实施中;落实6000元支持资金用于维修蜜蜂洞水库。在卫生项目上,协调区公共服务运行费两万元支持__村在林木寨和一组共新修建两个垃圾池并及时进行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在民政救助上,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个人出资600元村主任出资1000元帮助孤老黄元兵维修房屋;协调民政救灾资金3000元帮助因病致贫户吴万元翻修房屋;20__年度危房改造争取1户名额。协调协调区残联与伊科达制衣厂落实帮扶资金4000元帮助低保户残疾人邵先会新修住房,目前还在修建中;协调落实5万元项目完成__村老人互助幸福院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协调区文广局落实1个篮球场修建项目对村篮球场进行维修改造。另外,积极与区交通、水利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村农灌沟渠维修和山塘清淤及道路维修等项目,目前都在对接中。

回顾半年来在__村的工作和生活,我感谢村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村民们在这段时间以来对我工作、生活上的支持和照顾。尽管自己用心为村尽了一些力,但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很多,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不周到,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会进一步加强对第一书记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增强__人的主人翁意识,与村两委班子、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起为全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本人的述职报告,请大家批评指正。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_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__县__乡__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__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__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__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 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__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__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__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__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__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__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__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积极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__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基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__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积极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业等。目前,一个__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情日渐高涨。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

(1)开展一次走访调研。作为选派到青山村的第一书记,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增进沟通,熟悉村组情况;一方面挨家逐户走访,与农户们叙话谈心,听农户说些所思所盼所困。

(2)制定一套帮扶方案。撰写了《关于观英滩镇青山村脱贫致富的思考》一文;文中结合该村实际就班子建设,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细化了帮扶措施。

(3)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第一书记成功将在东莞开办企业的青山籍人士曾泽东鼓励回乡发展山羊养殖,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曾泽东已到周边乡镇考察规模化山羊养殖,选好养殖基地,正在筹备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社。

(4)建立一本精准扶贫台账。对全村70户251人精准扶贫对象建立帮扶台账,每户(人)确定专人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精准扶贫对象将免费提供125亩黄栀子和180亩无花果种苗。

(5)开展一次特殊群体的帮扶。在重阳节前夕他自费为2名困难留守老人购买慰问品,走访慰问6名留守老人。为3户困难家庭申请到2.4万元的危旧房资金补助,帮助1名符合条件的群众申报认定为计生奖特扶对象。据悉,他还将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相关活动。

篇三 县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550字

__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__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__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__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__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XX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__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__白牦牛和__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__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__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__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__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XX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__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__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20__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__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20__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20__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篇四 关于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2050字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根据鱼泉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在白果树栽培、核桃树培育、菜牛发展、中蜂养育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3年内达到白果树1000亩、核桃树1000亩、菜牛年出栏__头、中蜂3000群的规模,让农民真正有致富项目。

4、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篇五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600字

关于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20__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20__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篇六 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32150字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23年度工作安排,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与镇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等方式,就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市扶贫办、官山镇、铁炉村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部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与镇村组干部、扶贫重点户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和认真讨论了他们对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丹江口市是国家秦巴山片区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是全省脱贫奔小康七个试点县市之一,全市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汉江以南高寒山区、汉江以北石漠化山区和丹江口水库淹没区等3个贫困带,贫困区域广、致贫因素多。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主要做法与根本出路

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丹江口市扶贫开发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围绕贫困户脱贫所做的前期工作及好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还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省新时期扶贫开发精神,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户脱贫。

(一)主要做法

1、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2023年丹江口市根据国家、省扶贫部门工作要求,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并对全市9.8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当年减贫1.2万人,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

2、因户制宜制定了脱贫计划。按照十堰市两办文件的要求,为全面准确地完成全市精准脱贫任务,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摸底数、立项目、定规划”为主题的精准扶贫大走访活动。围绕实施“五个一批”,进一步摸清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与脱贫需求和愿望,规划好脱贫项目,明确脱贫时限,算好扶贫攻坚明白账。丹江口市的大走访活动8月5日正式启动,全市各乡镇、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走访活动,经过近1个月扎实细仔地调查,目前大走访活动基本完成,对全市所有贫困户分户制定了脱贫计划,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3、梳理了十个到户到人政策。为建立瞄准机制,对贫困户实行“靶向治疗”,梳理出台了十个到户到人政策。即:产业扶贫到户到人、生态扶贫搬迁到户到人、“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到户到人、金融扶贫贴息到户到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带动到户到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道路、生态家园建设等)到户到人、低保衔接到户到人、助学济医到户到人、责任帮扶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4、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市成立了扶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监督检查、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资金整合、宣传报道、政策指导等7个工作组。抽调精干人员,充实了办公室和各个工作组力量。与此同时,调整了市领导驻点,实行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为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二)根本出路

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是扶贫搬迁一批。把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逐户摸底鉴定,对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危旧房屋不适宜居住的对象,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分年度实施生态搬迁安置,做到应搬尽搬。

二是开发脱贫一批。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涉农资金投入和撬动信贷投放,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大转移就业和支持创业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综合措施,推动实现稳定脱贫。

篇七 2023年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000字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23-2023年发展规划》、《乡村2023-2023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篇八 精准扶贫述职报告2400字

经全市启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以来,__乡政府高度重视,__村分管领导、挂村干部村委支书、主任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完成贫困村识别、贫困户识别及贫困人口信息录入工作,下面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村,11个村,1100户,3020人。乡、村、组三级联动,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全部录入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精心组织。

一是组建机构。乡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调整充实了以乡委书记王慧明任组长,班子成员、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__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办,由扶贫办主任负责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及今后的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为具体责任人,切实做好入户调查,表册填报,结对帮扶、政策解释、矛盾化解,夯实基础,助推发展等工作。二是制定方案。按照上级要求,结合__村本地实际,广泛征求党政机关,村组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经乡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__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精心部署。乡领导、各村委支书、主任召开了精准扶贫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全乡上下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责任。四是认真培训。方案印发,规模控制后,我村支书主任与各村委支书、主任、扶贫办干部及各驻村工作组组长参加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和省、市、县对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和说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职责,细化了程序。对“三审两公示一公告”识别程序,对入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特别是针对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登记表名词解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培训,让每一名干部把政策吃准、吃透,吃深,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

为了扎实做好贫困户识别工作,宣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相关政策。宣传建档立卡政策规定,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限度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在民主评议开始前,各村将申请表发放到每一户群众手中,重点告知申请条件和程序,通知召开群众会的时间和地点,召开群众会时,我村干部反复宣讲相关政策。

(三)试点先行,创新机制。

按照省办确定的“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委会和驻村工作组审查公示——乡镇(街道)审核公示——县政府审定公告”5个步骤进行,我村干部与全乡各驻村干部、各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到现场观摩,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识别程序和步骤。民主评议会按照“宣传政策——解释评议办法——通过评议办法——贫困申请户发言(自诉贫困原因)——群众投票——监票、计票——当场公布票数”的程序进行,最后根据群众投票结果,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结合控制规模,确定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村严格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的要求,结合规模控制全面完成了贫困村识别和贫困户识别。

(四)严格程序、化解矛盾

我村严格按照省、市、县、乡要求,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严格工作流程,认真完成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对因个别家族势力明显或其他原因选出的不符合条件的农户,驻村工作组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实,坚决取缔;对民主评议结果持有异议的个别群众,负责做好调查核实和解释工作;对弄虚作假、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并全县通报。由于政策宣传到位、程序执行严格、群众工作做细,杜绝了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行为的发生。整个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未收到一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上访或信访。

(五)抢抓时间,录入微机。

参加完“全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培训会后,我村高度重视信息录入工作,一是及时召集__村挂村干部召开了信息录入工作培训会,并有针对性的对系统录入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培训。二是要求“两有三强”(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干部专门从事录入工作。三是在信息录入改为网上更新后及时通知扶贫站干部蹲点县办修改更新,利用中午和晚上系统空闲时间加班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化的更新了__村贫困户信息数据,较好的完成了我县贫困户的信息录入,确保了贫困户信息的正确率和完整率。

三、存在的困难和下步工作打算

我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村现有贫困人口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交通条件恶劣,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又无村级集体经济,导致部分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几乎是空白,从而造成了越贫穷,越落后的现状;二是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太多,经常失联无法核定其务工生活情况;受农村低保的影响,被调查农户也存在瞒报收入的现象;同时,由于部分贫困户因自身懒惰导致贫困,其他因病因灾致贫群众意见较大;三是受规模控制的限制,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不能实现全覆盖;同时,低保人口在个别村多于贫困人口;四是由于发改、住建、农业等干部职工较多的部门帮扶公路沿线的非贫困村,残联、妇联、科协等干部职工较少的单位帮扶两山偏远的贫困村,但贫困村的贫困户又远远多于非贫困村,导致无法达到“一帮一”结对帮扶的要求。

下步,我们将在继续完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制订帮扶措施,探索建立扶贫信息化系统。一是及时调整贫困村的联建部门,按照大单位大部门帮扶贫困村,小单位小部门帮扶非贫困村的方式,结合识别出的贫困户情况按照县级干部“一帮六”,科级干部“一帮五”,股级干部“一帮四”,一般干部“一帮三”的方式明确结对帮扶干部;二是严格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认真制定完善贫困村脱贫计划,结合新一轮扶贫工作规划,科学制定各贫困村的帮扶规划,特别是要做好做细做实精准扶贫试点村的发展规划。

篇九 村级精准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4000字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今年_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__县__乡__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__村广大干群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坚持从“双薄弱”村整治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规划

初来乍到,人地生疏,面对陌生工作环境,虽然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要想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里手,我认为一切得从头开始,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涉猎和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认知、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主动参与乡党委、政府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主动深入到__乡农村改革发展最前沿__村开展工作,主动深入到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矛盾纠纷较为集中的林权制度改革中去,主动深入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中去……。通过两过多月的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 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__村三年发展规划,并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三年内“修通一条路、开发一块田、整修一条河、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的“六个一”目标,着力将__村建设成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市级示范村,为__村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

二、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专门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灵活学习方式,增强村干部学习兴趣,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强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入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重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利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__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__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__村外出务工人数迅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__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主动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__0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学者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研究改良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争取科技改良项目资金3万元,拟于今冬明春建设板栗品种改良示范阵地一个,力求以科技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其次,大力发展绿色经济。__村地域优势明显,离乡镇和县城较近。我主动引导当地种养大户发展大棚蔬菜、范围养殖业等。目前,一个__多亩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建成了,一个小型淮南猪养殖场动工兴建了,一个散养固始鸡养殖场建成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热度日渐高涨。

为切实抓好“第一书记”选派,铜仁市按照“六个精准”,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选派2446名干部到村任职“第一书记”, 着力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空心化、边缘化、弱势化问题,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摸清“三个类别”,在“需”字上精准。

一是为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充分利用“村情信息库”的基础作用,针对性地从经济部门选派1551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做到全覆盖,实现因村施策、对症开方、精准帮扶;二是为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针对年初各地评议出来的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情况,从市、县党群部门选派227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把脉-开方-护理”三诊法推动软弱涣散村转化升级,把“后进”变为“后劲”,切实解决党组织引领发展作用不明显甚至软弱涣散问题;三是为民族地区村选派“第一书记”。结合铜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相关工作,选派1985名少数民族干部到民族地区村担任“第一书记”,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同时,还注重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信访问题突出村选派“第一书记”。

拓展“三个层面”,在“选”字上精准。

一是从驻村工作队中遴选。把全市2877个驻村工作组、12027名驻村干部作为“第一书记”的“遴选库”。对驻村工作组长已担任村“第一书记”的建立工作台账。对组长未担任第一书记但符合任职条件的,直接按程序明确为所驻村“第一书记”。对组长不符合任职条件和不能胜任工作的,从驻村工作组中择优选派符合任职条件的优秀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二是从联建支部中遴选。推进“第一书记”选派与城乡支部联建工作的有机结合,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联建村支部副书记按程序“提拔”为“第一书记”,实现从配角到主角、从“看”到“干”的转变;三是从后备干部中遴选。通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等方法,选派后备干部扎根基层到村任职,切实解决“群雁高飞头雁领”的问题。

坚持“三个原则”,在“适”字上精准。

一是坚持因村选人。坚持“党务干部派弱村、经济干部派穷村、政法干部派乱村、科技干部派产业村”,并根据乡镇党委和村支“两委”的“订单”需求,促进“第一书记”配备更趋合理;二是坚持因人定村。由“第一书记”填报“志愿书”,充分尊重“第一书记”的“乡愁”,结合“第一书记”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特点,实行因人选村、原籍优先,发挥其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真正实现“专业”对口、“情感”对路;三是坚持统筹选派。科学统筹“第一书记”选派与深入推进“民心党建”工程,并与干部驻村、城乡支部联建、“双千双助”、“两个遍访”、计生卫生帮扶、综治维稳等工作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多头交叉、多地帮扶、扎堆帮扶等问题。

落实“三个责任”,在“干”字上精准。

一是落实党建责任。与选派的“第一书记”签订党建“责任状”,确保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全部转化升级。并要求“第一书记”认真践行“杨再炼工作法”,心绘干群关系“连心图”、尺绘同步小康“路线图”、足绘服务群众“联络图”,推进“民心党建”工程深入实施;二是落实发展责任。围绕“33668”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第一书记”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本公共工程“六个小康建设”责任,实行“双诺制”,由“第一书记”向组织和群众作出发展,并把履诺践诺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落实为民责任。使“第一书记”成为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员、群众事务的代理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认得到路”、“叫得出名”、“说得上话”、“办得成事”,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成为“五分钟干部”、“十分钟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2里地”、“最后一步路”。

建立“三套措施”,在“管”字上精准。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市县党校、党员教育短期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任前培训、集中培训和普遍轮训,切实加强“第一书记”党务、政务、村务知识的学习提升,迅速实现角色转变,全面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健全管理措施。落实区县党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共同管理责任,并明确派出单位要每月听取“第一书记”工作汇报,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促进工作;三是完善考核制度。采取日常考核、半年述职测评、年终述职测评、民意在线调查、工作实绩考察等方法,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考核。

完善“三个保障”,在“推”字上精准。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用好考评“指挥棒”,把“第一书记”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和单位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把“第一书记”的任职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使用、评聘职称、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工作保障。工作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五个保障”,即由选派单位参照差旅费管理措施,给予“第一书记”相应的住宿、伙食、交通补助,安排定期体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待遇上对第一书记实行“三个不变”,即“第一书记”在村任职期间,原单位人事、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三是强化督促保障。把“第一书记”工作督查与监督检查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统筹结合,作为党委、政府督查室的重点督查内容。同时注重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加大对“第一书记”工作的报道宣传。

篇十 村精准扶贫工作报告2700字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乡按照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创新思路办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乡__村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地处_、_、_三县交界处,距市区近18公里,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46户8030人,有省定贫困村2个,一般贫困村3个。__村位于乡西北方向,属于乱石滩电站淹没区。该村现有3个社,共有332户880人,有土地1005亩,2023年人均存收入为4300元,主要以生猪、大豆、猕猴桃、渔业养殖为支柱产业,有通村公路8公里。__村属于省定贫困村,现帮扶单位为__市司法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57人,2023年减贫60户226人(其中真实贫困户27户135人,非真实贫困户32户91人),2023年度返贫户9户31人,计划今年全部脱贫摘帽。

二、工作举措

2023年6月以来,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提振精神,敢于直面问题,抱着背水一战,悬崖对垒的决心,坚持“5+2”“晴+雨”“白+黑”的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战高温、斗严寒,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务实。

新一届党委班子人员确定后,及时对原有工作格局做了充实调整,明确了党委书记主抓、政府领导主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层层加压,层层加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召开党委会、流动现场会、坝坝会、院落会等方式研究指导具体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到村现场指导工作,督促工作进度。特别是对照贫困村脱贫“一低五有”标准及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三有”“四个好”情况,做好完善补课,实行领导牵头,专人跟进的推进模式,项目倒排工期按期销号,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二是联系对接更加紧密。

市委副书记赵秀清书记多次到村现场指导督促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措施并督促整改。原法院院长彭远院长多次前往我乡__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针对__村的实际,从产业发展、资金争取、干群统筹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帮扶单位市司法局挤出自身办公经费2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帮扶,投入3万元设立脱贫补差基金。汪兴栋局长多次带领驻村工作组及机关全体同志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真正做到走访贫困户全覆盖。帮扶单位通过养殖扶持、发放物质、文明宣传、法制帮扶等多种措施,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

三是项目攻坚更加有力。

在贫困户脱贫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锁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加快推进13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头等大事,扎实抓好新村建设、五改三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全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二是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认真落实推动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户7户21人。三是抓好脱贫产业发展,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实现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四是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上门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精神帮扶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生活习惯。五是帮扶人员真帮实扶,尤其是驻村工作组、村第一书记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六是完善补差机制,建立帮扶单位信息台帐,帮扶单位司法局,通过对贫困户逐一走访,掌握了第一手信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补充棉被69套,衣服100余件,日常生活用品1000余件套。

在贫困村摘帽方面,我们对照“一低五有”摘帽标准,全力确保如期脱帽。今年11月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和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全村人员进行了地毯式的摸排,最终确任全村无一新增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0%。成立了“乱石滩”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136亩,通过鱼塘和山坪塘一口的承包,收取集体经济6000元,全面达到上级验收标准。2023年建设完成通村主要聚居点村学校公路5公里,2023年新修建到大梁山村公路3。05公里。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完成了药品布置及制度上墙等工作,注册医师何祥廷入驻就诊,组织开展义诊活动4次。投入资金10余万元改建200平米村级文化室1处,同步建设村级司法调解室1处,建设500平米广场1一处,安置农民健身器材8种。全村通4g网络,通村宽带已接入,入户安装6户,广播在响率达100%。

其他精准扶贫工作。在__村,我们深度对接走访贫困户69户,实行了帮扶单位、乡镇、村社三级联动对接;成立“何兴”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30亩与50亩的小微园区2处,大豆长势良好;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以养殖户何春均为核心成立“荣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600头,带动贫困户10户;依托__市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成立“__”猕猴桃产业专合社,流转种植猕猴桃436亩,带动贫困户30余户助农增收,并以该园为重点依托,投资50万元建设南充市市级脱贫奔康示范产业园1处;整治山坪塘1口,新建蓄水池4口,完成贫困户联户供水站2处建设惠及贫困户15户;发放产业周转金1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投放8万元;优化供电线路,增容添置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制作并栽立小微园区公示牌2处,脱贫工作展板3个,贫困户明白卡69张;对接市古城旅游发展公司,加快乱石滩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等媒体或报刊做了宣传推荐,开启旅游扶贫新模式。

四是脱贫决心更加坚定。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实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挂图作战不做样子、不走形式,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落地见效。全乡机关干部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都一对一地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坐下来,细分析、细算账、细商量,把因学、因病、因残、因灾,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各种困难因素找出来,填好贫困户贫困现状、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等重要内容,记好脱贫计划进展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帮扶工作台账。针对贫困户一户一策,有区别地提出规划方案,一道算清收入账,谋划脱贫致富策,让贫困户增加脱贫的信心。后期挨家挨户入户验收评估,反复核算收入算细账,全部贫困户都认可签字并写了感谢信。目前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状态十分良好,人心十分稳定,对党的政策和干部的帮扶工作都非常有满意,对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信心满满。

三、下步工作打算

总的来讲,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也还有方方面面工作没有兼顾到的地方,比如农民夜校才刚刚举办,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该方面的工作。下步我们将以此次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工作举措,继续巩固__村脱贫攻坚成果,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弱支持力度,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少帮扶力度,并全力确保__乡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全胜。

篇十一 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300字

县长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大化瑶族自治县根据25号文件精神和___的讲话精神,按照《实施方案》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把精准扶贫工作提上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精准,又要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任务艰巨。如何因地制宜,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大化县政协秉承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脱贫致富出力的旨意,组建了精准扶贫考察调研组,带着上述这一问题,深入县内部分乡镇、县扶贫工作部门等开展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又到云南省富宁、师宗、会泽、富源等县进行考察,学习借鉴诸县扶贫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很受启发。

一、大化县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全县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大化县属老、少、边、山、库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全县共有16个乡镇,158个村或社区,总户数94867户,总人口为46.15万人。建县以来,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科学决策,通过扶志、扶智、扶技,又从财力物力上大力帮扶,全县贫困人口从建县初的32人,减少到目前的9.87万余人(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全县的贫困人口指标是118702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为32.44%;贫困村指标是74个,占全县46.8%)。

(二)目前全县扶贫工作动态

1.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建立稳固长效增收机制

该县坚持围绕十大扶贫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广西大水面养殖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2023年新增网箱养殖1002箱,投入资金23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共投入资金1048万元,扩大种植核桃17000亩、两性花山葡萄2454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1400亩)、高产高效桑园1250亩(其中在六也乡种植700亩);发展珍珠李种植84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480亩)、油桃种植760亩(板升乡种植)、旱藕种植1450亩(其中在板升乡种植1005亩)。项目覆盖贫困村43个、面上村14个,受益贫困农户3194户14373人。

2.扎实推进连片开发扶贫,集中解决特困区域贫困问题

该县抓好六也乡开发扶贫整乡推进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36个,已竣工97个,累计完成投资7965万元。继续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开发扶贫,已完成投资208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修建屯级道路26条;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个,覆盖贫困村39个,受益群众2686户12180人。

3.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继续实施2023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67万元,完成新建屯级砂石道路29条38公里,升级硬化屯级道路8条8.1公里,累计完成总工程量90%。二是做好2023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规划工作。2023年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11.4万元,计划新建屯级砂石路14条16.3公里,升级硬化屯级路20条17.3公里,人饮工程1个,项目覆盖31个贫困村,受益群众1443户6912人。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和审批工作,升级硬化项目已报县人民政府进行招投标,民办公助的14条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并已全面开工建设。

4.强力推进扶贫生态移民,让贫困群众告别穷乡僻壤

该县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全力配合发改部门完成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任务,主要任务:一是认真审核搬迁对象是否属于政策扶持范围;二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政策的宣传力度;三是组织开展扶贫移民搬迁摸底调查工作,将符合搬迁的贫困户信息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四是调查研究搬迁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以及在原迁出地的产业发展项目;五是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术和短期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已完成2023年554户2715人的名单确定审核工作,其中42户709人已迁入大化镇达悟村移民搬迁安置点。

(三)开始着手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自今年7月份开展此项工作

作以来,大化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从工作经费、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环节上精心安排和部署。目前,全县各个乡镇正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市《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完成雨露计划扶贫培训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资助2023年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本科学历教育扶贫生231人、高职、中职学历教育扶贫生52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281.85万元。三是扎实做好5321结对帮扶工作,强化定责帮扶到户,建立健全贫困户精准帮扶机制,帮助贫困户重点发展核桃、山葡萄等增收产业。

二、致贫原因分析

精准把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消除病患。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该县目前尚存的近10万贫困人口,其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限制致贫。全县各乡镇偏僻的山区村、屯群众,因土地少、自然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力低下,脱贫致富门路少,因而造成贫困,未能尽快脱贫。

(二)部分农民素质偏低致贫。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十一)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近年来,大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乡下迁城里、山上搬山下、山里搬路旁等模式,取得了成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努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城镇化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全力推动达悟村等8个乡镇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完成1.78万人的搬迁任务,使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同时,要继续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十二)继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提升师资力量;再次,要健全和完善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读关爱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65432制度,确保全县目前14574名在校贫困生都有干部结对帮扶。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读得起书、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切实通过教育扶贫,缩小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斩断穷根。

(十三)充分发挥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强化旅游扶贫。旅游扶贫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扶贫形式。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尤其是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落后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是指在欠发达地区,以当地旅游资源为依托,借助各种外部推动力量来扶持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对于贫困的我县来说,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旅游扶贫中关于扶的特定内涵。由于大化县经济开发自我启动困难,扶贫就成为缓解贫困的外部推动力量。我们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规则,遵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和居民参与原则,由政府主导,开发商、旅行社等扶持单位和以当地居民____旅游合作社共同参与,采取传统旅游开发模式(依靠地方自身的力量,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合作社区旅游开发模式(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合作社区建设结合在一起,考虑旅游景观、旅游环境和旅游目的地的合作社区建设,将旅游开发融入到当地的合作社区建设中),以农家乐休闲垂钓等项目为平台,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把外部资源(包括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稀缺资源)传给贫困乡镇、村、屯和贫困户,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生活幸福的目标。

(十四)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时间内,让近10万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国家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全国各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贫困人口到2023年如期脱贫,现实我们的美好愿景。

篇十二 县级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600字

实施精准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县深入推进扶贫工作,走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新路子的重要举措。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上旬,由县政协副主席穆丽萍带队,县政协民宗委、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村积极配合下,分别深入到郭镇镇北河沟村、徐家坪镇周家坝村、白雀寺镇白雀寺村等镇村,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实施项目贫困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措施,并及时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略发〔2023〕7号),聚焦精准扶贫,着力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促使全县贫困面貌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通过实施脱贫目标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五大精准扶贫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8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78万人,年均下降12.5%,2.8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底的53%下降到33.9%。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6.3%。支出方面,贫困户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增幅均在80%以上,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85.82万元,贴息55万元,扶持4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41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超过了1000万元,借款率75%,回收率95%。横现河省级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 98%,扶持带动贫困户332户,占计划350户的95%;两流水村贫困人口创业示范试点项目和互助资金创新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项工程,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实施秦巴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1.87亿元,民生项目投资 3.61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04亿元,能力建设项目投资302万元。

二、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年来,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时间短(刚刚实施一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当前,除绝对贫困人口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准确确定是否贫困。一是贫困户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加之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多由村干部决定,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精准扶贫工作不重视,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走过场现象,且县、镇包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精准扶贫数据不精准;三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四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很难精准界定。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性不强,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我县过去注重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进行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但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基层政府在引导方面没有针对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四)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目前在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还相对滞后。一是全县有16个贫困村被列为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村,这些村都有80-100万扶持资金,其中70%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无能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花不出去,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二是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户反映每户最高专项扶持资金限额5000元,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一户按发展100窝猪苓计算,农户需要投资9000余元(不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导致到户产业难以实施;三是全县仍有80个贫困村没有安排产业扶持项目,这些村的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致使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政策宣传,精准识别到位。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政策和《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依法抓好扶贫,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目的要求的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建议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要研究吃透上级扶贫政策,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准确掌握贫困现状,加快制定贫困户动态管理办法,使扶贫对象进退有章可循,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因村因户制宜,完善扶贫发展规划。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摸底归类、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一是建议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村、因户制宜研究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因人实施。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建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有效衔接,对因智、因病、因残的特困户或五保户以及无发展潜力的对象,纳入惠民政策予以保障;三是建议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制定相关扶持措施,让其早日脱贫。

(三)加大产业扶贫,缓解贫困户的资金压力。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一是建议大力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引导、督促龙头企业履行帮扶义务,采取企业+基地+农户、 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重点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结对包联贫困户发展生产。对积极扶持贫困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是建议注重激发群众自我脱贫意识,鼓励实施多元项目发展脱贫,县、镇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四)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建议对各贫困村确需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由县职能部门统一规划,编报项目进行上报,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二是建议县财政每年捆绑、调剂一定的资金用于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项目和资金审批,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

(五)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责任。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镇__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适当提高扶贫开发在年终考核分值上的比重,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切实发挥好各驻村工作组和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指导、协助各村搞好精准扶贫;二是建议县扶贫办加强对各镇扶贫工作的指导和扶贫专干的培训、考核,确保扶贫专干能够全面掌握相关政策,专事专干,指导各村开展好扶贫工作;三是建议由监察局牵头,发改、财政、审计以及两办督查室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的监督工作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督查和扶贫资金监管,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尽快见实效。

篇十三 全乡精准扶贫工作报告5100字

全乡精准扶贫工作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______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到2023年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根据《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全面建小康社会的决定》的部署和要求,切实组织实施好我乡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经深入调研,结合我乡实际,现将我乡精准扶贫工作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根据省委三加十扶贫攻坚组合拳,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注重把握“五个结合”主攻方向和“五个一批”的消贫路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找准路子,建好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乡共4个村11个村民小组,600户3000人,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2023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2023年底我乡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2户510人,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共清退31户,123人,新增16户52人,脱贫83户296人,最终核定贫困户44户,1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

贫困村和贫困户呈现出如下共性即是三弱三难:

一是自然环境弱,基础设施建设难。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5个组未硬化,田间作业道基本为零。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电:4个村600户人原有的分户线路有所老化、停电现象随时发生,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网还需进一步改造。通讯:目前我乡4个村均没有广播、宽带,群众在信息吐纳方面严重滞后。水:目前通过百千万及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和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各村都没有排污系统,加之地形地质复杂,全乡各村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地质滑坡(共22个点),严重破坏土地、房屋等,但困于治理资金和难度大,只能长期监测。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弱,群众增收难。农业是全乡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客观来说,我乡在种养殖方面都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存在盲目跟风赶不上趟的现象,别人种青脆李就种青脆李、别人种核桃种核桃,而且管理粗放,没有明显的区域和产品优势;旅游业也还未形成气候,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保障跟不上,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农户普遍存在观望态度,信心不大,办法不多;集体经济4个村均是有骨无肉,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差。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弱,人口质量不高,享受公务服务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贫困户普遍缺文化、缺技术、缺政策、缺人才、缺保障,导致社会问题多,综合素质偏低,是我乡致贫的深层次原因。全乡贫困人口中青壮年人无一技之长,就业难、创业更难;全乡种养殖方面的专业人才溃乏,全乡没有专业的农技人员,服务农业发展困难;还有因风俗习惯、教育教养等原因,在贫困村养老敬老良好风气尚未形成,产生一部分贫困老人。

综合分析我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困需求多,扶贫资源供给少;乡镇编制项目科学化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扶贫项目粗放,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化不高;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差,上级都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安排钢性使用资金,基层无权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导致不够精准和有效;齐抓共管合力不强,导致政府主唱,群众观望,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度不高,缺少外力驱动。

四、目标任务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从2023年起实施精准扶贫,我乡计划用2年时间,对上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采取精准扶贫措施,到2023年底稳定实现中央提出的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省委提出的“四好两富”,为我乡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贫困对象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乡达到“六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五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六是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省州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政策兜底低保户三类贫困户。按照10对比8排除,对2023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确保做到识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

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共户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共户人)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

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基础扶贫。

(1)完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提升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乡四个村的村道硬化已全部完工,但因受环境和政策的局限性,村道延伸较差,一部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需硬化组道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12公里,巴地五坡村3公里;需建设田间道1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蔼紫关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6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需建设安保工程13.2公里,其中小河坝村3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耕读百吉村3公里,霭紫关村3.2公里。

(2)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和通信。

需对一村、二村、四村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对4个村,10个组的广播、户联网进行安装。

(3)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全乡四个村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群众安全饮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夏天生活用水困难,泥沙多,必须要到小寨子拉水吃,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实际以工程实物量计算)。

(4)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危房改造。

一是全乡各村都存在地质滑坡,在县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地灾点数据库中达22个,各村村道路基多处塌陷,空虚,都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共计需修堡坎400余方。最为严重的是巴地五坡村村道,通而不畅,约需修堡坎200余方。二是巴地五坡村山体滑坡严重并日益加巨,治理难度较大,具体情况已专题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局。三是部分群众房屋因地灾成危房,需改造户人。四是结合地灾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考虑,需对河进行整治,共计6公里,预计资金400余万,

2、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请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各村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养殖(牛、羊、中蜂)、林果(青脆李、)食用菌(羊肚菌)、羌文化旅游(羌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蔬菜(莴笋、无茎豆)、中药材6个产业,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羊肚菌栽培、中药材种植4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村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

对全乡的致富人才进行摸底建库,搭平台,提要求,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乡创业致富,将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和他们“联姻”,转变贫困户观念,面贫困户以资金、劳力、资源等入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3、实施能力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2)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 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3)加快危房改造。因巴地五坡村属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域,故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

6、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抓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我乡林麝养殖基地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立村委+合作社+农户”、各村以发展果园、养殖、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模式,小河坝村土地流转、蔼紫关村林地流转、耕读百吉村发展牦牛养殖、巴地五坡村种植上药材,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驻村责任人、村委负责人为成员。每个村的驻村领导是每个村的帮扶领导小组组长,村两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县、乡派驻的联系帮扶人员、驻村干部均为成员。按县委政府要求,乡领导小组组长要同驻村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各村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要负责统筹协调该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与村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主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抓好本村内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推动精准扶贫取实在推进。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乡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乡精准扶贫办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从建档立卡到脱贫,确保每一步有档案记载,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写实,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

篇十四 xxxx年8月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报告1200字

“这年也过完了,咱们要赶紧把村两委班子和贫困户召集起来商量下一步脱贫计划和春耕备播的事。”春节刚过,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金滩村田埂边未消融的残雪上散落着燃尽的鞭炮。

村“第一书记”、省扶贫局干部张文军和村党支部书记蔡得全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向贫困户李生福家中走去。“年前他妻子在我们的协调帮助下住进省人民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现在已经回家疗养了,我们去看看她身体恢复情况。”

李生福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加因缺乏资金致贫的贫困户,妻子患有乳腺癌,大女儿高中毕业后在当地打工,还有两个上学的小女儿,其中一个女儿患有智障。为给妻子和女儿治病,他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了一笔外债,苦于没有资金,家里的牛羊养殖一直成不了规模,自然也挣不了多少钱。

“他们家的情况比较复杂,多种致贫因素叠加,所以被纳入这次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第一轮挨家挨户的摸底调查和后续“两线合一”的精准识别,全村248户中有27户、94人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张文军到村里,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这27户贫困户脱贫。

“劳动力缺乏,家中有残疾人宜政策兜底救助;干活卖力致富愿望强烈,可利用金融扶贫帮扶发展养殖业;有技术特长的继续做后期的教育培训……”在张文军的“民情日记”里,金滩村贫困户的“病情”逐渐凸显,找准了症结,与村干部、村民代表多次讨论后,他开出了“药方”: 把政策用活、用到位,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牛羊现代化生态养殖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自驻村第一天起,工作队不忘驻村使命,践行“三严三实”,走社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结朋友,克服贫困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困难,利用45天时间对全村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和座谈,并认真做好了每一户家庭的工作记录,详细掌握贫困户可支配性收入和各类支出,了解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贫根”。

值得一提的是,驻村工作队来到村以后,他们将工作队成员的电话印制成 “金滩村扶贫(驻村)工作队便民联系卡”发放到全村每户家中。村民有难事、烦心事都能第一时间联系上驻村工作队。“去年冬天一场大雪,把牛羊越冬的草山覆盖了,眼看着牛羊没有饲料,我们联系到驻村工作队以后,他们很快为受雪灾的群众争取生产饲料和慰问金。”贫困户阿尕图家的燃眉之急解决了,一个劲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畜牧养殖是金滩村的主要收入,一直以来,男人养家糊口,妇女和老人在家带孩子成为该村的主要“生产模式”。第一书记来到村里以后,通过宣传中央和省上的扶贫政策、商量脱贫对策以后,村民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对我们来说,光给钱不一定管用,关键还得有条致富的路子,省上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来这里帮助我们,还怕脱不了贫吗?”蔡得全深有感触地说。

篇十五 最新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750字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1.投资301.6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3.投资198.4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做到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省、州、县农牧区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牧区扶贫工作涉及农牧、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大,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精准扶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势必难以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和省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一是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我县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三是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乡、村的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为确定四个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六个精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