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乡镇扶贫工作个人总结报告1400字
这一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属部门及各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抓住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大机遇,抓住国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有力时机,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贫困群众的收入为目标,着力推进世行扶贫、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三大项目”,为新阶段我镇的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一、切实加强世行项目后续管理,加大贷款回收力度
(一)我镇世行贷款项目顺利通过世行检查团验收
今年是世行检查团对我区秦巴世行贷款项目的终审评估验收年,在区世行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年初开始准备世行迎验工作,完善、整理、归档世行项目、财务资料14卷,印发世行迎验明白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召开镇村干部世行迎验培训会一次,群众培训2000余人次,做好了汇报等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世行评估团验收。
(二)世行贷款回收进展顺利
今年区政府下达我镇的贷款回收任务为326067元。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收贷工作作为全镇的中心工作任务来抓,将全镇干部分为10个工作组,全力以赴清收世行贷款,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清收工作,在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止目前共回收贷款12余万元,归还区世行办12.4万元,占目标任务38%,位于全区第7名。
二、张四营扶贫重点村进展顺利
张四营扶贫重点村建设是我镇启动的第一个扶贫重点村,该项目2023年项目启动后,从项目的规划到实施,我们坚持高标准、搞起点。首先,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第二,项目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本着节约的原则,把资金用在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上。第三,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召开村党员干部会议10余次,群众会议500人次,通过和党员干部群众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群众议意愿,让群众真正成为扶贫重点村建设的主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止目前,已新修村组公路两条共计6公里;修建村小学一座四间120平方米;修建桥梁两座;修建人畜饮水水塔一座,解决480人的人畜饮水问题;农户“五改”30户;新修优质桑园300亩;拦河坝和引水渠正在建设中,各项工程的顺利建成,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初显成效。
今年我镇共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4人,通过输出前技能培训,输出后跟踪监测,我镇培训输出的人员都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盛市、区的文件精神,要求对人均纯收入在925元以下的贫困户建档立卡,此项任务时间短、任务重,我们及时召开村文书会议,安排落实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加班加点工作,摸清了全镇贫困户的底子,在一周时间内圆满完成此项工作,全镇确定贫困户926户、3665人全部建档立卡,为全镇的扶贫开发奠定了基矗
五、确定申报了2023年扶贫项目。
2023年市全镇扶贫工作的关键年,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申报了桥头村为我镇2023年扶贫开发重点村,申报2023年迁移式扶贫132户、326人,已将项目申报计划和实施方案报区扶贫办。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镇委、镇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世行贷款回收缓慢,扶贫培训宣传力度孝进度慢,扶贫重点村,全镇重点村建设进度慢(全镇共设计到2023年完成8个村,正在建设重一个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振奋精神,塌实苦干,加快沈坝脱贫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矗。
篇二 乡镇扶贫年终工作总结报告2100字
2023,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扶贫协会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帮扶全镇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领导重视、责任落实、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稳步有序地做好各项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镇扶贫开发工作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为全面完成2023年扶贫工作目标,我镇今年四月份重新调整了镇、村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了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镇村共同负起责任,保证扶贫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推进。今年3月,各村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规范程序,最终确定出992户低收入户及260户低收入边缘户。同时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镇一本”的要求,认真开展低收入户建档立卡工作。
二、镇村联动,规范放贷
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是帮扶带动低收入户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帮扶低收入户增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此,今年我镇要求大户申请贴息贷款必须提供被带动低收入户的身份证复印件,以确保帮扶带动到实处,使低收入户真正被大户所带动。截至到目前,区政府2023年下达给我镇扶贫开发贴息贷款任务580万元我镇已全部发放完毕,帮扶低收入户_户,其中低收入农户申请贴息贷款_万元,帮扶的低收入户涉及到全镇的_个村。
三、脱贫致富,重在一技
常言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劳动技能的缺失是贫困最深层,最根部的原因。为此,我镇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素质,激发低收入农户技能致富的主动性。从提升低收入农户技能入手,大力开展低收入农户技术技能免费培训,邀请了专家以及致富能人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和经验传授。截止到目前,我镇扶贫分会共举办技术技能培训12场次,参训人数多达720人次;其中劳动技能培训开办5期,参训人数280人,就业率达90%以上;农业技术培训开办7期,参训人数多达440人。
四、整村扶贫,成效显著
我村坚持科学规划,注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项目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强化资金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本着节约的原则,把资金用在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上。截止到目前,已投资25万元,完成了原双圩小学至苗木基地的水泥路铺设工程;投资360万元,完成了村级姚子圩电站改造工程;总投资260万元,基本完成了新社区中心大楼的建设;在原有50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到市区5055品种示范方200亩正在建设中;投资约10万元,完成了村级组级约2500米的山洪沟清淤清理。各项工程的顺利建成,有力的促进了全村的脱贫致富和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23年,我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使全镇低收入人口进一步下降,持续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工作重点,抓好整体推进工作
按照区委的要求,坚持以贫困户为对象,以贫困村为单元,切实搞好扶贫工作的整体推进。
1、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保证重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贫困村稳定脱贫。
2、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坚持建设项目直接安排到自然村,扶持资金进村入户,扶持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的原则,扶持资金优先保证关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建设项目。
3、依靠群众,实施扶贫项目“一事一议”,民主决策,形成合力。重大事项由村民自主决策,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向社会公告、公示,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搞好建设
二、成立助学扶贫基金会,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
为关心帮助我区贫困群众、家庭困难学生,我镇将扶贫助学工作纳入全镇民生工作的重点来抓,明年年初我镇将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立永宁镇助学扶贫基金会,为贫困家庭子女解决上学难的问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希望通过捐资助学这项活动能够让更多的贫困学生在校园里安心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助学扶贫基金将根据学生家境贫寒、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激励措施,调动全社会扶贫助学的热情,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帮扶助学的活动中来,为寒门学子圆上学之梦。
三、继续扎实做好扶贫档案工作
自我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启动后,永宁镇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落实责任人员。落实了分管领导和专干负责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确定了工作责任,明确了时间要求,各村也相应落实了相关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大宣传培训。积极组织全体乡村干部职工召开宣传动员大会暨业务培训会,将建档立卡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做好登记公示。对确定的贫困户严格进行登记,对登记的贫困户分村进行公示,对群众提出的异议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四是认真调查审核。首先,上报的扶贫对象要经过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审议通过。其次,驻村干部及时下到各村组,对各上报贫困户进行调查核实,确定贫困户对象。再次,扶贫办联合监督小组通过抽查等方式进行审核,严格把关。五是及时录入上报。安排专门人员录入信息,确保上报及时无误。
篇三 2023乡镇扶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2150字
2023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______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_____乡位于_____县境西北部,其东、北两面与犍为县毗邻,西北角与沙湾区接壤。乡人民政府驻_____乡_____寺街1号,距_____县城75千米。下辖同心、严湾、和平、青山4个村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7平方千米。_____年末辖区共有2095户,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户1935户,共7043人。_____年我乡根据全县制定的规模进行总量控制,并将贫困户按照上浮10%的标准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269户,贫困人口972人,贫困村1个,其中严湾村90户368人,同心村74户220人,青山村19户77人,和平村86户307人。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并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加快扶贫攻坚工作思路,结合我乡实际,制发了《_____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海委发〔2023〕13号)、《_____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海委发〔2023〕14号)、《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23〕16号)等文件,全面统筹加快推进我乡扶贫开发工作。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明责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各党委委员为副组长,乡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乡扶贫开发办公室。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扶贫专干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二是严格考核明奖惩。制定了《_____乡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把减贫任务和扶贫开发项目列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工作,强化督查和考核奖惩。机关和乡属各单位帮扶责任人按照科级干部500元、一般干部200元的标准向乡政府缴纳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保证金,全乡共缴纳保证金4600元。
四、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乡制定并印发了《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23〕16号)文件,在4个行政村建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通过近3个月时间,所有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都进村入户1次以上,对全乡269户972人建卡贫困户进行走访摸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建立帮扶档案,结合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脱贫计划,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精神。在全县百名干部人才驻村帮扶动员大会召开后,来自市、县、乡三级的干部人才组成工作组,对我乡省定贫困村严湾村实行全覆盖驻村帮扶。由1名县级干部任工作组组长,1名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科技人才、1名乡包村干部为成员的严湾村驻村帮扶组已到岗到位。驻村帮扶组从8月17日开始对严湾村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走访,分析致贫原因,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做好帮扶记录。截至目前,驻村帮扶组深入联系点9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78户,化解矛盾纠纷2件,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17个。
五、扶贫解困项目扎实推进。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乡积极推进贫困户扶贫解困工作。_____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种植业项目和危房改造项目,实现贫困人口27户,111人脱贫。2023年将实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准扶贫工作,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9.9万元,养殖土杂鸡6100只,种植核桃27.5亩,新建农房120平方米,改建农房60平方米,预计将实现47户156人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完成2023年扶贫解困脱贫人口29人,完成比例27%。2023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进展顺利,6100只土杂鸡已签订采购合同,预计9月上旬发放到户;1100株核桃已提交采购计划,预计9月初采购到位;新改建农房正在实施过程中,即将申请县级部门验收。
六、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对全乡农村贫困户动态管理。督促各村按时上报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已完成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外的农村人口摸底调查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 2736元、未进《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的贫困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在乡、村两级进行为期7天的公开公示。目前,已筛查新增贫困户67户。同时,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识别不精准户工作,对年人均纯收入高于2736元的贫困户进行筛查处理。
七、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创新生产、生活方式。二是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劳动力缺乏,脱贫路径狭小。三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项目扶持、资金帮扶等有待加强。
八、下一步工作措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坚持以发展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的做法,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搞好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从发展项目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让贫困户逐步形成脱贫产业,最终脱贫。
篇四 乡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报告500字
乡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乡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乡扶贫攻坚进程,结合市扶贫移民局统一安排部署,现就我乡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完成情况
(二)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各村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并上报市扶贫移民局备案。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
一是成立了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__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各村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加大落实力度,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建5个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分别进驻5个行政村,将精准扶贫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协同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篇五 有关乡镇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5950字
__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__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镇情
__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__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__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__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__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二)贫困现状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__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__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__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__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__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__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 18.3公里 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隐蔽性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六)扶贫资金投向范围偏小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篇六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000字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集高寒、边远、贫困、山区、民族五位一体,气候恶劣、山高坡陡、基础薄弱、产业滞后、群众贫困,全乡辖6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4495户1854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53%,全乡经济总收入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去年,上高桥乡在市、县的关心指导下,把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点面结合,建造血式扶贫新格局,在打堡村先行试点,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扶贫资金用活了,群众思想变活了,项目产生了叠加效应、扩大效应,项目实施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关注,一年来全乡黄牛养殖存栏增加近2000头,真正破解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难、群众增收难、资金筹措难的三难问题。
一、产业扶贫就是要走滚动发展之路
2023年初,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下达了,上级给这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下发100万元扶贫款,这却让乡村干部犯了难,怎么发、发给谁、干什么?
以前,财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都是以无偿方式发放给农户,导致群众享受扶贫资金和物资心安理得,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出现攀比、盲求等现象,久而久之,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积极性不高、惰性思想蔓延,扶贫工作陷入了越扶越被动、越扶越落后的怪圈。扶贫资金发到农户手里后,种什么不见什么,养什么也不见什么,最终的致富项目五花八门,成不了气候,甚至会有人把钱挪作他用。听闻1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落在打堡村并初步计划发展养牛后,便有群众三五成群在一起议论,每家能够分到多少钱,还商讨先买牛待资金兑现后将牛卖掉套取四五千块扶贫资金。一霎间,种种舆论四起。
到底是沿袭过去的做法,四平八稳的把资金发下去呢,还是设法破解这一窘境,让上高桥扶贫工作走出一条新路,真正让群众致富?围绕这个主题,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在乡村组三级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在市、县指导下,明确了思路、坚定了信心、统一了思想,扶贫要靠产业,产业必须滚动持续发展,方能走出一条扶真贫、真扶贫之路。
《上高桥乡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规划方案》,明确制定扶勤不扶懒、扶先进不扶后进,以勤带懒、以先进带后进的基本思路,以滚雪球模式发展,农户自愿申请,选出适合养母牛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的点,每头牛补助5000元,2年后繁殖的小牛归农户自己所有,5000元本金再传递到另一家农户手中,循环使用,变无偿扶贫资金为滚动发展基金资金,有序扩大覆盖面,力求发挥扶贫资金最大化效益。滚动资金回收后乡统管、村监督、村民小组群众集体议决,用于发展产业、投入公益项目建设。
二、组建龙头企业,有力发挥带动作用
要把这个项目按照滚动发展的模式运作好,缺不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市委办、市委统战部、县委挂钩帮扶上高桥乡以来,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论证、分析研判,帮助上高桥乡理清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紧扣精准扶贫,实行区域发展和点面结合滚动发展,以打造种草养畜示范区为目标,采取上游公司闯市场拉动、中游大户提干劲带动、下游小户夯基础撬动三线齐动,坚定不移的发展黄牛生态养殖,闯出一条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来。
2023年,引导成立了第一家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3年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称号,2023年该社发展注册成立了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琦鑫牌黄牛干巴系列的条码、商标注册、qs认证,形成麻辣牛肉、黄牛干巴、卤牛肉、红烧牛肉等系列产品,年生产加工能力250吨,实现产值900余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此后,相继成立了天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寨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养殖户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营造了加快黄牛养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23年带动全乡发展社员1400余户,10头牛以上的大户40多户,养殖黄牛5000余头,流转土地种草6000余亩,出栏黄牛3000余头,实现产值33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占全县黄牛养殖的1/3以上。
三、想妙计求破解,依靠群众谋发展
方向定了,政策明确了,单有乡村干部了解知晓还不够,如果群众不支持、不参与,再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就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见不到效益,解决不了问题。
乡里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组,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的方案、细则,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40余人分为8个工作组进村入户逐户开展宣传动员、政策解释等工作,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开始,工作组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群众不理解,唏嘘声、谩骂声、讥讽声、质疑声声声入耳。参加工作的村组干部们的感受是有时候口都说干了,还不得一个好。热情换来的是冷眼,热脸贴的是冷屁股。
打堡村总支书记说:既然定了方向和目标,工作再难也要干,哪怕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我们也要把工作做下来。此后,我们多次召开村三委、支部书记、群众代表、村民小组长会议,组织工作人员顶烈日、冒风雨,全体参与工作的党员干部牢牢将党的群众观点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少了一些空对空、多了一些实打实,以实际行动最终获得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形成项目开展户户参与、人人支持的局面,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把项目实施好,资金能收回是关键
既然是滚动发展,项目实施得好是第一个关键,资金收得回来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是乡村组三级的共识。在多次的办公会上,各级干部紧紧围绕要保证项目实施得好资金收得回来出谋划策,献言献计。
乡里明确了几条措施:
一是争取县畜牧局的支持,在母牛购置、疫病防控、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由县乡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农户的牛养得好;
二是把养殖户纳入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确保牛能卖得出去,产生得了良好的效益;
三是领导组与打堡村签订目标责任状,提供项目实施的村规民约范文供村民讨论,细化明确村级组织职能、互助组(村民小组长)权利与义务、村民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基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项目实施互助组,村民委员会与互助组以及互助组成员签订《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协议书》,互助组与村民签订承包协议,村三委引导全体项目参与村民讨论通过《打堡村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村规民约》,互助组和农户签订《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发放确认书》,对村、互助组和互助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确保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资金回收循环正常运行。
五、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是重点
扶贫资金的兑现和落实是一件大事,为了保证项目运行和资金运作安全,乡政府将项目整体发包给打堡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物色精兵强将作为互助组组长,组长负责物色2名互助组成员搭班组成3人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互助组,最后由互助组对村民小组成员进行资格审核,将村民委员会承包的项目分包村民,负责项目的发包、项目实施的动态监管以及项目资金的收取,这三个项目运行的关键环节都在上级和群众的全程监督下运行。
为避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有少部分群众存在套取资金的幻想,还对项目覆盖的牛实行打耳标、拍照、登记造册等,登记完毕之后在全村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才通过一折通将资金兑现到农户。乡政府还与村签订《上高桥乡2023年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廉政承诺书》,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群众满意。
篇七 乡镇精准扶贫实施调研报告1550字
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我局3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带领局相关干部多次深入_____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乡基本情况
_____乡地处_____西南,距县城乔庄镇86公里,幅员面积63.6平方公里,辖4村24个村民小组,445户,1203人。20__年未有建卡贫困人口460人,贫困发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贫困人口110户,286人,其中农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户25人。__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770元,是全县最偏远的贫困乡之一。
_____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坚持瞄准贫困区域,以连片扶贫开发和特困村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精准扶贫,20__年把_____乡的朝阳村、先锋村,锅坛村、三台村4村纳入_____县第一轮10+4特困村扶贫攻坚,制定了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规划,着力打造山区综合治贫示范乡,落实了1名县委常委任帮乡工作组长,2名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级8个部门帮扶到村,县级85名干部及乡村干部帮扶到户,村村有帮扶部门,户户有联系干部、有发展规划、有帮扶措施、有增收减贫目标,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困人口减少170名,贫困发生率降低15个百分点。
二、工作成效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1、种植业:新建银杏示范片1000亩,栽植银杏20万株,全乡人均150株。20__年规范化种植柴胡1000亩,__种植柴胡达到20__亩,银杏树下套种中药材20__年达到(林药模式)3000亩。
2、养殖业:建标准化鸡舍3000平方米,养殖土鸡年出栏6万只。生猪午养殖达到1000头,户平出栏2头。养羊20__年达到3000只。
3、劳务产业: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年。
4、培育专合经济组织:新成立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420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180户。
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银杏、核桃+药材、魔芋、土鸡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强农工程
1、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盖4个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饮水基本解决。新建蓄水池15处,架设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处300米(三台村、朝阳村各一处)。
3、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内高压、低压线路,切实保障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4、清洁能源有效推广。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农户推广面75%。
(三)以改善农户生活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居改善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补助、农户主体的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道进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厕4000平方米,旧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个。全乡四个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的新农村雏形。
篇八 最新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7950字
20__年6月,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__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和静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
其中,重点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移民搬迁工程、托里县扶贫项目管理、裕民县扶贫资金管理、吉木乃县喷灌项目、福海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布尔津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23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23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23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至2003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03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03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23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23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在政策领导、制定规划、资金管理、社会扶贫、监督检查、综合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篇九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1300字
_____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要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德兴市新一轮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点包村精准扶贫攻坚掀起了浪潮,市总工会结对帮扶__村,通过组织村干部、党员中心户长和村民小组长座谈会、上户走访贫困户和实地了解__村农业生产等方式,形成了__村精准扶贫攻坚调查报告。
一、__村基本情况
__村地处李宅乡西北部,下辖周家、汪家、铺前、里田坞、土口、上屋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村民448户,其中贫困户19户,人口1570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7人(男党员32 人、女党员5人)。建有__小学完小教学点。全村共有耕地总面积3300余亩(含经济林果地50 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水域面积23 亩;林地19200亩。农户住房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有81户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全村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400余人,约占总劳动力40%。
近年来__村真抓实干,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施了一批项目,百姓得到了实惠。__年投资140余万元改建土口大桥,为土口村400余人口交通安全提供了保障;筹集37万元改造周家自然村道路及休闲广场,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2万元完成了__村党员o2o为民服务站建设,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投资16万元建设了村卫生所,现已基本完工;__年引进浙商在上屋自然村投资建设了一个120余亩规模的牛蛙养殖基地(现已完成60亩建设);投资22万元建设里田坞及土口自然村饮水工程,预计将于__年9月交付使用,届时将解决5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__年筹集40余万元改造土口移民示范点工程,目前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二、__村发展落后和部分村民贫困原因
__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及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很大制约,开发难度大。__村与乡里的先进村相比,跑项争资能力较弱,人脉关系差,在德兴没有一个__籍的实职副科以上干部。高铁建设项目征迁没有经过该村,发展项目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家责任田种植及农闲时务工,收入方式单一,且收入低。近年来村民患重大疾病者明显增多,交通、农民建房等引起的意外伤残呈上升趋势,给村民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疾病、伤残、弱智、子女上学成为导致村民贫困的重要因素。该村有贫困户19户,家庭没有精壮劳动力,家属患有大病或有残疾,整个家庭负担重,他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明显比其他村民低。
三、精准扶贫攻坚对策
一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修建机耕道、修建水渠、维修大林坝、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大户以及引进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机械化生产应用。二是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和其正药草种植。三是开展绿色生态村建设。保护和开发大坑林场旅游,整治河流,清污绿化,在里田坞规划发展生态农庄,带动全村经济及村民就业。
蹲点在__村的乡党委副书记刘绍邦说:“__村将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结对帮扶、精准扶贫’精神,精准定位制约__村发展的问题,精准发力,实现__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篇十 乡镇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2450字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查找问题和整改问题,带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我局3月18日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带领局相关干部多次深入_____乡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乡基本情况
二、工作成效
乡党委政府结合乡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建设六大工程成效显著。
(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3、劳务产业:加强务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到每户有一名 明白人,有组织的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200人/年。
4、培育专合经济组织:新成立柴胡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420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带动农户180户。
通过实施产业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银杏、核桃+药材、魔芋、土鸡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形成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强农工程
3、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内高压、低压线路,切实保障了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4、清洁能源有效推广。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农户推广面75%。
(三)以改善农户生活环境为重点,大力实施农居改善工程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府补助、农户主体的原则,大力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农户庭院三建五改建设,对现有贫困户的房屋、院坝、圈道进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厕4000平方米,旧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坝硬化5000平方米,入户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350口,庭院绿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4个。全乡四个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庭院整洁的新农村雏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农民参合率达到98%以上;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规范管理好村级活动阵地,方便群众办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做到应保尽保。
3、建成了平安乡村。建立十二户联洁联防制度,完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培养文明型农民,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培养技能型农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85%以上;培养守法型农民,增强农民依法办事意识;培养创业型农民,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引进、开发适合农民创业增收的项目。
(六)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组织创新工程
1、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公推公选和公推直选,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尤其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群众对两委班子满意率98%以上。提升党员致富带动能力,组织农村党员开展一帮一活动,全乡78名党员帮扶特困户78户。
2、坚持民主管理。进一步坚持并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在准确识别对象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针对每一个贫困户制定了五个一建设目标,即每户建一个生态庭院,发展一个增收项目,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培训一个致富明白人,户均年增收一万元以上。
(三)创新工作机制,精准扶贫到户。
为实现贫困户五个一脱贫目标,户户落实五到户措施,把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1、项目规划到户。一是乡成立规划组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调查了解各户经济收入现状和发展意愿;二是按照各户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劳动力结构、地理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将发展规划明白卡到户上墙。
2、干部联系到户。一是县级帮扶单位、乡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社干部、大学生村官实行驻村包户到人头、到项目;二是帮扶干部要掌握帮扶对象的经济状况、贫困原因、发展项目;三是把各项扶贫政策宣传到户,措施落实到户;四是县级帮扶部门每年上门帮扶不少于三次,乡村社干部每星期上门帮扶不少于一次。
3、资金补助到户。一是项目建设资金补助标准经乡党委会议研究制定后全乡统一以村全面公开。二是建设项目经验收合格后及时直补到户;三是乡纪委加强对补助资金的监督,聘请义务监督员各5名,加强社会监督。
4、技术培训到户。一是培训方式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围绕银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种养殖业专题培训;三是对贫困户全覆盖培训,每户至少有12名产业致富明白人。
5、检查验收到户。一是成立验收组对帮扶农户发展的产业和建设的项目完成一项验收一项,每月验收督查;二是验收组人员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员参加,确保验收准确、公正、真实;三是乡上成立督导组负责督促检查,对村工作组每季度述职通报;四是县上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年度验收考核,确保贫困户当年增收脱贫目标实现。
(五)坚持群众路线,突出农户主体。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工作程度,项目建设以村为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管(即村支部提议,村支部、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事项公开;结果公开;村廉委领导监督),规划到户的项目建设以农户为主体,充分调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生态新村,幸福家园的热情。
四、几点启示
_____县_____乡整乡推进全域扶贫攻坚的做法和经验有五点启示:一是坚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坚强保障;二是坚持瞄准贫困区域,真扶贫,扶真贫的认识到位,思路清晰是强力推进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的前提;三是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务实创新,转变干部作风是精准扶贫到户的关键;四是坚持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资源,投入到位是扶贫攻坚工作落地见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篇十一 2023关于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900字
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
按照选派办、扶贫办部署,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到了17个生产队,对全村精准帮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赵桥村概况
赵桥村隶属肥西县丰乐镇,北临合安路,东靠花新路,南接四丰路,西濒赵小河。赵桥村总占地面积约3960亩,有刘大郢等17个生产队,总人口1682 人,总户数408户,总劳力896人,党员4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478人,党员23人),20__年人均纯收入8189元,贫困户15户44人,五保 13户,低保11户31人。总耕地2615亩,退耕还林365亩,当家水塘35口,占地约800亩,沟渠41条,总长约12600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比较优势
当前赵桥村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孕。五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由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对村里基础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党员平均年龄55岁,无新鲜血液输入。
当前赵桥村存在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显著。往北距离省际公路10公里不到,紧挨着花岗镇通往新仓的县级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二是村两委班子十分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济开大船。班子团结是干事业的基础、干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为群众谋来福祉。
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 一村一品 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赵大郢、任郢、潘郢、万郢、丰收、马郢、东西基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原料基地;在临近花新公路的王岗、杨湾、下湾、王圩、一棵树、吴岗,突出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现代养殖专业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岗花木市场看齐,促其成为合肥市民的下一个菜篮子;在紧邻花新公路的刘大郢、椿郢,依靠毗邻的7个当家塘及紧邻公路的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 农家乐 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农业专业村,带动整个赵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 脏、乱、差 为主要内容的 三线三边 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引入村级卫生所,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
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 种养 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政府帮扶、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转岗转产的能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进村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勇创家业。
加紧成立合作组织,培养现代新农民。坚持从群众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实现整村推进。注意研究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耕种农作物,做到不跟风,防止市场供大于求,给农民带来损失。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强、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规约,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创建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篇十二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100字
根据《___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__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__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__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__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__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__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__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___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篇十三 乡镇2023扶贫工作计划怎么写报告2050字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根据省、市、县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昌溪乡2023年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原则,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切实改变贫困村面貌,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扶贫对象同步实现小康。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造血式扶贫和提高五保户、低保户保障标准,使全乡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通过实施贫困移民搬迁和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扶持小额信贷等系列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昌溪村36户80人双源村22户60人万二村18户62人实现脱贫目标,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 8万元以上;通过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等项目,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各项主要指标接近全乡平均水平。
三、主要措施
1、根据对口帮扶任务分配表及联系人员名单,计划安排走访对口帮扶贫困户,及时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做好新一年扶贫调研工作,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帮扶工作责任制,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提供保障。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坚持因地制宜、补缺补差,通过实施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劳动素质和能力等方式,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3、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为贫困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县小额信贷实施办法,协助县扶贫办、农商行等部门通过建立风险补偿金、完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等措施,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
4、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稳步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在双源村兴建260亩绿梅养植基地,以产业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发展,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改善万二村容村貌,为加快龙王尖旅游开发增添动力,增加村民收入来源。对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按各自需求采取相应扶持措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拓宽渠道。
5、开展教育扶贫,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机会。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雨露计划”的要求,对贫困户子女在中、高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实施资金补贴 ,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帮助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的良好氛围,增加贫困户子女的就业机会。鼓励贫困户的劳动力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至少掌握一门生产技术,为实现就业提供保障。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类实用技术的勉强培训,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6、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有基本住房。加强对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两项政策的衔接,继续向贫困人口倾斜。
7、加强民政兜低,确保所有无劳动能力及收入的贫困群众享有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大五保、低保户的保障能力。对因病返贫的农户通过大病救助、大病保险等方式予以扶持。
8、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救助。计划今年“七一”前夕、国庆前夕、春节前夕合理安排帮扶物资,分别用于帮助贫困户购买大米、油等生活用品。
四、责任落实
1、落实扶贫的主体责任,扶贫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扶贫工作队长对本村扶贫工作负主体责任。
2、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扶贫资源。整合扶贫、农业、水利、土地、交通、财政、文化、发改委、移委等多部门资金,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集中力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个人认领扶贫项目或捐资,积极开展帮扶济困活动。
3、强化包村单位及包保干部责任,提高包保成效。根据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行动方案,建立包村单位年初建帐、年中对账,年底查帐制度,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考核,真正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
4、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职责,充分发挥帮扶作用。各驻村扶贫工作队要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坚持长期驻村,杜绝“走读现象”。要帮助贫困村制定发展计划,帮助贫困村找准发展项目,落实好帮扶措施。
5、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资金、扶贫对象等信息公示制度,确保阳光操作。坚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强化扶贫项目前期评估和后期跟踪问效,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6、加强领导,确保全年扶贫工作顺利完成。发挥好乡扶贫工作站作用,定期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完善扶贫内容,更新工作措施;加强与贫困户的联系,及时掌握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积极了解各村扶贫互助基金的管理运作,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同时做好扶贫工作信息和总结上报工作。
篇十四 乡镇党委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450字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__县__乡__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__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__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23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__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__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__村__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23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__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十五 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0350字
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会仪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会仪、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00公顷。2023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会仪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根据2023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23年如期脱贫,到2023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会仪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会仪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2023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会仪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会仪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会仪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会仪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另一个是水利设施陈旧,一是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和平村群众想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二是饮用水无保障,比如,会仪村水排片区安全饮水未全覆盖,现在实施的爱心水窖补助为3000元/口,部分群众不能凑足其余资金,项目实施难度大;再比如,黄坪村茶林片区和三渡村雷家片区部分贫困户未通自来水。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缺土地。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迁人口到本地结婚组建家庭,由于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土地,无法增收创收。在此次抽样摸底调查中,缺土地户数所占比例在18.8%。
(六) 现有项目实施难度大。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加之有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在农村实施项目过程中就出现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就算勉强实施,后期项目管护人员和资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条件。比如,三渡村20户相对集中的农户饮水问题,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当地群众无法自筹剩余资金,导致有项目也实施不了。
(七)特殊群体贫困。镇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通过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带动实现大面脱贫,努力做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初步测算,需要投入资金20808.5万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资金14360万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万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万元,通户间路4500万元);解决安全住房上级补助资金964万元,特殊贫困户60平方米,安全住房资金500万元;学校改扩建1020万元;卫生室建设60万元(上级补助3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解决卫生自来水需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高稳产农田建设需要326万元;劳动技能培训需要资金150万元;文化活动建设需要资金405万元;广播电视通讯资金17.5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2.5万元,县级配套5万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级补助资金6万元。
(一)解决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 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23年,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 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 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 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 到2023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2023-2023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23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 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 到2023年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新增蓄水20000立方米,安装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装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23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2023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23年在会仪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会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 到2023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23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十二)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讯的问题 到2023年,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个,到特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18个,实现全镇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我国扶贫开发始于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云南省、昭通市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因此,当前主要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在精准识别后如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一是建议县级尽快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把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上来,并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把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传递到群众中。二是尽快印发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手册,全面掌握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的标准。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2023年到2023年共计5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20232023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232023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232023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大面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汇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落地,整合项目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特贫自然村实施一批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外,还可以通过划分资源禀赋相近,地理位置相邻和致贫因素相似的小片区,采取跨村跨区域实施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整合资源,也可以解决非行政贫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资金项目少的问题。
二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三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四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五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比如,和平村三节田,黄坪村马马丘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六是通过教育和科技培训减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四)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建议在《云南省乌蒙片区绥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32023年)》中,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关部门拟定行动计划。会仪镇根据县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镇2468户12463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三是措施精准。针对会仪镇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1017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____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八)细化管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实效。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四到位。一是挂钩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一户贫困户明确一名责任人,建议由挂钩单位对挂钩村派驻扶贫工作组,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我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帮扶单位要根据扶贫专项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县级层面也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九)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不解决好这一现象,不仅对脱贫目标的实现有影响,也会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一是要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建立信息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二是将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加强协作,从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心理辅导、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扎实开展工作。三是要发展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倡导和组织有爱心的志愿者,到这部分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43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