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栏目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6 热度:81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一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2500字

一、2023年全市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逆势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显著加快

(三)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

(四)民生工程卓有成效,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始终坚持“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实现真正跨越,思路决定出路,抓机遇就是抓发展,优良发展环境就是最大竞争力,狠抓落实、强势推进”等基本经验;得益于人大、政协在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之上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和超常规强势推进、超常规抢抓机遇、超常规狠抓落实。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上级驻岭单位和驻岭部队,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公主岭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宏观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关注;社会稳定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在具体实践中,城市街区改造、居民居住环境、供热、供水、教育、医疗、就业、干部职工工资待遇等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创新思路,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完成我市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的年份,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宏观层面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国务院在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之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得到批准,为我市这样一个靠近长春、毗邻一汽、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县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所带来的产业革命和绿色革命,又必将为经济欠发达县份实现弯道超越、科技兴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在如此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内,只要坚持理性思维、科学谋划,及时抢占经济、科技、市场等制高点,紧紧抓住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体制机制等活跃经济的重要要素,就能使我市经济在竞争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跨越。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抓好投资拉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市化,巩固和发展强县成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力争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上有新突破

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欠发达县份,在加快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规律是出口、消费比重较低,难以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依靠投资拉动依然是现阶段解决内生动力不足、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有效需求、扩大经济总量的主要途径。因此,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毫不动摇地实施项目带动,千方百计地依靠机制驱动,通过用制度支持完善载体功能,加速承载各种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完成投资内容;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壮大,从而实现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机制驱动的良性循环。

(二)统筹兼顾地发展农业、支持农村、关注农民,力争在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有新突破

按照“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标准,加快朝阳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领全市农业快速发展。

(三)扎扎实实地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品位提升,力争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上有新突破

遵循“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指导原则,按照“稳步扩容、完善功能、优化管理、提升品位”的思路,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旧城,打造新城,着力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精心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岭西三路北段、新风大街、育文路、育民路、科贸大街和新城路网等道路建设;继续实施清水绿带工程;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造景观特色;完成响铃公园改造;启动净水厂改造工程,提高供水质量。加强集中供热管理,切实解决城区供热遗留问题,提高供热质量;全面落实物业管理各项法规,逐步规范小区的治安、卫生等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规范市场和交通秩序,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四)持之以恒地关爱民生、推进事业、构建和谐,力争在加快社会进步上有新突破

(五)坚定不移地强化改革创新、转变观念、优质服务,力争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执行力上有新突破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资本运营和重组,努力在组建集团公司和企业上市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抓好扩权强镇试点,能下放的权力全部下放,使乡镇工作更有自主性、创造性。三是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扩大部门预算试点范围,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国投”、“城投”、“担保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整合资源,提高担保、融资、投资能力。积极引进外阜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年内力争再组建2-3家小额贷款公司,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持。四是抓好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开发服务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现代服务业改革。要组建专门机构,选调精兵强将,主攻融入长春经济圈,重点在绿色果蔬、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商贸旅游、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有新思维、新举措、新突破。六是创新思维,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制度上加快改革。要逐步解决人才流失、断档和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廉洁从政,提高政府感召力;坚持改进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公信力。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有效联动,让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篇二 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13850字

现在,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一、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温州跨世纪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与时俱进,奋力开拓,较好地完成市九届人大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60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55亿元;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38.7亿元增加到126.3亿元,增长2.3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8.7:58.5:32.8调整为5.3:56.7:38。工业经济加快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国际性轻工城建设开局良好,“十个一批”工程逐步启动,轻工行业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创建了一批国字号生产基地。产业园区集聚作用日益增强,重点工业园区实现产值所占的比重达60.5%。“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成效显著,获得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国家免检产品42个,温州产品质量形象得到有效改观。建筑业发展水平提高,2项工程摘取“鲁班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效益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粮经产值比由61:39调整为34.3:65.7。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旅游、会展、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等持续快速发展,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成功举办首届“轻博会”。

改革开放催生新活力。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明显增强,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劳动关系处理为重点,国企改制面达95%。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39家企业路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积极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全国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开始实施,财税、投融资、流通、医药、价格和住房制度等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力推进“信用温州”建设,在国内率先建立企业信用服务平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去年实现出口总额26.5亿美元,五年问增长4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亿美元。充分发挥在外温州人优势,有效地放大了温州经济。

现代化大都市雏型开始显现。调整市区行政区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建成区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25平方公里。新中心区开始出形象,完成旧城改造216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6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343万平方米,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副中心城市和一批现代化城镇发展加快,城市化水平达5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9.8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3倍。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温州电厂二期、中央直属粮食储备库、洞头五岛相连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119个。用台温、金丽温高速公路建设全线推进,进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温州(洞头)半岛工程顺利开工。温福和甬温铁路前期工作基本就绪。电话号码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升8位。城乡基础设施由制约型向初步适应型转变。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果丰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64项,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向高标准迈进,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化,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 5l.4%提高到79.5%。民办教育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温州大学城初具规模,温州医学院、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顺利迁入。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广播电视大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6%。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人民武装和人事、民政、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口岸、统计、物价、档案、人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中央、省驻温单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进一步深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市政协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23件、政协委员提案2638件,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34元提高到1459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3658元提高到5091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增长1.9倍,人均达到10088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10.8和3个百分点。城乡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长,每百户轿车、电脑、手机拥有量位居全省首位。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7岁。率先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欠发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温州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将为历史所铭记。在此,我代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于部和驻温部队官兵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所有关心温州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温州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土地等重要资源的供需矛盾有所加剧;利用外资工作有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城乡居民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尚有不少薄弱环节;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特别是政府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致使各方面对发展软环境不满意。如果不迅速扭转这种局面,温州将丧失优势和机遇,直接危及可持续发展。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过硬的措施,扎扎实实地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更面临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确保比2000年翻一番,年均递增11%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努力使温州成为浙南闽东乃至更大范围城市群中的“领跑城市”。

-- 现代化大都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发展由“瓯江时代”向'冻海时代”跨越,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迈进,初步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形象。基本建成枢纽型、功能型基础设施体系,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形成较为完善的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稳定低生育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人民生活迈向富裕的小康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舒适的人居环境。

新的形势和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主线,全力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围绕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加快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把握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的趋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保持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加快建设国际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和创新基地。对照国际著名轻工城市的发展轨迹,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专业化生产、国际化运作等方面的战略研究,加快实施“十个一批”二工程;进一步做大园区、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活市场。从“大温州”概念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核、三带、四区”产业布局框架。加大工业园区的整合力度,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4oo平方公里的沿海工业区,形成沿海产业带,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利用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加强与国际轻工名牌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能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产业排头兵,到2023年,全市轻工百强企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发展水平。深入实施“质量立市、名牌兴业”战略,重视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发挥信息化的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组织区域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提高轻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和提升力度,做大“名牌经济”,使全市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免检产品的拥有量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扩张市场网络,推动更多的轻工产品“走出去”,使温州成为国内外大企业、跨国公司的供货基地和采购中心。在加快发展轻工产业的同时,重视其他工业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低压电器、化工、泵阀、汽摩配等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更快更好发展。有重点地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紧紧围绕为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服务,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各具行业特色、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质检中心、产品展示销售中心,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基本建成双屿、南白象、龙湾港区三大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推进商业布局和经营业态调整,建成杨府山中央商务区和大西洋商贸中。心等区域性购物中心,增强现代商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以“轻博会”为龙头,发展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会展”、“特色会展”,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以“山、水、文、商”为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把我市建设成为浙江南部旅游出入境的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服务行业,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l上个百分点。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一港三城”战略的必然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型、创汇型农业,推动效益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重点扶持一批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机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粮食安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村集体资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视解决失上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把推进城市化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城市化推动现代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构筑大都市框架。以规划为龙头,实行东拓、南接、北连,把瑞安、乐清、永嘉、洞头纳入大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通盘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建设进程,形成向东、跨江、面海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态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争取五年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80万;加快中心城区“退二进三”的产业转换,明确城市各片区的规划定位,促进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形成和发挥。基本完成32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建设,使其成为辐射功能强、现代气息浓、人居环境优,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新区。以产业为依托,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功能互补和小城市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鳌江流域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平阳、苍南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促进温州南翼经济的发展。加强村镇规划建设,争取五年内完成交通主于道沿线和经济发达村镇的整治改造任务。

根据东南沿海大商港的定位;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全力抓好温州港开发建设,努力实现从河口港向近海深水港的战略性转移。加快状元存、南岳、七里、龙湾等港区建设,完善集疏运网络和口岸功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业务;到2023年争取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150万标箱,为买现远期“331”发展目标,建成现代化沿海主枢纽港和集装箱重要港口奠定基础。加强飞云江、鳌江的整治和港口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全力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程度、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计划五年实施重大项目103项,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大交通、大能源、大水利等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建成温福铁路和甬温铁路温州段,尽快启动新机场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形成海陆空配套、快速通畅的对外大通道;着手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文成泰顺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市内交通网络建设,完善城市道路框架,构筑城市捷运系统,实现全市二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能源方面,建设装机容量24o万千瓦的温州第二电厂,5o万伏用温、温南、温东输变电等工程;建成温州电厂三期。水利方面,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楠溪江水利枢纽工程等重点项目,实施“千库保安”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抓好山区小流域治理。大力实施围垦工程,完成造地15万亩以上,有效增加后备土地资源。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绿色温州”。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理山治水,显山露水,逐步构筑城市“三环绿色生态圈”。在内环,加快建设温州乐园、九山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等,基本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到2023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绿地率达30%。在中环,搞好城市“绿核、绿心”建设,建成以大罗山与三烊湿地____温州城市生态园;加强对沿海滩涂湿地和洞头、灵昆、七都三岛“海上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深度开发楠溪江景区,加快构筑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六岸”的生态公益带和城市景观带。在外环,建设北雁荡山、四海山、玉苍山、乌岩岭四大城市“绿肺’,形成大都市远郊生态屏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抓好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珊溪水系保护和重点片区污水治理;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颗粒物、治理机动车尾气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以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充分发挥“渔、港、景、油、涂'五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临港产业和海洋旅游业,提高海洋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把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人口迁移、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山海协作四大工程。加快山区人口的迁移和集聚,建设一批下山移民新区,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欠发达乡镇的劳务输出及随迁人口要达到并稳定在 80万人以上。充分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建成文成、泰顺2个生态县,使之成为温州大都市的“后花园”。把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区建到发达地区;走异地工业化的道路,切实解决下山群众的就业问题。统筹规划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700公里通乡公路、1500公里通村公路改造任务。实施山海协作,加强挂钩扶贫,促进共同富裕。到2023年,努力实现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

(三)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围绕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激活经济主体,增强发展力和创新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温州真正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市。

以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金融改革综合试点,通过建立国有银行小额贷款营销机制、对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改造农村信用社、深化存贷款利率改革、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搭建通畅、高效的金融平台。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推动国有资产的流动和重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积极支持资产质量较高、竞争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资本经营,促进产权整合、企业集聚和产业放大。积极稳妥地实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深化财政、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形成规范、有序的经济管理体制。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认真研究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过渡期,加快形成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提高对各类国际贸易纠纷的预警、应对能力。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开发区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中的龙头地位,推动优势企业与跨国公司、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嫁接重组,全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积极发挥“三胞”的作用,做好吸引侨资、台资的文章。力争五年合同利用外资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着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实施“大通关”工程,努力扩大外贸出口。至2023年,夕贸出口总额达到60亿美元,比2000年翻两番。开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领域,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窗口,广泛开展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

做足做活温州人文章,努力把温州人经济转化为温州经济。通过各地温州商会和搭建世界温州人大会这一平台,充分利用200万在外温州人这一独特资源,努力为温州经济发展服务。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温州企业和温州人“走出去”,完善温州之外的营销网络,把更多的温州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积极发挥在外温州人的作用;搞好外引内联,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温州,努力把温州人“细胞”活力变成“肌体”力量。

积极参与国内地区间合作,以对内联接促进对外开放。发挥我市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多领域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和产业互补。继续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搞好对口帮扶工作。

(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体系。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塑造新世纪温州人的新形象。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和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平安温州”。切实抓好禁毒工作,遏制毒情蔓延势头。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业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联合体,搞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温州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完善产权交易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处理技术,深度开发经济、社会等各类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温州”。坚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促进我市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地方政府为主的分级办学责任制,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高标准、均衡化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基础教育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构筑开放性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成学习型城市;全面建成大学城,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学来温办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层次。深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区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我市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科技人才、现代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构筑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区域性人才高地,争取全市新增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2000名。充分挖掘和整合瓯越文化资源,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温州文化品牌。深化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具有导向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形式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加快群众性体育服务网络建设,注重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改善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探索建立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争取进入全省一类地区管理。认真实施妇女、儿童、老年人事业发展规划,关心和加强残疾人事业。

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到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千方百计培育和保护群众的购买力,努力扩大教育、体育、旅游、娱乐、信息等服务性消费;拓宽和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康居示范小区和经济适用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劳动者。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应保尽保。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关心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以提升环境竞争力为主线,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努力使温州成为政府服务最佳、营商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削减审批项民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审批程序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政府的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和制度,健全重大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和听证制,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的考核、选拔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机关作风的转变。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盘活和整合各种资源,激活经济发展的潜能。通过围垦造地、园区整合、土地整理、土地使用方式改革等途径,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着力解决企业用地的瓶颈制约,降低企业的营商成本。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努力增加建设和发展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坚持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和完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有效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吸引和集聚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按照信用立市、建设'信用温州”的要求,切实强化政府信用;显著提升企业信用,初步建立个人信用,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网络、信用评价系统和信用监管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使我市成为全国信用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和经营行为的监管,打破地区封锁和行政壁垒,依法打击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在防范重大疫情、抵御自然灾害、化解金融风险、维护信息安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应对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2003年的主要工作安排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本届政府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外贸出口额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任务艰巨。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确保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定任务。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工业方面,以加快征地步伐和完善配套设施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滨海产业园区5000亩土地征用和“七通一平”建设,加快中国鞋都等10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抓好能直接带动产业提升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00亿元。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增加资金供给,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鞋类、印刷、泵阀、低压电器、汽摩配等国家级和省级检测中心建设;新建3个省级检测中心。

农业方面,加强蔬菜、茶果、花卉、水产、畜牧等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重点基地20个。继续抓好农业“百龙工程”,培育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完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启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搞好种子种苗工程,发展“订单农业”和“网上交易”,培育一批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业中介组织。启动山海协作工程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实现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服务业方面,制定实施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加快双屿物流中心、瓯北客货运综合站等一批物流设施建设,争取大型国际零售集团落户温州。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及有关配套工程,全力以赴办好2003年中国国际轻工产品博览会。加强旅游交通和旅游景点建设,提高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认真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建立重点投资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完成合同利用外资比上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着手在各级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开辟外商投资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划出不少于50%的土地用于外商投资。认真落实各项出口扶持措施,用足用好生产企业“免、抵、退”等税收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加强外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通关效率,推进贸易便利化。壮大出口队伍,重点培育10家自营出口超亿美元的出口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力争全年新批境外企业25家。

(三)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按照金融改革综合试点的要求,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扩大小额信用贷款;搞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试点,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融资服务。深化经贸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妥善处置已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商业、物资、粮食、水利、交通、城建等国有企业改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争取年内组建股份有限公司5家,新进入上市辅导2家,上市1家。加强对村集体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妥善处理“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的村集体资产问题。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土地入股、被征用土地农民参与社会保险等办法,妥善解决失上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食品卫生、房地产、汽车、建材、通信产品、服务六大市场和价格秩序的专项整治。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保障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百项千亿工程”,完成重点建设投资叨亿元。建成50万伏而温输变电、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市行政管理中心等项目,确保甬台温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加快实施温州(洞头)半岛浅滩一期、珊溪水利供水配套工程、温瑞塘河综合整治、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瓯南大桥、瓯海大道、温州大学城、康居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温福铁路温州段、永强机场扩建、飞云江三桥、龙湾港区二期、温州电厂三期、城市西向排洪工程、温医附一院迁建工程和沿海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等。做好甬温铁路温州段、温州第二电厂、绕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瓯江过江隧道、三江片开发、温州城市生态园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完成杨府山片区城市设计,全面启动中央商务区建设,完善行政文化中心配套设施,进一步拉开城市中心区建设框架。坚持新区拓展和旧城疏解相结合,稳步进行旧城改造,控制旧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提高旧城环境质量。

(五)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和文明村居等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继续加大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治安秩序、拆违改危“四大整治”力度,搞好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地面积 80万平方米。抓好农村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整治,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为我市2023年争取首批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奠定重要基础。

提高科技教育发展水平。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累计建成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50家,实现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零的突破。加快制定实施扶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和虚拟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重视专利保护工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选择20家企业和5家行业信息中心开展信息化试点,建设教育、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领域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一批重点学校的改迁建,争创省市示范学校5l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加快大学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实行高层次人才引进“零门槛”;完善“人才居住证”制度,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温创业。

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新闻、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启动建设温州大剧院、中华诗词馆、温州美术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继续做好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区的保护,办好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温州分会场的各项活动。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步伐,完成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紧建立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力打好‘啡典”防治硬仗。积极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快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搞好三产等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加强国防教育,关心和支持驻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关心人民生活,继续为民办好一批实事项目。转变政府职能,整顿机关作风,化大力气改善和优化发展软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重大事项联审,开展年检年审事项专项清理,实现部分事项网上审批。启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建好政府门户同站;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执法监察力度,完善投诉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办事拖拉、推倭塞责、刁难企业、政令不畅等问题。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大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时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为建设富裕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推荐]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

代市长刘奇作政府工作报告一文由www.1566.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三 xx年区市政府工作报告1025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十五”和XX年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政府几任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应对区划调整带来的不利影响,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按可比口径,预计生产总值年均递增__%;全口径财政收入、区本级财政收入年均递增__%,超过翻番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___,___万元。传统商贸业再现繁荣,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凸显,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进程加快,三产内部结构日益优化,经济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二轮土地承包和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日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教育、卫生、城建等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先后与__个县(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引进项目_,___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___个,超亿元项目__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经济运行质量。

----城市建设与管理并重,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累计投入__,___万元用于城市建设。打通了亚泰大街、南湖大路等交通动脉,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维修改造道路___余条,道路硬化面积比“九五”净增___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住宅小区__个,新增绿地面积___._公顷,拆除违章建筑__万平方米,改造摸黑街路近百条。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创建活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区面貌大为改观。

----群众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累计开发就业岗位_._万个,_._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以下。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困难群众最低生活费和临时救济金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低保资金_,___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积极促进残疾人康复,安置残疾人就业_,___人次。农村劳动力输出_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年均增长__._%。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资源整合成效显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市一类一级学校由XX年的__._%增加到目前的__._%,形成了以树勋小学、___中学为龙头的名校梯队;省级一类重点高中进线率由XX年的__._%提高到目前的__._%。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蓬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__项,奖牌___枚。计划生育率保持__._%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负增长。累计投入_,___多万元建设了__个全国一流的社区用房,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社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受到国家的嘉奖表彰。武装、科技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成效明显。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完成“四五普法”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依法治区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广电子政务,全力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充分发挥区长公开电话作用,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交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持了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XX年是“十五计划”的收尾之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十届五次全会的部署,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积极构建“三大”板块,全力发展“六大”经济,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南关区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预计到年末,全区生产总值实现___,___万元,同比增长__%;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___,___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__,___万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__._%和__%;引进内资___,___万元、外资_,___万美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___%和___._%;固定资产投资实现___,___万元,完成年计划的___%。

1、深入实施三产兴区战略,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乔赛数码商城等名企名店相继落位,健康娱乐城建设和南岭体育场招商有序推进,磐石路商业街建设步伐加快,重庆路、南湖大路等四大商圈活力日增。亚泰大街新填充商用面积_.__万平方米,沿街企业已达___余家,年新增税收_,___万元以上,三产隆起带日显繁荣。专业街集聚企业___户,年销售额达__,___万元以上,实现税收_,___万元,特色经济规模日益壮大。重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___户,通钢国贸、茂祥药业等一批名企入驻运营,总部经济势头迅猛。“千店工程”新开店铺___户,完成年计划的___%;__条创业路聚集商家_,___户,民本经济日益活跃。

2、积极谋求结构调整新途径,都市工业探索取得新突破。在我区被市里确定为都市工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又获省批准在南部新城建设都市经济开发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起步区占地__万平方米。都市工业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开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为全区加快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3、大力实施城建强区战略,城建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大城市开发、改造力度,自我加压,主动出击,把全区的一些城建项目纳入了全市大盘子,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改造巷道___条,总量全市最多;改造棚户区_处,占地面积__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___万平方米,为年计划的___%;新增绿化面积__公顷,完成了解放大路千米灯光隧道等美化、亮化工程,城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

4、进一步促进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千方百计做好区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打造了健康胡同等一批国家、省、市先进社区和示范社区,启动了“平安南关”建设工程,全力组织防汛救灾,高度重视禽流感疫情防控,大力推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巩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特别是XX年,是我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状况明显好转、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环境日益优化、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的时期,为新一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中,南关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环保、爱国卫生、社区建设、再就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喜人成绩,获得国家、省、市近百项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关区人民政府,向作出无私奉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驻区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服务百姓,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是政府工作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勤廉为政,是政府工作必须大力倡导的作风。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城区功能的培育与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产业支撑能力不强,财政税收基础薄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经济总量和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社会事业发展压力较大;政府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与加快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我区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既有来自外部竞相发展的巨大压力,又有自身阶段性的突出矛盾,产业结构单一、财政支撑体系脆弱以及区域空间狭小等问题仍将存在。但是,我们更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国家继续加大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省市确立了跑步发展、率先发展的目标措施,“南资北进”的趋势日益显现,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南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省市加快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出台,伊通河风光带的建设以及我区省级都市经济开发区的启动,等等,更给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最直接、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尤其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区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具备了率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克难攻坚,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快发展,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南关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南关为目标,实施“三产立区、城建强区、和谐兴区”三大战略,改造北部、繁荣中部、开发南部,发展商贸经济、城建经济、总部经济、民本经济、旅游经济、都市工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努力把南关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十一五”期间南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招商引资累计达到___,___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___,___万元,年均增长__%。

——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_.__‰以内。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我们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发展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力争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上实现率先发展和突破;强化机遇意识,抓住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引资金、上项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新突破;强化创新意识,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统筹协调意识,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在发展方向上,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注重内涵提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对财政的贡献水平;在发展业态上,由传统商贸型向现代商务型转变,在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基础上,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型业态;在发展布局上,由分散型向聚集型转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向规模和空间要效益。

(三)坚持“城建强区”战略,强化承载功能

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全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相衔接,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分区规划,整体设计,连片开发,突出商业项目和商业设施建设,以此拉动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坚持城市建设与增强承载功能相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打造一流的区域发展环境;坚持城市建设与完善城区功能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城市建设对教育、社区等各项事业的牵动和服务作用。

(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强化开放理念,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意识,以前瞻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开阔的胸怀,积极融入国际国内的大循环,努力实现与先进地区在各种层面尤其是思想方面的对接、同步;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下大气力全方位宣传和展示南关,塑造南关独特的对外开放品牌形象,提高南关对外知名度;打造对外开放环境,强化安商、扶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接轨的发展环境,增强环境吸引力;健全对外开放体系,逐步建立与国际经济相融合的经济架构,进一步扩大文教卫生等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努力促进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五)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南关

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大政府对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保证群众公平分享各种社会资源。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努力建设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力南关。

三、二__六年重点工作任务

XX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必须坚持高标准起步,确保“十一五”实现良好开端。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南关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夯实经济基础;更加注重城建与经济的融合互动,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社会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XX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___,___万元,增长__%;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__,___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__%;固定资产投资完成___,___万元,增长__%;实现招商引资___,___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_,___元,增长_%左右。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XX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构筑新型产业格局,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壮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特色,加快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商贸业为基础、以都市工业为新增长点的城区经济新格局。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把南部新城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中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城行政办公板块、金融商务商业板块和科技文化板块。加快培育发展金融保险、评估中介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以永新医药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全力壮大以全安广场为中心的现代商务板块。加大对天津家世界项目的扶持力度,促其在年内完成购物中心和高档写字楼建设;尽快盘活中安、中粮大厦;依托通钢国际大厦、财富广场、__世纪国际商务总部等楼宇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解放大路商务楼宇带的繁荣。努力打造以南岭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文化板块。加速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实行省市区联合互动,加快综合性体育健身商品城建设,逐步将体育场区域打造成集竞技、休闲、娱乐、健身、购物于一体的开放式广场。加快启动伊通河生态旅游经济板块。主动参与改造治理工程,结合南关区产业布局,力争在重要结点、重要地段增加商业设施,积极开发水上、冰上、岸上休闲娱乐项目,着力打造伊通河休闲旅游观光带。探索市区联动机制,整合道台府、文庙、雕塑公园等各种人文景观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2、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北部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步伐,对长春饭店、公交公司原址地块进行包装推介,加快开发进程;推进亚泰富苑商务楼招商,改造三马路布料批发市场,进一步繁荣重庆路商圈。借助永春路棚户区等黄金地段的商业开发,大力整合市场资源,盘活新华联、亚细亚等闲置商业资源,加快中远快运及永春二期改造进度,壮大永春商圈规模。扶持龙兴商贸园发展,科学调整经营定位,与站前商业区相衔接,提高龙兴商圈竞争力。全力加快磐石路现代商业街、卫星路瑞阳广场、万达二期等重点商业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部分商家入驻营业,推进南湖大路商贸板块建设。进一步壮大提升专业街的规模和品位,巩固、发展创业路,继续实施“千店工程”,积极发展社区经济,推动富有特色的民本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3、加快启动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举全区之力,加快启动__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建设。抓紧前期的各项准备,尽快搭建园区开发组织机构,高标准、高起点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环保型和现代服务型等都市经济;做好园区范围内地上物的调查摸底和园区建设投入概算,年内完成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活政策,超前搞好推介招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北部老城区闲置资源,积极发展都市工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始终是南关区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通过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工作推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招商引资质量,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1、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招商重点,紧紧围绕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都市经济开发区建设等,加强对港澳台和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努力吸引有资质、有资信的大公司、大财团来区兴业,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探索新的招商方式,积极尝试与跨国公司、著名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等新的投融资方式,努力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强化招商部门的主体作用,选调能力强、素质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好的干部充实招商队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亚泰富苑、伟峰大厦等一批续建的重点项目,搞好跟踪服务,促进尽早运营;对家世界、中远快运、万豪地产等一批新建项目,主动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有意向协议的项目,要盯住不放,力促落位。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要强化对外宣传,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地宣传南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关、支持南关、选择南关。要搞好对外联系,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和驻区省市机关众多的优越条件,密切对外联系与合作,加强与省市和相关方面的协调,实现借力发展。要加强区域合作,主动寻求和扩大区域间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双方互利合作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动发展。

(三)积极推进税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

财政税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采取超常举措,千方百计抓好税源经济。要大力培育引进税源。围绕增加本级收入,着力培育具有支撑作用的纳税大户,通过优惠政策、优良环境,努力稳住现有税源。同时,积极吸引有规模、有潜力、有效益的大企业到南关注册纳税,为财力增长提供动力。要严格依法治税,整治税收环境,加大清理拖欠税款力度,保证税款应收尽收、及时入库。各部门要积极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确保可用财力稳步增长。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区街财政体制,发挥各街乡在组织财政税收中的基础作用。

(四)大力发展城建经济,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

依托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高标准编制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上,全力加快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进一步提高城区承载能力,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1、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建一号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紧紧抓住省市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的机遇,把棚户区改造与改善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紧密结合,统筹规划,强力推进。年内棚户区改造力争新增商用面积__万平方米,重点启动_个带动作用明显的地块,即围绕桃源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商务楼宇、美食商贸城等商业项目;围绕长通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穆斯林民族特色旅游商业街;围绕东安屯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大型商服设施;围绕永春路棚户区改造,繁荣永春商圈;围绕市政府南迁,规划改造南部新城棚户区,改善周边环境。年内,全区住宅楼、商务楼、办公楼新开工面积达__万平方米。

2、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主动参与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里尽快构筑起道路、水电汽等设施的基本框架,协助完成繁荣路东延、___国道拓宽工程。突出商圈建设和板块经济主题,着力改善专业街、创业路周边环境,完成大马路、清明街等__条街路维修翻建,实施三环以内___条巷道铺装,实现平阳街、平泉路等__条主要街路的亮化改造,带动周边经济全面繁荣。

3、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加强区域综合整治,提高城区品位形象。着力抓好公共绿地和社区绿化,积极创建“绿色城区”。加强重庆路夜景观建设,提升清明街亮化档次,对二环以内的___条街路安装路灯,提高商业氛围,改善出行条件。完成永安桥、东安屯明沟改造,彻底解决防汛及脏乱问题。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和环境整治力度,抓好经常化管理,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坚决制止市场外溢、乱倒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专项整治非法排污行为,努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年内,完成曙光街道市容精品区域建设,_/_以上街道达到“卫生先进街道”,_/_以上社区达到“卫生先进社区”标准。

(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充分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1、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动义务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抓住南部新城开发和北部棚户区改造的机遇,加快学校布局调整与优化整合;适度拓展名校办学规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名校内涵;加强一般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做强做优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年内,一类一级学校达到__%,一类一级示范学校达到__%。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各类教育,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快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群众的能力。积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疫情报告网络等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卫生和食品卫生监管,开展“六小”整治活动,为创建卫生城打下坚实基础。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整合区域体育资源,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3、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实施基础工程、窗口工程和共建联建等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社区、广场和村屯文化,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高度关注民生,切实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树立“以发展促就业”理念,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年内力争创造就业岗位_,___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_,___人左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

2、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加快农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活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建立长效扶贫救助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确保全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

3、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构建新型社区自治组织体系,发挥协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增强社区与居民的融合互动,提高居民参与度。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打造“我帮你”社区服务品牌。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培育壮大志愿者队伍。强化宣传教育,面向社区居民,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力争使__%以上的社区进入省级示范社区行列。

4、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实施“平安南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行政行为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实干政府。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推广落实“一线工作法”,积极倡导“少说多干、干实事、求实效”的脚踏实地之风;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勤政高效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求真务实之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尊重群众的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建设效能政府。积极向现代企业学习,增强效率和效益观念,优化行政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树立节约理念,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强化亲商、扶商、富商理念,全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努力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服务绩效最大化。认真解决“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促进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工作和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三结合”的公共决策机制,提高民主科学决策水平。

建设诚信政府。积极开展“诚信在行业、诚信在社区、诚信在岗位”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理念。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各项服务承诺制度,保持政策措施的相对稳定和连续,言必行、行必果,增强政府公信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

建设廉洁政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各级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实施政府“阳光工程”,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努力防止腐败现象滋生,树立政府廉洁奉公形象。

各位代表,南关区新一轮发展已经迈开了前进的步伐,宏伟的蓝图令人鼓舞,历史的责任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主动应对激烈竞争中的各种挑战,为创造南关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 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8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全面执行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00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增长14.2%;主要指标增幅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过全市戮力攻坚,我们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为海绵城市首批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发展文明向上、持续向好。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激活力、强实体,实现经济新增长。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把稳定经济增长作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及时推出“稳增长50条”、“财政28条”、县域经济差别化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办法,着力解决审批、建设、融资、征地拆迁、创新创业等环节制约性难题。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棚改旧改工作,实施项目建设提升计划,建立领导包挂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督查评议活动,启动了齐鲁制药产业园、传化泉胜公路港、百步亭等一批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推进220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1110亿元。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题,加大融资担保、增量贷款财政补贴力度,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6.9亿元,国家开发银行棚改贷款预授信300亿元,在全省率先推出17个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出台新一轮国有土地上棚户区改造意见,扩大货币化安置,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7.7%。全力扩大消费需求,建设投运了方特东方神画、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等一批拉动旅游、吸引消费的服务业载体项目,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信息、文化、教育等消费服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7.5亿元,增长10.4%。实施扶持外贸稳定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解决、退税等70多项难题,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境外实际投资5.6亿美元、增长16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3.4亿美元、增长34.7%。

二是抓调整、促转型,催生产业新引擎。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和创新驱动,成立重大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电子商务、旅游业、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支持措施,着力培育新产业新动力,经济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升。服务业比重达到56.5%,提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60.8%,提高1.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2.58%,居全省首位;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投资均增长28%以上。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成为新的增长点。继齐鲁制药之后,力诺成为我市第二家过百亿民营企业。云计算产业集群获得省重大专项立项,引进培育无人机、工业机器人、智能电网、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等领域一批新兴企业。建筑产业化应用面积达到790万平方米。创新谷、药谷、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类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50余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400余家,扶持打造21家“泉城众创空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机床大型先进智能冲压设备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圣泉集团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九阳豆浆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金奖,成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0亿元,增长35%;互联网金融、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态实现新的发展。新增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7家,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量突破100亿元。

三是补短板、促统筹,推动城乡新发展。推进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加快中央商务区、华山、雪山、北湖、南北康、西客站、东客站等重点片区拆迁建设,完成4.6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清雅居公租房项目荣获国家鲁班奖。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城市色彩、地下空间、绿化等20多个专项规划。重点实施一批水电气暖、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052万平方米,改造水气热危旧管网271公里,全市商务楼宇光纤接入和公共热点区域无线网络接入实现全覆盖。加快交通路网建设,轨道交通r1线全面开工,二环南路快速路西段建成通车,完成34条市区道路建设改造任务,济南长途汽车西站正式启用,开通市区至长清、济阳等9条公交线和济莱、济齐城际快客。纬十二路、泺文路等人防工程顺利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突出燃煤、尾气、扬尘、工业生产综合治理,加快工业余热利用,扎实开展海绵城市创建工作,实施玉符河综合治理、地表水转换地下水、五库连通、渗漏带修复等工程,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趵突泉群保持12年持续喷涌。我市被评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实现“十三连丰”。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建设,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36家、5608家和1276家。电商下乡、乡村生态游、观光农业成为拉动乡村经济新业态。完成一批水库出险加固工程,建成“五小水利”569处。万德、刁镇、孔村等17个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承载集聚力增强。一批开发区扩围培育新产业,成为县域发展新载体。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和乡村连片治理,开展“千村五化提升”行动,建设农村公路506.5公里。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59个、省级生态村53个、市级文明生态村3300个。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427个,惠及465个村6万贫困人口。解决了22.62万农村居民和7.55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促改革、扩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发布施行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完成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脱钩任务。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组建投资促进局。启动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县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和机构整合完成。探索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和事业单位分业分类招聘方法。全部公开市县两级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市本级“三公”经费预算下降8.99%,收回结余沉淀资金16.13亿元全部用于社会民生。推进产业引导资金股权改革,设立济南财金投资发展基金,首期募集100亿元。将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0%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理顺城市供水体制,实现制水供水企业合并。实行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全面启动。顺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我们还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长短结合,启动了对影响济南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一些改革措施已经付诸实施。

篇五 萍乡市政府工作报告130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回顾20__年:在艰难转型中实现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转型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在这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增长速度的换挡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平稳有序,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60亿元,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3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117.06亿元,增长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2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99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0元,增长11%。全市存款余额683.92亿元,比年初净增60.50亿元;贷款余额458.21亿元,比年初净增77.38亿元;存贷比和新增存贷比分别达到67%和127.9%,中长期贷款增速居全省第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确定的124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30.16亿元。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项目163个,实际进资335.52亿元。引进比克新能源客车、中材风电叶片等一批大项目,华能安源电厂、华美立家、赣湘国际物流港、江西宝安新材料等一大批项目顺利推进。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经济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为6.6:59.5:33.9。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5.5万亩,增长0.3%,粮油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收购创历史新高,为种粮农民增收1700万元。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88亿元,农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均为4%,全市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20__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55家,新增34家。芦溪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建设扎实推进。“格林米特”杜仲猪肉成为南京青奥会唯一指定猪肉供应产品。“莲花老表”大米获得江西省首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五大传统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231.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5%,增长9.5%,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2%。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81.7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9.4%,增长12.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4.6%。工业陶瓷电瓷产业集群、粉末冶金产业集群入选我省首批20个省径工业示范产业集群,其中粉末冶金产业已有25家企业落户,8家企业投产,粉末冶金产业规划展示馆、粉末冶金产业孵化中心、综合性技术检测中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全面封顶。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市本级连续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大力实施旅游景区双5a战略,扎实推进旅游工作六大工程。武功山金顶整治初步完成,34栋违章建筑全部拆除,新山门、石鼓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武功山温泉豪生度假酒店已开业运营,安源国家矿山公园项目基本完工,安源红领巾少儿基地建设顺利推进,武功山景区和安源景区产业集群入选省重点旅游产业集群。杨岐山景区和荷花博览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孽龙洞景区成功改造提升,中国红鱼文化村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成功举办第七届武功山帐篷节、首届武功山全国大学生户外运动挑战赛和莲文化旅游节。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1亿元,增长39.2%。文化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增长10%。金融业稳步推进。萍乡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被列为江西唯一全国首批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85.8亿元。萍乡农村商业银行、九江银行萍乡分行挂牌成立,交通银行萍乡市分行正式获国家银监会批准筹建。华维电瓷在“新三板”挂牌。政银企合作不断深化,市政府与10家省径银行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年拟贷款503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普惠金融活动。电子商务产业裂变式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总额122亿元,总量列全省第三,增幅273.84%,列全省第一。物流业蓬勃发展,上栗县永璟、强泰等物流集团竞相发展,达金物流被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指定为20__apec会议燃放烟花产品唯一物流承运企业。

(三)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强化中心城区规划依法集中统一管理,编制了《萍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__—20__年)》。全年开工城镇化项目48个,完工17个,完成投资86.58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95%。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投入资金1.27亿元,完成308个村点建设和改造任务,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了高铁及地方配套工程,9月份高铁正式通车,衡茶吉铁路地方配套工程竣工,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和华能安源电厂的铁路专用线全面完成。高铁、高速、国省道完成投资43.2亿元,灾害恢复重建、大中修等项目完成投资5.45亿元。偿还道路建设贷款债务3.07亿元,分摊化解320国道萍乡段债务1.854亿元。公路建设落实计划项目里程747.8公里,项目资金1.2亿元;争取农村公路计划600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公路。萍洪高速、吉莲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春节前将全面建成通车;昌栗高速上栗段建设进入高潮。萍高路竣工,320国道芦溪、湘东段改造提升工程顺利完成,通久路万新段扎实推进,萍福路路面破损修复完工。319国道城区段即将实现右幅单线通车,320国道城区段完成招投标。田中生态水库的路网框架建设成型,挖湖工程进入扫尾阶段。莲花(南岭)220kv输变电工程、芦溪县首座220kv变电站柳江变电站、萍乡北220kv牵引站线路工程、虎形山110kv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水利建设项目新增投资10.4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7.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节约集约用地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土地南京督察局专项检查。

(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减排项目76个,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25.5公里。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实现下降,空气质量和水质有所好转。萍乡被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大力推进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4.4%。创建森林乡镇10个、森林村庄100个。市本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批复;芦溪县成功创建省径森林县城、园林县城、卫生县城;上栗县申报创省径森林城市已经获批;莲花县创省径森林城市通过省径验收;山口岩国家级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预验收。推进了319、320、芦万武等5条富裕和谐秀美乡村示范带建设,综合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民生事业成效显著。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指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四级劳动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城镇就业31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__人,城镇就业率达95.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所有县区全部纳入了新农保和城居保范围,全面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矿区农贸市场、金陵大市场等农贸市场改造有序推进。全市保障性住房2800套全部开工建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完成13073户;棚户区改造完成9821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5785户,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15053户,建成8223户。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全面实现了供水、防洪、发电、灌溉的功能。白源水厂建成投产,新增供水能力10万吨/天。投资近1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输供水管网50公里,实现了白源、麻山和五陂下三个水厂的互连互通,互为备用水源,城市供水的水量、水压、水质、应急能力都有了根本性的保证。住房公积金管理安全规范。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年教育资金投入23.1亿元,素质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稳步推进,高考再创佳绩,教师队伍素质和管理得到提高。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搬入新校区。上栗县被列为全省11个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之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话剧《老阿姨》广受好评,广播剧《本色》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安源大剧院开始运营。全市数字影院实现县区全覆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芦溪县县级公立医院和市二医院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得到省政府肯定。全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市体育中心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我市在第十四届省运会上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榜实现新突破,均比上届前进了3位。稳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在全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主要目标综合考评中,我市名列第一。市民宗局荣获全国宗教工作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综合应急预救援队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了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构建了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立了煤炭、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四大高危行业安全综合监控平台,有力提升了全市本质安全水平。全市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获全国先进。信访工作取得“六个没有发生”的好成绩。成功应对了“5·25”历史罕见特大洪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公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第一。

(六)各项改革蹄疾步稳。在全省率先推行以“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市场主体监管清单、审批流程再造和规范中介机构改革”为内容的“三单两制”改革,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原有的343项精简到114项。项目办理时限由574个工作日缩减到33个工作日。坚持“调”“控”同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新城区和开发区成功合并。加快区域合作步伐,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释放,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列入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并初步纳入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与新余市、宜春市签订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上栗、莲花与湖南浏阳、平江等县市签订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浏阳共识》。

与此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着力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92件,政协提案130件,办复率100%。建立了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加大了顶风违纪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开展了打击“两违”、行政执法、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违规参与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等专项整治,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好转。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中不正确履职或履职不到位情况进行了问责。开展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的跟踪审计,加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发展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及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向各类企业和纳税人,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萍乡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大项目储备不多,部分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渐弱化,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壮大,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存在。二是城乡统筹发展任务繁重。区域发展不均衡,小警镇规划建设整治不到位,功能不完善,农民无序建房问题较为突出。三是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地区的工矿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保护以及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任务较重。四是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老百姓的民生保障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为政不为”和“担当不力”现象仍不同程度在一些行政人员当中存在,廉政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奋战20__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力推进转型升级

20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务必认真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及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部署,深入推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方针,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转型升级,坚持依法行政,坚持狠抓落实,奋力把经济搞上去,切实把作风正过来,全面开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新局面!

20__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保持经济稳健增长。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0%;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750亿元,增长8%;利税总额完成290亿元,增长8%。

着力主攻工业。大力促进煤炭、陶瓷、水泥、花炮和冶金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粉末冶金及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粉末冶金技术改造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突出发展环保陶瓷、节能技术产品;新能源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种材料及应用产品。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绿色生态食品。大力建设以“一区五园”为重点的工业平台。每个工业园重点培育发展1至2个特色产业,力争主导产业的产值和税收贡献达到各自园区的80%以上。以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芦溪工业园、莲花工业园为依托,以安源经济转型产业基地、萍乡陶瓷产业基地和上栗经济开发区创建省径工业园区为平台,以设立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各县区以省径工业园区为主,产业基地为辅,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加快发展15个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依托重点企业,整合资源,培育3至5个主营业务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全年实施重点项目97个,完成投资195亿元。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推进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利机遇,谋划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努力从享受国家政策渠道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重点支持萍矿、中煤科技、萍安钢、华能安源电厂等骨干企业的发展。重点抓好华能二期、比克新能源客车、中材二期、中材风电叶片、方大光伏等重大项目建设。重点跟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加大对华维电瓷等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赣西变压器公司年产5000台干式变压器生产线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220kv大仓前和110kv上栗桐木、莲花坊楼输变电重点工程建设。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的各项减免税费政策,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消除对民营经济的隐性壁垒,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重点引导民营企业进入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旅游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大对本土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放胆、放手、放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努力形成“重商、爱商、安商”的氛围。

着力发展县域经济。坚持把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撑,坚持错位和差异化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力争将湘东区、上栗县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莲花县列入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范围。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步伐。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和“品牌发展”战略,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一个综合性区域共享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粉末冶金产业科技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交流合作,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团队。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坚持高质量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统筹城乡规划。按照《萍乡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__—20__年)》等规划要求,强化规划集中统一。坚持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依法修编全市各项规划,努力做好地下空间的规划。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城镇和乡村。城市规划要注重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等关系,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彰显城市魅力。

居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坚持老城区做优、做净、优化基础设施,留住乡愁;新城区建美、建精、建出档次,体现城市特色。注重将老城区改造与萍水河改造统筹推进。逐步将田中湖到双河口之间的沿河路及其周边路网打通,以萍水河为纽带,使萍乡的人脉、文脉、山脉、水脉融为一体,新城区和老城区融为一体。加快推进中环北路、益民路二期、吴楚大道二期、安源大道拓宽改造、垃圾焚烧发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田中景区、聚龙公园、翠湖公园等园林景观项目建设;着力推进玉湖新区教育园区、城市综合馆、移动大厦、商会大厦、农商大厦、花园小区等新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润达国际城市综合体、美佳华商业广场、法莱德国际生活时尚广场卡设。打通东门桥头等断头路,加宽光丰铁桥通道。推动萍水南路全面贯通,启动龙古坳、九形岭等旧城改造项目。

居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网格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铁路、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城市交通治堵工程,优化城市微循环系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强力推进“两违”整治,全面开展治理“超载、道路遗洒”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影响城市环境的顽症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构建发达道路交通网。积极协调推进昌栗高速建设,力争20__年底竣工通车。积极推动沪昆高速复线项目落地,力争纳入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并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保319、320国道城区段改造全面完工。积极争取渝长厦快速铁路项目通过我市并设立站点。全力争取萍莲高速纳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近期规划并早日开工。完成全市公路升级改造112.58公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将萍乡列入享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第三阶段(20__-20__年)政策支持名单和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加快实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绿化造林6.93万亩、森林抚育29.3万亩,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建设工程,继续实行封山育林,加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有效改善农村环境。继续通过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确保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加强pm2.5监测,提高空气质量。

(三)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均增长2%以上。

稳定农业生产。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种植总面积120万亩以上,总产量56万吨以上。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60家。深化农民合作社发展,农民合作社力争达到1820家,创建30个农民合作示范社。着力推进芦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做好莲花、上栗、安源等省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和机械化水平。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争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扶持“天涯种业”、“春蕾南方制种公司”打造国家级种子企业。以银河杜仲公司“格林米特杜仲猪”品牌为龙头,推动联户经营,带动全市生猪产业进行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生产。做大做强油菜、油茶产业。加快推进319、320国道沿线区域的苗木花卉产业带建设。

居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建设用地收储制度,从严打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实现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优先做好水利项目建设规划,力争碧湖潭水库、萍水河治理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进入国家建设盘子。力争新增水利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争取省径以上补助资金6亿元,重点抓好寒山水库、8座病险水闸、7处中小河流治理等新建项目建设。抓好“沃土”工程,完成总投资1.54亿元、14.2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补充新增耕地3800亩。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完善小警镇社会化服务功能配套,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坚持一户一宅,严格审批程序,切实规范农村个人建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在推进“物的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时,以最大的决心和最严的举措加强山口岩、锅底潭等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强化转型新支撑。主动适应现代服务业新常态,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居快发展旅游业。以5a标准加快武功山、安源、杨岐山三大景区建设,按照建设8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要求继续完善景区创建后备库,扎实推进旅游工作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旅游硬件设施、文化项目和服务体系同步全覆盖。围绕核心品牌和特色,突出重点市场的宣传营销,坚持立体式、多渠道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区域性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武功山—安源—杨岐山”旅游大环线规划建设,构建便捷通达的景区连通工程,推动全市旅游业蓬勃发展。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5%和35%以上。

居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完善中国安源文化博览园的规划、建设,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重点发展好演艺娱乐、印刷包装、数字动漫和文化创意等一批文化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健全文化艺术创新机制,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完善市、县(区)、乡(镇、街)、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居快发展电子商贸物流业。加大与大型物流企业对接力度,充分发挥地域和传统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和特色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农村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和互联网建设。加快永璟、强泰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力促上栗县国中安智物流项目成功上市“新三板”。加快推进电子商务推广普及应用,着力打造具有萍乡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带,推动商派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网优电子商务科技园建设,加快中帜汽车汽配城、萍乡先锋电子商务产业园、江西平善堂健康产业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

居快发展金融业。贯彻落实金融改革“1+10”文件。着力做好融资工作,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继续做好货币信贷工作,支持各银行业机构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实体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巩固市政府与省径银行业机构的合作成果,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实现“两个不低于”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金融招商,确保交通银行上半年开业。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抓紧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在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全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保险“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活发展新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广度,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大力推进市、县(区)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卡设,适时启动征地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及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三项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逐步健全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市以下财政体制,适当增强市本级宏观调控能力。大力撬动民间资本,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充分发挥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ppp(公私合营或合作)、pfi(私人主动融资)等融资模式的积极作用,化解政府融资难问题。全面落实国资国企改革各项任务,加快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力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降低行政成本。

居快简政放权步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好“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对全市各部门的行政权力和责任进行分类清理,不断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丰富原有“三单”内涵,进一步优化联合审批流程再造,推行网上联合审批,并将评价纳入行政考核内容。加快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取消和下放部分权力,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将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加快市场化改革,公平对待市场主体,让各类市场主体在统一的市场规则中公平竞争。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构建更加开放的平台和市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检验检疫、出口保税区等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扶持本地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有条件的外向型企业走出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突出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引进一批产业龙头和上下游产业链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打造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引进外资实现增长6%以上,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379亿元。

(六)推进民生改善,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繁荣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城镇就业率95%以上。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推动“一体化”创业服务。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大力推进“五险”统一征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稳妥推进保障房建设,抓好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解决好全市20多万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扎实推进扶贫攻坚,落实罗霄山片区区域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大力支持片区区域重点规划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精简退职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出台惠民增资政策,提高全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被雇人员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工资保障。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积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稳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制定《萍乡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办法。抓好各级各类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推进医疗资源有效整合,抓好公共卫生能力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着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根据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做好国防、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争创新一轮全省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推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切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水平。继续推行安全管理“三大工程”和“企业可防、政府可控”工程,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格局。推进“本质安全、科学治安”工程。始终保持对非法开采打击的高压态势,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安全生产监管关口前移”的工作思路,把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质量和市场距督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及时发现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提高信访处置能力。深化平安萍乡建设,启动“天网”工程二期建设,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好转率。

三、以推进依法行政为重点建设法治政府

眶紧围绕建设法治萍乡的目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建设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市场距管,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维护经济社会秩序。

俊全依法决策机制。对列入重大行政决策范围的事项按规定程序决策。探索制定行政机关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办法。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制定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办法,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方式,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着力构建诚信政府。推进行政行为程序规范化,健全行政自由裁量约束机制。完善诚信行政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建立行政行为承诺制度,严格履职践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引导社会群众诚信守法。推动司法机关建立失信行为监督和惩戒机制,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体制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营造优质、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全面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水平。善于使用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积极作用,善于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灵活传递政务信息,增强政务公开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全面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厉行节约,加强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抓常、抓细、抓长的作风建设机制。加强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建设,强化制度执行,从严管理干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问题专项整治,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着力打造廉洁政府,大力推进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在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为促进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萍乡市政府

篇六 xxx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4200字

办事。建立一整套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在市政府办事大厅设立窗口,建立和完善从申办到审批的“______”服务。对于群众的投诉,能马上出动坚决查处予以落实,2023年以来,我局的政务公开从未被新闻单位曝光和未被监察部门查处,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通告》,在网络公布的同时,送达各经营场所,并当面交代整治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特别在学校周边环境社会影响较大,经教育履禁不止的电子游戏、网吧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办案的准确性。我们除星期一晚上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外,还每月第一周的安排一天时间专门组织执法人员的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提高办案质量。保证不办错案,不办假案。不断加大对下属单位政务公开的监督,局领导会同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到下属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指导性意义和建议,并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全年按100分制度的要求分解到五大块,分二次对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凡连续二次不合格或二次低于60分的单位,今年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单位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有效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对本年度政府信息梳理及公开情况:我局组织专人对2023年以来的文件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和文件,并予以及时公开。

2、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及形式:2023年度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825条,主要为网站公开,网站专栏页面2023年度访问量达2530人次。其他公开形式还有政务公开专栏、简报等。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类别:我局2023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涉及机构职能、政府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许可)、统计数据、其他等6个类别。其中,机构职能包括文广新局职责、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工、局内设科室及职能;政府决策包括市规范性文件、市文广新局规范性文件、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总结等;行政执法(许可)工作包括工作指南(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工作流程)等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23年度,我局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条,已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

___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___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和《___市2023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等通知要求,由___市文广新局编制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___市文广新局网站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___市文广新局办公室,电话:85111377。

一、概述

2023年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依据有效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指示精神,加快透明、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改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廉洁形象”为根本要求,结合上海“世博会”文化市场集中整治等活动,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些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突出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因局班子的调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局党组及时调整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设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组织健全,联系渠道畅通。二是__订了详细的政府信息公开计划和具体措施。对以往存在的突出问题__订了整改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局属单位和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认真学习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并加以贯彻落实,针对出现的问题,局班子今年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除局长亲自抓外,分管局长具体抓。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与有关部门协商,于今年年初聘请了温守征等十名同志为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并颁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____和召开了座谈会,发文有关部门和局属各单位,接受社会监督 答复。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免费服务。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设立了监督电话12318和投诉信箱。截止2023年,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__度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现在标准还不够高,内容还不很全,信息更新还需要更及时;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将按照《条例》的规定和市法__办的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更新政府信息;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第二,进一步创新公开方法,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确保操作简便明了,利于查找,让更多公众了解教育服务公开信息的查询方式和基本内容。

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文广新局制订了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行的范围、内容、方式。年初对原有的各项制度重视整理,制订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承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等,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科室以及局属各单位。与此同时,局属各部门,结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做到明确职责、措施到位。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建立了“文化三下乡”节目及演出计划公示制;局还将今年送戏下乡面向社会进行招标,___市长城艺术团、东部艺术团、杜桥镇红花越剧团等9家单位中标,演出标的79场;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审批科建立文化经营审批公示制。同时在《___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专门设立公示窗口,对关系到群众的所有事项都予以公示,全年向社会发布公告公示76份。市文广新局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着重建立健全了内外监督机制,有《首问责任制》、《工作问责制》等,并建立执法办案监督联动制度。建立了党组主抓、纪检监督、科室落实、群众参与、社会评价的政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重点加强了窗口服务建设,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绩,作为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3、突出重点,全面公开。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机关各科室、局属各部门从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运行入手,将完成上级“两个社会”建设内容、两级市重点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社会公益活动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执法执纪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人事管理事项等,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公示要求,或向机关干部或向社会公开,一是政策性、管理性文件、规章、规定等及时公示;二是对机关、局属各部门招标采购等行政行为的程序和结果公示;三是对群众报批的文化经营许可进行全程公示 ;四是对处罚违规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的处理进行公示。如办事大厅文化窗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宣传橱窗公示、网站公示、报纸公示等,以不定期出版的形式,向市民公布政府近期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审批项目内容、处罚内容等。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政府公告栏,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公开的覆盖面,利用市区宣传车宣传、广场设点宣传、村镇集市宣传等方式,及时公布各级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让公众掌握更多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信息,必要时,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全年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6000册,出动人员180人次,宣传地点遍布全市19个镇(街道)。在今年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根据上级要求,还积极推行阳光工资工程,把局机关、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未按规定发放的资金全部扣除,并公示所扣数量及现发金额。

4、形式多样,公开及时。在近年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做到“五公开”:办事对象应履行的义务公开、办事机构自身应当履行的业务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纪律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及其它应当公开的内容公开。一是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将本部门的职责、行政职能、内部处室的分工、办事程序、法律依据、以及投诉电话等通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开。二是以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手册或便民卡片的形式将部门的政务向社会公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____中心文化窗口发放便民服务卡,按照____中心提出的公开要求实施了政务公开。三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公开。主要采用通过设立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增大公开的容量和覆盖面,达到便捷、快速、面宽、有深度的公开目的,在政府网站《___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设立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专门栏目,向社会公开政务、重大政策法规,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受理市民的建议、投诉,提高了政务公示工作的时效性。四是设立意见箱,以局办公场所显眼且离办公场所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立群众意见箱,给办事群众一个提意见的地方。同时我们今年还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了500多份作风建设意见函,征求广大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收回的意见函中,罗列了十项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为机关工作公示开辟新的途径,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5、依法行政,规范

篇七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职报告3000字

XX年,办公室领导班子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题,坚持搞好三个服务,发挥三个作用,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保证了市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理论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一项根本措施。办公室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严格执行学习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在学习形式上,坚持平时个人自学与中心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看专家讲课录像辅导与外出参观学习、接受培训相结合,以及从书本上学习和在实践中锻炼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紧密联系办公室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认真学习讨论了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重要文件,进一步形成了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学风。办公室领导班子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首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概括提炼出了市政府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即:学习为先,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服务为上,强化参谋助手作用;敬业为本,争创一流工作绩效;宗旨为重,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形象为荣,锻造一流干部队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狠抓整改落实,受到了省委、市委先教活动指导组的高度评价。通过理论学习,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也得到了强化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也不断提高。一年来,办公室领导班子在熟悉经济工作情况,掌握经济工作规律,辅佐领导做好多项工作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在依照科学规律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上有了新的进步,在业务知识上有了新的拓展。

二、切实转变职能,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抓好市政府及办公室文稿的起草、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以市政府及办公室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近400份;起草审核政府工作报告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等会议上的报告20余份,约30万字。

二是抓好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紧紧围绕东向发展战略,牵头组织了市内外调研,代拟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奋力推进__崛起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发展的谋划,代拟了市委《关于制定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述两个纲领性文件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后先后正式下发。全年先后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新闻媒体设立专栏报道,累计配发评论员文章20余篇。

三是抓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XX年发生__、yy等突发事件后,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及时陪同市政府领导赶赴一线,协助处理善后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应对,确保事件处置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同时还根据市政府负责同志的要求,将处置情况协调统稿后在市内媒体上刊登,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政务信息工作始终保持上传下达、高效畅通,确保市政府领导及时掌握事件处置最新进展情况,准确做出决策,有效防止被动应付状况发生。

四是抓好督查督办工作。围绕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行跟踪督查。结合市政府XX年确定的73项重点工作,重点选择了招商引资、行政许可、旅游经济、粮食直补、民营经济、生产救灾、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其中,生产救灾和招商引资督查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大领导批示件的督查力度。全年共处理领导批示100余件次,均及时反馈结果,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政府系统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3件,办结率达100%,承办市政协提案179件,办结率为100%,满意率95%以上。

五是抓好市长热线和值班联络工作。办公室修订完善了值班室工作职责、值班员职责、值班室接访制度等,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对热线电话办理、重特大紧急情况呈报、群众来访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公开透明,努力构筑高效快捷的服务通道,进一步规范了热线电话和值班联络工作,提高了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一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300余批、XX多人次,接待、劝返大规模集体上访40多起,较好地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市领导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思全局、抓重点、谋大事。市长热线电话办公室全年共受理投诉2200多件,涉及90多个部门和单位,得到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六是抓好行政事务工作。积极做好全市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安排,以及接待省部级领导来宿视察、调研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在市政府组团参加的安徽国际徽商大会和市政府组织的“十一五”规划编制会议、__电厂开工典礼、“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会议及温州、台州和上海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签约会等重大活动中,精心拟定工作方案,主动提供后勤服务,切实做到高效、周密、科学、规范,圆满地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市政府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行车事故。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在老干部生活学习、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车辆使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三、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整体合力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办公室领导班子善于听取和集中科室同志意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各科室负责人会议,汇报交流工作,听取大家对办公室工作及领导班子的意见。在办公室领导成员内部强化了民主集中制,把集体领导和个人有机分工结合起来,坚持实行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通气协商,涉及人财物和重要事项都能在事前通气协商,最后经过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决定,杜绝个人行为和独断专行。

二是加强班子内部团结和协作。一年来,通过在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中开展谈心交流活动,班子成员之间本着积极主动、平等坦诚的原则,互相通气、共同商量、相互支持、彼此补台,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融洽气氛。

三是抓好班子廉政建设。办公室在贯彻事务公开方面加大力度,对人员选拔任用、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严格按章办事。两次修订了《政府办公室廉政建设制度》,坚持每季度检查一次廉政制度执行情况,领导干部每半年主动向组织报告一次个人重大事项和廉洁自律情况,全体人员互相监督。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在廉政教育方面,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办公室没有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没有任何人借领导机关或领导个人的名义搞特殊化,谋取私利。

四是注重思想作风建设。办公室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的意见》,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着力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还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驾驶员岗位责任制》和《车队人员十不准》,强化对驾驶员的监管。从而推动了“两风”、“两情”的转变,促进了办公室工作作风的变化,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在办公室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室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优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高标准、高效率、快节奏地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把办公室整体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八 2023年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6500字

市政府:

2023年,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承德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和《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承依法行政办〔2023〕18号)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推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法治建设等方面,扎实工作、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既定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坚持政治站位,切实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___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主要任务,将深化法治实践、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做到了同步开展、同频共振,着力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深入学习贯彻___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学法制度,采取党组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党组(扩大)会、局长办公(扩大)会会前学法与法治专题讲座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___全面依法治国、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决策部署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求上来。二是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贯彻中共承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动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见》(承依法治市委〔2023〕2号),增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使命,增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对照《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评分标准(2023年版)》和《承德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任务分解表》,推动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二、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一)认真做好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严格落实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及“三定”方案规定,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按照市权责清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市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的《部门权责清单汇总表》顺利通过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编制完成的《部门权责清单汇总表》共包括共7大类、49项事项,同时认真编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并及时通过网站等形式进行了公开。

(二)全面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水平。一是编制了《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和《政务服务事项(除行政许可、公共服务)通用目录》“两张目录”,其中《公共服务事项通用目录》包括“教师资格证相关政策咨询”等11项,《政务服务事项(除行政许可、公共服务)通用目录》包括“城市一类幼儿园、农村示范性幼儿园评估认定”等13项;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优化提升工作,认真维护实施清单,做到准确无误。根据《承德市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完成了17项事项的梳理规范填报任务;按照市直部门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调度会议精神,我局积极主动做好数据录入等相关工作;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工作按要求全部填报完成。二是按照《“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效果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围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民办教育办学机构年检”、“师范类毕业生档案调转”等3个事项,我局提供了相关的数据资料。

(三)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承德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承放管服〔2023〕1号),扎实推动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制”、“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提升职业技能等事项”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认真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我局现在共保留证明事项一项,即“中考“四侨”考生证明”,做到了“清单之外无证明”,真正将“减证便民”行动落到实处。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7项。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对照《承德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补充目录(2023年版)》涉及我局的42项事项,认真做好数据信息归集工作。加快推进信用制工作,开展了“诚信单位、诚信个人、诚信群体征集活动及失信败德行为线索征集”。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宣传工作,每月及时报送信息稿件。

三、健全制度机制,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一)健全依法行政领导组织机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检查、督促全市教育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研究重大依法行政工作事项,提出年度工作总体思路,审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目标落实情况。领导小组继续下设办公室,负责承担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法规科)。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听取依法行政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依法行政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协调解决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承德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三统一”等制度规定。建立了规范性文件公开的审查、督促、约束、清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根据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承市政办传〔2023〕8号)要求,年内组织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四、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健全完善行政决策制度。依据《承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实施细则》、《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做到重大决策于法有据、程序科学规范。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事项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建立了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委《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以及《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会审办法》和《河北省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抽查办法》等三项制度。

(二)建立法律顾问和法治副校长制度。持续聘用法律顾问,我局聘请屈树彬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聘期至2023年10月9日止。我局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约定,均经过法律顾问把关、签字,重大事项由法律顾问出具律师函。完成了全市学校法律顾问人才库和学校法律顾问聘任工作,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依法治校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了检察官、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公安干警担任法治辅导员的制度做法,检察官、法官讲一些法治课经常化、常态化。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调研、教育系统法律顾问队伍情况调研等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摸清了底数,为科学决策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参考。2023年9月,承德市检察院检察长张会杰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亲自讲了一堂法治课。

五、着力整章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深化拓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巩固和深化“三项制度”建设成果和成效。年内,按照承德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通知要求,开展自查整改,对“三个办法”、“四类文本”、“五个清单”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进行了再次“回头看”,开展全面查漏补缺,及时完善了《承德市教育局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试行)》,三项制度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按照市司法局要求,动态调整了《行政执法和罚没事项清单》(2023年版)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主动进行公开公示。

(二)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执法检查力度。我局认真制定《2023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年度双随机抽查计划》,动态完善调整“一单两库一细则”。2023年共计划开展部门内部双随机抽查4次,覆盖清单中的全部13个事项,牵头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1次,覆盖清单中的全部2个事项。截至目前,抽查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检查结果全部及时通过网站予以公示。严格对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施抽查,做到“清单之外无抽查”;注重整合抽查检查事项,坚持“能联尽联,应联尽联”,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尽限度减轻基层学校负担。此外,认真做好“互联网+监管”,做到平台数据录入及时、监管事项“全覆盖”。

(三)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和管理。强化行政执法人员准入制度,把职业道德和法律测试作为行政执法资格准入、办理行政执法证件的重要前置条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执法制度,全面落实“互联网+行政执法培训考试”模式。按照市司法局的统一安排,组织局机关24名拥有执法证件和新申请执法证同志,全部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及考试;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线上宪法法律考试,并全部通过。持续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行政执法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自查自纠,落实“周报告”、“零报告”制度。

六、完善应对体系,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一)依法依规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学校防控严于其它单位,师生防控严于其他群体”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既严格精准落实上级精神和要求,又不搞层层加码、过度防控,有力有效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平稳有序的良好态势。

(二)依法依规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我局从教育系统面广线长、人员众多的实际出发,坚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承德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提升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针对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事故等,组织开展实景模拟演练,增强了应急处突能力,确保了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七、强化服务意识,依法有效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一年来,我局共办理信访案件30件,截至目前26件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其中化解市领导包案1起、省领导包案1起。稳控2.9万名民办代课教师始终未参与非法集访,保持了全市教育系统整体信访稳定。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履行行政应诉职责,积极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

(二)认真做好留言办理工作。认真办理反馈人民网网民留言、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事项,积极利用12345市长热线、河北新闻网阳光理政网民留言、河北政务网“网民互动平台”、长城网“问政河北”等渠道,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解决群众诉求。其中仅通过12345市长热线,截至目前就回复办理百姓诉求510余件,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受到广泛好评。我局被市政府办公室评为“2023年三季度网民留言办理优秀单位”;被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新闻网授予“我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度阳光理政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省共100家单位获此称号,我市仅两家单位。

八、强化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一)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承德市2023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承市政办字〔2023〕64号),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增强教育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外延,方便群众办事。将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有机结合,按要求编制了《市级政务公开事项目录》和《市级政务公开负面清单》。年内制定出台了《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制度》,做好“能公开,尽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在承德教育信息网开辟专栏,公开群众关心关注的政策文件、机构职能、惠民服务、行政执法等相关信息,畅通信息渠道,更好服务群众。

(二)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监督,建立健络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健全问责方式和问责程序,进一步增强了行政问责的针对性、时效性。认真承办人大代表建设和政协提案,年内共承办81件,答复率100%,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办理满意度达到100%。

九、突出部门特点,全面提升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教育。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制度,制定学法计划、组织法律培训、开展学法活动,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2023年,我局认真制定了《2023年度学法工作计划》,先后组织学习了《民法典》、《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将___法治思想、宪法和法律知识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

(二)持续深化学生的法治教育。梳理总结“七五”普法经验,谋划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常态化开展教育普法工作,加强大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按照承德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全市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承法宣办〔2023〕3号),对照教育部门普法责任共性和个性清单,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初,我局与市法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宪法法律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承法宣办〔2023〕2号),对宪法法律知识进校园做出安排部署。按照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法宣办通知要求,组织举办了“民法典进学校”暨“我与民法典”征文活动,共分6个组别。经过安排部署、注册学习、作品上传、市级初评等环节,我市最终有110多教师生荣获省级表扬;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上学习和“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在教育系统营造了学习宪法、尊崇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9月份精心组织举办了法治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全市16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获得各组别一等奖第一名的选手代表我市参加了省级决赛暨全国选拔赛,荣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我市“宪法小卫士”行动计划的参与率达到37.1%,超过了教育部35%的标准;坚持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为载体,将普法工作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丰宁满族自治县第六小学、承德县实验小学等5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和省法宣办评为“河北省第八批依法治校示范校”。截至目前,全市有50所学校荣获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与市民政局、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和团市委等部门共建的全市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保护基地,陆续接待多批中小学生参观体验、接受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部门法治管理体制还不很理顺,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法治的机构千差万别,不少县(市、区)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又分属于不同的科(股)室,给联系沟通和工作顺利高效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工作人员不足,专业人员匮乏。机构改革以后,我科室除了办公室业务以外,又增加了法规法治职能,但人员没有相应增加,尤其是没有法律专业方面的人才。三是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普遍素质不高。我局拥有执法证件的干部仅24名,不仅年龄老化、业务繁忙,而且执法水平、专业素质与新形势下教育执法的要求也不相匹配,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以往成绩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贯彻落实《法治承德建设规划(2023-2025年)》、《承德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3-2025年)》,以上级精神为指导,突出教育系统和教育部门特色,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不断提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意识和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机关行政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办事一次成”改革,真正将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该服务的服务好。三是不断提升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水平。要在巩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成果的同时,推动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通过培树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依章办学、依规管理。四是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优化活动载体、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教育渠道,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一个新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篇九 我市民办教育急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对我市部分民办学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950字

孙东权

最近五年来,铁岭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无论是民办小学、中学、高中还是民办职业学校,都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我市民办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急待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对全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我市民办教育规模小、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竞争力差。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严重不足,投资者成分比较复杂,无后续资金支持,而融资又无通畅渠道。在我市,目前尚无民办学校得到政府任何形式资助的先例。众所周知,各类公办学校得到国家政策性拨款动则几十万、几百万。同时,民办学校并未获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并未受到同样的重视。在我市,各县区都有对民办学校招生的歧视性政策。其它如民办教师待遇与公办一视同仁等问题都始终没有解决办法。如果不能遏制由于制度性缺失导致的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加剧的趋势,后果将越加严重。

通过调查,我们的结论是:我市民办教育急需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

一、政府真正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切实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招生上的平等权和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要真正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必须克服对民办教育的一系列片面认识,诸如:认为民办教育不是'自己'的;认为民办教育都是想赚钱的;认为民办教育是与公办教育争生源的;认为公办教育还办不好、管不好,既没有精力去管民办教育,更没有财力去支持民办教育;认为公办教育办得好,就没有必要办民办教育,等等。我们应该看到,民办教育是在替政府分担教育责任。教育行政部门不但要热情支持民办教育,还要感谢、奖励民办教育。只有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把民办学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要切实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招生的平等权以及民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一是要取消所有限制民办学校招生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二是考虑到民办学校投资渠道不同于公办学校,应该采取与公办学校不同的招生政策。公办学校是由当地政府利用公共财政支出建立的,为当地居民子女接受教育服务,限定其招生范围是应当的。而对于民办学校来讲,却不应这样的限制,应该允许民办学校跨地区招生。三是要改变将民办学校作为一个招生批次、放在公办学校之后组织录取的办法。应该按照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让民办学校与相应层次的公办学校一起招生,或者允许民办学校适当提前招生。从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只有实行开放的招生政策,让民办学校和家长之间有足够的双向选择的机会,民办学校才能招收到学校正常运行必须的学生,否则学校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

二、认真落实已有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相关金融扶持政策,解决制约民办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民办教育促进法》对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包括由政府设立用于资助民办学校发展的专项资金,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禁止向民办学校乱收费等。

根据我们实地调研的结果,《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所做出的国家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并没有得到落实或落实得不完整,其中也包括对有关政策规定理解不一致的问题。而落实这些优惠政策,是体现国家意志、政府意志,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方面,除国家有关部门已就税收优惠及制止向学校统筹经费等做出明确规定外,希望有关部门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做出具体的政策规定;

——关于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应该明确把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作为政府应尽的义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关于土地和建设优惠政策的落实,对民办学校新建、扩建用地,包括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学校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食堂等用地以及各种配套设施建设等,给予哪些优惠政策、哪些项目应该给予什么优惠,建议有关部门做出明确的规定,使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中应该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关于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老师之间合理流动问题,有关部门应该联合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实行民办学校聘用教职工全员事业人事代理制,由县级以上人才服务中心教育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人事代理的内容应包括:保留原身份、人事档案、毕业生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档案工资调整、组织人事关系接转、代办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岗位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出具以档案材料为依据的有关证明等。

总之,国内发达地区对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越来越灵活务实,我市也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切实促进全市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中共铁岭市委党史研究室

篇十 晋江市政府工作报告5950字

20__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我们深入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620亿元,增长8.6%;公共预算总收入200.29亿元,增长1.15%,其中本级收入117.2亿元,增长2.7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8万元,分别增长8.2%和9.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保持全国第5位。

(一)突出稳增长防风险,经济大盘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三比一看”和“帮企业、促项目、谋思路、抓落实”活动,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兑现各级政策资金13亿元,有效帮扶企业发展。685家亿元企业贡献加大,实现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90%;25家税收上亿元企业纳税超62亿元,恒安、安踏纳税均超10亿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281家企业过桥资金77.8亿元,成功处置不良贷款14.8亿元。加强政银企对接,办理企业“两证”367宗,全年新增贷款129.2亿元。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企业赴菲律宾、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市场,自营出口逆势增长。鞋博会、闽台食品交易会分别实现交易额147.5亿元和65.3亿元。入驻阿里巴巴“中国质造”平台,与京东、苏宁共建特色馆,新增19个淘宝村、2个淘宝镇,电商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加快项目推进,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5.28亿元,336个在建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260个工业储备项目投产。食品产业园、时尚服饰园、海洋生物科技园26个入驻项目开工。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对接招引24个项目,总投资827亿元。培育自营出口主体200家、限上主体128家。新增企业电商中心2家。吸引税源回归5.08亿元。

(二)突出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66.9:32。三产跃升势头加快显现,占gdp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投资增幅高于工业投资20个百分点。国际鞋纺城一期基本建成,商铺认筹比例达85%。出口加工区进口商品展示直销中心、海峡国际五金城等市场运营。普洛斯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等物流基地投用。新增金融机构9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6%。传统产业加快优化升级,32%以上规模企业应用智能装备。获评省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实施22个“数控一代”示范工程。160个重点技改项目投产。第二届“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促成32项设计成果对接。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完成产值48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11.8%。54个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成功引进莲花汽车、软通动力等项目。创新创业活力迸发,设立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和智能制造、互联网+、创新创业3支子基金。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2.6%。新增认定优秀人才426名。新增众创空间10个,陆地港成为省径众创空间;三创园入驻创客团队31个;洪山文创园入驻机构60家,承接1200多家企业服务外包。

(三)突出强功能提品质,城市平台日益完善。晋江作为县级城市代表,赴欧盟总部参加“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荣获中欧绿色智慧城市“技术推广奖”。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完成海岸带保护利用、流域生态景观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控规面积19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70%。推进组团片区建设。加快征迁扫尾,梳理解决109个问题。7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3亿元。建成14个安置房项目,2.7万名群众幸福回迁。完善城市配套。“五张网”、“五个系列”资源整合196个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龙狮公路英林段、伞都大道、鹏青路东延等道路建成通车,促成刺桐大桥取消收费,打通5条城区“断头路”。新增输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出台小区物业管理、食品小作坊整治等15项长效机制,实施“城建小战役”项目74个,清理违章广告牌4795宗,整治29处积水点,拆除“两违”建筑81万平方米。启动建设5处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位1343个。

(四)突出均等化优质化,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投入68.8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占本级支出66.2%。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建成11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高考本科上线率76.23%,比上年提高5.47个百分点。校园“一键报警”系统全覆盖。50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减轻群众药品费用3600万元。市医院迁建工程感染楼、教学楼基本建成,3个基层卫生改扩建项目投用。计生考核位居泉州第三。“12345”便民服务热线为市民解决急事难事1.6万件。安全生产四项指数全面下降。市镇村企四级视频监控全覆盖。建成省径食品质检中心。实施精准扶贫,开展“四帮四扶”,帮助300户困难家庭脱贫解困。慈善总会累计募集资金25.5亿元。五店市传统街区获评4a级景区。“大美晋江”惠民舞台24场演出场场火爆。掌中木偶闪耀亚洲艺术节。篮球、足球、沙排等赛事不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此外,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统计调查、档案方志、老区建设、对口帮扶、老干老龄、工青妇儿、残疾人事业、红十字、支前双拥、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突出农村美农民富,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增省径林业龙头企业2家,流转耕地4728亩。启动20个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0个村入选省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发放全省首单宅基地抵押贷款。实施集体创收项目40个。完成村级组织换届。市财政对村财薄弱村(社区)一律补足到20万元。建成远洋渔业深沪作业区。引水第二通道完成15.5公里主体工程,大陆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

(六)突出绿色化可持续,生态环境加快改善。开展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新增造林1.3万亩。加快推进14个田园风光项目,实施九十九溪田洋启动区征迁。15条生态流域整治河道18.4公里,排查销号污染源268个。西北、南港、仙石三期等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沿海8个镇完成海岸带立碑。淘汰黄标车3048辆。基本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七)突出转作风优服务,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0件,政协委员提案255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64万件,办结反馈率98.5%。出台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和分中心。加强效能督查、政务督查、绩效评估、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行政效能明显提高。

20__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意味着“__”的顺利收官,为“十三五”开好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五年,是晋江发展强筋壮骨、持续领跑的五年。

这五年,经济跨越发展。gdp突破1600亿元,比20__年增加711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三产增加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我们全力引导企业“五个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动一产做精,五年流转耕地1.7万亩,新增泉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二产做优,新增上市公司1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从375家增加到685家,一批龙头企业成为行业领头羊;三产做大做强,专业市场、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业态加快集聚,三产投资持续高于二产,新增纳税占比提高到60%。

这五年,城市脱胎换骨。晋江成为中小城市城镇化建设样板,新型城镇化建设得到重要批示,受到充分肯定,张高丽副亲临考察,海内外晋江人为之振奋、倍受鼓舞,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坚持“为民建城”,坚持“功能重于形象”,坚持把生态底色和文化传承贯穿始终,按照“全市一城、一主两辅”的城市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强辅城联动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品质。实施16个组团片区改造更新,拆迁房屋1300万平方米,征地6.5万亩,建成52个现代小区,新建改造21个公园,逐步构建“152030”快速交通圈,建成区从60平方公里拓展到10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59%提高到65%,一座“本地人留恋、外地人向往”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初具规模。

这五年,项目大干快上。我们牢牢把项目抓在手上,五年推进落实1127个重点项目,引进56个重大招商项目,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从320亿元提高到907亿元。国际鞋纺城、三创园、海峡石化交易中心、恒安智能化生产基地、香港联泰等产业项目,大幅提升产业竞争力;“五个系列”资源整合、110公里道路景观提升和立面改造、“一山一水”慢行系统、八仙山公园等城建项目,大幅提升城市吸引力;世纪大道、机场连接线(和平路)等45条城市主干道,引水第二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幅提升城市承载力;养正中学迁建、“一公里半径”图书馆群、社会福利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民生工程,大幅提升民生保障力;生态建设“四大行动”、14个田园风光项目、15条生态流域治理等生态环保项目,大幅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等社会治理项目,大幅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

这五年,民生普惠共享。我们坚持“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每年把60%以上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年度民生投入从24.4亿元增加到68.8亿元,构建完善7个民生保障体系。坚持“群众想要的”就是“政府要做的”,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入手,落实46件为民实事,打造了一批民生亮点。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跨省异地结报;率先实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率先开展“四帮四扶”,帮助721户困难家庭脱贫解困;率先把治安巡逻队直接配到村一级,实现全覆盖,市民反映强烈的“两抢”案件从日均17起下降到0.5起,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在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110万外来创业务工人员享受30项市民待遇,为全国“居住证”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率先实行公办高中和中职学校免学费,每年有4万名学生受益;率先实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村村都有保洁设施、保洁队伍。通过这些举措,有力推动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民生保障一体化,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80元提高到580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倍和0.8倍。

这五年,文化大放异彩。我们围绕文化传承、文化惠民、文化弘扬和文明创建,投入7.1亿元用于文化建设发展,挖掘文化底蕴,打响文化品牌。通过固态保护,坚持老街区有一条保留一条,老房子有一间保留一间,文保单位、名人故居、古建筑、古民居等得到系统的保护修缮,延续了乡愁记忆。通过活态传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美晋江”惠民舞台、书香城市、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南音、木偶、高甲戏等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通过业态提升,举办文化产业周,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五店市传统街区、三创园、洪山文创园成为城市地标,文化正在为产业和城市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这五年,农村越来越美。我们坚持“全市一体,城乡统筹”,把更多财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财政农林水支出38.2亿元,其中:投入4.2亿元打造41个美丽乡村;投入4亿元开展“全民动员、绿化晋江”活动,提升镇村绿化水平;投入4.93亿元补助农村环卫保洁、治安巡逻;投入2.23亿元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投入1.75亿元补助“一村一项目”工程,帮助村集体找到增收门路;投入3556万元实行村财保底补助制度,保底标准从5万元提高到20万元;投入1.86亿元实施“一村一大学生”工程,村主干、两委成员月基本报酬从,1000元、550元分别提高到1400元、750元。

过去五年,是晋江奋力攻坚、爬坡过坎的五年。我们共同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经济转型压力,经历了晋江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更新,延续了30多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五年,大家都蛮拼的!我们下决心推进全方位改革,不断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新型城镇化、农村宅基地等16项改革纳入全国试点,晋江成为全国改革“试验田”;下决心支持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团队最高补助500万元,投入10亿元建设三创园等科创平台,引进7家“国字号”研发机构,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下决心化解200多个久拖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为项目落地、片区发展、转型升级扫除了障碍;下决心推动战略性大项目落地建设,滨海新区填海工程、莲花汽车、福厦客专晋江南站、福大科教园等项目,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下决心治理生态环境,实施近200个生态环保项目,573家建筑石材企业、777家畜禽养殖场户全面退出,136家陶瓷企业替代使用天然气;下决心引导企业“五个回归”,五年促成83家企业营销中心、电商中心回归,新增纳税14.6亿元。

各位代表!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过去五年晋江发展硕果累累,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爱心城市、七星级慈善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全国第7位提升到第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继承中创新,在发展中突破,不断丰富发展“晋江经验”;得益于广大企业家始终扎根晋江,坚守实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得益于广大海外侨亲、异地乡亲始终怀着对家乡的赤子情怀,全力支持家乡建设,出钱出力,不甘人后;得益于海内外500万晋江人团结一致,携手打拼,共同为晋江付出辛勤的汗水,凝聚成推动科学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强大合力。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级驻晋直属单位和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晋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完成不理想,三产增速和占gdp比重、工业投资等15项指标没有完成“__”规划目标;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快,中小企业创新意愿不强、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还没有根本解决。新的产业增长点还不明显,部分项目产生效益仍需时间;三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库存压力仍然较大,个别企业面临资金风险;四是人才总量和结构仍然不能适应转型升级的需要;五是城市的规模、功能品质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七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空气、土壤等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仍有不少薄弱环节;八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个别公职人员专业素养、法治意识、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晋江市政府

篇十一 市政府办事中心地税窗口2023年述职述廉报告950字

办事中心地税窗口是__地税局响应区政府便民高效行政而专设的一个业务窗口,更是对外形象综合税务服务的窗口,在区政府办事中心和地税局的正确领导下,地税窗口勤政廉政、高效执法,文明便民,良好开展窗口各类税收业务,取得工作实绩。现简要回顾并报告如下:

一、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工作运转快速有序

二、勤学真究,多方协作,业务更新平稳畅通

三、便民提效,宣传优先,拉近征纳距离

效能建设在连续几年开展下,办事中心的公务氛围大大改善,窗口也不断整束自身取得成效。共事更融洽,成事更高速,征纳更和谐,精神面貌更振奋。在探索如何更优服务,怎样更具亲和力、便利群众办结事项时,各个岗位的建议也更踊跃和丰富。有些业务在触手后常有意想不到的难题和压力,杂难的情形不一而足。随着窗口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应急能力的加强,工作中的棘手问题被化解,操作环节停留的时间缩短,前后更贯通,使得历史性遗留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这得益于窗口对纳税人充分的解释、细致的服务和筹划,争取到了纳税一方的理解,自然地和谐了征纳关系。窗口没有出现过纳税人以抵抗情绪办事或投诉的现象就佐证了这点。

四、遵规依法,踏实做事,积累完备税务档案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是公务行政的基本要求,尽管窗口所做的仅是整个税务管理事业中很微小的几个环节,但做事遵章循规与否却直接影响征纳关系的和谐度。窗口工作人员一直秉承按制度办事的传统,不论生人熟人、办事者懂与不懂都坚持原则底线,同样对待、踏实地操作各类业务。对有违行政人员职责的事,坚持不办,做到公正、公平、自律。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窗口十分注重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有用信息的筛选。工作间隙对照税法分析研读相关资料,积极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回顾执行政策的成效打下基础。窗口的分户和分月归档资料已积累了整整五大柜,给现时业务办理中找寻历年同期水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是非常宝贵的信息来源。

经济在变化中发展,税收事业也在发展中变化。每阶段的工作,是以前成果的积淀,也是以后工作的基点。尽管窗口任务圆满完成、工作执行顺畅、队伍勤政廉政,整体团队取得业绩,但工作仍需加强、服务仍需细化。窗口将在以后的日子中,再接再厉、廉正执法,为更创佳绩而恪尽全力!

篇十二 哈尔滨市政府工作报告185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简要回顾及20__年工作情况

“__”时期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过去五年,经济运行保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20__年预计达5750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38.1亿元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__”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过去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开工建设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粮食总产量首次达到360亿斤,比20__年增加108亿斤,实现历史性“十二连增”。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我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__-20__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四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6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过去五年,城市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功能品位显著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累计投入2250多亿元,新建改造道路671条、桥涵156座,三环路基本实现贯通,地铁1号线载客运行,哈大、哈齐高铁相继开通,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继20__年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后,去年攀升至1405万人次;建设各类源网厂站30座、排水泵站23处、地下管网6180公里,困扰市民多年的城市内涝、冬季供暖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重拳整治违建行为,打破背后利益链条,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3万处、925.2万平方米,长期嚣张蔓延的违建之风得到基本遏制,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主干街路环卫机械化作业实现全覆盖,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违法小广告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坚定实施绿色清冰雪,在确保冬季城市运行通畅和环境洁净的同时,更彰显了冰雪城市的独有魅力。成功战胜“布拉万”台风、特大洪水和暴雪等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妥善处置城市供暖、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突发事件,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大水、气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撤并燃煤小锅炉2360台,延续20多年的“三沟”环境综合治理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不仅基本实现清水入河、结束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而且打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我市连续两年在中国最干净、最美丽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国资分类监管新体制初步形成,整合组建的交通、文旅、市政、住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效益大幅提升,市属企业国有权益总额提高到“__”期末的2.6倍。率先在全省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市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改革任务,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扩大到1790万亩,是确权前的3.7倍。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了企业登记“四证合一、一照一码”,完成了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新广电等“大部门”改革,率先在全省出台了行政问责、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等规定,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731起,问责公职人员1311人。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民营企业活力,我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1.9%提高到55%。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货运航线,哈欧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双向运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跃居全国首位。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__”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哈尔滨新区设立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为改革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载体支撑和新的动力引擎。

——过去五年,各项惠民承诺基本得到兑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达30977元和13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7%,均高于同期gdp增速。累计完成惠民行动项目投资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就业、住房、社保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1.8万套,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10元和每年1500元分别提高到550元和3500元,上学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老旧小区基本实现物业全覆盖,历史遗留的8.7万户居民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长期在外临时居住的6万户棚改回迁居民喜迁新居,道外桥头屯和新一地区的1.3万户内涝居民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平安哈尔滨建设扎实推进,构建新型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和创建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连续五年保持省会城市最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始终保持10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经过三年创城攻坚,哈尔滨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市民自豪感和城市吸引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各位代表,20__年既是“__”收官之年,也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夯实打牢科学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以贯之抓落实,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大产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一稳增长、调结构的核心,坚持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开创了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一是持续壮大产业规模。全年新开复工20__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我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三是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40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71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途径。四是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引导资金扩大到8亿元,重点园区承载功能持续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和宾西开发区呈现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发展新态势。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长远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实施富民强县战略,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全面落实国家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任务,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县域经济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二是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4%,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核心区面积扩大到1556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增加到1282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6个,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135个,五常大米保真打假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方正整县、平房整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双城、五常新型社会化服务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土地纠纷仲裁机构实现全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4668个,土地规模经营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撤销乡镇7个、新设街道办事处10个,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73处,68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农村公路交(竣)工通车450公里,农村面貌持续改观,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持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延伸拓展,华南城、综保区等配套路网体系基本形成,滨北公铁两用桥、一面街地道桥等涉铁配套工程顺利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进展顺利,新建续建停车场25处,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公交都市”创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持续加大牌匾广告、市场摊区、交通“三乱”等专项整治力度,全年创建环境卫生达标街巷、庭院200个,取缔违规牌匾广告1万余处,规范市场摊区155个,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62万件,城市面貌实现更大改观。三是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重点实施污染减排项目204个,拆改整治10吨以下燃煤锅炉594台,达标治理10吨以上燃煤锅炉328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2万辆,超额完成年计划43.3%,新建万吨级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15个,建成团结镇等4个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分别提高到90%和87.2%,城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7天,优秀天数比上年增加24天。城区新植树木21.6万株、新增绿地67.4公顷。哈尔滨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秀美、越来越有魅力。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拓空间,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新机制。一是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政府事权精简了52.5%,与行政审批相关中介服务事项减少了35%,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活力,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增长16.4%和34.9%。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市政与建工集团合并运营,哈轴制造公司、马迭尔集团食品板块成功实现合资重组。通过政企分开、资源整合、实施成本规制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公交企业管理粗放、效益偏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市物业供热集团14.8亿元债券成功发行,成为我市首个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财税管理。重点建立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政府到期债务全部偿还,进一步完善了市对区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地下综合管廊、地铁2号线、3号线二期等6个项目成功引入社会资本达468亿元。加强税收征管挖潜,强化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全年财政支出达824.8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哈尔滨机场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成功开通东北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哈俄韩陆海联运通道正式启用,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用,龙运物流、瀚润供应链等11家“两头在外”企业签约入驻综保区,落户临空经济区的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跨境电商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个对俄跨境海外仓在叶卡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首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和第七届韩国首尔哈尔滨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我市经济活跃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了新提升。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面对持续加大的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我们集中财力保民生,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达577.4亿元,各项民生任务全面落实。一是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4210套、竣工16523套,改造农村泥草房5万户,新增物业管理面积606万平方米,维修老旧住宅734万平方米,创建市级以上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06个。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人均每月2083元,为51.1万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6.9亿元,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比例超过80%、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三是不断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校36所。组建医疗联合体4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城区健身设施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哈尔滨大剧院、国际油画展示交易中心、“731”遗址新馆建成开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和预备役、统计、审计、信访、气象、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面对新常态下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牢牢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战略部署不懈怠,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鼎力支持,凝聚了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持之以恒的韧劲,举全市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打基础攒后劲,积蓄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新动能;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直面问题不回避、攻坚克难不退缩,在深化行政管理、国资国企、资源配置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中,勇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增强了广大群众投身城市建设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执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践行政府调控职能,全面加强公务人员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了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优化了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哈尔滨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向广大驻哈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稳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部分企业订单下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的状况仍在持续,产业项目招商竞争更加激烈,化解地方债务、去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增大;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发展面临着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减弱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不充分的双重压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市场化进程不快,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存在,创新创业不足,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比较滞后,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交通、安全、环保、物业管理等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仍需努力加以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仍很繁重;政府自身建设尚需加强,部分公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现象仍然存在,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问题尚未根除,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行为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和工作的基本把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哈尔滨全面振兴发展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从不利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市场需求不振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哈尔滨与全国全省一样面临着经济换挡减速、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力转换的较大压力。从有利条件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龙江丝路带建设、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新区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转型升级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推动发展的要素充分集聚,改革红利和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实现哈尔滨加快发展的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说,“十三五”时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中孕育更大希望。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哈尔滨就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美好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预期“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实现上述思路目标,我们必须深刻分析和把握哈尔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性要求,着重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坚持创新发展,切实在发展动能转换中提质量、增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足也是新常态下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主要症结。必须把创新放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的原则,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中国制造20__哈尔滨行动计划为牵动,重点实施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900个重大产业项目,着力在工业强基带动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引领“双创”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便捷高效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到20__年,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分别跨上千亿级台阶,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5%,基本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发展效益和质量得到更大提升的五年。

——坚持协调发展,切实在全面提升发展整体性上拓空间、增后劲。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哈尔滨作为后发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突出抓好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的400个重大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江南主城区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新兴发展区域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建设双城、阿城、呼兰、宾西四个卫星城和五常、尚志、方正—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巴木通方依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构筑区域协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__年,哈长城市群和哈尔滨都市圈初具规模,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5%,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的五年。

——坚持绿色发展,切实在建设美丽宜居哈尔滨上求突破、见实效。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市江河、湿地、森林等生态资源优良,打造美丽哈尔滨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必须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重点在培育绿色经济、倡导绿色生活、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在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力争到20__年,健康养老、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低碳消费成为绿色生活新风尚,水污染、雾霾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5%,城市主城区全部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重污染天气比“__”期末减少60%,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任务全面完成,哈尔滨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等重点区域建成向市民开放,松花江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休闲经济带基本建成,让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生态更优良、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健康的五年。

——坚持开放发展,切实在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上强基础、扩优势。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把哈尔滨沿边开放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必须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和哈尔滨新区建设战略机遇,以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为牵动,不断完善开放功能、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在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产业合作平台、对外贸易提档升级、推动多元化国际合作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力争到20__年,全面打通哈尔滨至欧洲、北美、日韩和港澳台地区贸易通道,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对外产业承接的载体功能更加强化,哈尔滨作为国家沿边开发开放重要经贸平台、物流枢纽、外向型高端制造业基地和全方位交流合作中心的作用更加凸显,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的五年。

——坚持共享发展,切实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补短板、增福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惠民行动为抓手,着重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保和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力争到20__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延寿、木兰、巴彦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3个贫困村、20.1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市奥体中心等重点文体设施建成投用,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努力使今后五年成为全市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三、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战略部署,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扎实起步,努力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产业上项目,着力积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新动能。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上项目扩增量、促升级增动力,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一是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以做大做强千亿级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千亿级食品产业板块。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突出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汽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重点瞄准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阿里巴巴哈尔滨平台、朗格斯特寒地节能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二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继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不断提升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办好农博会、寒博会等品牌展会。认真落实国家去库存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借助我市生态优势和医疗资源,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养老服务和产品。积极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冰雪优势、音乐名城、欧陆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五洲动漫城、香港卫视东北亚总部等项目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a级旅游景区的水冲式公厕达到200个以上,设计推出一批具备鲜明文化特征和时尚要素的旅游产品,重点办好贯穿旅游季、特色鲜明的系列驻场演出,持续提升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我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开展多领域、专业化、精准式招商,进一步做好签约项目和央企合作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更多引进开工一批投资规模大、创税能力强、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四是强化园区载体作用。把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向园区集聚。经开区围绕打造高端装备、食品、信息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可口可乐搬迁扩产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利民开发区着力推进元亨动物疫苗等48个项目建设,确保建成投产10个以上。宾西开发区重点发展包装、食品等产业,确保鑫荷包装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二)加快建设创业创新型城市,着力打造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重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推广以项目团队为主体,政府引导、校所参与、社会资本跟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二是强化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更多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入驻。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资本市场合作,进一步扩大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全面实施企业先行投入、市场评价效果、政府事后补贴的科技创新创业券计划,建立起激励加约束的创新扶持新机制。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三是拓展创业创新空间。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重点抓好哈以、哈南生物医药、龙门科技等孵化器建设,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深入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制定实施20__“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精准农业、先进制造、益民服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不断加强城市公共免费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四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支持灵活就业,发展新就业形态,通过小额贷款担保、创业项目和场租补贴等有效措施,推动大学生、科技人员和农民三支队伍创新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

(三)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着力释放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按照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部署,更加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突出市场导向,推动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启动建设20个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加快打造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和五常水稻、双城玉米等有机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0亿斤左右,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努力使农业生产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种得更好”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建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区)30个,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以上。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重点推进通河二甲沟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建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强县工程。把资源精深加工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绿色食品为重点、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突出抓好巴木通方依一体化特色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巴彦皮草产业基地、木兰颐康元主食加工等项目,力争县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提高到35%以上。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实现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合作社由生产主体向全方位经营主体转变,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规范社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家。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年内基本完成31个试点村的改革任务。四是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启动市、县和新型农业主体三位一体科技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推广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和农业投保入股新模式,集中打造市级统筹政策性农牧业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营销”,使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更大收益。五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筹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综合改造10个国家和省重点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打造哈五、哈双等6条示范带,启动建设示范村100个,集中治理自然屯1000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30处。突出抓好农村交通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交工通车200公里,改造危桥80座,确保木兰松花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家园。进一步提高城市集约高效发展水平,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年),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精心做好松花江沿线生态景观等重要节点城市设计,为彰显城市风格魅力提供引领和支撑。二是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疏解城市交通堵点,畅通区域微循环,同步推进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一期和3号线一期、二期工程建设。配合铁路航空部门,全力推进滨北公铁两用桥、哈站枢纽改造、哈佳、哈牡客专、哈尔滨机场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红旗大街等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智慧管网信息系统,持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松花江水源供水工程建设和江南主城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努力保证城市供水安全。新增更新公交车辆600台,启动建设公交首末站4座、枢纽站1座,不断提升“公交都市”创建水平。三是强化城市管理。坚持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加大对背街背巷、居民庭院、街路餐饮、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切实提高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进向阳垃圾场焚烧发电、松北呼兰垃圾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垃圾处理体系。始终保持拆违控违高压态势,从严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等城市顽疾,确保城市面貌和环境秩序实现更大改观。四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加大燃煤质量管控和分散燃煤小锅炉撤并力度,确保燃煤电站和热电联产机组稳定达标排放,全部淘汰剩余黄标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扩大松花江干流和城市内河治理成果,确保松花江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功能区划标准。启动建设松花江群力外滩生态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中东铁路公园,着力打造生态健康休闲宜居集中区。全年人工造林4.6万亩,城区新植树木25万株、新增绿地66公顷,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健康,让哈尔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五)坚决破除一切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着力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更大进展。突出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强化完善制度,狠抓推进落实,确保改革不断见到成效。一是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做好审批事项“接放管”,重点建立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长效机制,更好发挥网上审批作用,优化审批流程,更多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随机抽检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深化部门内设机构“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问题。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衔接好有关社保政策,完成与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事转企”改革任务。二是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哈投、工投集团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积极支持哈电与一重、中核集团战略合作。分类实施国企改革,通过股权多元化等方式,提高哈药、文旅等商业类国企市场竞争力;坚持主业控股、辅业放开,进一步提升交通、供水集团等公益类国企服务效率和节本降支能力。以工投集团所属28户企业为重点,全面推开市属国企二级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施商业类国企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改革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不断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财税管理。统筹财政预算资金,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财政投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更多社会投资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继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强化依法治税,切实提高税收服务水平。四是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着力在扩大市场准入、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更大实效。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领域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技术支持、创业辅导、融资担保、市场开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创优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五是启动建设哈尔滨新区。作为__届五中全会后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不仅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也为哈尔滨创新增动力、转型促升级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哈尔滨新区在深化改革上所具有的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建成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统筹建设、多规合一的原则,编制好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细化配套相关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力争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六)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设为牵动,着力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新空间。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加快建设对外物流大通道。联合南航、川航谋划开通北美货运航线,加密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哈俄货运班列,依托北京-莫斯科国际列车、“辽满欧”通道开展对俄物流,以哈尔滨为起点打通至俄罗斯海参崴、布市、哈巴公路通道,使哈尔滨成为通过俄罗斯进入欧洲地区最快捷、最高效、成本最低的贸易枢纽。持续扩大对俄邮政小包裹出口量,确保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二是全力推进产业合作。抢抓我省申建对俄自贸区机遇,加快推动对俄贸易优化升级,积极引导组建大型外贸集团,支持企业深入拓展矿产资源开采、森林采伐、农业种植等领域合作。同步推进综保区功能区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保税物流、国际商贸、加工制造等项目,年内实现封关运行。全力抓好临空经济区大飞机拆解、跨境电商物流基地、中国邮政(哈尔滨)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力争中俄、中以合作产业园落户我市。三是努力扩大对外交流。重点加强文化、旅游、科技、金融、会展等多领域开放合作,积极开展油画、动漫等艺术品展览交易,高质量办好第六届“哈科会”,支持“中俄跨境金融合作联盟”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等业务,积极培育和引进外语专业人才,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七)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重点实施10个方面、65个惠民行动项目,完成投资203亿元,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房7296套、竣工11116套,为1.6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60万平方米。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增物业管理面积400万平方米,新创建物业管理示范项目50个,努力让百姓住得更舒心、更满意。二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进一步扩大助保贷款覆盖面和医保异地结算机构数量。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养老社区,全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适时启动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50所,新建中小学校20所,加固维修学校40所。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和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妥善安置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让更多困难家庭孩子享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建立民办学校奖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抓好阿城、宾县两个省部共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为我市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的适用型人才。四是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启动市第一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探索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文体事业发展。扎实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上交响乐”等高雅艺术普及活动,全力抓好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运营管理,高水准办好第33届“哈夏”音乐会,持续扩大哈尔滨“音乐之都”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办好哈尔滨解放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731”、金上京申遗工作。继续抓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高质量办好市第19届运动会,加快推进市奥体中心一期建设,着力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创造更多现实条件。六是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灵活运用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培训、社保兜底等方式,确保完成年度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打下坚实基础。七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完善反恐维稳、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管理和应急抢险处置体系,确保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取得更大实效。继续实施“强基工程”,进一步提升中心社区服务功能,新建农村示范社区36个。严格执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规定,及时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启动“七五”普法。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完善动态管控、信息共享、协调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残疾人和国防教育及双拥、民兵预备役、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巩固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推动力和创造力。一是主动担当,真抓实干。担当实干是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重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振兴哈尔滨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保持一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创业激情和工作劲头,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工作上,主动作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创新突破。大力弘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持续加大督办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层层传导压力,环环紧扣落实,尤其对为官不为、庸政懒政等错误行为,一律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到底,让勇于担当、实干奉献真正成为广大公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追求。二是践行宗旨,服务民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教育引导政府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着力解决好冬季供暖、物业服务、交通治理等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言必行、行必果,确保各项惠民承诺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决不给政府工作留下任何遗憾。三是依法行政,优化环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注重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依法决策、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进一步完善市民大厦服务功能,推进政务办公透明化、信息化、便捷化。始终保持行政问责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吃拿卡要、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让滥用权力、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哈尔滨无藏身之处、无立锥之地。四是廉洁从政,干净干事。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行廉洁自律准则,认真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努力使广大公务人员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不断完善__治腐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一案三查”,强化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领域的审计监督,从严惩处各类腐败行为,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各位代表,20__年是本届政府履职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的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苦干实干,为开启哈尔滨全面振兴新征程、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哈尔滨市政府

篇十三 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110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工作回顾

“__”是很不平凡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东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不断创新,“__”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

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20__年预计(下同)达到34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20__年达到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51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3%,20__年达到6.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8%,20__年达到12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__年达到13445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__年末达到361亿元。

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累计申报国家专利526项,实施技改项目195个,成立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新建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全国唯一草莓专业科研机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规模以上企业达32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9%。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建佰山木业、釜鼎铸造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获批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海洋牧场示范区列入国家级示范区,获得“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大丰收,水稻生产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新建及改扩建设施农业园区1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4家,家庭农场达到258家。“五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取得实效。搭建特色电商运营平台,全面推进电商经济发展,被国家批准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县。临港物流园区和中心商贸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海鲜文化、湿地观鸟等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北黄海温泉小镇建设初具规模,獐岛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各项改革举措稳步落实。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意见》,调整行政职权271项。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公开行政权力1924项,办理时限总体缩短三分之二。市直部门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生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双随机[3]”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医疗卫生体制、教育资源均等化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与马达加斯加多凡堡市、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市在册外资企业达到121家,各类出口企业突破200家,与57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15家,有3家公司成为首批开展出境加工试点业务企业。东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网贸国际电商创业平台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草莓、贝类)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台子口岸升级改造持续推进。丹东港客货航线增加到75个国家(地区)93个港口。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开展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主旨的大通关建设,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乡面貌呈现崭新姿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成。西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区站前组团开发开始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1.7平方公里。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人民路大桥、闻水桥、市政干道改扩建、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取代大中型燃煤锅炉153台,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对201国道东港至椅圈段进行拓宽改造,新建三条海防路连接线,农村新增黑色路面495公里。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水利蓄灌排保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境内35座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五化四场[4]”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前阳镇被确定为全国城镇化综合试点镇。丹通、丹海高速和沈丹高铁、丹大快铁相继开通,空港、海港航线增加,对外交通条件发生明显改观。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18万人。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20__年分别提高58.7%和110%。全市各类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2个。实现实名制就业5.7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5000人次。成功创建省级优秀创业型县区。改造老旧小区89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37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部完成,解决1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00万元。新建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改建幼儿园和学校9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启动市中心医院异地扩建,组建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6家。民间艺术节、“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及骨干环网双向化改造完成。前阳古人洞、后洼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效果显著,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关闭一批造纸厂、鱼粉厂等污染企业,提前两年完成省“__”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二级以上天气年均达到35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领导大接访、网上办理,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回应,特别是积极稳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沿海养殖场地发包等影响面较大的社会矛盾纠纷。推行治安状况预警机制和多警联动机制,加大以“天网”工程为重点的技防投入,开展“禁毒会战”“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和隐患排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市场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时妥善处置极端天气、公共卫生安全、边海防等应急突发事件。着重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四德建设”活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省级平安市创建实现“十一连冠”,全国双拥工作实现“三连冠”,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县(区)”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要求,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公务接待、清理超标超配公车、严禁公款吃喝、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努力纠正“四风”问题,“三公”经费逐年大幅下降,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大对各级决策部署督察检查力度,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向市委会汇报工作制度,坚决执行人大及其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两代表一委员”的建议提案。全面深化“五大系统[5]”建设,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各位代表,20__年是“__”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奠基之年。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稳增长。以“项目落实年”为抓手,开展项目拉练活动,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狠抓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围绕国家省市稳增长举措,先期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立足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等领域,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完成千万元以上签约项目30个。组织召开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四大行业企业家座谈会,开展“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解决企业发展困难1171件。落实鼓励出口政策,带领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外贸出口额保持平稳增长。加快培育信息、养老、健康、热点商品等新消费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突出重点调结构。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技改项目20个,开发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项。借助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出口加工、现代物流、港航服务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县乡村土地流转试点平台建成,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特色农业逐步迈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一镇一品”升级壮大,引导农户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出台实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指导意见》,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建成运营。争取落实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多措并举防风险。努力提高税收质量,涉土税收和非税收入占比大幅下降。依规开展地方债务置换,节省资金使用成本2.2亿元,偿还到期债务7.4亿元。协调国开行为中小企业融资15亿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额突破232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出台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坚定不移惠民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努力兑现民生承诺。投入资金28.8亿元落实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科文体、生态建设、住房保障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占全年财政总支出65.9%。制定下发《扶贫攻坚工作方案》,科级以上干部与299户对口帮扶对象完成对接,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20个项目向贫困村延伸,贫困人口减少到338人。

集思广益谋新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依托浙江大学智慧,广泛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创新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编制环保、土地、乡镇等单项发展规划,形成30个行业产业规划和19个区域性规划,各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科学配套。建立重大项目库、重大工程库和重大政策库,策划和储备项目工程政策154个,一批重点项目成功挤进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大盘子。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东港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广大人民受益颇多、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意识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中省市部门的鼎力帮助,得益于驻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的有力保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辛勤工作和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体市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东港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面临市场、融资、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农村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总体水平不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民生实事进展缓慢,公共事业服务有待完善;五是少数干部缺乏担当意识,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执行力不够。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尽管诸多矛盾显现、风险隐患增多,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东港而言,我们正面对着国家“一带一路”、辽宁新一轮振兴、丹东沿边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的历史机遇,正置身于辽蒙欧大通道、中韩自贸区、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东北东部地区、沈阳大连丹东金三角等经济重点区域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发展东港、建设东港,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着力”为重点,强化创新、改革、市场、开放驱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进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__年比20__年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到20__年比20__年翻一番。

——着力建设现代化开放型港口城市。依托临港沿边的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域内域外两种资源,搭建中韩、中朝自由贸易平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统筹谋划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市政、信息网络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发展承载力,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实现城市与港口协同融合发展。

——着力建设市场化创新型城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强化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创业地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着力建设统筹化协调型城市。科学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中北部乡镇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扶持少数民族镇村特色建设和致富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社会、各民族协调发展。

——着力建设绿色化生态友好型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依山滨海新生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佳地。

——着力建设文明化共享型城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地区特色文化和城市精神,增强市民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到“十三五”末期,东港的经济发展质量必将大幅提升,东港的社会事业必将大幅进步,东港的综合实力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三、20__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__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着重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供需两侧发力,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新兴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绿色环保、带动力强的超亿元项目5个,推进3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强化领导包扶项目责任,加大跟踪督察考核力度,争取7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按时开复工。重点推进日升幸福之家等养老服务项目、妈祖广场等文化项目、龙山体育公园等体育项目、湿地观鸟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促进供给侧项目建设全面发力。

积极满足新消费需求。打造东港特色海鲜美食街。引进20个一线时尚品牌入驻。鼓励企业举办汽车展销活动。支持沿街商铺、大型商场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推动“夜经济”快速发展。加大政府采购廉租房和回迁安置房力度,出台奖励政策刺激改善型住房消费,激发新市民、外地人购房需求,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新增民营进口企业10家,增加国际高精尖产品进口。推动本地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走高端精品路线,主动适应新消费市场。

全面提升外经贸水平。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并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开拓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筹划成立欧盟出口产品协会,增强东港海产品出口整体竞争力。兑现上级鼓励扩大出口政策,制定本地出口奖励办法,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达30家。申请建设中朝互市贸易区,扩大与朝鲜、韩国政商界交流互动,提高双边经贸合作质量。

(二)突出改革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深入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推动行政服务中心整合,根据服务事项设置服务专区,联合办公、并联审批。推动各部门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施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建设进度在线备案、监管结果月度报告制度,设立“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为守法诚信者开设服务快速通道,对违法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措施。积极申报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县市。完成不动产登记局和登记中心组建与职能整合。推进环保督察、农村教育、公立医院、科技体制、户籍登记等方面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引领企业与高等院校、北上广高新技术园区、国内外研发机构扩大交流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台有效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效能,加强科研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落实上级专项扶持政策,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科技项目资源库,推动3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引进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东港科技孵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三)科学发展三次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产业集群实力。筹建工业企业行业协会。着手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淘汰落后产能,抓好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五星再制造、液力石油开采装备等重点项目,促进富安铜业铜阳极板项目早日达产。理顺再生资源产业园管理体制,完成城市矿产示范服务基地建设中期评估验收。全面打造以医创药业等企业为骨干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东大货运等企业为骨干的物流产业集群,以铭笙纸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造纸产业集群,以木材产业园为载体的木材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实施东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等一批农业项目。打造长山粮食仓储、加工、销售集散地。办好第十二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万亩,创建国家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12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组建辽宁东港米业(集团)公司,强化营销策略和手段,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管理,将东港大米打造成为绿色、高端、小众商品。加快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着力叫响“东港海鲜”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淘宝东港特色馆、淘浪东港、网贸国际等电商平台。推进中国网库全国草莓b2b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争取草莓产业在东港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卖世界”。实施县乡村三级电商上行下行网链工程,逐步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工建设前阳商贸城。推进东港、前阳两大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养老产业扶持力度,兴建一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整合海洋温泉、海鲜美食、海岛湿地、乡村沟域、历史文化等资源,科学编制东港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做好“海鲜节”“观鸟节”等综合性活动,年接待游客数量保持持续增长。

(四)推进城港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临港经济。

构建城港联动发展格局。积极与丹东港集团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招商联动机制和社会事业互助机制,探索创建互助互补式港口与城市发展新模式。支持丹东港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养殖业、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建设临港木材产业园。为临港工业企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协助建设港口物流产业园,促进港航服务业提速发展。

加快涉港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动甲午海战博物馆、中心渔港、港航服务区、疏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丹东港集团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积极筹备九年一贯制学校、友好跨线桥、城市第二水源和东疏港路等城港共建项目,争取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五)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优化人居环境。

提高城市宜居品质。研究划定十年城市发展边界,启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棚户区、城中村。严格规范征地动迁和基本建设程序。继续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重点推进中学街一路两桥和海关北路新建、迎宾中大街拓改、站前组团开发等重点工程,扩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谋划建设城市备用调峰热源,改善主干热网安全状况,依法推进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授予工作。按照“业主为主、政府补贴”原则,继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背街小巷靓化、排水管网清淤、城市广告雕塑新建等创建文明城市系列工程。完成大东沟水质提升综合项目和海防堤重建工程前期工作。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事业,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科学规划停车场,合理配置充电桩,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依法整治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马路市场、店外经营、噪音扰民等行为,全面整顿客运站周边和校园门口秩序。提高城市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水平,让城市更加有韵味、有魅力。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鼓励中心乡镇加快房地产开发。全力推进全国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前阳镇)建设。保障丹大高速前阳互通立交引线工程、丹大快铁前阳编组站跨线桥工程顺利实施。协调实施浪东线亮化工程。启动凤东线新建公路项目。完成滨海公路、东边线等60公里路面中修。大中修镇村公路90公里,整修田间作业道路100公里。开工建设北井子、椅圈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马家店文化广场等移民工程10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五化四场”建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北井子等中心镇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站)。环境保护投入资金增长5%,着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市中心医院施工进度,全面推进村级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向村级延伸。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实施小甸子镇中心小学、大东小学、东港二幼等翻建改建工程。按期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改造工程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邀请省内外文化名家来东港讲座交流。举办第20届民间艺术节和农村业余文艺调演。继续实施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加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就业见习计划、“三支一扶[6]”计划,认真做好20__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用好小额贷款政策,完成自主创业500人。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保障基金帐户平稳运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参保企业给予补贴。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规范认定贫困人口数量。继续以黑沟镇东土城村、小甸子镇西上坡村为主战场,兼顾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科级干部点对点包扶、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改善贫困村面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__年底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彻底脱贫。

(七)开源节流多方融资,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保障基本支出。巩固和壮大既有税源,培育和挖掘新税源,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增长。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征管水平,确保应收尽收和年初预期收入任务完成。增强财政预算约束力,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争取利用地方债券置换政府存量债务,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提高财政收支管理水平,增强政府可用资金实力。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加强对政府部门争取上级资金考核,规范各类专项资金申请申报使用拨付程序。按国家规定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筛选项目,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试点,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家、省对口基金相衔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进金融保险机构入驻东港,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加速发展,丰富域内金融产品种类,支持金融担保机构为前景好、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八)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构建和谐平安东港。

坚守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红线。强化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涉氨制冷、民用燃气、矿山、校车、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创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县”和“食品安全放心县”。筹备建设市食品检测中心。发挥各级食药监督协管员作用,从快从重打击取缔黑作坊、黑窝点,依法依规清理整顿学生“小饭桌”,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极端天气下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

维护边海防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边海防管控,提升法治和科技管边水平,严厉打击“三无”船只和非法越入敏感水域捕捞行为。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扩大视频监控网络覆盖面,依托4g无线专网建设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大力推进警力下沉,提高街面见警频率和出警效率,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严密防范和惩治暴力恐怖、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等工作制度,提高信访和网上投诉案件办结质量,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问题。

(九)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大督察考核整治力度,坚决查处懒政怠政行为,积极建设勤政型政府。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依法依规决策,于法有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建设法治型政府。

切实增强为民意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坚决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增强廉洁意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规划审批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积极建设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苦寒酿梅香,实干铸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夙夜在公谋发展,踏石留印抓落实,为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东港市政府

篇十四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64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达到50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2.7 亿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实现低于4%的调控目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保持基本稳定。

(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560.2亿元,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2%。工业增加值1436.7亿元,增长21.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763.9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商品购销总额5504.6亿元,增长31.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农业增加值102.3 亿元,增长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0 亿元,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4%,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32.2%,提高1.7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取新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初步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总资产13033亿元,所有者权益5108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08亿元,资产利润率3.9%,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两年净减少420.3亿元,其中2023年减少254.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24家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5亿元,增长5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为23%。 完善了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了投资体制改革。__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家指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单位。健全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5.9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分别增长59.1%和51.4%。新批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4个,上亿美元项目4个。我市外贸进出口420.2亿美元,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资239亿元。滨海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250.2亿元,增长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3年内实现了由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1.5万标准箱,增长26.5%。 开发区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增长25.3%。 保税区物流总量增长41%,主要指标居全国保税区前列。

(四)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年)》修编和上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__市的定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土地收购整理公司,承贷大额中长期贷款,建立使用、偿还和监督机制,在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建成桥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81公里。住宅竣工1052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商品房1292万平方米,增长26.5%。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进展顺利。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和__滨海国际机场改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速公路__段和黄万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加强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加快治理市区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首批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标。塘沽区、大港区、宝坻区城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区、镇。

(五)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154元和664 元。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 创立公益性岗位,使3.7万名“4050”人员就业并获得社会保险和工资性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上升,当年收支差额明显缩小。职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又有重大进展。廉租房竣工29万平方米,已有1000户双困拆迁居民得到安置。两年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1413万平方米,55万户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和旧楼区综合整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生活保障性商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落实了取消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9项政策,农民直接受益3.7亿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万群众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改造农村户厕30万个。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圆满完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交通、消防和生产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减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10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0.7%,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18项。 受理专利申请840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亿元。建成国家干细胞产品、中空纤维膜等产业化基地。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攻关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开通电子政务专网,建成__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__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4%,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2%。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卫生资源调整成效显著。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务。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新建和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 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为防病治病、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了条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2届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__女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__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度加快。采取多种形式纪念设卫建城600周年,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__”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和平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__博物馆建成开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又有较大发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城市人民防空演习。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征求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9件、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提案837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集中68个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制定了我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实时审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合理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比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交通体系建设还不够适应,市容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和行业还存在不正之风,政府在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津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津单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__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__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土地和资金供应趋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总体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务院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__港在环渤海湾的重要地位,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做好__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继续沿着具有__特点的发展路子阔步前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科教兴市、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和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和环保、环卫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培育壮大优势工业

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2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670亿元,增长2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560项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0大项目,巩固和扩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要由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组成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改造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确保天钢东移改造全面建成投产,加快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天碱搬迁进度。 着力发展水力发电、连铸连轧等6大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减速机等10类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修造船业。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都市型工业小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5%,提高2.8个百分点。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干细胞产品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发展中药提取、工业结晶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并认定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扶持100个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强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重点组织再生水回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一批示范项目,急取“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调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化铁炼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立窑生产水泥等10项落后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新建和改扩建国际轻工商贸城、 北方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金街、小白楼、塘沽解放路三大商业中心区,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和便民连锁服务业。改造和新建菜市场110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远洋和航空运输。规划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区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环线筹建4个规模较大的货运中转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团向物流业延伸。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改组现有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合作洽谈会成果。抓紧筹建中介服务示范中心。办好千名律师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抓紧拟定《__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搞好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__”文化旅游三年整合开发规划。启动反映近代__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重大历史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的建设,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__旅游业迅速发展。今年要建成几个旅游样板工程。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功能,规划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 办好__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支持多元化投资的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贸易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拓展社区服务业,搞好社区卫生、家政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篇十五 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2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______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较好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多数经济指标增幅逐月回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66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96.5亿元,增长20.6%;财政总收入1001.7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06.1亿元,增长11.5%,这些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万元生产总值耗电、耗水分别下降4.5%和3.6%,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出台促进工业稳增长11条、加快智能制造发展10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5条、扶持小微企业8条等措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88.99,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90.49,居全国前列。联芯、天马微电子二期、三安集成电路、电气硝子等一批龙头项目进展顺利,建成全国led外延芯片制造基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启动24个机器换工项目,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近70%。软件信息业务收入增长23%,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产值增长17.8%,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0.8%,文化产业增长20%,网络零售额增长60%。接待境内外游客6035.8万人次,增长13%;旅游总收入832.3亿元,增长15.2%。国际投资论坛等四项展会获亚洲杰出展会奖。海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增长2.5%和7.1%,增幅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876亿元和7567亿元,增长16%和13.9%。在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复评中名列第一。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菜篮子基地建设加快,4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362亿元,销售收入349亿元。

产业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启动建设46平方公里的同安、翔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8平方公里的丙洲、美峰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规划建设环东海域东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马銮湾新城,强化产业项目准入遴选。软件园三期、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生物医药港等产业功能区进展顺利,岛内老工业厂房改造提升加快。软件园二期创新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实现产值483亿元,增长20.1%。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快,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41.4%。省内协作经济区有序推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获中央财政9亿元专项支持,构建29个双创集聚片区和92个众创空间。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420个。新建5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认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0家。实行“研究院+企业+地方”三方共建,设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15.9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65.9%。全市各类专利授权1.1万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13件。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快各类人才培育引进,2300多人入选“海纳百川”人才计划。

(二)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落实___总理考察厦门时所作“先行先试、敢闯敢试,显现特色、活力四射”重要指示,实施52项制度创新,其中全国首创18项。“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率先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三互”口岸监管机制,启用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模式,引进企业7584家,注册资本1102亿元。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金融改革创新,跨境电商、融资租赁、航空维修、文化保税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成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两岸知识产权智库,承接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法治化服务环境加速形成。

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市级权力事项精简51.3%。“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可复制推广样板。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进一步完善商事登记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征信体系,商事主体年报公示率93.3%。推行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19家市属国企资产增长13.8%,利润增长5.3%。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城市发展基金。获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86.5亿元,占全省31%。发行9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启动首批10个ppp试点项目。300多个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获批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配送网点覆盖率超60%。

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合同利用外资41.6亿美元,增长45.9%;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增长6.2%。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成倍增长,突破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832.9亿美元,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通厦蓉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时间比海运缩短一半,开辟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货物经厦门往返欧洲中亚的便捷通道。厦航开通厦门直飞阿姆斯特丹、悉尼洲际航线。实行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空港口岸实行全天候。获准实施离境退税政策。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邮轮母港出入境艘次和人次均增长2倍。成功举办厦洽会、首届中国-新西兰市长论坛、国际海洋周、国际时尚周、国际纪录片大会、中国-东盟邮轮经济城市合作论坛、第八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第十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

对台交流融合不断深化。海沧青创、一品威客、宸鸿科技被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设立台企快车服务中心、两岸企业搭桥中心,为台商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厦台海运快件常态化运作。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批次占大陆三分之一。新设台资项目(含转第三地)增长1.2倍,实际利用台资增长61.2%。率先开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企业提款金额占大陆试点总量85%。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金额累计537.1亿元。率先试行卡式台胞证。厦金“小三通”运送旅客164万人次,增长16.2%。成功举办第七届海峡论坛,工博会、文博会、两岸乐活节、民间艺术节等活动影响力增强。

《市政府报告及计划政府工作计划(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