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三篇)

发布时间:2024-05-20 热度:53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篇二 2023关于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3250字

摘 要:孝道的发扬。在我懂事以来,常常会听人们谈论谁家的儿子不孝顺,谁家的媳妇不孝顺等等关于不孝顺父母事。常在外工作的人们,在春节的时候,无论有多忙都回家看望他们的爸爸妈妈,并给他们带去物质和精神上的礼物。孝道是一种品德,孝道是一种力量。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吧,更重要的还是为自己的生命感恩。

关键词:孝顺 感恩 尊重

正文:中国传统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并且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篇三 关于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3250字

摘 要:孝道的发扬。在我懂事以来,常常会听人们谈论谁家的儿子不孝顺,谁家的媳妇不孝顺等等关于不孝顺父母事。常在外工作的人们,在春节的时候,无论有多忙都回家看望他们的爸爸妈妈,并给他们带去物质和精神上的礼物。孝道是一种品德,孝道是一种力量。这也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吧,更重要的还是为自己的生命感恩。

关键词:孝顺 感恩 尊重

正文:中国传统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并且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

一、何为孝道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另一个具影响性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较高收入者,更为热衷孝道实践。而多数已婚女士是孝道的忠实实践者。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新闻网》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有时她在家里干一点力所能及的活,哪怕干不好,心里也很高兴。现在的孩子太顺了,体会不到生活的艰难,感觉上不如经过生活困难时期的孩子孝顺。那时父母与孩子共度难关,感情很深。不过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达而变化了,不像从前那样要求孩子承担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将来孩子的工作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孩子能有出息,能很愉快地生活就行。我们经济上比较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过生日、生病时,孩子能打电话问候一声就满足了。与孩子的关系上,希望既有威严,也能保持一种朋友关系。生活方面,将来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或老人院生活。孤单的家庭生活没有意思,不如去过集体生活。有人认为进老人院显得孩子不孝顺,自己没福气,我不这样认为,孩子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沟通的需要,这样做既不拖累孩子,又有益于身心健康,有什么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致 谢: 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同学表示感谢。

《孝敬父母实践调查报告(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