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人口调查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6-15 热度:44
人口调查报告

篇一 人口调查报告14900字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流动等问题,提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总体水平。自4月份开始,我委成立了6个专题调研组,采取深入基层看资料、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育龄群众等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到七县一市四区进行现场调研。现就围绕“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

任制”的课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市是人口大市,农村人口比重高,流动人口流量大,群众生育观念落后,人均gdp偏低,人口计生工作位居二、三类县多,发展不平衡。抓计生就是抓增长,抓计生就是抓民生,只有做好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抓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放松,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0.7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06,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率为98.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人口控制目标任务,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伴随着人口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自1995年推行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发挥了关键性的“指挥棒”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完善,急需建立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考核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很高,我市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在指标和操作上是比较合理和规范的,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不一致,出台晚。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印发考评方案,年末出台评估标准。责任书的指标较少,考评方案的指标笼统,评估标准多而细。这样,导致年初的责任书的签订成了一种形式,降低了责任书的严肃性。年未的评估标准成了“马后炮”。基层在知道考核结果时,才知道评估标准,工作好环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好,任务完成不理想,但也来不及补缺补差,达不到指导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目的。

2、考核指标过高,数据虚。考核指标高,一些工作分类量化不明显,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础差的地方一个样,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和经济水平低的地方一个样,忽视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多种因素,效果指标和质量指标设计的高低对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性论证,是跳起来都摘不到桃子的指标,基层在报表上做文章,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较突出。

3、考核次数过多,负担重。对基层而言,每年省市县三级考核加起来多达六次,还不包括单项检查考核。基层干部迎接检查考核任务重,整天忙于写材料、整资料、搞报表,许多地方都把心思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为考核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怨言。

4、考核项目过多,重点不明。年未考核的指标过细,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加分指标,也有扣分指标,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考核时,时间短,人员少,方法单一,致使实际考核中调查走访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入不下去,程序是走下来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此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基层弄虚作假。基层在考核时,不管实际工作干没干,不管有关文件出没出台,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他补什么。二是重点不突出。在考核的指挥棒下,上级考核什么,下级抓什么;上级考核方案要求怎么做,下级照着怎么做,实际是在培养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于探索适合自己本地特点、本地实情的工作机制。

5、考核的公认度不高,难服气。考核的导向上有些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重视控制数量,轻视提高素质;重视管理手段,忽视服务手段。基层忽视抓基础工作,抓过程监控,一味地在迎检的结果上下功夫,考核结果与真实水平有差距。有些考核指标的内涵不清、资料来源界定模糊,数出多门,难以统一口径,造成认定结果异议,评分结果不服。

6、考核“一票否决”,兑现不一。考核结果是兑现奖惩的直接依据,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兑现奖惩才能让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更深切地体会到不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严重后果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于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难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但由于目标责任制是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是分类分线考核,而奖惩都是以结合成绩为依据,一些地方在责任追究到人时,则过于强调方方面面客观因素,从轻从缓“一票否决”。

三、建议与对策

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是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创新,是当前人口计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精简责任指标,使重点更突出,要求更清楚,导向更明确。坚持把“稳

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框架下来实现,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褒奖先进,鼓励后进,推动各县(市)区均衡发展,齐头并进。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阶段更好的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的作用。

1、加快建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主线,通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问题的自觉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一把手”的亲自抓、负总责的计生意识,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

2、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坚持在指标内容设置上遵循简明扼要,突出阶段性重点的原则;坚持在指标幅度设置上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在考核组织上遵循简便易行,便民惠民的原则。一要把过多的考核次数压下来。避免一年内省、市、县多次对同一个乡镇进行考核评估,原则上对一个乡镇的考核评估和检查一年不超过3次。二要把过多的考核指标压下来。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不应作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和解决重大问题,不要什么工作都往考核的箩筐里装,更不要因小失大。三要把过多的考核环节压下来。减少考核层级,降低考核成本。四要把过高的指标压下来。考核指标要与各地实际相结合。切实遏制基层因应付考核而带来不必要的造假,把基层的注意力引导到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上来。

3、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导向性。坚持重点抓什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增强考核工作的导向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突出以人为本。考核指标的设置要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提高群众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坚决不下达容易诱发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指标。二是突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根据各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际,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引导党政领导把注意力放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三是突出求实创新。鼓励引导基层讲实话、报实数、求实效。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值,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不盲目追求高指标,注重过程指标和源头管理,避免高指标导致的假报表,打造诚信计生。四是突出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不同地区的工作水平、工作基础的差距,针对一、二、三类县的特点,区分农村、城市、流动人口的情况,合理设定指标内容和指标标准,推进各县(市)区进位升类争先。

4、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公信力。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衡量其在考核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工作进步程度、数据真实程度、群众满意程度,为党委、政府兑现奖惩提出依据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目的。因此,考核的指标要硬、要客观、要减少争议,不能有太主观的指标。考核评估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公布,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考核评估工作始终。要把人口信息数据库、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度作为“一票否决”的主要依据之一。考核结果兑现应奖罚并重,既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未位淘汰”,对后进单位不评先评优,对其责任人不提拔重用、甚至免职。同时,也要坚持“一票优先”,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茅的单位应重奖,对责任人应提拔或重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扎实地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进__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XX年是实施“__”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年,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根据统计、调查等资料,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05,277人,出生婴儿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3.01‰,自然增长率为0.54‰。较好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见下表:

年 度 总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符合政策生育(%)

XX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XX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XX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逐年上升。自XX年起我们在全省以 “直通车”方式发放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后,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调动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见下表:

年 度 现有一孩数(人) 领证人数(人) 领证率(%) 农村领证率(%)

XX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XX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XX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递增。我们在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信访案件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六个不准”规定,杜绝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的现象,倡导人性化执法、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使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在XX年,全县征收社会抚养费36.8万元;XX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2.1万元;XX年,全县共征收社会抚养费 29.7万元。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好转,也为提高全县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信息化建设得到提高。我们投入2.1万元,更新了4个乡镇微机。在建立新户卡阶段,先后四次培训了乡级统计员和微机员;组织各乡镇统计员、微机员在富林乡进行了户卡模拟填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动乡、村干部360人,利用近1个月时间,入户核采集基本信息。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填写新家庭户卡,及时更户卡数据。为保证质量,由计生局业务副局长带队,深入8个乡镇抽查户卡填写情况,共抽查82个行政村的4,101户,发现误差限期整改,保证了家庭户卡档案填写规范、准确、信息变更及时。在新wis系统数据录入阶段,及时升级新wis系统,对录入进度慢的乡镇,我们采取多人多机录入。在数据审核校验阶段,发现有漏项的或逻辑不符的,及时更改,按时完成了全县新wis系统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校验工作,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后期打包上传数据时,全县8各乡镇一次成功。及时把数据上传到省人口计生委规统处,保证了新wis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针对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际情况,计生部门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培训日程表。从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训。为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集中培训时,实行点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迟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全县的技术服务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唯恐落后。科技大练兵活动历时六个月,投入近2万多元,采取多媒体直观教学和专家面对面辅导的方式,集中培训6期,累计12天,进行业务考试6次。3月9日,全县19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参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考试。取得综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绩,通过这次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即培养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是优质服务得到有效开展。在深化优质服务上,计生部门改变过去开展“三查一治”服务时间长、参检率低的做法,从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时间,由各乡镇服务站负责,以村、屯为单位,统一出车126台次,接送育龄妇女到乡服务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务,现场宣传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技术力量不足的乡镇服务站,由县服务站协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环情、病情,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准备在挂锄期间,又组成医疗小分队,入村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为85.98%,患病率为22.86%,治疗率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时

救治。

七是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今年我们把服务站形象建设作为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能力的重点,按照服务站形象规标准,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设计图纸,准备新建了浓河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和富林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凤山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祥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显著。严格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的“四权分离”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资格确认和上报工作。目前为止,对 XX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对象进行见面、资格审查、三级公示,审批32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县民政局、县残联积极配合,经过层层审查和三级公示,共确认132个特扶对象,以全部足额兑现。XX年的奖扶.特扶对象正在申报审查中。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稳步推进。公安、卫生等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的通告》,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农委、扶贫办.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利用春蕾助学计划、阳光女孩计划、青春风采计划等载体,“计划生育“三新”活动”,开展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解决资金26.63万元,资助53个贫困计划生育女孩家庭.17个计生家庭脱贫,并发挥40个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用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政策,切实维护了女孩的合法权益。三是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县、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对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走访,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摸清新婚情况、现孕情况、计划外出生情况和流入流出情况。计生局成立督察组,局长带队,不定期抽查各乡镇深入基层走访服务活动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仅三月末今年我们共抽查了8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夯实了人口统计数据。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__县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观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见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周岁以下(人) 23周岁以上(人) 早非婚率(%)

XX 975 18 230 1.8

XX 851 23 179 3.8

XX 732 14 185 1.9

由于取消了计划生育管理费,我们对早婚人员的计划外怀孕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单纯的宣传教育很难奏效,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是计划外二、多孩生育现象有所抬头。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得到了改观,但是,人们需要一个男孩及“儿女双全”的愿望还比较普遍,尤其是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考虑到老有所养,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为求家庭稳定和日后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这是二孩、多孩计划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XX――XX年,计划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头。

见下表

年度 计划外出生人数

(人) 计划外

二孩

(人) 计划外

多孩

(人) 计划外

生育率

(%)

XX 111 76 35 6.0

XX 91 66 25 5.0

XX 119 78 41 6.1

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工作难度加大。如果计划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违法生育现象的反弹,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老化。由于我县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超常规的稳定,缺少技术服务人员.加之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难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服务需求等等。

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工作,以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解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__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__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__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__-__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__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__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_____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__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___、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XX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XX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XX—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XX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XX〕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㈣注重标本兼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开发只有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除了通过提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住房、饮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问题之外,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与生态优势,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把各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特色有机产业集群,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办法,让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等,通过务学、务农、务工等智能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脱贫。在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培训、务工、创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贫困户要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篇二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5850字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

1. 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2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2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23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23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23年相比,2023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6.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23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1. 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挖掘银发消费品市场潜力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23年增长252%。2023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査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已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收入达到上百亿。有钱有闲的老人一族日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亮点,开发适合老年旅游的专门服务和产品也成为各大旅行社、养老院、旅游行业联盟等谋求发展的新选择。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202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国总人口

篇三 贫困人口与脱困对策情况调查报告5200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__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___、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3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_户、_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_%。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_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1501—2023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023—2500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2501—2736元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饮水困难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未通广播电视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住危房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_%。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巡检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__镇有_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_%。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__镇6个,__镇6个,__镇6个,巡检镇4个,__镇4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__镇3个。此外,__镇和__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3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__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_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_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3〕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㈣注重标本兼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开发只有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除了通过提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住房、饮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问题之外,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与生态优势,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把各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特色有机产业集群,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办法,让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等,通过务学、务农、务工等智能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脱贫。在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培训、务工、创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贫困户要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篇四 2023年9月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2700字

2023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__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__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__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__-__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__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__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篇五 贯彻人口计生条例状况调查报告1800字

为扎实推进我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的安排,4月1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旭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分别深入到浓河镇政府、富林乡政府计划生育服务站,对我县贯彻实施《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进行了检查。为使本次检查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力求实效,我们在检查前,把《条例》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一并发到代表手里,让代表们就《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此次检查做好座谈发言。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贯彻执行《条例》基本情况

(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确保《条例》宣传到位。

通过这次检查感到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宣传贯彻实施《条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作用,先后举办各类培训16次,组织研讨8次,培训人员达上万人次。二是借助媒体宣传。每逢世界人口日、男性健康日等计划生育重要节日,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条例》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三是利用载体宣传。在全县各村屯设立永久性宣传标语450块;涂刷宣传标语400余幅;出动宣传车100 余台次;成立计划生育文艺宣传队,开展《条例》主题宣传活动百余次;印发宣传资料10万多份,宣传品入户率达98%以上。四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扩大宣传成果。计生局与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宣传咨询活动10余次。五是实施入户宣传。及时对早婚、计划生育管理重点对象入户面对面进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意识明显增强。为我县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依法行政,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是依法管理,规范生育行为。一方面,严格执行生育证审批制度和持证生育制度,另一方面对采取避孕措施失效和拒绝落实避孕措施造成计划外怀孕的人员动员落实人流引产等补救措施。对拒绝落实补救措施造成违法生育的人员给予严肃处理。二是严格把关,规范审批行为。严格审批程序,依法确定奖励资格,并在村组进行公示,做到该奖的一个不漏,不该奖的一个不奖。三是健全机制,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按照统一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为流动人口及时办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1200余件,做到了与常住人口在生殖保健、技术服务、宣传教育、药具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一样对待。四是集中整治,严格控制性别比升高。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活动,重点对医疗机构、计生站、药店使用终止妊娠药品和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健全完善b超检查和人工终止妊娠登记制度,建立b超使用准入制度技术服务机构责任书、医务人员承诺书签定制度,规范医疗行为,有效地控制了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三)关注民生,认真兑现计划生育奖扶政策

(四)加大投放,不断夯实基础建设

二、存在问题

一是我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抓落实的紧密性、主动性还不够。目前达到低生育水平主要是依靠行政制约措施来实现,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单凭计生部门宣传还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多数站室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

三是村级服务室建设标准低,服务环境差,个别村目前还没有专用服务室,还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四是个别计生干部素质能力有待于进步提高。

五是县乡村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速度较慢,不能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

三、针对以上问题,对县政府及职能部门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县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坚

持稳定低生育水准,逐步建立稳定低生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各部门抓计划生育主动生、协调性、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坚持保持低生育水准。

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病治病,没病预防。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计生人员技术能力,以此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

三是必须加快乡镇服务站及村级服务室的建设速度,改善其服务环境,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是强化计生队伍建设,提高计生人员整体素质。积极推进计生人才资源开发,鼓励计生干部通过在职学习,提高技术能力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网络作用,加快建设村级服务站咨询室的速度,开设好咨询服务热线电话,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篇六 关于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调查报告2150字

按照上级有关部署,我县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已紧锣密鼓地进行了两个多月,目前已完成整体工作量的80%,预计7月中旬可完成任务。在录入过程中,我们摸索到一些有效的具体做法,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引发了对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思考。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遇到的困惑和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做法:念好“三字”真经

我们把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工作一开始就在干部职工中强化质量观念,要求大家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齐心协力念好“实、准、快”三字经,有效促进了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健康开展。目前,全县已录入总人口25万人,预计到本月中旬能够全面完成录入任务。

在摸底阶段突出一个“实”字。信息的使用价值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只有真实的统计数据才是科学决策的真正依据,在很多时候,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就是信息的失真以至虚假。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预防“忙中出错”,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数据真实摆在质量标准的首位,强调时间服从质量为摸清人口信息的真实底数,各乡镇采取了乡村联动、统一编组、责任到组、任务到人的方法,共同做好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在摸底登记时,工作人员逐户走访,严格程序,坚持逐一查看证件、询问本人、走访四邻,并注意不忽略锁门户、长期外出户等重点,从而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们还对各村摸底数据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各种疏漏。

在核对阶段突出一个“准”字。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县尽管在全市属于小县,但仍有33万多人口,而按要求,每个人录入20-40项信息,这就意味着信息总量要在600多万条以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最大的危险就是“忙中出错”。为此,我们采取了“三对照”的具体措施,以达到“三无”的最终目标。一是与户口底册对照,在询问本人的同时认真查阅家庭户口;二是与派出所户籍资料对照,查看必须录入而户口薄缺少的信息是否与公安部门的内部资料有出入;三是与新农合底数对照,确认我们调查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核对程序达到“三无”,即人口基本信息无漏登,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无漏项,子女信息无漏报,最终实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出错”标准,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在录入阶段突出一个“快”字。为实现“快”的目标,乡镇做到了“三到位”,一是设备到位,各乡镇新购置电脑12台,租用电脑20台,满足了人口信息录入的需要;二是人员到位,抽调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的骨干力量,在县人口计生局集中业务培训后,加班加点地进行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录入任务;三是奖惩到位,为激发信息录入员的积极性,各乡镇明确了相关的奖惩办法,公开评先奖励及责任追究的标准,并对信息录入人员增加岗位津贴,提高福利待遇,确保了责任、利益的统一。

困惑:面临三个难题

尽管各级干部职工对录入工作情绪高涨,干劲实足,但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具体工作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生漏报发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出生漏报是在所难免的,漏报人数即使很少,但如果不能在录入工作中及时发现,“全员”录入也会落空。然而,由于这次录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免责”规定,政策外生育人员必然害怕暴露后被追缴社会抚养费,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则怕暴露后追究工作责任,加之农村家族观念及邻里意识浓厚,即使明确举报奖励办法也很难有人举报。这是当前避免漏查漏报、确保全员录入必须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是特殊人群调查难。这一人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流动人口,这些人长期在外打工而又居无定所,以找零工为主,既无固定的场地,也没固定的住址,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外出的人数和姓名,而难以与本人取得联系。再是下岗职工,特别是粮食、商业、供销、工业等部门下属的因经营不善而关闭或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大都已经外出,有的很难找到。对特殊人群的调查虽然只要坚持不懈最终总能完成任务,但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就成了一大难题。

三是活动经费保障难。经费保障是个非常现实的客观问题,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有明确的认识也很难付诸实施。我县是个省级贫困县,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与其他类似情况的县市一样,提供足够的经费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建议:构筑三大支撑

1、明确政策。省、市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本着既要严肃计生政策又要着眼大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对此前漏报的政策外人口在这次录入工作中处理办法,让政策外生育的群众和乡村两级计生部门消除顾虑,从政策上为全员录入工作提供支撑。

2、完善机制。全员人口信息的调查、核对、录入及使用,是人口计生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录入的人口信息是一种动态信息,此后会随时发生变化,各级计生部门应该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真正建立一个经常性的人口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人口信息的随时更新、不断完善和真实可靠,真正实现人口信息的共享,为计生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3、足额投入。健全投入机制,提供经费保障。全员人口信息的信息量大,数据项目繁多,不仅首次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而且今后的数据更新和信息管理使用是经常性的工作,仍然需要经费保障,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将其列为计生工作中的一项长期投入项目,通过科学核算将其纳入年度预算并定期足额拨付,以确保该项工作的健康运行。

篇七 2023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2700字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__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__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__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__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__-__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__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__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篇八 关于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查报告1500字3850字

关于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查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前工作的重点,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配齐配强计生分管领导和计生办干部;加大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促使群众转变多子多福的婚育观念,基本杜绝了多胎现象,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然而,随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为找准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委组织了_个调研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全市__个乡镇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县、乡、村计生干部和育龄群众座谈会,与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交流、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执行生育政策不到位,计划外生育反弹

据调查,全市计划生育率仅为__.__%,低于__%的目标值__.__个百分点。分析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七不准”和依法行政给各级党政部门和计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强制措施不能用,面对计划生育对象、不参加环孕检的对象不落实节育措施的对象和不交纳社会抚养费的对象,既不能动手搬东西,也不能收押金、罚款,只能反复做思想工作,而大多数群众对只动嘴不动手而无动于衷,计生工作人员对此兴叹束手无策。座谈中,许多计生干部坦言“不是我们无能干,而是不能干(因为没有强制措施);不是我们干不好,而是无法干好(因为要依法行政);不是我们不想干,而是怕干(因为怕承担责任)”。由于法律法规要求计生干部依法行政,而群众又不依法实行计划生育,致使干部群众普遍认为计划生育松了,抢生现象严重,许多生育一男孩的对象,小孩都__多岁,带要超生,不少二女结扎户想方设法采取复通,再生一胎。二是流动人口管理失控。由于经济的发展,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而外省很多地方对流动人口不查验《婚育证明》,致使外出人口办证率低,许多外出人口流向不明;再则,我市流出人口约__万,__%以上是生育旺盛的青壮年,对庞大的流出人口,从人员、精力、经费等方面都无法管理,给外出人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流出人口钻管理上的空子,躲在外地超生。据调查,流动人口超生占计划外出生总数的__%以上。三是环孕检率低,全市环孕检率在__%左右,低于__%的目标值__个百分点,由于对育龄妇女不参加环孕检没有任何约束措施,只能靠计生干部上门做工作,凭群众的自觉性参加环孕检,所以环孕检率难以提高;对外出打工人员,不得强求其返回户籍所在地做环孕检,她们在外地寄回的环孕检证明有__%是假的。晕颐堑牡鞑橐桓鱿缥ツ旮孟?_例计划外出生,其中_例是外出流动人口,且都寄回了环孕检证明“有环未孕”,但事实上都超生了。四是地下婚姻造成计划外生育,据调查,不少地方出现先生小孩后结婚的现象,有一个村,_个计划外对象,都是到了法定婚龄未领证生育的非婚生育对象,占当年计划外生育总数的__%。

二、出生婴儿性别比仍然居高不下

据调查,全市出生婴儿性别比为___:___,超出正常值(___:___)__个点。分析原因:一是群众生育男孩的意愿仍然强烈;二是受到利益驱动,不少卫生技术人员仍然隐蔽地进行性别鉴定和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手术;三是缺乏有效的打击力度,一方面非法性别鉴定人员行动诡秘,给侦破工作带来困难;四是性别比整治责任不清,从部门配合的角度上看,市级比县级好,县级比乡级好,乡镇一级公安、卫生部门不予配合,单凭计生部门一家抓性别整治,实质上就是一句空语。

三、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低

据调查,上半年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仅为_.__%,与__%的目标值相差__.__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计划外生育对象外逃现象严重。以调查的一个乡为例,去年__个计划外生育,就有__个外逃,当地启用了法院的“非诉执行”,但由于外逃难以找到人,法院对此束手无策;二是调查取证难,由于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已作象征性处理的不作追究,原来交了___-____元的就可上户口,许多计划外对象,暂时不给小孩上户口,等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再上户口,计生部门很难取到计划外生育的证据。三是非诉执行成本高,时间长,收效慢,许多乡镇反映,虽然法院非诉执行起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成本高,按照法律程序时间长,加上法院人力有限,见效慢。四是由于征收标准高,很多对象与计生办谈条件,交二三千元就了结,超过这个标准,分文不交,就是搞非诉执行,让他们坐牢也分文不交,法院也无可奈何。我们调查了解一例非诉执行的对象,拘留“三进三出”,就是分文不交,出来后拍拍胸脯狂言“老子的口袋里有钱,就是不交,你们想怎么样。”象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五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基层干部求稳怕乱,害怕自己犯错误,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

四、县、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据调查,除龙虎山和市工业园区外,其它县(市、区)财政几乎没有安排计划生育人均事业经费,虽然财政作了预算,但那种预算将人头经费、社会抚养费、财政转移支付列入其中,实质上是空对空,没有按照中央、省关于计划生

育人均经费投入的要求去做,故而县(市、区)计生经费严重短缺。乡镇一级不但没有经费投入,还挤占、挪用财政转移支付中计划生育经费和社会抚养费。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致使政策、法律法规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独生子女奖励费、二女户养老保险以及其他奖励优惠措施以落实到位,不少地方为了维持日常工作,不得不靠征收社会抚养费度日,以致“放水养鱼”现象重新抬头。调查中,就有不少的基层领导跟我们算帐,说少引产少结扎一个不仅可减少很大的工作量,也没有工作的风险,还可节省____多元的行政成本,同时,多生一个还可收几千元的社会抚养费,故而都不愿去搞节育手术的落实。如此思想作崇,怎能搞好工作。

五、基层计生队伍不稳定

据调查,乡镇计生工作人员任务重、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人心思走。由于计生工作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局面并未改变,从上到下层层下达考核指标,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省下达的考核指标大多脱离工作实际,面对过多过滥的考核指标,乡镇计生干部疲于应付。出于“七不准”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上级业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搞好工作要挨批评,稳定出了问题又要追究责任,在双重标准的要求下,他们基于处于“自己想招自己用”、“自己做事自己兜”、“自己有苦自己吞”的境地,上级机关和社会缺乏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工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两头受气,因而分管领导不愿分管,计生干部人心思走,这样的比例有__%以上。村级计生专干由于是海选干部,考虑自己的选票,只迎合村民个人利益,根本不配合政府做工作,造成“村梗阻”,许多地方只能是乡镇计生干部越俎代疱,难以做好工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将计划生育工作真正纳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之一,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责任跟踪追究,切实发挥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的作用,促使各级党政领导紧绷计生这根“弦”,具体抓落实。

二、加大计划生育人均事业经费投入。要求各县(市、区)按规定的标准追加____年财政预算,明确计划生育人均经费不含人头经费、社会抚养费和财政转移支付计划生育经费。建议市人大、财政、计生等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对县(市、区)经费投入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形成督查通报,监督县(市、区)落实人均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各县(市、区)要将财政转移支付计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县(市、区)计生局帐户,由县(市、区)计生局统一管理,防止乡镇克扣挪作他用。由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监察局、市人口计生委联合制定人口计划生育经费依法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乡镇挤占、挪用计生经费和社会抚养费的,要视情节予以党纪、政纪处分。对投入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提高计生干部待遇,稳定计生队伍。针对计生干部岗位特殊,要落实每月__元的计生岗位津贴;对一类乡镇的计生干部要增发每月__元的计生奖励津贴;对连续两年获得一类乡镇的计生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要予以提拔重用。同时,对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分管领导和计生办主任实行末位淘汰,真正体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调动基层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针对计生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建议全市统一招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服务所,编制统一放在县(市、区)计生服务站,工资上浮一级,工作满_年后,视其工作业绩,择优选调县(市、区)计生服务站,上浮的工资固定下来,用丰厚的待遇吸引人,解决目前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三是村级计生专干不参与海选,由乡镇计生办定期考核聘用,享受村级副主任待遇,工资由乡镇计生办统一发放。

四、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村为单位制定村规民约,对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不按期上环、结扎、环孕检、外出流动人员不办理婚育证明的人员议定处罚条款,由乡人民政府、乡计生办督促、指导依村规民约章程处罚。从而制约不遵守、不服务从乡村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五、开展一次集体性“清查清理”活动。通过清查清理,为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落实生育政策、技术政策和处罚措施,消灭计划生育死角,堵住管理漏洞,全面掌握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底细,健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资料和管理制度,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坚决防止滑坡和反弹,为确保完成人口控制计划夯实基础。活动中,要把整治性别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决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同时,尽快召开全市半年人口形势分析会,客观分析形势,明确下步工作重点。

篇九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3000字4750字

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升至2.2亿,已占总人口的16.1%,已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与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否有效加以应对已经成为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牙克石市的人口规模锐减、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已给我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牙克石市人大常委会把对我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养老产业发展情况作为重要工作,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制定调研方案,并通过实地察看和座谈交流,全面了解了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发展养老事业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__年底,牙克石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63261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7%,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其中70岁以上23970人,80岁以上8020人,90岁以上648人,100岁以上10人,空巢老人6973人。

近年来,牙克石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______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六个老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目标,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逐渐形成了全市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1.老龄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市政府于2002年成立牙克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设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老龄办设在各地民政办。60岁以上老年人由自治区、盟市、旗市区按照每人每年2:4:6的比例安排老龄事业经费,于2023年纳入财政预算。基本做到了老龄工作组织网络健全,活动经费到位。

2.老年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我市于2023年在呼伦贝尔市率先制订《牙克石市老年人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并予以施行,同年发放《牙克石市老年人优待证》2万册。2023年,呼伦贝尔市出台《呼伦贝尔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市政府按此优待办法,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开设了老年病门诊,在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免收挂号费;在火车站、汽车站设置老年人优先购票标志,候车室设置老人席,老年人乘坐上述公共交通工具时可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按照《内蒙古自治区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管理办法》,从2023年起为我市80周岁及以上低收入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提高到100元,100周岁及以上每人每月发放津贴提高到300元。

3.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我市全面建立了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相结合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并实现全覆盖。同时,对城镇三无老人实行分散和集中供养,其中分散供养费为每人每月560元,集中供养费为每人每月780元。

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我市初步形成了老年服务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有社会福利机构11个,敬老院1个,床位数达到1170张。争取上级民政部门投入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5个,1个已初步建成。

5.敬老爱老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加强敬老爱老宣传工作。市政府积极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的重要时段播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读本千余册,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对涉老工作的关注。二是广泛开展敬老月活动。活动期间走访慰问特困、高龄、空巢老年人和社会福利机构。在每年老人节期间,各镇(便民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都广泛开展了老年人文艺演出、运动会、乒乓球赛、门球赛及老年人书法、绘画竞赛等文体活动。我市老年大学开设了绘画、书法、声乐、乐器、微机五个专业,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三是认真组织开展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市政府把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敬老孝星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了一批孝亲敬老楷模,以点带面,扩大社会影响,促进社会敬老爱老风气的进一步形成。

6.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市政府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两年来,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涉老案件39件,其中刑事案件18件,涉及赡养民事案件21件,判决2件,调解9件,撤诉10件。老龄工作机构和涉老部门及时受理和协调解决老年人的信访投诉,有效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7.老年人参与社会渠道不断拓宽。市政府坚持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老年人,为他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历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均有一定数量的老年人参政议政,许多退休老党员积极投身到助老志愿者和关心下一代教育服务中,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营造了全社会支持老有所为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重大问题。我国受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人口老龄化速度大为加快。据国家老龄委的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市的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如何应对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传统的养老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日益庞大的群体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家庭养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2.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各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养老服务队伍缺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导致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三是社区养老亟待发展。有的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公办养老机构床位有限,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同时,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小、起点低、投入不足,处于微利经营状态,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难度较大。

3.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有待加强。社会各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伤老、弃老、虐老等情况还存在;同时,市场化也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提出了挑战,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诸如老年人就医、保健、康复、娱乐、文体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也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使老龄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4.养老服务业相关政策还需加快落实。近两年来,国务院、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诸如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减免、一次性建设补贴、床位补贴、信贷支持等多项优惠政策。自政策出台以后,多家企业和个人有意向建设大规模、上档次的养老机构。但是由于这些政策的具体措施正在制定中,存在有关鼓励、扶持、优惠政策滞后等问题,还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引导到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

三、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

1.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各级政府要重视并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工作,将其列入年度普法教育,开辟宣传专栏,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敬老孝星敬老模范等形式多样的评比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尊老敬老民族传统,积极倡导孝道文化;同时,加大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和个人的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2.加快建立完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开设老年专科或病房。要大力整合和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体系。切实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传授。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先、优惠的政策,建立起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上门医疗、家庭病床、保健咨询和医疗救助等便捷的一体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医养结合,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加快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还要进一步完善贫困老人医疗救助制度。

3.要大力发展老年照料服务产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加大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场所以及适老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投入,建立并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服务支持系统,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要适应劳动力流动加剧、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不断增多的新形势,把对老年人集中照料、分散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籍等照料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在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加大以公办养老为示范、社会力量建院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托老、上门照料等为老服务业务,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在每个社区建立起一支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经常侍奉老人的工作队伍。逐渐形成以设施服务、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为手段的老年照料志愿服务体系。

4.加快老年群众性组织建设。要把建立老龄协会等老年群众性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给予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老年人行业协会(如老年教育工作者协会、老年医务工作者协会、老年文艺工作者协会、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等)和市、镇(街道)、社区老龄协会。疏通老年人向党委、政府反映诉求、谏言献策的渠道,加强老年群众活动阵地建设,加大对老年群体组织的资金扶持。

5.进一步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把老龄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按自治区政府规定落实老龄工作经费,及时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城乡居民低保救助资金以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教育资金等,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特别是加大对基层老龄工作经费投入。同时,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多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加快智能化养老发展。

6.积极探索福利机构运行规范管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这无疑为企业开发和提供养老服务和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从事健康养老的企业大有可为。我市要研究制定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消除体制障碍,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对已经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等级评定,加强全市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我市养老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强各类福利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培训,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为老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并探索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是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牙克石市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理性发展、力争上游的工作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努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积极应对和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牙克石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十 关于市老年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1000字

关于我市老年贫困人口的调查报告

我市贫困老年人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老年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1、阜新市是由资源兴起的城市,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煤碳资源的枯竭,多数煤矿经济效益不景气,拖欠职工工资,加上近几年来几个煤矿的相继破产,大量中青年下岗、放假、经济困难。致使一些子女无力支付老人赡养费或不愿意支付老人赡养费,有的还要靠老人的养老金来维持生活,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窘迫。据调查这类现象的贫困老人所占的比重很大。

2、贫困老人中丧偶女性较多,这部分人无工作,没有养老金,仅靠遗属费或低保金生活。

3、贫困老人中70岁以上老人占贫困老人的4496以上。这些老人年高又多数体弱多病,其中一些老年人有的还没有养老金,生活更加困难。

4、由于阜新市连续几年干旱,使靠天吃饭的农民生活十分拮据。子女对老人的赡养责任互相推诿,家庭矛盾日益突出。农村老人没有低保金。

解决老年人贫困问题采取措施: 各级老龄部门十分重视贫困老年人的问题,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具体措施,常抓不懈。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养老基地建设,积累养老基金,为困难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我市农村养老基地建设是于1995年开始的。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已初现规模,并为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特别是在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阜新县旧庙镇建立养老基地发放标准是70—79岁每人每年60元,80—89岁每人每年80元,90—99岁每人每年100元。对老复员军人、老共产党员还多增加20元。目前,全市农村共有养老基地2万多亩,积累积金100多万元。

二是鼓励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参与社会生产,劳动脱贫致富。市老龄委从加强老年思想教育入手,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老年人克服干一辈子该享清福的思想,经常组织形势任务报告会,使老年人融于社会,与时俱进。如__年,阜新经济转型

的开局之年,市老龄委于3月初举办了“阜新经济转型报告会”,让广大老年人了解阜新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6月份,组织各界老年人代表到市国家高科技园区等地实地参观,让老同志亲眼看看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变化和美好前景。9月份,组织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跟踪报道彰武县养成鸡致富老人刘德祥等7位老有所为致富典型,为全市老年人树立了榜样。现在,我市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以为促养之风已经兴起。全市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的有37,800多人。

如阜新县东梁镇东五道桥子村,__年,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业的有24人,养殖业11人,庭院经济4人。

篇十一 县政府人口老龄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3400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按照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切实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我县人口老龄化情 况介绍

(一)调查情况

我县老龄办在全县范围内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全县总人口____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____人,占总人口的__%;65岁以上____人,占总人口的__%;80岁以上____人、90岁以上__人、100岁以上_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___人,占老龄人口的__%;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___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__l__。

(二)成因分析

促使我县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另一方面,成功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日臻完善,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下降到7.75‰左右,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1989年为66.81岁,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以近XX年发展最快。同时,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由1964年的45.34‰下降至的6.62‰,少儿人口逐年减少,从1990年的111491人下降至的39135人,从而更凸显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局面。

(三)发展特点

1、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XX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以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

2、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县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磨坪、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低于15%的有5个乡镇(茅坪、水田坝、沙镇溪、两河口、泄滩)。

3、高龄老人增速较快。虽然目前我县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目前高龄老人已达7117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在21世纪继续发展。理由有三:其一,我县少儿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按前XX年的速度推算,到XX年将下降至9%。其二,老年人口呈阶段性增长。目前至XX年,我县老龄人口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XX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其三,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3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种种挑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抚养体系发生变化,地方负担加重

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其中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其中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却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其抚养比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仍将在较长的时间内快速增长,势必加重国家或地方的负担。

(二)家庭功能弱化,老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

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 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三)老龄人口看病受限,福利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老龄人口大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且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需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60.42%,而目前我县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治水平不高,加之近几年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许多老年人因医疗条件或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较好的治疗。我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共有床位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同时,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内容枯燥等而无法较好地开展,仍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的老年生活单调而无味。

(四)老年商品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能力不断增强,对具有老年特色的商品(如拐杖、助听器等)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县范围内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多,需远远大于供,直接给老龄人口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由于老龄产品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缩小或削弱了我县社会消费。

四、迎接挑战的基本途径

早在,___、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对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认识、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我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早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我县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

(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听取一次全县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快理顺我县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其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街道一级配备老龄工作专职干部,村一级设老年协会,确保老龄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对农村老龄人口、贫困老龄人口,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时间跨度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应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使老龄工作与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并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相关部门,年终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落空。

(三)不断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村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努力让农村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加快实施城镇养老金社会统筹步伐,不断扩大养老保险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确保养老保险广覆盖、养老金正常发放。

(四)着力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努力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建设,一方面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成立一批老年服务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或无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等服务。

(五)加强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

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各种健康知识宣传,为健康进入老年期、延长老年健康期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敬老养老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修养,确保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

(六)合理开发老龄产业,扩大社会消费

充分考虑老龄人口的各种现实需求和供应缺口,将大力开发老龄产业转到积极调整老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来,既解决老龄人口之所需所急,又有效拉动社会消费。政府应加强产业引导,为相关企业提供老年消费需求信息,提供商品开发、产品生产的政策支持;同时引导老龄人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帮助老年人合理消费,愉快生活。

篇十二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调查报告3600字

__年是实施“__”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年,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根据统计、调查等资料,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05,277人,出生婴儿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3.01‰,自然增长率为0.54‰。较好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见下表:

年 度 总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符合政策生育(%)

__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__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__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逐年上升。自__年起我们在全省以 “直通车”方式发放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后,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调动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见下表:

年 度 现有一孩数(人) 领证人数(人) 领证率(%) 农村领证率(%)

__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__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__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递增。我们在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信访案件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六个不准”规定,杜绝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的现象,倡导人性化执法、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使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在__年,全县征收社会抚养费36.8万元;__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2.1万元;__年,全县共征收社会抚养费 29.7万元。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好转,也为提高全县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信息化建设得到提高。我们投入2.1万元,更新了4个乡镇微机。在建立新户卡阶段,先后四次培训了乡级统计员和微机员;组织各乡镇统计员、微机员在富林乡进行了户卡模拟填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动乡、村干部360人,利用近1个月时间,入户核采集基本信息。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填写新家庭户卡,及时更户卡数据。为保证质量,由计生局业务副局长带队,深入8个乡镇抽查户卡填写情况,共抽查82个行政村的4,101户,发现误差限期整改,保证了家庭户卡档案填写规范、准确、信息变更及时。在新wis系统数据录入阶段,及时升级新wis系统,对录入进度慢的乡镇,我们采取多人多机录入。在数据审核校验阶段,发现有漏项的或逻辑不符的,及时更改,按时完成了全县新wis系统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校验工作,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后期打包上传数据时,全县8各乡镇一次成功。及时把数据上传到省人口计生委规统处,保证了新wis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针对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际情况,计生部门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培训日程表。从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训。为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集中培训时,实行点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迟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全县的技术服务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唯恐落后。科技大练兵活动历时六个月,投入近2万多元,采取多媒体直观教学和专家面对面辅导的方式,集中培训6期,累计12天,进行业务考试6次。3月9日,全县19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参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考试。取得综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绩,通过这次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即培养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是优质服务得到有效开展。在深化优质服务上,计生部门改变过去开展“三查一治”服务时间长、参检率低的做法,从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时间,由各乡镇服务站负责,以村、屯为单位,统一出车126台次,接送育龄妇女到乡服务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务,现场宣传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技术力量不足的乡镇服务站,由县服务站协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环情、病情,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准备在挂锄期间,又组成医疗小分队,入村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为85.98%,患病率为22.86%,治疗率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时

救治。

七是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今年我们把服务站形象建设作为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能力的重点,按照服务站形象规标准,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设计图纸,准备新建了浓河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和富林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凤山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祥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显著。严格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的“四权分离”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资格确认和上报工作。目前为止,对 __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对象进行见面、资格审查、三级公示,审批32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县民政局、县残联积极配合,经过层层审查和三级公示,共确认132个特扶对象,以全部足额兑现。__年的奖扶.特扶对象正在申报审查中。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稳步推进。公安、卫生等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的通告》,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农委、扶贫办.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利用春蕾助学计划、阳光女孩计划、青春风采计划等载体,“计划生育“三新”活动”,开展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解决资金26.63万元,资助53个贫困计划生育女孩家庭.17个计生家庭脱贫,并发挥40个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用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政策,切实维护了女孩的合法权益。三是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县、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对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走访,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摸清新婚情况、现孕情况、计划外出生情况和流入流出情况。计生局成立督察组,局长带队,不定期抽查各乡镇深入基层走访服务活动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仅三月末今年我们共抽查了8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夯实了人口统计数据。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__县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观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见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周岁以下(人) 23周岁以上(人) 早非婚率(%)

__ 975 18 230 1.8

__ 851 23 179 3.8

__ 732 14 185 1.9

由于取消了计划生育管理费,我们对早婚人员的计划外怀孕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单纯的宣传教育很难奏效,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是计划外二、多孩生育现象有所抬头。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得到了改观,但是,人们需要一个男孩及“儿女双全”的愿望还比较普遍,尤其是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考虑到老有所养,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为求家庭稳定和日后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这是二孩、多孩计划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__――__年,计划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头。

见下表

年度 计划外出生人数

(人) 计划外

二孩

(人) 计划外

多孩

(人) 计划外

生育率

(%)

__ 111 76 35 6.0

__ 91 66 25 5.0

__ 119 78 41 6.1

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工作难度加大。如果计划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违法生育现象的反弹,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老化。由于我县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超常规的稳定,缺少技术服务人员.加之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难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服务需求等等。

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工作,以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解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篇十三 2023年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人口普查实践2000字

今年暑假,我利用假期参加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活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了解了人口普查的工作流程,知道相关名词的真正含义,了解了现今农村劳动力所存在的状况,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相关政策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实践,使我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了对工作认真细心的态度,并从这次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收获不少。

一、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入居民家中统登户籍情况,了解居住环境,使我深刻感受到了现今农村劳动力所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文化素质偏低,对科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就在入户调查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16日,我去一家中统登户籍情况,就在填写“实有人口信息采集表” (这张表需本人签名),有位年龄只有45岁的叔叔居然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让我一下子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后来恰巧他的儿子回到家中,才帮忙把名字签了。这样的情况在后来的几天之中也遇到了不少,有的甚至是十几岁的青年人。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农村要又好又快发展,文化水平偏低是个拦路虎,接受教育的意识淡薄是个绊脚石。搞好适龄儿童入学工作,要求青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是之中的重头戏。在老百姓的闲暇时间定期播放电影,宣传科学种田知识,组织参观小康村必不可少。加强用科学来改变收入现状而不是一味的听从老天的安排,天不下雨就旱的没有收入,天总是下雨就落的没有收入,要改变现状只有培养他们向远看,往外看的意识,并逐步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我想这也是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型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__—__这十年之间全村人口在数量、结构、迁移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上级科学制定全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富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决策。

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数以人为本,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立足于农村存在基本情况,搞清楚其在人口数量,构成等方面的状况。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作为出发点,归宿点。查清人口数量、分布、就业、教育、住房、迁移流动,有利于上级对农村基本情况的把握,惠民利民政策的落实。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依法实施,确保质量全面、准确的提供基本国情、国力数据。为___国务院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查清十年来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三、 借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参加到工作的最前线,接触到村民,让我锻炼了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知道如何用简单的,通俗的语言去解释一些专有名词,怎样去说话来使村民更好的配合工作,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有效率,有质量,更好。

借助“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也使我培养了对工作认真细心的态度。还记得在实践的第一天,也就是7月12日,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会时,领导就说过我们的工作是一项需要虚心、细心、耐心得繁杂而重大艰巨的工程。我把领导的这句话深深记在心上,并在实际普查之中秉承虚心、细心、耐心原则。 在工作中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深得领导称赞,因为我深知那种轻视工作、马虎拖延的习惯,以及对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将一生处于社会的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以充分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那么他也会有所作为;然而以冷淡的态度去做高尚的工作,那么他也将会碌碌无为。就像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位,但我们不可以没有一颗不思进取的心,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去选择高尚工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三心永装在心中,这不只在这次普查人口中受益匪浅,就是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也会大有用处,名人说“态度决定高度”,我们可能是肢体上的矮子,但我们端正的态度决定我们一定会站在“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之巅。

我不以从事平凡的工作而感到卑贱,因为我相信只要态度端正不只是愚公可以移走太行王屋二山,精卫鸟可以填平广阔海洋,平凡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在态度面前没有高贵与卑贱,只有端正与不端正。回首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真的获益匪浅,我想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工作认真,踏实的态度将是我在未来工作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毛主席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参加到工作中,才能调查到最最详细、最最具体、最最可靠的信息。才能得到最真最切的体会。实践出真知,我相信,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明白了很多。了解了现在农村的基本生活情况与环境,对国家的相关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任务依然很重。最宝贵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更加坚定了工作之中的认真、踏实、细心的态度不能缺少。

篇十四 2023年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3900字

人口老龄化标准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世界主要人口老龄化国家

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国家有五个,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现象。在未来几十年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态势。欧洲是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人口老龄化对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尤为直接、深刻。为此,欧盟及其成员国同心协力,试图有效回应老龄化对欧洲的挑战。

欧洲“老”了

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023年,欧盟年人口增长率仅为0.04%,新入盟的国家中除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外,人口也均呈下降趋势。1960年,当时西欧大多数国家的生育率都在人口更替水平(每个妇女2.1个孩子)之上;而到2023年,现有欧盟成员国的生育率几乎无一例外地降到了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欧盟新成员国的生育率甚至更低,中东欧低于西北欧的生育率。

低人口增长与高预期寿命的现实,使人们不由得感觉到欧洲的确“老”了。1998年,欧洲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而到2050年,将可能上升到35%。世界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国家有五个,意大利、希腊、日本、西班牙和德国,除日本外都是欧洲国家。南部欧洲将是世界上最“老”的地区,39%的人口年龄超过60岁。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并将继续对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产生诸多深远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我国在发展中国家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口总数超过13亿,在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庞大。

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老年人口基数庞大,到2023年为止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12%。根据《202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提高到18.2%左右”。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给我过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我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面积约为 960 万平方公里,由于受到地形、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除了内蒙古、广东、海南、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之外,其他各个省区均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内蒙古和海南两省的老龄化程度均为 6.9%,已经非常接近 7个临界值。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地区是重庆,达到 1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西藏,达到4.8%,地区老龄化差距大。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比西部地区要高。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并不是老龄化程度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到这些地区就业,从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老龄化步伐。

农村老龄化严重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城乡老龄化倒置,乡村表示出比城市更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由于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另外,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到城市中寻求就业机会,一批优秀的青年人到城市学习,一方面,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的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市,减缓了城市的老龄化,使得农村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从而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的老龄化程度严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社会和国家也对这一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

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从1982-2000年,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一个转型时期,从成人型人口过度到老年型人口,我国只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世界各国的人口老龄化历程来看,转变可以说是相当迅速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平均增长率超过同期人口平均增长速度的两倍多,随着 2040-2050 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届时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比现在还要快的多。

高龄化趋势明显

我国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且我国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高龄化趋势,越来越高比例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也会随之越来越高。

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比较缓慢,所经历的时间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而为人口老龄化做好了准备,能够很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的情况非常不同。我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并且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称为是“未富先老”。

中央怎么应对人口老龄化

___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_________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会上,徐绍史、李立国、尹蔚民、李斌分别就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促进老龄事业发展谈了意见和建议。

___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___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___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扎实行动,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的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同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差距较大。

1、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

___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

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要加强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2、完善老龄政策制度

___指出,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搞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宜居环境、社会参与等政策,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

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统筹好生育、就业、退休、养老等政策。

要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落实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要建立老年人状况统计调查和发布制度、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老年人监护制度、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扶助老年人慈善支持政策、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增强政策合力。

3、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

___强调,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4、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

___指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要发挥老年人优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对社会成员的言传身教作用,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发挥老年人对年轻人的传帮带作用。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

5、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

___强调,要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

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要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

篇十五 2023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5650字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较为明显

1. 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2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23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3.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23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__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__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3.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23年相比,2023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6.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23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1. 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挖掘银发消费品市场潜力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__年增长252%。2023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人口调查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