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六篇)

发布时间:2023-12-15 热度:89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

篇一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700字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篇二 领导驻村蹲点调研报告4600字

按照市委常委会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安排,4月7日到10日,我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滨城区杨柳雪镇进行了驻村蹲点调研,期间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议农家事、听农家话,来到群众中间,广泛听取了百姓心声,使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

与群众交流中“照了镜子”、“正了衣冠”

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工作后也一直在各级机关,在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驻村蹲点调研的机会,坚持把这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作为了解实情、多接“地气”的过程,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升水平的过程。4月7日下午,我们自带被褥、洗刷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到杨柳雪镇邓家村入住。随后我立即召开了由区、镇、村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提出了调研要全面、生活要简单、杜绝形式主义的纪律要求,并就3天走访调研活动进行了研究调整。在这3整天的时间里,我深入12个村庄,分别采取入户上门访谈、与村里群众交谈、与有关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直接与100多名党员、群众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同群众推心置腹、促膝座谈,真切倾听群众的诉说,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真正做到了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面对面听取民声民愿。同时,深入学校、企业、卫生院和镇便民服务中心,就如何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素质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发挥已有科技型企业优势、保护好知识产权、扩大国内外合作,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服务群众等事宜,与有关党员群众进行了深入交谈。特别是召开了“联村为民”帮扶组成员、派驻“第一书记”,部分乡镇党委书记,镇党政班子成员等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市委常委会及常委同志个人的意见建议,以及对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他们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市委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通过3天的蹲点调研,使我不但切身体验了我们党与群众那种鱼水情深的血肉关系,并且还在与群众交流中“照了镜子”、“正了衣冠”,切实强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对市、区、镇、村各级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也是认可的。但在调研中,一些党员群众也向我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诚恳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其中有的在全市可能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在村级党组织建设方面。

①村党员年龄偏大。杨柳雪镇107个村共有农村党员2276名,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占到了50.2%,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上的占到了40%,在工作中他们大多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怕担风险、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开拓进取精神不强等,也直接致使有些村长期“江山依旧”,整体面貌得不到根本改变。②农村无职党员管理缺乏抓手。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对一些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管理不规范,极个别党员以在外打工等各种借口为由,不参加组织活动、甚至不缴纳党费,不尽党员义务,对农村这种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无职党员,没有可操作性的党员“出口”退出机制,致使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管理起来没有切实可行的抓手,有时束手无策。③村干部待遇偏低。按照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村支部书记每月工资640元,加年终绩效奖金,有1万多元的收入,而村两委其他成员根据各村的情况,每年领取1000元左右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乏力。随着形势发展,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懂农村工作,还要懂市场经济,但由于部分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双带”能力还不强,致使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

目前,杨柳雪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28个,3万元以下的有68个,空壳村有11个,整体上村集体经济还非常薄弱。主要原因是:①创收方式单一。大部分村的集体收入都是以承包地、土地租赁、流转土地为主,对下一步的增收计划,他们也大多是想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去实现。②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许多村有池塘,有的水面也很大,虽然都进行了发包,但承包费偏低,有的一亩仅仅100元左右,且技术含量低,难以发展规模化。有的村拥有大量土地,但由于位置、价格等原因,土地长期得不到流转,大多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效益低下。有的村具有独特的资源,比如在70年代被周总理誉为“棉区一面红旗”的杨柳雪村,拥有“怀周祠”的资源,并且紧邻杜授田故居,但在开发利用上做得不够。③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同步。最典型的是辛庄,辛庄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了305个大棚,每个大棚的年纯收入都在5-7万元,并带动了周边7个村庄。但辛庄的集体却基本没有收入,说明他们在市场运作、经营管理上还做得不够。

三是在农村政策方面。

①计生政策。最近省公安厅发文,对公安机关细化明确落户手续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与以往相比,缺少了遏制违法生育的抓手,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②金融政策。目前我市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一些农业设施不能作抵押,而土地确权又没有完成,导致发展集体经济启动资金难,部分种养户在发展初期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发展,这样既有风险,又制约了发展。③土地政策。近几年随着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乡镇原来的许多一般耕地和未利用地越来越少,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基本农田不允许变更土地使用性质,规模化的养殖和设施农业项目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四是在改善民生方面。

①教育资源不足。虽然调整了学校布局,整合了乡镇的学校,但镇级财力有限,投入不够,学校的基础卡设、师资力量、教育质量还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杨柳雪镇临近市区,存在好老师留不住、学生流失的问题。②社区服务中心、文体设施等建设滞后,数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③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危险。我市的东路大鼓作为省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基本没有,周集村的省径传承人周金山年纪已过七旬,至今市里有关部门没有开展对他表演的文字整理和音像资料的录制留存。另外,对于这一表演形式的挖掘和创新不够,有失传的危险。

五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①农村公路。经过去年以来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很多村的面貌已得到极大改善。由于目前关注点主要在村里,因乡镇“吃饭”的财政,部分连村路常年失修,有的路段已经破烂不堪。②村设施的维护问题。虽然目前村里“三化”搞得不错,但如果后续维护工作跟不上,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就会重新出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③一些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位于滨城区和开发区结合部,紧邻长深高速出口的一段近500米的道路,路灯长期不亮,既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又影响了滨州的对外形象。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是一些具体工作,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工作作风问题。特别是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小盔即满,小富即安,进取心不强,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有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都是个人干个人的,扎扎实实下到户里的少了,党群干群关系疏远了;有的个人私利为上,为宗族利益、家族利益,拉帮结派、相互争斗,尤其是相互限制发展党员,导致村干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这些问题,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是格格不入的,若不及时改正,将直接危害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企业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失去了部分利益空间。

驻村蹲点后所想到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

我市是农业大市,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必须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力气,不断加大扶持支持力度。要认真执行好各项惠民政策,一竿子插到底,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变调走样,确保这些政策在滨州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要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社发展,积极推广“辛庄”模式,全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园区经济、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安丘“大棚租金分期”模式的经验,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步伐,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干好基层工作,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够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奔康致富。要围绕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今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切实加强后备党员干部建设,把外出打工年轻有为的青年作为重点,逐步把有能力的人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发展成村干部,调低基层干部的平均年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把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在职教育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境界标准上的问题,不断提高他们抓经济、抓稳定、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推广杨柳雪镇维稳工作“360°全覆盖”模式,对有合理诉求的,要充满感情地及早解决,解民忧,释民怨;对上访无理且确有实际困难的,要耐心做好政策解劝,并尽量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对长期缠访闹访的,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树立正确的导向。要实施党员“细胞激活工程”,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发挥好他们的应有作用。要切实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要针对农村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创新形式,搭建载体,尽最大可能落实好“3会1课”等组织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调研中,群众称赞最多的就是环境整治,可以看出群众对这项工作是非常拥护的,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今年是综合整治的关键一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年。从目前看,这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扎实有效地开展中,群众的热情也非常高。我在走访莫李村时,发现这个以前脏乱不堪的小村已有很大变化,修路前,村民们自发将门前的树移栽或砍伐,腾出整治空间。特别是村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已捐款12多万元,让人非常感动。镇书记拿出自己的工资到若干村参加环境整治发动会,每次都现场捐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下一步要继续激发和保护群众的参与热情,各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共为,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整治任务,为三年全部完成整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真正让全市农民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

四、进一步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决不能教条式按机关党员学习的标准来对待农村党员的学习。要把了解各级“三农”工作文件、重温党章作为学习重点,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深刻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使其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真正做到从低处入手,从高处有所收获。要把解决具体问题、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按照__“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树立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领导驻村蹲点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调研报告1200字

根据______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进百姓门、吃百姓饭、知百姓事、帮百姓忙”联系农户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我认真履行驻村入户职责,目前,已全部完成对接活动,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通过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和党员会议,与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所愿,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开展驻村帮扶的重要意义

卡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___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村基本情况

__村位于欢城镇东,全村户1478口人,耕地面积1180亩,有38名党员,畜牧业以羊、猪为主。2023年农民人均收入10400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曾获得“省径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奎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全面实施了道路硬化,将硬化路面通至各家各户,以便于村民的交通出行。墙壁也都进行了重新粉刷,村庄绿化率大大提高。各村下水道铺设、清淤工程的工作都已启动,全面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和巷道硬化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

三 活动开展情况

按照“俯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办实事、听民意,建感情、交朋友,”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百姓所需、所盼、所急、所想,做到“三知四清”,在走访中,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村民们也会热情欢迎,并且知无不言,言无不荆。彻底摸清了联系户的基本状况,受到村民欢迎和高度评价。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1、结合四百活动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____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6150字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如何,是时候要写一份驻村蹲点调研报告了。下面是小编为你提供的驻村蹲点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驻村蹲点调研报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__镇__村现有人口740人,172户。耕地1400余亩,深机井4眼,粮播面积约1200亩,果树面积约200亩。党支部由2人组成,其中村支部书记王建刚现年58岁,支部副书记68岁;村委会由2人组成,其中村主任王友才56岁,村会计兼村委副主任霍玉刚现年64岁。村内有公路3条,全部用皱砖硬化,总里程约1500米。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去年,该村经多方筹措资金新上80变压器1台,解决了变压器过小、供电不足的问题。全村有80%的农户都安装上有线广播电视。

全村各户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大众作物为主,总面积约1200亩,另外每户约有1亩多果树,总面积约200亩,村内有存栏30-40头的小型规模养猪场5家。该村没有工业企业,由于该村是原__乡政府所在地,阜霞线横穿该村,该村居民主要以从事服务业为主,有临街门店30多家,其中约60%靠出租盈利,约有30%以自己经营为主,经营种类齐全。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扮演着连结市场和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应当把培强造大龙头企业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首要位置,引进新上与技改扩建相配套,使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工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一是培优扶强壮大一批。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膨胀规模,靠大投入扩大产销规模,带动更多的种养基地。二是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把农业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好“优势牌”、“资源牌”,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引导,特别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从税收减免、信贷、财政扶持、用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

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要求,我在小埝村住村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农村的实情,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认识,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力所能及地进行了帮助解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于11月中旬住入小埝村开展调研,前后共五天时间。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4次,深入25户

农户进行走访,共与村干部十余人、农民一百余人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所驻村生产、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为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宣传党的“三农”政策,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13个涉农的重点部门,赴小埝村举办“信访直通车”,现场接待群众上访,共接待群众200多人次,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80件,帮助解决或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100件。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了小埝村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协调资金28万元用于重建年久失修、群众日思夜盼的危桥――刘桥,为把实事办好,确保群众满意,先后三次带领村组干部深入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进行新桥的选址,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勘探和施工,并就施工后的相关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桥施工阶段,群众自发地购买鞭炮燃放。实地察看和协调了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找文章,到]五月份市纪委筹集五万元为村小学建造了围墙,但教学设施仍然比较简陋,教学条件比较困难,拟将为村小学建造操场、食堂、绿化以及购置健身器材等纳入明年市纪委重点扶贫计划。

二、小埝村基本情况

小埝村2023年由1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9个村民小组,村组干部15人,其中村干部7人,中共党员78人,全村730户,2760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3006亩土地,人均1.01亩,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今年人均实际收入1800元,比2023年下降100元。

(一)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麦一稻,以农为主。全村稻麦总产量470万斤,总产值282万元。

2、地势低洼,怕涝不怕旱。今年局部洪涝及龙卷风灾害,农作物大面积受损,使该村粮食减产、减收达20以上。

3、人均占有土地少,全村3006亩土地,人均占用面积只有1.01亩。

4、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生猪、畜禽以家庭养殖为主。

5、劳务输出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该村在外打工人员达5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8.1%,据对25户调查,家庭收入31万元,收入的主要构成一是劳务收入,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销售收入。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苏锡常等地,主要从事保姆、缝纫、建筑等,方式主要自发的、松散的。

(二)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和村委员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会”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乡村干部作风满意的6户,占24%,基本满意的19户,占76;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对落实农村政策满意的7户,占28%,基本满意的农户为18户,占72%。农村人民来信和上访现象不多,农村基本稳定。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为14户、11户,占比分别为56%和44%。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村设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均达100%,电话、自来水均已普及,电话使用率达88%,村里建有两座水厂,正常用上了自来水的户达到100%。近年来,该村社会治安良好,没有大的不安定因素,但也存在小偷小摸现象,主要是偷鸡、偷鸭。村民草改瓦已基本完成,大部分农户都住上了瓦房,部分农户建起了楼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具体措施落实的矛盾。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但农民在迈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仍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全面小康,心中无谱。据初步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农民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一没恰当规划,二没自己主见,三没足够信心。二是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当然,绝大多数农民总是希望自己早富、快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小埝村能称得上能人大户的只有4一5户,缺少能人大户带动,除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外,虽然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大多数农户仍然只靠种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三是开拓市场,技不如人。有的人也想

谋取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路子,主要缘于自身素质不过硬,实际能力不适应,只能搞一些科技含量不高的常规经营。如该村村长家制作水泥预制品,只能按照预定的规格和成分比例,制作的成品也只能在该村或周围的村庄销售。又如,该村每年劳务输出500多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

能。四是经营风险,很难防范。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直接经营种植业或水产业、养殖业、畜牧业的农民,对自然风险有不可控性,加上农村保险很不健全,如果遇上特殊灾害,往往损失惨重。由于今年的洪涝及龙卷风灾害,致使农民收入锐减。据调查反映,今年该村粮食比往年正常年份减产达20%多,部分农户连正常的过冬口粮都缺乏,有的农户将发生冬季断粮的可能。另外由于受劳务市场的影响,劳务收入也比正常年份有所下降。

(二)城乡差距拉大与农民负担依然较重的矛盾。

近年来,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减免等措施的实施,农民的负担确实得到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但部分村民对一事一议、以资代劳等费用仍有较大意见,如果完不成上交,村组干部就要自己立据做贷款垫上,也有较大反映。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农民感到负担重,主要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解的题:一是农民贷款难。应当说,2001年以来,通过实施信用“一证通”,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有许多农户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得不到有效支持;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作为弱质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着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这些都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的力度。三是农村保险难。现在商业保险机构越来越多,保险产品的品种不胜枚举,但由于受商业保险的趋利性驱使,对涉及农村种养业等风险较大保险产品,现在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开办。农村保险难,一方面,使人们对农业的投入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投入积极性。四是集体负债化解难。近年来,通过清财化债,农村债务负担得到了有效减轻。从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和清财化债效果三项情凋调查看,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农户分别为25户、25户和18户,占比分别达100%、100%和72%。但对清财化债效果表示不满意有7户,占28%。以小埝村为例,该村为享受上级优惠政策,在铺设乡村水泥路面时集体负债15万元,全部为信用社贷款,村里几乎无集体经济,要偿还这15万元债务还要假以时日。

(三)农村基础设施“隐患”与增加农业收入的矛盾。

每逢洪涝灾害就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生产能力提高和农民最不满意的重要方面。据对25户农户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的为8户,达32%,列12项调查事项的最高。一是农田水利弱化、排灌设施劣化。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集体“统”的功能发挥不够,小修小补,难以形成重点,许多活沟变成死沟,清水变成臭水;二是生产条件退化。农业机械多数是“老弱病残”,超期服役,不少“老掉牙”的机器“跑冒滴漏”严重。

(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与基层组织有待加强的矛盾。

一是村组干部素质不高。15名村组干部中,只有2人具有高中文化,其他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年轻干部不多,年龄50岁以上的7人,40一50岁的5人,30一40岁的3人;二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全村78名党员,最年轻的党员也有38岁,40岁以下党员3人,40—50岁的21人,50—60岁的36人,60岁以上的8人,党员年龄普遍偏大,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三是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据村支书反映,全村有三分之一的党员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四是村组干部服务能力不强。村组干部平时主要任务就是催收上交款、计划生育罚款和各类统筹。而对农业市场信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心中无数;五是村组干部报酬低、工作压力大。村党支部书记一年的收入为3000元,村长2800元,村里的副职干部为2500元,村民组长为1500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组干部处于干群矛盾的第一线,上级的各种任务都压在村组干部肩上,收入与付出不对称,许多村组干部流露出不愿干的情绪。同时,精神生活匮乏。农民除了看电视,几乎无其他文化生活。每逢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还会出现赌博现象。每逢婚、丧、嫁、娶、生日等,农民之间相互吃请,平均每年每户达2000元,加重了农民负担。

四、几点建议

(一)宣传农民,营造氛围,鼓励全面建设小康。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通过调查,我感到思想观念落后,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重点解决观念、信心、方向、目标、措施等问题,以真正唤起农民的心声。一是要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进一步用好用足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思路,鼓励基层干部带头致富。二是要运用身边致富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宣传发动,增强农民想富、会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调整思路,统筹城乡,积极实施倾斜政策。

一是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逐步形成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素质决定命运。广大农村仍存在着较大的文盲、半文盲阶层,因此,必须把农村教育摆到财政分配的重要位置。

(三)夯实基础,开拓市场,有效解决瓶颈制约。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基层组织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去宣传、党的富民措施要靠他们去组织落实,党群关系、党的温暖要靠他们去体现。首先,要改善村组干部的结构。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知识缺乏,要按照民主、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把那些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群众满意的年轻人选拔到农村最基层岗位上来。同时,还要注意发展年轻同志入党,防止出现年龄上断层的现象。其次,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带领农民致富。第三,要提高村组干部素质。加强对村组干部培训,组织走出去请进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增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一要是适当提高村组干部的报酬,并与业绩挂钩,调动村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要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可根据各自情况,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打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广开就业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化。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发展。各类人情债是造成农民致穷的的重要因素,要在广大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新事新办。

篇五 2023驻村蹲点调研报告4850字

2023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常委会教育实践活动方案安排,4月7日到10日,我到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滨城区杨柳雪镇进行了驻村蹲点调研,期间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议农家事、听农家话,来到群众中间,广泛听取了百姓心声,使我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群众路线教育。

与群众交流中“照了镜子”、“正了衣冠”

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工作后也一直在各级机关,在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比较少。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驻村蹲点调研的机会,坚持把这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作为了解实情、多接“地气”的过程,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升水平的过程。4月7日下午,我们自带被褥、洗刷用品等生活必需品到杨柳雪镇邓家村入住。随后我立即召开了由区、镇、村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提出了调研要全面、生活要简单、杜绝形式主义的纪律要求,并就3天走访调研活动进行了研究调整。在这3整天的时间里,我深入12个村庄,分别采取入户上门访谈、与村里群众交谈、与有关人员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直接与100多名党员、群众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同群众推心置腹、促膝座谈,真切倾听群众的诉说,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要求,真正做到了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面对面听取民声民愿。同时,深入学校、企业、卫生院和镇便民服务中心,就如何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素质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如何发挥已有科技型企业优势、保护好知识产权、扩大国内外合作,如何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服务群众等事宜,与有关党员群众进行了深入交谈。特别是召开了“联村为民”帮扶组成员、派驻“第一书记”,部分乡镇党委书记,镇党政班子成员等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对市委常委会及常委同志个人的意见建议,以及对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他们都紧密合各自实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市委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等,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通过3天的蹲点调研,使我不但切身体验了我们党与群众那种鱼水情深的血肉关系,并且还在与群众交流中“照了镜子”、“正了衣冠”,切实强化了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调研情况看,群众对市、区、镇、村各级总体上是满意的,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也是认可的。但在调研中,一些党员群众也向我反映了一些实际问题,诚恳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其中有的在全市可能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在村级党组织建设方面。

①村党员年龄偏大。杨柳雪镇107个村共有农村党员2276名,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占到了50.2%,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支部书记中,50岁以上的占到了40%,在工作中他们大多思想保守、安于现状、怕担风险、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开拓进取精神不强等,也直接致使有些村长期“江山依旧”,整体面貌得不到根本改变。②农村无职党员管理缺乏抓手。大家普遍反映,现在对一些农村党员特别是农村无职党员管理不规范,极个别党员以在外打工等各种借口为由,不参加组织活动、甚至不缴纳党费,不尽党员义务,对农村这种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的无职党员,没有可操作性的党员“出口”退出机制,致使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管理起来没有切实可行的抓手,有时手无策。③村干部待遇偏低。按照组织部门的有关规定,村支部书记每月工资640元,加年终绩效奖金,有1万多元的收入,而村两委其他成员根据各村的情况,每年领取1000元左右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两委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④部分村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乏力。随着形势发展,对村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懂农村工作,还要懂市场经济,但由于部分村干部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双带”能力还不强,致使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

目前,杨柳雪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28个,3万元以下的有68个,空壳村有11个,整体上村集体经济还非常薄弱。主要原因是:①创收方式单一。大部分村的集体收入都是以承包地、土地租赁、流转土地为主,对下一步的增收计划,他们也大多是想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去实现。②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许多村有池塘,有的水面也很大,虽然都进行了发包,但承包费偏低,有的一亩仅仅100元左右,且技术含量低,难以发展规模化。有的村拥有大量土地,但由于位置、价格等原因,土地长期得不到流转,大多以种植粮食为主,经济效益低下。有的村具有独特的资源,比如在70年代被周总理誉为“棉区一面红旗”的杨柳雪村,拥有“怀周祠”的资源,并且紧邻杜授田故居,但在开发利用上做得不够。③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同步。最典型的是辛庄,辛庄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了305个大棚,每个大棚的年纯收入都在5-7万元,并带动了周边7个个村庄。但辛庄的集体却基本没有收入,说明他们在市场运作、经营管理上还做得不够。

三是在农村政策方面。

①计生政策。最近省公安厅发文,对公安机关细化明确落户手续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与以往相比,缺少了遏制违法生育的抓手,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②金融政策。目前我市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够,一些农业设施不能作抵押,而土地确权又没有完成,导致发展集体经济启动资金难,部分种养户在发展初期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发展,这样既有风险,又制约了发展。③土地政策。近几年随着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乡镇原来的许多一般耕地和未利用地越来越少,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基本农田不允许变更土地使用性质,规模化的养殖和设施农业项目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四是在改善民生方面。

①教育资源不足。虽然调整了学校布局,整合了乡镇的学校,但镇级财力有限,投入不够,学校的基础建设、师资力量、教育质量还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杨柳雪镇临近市区,存在好老师留不住、学生流失的问题。②社区服务中心、文体设施等建设滞后,数量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③传统文化面临失传危险。我市的东路大鼓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专门从事这一专业的人基本没有,周集村的省级传承人周金山年纪已过七旬,至今市里有关部门没有开展对他表演的文字整理和音像资料的录制留存。另外,对于这一表演形式的挖掘和创新不够,有失传的危险。

五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

①农村公路。经过去年以来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很多村的面貌已得到极大改善。由于目前关注点主要在村里,因乡镇“吃饭”的财政,部分连村路常年失修,有的路段已经破烂不堪。②村设施的维护问题。虽然目前村里“三化”搞得不错,但如果后续维护工作跟不上,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就会重新出现“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③一些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位于滨城区和开发区合部,紧邻长深高速出口的一段近500米的道路,路灯长期不亮,既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又影响了滨州的对外形象。

以上这些问题,看似是一些具体工作,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工作作风问题。特别是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小进即满,小富即安,进取心不强,存在“等、靠、要”的现象;有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都是个人干个人的,扎扎实实下到户里的少了,党群干群关系疏远了;有的个人私利为上,为宗族利益、家族利益,拉帮派、相互争斗,尤其是相互限制发展党员,导致村干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这些问题,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是格格不入的,若不及时改正,将直接危害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企业家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造成了一定的被动,失去了部分利益空间。

驻村蹲点后所想到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

我市是农业大市,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必须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花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力气,不断加大扶持支持力度。要认真执行好各项惠民政策,一竿子插到底,不能打折扣,更不能变调走样,确保这些政策在滨州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要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社发展,积极推广“辛庄”模式,全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园区经济、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安丘“大棚租金分期”模式的经验,积极与各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要加快土地确权、土地流转步伐,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干好基层工作,就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够团带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奔康致富。要围绕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今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尤其是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要切实加强后备党员干部建设,把外出打工年轻有为的青年作为重点,逐步把有能力的人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发展成村干部,调低基层干部的平均年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把提高基层干部的能力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参观、在职教育等多种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境界标准上的问题,不断提高他们抓经济、抓稳定、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继续推广杨柳雪镇维稳工作“360°全覆盖”模式,对有合理诉求的,要充满感情地及早解决,解民忧,释民怨;对上访无理且确有实际困难的,要耐心做好政策解劝,并尽量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对长期缠访闹访的,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树立正确的导向。要实施党员“细胞激活工程”,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的管理,发挥好他们的应有作用。要切实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工作,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要针对农村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创新形式,搭建载体,尽最大可能落实好“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调研中,群众称赞最多的就是环境整治,可以看出群众对这项工作是非常拥护的,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今年是综合整治的关键一年,也是难度最大的一年。从目前看,这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扎实有效地开展中,群众的热情也非常高。我在走访莫李村时,发现这个以前脏乱不堪的小村已有很大变化,修路前,村民们自发将门前的树移栽或砍伐,腾出整治空间。特别是村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已捐款12多万元,让人非常感动。镇书记拿出自己的工资到若干村参加环境整治发动会,每次都现场捐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下一步要继续激发和保护群众的参与热情,各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共为,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整治任务,为三年全部完成整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真正让全市农民群众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

四、进一步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要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决不能教条式按机关党员学习的标准来对待农村党员的学习。要把了解各级“三农”工作文件、重温党章作为学习重点,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深刻理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切实使其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真正做到从低处入手,从高处有所收获。要把解决具体问题、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按照______“三严三实”要求,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树立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篇六 驻村蹲点干部调研报告2100字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决定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____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市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的开展,本人于2023 年6 月6 日下派到同江市街津口乡__村蹲点调研,召开了党员干部座谈会,随户走访,了解当前农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目前农村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实际,就__村在今后发展中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下面就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开展驻村蹲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市开展组工干部驻村蹲点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蹲点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蹲点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 __村基本经济情况

街津口赫哲族乡__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耕地面积:7950 亩,户数:267 户,人口:613 人,劳动力:314 人。

在2001 年村屯合并后,__村以党员旗帜工程为载体,全村有26 名党员参加“党员认岗扛旗”工程,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村支部通过借贷等方式,投资近10 万元,建起一座面积500 平方米的砖瓦结构的牛舍,带领12 户贫困户,集中规模饲养优质基础母牛26 头,当年就使所带贫困户仅靠养牛一项就增收2000 元。依托本村水草丰茂的特点,确立了养殖水貂的产业,带领9 户贫困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投资100 万元建立了拦河坝,形成了一个10 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并定名为修恩湖(赫哲语太阳的意思),修恩湖建成后将使旅游业户增加到50 多户。还不断加大对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完成了自来水改造、有线电视安装,修整乡村公路2.5 公里,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街江路以东2 公里处道北建“ 乌热肯” 葡萄产业园 ”,规划设计总面积1000 亩,其中保护地250 亩,_地750 亩,预计总投资2000 万。计划新建日光大棚葡萄、草莓80 栋,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夏黑、巨峰等;特大蓝莓冷棚80 栋,品种有蓝莓、树莓、醋栗、黑加仑等;_地葡萄品种有北冰红、左优红。建有白色路面、观光走廊、采摘甬道、停车场、草亭及休闲设施、管护房等附属设施。采取微喷节能灌溉方式。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鲜食葡萄、蓝莓、草莓、_地山葡萄,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上葡萄、山葡萄、蓝莓精深加工项目,建成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一条龙的浆果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实现街津口乡特色种植产业化、同时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大发展。

该园区以寒葱沟浆果种植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项目资金来源有:扶贫办投资200 万元,水务局投资160 万元,三江办投资80 万元,其余采用招商的形式解决。

三、__村党建情况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__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3 名,平均年龄53 岁。高中以上学历有9 名、初中以下有24 名;目前,有积极分子16 名。 在党建工作中,该村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注重发挥支部的核心作用。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整体合力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注重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四、当前__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调研中干部群众的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 、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 、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4 、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丧失劳动能力者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需予以关注。

五、建议和对策

1 、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扭转村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使村集体的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发挥出来。

2 、充分借助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教育、医疗保障等民生基础性工程。

3 、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把__村打造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村。扶持__村农机合作社,引进农场机械代耕模式,按照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化配套的模式, 鼓励小户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散户经营向家庭农场流转、多种经营户耕地向纯农业户流转,通过合作社形式实现规模经营。利用修恩湖水域面积,大力发展网箱养鱼项目,养殖规模实现全面提升。

《驻村蹲点调研情况报告(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