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首个室内pm2.5调研报告:17层以上等级最优350字
室内pm2.5浓度通常是室外的2/3
调研结果显示,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82.6微克,属于轻度污染,并且在1/3的时间内,室内空气处于污染 等级(大于每立方米75微克)。
研究发现,在总体平均意义上,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即室内是室外的三分之二,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同时,随着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内外浓度比值呈现下降趋势。
烹饪、吸烟短期影响室内环境
调研还发现,除了室外空气质量,人的行为也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明显作用;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另外,烹饪、吸烟、打扫和其他增尘行为也会对室内pm2.5浓度引起明显波动。
此外,志愿者的吸烟、烹饪、打扫等行为也会引起室内pm2.5浓度的短期峰值。
篇二 清华大学发布调研报告:室内pm2.5吸入量是室外四倍1350字
清华发布首个室内pm2.5调研报告 结果显示pm2.5吸入量室内占八成 办公室空气质量更好
17层以上室内环境更清新
法制晚报讯(记者 马晓晴)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清华大学发布了首个室内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污染公益调研报告。结果显示,由于现代人在室内所处时间普遍长于室外,人均室内pm2.5总量和吸入剂量为室外的四倍。办公室内的空气质量优于家中,17层以上的室内pm2.5等级最好。使用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能起到明显作用。
说明 在北京13区县取得11万小时数据
本次调研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建筑环境检测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在__年11月14日至__年1月30日期间,调研组共获得北京市407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 pm2.5数据,覆盖北京市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
数据 室内pm2.5吸入量是室外四倍
调研期间,志愿者日均面对的pm2.5总量(室内外总和)为每小时2023.6微克/立方米,每人每天吸入pm2.5的剂量为787.3微克。
其中室内pm2.5总量和人均吸入剂量,约占到每日总量的80%以上,是室外的四倍。“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日均约20个小时都待在室内。”该调研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张林说。
结果显示,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82.6微克/立方米,属于轻度污染。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室内空气处于“污染” 等级(大于75微克/立方米)。
研究发现,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pm2.5浓度的比值为0.67,而随着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内外pm2.5浓度比值呈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因此室外污染程度高时,要尽量在室内活动。”张林说。
此外,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pm2.5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家中有很多污染源,如烹饪、吸烟等。而办公室通常会有中央空调,这对降低pm2.5浓度有很大帮助。”张林说。
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张林解释,扬尘主要集中在中低层,且高层的大气对流较好。
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更好。“主干道上的汽车尾气排放增加了pm2.5的浓度。”张林说。
净化器、中央空调能明显改善空气质量
张林表示,人的主动行为是影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明显作用。”他说,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
室外pm2.5监测值低于75微克/立方米(良以上)时,开窗通风有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而在室外pm2.5监测值高于150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以上)时,开窗通风则成为室内空气质量的破坏因素。
另外,烹饪、吸烟、打扫和其他增尘行为也对室内pm2.5浓度有明显的影响。
未来 将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张林表示,现代人长时间足不出户,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人们通常可以通过肉眼观测雾霾强度、上网查看pm2.5官方监测值等方式获知室外空气质量,并据此采取防护措施。
但对于室内pm2.5浓度,由于房屋面积有限,无法进行直观的能见度判断。再加上室内环境差异性较大,专业pm2.5检测设备庞大昂贵,难以进行普遍实时的监测,这使得人们一直缺乏对于室内pm2.5污染程度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研究。
他介绍,本次调研向志愿者发放清华团队研发的便携式pm2.5检测设备,可实时采集不同建筑环境中的pm2.5浓度数据。“我们还会与医学专家合作,基于大样本量数据,探究pm2.5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篇三 2023首个室内pm2.5调研报告750字
邀请407名居住在北京13个区县的志愿者,向他们发放清华自行研发的便携式pm2.5检测盒,由志愿者上传了累计11万个小时、在各种条件下的室内pm2.5数据,然后统计分析出调研报告。昨天,清华大学发布了去年冬季用这种方式得出的首个室内pm2.5污染大数据调研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室内污染状况研究的空白。
室内pm2.5浓度通常是室外的2/3
调研结果显示,采样时间段内,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82.6微克,属于轻度污染,并且在1/3的时间内,室内空气处于“污染” 等级(大于每立方米75微克)。
研究发现,在总体平均意义上,室内pm2.5浓度与同期室外浓度存在0.67的'比例关系,即室内是室外的三分之二,这体现了建筑物对人体的防护效应。同时,随着室外污染程度的提高,室内外浓度比值呈现下降趋势。
17层以上室内pm2.5等级最优
调研报告显示,在同等外部条件下,办公环境的室内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17层以上室内等级最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略优于小于500米。志愿者的采样点按楼层分为1至8层、9至16层、17层以上三类。对比可以看出,17层以上在几乎所有室外pm2.5浓度区间中都表现出室内浓度的最低值。
而对于另外两类楼层高度,在室外pm2.5浓度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内时,1至8层室内浓度值较高;在室外浓度为每立方米200至400微克时,9至16层室内浓度值较高。统计可以看出,楼层越高,室内外空气质量的比值越低,而且随着楼层的升高,建筑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保护作用也逐渐提高。
烹饪、吸烟短期影响室内环境
调研还发现,除了室外空气质量,人的行为也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空气净化器、中央空调对室内空气净化起到明显作用;开窗通风的作用则因室外情况而异;另外,烹饪、吸烟、打扫和其他增尘行为也会对室内pm2.5浓度引起明显波动。
此外,志愿者的吸烟、烹饪、打扫等行为也会引起室内pm2.5浓度的短期峰值。
63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13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