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调研报告怎样写2700字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种。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调查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它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因此,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准确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给出调查结论,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调研报告种类
1、按服务对象分,可分为市场需求者调研报告(消费者调研报告)、市场供应者调研报告(生产者调研报告)。
2、按调研范围分,可分为全国性市场调研报告、区域性市场调研报告、国际性市场调研报告。
3、按调研频率分,可分为经常性市场调研报告、定期性市场调研报告、临时性市场调研报告。
4、按调研对象分,可分为商品市场调研报告、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金融市场调研报告等。
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一、什么是调研报告
所谓调研报告,就是对某一情况、事件、或问题,经过对其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寻找出规律性,总结出经验教训,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情况,二是分析研究。调查情况,应该真正进行实地调查,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能主观臆想,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分析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对策,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正确与否还需要实践的验证。
二、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丰富的、符合实际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材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的直接资料,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的间接资料。在大众传媒发展迅猛的今天,获得间接资料并不难,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
篇二 三万民活动情调研报告2450字
根据鄂州市委、市政府“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鄂州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协同华容区工商分局组成驻村工作队,深入华容区华容镇何庄村,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概况
1、地理、人口
何庄村地处华容区华容镇南大门,紧邻五分村、武黄铁路、周汤村、金熊村、胡铺村。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12个自然湾,总户数1112户,人口3678人。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5人,占人口总数1.2‰。
2、基层组织
何庄村现有党员122人,占全村总人数的3.31%,其中外出党员39人,占党员总数的(下同)33%,30岁以下党员5人,占3.1%,60岁以上党员78人,占65.6%,初中文化程度以下90人,占76%,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9人,占24%,女党员6人,占5%。村委班子5人,支部班子4人(兼职)。村基层选举、帐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开展了无职党员岗位承诺活动,注重发挥无职党员作用,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3、经济状况
何庄村现有耕地3296亩,其中水田1779亩,旱地1517亩,主要农产品有茅菜、大葱、通菜、芹菜梗、绿苹果、辣椒、欧洲萝卜、莴苣、青豆等,农村人年均纯收入2850元。村办企业有何庄一砖厂、二砖厂。现有五保户28人,村级债务100万元,是一个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的村。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向市、区及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组织群众投劳投工4万个,新修村组公路10条16公里,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70%,结束了进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民从此走上了平坦路。大力开展改水工程,积极筹措资金,铺设自来水管道10.6公里,使村民用上自来水。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高
建设新农村,产业是基础。村委班子带领群众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全村共检修泵站4台(套),改造当家塘3口,清淤渠道400余米。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湘莲700亩,培育发展养殖大户5个,户均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3、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向上争取资金2万元,维修学校危房12间360平方米。为引导农民过上健康卫生的生活,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形象,姜洪斌带领村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全村建沼气池20口、垃圾池20个、卫生厕15个、猪圈牛棚10个,建起农民文化小广场1个、文化活动室1间。投资8万元,将方家湾建设成为全镇的示范湾。
4、加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村参加新农合3180人,占总人数87%;全村16岁到60岁村民为3028人,60岁以上领取社会养老金590人;参加社会养老人数1740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1%,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和养老难问题。在全市推行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农户积极参与配合,农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中央粮食直补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信心进一步增强。
二、调研中反映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的来看,通过走访入户,调查有关情况,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何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村民生产生活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设施毁损严重,生产灌溉用水困难。何庄村村民开展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2条水渠。由于年久失修,本身已经难以保障村组生产灌溉用水需要。同时因汉鄂快速通道项目征用土地,何庄村民已基本上无法利用水渠引水灌溉。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
(二)村组、自然湾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从调查走访情况看,部分村组、自然湾的塘堰因多年没有清淤,淤塞严重,已经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虽然市政府在__年制定了《鄂州市塘堰清淤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塘堰清淤改造的有关扶持政策,并且在__年,将重点塘堰的清淤改造列入了市政府当年的10件实事之一,筹集了一定资金,但无法全面覆盖到各个村组、自然湾,村集体、各村组也无力自行组织清淤。
(三)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村级便民服务室是我市四级行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工程,是村民政策咨询、信息收集、办理生产生活各类事务的主要平台。应当看到,何庄村便民服务室按照上级规定和要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考核机制、服务范围延伸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除了以上一些共性问题,调研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了村民反映的如20组村民杨笛珍家因病致贫的情况、方家湾急需配置新电机的情况等个性问题。
三、解决对策
根据调研走访掌握的情况,我们将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与当地区、镇以及村组一起,针对何庄村村民当前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想方设法,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加以解决:
一是积极协调水渠改造修缮事宜。由何庄村对水渠进行实地测量,提出具体改造修缮方案,估算建设资金。倒排工作时间表,加大与汉鄂快速通道分段项目部的沟通、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快速通道项目部对水渠补偿和修建尽快到位,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开展塘堰改造。对属于市政府确定的清淤改造重点范围的塘堰,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尽快组织改造;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塘堰,积极争取列入改造计划;对目前尚不能列入政策范围的塘堰,引导当地村民出工出力组织自行改造。
三是认真指导帮助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积极争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奖励政策,进一步改善村级便民服务室硬件设施;指导和帮助便民服务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日常管理制度、项目代理服务运行机制、便民服务工作责任考核制度等,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四是落实工作责任,积极解决个性问题。对调研走访中了解的一些群众因病致贫、生产生活设备添置等个性问题,确定具体责任人员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跟踪办理。
篇三 家乡教育调研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4100字
一、 为什么
还没放假的时候,就有同学问我:“胡双,你们暑假社会实践做什么?”我会告诉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小学教育这方面的,在我家乡做。”很多时候,别人只关心你做了什么,做出了什么,而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很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我的家乡位于河南省潢川县一个普通的村子。家乡所在的镇——双柳树镇(又简称双柳)——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不多,但一个典型的特点是,整个信阳地区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军的主力。表现在我们村就是,每年村里大约95%以上的青壮年都会到江浙一带打工,他们仅在春忙秋种、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外出务工的大潮使得双柳人渐渐富裕起来,条件变得好了,但是家乡在很多方面的情况却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糟糕的是,有些甚至比以往更坏了,比如环境,比如村小学的教育问题。
我们村的小学叫做彭畈小学。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有学生400人左右。每年秋季的开学典礼上,窄小的操场上总是挤满了活泼可爱的孩子。那时,学校有不少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老师,他们给我们讲过《三国演义》,办公室有过钢琴声;那个时候,村小的毕业生和镇上中心小学的小学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差距。而现在,彭畈小学__-__学年在校学生人数不到80人,只开班到三年级,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可能连三年级也开不下去了。学校有八个老教师,我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教,现在还是他们留在彭畈小学,年底之前还有两个要退休了;学校校舍十多年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曾经狭窄的操场,现在反而种上了树,树下杂草丛生;无情的蜘蛛网默默查封着这所历经沧桑的小学。无独有偶,彭畈小学的变迁在双柳并非个案,其他村的情况与之相似,也是也不容乐观。总之,整个双柳的基础教育现状令人痛心疾首!
我在家乡的田间地头长大,走在家乡的路上,要是无知无觉、没心没肺也就罢了,可是有所挂念,有所关心,关心则乱。于是,一眼望去,不懂事时看到的大好形势,在我现在的眼中却有很多难解之痛,比如环境、土地、教育、卫生、医疗,到处都是问题所在。我是彭畈小学的学生,而今却目睹它的衰败,于心何忍呢?走在家乡的路上,流连于红砖灰瓦的门前,听着大妈大婶茶余饭后的闲聊,讨论着家乡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思索着自己关心的问题所在,你就觉着如果力所能及的话,真的应该做点什么,即使力量卑微。我渴望了解问题背后原因的所在,这种渴望源于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源于发自内心的一份希望,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呢?
二、 实践出真知
1927年3月5日,___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青年___历时32天,游历湖南五县之后得出的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当年,尚处幼年的共产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不了解农民运动情况,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主要持责难态度。持相反意见的___遂决定亲历亲为,在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重点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这份报告对于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可谓是实践出真知的标杆之作。
其实,___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期间,就非常注重读“无字的书”。用今天的活来说,就是向社会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1912年夏天,___就曾与萧子升一道,利用暑假时间,不携分文,游学湖南诸县,接触社会,了解百姓,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一个多月的游学,途经5个县,行程近千里。回校以后,___写了许多笔记和心得,第一师范的同学和老师们看了都赞誉___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样的游学,___有过多次,收获很大;了解了社会,观察了民情,对他以后进行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正处于大学时代的我们与___的年龄相仿,虽然所处时代背景和生长环境大有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逃避实践的借口。我们有必要向___学习,不光读“有字的书”,更要读的“无字的书”,从无字之书中的东西必然与课堂上的高数物理不同。然而,“无字的书”并不是那么好念的,我知道认真进行社会实践的困难,逃避总不是办法,只有努力面对。
具体到我们团队的社会实践主题来说,选择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双柳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的在校学生人数为何逐年锐减?教师的流动为何变得越来越困难?政府相关应对政策的执行程度呢?对于这些摆在眼前的问题,在街坊邻居的口口相传中,我们或许能够管中窥豹、略知一二。但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答案,其真实性、可信度有多少?又掺杂了多少主观因素?不得而知。要想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只有扩大信息的获知渠道,在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区域内收集普通居民的声音,把这些声音汇总起来,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所以,我们选择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
比如村小学生人数减少这一问题,我们之前能够想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由于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降低,当地适龄儿童总人数减少;二、村小教育质量越来越差使得乡下学生大量转入双柳镇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完小)。但在走访的过程中,除了自己能够想到的原因,我们还获知:一、双柳外出务工现象很普遍,很多家长会将孩子带在身边,让孩子在外地上学;二、近年双柳树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富裕起来的家乡人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孩子往“高处走”。这些信息更加接近实际,是在教室空想所不能得到的。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和技术限制,我们并不能准确获知上述几种原因影响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权重。
社会实践只进行了不到七天。但这七天,我们对家乡农村小学的了解程度却比过去十多年更多。我们走访了潢川县教育体育局、双柳树镇中心校、双柳树镇第一中心小学、双柳树镇第二中心小学、彭畈小学、天桥小学、曙光小学,我们在中心校和完小的档案室获得了很多有效的统计数据,我们挨家挨户做了200份左右的问卷,累计走访人次近400人。我们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找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唯有实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三、 收获
对于课题本身来说,我们对村小学生人数减少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严重不合理的因素做了多方面了解,我们还看到了农村小学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我们主要了解了双柳五所小学的基本情况,并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或者教师进行交谈,走访了小学周边居民,了解他们对当地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具体结果见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使得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体制下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所应当肩负的责任。这里面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有些是我们能够掌控和了解的,有些是我们能够了解但无力改变的。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对双柳农村小学教育的看法更加实际而深入,但在如何解决这些已发现的问题方面,我们仅能依据调查结果给予建议,至于能否有效执行,主要还是在于政府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概就是这样了,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不足之一。
在课题之外,更多的则是对于“豫东南”团队成员的锻炼,譬如交流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分配分工等等。记得第一天我们在彭畈小学做问卷调查,第一个调查对象是个大婶。她认字不多,问卷看不懂,这可难倒了我们。为了保证走访和调查能够进行下去,我只得亲自出马,一边和她聊天,一边把问卷内容融入家常话中,折腾了十多分钟,总算打开局面,完成了第一份问卷,真不容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立刻商讨对策,决定变换问卷调查方式,在乡村不单纯做问卷,而是和老百姓们一边聊天,一边了解我们想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乡下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才得以维持。
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最考验大家的就是交流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和办公室的领导谈话也好,和坐在门口择菜的阿姨聊天也罢,实际情况总是要求我们必须揣摩对方的心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从而确定自己该怎么得体地表达,怎样消除他们的疑惑和戒备之心,怎样才能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你会发现,万事开头难,打开局面之后,大叔大婶们很愿意敞开心扉,坦诚相待。上至部门领导,下至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我们都能与之相谈甚欢,这种情况下能不开心吗?
身着东南大学文化衫,带着耀眼的小红帽,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路人的目光很快就聚集到我们身上。他们或许是出于好奇,但对我们来说,那些目光意味着期待,意味着压力。走在家乡的路上,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东南大学。令人郁闷的的是,东南大学在我们那里的知名度太低,在走访的过程中,好多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在福建,要么以为东南大学是一所不知名的二三流学校(竟有人询问今年高考300多分能不能上我们学校!)。因此,在向别人做完自我介绍后,我们总要给东南大学加上好多注脚。一路走来,我们不敢说多好地表现了东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但我们可以拍着胸脯,很负责地说:“咱绝对没给东大丢脸!”
在走访的过程中,有位叔叔反问我们:“你们现在做的有什么用呢?政府又不管你们事儿,说白了你们也就是自己了解了解情况,其实就是无用功。”这番话一直触动着我,虽然直白难听,但却是事实。说实在的,即使在教育这个冲突不是很剧烈的领域,调查到最后,已经很明显地涉及到了政府部门的作为和利益问题。对此,我们基本上无能为力,仅仅能够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反馈过去,期望他们能够有所改变。或许我们现在还无力改变现实,但我们至少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收获了友谊,学到了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
四、 感谢
“豫东南”是一个团队,胡长国、黄开东、付杨、彭晓燕,我们一起顶着炎炎烈日,穿街过巷,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感谢所有人的付出与汗水。大家都晒黑了。在乡下跑的那几天,黄开东一家会在中午把我们叫去吃饭。清凉解渴的西瓜,丰盛的午餐总令我们感到特别不好意思。在联系完小档案室和双柳树镇中心校时,黄开东的妈妈彭仁玉老师为此劳心费力不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量级帮助,感谢已经不足以表达了,好人一生平安吧。除此之外,在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热心群众,没有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不可能进行得如此顺利!再次,一并道一声谢谢和珍重了!
虽然短暂,注定是铭记于心的经历!
__年7月13日
篇四 中医调研报告3050字
促进中医发展应端正从医理念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更好的为
一、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医医院同综合性医院一起被推向市场。由于政策投入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为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医医院很大一部分经费要从药品差价中获取,不得不“以药养医”、“以西养中”,导致中医特色优势淡化,服务领域萎缩,“国粹”沦为配角。今年,我市明确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控制医药费用,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给中医医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场改革中,本人认为,中医医院应当以突出中医特色为立足点,端正从医理念,全面扩展服务功能,重树中医辉煌。 一、现状情况:
(1)中医药服务领域逐渐缩小,特色优势有淡化趋势 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使得中医特色有淡化趋势。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中医治疗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尤其是住院病人被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更少,中医院的中医治疗率正逐年下降。
(2)中医药人才短缺现在我们所谓的中医主要是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已成严重问题。
(3)中医药不能正常地在健康保障中发挥作用中医药曾经作为主要医疗科技要素支撑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农村的初级卫生保健。而这种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模式正逐步衰落、解体。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中国农村稳定发展的严重问题。
(4)基础研究滞后,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基础研究薄弱,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过多;科学层次上的关键问题提炼不够,没有明确
稳定的中长期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学科间接触不良、交融不畅,难以形成学科碰撞;缺乏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及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原创性成果。
(5)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我国的中药材出口不仅不增长,还
出现了连年的下降。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徘徊不前。
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影响中医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多年来中西医汇而未通、结而不合的根源,因而形成了医学的多元化模式,虽各具特色优势,但中医则较难引入现代科学技术。中医学抽象的理论不易为现代人所理解,其较慢的疗效、繁琐的服药方法也难以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
(2)传承教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学术的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加之医家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中医许多成功的经验,往往只属于个人,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
(3)中、西医药学两大学术体系的不同 中医与西医这两种体系的课程并存设置而未能进行合理的优势比较和解说,容易造成中医院校的学生对两大医学体系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对抗与冲突,出现不同程度的“西化”倾向,对培养中医药人才带来负面影响。
(4)市场经济对中医的影响 中医医疗项目价格普遍偏低,使用中医治疗处于经济亏损状态。经济杠杆的制约使相当多的中医院不得不放弃中医特色和优势而大量开展收费较高、见效益较快的现代医学检查、治疗和手术,以补偿中医服务的亏损。由于许多国家不理解中医的诊断术语,不懂辨证施治,因此不敢使用中成药,造成了中成药出口困难。
(5)只求保护,不思竞争 多年来社会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思潮,认为对中医不赶快抢救和不采取特殊的政策支持就要被淘汰出局。不求自强自立,只能削弱竞争能力,使中医学失去生命力。在与现代疾病斗争中,由于疾病谱不断翻新,老理论、老经验碰到新问题,又畏于西医的强大,屈就西医。
(6)中医“辨证论治”的缺陷 辨证施治,由于过于灵活,而使它的疗效难以确定,用于此患者的治法不能确定用于彼患者是否同样有效,从而导致了中医疗效的不稳定性。
三、加快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一要放弃赢利思想,让民众在感情上接受中医。医院既要在医学角度尊重人,更要在社会学角度尊重人,要更加深刻理解“衣食父母”含义,也就是如何为“父母”服务,而不是如何向“父母”索取“衣食”。要以包容的心态对待患者,患者在中医院诊断后,无论是到药店、个体诊所购药,都视为对中医的支持认可,做到充分尊重患者选择、争取患者理解使中医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二要强化宣传手段,让民众在认识上相信中医。要通过在电视台开设中医讲座、在农村和社区大量发放宣传单、在广场演出中医节目、在中医院设立中医讲解员等方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宣传中医“简、便、验、廉”优势,也就是中医诊断方法简单、治疗手段便捷、疗效灵验、价格低廉的优势。坚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同时要严打游医、巫医、玄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侵害。
三要拓宽服务项目,让民众在行动上应用中医。要根据广大群众的特点和需求,针对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立足中医医院实际,中医特色明显的科室,推出中药熏蒸、针灸、推拿、刮痧、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疗法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推出冬病夏治、中药贴敷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医疗服务,要争取扩大中医中药医保报销比例,使群众更加愿意使用中医中药。
(二)、要坚持“治未病”理念
一要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中医要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所以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二要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用食而后用药,否则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将百药难为。
三要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在发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发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要坚持“中医现代化”理念
一要坚持中医理论根基不动摇。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新医改的大好形势下,中医院应该理直气壮坚持中医本色,挖掘中医自身的特色优势,并且把这种优势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变成真正能为人服务的能力。
二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医院要充分运用我国所具有的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的历史积累和独特经验,以及现代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等理论和方法,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方法学体系。
三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名药”战略。中医医院要树立起中医的“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增强中医医院整体实力。组织实施各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在医院大力开展“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和各种中医药人员学习班,全面提高中医药人员素质,防止中医医院西化。
篇五 学习型组织建设调研报告3600字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的调研安排,为及时了解掌握各乡镇党委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文明村建设开展学习活动的情况,我第二调研组在县委常委、宣传部肖燕部长的带领下,于2月18日对桂花乡、昙花乡、新街乡三个乡镇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与乡党政班子成员座谈;召开汇报会,听取乡党委书记的汇报;并走访了桂花乡自必苴村党支部、桂花乡文化站、昙花乡昙华村党支部、昙花乡文化站、新街乡小古衙村委会杨家庙村民小组;发放问卷59份。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基本情况通过对三个乡镇的调研发现,在县委提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之前,三个乡镇都已经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自觉地开展理论武装工作,并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较高,组织计划落实。创建学习型组织试点工作关键在统一思想认识。三个乡党委都高度重视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坚持吧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地位、并按照理论学习抓深化、理论宣传抓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贯彻党的__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试点工作的责任人,做到了组织网络健全,目标任务明确。能够结合实际,层层召开动员会、学习会,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帮助大家树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增强干部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三个乡镇都启动了“百名千人”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并建立了理论宣讲人才库。桂花乡还成立了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纪委书记、委员,武装部长,副乡长,宣传、组织委员,综合办主任,乡科协干事,乡文化中心主任,派出所长等为成员的干部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具体抓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工作。
2、创新学习形式,构建学习平台。从调研了解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各乡镇目前普遍采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把支部“三会一课”、干部职工“读书日”等作为学习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采取“以会代学”、“以会促学”的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开展理论学习;
二是以“百名千人”科学理论进基层宣讲活动为载体,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对农民群众开展种养植技能培训。如:新街乡小古衙村党支部请县职教中心教师定期对群众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成为全乡群众开展理论学习覆盖面最广的一个支部。
三是组建文艺演出队,采取自编自演的形式,把理论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等。如:新街乡组建5支文艺队,昙华1支。
四是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方式,带领乡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为我所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新街乡组织外出学习后,引进特色民居打造,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同时还引进外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引进冬桃栽培,与核桃套种,促农增收。
五是利用黑板报、远程教育网、农家书屋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就个性上看,各乡镇都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大胆探索,充分运用各类教育资源,构筑多层次、宽领域的学习教育平台,积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桂花乡组织开展了“__大精神进农家”系列活动,把这个活动同包村挂点工作结合起来,由各包村挂点干部进村入户为农户宣讲__大精神。启动了桂花乡干部群众学习论坛,编发了科学发展“学习报”.在机关开展“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学习活动,把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列为重点学习内容。新街乡碧么村委会实现了村村通广播,利用小广播对农民群众开展学习教育。这些灵活多样的学习载体的运用和延伸,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保障机制,创造学习条件。三个乡镇都建立乐科学、合理的学习运行机制,干部读书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等制度,为促进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深入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桂花乡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立了“百草岭贡献奖”,鼓励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发展规划建功立业。新街乡要求全提党员干部树立终生学习观念,通过学习,每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调研,每年撰写调研报告,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以此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昙花乡实行“三学”即:干部职工“领学”、相互“点学”、专人“评学”制。这些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也为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4、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各乡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作为加快发展、创新工作的源动力,作为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抓手,作为能力建设、提升素质的加油站,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个乡镇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为每人配备一台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全行业基本实现电脑一体化。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态度明显好转,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把党和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深入基层办公、依法行政作为干部职工自觉行动。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转变,工作责任心大大提高,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受到该村村民的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建设学习型组织工作的认识上有差距。部分乡镇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一级抓一级的力度还不够,发展目标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远景结合还不够紧,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习形式单一,不够灵活。学习型组织更多强调的是创新性学习、团队学习,要求我们树立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等终身学习理念,本质是提高组织竞争力和个人生存能力。一些同志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仅仅理解成“读书活动”,或者是一种单纯的学习制度的建立;有的只注意学习的形式、内容变化,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的只注意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不注意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三)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党支部、党小组一级的办公经费紧张,小广播、农民文艺队、远程教育成本大,加上农民群众的主动学习愿望不强,客观上影响了学习型组织建设。
(四)机制不够完善。一些试点单位对引导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停留在一般号召,干部职工的学习动力没有得到激发等等。
三、建议及对策
(一)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只有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重要依据,才能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才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领导班子,通过发挥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推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工作健康发展。
(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要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作业务工作的内行。再次,要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乡村各级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灵活多样地采取课堂教学、课下自学、专家讲课、外出参观、座谈讨论、观看影像、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送教上门、学历教育以及小广播、组建文艺队等方法,切实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三)强化阵地建设,把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争取成立乡党校,同时,保障县、乡两级党校的固定场所和人员编制,加大对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建设的力度,健全机构、制定制度、配齐设备、购买图书、聘请师资,办好办活基层党校和党员活动室,使之真正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使各种培训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四)强化典型宣传,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要培养、发现和宣传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学先进、争一流的积极性。要编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专题简报,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工作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开展。要办好黑板报、宣传栏,利用小广播和农民文艺队编演节目进行巡回演出,为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
篇六 2023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1200字
__年12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__年中国即时通信用户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__年底,我国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已突破2.77亿,同比增长23.7%,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占总体用户的三分之一,规模达9141万。
调查显示,有63.2%用户受到过垃圾广告的影响,40%多的用户被发送过病毒网页链接或者病毒文件,而帐号安全更是成为用户最关注的因素,有48.7%的即时通信用户发生过账号丢失(被盗或遗忘)的情况。报告分析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即时通信进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行为,解决即时通信的安全性问题正变得日益紧迫。
年轻人群达1.11亿 占整体用户40.2%
cnnic《报告》显示,在我国2.77亿即时通信用户中,20-29岁的青年人群所占比例高达40.2%,人数达1.11亿。这一人群同样也是移动即时通信的最大用户群体,占到了整体比例的53.7%。
与用户年轻化的特征相对应,在校学生构成了即时通信用户的主要用户群体。调查显示,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初中学历人群构成即时通信用户最大群体,比例分别为38.7%和27.6%。而在移动即时通信用户中,低学历特征也比较明显,初、高中用户比例分别为28.5%和42.5%。
报告分析认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相比,青少年更愿意去尝试和接受互联网新型应用形式。但同时,由于青少年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对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对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也亟需引导。
48.7%用户丢失过账号 网民安全意识待加强
cnnic《报告》显示,即时通信软件的账号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用户使用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用户认可比例高达75.5%。数据表明,有48.7%的即时通信用户发生过账号丢失(被盗或遗忘)的情况。
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即时通信用户群体安全意识的整体偏低。调查显示,在我国即时通信用户中,有74.2%的用户不更换或者很少更换密码,而依照使用地点更换密码的用户只有4.8%,每月更换以及每周更换的比例也较低,分别为5.2%和1.9%。
此外,调查发现,即时通信已经成为“垃圾广告”等负面信息散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调查显示,被发送过垃圾广告的用户占到63.2%,被发送过病毒网页、病毒文件以及非法信息的比例相近,均在40%多,而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隐患的用户比例仅为16.1%。
即时通信价值凸显 安全性问题成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应用的日益多元与普及,即时通信工具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通信工具,而是承载了更多的功能与价值。报告分析认为,随着部分即时通信工具引入网络游戏与虚拟物品,即时通信账号自身已经具有“经济价值”。而未来随着电子商务以及支付工具的发展,即时通信的支付功能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国内的一些主流即时通信工具提供商都已经陆续开始提供电子商务功能,如腾讯的拍拍、百度的有啊等等,而阿里旺旺本身就是与电子商务和支付平台相结合的即时通信工具。如何解决安全性的问题,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这些即时通信工具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篇七 国税机关网站建设调研报告3150字
网站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各级国税部门发布工作信息、展示工作成果的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税务局系统网站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基层国税部门受多种因素限制,在网站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网站功能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旨在从多个层面对基层国税机关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一、当前基层国税机关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开展时间还不长的税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基层国税机关大多只建立了内部网站,在网站建设的实践中,管理还不够规范完善,存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在此笔者列举网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作简要分析:
(一)网站维护更新不及时。大多数网站信息维护工作,由各部门按照分工对应相关模块,单独维护。这就要协调多个部门,增大了网站管理的难度。多数网站存在信息更新维护速度较慢,网站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不能及时反映工作动态的情况。
(二)发布信息质量不高。部分网站管理部门为了完成绩效考核中对网站更新的任务条数而忽视信息内容和质量,导致了内容过于简单或与办公主旨完全不符的情况出现,部分网站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及针对性不够等问题。
(三)网站的参与性不强。不少县、区国税局网站除具有信息发布和展示功能外,普遍存在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不足、信息交互水平较低等问题。忽视了网站作为网络沟通平台,共享各类技术知识和征管经验的重要作用。
(四)网站之间交流不畅。税务系统内部网络是树状结构,即位于信息传递末端的县、区局网站只能向上链接市局和省局网站,县、区局之间不能相互查看。造成县、区局之间,不能及时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局域网的优势。
(五)缺少有力信息检索工具。国税内部网站积累了大量逐级转发的税收公告、政策信息、工作总结、涉税通知等税收信息和资料,但是,在网站设置上却缺少强有力的信息检索工具和功能,使得干部职工在检索相关信息和数据时费时费力。
上述问题和不足造成的最大后果就是网站流量偏低,很多网页点击量甚至低至个位数。
二、原因分析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基层国税机关内部网站建设现实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客观技术层面制约和主观因素限制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网站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网站内容进行定期更新、维护是保持网站生命力的基本要求。一个成熟的商业网站通常由网站架构师、美工、程序员、维护人员等十余个岗位组成,而基层国税机关的网站大多由1-2名信息中心或办公室人员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现象十分普遍。二是知识更新速度太慢。网络技术知识的新陈代谢速度非常快,县、区国税部门的网站管理人员目前主要依靠自学,上级部门在这一方面的培训严重不足。三是网站建设投入经费不足。多数县、区国税局存在“一次建成、长期使用”的想法,对于网站后期维护划拨经费不足,导致了网站更新周期漫长。
从主观上来看: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网站建设的功能、效应、职责、范围等缺乏应有的认识,仅只作为一项上级交办以及年度考核的工作任务。因而在日常管理信息维护上,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信息源单一,采编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目前国税网站设置的栏目较多,反映的主题也较突出,但内容和形式大多比较呆板、单调、空洞,缺少活力和可读性。一些负责采编信息的人员,因其综合素质不高,致使信息质量较差,错误较多。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的激励机制只对各地发布的政务信息量有所促进,对整个国税系统网站建设改进提升、作用发挥和效能评估等影响甚微。四是上级组织的指导和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县、区国税局受制于自身条件的制约,亟需上级部门在网站建设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三、国税网站健康发展的探索和建议
建设“数字化基层政务模式”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一项战略目标,作为其载体,加强网站的开发应用是必由之路。基层国税机关作为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内部网站实用性最强,应用面最广,因而加强其建设,促进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高度重视网站建设。县、区国税局不仅要抓好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两项核心业务,同时,也要将税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要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结合工作实际定好位,突出实用性。此外,充分利用其可读性、可视性强和辐射面广的特点,提高用户体验,使之成为一个交流信息、探讨工作、公开政务、优化环境、促进学习、浓厚文化、提高效率、节省经费的平台。应尽可能丰富内容和形式,发挥其优势作用,避免将其作为功能单一的载体和“千局”一面的模式。
(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近些年来,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尤其是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大,基本上人人都配备了计算机。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因素制约,当前县、区国税干部计算机应用操作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只会开机、关机、点点鼠标的人不在少数,且大多数人员只是看看网页,而对网上办公、税务管理系统操作应用、网上教学、信息维护发布等功能则不学不用。建议各局选择底子较好、年轻肯学的干部职工,确定为网站管理人员。根据网站建设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帮助其掌握前沿的信息化知识,熟练运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本职岗位上施展才华、脱颖而出。
(三)设置强力搜索引擎。税务系统内部网络结构特点造成同级税务机关不能实现网络互访,信息共享受限的问题,在现有搜索引擎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在内部网络中设置垂直搜索引擎系统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如果在省一级内部网站中设立搜索引擎,税务干部利用该搜索引擎可方便准确查找、搜集不同主题、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信息,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或者关键词组合)就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省、市、县内部网站中的管理信息,搜索完成后可以直接通过超级链接定位到相关资源或者镜像内容。这样,既解决了不能互访各地区内部网站的问题,又提高了内部信息的共享效率。
(四)搭建互联信息系统。针对信息无法及时传递造成的信息滞后和内部人员交流渠道不畅的问题,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即在内网发布重要信息时,同时与短信平台等信息系统进行接驳。这样,即使税务干部外出公干或正在下户核查,也能够及时获知重要的涉税通知和公文发布的信息。
(五)加强网站日常管理。网站建设,既要作为日常税收征管的重要工具,也应作为县、区文明创建的载体,充分发挥其宣传鼓动、扬声造型、学习交流、表彰激励、服务监督作用。要确保及时、公正、真实和安全运转,就必须加强网站的日常管理。为此应做到:一是模块栏目设置要合理实用,满足全局干部职工工作学习的需要,同时,最好能突出自身个性特色;二是信息采编要分好类,对于日常较为固定的信息如政务信息、税收调研、税收政策、通知等应按期及时发布;三是信息上载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注意时效性;四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无纸化办公;五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六)努力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县、区国税局因其职责和权限以及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等制约,因而在网站建设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国税网站建设无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事半功倍。如建立统一监督考评机制。重点考核信息上载数量、网站点击率、管理完整度、网页更新期限等,纳入全年绩效管理考核,做到具体量化、客观全面。再如建立综合协调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网站管理员、信息员的职责,加强沟通联系。尽可能服务县、区,贴近县、区,共同促进县、区网站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
篇八 民政厅关于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1900字
民政厅关于社区减灾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减灾是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我省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武汉市青山区、江夏区、江汉区和武昌区,宜昌市伍家岗区、夷陵区和长阳县,孝感市应城市和云梦县、潜江市等10个市(县、区)15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对全省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全省社区减灾工作的现状
全省现有社区5550个,其中,城市和乡镇社区3852个,农村社区1698个。自20__年民政部部署社区减灾工作以来,我省以贯彻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为契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载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完善基础设施,在探索中推进社区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减灾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武汉、黄石、宜昌、襄樊、十堰等大中城市通过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减灾工作指挥体系,加强了对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据统计,全省有1990个社区建立了综合减灾机构,占全省社区总数的35?9%。武汉市青山区钢花街,建立了街道、社区、门栋三级防灾减灾工作组织指挥体制,明确了各级防灾减灾工作职责任务;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街胜利四路社区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物业管理公司责任人、辖区单位领导、社区民警、居民代表为成员组成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筑了比较完善的社区减灾工作管理体系。
(二)宣传教育活动初显成效。各地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和宣传对象的广泛性,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办黑板报和宣传栏、发放减灾知识宣传资料和《公众应急救助手册》、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活动,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减灾自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据统计,全省有2149个社区设立了防灾减灾宣传橱窗,占38?7%;有2171个社区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占39?1%;有3276个社区印发了防灾减灾宣传资料和宣传手册,占59%。武汉市青山区119社区通过制作宣传板报,悬挂警示牌和避灾疏散示意图,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为每户居民配发《应急救助手册》,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残疾人予以重点关心,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有效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20__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减灾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武汉等大中城市在开展社区减灾活动中,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配备消防器械,在关键部位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志,配备简易挖掘工具、急救器材、照明器材和呼救装置;将社区中心休闲广场、绿地、学校操场和其他空地等划定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灾害发生后社区居民能安全有序地疏散。据统计,全省有1637个社区划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占29?5%,共设立避难场所2585个。青山区119社区把紧临社区的武钢一小划为应急避难场所,与学校签订协议,设置“防灾减灾避难场地”标识和居民逃生线路,遇有重大灾害或险情,学校迅速打开校门,供社区居民紧急避险。宜昌市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设立了45个固定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519万平方米,按每人5平方米的标准计算,可容纳约104万人避难;按地震裂度达到六度时疏散22万人计算,人均疏散面积约23?6平方米。该市按不同的灾害类型,对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合理功能分区,设置了应急避难标识标牌,完善了应急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设立了应急指挥部、住宿、餐饮、物资储备、医疗、临时厕所、广播、安保、消防等区域,一旦灾害发生,灾民能够快速有序地进入应急避难场所,并得到妥善安置。
(四)应急救助预案逐步建立。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统一部署,各地在社区减灾工作中,比较注重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和演练。据统计,全省有3923个社区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占70?7%。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矿社区针对工矿社区的实际,制定了消防安全工作方案、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急抢险抢修工作方案,并定期进行了演练。宜昌市万寿桥街道张家店社区针对辖区内排查的6处灾害隐患,在预案中按照灾害类别明确了灾害预警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救助措施等,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武汉市武昌区秦园社区定期组织不同类别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社区8000多居民踊跃参与,增强了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安全感。
(五)减灾志愿活动开始起步。社区志愿者作为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力量,平时协助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遇有灾害时协助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社区减灾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据统计,全省有2582个社区建立有社区志愿队伍,占46?5%,社区志愿者队伍总人数达488252人
篇九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报告质量及评价的调研报告2650字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及评价的调研报告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工学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完成校内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实践学习后,至少用半年时间,到企业中承担与普通员工相同的实际工作任务,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的实践过程。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实践技能及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顶岗实习的质量已成为衡量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已有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控及评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实践论证。针对实际情况,以加强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与过程监控,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推行校企合作的共管体系,构建长效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
一、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对京、津、冀、鲁地区参加顶岗实习的1277名学生、接收集中实习学生的21家企业、自主实习的10家企事业单位、河北省内6所高职院校的87名专业指导教师采用调查问卷、座谈、电话访谈、深度访谈等形式,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调查对象分三个部分:企业、学生、专业指导教师。企业作为顶岗实习的主要实施单位,对顶岗实习质量保证起主导作用;学生是顶岗实习的落实执行者,最终反映教学实习质量效果;专业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的联系者、监督者、指导者,是顶岗实习工作完成的纽带和桥梁。
调查内容按照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控制手段四个方面展开,采用动态的观察方法,对符合行业需要的实习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的运用、职业规范和操守、团队协作等作为最终评价标准。
二、顶岗实习样本选取
随机选取六所院校计算机应用、旅游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文秘等五个专业大类方向的1277名顶岗实习学生为样本。其中____年级顶岗实习学生共计541人,其中由学校安排集中实习404人,占总实习人数的74.7%,实习基地13个;____年级顶岗实习学生共计736人,其中由学校安排集中实习517人,占总人数的70.2%,基地共计20个。实习岗位与专业相符或相近的占72%,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相关占28%。
三、质量监控评价主体的调研
(一)企业调研数据
1.实习管理质量监控与评价主要承担者。经过企业调查数据及访谈,76%的企业认为应由企业和校方共同承担;13%的企业认为应由自己评价,不希望校方参与;11%的企业认为应由校方自己评价负责。其中实习过程中按内容不同进行分工如下:
2.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76%的企业希望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观念和心理辅导等方面由校方指定教师负责,企业按岗位分工项目和内容分配给实习学生具体工作,出现问题与校方共同解决,以避免增加管理工作量;13%的企业认为校方应在实习前做好学生实习准备工作,实习过程均严格按企业员工条例、准则执行,不愿意校方过多介入;11%的企业认为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是教学内容,应由校方承担,不愿企业自己承担过多工作量。
(二)专业指导教师调研
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主体。认为双方共同参与的占68%;企业为评价主体占20%;学校评价为主占12%。
2.学生实习期间的主要管理单位。选择由实习单位管理的占49%;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实习部门管理占51%。
(三)学生调研数据
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主体。8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指导师傅的作用很重要,评价主要应由实习企业负责。14%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是在校期间的实习,应由学校评价。
2.实习期间的管理。62%的学生在实习中有问题愿意找企业指导师傅解答。27%的学生希望找学校解决,11%的学生希望找朋友和同学帮助。
四、质量监控评价标准的调研
(一)企业调研数据
1.单位对实习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标准。有制定实习学生考核条例的企业占67%,其中按企业员工见习期标准考核的约有87%,按业绩考核的占10%;没有制定考核条例及标准的33%企业中,按业绩考核的占30%,按工作表现及职业潜力评价的占45%,按行业企业标准执行7%;支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的占36.7%。
2.实习工作评价的重点。评价重点从高至低排名依次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吃苦耐劳、人际关系、处理突出事件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吃苦耐劳多项选择在63%、53%、51%以上。
3.评价的时间。认为质量评价最科学的时间为1个月评价一次占53%;2个月评价一次的占18%;3个月评价一次的占29%。
(二)专业指导教师调研
1.顶岗实习质量监控评价标准。集中实习的70%企业管理制度齐全,考核和评价标准明确清晰,可按照企业考核和评价标准执行;或以企业评价为主,校方评价为辅共同考核评价。自主实习学生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及所在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各专业统一评价标准,作为考核和评价的主要内容。
2.实习中行业企业按需要可增设内容,列入考核和评价的考核范围。
3.评价的重点:从高至低依次为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适应岗位的程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4.实习评价时间。45%教师认为15天指导学生一次,1个月指导的占25%,3个月指导的占18%,12%教师认为按学生实习专业情况灵活掌握时间。
(三)学生调研数据
1.质量监控评价标准。65%的学生认同实习单位的考核和评价内容,21%的学生因为岗位的限制,希望实习单位和校方双方共同评价,1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38%的学生认为校方制定顶岗实习手册上的填写项目比较科学,51%的学生认为一般,9%的学生认为不科学,2%的学生认为没有用处。
2.评价的重点。依次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交际能力、团结协作等。
3.评价的时间。37%的学生认为评价指导时间为半个月,35%的学生为1个月,24%的学生认为2个月最科学,4%的学生选择3个月评价。
五、质量监控评价方式调研
(一)企业调研数据
1.按顶岗实习手册的记录汇总评价。调查的所有企业均认为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手册记录每周、月实习内容及实习岗位主管级以上签署实习意见,可作为评价的基础资料。
2.按学生作业、作品评价。按专业不同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布置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业,按完成的任务项目给予量化评价。
3.实践活动。学生的日常实习作为基础评价,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给予追加评价分值。
4.突出表现。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突出表现,如在企业重大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避免事故发生等表现突出可给予评价加分。
5.实习档案。学校或企业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可分个人或按岗位群分组建立。档案主要按企业和学校双方各自重点关注的内容及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进行各自评价。将每位学生在校表现和在企业表现结合,最后按比例综合评价。
(二)专业指导教师调研
1.顶岗实习的评价方式。72%的教师认为评价方式是完成实习任务,32%的教师认为评价方式是实习作品。
篇十 对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2450字
_____部长指出,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三基”工程建设中,逐步把“三基”工程建设的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软件”建设上来,而“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首先要全面分析当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断探索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_____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一)观念滞后,民警思想根基差。在日常的工作中,部分民警认为,只要懂法并按照规定执法就足以胜任公安工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仅限于在电脑上打几个字、在网上看看东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范围、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花钱买设备、比投入、比装备,不重视信息化应用和投入产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出现了新知识不愿学、信息系统不愿用等问题,也就谈不上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促进公安工作发展。这已成为推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的瓶颈。
(二)资金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不齐。进行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必备的硬件设备,经过三年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上级提出新要求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_____公安局共有电脑174台,其中14台由于配置低无法使用;县局服务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公安网运行速度有待提高;三年前建立的网上办公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急需改版重建。
(三)起步较晚,系统应用程度不高。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建了也没效益。通过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严重存在。仅限于人口信息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并且整个系统仅由内勤或某位民警一人固定时间使用,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干、一群人看”,信息系统应用难以深入。经调查,我局内勤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6%,公文处理达标占93%,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79%,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98.6%,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76.8%,而一般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38%,公文处理达标占38.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6%,电子邮箱使用达标占60.9%,各类查询系统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达标占52.6%。
( 四)缺乏人才,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目前_____公安局信息通讯部门有人员3人,其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只有1人,同时还要负责网监、机要等工作,从而导致了新技术没人会用,难以适应今后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管理工作需要。在民警中随着民警年龄的递增,一些年龄偏大的民警“怕上机、记不住、掌握不牢”的现象极其严重,计算机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统计,_____公安局45岁以下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80%,公文处理达标占65.4%,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87.5%,而45-50岁民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达标占40%,公文处理达标占46.8%,网络基础知识达标占50.5%。
二、通过对_____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的分析。
公安信息化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必须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以信息化有效提升公安战斗力,提高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为全面做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如何破解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难题,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一把手”面前的首要问题。就_____公安局而言,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因此要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坚定不移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信息化打造成为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要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已经带来和将要引起的发展变化,从全面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公安工作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要在全局上下形成“不会用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观念,要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的日事议程,注重整合系统资源、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争取支持,加大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工程,作为一个山区县、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经济总量小,仅依靠政府财力投入不现实的。要突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思维,超前消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公安机关领导要主动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争取财力的支持;其次,公安机关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压缩或减少经费支出,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上;再次,可采取“先建后还”和“以租代建”等多种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在建设350兆无线通讯系统的时候,由于我们是山区,建立自己的基站条件不允许,因此我们通过与移动、网通、联通等部门协商租借他们的通讯塔,及时的解决了问题。总之,妥善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才能实现最佳工作目标。
(三)强化培训,普及应用。在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普及应用难题,才能使信息化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要改变重建设,轻普及应用的倾向,通过“送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把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所队民警培养成懂应用,会管理维护信息网络的能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使在岗每位民警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扫除“机盲”“ 网盲”现象;二是强化民警应用信息,提高网上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激发民警学习热情;三是培养技术骨干,开发利用信息,将信息化工作与日常工作机制结合起来,强势推进以办公自动化、综合执法办案系统和信息采集室为龙头的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争取编制,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篇十一 优秀机关干部被选派到农村后任职情况的调研报告5150字
__区严格按照市委指示精神,认真选拔,精心组织,为区__乡的13个行政村全部下派了干部,下派率达到100%。在工作中,13名下派干部紧紧依靠乡、村两级党组织,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企业、农户调查研究,积极扎实开展工作,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办实事,截至目前,下派干部为8个村制定了工作规划,为6个村起草共16项内容的村规民约,做好事21件,为村民解决难题7件,制止上访事件5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下派干部工作的实施背景
一是为了促进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展。在农村,多数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村里工作扎实有效,但个别村子仍然存在“两委”班子的思想、作风状况还不能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村支部、村委会之间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受村中派性、宗祖势力的影响,使村干部陷入权势的争斗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形成了现实中的瘫村、乱村、重点村。为保证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健康有序进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锻炼是当务之急。
二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干群关系。重点村差、乱现象的主要表现就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中关系复杂,村干部素质低下,相互掣肘,形不成合力,群众意见大。下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能跳出农村错纵复杂的关系网,在协调村“两委”关系、党员之间、群众之间关系时能出于公心,行于公义,对化解矛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增进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之间的团结。能让群众信服,利于工作开展。
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年轻后备干部大多从事机关工作,对政策性理论性要求高,而农村工作复杂多样,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到农村任职,为下派干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施展个人才能的广阔舞台,通过两年的任职工作,能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
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选派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就是要很好的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带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二、下派干部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为下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认真领会上级精神,提高工作认识。区委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市委组织部的《通知》精神,专题研究部署下派干部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下派干部的管理、考核和选拔任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了使下派干部工作扎实开展,区委成立下派干部工作的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标准。
二是严格干部的选拔关,确保选拔优秀。区委研究决定,从工农乡机关选派13名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干劲足的中层干部到各村任职。为了严格选拔标准,组织部对13名后备干部建档立册,认真把关,对1名学历不合要求的做了及时的调整,使下派干部的年龄、学历全部达到了市委的要求。
三是抓好干部的培训关,掌握工作方法。3月份,区委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3名下派干部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学习农村工作的政策、法规,安排有经验的村干部做经验介绍,组织集体讨论,统一思想,开拓工作思路。为了增强下派干部深入农村、服务群众的意识,区委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大家深入学习栾川县冷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岳的先进事迹,学习了兰考县下派干部杨葆森同志的先进事迹,从思想上筑牢了下派干部安心基层、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理想信念。
(二)建立规章,为下派干部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区委组织部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促进赴村任职工作的多项制度。
一是建立请销假制度。要求下派干部因事、因病请假的,必须要履行书面的请假手续,2天以内的要有工农乡主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要经乡主管领导同意后,报区委组织部批准备案。对不履行手续未经批准,擅自离岗的,一次给予口头批评,二次给予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调回原单位工作,并取消后备干部资格。
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汇报制度。区委组织部每月5日前召开下派干部工作会议,主要听取下派干部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和本月工作的计划、目标,根据工作的进展,提要求,定标准,不断的纠偏校正,明确下派干部的努力方向。
三是建立检查通报制度。区委组织部和工农乡党委对下派干部赴村任职工作坚持每月不少于3次的检查和抽查,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进行通报。根据检查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及时制定下发了《后备干部赴村任职管理的补充规定》,使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
四是建立考核制度。根据下派干部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考评细则,量化了考评内容,明确了下派干部在选拔任用上的三个基础条件,即必须达到规定的在村工作时间;分管工作能够在市区名列前茅;群众满意率高,通过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民主测评或推荐票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下派干部的工作实绩,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严格管理,为下派干部能力提高创造工作保证我区下派干部均在各村担任副职,鉴于副职不在位对村里工作影响不大,为避免出现下派干部只挂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难见效果这种现象。在认真区分下派与驻村、下派与包村的区别后,强化了下派干部工作的管理。
一是强化下派干部履行职责的意识。为了使下派干部安心村中的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免去了下派干部的原任职务,并把下派干部的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党组织。明确下派干部任职期间,不得随意调动工作。要求各村要对下派干部明确分工,给他们定责任、压担子。制定了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标准,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以此督促下派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
二是严格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规定下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为了严格落实这一标准,建立了下派干部三级签字联审的《个人考勤登记卡》,考勤登记卡月底要有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及包村的乡领导和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签字验证。强化了下派干部自觉遵守在村工作时间的意识。
三是加大下派干部工作督察检查力度。区委组织部领导亲自率队先后四次到各村对下派干部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比如在检查中发现,个别村没有按照要求对下派干部进行明确分工,导致下派干部在工作中找不准位置,进入情况慢,我们及时的予以纠正。针对工作日志格式、内容的不规范现象,统一标准,并创新提出下派干部的工作日志月底前要交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审阅,写出评语,做出鉴定,确保了日志内容的真实。
四是做好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工作。在工作中定期听取村两委对下派干部的评价,认真收集村民对下派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细致的做好分类指导工作。比如对有能力有思路的下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力没经验的,请优秀的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思路的下派干部,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不断的讨论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五是加强下派干部的理论学习。为解决下派干部忙于村中工作,荒废学习,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要求下派干部每天要坚持不低于半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月不少于5篇等等。督促下派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下派干部工作取得的成效
1、理清了发展思路,找准了工作突破破口。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一些都市村庄由于资源匮乏,经济出现了原地踏步或下滑局面;农业村人多地少,村民致富困难。下派干部到村后,深入农户访村情,察民意,认真分析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制约因素,和村干部一道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在___任职的下派干部___为村“两委”提出了抓住市里实现“千百亿”目标的大好时机,依托郑洛工业走廊的优势,扩大村硫酸厂的产业规模,加大村办企业的发展力度,被村“两委”采纳。在尤西村任职的下派干部___,根据该村与__工业园区毗邻的优势,积极协调该村剩余劳动力到园区工作,提出在土地征用上为园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带动本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等等,受到村民的一致拥护。
2、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了稳定。
村里的矛盾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二是村民与干部之间,三是班子成员之间。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形成不安定因素。下派干部到村中任职后,由于政策法规意识相对较强,他们主动担当起村里的信访工作接待员,做化解矛盾的调节器和增进团结的润滑剂,4个月来,他们共接待来访群众630次,制止上访事件5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和化解了大量的不稳定因素。
3、为村民做好事、解难题,密切了干群关系。
农村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到村中任职,可以零距离和村民接触,下派干部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好事、解难题,把解决群众的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切入点,在尤东村任职的下派干部___,在村里为修善过水涵洞的筹资活动中,个人捐资400元,为解决村民抗旱浇地做出了贡献。
4、提高了村里的管理水平。
农村的管理工作对村干部来说往往是装在肚里的多,写在纸上的少,没有连续性,下派干部针对这一现象,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村里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完善各种制度。谷东村下派干部___,针对该村原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分配工作难、召集会议难的现象,向村“两委”提出了撤组划片的建议被采纳,通过实施,村干部和村民都反映,这种做法利于工作,方便管理。目前为止,下派干部共为6个村制定了村规民约,为9个村制定了规范日常工作的管理规定,被采纳实施的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议14项。
5、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13名下派干部在坚持培养锻炼的同时,牢记区委和乡党委的重托,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们根据所在村的实际情况,为党员讲党课,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行建文明村、创文明户活动。在__任职的下派干部___,认真总结了该村部分小组党员设岗定责的好经验,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推广,目前,在该村随处可见臂带红袖标的党员治安协管员,增加了村民的安全感。
四、下派干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1、村“两委”班子在认识上有偏差,没有给下派干部委以重任。在调研中我们发现,13个村中有3个村对下派干部的分工,只安排一些简单的事情,没能让其独挡一面。占村里具体工作的份额不重,有的工作甚至接触不到群众,没有从思想认识的高度去给下派干部定责任,压担子,不利于下派干部的锻炼和提高。
2、钻研工作不够,工作思路不清。个别下派干部对从乡机关部门负责人换位到村干部,直接面对村民工作,思想上转变较慢,缺少对农村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对本职工作的钻研精神,以致在工作汇报中,讲不出工作主线,看不清工作思路,难见工作效果。
3、舆论宣传的力度不够。目前为止,仅在__日报刊登1篇关于下派干部工作的报道,对下派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需进一步加强。
五、下派干部工作的有益启示
1、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活力。工农乡13个村的“两委”干部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部分村干部由于受自身文化素质和传统农村工作的影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下派干部到村任职,他们学历高,知识面广,干劲足,政策法规意识强,无异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2、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到村任职,为下派干部了解、熟悉农村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特别是年轻干部,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积累和丰富做农村工作的经验。同时,下派干部通过务实的工作,动真情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增加上级党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
3、有利于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作风。俗话说,百姓心中有杆秤。农村工作最需要实实在在,只有真心为群众付出,让群众受益,群众才会认可你。我们考核下派干部的主要手段也是让群众评议,因此下派干部在工作中都是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脚踏实地的工作,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在工农乡的符家屯、南村、尤东、尤西和谷东村等,提起下派干部,村民都耳熟能详,交口称赞。
4、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相对来讲,下派干部的政治水平、能力素质比村干部要好些,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理解也要透彻一些,他们以村干部的身分直接向村民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能够做到宣传政策不走形不走样,引导村民依靠政策发家致富。
5、易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稳定。下派干部在村中任职,因不占职数,不拿村里补贴,因此也不易滋生私心杂念,不像本村干部那样关系复杂。在工作中,能够从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一般不会带偏见的观点和个人感情色彩,对事对人公正公平,在处理工作矛盾和解决村民纠纷上,腰板挺得直,群众信得过,对化解和缓和矛盾能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增进团结和促进工作的稳定。
篇十二 工商局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4700字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__大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省工商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正有序进行,扎实推进。在学习实践中如何认真解决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工商部门服务科学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完善监管执法机制,是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关系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的核心问题。前一段时间,先后多次深入基层,专门就新形势下创新监管执法机制,实现工商职能到位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创新工商监管执法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机制是停止征收“两费”以后全省工商系统实现职能到位的新任务,也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迎接挑战的重要保障,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们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实现职能到位,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才能提供高效服务,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创新工商监管执法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工商部门恢复建制3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各级工商机关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工商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法律法规体系、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和工商干部队伍。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__在__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工商部门作为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职能部门,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深入贯彻__大的决策部署,把履行监管职责与促进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执法机制,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使工商行政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二)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是全面履行新“三定方案”,实现职能到位的必然要求。在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出台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以及反垄断执法和对网络商品交易进行监管的新职能。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反垄断执法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保障,网络商品交易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商业形态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新的监管职能和新的监管领域,对工商部门的监管能力,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科学监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主动应对市场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力推进市场监管机制创新,不断丰富监管方式方法,切实提升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全面履行新“三定方案”赋予工商部门的各项职能,实现监管执法的职能到位
(三)创新监管执法机制是调整工作重心,强化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途径。从今年9月起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是___、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停征“两费”后,工商部门的经费将纳入政府部门预算,使工商部门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也使基层工商部门过去以收费为重要工作内容和监管手段的监管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调整工作重心,重新整合监管力量和执法资源,合理构建各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协调运转机制,科学设置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____目标任务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加强监管与服务发展的重任。随着收费职能的取消,基层工商部门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来,这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执法办案技能都提出了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一些工商干部,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如不提高很难胜任新的工作任务。一是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全省工商系统有近30%干部为大专以下学历,在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多数为通过党校、函授等方式取得,知识面窄,基础不扎实。二是专业人才少。工商干部中法律、工商管理等专业人员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干部所学专业知识与监管执法工作相距甚远,与工商职能直接相关的食品检测、信息网络、外语等专业人员和专业律师非常匮乏。三是干部年龄偏大。省以下垂直管理后,大多数县级局没有新进人员,干部平均年龄超过40岁,个别县局50岁以上人员超过三分之一。四是工人比例较大。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全系统有近3000人为工人身份,占总人数的15%,而且主要分布在基层。按照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工人没有执法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工商机关的监管执法力量。五是教育培训跟不上。一些基层工商部门忽视对干部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加之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对执法办案技能、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创新意识等方面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影响了监管执法能力的提升。
(四)工商行政管理经费保障缺口较大。一是基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近年来,省局按照“从严从紧,保证重点”的预算安排原则,每年挤出近5000万元用于基层县级工商局、工商所执法办案装备配备及办公设施修缮修建。但是,目前全系统仍有15个县级工商局、60个工商所无办公用房、120个危房工商所急待落实修建修缮专项资金。今年汶川地震中,全系统有4个市级局和所属的23个县级局、122个基层工商所办公用房受损,部分建筑结构断裂墙体移位成为危房,一些单位的微机、办公家具等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4800余万元。目前的经费状况难以保障基层建设需要。二是全系统信息网络维护困难。全系统已建成四级网络、两级数据库的陕西红盾信息网,这个网络是全系统业务上网运转、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网络运转后每年约需要__万元维护费用,近年来主要从收费补助经费中安排。“两费”取消后,运营网络将直接挤占公用经费,必将影响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落实津补贴资金缺口较大。从今年5月份起,落实系统公务员和参公人员津补贴除财政补差之外,全系统需挤占监管执法办案等办公经费4900万元;11月15日启动系统工勤人员津补贴发放工作,所需3200万元经费全部要从工商事业经费中支出。合计8100万元的经费缺口,将使全省工商系统正常监管执法工作难以为继。
三、创新监管机制的思路和措施
今年是工商部门恢复建制30周年,新的“三定方案”赋予了工商部门新的监管职能,“两费”的取消为工商部门监管执法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面对新起点、新职能和新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局,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为目标,大力推进监管执法机制制度和方式方法创新。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提升水平;分类指导,职能到位;分类培训,择优上岗;优化服务,促进发展;规范行为,科学考核”。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整合执法资源,突出监管重点。对基层工商部门机构设置、编制、执法办案力量、装备设施和业务经费等进行有效整合和统筹安排,将执法力量向县局或监管任务繁重的工商所集中;监管执法工作突出重点,即以人口密集区和经济活跃区为重点区域、以食品等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商品为重点商品,以煤矿等高危行业为重点行业,加大监管力度,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变事后处罚为事先预防,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各级工商机关在优化工商所布局、调整工商所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式、完善基层工商部门上下级协调指挥机制等方面进行先期试点,选择一些分别能够代表城区、平原、山区不同类型和层面的县局和工商所进行探索,在实践中积累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装备整合和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经验,逐步摸索出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组织机构和监管体系。
(二)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创新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制,根据大城市、中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偏远农村不同监管对象的特点,创新不同的监管模式,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监管水平的提升。此外,创新队伍培训机制,对基层干部的教育要突出主题,增强针对性;创新服务、维权机制,完善12315行政执法和维权服务平台,丰富服务措施,提高工作效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先进科技装备为保障,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提高执法效能。加大信息网络技术培训,定期组织应知应会技能比武。鼓励各级工商机关从实际出发探索开发日常监管和业务管理软件,对在全省范围适用的软件,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三)实行分类指导,促进职能到位。对城市和乡村经济活跃地区,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完善片区执法责任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食品检测、远程监控、电子地图、掌上pda等先进技术和手段进行市场网格化监管,实现视窗化管理效果。对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网控式管理模式,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局、工商所为结点,以12315信息联络员为触角,能够覆盖辖区所有市场主体群的“蛛网式”监管执法网络,用较少的人力监管较大的区域。建立健全12315联络网点,在城市社区和每个行政村设置12315投诉点,聘请村干部、县乡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担任12315信息联络员,给予通讯设备支持和适当补贴,为“蛛网式”监管执法网络建好“触角”系统。
(四)分类培训干部,实行择优上岗。对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监管执法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考核,把县级局和工商所工作岗位分为一线和二线,一线为执法岗位,主要负责日常巡查和执法办案,二线为服务岗位,主要负责为群众服务和机关内勤等。针对基层人员素质、技能、身份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类培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队伍专业化程度。在全体干部中实施动态管理,择优上岗,促使每名干部做到会监管巡查、会执法办案、会调解维权、会行政服务、会管理协调、会电脑网络。
(五)优化服务措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监管执法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措施,要进一步研究加强优惠政策公示、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全民创业、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综合运用登记注册、商标监管、消费维权等职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大力推行和谐执法、文明执法,一方面要严格依法行政,纠正基层干部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监管执法上来以后,由于法制观念、业务能力等原因,在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重实体、轻程序,重罚款、轻教育等问题,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慎重采取强制措施,对一般轻微违规行为可只纠不罚,避免激化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要突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传销、制假售假、食品安全等方面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行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六)规范行为,科学考核。把依法行政作为工商工作的生命线,建立统一规范的基层执法责任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办案质量、市场监管质量、市场巡查质量、队伍管理水平等指标细化、量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综合衡量基层单位的履职情况和工作效能。明确奖惩,奖优罚劣,实现奖惩与绩效的统一。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以绩效考核来鉴别干部、发现干部、选拔干部;同时,关心并努力提高基层工商部门的福利待遇,不断改善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
篇十三 乡村街道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850字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__〕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__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篇十四 有关调研报告格式1500字
什么就是调研报告?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就是实事求就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就是调查,二就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就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就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就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调研报告的格式
标题页
1、 标题
2、 客户(委托人)
3、 调研公司
4、 日期
内容目录
1、 章节标题和副标题,附页码
2、 图表目录
3、 附录目录
执行性摘要
1、 目标的简要陈述 __
2、 调研方法的简要陈述
3、 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 ___
4、 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 ___
5、 其他相关信息(如特殊技术、局限、背景信息)
分析与结果(详细)
1、 调查基础信息
2、 一般性的介绍分析类型
3、 表格与图形
4、 解释性的正文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类型、研究意图、总体的界定
2、 样本设计与技术规定
a、 样本单位的界定
b、 设计类型(概率性与非概率性,特殊性)
3、 调查问卷
a、 一般性描述
b、 对使用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
4、 特殊性问题或考虑
5、 局限
a、 样本规模的局限
b、 样本选择的局限
c、 其他局限(抽样误差、时机、分析等)
附录
1、 调查问卷
2、 技术性附录(如统计工具、统计方法)
3、 其他必要的附录(如调查地点的地图等)
如何撰写市场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就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就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就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
它就是一种沟通、交流形式,其目的就是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以及其他结果传递给管理人员或其他担任专门职务的人员。
因此,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准确分析调查结果,明确给出调查结论,就是报告撰写者的责任。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就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就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
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就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
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5、结论和建议
应根据调查结果总结结论,并结合企业或客户情况提出其所面临的优势与困难,提出解决方法,即建议。对建议要作一简要说明,使读者可以参考本文中的信息对建议进行判断、评价。 本文由第 一·范 文 网整理。
6、附件
附件内容包括一些过于复杂、专业性的内容,通常将调查问卷、抽样名单、地址表、地图、统计检验计算结果、表格、制图等作为附件内容,每一内容均需编号,以便查寻。
篇十五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5500字
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把握我县劳动力资源情况,研究劳动力资源对促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影响,探索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我县劳动保障部门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和县农业、林业、教育、发改、经济商务、扶贫等部门在全县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劳动力资源现状
(一)总体基本情况
此次劳动力资源调查遍及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劳动力237882人。其中:男性125517人,占总数52.76%;女性112365人,占总数47.24%。
1、年龄分布: 16-20岁33908人,占14.3%;21-30岁55190人,占23.2%;31-40岁62851人,占26.4%。41-50岁47571人,占总人数的20%。50-60岁38362人,占总人数的16.1 %。
2、文化结构分布:大专及以上文化 3255人,高中文化11945人,初中文化61482人,小学文化133350人,小学以下27850人,分别占总数的1.36%,5.02%,25.85%,56.06%,11.71%。
3、地区分布:锦屏22601人,其中:男性12333人,女性11268人;曰者19688人,其中:男性10553人,女性9135人,双龙营34647人,其中:男性19171人,女性17475人。八道哨 19545人,其中:男性10076人,女性9369人;腻脚14582人,其中:男性7662人,女性6920人;新店10310人,其中:男性5511人,女性 4799人;舍得10107人,其中:男性5478人,女性4629人;温浏18091人,其中:男性9162人,女性8929人;树皮22115人,其中:男性11489人,女性10626人;天星20519人,其中:男性9375人,女性11144人。平寨19126人,其中:男性10044人,女性9512人;官寨26551人,其中:男性 14052人,女性12499 人。
4、产业结构分布:从事第一产业195949人,占总数82.37%;第二产业22709人,占总数9.55%;第三产业19224人,占总数8.08%。
(二)转移基本情况
1、转移地区分布情况:至20__年底,全县累计输出劳动力84668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亿元,人均劳务输出占人均纯收入的28.2%。其中,县内转移8806人,占转移总数的10.4%;县外转移75862人,占转移总数的89.6%。其中:锦屏转移8993人;曰者转移8749人;双龙营转移13229人;八道哨转移9818人;腻脚转移4707人;新店转移4063人;舍得转移4042人;温浏转移8996人;树皮转移8275人;天星转移7500人;平寨转移6191人;官寨转移9101人。
2、转移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分布:男性55348人,占转移总数的65.4%,女性29340人,占转移总数的34.6%。其中:16-20岁27094人,占转移总数的32%;21-30岁38947人,占转移总数的46%;31-40岁13547人,占转移总数的16%;41-50岁3810人,占转移总数的4.5%;51-60岁1270人,占转移总数的1.5%。小学文化37530人,占转移总数的42.2%;初中文化43181人,占转移总数的51%;高中及以上文化5757人,占转移总数的6.8%。
二、我县劳动力转移特点
(一)转移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和自主性。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熟人介绍或引导而实现,通过政府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的人数不到转移总数的20%。
(二)转移区域相对集中。46.6%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县内转移仅为8806人,只占到转移总量的10.4%。
(三)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随着
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县相当一部分保留着土地承包权的劳动力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经商,属亦工亦农性转移。
(四)简单体力劳动成为转移主要途径。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因而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行业的劳动力占到了转移劳动力总数的80%以上。
(五)转移劳动力逐步转向高层次就业。一部分转移人员走上了管理阶层、技术岗位;还有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拓宽了视野,增多了知识,有了一定资金,便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自主经营,从而真正发家致富。
三、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相对分散,总量分布不平衡。我县23.7万劳动力的4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交通和通信信息相对较好的锦屏、八道哨、曰 者的劳动力仅为总劳动力的18.8%,还有近60%的劳动力居住地远离城镇高寒或半高寒山区,其人多地少,交通、信息闭塞,严重制约了劳动力转移。
(二)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半径小。全县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劳动力总数的6.3% ,92%劳动力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从转移就业情况看,高中以上文化转移率高达95%,初中文化转移率次之为70% ,小学文化转移率最低仅为35%。可见文化素质越高,就业空间越大。
(三)转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转移一直是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方式,加之我县基层就业服务机构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尚未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导致盲目性很大。据初步调查统计,我县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经政府或中介组织推荐的不足20%。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它给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劳动力宏观调控,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工作增加了难度,降低了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其次,增加了劳动力转移成本,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和损失。
(四)劳动力就业没有形成可靠的保障。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在向
二、三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诸多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如在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及有效监督,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在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和劳保福利等方面形成二元分化,对比鲜明。
(五)培训意向过于集中,且两级分化严重。从05年到07的统计数字看,在培训中列前三位的是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电子电工,占据了培训总量的53.2%。从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大多对市场就业需求不了解,急功近利心态较重,大多集中在简单易学的专业,而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需要的养殖、种植、农业农机技术、规划、设计等专业的培训趋于零。
(六)劳动力资源转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一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对劳动力资源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简单劳动力需求量逐渐减少。二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面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双重压力。三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它地区劳动力资源的涌入,给我县劳动力资源的转移带来了竞争压力。
四、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新闻单位应继续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宣传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依靠自身努力多渠道就业。
(二)构建政策体系,发挥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必然依托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因此,一方面需要清理取缔限制和阻碍我县劳动力流动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一方面要在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从鼓励学习、鼓励转移、鼓励吸纳、免费服务等多个方面制定我县城乡统筹就业的一体化政策,使我县劳动力资源能走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完善培训体系,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技能。劳动力择业观念和技能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是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据统计,我县自20__年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来,通过培训的劳动力实现就业率达98%以上。要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全县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健全培训基地和职业技校、农广校等职业技能培训网络。要改进培训方式和指导方法,建立培训责任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工作评估考核机制。通过以上措施,壮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力量,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四)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发挥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就业主渠道作用。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完善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城乡一体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力求城区有市场、乡镇有网点、村社有窗口,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劳动保障、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要通过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积极构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立方便、快捷、全程的信息化平台,使我县劳动力不出村社就能够了解到就业信息,掌握就业动态,明确就业政策。
(五)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政府职能作用。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服务延伸至村社。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不断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所(站)的重要作用。
(六)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近转移。按照兼业性转移与分业性转移并举的要求,仅仅用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全年的耕作任务,一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实现我县劳动力充分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转移,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近,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没末,我县的各类企业用工将会达到26000人,至20__年底,我县在各类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只有8377人,说明我县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的空间还比较大,引资企业将会吸纳众多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三是要进一步制定完善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投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给予返乡创业者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支持,形成链条经济,拉动
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七)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现在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转移就业都是解决劳动力资源就业问题以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保护广大劳务人员合法权益也将是一项长期任务。首先,要与司法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劳动、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以提高广大劳务人员的自我防范能力。其次,要采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为务工劳动力提供相关法律政策咨询、劳务信息、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就业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如劳资纠纷、劳动争议、突发事件处理等。三是探索推进适合农村实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农村劳动力能够享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并逐步过渡到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未来发展规划
(一)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法制逐步健全,我县工业基础加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劳动保障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全县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平台。到20__年 ,城乡就业将达到28.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达26.5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8.8万人。到2023年,城乡就业将达到30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达27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3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10万人。到2023年,城乡就业将达到3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8.7万,转移农村劳动力将达到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将达11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城乡就业将更加充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二)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在全县劳动保障所(站)设立专门的培训工作机构,力争在20__年建立一个县级(8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 20__年建立四个乡(镇)级(2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20__年建立四个乡(镇)级(200平方米)劳动力市场。积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明确任务,职责分明,确保工作有人抓、有经费、有任务、有考核、有实效,使全县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吸纳劳动力参与的工业化路线。目前,我县有6万余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流动,按7%比例计算,我县可吸纳4200-6000农民工回乡创业。具体措施是:在法律和_____县产业政策的规划上,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创造劳动力参与工业化的机会和培养劳动力参与工业化的能力,为农民工回乡创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和创业条件。
(四)是发展走以“消化”剩余劳动力为中心的城镇化道路。走城镇化的目的就是吸纳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让剩余劳动力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体。首先,在城镇化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充分保障农民劳动力对土地的基本权利,要让他们有勇气、愿意走出农村。其次,开拓多种渠道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清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政策,如户口、身份、工作岗位、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
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五)是制定提高农民收入为主题的农业产业化政策。首先是研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围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基地,打破区域界限,建立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的协作关系和利益返还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互相争夺原料。其次是依托我县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招商政策、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抓住普碳高速公路和新南昆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广泛接触,加强对接,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根据我县的农、林产业发展规划,到“十一五”末,我县的辣椒产业将发展到35万亩,蔬菜、水果、油料、茶叶等产业发展共计将达20.8万亩以上;还有林业产业中的核桃、油茶、红豆杉、膏桐等产业到发展共计也将达27万亩。根据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县近10万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再次是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保护农民利益,目前,我县的农业产业中,多数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居住分散,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一般都处于出卖原材料地位,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应该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效的伙伴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62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