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热度:39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15550字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__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教育机构:截至__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5.1%、70.2%。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__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__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__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__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__—__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7%、6.2%、14%。__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__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

教育负债:到__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

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祝__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

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__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__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

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__、__年小幅上升,从__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__年下降到10.4万人,__年下降到9.3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__年下学期到__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__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校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

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__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

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

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

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某县检察院从__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

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__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___”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__年—__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__年—__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

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__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发布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3、实施政策优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全面落实__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对建校用地由政府全送;对民办学校免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民办学校纳入非税收入发票供给范围。

4、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评选和表彰优秀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民办教育举办者。

关于第一学年教育发展现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攀升,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资源,从而奠定了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也为教育今后进一步高位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紧密相连,也与全区百姓的高度关注息息相关。新的成绩令人倍感鼓舞,好的局面催人不断奋进。但是,自豪之余,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发展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与全国一些教育强区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让教育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均衡、优质的基本认识: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地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诉求与期盼!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要求在教育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之科学化、公平性,在发展中缩小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优质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前提,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获得优良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优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国家振兴的要求、社会和家庭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内涵阐述中不难看出:均衡与优质已经成为衡量当下区域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教育强区的,让人民享受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区委、区政府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有46所中、小学,纵观这些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差异:

首先是规模差异。仅以小学为例,规模在500人心下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最少者仅有200人左右。但也有部分名校、大校生源接近三千人。如此悬殊的规模,客观上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是质量差异。总体而言,的教育质量是高的,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我们注意到:有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就形成了一些薄弱学校。这与教育均衡与优质地发展极不相称的。

第三是师资差异。老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均衡、优质教育的根本。我们校与校之间在师资力量对比上,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有的学校,带称号的骨干老师少之又有,甚至是个位数;而有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大校骨干老师扎堆,比例甚高。另外,各所学校的老师之间,在精神状态、教学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氛围等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四是成效差异。正是因为上述的差异,就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的成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形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所谓的名校与薄弱学校,更造成了“择校热”愈演愈烈的现状。

客观分析教育的现状,诸如此类的差异还有许多,如区域的差异、资源的差异、传统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大大制约了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滞缓了从教育大区向强区跨越的进程。

三、“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初步建议:

要缩小上述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更新教育发展的观念,追求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真正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统筹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速度、效益,兼顾好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以统筹兼顾中处理好教育的公平、效率、差异、竞争之间的关系,在均衡中追求优质,在共同的追求中促进均衡。

(一)、完善激励机制,放大优质资源。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级骨干教师,激活各层次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和内驱力,逐步形成全区教师动态管理新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体质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是继续有效开展“能级制教师”的评选工作,分层推进、培养和管理全区在职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和谐发展,使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变被动为主动,让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提升成为自觉的诉求和强烈的愿望。

其次应统筹兼顾到全区各学校师资的实际状况,在师资力量的调配、骨干教师的评选、办学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做到全区统筹考虑,并优先为薄弱学校考虑,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促使这些学校通过不断地“输血”变得逐渐优质起来。

再者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让的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坚持全区教育一盘棋,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并在评优、评先、评职等方面优先考虑、全面倾斜,实现教师有序流动、分层流动、合理流动、分批流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就一定能够在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上走出具有特色之路。

(二)、激励错位发展,凸显办学特色。

其实,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那既不现实,也不客观,同时还会扼杀学校个性,更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也不是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号召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只有坚持了校校错位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学校呈现出不同的学校风采,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习生活,才能让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每所学校都应该在认真地研究本校的校史、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挖自身潜力与蕴藏资源,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积极吸收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确定本校错位发展的目标,确立本校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方向。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激励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必须是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规律的、体现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因此,错位发展、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本质是不矛盾的,但只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错位式发展、特色化构建,这样的错位与特色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三)、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

当下的“择校”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客观分析,“择校热”根源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择校热”又加剧了薄弱校和优质校的分化,严重阻碍教育的均衡发展,彻底损害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怎么办?只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团互进共赢,才能真正促进校际之间共同发展,让“择校热”降温。因为进行“组团互进共赢”的尝试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以名校为龙头,以大校为平台,通过名校输出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在一体化模式和共同体模式两大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探索“核心连锁”式、“教育联盟”式、“名校托管”式、优质资源再生发展式等多种运作机制,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率先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也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的历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三种理念:即大学习观、大培训观、大质量观。“大学习观”是指组团学校的老师在更新观念、重塑理念的过程中,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探讨,乃至于整个区组织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大培训观”是指跨校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这有利于相互借鉴、互相切磋,类似于区的“名师讲坛”,其实学校需要的就是这种跨学校、跨学科的大培训。“大质量观”是指组团学校共同组织调研、进行质量监控、提升教学效益,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创造属于的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的新辉煌。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添道道亮色。

纵观的中小学,一所所袖珍式的、小巧玲珑式的学校比比皆是,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窄、政府投入的不足已经大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成为制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区委、区政府能够把加大教育投入、创办品牌学校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实施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校容、校貌,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积极打造“文苑+花园”的精品校园,彻底打破发展瓶颈,。让老师、学生每天都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同时让教育的品牌更加响亮,让教育的名片越发锃亮。

同时,我们也希望区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均衡、优质”为准绳,能够出台有力举措,尤其是在评价学校、考核老师等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体现。让那些在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的老师、让那些在流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在考核中脱颖而出,在评先评优中名列前茅,彻底改变一些老师沉旧的、保守的观念,促使的每所学校都能够朝着均衡化发展、享受优质的教育。

的教育始终坚持“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始终怀有“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抱负,在追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优质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引领,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全体人民的深切关注,教育一定会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教学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 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642.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9.2%和73.4%。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__年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 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__年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__年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__年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__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二)教育投入不足 1、教师基本工资之外的津补贴和公用经费难以正常保障。__年,财政拨付教育经费6793万元(其中教师工资6543万元),占到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5.1%,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8.6%,教师人平10921元。但由于县级财政收入规模不大,县级财力无法安排教师的误餐费和生活费等津补贴(全县财政供养人员都未安排,今年计划安排50%)。学校公用经费也未按标准足额到位,教师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丧葬抚恤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标准也比较低。 2、学校危房改造和城区扩容建设压力大。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危改资金1530万元,其中上级补助 400万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专款,缺口有 700多万元。今年,全县危改和寄宿制中学建设共需资金695万元,上级和县财政安排了510万元,还有180多万元的缺口。另外,我们目前还面临城区扩容建设的压力。如没有上级的鼎力支持和政策性收费口子,完全靠县级财政负担是非常困难的。 (三)教育债务包袱沉重 近年来,由于“两基”达标建设、高中扩容、中小学危房改造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全县教育负债5659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505万元,高中教育阶段4154万元。受县、乡两级财政实力制约,教育债务主体转移剥离困难重重,教育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影响。 (四)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1、高中阶段教育渡峰扩容困难。目前我县唯一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__一中,现有在校学生3800人,生均校园面积12.7平方米。由于食堂、住宿面积小,难以容纳今年的秋季招生。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__职业中专目前仅能容纳2800名学生,因缺实习实训大楼和设施,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很难达到国家教育部的整改要求。 2、城区初中和小学班额过大。目前,城北小学、城北中学、城东小学平均班额分别超过了80人、75人、70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群众意见较大。 3、学校特色不特、名校不名。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办学特色不显著。拥有__多名师生的市级名优学校城北小学,仅有电脑30多台,且购置多年,损坏严重,一直无力更新换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法保证。同时,教育品牌缺乏,生源质量难以保证,培养水平难以提高。我县初三毕业会考全县前10名学生中,每年至少有5人转往长沙、__的重点高中重点班就读,而本县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人数甚少

。 (五)教师队伍结构不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近年初中、高中渡峰扩容,师资层层上拔,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8周岁,导致出现“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局面。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尽管我县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饱和,但按照新课程纲要的要求,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初中、高中理科专业教师缺口很大。三是学段结构不合理。目前全县小学、初中教师超编350人,高中缺编222人。另外,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六)教育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教育优先发展还没有被社会广泛认可,尤其是对基础教育重视、支持不够。学校周边环境还要下大力改善。 三、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省为主,中央、省、市和县、乡、村分级负责,共同承担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地域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切实提高农村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比例;在全面实施“一费制”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提高省市级财政的补助额度;建议修改完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办学责任。 2、深化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对现有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通过采取变更产权、国有民办、民办公助、个人领办等多种形式,逐步实现改制,增强办学活力。 3、努力化解教育债务。一是抓紧清理、核实教育负债,澄清全县教育债务底子,杜绝发生新的债务;二是理清教育债务、债权关系,制订消赤减债的整体规划;三是建议上级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化解教育债务。 4、建立健全教师科学流动机制。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吸纳一批优秀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二是设立边远乡镇教师津贴,实施向边远乡镇教师倾斜的晋级评职政策,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边远乡村学校任教,进一步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三是成立教师人事管理中心,实施教育人事代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民办、公办学校竞争互动的人才交流机制。四是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竞争机制。 5、大力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切实建立起领导干部教育工作政绩档案。二是严格实行“三项制度”。即“检查准入制度”、“首查不罚制度”和“罚款集中缴财政制度”,禁止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主要是严格规范整治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篇二 对我县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的调研报告5800字

一、基本情况

我县民办学校自生辉中学于1988年创办以来,经过15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共有民办学校13所,有9所通过益阳市教育局批准办学,其中通达电脑职业高级中学、桃江月飞(澳门)职业中专学校、益阳市民族职业高中和惠通学校4所为职业学校;生辉中学、桃江五中、明达中学和实验中学4所学校为普通中学;桃灰中学为文化补习学校。其余4所通过县教育局批准办学,分别为桃江(大学)预科学校、扬帆学校、竹艺学校和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前3所为职业学校,后一所为文武兼修学校。

(一)学校基础设施及经费投入情况。

目前13所民办学校拥有校园面积372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元,图书9万余册,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全县民办学校基本情况见附表一)

(二)学校师生情况。

民办学校的教师由行政人员、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学生包括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普高和职高)阶段、高中补习班和短训班学生。

1、师资情况。

全县现有309名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其中专任教师198人,行政人员55人,兼职教师56人。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272人,占总数的8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0人,占总数的61.5%。尤其是专任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达到58人,占198人的29.3%,具备中级职称的达到64人,占32.3%。(全县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见附表二)

2、学生情况。

目前民办学校在校学生4538人,其中小学生82人,占总数的1.8%;初中生961人,占总数的21.2%;普高学生1598人,占总数的35.2%;职高学生1046人,占总数的23%;高中补习生660人,占总数的14.5%;短训班学生193人,占总数的4.3%。(全县民办学校学生基本情况见附表三)

(三)学校办学情况。

全县13所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均比较明确,在依法依规办学的基础上,坚持走多种形式的办学之路,呈现出多层次育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良好态势。13所学校按其办学性质来看,大抵可分为以下3种模式:

一是国有民办。如五中、明达学校,其办学者租赁的教学场地为原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和农民中专,场地租赁期分别为6年和5年,办学者每年分别向县教育局和桃江一中缴纳一定的租赁费用,租赁期满,其固定资产(含办学期间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无偿交还给出租方。

二是独资办学。又分两类,一类是外商独资办学,如月飞和仁山两所学校,分别为澳门商人杜少奇和新化武师游仁山出资,聘请具有较为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育界人士负责教育教学管理;一类是县域人士独资办学,如惠通、扬帆和民族职业高中,均为热心民办教育的桃江籍人士独资兴办。

三是实行股份制经营办学。如生辉、通达、实验中学和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中实验中学又兼有国有民办的性质,由县教师进修学校控股,拥有51%的股份额度,吸纳部分教师资金,由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管理。

目前我县民办学校的办学初步呈现出四个特点:

1、学校管理比较到位。各学校忧患意识均比较浓厚,

一是坚持以德育人。通达、惠通、生辉、五中、明达和实验中学都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且把教育寓于多形式的活动之中。特别是民族职业高中,办学十多年来,学生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社会反响较好。

二是教学常规管理得到较好落实。大部分学校实行了比较科学的目标量化管理,对教师有严格的师德要求和激励、约束措施,对学生实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封闭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制度比较完善。各学校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教育教学正常有序。四是后勤管理较为优良。各学校校容校貌、卫生状况都能给人留下干净、整洁的良好印象。特别是实验中学、五中和月飞学校校园得到绿化、美化,学校布局较为合理。且各学校都把关心学生生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寝室、饮食与安全管理甚为细致,没有重大事故发生。

2、教师全员聘任得到真正落实。

13所民办学校都建立了教师聘任机制,对学校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教师来源于公办学校的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部分社会优秀人才。大部分专任教师学历高、职称高、能力强,能胜任所在岗位的工作。教师工资实行工作量计酬,按授课节次计薪,月工资一般在1200元以上,月薪高者可达3000元以上。一般来说,工资比公办学校普遍要高,且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人员进出机制,因而教师工作责任心强,这是我县目前公办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以质量求生存”在各民办学校得到体现。各学校把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此一目标在其办学理念中得以体现。如普通学校中,生辉中学和县五中牢牢把握“创新、全面、诚信、发展”的主题,构建“培优转后工程”,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架起培育人才的立交桥;明达学校提出“德教并举,师生平等,学生主体,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注重实效;实验中学推行“三二四”办学战略,探索“基础加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模式。职业学校中,通达学校以“瞄准市场、服务社会、着眼地方”为理念;惠通学校以诚信为本,为学生尽心尽力;民族职业高中以“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质量为本”为宗旨,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造就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预科学校按“平民教育”理念办学,按“个性化教育”教学,靠“素质教育”育人,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预科制度;扬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练就学生过硬本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养成教育、活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仁山学校以培养文武人才,为桃江教育和体育事业做贡献为宗旨,实行全封闭军事化管理。

在上述教育理念下,各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逐步提高,并初步形成了三种特色:

一种是面向高(中)考求质量型。去年,生辉中学应届学生80人参加高考,录取43人,其中本科10人。明达学校在全县期末统考中,高一、高二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二,县五中平均总分列全县第四。实验中学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录取率达到77.5%。

第二种是面向学生专长求质量型。这在职高类学校较为普遍。特别是仁山学校、民族职高,学生文武双修,特色突出,去年仁山学校参加省九运会获5金4银2铜,民族职高参加第五届省民运会,囊括高脚马项目金银铜牌,12人参赛,人人获奖。

第三种是面向学生就业求质量型。通达、惠通两所学校的毕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外发挥专长,步入白领行列。

4、办学条件初具规模。

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和两年间得以明显改善,两年总投入达4500万元之多,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飞越。月飞学校首期工程投入1500多万元,建起了1栋教学大楼、4栋学生公寓、1栋大礼堂和1栋能容纳1000多人就餐的餐厅,添置了与教学设备配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去年又投入40多万元用于环境改造和仪器设备的添置。生辉中学引资改制后,投入700多万元在原轧钢厂建起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学校,去年又投入30多万元,用于学校环境美化、绿化和教学设备的添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把一个破烂不堪的轧钢厂建设成为环境幽雅舒适、能容纳1000多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崭新校园。实验中学两年共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礼堂和学生餐厅,改建了学生宿舍,添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通达学校投入260多万元,买下了原仁山武校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用于改建和添置教学设备。仁山学校在桃花江竹海山下新征地13亩,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校园,去年又投入20多万元,修建围墙和水泥运动场。扬帆学校投入7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教学大楼。民族职高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礼堂和科技楼。明达中学投入50多万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去年又投入60多万元,新建女生宿舍楼1栋。县五中投入11万多元对原有校舍校园进行了改造。预科、惠通、桃灰等学校也有了稳定的办学场所。

在调查期间,我们注意到,各校乘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之机,同时也为了应对今年及以后几年的学生高峰期,在办学条件的改善上有更大的动作。生辉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综合楼已破土动工;五中的科技楼、通达学校的办公大楼、预科学校的教学楼、明达学校的引自来水工程和惠通学校的围墙修建也正在紧张筹建之中。

二、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与发挥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民办职业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是紧贴市场,历年来开设的计算机、电子、财会、保安、电脑文秘等专业一般都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开设的,所培养的人才都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唯其如此,也才能确保学生的就业安置。

(二)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办学资金。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毕结业学生达1.5万多人,如果生均培养费按元计算,就为我县节省办学资金3000多万元。

二是较好地满足了部分农村青少年的求学愿望。民办学校的生源大抵有两种:

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表现亦不太好,但又有比较强烈的升学欲望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公办学校往往升学无望;

另一种是家庭比较困难的特困生,在公办学校学习往往因经济条件差而倍感困难,民办学校利用其灵活的办学机制,使这部分学生能通过学费减免或获取奖学金等多种方法继续完成学业,如桃江(大学)预科学校倡导“平民教育”理念,通达电脑职业高中近几年来发放帮困保学金达20多万元,五中去年下期发放奖学金4万多元。因此,以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冲着民办学校的学费减免而到民办学校读书的。

三是有利于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的平稳过渡。以每所民办学校每年吸纳400名新生计算,以民办学校现有规模,每年到民办学校继续升学的学生就可高达5200人。而我县初中生源高峰期出现在-4年间,至趋于缓和,后每年生源维持在7000人左右。我县公办普、职高中共8所,按现有规模计算,每校每年平均吸纳新生800人,每年可吸纳新生6400人,初中生源平稳过渡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公办高中学校因扩容已背负4500多万元债务,如继续扩大办学规模,尚需投入巨资,4年生源高峰期过后,不但造成沉重的债务难以偿还,而且大量校舍闲置,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倘若4年间我县民办学校能在此基础上得以较大发展,则既可通过公办、民办并举的方法,顺利实现生源高峰的平稳过渡,又可在高峰期过后,民办学校利用自身灵活的办学机制走多形式办学之路。

全县-20××年初中毕业生人数

时间(年)

20××

人数(人)

13358

17689

19773

16571

11472

7426

6831

7152

7492

(三)促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

初步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学的做法,为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闯出了一条新路。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同时,民办学校的兴办,必然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明达、五中和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成功运行,也为我县公办学校的改制提供了范例。

(四)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

生辉、明达、五中、实验中学、惠通和预科学校现在的校址分别为原来的轧钢厂、农民中专、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业中专和县一招待所,这些学校的兴办,使我县一些停产企业、薄弱学校的房屋和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五)对拉动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办学校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如建筑、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我县民办学校历年来共向外地输送长、短班学生4500多人,按生均每年创收6000元计算,每年就可为我县创益2700万元,且随着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这个数字应该还可以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青少年学生求学愿望的实现,县域经济的繁荣,必将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发展的历史还十分短暂,尽管今年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不容否认,民办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存在于社会层面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有偏见,存在“多余论”、“冲击论”、“怀疑论”和“赚钱论”等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领导高度重视而群众及社会非常冷淡的尴尬局面。有的认为公办教育发展规模已经足够,公办学校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上学的需求;有的对民办教育心存担心和疑虑,怀疑民办学校“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甚至害怕发展民办教育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有的认为民办学校不正规,搞不出名堂;有的认为民办学校是退休老倌们搞的,是为了赚钱。这些认识导致民办学校的招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得到保证。就数量而言,目前月飞学校在校学生仅为112人,仁山仅有88人,竹艺学校现已无人就读,被迫歇业关门,造成民办学校大量资源闲置。如果今年的生源得不到保证,这所学校都面临倒闭的危险。

(二)存在于政府层面的问题。

虽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指导思想,今年出台的政策和所做的工作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办教育办学者的热情,但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上差异较大,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政府鼓励扶持政策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政策相当明确,但还没有与之配套的具体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县委、县政府对民办教育实行国家制定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规定“民办学校除了投资主体与公办学校不一样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并决定通过努力,实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这些对民办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原则规定,其具体运作需进一步明确规范和完善。如怎样贯彻“十六字”方针,对民办学校如何支持、如何引导和管理,需进一步详细规定,制定配套政策,具体如民办学校征地、教师队伍建设、招生、收费等;细化如民办学校中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晋级、医疗和社会保险等问题如何解决,凡此种种,都有待明确。

二是相关部门支持不够,办学环境待优化。办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需要有各部门的通力支持。民办教育在发展中有许多方面还未与部门的有些规定配套协调。在教育内部,县教育局确定的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精神还未得到有效贯彻,尽管民办学校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个别股室和部分学校歧视、不支持民办学校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公、民办学校实行双重标准;部分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对民办教育的支持还没有做到言行如一,雷声大,雨点小;相当一部分联校和中学校长还没有转变观念。

从今年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报考县一中和县职业中专的人数均达到4000多人,而民办学校的填报人数还未达人,如不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办法,今年民办学校的招生形势将仍然相当严峻。在教育外部,一些县直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和罚款。据统计,有10多个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收费。月飞学校办学一年多来,就被各职能部门收取各种费用40多万元,通达学校因在招生广告中用了要求安排就业的学生得到了。

篇三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300字

乡镇基础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_____县_____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20__年全乡共有17所小学,在校学生73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4人,教师5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84%。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人,教师2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0%,辍学率达:1.8%。

20__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27%。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2%,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0.27%。

20__年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0.0013%。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96.1%,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1.23%。

_____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______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20__年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

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30.0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100.00元。

20__年,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54.00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70.00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300.00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 “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5、人民群众整体素质较底,经济意识淡薄。一是全乡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粮食、烤烟为主,而粮食、烤烟产量低,全乡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无法送子女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二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够。如很多家长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篇四 关于2023第一学年教育发展现况调研报告3750字

近年来,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攀升,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资源,从而奠定了教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也为教育今后进一步高位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密不可分,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紧密相连,也与全区百姓的高度关注息息相关。新的成绩令人倍感鼓舞,好的局面催人不断奋进。但是,自豪之余,我们也应有清醒的认识,教育的发展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愿望、与全国一些教育强区相比,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让教育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教育均衡、优质的基本认识:

大力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地发展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诉求与期盼!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要求在教育公平的原则基础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之科学化、公平性,在发展中缩小差距,使全体人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改革的成果。

“优质教育”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前提,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获得优良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优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国家振兴的要求、社会和家庭的需要,更是我们教育矢志不渝的追求。

从“教育均衡与优质”的内涵阐述中不难看出:均衡与优质已经成为衡量当下区域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教育强区的,让人民享受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区委、区政府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

现有46所中、小学,纵观这些学校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差异:

首先是规模差异。仅以小学为例,规模在500人心下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最少者仅有200人左右。但也有部分名校、大校生源接近三千人。如此悬殊的规模,客观上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地发展。

其次是质量差异。总体而言,的教育质量是高的,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我们注意到:有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此恶性循环,逐步就形成了一些薄弱学校。这与教育均衡与优质地发展极不相称的。

第三是师资差异。老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均衡、优质教育的根本。我们校与校之间在师资力量对比上,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有的学校,带称号的骨干老师少之又有,甚至是个位数;而有的学校,特别是名校、大校骨干老师扎堆,比例甚高。另外,各所学校的老师之间,在精神状态、教学态度、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氛围等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四是成效差异。正是因为上述的差异,就造成了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的成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就形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所谓的名校与薄弱学校,更造成了“择校热”愈演愈烈的现状。

客观分析教育的现状,诸如此类的差异还有许多,如区域的差异、资源的差异、传统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大大制约了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滞缓了从教育大区向强区跨越的进程。

三、“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初步建议:

要缩小上述校与校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更新教育发展的观念,追求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真正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统筹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速度、效益,兼顾好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以统筹兼顾中处理好教育的公平、效率、差异、竞争之间的关系,在均衡中追求优质,在共同的追求中促进均衡。

(一)、完善激励机制,放大优质资源。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级骨干教师,激活各层次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和内驱力,逐步形成全区教师动态管理新机制,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体质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是继续有效开展“能级制教师”的评选工作,分层推进、培养和管理全区在职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和谐发展,使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变被动为主动,让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提升成为自觉的诉求和强烈的愿望。

其次应统筹兼顾到全区各学校师资的实际状况,在师资力量的调配、骨干教师的评选、办学资金的投入等方面做到全区统筹考虑,并优先为薄弱学校考虑,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促使这些学校通过不断地“输血”变得逐渐优质起来。

再者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让的教师真正流动起来,教育主管部门坚持全区教育一盘棋,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并在评优、评先、评职等方面优先考虑、全面倾斜,实现教师有序流动、分层流动、合理流动、分批流动,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共享,就一定能够在促进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上走出具有特色之路。

(二)、激励错位发展,凸显办学特色。

其实,教育的均衡与优质发展并不意味着千校一面,那既不现实,也不客观,同时还会扼杀学校个性,更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也不是优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追求的应该是号召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只有坚持了校校错位发展,才能让更多的学校呈现出不同的学校风采,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习生活,才能让的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

每所学校都应该在认真地研究本校的校史、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挖自身潜力与蕴藏资源,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积极吸收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确定本校错位发展的目标,确立本校具有校本特色的办学方向。

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激励校校错位发展、凸显鲜明办学特色必须是符合素质教育本质规律的、体现素质教育真正内涵的。因此,错位发展、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本质是不矛盾的,但只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错位式发展、特色化构建,这样的错位与特色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三)、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

当下的“择校”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客观分析,“择校热”根源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择校热”又加剧了薄弱校和优质校的分化,严重阻碍教育的均衡发展,彻底损害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怎么办?只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团互进共赢,才能真正促进校际之间共同发展,让“择校热”降温。因为进行“组团互进共赢”的尝试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以名校为龙头,以大校为平台,通过名校输出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在一体化模式和共同体模式两大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探索“核心连锁”式、“教育联盟”式、“名校托管”式、优质资源再生发展式等多种运作机制,实施“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率先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也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组团互进共赢、携手同创辉煌”的历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三种理念:即大学习观、大培训观、大质量观。“大学习观”是指组团学校的老师在更新观念、重塑理念的过程中,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探讨,乃至于整个区组织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大培训观”是指跨校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师培训,这有利于相互借鉴、互相切磋,类似于区的“名师讲坛”,其实学校需要的就是这种跨学校、跨学科的大培训。“大质量观”是指组团学校共同组织调研、进行质量监控、提升教学效益,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创造属于的教育均衡与优质发展的新辉煌。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添道道亮色。

纵观的中小学,一所所袖珍式的、小巧玲珑式的学校比比皆是,占地面积小、发展空间窄、政府投入的不足已经大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成为制约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区委、区政府能够把加大教育投入、创办品牌学校纳入议事日程,加大实施力度,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校容、校貌,不断扩大校园面积,积极打造“文苑+花园”的精品校园,彻底打破发展瓶颈,。让老师、学生每天都能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同时让教育的品牌更加响亮,让教育的名片越发锃亮。

同时,我们也希望区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均衡、优质”为准绳,能够出台有力举措,尤其是在评价学校、考核老师等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体现。让那些在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的老师、让那些在流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老师……在考核中脱颖而出,在评先评优中名列前茅,彻底改变一些老师沉旧的、保守的观念,促使的每所学校都能够朝着均衡化发展、享受优质的教育。

的教育始终坚持“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始终怀有“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抱负,在追求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优质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坚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有效引领,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有全体人民的深切关注,教育一定会持续行走在均衡、优质的发展轨道上。

篇五 #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调研报告4100字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铜梁人艰苦努力,奋发争先,教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教育向更新更高层次的推进,发展趋缓,后劲不足状况逐渐呈现,需要客观思考、积极探索、力寻突破、创新发展。由此,县政协针对我县学校布局现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布局现状

随着出生人口下降,生源结构逐步呈倒金字塔走向,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增大的趋势,我县从1997年来对学校布局进行了较大辐度调整。先后撤、并普高三个校点、初中30个校点(其中乡镇初中23所)、村小170所,并于__年实现高中全部集中县城。

目前,全县有建制学校109所。包括普高3所、职高1所、初中25所、中心小学69所(下辖村小167所)、特校1所、幼儿园2所和主办中等职业教育,兼办少量普高、初中、小学班的纯民校8所。非建制公、民办幼儿园、学前班点314个。学生总人数131396,其中县外生4623。具体为普高11886人、中职(含大专班)3986人、初中32972人、小学67509、幼儿园和学前班14991人、特校52人。

从分布看,普高、中职集中县城。初中县城4所、学生8800人,中职初中班377人,占28%;乡镇21所、23795人,占72%。小学县城3所、6933人,国茂、燎原612人,占11%;乡镇中心小学66所、44796人,占66%,村小167所、15168人,占23%。

通过调整,收缩规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布局分散、弱校过多的状况,促进了教育资源整合、质量提高和优势打造。

二、问题分析

不适应生源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出生人口下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逐年递减。据不完全统计,7岁儿童__-__年,分别为9131、6746、5863、5377、4992、4314人,预计__年后大致稳定在4000人左右。6年后小学生总数30000、9年后初中生15000人左右,比现在下降50%以上。

现有乡镇学校分布散、数量多、生源少、容纳率低。村小尤为突出,校孝班少、学生不足的为数不少。每校1-3个班的分别为19、42、36所,占总量的11.6%、25.7%、21.6%,班平不足25人(国家规定25-30人)的67班,占13%。安居波仑、金星、葫芦村小各2个班,学生仅19、22、31人,最少的班9人。同时初中学生总数不足1000人的11所、500人的4所,双山中学仅159人。这类学校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但因规模太小,基础太弱,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只能低水平维持。如不调整,随着学生减少,这种资源浪费大、办学水平低的态势还会加剧。

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较低。目前,多数学生在乡镇就学,由于财力所宥,布局分散,有限资源利用不充分,乡镇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育环境,特别是文化大环境无法与城区学校、窗口学校相比,一些薄弱学校甚至可以说相差天壤。不少村小教师难配套,都是包班教学,”全能”包打包唱,加之教学设备设施差,无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总体不高是我们的现实。

基础教育优势潜在下滑。恢复高考以来,我县基础教育领先全市,创建了骄人的业绩。我们提出建设教育大县目标,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优势。但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向现代化、素质化转变,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单纯升学率领先已无优势可言。新的教育观、人才观重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梯次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学、初中段教育资源未实现优化组合,成为我县素质教育推行成效不突出,教育质量上新台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础不牢,塔尖动遥近年,乡镇学校质量普遍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优质教育量孝面窄,加之中考联招冲击,高中已出现优生危机。不仅全市领先地位岌岌可危,还有可能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影响铜梁人才培养,影响教育大县奋斗目标的推进。

优质教育需求矛盾突出。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激增,我县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加大,初中、小学尤为突出。初中看巴中、小学看城区几校,以致小学、初中生源向城区涌流,成为势不可挡之潮。这是社会”渴求”优教,优教供难应求矛盾突出的反映。

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普九”全县在乡镇兴建了不少校舍,教育基础设施大改观。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仅数年时间,一部分崭新的、债务未清的学校就已闲置,随着生源递减,这种状况还将继续。如果继续按”普九”模式发展,今后还将重蹈旧辙,形成新的分散投入,重复建设,浪费有限资源。

三、调整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建议适时调整全县小学、初中布局,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即小学集中乡镇,初中集中县城。通过集聚资源,优化结构,促进教育全面提质,推进教育大县建设。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教育大县建设。建教育大县,既要体量,更需质量。体量我们仅有一定量的普教、中职,没有大学,谈不上规模大、门类齐;质量还没有形成突出特色、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强力。但毕竟我们有基础教育的相对优势,吸引了近5000名外地学生来铜就读,这是建教育大县的根基。通过调整,改变布局分散,提高办学水平,做强优势,打响品牌,增大引力,形成区域性基础教育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向高层拓展,兴办高等教育,建设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县。

集中办学有利于整体提升办学基矗教育设施、师资等集中,避免分散造成的高耗低效运作。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有利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别。集中办学,还有利改善教育环境。在现代社会,城市的人文环境大大优于农村,而人的社会性决定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学校向城镇集中,教育大环境层次提高,学生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接受良好熏陶,更有益培育他们健康成长。高中集中县城,基础整体提高的成效就说明了这一点。

__年

秋期以来,少数乡镇小学积极探索生源减少,校点收缩后集中办学的新路子,试办了寄宿制班,教育环境改善、质量提高,学生、家长普遍支持,社会反映很好。但宥于校舍、特别是学生宿舍不足,推广困难。若初中逐步集中县城,空出的校舍办小学,村小集中集镇,定位高起点,投入集聚,优化发展,我们的办学基础必然整体上台阶。

集中办学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多年”普及”教育的奋斗,解决了大家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但随着现代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重要因素,文化素质成为个体竞争发展的最终实力。人们已不满足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择校成”时尚”,举债读”名”校,成了政府不导而”火”的现象。从”普及”向”优质”转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谁把握了先机,把优质教育”蛋糕”做大,谁就会占领教育发展的”制高点”。

集中办学,人力物力集聚,有利于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优化;教师工作、生活环境改善,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小校、弱校自然消失,多数学校办学基础基本同等,有利于良性竞争,增强活力,加快发展。这些都是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兴办好校、名校的必要条件。通过努力,变优教优校数枝”独秀”为”百花竞放”,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

集中办学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集中城镇,有利促进城镇”文”化,强化中心地位,增大对农村的带动、辐射和吸引力。集中办学有利于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消费,加快城市建设,带动三产发展。教育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潜能巨大,发展持久。近年,教育调整,集中办学给巴川城区带来的生机显而易见,无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集中办学具备一定基矗一是积累了一定经验。近年,我们调整教育布局,较大辐度收缩乡镇学校,实际已走了相对集中城镇办学的路子。高中全部进城、巴中改制扩规,龙都小学兴建,县城教育从规模到层次都有了很大发展,成效十分明显。高中尤其大改观,三校竞相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农村小学寄宿制的探索,适应了社会需求,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已形成广泛推广之势。

二是有一定社会支持度。小学进镇,初中进城,顺应了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虽然相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但这部分家长大都是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子女”全托”学校,释去因隔代教管的后顾之忧,同时又切身感知文化知识的重要,重视子女教育,也有一定经济能力。据调查,90%的农村小学家长愿意孩子寄宿。初中多数是住读,进城后费用约增,不是大问题。从发展看,社会总体是支持的。

三是有一定资源基矗小学进镇可利用初中校舍,不存在多大问题,关键是解决初中进城基础设施。现初中城区已容纳9000余学生,占28%。随着生源递减,若巴中稳定在100个班,东城中学、南城中学合并扩至60个班,西北中学招40个班,加上原师范校、进修校恢复办初中和三所高中招初中,可解决100个班,或适时再新建1所60个班的学校,或在原三大镇各保留一所初中,几年后初中全部或大部进城是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递减稳定在15000人后,可再调整满足高中普及所需。

四、实施建议

纳入规划,逐步实施。集中办学是一项”大”工程,具体施行会有许多问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建议作为办学总体思路,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方向,突出重点,逐步推进。争取5-8年,实现小学进镇、初中进城的目标。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中办学是社会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以我们现有财力,由政府一手包办,一”刀”硬”切”的行政强推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建议遵循以需促调、社会选择、自然淘汰、市场推动原则,因势利导,着力宏观调控,培育良好环境,引水入渠,水到渠成。

整合资源,多方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框框,加大资源整合。通过体制改革,促进多元办学。如出让名校产权,融资再建新校;允许名校办民校、高中自筹办初中;支持民校办名校,扶持社会办学,大力实施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及合作、股份等多种办学形式。广引各方资源流向城、镇办学,推进集中办学进程。

放宽政策,自主办学。集中办学,是发展的新事物,必须要有宽松的环境。学习沿海发展战略,抢占先机,放水养鱼,既讲政策又讲因地制宜,既求合法又求合理,既促发展又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力,避免生搬硬套。如多元办学,公、民校并举,必然涉及收费不一问题,可根据法规许可、资源投入性质和社会需求、大众承受力等因素,制定相应政策,首先保障有学上,同时满足上”好”学的多层次需求,并建立社会扶助机制,切实保证贫困学生入学。

要扩大办学自主权。上级主要加强宏观监管,制定规则,让学校在人、财、物等具体事务方面充分自主,调动办学积极性,促进挖潜创新,创办特色,优势发展。

篇六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的调研报告论文1850字

摘要:本调研报告对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实地调研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生源、办学经费、师资、办学特色四个方面的困境,综合得出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缺乏包容理解、职能部门重视不足、民办高校自身存在问题是制约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规范办学、民办高校要坚持内涵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困境调研报告

一、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时至今日(2023年底),已经拥有民办高等院校13所(不含独立学院),占全省高等院校总数的18.3%,在校生人数达7.75万人,占云南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12.6%(见表1.1)。从数据上看,云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云南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猛,这是云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云南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突出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招生规模上万人的学校很少,只有2所学校,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工商学院,这两所院校是云南民办高校中发展比较有特色的院校,且已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所以招生情况较好。但其他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一直较小,尤其是一些办学时间较短的院校,招生人数之少,令人忧虑,

二是云南民办高校大多数以专科职业教育为主,本科层次及以上的院校较少。目前云南的13所民办高校中,只有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和云南工商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其他学校均为专科院校。

三是云南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有投资主体,作为投资方,都在追求投资回报,这无疑会影响学校办学的公益性。

二、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发展中的困境

1.生源减少

随着适龄人口的逐年减少,我国学龄人口规模2023年达到巅峰值12539.65万,之后逐年下降,预计到2023年,我国学龄人口将下降到最低位6897.87万人,仅相当于2023年的一半。在云南省,大學适龄人口数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从2023年到2030年20年间将减少108.9万人。生源的减少,最先受影响就是处于最后批次录取的民办高校。有统计数据表明,从2023年开始,云南省内只有少数民办高校能完成招生计划,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处于招生不足的“饥饿”状态,这对于发展资金来源单一、生源即财源的民办高校来讲,是对学校发展的致命影响。

2.办学经费不足

通过笔者调研,云南省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主要依靠收取学生学费来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这种“以学养学”的模式经费来源单一,遇到生源逐年下降的问题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这也是导致云南大部分民办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以云南省发展最好的民办高校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来看,通过调研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务处可知,学院90%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而政府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能用于学生的奖励,不能用做其他。

3.师资问题

(1)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大

云南省民办高校的师资流动性大,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民办高校的很多在职教师,都是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态,认为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一个跳板或平台,等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时便辞职,有些教师甚至只是借助民办高校提升一下自己的职称,等职称评上去了便离职。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兼职教师数量大、比重过高,且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以云南省13所民办高校的兼职教师平均比来算,民办高校中兼职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近31%。兼职教师虽然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但是兼职教师由于聘任程序不合理,管理上无法可依,同时兼职教师的流动性大,有效管理难度也大;二是教师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即返聘的公办学校退休教师和招收的刚毕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占主体,真正教学经验丰富、发挥骨干作用的中年教师偏少;三是民办高校自主培养的专职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不高的问题。

4.办学缺乏特色

通过对云南几家民办高校的走访发现,云南民办高校很多都缺乏办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同质化问题普遍。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倾向。第二,师资缺乏特色。目前,云南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师比重过大,返聘的老年教师和刚毕业的新手教师偏多,高、精、尖教师极少的问题。第三,校企合作问题重重。民办高校一直认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其特色之处,事实上学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问题非常之多。

篇七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1450字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举足轻重。它是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人才的主阵地,是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结合点。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在近几年更是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发展经济的战略位置,从政策导向到经济扶持等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我县职业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总体上看仍然显得薄弱,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存在不少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结合教育实际,围绕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深入开展调研。现把对职业教育专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建议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一)职业教育发展沿革

据史料记载,职业技术起源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历史。先后创办过两所农业学校和一所职业学校。农业学校开设园艺实习班,开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术传授。职业学校从请来两个师傅为教员,教学内容是教学生纺线织布、染布等技术,学员学习大小花格子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享有盛名的马邓茶的栽培、制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传授技术后得以提升和延续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类文化学习班和技术培训辅导班大量举办。

1958年在大办农业中学的要求下,全县区社办起农业中学32校,学生712人。

1959年农业中学调整为两个公社一校,全县保留10校,学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农业中学再度调整保留为1校(者东农业中学),学生129人。

1966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又增至5校,学生261人。在恩乐开办了农业技术学校,学员44人。

1967年,全县农业中学校数发展到9校,学生261人。其中县扶持指导办者东农业中学,公社办勐大平掌农业中学,其余农业中学均为区办。

“___”期间,各级农业中学先后停办。

1972年,县农科所开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班,40余人,2年后停办。

1973年,者东农业中学改为“第三中学”(普通中学)。

1978年8月,开办“师范班”。1980年10月经思茅行署批准改建为“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1985年经省教育厅备案协同省计委批准正式属中等师范学校规格建制,开始招收全日制离职系统进修中等师范学员。1987年停招系统进修中师班,转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教师进修学校与民族学院联合招收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班。同时面向社会在职干部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项职业技能培训。

1985年,以教育部门为主,农、牧、卫生部门联合创办了“县农职业中学”,同时挂“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牌子。1986年开始只招初中毕业生,进而过渡成“职业高级中学”。

1986年10月,县委、政府决定将县农机站改办“县农业机械技术学校”。到1989年止,共举办50班(驾驶39班,管理员11班),学员2392人次(驾驶1911人次,管理员481人次)。

1991年,按板镇成人技术学校创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示范性成人技术学校”。学校以科教兴镇、科技致富为宗旨,培训迎着季节走,按照农闲学,立足文化、着眼技术、服务生产,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发展至今,全县还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社会各部门,各种组织从自己工作需要出发,纷纷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站、辅导站等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增多,培训范围增大。县委党校、婚育学校、驾驶技术培训学校、农广校、农函大运应而生,社会化的职业教育网络已经形成。职业教育真正成了部门单位普及业务知识,提高职工素质、职工个人提高业务水平、就业机会所必须,参与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增强、自觉性提高。

篇八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8400字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_____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教育机构:截至20__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1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1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7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3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7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49248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57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4.7,高中80.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15.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4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

4、75.

1、70.2。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860462人,其中,普通高校20237人,成人高校762人,中等职校67406人,高中17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2个班262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312人,在园幼儿49178人。

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8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0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5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86人、50754人、56818人、62079人、62978人、68855人;全市初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1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788人、31507人。

教育质量:20__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3,巩固率96.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

4、升中职比例32.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__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__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2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

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__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5.09亿元(含学杂费3.7亿元)、捐款等收入674万元。

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0.26亿元,占总支出的61.2;公用部分5.51亿元(含修缮费1.68亿元),占总支出的32.8;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20__—20__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9.05亿元、9.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3.

7、6.

2、14。20__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有98.5用于教育。

20__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9.4用于危改。教育负债:到20__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0.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28亿元、拖欠工程款3.32亿元、其他欠款2.53亿元。

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23亿元、1.58亿元、1.47亿元。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20条”和“民办教育1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 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住。

20__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3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1.5,但是教育系统人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

从各区县(市)来看,武陵区全部解决,石门县解决小学教师210元、中学教师150元,鼎城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0元,澧县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

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9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2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

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

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6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4亿元,石门一中负债1.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2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__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300多万元,不到1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

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

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7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5;在校学生846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

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

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8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3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

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6.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0__、20__年小幅上升,从20__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0__年下降到10.4万人,20__年下降到9.3万人。

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武陵区统计,自20__年下学期到20__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1人、986人、1083人。

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20__年秋季开学以来,市江北城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1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3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城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

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13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3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3人。

布点少,还造成城市新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汉寿县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

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

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__人。

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

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5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

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7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0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

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

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

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本科毕业生缺乏吸引力,很多地方反映,即使拿出编制招小学教师,也招不到人。

4、教育管理的机制不适应一是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教师队伍总体上还是终身制、铁饭碗,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和绩酬挂钩制没有真正推行,公办民办教师的双向流动难以实现。

二是评价机制不够合理。评价基础教育质量以升学率论成败愈演愈烈,高考龙虎榜大行其道,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既深感其害,又深陷其中。

三是办学行为不够规范。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搭车收费,包括党报党刊征订费、电影费、防疫费、资料费、试卷费、水费等;还存在变相收费,如通过“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在校内购物、搭餐等;还存在课余时间办班、补课收费的行为。

一些学校还希望提高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要求增加部分未纳入项目,像单车寄存费、饮水费等。另外在招生环节,也存在抢生源,甚至买卖生源的情况。

5、教育环境的治理不适应一是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罚款仍然比较多。原来有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和罚款”,“有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机构的罚没收入上缴财政后,由财政拨入助学基金”。

所调查的学校均反映,这些规定没有很好的落实。每年到学校进行各类检查的部门有20多个,收费和罚款也不少。

某县检察院从20__年开始,连续三年对所有高中阶段学校全部进行了检查;某县一中学买一杆台秤花费200元,县质监局检查时以秤不准为由一次便罚款400元。市直某单位以执法为由,对市直一学校没有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处以高额罚款,并上诉法院执行。

还有的学校反映,学校的帐本一年被有关职能部门查了5遍,有个学校食堂的砧板一年被检查了4次,每次收费200元。一些校长说,现在当校长,跑部门、找关系是“主业”,管学校、抓教学成了“副业”。

二是一些学校周边环境仍然比较差。“三室两厅一吧”特别是网吧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突出。

现在,网吧已由城镇向农村蔓延,没有网吧的乡镇为数很少。一些网吧业主无视政府关于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武陵区南坪中学周边100米内有网吧电游室11个,200米范围之内有20多个。此外,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到学校捣乱、一些小商小贩到学校门前摆摊设点、一些“黑摩”及报废车辆对学生的非法营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秩序。

三是发展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好。去年市政府第14次市长办公会曾经议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

据一些民办学校举办者反映,这些政策在区县(市)落实得不到位,有的兑现了一部分,有的没有兑现。石门某民办学校反映,一栋造价100万元的教学楼,部门收费占到了30以上。

三、政策建议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教育发展要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打造新品牌,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三条原则:第一,坚持以优先发展的要求办教育,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办教育;第二,坚持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发展取向;第三,各级各部门在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做到该保的要保住,该管的要管好,该改的要改活,该放的要放开。

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保,就是进一步保障好义务教育

1、保障好必要的经费投入。在继续执行教师基本工资打卡发放的基础上,教师60元误餐补助和150元适当生活补贴未纳入财政预算的区县(市),应在年内纳入预算。

各中小学校收取的杂费,全部留给学校,作为公用经费,相关单位不得进行统筹,同时,对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部分,各级财政按照小学生每年人平10元、中学生每年人平15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此项补贴各区县(市)财政应从今年开始在两年内安排到位。对教育“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按要求彻底从学校剥离,县以下各级承债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年偿还计划。

2、保障好必要的师资力量。各区县(市)及时补充一批农村小学急缺的英语、计算机,以及音、体、美等短线教师。

从今年起,分三年按需要补充到位,目前超编的,从以后自然减员中顶抵。市里加强小学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把_____师范学校建设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小学师资培养基地。

各级政府出台择优录用、学杂费和生活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一批优秀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五年制大专学历小学师资培养。

(二)管,就是管好教育的布局规划和发展环境

1、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学生生源及流向的变化情况,结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制定今后5年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布局规划。

临澧县近年来按照“小学联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办学格局,调整中小学布局,全县学校总数从原来的360所缩减为133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样的作法,值得推介和借鉴。

市县两级要把学校布局规划作为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规划来指导学校的兴建、改造和发展。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必须按照总体规划来进行。

切实减少教育发展中的随意性和资源浪费。

2、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在近几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比较快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转到质量提升上来。

适度控制省示范高中的异地搬迁改造和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强其它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高中扩建中已经形成的债务,加快清偿进度,对公办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和国有民办学校收取的建校费,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偿债。

加快职业高中发展,引导职业高中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高中的吸引力。

3、适时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市城区和县城都应根据需要,加强初中和小学的新建、扩建。

要把城镇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市江北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20__年—20__年间,逐步扩建北正街、育英、东升、七里桥小学,新建白马湖中学、荷花塘中学;20__年—20__年间,逐步扩建沙港小学、戴家岗小学,新建柳叶湖中学,改建南坪九年制实验学校。建设经费通过教育打捆贷款、民资投入等渠道筹措。

4、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三项制度,遏制针对学校的检查、收费和罚款。

即封闭管理制度。对所有学校实封闭式管理,各职能部门对学校进行检查,事前必须报同级优化办备案,否则学校有权拒绝。

首查免罚制度。部门执法中首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情节轻微,危害后果不大的,责令其限期纠正,不得处以罚款。

罚没收入集中制度。所有针对学校的罚没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全额拨入助学基金。

同时,建立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的联席会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授权教育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文化、卫生、交通等执法部门参与,依法取缔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网吧和电游室,整顿和规范学校周边的餐饮、营运和治安秩序。对行政不作为的部门和相关人员,追究责任,形成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

新闻媒体加强对教育发展的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改,就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上一些不适应的机制

1、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校长负责制、学校中层骨干和教师聘任制、绩酬挂钩制的推进力度,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2、推进教育评价机制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倾向,明确制止各级各类学校通过新闻媒体、户外广告张贴等形式宣传升学考试成绩和高考“龙虎榜”。

改革初中二年级生物、地理会考办法,建议从20__年开始,会考成绩不计入学生升学总成绩。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透明度。

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市直普通中小学校推行电子信息化收费,明年春季武陵区在市城区范围内的各小学推开。规范招生行为,由教育部门加强招生秩序管理,统一发布招生信息,禁止各类学校买卖生源。

开通对学校办班、补课以及教师从事第二职业的举报电话,加大对违规行为和违规人员的处理力度。

(四)放,就是要放开放手发展民办教育

1、拓展发展空间。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

面对教育需求比较旺盛、政府财力存在局限的情况,各级政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政策,主动拿出一部分资源,让民办教育来发展,对集中力量保好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激活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都是有利的。鼎城区桥南一块的教育发展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桥南区域内,共有各类在校学生2.5万人,其中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全市第一所民办高校同德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771人;全市最大的民办中学淮阳中学,在校学生近4000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小学的泽云实验学校,在校学生1120人。

整个桥南区域,在民办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达到3489名,占到该区域内初中学生总数的65。桥南市场的外来人口很多,如果这些学校都由地方政府来举办,是难以承担的,政府通过创造环境,让民办学校发展起来了,实现了“双赢”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应该按照义务教育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民办为主的取向,有效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要主动拿出一部分普高资源,特别是优质的资源,吸引民资办学。

市本级和各区县(市),两年内至少拿出1所普通高中进行民办改制。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全面放开,政府及其部门要从目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序退出,让民办充分发展。

今后,各级新建学校基本上实行民办,招商引资。民办教育的发展,可以有独资、股份制、国有民办等多种实现形式。

2、给予平等待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实行“三统一补”:“三统”,即对民办教育在师资、招生和教学管理上,和公办教育统筹起来。

对公办学校教师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拆除公办学校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双向流动的制度障碍。对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公办学校统一安排。

对民办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公办学校统一管理。“一补”,就是对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并按义务教育标准收费的民办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

3、实施政策优惠。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全面落实20__年第14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对民办学校的兴建、改建、扩建工程,减免报建规费,劳保基金按1征收,其余部分缓交,其它各项规费全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对建校用地由政府全送;对民办学校免征价格调节基金;将民办学校纳入非税收入发票供给范围。

4、进行表彰奖励。各级政府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评选和表彰优秀民办学校,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民办教育举办者。

篇九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600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年修定的《______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为大力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区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区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年秋季,初中学生8586人、小学生18614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1、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积极调整学校布局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撤并了14所规模较小、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小学和初中,高标准新建了华电中学、伯乐中学等学校,并将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义务教育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街道建设规划之中,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同时结合“区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的实施,每一所学校编制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整布局,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的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85万元用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大跨越,并升级改造标准化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班班多媒体覆盖率达95%,校校通网络达100%,大力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学校水平

我区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每年选派近郊教育基础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边远地区的中心小学、八卦洲中心小学、营防中学、中桥中学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顶岗支教活动;边远地区学校也派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教师到区实验小学、华电中学开展交流活动;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师招聘中,向边远地区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师到边远地区学校任教;安排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苏南经济发达、教育成果显著的重点学校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区内名优骨干教师、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边远地区学校的薄弱学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讲座等活动,促进这些学校的学科提升,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名优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发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来,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全区中小学共录用新教师216人,其中教育硕士11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并建立了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聘请外教开展“引智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使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5%、96.6%和99.2%,与年相比,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提高了7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3.3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16.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38.3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布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学校布局规划不同步,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特别是马群、等地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大量增加,适龄儿童就学压力大大增加,给每年的划片招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使就近的中小学就学压力猛增,因此,调整学校布局显得较为迫切。

2、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我区教师整体素质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区名特优骨干教师人数偏少,与师资力量雄厚的白下区、区等兄弟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区有特级教师23名,我区一个都没有;白下区有市级以上名特优骨干教师179名,我区只有72名,且分布不均衡,近郊学校的骨干教师比远郊学校的骨干教师多,全区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义务教育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区的南湾营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全市四大保障房项目中的花岗、保障房项目也在我区开工建设,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小学建成后将面临着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

教育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规划学校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着眼未来,结合新尧新城、新城的建设和燕子矶地区的改造,科学合理规范学校布局,加快对中小学的撤并步伐,组建高标准中小学,提高办学条件,缓解就学压力。

2、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要依托仙林大学城的优势智力资源,加大对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名优中小学挂职锻炼;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引进特级教师和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基础。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对、等远郊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篇十 民办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6750字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区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实地访谈、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区内民办学校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就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一、民办教育兴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办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就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国家财力十分有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财政性支出受到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限制;而对于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进步,就必须努力提高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断提升教育层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我们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当前,仅靠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办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办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们就别无选择。因此,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参与办学,各个地区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办教育、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有效途径。

其次,发展民办教育,是推动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面对21世纪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明显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办学体制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他所涉及并产生的影响,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乃至人才培养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教育管理中发挥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民办学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特色办学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紧迫感,突破了政府办学面临的种种障碍。

基于这种现实,政府办学与社会力量办学共同发展,两条腿走路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也将是长期的教育发展格局。

(二)民办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我区乃至更大范围的实际情况来看,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在扩大教育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增强了教育的供给能力。

二是吸纳了社会资金,补充政府教育经费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并为增加教育资源总量、充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扩大了居民教育消费,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民办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在办学上的特点和优势,目前不少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高,已经成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的兴起,弥补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对学校别无选择的不足。

四是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办学体制、教育模式和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据统计,到年底,全国民办教育机构达6.12万多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区民办教育起步尚早,但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年实验国际学校(小学)创办,是我区第一所民办学校,但因其规模较小,收费较高,更主要当时民办学校在市尚不成气候,普通百姓少有问津,因此影响并不大。

年___、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年7月,师萃职业学校建立,年9月,中学建立,年前后,民办外国语学校、大附属实验学校建立,年外国语学校分校正式开办,同期一批民办幼儿园也先后建立(有的是企业办幼儿园通过改制成为民办性质的幼儿园)。

据统计,到年10月,我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28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3所,初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属实验学校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外国语学校分校设小学、初中、高中部。),中等职业学校1所。占全区幼儿园、中小学总数的13%(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16.9% 、 7.9%、17.4%、40%、25%);培训机构11所。民办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训机构),占全区在校生总数12.34%(其中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职业学校分别为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办学质量上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仅以年我区三所民办初中(南外分校初建,没有毕业生)中考文化成绩为例,总均分、总分合格率、优生率各项统计数据均超过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学、民办外校在某新闻媒体刊登的中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学生参加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除一部分学生被综合类高等学校录取外,有近20人被艺术、体育类学校录取,反映出学校在抓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民办教育发展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过去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体不足,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外流到其他地区,使得教育发展的步伐难以加大、加快。而近几年,由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满足了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吸引了外地区一批优秀生源,改变了过去办学体制下老百姓无选择的局面。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明显的是地区的变化,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和外国语学校分校的先后建立,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办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区民办教育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全国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要求来看,同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较,以及同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社会各界对发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较,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民办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研究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我区民办学校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1、民办教育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由于思想解放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人们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还常常有失于偏颇,因此出现种种看法也不足为奇了。从人们的谈论中,我们会时而听到民办教育冲击论、多余论、赢利论、怀疑论等。

2、基本建设困难重重。以中小学为例,目前,部分民办学校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场地办学,由于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学校只能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上运转。对民办学校的征地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对学校资产属性问题争议较大,大部分学校靠自身的能力无法解决校舍等资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设问题,基本建设困难已经成为困扰着大多数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中学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尽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设问题至今得不到妥善解决。

3、办学经费筹措渠道不畅。虽然民办学校在经费筹措上出现了多种筹资方式,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办学经费还是依靠向学生收取学杂费。这种筹资方式只能以维持学校日常的运转为主,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的积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扩大教育规模。而收费标准过高,又难以吸纳更多的生源。有的学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笔资金用于租借校舍,增添了学校和学生在资金上的压力,同时也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业和财团有投资办学的愿望,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别是投资回报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对教育投资还顾虑重重。民办学校难以吸纳社会各界的投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

4、干部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中青年教师到校任教,是当前困扰广大民办学校发展又一个重要问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民办学校认识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办学校对有关政策(如工龄、医疗养老保险等)落实不到位,所以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对民办学校认识还心存疑虑,民办学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请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到校工作。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在一部分情况好一点的学校,退休人员和兼职人员占到三分之一,在情况稍差一点的学校,竟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更大,越是优秀教师,越是容易择高枝而去。这种状况,使得民办学校难以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干部教师队伍,这种状况严重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大多数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影响了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增加了学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无限制自主权和有限制自主权的矛盾。以前民办学校招生一般是采取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法,进行生源的选择,因此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进了民办学校。这种民办学校在招生上享有无限自主权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公办学校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公办学校一直很有意见。年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招生采取了电脑派位的做法(这种做法得到了公办学校的普遍欢迎),尽管还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扩招指标(这种做法又被公办学校认为是新政策实施不彻底的留尾巴之举),但民办学校还是认为招生选择的空间被大大地压缩了,招生上的自主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今年民办学校新生的质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出现招生数量不足,办学规模偏小的状况。如何既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又把握好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度,还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办教育发展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统一思想,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发展繁荣的社会环境。

年10月在召开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论坛会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满足群众对教育提出的全面、优质、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充分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多做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狭隘的教育观,正确地认识民办教育,认清民办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民办还是公办学校,都是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社会活动的这一根本属性上,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无天然的本质区别;而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实效方面更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和界限。惟此,我们才能从政策及在社会地位角度,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

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指定教育发展规划、调整教育布局时,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发展也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民办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民办教育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的办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时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办教育属于选择性教育,发展民办教育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出发,着力体现民办教育的选择性、特色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非义务教育主要包括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上;同时应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多种形式并举。总体来讲,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应向开放性、职业性、多样化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向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转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基本走向民办;义务教育是以政府办学为主,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设立少量民办中小学,使之办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学校,为社会提供选择机会,并依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举办民办中小学解决流动人口子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问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的各类教育。

当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学校和增加学校的数量,而是首先要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要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对民办教育的投入,要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改制工作,特别是企业学校划转剥离后的改制工作,采取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方式,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

3、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

为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应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要在加强宏观指导,淡化直接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方面下大力气改进。相对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管理而言,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更应强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宏观管理。首先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理顺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业务科室要根据有关规定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纳入管理范畴,在保证民办学校享有政策规定的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同样给予服务指导,推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对民办教育要坚持依法管理,减少消极限制,给民办教育留下发展的空间。不该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学校去做他们自己该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务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使民办教育能迈出更大的步伐。

根据有关政策、原则,保障民办学校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招生自主权,以凸显民办学校的办学特色。

4、促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要根据国家法律及有关政策,促进民办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帮助民办学校制定并实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合理解决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建立起民办学校教师来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大发展。

国家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本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对此,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既要有数量上的共同发展,又要在教育质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还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

通过良性竞争,促进和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应该比什么?联系教育实际,我们以为应该比如何适应市场挑战,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比多样化和选择性,比新型灵活的办学机制。一旦真正实现了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良性竞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局面。教育就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6、民办学校要走有内涵、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民办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适当的定位、特色和发展走向,是影响民办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民办学校在办学的基本要求方面与公办学校应该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但是,民办学校也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十年前,民办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弥补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为人民群众提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办学校力量和资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遗补缺。从拾遗补缺的意义说,过去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和反映在数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对封闭为背景,那么,现在民办学校的定位和价值则应该体现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功能上。即民办学校应该认真地思考自己在办学模式、教学质量、管理体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换句话说,新形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应该重视自己的内涵,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只有这样,民办学校才能够更好地发自己的作用,才有利于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在民办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优胜劣汰也是必然的趋势了。

《______民办教育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民办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民办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壮大。我们将继续关注民办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区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共同发展,使教育不断上台阶,在富民强区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十一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450字

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___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会同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对我县教育发展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走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1、教育机构和教育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中小学171所,其中普高5所,职业中专1所,初中21所(20所乡镇联校全部按规定并入初中),小学135所,教学点3个,特教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

另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学校1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市级示范性学校44所,市级名优学校3所,市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明星学校1所。

近年来,全县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的农村中小学96所,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投入资金3300万元用于高中阶段教育新扩建和修缮教学楼、学生寝室、食堂、体育场等教辅设施。

投入资金1530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12499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51555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投入资金642.8万元,全面完成全县160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其中计算机教室2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35个,光盘教学播放点4个),初步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2、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6183人,其中在职在编4509人,离退休、分流人员1674人。

按教育阶段分:小学教职员工1877人;初中教职工1737人,高中教职工776人,其他教育机构119人。全县4509名在职教职工中,35以下的1549人,36—45岁的1471人,46—50岁的783人,50岁以上626人。

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9%、89.2%和73.4%。专任教师(含返聘人员)中,共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61人,中级教师2135人,初级教师2408人。

3、学校生源及教育质量情况。全县现有在校学生64645人,其中普高12411人,职高1391人,初中22688人,小学28155人。

“普九”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达到87%。高中教育阶段入学率达81%,高出全省11个百分点。

__年全县3234人参加高考,录取2540人,录取率达7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二本录取822人。 根据我县现有出生率概算,从__年起,我县年均入学学生人数为4000人左右,预计到__年全县在校学生规模将维持在4万人左右。

4、教育投入和收费情况。近些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经费预算优先、资金调度优先、追加优先,积极落实教育投入的“两个比例”,努力实现“三个增长”,基本实现了“确保教师工资按月发放,确保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取的杂费确保正常运转”的目标。

去年,全县共投入教育经费8855万元,其中财政投入6793万元,借贷投入1200万元,勤工俭学收益投入400万元,争资引资投入462万元。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收费实施“一费制”,__年全县收取学费1300万元(高中阶段),杂费928万元,一中和五中收取择校费400万元。

全县收取的学生杂费中,上解98万元用于仪器和师训费,其余用作中小学校公用经费。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在__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对巩固义务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管理体制对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

由于我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无力承担教育发展的全部重任,加上上级转移支付额度偏小,义务教育的发展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其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速度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篇十二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750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2月底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冯淑仙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召开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情况汇报会,赴定海、普陀、岱山三个县区进行调研,实地考察了浙江海洋学院、国际海运学院、舟职技校(技师学院)等7所院校和部分培训机构、生产企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并赴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进行学习交流。其间还按照全国、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和常委会对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专项视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围绕服务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升质量,积极构建海洋特色的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

1、职教体系逐步完善。

高等职教资源进一步扩大。根据新区建设的需要,在已有1所高职院校(国际海运学院)的基础上,又创办了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和舟山技师学院(筹);中等职业教育加快整合。全市18所中职(技工)学校整合为7所,办学规模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更加贴近产业结构,构建了船舶修造、航运驾轮、机电制造、港口物流、文化旅游等5大类专业群。目前全市中职学校涉海类专业在校生比例达到87.7%,93%的毕业生直接服务舟山地方经济,职业教育对新区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2、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20__年以来,我市启动了职业教育“五大校建工程”(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舟山技师学院〈筹〉、舟山航海学校搬迁、岱山职业技术学校、普陀职教中心),投资总额达8.93亿元,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其中20__年我市职业教育投入共计4.93亿元,占全市教育总投入的14.68%,比20__年增加6.23%;20__年市本级教育附加费的71.37%用于职业教育。待所有项目完成后,我市职业教育基础设施水平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3、内涵建设不断深化。

实施了中职课程改革,优化重构课程体系,深化学生技能培养新机制。由舟山航海学校承担的船舶驾驶专业教学标准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舟职技校承担的船舶修造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已成为同类专业的全省标准。以技能比赛为载体,提升师生的技能水平。近几年来,在各类技能比赛中,高职院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其中一等奖10多项。中职学校的数控加工等项目在省级以上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其中机械装配项目20__年首次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比赛,并获铜牌。加强精品建设,全市中职学校中有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校2所,国家级重点职校4所;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高职院校的航海、轮机等3个专业被认定为省优势和特色专业。

4、社会培训惠及民生。

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渔农民转产转业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基本做到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去年市本级购买培训服务投入资金约1126万元,全面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服务民生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职业院校社会培训人数逐年递增,去年培训人数达到七万余人次。20__年,全市各部门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2000余人次、渔业船员11800余人次、渔农民21000余人次;新增渔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340名,转移就业人数3726名。

二、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五个“难”:

1、观念改变难。

长期以来,受传统“升学观”、“择业观”的影响和政策导向的因素,职业教育的实际地位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就当前就业主渠道而言,学历仍是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学历“低人一等”。二是上升通道窄。虽然近些年,通过“3+2”、五年一贯制等途径,中、高职相互衔接有了较大改观,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通道依然不畅。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由于体制的原因,技师学院毕业生得不到大专文凭,还需要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三是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用工对职业资质不重视,法律规定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使用缺乏刚性监督,职工培训没有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2、队伍建设难。

一是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人才缺乏,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引进困难。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区建设的推进,院校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需要随产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这与现行固化的编制、师资和用人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院校社会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与当前绩效工资政策之间产生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3、涉海专业保持难。

受持续下降的出生率影响,人口红利减少,现在我市中职招生量不到3000人,高职院校本地生源不足招生计划的三分之一,这对于涉海类紧缺艰苦专业(航海、轮机、海洋工程类专业等)影响尤为突出,加上行业周期的影响,学生对此类专业的报考意愿大大下降,一些涉海特色专业比如海洋捕捞、水产加工等传统专业因招不到学生已经停办。同时,作为渔业大市,又是国家远洋捕捞基地,我市有大小海洋捕捞渔船近万艘(远洋渔船400余艘),下海渔民近10万人,文化水平大多数在初中以下,但我市缺乏开展渔业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对外来劳力和外籍远洋船员的培训缺乏条件保障,工作难度大。

4、校企合作难。

当前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热,企业冷。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教师实践,需要配备熟练技术骨干进行专门指导,生产业务的质量和进度由此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再则政府对实习企业尚无相关鼓励和优惠政策,所以多数企业积极性不高。

5、公共平台建设难。

一是由于场地、资金等原因,人口密集的城区缺乏职业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对职业培训的基础保障以及群众就近参加各类职业培训的需求。二是我市目前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还比较薄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运营困难多。

三、几点建议

1、转变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___、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职业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发展新要求具有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要站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高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于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新区建设创新驱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要立足顶层设计,突出政策引导,消除学历歧视,打通职业教育人才流动通道,提升职业教育地位。要加大宣传引导,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择业观”、“人才观”,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2、加强统筹,整合优化资源。

要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全域统筹,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考核和专业建设指导,落实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具体要抓好三个方面统筹:

一是统筹办学资源。要围绕新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通过合并、托管、合作办学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要继续加大“五大校建工程”推进力度,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二是统筹培训资源。加强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岗位培训、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统筹发展、协同合作,搭建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教育主体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三是统筹经费保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统筹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保障。落实相关规定,发挥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有机统筹就业、扶贫、技改、人才等培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政策,激发办学活力。

一要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花大力气抓好“双师型”队伍建设。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实行更加灵活的编制、薪酬和用人政策,使职教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能随着产业发展进行灵活的动态调整,缓解目前社会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制度之间的矛盾。

二要创新职教与普教融通机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要鼓励校企合作,探索学校、行业、企业的集团化办学途径。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激励措施,对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支出给予合理补偿,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训人才。四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终身教育培训“社会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终身学习需求。

4、突出重点,强化“海”字特色。

一要扶持涉海特色专业。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对涉海专业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师资培养等进行倾斜扶持。

二要出台鼓励学生报考高职院校航海、轮机等海上艰苦紧缺专业的政策,保证涉海专业的生源。积极向省里反映,争取给海上艰苦专业享受农业类学生的免学费政策。

三要加强海洋捕捞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培训服务能力和水平。要围绕新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在舟山早日设立分支机构,打造国内领先的远洋渔业人才的培训服务中心。

篇十三 大学生暑期贫困乡村教育发展调研报告4150字

这次支教活动中我们通过深入小学教学、幼儿园启蒙助教、了解学科安排,家庭访谈直视百姓教育观点,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教育水平并且通过开展课堂教授知识、座谈会等方法普及文化,提高教育水平。最后支教的圆满成功使我们信心倍增,得出支援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当地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并且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像我们支教就是一次重要途径。

引言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党的__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出青壮年文盲1.8亿,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仍有400万的失学儿童,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家庭贫困难以支付学费导致辍学的。

此次调研重在发展贫困农村基础教育,以自身切实行动研讨当地教育水平,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调查当地平均文化水平,然后通过在当地小学以及幼儿园两地教学得到的切身体会,进一步与学校和启蒙教育机构研讨教育弊端,从社会各个方面剖析素质教育,提高素质教育认知度,以及以支教形式提高当地文化水平。

本文

教育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规范化,但繁华城市和贫困乡村教育的差距依然不可忽视。在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贫困乡村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落后的局势,因而提高当地孩子的科技文化水平是唯一的出路。

__年的7月__学院的13名同学踏上了探讨支援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的途径的道路。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以及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对__安庄小学、智星幼儿园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通过深入小学教学、幼儿园启蒙助教、了解学科安排,家庭访谈直视百姓教育观点,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教育水平并且通过开展课堂教授知识、座谈会等方法普及文化,提高教育水平。

课堂教学调研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减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乡间的教育质量仍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上,差距尤为明显。首先,我们来看看幼儿教育:

本次支教地点为__禹城__镇的安庄小学__幼儿园。幼儿园为民办幼儿园,分别在__和__设园。

幼儿启蒙教学

景庄幼儿园设立在园长自家的院落中,从外观上看,除却幼儿园的标志和门口的围栏,与其周围的民宅并无差别之处,为北方典型农村宅院。从308国道下来,向南直行不足400米,即为院落的所在,院落前有一马路, 经观察,可以说是本村的一条主要道路,交通相对来说较为方便,但存在着交通隐患,总结如下:门口无明显的标牌提示,无减速慢行或是前方学校的标志;门口道路较窄,车辆时有来往,而园方仅设一道竹木围栏,无法保证儿童安全;放学时,门口人员聚集,易产生交通事故。

院落有两间房,分别为大班和中班的教室,小班位于一个小的房间内,与中班的教室相通,另有一间通向中班,安置着一张大床,供儿童休息。院子为儿童游戏活动之所,布置有玩具和滑梯等游戏设施,地下铺有橡胶地板,防止儿童跌倒摔伤,但已经很脏了,应该是较长时间未清理了。院落的西南角上为厕所,是典型的农村坑式的厕所,我们认为这里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院子东侧为一小厨房,每天有老师轮流做饭给中午留园的小孩吃。

__幼儿园内孩子有50来个,其中最小的刚刚两岁,最大的要上学前班了。大、中班内的孩子年龄相近,而小班的孩子年龄相差太多。园内共有3位老师,分别各带一个班,老师的资质经观察,与城区的幼儿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老师的教学并未分工,主要是教授语文、数学,并没有系统教授英语、音乐、绘画、舞蹈等课程,因此,园内的教育较为单一。并且,由交谈得知,由于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多认字、算数,并不愿孩子学一些舞蹈等,园内教师也就渐渐形成了以上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由于城乡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城乡间幼儿教育水平,使其差距愈发明显。

园内教学用具十分简单,黑板甚至有用木头上刷黑漆来制作的。平日的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计划,多数是随老师而定,十分随意。教学用书缺乏相应的统一性,各种版本都有,十分混乱,并且损毁状况严重,可见,儿童缺乏相应的爱惜书本的教育或是这方面的教育程度稍有欠缺。在我们在我们给院内的孩子上美术课时发现,给孩子使用的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用品十分欠缺,可见,这类易耗用品更新缓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园的资金问题。

在上午较为凉爽的时候,园内教师一般会组织孩子们去院子里做操。由教师来带领,在院子里站好队,此时,院子里排除了游戏设施,所空余的地方就稍显小了一些,所以孩子们就不能同时一起做操,也因此使孩子们的学习相互间受到影响。除却做操,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院子里的游戏设施,尽管它们已经十分旧了,例如蹦蹦床已经破了一个洞,可孩子们还是很喜欢在上面玩;还有秋千,座位的地方是用一个废轮胎连上的,支撑秋千的支架也是不怎么牢固,玩的时候,孩子们就互相扶着,也幸亏孩子的体重较轻,才不会出什么事故。

放学时,由老师带领,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都是老师看见家长了,才会让孩子走出围栏,当然,这方面的交通隐患,我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在这里就不再细说了。午饭大概有20来个孩子会留下,午饭由老师做的,用的大部分是附近仲裁的居民自己种的菜,老师也会一起用餐,因此,食品方面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发现,在城镇中的幼儿园,如果提供午餐,一般会在午餐后再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水果或是其他一些零食类的食品,而在这个幼儿园中并没有,我们猜想可能是资金方面的问题。

园内装饰应该是由教师自己布置的,看起来虽然简单、拙朴却又不失自然童趣,可见,老师们对幼儿园也是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我们支教的时间正是七月热得时候,幼儿园为了防止孩子们中暑,大部分时间是让孩子们在教室里玩的,有时是写字,背诗等。我们发现,他们很少会组织做游戏,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在我们支教的十天中,是一次都没有,而据园内教师讲,他们有时是会组织游戏的。

__幼儿园大概情况便是如此,接下来介绍的是位于__的幼儿园。

__幼儿园与__幼儿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__幼儿园是依托于__小学,位于__小学内的校园中,教室的情况相比于__的幼儿园要好得多,因为是小学的教室,黑板等一些教学用具也是很齐全的。

这边的幼儿教师只有两个,也就意味着大班和中班是共用一位老师的,并且,老师的教学也出现了同__幼儿园一样的境况,即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资质与城镇的公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有较大差距。园内其他活动于景庄幼儿园并未有多大区别,但是,因为在小学内,所以相对__幼儿园来说,孩子们可以活动的空间还是明显大了许多。__幼儿园还有一个用水的问题,自来水管根本没水,得要老师用桶去提,在炎热的夏季,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种情况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反映了当地小学教育一样存在很大的问题。

__镇__幼儿园的主要问题,我们支教队的队员一致认为,主要是在它的师资方面:在数量上,它的教师不足以满足至少一班一位的要求,有时园长甚至要去代课,另一方面,是在质量上,教师素质远远比不上城镇幼儿园的教师水平,对待孩子有时候也会略显粗暴,在普通话的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我们政府是否应该在幼儿教育方面较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呢?

小学基础教学

再者,我们来说一下小学教育。我们本次的支教活动同时涉及到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方面,因此,小学教育现状也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本次小学教育也主要是在两个庄子分别展开的,虽然两地间学生的性格等略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存在着这几个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尤其是英语这门外语的掌握,听说读方面于同年龄的城镇儿童相比,差距较大,而在写的方面,则并无太大的差别,这无疑是反映出了,农村基础教育中,只注重写的问题。其次,学生面对老师时的性格较为内向,不愿与老师进行交流,同时,不交流就使教育教学更加难以进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再者,由学校的课程老师安排看来,一些老师既担任学校领导,又兼具 着授课的任务。可见,小学师资也是存在着缺口的。第四,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几乎以使用方言为主,这非常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大胆的推测,老师在平日的上课中也是以使用方言为主呢?第五,小学内部设施虽然较为完全,但是并不具备操场或是其他可供学生运动的地方,还有上文提到的用水问题,可见,基础设施建设还并不完备。

以上即为本次支教活动我们的所看、所闻、所思、所想,经过我们的支教活动,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城乡教育水平差别较大,教师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教师资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是多么的严重,普及基础教育,缩小城乡间的差距是多么的刻不及缓!

在此次支教活动中我们全身心投入,无论是对当地教育的发展还是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社会调研的成员,皆为在全院选出的有能力且勤奋的队员。大部分有过类似的社会经历,进行本次活动时较为得心应手。在队长的领导之下,全体成员能够服从组织的纪律和安排,积极完成各自的任务。良好的完成了本次调研工作。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学会运用各种调研方法,积极查阅资料,以一种求知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虽然是有辛苦,但最终的成效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次化学院一米阳光暑期支教团的成员在当地的调研活动得到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影响颇大。为此智星幼儿园特颁发奖状给支教团,并给每位支教队员颁发了支教荣誉证书。此次支教我们确实做到了文化下乡、文化宣传,将山师大的优秀文化传播到辛寨镇的各个角落。而且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完成此次社会调研,研究了乡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途径。在此次调研中每个人收获颇多,不仅是独立的意识,更有团队团结的意识,还有集体主义,服务意识。一次调研,一次学习,一种经历。一次提高。

结果与讨论

此次调研我们得出农村教育严重落后于城市教育,他们在探讨解决措施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以支教形式为前提深入乡村剖析教育难题找寻解决方案,得出支援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当地对教育的足够重视并且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

为了更加确定结论的正确性,全体队员积极讨论。罗列每种可能性并逐一排除,力求结论的正确性。

篇十四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2000字

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界五次会议精神,围绕全会的主题,着眼于我们的工作实际,做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校长,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依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各式各类的针对教职员工、学生、学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我分条理析,甄别筛选,本着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现状的基本原则,本着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写出调研报告,核心性质的问题是三个方面,一是学以致用,一是精细管理,一是硬件建设。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合并,唐山工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名校,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名校作为依托,努力实现联合办学,自__年与首钢技校联合办学以来,联办校已达5家。我们与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工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副区长王俊合同志曾亲自到会并讲话。我们主办了联办学校研讨会,使“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更具规范化、长效化,为我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教学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南厂技校、机械技校和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使大家不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发觉了自身的优势。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缩短与名校的差距。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有教师到石家庄、天津、辽宁、宁夏、江苏等地学习。我校王海棠老师09年9月到11月在德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赴德学习第一人。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对于我校在学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理想状态还有距离,我们必将扬长避短,将学以致用做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力争达到完美境地。

硬件设施曾一度成为制约我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教育设施的落后,使我们无法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的节拍,知识在更新,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问卷调查中,师生反映最为强烈的便是实习工位不全,设施落后,对此,为了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我校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四处奔波跑项目,千方百计找资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环境、实训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09年“国债”项目,投资900余万元新建焊工实习大楼和宿舍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将新增建筑面积5000平米;为了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经过艰苦努力,我们在市局争取到了60万元专项资金,此项款项将全部用于购置焊接和机加工设备。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积极申请2023“国债”项目,主要用在电工专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两校合并后,由于专业多,硬件设施不齐备的现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们加紧努力。力求合乎职业教育要求。

篇十五 城市教育发展调研报告3550字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愿望愈来愈强烈。____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通过加大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整合优化城区教育资源,推进城区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堂改革,在提升城区教育对县域教育的引领作用方面作出了极大努力。目前,我们对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县城学校现有规模和布局

我县人口73万,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80余所,教师近5000人,在校学生80000余人。目前,我县城区有普通高完中3所(其中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由原师范改制高完中一所),普高在校生12000余人;有初中校2所,在校生5800余人;小学6所,在校生10000余人;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500余人;民办学校1所,在校生500余人;民办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1300余人。在城区就读学生占全县学生的40%,同时每年进城就读学生增长达5%以上。

(二)县城教育发展举措和成效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县作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努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决定;全市城市教育工作会后,我县将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加大城区学校硬件投入,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等作为突破口,制订《城区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就我县加快推进城区教育发展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1.扩大规模,调整布局。为适应需要,我县在城东新区规划新建一批学校,解决新城区家庭子女就近读书的需求。一是实验中学迁建。该校按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00个教学班,预计____年秋季开始招生,这将大大缓解我县城区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初中的入学压力。二是桑梓小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两所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校办学。目前土石方开挖即将完成,预计11月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一所上档次的小学,同时告别我县无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三是城东幼儿园建设。该园按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设,建成后可招收12个幼儿班。同时,城区其余学校也在原来规模上,尽可能扩容,提升档次和办学质量。

2.集中优势,整合资源。我县每年都为城区学校考调50名以上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考聘近100名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近几年,已为城区中小学配备优质师资500余人。同时,我县还将重大项目和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向城区学校倾斜。____中学澳门灾后援建项目3000万元,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大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实验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城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实施课改,提升质量。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县教育面貌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但现实教学质量与愿望仍有较大差距。通过调研分析和论证认为,教师的惰性、僵化的观念、单调的课堂、被动的学习是制约我县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于是,我县把变革教育、提升质量的突破口瞄准了课堂。

____年,县教育局从全国课改名校引进高效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多的试点试验、本土培育和提炼成长,目前,全县已建成课改基地学校20所,其余各校也有一定数量的班级和师生积极参与试验。在实践探索中,采取“四主推动”策略推进课改: 一是行政主推。我县先后派出了千余名教师外出取经,邀请十几位课改专家 “授课”,掀起了课堂改革风暴。二是校长主管。通过县教育局与校长签订课改目标责任书,举办教学管理人员课改理论考试和校长竞教,促使校长在课改中担当起了“课改思想的引领者、课改决策的执行者、后勤服务的保障者”角色。三是教师主导。通过践行“234”(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两种能力;实现“解放学校,解放教师,解放学生”三大目标;遵循课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检测反馈”四个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推行“看课堂氛围、看师生状态、看学生能力、看教学成绩”的评课标准,强力促使教师从“教”到“导”的转变。四是学生主动。为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的课改终极目标,县教育局以导学案为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各学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和班级事务。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里,各学校力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展示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与其享受快乐成长的幸福得到了有机统一。

去年4月,我县三名课改教师走进“全国课博会”献课,受到一致好评;12月,南充市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今年5月,《中国教师报》区域课改样本观摩会及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在郑州召开,我县被评为“2023年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县教育局局长姚勇同志荣获“2023年全国十大课改推动人物”称号。课堂教学改革,关系重大,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今秋开学后,立即组织人大代表对课改进行视察,广泛听取老师、学生、家长等各方意见,提出了注重内涵,注重效果,坚持示范,分批推进的课改原则,务求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4.强化管理,树立形象。一是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常规管理精细化。我县城区各校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发挥作用;推门听课、随机暗访得到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换黑板和课桌,修建城区学校教师周转房为主要内容的“师生幸福工程”启动并逐步推进实施。二是提升“三园”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化。围绕“洁净校园、秩序校园、优美校园”的目标,深入治理城区学校校园内外环境,巩固和继续加强“文明寝室、示范食堂、卫生厕所”创建活动,争创县级“绿色学校”举措被纳入各校的日常工作。围绕高效课堂建设,打造育人功能较强的校园文化,凸显文化的内涵。三是深化特色兴校,促进特色建设品牌化。城区各校加大特色建设力度,纷纷做精做强特色项目。城东路小学的童声合唱、相如一小的读写文化、锦屏小学的师生版《相如长歌》、实验小学的象棋文化等得到提升并成长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四是狠抓安全稳定,促进教育环境和谐化。在做好城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同时,____年度重点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组织召开了“____县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会”,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城区学校校园周边的网吧、经营摊点、社会治安等进行了彻查和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我县城区学校在规划和建设上逐渐暴露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区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无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二是学校数量相对不足,大班额难以彻底化解;三是学校校园面积较小,功能区严重不足;四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随意性使得学校周边环境较差;五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进入城区学校,家校共育的社会合力尚未形成。

调研中,我们还收集到了城区学校反映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急需落实新的教育投入政策,依法实现“三个增长”;急需实施教育“五年”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急需启动职教中心建设,缩小我县职教差距;急需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投入,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急需配套工程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急需恢复县财政教育专项资金,保障教育工作正常运转;急需实施内涵提升战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急需保障教师基本待遇,切实稳定师资队伍;急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规范教育经费管理。

(一)统筹城区教育规划,优化学校布局。根据我县城市发展趋势及人口分布状况,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好城区建设与城区教育的关系,制订近期、中期、远期实施方案。强化城区规划学校建设用地保障,城区现代化建设应该为教育预留发展的空间,学校周边建设要充分考虑协调因素,切实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育人性、秩序性和发展性。

(二)促进教育均衡,激发竞争活力。城区内,要通过政府引导、合理配备和机制规范,让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各阶段都拥有实力相当的学校,从而让各类教育在良性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实施名校战略,打造品牌教育。名校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而优质教育又是家长和社会的热切期盼。在促进教育均衡的同时,在各类学校中确定1-2所重点学校,打造成在市内有一定影响的名校,留住县内优质师资和生源,把城市教育做成品牌。

(四)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教育质量。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方法。城市教育要实现新的突破,一方面要克服盲目自大的因素,即城市教育长期以来在县域乃至更广的范围内都名列前茅的自满态度。另一方面,无论是师资还是管理方式方法,都要不断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从而更新观念,弥补不足。建立和完善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建立城区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外地优秀教师到我县城区学校任教。推进教师人事制度管理科学化。

(五)兴办民办教育,扩充教育资源。要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加强民办学前教育,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民办学前教育总量要达60%以上。二是进一步招商引资,新办一批优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基础教育学校,打造民办基础教育优质品牌,以满足未来城市扩容需求。推进城市教育快速发展。

《教育发展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