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历史调研工作计划报告1050字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调动全组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创建高效课堂
(1)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大“学案导学”、“分层次教学”的推进力度,严格落实“先学后教,模块达标”的原则,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倡精品意识,细化过程,以高效的课堂铸就教学的高质量。
(2)优化教研组教学管理,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求课堂效益的化、化,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3)各年级大力倡导、引导教师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努力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提高课堂的效益和容量,深刻理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改变“一言堂”“独角戏”的滞后教学方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围绕课堂抓常规, 并推陈出新,力争体现教研组的学科教学和校本课程的特色。
3、抓好集体备课。发扬组内同志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提高各年级的整体水平。
4、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年轻老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的指导,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5、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提升学科能力的开发,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三、具体工作
(一)狠抓教学质量,坚持不懈、深入细致地抓好教学常规
1、强化集体备课
遵循 “三备”、“四定”、“五统一”的精神,“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主讲人。“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各学科备课组保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的集体备课制,并展开小组讨论,每次主讲教师及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同时也促进备课组整体教学实力的增强。
2、狠抓课堂
(1)严格课堂管理,认识到位,并常抓不懈。
(2)努力创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案、学案为依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倡“三讲三不讲”。 “三讲”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探索适合本学科不同年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教材整合、合作探究、课件运用、辅助资料选用、习题讲评等环节如何有效衔接,达到课堂的高效,仍需探索并反思总结形成较成型的模式。
篇二 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6250字
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范文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简称武警森林部队),是森林防火、灭火的专业武装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场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起来的,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森林部队由最初的护林队发展成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成为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被誉为森林保护神、绿色卫士,并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特种部队。
______成立后,东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自卫队,这些自卫队平时主要任务就是清奸、清匪、护厂、护村。1950年8月,鉴于这些组织的职能已经代替了护林队的作用,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护林队建制。部队派来的干部全部转业到地方。护林队员有两种选择,要么复员,要么转现役。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绝大多数护林队员参加了志愿军。
护林队被撤销后不久,大、小兴安岭等林区发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灾,这几起火灾起因都是人为破坏。大火燃烧了两个多月,烧毁森林面积36万公顷,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清除林内坏人,捕捉敌特,保护森林,维护治安,1950年10月16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辽东、吉林、松江、黑龙江省建立人民护林队,省设大队部,大队长由省农林厅林政处处长(后改由林业厅厅长)兼任,副大队长设专职干部。在重点林区的专署、县区设中、分、小队。中、分队长由当地林业科科长兼任,专区、县公安局、武装部等负责军事指挥。12月后,黑龙江省、松江省护林大队相继组建。护林队干部多数来自转业军人,队员大部分从各地农村招收。
各地护林武装相继组建,并没有使森林火灾灭绝。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匪特相互勾结,将破坏目标放在防守困难的林区里,令护林队防不胜防。1951年7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偏远林区地带建立护林站,有重点地安设电话与骑兵护林员,每站配备一二十名护林员从事防火、抚育等工作,其所需经费从育林费中支出,成为永久性的事业机构。根据这一决定,黑龙江省在黑河专区的偏远林区建立护林站34处,并招收护林员198人,其他各地县护林队作为常设机构,仍分驻于偏远林区,从事清山剿匪、护林防火和维护林区治安等工作。
由于护林队采取一县一队的布局,兵力过于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指挥不灵、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发生。1952年1月,黑龙江省林业厅撤销护林大队部,下属各队分别交由各地林业科、局领导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灾仍不断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东北主持工作的高岗和林枫经过研究,决定给周恩来写一封信。信中,他们将这几年发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损失如实地向周恩来进行了报告,并根据当时形势,提出东北需2个林业师、4000人的护林部队。1952年4月10日,高岗和林枫将信的内容以加急电报的形式发给周恩来。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不禁忧心忡忡。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一块原始林区,保护好这块森林资源,不但对于生态平衡,而且对于我国的国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周恩来也非常清楚,护林队员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时,抗美援朝正处在关键时期,一切为了前线,国内能调动的部队已经全部调动起来了,没有调动的部队也都担负着御敌侵入的重任,这些部队是不能动的。于是,周恩来打电话找来军委总参谋部的同志,把高岗和林枫的电报递给他们。看完电报,总参谋部的同志也感到为难,最后说:只能等朝鲜停战,部队回来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天的反复考虑,4月23日,周恩来给高岗和林枫回了电报,说:东北所需2个林业师和4000人护林部队,经军委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除待朝鲜停战后可以从志愿军中抽调外,目前国内部队很难再抽调出2个完整建制师转业。如东北四五月份即要2个师作林业师及4000护林武装,则拟将东北给志愿军保留的2万老兵(6个独立团)和西南的补训师的架子合编担任,并在每个连里保留一个班的步兵轻武器,4000护林武装亦可不再另拨。你们意见如何?高岗和林枫决定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办,护林人员不足部分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火灾,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请示公安部要求将一骑兵团转业到林业部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务大队。公安部经过研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大队部设在乌兰浩特。部队主要驻守在重点边远林区、林火灾区和乱砍滥伐严重地区,执行护林防火、林政检查、维护林区治安等任务。
朝鲜战争停止后,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也开始迈入了正规化的建设轨道。
中南海内,___听完了总参谋部汇报后,深吸一口香烟,然后缓缓地将嘴里的烟吐出来,说:各地企业部门的警卫太乱,你们研究一下怎样使他们统一起来,更便于使用和管理。周恩来和总参谋部的同志经过反复讨论,感到改成经济警察比较合适。周恩来将大家讨论的意见报给___,___听了后说: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征求一下意见,如可行,我们联合发一个命令,将全国各地企业部门的武装警卫正式改编为经济警察。
但是,护林队改为经济警察情况有点麻烦,因为一旦改为经济警察其隶属关系就改变了,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林业部为慎重起见,决定先征求一下意见。东北林业局局长金树源将所辖各省林业部门有关领导找来召开会议。经讨论,最后同意改为经济警察。会后,他们打了报告,提出护林队以搜山剿匪、加强林区治安保卫为主,防火宣传为辅,又兼有武装部队的性质,因此应将护林队改为森林公安队。报告打上去后不久,国家林业部电告东北行政委员会林业局,同意东北护林队改称中国人民护林警察。
于是,东北行政委员会下发文件,决定将原属林业局之护林队,归属于中国人民经济警察系统,一律改称为__省护林警察队,其政治、军事、业务上的训练教育,干部管理以及供给待遇均由各自之林业厅负责,公安厅应负责协助加强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厅主管业务的干部可兼任政治委员。各省护林队经过整编后正式组建护林警察队。
随着黑龙江、松江省合并,原属两省的护林警察合并组成了黑龙江护林警察大队。为了指挥方便,护林大队改为黑龙江省林业厅森林警察处,不久划归省公安厅总队领导,并入了省公安厅民警处,后归省公安厅武警总队领导。
1962年初,黑龙江省林业厅为了加强护林防火和林区的治安管理,又写报告给国务院,要求恢复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机构及对它的领导,将森林警察和经济警察分开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负责护林防火、维护林区治安;经济警察负责林区工业保卫。并且在恢复和充实林区森林警察大队部人员外,恢复森林警察支队机构,领导省森林警察和林业部门的经济警察。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指示,森警今后除直接受林业部门领导外,在公安业务与军事训练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队的领导。之后,全省森警部队开始进行整编。
1962年11月,___、国务院为了统一领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林业工作,决定在哈尔滨成立______林业部东北林业总局,辖8个林业管理局。但是,由于森林警察部队的驻防地和执勤范围处在东北林业总局和省林业厅林业施业区的交叉位置,绝大部分森警基层部队分布在林业总局辖区内,因而出现了领导体制混乱、多头领导、谁都管、谁都管不起来的现象。于是,黑龙江省林业厅上报省委、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林警察部队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这个问题牵涉面比较广,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国务院没能马上答复。
不久,黑龙江省召开森林经营局长会议提出,将总局辖区内的森警部队全部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林业厅各森林经营局管辖区内的森警全部撤销。之后,国家林业部函复东北林业总局,同意森工企业接收森林警察。面对森警不断更改的领导关系和面临被撤的危机,国家林业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森林警察体制的报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个警种,对于森林防护起着别的部队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作为一个警种,要保留原建制。由于对这支部队的使用管理的混乱,建议成立森警总部,将内蒙、吉林、黑龙江省的森林警察统管起来,由林业部和公安部队司令部对森警总部实行双重领导。收到林业部的报告后,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立即责令有关部门进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文件批复,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设立森林警察总部,仍由各省区分管森林警察部队。并明确指出黑龙江省森林警察属于林业企业的归东北林业总局领导,属于地方的归省林业厅领导,有关军事训练、服装和武器供应问题,请公安部协助解决。
在林业部准备按照国务院指示整顿森林部队时,___席卷全国。哈尔滨森警大队部分干警组成的___思想造反有理战斗团,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队,支队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森林警察部队进行___问题的通知》电报,明确规定森林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受当地军分区领导。后来,黑龙江省革委会和省军区联合行文上报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警部队改编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林业部没有同意,转而上报国务院要求将森林部队移交地方领导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决定恢复省森林警察支队部的建制,由省林业总局党委负责组建,撤销解放军对森警部队的军事接管。
为了提高护林队伍人员素质,经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批准,森林部队1978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3年,归各省林业部门主管;在护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
实行兵役制以后,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原来各级的领导都是地方领导担任,实行兵役制后如果继续由地方领导担任,面临着战士进步、提干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各省反映的情况,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武装森林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森警部队连排职干部,从1980年开始按军队现役干部管理。连级以上的干部仍然由地方干部担任。
就在森警部队不断调整变换时,一个新的转机到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开始重新组建。国家林业部和公安部经过研究,联合上文国务院,提出将森林部队划归武警部队序列,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家劳动人事部下发通知,将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装序列,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体制。为了加强对武装森林警察部队的领导,公安部要求林业部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设一个林业部森林警察办公室,来协调武警与森林部队的正常工作。林业部决定由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兼任办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总部和林业部联合工作组到黑龙江省森警总队进行调查,研究关于森警部队列入武警序列等有关问题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引起了国家重视,并改变了这支部队的命运。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继而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毁坏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过火森林面积达56万公顷,投入灭火人员共约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以娴熟的扑火专业技能、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战术素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就是森林警察部队。这支部队始终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重任,为扑灭这场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通过电视,看到森林部队的战士勇敢扑火的场面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火场中真离不开这支部队,这支部队不简单,素质过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队官兵同大火浴血奋战的场面,很是感动,他对工作人员说:替我向森警部队发电表示敬意。大火被扑灭后,邓小平发布命令,嘉奖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森林部队全体指战员。黑龙江森林部队被授予扑火尖兵荣誉称号。这场大火使森林警察这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名扬海内外。
大火过后,那烧焦的泥土、那化为灰烬的林木,如同一个黑色的惊叹号嵌刻在大兴安岭林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关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火灾情况指出:这次扑火证明,森林警察对护林防火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支部队的建设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目前,森林警察队伍无论从数量上、素质上都远不能适应需要,应当有计划地加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在《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过去国务院已经定了,这个原则不变森警要增加些编制,我主张少增人,多增加现代化的先进装备。
加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建设,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防火、扑火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一封内参放在总参领导的面前,这份当时属机密的内参是解放军报的一个记者写的。在内参中,他写道: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武装森林警察,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战士实行义务兵役制,连以下干部实行现役制。1984年5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文,规定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但是,这个文件下达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实,致使森警部队领导体制目前既不属于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也未正式纳入武警部队的序列。营以上干部尚未实行现役制,给森警部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部队建设出现了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内参详细列举了这种管理体制带来的问题,指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部队的建设和部队的战斗力。这封内参所提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立即责成有关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全部实行现役制,实行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双重领导,以林业部门为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部队执行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受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部队担负森林防火、灭火,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参加林区经济建设等任务。列编后,省(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省(自治区)森林警察总队。森警办与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林业部防火办一套机构,三块牌子。不定级别,不转现役。为便于与武警总部衔接工作,森警办可以代表林业部参加武警军级有关会议和发给相应规格的有关文件。森警办人员按公安待遇。
1999年2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文件,调整武警森林部队体制,从1999年2月10日起实行武警总部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由武警总部对其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工作。武警森林部队的森林防火业务工作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部队执行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国家林业局统一指挥;部队执行所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国家林业局长兼任武警森林指挥部第一政治委员。
武警总部司令部设立警种部,撤销国家林业局森林警察办公室,组建武警森林指挥部,军级,负责领导管理森林部队,组织指挥部队防火、灭火。指挥部机关编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指挥部下辖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4个森林总队。
8月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 至此,中国武警森林部队进入了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分布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缅、中越和中老几千里的边境线上的300多个值勤点,守护着3000多公顷的森林草原资源。在祖国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在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迹。如今,森林部队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立体作战能力的专业队伍,成为森林防火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篇三 调研报告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3450字
武义组工
大调研工作开展8个多月来,我县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紧扣中心工作,立足自身职能,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新举措、新机制,撰写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县大调研办将精选部分调研报告进行刊登,供各单位学习参考。
本期刊发武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董三军同志撰写的《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我县“民办公助”保护历史文物的思考
武义县在省内素有“文物大县”的美誉,县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申请国保省保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县级财政资金开展重点文物修缮、采用“民办公助”筹措民间资金等方式,积极推进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民办公助”是以群众为主体、政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兴办各种社会事业的一种建设模式。以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为例,就是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以财政补助为辅,以文物所有人自筹资金为主,吸引民间资本,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用活用好财政资金,妥善解决修缮难题。
part 1
武义文物资源现状
我县现有国保3处,省保10处,县保67处,文保点78处,登录点1457,合计161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处,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6处(包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按标准规范登录的161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40处,古墓葬25处,古建筑1155处,石窟寺及石刻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80处,其他文物6处。其中古建筑占总量分布的71.5%,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占总量分布23.5%,这两类建筑占总量95%,成为文物修缮的重点、难点。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这些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情况,许多建筑甚至出于濒临损毁的境地,保存状况令人堪忧,亟需进行抢救保护。
为了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2023年开始,我县尝试以“民办公助”形式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修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过数年的摸索,2023年我县出台《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和《武义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细则》,加快推进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建设。十多年来,累计对我县260余处历史文物进行修缮补助,补助资金达650余万,吸引民间资金达3500余万。随着我县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和“民办公助”项目实施,县内文物保护现状已有较大改善,许多修缮后的宗祠、古民居等辟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文化礼堂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part 2
推广“民办公助”,
保护历史文物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民办公助”的推广,我县历史文物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仍存在较大的阻力和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文物工作调研,以在我县俞源、郭洞、山下鲍、陶村、履坦等古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为例,存在这样一些普遍的问题:
01
保护意识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庄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历史文物被拆建、改建,导致古镇、古街、古建筑等历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同时,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愿望愈发迫切,不少古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已逐渐被拆改。由于忽视对文物资源保护,严重缺乏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缺乏“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利益驱动,一些重要文物逐渐损毁或消亡。
02
产权所有与保护修缮之间矛盾
从我县文物的产权分析来看,县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属于私人所有的占62.2%,属于集体所有的占29.6%,国有的占7.6%。按照文物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不可移动文物是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原则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较难实施,人们认为保护文物是政府的事,应由政府投入,不愿按照文物法有关规定投入资金维修。特别是私人所有的部分民居产权牵涉人员多,若无人牵头或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修缮计划就被搁浅。属于集体所有的,很大一部分逐渐成为村民堆放杂物的公用建筑,无人对其展开保护、修缮,导致不少文物建筑损毁严重。
03
资金投入与修缮费用的矛盾
我县对历史文物修缮主要采用“财政投入”和“民办公助”两种形式,2023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300万元,用于民办公助费用在100万元左右,相对于我县丰富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资源,财政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部分补助。大多数文物位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无力承担日常养护和抢修修缮工作,与此同时,社会资金的投入渠道狭窄,依靠群众集资,资金量有限,众多文物面临“没钱修、没人修”的窘境。
04
开发利用与循环保护的矛盾
随着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不少历史文物已经得以修缮,但也面临一个难题,开展修缮保护后,因缺乏有效利用,没有旅游、资金输入,往往闲置下来,修缮效果不能得到长时间保持,容易形成不良循环,对于出资者并没有相应的回报,修缮融资渠道就越来越狭窄,只能依靠政府投入。
part 3
深入推进“民办公助”
文物保护工作的建议
“民办公助”是缓解历史文物保护难题的有力探索,针对前期推广中面临的难题,我们还需进一步细化、深化,使“民办公助”项目能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
01
进一步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针对当前我县文物资源多,修缮难度大等难点,要加大推广民办公助项目力度,加强财政补助引导,利用杠杆效益,撬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优势,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引导农户做好日常养护和抢救性修缮。对于古建筑而言,若能做好日常养护,可以大大降低大面积漏雨、霉朽、倒塌等问题,可以延缓衰亡的速度。对于暂不具备全面修缮条件的古建筑而言,这样的抢修是非常有必要的。
02
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比修复一件文物重要的多,这也是贯彻其他文物保护具体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借助文化遗产日、节庆活动等宣传平台,让文物工作见人、见物、见精神,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文物的保护仅仅靠政府是无法有效落实的,还需要带动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历史文物在展示形象、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助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养成自觉保护意识,有效避免盗卖古建筑构件、对古建筑进行拆建等违法案件的发生,做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03
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民办公助旨在通过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盘活文物资源。但面临古建筑多、维修规模大、所需费用高的难题,按照目前的资金比例情况,支持的范围很有限,无法扩大覆盖面,无法调动积极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资金扶持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实文物抢救修缮资金和日常保护经费,更进一步扩大民办公助功效,通过花小钱,赚大钱、赚长远钱、赚绿色钱。同时,还要增强文物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动员和引导各部门单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中。
04
进一步解决产权困扰
政府、村集体可以通过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方式收购古村落内古建筑和房屋产权,为古建筑最终进入市场提供可能,古建筑房屋原住户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解决原住居民因新建住房拆旧建新而造成古村落破坏,以化解受保护古村落与农民新建民居之间矛盾。如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允许和鼓励海内外组织和个人购买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实现产权多元化,抢修保护社会化、运作市场化。如金华澧浦镇用“招赘”令形式,用30年使用权换百万元修缮费 ,这都是对产权困扰的一种尝试。
05
修缮保护要遵循相关原则
我国《文物保护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修缮、保养必须遵守而不改变文物、古建筑原状的原则。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价值,一旦改变其样貌原状便失去自身特色,致使其科学研究价值大大降低。要在不改变其原样得到基础上达到修旧如旧效果。目前,对历史文物修缮查验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部分修缮不合要求,就无法列入补助名单。在今后古建筑修缮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古建筑的主体结构、部件造成破坏,要保持古建筑原有的时代风格和建造工艺。
06
进一步加强对文物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古建筑保护只是第一步,而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才是文物工作最终目的。利用好古建筑,不但需要充分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还要合理凸显出其在物质功能上的作用,进而促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民办公助修缮之后,积极探索修后利用,发挥文物社会功能,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可以用作民间博物馆、文化礼堂、参观游览场所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最为游赏纪念、经营服务等场所。通过综合考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社会影响力、人文环境情况等,科学确定延续原功能、赋予新功能,历久弥新。
篇四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7850字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23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武汉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行政管理部门和产权人、使用人的保护责任,规范了优秀历史建筑的使用行为。经过认真调查论证,按照“集中成片,规模效应”的原则,确定了4批、124处优秀历史建筑,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确定了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汉口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汉阳旧城风貌区、武昌旧城风貌区等四大历史风貌区。
汉口原租界风貌区:核心为一元路、青岛路和珞珈山路三个街区,现存1000多幢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数十栋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密布其间,宛如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建筑博物馆。汉阳旧城风貌区:位于汉阳显正街地区,包括一批教堂、古建筑、古刹、古树名木。武昌旧城风貌区:以阅马场、昙华林、农讲所、长春观为核心,一批历史建筑保存比较完整,尤其是昙华林街区,集中保存了一批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和江夏民居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
对尚未纳入保护范围而又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实行抢救性保护,市局组织了七大中心城区历史建筑资源调查,对建成50年以上符合评定标准的历史建筑,全面了解其建筑艺术特色、历史沿革、质量等级和产权状况。共调查历史建筑434处,总建筑面积60.48万平方米。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160处,建筑面积38.18 万平方米。发掘和整理出了一批极具特色和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如:江汉医院、老亨达利、老华康副食、友谊路电信局等,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工艺上,均代表了当时比较高的建筑技术水平;黄陂二里、车站路8号、吴家花园等建筑,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与东方建筑风格的糅合与交融;安徽会馆、新安书院建成较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
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在XX年被授予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大余湾是省文物保护单位,其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全村现存50多户,石屋石砌,雕梁画栋,属典型的明清风水建筑格局。据村谱记载,该村先祖曾有过“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的辉煌历史。该村的雕匠、画匠、石匠、木匠均远近闻名。而最为有名的是窑匠,曾有“十汉四窑匠”之说。大余湾村是古人遗存的恬静、淡泊的田园,村民至今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民俗民风。
2,近三十年成了武汉市老建筑加速消失的三十年。
截止至2023年,民俗专家刘谦定所统计的100处被拆的老房子中,76处是“拆除消失的历史建筑”;有10处是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如叶挺24师师部旧址、革命先烈施洋故居、革命先烈项英故居、俄国领事馆官邸旧址等;有6处是“被易动原址的历史建筑”;还有18处为“夷平再建的历史建筑”。张之洞鄂园、利济路电厂及江夏民居之类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相继被拆。
武汉市近代最早的里份,曾经一度保存完好的里份,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历史。里份内,不同风格的建筑房屋,中式石库门、土库门、欧式小洋楼以及中西合璧的门楼应有尽有。石库门的门头装饰大多采用传统的花鸟虫鱼图案,高雅而不失富贵气派。住宅内的局部装饰也很细致,一些木制门窗为格子窗,窗子下半截镶条环板,做工精细,花心及腰华板的装饰,精致的木栏杆体现了传统民居精巧、素雅的装修风格。里份民居也针对武汉火炉城的特点,讲究解决室内高温的设计,房内有良好的通风和增设的遮阴设备。里份起源于汉口开埠后的19世纪末,至1949年全市共有里份208个,主要分布在汉口的江岸区、江汉区。到1996年,仅有140条;到1998年,又有30条被夷为平地;XX年下半年,武汉市规模最大的里份——生成里,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消失。
白沙洲陈家巷里曾有一栋百年老宅,名曰“卢家老宅”,始建于1892年。当时卢家是白沙洲五大竹木商之首,所建豪宅仅住房就有500多平方米,另有平行建的一方戏台。卢家老宅沿中轴线、天井层层递进、三合院泗水归堂,这是“江夏民居”最后的标本。XX年,这座老宅在被评为“武汉市一级优秀历史建筑”的前3个月,被夷为平地。
再建的历史建筑,让人记忆深刻的是中苏友好宫。1956年,由原苏联援建的中苏友好宫(武汉展览馆前身)在汉建成,武汉同北京、上海、广州并为四大会展中心城市,撑起中国会展业的天空。1995年的一天,原中苏友好宫被实施爆破。全国共有4个苏联展览馆,至今北京、上海、广州的展馆都还在,唯独武汉的展览馆没有了。青山区的红房子也在一片片地消失。
2023年,不顾包括市多名人大代表在内的公众的反对,为修建地铁站,江汉路上的四季美、精益眼镜店、邹协和金号、人民饭店等多处中华老字号历史建筑,以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生成北里整个历史街区,将整体拆迁,为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让路”。其中,位于花楼街和交通路交会处的邹协和金号,建于1920年以前,现为“永和豆浆”,是武汉市挂牌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
已确定的四个历史风貌区中,花楼街,鄱阳街已被夷为平地,汉正街正在整体拆迁。长堤街上有几个大工地正在开工。位于昙华林附近的恽代英故居已拆除。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的故居被人偷偷推倒,百年老宅只剩下残垣断壁。仅仅一个月后,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武汉旧居也差点被拆。
在国务院批准的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武汉市是在1986年12月8日第二批获选的。在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方面,武汉因地面古建筑较少而推迟入选。“武汉8000平方公里的版图,30年时间新建筑就占了90%,老城区还有多少老房子?”目前武汉的老房子范围已微乎其微,几十年的建设,新房子的范围早已是老城区的几十倍了。如果现在的老建筑仍在加速消失,武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顶帽子恐怕就要亮红灯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已进行三届,武汉送不出像样的参赛项目。
二,历史建筑消失的原因与解决办法的经济理论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历史建筑,可以发现历史建筑具有商品与公共物品的双重经济属性。一方面,作为不动产,历史建筑具有商品的特征,拥有房地产的价值,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历史建筑处于城市之中,无偿给公众带来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悦。正是由于其双重属性,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与收益也不同于一般商品。
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机会成本,即历史建筑占有的土地成本。二是维护成本,指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善,日常管理的费用。
历史建筑保护的收益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经济收益,包括租金、商业收入,和其他作为经济场所(如办公、酒吧、博物馆)所带来的收益。二是外部经济收益,指历史建筑施加给社会的某些效益,而这些效益不能由历史建筑的所有者直接获得。例如,无偿给公众带来形式美感和文化愉悦。由于历史商业街区的改造成功,周边地价、房价均大幅度增值,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
因为历史建筑成本巨大,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土地的需求使得历史建筑成本巨大的机会成本不断攀升。而内部经济收益较低,加之其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土地增值效益的辐射范围往往超过自身基地,使得周边区域获得经济收益,而保护的投资者却不能直接获得相应的利益,故保护的成本与收益往往难以平衡,历史建筑的保护动力严重不足。加上我们不少历史建筑产权不清,使用者更无动力去保护它。
目前,在社会上有一些自发形成的保护历史建筑的个人和组织,在保护老建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和 “江夏民居”“汉口里份” 这些没有名份的武汉特色建筑类似,昙华林原来也没有任何名份,但在民间人士刘谦定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吁下,它的命运终究得到了改写。但因为保护历史建筑带来的收益无法变成保护者本身的利益。所以,这股力量也是有限的,更多的人还是一种搭便车心里:希望别人去保护,而自己坐想其成。
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超过了它的收益。历史建筑就不可避免地面临消失的命运。反言之,保护历史街区也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历史建筑的功能,二是降低历史建筑保护的成本。
1,提高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的认识,开发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
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要给予足够的认识,特别历史建筑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且越来越稀缺,能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会越来越宝贵。很多老建筑老街区在推土机的欢唱声中消失。就是我们低估甚至没有考虑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在旧城改造中,如果我们对历史建筑的外部性功能不能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将铸成大错,而且是一错再错。
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宣传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社会价值,旅游价值。宣传历史建筑在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供人研究、鉴赏上的价值。不仅要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面向未来看问题:不断的发展使得发展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其价值会爆长。
直接提高内部收益。历史建筑具有一般建筑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形式、独特的风情等等,因此,历史建筑可以突出建筑、文化、历史等营销主题,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开阔的市场,实现效益的增长。成功的历史建筑保护案例不胜枚举,如上海的外滩3号、6号、8号等建筑群保护中,许多外国顶级品牌纷纷抢驻,它们用历史建筑的华丽外衣提高自身产品的美誉度与尊贵感,开拓逐步发育的高端市场,而这些顶级公司的入驻也带来了历史建筑保护收益的最大化。上海的苏州河畔新天地,把历史厂房,一些老的仓库,赋予现代的开发理念,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身的“时尚沸点”发展,成为一种经典。上海石库门“新天地”项目,该项目是新、旧街区互动开发的典型案例。由于大片保留了里弄格局,并且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保留了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并对建筑内部进行较大改造,使其适应了现代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切实拉动周边地价上涨,获得了始料未及的巨大成功,成为历史街区更新的成功样板。但是,“新天地”项目的成功也付出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原住民的大量迁出与过度的商业和旅游开发,破坏了该街区的原有风貌。
保护历史街区,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要强调对单个老建筑的保护,更要强调对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对单个老建筑的保护是无法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的,而对整个历史街区的保护能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甚至可以考虑将某些单体老建筑迁移至历史街区。以提高历史街区老建筑的数量。
为了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国家自2023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开展“中国十大历史名街”评选,每一个的街道都成了其城市旅游的金字招牌。成了他们的聚宝盆。
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北京市国子监街 山西省平遥县南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 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 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海口骑楼老街)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 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 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 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罗西亚大街 北京市烟袋斜街 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漳州古街)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名单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福建省长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翘街、
对照这些获选名街和不少入围的落选者,武汉的几条街还有不少差距。但我们一定要将获得一,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的参评给予我们的振动更大,它们就是用五十年代的红房子经过两次申报而一举成功,而我们的红房子正在被当成危房而被成片地拆除。
2,利用补贴与市场的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
产生负外部性(如污染)的经济主体并未承担社会用于治理负外部性的费用,政府通过征税的方式将污染成本加到企业的成本中去;而对于产生正外部性效益的经济主体,政府应给与补偿。保护历史街区产生了很大的正外部性。按照此理论,政府应对保护历史街区的民众予以补贴。在国外,大凡建筑超过50年,房屋的所有者就会向政府申请老建筑保护,并从政府领取补贴。若产权清晰,补贴的应该是房主,但我们的产权很复杂,只能将居住者视为房主。
以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为代表的产权管理思路则认为,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无须政府干预,通过产权明晰化,并依靠有关部门方面的协商和谈判,足可使外部性问题得以合理解决。因为,科斯认为政府的调节机制本身并非不要成本,他主张通过经济主体间的谈判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只要在财产权明晰,且交易费用为零,市场机制会找到最合理的办法,并使资源达到最优状态。
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历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体现为对周边产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周边的地产商、商业运营者是外部经济性的受益者。根据科斯定理,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可以由这些地产商和商业运营者与历史建筑所有者进行谈判、协商,促使这部分外部经济效益回归历史建筑;或者直接将历史建筑以及受其外部经济性密切影响的地产商、商业运营者进行合并,合并后历史建筑的外部利益自然内部化了。
上海新天地项目是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周边地区的整体开发的典型实例,香港瑞安地产公司将上海传统里弄建筑保护和紧邻地块的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运作,在开发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了历史建筑保护,提升了街区的区位价值,通过周边地产的升值实现了历史建筑外部经济性的内部化。
“武汉蓝湾俊园”楼盘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发展现代住房的过程中,使整个楼盘得到升值。始建于1919年的商办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李子云先生创办的纺织厂,代表近现代风格,当时动工时发现此地有历史建筑,开发商将有限公司的办公楼整修成为小区会所,后来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楼盘的文化品位顿时提升。
明晰老建筑的产权有利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国外相比,我国历史街区的产权问题更为复杂。很多居住者不是原房屋的所有者,而通过拆迁,他们就能得到有产权的房屋,而且居住条件也能改善,他们对拆老子有着很大的动力。这个问题如果处理?政府能否承认他们的事实产权。
政府在政策中规定老建筑不得买卖,这可能是考虑到老建筑的产权问题太复杂。对于产权清晰的老建筑。应该鼓励老房子通过市场交易而让懂它的人拥有。
3,政府规划是降低保护成本的最有力手段
在降低保护成本方面,关键是要降低土地的机会成本,国外在此方面有很成功的做法,那就是不在老城区建新城,我国的青岛,夏门等也是沿用了这一思路,据研究文献,若即要保护老城,又要在老城中建新城,则会矛盾重重。所以,要保护历史街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在历史街区建新楼,更不允许搞“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这就需要政府在规划上严格把关,从目前情况看,好像只有昙华林有这个条件。整个武昌历史文化风貌区没有大的工地,所有的高楼均在中山路以外,这就是类似于在老城之外建新城的思路。这为我们保护老城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保护好昙华林,将昙华林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这是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个机会。
XX年,启动了昙华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该街区位于武昌老城区东北部、花园山北麓,规划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这里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标志性历史地段。已查明的历史建筑和遗迹52处,其中3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幢建筑列入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册。昙华林历史街区融汇了自然生态文化、古城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和街巷文化,集中展现了武昌近现代的文化生态环境。按照“以重点历史建筑风貌保护为主,形成山、城、街巷、建筑为基本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具体实施了三期工程。一是仁济医院等八处历史建筑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二是正街西段(胭脂路—得胜桥)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三是花园山小森林建设工程。XX年,先期启动了一期工程,列入首批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有原仁济医院、孙茂森花园遗址、教士公寓楼、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昙华林34号、32号、81号江夏民居、翁守谦旧居等8处,修缮历史建筑5727平方米。
四,历史风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历史风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保留建筑风格,重现历史魅力;完善内部功能,融合现代需求;优化社区结构,展现时代风采”。通过保护、整治和改造,挖掘优秀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中心城区的特色亮点和市场卖点,提升城市品味,打造文化品牌,繁荣武汉经济。保护工作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保持原有建筑风貌。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整体造型和细部装饰,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在外观上整旧如旧,有效保留和保护建筑物所蕴涵的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二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保留原有风貌,继承近代文化的同时,结合武汉特点和现代需求,对建筑物内部彻底改造,提高建筑物的综合品质和使用功能。三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结合优秀历史建筑的地域特点、周边环境、功能配置,制定高品位的规划方案;在保护建筑物外部历史风貌的同时,提供现代的设施和功能。拆除周边一般建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休闲文化设施、提高绿化覆盖率,营造优雅的周边环境。四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通过保护改造,充分体现其历史价值和观瞻价值。通过建筑物功能置换、内部改造、环境营造、商业运营,充分发挥历史优秀建筑的经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篇五 历史教师形象调研报告2550字
教师作为一个授业解惑的职业,在很多方面需要掌握许多的知识和见识,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品质和素养,在教授学生学习时做好一个好的表率作用。为了更好地投入教师事业,从事历史教学工作,成为同学们满意的历史教师,故特此调查同学们与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历史教师形象,以此来改进我们的教学课程,此次问卷调研针对福州地区两所中学,我们分别制作了学生和家长两份不同的问卷,旨在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明确新时期对历史教师的形象要求。因此调研数据主要是服务于未来将走上历史老师职位的人员,从一些数据和总结中,给予他们一些意见,希望可以为他们以后从事历史教师时起到一定的帮助。
问卷分析
此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问卷共发出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65份,包括420名学生和45名家长。大学生还和一线历史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交流。此次调研活动深入到中学学生和家长当中,广泛听取了同学们与家长最真诚的想法与建议,希望这次调研的数据和结论能为完善课堂教学培训内容,提升在校师范生专业技能提供借鉴。
此次调研主要结论有以下五点:
(一)坚实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课外知识和出色的课堂教学能力
老师作为一个教授知识的职业,专业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同学们对于上课下课许多的疑惑之处,最直接的想法就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答疑。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并不仅仅掌握本身的专业知识,对于许多的课外知识也要有相当的涉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知识是无限大的,老师有不懂之处,同学们总是比较喜欢与老师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有92.1%的同学是希望老师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承认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有差距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解题方法的。因此,老师同样要有谦虚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和见解。
与此同时,历史虽然是过去,但是历史教学却要面向未来的,掌握现有的历史的知识远远是不够的,要时刻补充自己的知识储量,学生对于知识渊博的老师总是会多几分尊敬和爱戴,这也是和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一,这也是老师形象确立的基础之基础。
在选择拥有一定现代多媒体技能的初毕业的历史老师和有一定中学教学经验的历史老师时,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希望两个是合并的,为此每一个师范生都要抓住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增加自己的经验,了解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方式,这样能更好的增加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二)丰富多样的讲课方式
现在的许多学校都有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同学们现在也更是喜欢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上课,有49.3%的同学喜欢老师用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为此必要的计算机能力也是老师应该必备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也是比较关注的,其中有28.9%的同学还是会比较喜欢老师用粉笔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是会有10.4%的学生认为老师念教材,划重点是有必要的。为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课程来选择以哪种方式上课。例如,平常普通的课程可以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上课,在活动课上可以采用较小组讨论,活动的形式,而在学期末复习时可以采用划重点的形式,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这样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同学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学们对学习上的把握。
(三)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主体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6%的人认为教学方法是老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老师上课是否风趣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超过半数的人喜欢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笑后即忘类型的老师,这也充分说明了历史老师的教育风格还是应该以寓教于乐为主,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增强课堂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最好的途径,因此把握好这个桥梁,对于老师开展更多更加丰富的活动至关重要。
而课堂的活跃程度,最重要的一点无疑就是要把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要积极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75%的人还是十分赞同老师上课提问的,但是有60.7%的同学只是看情况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喜好和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课堂的提问环节无疑是课堂互动的重要环节,因此把握好问题的力度,是调动课堂气氛的重中之重。在课后,68.7%的人很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仍然有28.9%的同学只是在应付作业,那么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同样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的个人师德相当重要
老师的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86%的人认为历史老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就是热爱和尊重学生,因此老师的自身素质培养也相当重要,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形象的升华。通过调查很少有老师会对学生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教育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应该看到老师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在问卷中,认为老师对自己有存在影响的占到了学生总数的91.1%,认为因为对一个老师的印象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的也有着比较大的一部分。为此,我认为一个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师德是很重要的,它会影响学生们对老师的印象,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对本科目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的做人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要培养良好的师德,这样便可以更好的教书育人。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今教师不仅充当着“严师”的角色,在课余时间更多地也充当着“益友”的角色,师生互动的频率进一步增加。
(五)听取家长的意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
在学生教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的还有家长,许多的家长都希望知道自己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这就需老师们和家长有一个长期的联络机制。为此,老师们要加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能力和联络能力,拓宽交流渠道,更好的对家长及时反馈学生们的情况,也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放在学校中学习。
老师为人师表,但老师也不是万能的,老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勇敢地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无疑是一个受益终生的教诲。因此,历史老师更应该注重反思和总结,来确保自身形象的确立。注重从学生身上吸取养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最终确立的历史教师形象包括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感情丰富,语言简洁;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活跃气氛,并能够很好地和学生交流等。对于尚在学校学习的师范生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亟待提升的能力,因此希望每一位师范生要努力朝这些方面努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
篇六 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调研报告3700字
当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影响和阻碍众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处理和解好决历史遗留问题,已是当今有些企业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这些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在处理和解决本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对类似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通过减员增效的方式,依据有关政策,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退文件,对其中一部分职工办理了内退。这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所采取的内退办法,在全国都普遍存在。但后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好转,企业自身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得以起死回生,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在职职工收入也随之提高,内退人员的收入与同期未选择内退的退休职工收入差别日渐明显,这就导致了提前办理内退的退休职工心理上极端不平衡。于是,众多内退职工不断到企业、地方政府集访,反映企业当年不应给其提前办理内退。
二、企业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如果割裂当时的历史条件,单纯地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则无可下手。当时,作为内退职工,所考虑的是企业万一垮了,还不如办理内退,不用上班还比在职职工收入高,他们自愿选择内退这条道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他们办理了内退,就不用承担企业经营不佳的风险,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这一历史环境企业与内退职工都必须尊重。在双方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企业和内退职工也必须面对现实。尽管内退文件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许多内部职工与近几年退休的职工相比,感觉吃亏了,这是一个现实矛盾。作为内退职工,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两者收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实状况,企业需要积极应对。
2、把握政策,实事求是
把握政策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企业仅考虑解决矛盾,不严格把握政策,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容易给其他类似企业带来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地区类似企业的稳定。鉴于此,企业始终以国办发文件为依据,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企业既承认职工诉求的合理性,又不能单方面地站在企业或职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企业只有全面、充分、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认认真真分析其产生、发展、爆发的全过程,并采取符合政策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3、不添新乱,不留后患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本身就是难啃的硬骨头。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难上加难,既要充分尊重当时的特定历史,充分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充分理解当时政策的进步意义,又要确保今后不产生新的矛盾,不增添新的麻烦,不留下任何隐患,这的确是对企业主要领导驾御企业、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清理的人员范围、处理办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留后患,又专门制定了配套办法,即《实施细则》,进一步说明了政策依据、符合解决范围的人员、操作程序及有关问题的解释与说明,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解决方案的严肃性、全面性,缜密性。
三、解决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主要方法
1、倾听诉求,将心比心
在集访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建立了畅通的诉求体系,要求所有干部都是上访者的接待员,所有干部都要耐心地倾听上访者的诉求,将心比心,站在上访者的角度去解疑释惑,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所有上访者尽情倾诉,发泄其想法及不满。同时要求,所有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要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及时反馈上访者诉求,对于不能直接答复的诉求,咨询职能部门后,主动上门做工作,使上访者感受企业是真正重视他们的诉求,拉近上访者与企业的距离,为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积极的姿态,营造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氛围。
2、正视矛盾,分清主次
正视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分清主次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至始至终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矛盾,也从没有回避矛盾,更没有隐瞒和压制矛盾,认认真真分析各类矛盾的类别,区分出与政策有关的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在集访期间,退休教师也来上访,我们明确告知他们的问题不属于这次内退职工的范围,待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针对退休教师反映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同时,即使是内退职工反映的问题也有办理内退无关的事情,我们同样也分离出来,这样,就较好地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顺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3、胸怀全局,体现个
性
解决内退问题,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工作,稍有不慎,则会影响全局,酿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后果。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企业主要领导胸怀全局,谨小慎微筹划解决方案,确保既解决企业内退问题,又不引起地区其他企业内退职工因互相攀比带来的不利影响。企业先后走访了政府和类似企业,经过认真分析,内退现象普遍存在,且具有共性,但考
虑到企业的具体问题和个性问题。我们在制定措施和办法时,就特别有针对性,既解决了企业的矛盾,又没有给面上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个性,所制定的解决办法是正确的,经受了考验。
4、信息畅通,掌握主动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权。信访稳定工作特别处理和解决内退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收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我单位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信息,除了通过各单位、各支部公开的渠道收集信息外,我们有针对性安排不引起内退职工怀疑的人员深入内退职工经常聚集的地方了解内退职工谈论的情况,尤其是了解骨干人员的想法,然后将内退职工最新的思想动态反馈给主管领导。这对于企业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正确的解决办法和政策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政策攻心,晓之以理
做信访稳定工作,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始终坚持以政策为依据,运用政策攻心,言之有理,拘之有因。我们处理内退问题时,始终坚持了这一点。我们制定好文件后,并没有立即出台,用了四多月的时间进行政策攻心。我们安排有关人员故意将文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精神散布于内退职工当中,观察其反应,了解其变化。同时,表明企业的态度,不作任何许愿,决不突破政策,一视同仁,严格依据政策和文件执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会最大限度的考虑职工的利益。在正式出台文件之前,党委书记通过直播的方式发表电视讲话,党委书记饱含对内退职工的关爱之情,心系对企业发展的担心与顾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次阐明政策及实施办法,号召全体职工与家属共同为企业快速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而努力。党委书记就解决稳定问题发表电话讲话,在企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其方式新颖,覆盖广泛,为迅速解决内退问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责任到位,群策群力
信访稳定工作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职责,它需要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同时,做好信访稳定工作需要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并将责任落实到位,群力群策,形成大信访格局,推动整个信访稳定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在解决内退问题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上,形成企业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分片负责,各单位一把手负责本单位的责任体系。其次,全体动员,发动职工,积极宣传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发展离不开稳定,发展需要稳定的浓郁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内退职工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深入家庭,开展工作,集各方之力量,汇各方之智慧,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工作格局。
7、团结多数,孤立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内退职工,其诉求是合理的,其要求也是正常的。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很多内退职工是想通过正常的渠道来反映他们的诉求,不愿意参加集访。另外,由于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在企业上班,绝大多数内退职工不愿看到因集访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内心还是希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有些是抹不开面子,是被迫参加组织者进行的集访,真正闹事的人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得出这样的判断后,我们就依靠和团结全体干部职工集中精力做好大多数内退职工的思想工作,孤立小数。实践证明,只要大多数人思想统一了,稳定了,企业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8、依靠政府,维护秩序
紧密依靠政府,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尤其是处理和解决集访事件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常来说,政府是正面价值取向的代表,也是合法和正义的代表。依靠政府,可以规范上访者的行为,更可以使集访事件处于理智状态,避免走向极端。由于,我们长期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政企关系,在企业发生集访事件期间,政府主动帮助我们,主动出面帮企业做工作,主动向退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政策,反复告戒不要有违法行为,要用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有力地配合了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
总之,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尤显得格外重要。只要我们在信访稳定问题上原则把握得当,方式方法合理,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为企业发展服务。
篇七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1700字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23~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23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篇八 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推荐6400字
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部队(简称武警森林部队),是森林防火、灭火的专业武装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在林海火场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起来的,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半个多世纪以来,森林部队由最初的护林队发展成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成为保护林区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被誉为“森林保护神”、“绿色卫士”,并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特种部队。
______成立后,东北各地建立起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自卫队,这些自卫队平时主要任务就是清奸、清匪、护厂、护村。1950年8月,鉴于这些组织的职能已经代替了护林队的作用,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护林队建制。部队派来的干部全部转业到地方。护林队员有两种选择,要么复员,要么转现役。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绝大多数护林队员参加了志愿军。
护林队被撤销后不久,大、小兴安岭等林区发生多起特大森林火灾,这几起火灾起因都是人为破坏。大火燃烧了两个多月,烧毁森林面积36万公顷,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彻底清除林内坏人,捕捉敌特,保护森林,维护治安,1950年10月16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辽东、吉林、松江、黑龙江省建立人民护林队,省设大队部,大队长由省农林厅林政处处长(后改由林业厅厅长)兼任,副大队长设专职干部。在重点林区的专署、县区设中、分、小队。中、分队长由当地林业科科长兼任,专区、县公安局、武装部等负责军事指挥。12月后,黑龙江省、松江省护林大队相继组建。护林队干部多数来自转业军人,队员大部分从各地农村招收。
各地护林武装相继组建,并没有使森林火灾灭绝。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匪特相互勾结,将破坏目标放在防守困难的林区里,令护林队防不胜防。1951年7月23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偏远林区地带建立护林站,有重点地安设电话与骑兵护林员,每站配备一二十名护林员从事防火、抚育等工作,其所需经费从育林费中支出,成为永久性的事业机构。根据这一决定,黑龙江省在黑河专区的偏远林区建立护林站34处,并招收护林员198人,其他各地县护林队作为常设机构,仍分驻于偏远林区,从事清山剿匪、护林防火和维护林区治安等工作。
由于护林队采取“一县一队”的布局,兵力过于分散,又缺少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指挥不灵、违法乱纪现象不断发生。1952年1月,黑龙江省林业厅撤销护林大队部,下属各队分别交由各地林业科、局领导管理。但各地森林火灾仍不断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在东北主持工作的高岗和林枫经过研究,决定给周恩来写一封信。信中,他们将这几年发生的大火及造成的损失如实地向周恩来进行了报告,并根据当时形势,提出东北需2个林业师、4000人的护林部队。1952年4月10日,高岗和林枫将信的内容以加急电报的形式发给周恩来。
周恩来收到电报后,不禁忧心忡忡。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一块原始林区,保护好这块森林资源,不但对于生态平衡,而且对于我国的国家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森林火灾造成的巨大损失周恩来也非常清楚,护林队员短缺他也知道。但此时,抗美援朝正处在关键时期,一切为了前线,国内能调动的部队已经全部调动起来了,没有调动的部队也都担负着御敌侵入的重任,这些部队是不能动的。于是,周恩来打电话找来军委总参谋部的同志,把高岗和林枫的电报递给他们。看完电报,总参谋部的同志也感到为难,最后说:“只能等朝鲜停战,部队回来后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几天的反复考虑,4月23日,周恩来给高岗和林枫回了电报,说:“东北所需2个林业师和4000人护林部队,经军委总参谋部研究后,认为除待朝鲜停战后可以从志愿军中抽调外,目前国内部队很难再抽调出2个完整建制师转业。如东北四五月份即要2个师作林业师及4000护林武装,则拟将东北给志愿军保留的2万老兵(6个独立团)和西南的补训师的架子合编担任,并在每个连里保留一个班的步兵轻武器,4000护林武装亦可不再另拨。你们意见如何?”高岗和林枫决定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办,护林人员不足部分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面对越来越多的火灾,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副主席王再天商定,请示公安部要求将一骑兵团转业到林业部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公安司令部林务大队。公安部经过研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大队部设在乌兰浩特。部队主要驻守在重点边远林区、林火灾区和乱砍滥伐严重地区,执行护林防火、林政检查、维护林区治安等任务。
朝鲜战争停止后,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也开始迈入了正规化的建设轨道。
中南海内,___听完了总参谋部汇报后,深吸一口香烟,然后缓缓地将嘴里的烟吐出来,说:“各地企业部门的警卫太乱,你们研究一下怎样使他们统一起来,更便于使用和管理。”周恩来和总参谋部的同志经过反复讨论,感到改成经济警察比较合适。周恩来将大家讨论的意见报给___,___听了后说:“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征求一下意见,如可行,我们联合发一个命令,将全国各地企业部门的武装警卫正式改编为经济警察。”
但是,护林队改为经济警察情况有点麻烦,因为一旦改为经济警察其隶属关系就改变了,正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林业部为慎重起见,决定先征求一下意见。东北林业局局长金树源将所辖各省林业部门有关领导找来召开会议。经讨论,最后同意改为经济警察。会后,他们打了报告,提出护林队以搜山剿匪、加强林区治安保卫为主,防火宣传为辅,又兼有武装部队的性质,因此应将护林队改为森林公安队。报告打上去后不久,国家林业部电告东北行政委员会林业局,同意东北护林队改称中国人民护林警察。
于是,东北行政委员会下发文件,决定将“原属林业局之护林队,归属于中国人民经济警察系统,一律改称为__省护林警察队,其政治、军事、业务上的训练教育,干部管理以及供给待遇均由各自之林业厅负责,公安厅应负责协助加强其政治工作,省公安厅主管业务的干部可兼任政治委员”。各省护林队经过整编后正式组建护林警察队。
随着黑龙江、松江省合并,原属两省的护林警察合并组成了黑龙江护林警察大队。为了指挥方便,护林大队改为黑龙江省林业厅森林警察处,不久划归省公安厅总队领导,并入了省公安厅民警处,后归省公安厅武警总队领导。
1962年初,黑龙江省林业厅为了加强护林防火和林区的治安管理,又写报告给国务院,要求恢复1958年以前的森林警察机构及对它的领导,将森林警察和经济警察分开使用。森林警察主要负责护林防火、维护林区治安;经济警察负责林区工业保卫。并且在恢复和充实林区森林警察大队部人员外,恢复森林警察支队机构,领导省森林警察和林业部门的经济警察。他们的请求很快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指示,森警今后除直接受林业部门领导外,在公安业务与军事训练等方面,仍受公安武警部队的领导。之后,全省森警部队开始进行整编。
1962年11月,___、国务院为了统一领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林业工作,决定在哈尔滨成立______林业部东北林业总局,辖8个林业管理局。但是,由于森林警察部队的驻防地和执勤范围处在东北林业总局和省林业厅林业施业区的交叉位置,绝大部分森警基层部队分布在林业总局辖区内,因而出现了领导体制混乱、多头领导、谁都管、谁都管不起来的现象。于是,黑龙江省林业厅上报省委、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林警察部队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这个问题牵涉面比较广,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国务院没能马上答复。
不久,黑龙江省召开森林经营局长会议提出,将总局辖区内的森警部队全部移交东北林业总局领导,林业厅各森林经营局管辖区内的森警全部撤销。之后,国家林业部函复东北林业总局,同意森工企业接收森林警察。面对森警不断更改的领导关系和面临被撤的危机,国家林业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森林警察体制的报告,提出森林警察是一个警种,对于森林防护起着别的部队无法替代的作用,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作为一个警种,要保留原建制。由于对这支部队的使用管理的混乱,建议成立森警总部,将内蒙、吉林、黑龙江省的森林警察统管起来,由林业部和公安部队司令部对森警总部实行双重领导。收到林业部的报告后,周恩来总理非常重视,立即责令有关部门进行研究。196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文件批复,同意保留森林警察建制,但不同意设立森林警察总部,仍由各省区分管森林警察部队。并明确指出黑龙江省森林警察属于林业企业的归东北林业总局领导,属于地方的归省林业厅领导,有关军事训练、服装和武器供应问题,请公安部协助解决。
在林业部准备按照国务院指示整顿森林部队时,“___”席卷全国。哈尔滨森警大队部分干警组成的“___思想造反有理战斗团”,查封了原省森林警察支队,支队工作被迫停止。不久,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森林警察部队进行“___”问题的通知》电报,明确规定森林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受当地军分区领导。后来,黑龙江省革委会和省军区联合行文上报国家林业部,要求将森警部队改编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林业部没有同意,转而上报国务院要求将森林部队移交地方领导管理,以便更好地使用。为了加强对这支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决定恢复省森林警察支队部的建制,由省林业总局党委负责组建,撤销解放军对森警部队的军事接管。
为了提高护林队伍人员素质,经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批准,森林部队1978年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3年,归各省林业部门主管;在护林防火工作上受省和所在地护林防火指挥部指挥。
实行兵役制以后,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原来各级的领导都是地方领导担任,实行兵役制后如果继续由地方领导担任,面临着战士进步、提干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各省反映的情况,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武装森林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后有关问题的批复》,规定森警部队连排职干部,从1980年开始按军队现役干部管理。连级以上的干部仍然由地方干部担任。
就在森警部队不断调整变换时,一个新的转机到来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开始重新组建。国家林业部和公安部经过研究,联合上文国务院,提出将森林部队划归武警部队序列,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家劳动人事部下发通知,将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人民武装序列,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体制。为了加强对武装森林警察部队的领导,公安部要求林业部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设一个林业部森林警察办公室,来协调武警与森林部队的正常工作。林业部决定由林业部副部长刘广运兼任办公室主任。
就在武警总部和林业部联合工作组到黑龙江省森警总队进行调查,研究关于森警部队列入武警序列等有关问题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引起了国家重视,并改变了这支部队的命运。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西林吉、图强、阿尔木和塔河4个林业局所属的几处林场,同时起火,继而引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特大森林火灾。据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烧毁房舍61.4万平方米(内含居民住房40万平方米)、贮木场4处半、林场9处、存材85.5万立方米;烧毁各种设备2488台、粮食650万斤;毁坏桥涵67座、铁路专用线9.2公里、通讯线路483公里、输变电线路284.2公里;受灾群众5万多人,死亡193人,受伤226人。大火持续燃烧了21天,过火森林面积达56万公顷,投入灭火人员共约3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人民币.
在这场大火中,一支特殊的队伍以娴熟的扑火专业技能、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战术素养,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就是森林警察部队。这支部队始终担负着打火头、攻险段的重任,为扑灭这场森林大火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通过电视,看到森林部队的战士勇敢扑火的场面时,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火场中真离不开这支部队,这支部队不简单,素质过硬。”李先念看到森林部队官兵同大火浴血奋战的场面,很是感动,他对工作人员说:“替我向森警部队发电表示敬意。”大火被扑灭后,邓小平发布命令,嘉奖参加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森林部队全体指战员。黑龙江森林部队被授予“扑火尖兵”荣誉称号。这场大火使森林警察这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名扬海内外。
大火过后,那烧焦的泥土、那化为灰烬的林木,如同一个黑色的惊叹号嵌刻在大兴安岭林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关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火灾情况指出:这次扑火证明,森林警察对护林防火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这支部队的建设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目前,森林警察队伍无论从数量上、素质上都远不能适应需要,应当有计划地加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在《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森警列入武警序列,过去国务院已经定了,这个原则不变……森警要增加些编制,我主张少增人,多增加现代化的先进装备。
加强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建设,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装备水平,逐步实现防火、扑火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
一封内参放在总参领导的面前,这份当时属机密的内参是解放军报的一个记者写的。在内参中,他写道: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的武装森林警察,经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批准,战士实行义务兵役制,连以下干部实行现役制。1984年5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人事部发文,规定武装森林警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但是,这个文件下达至今已近三年仍未落实,致使森警部队领导体制目前既不属于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也未正式纳入武警部队的序列。营以上干部尚未实行现役制,给森警部队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部队建设出现了许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内参详细列举了这种管理体制带来的问题,指出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部队的建设和部队的战斗力。这封内参所提的问题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立即责成有关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文批准森林警察部队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全部实行现役制,实行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双重领导,以林业部门为主;中央和地方,以地方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部队执行森林防火、灭火任务受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部队担负森林防火、灭火,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参加林区经济建设等任务。列编后,省(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省(自治区)森林警察总队。森警办与中央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林业部防火办一套机构,三块牌子。不定级别,不转现役。为便于与武警总部衔接工作,森警办可以代表林业部参加武警军级有关会议和发给相应规格的有关文件。森警办人员按公安待遇。
1999年2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文件,调整武警森林部队体制,从1999年2月10日起实行武警总部和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由武警总部对其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业务工作。武警森林部队的森林防火业务工作实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部队执行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国家林业局统一指挥;部队执行所在省(自治区)森林防火、灭火任务时,由当地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国家林业局长兼任武警森林指挥部第一政治委员。
武警总部司令部设立警种部,撤销国家林业局森林警察办公室,组建武警森林指挥部,军级,负责领导管理森林部队,组织指挥部队防火、灭火。指挥部机关编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指挥部下辖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4个森林总队。
8月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森林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 至此,中国武警森林部队进入了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新时期,分布在中俄、中蒙、中朝、中缅、中越和中老几千里的边境线上的300多个值勤点,守护着3000多公顷的森林草原资源。在祖国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在三北防护林和长江防护林的重要地段,在戈壁沙漠和西南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都有森林警察官兵的身影和足迹。如今,森林部队已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立体作战能力的专业队伍,成为森林防火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部队历史的调研报告
34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