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抽测分析报告
化 学 学 科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最晚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化学的入门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科学素养,从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命题意图:
1、主要测试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点均为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本试卷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有仪器装置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催化剂、仪器的组装、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
2、体现学科内综合,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和中考改革的要求。第一题将初中阶段的两大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对反应原理的认识,集实验、化学用语、反应类型等考核于一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3、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研究经历的思维过程。第二题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杂质的处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阅卷分析:
化学部分满分为30分,总平均分为17.5分;就各单位情况来看,平均分最高为23.2分,最低分为10.3分,相差13分;学生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2分。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错误主要有:
1、基础知识有缺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较多,存在不配平、化学式错误、漏掉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等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等等。
2、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如一个集气瓶中一长一短两个导管装置的用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密度的角度去思考。
3、规范答题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题设未知数时带单位、计算过程不带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4、不重视教材的运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侧重综合能力训练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不注重回扣课本,如计算题为课本题的简单变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在2分以下。
几点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化学课程标准(2023版)》指出: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身边事物,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有趣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关注薄弱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会没学会设定目标,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不要只是关注个别“尖子”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分层辅导,对教师来说要搞“题海”训练,对尖子生要加强“题型”训练,对中等生要做好 “题量”训练,对薄弱学生强化 “必考题”的训练。
3、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东西,要特别强化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4、重视实验教学。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功能,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条件开齐开好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做好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师至少应该利用已有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可结合实际情况,改革教材中的“活动天地与实验探究”等栏目中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地搞好实验教学;建议各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看实验(录像、教师的演示)+做实验”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篇二 九年级物理教学质量抽测分析报告
物 理 学 科
本次抽测试题总分30分,学生最高得分30分,学生最低得分0分,全市总平均分12.4分, 学校最高平均分20.2分,学校最低平均分7.3分,总体看学生和学校得分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现将本次抽测的命题意图、阅卷中反映出的学生问题和建议反馈如下。
命题意图:
1.加强核心知识、能力和题型的考查。“电学”是9年级物理学习的主要知识,也是学业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更是学业考试压轴试题的重要知识载体,约占总考查比例的30~40%。“电学”知识考查方多样,涉及到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各个题型,而“实验”和“计算”是重要的考查载体;此外,“电学”的核心知识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两个章节,且“电功率“知识学生刚刚学过,故本次抽测物理试题依据教材设计了物理学中经典的两个题目:一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是“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学综合计算,试题总体难度较大,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 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基础性。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处于初中物理考查的核心地位,为此试题1(1)、2等多问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基本计算。
3.突出“科学探究”考查,突出创新性。《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就是说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的重要教与学内容。试题中的1(2)、(3)、(4)、(5)、(6)从实验的故障分析、实验操作及设计、图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现象的评价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加强“实验教学”。4、突出电学动态电路计算考查,展现综合性。在高考综合考试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引领下,泰安中考试题中学科内综合、学科交叉的试题已成为中考压轴题的首选,为此在试题2(4)一问设计了滑动变阻器引起电路动态变化的计算。
问题与建议:
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比如个别学生将电功率的公式“p=ui”,在运用时错误地代入公式“p=”;再比如有的学生将电阻的计算公式“r = ”错误地带入为“r = ui”。
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物理经典的公式出现了理解和记忆的混淆,在教学中要从对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和表述等多方面加强教学,此外,教师也要注意从物理量的使用角度引导学生加以甄别,比如功率的符号用“p”、压强的符号是“p”,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和公式。
问题2: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1)时,不会正确连接导线;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3)时,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测量额定功率;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5)时,学生不知道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去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再比如1(2)中多数学生不会分析电路故障;再比如1(3)中,学生不会根据实验现象调节滑动变阻器……
建议2:加强实验教学。在今后的新授与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新授实验的开出率,同时要加强“经典实验”的重开率,一定让学生做到“明白为什么做实验”、“这样做实验的目的是是什么”、“实验数据为什么这样分析与处理”、“实验现象怎样进行分析与评价”……,总之,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从“身”、“心”两个维度亲历实验,力戒出现“教师空讲实验、学生死背实验”的教学现象。
问题3: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在2(4)问解答中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小灯泡两端电压一直保持前三问中的“4v”不变,故导致整个分析、计算错误。
建议3:加强习题规律的研究与方法教学。学科组和教师要积极开展“做万题、提能力”的活动,尤其是毕业班的后期复习教学中,要站在“方法”、“能力”的制高点上,辐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和综合的各类问题解答策略和技巧。
问题4: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考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审题能力较差——比如有的学生没有注意1(1)的存在而漏答;整体搭配时间的能力较差——三个学科的时间分配存在问题;畏难思想较重——受到压轴试题难度的影响,个别学生对基础问题也没有做出正确解答;学生试卷的解答布局存在随意性——计算题整体解答布局差,比如有的学生直接在试题正文中解答。
建议4:注意应考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与培训,确保“会而不丢分”。
篇三 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试题质量:本次各科试题质量都很高。其中语文、政治两科学生感到有难度,但题目类型和中考接轨,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各科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各段成绩分布:本次考试我校有四科在全市前五名,政治、历史名次相对较低,但都在全市前十名。但各段人数与教育局的指标任务数还相差很远,中考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审题不认真。很多同学没弄懂题意就急于做题,从而失分严重。其次是书写不认真,步骤不规范。在收卷复查时,老师发现学生书写潦草,答题步骤不严谨,不规范。第三,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和概念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差, 语言叙述能力较差。第四,学生偏科现象严重,几乎每一个有优秀生都存在1-2门的弱科。
老师复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追求复习进度,第一轮复习过于粗略,学生基础知识复习效果不扎实。2、分层教学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交流,未及时加强弱科补救、学习方法指导,致使学生的弱科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3,片面注重练习量而忽视学生答题规范性的培养,在书写、审题、计算、阅读等各方面学生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4、专题复习匆匆结束或者还没完成,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初三最后一个月的打算与措施
(一)落实五个抓好
1、 抓好中考综合模拟训练
专题复习结束后,主要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学校要科学安排模拟训练的时间,科学安排好训练密度。学科组要精心拟制模拟训练题,确保训练针对性。在选取练习题目上,尽量自己命题要或对现有的成品材料进行整合。
2、抓好学生答题细节
主要包括卷面、书写、答题规范、涂卡等细节。
第一: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将每次考试或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改,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
第二:进一步重视学生答题规范教育。重视日常做题的规范。
第三:进一步加强学生认真涂卡教育。
同时学校通过让学生观看网上阅卷,增强规范答卷意识。
3、 抓好复习时间的优化
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复习间的时间比例关系。不宜千篇一律控制过死,宜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查缺补漏,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课堂上把反复重复的内容减少,缩短讲授时间,突出讲方法,讲典型,多练习,多反馈。
4、 抓好常规班级管理
(1)向管理要质量。班级管理要重视分层分类管理,搞好四个帮扶工作,重点面向优秀生和边缘生,确保优秀生考上重点高中,边缘生考上高中,特别要加强对后进生的重点管理,防止其心理变态和不良情绪的滋生蔓延;对后进生要关怀体贴、多与家长联系。总的指导思想是'保优、促边、推偏、稳差'八字方针,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确保人人成功。
(2)班级要营造浓厚的迎考、备考氛围。通过模拟考试,考试心理讲座,学生个别谈话等多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在班内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
(3)张驰有度,提高效率。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加压,又要善于调节,让学生提高时间利用的效率,杜绝低效的疲劳做法,让学生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以提高效率。根据攻坚计划,营造考前氛围,引导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迎战状态。
5、抓好学生后期的心理疏导
临近中考,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压力加大,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每一位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并给学生树立信心,建立中考必胜的信念。
(二)做好五个加强
1、加强不同层次学生的追踪管理,用'精准'策略研究每一个学生。
根据一模成绩,班主任、各任课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分层管理档案,从学生各科成绩的变化趋势、总体成绩的位次、中考目标的选择、学生中考后的人生选择等方面进行精准追踪管理,确保优秀生考上重点高中,边缘生考上高中,偏科生列出补偏计划。
2、加强教学研究,向科学施教要质量
(1)学科组的每位教师要搞好5个研究:研究中考纲要;研究考试要求;研究近三年考题,把握命题趋势;研究试卷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方法和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2)精选习题,确保训练针对性。(3)全体教师加强学法指导,
3、加强过程性管理,从过程中提高教学成绩。
(1)把握考试模拟次数,注重分析,调节学生复习节奏。同时,要对每次考试情况进行分析,召开本班学科教师学生分析会,明确目标,给优秀学生补弱科,牢牢抓住边缘生和偏科生的有效培养。
(2)、每周的教情继续实行'教学简讯制',督促各备课组长梳理一周来的教学工作,同时督促各备课组长制定下一周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加强了各备课组间的相互交流。
4、加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三个系列会'助推学生成绩提高。
开好全体教师会、学生会及家长会。开好教师、学生二轮复习动员大会,开好稳定生和边缘生的座谈会。鼓足师生干劲,鼓动师生勇往直前,鼓动师生要有拼搏的意识,同时班主任老师要利用此次机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注意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5、加强校际交流。
(三)处理好'五个关系'
1、考纲、教材与资料的关系。考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要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中考复习就是要把教材它们由粗到细、由大到小整理成知识网络,越到后期越应回归教材,同时也可以对教材中的补充内容作些研讨。复习资料严格筛选,现在阶段,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决不能舍本逐末。
2、教师引导复习与学生自主复习的关系。教师指导复习应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动复习。要腾出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刷选出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主干知识体系,并及时查漏补缺。要引导学生提高复习效率。要优化讲评课。恰当处理好'会做'与'得分'的关系。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要靠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
3、各学科均衡的关系。要培养合作意识。一要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不仅同学科之间要合作,各学科之间都要合作,要形成合力。要坚决杜绝那种各科争抢课时、'跑单帮'、'个体户'、个人主义的行为。二要增强知识、思维方法及媒体的融合。复习中要跳出学科看学科,既要注重从单学科向多学科辐射,又要注重促进各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机渗透。还要注重合理运用各种媒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关系。结合'一模'考试成绩,认真分析,摸准学情,分析教情,找出差距,强化措施。要认真研究学生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如何提高效率的方法及对策,要加大培优补差的工作力度。对优生要指方向,定目标、压担子、留空间;对差生要低难度,缓坡度、小目标、快步子,要克服一张卷齐步走的现象,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补知识,更要补情感、补信心、补方法。教师绝不能只重视抓少数高分的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面向全体'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面向全体和分类指导二者兼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和升学的'双赢',确保我们培养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合格的毕业生,同时为高中输送学力能持续提升的学生。
总之,毕业班的后期管理是'头绪多,任务重,风险大',管理是手段,关键在落实。我校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认真梳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重心下移,落实责任,增添措施。从而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让管理激发动力、发挥效益。以争取我校在六月份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出优异成绩。
篇四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试卷分析工作报告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测试试卷分析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九年级1、2班共参加人数121人,期中九年级1班61人,九年级2班参加人数60人,两班成绩位于全学区六个任课教师第三名,学校第一名,评比分为53.3,成绩稳定。
二、试卷分析
本考试试卷题型和分值与以往保持一致,题型仍保持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从试卷中可以反映出本次试题有相对的稳定性,层次逐渐分明。从整个试卷来看,侧重于第二单元的内容考察,约占整个试卷分值的60%。
(一)本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优生有较好的成绩,差生也能够取得与自己相符的成绩。
2、区分度明显,各学校和各类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
3、重基础知识,试卷中有很多识记的内容,重在学生的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平时的知识记忆点突出。
4、着重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贴近现实生活,注重经济学原理的的应用。
2、关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体现了政治学科的特点。
3、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重难点突出。
(三)存在问题:
1、自主创新的题目较少;
2、第二单元的内容偏多;
3、超出考试范围的内容较多。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切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
2、加强教师自身对课标、新教材及时政的刻苦钻研。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与时事政治的联系,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
3、注重政治术语的使用,注重书面表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思维与表达的层次性与逻辑性训练。对某个具体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有很多话要说,如何从中删选出符合主旨思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整理成逻辑顺畅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4、加强对新增知识点(主要反映在新教材中)、新增考试内容和国家新的政策导向的理解与把握。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还要注重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并能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真正培养起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要进一步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明确规范审题、规范解题、规范书写是取得中考理想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篇五 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分析
九四班平均分是19.63分,比二班低3.45分,比五班低24.18分。其中最高分为50分,最低分为6分,及格人数仅为8人。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共12分)、填空题(共18分)、简答题(共8分)、实验题(共12分)。选择题与填空题中的基础知识题学生答题十分差,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简答题得分率很低,各学习水平的学生在解答时都遇到了障碍,失分率较高。
面对实验题,大部分学生不注重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做的时候就无从下手。
三、教学改进
九年级化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不能是简单机械的识忆,更重要的是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要讲清知识点的本质含义及如何运用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础知识。
解题必须分析清楚试题的本质,才能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识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将各章节具体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及时复习、对比、归纳、梳理知识,让新学的知识迅速建构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让学生学会用专业术语准确表达、规范书写,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篇六 初中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初中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引言: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我组严格执照并贯彻学校组织学期期中考试改革意见与文件精神的要求,组织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在学习的基础上列出双向细目表,分数的分布,以及考试的形式,然后安排出题老师和审题老师,经过了出题、审题,修改再出题和审题,最后确定考题的严肃认真过程。考试结束后由学校统一密封装订,阅卷时认真学习讨论答案标准,标准尺度一致。阅卷完毕就进行统分、核分,最后交教务处统一撤封登分。从组织形式来看是严肃、严密、规范、认真的,做到了对每个考生,对每一学科客观、公证、公平、合理、合情,具有可比性。
质量状况:
1、考试成绩等级呈现统计表(略)
2、考试基本情况(略)
3、各小题的难度和鉴别度(略)
试题评价:
试题本着以进一步贯彻课改精神,落实课标为原则。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由于及格分数再次下调,初三学生对学习历史缺乏应有的重视,为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此次出题采用闭卷形式,不管是考查书本的基础知识还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都提高了难度,选择题直接将书本的原文表述作为考查的只有3题,而其他十七题都内化为对能力的考查。例如:选择题中的第六题,14————16世纪,被称为“发现人的时代”,它指的是a发现印第安人b发现黑人c文艺复兴d开辟新航路,此题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学生首先要明确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情,更深层次地是要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人文主义,再进一步了解人文主义的内容,学生只有把握了这三层,对能对该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这类题目在选择题中彼彼皆是,因此选择题学生完成的很不理想,大多数学生40分只能得到20分左右,因而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材料分析题相对于选择题来说难度有所降低,但学生完成的情况依然不好,客观上因为是闭卷和没有时间复习,所以基础知识得分很低,21题考查的伯利克里,22题考查的大化改新,24题考查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新航路的开辟,学生不能准确作答,大量丢分。对能力的考查部分,除21题对雅典的民主制度的评价和24题中分析东西方对文明成果的态度这两题的要求较高以外,其他各题难度较低,加上有材料可依托,学生普遍能下笔进行分析,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最后一道论述题,对欧洲历史的`风云人物的考查,学生这题完成的的情况可以说是本次试卷最好的,15分的题一般学生都能得到十到十二分,得满分的人大有人在。这说明对主要的历史人物的掌握学生还是不错的。
改进与建议:
进一步深化课改精神,牢牢把握课标,加大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力度,因为有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才能成为可能。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挖掘,简化历史过程,把时间更多的放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的整合,加强纵向和横向知识的梳理和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以一个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和把握历史。
篇七 九年级语文期中卷质量的分析报告
九年级语文期中卷质量的分析报告
本次期中考试,九(9)班语文总体上来说比较稳定。最高分90,最低分51,均分位于平行班第二。80分以上共10人,70分—80分17人,60分—70分5人,51分2人。
从试卷分析来看,得分率不到60%的题目有11题、15题和18题,得分率在60%—75%的题目有3、6、8、9、10、12,共9道题,其中3、15两题得满分确实有难度。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阅读理解答题不规范,如11、12题都没有从“描写方法”角度回答,10题概括主要内容,漏写了“结果”,人称也没有统一;从文中搜索信息能力较差,如8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不高,如9题仿写“学问和智慧”的`关系;审题能力不过关,如6和作文;古文积累不够,课外文言文训练较少;作文不会点题,学生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等。
和其他班相比,9班语文85分以上的学生不多,其中有3个提优的学生作文偏题,扣了15分。不及格中,一个同学考51分,还是有进步的,另一个是因为作文没写完,扣了28分,还有提高空间。试卷中,积累、运用部分做得相对较好,作文和5班差不多,但是阅读(现代文和古文),和5班还有一些差距,这部分也具有提高空间。
后阶段改进措施主要有:
1.课外文言文训练,加强文言字词句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通过平时课堂,培养学生概括、阅读、捕捉信息等能力,训练阅读的答题技巧;
3.利用作文课、每周随笔,平时小练笔等对学生审题能力、选材角度、写作技巧等加强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81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