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关于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单位人员成立调研组,开展xx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于2023年11月14日至12月1日,深入江西坡、龙吟等7个乡镇(街道办),细寨、红寨等4个村(社区),民宗局、创建办等11个党政机关,高棉中学等4所学校和青山清真寺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情况
xx县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90个村(社区),总人口34万人,其中汉族24万人,占71%,少数民族10万人,占29%。人口超过7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3.28万人;苗族3.29万人;回族7800人;黎族1.90万人;彝族1.14万人等。
中国共产党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州委办字(2023)165号文件,及时研究制定印发《xx县2023—20xx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xx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工作总体上与州委、州政府安排同步,坚持“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三年巩固提高”。
2023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启动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迅速开展集中宣传学习教育活动。12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签订了“xx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状》,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2023年2月1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再安排、再部署创建工作。2023年7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创建工作促进会”,掀起了创建工作高潮。一是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二是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发放宣传围裙5000余条,发放宣传手袋5000余个;三是开辟民族团结宣传栏58个,安置灯箱广告宣传200个,制作大型宣传拱门1个,悬挂大型宣传横幅95幅;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制作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五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军警、进宗教场所“七进”示范活动;六是开展创建工作的督查督导。抽调县委、政府督查室和民建办人员组成三个督查组对全县104个签订责任状的创建单位开展督查督导,对创建工作现场评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通过督查推进了创建工作。
通过一年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民生保障特别是扶贫工作有了新进展,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不断夯实基础,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跨越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国家省、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加大项目资金配套力度,不断夯实基础,两年来,仅民宗口共争取到上级民族事务部门项目资金46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95万元,整合县级部门其它资金500万元,截止2023年11月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3.5万元,具体实施了 34个建设项目,同时整合一批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跨越发展的基础。
(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两年来,xx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出台“五大”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持之以恒培育特色产业,成立各种以产业分类的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服务组织,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烤烟、茶叶、生态畜牧养殖、核桃、芭蕉芋等五大产业以及中药材、果蔬、乡村旅游等产业朝着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发展,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如:宏鑫茶业、现代生态养猪、欣欣生物白及产业、新大德信兔业、布依茶叶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而且加快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的步伐。
(三)全面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政策。一是重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干部在培养和使用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就业中得到政策优惠,各族群众充分享受了民族政策带来的红利;二是重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不断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整个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医疗、出行、社会养老等更宽更广的领域为各族群众谋到更多福祉,缩小了差距;三是各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全县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我县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苗族第一镇”、“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誉,优秀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滋养着xx一方水土、一方人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开展各族群众文化提供了舞台。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南山步道、国际自行车赛道、清真寺、乡镇文化站、村(社区)书屋、布依小打音乐队、苗族多声部合唱团、芦笙舞、彝族阿妹戚托、海马舞、火把舞等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着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省、州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截止2023年底,我县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州级非遗项目,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重点打造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文化和茶文化。重点支持“八月八”、“三月三”、“同心节”、“开斋节”等节庆活动。加快崧岿寺、九峰寺等文物申报和抢救性修缮保护工作。注重语言文化、民间传统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我县集地理风情和民族风情相融会的多元文化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团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步进“七进”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我县按照“全覆盖、常态化、抓规范、出典型”的目标,细化创建指标,以“制定一个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一个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年至少召开一次研究民族工作会议、一年至少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制作一块民族团结宣传栏和标语、健全一套民族工作档案和民族团结与单位职能相结合、与单位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六个一、两结合”为创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全州率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全覆盖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县委、政府督查室和县创建办强化督查和指导,各创建单位认真落实创建主体责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了部门工作创新发展。涌现出了文体广电旅游局、高棉中学、南湖民族小学、龙吟镇政府、江西坡镇政府、才华手袋厂、青山清真寺、细寨村、联盟村、公安局等一大批创建示范典型,达到了以政策宣传教育人、以创建活动凝聚人、以模范典型带动人的目标,巩固和发展了我县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创建工作力度仍需加强。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任务较重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与外县结合的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自身底子薄、基础设施滞后,建设的任务依然较为繁重,原来实施过的一些项目投资小、投资散、建设时间跨度大、上级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整合难度大,项目实施后发展环境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离群众加快脱贫步伐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多数干部忽视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是一个民族自治州的大背景,在主观上都认为我们不是民族工作重点县、自己单位不是民族工作部门,自己的工作与民族工作联系少、交叉少,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参与创建意识不强,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创建工作经费,要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壮大特色产业任重道远。我县现有的一些特色产业基地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产量小、产值低、产业弱、企业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可估计的市场风险较大,我县这些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要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任重道远。
(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保护好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民风民俗、文物建筑等一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亟待深度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三、创建工作的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各级要加大对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要求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大格局、大环境,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和能力,充分发挥好各族干部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增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信念,建立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持续有力的推进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与示范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共同落实。当前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目标要求一脉相承,在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所涉及民族团结示范建设内容的区域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思想、创建目标要求整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国共产党同谋划、共同落实,让各族群众成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趁势而上,加快步伐,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任务。
(三)要继续依托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主阵地总体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较差,发展后劲依然不足,要继续以项目为抓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项目强基础,加大整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整乡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社区)、特色村寨建设、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等项目,在顶层设计上做好项目组合文章,扎实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四)要依托金融扶贫,突破产业发展瓶劲。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借助外力,激发内生动力,依托金融扶贫,重点在特色种养殖业、土地流转、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方面扶持发展一批发展后劲强、带动致富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同时各级政府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在融资过程中、信贷扶贫支持中公正公平的调节金融方与企业方的关系,不仅在大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落细落小方面做实做细,不断壮大产业基地,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议设立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并筹融资500万元——1000万元,对区域内具有市场前景好、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小微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帮扶,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五)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七进”创建活动全覆盖工作。继续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深入持久的开展好“七进”创建活动,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不断强化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继续巩固发展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二 关于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监督工作计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单位人员成立调研组,开展xx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专题调研活动。调研组于2017年11月14日至12月1日,深入江西坡、龙吟等7个乡镇(街道办),细寨、红寨等4个村(社区),民宗局、创建办等11个党政机关,高棉中学等4所学校和青山清真寺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情况
xx县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街道)90个村(社区),总人口34万人,其中汉族24万人,占71%,少数民族10万人,占29%。人口超过7000人的少数民族有:布依族3.28万人;苗族3.29万人;回族7800人;黎族1.90万人;彝族1.14万人等。
中国共产党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州委办字(2017)165号文件,及时研究制定印发《xx县2017—20xx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xx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工作总体上与州委、州政府安排同步,坚持“一年强基础,两年创示范,三年巩固提高”。
2017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启动后,全县各级各部门迅速开展集中宣传学习教育活动。12月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签订了“xx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责任状》,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
2017年2月16日,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再安排、再部署创建工作。2017年7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创建工作促进会”,掀起了创建工作高潮。一是利用“民族团结宣传月”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二是向广大群众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发放宣传围裙5000余条,发放宣传手袋5000余个;三是开辟民族团结宣传栏58个,安置灯箱广告宣传200个,制作大型宣传拱门1个,悬挂大型宣传横幅95幅;四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制作宣传片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五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军警、进宗教场所“七进”示范活动;六是开展创建工作的督查督导。抽调县委、政府督查室和民建办人员组成三个督查组对全县104个签订责任状的创建单位开展督查督导,对创建工作现场评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通过督查推进了创建工作。
通过一年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民生保障特别是扶贫工作有了新进展,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一)不断夯实基础,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跨越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国家省、州扶持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加大项目资金配套力度,不断夯实基础,两年来,仅民宗口共争取到上级民族事务部门项目资金462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95万元,整合县级部门其它资金500万元,截止2017年11月底,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3.5万元,具体实施了 34个建设项目,同时整合一批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跨越发展的基础。
(二)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两年来,xx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出台“五大”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持之以恒培育特色产业,成立各种以产业分类的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服务组织,引进龙头企业,推动烤烟、茶叶、生态畜牧养殖、核桃、芭蕉芋等五大产业以及中药材、果蔬、乡村旅游等产业朝着规模化、生态化、产业化发展,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如:宏鑫茶业、现代生态养猪、欣欣生物白及产业、新大德信兔业、布依茶叶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产业发展,而且加快了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的步伐。
(三)全面落实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政策。一是重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干部在培养和使用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少数民族学生在升学就业中得到政策优惠,各族群众充分享受了民族政策带来的红利;二是重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教育事业不断优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整个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医疗、出行、社会养老等更宽更广的领域为各族群众谋到更多福祉,缩小了差距;三是各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全县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我县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苗族第一镇”、“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誉,优秀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滋养着xx一方水土、一方人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为开展各族群众文化提供了舞台。世界茶源文化广场、南山步道、国际自行车赛道、清真寺、乡镇文化站、村(社区)书屋、布依小打音乐队、苗族多声部合唱团、芦笙舞、彝族阿妹戚托、海马舞、火把舞等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作用,着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省、州级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截止2017年底,我县有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省、州级非遗项目,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重点打造苗族、布依族、彝族、回族文化和茶文化。重点支持“八月八”、“三月三”、“同心节”、“开斋节”等节庆活动。加快崧岿寺、九峰寺等文物申报和抢救性修缮保护工作。注重语言文化、民间传统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我县集地理风情和民族风情相融会的多元文化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团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步进“七进”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在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中,我县按照“全覆盖、常态化、抓规范、出典型”的目标,细化创建指标,以“制定一个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一个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年至少召开一次研究民族工作会议、一年至少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制作一块民族团结宣传栏和标语、健全一套民族工作档案和民族团结与单位职能相结合、与单位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六个一、两结合”为创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全州率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全覆盖工作。在创建活动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县委、政府督查室和县创建办强化督查和指导,各创建单位认真落实创建主体责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了部门工作创新发展。涌现出了文体广电旅游局、高棉中学、南湖民族小学、龙吟镇政府、江西坡镇政府、才华手袋厂、青山清真寺、细寨村、联盟村、公安局等一大批创建示范典型,达到了以政策宣传教育人、以创建活动凝聚人、以模范典型带动人的目标,巩固和发展了我县各族群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然繁重,创建工作力度仍需加强。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任务较重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与外县结合的山区、半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自身底子薄、基础设施滞后,建设的任务依然较为繁重,原来实施过的一些项目投资小、投资散、建设时间跨度大、上级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整合难度大,项目实施后发展环境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离群众加快脱贫步伐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部分单位和领导干部对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多数干部忽视了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是一个民族自治州的大背景,在主观上都认为我们不是民族工作重点县、自己单位不是民族工作部门,自己的工作与民族工作联系少、交叉少,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创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参与创建意识不强,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创建工作经费,要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还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壮大特色产业任重道远。我县现有的一些特色产业基地小、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产量小、产值低、产业弱、企业少,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不可估计的市场风险较大,我县这些小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要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之路任重道远。
(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保护好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利用优秀民族文化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民风民俗、文物建筑等一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亟待深度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三、创建工作的建议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引导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各级要加大对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要求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大格局、大环境,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做好民族工作的信心和能力,充分发挥好各族干部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人翁精神,进一步增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信念,建立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持续有力的推进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与示范区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共同落实。当前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目标要求一脉相承,在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所涉及民族团结示范建设内容的区域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思想、创建目标要求整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国共产党同谋划、共同落实,让各族群众成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趁势而上,加快步伐,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任务。
(三)要继续依托项目,增强发展后劲。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主阵地总体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较差,发展后劲依然不足,要继续以项目为抓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项目强基础,加大整合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整乡整村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抢救保护、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社区)、特色村寨建设、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等项目,在顶层设计上做好项目组合文章,扎实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四)要依托金融扶贫,突破产业发展瓶劲。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借助外力,激发内生动力,依托金融扶贫,重点在特色种养殖业、土地流转、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方面扶持发展一批发展后劲强、带动致富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同时各级政府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困难,在融资过程中、信贷扶贫支持中公正公平的调节金融方与企业方的关系,不仅在大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而且在落细落小方面做实做细,不断壮大产业基地,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议设立小微企业帮扶基金,并筹融资500万元——1000万元,对区域内具有市场前景好、能带动群众增收的小微企业进行点对点的帮扶,促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五)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七进”创建活动全覆盖工作。继续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和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深入持久的开展好“七进”创建活动,让“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不断强化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识,继续巩固发展我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各项工作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三 城乡医疗救助示范县工作报告
xx县于XX年被列为全省城乡医疗救助示范县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城乡医疗救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惠及广大困难群众,深得民心,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自XX 年至今年5月底止,全县城乡医疗大病救助1108 人,救助资金 235.67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978人,代为缴纳参合资金30万元,初步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完善制度。
县委、县政府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高度重视,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民政、财政、卫生、劳动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避免了民政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 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的运作机制。并根据省、市《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意见》,结合本县实际和财力状况,出台了新的《xx县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细则》,注意解决了过去救助门槛过高、救助面窄、救助标准低的问题。
(二)强化救助措施,积极稳妥实施。
一是明确重点救助对象。把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 重点优抚对象、 城乡低保边缘因医疗费用开支非常巨大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群众作为救助重点。二是做好与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医疗救助资金首先资助困难群众参加社会医疗保障,资助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中的a类、b类保障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保资金;资助城市低保对象中的大病重残人员参加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50%参保资金。三是严格资金管理发放。民政局定期将核定的救助对象名单和医疗救助费用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民政局提供的救助对象名单和救助金额,及时将资金从财政专户拨至各金融网点,存入救助对象的存折,实行社会化发放。对突发性大病患者及急难危重病人,在救助申请和审批程序上,尽量简化,可采用福彩公益金直接把救助资金发放到户。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对申报 、审核、公示和救助等各个环节和涉及对象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深入镇、村到受助家庭了解核实资金到位情况,确保有限的医疗救助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创新救助方式, 提升救助实效。
一是扩大救助范围。随着救助资金的宽裕,逐步扩大了救助范围,除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重点救助外,还对低保边缘的大病困难群众进行救助,让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关怀。二是提高救助标准。对患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对他们自付部分按比例给予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比例,五保户实行零起付线救助。三是区别情况重点照顾。对患有白血病、重型肝炎、重度尿毒症的特困医疗救助对象给予医前、医中救助。对特殊困难的救助对象实施年度二次医疗救助。
二、存在问题
我们在实施救助或在救助后回访中深深感受到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因病困难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真正是德政工程、惠民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提高的问题。
一是医疗救助范围、病种有待扩展。 目前,城乡医疗救助有明确的救助对象和限定的救助病种。对没有纳入救助范围却又无力参加医疗保险的困难人群,一旦患上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无法得到医疗救助,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仍有发生。对救助病种的限制,使不符合限定病种的特困患者无法得到救助。
二是救助资金少,救助标准低。 受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的限制,使有限的救助资金对患特大恶性疾病的贫困群众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实际困难。
三是工作量大,人员和经费没有保障。在实施救助中,要入户走访调查、印制各种表格,缺少工作人员、经费,工作压力很大。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投入,合理确定,适当扩大救助对象范围。 政府每年应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增加相应资金投入,根据财力负担状况,合理确定应纳入救助范围的对象标准,使更多的困难人群受益,造福社会。
二是加大力度,多管齐下,提高对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水平。 重视减轻特殊困难人群医疗费用负担,要根据地方财力和救助资金的总量,适时调整重点救助对象救助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标准。对于一些特大重病救助对象经集体研究后可不设封顶线。最大限度的将资金救助困难群众。
三是根据救助对象病种、病情、家庭贫困程度实行医前、医中、二次救助是医疗救助今后努力的方向,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尽早、及时用到最急需救助的群众身上。对重症慢性病的可救助病种要进一步明确,全省应制定出统一的可救助病种,基层容易操作。
四是上级拨付的全年医疗救助资金指标要年初下达,以便各地根据资金总量确定救助方法、标准,以便医疗救助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实施。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交给老百姓。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条件以及政策、范围,使广大群众了解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以及所需材料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这项惠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xx县民政局 xx)
48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