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普洱市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各种困难和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用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用创新的举措推动工作,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任期目标,全市呈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加快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84.9亿元提高到425.4亿元,年均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3.7亿元增加到53.7亿元,年均增长3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从59.3亿元增加到201.6亿元,年均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2亿元增加到116.2亿元,年均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344元提高到19170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36元提高到5873元,年均增长18.3%。
五年来,我们强基固本,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4.3亿元,年均增长27.8%。建成磨思高速公路和思澜、思江等8条二级公路,新增高等级公路835公里,乡镇道路通畅率达97%。糯扎渡、戈兰滩、居甫渡等一批大中型电站投产,发电机组装机容量767万千瓦;糯扎渡800千伏直流送出工程投入使用。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澜沧小坝子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新增库容5541万立方米,解决了80.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9个城镇两污项目,国家普洱茶监督检验中心、市人防指挥中心和思茅区中心医院投入使用。
五年来,我们调整结构,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31.1︰30.7︰38.2调整为30.7︰38.2︰31.1。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产量达114万吨;茶叶、咖啡、烟草、石斛、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总产值从87.8亿元提高到220.5亿元。普洱被授予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等称号。绿色工业快速发展,10县(区)均建立了工业园区,天士力、科茂林化、云南海王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工业总产值从92.3亿元提高到284亿元。商贸物流繁荣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边三县茶祖项目列入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柏联、梅子湖酒店等一批旅游设施,旅游总收入从11.4亿元提高到7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70.7亿元提高到132.5亿元。
五年来,我们突出特色,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全力推动特色城镇建设,36个乡实现撤乡设镇,23.6万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城镇化率达35.9%。全面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完成1.3万个村庄规划。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入迎检阶段,荣获 国家园林城市、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称号。中心城区新建28条市政道路,建成了文化中心、普洱学院等一批精品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快速推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被评为省径文明城区。西盟特色县城风貌改造成效明显,镇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澜沧惠民、镇沅哀牢等特色小镇魅力显现,西盟博航、澜沧老达保等美丽乡村焕发生机。
五年来,我们汇聚活力,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和农垦属地、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不断深化财税、教育、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组建了市金融办,开展了云南金融支持普洱行活动,成立了富滇银行普洱分行、普洱民生村镇银行和27家小额贷款公司。引进星巴克、康恩贝、金洲等知名企业,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983.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8%。中国普洱茶节等节庆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北京市西城区、吉林省惊林市、老挝丰沙里省、泰国彭世洛市、法国利布尔讷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桥头堡建设纵深推进,孟连(勐阿)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全面启动,勐康口岸获批为国家一类口岸,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xx年的0.8亿美元增加到5.3亿美元,增长5.8倍。
五年来,我们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以建设森林普洱为总抓手,大力开展生态市建设,营造林400万亩,新增公益林2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7%,蓄积量增加3800万立方米,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居全省第一。首家中国碳汇经济促进中心落户普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景东县获中国黑冠长臂猿之乡称号。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实施了36个生态移民项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中小河流域治理。引进先进技术,实施节能示范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2.1%。
五年来,我们关注民生,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20xx年达73.4%。组建普洱学院和市职教中心。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新建校舍104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实施。普洱茶功效研究、铁皮石斛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与中国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市医院、市中医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新农合参合率达97.7%。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3亿元,扶持创业7万人,累计新增就业4.8万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4.9万套,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3582万元,解决了17.3万人住房困难问题。实施了13.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成功承办云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率先在全省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第一批户户通任务。健全了五级治安防控网络,平安普洱建设扎实推进。禁毒防艾工作成效明显,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启动滇西边境片区普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积极扶持移民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累计减少45.3万贫困人口,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五年来,我们履职尽责,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建议699件、提案705件。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坚持合法性审核把关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政府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42项。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全市政府系统实现电子化办公。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下降。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四群教育等活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军政军民、国家安全、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档案、地方志、供销合作、公积金管理、海事、水文、救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刚刚过去的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4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增长12.2%和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4.09%,人口自然增长率6.1‰,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绿色发展喜讯频传。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获批。中国企业家俱乐部20xx绿公司年会延伸至普洱,中坤、东软、汇源、江西金塬等大企业与普洱签订了合作协议。国家发改委批准普洱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水利部确定普洱为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
(二)工业发展势头强劲。糯扎渡电站7台机组发电,云景林纸、佳浩茧丝绸、天恒水泥等企业改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5亿元,增长27.5%,增幅居全省第一。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8%。
(三)开放合作成果丰硕。招商引资到位市外资金350亿元。承办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特别会议。成功筹办两会一节,成交额达6.8亿元,创历史新高。勐康口岸通关运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94.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四)金融创新成效显著。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1亿元、贷款余额398.5亿元,分别增长21.9%和22.1%,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普洱被列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服务中心获批,启动了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组建了绿色融资担保公司、交通投资集团公司和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五)美丽乡村展现新姿。着力打造了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孟连娜允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城漫滩村荣获全国 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称号,宁洱那柯里等28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六)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景迈山古茶园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出了《茶颂》、《狂欢佤部落》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普洱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称号,景迈芒景景区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总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
(七)惠民实事全面完成。实施20xx年3.6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2万户;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34人;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15%;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365例;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3.3万人;解决1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1780公里惠农公路;增设金融惠农支付服务点940个;建成3个社会福利中心、4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农村敬老院;各县(区)均增设2个以上平价蔬菜销售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历届历任老领导、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驻普军、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普洱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发展不充分,投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公共服务相对滞后;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人民生活有待改善;政府自身建设与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压力下奋起,在开拓中前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狂后五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关键时期。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打下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积累了许多战胜困难的宝贵经验,具备了再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团结拼搏的精神,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超前的眼光谋划发展,以更大的气魄迎接挑战,以扎实的作风推进工作,就一定能够谱写伟大中国梦的普洱篇章。
狂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总抓手,全力打好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扎实推进产业兴市、产业富市、产业强市进程,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胆先行先试,奋力率先突破,努力把普洱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兵,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锋,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繁荣发展的典范。
狂后五年,我们将围绕把普洱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休闲度假养生胜地、世界级精品小城市和国家级特色生物产业集聚区三大目标,全力以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到20xx年,全市经济总量翻一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绿色经济在全国的试验示范作用初步显现。认真落实《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紧扣试验示范重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着力实施试验示范工程,基本完成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初步探索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确保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试验见成效,示范出成果,把普洱打造成生态环保的新高地,绿色经济的示范区,休闲度假的养生堂,使普洱在全国的关注度更高、影响力更强。
特色产业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建设国家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四大基地为重点,突出以普洱茶、咖啡、生物制造、高原特色食品为主的生物产业和休闲度假养生产业两大主攻方向,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升。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玉临高速公路普洱段建设,全力推进景东镇沅景谷宁洱、思茅澜沧江桥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澜沧机场并投入运营,启动思茅机场迁建,加快玉磨铁路、航运码头、农村公路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大立体交通网络。争取开工建设黄草坝大型水库,加快重点水源和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有效破解工程性缺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改革开放能量竞相迸发。认真落实好中央、省的各项改革部署,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鼓励各县充分运用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创新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加强口岸建设,全面打通面向周边国家的贸易大通道,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围绕现代生物、休闲度假养生、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招商引资,集中力量引进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
幸福宜居美丽家园更具魅力。遵循区域协调、统筹城乡的思路,突出规划引领,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城镇、土地、生态和产业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坚持建精品不建废品、建文物不建废物的理念,彰显舒适宜居的个性特色,推进思宁一体化发展,加快中心城区、县城、特色镇建设,积极创建 节水型城市 、环保模范城市 和生态城市,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注重保留村庄历史风貌和乡土特色,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让人们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把普洱打造成为中国21世纪的乡愁目的地,让世人到普洱回归乡土、寻找乡情、寄托乡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效应充分彰显。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认真实施污染防治和城乡环境治理项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精心呵护每一种自然生灵,全力构建绿色的圣境、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让人们尽情畅饮甘甜的清泉,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阳光,让普洱成为世人向往的生态乐园。
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认真落实各项惠民增收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以完善教育文化、就业创业、住房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社会保险、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加强依法治市,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普洱建设,巩固发展平等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20xx年工作重点
狂年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抓好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狂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长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客观使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家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档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普洱正处于发展转型期,目标确定要兼顾现实与可能;另一方面是我们主动顺应绿色发展潮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保持合理增长,让我们的发展更有质量和效益,让青山碧水蓝天成为普洱永恒的颜色,让普洱人民永享最好的生态福利。
普洱市委
篇二 市委工作报告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五次党代会及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主攻“一个重心、五大重点”,推动了经济社会各业全线突进、顺畅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1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3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8元,增长24.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增长23.4%。
1、市域经济强势攀升。把大项目作为实现经济跨跃发展的主导力量,落实落靠项目引建责任制。全年共新引建项目156个,其中投资超千万元项目38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到位资金10.2亿元。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规模工业总产值30.8亿元,增长19.8%;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5.7%;利税2.49亿元,增长45.6%。全面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粮食总产创32.1亿斤新高;深入实施主副换位,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专业化村屯建设,新增成母奶牛2.5万头,奶牛饲养总量达到11.8万头,鲜奶商品量提高到13万吨;农业总产值实现50.47亿元,增长39.4%,其中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4%。民营经济阵容不断壮大,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3.6万户,私营企业达到1050户,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9.5亿元。狠抓税收征管,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亿元,出口创汇1217万美元。大力拓宽劳务输出领域,全年转移劳动力12.5万人,其中输出劳务7.2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亿元。
2、城乡社会长足进步。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多方融资2.1亿元推进城市建设。给排水管线、城区道路等工程已完工;正阳大街拓宽改造、文化广场、行政办公中心、生态林等城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3000万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整修学校131所;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广场消夏晚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icu病区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新体育场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体育运动大会;广播电视、邮政、电信、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各方投入400多万元加强社区建设,扶助贫困户1.4万户,社区换届选举有序完成;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绥化市和全省农村治安防控现场会先后在肇东召开,深入开展创建“平安肇东”和“法治肇东”活动,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全面推行“阳光办访”和依法治访;坚持警钟长鸣,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城市“一帮一”工作;实现养老保险参险和低保发放两个扩面,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5050万元,为11005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588万元,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3、党的建设显著加强。结合“两风”建设,集中开展了领导干部整顿风纪和警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领导包扶工作。严格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员先进性教育进展顺畅,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创新和完善双带示范、双培、素质升级三大工程,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宣传工作深入扎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精神文明“三大创建”活动,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验收。人大、政协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武装、统战、群团组织全力履行促进发展、服务大局职责,老干部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全市上下引建项目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二是各级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重点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更加完善。四是各级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作用较为突出。
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加快发展的思想树得不牢、扎根不深。二是个别领导干部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三是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
二、树立“从头越”的创业理念,全力以赴建设中等发达的新肇东
所谓中等发达,是处于发达城市范畴、但介于初级发达与发达之间的发展状态。就是要在2023年之前,不仅要把肇东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并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而且要建设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科教事业兴盛、社会保障有力、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实现中等发达目标,全市gdp达到485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47520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7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9.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00元和8400元以上,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
建设中等发达的新肇东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3年,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起中等发达新肇东的总体框架。人均gdp由2023年的11495元增加到20000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8981元和4702元以上;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第二步,到2023年,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中等发达的新肇东。全市gdp达到312亿元,人均gdp增加到31500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以上;财政收入达到13.7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13200元和6300元以上;城市人口达到4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第三步,到2023年,力争最后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实现建设中等发达新肇东的目标。
三、同心同德、奋力争先,坚决实现新一年肇东发展的全新跨越
2023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中等发达的新肇东,坚持以“三新一强”战略为统领,突出速度、质量、效益三大主题,继续主攻项目开发,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扎实推进各业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从头跨越,全线争先,向“建小康、进百强”目标跨越前进。主要发展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计划118.8亿元,增长10%;规模工业产值33.9亿元,增长10%;农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7.7%,其中养殖业产值33亿元,增长14%,占农业总产值的60.6%;第三产业增加值41.1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6.61亿元,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70元,分别增长6%和6%。
1、坚持大引大建项目不动摇,打造具有强大牵动力的项目群。全年必保建设千万元以上大项目20个以上,其中超5000万元项目12个以上,当年新上项目10个以上,当年投达产10个以上。一要加大投入,大幅度提高工业开发区的承载能力。要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项的“金字招牌”,把握哈大高速公路肇东辖段及肇昌路两侧58平方公里重度盐碱地纳入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方向,高标准修定完善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功能布局。按照“六通一平”标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项目入住条件。要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载体作用,积极争取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项目、省级工业项目、与国内外联合开发项目、大城市吃配项目和转移项目进入开发区;坚持“能种金决不栽银”的原则,珍惜开发区土地资源,严把入区企业标准关,2023年,入区规模工业企业要力争达到15户。二要拼抢进度,加快落地项目投达产步伐。重点推进城区热电联产、1000万件汽车齿轮及拨叉、100万吨延迟焦化油、5万吨葵花仁、华润酒精扩产、400吨注塑、雅士利集团奶制品、兽药gmp改造、塑木纤维复合材料等9个超千万元大项目建设。三要巩固成果,掀起招商引资新一轮攻势。抓住发达地区土地短缺、投资外移的有利时机,巩固发展在温州、韩国等地的招商引资阵地,国内国外招商同步推进,登门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并用,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更大高潮。全年招商引资额必保达到12亿元以上。四要紧逼加压,落实落靠项目引建责任机制。继续实施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坚持主要领导抓项目、用主要精力抓项目,每名一把手至少成功引建一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五要深挖潜力,解放思想盘活存量资产。
2、进一步强化富民思想,加速推进第三产业晋档升级。一要着力搞好市场载体建设。城内要以扩大辐射带动能力和就业容量为目标,重点搞好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建设,打造商服新亮点;要以加强管理、提高规范化程度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货物运输市场建设,全面推行出租车公司化管理;要以提高层次和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搞好果菜批发市场、旧物市场、宠物市场建设。农村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经营优势,努力建设辐射周边的专业市场,重点建设好黎明木材、太平生猪、昌五黄牛、宋站奶牛、向阳蛋鸡等市场,加快乡村大集建设和规范。二要推进重点产业规模发展,突出发展规模型重点产业。商贸服务、饮食服务、文化娱乐、沿江旅游业要以规模和特色为主攻方向,重点在大型商场、大型超市、星级宾馆、大型洗浴、大型休闲娱乐健身场所上做文章;社区服务业要重点增加服务种类、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降低就业门槛、加强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法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形成与中等发达目标相适应的服务网络;要强化吃配服务能力;要以抓好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拓展劳务输出的空间和领域。三要建立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建设1-2个市级劳动技能培训中心。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抓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以体力型为主向以技能型、智力型为主转变,由松散型输出为主向有组织、定向输出为主转变。四要研究制定鼓励、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此外,要进一步做大商贸流通业,提高内外贸易水平。
3、瞄准率先实现小康目标,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今年要一手抓收入(农民增收、集体增收)、一手抓投入(农业基础、公益事业),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要抓住牧业不放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毫不动摇地坚持实施主副换位,组织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上再升温、再加力、再加速。要突出抓好奶牛主导产业,在继续扩张总量的基础上,大打提质增效攻坚战,全年力争新增成母奶牛1万头,奶牛平均单产达到4吨。加快发展大鹅产业,加快专业化村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加快绿色食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努力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二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通过政策扶持、嫁接整合、招商引资,加速壮大一批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要加强乡村财源建设,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四要办好公益事业,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要实行梯次推进,加速建设新型小康村。
4、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一要扩面覆盖,应保尽保;二要保证收入,良性运行;三要实际实效,动态管理。实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
5、围绕建设和谐稳定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建管并重,建设文明城市。按照建设中等发达新肇东的要求,科学规划城内建筑用地,合理布局城市标志性建筑;强化经营城市理念,用市场手段和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方法来经营城市。要高质量完成行政中心、体育馆、人民会堂、广电中心、文化广场、一中综合楼、生态林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按时交付使用;高标准完成以正阳大街改扩建为标志的道路改造和建设,新建、维修道路16条段;继续提高城市美化、绿化、亮化程度,铺装彩色步道板10条街,绿化6条大街,安装路灯20条街;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建设好水库护堤工程;采取整体规划、整体改造、切块搬迁、分步实施的办法,重点搞好展望小区的规划开发。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完善社区功能。二是主动作为,发展社会事业。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环保、信息等都要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为有位。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高我市人才储备量和利用率。三是以人为本,推进精神文明。狠抓一批像全市体育运动盛会、广场消夏晚会那样受群众欢迎、为各方叫好的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引导、培育、发展和弘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四是抓标治本,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找准和强化薄弱环节,进一步搞好城市防控巡逻和农村联防,一方面保持对各种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决消除危害经济社会顺畅发展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以处理公共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机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好驾、护好航。
四、肩负“建小康、进百强”、实现中等发达目标的历史重任,着力提高谋事兴业的能力和水平
1、要以善解难题、能打硬仗为标准,大力加强领导能力建设。一要提高思想理论素质;二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三要提高开拓创新本领。
2、要以坚强有力、充满活力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要紧扣任务塑队伍;要拓宽领域抓创新;要完善机制抓提高。
3、要以从严治党、依法行政为准则,继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始终把造福群众作为核心目标;要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行为准则;要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本。
4、要以团结协作、共创大业为根本,不断加强创业氛围建设。一要服从大局,加大环境建设力度;二要着眼大局,搞好工作配合;三要围绕大局,形成攻坚合力。
市委工作报告一文由www.koomao.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三 丽江市委工作报告
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
市政府出台23条稳增长措施,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督导,经济运行实现止跌回升、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人代会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增速全省排名不断升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增速全省排名从上年的第15位上升为第11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6位上升为第 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3位上升为第10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7%,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4位上升为第11 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人口自然增长率4.9‰,城镇登记失业率3.8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
(二)坚持抓五网,基础卡设取得积极进展
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华丽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这条被列为国高网展望线的高速公路提前20xx年得到立项实施。丽攀高速公路川滇界至华坪段建成通车,华丽高速公路拉市、荣将试验段开工建设,丽香高速公路、丽宁二级公路、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一期工程、国道 214改扩建等重点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通村油路项目59个724公里,县乡道改造项目5个84公里。丽香铁路建设进展顺利。丽江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562.7万人次,迈入国内大型机场行列;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白沙直升机场卡成。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结构由输入为主向输出为主转变。中缅油气管道丽江支线建成。滇中引水工程勘察试验性工程动工建设,龙开口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丽江坝区生态水网等重大水利项目有力推进,文海、腊姑河、小米田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互联网络不断优化,4g网络覆盖率达95%。
(三)坚持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得到增强
实施2亿元财政资金担保贷款、1亿元财政资金贴息政策,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完成农业总产值81.8亿元,增长6%;粮食总产量51.2万吨,增长0.2%;烤烟、核桃、雪桃、螺旋藻、中药材、花卉、芒果、油橄榄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8.9%。八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亿元。大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旅游业态有新的发展,重点景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围绕国家旅游局通报古城景区存在的10个主要问题和媒体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亿元,增长10.5%,占gdp的比重达5.8%。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57.6亿元,增长9.7%,占gdp的比重达54.4%。
(四)坚持抓保障,推进发展能力切实提高
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亿元,增长12.5%。民生支出达10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6%。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12.3亿元。上级财政支持107.9亿元,增长34.2%,其中补助资金82.4亿元,转贷存量债务置换资金20.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5.4亿元。上级扶持项目219个,补助资金22.3亿元,增长44.4%。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83个,争取专项建设基金49.4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2.9亿元,增长6.6%;贷款余额414.3亿元,增长8.2%。各类商业保险健康发展。
(五)坚持抓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发展
扎实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内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05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72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6.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0.5%。高中教育质量得到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有新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开始转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社会救助全面加强。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
(六)坚持抓改革,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146.8%。投融资、财税、教育、卫生、社保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泸沽湖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引进“美高梅”“钓鱼台”“温德姆”“地中海俱乐部”等品牌酒店及奥特莱斯名品卖场投资丽江。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淘宝特色中国丽江馆上线运行。玉龙县、永胜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组团参加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87亿元,增长18.6%。
(七)坚持抓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着力实施法治政府、创业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智慧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大力简政放权,向社会公布40个市级单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6273项。清理规范中介机构,创设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干事创业环境持续改善。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保证了“xx”的顺利收官。“xx”时期,是丽江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和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的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为“十三五”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43.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290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从11680元增加到22702元,年均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97.5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从25.8亿元增加到67.4亿元,年均增长2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5亿元增加到47.8亿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944元增加到25803元,年均增长1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63元增加到7924元,年均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5.5亿元增加到93.6亿元,年均增长15.5%。
丽江市委
篇四 党代会讨论市委工作报告
9月27日至28日,出席市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们认真讨论审议张战伟同志代表十一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明晰、措施得当有力,切合济源发展实际。代表们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畅谈今后发展思路。
玉川产业集聚区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的思路和举措,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代表们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区的平台载体作用,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兼并重组,实现工业创新发展;要更加重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储备,为工业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队伍。
沁园、北海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是一个提振精神、鼓舞人心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容错清单、免责清单”,极大地鼓舞了干部士气,激励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代表们建议,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数量,优化教师结构。要将企业家培养和技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发扬工匠精神,助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玉泉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把握大逻辑,贯彻新理念,努力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符合济源实际。玉泉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引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卫生机制,提高居民自身素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代表们表示,要坚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继续保持干事创业激情,营造更加强劲的发展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王屋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党代会报告起点高、定位准、措施实,鼓舞人心。代表们说,要持续做大做强王屋山景区,突出开发与保护并重、景致与文化互动,协调理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景区开发的关系;要进一步完善王屋山景区的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以愚公移山和道教文化为内涵,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民俗风情、农旅结合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要持续加强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邵原代表团的代表们说,党代会报告提出“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代表们建议,要规划建设从沿南太行线九里沟至邵原镇神沟村黄孤线段的道路,实现与山西省析城山景区贯通。这将有利于形成贯通豫晋的南太行旅游大格局,进而推动全市旅游发展实现大提升。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山区水资源保障力度,彻底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实际困难。
坡头代表团的代表们建议,要将小浪底北岸新区省径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理顺机构编制、干部体制问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突出龙头、精品线路建设。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路线改线,加快济源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提升济源的辐射带动能力。
党代会讨论市委工作报告
20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