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23环境保护工作述职报告2550字
XX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及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紧紧围绕省、市宣教工作安排及我局年度工作部署,以我市生态市建设和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工作情况
一、突出重点,将环境培训做为全民环境教育的主线
(一)提高领导干部环境意识,强化领导层环境决策能力。
积极与市委党校签订市长环境目标责任状,把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市委党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设的培训课程,全年共开设培训班4期,共计200余人参加培训,全面提高了领导干部的环境素质。
(二)通过企事业单位环保专兼职干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整体环境意识。
一是在今年9月份,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及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科室人员面向全市环境专兼职干部开办了首期环保培训班,培训班聘请了省环保局几位优秀讲师,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多角度讲解环境知识,这次培训班的开办,全面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环保专兼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本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全面的对本单位职工开展环境教育,以实现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的根本目的。二是积极与鹤矿集团环保工作人员协调,利用安全生产岗前培训,向职工灌输环境知识及清洁生产常识。岗前培训班每周一次,普及到每位职工,使得环境教育工作能够面向全公司推广。
(三)协调六区、两县齐抓共管,将全民环境教育推向纵深。
带领科室人员向各区政府免费发放环境教育读本3万册,指导他们先对本区(县)职工进行环境教育,然后再由社区向辖区内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逐级教育。东山区和两县积极将环境课程纳入劳动和民政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课程中,并对20%的重点农户进行了绿色农业种植及生态保护培训,其它各区结合实际采取不同方式对群众进行环境教育,主要有为社区干部讲授环境课程;通过社区向群众宣传环境知识,举办环境知识竞赛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使我市部分城市居民及农民的环境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全民环境教育率达60%。
(四)通过各种不同培训形式,对机关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开展环境教育。积极与市委党校、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取得联系将5000余册“全民环境教育”读本送书上门,使这三个单位能及时的在各种培训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提高部分国家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环境素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的目的,全年共举办培训班8 期,有900余人参加培训,使我市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在领导层、公务员、技术工人等多层面得到落实。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科渗透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1、协调教育部门将环境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保证师资配置和课时安排,实施环保课堂教学,环境开课率达100%。
2、组织学生参加环保主题活动和课外实践,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养成。
一是与市教育局联合组织了全市中小学“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主题班队会教育实践活动,有14个学校分别荣获各级奖项,并选出5所最具代表性的学校参加在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优秀班队会观摩暨总结表彰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环境教育工作在教育部门的发展,有效推动了中小学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视。
二是开展“环保小卫士”评比。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了“百名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评选出100余名环保小卫士,以达到以一带十,以点带面,从而将环境意识延伸到整个社会的目的。
三是借“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之机,开展环境教育,全面培养学校绿色理念,促进师生环境意识的提高。今年,我们共命名了市级绿色学校5所,创建了省级绿色学校1所。有效地将我市学生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领域。
二、通过环境宣传,整体提升全民环境意识
1、加大新闻媒体报导力度,拓宽环境新闻辐射面。
一是积极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全面的报道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及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全年总发稿量达500余篇,另外,要求科室人员强化工作素质,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新闻自采自编,更加快捷的将信息报送到新闻部门。二是协调广播电视局,通过电视媒体播发环保公益广告,每天一次,共播出500余期。
2、联合市文化局开展环境文化宣传,使群众在娱乐中提高环境意识。
动员市文化部门利用各种纪念日、专业艺术团体下乡,到厂、矿慰问和“彩色周末”等文艺演出将环保节目表演给群众,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今年共组织了文艺演出10余场,其中环保题材的节目占25%。另外,今年7月份在市文化广场举办了一场环保专场文艺汇演,群众反映良好,引领了“我时尚、我环保”的社会新风尚。
三、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1、利用环境纪念日宣传活动,引导市民参与环境保护
通过“4.22”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在“6.5”当天,在市中心广场举办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组织六区、团市委、妇联、总工会、华能电厂、哈啤(鹤岗)分公司等13家单位共同开展,分别设立宣传站,制做宣传版,从不同角度向市民宣传环保法规和环境知识,场面宏大,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我们也设计制作了四块宣传版,内容有我市近年来生态市建设成果,居民环保公约、市民环境利益维护等,有效的促进了市民环境行为的养成,提高了市民环境意识。
2、开展“倡导绿色文明,创建绿色家园”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我们在市妇联的积极配合下,命名了“绿色家庭”30户,有效激发市民群众的“创绿”热情,提高了“创绿”意识,为创建生态城市和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情况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除积极参加每周五的理论学习外,还抽出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对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会议精神进行理论剖析,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大”会议先进精神,认真专研业务知识,全年共记录自学笔记2万余字,撰写学习心得6篇。通过学习,使政治理论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以主动干工作,开拓进取、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出色地完成本职和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克已奉公、秉公办事的自觉性,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以上是我XX年的工作情况,我深刻认识到2023年将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为确保圆满完成2023年工作任务,我将本着抢前抓早、强力推进的工作作风,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当好环境宣传事业的先锋,推动我局环境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oo八年一月七日
篇二 市环境保护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5050字
现将我局2023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以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推进年度目标任务完成
年初,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健全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减排项目督查与调度,重点推进协调了国电蚌埠公司二期工程减排、现代牧业畜禽养殖减排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等工作,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深入开展。2023年我市cod、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23年分别下降了 1.1%、0.3%、1.9%和2.3%,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和环保“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安装率达100%,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95%以上。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废集中处置率达90%以上。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全市5个乡镇、13个行政村获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荣誉称号。
二、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为推手,逐步解决环保热点问题
2023年继续坚持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机制,根据我市环保工作热点和薄弱点,梳理确定了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等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定期调度与督查,积极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开展,目前各项整治工作都已基本实施完成,集中整治成效初现:从全面禁烧严控火点数、推行秸秆禁烧保证金制度、设立市级秸秆综合利用奖补引导专项资金、强化督查问责等方面推动秸秆禁烧工作,国家环保部公布的2023年我市夏秋两季卫星遥感监测火点数为60个,较2023年同期减少了 51个,火点数远远少于周边城市,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全年控制在100个火点的目标要求,受到了群众和舆论的认可;推动建成并投运了市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线,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全市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核发率达80%以上;怀远县工业园区完成1.5公里污水主管网和6条支管网建设,实施了园区清污分流工程;五河现代牧业组织实施了有机肥厂建设工程,企业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固镇完成团结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进入调试试运行阶段;各辖区政府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管理模式,并将老旧小区环境整治列为辖区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不断巩固整治成效。
三、以保障环境安全为重点,全市环保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群众合法环境权益得到保障。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涉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整治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排查列为2023年我市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深入开展污染隐患排查,严格环境执法检查,全年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6起,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高度重视群众环境权益诉求的维护,全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566件,办理率100%,办结率98%,全年未发生因环保纠纷引发的越级上访或群体。
二是环境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圆满完成“12.28”八一化工火灾环境应急处置、涡河污染淮干应急监测和佰仕化工擅自倾倒危废应急处置任务,避免次生污染事件发生。以涡河污染事件为契机,争取上游生态补偿金4000万元,推动实施了天河备用水源地建设,实现向市区持续供水60天的能力,有效提高我市饮用水安全。
三是重污染天气环境预警能力得到加强。启动了pm2.5等新大气环境指标监测系统建设,现有的3座空气自动站更新工作已完成,3座新建空气自动站正在实施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与市气象局建立了重污染天气预警合作机制,重点围绕城市空气质量集合预报、重大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城市重要水体蓝藻监测预警、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提高我市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找准差距对标追赶
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下,2023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遗留等客观原因,还有部分环保难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对此还不满意,突出表现在:一是城市西部工业区企业生产废气与周边居民生活矛盾短时间难以解决;二是随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标准实施,受我市自身大气污染物排放和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明显下降;三是农村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薄弱,农村地区的环境脏、乱、差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市环保部门将正视差距,迎难而上,将群众关心的难点环境问题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认真谋划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远期目标,制订近期时间表,全力推进环保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以争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推动美丽蚌埠建设
2023年,市环保部门将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环境保护大会和市“两会”精神,持续开展污染物总量减排,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我市经济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提供环境保障。
一是继续加强总量减排。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和燃煤电厂治污设施运行监管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实施“黄标”车限行工作。
二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修订我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抓紧制订并认真对照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时间表,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防治进度目标。
三是严格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禁“两高一资”等污染项目进入,从源头控制污染总量。
四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明查暗访,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对企业的监控力度,重点加大对西部工业区企业环境监管力度,增强对企业达标排放的约束;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强化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继续坚持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机制,逐步解决一批环保难题。
五是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污染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探索工作新路径,提高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2023年,市农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百佳工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市农委承担的省政府考核指标共四项:一是实现一产增加值172亿元,增长3.9%,高于全省0.4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二是粮食总产236.6万吨,增长0.9%,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增幅并列全省第二位;三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741元,增长13.9%,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四是预计农业产业化综合考评居全省前三名。同时,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重、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1.粮食高产创建稳中有进。克服春季低温冻害、夏季高温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总产实现了“十连增”。建立粮食高产攻关示范片290万亩,组织 608名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工作。争取农机购置补贴7670万元,较上年增长了71%,主要农作物耕收种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2.土地流转突破180万亩。在政策和市场的引导下,农村土地流转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全年新增流转面积40万亩,流转率达40%以上,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其中,20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124个,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面积占三成以上,规模经营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
3.大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继现代牧业、中纺产业园之后,固镇亿只肉鸡、台湾巨力旺食品、中华食品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大项目落户我市并加速推进,卫食园等一批本土企业技改和深加工项目相继实施,总投资近百亿元,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向标准化、规模化和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农业产业化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
4.退网还湖取得阶段性突破。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退网还湖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养殖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措施,扎实稳步推进退网还湖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妥善安置上岸渔民,帮助解决就业等后顾之忧。目前,天河湖、沱湖近4万亩围栏网已全部拆除,初步实现了 “荡舟无障碍”。
三、存在差距、问题和思考
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通过对标赶超还存在一些差距。经过认真反思,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粮食生产基础不牢,不能做到旱涝保收。二是土地流转质量还不高;三是农业产业化层次较低,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不多。四是对现代农业发展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还不足,在工作谋划、落实上离新形势和新要求还有差距。
四、2023年工作目标和打算
全面完成省政府考核的一产增加值、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等四项经济指标,力争保持全省领先。积极做好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各项工作。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推进农村经营体系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先在怀远县全面开展试点,在五河县、固镇县分别选择2个乡镇开展试点,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二是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在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上取得新突破。三是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鼓励村集体成立经济实体,经营集体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提高土地流转质量。一是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力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占40%以上。二是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符合蚌埠实际、适合企业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三是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地农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3.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争创1个国家级、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支持怀远县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怀远县古城镇、固镇县连城镇、淮上区沫河口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皖北地区现代农业先行区。
4.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发展食品加工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和政策引导,创建“园中园”、“专业园”等形式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为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载体平台,推进农业企业产业链向食品加工延伸。
5.推进循环农业发展。重点实施“6个工程”:控制肥源性污染工程、现代农业植保工程、农产品加工循环发展工程、“三品”认证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和退网还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全市循环农业发展。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委紧紧抓住“工业强市”主战略不动摇,紧紧盯住“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总目标不动摇,以“振兴工业、勇创一流”为总要求,忠实履职,创新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呈现“总量进位、增幅领先、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获得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年度目标考核一等奖,全省发展民营经济综合考核第四名。
一、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90.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7位,创造我市近十年工业总量最高排名,较2023年前移1位;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2户;全市工业化率预计超过4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综合排名全省第6位;全市民营经济占gdp比重(2023年数)达到56.63%,预计同比增长 2.5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二、重点难点工作完成和突破情况
一是工业总量持续进位。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排名,从2023年的第9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8位,2023年又上升至全省第7位,总量比 2023年增加近90亿元,工业对gdp贡献率达62%,支撑gdp增长6.9个百分点,为我市gdp迈上千亿元台阶发挥了骨干作用。
二是发展速度全省领先。2023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4位,特别是从7月份起,已连续6个月居全省前3位。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皖北第1位。
三是质量效益同步提高。2023年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1.9亿元,同比增长12.9%;规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1.7%,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7.17个百分点。
三、所做重点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促进工业跨越发展。一是坚持产业引领。认真贯彻落实 “5116”重点产业振兴工程,坚持“延链、强企、建基”并举,着力培育“1531”现代产业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产业发展搭建又一国家级平台。二是加强企业培育。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4户。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加速培育规上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三是强化项目带动。重点调度的332个工业项目,已有51个建成投产,56个开工建设。启动4户重点生物化工企业退市进园工作。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16.09亿元,同比增长26.72%,增速列全省第4位。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全省第一个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第一个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全市民企合作项目签约总数、投资总量、开工率三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一。全面启动7个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广阔平台。
篇三 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总结报告2100字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保厅悉心指导下,我局坚持“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总体取向,紧紧围绕“成渝中心、绿色崛起”发展战略,以保持或进一步改善优良环境质量,解决制约发展和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目标,扎实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城乡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努力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现“五个战略定位”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预评估已顺利通过,即将申请正式验收。现将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__年省政府下达我市总量减排目标任务为: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40吨,氨氮11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增加,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增加,完成目标责任书指定项目26个。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__”减排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了减排监测、监察、统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总量减排监测工作方案》。建立环保、经信、住建、公安、畜牧等部门各负其责、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化工程、结构、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狠抓源头控制、政策引导和项目落实,努力提升减排工作能力。共完成上报水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28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重点项目7个,出川断面整治和限期治理畜禽养殖减排重点项目38个。经自查,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603.88吨,氨氮208.39吨,二氧化硫255.34吨,氮氧化物不增加,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__”减排良好开局。
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切实成效
认真组织实施《“__”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__”规划》,10个工业、3个重金属、1个饮用水源地、1个畜禽养殖污染、1个区域水环境等污染防治项目按年度要求顺利推进。扎实开展县(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其中射洪县在全省86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位。圆满完成6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限期治理和21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12家重点企业签订保险合同,防范污染事故发生,为应对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监管,安全转移危险废物14批次。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检测机动车37718余辆,发放绿色环保标志6600个,并建立了遂宁市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库。
三、农村环境保护再创新的业绩
全面完成总投资8860.14万元,争取环保部、省环保厅专项资金4650万元的国控出川水质断面污染源综合整治项目,治理水质断面及周边乡镇点源、面源污染,有效改善我市国控出川水质断面及周边乡镇环境状况。建设船山区龙凤镇、安居区大安乡、蓬溪县荷叶乡等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8套,全部投入运行。摸底调查全市24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完成6家企业污染限期治理。深入推进明月河、联盟河、开善河、米家河等小河流环境治理,分解落实了31个排污口整治任务,
督促开展打捞漂浮物、清掏河底淤泥、完善污水收集设施等整治工作,做到污水不下河。编制《遂宁市“__”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库建设方案》,将600余个村庄纳入项目库。争取到总投资约1.7亿元,上级环保专项资金近亿元的郪江流域大英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分三年对郪江流域及周边76个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进行治理,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四、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对全市41家重点环境安全风险源实施24小时监控,及时处理异常数据64次。定期开展12家国控重点污染源、10家省控重点污染源、5家国控污水处理厂和5家重金属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比对监测工作。编制全市109家环境安全风险源企业名单,落实辖区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监管责任。利用天网工程,在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持续监控。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和中高考禁噪等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100余人次,处理环境信访投诉纠纷173件,实行行政处罚32起,处罚款25.82万元,其中天宏纺织噪声扰民、华西铝业废气扰民、蓬溪垃圾处理厂臭气扰民、遂宁二中新校区恶臭气体污染等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全市没有发生任何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区域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精心组织实施我市辖区内7个地表水断面、3个饮用水断面的水质监测工作,4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3个降尘和硫酸盐化速率监测点位、3个酸雨点位的大气质量监测工作,以及7个功能区噪声点位、74个交通噪声点位和220个区域环境噪声点位的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遂宁市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__-__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分别为98.36%、98.63%、98.07%,城区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__-__年,市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__)的要求,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3.2、54.6、5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分别为65.4、64.2、64.3分贝,我市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为保障群众对环境质量的知情权、监督权,我局定期在遂宁日报、遂宁新闻网、城区电子屏幕上发布环境质量公告和环境质量月报、季报。启动了pm2.5研究性监测,投资230万元购置监测设备,并公开发布研究性监测数字。为加强环境管理,防治pm2.5污染奠定基础。
篇四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5600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___、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经全国人大批准组建了环境保护部,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战略思想,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超额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2023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23年分别下降12.45%和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国务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层层分解落实减排任务,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炼铁1.2亿吨、炼钢0.72亿吨、水泥3.7亿吨、平板玻璃4500万重量箱、造纸1130万吨;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83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25亿吨,新增污水管网约6万公里,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77%;累计建成5.78亿千瓦燃煤脱硫机组,脱硫机组比例从14%提高到86%。2023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1.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分别比2023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下降6.6个百分点;全国城市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26.3%和12%。
(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成效。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明确经济建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完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取消对200余种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不予新增贷款。完成环渤海、成渝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取“区域限批”、“行业限批”等措施,拒批投资近3.2万亿元的“两高一资”等建设项目。深入推进重点工业行业污染防治,强化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后督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23年,全国造纸、化工和纺织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比2023年分别下降73.9%、66.7%和50%,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下降72.5%、58.1%和50%。
(三)全面推进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跨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完成率为87%,较“十五”期间提高22.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投资1389亿元。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重点城市供水量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4.8%,2.15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全面推进。
(四)探索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有效保障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清洁能源重点工程,与2023年相比,新增清洁能源替代约1.1亿吨标准煤。全面开展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全国集中供热面积逾30亿平方米。严格新车型环保标准控制,出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车辆淘汰。2023年我国新车的单车排污量比2000年下降90%以上。
(五)集中整治重金属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国务院批准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5个重点防控行业和138个重点防控区。中央财政增设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2023年下达资金15亿元,支持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25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地方投资3000多亿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2.4%,比“十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加强城市噪声环境监督管理。推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联单等制度。开展了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
(六)继续强化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国务院成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批准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造林25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全国已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2588个,占国土面积的14.9%。实施了沿海地区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支持6600多个村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资金80多亿元,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推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减少不合理施肥约580万吨。初步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七)稳步推进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核技术利用活动管理日益规范,初步实现了生产、销售、使用、进出口和回收的全过程管控。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已建成投运核电机组13台,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体运行安全;各类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等在役核设施安全可控。老旧核设施退役和污染治理工作稳步实施,建成31个放射性废物库,高风险污染源逐步得到控制。建立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和核辐射预警系统,核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强化。有效开展了汶川地震、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置工作。
(八)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在物权法、刑法修正案及其他有关法律中也针对环境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开展了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等环保相关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8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出台脱硫电价、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一系列政策,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及交易、生态补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试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现行标准已达1300项。
(九)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海洋环境联合执法检查等,“十一五”期间共查处违法企业8万多家次,取缔关闭7294家,妥善处置733起突发环境事件,其中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49起。中央财政安排环保预算资金100.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78.7亿元。中央安排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70.9亿元,支持全国52%的县区级环境监测站完成标准化建设。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由2项增加到4项,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领域由工业和城镇扩展到交通和农村。要实现主要污染物较“十一五”末减排8%—10%的目标,既要消化污染增量,又要削减污染存量,经测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消减601万吨、654万吨、69万吨、794万吨,占2023年排放基数的24%、29%、26%、35%。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但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6.17%。
(二)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从水体污染看,全国1/5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为劣v类,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威胁。182个开展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城市中,57%的监测点位水质较差甚至极差。海洋溢油、赤潮、绿潮频发。从大气污染看,2023年,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的30%—50%。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有待改进。机动车成为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达标率不足50%。从土壤污染看,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不容乐观,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中南和西南、中南等地区土壤污染面积较大。固体废物堆存占地和毁田约200万亩。一些城市污染场地再开发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三)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今年1—8月,全国发生11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其中9起为血铅事件。在全国排查的4.46万家化学品企业中,72%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太湖等重点流域沿岸,距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环境敏感区不足1公里的占12.2%。近年来,化学品污染事件频发,仅近期就连续爆发了渤海蓬莱油田漏油、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等环境事件。机动车、家电等更新换代加快,电子废弃物、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加,仍有198.2万吨铬渣亟待处置,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时有发生。全国约有1.2万座尾矿库,其中危、险、病库占12.4%,对周围水和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29%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餐饮油烟、噪声等问题扰民严重。
(四)生态保护和农村环境保护亟待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补偿、生物安全等工作任务艰巨,矿产、旅游等资源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措施难以落实。特别是水资源开发过度,水电建设、水资源调度不合理,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断流,水环境容量急剧下降。非法采砂泛滥,城镇河流渠道化,严重损害河流生态功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序排放现象普遍。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问题突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严重。农村环保工作投入不足,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
(五)核与辐射风险防范压力加大。我国早期核设施安全水平较低,运行时间长,部分设施老化,安全风险增大。新建核电机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多种技术并存,放射源和核技术利用装置分布广、数量多,核安全监管难度大。民用核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铀矿冶和伴生矿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量放射性废物亟待处理处置。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和监管力度等主观上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整体提升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化工、石化等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城市建设、资源能源开发等规划环评。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建设项目。开展稀土、钢铁、制革、铅蓄电池、玉米深加工等重污染行业专项检查,严格上市公司环保核查。
(二)确保实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管理减排。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大重点行业水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电力行业污染减排,加快钢铁、水泥等非电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进程,因地制宜开展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强化污染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一是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对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和企业,采取综合措施,严禁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对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企业,依法实行限期治理、停产治理和限产限排等措施,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关停取缔。二是严格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在全国范围开展大检查,对海洋、江河湖泊沿岸化工企业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切实落实环境安全防护距离,推动相关产业科学合理布局。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三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加快建设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和装备,大力建设环境应急队伍。全力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四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继续组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坚决查处和纠正个别地方违规干预环境执法的行为。
(四)继续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海域污染防治。充分利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污染源控制治理三个层面,通过全防全控、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深化污染防治。深入推进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政策措施,以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突出流域优先控制单元,制定实施综合治理方案,推动重点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生机。科学调度水资源,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加强渤海等重点海域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尾气、加油站和储油罐等污染防治力度。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为重点,防控复合型大气污染。
(五)深化“以奖促治”政策,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继续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扩大连片整治范围。全面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减缓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以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为基础,加大土壤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六)完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研究制(修)订大气、土壤、核安全、化学品等方面的环境法律法规,配合做好环境保护法修改工作。继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及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环保投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加快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研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激励机制。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进一步强化环保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环境风险研究,充分发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撑作用。
篇五 2023环境保护局关于办公用房清理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2250字
县清理办公用房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___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办发〔__〕17号)精神。按照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县委办发〔__〕101号文件)及中共临泽县纪委、临泽县监察局转发《中共张掖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填报办公用房情况表和平面图的通知》(县委办发〔__〕101号文件)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安排专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县环境保护局机关办公用房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清理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临泽县城建环保综合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是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由临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泽县环境保护局联合修建的,项目于__年由张掖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张发改投资〔__〕37号),__年4月由甘肃沙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并于__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7667.2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积约620平方米)。其中,县环保局共分摊建筑面积为2395.07平,实用面积为1271.26平方米。县环保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其中:省财政厅__年下达基层环保监测和执法基础能力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200万元(甘财建〔__〕511号)、__年下达第一批省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50万元 (甘财建〔__〕54号);按照当时项目申报及资金承诺要求,下剩资金均由地方政府予以配套解决)。
二、县环保系统办公用房使用情况
1.县环境保护局属行政单位,行政编制6人,设办公室、农村自然生态股、开发污控股。目前,局机关除4名科级领导干部外,使用其他人员6人(含3名股室负责人,会计1人,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临泽县环境保护局下辖县环境监察大队、县环境监测站2个副科级建制单位。其中:县环境监察大队为参公管理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5人,大队除监察大队长、副大队长2名科级领导外,现有环境监察人员3人、援助大学生1人;县环境监测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人,实有监测及管理人员7人,尚缺监测站站长1人。经对照清理,县环境系统共有编制15人,现有人员23人。其中,正科级2人,副科级4人,科员17人。经核算,环保局分摊该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395.071平方米,占临泽城建环保大楼总建筑面积的31.24%。其中:我局所占的六至八层建筑面面积为1943.364平方米;负一层储藏室2间共40.32平方米,2个停车位共77.6平方米;按照环保局大楼建筑面积比例共分摊设备层、大厅等公共面积为333.787平方米。经自查清理,按照实际编制15人计算,控制标准办公用房面积应为108平方米。清理结果显示:目前我局实际使用各类办公用房面积为1271.26平方米,其中,办公室使用面积为354.78平方米;其它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为916.48平方米(含监察、监测业务用房面积),无出租、出借办公用房情况发生,但确实存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情况(对照规定标准共清理出超标面积198.78平方米)。
三、领导办公用房使用情况
县环境保护局6名领导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187.92平方米。其中:局长李云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37.8平方米、副局长宋国增办公用房使用面积 37.26平方米、副局长马军办公用房使用面积38.34平方米、副局长顾文宏办公用房面积为37.8平方米。县环境监察大队2名科级领导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均为18.36平方米。
四、自查结果分析
一是按照环保部关于印发《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__〕97号)和省市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要求,今年9月份,我县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已通过省级复核验收。目前,我县环境监察大队除人员规模相差甚远外(不少于20人),按照西部地区三级标准,监察大队办公(人均不少于8平方米)及业务用房建设标准面积应为490平方米。为顺利通过省级复核验收,我局按照西部地区县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尽量做到了以满足环境监察业务用房及装备建设来提升我县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水平,就目前而言,也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地区环境监察三级建设标准和要求。
二是按照环保部关于《全国环境监测西部地区三级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西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管理办法》和市县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要求,今年10月底前,我县环境监测站已建成并取得监测资质,开展监测业务工作。目前,我县环境环境监测站也是人员规模相差甚远(不少于10-12人),按照西部地区监测站标准化三级建设要求,监测站应不少于1000平方米,办公用房人均不少于15平米。为尽快建成我县环境监测实验室,年内,我局严格按照省市环保部门考核指标,我局按照和西部地区县级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尽量以西部地区三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标准来提升我县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水平,已于10月底前取得监测资质,目前已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工作,填补了我县无法开展项目环境监测的空白。就目前而言,也还不能完全满足西部地区环境监测三级建设标准和要求。
三是对照(中办发〔__〕17号)文件精神要求,经过我局认真清理,我局使用的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符合发改部门批复的建设标准和规模,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符合要求,没有经营、出租、出借办公用房等情况;项目符合城市规划,招投标、施工许可等相关规定。
四是通过自查,我局没有将公有房屋物权证变更或转移到下属单位;也不存在将公有房屋转变为经营性用房,更不存在隐瞒和少报办公用房面积;但确实存在局领导、干部办公用房面积超标198.78平方米的问题。
五、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机关办公用房的清理标准和要求,适时做好单位自查、核查确认、整改落实、总结完善四个阶段工作任务。特别是要按要求时限做好现有办公用房的集中清理腾退工作,全面整合利用机关单位公共服务用房资源,切实做好我局机关办公用房的规范和管理工作。
篇六 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7900字
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报告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年来,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成绩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一直名列前茅;1999年提前一年实现《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一控双达标”任务,并于2000年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三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两地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热带海滨旅游胜地、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围绕“十五”计划,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科教兴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主动应对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市2002年实现gdp162.7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近三年来经济分别持续增长率为9.3%、9.8%、11%;人均gdp(万元)分别为2.
3
9、2.
4
8、2.62。在经济持续、健康和平稳发展的同时,我市的城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7.
5、56.
7、56.3 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8.
2、68.
3、68.1 db(a)。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步入了“双赢”的轨道,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
海口市自创模以来经济逐渐上去了,社会逐渐进步了,环境逐渐优美了,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模精神的滋润和引导。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始终认为,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仅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起点,巩固、扩大和深化环模成果还要做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还要走相当艰巨的路程。
一、 珍惜环模殊荣 明确奋斗目标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市提前实现“两个翻番、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是做大做强做精做美海口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经常讲:“环境就是生产力、生命力、国际竞争力”。
那么,创模就是最有利于实现发展生产力,增强生命力,提高竞争力的过程和途径。这也是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创模实践中的深切体会:环保模范城这一荣誉的含金量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创模过程是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此,我市十分珍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殊荣。正因为这一殊荣,一直激励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而努力奋斗;一直激发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海口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人居环境而奋力创造;一直鼓舞着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为把打造海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而拼力开拓。
环境优势是海口的最大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以环境立市”,作出“把海口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的战略决策。
在今年市委第10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强调“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切有碍于环境的东西都必须为环境让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市委市政府为实现“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绿色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今年已两次组织国内外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对新海口今后的总体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已完成海口城市总体概念规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有关环境方面的规划原则是:坚持新城区建设用“加法”,旧城区用“减法”,不论新老城区都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共绿地,到2023年全市绿化面积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进一步突出热带风光、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形成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的独特优势,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品位和价值,把海口建设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热带花园城市。
二、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创模意识切实做好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工作,加强领导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多次召开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听取环保局汇报环保工作、研究环保问题、落实环保计划、做出环保决策。
市委市政府在确保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的基础上,周密组织安排,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先后部署了我市“中心城区街边店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金贸区环境综合整治”、“白色污染专项整治”、“淘汰氟里昂专项整治”、“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十几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四月份再次部署了全市范围的“八查十治”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巩固、扩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工作的全面开展。
(一)加强领导,周密计划,确保创模工作顺利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组对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工作验收后,我市对国家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极为重视, 2000年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制订了《海口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双达标整改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市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进一步巩固双达标成果、按时完成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环保部门的现代化建设、加速生态建设等具体的整改目标。
2002年和2003年,为迎接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进行环保模范城复核,我市每年都制订了《海口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第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任主任。
为配合做好迎检工作,各区政府和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责任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工作小组。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完善的工作机构,为迎检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在周密计划、明确任务的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证了迎检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加大环保宣传,强化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广大市民是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基础力量,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有赖于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我市把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作为加快椰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紧扣巩固、提高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的热点、难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宣传优势,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动全市人民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入到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的工作中去;积极推进环境教育向纵深发展,共建立环境教育基地2处,推荐设立省级绿色学校3所;引导企业走生态环保之路,鼓励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推行清洁生产,让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变成主动参与。
目前我市已有海南亚洲太平洋酿酒有限公司、金盘特种变压器厂等六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群众对市政府环保工作重视和城市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
2000年先后开展了“保护臭氧层”、“治理白色污染”等宣传活动,在万绿园环保宣传橱窗开展“保护臭氧层”等环保宣传8期;在《海南日报》、《海口晚报》上开辟了“治理白色污染专栏”;组织“6.5”环境日纪念活动,与市青少年宫共同举办了环保长卷绘画活动,并在dc城举办了“2000年环保千年——行动起来吧!”专场文艺演出。2001年分别在龙华小学、海瑞学园、旅游学校等22所中小学校开展环保科普知识宣传。
先后在九中门口、乐普生商场前、海口人民广场、万绿园等地,举办“环境警示教育展览”,内容有氟里昂制冷剂污染、汽车尾车污染、白色污染等。为纪念6·5世界环境日,6月3日在明珠广场前联合举办了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为主题的少儿现场长卷绘画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此外,6月5日还对24名热心环保的积极分子进行了表彰。2002年7月份起,为配合我市开展的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市委宣传部组织各新闻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栏目,策划了一系列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报道,海口晚报、海口广播电视台以及驻市的多家媒体先后新开辟了《洁净海口、爱我家园》、《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建设新海口、迎接十六大》等多个专栏进行报道,共发表报纸专版3个、照片18幅、文字稿件24;广播电视新闻19次,制作两期专题节目。
同时,各区、各部门组织人员在解放路、明珠广场、生生百货广场等举办咨询宣传日活动,在街道设点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制作宣传栏,宣传环保法律法规。10月11日,海口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了海口市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法规知识电视竞赛,参赛的单位有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文体局、市交通局和三个区政府代表队。
通过这次电视竞赛,对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治理噪声污染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2003年初,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印制了10万多份市区禁鸣喇叭的标志牌分发到全市车主,对我市禁止机动车乱鸣喇叭工作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三、 完善环保硬件,巩固创模成果我市在财政本不宽裕情况下仍然投资近25亿元用于环境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南渡江防洪堤、海甸溪防潮堤等防洪防潮工程;建成宏伟壮丽的世纪大桥、滨海立交桥、西海岸带状公园等骨干项目。
特别是加快了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和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等环保硬件工程步伐,加紧实施清洁能源工程,加大环保管理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市的创模成果。据统计,我市三年来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资金(亿元)分别为:2.
6
3、2.
8
2、2.62,环保投资指数(%)分别为:2.0
8、2.0、1.61。
(一)实施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我市在1999年底提前一年实现“一控双达标”时,白沙门城市污水处理厂刚刚竣工投入运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达52%,为充分发挥日处理3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功能,几年来累计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近2.5亿元,三年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了66.86%、75.75%、81.66%,对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消除近岸海域污染,改善地表水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实施颜春岭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总投资1.3亿元的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并于2001年投入使用,使海口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为了满足我市逐年递增的日产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我市抓紧了占地208亩的二期工程和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基本完成第二填埋区的建设,垃圾废液处理设施已经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现正在抓紧设备调试,近期投入使用。垃圾废液处理设施的建成使用将有效防止了垃圾废液污染周边环境和污染纠纷、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我市在近几年累计投入4.5亿元建设燃气管道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近2亿元将东方、福山两地的天然气输入海口。
目前,全市二次能源(电力和石油)已占总能源的95%以上,三年来城市气化率分别为99.90%、98.50%和98.00%。该工程的实施,对我市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实施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工程,改善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加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三年来,我市投入了1200多万元用于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二级监测站建设、环境监察规范化建设、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大大增强了环保部门的技术支持能力。
四、 加强环境管理,确保达标排放2002年,海口市有工业污染源企业39家,其中废水污染源39家,废气污染源27家。近年来,我市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完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审批制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三年来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计划指标之内;工业污染源达标率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占全年天数的比率分别为92.9%、100%、100%,进一步巩固了我市“一控双达标”成果。
(一)加强环境污染的源头管理。
1、开展环保立法工作。我市近年来发布实施了《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海口市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管理办法》、《海口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海口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办法》、《海口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多个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为我市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严格执行清洁能源政策。限制中心城区企业燃煤;新建项目能源使用燃油或燃气;对老企业燃煤锅炉分批进行燃油改造,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欧化印染有限公司、亚太啤酒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目前我市对公交、出租车“油改气”和建加气站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3、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在项目环保审批中,我市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为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作打下了基础。
近三年来,我市大中型建设项目尤其是环境敏感点(海口湾西海岸岸线保护区范围内)上马的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小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90%。
4、实施地表水整治计划。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区的地表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市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一流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
根据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市长陈成、副市长王路等领导同志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经充分研究,市政府决定开展市区地表水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并出台了“海口市整治地表水实施方案”,其整治目标是:完善市区管网建设,彻底实现雨污、清污分流;市区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集中处理,深海排放;市区景观水体满足五类水体水质要求,水中生态得到恢复;近岸海域污染带消除,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要求。该整治计划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已初见成效。
5、划定海口市秸杆禁烧区。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而且对交通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2003年我市根据本地实际并依据相关规范划定了秸秆禁烧区,进一步加强对秸秆的禁烧工作。根据划定结果,我市有机场秸秆禁烧区1个、铁路秸秆禁烧区2个、高速公路秸秆禁烧区2个、国道秸秆禁烧区3个、省道秸秆禁烧区2个。
6、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随着海口市燃气管道覆盖率的进一步扩大和南海石油气管道铺设到海口,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条件已经成熟。
今年我市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海口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对保护好我市的大气环境,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环境污染日常管理。我市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污染物超标排放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进一步确保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1、继续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污染治理设施现场监理率达100%;近年来对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欧化印染有限公司的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行为进行处罚,共罚款5万元;共完成对7家单位污水处理设施的治理,其中,椰树集团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两套日处理均为7000吨治理设施,海南欧化印染厂投资300多万元扩建二期工程,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800t/d增加到现在的2000t/d。
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
2、继续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并、转、迁。2000年以来,我市关停废气污染治理达标无望的海口市海波纸品联合公司一吨锅炉生产点,依据国家有关资源政策关停海口闽隆制砖有限公司和海达砖厂等2家红砖制砖厂;海口市橡胶五厂和海口市化工二厂等两家工厂破产,海口海华轮胎有限公司等10家工厂因为整治无望而停产。
3、加强对噪声达标区和烟尘控制区的管理。海口市烟尘控制区面积33.64 km2,覆盖率达100%。
共对5家超标排放废气污染物的单位实施限期治理,废气污染物(so2)不稳定达标排放的兴业聚酯公司、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欧化印染有限公司、海南望海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完成了燃气锅炉的改造。海口市二类噪声达标区面积20.99km2,覆盖率达62.4%。
完成对12家噪声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治理,总投资240多万元;共完成建筑工地排污申报200多家,并核发施工作业时间许可证。
4、加大信访投诉的查处力度。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市在日常环境管理中加大执法力度,保持环保热线电话畅通,积极做好环境污染信访投诉的查处反馈工作。
2000年共接到市民的环境污染投诉876件,查处847件,查处率96.7%;2001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527件(其中噪声1007件,大气类495件,水污染类14件,固体废弃物类5件,其它6件),查处1473件,查处率96.46%;2002年共接到投诉案件1624件(其中噪声类1084件,大气类517件,水污染类18件,固体废弃物3件,其它2件),查处1513件,查处率达93.2%。
5、加强排放口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完成建设67家,其中废水排放口67家,废气排放口8家。
海南海虹化纤工业有限公司、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海南兴业聚酯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工业企业已完成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近年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部署,结合我市“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际,我市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以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为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我市于2000年12月份组织双达标零点行动,重点检查省、市重点排污单位、不稳定达标排污单位和限期治理、整改单位;2001年6月份开展的海口市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检查违反“三同时”企业、不稳定达标排放企业;为贯彻落实2002年5月28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我市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止污染反弹专项检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当作我市迎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核工作,进一步巩固“一控双达标”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开展一年一度的全国环保世纪行活动中,也把对“一控双达标”的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又开展“综合治理不法排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检查行动,加强了执法力度,确保老污染源达标排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扩大了环保宣传面,促进了企业治污、控污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巩固我市 “一控双达标”的成果。
五、综合整治环境,扩大创模成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既是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也是一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果说海口比过去变得洁美了,宁静了,舒适了,其主要原因是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线。
上一任市委书记蔡长松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机动车废气、噪声污染宣战,组织长达三年之久的“交通污染专项整治”。新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富玉同志到任做的第一件事是向环境噪声宣战,组织开展了“环境噪声污染综合整治”。
两任市委书记抓的第一件事都是环境污染整治问题,绝非巧合,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对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的共鸣和反应。因此,针对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年年组织开展各种类型、不同层面的专项整治和环境综合整治,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又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市的品位,扩大了我市创模成果。
(一)实施美舍河综合整治工程。美舍河是横贯我市南北的重要河流,河床被占,污染严重。
该工程不仅要解决防洪排涝问题,而且要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同时还要营造带状公园的城市景观。目前海口段5.7公里已全部竣工,拓宽了河道水面,截流了两岸污水,清除了河床淤泥,铺设了两岸步道,绿化了沿河两岸,填补了沿河区域没有公园的缺陷,已成为沿河两岸市民漫步休闲的好去处。
该工程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同时,美舍河琼山段整治工程已完成70%。
篇七 环境保护局工作报告5750字
各位主任、委员:
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生态环境立市”战略统领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视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环保任务。在此,我代表环保局党组行政向各位主任、委员表示感激,下面就20_年环保工作汇报如下:
一、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一)强抓污染管理,全力完成减排任务。污染减排是___、国务院“_”规划必需完成的约束性指标,我们立足抓好总量控制和减排目的任务的落实,催促企业完善治污设备和按时完成限期管理任务,整治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管理,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关闭了达源电力公司,完成了达州市立信铁合金有限义务公司、巴山建材有限义务公司等五家重点污染企业省级限期管理任务。目前已削减so2排放量10610吨,完成率为265%。超额省级下达4000吨的任务,减排工作得到了环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的好评。
(二)强抓义务落实,按时完成污染源普查任务。一是认真展开了污染源普查的宣传人员培训等工作。主要对前阶段工作的查漏补缺,对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管理设备的入户调查和普查表格停止认真审核,确保根底材料的质量过关;二是组织展开对清查工作的质量核对和数据录入核对工作,强化质量控制,对抽查不合格的中央和部门停止了重新普查;三是依照国度普查办制定的数据处置制度,正在完成普查数据的汇总、审核、校正,构成普查数据库,按时完成数据上报。已完成753个(工业源354个、生活源399个)污染源普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三)强抓环境监管,严厉控制环境质量指标。今年以来,增强了环境建立项目及核与辐射环境监管。一是严厉执行建立项目环评法和“三同时”制度,共审批新建项目93个(向上级争取资金项目74个),验收完工项目7个,无未批先建和越权审批现象发作。辖区内9家放射源和ⅲ类射线安装单位补办环评及办理《辐射平安答应证》的资料已于20_年底上报,近期即可经过上级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对辖区内的电磁辐射设备(设备)停止了申报注销。二是增强监测工作。今年来监测站对全市工业企业大气、废水和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停止了监视性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2%,并定期向社会予以公示;境内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到达ⅱ类规范;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3.4分贝;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是增强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整治和取消了全市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维护区内一切排污口,特别加大对严重缺水场镇和重点乡镇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频次,并立刻向社会公示监测结果。
(四)强抓生态维护,全面启动生态市创立工作。一是全力推进创立生态市(县)建立,编制完成了《万源市生态市建立规划》。四川省生态办将我市列入全省首批32个生态县重点建立之一,明白了生态市(县)的目的,即生态环境维护指标23项、经济开展指标7项、社会进步指标3项、根本条件6项,同时认真展开三大全民环境友好行动(即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全民绿色消费活动和全民环保教育活动),市委、政府成立了创立指导小组,于20_年4月份召开了第一次创立指导小组工作会,对我市创立工作停止了布置,并正式启动创立省级生态市工作。明白了我市在2023年建成省级生态市(县)、力争2023年建成国度级生态市(县)的目的,创立活动中重点突出建立生态经济来加快万源的开展。同时,我局已着手规划编制了20_—2023年全市乡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抓好环境漂亮乡镇、生态村、生态园区和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工程的创立工作,并加大宣传力度,施行好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确保有专人抓此项工作。市委、政府将生态细胞工程建立与新乡村建立有机分离起来,为创立生态市增加了生机,已拟创立国度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个、经过省环保局、省农业厅专家评审省级农业生态园区2个、达州市级生态村5个、万源市级生态村24个,省级生态家园20个,万源市级生态园区20个,完成3个省级环境漂亮乡镇建立规划和1个省级环境漂亮乡镇建立试点;二是加大对花萼山国度级自然维护区的管理工作。落实维护区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争取到花萼山自然维护区的管护才能建立国度资金100万元;三是增强日常监视,根绝火灾和生态毁坏事故的发作。工作中坚持蹲点与活动巡查相分离,共出动巡查90余人次,遏止打算砍伐行为11件次,维护了维护区生态平安;四是完成了维护区的界桩设置一期工程,共投入资金近10万元,设置路标界桩37个,其中路标指示性标牌4个,界桩界牌13个;五是展开了花萼山自然维护区林权调查。今年6月24日召开了环保、林业和所触及相关乡镇担任人参与的会议,专题研讨了花萼山自然维护区林权问题,构成了会议纪要,我局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认真展开调查工作,经调查维护内共有林权面积719182.26亩,其中国有林5166亩,村社集体林285466.79亩,义务山320289.99亩,自留山1_259.48亩,耕空中积41490亩;六是增强警务室的筹建工作。依据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请求,组建万源市公安局花萼山国度级自然维护区警务室,置办了森林消防等管护设备;七是树立了花萼乡和曹家乡两个自然维护区管理站,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八是树立了自然维护区网站,完善和丰厚了网络内容。
(五)强抓环境整治,施行环保惠民行动。今年依据《中共万源市委、万源市政府关于深化施行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工程的决议》(万委发[20_]18号)文件_,我局已重点展开城区噪声、煤油烟和制止城区烟熏腊制品等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城市区域环境质量不时进步。一是局党组行政指导坚持带班,展开夜间巡查文娱噪声。成立了禁噪巡查队,先后查处超标排放业主33家,对个别业主停止了公开曝光。同时对未完成达标排放的文化文娱场所移交工商等部门予以取消,一年来征收罚没收入24万元(是过去全年的3倍)。二是增强城区煤油烟污染整治。1、依照市政府工作布置,请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临街面门市制止运用燃煤和高污染燃料;同时已责令城区大、中型餐饮行业限期装置油烟净化器。2、抓源头管理。由我局牵头,城管、工商、公安部门配合,采取在入城要道设卡,严禁燃煤入内,断其煤源,监察大队从11月26日开端集中取消城区临街面门市煤灶、烟管。3、制止烟熏腊制品,为处理城市居民食用腊肉的习气,近期在城郊布点设置3个腊制品集中熏制点。截止11月30日共取消煤灶260个,烟管500余根,城区餐饮业已有6家装置了油烟净化器,有效削减了城市污染负荷。三是加大对省级限期管理企业的污染管理监管力度,确保了20_年达州市立信铁合金有限义务公司等5家企业污染限期管理任务的完成。四是加快城乡环保根底设备建立,尽快启动万源市城市污水处置厂建立工程;城市渣滓处置厂力争早日投入试运转。完成了石塘、固军、石窝等乡场镇生活污水处置站和生活渣滓填埋场的初设计划;五是编制完成了《万源市乡村小康环保行动方案施行计划》(2023—2023年)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立指明了方向;六是认真处理环保热点难点和投诉问题的处理,确保“12369”环保热线畅通。已办理结束市长热线22件,“12369”投诉47件,信访9件。
(六)强抓宣传教育,努力进步全民环保认识。我们充沛发挥电视、网络、播送等媒介的作用,宣传科学开展观、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宣传环境维护的重要性,披露环境问题,曝光违法行为,承受广阔大众的监视,引导公众树立良好的环保认识。一是举行了气势浩荡的庆六五世界环境日暨20_年“环保世纪行”活动启动典礼,制造环境宣传户外广告1130平方米;举行环境宣传活动2次;上报各类环境信息258条,被刊用142条。其中各类报登载载33条,播发环境电视新闻18条,搜集有价值环境宣传照片325张,初次制造环保宣传电视短片1集,法制宣传板报6期,发放宣传材料9500余份,出动宣传车15台,编发全市空气质量短信32300条。同时在活动中招募了意愿者,组建了记者团,展开了环保法规宣传,现场受理市民投诉、解答市民现场咨询,发放环保购物袋3000个,环保法律法规学问宣传材料5000余份,环保文化衫400余件,印市民公开信2023份;市政府禁煤通告2500份;受理各类投诉30余件,答复各类咨询35个,一年来共投入环保宣传资金10万余元。
我局与宣传部、团委等部门结合举行了以“维护环境、酷爱自然、关爱生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演讲竞赛,在之前万中、三中等学校举行了预赛,大大进步了演讲赛的效果。副市长刘文海发表了电视讲话,号召广阔市民积极投身于我市的环保事业,为建立美妙家园、献计献策。与市播送局结合摄制了环保电视短片《城里的“余震”不一样》在“万源烫烫饭”栏目播出。全市局部乡镇从6月3日起展开了方式多样的活动。整过宣传活动,内容丰厚,方式多样,紧扣时期脉搏,突出了宣传主题,树立了环保理念,必将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环保事业的安康开展;二是积极搞好绿色学校的创立工作,力争将万源中学创立为国度级绿色学校,将万源市第三中学创立为省级绿色学校,争取年底创达州市级和万源市级绿色学校各2所。
(七)强抓扶贫工作,配合做好新乡村建立。按市委、政府布置,万源市中坪乡为我局扶贫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罐坝乡新乡村建立工作。一是拟定了帮扶计划和施行方案。二是为该乡青坪村办实事。一年来,为青坪村捐赠水泥80吨,建成场镇渣滓处置场,给该村3户残疾人艰难家庭各送去现金200元,赠送200元的蔬菜种子,协助修建2个村民小区的公路;新建沼气池50口,每建一口环保局奖励200元现金;处理3个村民小组人畜饮用问题。三是为罐坝乡捐赠20吨水泥,支持根底建立。
(八)强抓福利工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我局依照“科学开展”请求,努力构建调和单位,做到以人为本,积极为职工谋福利。一是按国度住房金有关政策规则,为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4.3万元。二是积极参与工会组织的互助保险和女职工大病保险,为全局67个职工交纳保险金9800元。三是处理艰难职工住房问题。我局有一名职工儿子、家眷生病,欠下20多万元外债,局主要指导屡次与房管部门协商,为艰难职工争取了廉租房,处理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九)强抓党建工作,落实党建目的。一是已上报上级党组织,组建了中共环保局总支部委员会,组建了局机关支部、监察大队等3个党支部。二是认真做好党员开展工作,今年送培入党积极分子3名,开展准备党员2名,准备党员转正2名。三是依照市委、政府的布置部署,我局成立了创立“学习型、效劳型”工作指导小组,拟定了施行计划,并认真组织施行,做到半年有小结,年终有总结、有考核,目前“两型”机关已经过验收。四是强化党员教育,“七.一”建党节局党组书记、机关总支书分别为党员上党课,从党的开展史到现代化建党中党员发挥的作用,同时组织学习新党章,针对新党章赋予的权益和义务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加强了党的目标认识。五是积极组织落实党建目的,圆满完成目的任务。六是强抓群团工作,应用“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展开健身操、唱歌、拔河等活动,经过展开活动,加强了职工大局认识、团队认识,凝聚了人心。
(十)强抓才能建立,不时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强化职工的政管理论和业务学问学习,先后派出8批30人次,参与国度、省、达州市的业务学问培训工作;二是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依法行政;三是强抓廉政教育,加强拒腐的才能;四是树立限时办结制、义务追查制,进步办事效率,选派了4名业务才能强的工作人员进驻政务效劳中心,并对局行政审批股实行目的考核;五是加大了对环保才能建立投入的争取力度,提升环境监测、监察和预警才能建立。
一年来,没有呈现一例告发环保职工吃、拿、卡、要的违法行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机关效能建立的新请求,遵守“勤政、务实、为民”的原则,一直坚持高昂向上、发奋有为的_状态,局党组行政提出了在全市上下展开发扬五种_(即局兴我荣的团队_,勇争第一的拼搏_,祖先后己的贡献_,锦上添花的敬业_,开辟进取的创新_)和树立五种认识(即集体认识、危机认识、义务认识、问题认识、效劳认识),坚持高定位、高起点、高规范,努力创一流程度、建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使每个环保职工都树立起可持续开展观和环境维护法制观,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业务过硬、作风优秀、纪律严明、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环保队伍。
二、一年来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缘由
(一)环保部门行风测评名次靠后,主要缘由市民对城区空气质量差、城区个别卫生差不称心,但实践上按职责分工,街道卫生管理不属环保局职责;城区空气质量差不属行风问题,应是多种缘由所致。
(二)监测站技术力气差,缺乏技术人员。按规则我市监测站20人,目前仅10人,且大局部没有经过正式培训和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生,整体实力在达州市位居第七名,对环境管理增加了艰难,加大了本钱。
(三)环保根底设备建立滞后,城市渣滓处置厂未按时投入试运转,城市污水处置厂未正式开工建立,不能完成达州市的考核指标。对完成今年达州市政府下达的乡场镇污水处置、生活渣滓处置无启动资金。
三、20_年工作要点
20_年,以_和__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建立国度级生态市,创立环保模范城市为目的,以强化环境监管执法,节能减排为中心,以环保宣传为重心,结实树立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万源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开展。
(一)总量减排。20_年削减so21500吨,关闭达州市金星冶炼有限义务公司炼铁高炉。
(二)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扫尾工作。
(三)根底设备建立。全面启动万源市污水处置厂建立工程;渣滓处置厂争取在3月底前正式投入运用。
(四)生态细胞工程。认真做好万源市白羊乡泉鸡坝村生活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万源市固军乡中河村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工程;万源市中坪乡冯家河村生活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创立环境漂亮乡镇5个和生态村10个。
(五)展开城乡综合整治。整治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维护区的排污口,半年发布一次监测公开发布,保证人民大众饮用水平安。认真展开城区煤油烟、噪声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启动了乡镇污水处置站和渣滓处置场建立工程。
(六)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管。争取省、万源市财政投入,在城市中设置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套,树立3个空气自动监测站。
(七)行政审批管理。严厉依照环评法和“三同时”制度执行,严把建立项目准入关;强化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小流域、生态建立等环境监管,确保区域流域环境平安。
(八)党风廉政建立。认真展开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开展,党费收缴和党风廉政建立等工作;充沛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强抓职工素质教育。积极参与中、省、达州市组织的环保业务培训,鼓舞年轻职工脱产系统学习环保学问。
(十)继续做环保宣传和创立绿色学校、社区工作。20_年争取创立绿色学校国度级1所、省级1所、达州市级1所、万源市级2所;绿色社区达州市级1个。
(十一)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树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认真做好_文化、综合管理、爱国卫生和方案生育工作。
(十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争全年完成200万元以上。
篇八 镇环境保护工作述职报告1500字
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环保局的指导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美丽__为重点,着眼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下面就环保工作述职如下: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生态镇城创建工作。目前我镇已有17个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荣誉称号,其中新庆、姚平活动自治区生态村称号,目前已做好创建自治区生态镇申报材料,预计11月接受验收。
(二)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根据《____市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进展通报整改方案》要求,我镇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专题会议3次,关停1家污染企业。同时我镇还扎实开展木材加工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签订责任状10份,制定企业整改方案10份;积极与环保局沟通,推进羽绒企业办理环评手续。
(三)扎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提升美丽__乡村建设“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成效,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划定;
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工作,积极申报农村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
三是印发“清洁水源”专项活动方案,完善定期检查工作机制。
(四)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我镇结合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开展环保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多份,进一步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五)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
一是职能职责得到明确。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13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__镇环境保护委员会,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
二是监管力量得到充实,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契机,我镇成立了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我镇环保机构、编制及人员得到稳定。
三是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治成效显著。开展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排查清理工作,共查出违规建设项目20家,对违规项目逐一统计并建立了相关台账,完成了20家项目的清理整治,其中淘汰关闭1家、整顿规范12家、完善备案7家。
四是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污染源随机抽查、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环保综合督查整改等环保执法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全上半年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现场监察企业27家次,下达《监察意见书》27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份,关闭畜畜养殖企业1家,退养5家,停产整治超标排放企业1家。
五是妥善处理环境信访。
今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投诉18件,其中,来电13件、来访5件,涉畜禽养殖污染类12件、废水废气2件、油烟污染2件、粉尘污染1件、噪声污染1件,处理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环境保护基础仍然薄弱。乡村资金投入较为乏力,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群众自觉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监管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完全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需要。
二是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涉及的领域宽、行业多,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联动,目前的机制运行还难以达到任务要求。三是环境监管压力大。主要是任务重、人手紧、能力欠缺,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时间紧、任务重,牵涉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较多,需要分门别类做出相应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落实好环保治理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加快羽绒、化工、木业等重点行业的整治步伐,促进产业水平提升;
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四是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篇九 环境保护开展工作述职报告1300字
环境保护开展工作述职报告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林局的指导下,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为重点,着眼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扎实推进农业面污染治理工作。结合春耕备耕工作生产,充分发挥驻村3名农技员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农牧民群众引导,切实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土壤的污染。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的宣讲方式,深入村寨、田边地头,将农业生产与污染治理的环境保护意识向村民群众宣传到位。
(二)扎实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根据《市贯彻落实省委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进展通报整改方案》要求,我乡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专题会议5次。同时我乡还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签订责任状11份,制定企业整改方案2份;积极与环保局沟通,推进矿业企业开展环保自查。
(三)扎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提升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活动成效,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结合村情实际,对辖区内垃圾处理池,水源地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二是加强斯太集镇及脱贫攻坚工作中建渣污染治理。三是印发专项活动方案,完善定期检查工作机制。
(四)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我乡结合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6.5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宣传活动、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利用农牧民夜校、院坝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环保系列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多份,进一步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形成浓厚的环境保护氛围。
(五)不断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一是职能职责得到明确。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二是监管力量得到充实,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力量,加强了对辖区内环境动态管理;三是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污染源随机抽查、重点行业专项执法检查、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环保综合督查整改等环保执法行动和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全上半年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对查的问题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
二、存在的问题
我乡环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环境保护基础仍然薄弱。乡村资金投入较为乏力,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群众自觉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农村生活污染和面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监管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完全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需要。二是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涉及的领域宽、行业多,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联动,目前的机制运行还难以达到任务要求。三是环境监管压力大。主要是任务重、人手紧、能力欠缺,环保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时间紧、任务重,牵涉的历史遗留问题企业较多,需要分门别类做出相应处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落实好环保治理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环保局的统一部署,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产业水平提升;二是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四是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五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篇十 杭州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13250字
杭州市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工作报告2001年5月,杭州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了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环境立市”发展战略,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构筑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相辉映的绿色大都市,建设生活居住、旅游购物、求知创业的人间新天堂。
200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并提出了巩固深化“创模”成果,2023年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市的奋斗目标。三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增加环保投入,深入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和环境面貌,促进了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02年杭州市荣获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称号,2003年我市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最佳城市,并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力第6位,为我市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已基本达到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要求。
一、杭州市城市基本情况 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省省会城市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系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市辖8个区、3个县级市、2个县,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642.58万人,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393.19万人。
三年来,杭州市以可持续发展和“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发展战略为目标,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坚持“环境立市”和“工业兴市”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先导、都市型农业为基础、传统优势工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依托的大都市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连续十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
一、
二、三产业比重为6.1:51.6:42.3。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在“创模”成功的基础上,我市从2001年开始又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力度,增加环保投入54亿元,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巩固深化主城区“创模”成果,推进实施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创模”工作,启动杭州生态市建设,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巩固深化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先后获得了“联合国最佳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中国城市总体投资最佳城市”等荣誉称号,为我市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目前,我市“创模”复核的3项基本条件、24项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 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了生活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了杭州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在新世纪“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建设生态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巩固深化主城区“创模”成果,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开展巩固深化“创模”活动 市委、市政府和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在2001年6月16日我市荣获新世纪第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6月19日,我市立即召开了“创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原市长仇保兴提出“创模”永远是进行时,要做到思想不松、组织不散、力度不减,并明确提出要解决十大问题,以巩固提高主城区“创模”成果。同时,市委、市政府在每年“两会”期间都召开了全市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王国平作重要讲话,市长茅临生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长签订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将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列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的主要内容。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对巩固深化“创模”工作、迎接“创模”复检和环保工作多次听取汇报并作专题研究。为确保深化巩固“创模”工作的落到实处,明确职责和任务,我市2001—2023年先后制定了147项、184项、184项、131项主要涉及水环境整治、大气环境整治、声环境整治、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宣传教育等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并把萧山、余杭两个新区的“创模”工作纳入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形式分解下达到各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制定了巩固“创模”督查方案、计划和考核办法,加强对工作任务的督促检查;定期召开“创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狠抓工作落实。
为全面部署迎接“创模”复核工作,2003年7月1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杭州生态市建设暨迎接“创模”复检动员大会,王国平书记作了《以确保“创模”复检成功为突破口,建设生态市打造绿色杭州》为题的动员讲话,明确提出要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坚决打赢“创模”复检这一攻坚战,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打响绿色大都市、生态新天堂品牌,为杭州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杭州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迎检准备工作方案”,成立了迎接“创模”复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环境综合整治组、宣传发动组、档案资料组。
市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始终把巩固深化“创模”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组织实施,都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办事机构,制定具体细致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督促检查,扎实推进了我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开展。
2、深入宣传,全民参与,营造巩固深化“创模”氛围 为充分发动公众参与巩固深化创模”工作,我市营造了强烈的舆论氛围。三年来,各级环保、宣传、教育和新闻单位把宣传舆论工作贯穿于整个巩固深化“创模”活动中,不断加大宣传报道的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了六五世界环境日、科普宣传周、环境警示教育等大型宣传活动30次,有15万人次参加。二是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新闻宣传报道。
共编发《杭州环境》48期,在电视、广播、报纸发表报道近千篇(条);在《中国环境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发表专栏、专刊、专题节目;对新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力宣传;编印了《市民环保手册》等10余种5万多册、“六五”宣传张贴画5000张,《绿色工地》挂图1.5万张。制作了巩固“创模”墙报、出租车和公交车“创模”标语广告 条,在市区新设大型公益广告65块,中型公益广告牌2552块,灯箱广告1900块,悬挂宣传横幅800多条,并在社区设立了环保宣传广告牌,把环保理念引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做到了广播天天有其声、报纸天天有其文、电视天天有其像。三是开展了“多绿工程”建设,营造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全市共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学校2家、省级绿色学校26家、市级绿色学校102家、区级绿色学校242家;省级绿色社区29家、市级绿色社区45家、区绿色社区182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工地34家、区级绿色工地60家;正在评议申报的市级绿色医院18家、区级绿色医院13家。“多绿工程”的创建,提高了公众环境意识,探索建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
四是开展了各类环保培训。共开展举办了乡镇长、企业法人代表、街道环保员、暑期师资等环保培训班50余期,3000多人参训,并在市委党校市管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设了环保课。
五是扶持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发展,引导环保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策划了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等10余次活动,共有上万名志愿者参与。
3、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环境立市”与“工业兴市”的关系,我市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工艺为基础、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和萧山江东、余杭临平两大工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改变“北工南市”的城市布局,把工业重心移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优二兴三”,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2001年起分三年共关停转迁了31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泥、矿山和砖瓦企业家,淘汰落后生产力。
二是提出了主城区到2023年分三期搬迁74家污染企业的计划,并启动了首批16家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既减少了污染,又盘活了土地存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建设。
全市规划建设了一批工业园区(科技经济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了资源共享和污染集中控制,改善了环境质量,并对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四是开展实施“禁燃区”工程。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实施意见》,从2002年开始在城区分近、中、远三期推进实施“禁燃区” ,规定使用轻质柴油、管道煤气和电。已建成“禁燃区”面积76平方公里,共拆除燃煤锅炉近100台、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炉窑灶150多家、削减煤耗量每年约20万吨,10吨/小时以上锅炉均安装烟尘、二氧化硫在线监测系统,改善了我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推进了城市能源结构调整。
五是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督促重点行业及重污染单位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共完成了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并有12家单位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绿色企业,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了企业环境意识、科学管理的水平及经济效益。
4、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污染源长效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地方立法,2001年修改了《杭州市苕溪水域水污染防治管理条例》,出台实施了《杭州市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2003年出台实施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加强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建设,主要制定出台了《关于市区范围内市属工业企业搬迁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提供支撑。 二是采取长效管理措施,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在污染源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杭州市企业环境行为分类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总量控制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的通知》。
在执法保障方面,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转发市环保局关于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三是开展了大气、水自动监测站和在线监测建设。
结合杭州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的实际, 增设并建成了2个空气自动监测点;结合杭州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增加建设了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同时我市开展与其他省、市交界断面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点,先后建成了建德将军岩等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从2003年开始在建德与桐庐交界断面严陵坞和九溪水厂饮用水源地等建设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共投入200万元用于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高了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环境管理的水平。 四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抓好建设项目日常审批管理工作,三年来全市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22500多件,为加快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同时否决或建议作重新选址、调整方案2300多项,控制了一批污染严重或与区域环境发展不相协调的建设项目。并注意抓好建设项目跟踪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开展了工业园区专项检查和整治,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建设。
五是开展实施总量控制及总量控制试点。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制度结合、项目审批、环境监理监测、排污权交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和生活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至2003年底,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已控制在国家下达的“十五”控制目标内。同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2003年初我市开展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试点工作,截止去年底,已初步完成了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数核准、地表水和大气的控制单元划分、计算模型的选取和环境容量的计算,制定了一系列总量控制政策、制度,积极探索了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新路子。
六是加强固体废物监督管理。重点开展感光材料废物和汽车维修行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工作,做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监督、管理、服务,保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100%,特别是去年杭州出现“非典”期间,我市及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加强对医院废水、医疗废物和“非典”疫情留验点生活垃圾的监管,指导做好“非典”医疗和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防治二次污染,确保了环境安全。同时实行危险废物集中代处置制度,目前我市唯一具有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理公司直接收集376家医疗单位,收集点覆盖2960个医疗单位,2001-2003年共处置医疗废物13000余吨。
七是开展执法大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我市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辖区排污单位现场监督检查制度、积极推行有奖举报和开展对严重污染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重点抓住重污染企业的执法管理,加强现场检查排污单位及其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状况,组织夜间施工突击检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全国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02年7-9月组织开展了杭州市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4460余人,检查企业3600多家,对80多家违法企业进行了立案查处。
2003年,在清理整顿行动和“严查”行动期间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3500人次,查处案件638件,办结案件530件,处罚金额达500余万元。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三年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690多件,收缴罚款2352万元,严厉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八是开展有奖举报活动,及时受理环境信访投诉。我市从2001年2月8日开始,在全市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工作,三年来共立案查处有奖举报案件170多件,收缴罚款100多万元。
同时通过建立12345市长专线、12369环保投诉专线、局长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信访处理网络、实行环保执法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等措施,及时受理群众投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市区共受理环境投诉1.1万件,接待群众来访130批270人次,通过努力,目前这些信访均得到妥善处理,信访处理的反馈率、办结率达到100%,有效地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
5、深入开展“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1)深入实施“蓝天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我市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大气污染,努力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从2001年起分三年关停转迁了316家影响生态环境的水泥、矿山和砖瓦企业家。
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认真抓好杭州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市区大气环境第
一、
二、三阶段综合整治。从2002年开始在市区实施“禁燃区”近期、中期工程,已完成改造燃用高污染燃料的炉窑灶150多家。
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建设扬尘污染控制的实施意见》,2003年市政府颁布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重点加强了对建筑施工、拆房施工、道路施工、拆房工地和渣土运输的扬尘污染控制。大力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重点加强新车制造、销售企业的监管和政策引导,对在用车大力开展道路抽检、巡查,严厉查处机动车超标上路;加强公交车、燃油助动车的监管,严控“冒黑烟”车上路;调研提出加快燃油助动车淘汰方案,三年来共查处销售超标新车企业63家,开展道路抽检车辆1.8万辆,治理超标车1631辆,年检车辆28.5万辆,治理超标车4337辆。
开展市区餐饮油烟废气专项整治,对300多家三产服务企业下达了油烟污染限期治理任务,并加强对敏感区域餐饮业的许可审批管理,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采取各项措施的综合整治,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据监测统计,2003年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了293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0.27%。
(2)深入实施“碧水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三年来,我市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市区河道、西湖和运河(杭州段)为重点,以截污、疏浚、驳坎、引水、配水、造景、保洁、管理为手段,提高了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质量。重点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年来共投入54亿元,建设完成了四堡污水处理厂的完善工程并投入正常运行,具备60万吨/日处理能力;日处理30万吨的七格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并贯通了市区46.6公里长的第三污水干管系统; 建设完成了余杭锦江垃圾焚烧厂,并正常运行;建设完成了杭州市垃圾焚烧厂并投入运行;完成了杭州大地维康医疗废物处置厂一期工程并投入正常运行;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厂一期工程并投用,工业废物安全填埋场建设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总消纳生活垃圾2377万吨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埋场工程已开工建设;杭州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滨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已开工建设;萧山区城市污水处理厂12万吨/日的扩容工程今年2月已进水试运行,5月底正式运行;日处理垃圾400吨的萧山区顺坝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已完工并正式启用;余杭区余杭、塘栖、良渚三大组团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临平城区截污纳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深入开展截污纳管工程。
三年来,我市在工业企业实施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和大型农业养殖企业实施污水纳管工作的基础上,并完成了对192个生活小区、284个公建单位和311处沿河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程,日增纳管污水22万吨,提高了污水集中处理率。 三是深入开展市区河道和运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三年来共完成了市区332条、915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拆除河道两岸建筑物28.2万平方米,清淤1816万立方米,其中运河清淤86万立方米。并设立了市区河道配水指挥部,建立配水泵站19座,引水闸门25处,实施了市区东、西部河道引配水工程和运河引配水工程,达52亿立方米,水质有明显改善。
四是实施西湖环境综合保护工程。2002年1—10月,实施了西湖环湖南线景区整合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西湖南线的环境面貌和景观。
从2002年12月启动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湖西一期工程,按照“整治、引水、美化、造景”的方针,采取底泥疏浚、种植大量水生植物、上游溪流整治、截污纳管等方法,多管齐下,投资9.6 亿元,拆迁住户933户、单位125家(处),完成截污纳管住户100余户、单位50多家,通过10个月的奋战,于2003年国庆前完工,新开水域面积70公顷,新建了40万吨/日的钱塘江水引入西湖处理工程,每月对西湖换水一次,把水质透明度从以前的60厘米提高到120厘米,每年向西湖引水达到1.2亿立方米,并从2023年初开始实施西湖环境综合保护湖西二期工程,进一步改善了西湖水质和生态环境,也增加了城市河道的调节水量,改善了城市内河的水质。 五是深入开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调整充实了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编制了杭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200
1、200
2、2003年实施计划,分解下达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并纳入巩固“创模”的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制,狠抓督促落实,巩固了’98治太成果。 六是开展实施“禁养区”工程。
2002年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市区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到2003年底,已累计削减生猪22.2万头,奶牛2960头,占三年禁养总量的82.6%;在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20个,保护和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七是巩固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
将巩固和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和巩固“创模”工作任务中; 2003年制定了《杭州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法保护饮用水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新老污染源的防治和控制,加强水质监测,制定我市饮用水源保护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全市饮水水源地各类污染源的调查,并开展苕溪流域、钱塘江流域污染因子分析和对策措施研究,到2003年底,全市已创建了46个合格饮用源区,确保水质稳定,让人民喝上放心水。 八是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工程规划总面积11.4平方公里,分三期实施,按照“总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已成立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指挥部及相关的工作机构,编制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体规划》,一期工程2.63平方公里核心区块保护工程2003年10月已经启动,主要是恢复秋雪庵、曲水庵景区和部分民俗文化区,计划于今年10月完成,将全面改善杭州市区西部生态环境。
(3)深入实施“绿色工程”,大力开展城市生态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区扩绿。大力实施了沿河、沿湖、沿公路、沿铁路的“绿色工程”,通过拆违还绿、借地绿化、拆墙透绿,新建大型绿色广场、绿化带等方式增加绿地面积。
三年来新增绿地面积195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二是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村镇建设。
我市所辖临安市在2000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后,淳安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考核验收;建德市、余杭区、桐庐县正在抓紧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目前已有90个乡镇、村正在开展创建生态村镇,临安市太湖源镇2003年荣获了国家首批14个、我省唯一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同时积极创建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三是启动了生态市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去年7月18日召开了杭州生态市建设暨迎接“创模”复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生态市建设的工作任务。
同时成立了杭州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杭州生态市建设工作会议,并制定签订了2003—2023年杭州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责任书。编制完成了《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今年2月2日经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月22日市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决议》。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州生态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分县(市、区)已召开了生态县(市)建设动员大会,开始编制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四是启动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近几年来,我市对10多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生态恢复的探索,总投资已达100万元,复绿、修复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
通过生态治理和修复,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五是开展城市道路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三年来,我市共投资160多亿元,实施了“33929”工程,并重点对市区环城北路等33道路和杭城西大门等9个入城口进行了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基本达到了“序化、绿化、亮化、洁化”,今年又计划实施留下入城口和解放路等“三口五路”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开展了“清洁杭州”活动,加快 “城中村” 改造步伐,加大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撤村建居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推进了城市化建设。
(4)深入实施“清静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 三年来我市大力治理和控制噪声污染,严格执行《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杭州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强化建筑工地和拆房工地的噪声管理,实施建筑施工集中审批公告制度和夜间建筑施工总量控制办法,在每年中、高考期间开展“绿色护考活动”,强化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管理,加强航运船舶噪声管理,进入市区河道的船舶限止鸣笛,夜间禁止挂桨机船进入市区河道,加强城市高架道路噪声污染控制,在市区部分高架道路和立交桥两侧安装隔声屏障,市区有关执法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及时受理噪声信访投诉,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二)开展实施萧山、余杭区“创模”工作,全面提高和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杭州市于2001年4月份接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5月31日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当时恰逢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阶段,萧山市、余杭市撤市设区。鉴于杭州市前几年的“创模”工作是围绕原城区进行的,国家环保总局决定萧山区、余杭区不在考核验收范围,但到2023年复核时,要按照调整后的行政区划进行“创模” 复核。
三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巩固并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强化污染控制、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狠抓萧山、余杭两个新城区的“创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基础设施治污能力不断提高,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两区环境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并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目前,萧山、余杭两区“创模”的3项基本条件、24项考核指标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考核要求,为杭州市“创模”复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萧山、余杭区“创模”工作的领导,我市调整充实了市“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并成立了对萧山、余杭区“创模”工作指导组和督查组,市政府每年下达两区“创模”工作任务,并列入全市巩固深化“创模”工作的主要内容,狠抓落实。同时萧山、余杭区分别成立了区“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指挥部,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总指挥,各区编制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制定了 “创模”工作方案,两区政府每年制定并与各乡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签订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和“创模”工作责任状,将“创模”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两区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创模”工作动员大会及“创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指挥部成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形成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创模”工作机制。
区人大、区政协对“创模”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进行视察,人大对“创模”工作进行了审议,政协提出了建议,大力推动了两区“创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 三年来,萧山、余杭两区十分重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投入资金450多万元,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每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周期间,开展了“让环保进千家万户”、“创模”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制作了“创模”动画广告片,向干部群众和社区居民发放了16万份“创模”倡议书和公开信、4万多份“创模”宣传手册和宣传画,在两区主要街道及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创模”公益广告和灯箱广告牌1300多块;在建筑工地围墙上刷写“创模”宣传标语;在临平、城厢等中心城镇设立宣传长廊。
在萧山、余杭两区报纸、电视台开辟了“创模”和环保宣传专栏。同时,通过举办乡镇、街道环保员和企业法人代表环保培训班,开展创建生态村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商场、绿色工地、绿色企业、环保家庭等多种载体,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在两区营造了电视有其影、报纸有其文、电台有其声和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创模”工作的良好氛围。
3、强化污染控制 一是加强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为了巩固扩大“一控双达标”成果,三年来两区对近200多家非重点污染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治理决定,同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监督检查力度,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通过限期治理、加倍征收排污费、罚款等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补助、贴息等经济政策,促使企业对污染治理设施实行长效管理。二是积极调整工业布局和行业结构。
两区关停了80多家矿山水泥和2家造纸厂,下决心淘汰了一批低水平、高能耗、污染型、资源破坏型的企业。同时两区注意抓好新污染源防治,严把新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发展计划局、经济发展局不立项,环保局、工商局不审批,三年来对300多个不符合产业导向目录的项目予以否决。
启动建设余杭临平、萧山江东两大工业园区,将现有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搬迁,逐步改变了工厂与居民混杂的局面,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三是加强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管理。
在两区范围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运输系统,并明确了相关的资金补助政策,集中到杭州天子岭填埋场、顺坝垃圾填埋场、杭州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和杭州锦江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实行三级中转管理,集中在区属医院统一由杭州大地维康公司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四是巩固和创建烟尘控制区,大力发展联片供热,实施“禁燃区”。余杭区临平城区有110余家企业联片供热,热网管道建设近50公里,年供汽量达60万吨,塘栖镇、余杭镇、崇贤镇也发展了联片供热,共撤掉46台锅炉和27支烟囱。
萧山区有20多家企业完成了锅炉改造任务,采用集中供热或轻质柴油作燃料,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五是以中高考为重点,加强对城区声环境的管理及整治。
加强旧城改造、道路建设噪声污染防治,对商业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实行单向行驶,城区禁止拖拉机进入、禁鸣喇叭。强化了固定声源、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
同时加强日常建筑施工审批和监督管理,每年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源管理的通知》,联合开展对各建筑工地、娱乐场所进行检查,对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进行督促和教育,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六是加强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控制。
采取责成施工单位建房、拆房必须有密闭式防尘措施,设置护栏,随拆随洒水,对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密闭化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扬尘污染。
4、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萧山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区污水治理工作的决定》,提出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治理、分步实施的污水治理工作思路。
并加快截污纳管步伐,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已日进管水量达11.2万吨,城市污水管网普及率达89%,污水并网率达71%,已进管大小工业企业160家,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并网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总投资2.4亿的萧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东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30公里管线已全部完成,整个工程已投入达1.6亿元。总投资5个亿的东污水处理厂一期30万吨工程已开工建设。
占地50亩萧山金家浜村裘江河内的建筑垃圾、建筑废土消纳场正式投入使用。日处理400吨的萧山垃圾发电厂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1.8个亿,将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难题。
余杭区编制完成了《余杭区污水治理工程总体布局规划(2002-2023年)》,区政府成立了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了余杭、塘栖、良渚三大组团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实行bot投融资模式进行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塘栖组团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工程)今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良渚组团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余杭组团污水厂已开工建设,今年9月份投入运行;日外送能力5万吨污水、总投资1.33亿元的临平污水处理工程已建成了51公里,有171家单位进行了排水申报,日输送外排污水约3.5万吨,占城区供水总量的70%;总投资5亿元的“环保型”天然气发电厂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二是加大取水口整治力度,创建合格饮用水源。萧山区斥资1810万元关闭搬迁了饮用水源地闻堰等货运码头、黄沙码头;余杭区加强对苕溪流域水环境保护,临平-塘栖供水工程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瓶窑水厂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验收,并积极开展黄湖镇青山溪等4条小流域治理。
三是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两区制定出台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城区主要河道采用截污、清淤、驳坎、绿化、配水、保洁等手段,其他河道主要采取了清淤、清草的措施,共整治疏浚河道50多条、330多公里、526多万立方米,清除水草100万立方米、垃圾1500多吨,总投资4140万元。
同时对部份河道实行定期引配水22.4亿立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并加强河道保洁工作,对主要河道实行全天候保洁,两区内河的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四是加大入城口和道路综合整治力度。
萧山区重点整治了城区南大门等3个入城口和萧西路等20条道路,拆除违章建筑332家单位和个人,拆除面积达2万平方米,改善城区市容市貌;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建成了2.3万平方米的城河公园等多个公园和广场。余杭区临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93.07万平方米;全区新建绿色廊道74公里,总面积36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全区共界定生态公益林32.28万亩。
五是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综合整治。两区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进了“禁养”工作的开展,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
三、取得的成效
(一)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的环境意识 我市在巩固深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活动中,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定向视察,12345市长专线和12369环保投诉热线,群众来信来访,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电视电台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公示公告,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工地、环保家庭,生态村镇、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建设,“六·五”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咨询,环保宣传长廊,环保知识培训班等载体,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参与意识,为巩固深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篇十一 市环境保护局工作报告4600字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为核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3年工作重点做简要报告。
2023年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一)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今年,我们将生态市建设工作纳入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围绕生态市建设,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开展蚂蚁河、亮珠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今年年初,为了着力解决市区居民饮用水质差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和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两河”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先后对蚂蚁河、亮珠河进行踏察,召开二次现场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两河”流域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抽调水务、林业等部门人员在环保局设立了“两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制订出台了《__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充分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加强“两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沿河各乡镇做好各项工作。今年,“两河”流域各乡镇共清运河流两岸生活垃圾2950立方米,拆除沿河厕所38个,牛马棚3个,取缔堆肥点29处、柴草垛12个。沿河各乡镇都制定了河岸垃圾常年管护制度,并落实专人常年管护。按着“两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各乡镇营造生态护堤林示范段总计6290余延长米,种植柳树8970余棵。今年我们严格控制“两河”沿岸工业企业污染,我们对新三星、苇林板厂等10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限期治理,并做到了日常监察每月一次,枯水期间在企业设专人驻厂监察,目前蚂蚁河、亮珠河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水质状况基本稳定。
2、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按照上级环保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对帽儿山森林型自然保护区、黑龙宫林蛙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执法检查,确保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3、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亚布力镇积极开展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初步通过专家验收。亚布力镇东兴村、乌吉密乡九北村申报生态文明村工作取得成效。
4、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生产和循环经济示范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开展循环经济、有机食品生产的意义和优势进行宣传,并在3户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
(二)强化依法行政,加大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力度。
我们通过开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等工作,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管理力度,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
1、开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今年,我局按照国家、省和哈尔滨市“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对排查出的12户污染比较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治理。目前这些企业均已完成治理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继续开展非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洗浴业的油烟、烟尘污染问题进行专项整治。餐饮业使用油、电、气等清洁能源,安装使用油烟净化器,实行高空排放;洗浴业安装型煤锅炉燃用型煤,有效地解决了油烟和低空大气污染问题。三是加大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物排放。
2、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我局认真贯彻落实《______行政许可法》、《______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8个,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3个。所有新建项目全部执行了“三同时”制度,有效地从源头控制了污染源的产生。在太空迪吧审批过程中,召开了听证会,通过听证的方式征求周围居民和业主的意见,并且提出相关要求,受到各方的认可。
3、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我局认真贯彻实施《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建立健全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程序,使用国家统一编制的收费管理软件进行排污申报、审核、核定和征收,截止到12月5日共征收排污费180万,为污染治理积累了资金。
4、加强环境信访工作。我局对接到的环境污染上访案件马上就办,从接访到着手调查不超过12小时,一般性质的问题三天内办结,较大问题的七天内办结,对复杂案件,在调查的同时向上访人解释清楚,杜绝了越级上访案件。共接待群众上访案件56起,立案53起,结案率100%。亚布力铝合金加工厂异味和噪声污染亚布力镇中学和周围居民的案件,由于我局处理及时,得到了全体师生和小区居民的认可,为我局送来了印有“环境卫士禀公执法,小区居民安居乐业”的锦旗,表示感谢。
5、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年初以来,我们从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入手,努力提高环境监测能力。今年,争取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共投入45万元改造了局办公室楼建监测用房280平方米,新购置了监测用房340平方米,增加了大气环境自动采样器等设施和设备。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的抽检。从12月份开展了空气环境质量周报工作,按规定开展了河调和定点监测等常规性监测工作,并对2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监督性监测。
(三)、开展环境宣传教育,营造环境保护良好舆论氛围。
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市委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今年共征订全民环境教育教材2万册,全部发放到受教育者手中;开展了全民环境教育知识竞赛和“爱生活,爱环保”征文活动;实现中小学生、排污企业职工、公务员全员接受培训;农民重点农户受教育面达86%,普通农户受教育面达60%。二是做好“4.22“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的宣传工作。在“4.22”地球日制作播出了“爱我家园”专题访谈节目,副市长于为本同志,环保局、水务局及重点排污企业的领导就我市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等问题进行了交谈。“六.五”世界环境日副市长于为本同志发表了电视讲话。三是采取各种形式搞好面上的宣传工作。在电视台多次播放环境保护宣传片、环境保护新闻、公益广告语等;在全市17个乡镇开展了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巡展;扩大了宣传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开展“绿色创建”工作。今年我市第5中学、一曼中学晋升为省级绿色学校;马延中学等3家学校创建市级绿色学校;__宾馆等7家单位成为绿色单位,5个社区创建绿色社区。通过“绿色创建”活动,提高了公众参与环保、倡导绿色文明的积极性。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我局始终将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大事来抓,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一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好政治思想教育。我们在年初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做到领导“真抓”、党员“真学”、问题“真改”、工作“真促”,取得了突出的实际效果,经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9%。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省委组织部长龙新南同志,哈市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哈市委先进性教育督导组的领导同志先后到我局检查指导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充分肯定。我局作为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典型在全市做了《结合实际,周密安排,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介绍。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广大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我们将每周五下午作为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展业务理论知识培训和研讨,使基层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理解更加准确,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建章立制,规范执法行为。我局结合实际,相继出台了环保目标任务、岗位责任制度、增收节支财务制度、机关考勤离岗登记制度、机关学习培训考试制度、行政执法工作制度等项制度,认真贯彻执行环保系统“六条禁令”,推行“六项制度”,开展树立“七个观念”,做好“五个表率”,“四好三优二满意”,创建“五型机关”和“绿色机关”活动。在实施中认真考核,兑现奖罚,规范了全局干部的工作行为,加强了机关工作纪律,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在确保环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我们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引进奶牛100头,落户珍珠山乡。2023年,我局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我们将继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为我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工作计划要点
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度,完善环保目标责任制,以生态市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哈尔滨市政府《关于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公众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国策意识;提高各阶层人员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市创建工作。一是抓紧制定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规划,分解落实任务,做到规划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二是继续加强蚂蚁河、亮珠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将“两河”流域的被侵占用作耕地的保护用地全部退出,进行插柳、种草、种植防护林。三是加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推进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工作。
(三)、加强环境执法,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是重点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对重点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二是继续开展非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巩固已有治理成果,防止反弹。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依法进行处罚,限期整改。四是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的有关规定,依法足额征收,并合理使用排污费。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素质,为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保证。一是要抓好政治思想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学法规,找差距,强化执法意识,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活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环保干部队伍。
篇十二 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报告6550字
各位代表:
现将全区环境保护工作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区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务实创新,真抓实干,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全面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展顺利。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3年,预计(下同)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23年提高21%;澧水干流城区段20%时段为ⅲ类水质,其余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水质,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9.1%;市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55.1分贝,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89.1%;全区无自然放射性区域,废弃放射源按国家规定全部集中收处,全区辐射环境处于安全水平;全区森林覆盖率70.5%,退耕还林面积累计达15.65万亩,城市人均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5%、绿地率30.2%,已建成自然保护小区3处,总面积1844公顷。
污染控制卓有成效。区政府成立了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张家界市永定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重点污染源治理、淘汰落后产能、配套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污染减排措施扎实推进。2023年初,宝塔岗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800吨/年。五年来,取缔城区燃煤锅炉35台、燃煤大灶69个,取缔城区、景区周边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土法砖瓦窑25座、土法石灰窑54座,关闭了张家界水泥厂、教子垭炼钒厂、大坪黄庄炼钒厂、后坪川岩坪炼焦厂、沿河街肠衣厂以及13家塑料加工厂,累计削减二氧化硫近900吨/年。贸源化工、鑫源镍钼矿、巨日水泥厂等一批重点污染源的环保治理工程正在组织实施。2023年,预计全区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600吨,比2023年削减3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050吨,比2023年削减15%。工业废气处理率95%,处理达标率60%,比五年前提高4%。工业废水处理率86%,处理达标率65%,比五年前提高2.4%。
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大。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五年来,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否决的建设项目12个,责成重新选址项目9个,建议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方案的项目5个;建立了“12369”环保举报热线,五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污染纠纷与投诉600余件,处理结案率100%。对群众反映强烈、危害群众健康的城市噪声污染和饮用水源污染开展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查处违法案件150余件;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制度,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设施运行情况检查制度,以及突发环境事件防患与应急处理制度。开展了危险废物、废弃化学品及存在污染隐患企业的调查建档工作,完成了医疗、水泥等行业23家单位放射源、射线装置的登记、备案工作。五年来,共下达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意见书600余份,有效预防和遏止了环境违法行为和重特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强化排污费征收、管理和使用,实现了“收支两条线”和专款专用。五年来,企业和政府累计投入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资金2860万元,其中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投入352万元,较前五年增长63%。
生态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生态区建设规划编制和专家评审工作,并于2023年12月提交区人大形成决议颁布实施。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已取得2个有机食品、8个绿色食品、1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4万多亩。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建立了沙堤乡等12个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示范点和龚家垴等110个生态村创建示范点。建成绿色学校2所、绿色酒店1家、绿色居住小区1个,通过绿色创建活动,绿色生产、消费和生态文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进展顺利:一是确实加强森林保护,从严查处涉林案件,严格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强绿色通道、绿色村庄和森林城市建设;二是农村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累计推广沼气池7603口,实现了村村通电,农村能源结构逐步从薪柴为主,向薪柴、沼、电相结合转变,生态植被得到了普遍恢复和保护;三是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工作有序推进,累计完成土地整理项目23个,新增耕地201.83公顷,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耕地质量保持稳定。
环境监测工作扎实开展。永定区环境监测站添置了十多台(套)较大型监测仪器设备,环境监测人员全部实现持证上岗,具备水、气、声、渣、放射性五大类40多个项目的监测能力,实现了市城区空气质量和澧水水质月报,五年累计上报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4000多个,为环境管理和环保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过去五年,我区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严峻:一是环境容量偏小,污染总量控制压力大,工业强区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任务很重;二是随着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噪声、机动车尾气、餐饮服务业油烟、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建筑施工扬尘、电磁辐射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又相当薄弱,严重制约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是全社会的环境公德意识、环境法律意识以及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和“旅游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三大战略都将大力推进。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实现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和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力度,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动我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目标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澧水干流95%以上河段保持ⅱ类水质,城市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5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730吨、5500吨以内,在2023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0%、10.3%;无镉、砷等有毒物质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控制在10千克/万元gdp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控制在8.5千克/万元gdp以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5%;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完成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张家界市永定区生态区建设规划》确定的阶段性创建目标。
今后五年,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和措施是:
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酒店创建工作,积极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继续抓好“三绿”、“五改”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绿色家园,改路面硬化、改清洁用水、改卫生厨房、改卫生厕所、改清洁能源),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
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有效遏制生态破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证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用地;严格森林资源管理,维护森林生态功能,加大天然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地的保护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加大风景名胜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力度,始终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景区景点和旅游开发建设项目,防止自然景观资源破坏,防止景区城市化、商业化,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加强生物安全监管。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严厉打击乱捕滥杀和倒买倒卖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活动,组织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人工繁育和回归自然工程。农林牧渔业在引进外来物种前,必须开展物种风险评估,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生态区创建投入不足问题。把一批重大生态区建设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笼子”,争取国家投资;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强对工业技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污染治理、水利建设、林业建设、土地收益、耕地开垦、农村能源建设等各类专项资金的统筹安排,向生态区建设项目倾斜;改善投资机制,完善市场运作,吸引外资、民资参与生态区建设和项目运作。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严格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凡是未依法经环保审批、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发改、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安监、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行政许可手续。对于不适应环境保护要求,污染重、能耗高的落后产能以及“十五小”和“新五小”,要实行强制淘汰,为推进我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
推行清洁生产。工业新改扩建项目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要在建材、冶炼、化工等重点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污染物排放强度低、“三废”实现综合利用的环境友好型企业。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从生产的全过程合理配置资源,合理控制污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超标和超总量排污企业,要依法进行限期治理。
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革新生产技术工艺、优化产品方案、“三废”循环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巨日水泥、鑫源镍钼矿、贸源化工、佳鑫汽配、万农生物等要力争建成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
强化新改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管。建设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必须配套落实环保“三同时”设施、措施,切实提高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能力,切实做到污染防治“不添新账、多还旧账”。对于不符合环保“三同时”要求的项目,不得验收、投产;违反环保“三同时”规定,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产的项目,要依法严肃查处。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促进旅游精品建设。治理城市水污染。全面开展禁磷工作,超市、商行、化妆品店、宾馆、酒店、洗涤等服务行业,要逐步淘汰含磷洗涤用品。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城市截污管网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杨家溪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早日建成投产。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城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建设城市燃气工程,继续淘汰城区服务行业燃煤锅炉、大灶。大力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城市交通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工程渣土、生活垃圾要逐步实行封闭运输。
加大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配套完善城市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和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要尽快建成投入使用。着力解决城市垃圾乱堆滥倒和澧水河垃圾污染问题。
加强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重点解决商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问题。
加快环境监察监测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要求,加大投入,配置完善环境监察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加强环境监察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环境监察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水平和现场执法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技术支撑能力。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配置完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拓展环境要素监测范围;加强环境监测业务培训,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鼓励环境监测人员积极开展环保科技创新;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增强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
加强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重点污染源远程实时监控和环境统计、监测数据及环境信息收集、处理、加工网络化,提高环境信息系统现代化水平。
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提高环保公众参与水平。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环保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与监察、工商、国土、林业、城管等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环保部门内部建立的巡查机制、环境违法案件督办机制、执法稽查制度。进一步加强环保宣教,切实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和环保公众参与水平。建立由新闻媒体广泛参与的媒体监督机制,对我区环境质量状况、重大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处理、排污费收缴、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加入到环境保护队伍中来,营造出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行政许可、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要通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询专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提高公正、公开、公平行政执法和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水平。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实现今后五年环境保护目标的起步之年,按照五年环保工作总体布署和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充分运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确保年度减排目标完成。一是工程减排。加强杨家溪城市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两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2023年三望坡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城区主要截污管网要建成投入运行,宝塔岗污水处理厂要加强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减排。关闭辖区内土法石灰窑、砖瓦窑及镍钼矿土法烧结点。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充分发挥环评“控制闸”、“调节器”作用,严格控制高耗低效重污染项目市场准入,切实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增产减污;三是监督管理减排。坚持“综合整治与专项行动”相结合,以环保“三同时”监管和污染源整治为重点,开展环保“三同时”检查、环保专项行动、重点企业排污达标检查、企业污染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区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区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区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2023年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安排布署,精心组织,大力实施,全面、准确、及时完成全区污染源普查任务。一是要广泛宣传发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普查工作;二是要加强普查员、普查指导员业务培训,确保普查工作质量;三是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制;四是要保障普查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五是要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切实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切实发挥普查成果在制定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中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
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建筑施工环境保护监管,启动工程渣土封闭式运输工作,工程施工场地配套完善抑尘防尘措施,严查建筑施工噪声、娱乐噪声、商业噪声污染扰民问题,严把建筑工程夜间施工环保审批。加大措施,规范饮食服务行业废弃动植物油回收加工市场,全面落实餐饮油烟限期治理项目。继续抓好城区禁煤工作,规范整治主要街道临街门面燃煤炉、灶。以洗涤行业为突破口,全面启动禁磷工作。加快污染扰民和损害城市环境功能布局企业的搬迁进程,重点针对城区养猪和污染严重的小加工、小作坊,进行搬迁整治。加强城市垃圾污染防治,重点解决垃圾乱堆滥倒污染澧水河问题。
切实抓好生态区创建年度工作。加大《生态区建设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农村“五改”力度,建成环境优美乡镇2个以上、生态村10个以上。继续抓好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建成绿色居住小区2个以上,绿色酒店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各一个以上。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新建市级和区级自然保护小区各一个;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争取完成天门山索道沿线生态治理工程。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把项目准入关,用好环保第一审批权。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选址不合理的项目拒之门外。加大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贸源化工厂的污水治理项目必须完成并投入运行;鑫源镍钼矿环保“三同时”治理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巨日水泥厂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要求配套落实到位。加强放射源、射线装置及危险废物的监管,所有放射源、射线装置均要完成申报登记和持证管理;危险废物的贮存、运输、处理,要实行转移联单制和资质审批管理。加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排污费和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支持,为重点污染源治理、生态创建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强环保“三同时”检查,要关停、整改一批环保“三同时”不到位项目。继续加强污染纠纷调处,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篇十三 环境保护工作述职报告2350字
____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环保局的关心指导下,以十八大精神和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镇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生态建设、城乡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河长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综合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确保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成立环保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镇环保办,把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制定《关于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严格按要求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及时与各村(社区)、站所及有关部门签定了《环境目标考核责任书》,将目标考核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履职不力、整改滞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由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分级约谈。情节严重的,坚决依纪依法严肃问责、终身追责。对典型案例,将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
(二)广泛宣传、开展培训,增强环保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宣传《______环境保护法》《______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______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用悬挂横幅、制作环保宣传橱窗、张贴环保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标语80余条,更新环保宣传栏8期,组织砂石厂负责人、畜禽养殖户和农业专合社等相关人员参加环保培训班2次,参训人员30多人,增强了从业人员依法生产和经营的自觉性;开展3次环保进村(社区)活动,营造保护环境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让群众更深入地、全面地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环境质量的状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措施、重拳出击,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1.开展秸秆禁烧综合利用。通过“车载喇叭”、会议、横幅、院坝会等形式,加大禁止露天焚烧宣传力度。建立专门的秸秆收集堆场,每村设1-2个收贮点,收贮0.81万吨。开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支持3家规模养殖场、专合组织、养殖大户把秸秆转化为饲料0.18万吨,还田0.9万亩,处理秸秆0.4万余吨。通过村规民约的约定,对露天焚烧行为人进行处罚,全镇未发现1处秸秆焚烧现象。
2.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摸排22家畜禽养殖户养殖污染状况,与11家养殖场(户)达成关闭拆除协议,其中圣平岛禁养区内关闭养猪大户3户、处理生猪1230头,关闭养鸡、养鸭大户4户、处理鸡鸭16520只。畜禽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拆除猪舍3433平方米、鸡鸭圈舍2612平方米及附属物3895平方米。
3.治理大气扬尘污染。制定《镇道路运输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整治仁三路、仁金路、仁秀路建筑渣土和砂石运输、倾倒过程中的不按照指定路线、指定时间、野蛮驾驶、高尖装载、车辆带泥行驶、沿途撒漏以及私拉乱倒等违规违法行为。7月底,关停整顿松林村4家无环保手续、粉尘污染严重、侵占河道堆放砂石的砂石厂,要求对场内及其周边采取防尘降尘措施,并严格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4.强化污染企业监管。对辖区工业企业、农业专合社进行拉网式检查,对顶风作案的,将上报区环保局采取断电、断水等强制措施。根据群众举报,及时处理倒碑垭村尹金平机制木炭厂污染空气,严重影响周围群众生产生活的环保事件,积极配合区环保执法大队下达停产通知书,全天候对该厂进行停业整顿监督,杜绝发生环境违法行为。
5.积极落实“河长制”。境内涪江河流贯穿6个村(社区),总长7.2公里;小河流7条,涉及11个村,总长43.2公里,成立镇村“河长制”领导小组,明确镇村两级“河长”,组建河湖管理保护站。悬挂“河长制”横幅22条,出动巡回宣传车辆30余次,制作“河长制”公示牌7块、展板1块。对2条镇级河流进行机械疏通整治,15名保洁人员清理河道白色垃圾、杂草20余吨。
6.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围绕“利用”“节约”“减污”“增收”,引进和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企业签订28份《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承诺书》,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综合防治等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化肥、农药、农膜对环境的污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环境保护基础比较薄弱。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监管能力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完全适应和满足环境保护需要。
(二)畜禽养殖业发展较为粗放。由于距离城区较近,畜禽养殖利益较大,群众偏好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性污染问题突出。现有较多畜禽养殖场和较大存量,养殖业主环保意识淡薄,治污设备投入不足,并且大多数养殖场沿涪江河及其支流分布,对辖区内河流水质存在直接的污染隐患。
(三)环保执法力度不够。我镇环保办无环保执法权,针对工业企业、农业专合社的环境违法行为不能执法,只能规劝,达不到及时整治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认识,压实压紧责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为突出位置。深入学习贯彻______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发展惠民和生态惠民的有机统一。
(二)加强执法,严惩环保违法行为。积极配合上级环保部门,重点打击畜禽养殖偷排、砂石厂扬尘等环境违法行为,对一些屡教不改、屡改不到位或违法性质恶劣的加重处罚,综合运用新环保法配套办法赋予的手段,使违法后果与治污成本、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污染造成的损失等因素挂钩,震慑违法行为。
(三)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大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突出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环保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抓好信访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对于辖区内出现的环保信访事件,第一时间受理并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监督整改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篇十四 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报告4950字
根据《__省依法行政考评办法》、《中共__市委__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和实施〈__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试行)的决定》和区法制办《__区关于开展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我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依法行政的工作的领导,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我局成立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__同志为组长,__、__、__、__同志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督管理科,负责我局日常法治建设工作。我局今年重点放在夯实法制基础和针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下工夫,积极开展各类执法培训和交流学习,提高我局依法行政的水平,推进我局法治政府工作建设工作。
(二)配备专业人员
为了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我局按要求配备了1名法制员及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开展各项法制相关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法律顾问共给出法律方面的建议和意见60余条,为我局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律后盾。
二、制度建设及行政监督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限度的发挥职能部门效能,把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政府环保水务工作职能,真正把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体现在各个方面,贯穿于各个环节,落实到各项工作。
(一)制度建设
1、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了《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度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完善了《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环境水政信访工作暂行办法》、《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行政处罚管理办法》、《环境信访分级办理制度》、《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财务管理制度》、《信息公开法制化制度》、《信访工作管理制度》、《行政诉讼应诉制度》、《行政赔偿及行政补偿处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在执法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按要求落实规范性文件报批审议制度。法定程序需要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审议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按法定程序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予以审议,本年度我局对治污保洁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决定、优质水入户改造等几项工作公开征求社会、区相关部门后,经局法制机构审查,报区法制办审查后,形成工作方案报区政府审议。
3、实行公众审查制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行政决策,按照法定要求进行专家咨询论证、征求部门意见、公开听证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区域综合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决策,我局通过举行听证会、座谈会、咨询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周边群众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4、编制“三部巨头”。我局领导班子将今年定为“法制基础年”,以夯实法律基础,规范执法流程、形成统一工作思路为主线,以具体制定我局三部丛书为措施,具体体现为:一是将散落在各个法律丛书的与日常工作相关的环保、水务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进行逐一梳理,编印了全市首本《环保水务常用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汇编》;二是委托专业机构根据我局环保执法各个流程,定岗不定员,编印《__区环保执法标准化工作手册》,把环保信访、环境监察工作各个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三是编制《__市__区环保水务局vi视觉识别手册》,通过对日常政府部门视觉形象进行管理,做出更加明确、清晰的指引,使全体人员的言行与单位形象达到程度的统一,并将环保水务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达到宣传工作、传递信息的效果。
(二)加强行政监督
把部门的行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从源头上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消除腐败赖以生存的环境。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执法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
1、完善执法监督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人员结构,继续完善和执行《__区环保水务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__区环保水务局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细则》等执法监督制度,并将我局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污染物排放许可、环境信访、行政处罚等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事项纳入__区电子监察系统,自觉接受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监督。
2、建立内部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我局制定了《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法制政府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内部执法监督检查机制,组织以局领导牵头的内部执法监督检查小组,通过定期抽查办文档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水土保持许可、排水许可、环境信访等办事群众进行回访等方式组织内部执法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许可和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为全局开展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3、强化外部监督。主动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污染物排放许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11项行政许可行为,排污申报、企业守法情况核查等4项行政服务行为纳入__区行政监察系统,接受区行政监察部门的监督。同时,通过聘请社区监督员、开展企业代表座谈、设立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系统全面的收集企业、社区以及社会各界对我局的意见和建议。2023年,我局举办各类企业座谈会、约谈会10多场次,参与企业300多家。实践证明,我局采取的一系列监督机制是行之有效的,近年来我局未发生执法人员违法行政行为。
三、科学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情况
(一)民主决策
我局坚持实行本局各项行政决策会议议定制度,落实局务会制度,定期召开班子会议对本局各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班子讨论,杜绝决策不公及决策水平不高的情况。
(二)政务公开
我局着力推动各项政务事项、政务服务、政务决策的全过程公开,增加部门工作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收到社会的普遍好评。
1、政务事项公开。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我局通过__区行政服务大厅公告、__区电子政务网公告、__区家园网公告、发放便民小册子、开展社区宣传等等渠道进行公开,并对发生变化的事项进行及时更新,进一步畅通群众获取咨询的渠道。
2、政务服务公开。作为第一批部门进驻区行政服务大厅的职能部门,我局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了办文窗口受理各类行政许可服务,并按要求设置了音频、视频监控系统和服务评价系统,广泛接受社会与群众的监督和评价。目前我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已纳入网上办事大厅,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反馈,全部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污染物排放许可两项业务由于涉及企业环保监管的全过程,需要录入大量业务数据,因此仍在我局自行开发的“数字环保”系统上办理,但办理流程数据实时交换到电子监察系统,其余业务均在__区阳光政府电子监察综合平台上办理。我局共有行政权责事项175,其中行政许可9项,行政处罚157项,行政强制4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服务3项。2023年,我局共受理443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263项,排污许可证申报37家,所有许可的办理均严格按照区行政服务大厅的要求,在时限内完成,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3、审批制度改革与规范运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为解决环保取消环保前置审批带来的审批数量锐减问题,探索行政审批事项新出路,我局积极落实审批事项改革的相关要求,在2023年编制全市首份“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行政审批透明度,提高行政效能;实行登记表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备案制,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改为即来即办,实现行政提速提效;为解决取消环保前置审批带来的企业家数井喷、避免监管漏洞的问题,我局也积极展开探索,除加大执法力度外,也尝试通过服务外包,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部分事项进行日常监管,再辅以执法的工作方式,限度发挥环保部门的管理效能,保障一方碧水蓝天。
四、规范行政处罚和强制等执法的情况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机制。进一步加强了长效机制建设,将文明执法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明确了执法岗位、执法责任,消除了行政执法中的盲点和死角。
(一)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根据《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应当着装整齐,主动出示环境行政执法证件,遵守法定程序,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完善执法监督和工作激励机制,设立和公布执法监督举报和服务电话。
(二)健全执法协作机制
根据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要求,我局配备了专业人员负责该项工作,与区检察院、区政法委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及时将环境水务涉罪案件按要求移送。本年度,我局没有符合移送标准的案件。
(三)梳理执法依据、界定执法职能、分解执法职权
我局开发应用的“__区数字环保水务系统”,运用电子信息系统对辖区内医疗行业、珠宝行业、汽修行业和大型餐饮业等企业及水库、边坡等实施远程在线监测(在线监控),提供科学、实时、准确的污染物排放量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数据以及水库、河道、边坡、污染源现场视频图像等,加强监管效率。再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实施了环境和水务监督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将行政执法的工作分解到具体的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并细化到每一个岗位,设立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有效提升了环境和水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近三年来,我局在许可、处罚、限期整改等方面依法做出各类行政行为合计为4500多宗,这些行为都做到了依法办事,全局在业务量大量增加、人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全局保持了平稳、高效的运转。2023年新修订的《______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法除对违法行为提出了更为严厉的处罚外,对执法部门的执法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我局在认真学习新法的各项立法精神、领会新法各项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共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19宗,除依法完成整改外,对65宗违法案件进行了立案处罚,并根据新环保法配套法规,对辖区星皇洗衣厂废气扰民案件开出了全市首宗“按日计罚”罚单,有力的维护了环境执法的权威性。
(五)健全行政处罚案卷归档制度,自行组织对本系统所有行政执法主体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
根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工作要求,对依法做出行政处罚的案件每一件都需进行标准化整理、归档,本年度截止至10月31日,我局共做出正式的行政处罚案件65宗,每一宗行政处罚案件都按要求打印材料,归档备查。根据《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依法行政年度报告及稽查工作制度》工作要求,我局成立了专项的工作小组,每季度对内部的建设项目管理科、监察大队进行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稽查,并根据具体案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意见,要求整改。
五、开展普法及法治思维培养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工作情况
(一)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能力建设情况
根据我局今年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及普法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23年度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坚持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集体学法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行政执法培训,本年度,结合纪律教育月活动,我局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教育力度,切实从思想上筑牢廉政风险防控的“__堤”,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本年度,共组织法律培训2次,举办廉政讲座1次,相关考试1次,全局参与度不低于90%。
(二)普法宣传
围绕中心工作,到企业开展“噪声条例”、“危险废物管理”宣传,到社区开展“二次供水管理”宣传,到学校开展校园环保知识宣传,结合“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等全国重大环境节日,开展环保、水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本年度,共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一共4次,派发宣传小册子5000份。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作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环境保护和水务管理各项制度,控制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提升环境容量,加大水务执法力度,促进辖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强化岗位执法责任。查遗补漏,抓紧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突出实效,深入到基层和服务对象中,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实解决企业关心的行政服务问题,妥善解决解决群众关心的油烟污染、珠宝废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篇十五 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报告1050字
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工作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关于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会议精神,我局有效强化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实施网格化监管,形成了“各级政府统一组织、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监管格局。现将我局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建设,分级管理
为完善网格化监管组织建设,成立了林业局环保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环保工作人员。建立了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县王岗坪森林经营所以及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所辖林区的一级网格20个,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设置二级网格2个,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置二级网格6个,县王岗坪森林经营所设置二级网格4个。环保工作由林业局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级网格工作人员各施其职,全面推进环保建设。
二、全面覆盖、责任到人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环境监管主体责任,建立“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的监管体系,明确网格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我局实行领导联系、中层干部包乡包片做法。做到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
三、摸清底数,建立台账
为摸清全县林区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我局开展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调查摸底工作,并建立网格化监管台账。
四、加强日常检查,确保成效
按照“三大战役”要求,我局针对不同时间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20余次。针对辖区内生产企业开展检查10次,开展小水电专项检查30余次,督促小水电企业落实生态流量下泄,妥善处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自然保护区停产整改15家水电站,另对全县多家水电站督促整改到位。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天保管护站、自然保护区保护站不定期对辖区内林区进行巡查、巡护,做好环保宣传。
五、存在问题
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时,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强制措施,导致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彻底得到处理。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自查自纠力度。针对辖区污染情况,做好宣传发动,仔细摸排,分类梳理上报,同时开展好自查自纠工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抓好环境保护。
(二)加大宣传氛围,赢得整治共识。环保工作是一项长久的攻坚战,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得到群众的参与支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
15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29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60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2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