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栏目

区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12 热度:21
区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

篇一 区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112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率先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

XX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区政府坚持以邓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大、__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民心民生,率先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85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不含基金)23.45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6亿元,增长12.1%,圆满完成区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新高地、新__的科学发展。

(一)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经历持续的结构调整,工业实现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34亿元,增长20.3%,比XX年净增7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15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家。以项目带动形成新增长点,全年建成或在建项目55项,完成工业投入24.3亿元,29家企业实施重大技改提升工程,华映背光模组、中小尺寸液晶相继投产,高精铝板带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液晶、高精铝板深加工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和品牌带动提升发展质量,全年共引进重点产学研项目19项,总投资10.6亿元;新增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个、科技进步奖18项、自主创新产品9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3件,市级以上品牌企业达70家;万德电气、国脉科技等一批企业依靠自主创新逆势成长,福大百特成为全省首家承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6%。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39项。“50聚龙”战略继续取得实效,冠城大通等企业实现股权增发。创意产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共引进天晴在线、汉鼎网络、东煌集团、中船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13项,总投资超过3亿元;新大陆进入全国软件企业百强。内需拉动有力有效,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26%。

(二)对外开放和两岸交流继续深化。坚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走内增式扩张的引资新路。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项,增资项目28项,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总量列全市前茅。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变,预计全年实现出口总值15亿美元,增长1.9%,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4家、超千万美元22家,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比XX年提高3个百分点;进口22亿美元,增长6.4%。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建成大陆首家台湾商品超市,“两马”邮政业务试点成功,全国水陆路邮件经__直达台湾,两岸货运直航专用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华航3号”等4艘货轮成功直航,“两马”客运航线延伸拓展至台湾本岛。全年往返“两马”航线人员达5.8万人次,增长23%;对台小额贸易1700万美元,增长68%。

(三)节能减排取得攻坚实效。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循环经济示范工作深入实施,中铝瑞闽废油废渣利用、昇兴集团原材料节能技术等4项列入资源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5家。强化节能减排,全年26家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减少能耗5000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强化54家重点污染源监管,全年净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6.1吨、化学需氧量119.4吨,实现削减率11.2%和5%目标。

(四)宜居宜业城市展现新面貌。城区新一轮总体规划、琅岐中心区和工业区控制性详规基本完成。新建或改造儒江大道东三段、世纪路北段、马江大道、快安大道、琅岐三平至凤窝路段等8条道路。完成君竹路、联安路、港口路等路段57栋建筑景观改造。船政滨江长廊、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等工程全面动建。“亮灯工程”、供水工程加快实施,琅岐轮渡码头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创建文明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农贸市场、背街小巷、无物业小区、“五小场所”和城乡接合部得到全面整治。初步建成东方名城、水岸君山等高档住宅小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级绿化模范区验收,亭江镇获“福建省环境优美乡镇”。建成6公里污水接驳管网和君竹截污泵站工程,城区绿化率35%、空气污染指数全年平均55.2、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00%,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名列全省前茅。

(五)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完成第一批“六六工程”12个示范村54个项目建设,全区村财收入超百万元村达16个,农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0%。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持续开展,全区80%以上村建立专职环卫队伍,生活垃圾实行集中转运,23个村通过市级验收。林浦排涝站和新店、上溪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琅岐芦沙浦清淤工程加快实施,茶洋山公路初步建成。率先成立亭江惠农便民服务中心、琅岐综治服务中心,全区村级会计实现委托代理,农村信息网络初步形成,“三农”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继续实施农业“两免两补”政策,发放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渔船燃油补助等200多万元。鑫海水产、聚珍园花卉等6家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6.3%。

(六)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坚持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全年兴办28项实事项目。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援助,推荐就业1.95万人次。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建成开发区职专学生公寓、综合楼,亭江中学、琅岐中学教师宿舍楼。罗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运作,快安、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医院综合大楼工程进展顺利。新建镇街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区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69%;医改前关闭破产的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完成21个小区3000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力支援汶川抗震救灾,累计捐款捐物4000多万元,主动调减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支援彭州市丽春镇灾后重建工作,一批援建项目动工建设。

(七)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全年教育经费投入1.74亿元,建立学校设施和生均经费标准化配置制度,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开发区职专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专通过省级验收,乌山小学儒江分校正式挂牌。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船政文化、企业文化、侨乡文化和“两马交流”文化品牌效应更加突出,“__马祖元宵节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罗星塔公园被授予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琅岐肩顶戏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步伐加快,完成新建小区数字化布设工作。竞技和群众体育齐头并进,圆满完成北京奥运火炬传递__站接力活动,全国城运会获得女子汽手枪金牌1枚、手枪铜牌1枚的优异成绩;琅岐经济区成功举办首届运动会。完成9个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社区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社区干部待遇进一步提高。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大力开展乳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平安__”建设继续巩固深化,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宁稳定。双拥支前、预备役部队、民兵建设、征兵、外事、侨务、人防、物价、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有了新发展。

(八)政府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贯彻《监督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立重大工作向老干部通报制度,建成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稳步推进,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卓有成效。定期开展“大接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办理12345诉求件1500多件,办结率98%。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建成三级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廉政建设、绩效评估、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工作取得新成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和群众消费投诉等工作,依法治区和“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XX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__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凝聚着历届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心血与汗水。这些成绩,与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有力支持;与全区人民凝心聚力、顽强拼搏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__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__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出口形势严峻,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务欠账仍然较多,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还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三是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加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四是政府职能还没有转变到位,一些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办法不够多,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对待,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全力夺取XX年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

各位代表,XX年是我区经济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但又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进一步加深,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区的叠加影响不可低估。我们要看到困难的严重性,更要看到中央、省、市出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政策,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两岸全面“三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争分夺秒、奋发有为,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_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__大、__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区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四求先行”,落实“四个重在”,把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宜居城市,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工业总产值增长15.5%,财政收入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出口总额与上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农业总产值增长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7%。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5%,化学需氧量削减2.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推进项目、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重中之重。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以及产业项目建设,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即期拉动效应。初步安排重点项目94项,总投资151亿元,其中民生工程、社会事业项目12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24项,产业项目58项。抓紧重大项目生成和前期工作,形成具有规模和深度的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和筹措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引导银行贷款、侨资等投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领域与行业,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收入正常增长、支付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保障问题,落实农业各项补贴政策,鼓励就业创业,引导居民拓展投资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购买力。拓展消费领域,积极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有能力的城乡居民购买改善型住房;倡导居民扩大旅游、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围绕商业规划布局,再引进1—2家大型综合商场,新建改建一批特色农贸市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业,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满足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借机抬头,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稳定市场物价,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加大财税对经济增长的保障力度。强化税收征管和服务,提升守法经营和依法纳税的观念,力保财政收入持续、均衡、稳步增长。严格预算约束,深化国库集中核算等改革,集中财力办大事。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重点保法定增长、保民生支出、保重点建设。区财政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建立工业发展和外贸出口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对区域经济增长、财税增收有突出贡献的大企业、大项目。用好用足增值税转型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加快技术提升改造。深化投融资改革,增进政、银、企协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完善企业担保机制,重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国航远洋、上润精密、网讯科技、伊时代电子等一批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上市企业运用配股、增发等形式实现再融资,形成投资增量。

(二)持续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强化技改和创新驱动。实施“企业技改年”活动,大规模推进工业技改,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和品牌提升。重点引导液晶显示器、高精铝板带深加工产业链继续通过技改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年内建成华映中小尺寸二期、中铝瑞闽、万德电气等13项重点技改工程,推动昇兴易拉罐、网讯科技、新德通容器等10项技改项目加快进度,促进企业逆势而上,形成新增长点。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机制,实施自主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区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功能,创建省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国家电子信息、食品添加剂检测中心,鼓励鸿发光电、国脉科技等企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推动我区产业发展的公共创新体系。加大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创造、保护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制定并采用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区。

着力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完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重点推动新日鲜、百事达等一批企业总部项目尽快建成,支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管理总部、研发总部、营销总部,形成江滨沿线总部集聚区。加快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壮大国脉科技、冠林科技等一批高增值服务能力的重点企业。注重发展信息服务业,支持企业建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引进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承接福州东部新城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实施跨江发展战略,重点加快琅岐新区全面开发,全力推动诚辉船业、省港口工程公司航务基地等落地投建。积极争取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建设物流园,引进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一批项目,实现一期摆满项目、二期全面启动的目标。加快推进茶洋山、闽白沿线综合利用和开发,规划建设服务外包、动漫设计、休闲度假等产业集聚区。

保持外经外贸稳步增长。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强化“招商选资”,依托电子信息、冶金压延、造船等产业优势,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延伸力强、附加值大的项目。强化“招研引智”,推动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研发、重点实验室。及时宣传、落实国家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利好政策,稳步推进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扩大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优势特色的产品出口。鼓励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等。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扶持力度,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

(三)突出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加强农村制度创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且长久不变。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村民议事和重大村务处理程序,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序健康发展。发挥“下派干部”、“选聘生”积极性,创新惠农便民服务机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壮大省市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强做大水产加工业,推动农村经济繁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和推广更多的台湾优良种苗、先进农业技术、设备,发展果蔬、水产、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支持保护、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坚持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轮“双百工程”、“六六工程”。扩大城乡规划覆盖面,促进农村与城区发展协作配套。统筹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建成茶洋山公路、闽白公路,加快建设天台水库,启动林浦二期排涝工程及长安片区排洪渠建设,推进病险库、水闸、琅岐六垱海堤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防汛基础设施。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支持镇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四)全面融入东部新城,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区

加快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燃气电力等专项规划,以及沿江、沿山、沿路节点景观设计。重点推进机场高速公路二期、林浦大桥、__大桥、东绕城高速公路琅岐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搬大桥项目前期工作。改扩建沿山路、登龙路,贯通经五路、亭江大道。加快104国道沿线、沿山片、青洲片等旧屋区的成片改造,启动琅岐中心区开发建设。发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品牌效应,加快船政衙门、船政古街等项目建设,建成船政滨江长廊。建设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提升江滨沿线景观档次,增强城市品质和魅力。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度。按照“整洁、优美、和谐、生态”原则,实施道路、照明、环卫、绿化、排水、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整治。提升绿化水平,建设绿化精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区。坚持公交优先,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重点解决城区违停占道等突出问题。坚决清理整治违法建设,确保违法抢建“零增量”。以城区干道为主线,继续实施景观改造工程,打造城市亮点,营造良好的旅游、商业和宜居氛围。

巩固和发展生态优势。完善节能减排监管问责、统计评估和社会监督“三大机制”,严格实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继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建设长安污水处理厂,完成快安污水厂扩建,提高城区污水管网接驳能力。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创建禁止高污染燃料区域。继续加强琅岐生态保护工作。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和土地集约利用,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指标,优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培育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鼓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着力全面“三通”,加快构建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平台

深化产业对接。积极推动台商投资区扩区,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发展经验,争取在光电、软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动漫等产业对接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引进华映转型后的液晶面板和光电产业链上下游项目。鼓励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并在我区设立总部,推动台湾行业协会、商会入驻__。引导区内台资企业与台湾本岛企业互动,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抓住物流、联运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遇吸引台资,引进台湾大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两岸大物流、大配送。

扩大“三通”效应。按照一流设施、一流服务的标准,改造提升对台客运、货运码头,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加航班,拓展客源、货源,加快形成中转枢纽。办好福建__台湾商品市场,建成对台小额贸易码头,扩大直接贸易往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内涵,吸引更多旅客经__往返两岸,形成海峡旅游热点。

持续推进文化双向交流。以文化、教育、民俗等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高层次、有特色的交流互访活动。立足__产业特色和发展导向,推动两地职业教育合作交流试点工作,联合培养专业型人才。大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少年文体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医疗合作、业务交流与培训,拓宽卫生合作领域。以“两马同春闹元宵”等为品牌,进一步深化两地民俗民风交流。

(六)突出共建共享,有力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实行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广开就业门路,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问题。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强化工资支付监控,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强化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五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力争群众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健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捐赠、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

持续办好惠民实事。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改造工程,新建福州一附小魁岐分校、福州三中江滨分校、师大二附小、闽安小学、亭江中心幼儿园、琅岐中学综合楼,扩建实验幼儿园。建成区医院病房大楼、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快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琅岐镇卫生院设施配套和医疗水平。继续改造完善镇村综合文化站,加快琅岐红旗文体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建设亭江垃圾中转站,增加重点路段消防设施、公厕;争取再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建设老年公寓、外来工公寓、环卫公寓;提高村主干、社区干部待遇和农村“六大员”补助标准。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扎实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关心老年教育。坚持把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作为重要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医生联系家庭责任制”。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强化计生综合治理和基层基础工作,健全长效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四大文化”品牌,发掘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以文化滋养城市文明。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闽安历史名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开发。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支持马江举重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区第二届运动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整合档案资源,建立健全民生档案体系。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统计、地方志等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和人防、支前、优抚安置工作,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维护安定稳定

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加强“五五”普法,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点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五公开”,认真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继续实行领导包点和包案责任制,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突出解决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信访,努力将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__”建设,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公安信息化平台和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强化流动人口、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和出租屋管理,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改善社区工作条件,构建多元互动的社区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进物业小区治安管理工作。强力推进交通综合整治,打击非法营运,建立良好交通秩序。

狠抓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行政问责,强化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开展专项治理,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形势稳定。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满意。完善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对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面对当前各种挑战和机遇,政府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尽职履责,自加压力,持续运作,在突破风险、应对挑战中实现新作为。

新作为,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上。信心是化解危机的力量,是促进发展的动力。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才能形成应对风险的主动意识,形成开拓进取的锐气。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看到,我区发展基础比较扎实,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我们应该多鼓发展之劲,多聚发展之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从困难中寻找机遇,善谋实做,努力创造先行的业绩。

新作为,要体现在增强责任、迎难发展上。责任是做好工作、做成事业的前提。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和特殊时期,广大领导干部要成为带领群众破解发展难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以科学发展论本领,以勇气和智慧主动应对,让危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在不同岗位上、在责任的强化中体现执政能力。要抓住发展主线,咬定发展目标,以有力的措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上有所作为,有新作为,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新作为,要体现在转变作风、勤政廉政上。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广大干部越要加强学习,提高顺势而为的能力;越要心系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越要心系企业,处处替企业着想,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建立网上审批和效能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__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厉行节约,纠风惠民,树立负责、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确保新作为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各位代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开启了新的征程。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把人民的期望化作奋进的动力,把发展的使命化作积极的行动,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为缔造__新的辉煌、实现__人民福祉而努力奋斗!

篇二 区政府廉政建设工作状况调研报告1450字

一、年区政府廉政建设情况

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纪委全会要求,围绕重点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服务中心工作,确保政令畅通

2、依法行政执行有力。制定出台《区城市文明建设及长效管理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对全区近两年的征地拆迁、已完成征地审批手续的征地补偿安置项目进行检查,对发现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二)狠抓纠风治乱,维护群众利益

2、举办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3月25日,在八卦洲二桥东服务区广场举办了关注民生、走进政风行风热线户外直播活动。区政府有关领导及12个部门负责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并进行解答。据统计,90分钟的直播中,现场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17条,整场直播节目共接受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15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严格教育监督,坚持惩防并举

2、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不断深化。全面更新电子廉政档案,将全区所有区管领导干部个人基本资料、经济责任审计、违纪查处等情况全部记录在案,并纳入市纪检监察系统综合办公平台的电子廉政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强化选人用人监管,对区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街道和部门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全区新提拔的35名区管副职干部进行任前廉政提醒。深入开展公务用车、严禁违规收送礼金礼券等专项治理工作,成立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所有车辆购置、更新申请全部予以冻结。

3、惩处腐败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强化。坚持发挥信访举报案源主渠道作用,从群众信访举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违法违纪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

(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源头治理

1、全面推进旧房拆除招投标机制改革。制定下发了《区旧房拆除工程发包实施办法》,建立了由9家队伍组成的区旧房拆除施工企业管理库,所有旧房拆除工程必须通过e路阳光网上平台进行发包。完善管理流程,制定了《区旧房拆除工程施工单位考核细则》、《区旧房拆除工程施工单位管理协议》等管理考核规定以及规范的服务协议、廉政合同,建立了集入库管理、公开发包、随机摇号为一体的旧房拆除招投标体系,推进旧房拆除招投标监管水平的全面提升,该项工作创新已在全市推广,并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2、深化政府投资小型建设工程发包方式改革。完成市小型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库和小型建设工程电子发包系统的对接,形成以管理库为基础、以电子发包系统为载体的小型建设工程发承包运行机制。自年5月1日后,全区所有政府小型建设工程已经全部通过e路阳光网电子发包系统实施发承包,并通过明标明投、随机摇号的方式确定中标方,全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及承发包的监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3、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管理。在仙林街道试点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通过网格的职能下沉、资源整合、社会监督、联系群众四大机制,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协同、自律、监督作用,加大对工作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行使权力中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力度,增强了基层干部风险意识和廉政意识,实现相互监督、网格共建、资源共享,消除基层廉政建设空白点。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管理试点以来,试点单位在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党员干部民主监督以及基层行政效能建设上成效明显,较好地做到了管理无盲点,监督无遗漏,廉政有保障。此项工作已申报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奖。

篇三 区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报告2800字

区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XX年工作报告

XX年度,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政府办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参谋助手、上下联系纽带作用,积极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为推动区政府各项决策顺利实施和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报告如下:

、 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一)突出调研当好参谋助手。我们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牢固树立“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思想,通过政府办调研和挂钩联系制度的坚持以及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升办公室人员整体素质,力求多调查研究、多出精品文章,确保办公室文秘工作在全区争一流,在全市争先进。一年来,全办高质量地完成40多次各类会议讲话材料和50余篇各类汇报材料的撰写工作,完成各类有价值的调研文章20余篇,报省、市各类信息1800余条,信息采用量排名在全市稳步前进, 多篇调研信息被《调研参考》、《专报信息》等专刊采用,其中《区四措并举推进城市长效综合管理上台阶》还获得高市长批示,编辑《领导参阅》20余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领导参阅》均作出过批示,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有效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二)强化规范做好桥梁纽带。一是严守公文运转程序。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的“起草、审核、收发”三关,一年来,办公室共印发的270余件各类文件,40期区政府常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处理各级来文3000余件,都能做到正规化、规范化。二是严格上传下达制度。一年来, 全办接听处理各类来电30000余条,处理各类汇报通知等上传下达工作6000余人次, 几乎无一例漏办、滞办、错办现象发生,确保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有力保证了政府决策事项和政务工作及时贯彻和正常开展。三是严谨细致做好议案、提案以及区长公开电话办理工作。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结率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议案、提案办理结果的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达100%,区长公开电话回复率100%、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三)立足全局搞好后勤服务。一是牢固树立“大服务”理念。每一项工作都从全局着眼,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工作中,注意发现问题,注意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细微问题,不断提高政府办综合服务的质量。二是全力做好会务和接待工作。对区里各种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提前介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预案,确保万无一失。今年来,区政府办先后参与并顺利完成了“新区建设四周年”、“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市大流通督查组”等30余次全区各类大型庆典活动及会务接待工作任务。在第九届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活动中,我办因表现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三是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坚持“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精心打造“101”品牌,服务好客商、企业、项目。为加快帮办的万达广场、新亚国际、颐高数码、亿力未来城等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班子成员经常加班加点,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指定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为客商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学法、用法、守法、执法情况

(一)坚持学习,不断增强依法履职的意识。坚持把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基本功。今年以来,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的形式,全办组织学习了《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依法行政,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在用法过程中,努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对涉及到本单位承办的重大事项,我们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同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体讨论,深入研究,民主决策做到依法决策,其中所有合同均报法制办审核,确保合同的合法、规范、有效;在处理各类信访案件中,均依据政策法规做好各类信访案件调查处理工作,并督促承办单位依据《信访条例》的规定,限时办结、答复,一年来,区政府办没有发生一起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而引起上访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

(三)完善机制,不断推进全区行政执法工作。由法制办牵头,先后制定完善了全区相关法治机制,进一步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一是修订完善《区法治政府工作规范》,对政府听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自由裁量权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二是进一步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方法和立规观念,做好立规的公正性、科学性、统一性和可行性。注重立规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认识,注意防止和克服

文秘范文m. 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权益倾向,把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关,完善制定规范性文件听证、公示、征求意见等公众参与制度。三是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制度,从11月9日开始,集中举办行政执法(监督)人员培训班暨依法行政讲座。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337名行政执法人员及29名监督人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了统一考试,考试参加率和合格率均为100%。

三、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惩防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从思想建设上抓落实。坚持把干部队伍思想建设作为政府办一项重要职责,强化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工作中,坚持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遇事多沟通,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协作工作局面;队伍建设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倡导高质量、高效率,强调讲奉献、多干事,推动了办公室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高效运行。二是从组织建设上抓落实。建立健全了政府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领导机构和惩防体系建设组织网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一把手”负总责,齐抓共管的网络机制,同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岗位,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具体工作和要求细化到每个成员。三是从制度管理上抓落实。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每个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把财经纪律、公款招待、公车使用等易生不洁的环节,从制度上堵塞漏洞。我们通过每周工作汇报制度、每周学习制度以及全区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由于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落到实处,全年单位无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一年来,在办公室班子成员和全办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履行了办公室的各项职能,为区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办公室工作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工作标准求高、工作内容求实、工作效果求佳、工作作风求细的工作理念,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XX年11月24日)

篇四 区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7650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3年2月12日 在大庆市_____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一年里,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

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和谐,竭尽全力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提出的“两年上台阶”工作目标。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佳绩的一年。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关注和解决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投资1850万元,高标准新建春雷学校综合

——过去的一年,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取得新提升的一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109件。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完成大型招投标31次,节约资金1078万元。大力延伸企业审计工作,全年审计各类企业136家,追缴各类税款1134万元。强化协税护税工作,实现税收306万元。政务公开取得突破。广辟政府网站、政务周报等沟通渠道,扩大群众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转,行政审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审批75658件,办结率达100%。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新进展。加快爱心医院转型步伐,使之逐步成为全市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配专门干部,组建9个基层司法所,成立政府法制、人事编制、信访调处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办事机构。深入探索区街事权划分,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建设水平。效能监察普遍开展。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有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积极开展专项监察,有效遏制公务员队伍存在的粗、浅、慢、陈现象,工作作风得到有效改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此外,我区还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区、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区、全省侨联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同时,经济普查顺利进行,物价监督管理成效显著,《_____区志》历时5年编纂完成,区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效,各驻区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都给予了极大支持,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过去的一年,总结工作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推进政府工作,创造发展成果,就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唱主角的理念,以改革激发动力,以创新增添活力,不断拓宽工作思路,用发展解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民生冷暖等诸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进步;必须始终坚持探索经济发展规律,逐步确立三产立区发展战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群众受益、环境更优;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地企关系,倍加珍惜地企和谐,发挥整体优势,创造发展强势;必须始终坚持实干兴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以新理念谋发展,以新思路破难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群众安居等热点问题入手,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各位代表,我们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鼎力帮助,得益于驻区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协作、无私奉献,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比较突出;支撑立区的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知名品牌还比较少,特别是产业集群关联度不高,项目策划和推进上还有差距;下岗再就业的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还较大,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还很多;政府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抓落实力度不够,推进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既是完成“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沉着应对挑战不断加快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2023年,区人民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区委七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开发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为突破,以财源建设为支撑,坚持为民高效,强化清廉务实,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跨越。

为了完成本届政府提出的三年小翻身工作目标和上述指标任务,需要政府在实践中,抬高起点,提升标准。要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积极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举措,面临机遇时快速反应,面对挑战时科学应对,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要强化应对危机的理念,坚定跨越发展的信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凸显出来,我区虽然地处内陆,对外经贸依存度较低,但是这种影响同样不可回避。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也将带来国家、省、市的政策支持,存在抢占市场、低成本并购、引进技术和人才等诸多有利因素,务必坚定信心,在危机中寻得商机,在发展上力争跨越,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要强化居安思危的理念,坚定迎头赶上的信心。我区正处在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抢先一步,就能觅得先机,落后一步,就会坐失良机。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力争大发展、快发展,前移我区发展位次。要强化团结干事的理念,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团结是干事业无往不胜的法宝。我们必须同心同德,并肩创业,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努力实现_____区科学和谐跨越发展。要强化统筹全局的理念,坚定突破重点问题的信心。学习运用统筹兼顾的方式方法,抓住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把握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超前谋划,埋头苦干,强力攻坚,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干一件事廉洁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确定的工作目标才能如期实现。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树立“三产立区”理念,不断提升三个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按照打造“三产大区”的总体构想,有效组织实施“三产立区”战略,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巩固提升第二产业,转型发展第一产业,全力构造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三百工程”,抓好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和品牌打造,促进三个产业相互联动、协调发展。

逐步转型发展第一产业 努力提高春雷地区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计划实现增加值6000万元,同比增长17.6%。努力搞好春雷新镇建设。结合“庆北新城”规划建设和大庆_____机场启动,高标准、高质量修编春雷新镇总体规划。规范整合土地资源,走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经营道路,培育大型养殖场,新建农机合作社,建设规范化奶站。争取政策支持,推进中低产田改造、膜下滴灌、黑鱼湖水上乐园等生态项目建设,保护好春雷地区的生态资源。积极探索城乡等质化发展模式,拆迁改造春雷地区危旧房屋,搞好住宅区配套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极大改善春雷地区居民生活条件。谋划发展高端农业。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城市生产要素向春雷地区流动,促进一产业向

二、三产业转型。

二、全力抓好财源建设,提高财政支撑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财政支撑是办大事、办实事的基础。必须不断发展壮大区级财政,为加快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强大的财源保证。

努力培育区级财源 狠抓财源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论证、储备一批项目,不断接续财源。加大对投资规模大、牵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财源发展后劲,不断壮大财源。强化对市级以上大企业、大项目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税收进入区级财政,不断放大财源。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搞好闲置国有资产盘活经营,努力增加收益,严格规范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环节,防止资产流失。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控制支出,强化预算管理,规范运作程序,硬化预算约束,把部门预算落到实处。完善支出管理体制,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减少拨付环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坚持集中采购制度,拓宽采购范围,严格审批方式,强化对集中采购的监督管理,努力节约财政资金。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克服金融危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强经费定额管理,坚决压缩不合理支出,杜绝铺张浪费。

三、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器

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生命线。必须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举全区之力搞好招商引资。2023年,招商引资计划完成到位资金15亿元,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个、知名企业4家。

明确招商引资方向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专业策划、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我区地缘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广泛开展网络招商、委托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本着近商远商兼顾,更加注重近商的原则,重视油化大企业、中省直大企业重组改制,加大协调力度,确保一些企业在我区注册兴业。积极策划招商项目,以项目引领招商,动员辖区企业参与招商活动,以企业带动招商。

盘活创造招商载体 挖掘、整理辖区内专业市场、专业街路、大型商场等方面的闲置资产,强化盘活力度,将活化闲置资产作为创造新项目的重要载体。启动闲置多年的街心公园地下广场,盘活广源步行街,培育专业市场,推进东安地区cbd建设步伐;支持大庆食品公司、酱菜厂等地方工业企业,利用现有设备、厂房等载体资源,积极争取外部资金、技术,进行技改、扩建或合作,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完善招商项目库 围绕我区优势产业、重点行业,以产业为纲,以行业为线,以企业为点,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可期效益好的项目,建设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式的项目库,提升我区招商引资扩张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发力。加大项目包装力度,聘请专家和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策划,采取分级、分层、分期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包装,把大项目做实做好,小项目做精做细。不断优化项目库,加强动态管理,保持项目库存量中始终有一批优势招商项目,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包装一批、推出一批的良性运作格局。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 视投资者为上帝,引资者为功臣,大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着力落实优惠政策。对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税收贡献多、品牌效应好的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引导鼓励外来企业到我区扩张发展。强化跟踪服务,指派专人为招商项目的前期建设、投产运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招商签约率、合同开工率和项目投产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评办法,重奖有功之臣。

四、坚持“四高”标准,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

以建设“生态、自然、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全面推动我区城市建设管理提档升级。

竭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城市管理科学化、管理作业精细化”的理念,强化属地管理意识,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进牌匾广告、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专项治理,加快城市管理提档升级步伐。着力巩固铁东地区改造成果,强化细部整理,搞好火车站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扮靓会战大街。努力提升铁西、铁东居民生活质量,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巩固“两城”创建成果,规范改造临街房屋,繁荣集贸市场,为群众创造优美整洁、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打造铁西老区和利民苑新区2个示范小区。全面落实街路保洁责任制,着力解决部分区块市容环境卫生弃管问题,彻底改变铁西地区背街巷道环境面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加强城区绿化建设,打造全市绿化新靓点,新增城市绿地49公顷,植树26万株。加大节能减排、防污治污的监控力度,查处关停不达标和违法排污生产企业。

研究制定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建立“五位一体”城区管理新机制,加大环境秩序管控力度,形成快速反应系统。明晰城市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责任网络体系,实行区域式联动、网格化管理。加强执法队伍管理,组建区级市政维修队伍,鼓励市民作为志愿者参与城市管理。强化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基础地位,下放城市管理职权,推行城市管理进社区,努力为市民创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五、着力改善民生,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必须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好教、劳有好得、病有好医、老有好养、住有好居,不断加快和谐萨区建设步伐。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全面改善区属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做到教育布局合理化、教学环境标准化、教育设施科技化、教师待遇人性化、学生培养现代化。2023年,计划筹资4000万元,将二十一中学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外来务工子女寄宿制学校,维修改造10所中小学、3所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健全铁东、铁西、春雷地区5所薄弱学校的校医室、语音室等硬件设施,为教师配备微机400台套。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攻关能力、课程驾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划分学区,严格控制生源择校和各学校跨范围招生;招录、聘用优秀教师,对各学校师资力量进行补充调整,促进校际之间教学水平更加均衡。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一校一品”工程,力争有5所学校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风格。

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大繁荣 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目标,全力实施大文化战略,弘扬大庆精神,宣传石油文化,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氛围。组建_____作协、书协等文艺社团组织,培养文化名人、名家。加强文化资源整合,鼓励辖区活动室和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组织体育社团走进社区,促进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搞好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区第二届运动会、第三届社区运动会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网”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图书、音像市场,治理网吧、歌厅经营秩序,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

不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 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扩大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结构,强化就业培训,全年安置就业6000人。按照“综合救助结构化,日常管理法制化、基础建设规范化”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十位一体”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应得尽得。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1700人,在校学生参保率达到80%,发放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金1.5亿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保平安、保稳定”为主题,构建“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大安全”为核心内容的工作机制,确保“八大类”刑事案件降幅趋势明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事故问责制,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信访工作推进力度。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努力发现信访苗头,加强接访调处,化解各种矛盾,有效控制越级访和异常访。坚持谁的事谁接访、哪的事哪处理的原则,依法接访,感情接访,息事接访,做到小事不出社区,中事不出街道,大事不出辖区。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的原则,强化沟通协调,积极努力工作,全面解决1998年会战大街改造遗留问题,启动贵民苑处理程序,切实保障商家、业户正当权益。

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进一步提升街道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投资500万元,维修改造8个街道办事处办公楼,新建2个社区活动室,购买5处社区办公场所。在此基础上,争取用2—3年的时间,投资2000万元,全面实施街道社区办公场所达标工程,实现办公条件标准化,公益设施开放化,做到居者有其屋、医疗有其院、办公有其所、活动有其室。辟建社区网站,建设2家社区图书馆,提升社区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展“十佳社区”、“十佳小巷总理”、“百个和谐家庭”评选活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新风尚。

六、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提高公务员素质,建设服务型政府

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公务员队伍,牢固树立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时刻保持海纳百川、聚力发展的开放心态,不断弘扬永不言败、敢闯敢试的拼搏精神。

加快公务员队伍“提素” 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本领、一种常态,提高对新情况、新事物的认知水平,增强谋全局、抓机遇、解难题、促突破的能力。开展读好一本书、破解一个难题、搞好一个创意系列活动,更新知识层次和思维方式,提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保增长促发展的能力、谋全局干大事的能力、讲团结促和谐的能力。高度重视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问题。2023年,从全国知名院校选择50名经济、法律、金融等专业毕业生,进入我区人才库,争取用2—3年时间达到100名,重点培养拔尖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断强化依法行政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众的社会监督和媒体的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重大决策调研、论证、听证和公示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促进执法公正文明。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降低行政成本。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 切实加强廉洁从政教育,自觉遵守党纪国法,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抵制诱惑,经受考验,做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表率。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依法重点查办违法违纪、贪赃枉法等案件。严肃财经纪律,杜绝“小金库”,严格经济责任审计,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坚持勤俭办事,珍惜民资民力,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在提高群众生活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

努力提高为民意识 突出百姓视角,广泛了解民情,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百姓服好务、办好事。把求真务实作为检验政府工作的标尺,坚持务实高效,倡导雷厉风行,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坚持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利长远的事。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精力抓民生,立身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首为牛,帮百姓排忧解愁。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信心倍增,展望未来,我们激情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继续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为_____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篇五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4800字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23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及时出台“48条”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进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1%和9%,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5%。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着力推进“两路、两水、两电、两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糖、铝“二次创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生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少好趋势、新亮点。质量效益趋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同口径下降3.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13.7%,工业利润增长15%。产业结构趋优。第三产业增长9.7%,自2023年以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增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5.4%。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3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通高铁设区市增至11个,新增高铁里程220公里;新增7个县通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67公里;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工程开工;北部湾港一批码头项目建成;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旅游、电子商务、快递、动漫、信息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总收入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2倍,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国前列。加工贸易增长27.8%。南宁、梧州、贺州等生态产业园区开园建设,中关村、珠三角一批企业入园落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内出台19项重大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735项。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企业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更好。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缩小。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85万人。保障性住房开工23.9万套,基本建成11.5万套。教育、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随着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十二五”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2333亿元,是2023年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7.5∶47.1∶35.4调整为15.3∶45.8∶38.9。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其中两千亿元产业增至7个,百亿元企业增至26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交易额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8.2%和27.8%。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糖料蔗、特色水果、桑蚕茧等农林产品产量保持全国前列。产业脊梁更为坚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铁路总里程达5086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700公里,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新增1700公里,总里程达到4289公里,县(市、区)通达率80%。沿海和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分别突破2.3亿吨和1亿吨,西江水运主通道9座船闸等级达到1000吨级以上。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885万人次。西部首座核电站并网发电,全区电源装机容量达3400万千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我区已由全国交通末梢变为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

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中央明确赋予我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作出贡献。建成西部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建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开放合作平台。与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合作持续拓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两广合作新亮点,与周边省份合作日益紧密。广西已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变成了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35%左右。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达到47.06%。“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新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共出台32项重大改革方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1283项。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60%,10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全国边境8省(区)第一位。北部湾经济区通信、金融、社保、户籍、交通、口岸等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口岸“三互”合作、便利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强大的动力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县城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2%、污水处理率突破8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2%,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2.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焕发新光彩。

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9.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7%和12.7%。累计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250.7万人次和402万人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4.7%、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8%,分别比2023年提高20.7、8、17.3、11.8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任务,农村危房改造81.4万户。累计脱贫559万人。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治理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治安管控、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得到强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人防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工作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总体小康并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自治区本级共完成立法项目76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五年,是富民强桂、腾跃发展的五年,是内聚实力、外塑形象的五年。“十二五”的发展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抓机遇、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转方式、调结构、扶实体;必须坚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抓关键、破瓶颈、补短板;必须坚持稳增长强生态惠民生,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缩差距、优布局、推共享,奋力前行迈上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良好基础和区内外朋友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素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等等。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期,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把握国家赋予的“三大定位”和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推进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走出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泛征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地各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整个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要求,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纲要草案》共分3大板块160章。第构成第一板块,分析“十三五”发展环境,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至第十构成第二板块,提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任务。第十为第三板块,提出保障措施。在这里向各位代表着重报告三个方面内容: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篇六 区政府领导班子保密工作自查报告1050字

近年来,_____区政府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____保守国家秘密法》、《___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及___、省、市委领导同志近年来对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保密部门的总体部署,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最近,在以往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照市保密委关于保密工作检查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三、真抓实干,认真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职责,负起责任。在工作中坚持将保密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确保业务工作管到哪一级,保密工作就管到哪一级。在研究部署、检查、总结工作时,同步安排保密工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掌握保密制度,做到懂法、知法、执法,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法必究、令行禁止的作风。并对涉密机关、单位及其涉密人员贯彻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执行保密纪律、履行保密义务和完成保密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保密措施的落实

四、开拓创新,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保密工作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自觉把保密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大局中谋划、安排。工作内容上,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上水平。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保密技术,提高保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在大大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泄密的机率和渠道,面对这种新形势,购置必要的保密技术检查和防范设施,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既保证办公系统正常运行,又不发生失泄密事件。在公文传阅、电话通信、电子邮件、接受采访、召开会议、出国访问等公务活动中,严格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每一个环节都严把保密关,保证不发生失泄密问题。工作方式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保密工作实际的保密制度,依靠制度建设落实各项保密要求,自觉将自己置于保密监督之中,接受保密检查。

区政府领导班子不断加强保密教育、健全保密制度、强化保密管理、发展保密技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未发生失泄密事件,今后将继续努力,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七 东胜区政府工作报告135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__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区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八届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6.8亿元,增长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1亿元,下降9.8%;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3亿元(新口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6亿元,增长8.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6302元,增长7.7%,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突出保稳定,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持问题导向,对房地产、政府债务、民间借贷、信访维稳等多重风险综合施策、联动解决。启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率先推行异地现房安置模式,采取兼并重组、协调融资等综合措施,统筹解决回迁安置、商品房逾期交付、存量房消化等难点问题,全年开复工房地产项目104项、开复工率达78%,完成回迁安置3509户,消化存量房93万平方米。联动化解政府债务与金融风险,通过压缩支出、处置国有资产、转接贷款等方式,累计化解政府性债务超过100亿元,协调金融机构给予贷款重组、展期降息等金融政策支持,为121家企业协调融资50亿元。集中化解民间借贷风险,强化“打非吸”工作力量,切实保障群众合法利益。狠抓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县处级干部担任信访局“第一局长”工作机制,集中化解信访难题;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台账管理、问题整改常态化工作机制;启动“数字环保”工程,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公众安全感和居民幸福感指数测评居全市首位。

(二)突出稳增长,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促转型,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定期调度工作机制,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7亿元,非资源型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5%,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和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奇瑞瑞隆发动机、变速箱项目投入试产,京东方液晶显示项目实现量产。煤炭电子交易量达1.5亿吨、交易额突破220亿元,在全国正式发布鄂尔多斯动力煤价格指数,煤炭交易区域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取得破题性进展,新增电商800户、销售收入达4.2亿元。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64万人次、实现收入55亿元,成为自治区首家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区),被评为最美中国·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突出抓改革,转型发展内生动力逐步激发。出台一系列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改革措施,率先推行公共服务窗口无休日制度和“三证合一”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取消12项行政审批事项,将271项审批事项转为服务事项,出台36条促进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政策举措,新注册企业1737户、个体工商户6272户,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迸发。全面落实“十万大学生鄂尔多斯创业就业圆梦行动计划”,建成创业孵化园7个,启动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科技孵化等创业项目500个,以创业带动就业5760人,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成为自治区首批创业型旗区。企业间主动“抱团取暖、联合发展”,部分企业率先迈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第一步。

(四)突出惠民生,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情况下,全力保障民生投入。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方便群众和完善功能上,建成平安街、松林路等11条市政道路,完成78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新增绿化面积14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220万平方米。投资1.1亿元,集中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超过6000万元。新投用10所学校和幼儿园,推行阳光分班和校际联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成为自治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加快医疗卫生三级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4家医院托管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城区率先实现无线网络免费全覆盖。推出民族舞剧《不落的太阳》等一批文艺精品。开辟便民早夜市28家,启动铁牛绿港、伍佰速等近100家社区便民超市,日用消费品同城配送网络逐步完善。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验收。

(五)突出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明显。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物业管理、物价稳控、效能提升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对征集和查摆的问题逐项督办销号,一批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和“四风”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厉查处。厉行勤俭节约,改进会风文风,累计清理腾退办公用房2.6万平方米,封停公务用车930辆,“三公”经费下降23%、常规性经费减少20%,清理规范性文件356件、议事协调机构220个。深化政务公开,44个执法监管部门、20个窗口服务单位全部公开权力清单、服务流程,政府形象和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东胜区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实现了艰难奋进。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几大班子、各界企业家和全区各族人民艰辛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一年来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各位代表、各界企业家、各族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与区域风险交织叠加,受市场需求不振、财务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困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支撑带动项目匮乏、项目储备不足、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度加大;社会资金流动性不足,地区消费需求下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运转、保民生、保基本的难度持续加大,政府和企业融资偿还风险日渐加剧。化解房地产、政府债务、民间借贷、涉法涉诉案件等突出矛盾进入全面攻坚阶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干部和企业思想转变还不到位,发展信心不足、创新能力不足、再次创业劲头不足,各级领导干部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突破常规抓工作的作风还不过硬,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廉政建设水平仍需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认识、理性面对,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__年工作安排

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征。新常态有新挑战,更蕴含着新机遇。一是改革的深入推进创造了发展新机遇。国家在简政放权、财税金融、法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将加快推进,我市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支持东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在产业培育、税源建设、债务化解、房地产、民生保障、政法工作等方面给予东胜政策和资金倾斜,鼎力支持东胜转型发展、攻坚克难。这一系列政策机遇,为我们克服当前困难和推动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坚实的发展基础构筑了竞争新优势。过去我们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区成为全市城市功能配套相对完善、生产要素相对集中、产业发展相对充分的核心区,是区域性交通、金融、信息、人才、科技中心,我们完全有优势、有条件、有能力率先推进转型发展。

三是强大的合力凝聚激发了创业新动力。经过这一轮的危机洗礼和问题倒逼,我们推动转型发展的共识更加凝聚、信念更加坚定、思路更加清晰。不发展就没有出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在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在突破思维定势中闯难关、过险滩,拿出不服输的骨气和再出发的勇气,拼出东胜发展新格局,再铸东胜发展新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表率”为统领,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稳住民生保障、稳控风险隐患,突出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进产业集群规模融合发展、推进品质城市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08亿元,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0.1亿元,与去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7亿元(新口径),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569元,增长9%。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狠抓改革攻坚,着力激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把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市场导向、问题导向,集中推进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改革,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

创新财政运行管理机制。本着“立足区情、统筹平衡、搞活机制、促进发展”的原则,改革完善现有财政管理模式,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从严从紧从细、分类分级分标准编制财政预算,提高预算精准性。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全区各级单位全部公开公用经费、项目经费,除重大特殊事项外,不再额外审批追加财政资金,杜绝超预算拨款,切实强化预算执行。加大专项资金兑付力度,力争兑付率超过70%。实行分级预算管理,推进各园区、镇、街道和区直部门财权与事权相对等,推行“收入共享、支出定责、分区管理”的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运转效率。探索建立重点税源企业与财税机构信息共享系统,强化动态监管,准确掌控税源,及时组织入库;挖掘资源清理、煤炭运销、属地注册等潜力,协调现有属地注册的企业集团加大总部结算量,稳定重点税源。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理念,细化财政支出标准,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重新梳理整合各项惠民政策,集中有限财力保运转、保民生、保工资,切实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政企分开、科学分类、自主经营”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对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监管,强化企业年度经营责任审计,实行经营收益按比例核算上缴,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定完善国有企业收益收取办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依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国有资产处置、出借、出租收入的征收管理,提高空置房等闲置国有资产的统筹利用率,盘活存量资产。将矿产资源、土地、公共广告资源等优质经营性资产划入国有企业,增加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债务消化能力。探索采用“资金池”等方式,集中管理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大幅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改进行政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梳理现行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废、改、立”工作步伐,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一整套规范有序、上下衔接、效能突出、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破除弊端,消除内耗,提高效率。推进部门职能下沉,强化公共服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和市政基础保障等属地监管职能,强化镇街道民生服务、综合执法、矛盾化解、公共管理等队伍建设,逐步理顺区直部门与街道、社区的工作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选择区直单位探索推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工作机制,支持公安机关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警务运行机制,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赴企业、进社区、到公共服务行业一线服务锻炼,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二)突出矛盾化解,着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以底线思维、法治手段,向化解区域性风险精准发力,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集中化解房地产领域矛盾。回应群众期盼,统筹解决房地产领域积累的关联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大力争取棚改专项贷款,通过以旧换新、异地安置方式,优先改造群众需求迫切的棚户区,确保有住房刚性需求的棚户区居民完成安置。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商品房逾期交付矛盾化解力度,启动实施在建项目三年推进计划,实行市区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包联重点房地产项目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手续、优先化债、协调融资和设立项目资金共管账户等综合措施,帮助和督促企业推进项目建设;推动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联合自救,千方百计启动在建项目建设;依法打击购房合同违约行为,切实保障购房群众切身利益,帮助企业解决预售房尾款回收难问题。综合运用行政、司法手段,强力督促企业解决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遗留问题。集中化解建筑领域遗留问题,加快完成已入住居民小区产权证办理工作。

集中化解政府性债务。按照“尊重历史、兼顾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强化债务归口统一管理,加大债务认定力度,加快与企业清算认定工程欠款、土地合作开发等方面的政府性债务,锁定债务规模,公开债务情况。将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设立偿债准备金,分解分化债务偿还责任,严格按照偿债计划及时兑付资金。积极拓宽偿债资金来源渠道,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通过资源资本化、资产拍卖、股权合作等方式,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组织储备一批政府收益项目,千方百计争取政府债券,协调金融机构将短期高息贷款置换为长期低息贷款,缓减政府融资偿还压力。以化解与政府关联的多角债务为突破口,探索通过政府债务直通兑付的办法,将化债资金的支付延伸至各行业企业、商户和个人,以有限的化债资金最大限度的激活消费市场,发挥资金的放大倍增效应。

集中化解金融和民间借贷风险。严格防范企业金融风险,强化政银企联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深入研究自治区银行业支持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对接各大金融机构,力争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突破300亿元,增加社会资金流动性;积极帮助暂时困难的企业协调争取贷款展期、利率下调等政策支持,缓减企业还贷压力;依法重拳打击恶意拖欠、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保障地区金融秩序稳定;对一些亏损严重和资不抵债、难以生存的企业,依法启动破产程序。以啃硬骨头的劲头攻坚民间借贷矛盾,强化公检法联动解决措施,出台细化统一的立案标准,制定依法处置流程,加快案件审理和资产处置进程,进一步保障广大受偿群体公平、透明、依法受偿。

集中防范社会诚信风险。启动公平正义东胜建设,政府带头践诺履诺,凡是作出承诺的惠民实事必须兑现,凡是列入计划的重点工作必须落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将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打非吸”案件处置、政府债务偿还、资产收购等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依法细化规范流程,堵住暗箱操作漏洞,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公开透明,让老百姓和企业家实实在在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出台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规划,搭建企业个人信用记录、公用信用查询、失信公布“三大平台”,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构建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建设诚实守信之城。

集中防范社会面风险隐患。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的水平,落实“诉访分离”工作制度,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通过诉讼、仲裁、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推动矛盾分解、分化、分流,强化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矛盾稳控化解主体责任,确保矛盾不上交、案件有人管、问题能解决。深化“平安东胜”建设,推进“技防城七期”建设,将专项打击、整体预防与动态管理同步推进,把传统方法与科技手段充分结合,提高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管控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加强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实行隐患排查整治、定期调度、台账管理、签字背书、督办销号工作机制,加大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和专家诊断力度;围绕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全市农畜产品检疫检验中心,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突出抓好校园及周边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市民饮食用药安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坚持稳中有为,着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抓项目、扶企业是稳增长、保发展、促转型的关键和核心,要突出抓好项目引进、建设和企业服务,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千方百计抓项目扩投资。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抓好重点项目问题调度,逐项解决立项审批、征地拆迁、融资贷款等制约问题,集中推进100项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对已引进项目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估分析,对市场前景差、发展潜力弱和税收贡献小的项目逐一清理清退,重新分配要素指标。强化项目资金保障,通过争取专项、资产拍卖、协调融资等方式,加大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年内争取专项资金不低于10亿元、筹措各类资金突破30亿元,确保公共服务设施、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如期实施。强化项目引进力度,围绕产业政策、发展定位和市场规律,更加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依托东胜现有资源和优势,鼓励本土企业参与招商引资引智,紧盯电子商务、绒纺加工、装备制造、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小商品制造等重点产业,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努力引进经得起市场考验、具有良好前景、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树立全员招商工作理念,实行区直部门与园区联动招商机制,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最大限度的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采取分组招、定向招、蹲点招、产业配套招等方式,通过区域合作、推荐展销、技术合作、土地入股等措施办法,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引进项目10个以上,力争引资规模突破200亿元。

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经济发展的活力始终在企业、在社会、在市场主体。要坚定非公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真正让非公经济“坐正席、唱主角”,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尊重、爱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对民营企业给政策、给空间、给舞台、给地位,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一是要强化企业服务保障。深入实施“服务企业工程”,开展“惠企政策落实”专项行动,梳理各类惠企政策措施,认真兑现各项优惠政策。敞开大门把优秀企业家“请进来”,设立政府“企业家会客厅”,实行政企联席会议和定期座谈制度,主动倾听广大企业家的意见心声,将民营企业所求、所需、所盼,转化为政府的一项项具体政策措施,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二是要打造环境“洼地”。推动政府由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坚持“非禁即入”,编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放宽放活市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除各级政府从严从紧管理审批的项目外,探索推行项目“零审批”改革,将没有实质意义的审批事项全部转为服务事项,从根本上解决多环节审核、多人签批的问题;大幅减少行政干预,推行综合执法,避免多头重复检查,更多依靠行业协会自律和管理,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让企业家腾出更多精力抓主业、搞经营。三是要推进企业“再次创业”。用足、用好市委、市政府给予东胜的差别化扶持政策,在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绒纺振兴等方面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帮助企业培育市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一批互补能力强、吸纳就业多的中小企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东胜制造企业,真正掀起大众创新创业热潮。

(四)立足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模发展、融合发展。坚定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产业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赢得增长、质量、效率,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促进装备制造、绒纺产业延伸配套上规模。依托汽车装备、能源装备、电子产品制造、绒纺加工等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延伸配套、做大规模。做强汽车产业链条,推进装备制造基地与铜川汽车博览园联动发展。完成奇瑞m7、g6中高端车型生产线搬迁,确保奇瑞发动机、变速箱项目实现量产,提升精功恒信、中兴特汽产能,完成新能源汽车改装、工程机械二手交易市场等7个汽车服务项目建设,年内生产各类汽车10万辆,发动机2.8万台和变速器1万台,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60%,汽车生产销售收入突破140亿元。延伸能源装备和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链条,启动京东方、新兴重工二期项目建设,重点围绕煤机、电机和煤化工辅助机械耗材等制造业,引进配套生产项目,力争云端科技、恺毅光电等5个项目落地开工。力争年内装备制造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借力“鄂尔多斯”品牌效应,深入落实《全市振兴羊绒产业发展政策意见》,扶持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做大做强,完成鄂绒粗纺二厂建设,建成绒毛检验检测中心、绒纺产品研发中心、原绒及绒纺品交易市场。制定科学严密、适用有效的羊绒产业奖补政策,吸引在东胜区内外注册的绒纺企业向现代羊绒产业园集聚,实现绒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年内生产羊绒制品400万件,培育绒纺电商100家,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力争到20__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全面振兴绒纺产业和民族工业品牌,打造“世界级绒纺城”。

促进煤基产业转型升级上档次。煤基产业在稳定经济中起着巨大的回旋和托底作用,必须主动找出路、稳市场。稳定煤炭产销,落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营改增”等政策措施,加强与中央企业、周边地区协调联动,深化色连一矿、李家壕等已建成矿井与大型发电企业的对接合作,千方百计保质、保量、保价,年内煤炭产销稳定在7000万吨。抓住“北电南送”电力通道建设契机,推进煤生产向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伊泰、国电等热电联产项目核准,推进大东联、伊泰塔拉壕等大型坑口电厂和换流站落地建设。做大煤炭电子交易市场,推出“鄂尔多斯煤”标准化产品,逐步吸引全市煤炭企业进入平台交易,推动煤炭交易向信息、贸易、金融等节点衍生,引导煤化工、硅铁等大宗工业产品进入平台交易,建设辐射西部地区的电子交易中心。

促进休闲旅游融合发展上台阶。加快休闲旅游产业与现代商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打造避暑休闲度假旅游集散地,积极促进旅游业由门票收益向劳务收益转变。深入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区,启动运营旅游集散中心,规划改造3处大型旅游购物中心、10处特色餐饮中心、20家旅游主题酒店,重点打造3处城市集中休闲片区,将吉劳庆川、动物园、植物园等资源整合开发,集中打造“休闲运动一条川”,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休闲体验产品体系,积极建设体验式旅游先行区。支持建立鄂尔多斯旅游产业联盟,实现营销策划、产品研发、城市宣传一体化推进,力争全年游客数量突破200万人、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创新养老产业发展模式,培育发展健康养生、疗养度假、康体保健等产业,推进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

促进商贸物流创新业态上水平。发挥东胜城市核心区优势,吸引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聚。做大工业物流,围绕全市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产业,抓好上下游配套协作。引进天津十方物流,强化罕台川等3个物流园区建设,整合现有矿山机械经营户,建设煤化工辅助原材料、矿山机械、电器元件等大宗物资采购平台和分销中心,逐步打造全市工业物流集散地和配套服务基地。集中培育电商物流,积极建设全市电商产业发展示范区。围绕铜川汽车博览园、宏业快递园区等商贸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仓储、分拣中心、中短途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电商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逐步完善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等配套服务;搭乘“淘宝·鄂尔多斯特色馆”电商快车,将绒纺制品、民族工艺品、绿色农畜产品等名优土特产销往国内外,年内带动20__户电商集群发展,电商销售收入突破6亿元。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支持东兴、易兴、万家惠等专业化市场、商贸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联动发展;鼓励本土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营、特许加盟电商等方式,进入连锁品牌经营领域,引进全国各类名优商品实体体验店,积极推行网上订单与实体店体验、传统销售与网上商城同步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努力建设西部商贸物流集散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9亿元,增长11%。

(五)推进品质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主动融入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在抓配套、优服务、强管理上下功夫,走集约高效、舒适宜居、城乡一体发展之路。

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按照“多规合一”的城市建设管理思路,推进城市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一体化布局,市政公用设施一体化建设,城市管理一体化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配套。抓好市政公共设施保障,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续建的原则,梳理压缩城市建设项目,集中推进呼准鄂铁路、国道210改线、东康快速路改扩建等交通干线建设,完善供水、排水和污泥、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工程。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减少城市运行成本,制定实施城市节水、节电等节支措施。运用“ppp”模式,转变城市园林、环卫等公共服务管理方式,探索推行由行业部门主管、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门店分片负责、分片维护的办法,细化责任管区,创新城市基础服务保障机制。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建立精细化、扁平化、信息化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实施无线网络城市二期工程,挖掘整合“数字东胜”资源,搭建城市智能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将物业服务管理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点,从解决小区工程质量和设施配套等源头工作抓起,狠抓在建小区工程监管、新建小区功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夯实物业服务管理基础;从创新工作机制抓起,推行物业菜单式、精细化、差异化管理模式,提高优质物业覆盖度,全面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抓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和国际健康城市创建工作。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走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径。围绕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立足绒纺、酒业、食品、制药、养老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配套加工企业,拓宽转移农牧民就业渠道。设立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成立特色农畜产品行业协会,鼓励引导农牧民围绕副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经济作物、规模养殖等产业,为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居民统一提供加工场地、统一监管食品安全、统一组织销售;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专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高度重视留守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围绕“六位一体”、“三项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9000万元建设资金,集中打造泊江海子折家梁村、罕台镇九成功村等6个重点示范村,改造500户农村危房,实施15公里街巷硬化、200公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1200人安全饮水、2200户观看数字电视问题,改造建设1处村卫生室、4处文化活动室、4处便民连锁超市,让留守农牧民享受同城化的公共服务。完成农村土地、草牧场确权及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和林权抵押等措施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大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深入实施清违治乱和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三年计划,创造高品质发展环境。

(六)坚持兜牢底线,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经济越是下行,财力越是紧张,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民实事。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全力保持就业稳定,集中解决好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就业,重点为弱势群体提供“零租赁”市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年内新增就业7500人,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

深入落实养老保险并轨、医保“三保合一”等政策措施,确保民生基本保障投入只增不减,实现社会保障政策能兜底、可持续。更加注重“产业+金融+救助”扶贫模式与送服务、送温暖、送政策充分结合,实现扶贫工作由“分散型”向“精准式”转变,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建立困难家庭和群众动态台账,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救急难”临时救济,切实帮助特殊困难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真正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

提升公共服务软实力。发挥软硬件环境优势,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民生工作重点,作为集聚城市人气的重要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2所学校建设,全面实行学区制,全区划分四大学区,推行“一校两址”、设立分校等多元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教学资源、教师培养、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一体化运行;依法取缔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未注册民办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公助教师等方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实行绩效管理、竞争上岗和定岗定编不定人的管理模式;推进区级以上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人才、技术、设备共建共享;持续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彻底清理“黑诊所”等非法行医机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意见和实施目录,重点依托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举办市民文艺选秀、原创音乐展示、徒步旅游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启动实施东胜区足球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足球场地统筹利用,筹划举办足球校级联赛、社区足球联赛等活动,引导全民参与、全民运动。

同时,我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举办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统一部署,主动服务、认真筹备,扎实做好场馆布置、赛事承办、接待住宿、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为民运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完成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全区上下要凝心聚力促转型,开动脑子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转型发展强大力量。

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出台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程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律师团队,积极开展政府决策第三方合法性评估和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做到政府的各项决策有法可依。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全面推进“__普法”。贯彻执行人大及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要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越是在困难时期、关键时刻,越需要勇于攻坚、善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强化创新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打破传统思维和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在深化改革、风险防范、服务企业、民生保障等关键环节出新招、出实招,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工作状态,率先找出新办法、实现新突破,率先在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强化责任意识,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勇挑重担、主动碰硬,拿出东胜干部历来敢想敢干的拼劲、敢于担当的勇气,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民生实事,一步一步推进、一项一项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要始终强化一抓到底的工作执行力。树立抓落实是本职,不抓落实是失职,抓不好落实是不称职的理念。通过抓具体、具体抓推动抓落实,将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将每项工作具体为可量化、可调度、可督查、可考核的目标任务,使各项工作任务都有具体人抓,都有完成时限,都能考核评价,通过时时抓落实,事事抓落实,树立一批示范单位、突出领导、优秀干部。强化问责力度,采取“责任链”倒查,以“不落实之事”追究“不落实之人”,坚决纠正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应付工作的消极态度;坚决查处执行不力、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严肃查处和曝光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干部,形成脚踏实地、扎实干事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始终保持清廉干事的良好形象。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和市区两级配套规定,持之以恒整治“四风”,驰而不息转变作风。把党建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严格干部日常管理,自觉守规、守纪、守法。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制度,政府班子成员既要抓好本职工作,更要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既要管好自身,更要抓好分管部门班子、带好队伍。加强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彻底根除“功过相抵”的错误思想,引导广大领导干部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对待权力,不存侥幸心理,不越雷池半步。强化权力监督制约,重点对工程造价、项目建设、大额资金支出等领域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探索向下延伸审计、监察工作触角,分级分片向基层派驻审计、监察机构,强化廉政__根基。

坚持“零容忍”态度,对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厉查处,以铁的纪律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倍加凝聚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前进动力,振奋精神,众志成城,排除万难,奋力开创东胜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新局面!

东胜区政府

篇八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2050字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______方公里,户籍人口_____万人,流动人口_____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在现居住地管理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新建物业小区中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北京的整体发展中,由于各区域功能的重新定位和城市产业的重新布局,人口向近郊的聚集已形成趋势,而海淀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段,各类功能完备的新型封闭住宅小区迅速崛起,而小区内的各种社会管理职能却难以及时到位。为防患于未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对物业小区的专项调查,发现目前全区256个新型封闭住宅小区中已建立社区居委会或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的有179个,未建立和未纳入的77个,而且相当一部分因基层组织缺位或工作不得力,使小区游离于行政管理和服务之外;同时,小区内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据抽样调查小区内居住的人户同在人员占近40%,人户分离占36%,流动人口约占25%,居住人群收入较高,普遍重视“隐私权”,因而有关人口计生工作信息收集渠道不畅。

针对这种情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了“高档物业小区计生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通过与物业座谈以及在小区中针对育龄群众开展生育现状及需求调查,找到公司与政府合作的结合点——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思想统一后,政府加大了对物业公司在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指导,给予人力、物力支持,物业公司也指定了专人负责计生工作,从居民购房起就填写计划生育情况卡片,做到对入住人员底数清,同时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面服务,方便了居民。物业还出资制作了一些有关计生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品在小区内、楼道中开展宣传,并积极推动小区内居委会的建立。试点单位原有的13个小区在一年促成12个单独成立或挂靠到其他居委会,物业的前期工作也为居委会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篇九 鼎湖区政府工作报告11100字

各位代表:

我代表鼎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__年和“__”工作回顾

20__年,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肇庆新区建设为引领,坚定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新区引领、一体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区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15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65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亿元,增长18.38%;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8803万美元,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增长6.69%。各项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财政收入质量稳居全市首位,大幅高于其他县(市、区)。辖区内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从往年全市的第9位,上升到第6位。

一年来,我们从五个方面发力:

(一)稳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全力开展“暖企”行动,区级班子及政府职能部门全部挂点工业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共为企业争取上级政策扶持资金6810万元。与建行、中行开展融资风险补偿合作,推动7家金融机构共向企业发放贷款15.3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数量位居全市首位。新申报进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径工程中心4家。广东逸舒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肇庆电商谷项目、鼎湖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实训中心揭牌成立,88平台、智能之家、中国网库等企业相继落户。旅游经济持续增长,20__年完成旅游接待人数129.8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36%。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23.6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金额10.15亿元,分别增长15.9%和12.5%。

(二)扩大投资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广佛肇高速公路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征拆总量占肇庆全线的近80%,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220千伏布基站配套8回110千伏出线工程圆满竣工。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全区共安排重点项目34个,全年完成投资23.1亿元。9个省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37.5%。投资80亿元的广东粤电鼎湖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列为20__-20__年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重点项目。月美食品项目、彬仲化工项目完成厂房建设。方大气动项目完成供地手续。鼎湖山泉、协大鞋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推进。广东理工学院旅游学院和肇庆学院附属中学加快开展配套工程和填土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引进项目23个,协议投资总额为141.4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项目2个,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抢抓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融资机遇,相继争取到国家第三、第四、第五批专项资本金补助项目共三个,在全市最早获批坑口棚户区改造项目,共撬动银行低息贷款近2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发展面貌。深入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观砚大道(民乐大道至鼎湖大道)道路工程实现单边通车,完成城际轨道鼎湖山站停车场卡设,基本实现城轨与市政交通的无缝对接。桂湾路、金鼎路等一批道路工程抓紧启动。砚阳路完成路面铺设工作。凤凰大道改造工程加快施工。民乐大道等主要路段及标志性建筑绿化亮化全面完成。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沙浦镇成功创建成为省径卫生镇,启动新一批15条“和美乡村”创建工作,新创建4条省卫生村。投入5200万元深入推进地方公路改造工程,白石坑至南坑路面大修工程、沙浦至桃溪连通工程等7个工程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展顺利,首期14个行政村54条自然村供水主管网建设全部完工,二期10个行政村45条自然村供水主管网基本建成。粮食市场稳定有序,我区获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届满前考核全市第一。

(四)深入改善民生,凝聚发展合力。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00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五保标准和孤儿养育标准大幅提高。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首家数字化影院建成,完成5个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加快创建省一级馆,完成6个省一级文化站创建。区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完成数字化比例位居全省第八名。教育条件和质量进一步提升,通过了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验收,推进广东省刻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区人民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健康体检中心加快建设,莲花卫生院中央投资项目启动实施,区中医院、莲花镇卫生院公租房建设圆满完成,沙浦卫生院公租房动工建设,莲花镇卫生院获评国家“20__—20__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为86%,与去年同比上升13.8%。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全面加强,平安鼎湖建设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人防、人事、审计、统计、物价、外事侨务、广播电视、计生、工青妇、民族宗教、保密、方志、关工委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五)着力依法行政,强化发展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加大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力度,31件建议和45件提案全部办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企业和基层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全面推行政务信息公开,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深入整治“四风”问题,组织明查暗访13次,问责处理11人。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狠抓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廉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督,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20__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__”划上了一个圆满句号。在过去五年中,鼎湖区最重大、最根本、最决定性的变化,是市委、市政府在鼎湖启动了肇庆新区建设,城市重心进一步东移,市行政服务中心、第__届省运会场馆、清华启迪环保科技城、北大医疗康复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北师大附属学校、市文化馆、规划馆、档案馆、青少年宫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落户鼎湖,带动我们全面完成了“__”时期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鼎湖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这五年,是鼎湖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活力空前释放的五年。20__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__年增长90%,年均增长1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__年增长114.6%,年均增长17.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20__年增长161.4%,年均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比20__年增长148.5%,年均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__年增长105%,年均增长15.4%;实际利用外资比20__年增长49%,年均增长8.3%;外贸出口总值比20__年增长155%,年均增长20.6%。鼎湖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财力继续在全市位居前列。

这五年,是鼎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从20__年的19:53:28调整为20__年的14:57:29,工业的支撑地位进一步凸显。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增长45.2%和89.6%。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5%。广新星湖新材料、新大明铝业、力丰食品机械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落户鼎湖并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肇庆鼎湖山站tod综合开发项目、金域鼎湖医疗科研城、美的粤西地区鼎湖销售中心等一批优质现代服务业项目抓紧启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这五年,是鼎湖基础卡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牢牢把握肇庆新区给鼎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服务支持肇庆新区建设,三年来共征收土地近3万亩。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20__年底广佛肇高速公路将胜利通车,1月底广佛肇城轨即将开通,鼎湖相继迈进高铁时代和城轨时代。依托高铁肇庆东站和两个城轨站,鼎湖率先融入广州半小时工作生活圈。城乡建设实现大提质,全区公路总里程达 784.4公里 ,比20__年增长61.2%。区内主要国道、省道和县道基本实现了升级改造,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 103.6公里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完成17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一、二期项目建设,解决5.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__”以来,全区有56条自然村参与“和美乡村”创建,有56条创建村通过省卫生村考核验收。

这五年,是鼎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20__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__年的1.75倍,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0__年是20__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并跑赢gdp增速。“__”期间,鼎湖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五年受到市的表彰奖励,有三年受到省的表彰奖励。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刻育强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东省林业生态区、广东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示范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团结合作,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位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鼎湖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与肇庆新区一体化共建共融共享的意识还不够;二是巨量开发建设任务中区级审批权限空间狭小;三是区镇村三级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扑面而来措手不及;四是不少优质国有存量资源还散落各处未整合;五是部分干部在发展新环境、产业新形态和纪律新约束下面临本领不足;六是解决教育、环保等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焦点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待。

“十三五”的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鼎湖加快绿色崛起进程的重要战略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从发展机遇看,经济发展新常态催生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形态,国内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省委、省政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两大战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两区引领两化”战略,加快建设枢纽门户城市,近三年肇庆新区要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150亿元,必将为鼎湖提供有力带动。随着广佛肇城际轻轨、广佛肇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工程的陆续建成开通,鼎湖在交通区位、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等方面优势叠加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从面临挑战看,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仍将十分严峻复杂,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特别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可能比去年更加困难,不少企业经营仍处于寒冬期,房地产库存量仍然很大,环境压力持续加强,去产能带来的动力转换、降成本带来的财税压力、去库存带来的配套投入,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既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又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机遇,加倍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

狂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全会工作部署,以建设枢纽门户城市主载体为使命,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崛起、产业兴区、新区引领、一体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招商引资,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大格局推动大转型、大项目引领大跨越、大民生促进幸福指数大提升,努力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gdp年均增速保持在11%左右,人均gdp增长10%左右。到20__年,鼎湖区gdp达到165亿元,人均gdp达到920__元,要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一)坚持创新理念,迈出产业升级新步伐。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明确产业发展和布局导向。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永安工业园打造成为鼎湖和肇庆新区最重要的工业平台。坚定不移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引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大类未来主导产业的打造上,用新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力争“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制造业实现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得到强化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61:32。

(二)坚持协调理念,实现城乡面貌新提升。准确把握城乡功能区域分工,积极扩大城市规模,实现与端州和肇庆新区的无缝对接,尽快形成“三组团一园区”的空间格局。围绕与端州主城区对接,重点发展西丫塱片区;围绕城轨鼎湖山站tod开发和江滨堤路综合改造,重点发展沿江片区;围绕鼎湖山新入口建设,重点发展人民公园片区;围绕承载鼎湖和新区工业载体功能,重点发展永安工业园,加快形成三个组团和一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继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致富农民,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农村,以 “和美乡村”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加快农村道路通达、农村清洁、农民健康、农村文体、社会保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三)坚持绿色理念,促进生态环境新改善。用最大的力度和决心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零容忍”。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陶瓷等产业退出时间表,稳步推进环境空气综合治理,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着力防治工业源头、城市区域、重点河域和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山系资源和水系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廊道、生态湿地、生态绿地、生态公园建设,重点推进鼎湖山新入口、九龙湖、碧莲湖公园、西江沿岸等绿化景观工程,形成鼎湖城市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风貌,把鼎湖打造成一座绿色之城、景观之城、生态之城。

(四)坚持开放理念,增添改革开放新活力。坚持用市场的方式和规律办事,更多引入社会资本,调动各方积极性。注重招大引强,引进龙头型、团组式企业,引进一批旗舰企业,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创新城市组团统筹开发模式和园区开发建设,探索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建设重大发展平台。整合国有资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拓宽融资渠道和担保发债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在改征社会抚养费的形势下,按照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该由区一级扛起来的就要坚决扛起来,重塑镇街一级财力体系,增强镇域活力和动力。

(五)坚持共享理念,推动社会事业新进步。把老百姓的事看得重一些、再重一些,发展成果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花大力气解决学位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把农贸市场、垃圾清运、路灯照明、农村道路和自来水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放在心上,在财力上优先安排解决。继续推进土地股份化改革模式,加快棚户区改造,让村民享有更多市民待遇,探索城镇化发展新路子。到“十三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缩小。到20__年,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或接近6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鼎湖的发展离不开新区,同样,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鼎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建设,鼎湖与新区将更加唇齿相依、密不可分。我们必须把与肇庆新区共同建设成为枢纽门户主载体作为核心任务,加快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融。

20__年主要工作安排

狂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现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深化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项目合作与对接,引进和建设院士工作站。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动星湖新材料与北京科技大学、逸舒制药与南方医科大学、鼎湖山泉与上海交通大学、皓明有机硅材料与肇庆学院的产学研合作,培育一批省工程技术中心。引导鸿特精密、力丰机械等重点企业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依托坐落鼎湖的国家建筑五金产品质检中心,逐步建立集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研究室、培训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重点打造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大主导产业。要面向未来,聚精会神,把招商引资的主要精力放在节能环保和健康养生两类产业上,力争成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以投资超百亿的清华启迪环保科技城为龙头,坚持市场换投资原则,建设5000亩的环保装备产业园区,重点引进桑德环境、博天环境、科达节能等国内环保上市公司落户。挖掘鼎湖山的价值,以金域鼎湖医疗科研城、北大方正康复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恒大国际医院等项目为带动,深入研发水和空气的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高端养老养生地产。力争五年内,鼎湖成为华南最重要的环保产业集聚基地和健康养生目的地。

踞定不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扶持永盛纺织、金泽制衣、协大鞋业等轻工纺织企业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群发展,培育品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以现有鼎湖山泉、爱森食品、水谷饮料等食品饮料企业为依托,通过产业联盟、品牌提升,推进绿色食品饮品生产集聚基地建设。推动星湖新材料、新大明铝业、中南天实业、海博吉姆等金属制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警全区之力建设好永安工业园。成立区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的领导小组,精心培育永安工业园区,重新审视制定永安工业园产业规划,推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投入3.8亿元加快推进永安工业园二期土地整治工作,增强园区对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以永安工业园为载体,强化招商引资,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要把标准厂房作为当前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烈的时期,由政府牵头,综合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力量,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内动工建设标准厂房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米。

高度重视政府融资贷款工作。当前国家密集出台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去年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1.25个百分点,预计融资成本在20__年仍将保持下行趋势,保持较强流动性。现在是争取融资最好的时机,错失了就会延误发展,必须坚决摒弃“内无内债、外无外债”的老观念,抓紧谋划好优质项目,全力以赴扩大融资工作,引入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证券公司抓紧完成国资整合工作,加强与政策性银行的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提高政府融资能力。力争年内完成融资50亿元,为发展提供强大发展动力。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融入新区一体发展。加强与新区的对接与合作,配合推进政文组团、总部经济组团等起步区建设。进一步加快江肇高速至新港连接线道路工程,全力配合推进肇庆城市化道路改造、鼎湖大道、新区市政路网工程等道路项目建设。实施桂湾路、金鼎路等道路建设,建成观砚大道至鼎湖山轻轨站连接线,全面启动创业大道、广海路、同兴路等一批新建道路工程。抓好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高速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推进城区环卫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定有实力的公司,将保洁面积从100万提高到230万平方米。精心编制“大鼎湖山”区域专项规划,由鼎湖山核心保护区的11.3平方公里扩展至包括九龙湖景区在内的112平方公里。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探索强镇扩权途径,不断增强永安、莲花、沙浦、凤凰镇发展能力,打造经济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强镇。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户籍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培训、社保、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项目融资,进一步拓展棚户区改造范围。加快推进永安镇、凤凰镇创建省卫生镇工作,深入开展“和美乡村”创建,建设美丽宜居城乡环境。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农村电商发展,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业以及都市精品农业,扶持建设农业综合体、生产型休闲农业和农业公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发展以服务珠三角城市群为重点的花卉苗木、农业休闲及其它特色农业一体发展的新产业形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三)把青山绿水作为核心竞争力保护好

踞决依法关闭落后产能企业,明确淘汰时间表。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工业源、机动车、扬尘源、农业源污染防治“四大战役”工作,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行“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集中整治城镇、旅游景区、交通要道沿线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切实加大九坑河水库、西江沿线等重点水资源环境整治力度。配合推进羚羊峡古栈道森林公园、下湾城市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今年,要把河涌整治作为生态保护的重点,用好农发行贷款和国家资本金专项基金,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启动不少于5亿元的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居强与肇庆新区的合作对接,力争依托新区扩大审批管理权限。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入配合新区开展土地股份化改革,稳步推进“镇改街、村改居”工作,今年要力争再选择一个镇改为街道。加强国有资产整合,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资源配置。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按照财权、事权、责权统一原则,建立有利于调动各镇(街道)积极性、增强镇域经济活力的机制。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落实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加快推进政府部门资源整合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解决学位不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当前民生工作的工作重点,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区文化广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建设进度,继续抓好镇(街)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化区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卫生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完成区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复审工作,推进区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鼎湖”建设。巩固提升国防动员、计生、妇幼、审计、人事、人防、民族、宗教、侨务、统计、物价、档案、史志、地震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严重损失,教训极其深刻。要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失职追责”制度,及早发现安全生产环节还存在的漏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抓紧弥补薄弱环节,切实防止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六)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勇当率先发展的标杆。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和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下大力气改进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拿出更多的时间谋大事、干实事。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健全重点工作推进责任机制和督办查办制度,确保落实到位。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领域案件审查力度,切实防止腐败问题的发生,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和可支配财力情况,我们今年将重点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一是增加城区学位,提高教学质量。投入2500万元,扩建坑口迪村中心小学和永安中心小学,新建机关幼儿园综合教学楼,新增小学学位1000个、幼儿学位350个。启动总投资1.5亿、占地100亩的9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建设,小学部分与市第十六小学共建并于年内动工。与肇庆中学合作,自20__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高中教育优质名校,一定五年。?

二是改善河涌水质环境。总投入5.23亿元,对我区的新窦涌、贝水涌、大包渠、石咀涌、罗隐涌、后沥涌和沙浦十字涌等7条内河涌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力打造 “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河湖生态环境。

三是新建坑口城区综合农贸市场。在坑口城区47区—02地块,高标准、高质量新建一个配套建筑面积不少于 20___方米 的综合农贸市场,满足321国道以南的商住小区和罗隐居委会、后沥居委会周边地区群众的购物需求。

四是完成省一级文化馆和省一级图书馆创建。完成总投资为1650万元的鼎湖区文化馆建设工程和鼎湖区图书馆建设工程,创建为省一级文化馆和省一级图书馆,免费向群众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五是开展村村通自来水三期项目建设。完成39条行政村的主管网建设,解决约5.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六是加强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设约 1500平方米 的坑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坑口辖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诊疗服务。

七是加强区人民医院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投入470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病房、产房和功能科改造工程;投入200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建设。

八是解决桃溪至东江公路沿线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投入1100万元,实施桃溪至东江安保工程,全线增设钢护栏、水泥防护栏以及标牌标志标线等安保设施,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九是解决凤凰镇公路无路灯照明问题。投入550万元,实施凤凰镇金凤酒家至金鸡桥段 7公里 的主干道沿九坑水库单边安装 8米 高单杆单臂led路灯,推进凤凰镇公路亮化工程。

十是解决沙浦镇沙洲岛出行难问题。加快实施沙浦镇沙洲岛连通沙浦堤围的桥梁工程建设,年内要完成规划设计并动工,解决沙洲岛群众目前仍靠摆渡船出行难题。

各位代表,鼎湖已经成为肇庆发展的关键变量,将深刻影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成效和质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鼎湖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鼎湖区政府

篇十 区政府计划生育改革工作调查报告5300字

北京市海淀区做为我市科技、教育、人才的汇集地之一,辖区面积______方公里,户籍人口_____万人,流动人口_____多万人,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公务 员在线 提供.调研报告,而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人口结构、人们固有的偏好形成的多样化需求,如何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构造一个适合区域发展的良好的人口生存与发展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与成绩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虽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但在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工作方法中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现代政府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更加注重了人口、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人自身的价值。他们在基层的具体工作中也越来越感到,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浪潮中,人口和计生部门必须将自己的社会管理角色由演员变为导演,由被动地接纳上级布置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变到更加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特别要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上下功夫,找准本区域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并研究解决方案、开展工作试点并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才能使工作更有针对性,保证改革发展的大局。

从起,海淀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结合区域内街道、乡镇的特点、难点及工作优势,确立了现居住地管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新型封闭式物业小区管理、建立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农村小城镇化建设中管理服务新模式等课题,选定十三个乡镇、街道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在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居(村)民自治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积极推进现居住地管理

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的现居住地为主管理,是当前作好人口计生工作对基层政府的更高要求。随着海淀区的快速发展,人户分离人员大量增加,加之流动人员的大量涌入,如何准确掌握现居住地人员的基本信息成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面临的最大难点。在全国人口信息还没有形成统一交流平台的情况下,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区内形成的人户分离人员率先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制定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现居住地为主管理办法》,在全面登记人户分离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清理本区内人户分离人员,通过自主开发的管理与服务软件、联系会、信函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再交流。在wis系统和国家外来人口信息交流平台建成后,又积极运用这两种渠道开展交流。同时,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修订了《海淀区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将人户分离人员的计划生育率纳入现居住地考核,促进了现居住地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到底,已登记各类人户分离人员共7.8万余人,区内人户分离信息交流率92%,确认率为62%。

的基础。试点成功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全区综合改革工作会,在全区推开这种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在物业中形成一种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受益的长效工作机制,谋求政府、企业与业主的互利三赢。

(二)大力推进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20世纪90年代初,海淀区开始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章程、自治公约等形式,使计划生育逐步融入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聂各庄十星文明户评比等一些典型的村民自治工作经验。初,海淀区在继续总结、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管理的新特点和社区居委会的组建工作,研究出台了《海淀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意见》,推动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与居民自治整体工作同步启动。

在自治工作启动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居委会还习惯于作为政府的基层组织,对自治工作的概念、目的、形式等认识模糊。为转变这种观念,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宣传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的涵义,要求结合社区群众的特点开展不同侧重点的宣传和需求调查,通过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会的形式拟定有社区特色的居民自治公约和自治章程,依靠协会的资源和优势将居民自治工作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落到实处,形成以宣传为先导、以章程为保障、以协会为载体、以需要____计划生育居民自治。通过努力,海淀区出现了一批以自治承载的相约健康在社区、生育文化社区活动,诞生了精品社区计生卡通形象,并有了交互式自治这样的创新工作形式。一些社区还引入香港社区服务理念,实施新家庭计划,建立生殖健康服务自助平台,以服务为出发点引导社区居民从关注健康到主动支持、帮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居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了四自理念的落实。目前,全区所有的居委会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居民自治章程和公约,并根据指导意见全面开展自治工作。

(三)全方位推动计划生育综合优质服务

在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逐渐体会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从其提出时还以较为单纯的技术服务为内涵,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知识宣传、技术服务、满足人的尊严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这样一个综合优质服务的概念。这一结论的提出,为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全方位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搭建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作框架。

1、在技术服务中,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网络推进优质服务,形成以区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点,以地区医疗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站(村卫生室)为补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网络。

海淀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中心承担了免费为农村及城市无业育龄人群开展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外地来京无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接待外地来京人员9万余人,未出现一例并发症和事故差错。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近几年海淀区人口计生委通过对服务机构外环境的改造装修、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严谨的工作制度和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对服务硬件、软件进行全面升级,为术后人员提供亲情搀扶、送健康礼品、发健康处方等温馨服务,就诊群众满意和比较满意率达98%。

为充分利用地区卫生资源,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开展计生卫生联手,建成由66家医院和69家社区卫生站、有50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技术主体服务网络,不仅保证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还承担了免费发放避孕药具、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发放健康处方等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海淀区启动《海淀区开展育龄夫妇享有生殖保健服务规划》,以政府工程的方式启动对城市无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的生殖健康检查,已有8万多名已婚育龄妇女接受了此项服务,并全部建立了健康档案,还有2.8万名已婚育龄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

在药具服务工作中,海淀区人口计生委以承接国际项目为切入点,在全区安装了500部自动售套机,同时推进免费药具的发放渠道,实现了在全区所有的居(村)委会、外来人口一站式办公地点、人才职介中心、社区卫生站、乡村卫生院(室)、66家医院、部分高科技公司、大型集贸市场电子市场、地下空间外来人口租住地等地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自取架,又增设了26个免费自取发套机,使生活在海淀的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服务。

2、在知识宣传中,通过构建宣传网络,创新宣传方式,拓展服务人群推进优质服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构建了以空间四条线、地上精品现、沟通面对面的广覆盖宣传网络:一是抓住北京电视台、《中国人口报》、《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海淀报等主流媒体,通过设专栏、出专版,开展对生殖健康知识、政策法规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宣传。二是抓住特色活动出精品,组织开展了樱花香,碧水长、婚育新风传四方的昆玉水系大型流动宣传、独生子女艺术节、生殖健康进军营等一系列精品特色活动。三是建成了以生育文化墙、人口文化园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生育文化宣传阵地。四是树起了以人文关怀为基、以计生宣教公益广告组成的城市风景线。五是相继开发了针对大学生、公司员工、外来人口等不同人群知识需求的网络模版和dvd光盘,出版了以《海淀区人口计生委对您的关爱一如既往》为主旨的一系列科普图书及电子图书。六是建成了三个计生宣传网站和一个网上人口学校,推进政务公开、宣传人口国情、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生殖健康知识,并及时开通了网上行政审批。

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尝试通过在互联网开设网上直播的方式组织了关注新《条例》,专家与您零距离《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网上宣传咨询活动和中关村白领,大方谈性男性健康日专题活动,两次活动共得到近70万网民的关注。

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服务,使海淀区人口计生宣传的受众面不断扩大。但海淀区人口计生委的目标还有更远。在圆满承接联合国人口基金在海淀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的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后,海淀区人口计生委根据需求调查,将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的时间从育龄人群拓展到中学生,在全区中学生中启动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按照项目动作的方式总结经验,组织专家编写并出版了北京首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教材,目前全区已有70%的中学将此教育内容纳入了教学计划,直接受益学生已达9万多人次,家长受教育为3万多人,亲青服务咨询人数约1.5万人次。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还拟将此项工程继续向小学高年级拓展。

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仍是海淀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人口流动状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调整城乡劳动力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也给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与服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海淀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封闭物业小区增长量大,人户分离人员持续增加,外地来京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加之国家和北京市为流动人口多项便民措施的出台,加大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与服务难度。

一是对目标人群管理脱节,服务对象不明晰。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管理机关的公安部门,在现存管理体制、方式下对其管理对象底数不清、分布不明,特别在人性化管理推行的进程中,公安机关原有的强制手段取消,综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对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的弱化,作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对象更难以做到明晰。

当前,在一些外来人口大规模聚集的地方,基层政府为解决当前一些矛盾,还常常通过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临时人员去实施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使公共政策实施不仅面临管理主体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一些管理人员本身的行为失范可能又会酿成新的冲突甚至局部管理危机。况且这种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可能还会使城市进一步扩大人口吸引的态势,在交通、住房、能源、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对城市发展形成新的压力,也使得地方行政领导对类似的财政的投入有一定的顾虑,因此地方财政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方面不够积极。

三、建议

(一)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部署,进一步加强对综合改革的规划

海淀区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大局中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改革开放的程度。海淀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东部地区的一个缩影,同时又客观代表了东部地区,因此海淀区市的综合改革工作在东部地区具有突出的典型意义。经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宣布了北京的使命: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当前,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一轮飞速发展之中。经济的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要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区委、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人口发展纳入到海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要按照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在2023年前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立新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海淀区关于综合改革的规划,率先实现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

(三)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流动人口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正确认识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流动人口主要以经济为目的,真正以超生为目的的流动人口是极少数。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政策滞后,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比如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避孕药具的发放以及计划生育事故救助等方面,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的服务就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他们预防意外怀孕的意识和能力。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未婚先孕,有些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手续太繁杂和宣传不到位,他们没有领结婚证而造成的。高档住宅区居民的超生问题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有些是我们法制宣传不到位的缘故。通过改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这部分超生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可以更好地维护流动人口特别是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海淀区作为首都的一部分,要自觉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积极探索研究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方法。要通过加强服务、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等途径,加强对流动人口特别是高档住宅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篇十一 东城区政府工作报告161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并对《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 20__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20__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56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万元gdp能耗下降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7 %;pm2.5年均浓度下降2.3%;多措并举,累计疏解“影响人口”3.46万人;20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区__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群策群力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

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组建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城市更新改造指挥部,统筹协调全区搬迁项目政策、房源和资金使用。区级领导分工负责,街道发挥主体作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全区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保障政策标准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强化群众工作,让群众有序参与到意见征询、补偿方案制定、搬迁腾退等环节,充分体现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全年实施棚改11028户,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目标。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全力推动全市最大规模简易楼——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坚持阳光征收,首次实行全程公开、开放查询,实时公示房屋面积、补偿金额、签约情况等信息。通过各方努力,预签居民1930户,总体预签比例达到80%,57栋楼中的24栋预签比例达到85%;编制了前门东区整体规划,完成西打磨厂街市政工程和28个“新合院”改造,整理土地10万平方米;西忠实里环境整治项目预签居民227户,预签比例达到89.7%;制定了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方案,在662户居民中试点申请式搬迁,收到331户居民申请,签约109户;与首创集团签署战略协议,推动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治理。玉河南区河道景观恢复整治工程完成过半,外城东南角楼景观恢复工程基本完成,时间博物馆建成开馆。完成清华寺一期和陈独秀旧居腾退修缮工程。

滞留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确定了宝华里项目新实施主体,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设立居民互动交流平台,478户逾期回迁居民通过货币分流和异地现房方式得到安置;西河沿危改项目重启以来,13个工作组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打破了原本僵持的拆迁困局,滞留的234户居民已搬迁201户,项目累计签约率达到96%,完成了3栋楼整体拆除并启动了居民回迁楼建设。

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866套,基本建成5597套,其中,豆各庄项目3318套已基本完工,燕保祈东家园项目一期2279套已结构封顶。进一步加强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深度合作。配售保障房5825套,发放保障房补贴50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服务。

二、统筹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瘦身健体”取得新成绩

商品交易市场疏解成效明显。综合运用转型升级、疏解外迁、撤并清退、集中整治等举措,清退永外城和百荣世贸商城二期仓储、物流等功能,关停天乐玩具等3家小商品市场和大众彩虹等3家存在安全隐患的菜市场,升级改造3家社区菜市场,新建16家便民菜店,东单菜市场实现异地开业。组织8场京津冀商品交易市场对接会。全年共疏解商户2500户,从业人员约5000人,腾退空间15万平方米。

专项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清理直管公房转租转借1309间;取缔无照经营528户;整治地下空间228处、28.4万平方米,占总量的84.5%;整治群租房748处,10.2万平方米,占总量的97%。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累计拆除1575处、4.5万平方米。在东内南小恐试点基础上,启动违规开墙打洞专项整治。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严格产业准入门槛,1353家企业因不符合产业目录要求未通过落户审批。完成北京自动化仪表七厂、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等5家工业企业调整退出。全区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增速稳居首位,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3.5%左右。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建4家小企业创业基地。全区技术交易额达420亿元,专利授权量同比上升43.3%。

功能区建设稳步推进。中关村东城园积极打造创新孵化生态体系,培育上市公司19家。前门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初具规模,20家文化体验品牌入驻。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嘉德艺术中心、桥苑艺舍、崇文门商业项目结构封顶。

三、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文化惠民成果显著。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体系,社区文化室达标率从80%提高到94.5%,建成100个文化社区, “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成功举办前门历史文化节、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和地坛、龙潭庙会等特色鲜明的文化节庆活动。中国儿童戏剧节、北京青年国际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轮番举办、好戏连台。惠民文化演出季和文化读书季期间,向居民发放免费演出票、图书券1.5万张。正式启动“书香东城”阅读平台,把数字图书馆搬进30万户居民家中。全市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博物馆建成开馆。区文化活动中心结构封顶。

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4%左右,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5%左右。艺术品交易、全媒体出版等领域全市领先。文化要素市场不断发展,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入驻我区,交易系统上线运营。青龙胡同文化创新一条街建设稳步推进。推动文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设立东城文化人才评价标准,文化人才(国际)创业园开园。创立77戏剧孵化空间。北京喜剧院正式营业。

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实施“走出去”战略,“东城故事”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在曼谷、柏林、台湾等地成功举办“地坛文化庙会”,组织群众艺术演出团赴意大利、法国进行文化交流,东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享誉海外。与京津冀11个地区结成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胡同创意工厂”模式成功在津复制。

四、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城市服务管理迈上新台阶

狠抓城市综合治理。出台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区级联合执法队伍,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全面落实环境整治、平房翻改建等5类11项城市管理标准,查处露天烧烤、非法小广告、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牌匾等各类违法行为4.1万起。96010为民服务热线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两网融合”工作,完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出台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实现区街两级平台平稳运行。

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推进故宫、天坛、北京站等8个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工程,完成15条大街、100条背街小巷、30个老旧小区、20处校园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制定簋街市政工程综合改造方案并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完成2.14万户清洁能源改造,全区总体实现“无煤化”。完成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角绿化等10项绿化美化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79平方米。全区44条大街和14条胡同实现“垃圾不落地”。新增19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544家餐饮单位实现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生活垃圾实现减量10%。完成区属35座旱厕改造升级,实现了消除环卫旱厕目标。加强静态交通秩序整治,建成7处停车管理示范小区和示范街,新增居住区停车位788个、错时停车位200个、公共自行车20__辆。完成南锣鼓巷周边慢行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胡同架空线梳理工作试点。

安全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燃气专项整治,整改隐患1.3万处。实现危化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责险全覆盖。开展老旧电梯、自动扶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检查整改设备3174台。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完善“一十百千”体系。完成区街两级人防指挥平台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2%,药品抽验合格率达到98.7%。开展打防管控专项行动,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人民群众得到新实惠

刻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新增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8对深度联盟校,成立4个教育集团,12所学校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优质教育均衡化程度稳步提升,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6.9%,初中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3.4%,就近入学满意率达到93%。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丰富课外课程供给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涵盖艺术、科技、职业体验等领域1000余门课程。确立干部教师队伍“区管校用”管理模式,成为北京唯一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示范区。

卫生体育事业持续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级重点专科建设,和平里医院成为区属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指导意见,建立中医医联体。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东四中心站、王家园中心站等建成运行,推行社区卫生“云医疗”服务,为居民办理服务卡1.5万张。继续保持传染病低发水平。创建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水平。控烟宣传和执法进一步加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安排市区促进就业资金2.2亿元,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51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011人。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5%,“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加大创业服务支持力度,1103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918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221.2亿元、支付20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8%和10.1%。着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稳步推进“五进居家”工作,组织500余家企业开展为老服务,服务项目超过100个。推动医院与养老机构协同发展,隆福医院在天通苑、北苑建立医养结合院区。3家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开工建设。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进一步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搭建了168个社区议事厅平台,全面推广“参与式协商”自治模式。成功举办公益创投展示暨首届社会公益项目洽谈会,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供需对接。工青妇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顺利完成第九届社区居委会选举。社工工资待遇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北京与台湾社区合作交流活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418件。信访代理制进一步完善,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443件(批),同比下降33%。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扎实推进,市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持续开展儿童伤害干预项目。全面实施“六个圆梦”助残工程。

六、不断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政务服务不断完善。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多证联办”模式,推行国、地税登记一站式办理。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在3家孵化平台型企业设立政务服务站,企业审批事项办理速度大幅提高。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网络平台上线运行,实现92项便民服务事项标准化。扎实推进“三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行政权力和服务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万余条。区住宅发展中心完成转企改制。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完善区街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街道的财力保障。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东城区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政府绩效管理细则,强化工作督查,严厉查处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网络违规行为。网上办公自动化实现全覆盖。启动公车改革,并完成总体方案制定。

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召开政府廉政工作会,扎实开展“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专项整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开发建设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信息系统,有效利用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等风险防控系统,加强政府投资小型工程监控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审计,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进一步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风险清单,248项行政审批事项、3978项行政处罚事项向社会公开。建立区反腐__警示教育基地。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切实履行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责,圆满完成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冬奥会申办、田径世锦赛、亚信峰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特别是在“9·3”阅兵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周密部署,统筹推进。各部门、各街道密切配合、连续作战,全区人民积极参与、全力支持,4171个守望岗、9825名应急处突力量、5.9万名值守干部群众积极发挥作用,实现了“四个坚决防止”和“绝对安全、万无一失”的总目标,充分展示了东城区服务保障重大活动的综合能力,荣获了“全市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同时,20__年我区国防动员、统计审计、档案史志、保密外事、对口支援、民族宗教侨务、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__”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完成画上了圆满句号。“__”时期,是东城区抢抓重大机遇、实现全面发展的五年: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城市更新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新提升、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五年的辉煌成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坚强支持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大力帮助、广泛参与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参与东城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调控任务仍然艰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尚需时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模式需要加快创新;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还需要探索深化;居家养老、社区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满意率不高;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工作还需要下更大功夫;部分干部创新力、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20__年主要任务

20__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做好全区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我区发展正处在疏解、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首都工作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大城市病”治理任重道远。我们要清醒认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冷静应对。另一方面,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切实改变聚集资源求增长的旧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新路径。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按照“发展质量要提高、人口规模要控制、管理水平要精细、城市环境要最好”的要求,努力在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进程中走在前列。

20__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及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能定位,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核心,以城市更新改造为突破口,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为目标,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20__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市级要求。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着力优化提升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等高端服务功能,统筹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产业优化升级,打好人口规模调控组合拳,缓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增强首都核心功能承载力。

(一)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区域战略定位的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做好疏解工作。

统筹兼顾完善疏解机制。坚持“控增量”与“疏存量”并重,以人口调控目标倒逼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方式转变和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加大考核和督查力度,把疏解指标落实到季度、落实到领域、落实到部门、落实到项目,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扎实细致推动疏解工作。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把牢企业准入关。完成5家工业企业调整退出。推动百荣世贸商城二期等区域性专业市场的批发、物流、仓储功能疏解,以及红桥市场、永外城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职业学校转型发展。协助推动天坛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等市属医院疏解。认真落实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加强人口监测,完成市里下达的人口调控任务。

多措并举增强疏解动力。加强政策宣传,调动疏解单位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疏解,形成政府、产权单位、商户共同推动疏解的工作合力。深入研究腾退空间的综合利用,算好人口、效益两笔账,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推动疏解,实现人口减少、效益提升。积极搭建区域合作平台,畅通疏解渠道,做好对接服务。

(二)加紧城市更新改造

居快平房区、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是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要积极推广“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多元合作模式,认真落实“三大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水平。

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发挥街道属地统筹协调作用,以住房改善、市政提升、交通优化、业态更新等为目标,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综合治理。按规划推进前门东区建设,全力抓好东四三至八条、南锣鼓巷四条胡同修缮整治试点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平房区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历史文化精华区”,形成 “点、线、面”结合的整体保护格局。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从文保区搬迁或拆除与古都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完成朝内大街81号、新革路20号、宣仁庙等文物修缮,完成玉河南区河道景观恢复整治。推动东堂子4号、6号和清华寺二期腾退修缮。实现陈独秀旧居对外开放。

推动非文保区更新改造。以危旧平房和简易楼为重点,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努力完成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加快宝华里项目滞留户搬迁,启动望坛项目征收,完成西忠实里项目腾退并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完成南中轴路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征收工作,完成西河沿危改项目搬迁,部分建筑实现结构封顶。积极推动崇外6号地项目,实施拆迁滞留区分类管理。改造四类以下直管公房1500户。加大力度筹措对接安置房源,加快推进豆各庄和通州“两站一街”项目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低洼院落改造。实施故宫周边等重点地区以及主次干路架空线入地工程。推进供暖系统并网改造。实施簋街市政综合改造。协调推动地铁8号线三期、17号线和机场线西延相关站点建设,完成7号线、14号线站点红线内搬迁。

(三)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踞持标本兼治,加快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服务为先导、以管理为支撑、以执法为保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治理交通拥堵。推进体育馆西路、革新南路等8条微循环道路建设,实施东直门北中街等5处拥堵节点改造和15条道路大中修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打造地坛——青年湖慢行系统示范区。综合治理静态交通,建设5条禁停街和30条停车示范街,开展区域停车平衡试点;继续推行“单行单停”,进一步规范胡同停车秩序。以南锣鼓巷地区为试点,实行机动车准入管理、准行组织、准停设置,完善胡同单行道微循环系统。切实强化属地责任,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行动计划。

统筹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违规开墙打洞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居住安全,创建一批治理违规开墙打洞示范街。继续开展直管公房转租转借清理工作。清理地下室和群租房2.2万平方米,加强后续管理,防止反弹。保持拆违高压态势,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拆除存量违法建设4.5万平方米。加强市场距管,引导促进东华门夜市、簋街、南锣鼓巷调整升级。有序淘汰“七小”业态,引入便民服务连锁经营品牌,保障群众生活需求。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施工扬尘等污染源监管,加大整治路边烧烤力度,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达到北京市要求。加强地表水体监测,改善公园水质。修复提升北京游乐园原址生态景观,并力争向社会开放。完成前三门大街等12公里绿道建设,完成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将垃圾处理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全面实行主要大街“垃圾不落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综合整治、提升平安大街等6条重点大街、20条背街小巷、30个老旧小区和柏林寺周边等区域环境。

创新平房区、老旧小区管理体制。全面推行平房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以公共空间管理为突破口,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标准,重点做好维修维护、停车管理、环境卫生、安全防范等工作。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专业化优势,强化街道监督职能,及时回应、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形成政府部门、物业企业、居民自治组织权责清晰、高效互动、有机协调的新型管理体制。

咎续强化综合执法效能。进一步落实我区城市管理标准规范,开展严厉打击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牌匾、治理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等专项执法行动。继续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继续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安责险。加强对人防工程的科学监管和有效利用,建设“绿舟”公共安全体验基地。深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反恐维稳工作体制机制,试点推行交巡一体、联防联治,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风险评估体系,食品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药品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8.5%。

(四)加速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保持调结构与稳增长平衡发展。促进文化、商业、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着力完善“二三一”产业体系。以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卡设,促进文化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积极培育智库服务业态,大力发展法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发挥商业服务业传统优势,加快改造提升进程,加大对老字号企业扶持力度,培育本土高端民族品牌。发挥中医药、体育资源优势,结合“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健康服务业。

大力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 “文化+”行动计划,聚焦附加值高、聚人少、辐射带动力强的高端产业和研发、设计、交易等产业高端环节,推动文化创意与金融等产业融合,推进“首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培育文化金融服务品牌。强化文化传媒、数字出版等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影响力,推动中关村东城园成为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高地。提升文化旅游体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5%。办好“第五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

打造“双创”新引擎。制定并实施东城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意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存量企业通过创新实现再创业。打造众创空间,支持众包、众扶、众筹,构建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兴办创新型孵化器,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标准,强化资源统筹配置,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多元共治共享,让广大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强化整体统筹,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充分就业城区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就业联盟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做好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工作。落实好大学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确保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积极防范功能疏解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风险。推进社会救助分类管理,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养老助残服务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探索建立网格化智慧养老模式。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社区和机构衔接机制,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深化“五进居家”工作,鼓励支持非营利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培育服务品牌,提升服务社会化水平。建立东城区养老机构标准化指标体系。安定门、东花市、前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完成建设,和平里、东四、龙潭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医养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重点,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对接。夯实社区老年健康管理基础,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签约管理率不低于70%。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教育卫生服务水平

注重教育优质均衡。继续深化“学区制”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均衡化水平,小学、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不低于95%。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深化“学院制”建设,统筹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区域课程体系,制定学生个性化课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着眼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幼儿教育新需求,启动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继续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深入推进全国教育“管办评”试点工作。改革创新骨干教师评选、教师职称评定等工作。

居快健康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训和使用制度。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试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分级诊疗,方便群众就近看病。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向中西医结合医院转型,隆福医院向老年专科医院转型。深化“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北京医院”医联体政策试点,健全区属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机制,逐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服务体系。着眼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带来的新需求,加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启动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数据共享。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推进社会单位文体设施向公众开放。

(三)整合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深化文化惠民。高标准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验收工作。依托区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充分调动区内文化单位、文化企业、文化社团及文化名家等各方力量,真正使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东城文化品牌。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引导文化消费。继续办好地坛、龙潭文化庙会和文化展演季、百姓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剧场开到百姓家门口。出台非遗传承扶持政策。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实现竣工。

居强文化交流。深化“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 发展联盟合作交流,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到津、冀拓展发展空间。利用文博会、京交会、京港洽谈会等平台推介东城。积极扶持东城原创剧目,继续办好中国儿童戏剧节、北京青年国际戏剧节、戏剧东城展演季,扩大“戏剧东城”品牌影响力。继续推进“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活动,让更多文化企业、老字号和非遗项目走出国门。

(四)凝聚各方力量,努力推动共治共享

强化社会治理。发挥好网格化工作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完善以街道为枢纽,以社区为基础,以社会力量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实现一体化运行。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东城守望岗”作用,强化社区治安,提高群众安全感。完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依法化解信访积案。加强军民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居强社区服务。高标准完成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强楼院自管会、网格议事会等组织建设,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管理培训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提高使用效益。整合优质生活服务资源,升级改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推进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

三、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盔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健全办理机制,加大督办力度,努力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的满意率。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强化职能部门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实现全区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环节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确保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大区长信箱、便民热线的受理办理力度,广泛听取意见,回应群众关切。

严格依法履职尽责。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执法部门间的协同协作。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推进行政复议街道受理点建设。完善行政机关出庭应诉制度。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

(二)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改革创新

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坚持以流程再造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审批管理机制。推进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继续做好中央、北京市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对应取消和承接工作。

着力推动财政保障机制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投资运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改造、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重点领域。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偿债机制。

着力加快城市管理领域改革。探索深化城市管理大部门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城市综合管理部门的整体统筹、综合协调职能。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建设,推进管理和执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加强街道综合执法组建设。按照监管和作业分开以及作业标准化、专业化的原则,稳步推进环卫、园林和市政养护体制改革。

着力推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启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条块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制定社区居委会事务性工作清单,完善社区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意见,加大区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资产整合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直管公房运营管理体系改革,完成房地经营一、二中心转企改制。

(三)持续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街道为民服务“事项、流程、标准”三统一,形成三级联动政务服务格局,切实为群众、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上率下,持续改进作风;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创办法治培训基地,提高全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扎实开展政风、行风专项整治,针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切实加强行政监察和究责问责。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规范投资程序管理。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

第三部分 关于《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区政府制定了《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议。下面,我就《纲要(草案)》作简要说明。

一、编制过程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20__年下半年即着手编制准备,20__年初正式启动规划编制。区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区23项前期研究课题和38项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组建编写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使规划编制更加科学民主、更加贴近群众,区政府通过“数字东城”网站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纲要(草案)》初稿。

初稿形成后,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__年-2030年)》的修订,对事关东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区政府各部门分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同时,还听取了区人大、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群众代表的意见,为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重要支撑。《纲要(草案)》还按照法定程序向区人大会进行了报告。可以说,《纲要(草案)》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二、总体构架和主要特点

《纲要(草案)》共23章,第是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总结了“__”时期东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第到第,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是规划顺利实施的保障。《纲要(草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体现了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新精神。《纲要(草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按照《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__年-2030年)》的要求,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真正把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关于“十三五”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转化成指导全区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确立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新模式。《纲要(草案)》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了我区发展模式要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转变,要紧紧围绕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统筹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更新改造、城市精细化管理、产业优化升级和民生保障等工作,实现人口规模有效控制,优化政治活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等高端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承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

(三)明确了推动工作落实的新路径。《纲要(草案)》紧扣各项目标任务,更加注重法治精神,强调树立法治思维,将依法治理贯穿于改革建设发展各个领域和环节;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强调创新治理方式,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并使其与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更新改造实现新突破,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更加宜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同时,《纲要(草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纲要(草案)》强调,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要坚持调整疏解与优化提升并重,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区内区外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实现“瘦身健体”。一是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加强人口调控,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二是加紧城市更新改造。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复兴和非文保区更新改造,优化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东城模式”,综合提升城市环境,加大环境秩序整顿和交通治理力度。四是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五是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拓宽绿色生态空间,打好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二)加快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纲要(草案)》提出,要统筹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做到风貌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一是保护好古都风貌金名片。构建旧城整体保护格局,加强传统中轴线保护,全面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序开展重点文物单位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二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是全面彰显东城文化魅力。推进“戏剧东城”建设,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四是加快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市民文化修养和文明素质。

(三)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纲要(草案)》强调,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促进就业,筑牢社会保险网底,健全社会福利体系,提高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二是推进教育均等优质发展。三是加快建设健康东城。促进全民健康,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四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优化社会治理格局,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法治建设。《纲要(草案)》提出,着眼建设服务型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认真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法治北京首善之区。一是深化行政、经济、社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二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快建设法治东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平安东城建设的法治支撑。

各位代表:

东城区的发展已经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我们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东城区各项事业发展,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而努力奋斗!

东城区政府

篇十二 赫山区政府工作报告127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大会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在改革创新中破浪前行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砥砺奋进,负重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亿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16.23亿元,增长11.03%;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0元,增长14.5%;本外币存款余额310.1亿元、新增38亿元,贷款余额186.8亿元、新增29.8亿元,存贷比为60.2%。

(一)抓转型、促增长,产业调整凸显新成效。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亿元、127亿元和94亿元,增长4.5%、12.4%和11.3%,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4.5∶49.3∶36.2调整为13.7∶49.6∶36.7。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新进规模工业企业26家,总数达20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42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增加值125亿元,分别增长14.0%、12.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4亿元,增长28.7%;艾华集团晋升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0%。农业发展巩固增效。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5.8亿元,增长4.5%。播种水稻109.8万亩,粮食总产量50.5万吨,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设高标准农田1.27万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6%,笔架山获评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新增有效仓容4万余吨,确保粮食应收尽收。种植蔬菜29.6万亩,总产量57.4万吨。出栏生猪108.8万头,连续八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五年获评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流转耕地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5家。三产活区步伐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完成。发展规模以上服务企业41家,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品尚电子等电商企业迅速发展,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发展龙源纺织等外贸企业43家,完成进出口总额2.2亿美元,增长22.2%。投资6.5亿元的桥南好润佳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投资1.85亿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12个,新建乡镇农贸市场2个。销售商品房21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7.92亿元,分别增长5.0%、5.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17.1%。

(二)抓重点、促突破,经济发展彰显新活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交通大会战火热进行,完成投资20亿元。宁朱线、绕城高速、石长铁路复线路基基本完成,益娄、益马高速全面动工,关山路完成路面硬化,益阳大道西延线正式启动;改造危桥12座,建设农村公路131公里。民生项目建设扎实开展。投资2.7亿元,完成水利建设工程4300多处,其中整治河道44.8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3座,解决1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3568万元,完成90个村农网改造和26项城网工程。建设3g基站37个、4g基站403个,新增信息化用户2.1万户。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顺德城·益阳家居博览中心一期建设进展良好,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全力推进,津湘药业一期、凯特密欧、康源制药、安兴电子、家家润建成投产。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龙岭工业园新开工项目36个,新投产项目34个,投产企业累计达160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78.7亿元、增加值 55.4亿元,分别增长27.3%、24.6%;实现税收6.96亿元,增长30%;新建标准化厂房30.3万平方米,利用率达95%;获批省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园区、飞地经济〔1〕试点园区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医药产业园获省发改委高度肯定,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衡龙新区7.98平方公里总规已获市政府批准,首期3.6平方公里完成土地调规,水、电、路、气、通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双汇等重点项目招商来势喜人。特色园区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三资并举”成绩斐然。拓展招商渠道,新签约项目55个,新凌能源、汉森健康产业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引进市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72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增长25%。立项争资实际到位资金17.5亿元,增长25%,超年目标任务11.6个百分点。龙岭投和区城投分别筹融资9亿元、3.3亿元,黑美人茶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

(三)抓创建、促统筹,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4.2亿元,关公路、团圆北路全线拉通,三里桥路提质改造、上新路北段建设及城区道路亮化任务全面完成。着力巩固创卫成果,不断健全市场化保洁及城区农贸市场管理机制,实施万项细小民生工程80大项,扎实推进毛家塘城中村改造。大力推进创交模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劝导和入户宣传,开放单位停车泊位2538个。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沧水铺、衡龙桥、兰溪跻身全国重点镇,12个乡镇全部完成总规修编,8个乡镇完成控规编制。沧水铺教育南路建设稳步推进,泉交河林翼大道、欧江岔昌盛大道、兰溪叶紫广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项目顺利完工;八字哨、兰溪、新市渡创建省级卫生镇成效明显;龙岭工业园长坡岭和八字哨复兴集中居住区全面竣工,衡龙新区、兰溪枫林、岳家桥安置区开工建设。管理方式更加科学。建立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出台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及建筑图集,引导村民规范建房。组建查违办,实行责任下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19处、1.47万平方米。加强和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投资9500万元,实施国土整理3433.5公顷,新增耕地68.6公顷;成功创建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联合开展“治超”行动,查处超限超载车辆6126台次。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全部建立“四位一体”机制〔2〕;完成8个集镇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开展绿荫行动,新增园林绿地面积345亩;营造林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9%。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0天,优良率93%。强化“三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非法涉污企业关停成果,推进禁养区生猪规模养殖整治工作。新建环卫标准化处理台站4个、建筑垃圾消纳场1个、垃圾分类减量设施4180个,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名列前茅。泉交河竹泉山村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通过验收,八字哨、泥江口获评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佳乡镇”,银东社区、洪家村社区、金家堤村创建省级两型社区(村)成效明显。

(四)抓民生、促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支出达20亿元,增长16.4%,占财政总支出的65.2%;省定14项为民办实事任务、区定1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就业水平稳步提升。开展职业培训675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00万元,顺利通过省级创业型城市验收;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12人、城镇就业575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24人,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目标。社会保障显著增强。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公积金归集资金1.7亿元,发放贷款2.6亿元,分别增长35.7%、7.7%;改造棚户区2572户、农村危房8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434套,惠民小区获评省级保障性住房示范小区。统筹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30.5万人次,征缴基金3.68亿元。扎实开展“阳光行动”,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至270元、120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提高至5600元、2640元;及时发放优抚资金、医疗救助资金、孤儿基本生活费和移民后扶直补资金,启动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落实老年乡村医生、原中小学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生活困难补助。率先开展关爱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基本养老服务工作,建成衡龙桥、新市渡、龙光桥、兰溪4所乡镇敬老院,沧水铺敬老院获评全国先进敬老院。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申报专利346件,增长13%;洪家村社区获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投资1亿元,建成农村合格学校15所、公办幼儿园2所,梓山湖学校投入使用;城区新增学位2920个,推进中小学起始年级招生制度改革,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推进村级文体建设“六个一”工程〔3〕,送电影送戏下乡3480场,广播系统实现全覆盖,兰溪获评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举办区十三届大众运动会,获市十四届大众运动会团体一等奖,超额完成十二届省运会夺金任务。医卫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面扩展至170个村级卫生室,区疾控中心应急楼建成使用,岳家桥、新市渡卫生院和金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扩建工程。计生服务更加到位。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推进网底建设、网格管理、层级网控“三网融合”,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紧密结合“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化解通程水泥等突出信访维稳问题51个,帮扶困难群众3360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600余起。深化“平安赫山”创建,组织开展“禁毒会战”等专项行动,快速侦破“9•23”金店抢劫案等重大刑事案件,妥善处置较大规模突发性事件97起;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增设监控探头140个。实现轻微财损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在全市率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8件,“司法技能大比武”在《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综治民调全省排名由上年的103位跃升至59位,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区。安全生产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年”活动,扎实推进“打非治违”〔4〕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清剿火患”战役,及时整改消防隐患1029处。加强职业病防治,强化渡口码头和特种设备管理,依法取缔关闭落后高危行业企业9家、非法加油站(点)32家、砖瓦窑企业20家、黑校车87台,非煤矿山在生产企业减至6家,省、市挂牌督办隐患均整治到位。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四打击四规范”〔5〕专项整治行动,获评省级餐饮安全示范区。严格水行政执法,拆除张芦渠、柳林江河道围堰及拦河阻水物43处。积极备汛,科学调度,有效抵御20__年以来的高洪水位,确保平安度汛。统筹开展应急演练26场,成功处置湘诚小区等8处地质灾害,全区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安全生产形势趋好,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五)抓改革、转作风,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减少行政审批项目19项,新进驻政务中心服务项目23项,项目审批全部实现限时办结。设立鱼形山街道,推进两型片区建设。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组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4218户。稳步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口径预算,完善投资评审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基本完成13家国企改制社保挂账工作。依法行政持续推进。“六五”普法活动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的监督,及时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注重办理实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0件、政协委员提案81件,办复率、满意率或基本满意率均达100%。举办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5次,办理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征收案25件,政府合同管理经验在全省推广,获评省级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政务环境更加优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治理,清退办公用房3183平方米,整治违规公车43辆,处理违规干部28名,“三公”经费同比减少33%。开展“骨干企业走访帮扶月”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40个。全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件62.8万件,办结率99%。区长热线办理来电来信8260件,接待群众来访2980人次,满意率90%以上。审计项目75个,纠正管理不规范资金2亿元,审减工程造价3980万元。全面落实减负惠农政策,清退违规收费609.4万元,处分责任人员46人。

过去的一年,国防动员扎实推进,人武建设成效显著,征兵工作圆满完成,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老干老龄、外事侨务、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气象、物价、供销、工会、保险、邮政、对台、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逆势中寻求突破,在实干中奋力前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和驻区各单位、武警、消防官兵,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赫山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发展任重道远。站在全省看赫山,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发展特色不够鲜明,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要素集聚功能不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治理难度日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改革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发展环境仍需改善,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开拓进取,在全面发展中彰显特色

20__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__”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奋进之年。

20__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__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三访三化促发展解民忧”专项活动,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以抢抓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面实施为战略机遇,以“多业并举、特色发展”为战略举措,以打造“特色片区、特色园区、特色城镇”为战略路径,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全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的新局面。

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以上目标和愿景,我们将重点把握三个关键:

——以“两河两路”为主轴,着力打造特色片区。对四轴片区的区域发展定位进行战略提升,对其产业发展空间进行谋篇布局,拓展新的“增长片”。将新河沿线的龙光桥、笔架山、泉交河、欧江岔、牌口片区,打造成以高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的生态经济走廊;将志溪河沿线的会龙山、新市渡、龙光桥、泥江口片区,打造成以山水文化旅游、低碳宜居宜业为主的绿色经济走廊;将省道308沿线的龙光桥、兰溪、八字哨片区,打造成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综合经济走廊;将银城大道沿线的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沧水铺、衡龙桥、鱼形山、岳家桥片区,打造成以园区建设、商贸物流为主的产业集聚经济走廊。

——以“镇园合一”为突破,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在“一园带多区”管理模式下,实行“镇园合一”新体制,转型升级,多地发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将龙岭工业园打造成以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将衡龙新区打造成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的产城融合新园区;将沧水铺工业小区打造成以包装袋精深加工为主导、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将兰溪粮食产业园打造成集粮食仓储、精深加工、物流配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园区;将龙泉工业小区打造成以机械、建材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园区。

——以“城乡统筹”为引领,着力打造特色城镇。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优化“一点四线”〔6〕城镇发展格局,以沧水铺、兰溪、衡龙桥为轴心,以泉交河、泥江口为两翼,分批打造具有赫山特色的新型城镇体系,将沧水铺打造成经济重镇,将兰溪打造成水乡古镇,将衡龙桥打造成产城新镇,将泉交河打造成文化名镇,将泥江口打造成工贸强镇。

围绕上述目标和关键,我们将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增强特色发展引领力。超前谋划一批项目。积极研判上级政策,科学编制全区“十三五”规划。以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民生五大类项目为重点,抓实抓好棚改、水利、交通、粮食仓储、文化创意等项目的收集、筛选、包装和储备,积极策划岭湖-鹿角湖-东湖-新河电排二级公路、李家洲铁水联运物流园、新河提质改造、清溪河片区开发等项目。全力争取一批项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引领,努力争取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湖连通和沟渠畅通、益阳港进港铁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笼子。大力推动益平高速、长株潭外环线、长益高速复线早日开工,推进玮隆广场、海洋城等项目尽快落地。高效建设一批项目。推进绕城、益马、益娄高速和石长铁路复线、益阳大道西延线建设,抓紧启动欧牌线、泉泥线建设。加快顺德城、海吉星、好润佳、绿之韵、中以高科、华翔三期、汉森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步伐,力促布伊尔、吉祥家纺、世林食品、本源医药、瑞翊达科技、益阳茶厂二期建成投产。大力优化施工环境。坚持宣传教育与依法打击“两手抓”,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参工参运、抢搭抢建、无理阻工、敲诈勒索等不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调度点评机制,健全重点项目建设考评体系,严肃查处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索拿卡要等问题。

(二)突出招商引资,增强特色发展驱动力。注重招商质量。强化招商选资,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引进、财税贡献率低的不引进、科技含量低的不引进,坚决不要黑色的gdp,坚决不要带血的gdp。重点以中心城区、龙岭工业园、衡龙新区三大平台承载项目,针对商贸流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着眼央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配套,强化全民参与,实施精准招商,争取双汇、煌上煌等重大项目落户衡龙新区。着力提升项目动态管理水平,做到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外来投资连续跟进。提高招商成效。完善区代办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确保项目瞄得准、招得进、落得下。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着力解决落户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全力支持其做大做强。

(三)突出园区建设,增强特色发展承载力。着眼长远抓规划。贯彻全省园区建设“135”工程〔7〕要求,抢抓飞地经济试点园区建设机遇,做大龙岭工业园,做强衡龙新区,做实其他乡镇工业小区。进一步细化龙岭工业园15.7平方公里规划布局,加快编制实施中医药产业园、衡龙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示范区、沧水铺工业小区和龙泉工业小区的规划。提质加速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同步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园区品位。推进衡龙新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银城大道5.1公里扩建任务,完善住房、学校、医院、商贸等社区配套建设,实现项目两型化、园区城市化、服务专业化。加快推进兰溪粮食产业园建设。转型升级抓增效。推进医药、电子、食品、纺织、包装、机械制造六大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中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产业园建设,走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道路。推动企业从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着力引进50家创新企业。改造提升塑编、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4%,力促两型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大力实施品牌、知识产权带动战略,突出行业标准建设。精益求精抓服务。完善政企合作协调机制,主动抢时间、抢进度、抢效率,全力为企业服好务。实现骨干企业走访帮扶常态化、精准化,着力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培育一批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新增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拓宽思路抓经营。强化经营园区理念,加快产城融合步伐。通过银行贷、自己筹、项目争、bot〔8〕、ppp〔9〕等渠道,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创新体制抓管理。继续发挥龙岭工业园统筹带领作用,积极推行“镇园合一”新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建设园区的积极性,推动各园区形成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新格局。

(四)突出新型城镇,增强特色发展集聚力。以超前的理念规划城镇。推动“多规合一”,分步实施城乡规划编制计划,科学编制35个中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河沿线村庄、宁朱线景观、枫林桥景观、兰溪古镇街道立面改造、沧水铺镇区立面改造的规划。严格城乡规划审批、执行制度,完善乡镇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形成从开工放线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城镇布局、建设按规划执行到位。以精品的理念建设城镇。以湖湘文化为基础营造地域特色,以生态资源为依托营造山水特色,把每一条河流、每一条道路、每一栋建筑打造成精品、塑造成景观。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重点镇倾斜,突出互联互通,力促产业互补、经济互助、错位发展。进一步推进小城镇“6+5”工程〔10〕建设,完成枫林路、教育南路、云峰东路建设,新建林翼大道二期、育才东路等道路,实施兰溪古镇整体改造、张家塘墟场提质改造和衡龙桥自来水加压站等工程,启动岳家桥农贸市场、兰溪污水处理厂、新市渡饮水工程等项目,加快镇区垃圾集中处理、排污管道建设,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水平。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推进乡镇国土所、建设站合署办公,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开发。以市场的理念经营城镇。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市场化”的理念,盘活城乡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告牌、弱电管网、加油加气站、混凝土搅拌站的开发建设经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以人本的理念管理城镇。全力做好创交模工作,扎实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推广创卫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省级卫生镇创建。深入推进“数字赫山”建设,优化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科学整合多方力量,着力实现“治超”常态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力促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其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充实乡镇规划、水利、安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指导完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第九次换届选举工作。

(五)突出现代农业,增强特色发展支撑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求突破。继续发挥“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优势,优化特色种养业结构。播种粮食118万亩以上,出栏生猪110万头以上。发展壮大八字哨万亩蔬菜、泉交河三益有机蔬菜等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建好群众放心的“菜篮子”,着力打响赫山蔬菜品牌。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交易大市场、益阳花卉苗木精品博览园建设,培育形成银城大道沿线花卉苗木产业带。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上有作为。以实施两个“百千万”工程〔11〕为契机,着力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质加速发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流转耕地达30万亩以上。在夯实农业基础上显成效。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全力打造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力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建好6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步伐,启动“五小”水利〔12〕建设“三年大会战”,确保农饮安全工程全覆盖,编制好县级水利规划,狠抓水利设施管护,着力打造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在建设美丽乡村上促升级。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竹泉山美丽乡村片区〔13〕建设,将其打造成具有湖乡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秀美乡村。

(六)突出三产活区,增强特色发展贡献力。着力繁荣商贸物流。积极支持顺德城、益阳茶业市场、义乌小商品批发城开展特色经营,全力服务海吉星、玮隆广场、湘运物流园、汽车商贸城建设,着力打造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集散高地。积极培育新兴业态。着力扩大消费热点,注重培育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城乡信息化步伐,鼓励万木春等传统市场提质升级电商平台,引导品尚电子等实体企业提升电商应用水平,不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注重保护开发“三周一叶”、胡林翼等文化资源,培育壮大花鼓戏产业,着力建好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协同推进兔子山遗址、羊舞岭古窑的考古发掘及项目包装,力争将兰溪山歌、明油纸伞、工艺绣花鞋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编制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整合碧云峰、美丽乡村、花乡农家乐、汉森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推进会龙公园和秀峰公园片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七)突出要素保障,增强特色发展竞争力。强化用地管理。坚持扩大土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节约集约利用三措并举,推进土地规划、收储、开发和出让相统一。加强用地保障,根据产业配套及关联建设需要,科学安排用地指标,全力抓好土地报批,切实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创新安置拆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实现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推进电梯安置房和庭院式安置区建设,做到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突出抓好益娄、益马高速等重点工程和龙岭工业园项目的安置拆迁。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争取国开行棚改项目贷款,积极拓宽新形势下政府融资渠道。力促区城投、龙岭投分别筹融资4亿元、1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立项争资18亿元以上。加强政银企对接,着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引进1家村镇银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实体经济发展。加快艾华集团、湘运集团等企业上市步伐。破解用工难题。用活用好创业就业引导资金,摸清人力资源家底及企业用工信息,注重加强职业培训,积极搭建劳务输送平台,继续完善城镇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八)突出民生改善,增强特色发展凝聚力。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统筹做好各项重点民生工作。努力实现学有所教。新增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7所,继续推进城区“两扩六建三步走”工程〔14〕,着力打造箴言教育品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力促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病有所医。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科学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积极推进衡龙桥卫生院整体搬迁,全力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大力实施“两房两改”工程〔15〕,着力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将毛家塘村打造成全市城中村改造示范点。努力实现老有所养。巩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化养老,力争养老服务床位突破20__张。努力实现困有所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抓好群众“救急难”工作,继续提升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保障水平,注重加强移民后期帮扶。努力实现民有所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及多发性侵财犯罪,有效防范、化解、处置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机制。努力实现闲有所乐。启动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赫山电影城、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改造建设,大力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体育下乡、文艺宣传进社区等活动,提高文化体育场馆节假日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水平。

三、坚持实干,在依法行政中为民服务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托起梦想!做好全年的工作,首要的责任在政府,必须对照依法行政和深化改革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一)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构建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完善区直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机制,试点推开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以存促贷、奖贷挂钩”的竞争性存款机制,提高各商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引入竞争机制,在机关后勤服务等方面大力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巩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成果,着力落实企业定向减税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确保全面完成国企改制扫尾任务。

(二)以更加规范的管理依法履职。加快“法治赫山”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力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建设竞争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构建更加便民高效的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体系。

(三)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接受监督。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全面公开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事项。完善审计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及时向政协协商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提升效能。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责任追究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牢固树立务实为民、勤廉高效的优良政风,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条规定、市委十项规定,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完善各部门单位分类绩效考核办法及评价体系,落实重点工作督办责任制,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流程。

(五)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守住底线。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政府和行业的监管责任及企业的主体责任,健全监管网络,力争实现全年无较大安全事故。严守金融安全运行底线,坚决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务等行为,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严守计划生育工作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确保实现“创模保先”。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巩固扩大农村清洁工程成果,继续推进竹制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实施河湖保洁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32.07%,力争成为全省整区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示范区,让赫山的水更清、天更蓝、家园更和美。

(六)以更加显著的成果惠及民生。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1.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00人、城镇就业5700人。2.新建公租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3163户、农村危房500户。3.新建兰溪小河口、鱼形山敬老院,扩建龙光桥、泥江口敬老院。4.推动“天网”工程全覆盖,新增监控探头160个。5.确保宁朱线建成通车。6.完成市十六中扩建。7.完成八字哨、泉交河卫生院整体搬迁和欧江岔卫生院改扩建。8.完成40个村农网改造。9.完成龙岭、衡龙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0.扎实推进“三河流域”综合治理。

各位代表,美丽赫山的光明前景鼓舞人心,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拼搏成就伟业,发展赢取未来!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而努力奋斗!

赫山区政府

篇十三 丰台区政府工作报告121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丰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__ 年工作回顾

20__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是“__”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着力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保持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 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0.3亿元,增长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86.1 亿元,增长 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 9%和 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8%。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区__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梳理 284 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 13 项。开展投资项目审批流程试点工作,确定 57 个试点储备项目。制定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启动区属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试行“一口受理、多证联办”的审批新模式,新设企业数量增长50.5%,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成 3 家区属国有企业重组。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流入。园区扩区工作完成,7个区域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畴。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速推进“全球创客空间”等 6 个项目落地。创新服务模式,扶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 5 亿元,新增订单 10 亿元。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等资源交易行为。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严格乡镇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审计。深入推进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全市首家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丰台医院”。启动乡级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试点,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出台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向 71 个社会组织购买 104 项服务项目。制定加强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工作意见,推动 286 个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工作全面升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内涵不断深化。

(二)大力调整结构,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高端产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占比达78%,其中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66.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4 个百分点。金融业留区税收增长 59.7%。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 159 家,居全市第三,增长 106%,其中商务服务业占 43%、金融业占 28%、高新技术业占18%。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55亿元,居全市第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37项,专利授权量增长 15.6%。实施第二阶段城南行动及政府投资计划 119项,实现投资 470 亿元,累计完成三年总投资额的 70%;吸引民间投资 334.4 亿元,增长 8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4%。新登记市场主体 3.2 万户,全区企业总量占市场主体的比重达59.5%。重点功能区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丽泽金融商务区新兴金融产业聚集效应显著,新引进华林证券、海航金融等亿元以上企业 43 家,留区税收增长 28%,首创金融广场等 12 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复工面积 331 万平方米。丰台科技园区总收入超过 3600 亿元,增长 10%,留区财政收入 24.7 亿元,增长17%,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等七项指标居“一区十六园”第二。新引进亿元以上企业51家,其中高科技企业29家,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军民融合、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推动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建设,成功举办第 75 届世界种子大会。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规划逐步完善,政策研究和招商工作全面启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初见成效。编制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新兴凌云等制造企业外迁并投产,大红门近 1000 家商户入驻河北白沟,与保定市签订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协议,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品质实现新提升。人口规模调控力度加大。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和流动人口规模调控挂钩机制,整治群租房、地下空间 3000 余处,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基础设施承载力大幅提高。地铁 8 号线三期、14 号线中段、16 号线开工建设,万寿路南延南四环至金星路段等 9条道路竣工通车,新增城市道路通车里程 19 公里。生活垃圾循环经济园建设进展顺利。郭公庄水厂投入使用,86.4 万居民用上“南水”;治理中小河道 11 条,升级改造立交桥排水泵站 6处,完成了马草河总部基地段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明显改善。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改造燃煤锅炉 1218 蒸吨,减煤换煤8.1 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 7 万辆,关闭非法砂石料场 9 家,调整退出工业污染企业40家。完成平原造林3520亩,建成园博绿道 64.5 公里,新增城市绿化 120.3 公顷。以“环境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打造了方庄等区域环境建设综合示范区。积极开展背街小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治理黑车、黑摩的、小广告、露天烧烤、无照游商成效显著;拆除违法建设 96.5 万平方米,新生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智慧丰台”建设取得成效,在全市率先建立信息化滚动规划实施机制。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日趋完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广泛覆盖;80 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规范化建设达标。25处道路大修和拥堵点改造完成,20__辆公租自行车和 24 个电动汽车充电站投入使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9个村整建制农转居。8个重点村集体企业搬迁和宅基地腾退基本完成,西局、石榴庄上市地块实现开工,白盆窑北地块入市交易。纪家庙村、羊坊村宅基地腾退基本完成。分中寺村土地一级开发全面启动,宅基地腾退完成 98.7%。

(四)切实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新增城镇就业3.3万人,城乡劳动力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2.17%。保障房开工 1.3 万套、竣工 9000 套,解决了 1572 户保障房轮候家庭住房困难。南苑棚户区三期启动;长辛店棚户区征收补偿政策确定,50%回迁安置房结构封顶。老旧小区综合整治33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5万户。出台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建 6 家养老照料中心、4 家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 2030 张。救助特困人员 1.3 万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1000 户。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统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教育资金 44 亿元,增长 25%。引进中国教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附中等 7 所院校入区办学,增加优质资源学位 2876 个。累计建成方庄、丰台镇等 8 个教育集群,丰台五小、丰台二幼等 12 个教育集团。启动人大附中丰台学校建设,完成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土地一级开发。天坛医院新址建设进展顺利;鼓励优质资源和社会资本建设河西医疗机构。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立了食品药品安全三级监督网络,完善检测及应急体系建设。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发现丰台之美”主题活动亮点纷呈,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北京意象?丰台华彩”绘画作品展,“卢沟晓月”、戏曲嘉年华等文化品牌更具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达到 1000 余场次。依托园博园、汽车博物馆等有影响力的文化平台,成功举办建国 65 周年游园、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山峰会、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和中法汽车文化交流等活动。建成 75 个体育生活化社区;丰台科技体育馆竣工。安全稳定局面不断巩固。注重源头预防,畅通信访渠道。开展了 75 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千警万户大走访”活动。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老旧小区物防技防建设。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社区创建和城乡结合部安全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重大政治任务保障有力。圆满完成建国 65 周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纪念抗日战争爆发 77 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

(五)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作风建设呈现新气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十五条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区政府党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17 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出台了公务车辆管理、会议培训经费支出等 24 项制度,32 个单位公开了 20__ 年部门及“三公”经费决算,50 个单位公开了20__ 年部门及“三公”经费预算。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404 件。建立“马上就办”工作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开展网络问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继续加强。监察、审计工作扎实开展,惩治和预__败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急事、难事,整改“庸、懒、散、拖”等作风问题 275 起,“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政治协商,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力落实“六五”普法工作。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为驻区单位、部队和企业服务,国防教育不断深入。深化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与南水北调源头地区十堰市张湾区开展对口交流协作;组织社会力量两度赴云南开展抗震救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等工作,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丰台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丰台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还有不足和差距:城乡结合部地区发展滞后,环境脏乱、违法建设等问题亟待解决;产业优化升级任务十分艰巨,面临低端疏解和高端引进的双重压力;区域发展不平衡,河东、河西发展差距较大,公共服务基础薄弱,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任务繁重;个别部门和窗口单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二、20__ 年工作任务

狂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__”规划和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蓝图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对北京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改革创新,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突出民生改善,突出法治政府建设,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7.5%左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以上。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攻坚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居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先照后证”、探索“三证合一”,实现工商登记准入与产业发展等规划有机衔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中央和北京市部署,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对购买公共服务内容实行指导性目录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注重吸引央企、市属国企和民企的优质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合作进行开发建设。深化国有企业重组和国资中心改革。修订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依托市级平台和区内担保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基地建设和发展。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建设河西轨道 t1、t2 线、长辛店第三水厂等项目。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会组织的作用,营造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增强区域市场活力。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支持集体经济以入股、合作、委托等形式创新资产运营,引导农村资金参与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建立“归属明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产权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福利分配向股份分红转变。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应用,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深化社会动员试点,加强老旧小区服务管理,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多措并举推动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标工作,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民主协商,健全社区听证、社区评议等对话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简化登记流程,落实退出机制,完成108 家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建立 4家街道级服务指导中心,认定10家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打造 10个社会组织品牌,强化与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衔接。建立“多网融合、立体运行、智能服务、精细管理”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合理划分政府公共服务和农村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探索政府提供、志愿服务和有偿供给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结构向“高精尖”转变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丰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走出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提质增效升级之路。

踞持创新驱动。找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驱动作用明显的科技创新高地。制定科技创新行动指导意见,完善创新生态政策体系。支持 50 个科技创新与转化项目,促进 3 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推动专利服务机构发展,开展对重点企业、主导产业的专利分析和挖掘。利用专利质押贷款等新兴金融工具,鼓励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和业态发展。借鉴“车库咖啡”等新模式,积极打造“创新型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办公场所,搭建创业者与投资者交流合作平台。利用现有孵化器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优化科技企业孵化服务链,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全面启动“智慧丰台”重点项目,推进区级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踞持高端引领。优化高端产业发展布局,完善经济发展综合政策体系,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聚焦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完善重大项目评估机制,着力引进成长快、影响大、示范性强的“高精尖”企业,提升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信托、金融租赁、私募、风投等新兴金融业态,支持创新金融发展,提升金融业发展实力。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养老、医疗、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轨道交通、应急救援、军民融合等产业园建设,不断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增强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

踞持转型升级。严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推动经济结构“瘦身健体”。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跨区域产业转移与合作,促进产业园区共建等战略合作协议落地。积极调整疏解大红门等区域性专业市场。加快疏解工业企业生产制造功能,鼓励有需求的企业通过外迁扩大优势产能,调整退出 10 家工业污染企业。引导汉龙、五里店仓储物流企业升级改造。积极研究疏解空间的后续规划利用,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继续推行准入许可协调联动机制,为高端产业聚集释放更大的空间。

踞持扩大消费和投资。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出台进一步优化市场消费环境的意见。推动城南购物中心、六里桥大厦开业,新开大型商业设施 50 万平方米。依托服装、花卉、医药等优势产业,促进实体与电商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汽车露营、会展等新兴消费业态,促进旅游休闲消费。积极开展文化消费季系列活动,促进文化体育消费。制定好 20__ 年落实城南行动及政府投资计划,确保第二阶段城南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投资,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更好地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促进作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

重点功能区是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有效平台。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狠抓任务落实,打造高端产业集聚的桥头堡和主阵地。

推动丽泽金融商务区成为新兴金融发展的桥头堡。加速新兴金融业态聚集,推进丽泽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国家金融信息、财富管理、大数据金融和非银行金融等机构入驻,打造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全面提速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完成西客站南路南延等 3 条城市主干路、南区 13 条次支干路建设,初步形成“六横七纵”的棋盘式路网格局。长城资产等项目主体结构完工,晋商联合、西部矿业等项目投入使用,实现开复工4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全面完成丽泽金融商务区土地一级开发任务。建设生态智慧城市,积极落实环境景观设计方案,建成丰草河新河道,打造特色滨水景观带,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推动科技园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围绕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园区转型升级,创建多维度科技园区发展评价体系,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留区财政收入增长10%、总收入增长 8%。设立丰台园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入“科技银行”模式,建立新型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国际高端“产学研用”资源,推动石墨烯在交通、航空等领域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使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东扩西进”,实现开复工 20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 50 亿元。推进东区三期铁路通号产业园、海格通信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科技园区西区ⅰ开工,落实绿色生态示范区各项指标;完成西区ⅱ控规调整。

眶抓首都西部转型发展契机,实施青龙湖—长辛店会展旅游、生态休闲区规划,推动国际文化会都建设。利用河西地区独有的生态优势,发挥园博园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大健康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完成大红门地区发展规划编制。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发展新格局构建

构建城乡发展新格局是实现全区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必然途径。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以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底线,统筹功能疏解、人口调控、用地减量、空间优化等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总规修改实施评估,优化城乡功能和空间布局。坚持“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原则,加强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建筑品质。科学编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城乡、土地、人口、生态“多规合一”,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定位,统筹区域产业关联和功能互补,优化产业布局,更好地实现规划引导发展。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实现马家堡西路南延(丰台段)等 5 条道路竣工通车,加快六圈路、通久路等 12 条城市道路建设,完成丰台西路等 30 条区属道路大修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推进河西 t1、t2 线、8 号线、16号线建设,实现 14 号线中段通车。开工建设万泉、通久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郭公庄、大红门 110 千伏变电站。长辛店第三水厂实现开工。实施蟒牛河等3条河道治理和6处立交桥排水泵站升级改造,确保安全度汛。

居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人口疏解相统一,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建设步伐。加快“一绿”地区城市化,完成8个重点村集体企业搬迁,实现100公顷土地具备入市条件,回迁房全部竣工,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加强重点村产业发展引导,实现夏家胡同、石榴庄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时村、东罗园等地区城市化改造。抓好“二绿”地区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确定长辛店镇试点方案并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资源向乡镇特别是河西地区延伸覆盖。

着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制定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乡镇、村与重点功能区的产业衔接,实现区、乡镇、村三级利益协调共享。根据农村产业准入标准,切实把好“落地关”,坚决杜绝新增、扩建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产业项目。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作用,降低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和经济合同管理。严格征地补偿费监管,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以“集体经济审计年”为契机,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专项审计。

(五)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城市病”难题的关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要加大力度、综合施策,全力打好攻坚战。

居强人口规模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强化人口调控的统筹协调。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控制人员密集型产业发展和住宅项目开发规模,淘汰低端产业,有效带动人口疏解。依法加大对群租房、地下空间的治理力度。建立人口动态监测机制,落实属地调控责任,常住人口增速控制在1.3%以内,逐步降低流动人口总量。

抓好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贯彻执行新环保法,编制实施环境总体规划,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环境质量、减排、安全三大工程,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开展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改造燃煤锅炉 240 蒸吨,新增减煤换煤任务5.9 万吨,淘汰老旧机动车 2.8 万辆,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指标。加强三级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狠抓工地、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实现主要道路无遗撒。实施 8 公顷代征地、10 公顷便民绿地绿化,完成平原造林 1050 亩,提升生态环境水平。

强化城乡环境建设。巩固环境建设成果,实现环境提升常态化。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逐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围绕保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加大宛平城地区环境治理力度。继续开展方庄二期、科技园区等地区环境治理,打造区域环境亮点。加强水污染治理,实现出境断面考核达标。实施铁路、轨道交通沿线及背街小巷等区域环境治理工程,提升区域整体形象。

注重城市精细化管理。继续抓好医院、学校、商市场等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实施纪家庙、五里店等地区拥堵点改造。新增公租自行车 1500 辆,扩大公租自行车覆盖范围。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对黑车、黑摩的、小广告、无照游商、露天烧烤的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环境秩序。保持控违拆违高压态势,实现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继续坚持环境考核公示制度,实现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推进平安丰台建设。加强消防、交通、生产经营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围绕北京南站、大红门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强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和应急准备,提升反恐防恐能力。抓好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推进“阳光信访”平台建设,实现办理过程与结果双公开。提高老旧小区物防技防水平,强化社区巡防队伍建设,筑牢平安丰台基础。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实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坚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 2.85 万人,城乡劳动力就业1.9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完成各项社会保险指标任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新建 2 个养老照料中心,新增 2200 张养老床位,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着力做好住房保障。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 8000 套,竣工5500 套,实现“__”末筹措建设 2.5 万套的目标,基本满足全区 1.6 万户经适房和限价房备案轮候家庭需求。推进在施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推动长辛店、东铁匠营等棚户区改造,完成 3500 户搬迁。完成南苑村、小屯村等 6 个村的项目规划调整,启动安置房建设。继续开展五里店南里、马家堡西里等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着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施“内升外引”战略,推动十二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开办 10 个分校(园),完成 4 个教育集群、5 个教育集团建设,引入海淀实验小学等名校合作办学。开工建设长辛店铁路中学,做好人大附中丰台学校等4所学校建设,加快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等5项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对幼儿园的补贴力度,鼓励社会办园,缓解学前学位紧张的问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丰富课程设置,提升教育品质。

着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继续加强医联体建设,形成市级优质资源、区属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联动的医疗格局。将 15 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推行“智慧新农合”,实现新农合试点医院即时报销。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健康管理新模式,打造全科医学京港示范中心品牌。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力促北京电力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开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安全监控中心,构建五大批发市场盔京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 入开展“中国梦?和平梦”等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北京榜 样”、“最美丰台人”示范带动作用,扎实做好思想道德建设。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开工建设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聚。继续推进区级综合文化中心、戏曲文化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做好区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新,推进金中都遗址保护和宛平城修缮等工作。广泛开展“我的丰台我的家”文化惠民活动,打造“花好月圆传戏韵”等节庆文化品牌。突出科技体育和家庭体育特色,办好第十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扩大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等赛事影响力。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现体育生活化社区全覆盖,不断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要按照党的__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区委贯彻落实意见的要求,强化执行职责,努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推进政府履行职能法定化。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清理公开区级审批事项清单、投资项目审批清单和行政处罚权力清单。完善政府职权目录,明确各层级、各部门职能配置和关系,推动政府事权规范化,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继续做好“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

俊全行政决策机制。认真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程序,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民主协商制度。落实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和各街乡镇法律顾问聘任工作。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机制改革,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权标准,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行为的行政监察和究责、问责。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执行市、区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和决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实行审计全覆盖。加强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财政预算、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做好行政应诉。

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教育实践活动没有休止符。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持改进作风常态化,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严三实”,以上率下改进作风,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加强窗口服务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实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审批模式,用便捷、高效、透明的行政审批打造政府服务品牌。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创造辉煌,丰台发展我们重任在肩,人民福祉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幸福的新丰台而努力奋斗。

丰台区政府

篇十四 区政府办工作人员述职报告3000字

我于20__年3月任区政府办公室主任。任职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和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组织和带领全办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三服务”为宗旨,以“三办”为工作重点,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区政府办公室的指导、管理、参谋、服务、协调、监督六大职能作用,努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__年工作报告如下:

一年多来,发文300余件,其中区政府文件100余件,办公室文件200余件;处理来文4000余件。组织起草和修改综合性报告、讲话、汇报等文字材料300余篇。承办各种会议100余次,得到省、市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好评。完成督办检查事项42件,其中市政府办公厅交办的督办件6件,区政府重要工作会议决定列入督办检查的42件。对区政府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及时督办,定期汇报,保证了领导及时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和建议12件,答复政协委员提案52件。接待群众来访93批,总人数达1200多人,接待群众来信访100余件。争取区网通“数字化城区”建设项目资金42万元,完成区五大班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并实现了区委网上协同办公;完成区政府无纸化公文传输系统工程建设,区政府公众信息网站及政务外网也正在建设中。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明显提高,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开创了政府法制工作的新局面。认真执行国家的外事、侨务政策,外事、侨务工作再登新台阶。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推进机关后勤建设。财务工作更加规范,车队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了区政府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运转。狠抓机关后勤建设,组织重新改造装修了区政府各个办公室和会议室,为政府领导和全办同志创造了良好的办公条件,为区委、区政府举办中小型会议提供了现代化场所。对政府大院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改造,种植了草坪,政府大院环境焕然一新。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政府办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全办同志恪尽职守、辛勤努力的结果。就我本人来说,主要是切实履职尽责,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三服务”宗旨,努力实现服务个性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做好“三服务”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并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办综合服务的重要意义,使办公室工作人员自觉地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同时,作为单位一把手,我还十分注重抓好全办同志的学习。根据新形势对机关工作的要求,组织所有政务秘书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及省市有关政务工作的规定,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全面、准确地掌握机关公文知识和处理程序及电子政务知识技能,确保了政务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加强了后勤事务人员的业务学习,重点抓了司机、总务科和保卫科人员的素质的提高。要求司机提高驾驶水平,学习汽车修理和保养知识,确保安全行驶;对总务科、保卫科人员加强保安业务培训和礼仪培训,掌握安全保卫知识,增强工作责任心,确保了区委、区政府大院内的安全和正常工作秩序。同时,在工作中,认真把握上级的规定、领导的要求和基层的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了让领导满意,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

2、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管理人性化。一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掘全办干部职工的潜能。在全办范围内深入开展“五讲”活动,即:“讲民主集思广益,讲团结形成合力,讲友情相互关心,讲分工各尽其责,讲廉政树立形象”。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热心关心同志,充分尊重同志,全力帮助同志,靠自己的品德去激励人,靠自己的才能去鞭策人,靠自己的奉献精神去感染人,从而激发调动了全办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办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显著增强,促进了全办工作质量的提高。在班子建设上,我能够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当好“班长”,把自己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在工作中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凡是重大问题都要通过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同时经常与班子成员谈心交心,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增进了政府办领导班子内部团结,大家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情感上互相尊重,从而保证了班子在思想和行动上的高度团结统一。我十分注重增强全体同志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要求全办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特别是坚决不准利用在领导身边工作的特殊位置为个人谋取私利。与此同时,我自己也努力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忘我工作,坦荡为公,清白做人。

3、坚持以“三办”为重点,努力实现工作规范化。以全力提高“四个质量”、加强“四个建设”、增强“五个意识”和抓好“六项工作”为工作目标,全力抓好政府办的各项工作。提高“四个质量”即提高会议质量、文字材料质量、公文运行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四个建设”,即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五个意识”,即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和大局意识;抓好“六项工作”,即抓好督办工作、保卫工作、保密工作、三产工作、法制工作和后勤工作。按照这一目标,在工作中,我注重承上启下,沟通左右,联系内外,协调各方,采取多种措施,全心全意搞好三个层次的服务。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繁重,而且大多事情都是时间紧迫,但我突出“三办”重点,抓住中心,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做到了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如,在承办的十几次大型会议接待和招商引资重大活动接待过程中,都能做到细致周到,严密有序,没有出现任何疏漏。与此同时,我还重视分工明确,不打乱仗,提高了办事效率和质量,凡是领导交办的事宜或需要督办的事项,我坚持从实际出发,快件快办,特事特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进一步严密公文处理程序,做到及时、准确、缜密、安全。以“三化”为标准,严格把好“三关”,提高了办文质量。公文收发严格把住“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规范呈文程序,科学建档、归档。组织制定了《__区政府和区政府办公室公文处理暂行规定》,加快公文运转速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确保了政令畅通。筹办会议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从会议通知到准备材料、安排会场以及会议的召开和会后的检查落实,注重细心考虑,周密布置,无一疏漏。一年来,公文运转更加快速、及时,办会质量明显提高,受到了领导和基层的好评

在工作中,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印发了《制度汇编》,做到人手一册,认真执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并组织制定了《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增收节支方案》,节省了办公经费,在全办形成了艰苦朴素、厉行节约的风气,从而带动了全区增收节支活动的开展。同时,坚持实行内部通报制度,对工作中表现好的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中出现纰漏的及时给予通报批评,从而使机关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了明显改观。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自身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同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一道,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忠实履行职责,加倍努力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公室工作的整体水平,为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十五 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8050字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__年至今五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的五年,在___、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中央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七、第八次党代会和九届人大的部署,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着力推动跨越式发展,强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拉萨“3·14”事件、各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重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我们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攻克重重困难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保持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我们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500、600、70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gdp突破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连续突破30、50、80亿元,税收达到153.56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比2023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6元,比2023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从2023年16.1∶28.8∶55.1调整为11.4∶35.2∶53.4。

——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协同发力。我们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出台保增长的针对性措施,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安排资金260亿元,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完善税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物价涨幅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支持3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全区市场主体超过12万户。

——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我们不断破解瓶颈制约,夯实产业基础,内生动力持续增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投入运行、结束了西藏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历史。142个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工、矿业、旅游、藏药、商贸等九大集团相继组建。2023年主要产业园区完成税收26.5亿元,比2023年增长28倍。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我们始终注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每年承诺为全区各族人民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在全国率先实现学前至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补充卫生人员2845人,基层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基本配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西藏高校毕业生基本实现全就业。40%的拉萨市居民用上了暖气、结束了西藏没有集中供暖的历史。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八到农家”工程深入实施,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强化维稳工作、构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依法果断处置“3·14”事件,迅速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制定实施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等十个方面维稳措施,努力做到没有缝隙、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全区社会大局进入持续和谐稳定的新阶段。

五年来,重点抓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农惠农富农,农牧区面貌显著改善。累计投入“三农”资金475.8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2.4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落实粮食、良种等补贴资金14.29亿元,粮食总产保持在92万吨以上,牲畜出栏率保持在30%以上。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88.7%的农牧户住上了安居房,解决了17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分别提高到99.7%和94.2%,农牧区移动互联网覆盖率达到65%,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3.38%和94.51%,41.27万农牧户实现“户户通”、1787座寺庙实现“寺寺通”,乡镇通邮率达到90.18%,完成25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全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达939家。培训农牧民66万人次。按2300元的新标准,扶贫对象减少24.8万人。投放涉农贷款205.73亿元,涉农保险实现全覆盖。

二、扩大投资消费,经济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61.87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3倍,其中完成国家投资1727亿元。“188项目”全部完成。“226项目”落实投资650亿元。五年新增油路4341公里,县通油路率达到84.9%。拉日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基本建成。全区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16.26万千瓦。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60多万亩。城乡消费水平分别比2023年增长34.3%和40.6%。家电家具下乡销售额累计达到9.12亿元,落实补助1.87亿元;升级改造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 17个县级农贸市场。汽车、住房、旅游、餐饮、休闲等消费日趋旺盛。

三、强化政策引导,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7个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培育地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和谐矿区建设积极推进,地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全区工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比2023年翻了近一番;接待国内外游客1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2亿元。建筑、新型建材、藏医药、高原特色食品、信息、能源、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突出共建共享,各族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义务教育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500元。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覆盖47个县(市、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建设了290个标准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一村一卫生室”的目标,卫生应急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对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对1032名先心病儿童实行免费救治。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23年的254.6/10万、27.10‰下降到2023年的176.12/10万和24.84‰。

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基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文物维修保护工程竣工。8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培育扶持51支民间艺术团,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455家。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百幅唐卡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大型史诗音乐剧《文成公主》舞台剧在北京成功首演。新闻出版产品和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进。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现了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动态消除了城镇零就业家庭。3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基本养老、医疗和工伤、生育、失业、新农保、城居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并率先在全国实现自治区级统筹。为全部城乡居民、在编僧尼和援藏干部购买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和农牧民医疗费用年度最高报销额分别达到22万元、14万元、13万元。农牧民免费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2704元。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400元、每年1600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向39.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困难群众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保障房建设管理和使用不断加强,建成保障房5.99万套。建设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111个。

统计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事业和审计、质监、气象、人防、老龄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双拥共建共保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鱼水关系更加巩固。

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局势更加安定和谐。按照___“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强化各项维稳措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为有力抓手, 派工作队驻村;以干部驻寺常态化为主要内容,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以强化拉萨、昌都、那曲、日喀则、“两边一线”等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管控为有效途径,实现维稳措施全覆盖;以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信息情报工作和应急机制建设为关键举措,提高预知预防能力;以加强学校管理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为重要载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为重要手段,筑牢维护稳定的思想基础;以维护稳定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建立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粉碎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一切分裂渗透破坏图谋,确保了党的十八大、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每年“三节”、“两会”、三月敏感期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段的安定祥和,确保了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综合作用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子女就学等问题逐步解决。城市社区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基层政权和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严格食品药品监管,加强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六、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加大,藏语言文字工作不断加强,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快。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每年9月集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办庆祝“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活动,营造了民族团结的好氛围。

七、重视做好宗教工作,促进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把寺庙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把广大僧尼作为公民和朋友,在全区1787座寺庙实施“六建”,实现了寺庙管委会(专职特派员)全覆盖和干部驻寺常态化。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寺庙“九有”、“一覆盖”,使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深化“一个创建”,强化“一个教育”,实施“一个工程”,充分调动了广大僧尼爱国守法的积极性。改进和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把依法管理、社会管理和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八、坚持保护建设并重,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全面推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扩大,水生态补偿试点启动。生态补偿年均达35亿元,200万农牧民受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取得阶段性成果,治理沙化、水土流失面积13万多公顷。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顺利启动。植树造林390万亩,封山育林767万亩。在全国率先启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实施6个国家级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新建8个自治区级湿地保护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不断加强。资源开发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能力显著增强。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大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顺利实现。

九、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农村水电、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曲水农村改革试验区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试点全面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自治区监管的国企改制目标全面实现,全区国有企业上缴税金比2023年增长87.44%。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清理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61个,行政收费全面取消。西藏航空、西藏银行成功组建,西藏信托恢复开办业务。财政改革成效明显,税费改革稳步推进,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国开行、农发行、工行、邮储银行在藏设立分行,202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比2023年末增长2倍。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双湖县批准成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医药、文化、水利等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023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0亿美元,5年年均增长30.4%。招商引资389.21亿元。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从业人员达56.1万人,上缴税收份额超过90%。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了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树立了党的西藏工作新的里程碑。会议确定的政策措施得到认真落实,五年来中央累计向我区投入3338亿元。援藏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五年落实援藏资金125.49亿元,比上个五年增长1.77倍。

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行政监察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大,颁布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7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70个专项规划颁布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推进。自治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79件、政协委员提案1507件,办复率达到100%。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过去五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庆祝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活动,全区各族人民在隆重喜庆的氛围中,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面对北京奥运这一百年盛事,我们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精心组织,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圣城之旅安全圆满。面对汶川大地震这一重大灾难,全区各族人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行动之快、捐款数额之大、参与面之广,为我区历史罕见。面对“9·18”亚东地震,我们迅速组织抢险救灾,最短时间内抢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重建基本完成,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抓住难得机遇,加强综合调控,狠抓投资消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建设文化强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01亿元,比2023年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58亿元,增长5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亿元,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5.1%、11.5%;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得益于历届自治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和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向为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外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坚持____的领导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每一个关键时期,___、国务院都专门研究西藏问题,及时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明方向、指路子、绘蓝图,开创了“一个转折点、三个里程碑”的光辉实践;在每一个关键阶段,自治区党委都作出专门部署,促跨越、保稳定、惠民生、护生态,推动西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西藏就是要始终坚持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把符合中央要求、立足西藏实际、顺应人民期待作为衡量所有工作的标准,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始终是我们事业的强大后盾,各族干部群众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始终是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本立足点,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弘扬。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坚持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以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收入增加为重点,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民族团结作为西藏繁荣发展的坚强基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各民族始终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致力于创造西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必须把保持生态环境良好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坚持保护与开发互促共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生态环境良好,努力构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从长远看,我区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持续,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拉大,需要我们千方百计拓展增收渠道;社会就业观念亟需转变,就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扶持培育;各级政府的思想观念、行政方式、工作作风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稳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这些困难和挑战,大多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同时,由于十四世达赖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一刻也没有停止渗透破坏活动,我区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十四世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同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任务十分艰巨。

今后五年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继续追赶全国发展步伐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工作部署上来,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不懈努力。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______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____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___明确的“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抓好社会持续和谐稳定,推动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建设富裕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法治西藏、文明西藏、美丽西藏。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巩固发展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用好援藏项目资金,不断扩大各类投资规模。突出重大项目投资拉动作用,努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综合能源、现代通讯、水利保障体系,力争到2023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000公里以上,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区内航空网络健全完善,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充分发挥流通促进消费的功能,以培育农村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着力发展服务型消费,巩固和提升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突出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建设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西藏优势矿产资源格尔木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23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接待国内外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转移和转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支持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昌都等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以拉萨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发展小城镇,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到2023年城镇化率达到35%以上。着力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继续推进水、电、路、气、讯、邮、广播电视、优美环境等进村入户,不断改善农牧区面貌。着力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力争到2023年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的比例降至10%以下。着力增强农牧民主体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观念,引导农牧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科学发展机制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坚持尊重市场规律,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放心放开放宽放胆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上缴税收年均分别增长15%以上。增多做强金融主体,提升完善地方金融机构功能,加强基层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设。加快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选择后备企业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

着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加快融入内地经济大循环,逐步提升我区在全国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分工中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加大边贸市场、出口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着重提高自产品出口能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增强外事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做好侨务工作,扩大境外藏胞爱国统一战线。

三、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资源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倾斜,力争到2023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小学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高中入学率达到80%以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做好人才工作。着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和功能,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健康体检制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确保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每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45万人次以上。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尽快做到能转移、可接续、好衔接,到2023年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5%以上;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继续做好优抚工作。

四、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宗教服务“五下乡”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力争到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特色支柱产业。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加快实施“西新工程”,推进党报党刊“村村通”、“寺寺通”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寺寺通”,确保___的声音形象在全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上听得到看得到,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的声音形象听不到看不到,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绝对安全。加强涉藏外宣工作,在国内外树立客观真实、欣欣向荣、团结和谐新西藏的良好形象。

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

坚持“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坚持抓早抓小抓快抓好,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继续完善落实好十个方面的维稳措施,构建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强基惠民干部驻村工作,筑牢城乡稳定的社会根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确保寺庙和谐稳定;进一步强化延伸城镇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进一步严格宗教事务管理,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进一步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管控,确保没有缝隙、没有盲区、没有空白点;进一步强化新兴媒体管理,确保信息网络安全;进一步强化信息情报工作和应急机制建设,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果断处置;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面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维稳机制,形成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的群防群治维稳格局;进一步强化维稳责任,确保中央的部署和自治区的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确保全区社会大局全面稳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六、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规体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继续推进寺庙管理创新,构建寺庙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好佛教协会和西藏佛学院的作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七、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家园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强区。加大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重点区域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鼓励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力争到202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3%以上。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监测服务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八、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与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坚持为民宗旨。着力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各族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约法十章”,着力解决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依法办事,强化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切实把政府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廉洁行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实干兴藏。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坚决杜绝浮在上面、空喊口号、坐而论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务实型政府。

同时,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着力推进军警民融合式发展,支持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边防、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推动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

2023年工作重点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落实“十二五”规划项目,做好中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年度落实国家投资38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加快交通运输建设。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国省干线、通县油路、经济干线、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建设,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000公里以上,行政村通路率达到98%;铁路方面,加快拉日铁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拉日铁路建成通车、拉林铁路开工建设,加快川藏铁路昌都段前期工作;航空方面,重点实施贡嘎机场、林芝机场改扩建和邦达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力争那曲机场开工建设,拉萨机场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大力发展区内支线航空网络,增加国内航线航班,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27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1.8万吨以上。加快综合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川藏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加快推进多布、藏木、果多等水电站建设,推进阿里并网光伏电站、那曲风能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昌都电网与四川电网联网工程,加快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和城镇配电网,大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网升级改造,推进主电网向农牧区延伸,基本实现用电人口全覆盖。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安全饮水、区域防洪、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利骨干工程和特殊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加快推进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扎实开展澎波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5万亩。加快现代通讯建设。推进移动网广覆盖和宽带通信工程,完善党政专网通信基础设施,建立区地县三级应急通信体系,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97.5%的乡镇通光缆、实现乡镇邮政网点全覆盖。

二、扎实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按照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大区,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提升农牧业。抓好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农畜产品基地、“一江三河”流域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尼洋河流域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实施粮食增产行动计划,确保粮食产量达到95万吨以上、力争达到1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保证粮食特别是青稞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畜牧业大发展,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加大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力度,力争肉、奶产量分别达到31.2万吨和35万吨,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扶持24家国家级、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力争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6.5%。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格尔木藏青工业园、昌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壮大企业规模,集中力量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市场前景广、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大企业集团;着力打造优势矿产业、能源产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等优势产业,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工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大宣传力度,改善交通条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拉长产业链条,打响“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特色品牌,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60万人次、增长20%以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推出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实施好“百幅唐卡”创作工程;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牧区商业网点建设,落实好家电家具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增多做强金融主体,用好用活西藏金融保险机构特殊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缩小银行存贷差,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支持规范房地产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贷款、购房、落户、入学、就业等配套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对接落实好中央支持我区的12项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青稞产业、藏药产业、金牦牛等八大重大科技专项,推进拉萨、日喀则农牧业国家级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三、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搞好营改增、资源税改革试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内地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加快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加强与南亚各国的交流合作,加强边境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吉隆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抓好那曲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不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在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优化软环境,坚持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度下放审批权限,大力简化审批程序,今年自治区各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原则上要减少50%,最大限度地下放权力、打造政策环境梯度差,吸引国内外客商来藏投资兴业。

四、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工作。办好惠及全区各族人民的“十件实事”。加快实施安居工程。筹措资金8.75亿元,解决剩余52035户农牧民安居房建设,确保46.03万户农牧民全部住进安全适用的房屋;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4.3万套建设任务;推进拉萨市城市供暖工程,确保实现拉萨市居民供暖全覆盖。着力改善农牧区条件。加快“八到农家”工程,解决所有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通达问题,乡镇油路通畅率达到60%,建成农村沼气1.5万户,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8.4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4%、95.5%,电话普及率达到96.8%,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1.6%,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西藏高校应届毕业生全就业、往届毕业生基本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牧民12万人次以上,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45.5万人以上。努力稳控物价。完善价格应急协调机制,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监管、发放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高农民工、城乡居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参保率,各险种参保率达到93%以上;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左右;加强儿童福利院建设,确保全区分散供养的4588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城乡薄弱学校、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农牧区幼儿园建设、配强相应的师资力量;大力推进“双语”教育,巩固提高学生入学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5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7%,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5%;完善15年教育“三包”政策,年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700元;稳步推行内地西藏班各项改革,鼓励高校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医疗卫生保障。力争开工建设自治区疾控中心、儿童医院、全科医师临床培养基地,实现县县有标准化医院、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好27个农村急救体系建设;继续为城乡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完成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适合我区的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推进文化惠民。力争地市博物馆、群艺馆和图书馆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5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3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建设,完成58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点建设;开展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做好芒康盐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抓好全区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扶贫开发。全面实施到户帮扶,使8万户、38万人得到项目全覆盖,力争12.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认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对广大僧尼的关爱,进一步落实利寺惠僧政策,巩固完善各项保险措施,开展好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在寺庙领袖像、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实现所有寺庙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广播电视,改善寺庙公共服务和僧尼修行条件。

五、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维稳措施,突出抓好第二批干部驻村工作,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提升城镇网格化管理水平,加强手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管理,加强信息情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新旧西藏对比教育,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集团的“三性”分裂本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实现“三不出”(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力争小事也不出),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扎实推进城镇化。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完善城镇发展规划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构建以拉萨市为中心,以地区所在地为支点,以县城、边境城镇、特色文化旅游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有序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解决户籍、土地、财税、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涉及农牧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问题,力争城镇化率达到25%以上。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资金、项目、人才向县域流动,集中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县城和经济强县。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生态西藏建设规划纲要》编制;积极争取调整珠峰、羌塘、雅江中游河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争取湖泊、湿地、大江大河生态效益补偿;努力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开展矿产、水电等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完成贡嘎机场-拉萨-林芝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大重点资源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重要区域的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大力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工作。组织实施好第三次经济普查。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区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