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管理报告
栏目

管理创新分析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2-11-27 热度:38

管理创新分析报告

篇一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十二五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市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领导大接访、部门大下访、矛盾大调处三大活动,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双排查,举行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二是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市县乡村定期开展排查梳理活动,组织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五星级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村(社区)两室一办建设,全面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上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近几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集访、进京非访、进京重复访三个零登记,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众安全感提高。

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群众的期望和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滞后,认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较普遍,少数部门单位制订出台措施,重点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于让民作主,由此出现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符的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僵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工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模不断增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没有建立,基层基础管理薄弱,出现许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手段陈旧。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少数干部不懂信息技术,不知科学管理,不善做群众工作,不会处置矛盾,满足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应付问题,遇事想当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社会管理创新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社会公平有序、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畅,自觉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要破除官管民陈旧观念,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单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出台措施,不是只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是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多让民作主,少出现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陈旧做法。

2.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只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方向清、任务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来维持社会稳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会管成一潭死水。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出台措施、开展实际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步入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3.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手段。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健全、完善、规范相关法规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务与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村)服务,强化居(村)民自治,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主动善用网络、唱响主旋律,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使网络虚拟社会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要抓好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创新处理矛盾纠纷工作的方式。妥然处理矛盾纠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法律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息诉止争,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从源头上消除引起上访的因素,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下大气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对于多年、多次申诉的上访老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属申诉有理的,要坚决依法解决,不能再拖;确属无理申诉的,要依照政策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息访工作。

篇二 公安局学习考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孟建柱同志视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一)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改革创新的前提。扎兰屯、阿荣旗、莫旗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市前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将解放思想贯穿始终。我们此次考察看到的扎兰屯的“灯竿报警”、阿荣旗“一网式办公”和莫旗的“执法规范化奖惩绩效考核制度”就是解放思想的成功典型。我们到扎兰屯等地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自觉融入和服务大局、敢于创新进取、勇于探索担责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始终站在公安事业发展的最前沿。

篇三 乡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官路镇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官路镇基本情况

官路镇地处县城西部,是平原乡镇。景色优美,山、水、滩、林资源丰富。全镇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xx余亩,山林面积74000余亩,辖29个行政村,6916户,2.21万人,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71元。官路镇距县城约7公里,北与金华市磐安县接壤,35省道、40省道东仙线和台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出口约4公里左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

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暖人心

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服务青年的就业需求,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各单位部门在我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100余人参加劳动技能培训。

为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我镇在石井村成立了“阳光驿站”示范基地,成立了以镇专职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设立“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办公室,下设思想法制宣传组、心理辅导组、文体组、技能培训组、帮困助学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石井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及村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规划,协调和研究解决“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成立了以村“两委”其他成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企业负责人等为成员的村关爱帮扶领导小组,进行结对帮扶。到目前为止,已对辖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多次帮扶活动。这些矫正对象均按照“阳光驿站”工作流程的要求,落实了监护人,全部建立了志愿者和监护人“一对一”监管,建立监督考察小组,开展一月一次的谈话和思想汇报、公益劳动、走访、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科技培训、文化体育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有益健康活动。

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预警谈话制、首问责任制、双向承诺制、四访工作制、责任查究制等七项工作机制,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警司联调等四种调解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依托“综治维稳中心”,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综治办牵头,司法、派出所主办,各办、站、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片领导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综治工作中心破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信访积案5件。

便民服务解民忧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镇专门开设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咨询、民政服务、城建土管、党员服务、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人口计生、农林服务八个服务窗口,统一将定补、抚恤、救济款、农村低保的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农房新(改、扩)建和用地手续、组织关系接转、困难党员救助、家电下乡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林权证、采伐许可证等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项目进行整合,由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情况“五公开”。各个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接件和办件,并根据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改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改过去分散办理为集中、联合办理,改过去“群众求着政府办”为“政府服务群众办”,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办的事办好、办完。同时,制定了考勤、办理登记、效绩考核、岗位责任、首问负责、过错责任追究、职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接受的每一个咨询等都详细登记备查。

三、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官路镇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机制体制还不健全。统筹城乡、土地征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纠纷大量出现,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随着统筹城乡在我镇的深入推进,如何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式还较单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公民参与的渠道相对缺乏,全社会综合力量的运用还不够,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工作人员仍显不足。随着各类纠纷的不断增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再加上原维稳信息员工作调动,我镇综治办现有工作人员严重短缺。

四、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注重拓展思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体制机制、实践路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紧紧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点上突破,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重管理制度创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政策综合平衡,形成权责一致、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社会管理新体制。

注重管理方式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要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所在。加快发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坚决保障弱势群体基本利益,协调处理不同主体利益差别,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通过使群众受益,把民心凝聚起来。

注重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将矛盾纠纷调解、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及群防群治人员工资报酬列入财政预算,支持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经费保障到位。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作量也将随之增加,必须不断充实专业工作人员。

注重监督检查。要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强化督促落实,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篇四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1、信息化建设,人性化关怀,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高效优质

xxxx年,xx县公安局牵头组织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租赁房屋和暂住人口集中清理专项行动,按照“村不漏街,街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要求,共清理出租房屋xxxx户,清理暂住人员xxxx名,并全部完成了基本信息采取集与电脑建档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xxxx名外来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在电脑系统登记备案,并实现了暂住人员信息与在逃人员信息互动对比,“以房管人”和“以信息化管理人”工作模式初见成效。xxxx年以来,在全县xx家旅馆安装建设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通过入住人口身份信息查验,抓获网上逃犯xx名,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流动人口社会治安防范能力。在流动人口服务方面,石城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人为本出台新规,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凭用工单位证明免借读费进城就读,并可平等享受升学政策,较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困难,为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创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xx年来,xx县共接收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共xxx人,在接到这些人员释放回籍的通知书后,县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立即根据其思想表现和家庭状况分级分类帮教安置,结对帮扶,实施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的“三包”工作措施,积极帮助释放回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和就业创业,帮教安置率达到了98%,重新犯罪率为零。大部分释放回籍人员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没有再次危害社会,有的在帮扶教育下甚至变身为产业发业带头人,如石城县木兰乡籍刑释解教人员温昌礼,回归原籍后,筹集资金兴办养猪场,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xxxx年起,xx县不惜重金保平安,在省、市首开先河在农村大力加强“小技防”建设,并把它列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对安装高科技治安联防报警装置的农户家庭给予经济补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xxx余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xxxx农户安装治安联防报警器。xxxx年全县开通乡镇视频监控系统,在城区进出口处建设了xx个高清晰图像抓拍治安卡口。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技防建设也得到大力加强,特别是在xxxx人以上的学校全部安装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临圩镇的中小学也大部分在校门口安装了视频探并头接入乡镇视频监控系统,治安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从xxxx年起,石城县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对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四个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开展了长期的治安整治,整治成效显著,曾一次性查获收缴各类赌博游戏机41台,同时处予8家游戏室业主拘留10日、罚款xxxx元的严厉处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据统计,通过开展集中整治,治安重点地区的刑事案件已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了xx%,治安案件则由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xx年的xx起,下降为xx%,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4、压缩整合,强化管理,网吧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城县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压缩整合城区网吧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压减网吧数量,规范经营管理。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压减网吧数量,把城区xx家网吧压减整合为xx家,压减幅度达xx%,量的减少带来了质的飞跃,改变了网吧过多过滥难管理的局面。二是开展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法制道德教育,增强了经营者守法意识。三是在县城网吧全部安装远程适时监控系统,加强了网吧远程监管能力。四是经常组织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和日常巡察,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查处网吧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五是对网吧实行星级管理,推动了网吧经营活动争先创优。网吧违规经营现象得到有效遏止,特别是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明显减少,xxxx年共发现查处xx起,今年以来仅发现查处1起。社会各界对此反映明显好转,xxxx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加强网吧管理”提案为零。

5、建管并用,疏堵结合,有效障了保政务信息安全和网民诉求权力

xx县保障政务信息安全主要是通过建设使用电子政务网的途径来实现的,政务网始建于xxxx年,分为内网和外网,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内外两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用于传输机要文书(含国家机密),访问受到了严格控制,只有特定领导和指定工作人员才有访问权限。外网则对各级公务员和一般网民开放,具有通用访问权限。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xx个县直部门单位和xx个乡镇接入了政务信息网,上与省市直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政务网络结构。由于政务网采用了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手段,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党政机关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政务电子邮件系统功能既能有效实现各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又能有效保障政务信息安全传输,避免发生泄密事件。同时,依托政务网建立起来的视频会议系统,仅今年上半年就召开视频会议xx场,接待参会人员xxxx多人次,节约赴省、市开会成本达xx万元,四年来共计节约会务开支xxx余万元,有效提高了办公效益,降低了办公成本。政务网还在xxxx年建设开通了xx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了涵盖部门单位和商业企业等各类网站xx个,并设立“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网上信访、视频新闻”等栏目,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政务信息、商业信息与合理表达诉求的平台。网上信访在xxxx年共计答复网民留言xxx条,加强了政民沟通,减轻了信访压力。另外,xx县在各部门单位安排专兼职信息员负责在网上论坛和重要网站探索有关石城县的重大信息和动态舆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处理,避免由此带来的消极反应和不良后果。

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三所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均基本达到了70—80人,容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只好挤往较为偏远的郊区学校。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校“留守孩”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近期xx县公安局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就排查出xx名高危精神病人,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近期调查发现,全县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还存在校车超员超载现象。二是城区四个治安重点地区(xxxx商贸娱乐区、xx农贸市场、xx镇商贸城、xx新车站)整治成果主要来自临时突击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三是城区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太少,仅分布于主要交通路口,而且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网吧监管方面。一是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按规定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和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乡镇网吧均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三是行政执法力量薄弱,文化稽队人员少,且未能做到专职专用,对网吧经营情况疏于监管,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巡查管理和案件调查处理工作效率。四是部分网民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五是市场上缺乏适合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绿色健康网吧,学校和家长引导青少年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互联网学习、生活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5、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舆情处置方面。一是政务网延伸困难。各部门单位接入政务网需要一次性投入20年光纤使用费用1万元,加上部分单位和领导对政务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政务网的建设速度。目前,仍有部分单位来接入政务信息网。二是政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单位虽然已经接入政务网,但管理不规范,有的电脑使用政务信息网络,有的电脑则为节约成本(接政务网每台xx元/月,电信、移动网一台费用可上多台电脑),通过电信、移动宽带网络上网,出现政务网与电信、移动网混合使用现象。部分单位由于未接入政务网,单纯通过无任何隔离措施的开放式互联网(电信、移动等运营商网络)与外界沟通。此外,工作人员在使用移动储存设备(如u盘)时,有内外网互插滥用现象,存在病毒传播和信息泄密隐患。三是网上信访办理效率偏低。xxxx年共收到网民留言xxxx条,答复xxx条,答复率仅xx%,且部分答复未接照规定办理期限予以答复,较大程度上挫伤了网民通过网络信访的积极性,损害了部门单位形象,增加信访部门现场信访接待量。四是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专门研究制定应对重大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的相关工作预案。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一是要加强部门和区域合作,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综合治理。按照“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方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列入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建立起以社区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形成抓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整体合力。二是要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实时申报。三是对流动人口管和租赁房屋实行分类分层次管理。对身份清楚、有固定生活来源、固定居住场所的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对无固定收入、无固定职业、无固定居住处所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或有前科劣迹的重点控制对象纳入重点人口管理,并掌握其身份、特征、交往人员、经济来源等情况。在租赁房屋管理中,房主是重点人口的,承租的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嫌疑的,出租房屋作为公共场所以及在治安状况复杂地段的,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其它的作一般管理。四是所有经营性旅馆必须全部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公安部门信息平台联网,以便对在逃人员进行信息对比。五是公安部门要与计划生育、工商、税务、民政、房管、建设、医疗卫生部门就有关流动人口办证方面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以证管人”,提升管理效率。六是要通过政府筹资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合理规划新办学校或扩大城区现有办学规模,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孩”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要从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或退休老干部中招聘法制副校长配备到每一个学校,并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孩”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孩”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部门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当前外省校园凶杀案件频发的特殊情况,迅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设置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上述地区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网吧监管分面。一是要继续巩固网吧压缩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网吧管理制度,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案件。严格执行对累计xx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不少于xx天并处罚款,第3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依法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的规定,提升网吧服务管理水平和行业形象。二是要在乡镇网吧全面建设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同时优化城区网吧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杜绝监控系统视频盲区,增强网吧技防能力。三是要加强文化稽查队伍建设,适度增加人员编制和行政执法器械装备,并确保人员专职专用,监督管理正常高效。四是要经常组织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等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活动,把网吧经营管理状况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五是要积极做好网吧实名制上网的新型软件推行工作,采取有效技术管制措施有效防止和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网吧制作、下载、发布、传播淫秽色情和暴力恐怖游戏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环境。六是要开展诚信网吧建设,逐步实施绿色网吧工程。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探讨建设绿色安全健康的学生网吧,与学生家长一道共同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营造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生活。

5、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与网络舆情处置方面。一是着力提高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政务信息保密意识,严格开展党政部门单位网络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整改,规范网络及移动储存设备的管理使用,确保党政部门单位全部通过政务网络接入互联网。二是石城县信息中心要按照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要求,定期对网络连接、政务网终的使用情况进行巡查,切实有效地做好计算机网络与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政务网络安全运行。三是信访部门要加大网上信访案件的交办督办工作力度,并把办理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列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与各部门单位评先评优紧密挂钩,改变一些部门单位对网上信访不重视和推诿扯皮现象,挽回网民信心和政府形象。四是要加大网络舆情搜索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及时删除、阻碍有害信息,有效维护网上秩序。五是要加紧研究制定与新闻媒体沟通机制、政法维稳宣传舆论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网上重要舆情监测研判机制、重大网络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积极主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严防别有用心或不明真相的人利用网络媒体恶意炒作、推波助澜,坚决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篇五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对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对各人民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信任,而且对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舞台,拓展了新空间,也对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莆田市妇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中,把参与社会管理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密切关系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实施参与;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好妇联组织网络优势,不断扩大覆盖面,提升参与范围和参与层面;突出特色,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转移给社会的部分职能,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一)抓好切入点,拓展组织网络,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紧紧抓住党群共建契机,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哪里,妇联基层组织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不断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努力构建统筹城乡、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党建带妇建”工作网络。一是加强“妇女之家”建设,使之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有创造力的妇女群众组织。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以党的建设带动妇联建设工作的意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开展千村妇代会创先争优活动,使妇联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巩固健全,基层妇联全面实现有办公场所、有牌有印、有制度上墙、有四簿一册等妇联硬件设施。全市建有“妇女之家”1035个,其中优秀妇女之家287个(全国7个、省级12个、市级268个)。二是推进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努力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把组建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采取“建、联、挂、靠”的组建模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等方式,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妇女组织、女工委员会。全市建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124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妇女组织49个,民主党派妇女组织、团体会员1287个。三是搭建推动妇女参政的政策、宣传、教育、推荐平台,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注重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争取将女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年度目标考核,联合组织、人事等部门形成共同负责、共同落实、共同考察、共同选人、共同培养的“五个共同”联动机制,推动更多的优秀妇女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市现有女干部24009名,占干部总数43.11%,市人大女代表70人,市政协女委员65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100%,市直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42.42%,市管后务干部中女干部所占比例达到22.76%,全市已换届村的女性、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比例均为100%,女性进村支委、村委比例分别为50.7%、64.4%。以来共举办了女干部能力拓展、女性竞职村两委、专职专选、妇联业务等培训班30多期,培训女干部3000多人次。

(二)抓好结合点,搭建创业平台,推动妇女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选择工作载体,细心搭建参与平台,组织、凝聚广大妇女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既为妇女激发活力、实现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也为妇女群众展示巾帼风采提供机会。一是以“双学双比”为载体,引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百千万工程”和“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项目”,加强科技示范、培训、服务“三大网络”建设,举办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村妇女近万人次,建立巾帼示范村(基地)、“三八绿色工程”基地200多个,形成枇杷、龙眼、文旦柚、火龙果、茶叶、紫菜等特色产业30多个。二是以“创业就业促进行动”为载体,推动妇女创业就业。积极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协调社会力量,贴近劳务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政策引导性培训、择业观念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妇女自谋职业、自立创业,通过妇女创业创造更多妇女就业的新岗位,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城镇新增就业女性12万人,2.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女性实现就业,20多万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加强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206名妇女获得贴息贷款1220万元。积极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主动参与各类招聘会,提供适合妇女的就业岗位4000多个。联合经贸委、工会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建立家政培训基地3个,年培训家政服务员名。三是以“巾帼建功”为载体,带动妇女建功立业。广泛开展“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百岗千人争创巾帼文明岗”、“巾帼文明岗车组”等主题活动,全市已有100多个巾帼文明岗参与“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活动,掀起新一轮争创巾帼文明岗热潮。开展“百强联百村共建新农村”结对帮扶活动,100个巾帼文明岗、机关妇委会和女企业家与100个村妇代会结对共建,累计为100个村妇代会捐赠办公设备85套,帮扶村贫困妇女400多人,结对春雷女童500多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扶持建设项目10个,为村妇代会送技术和资金40多万元,有力推动城乡妇女统筹协调发展。四是以“海内外妇女发展联谊会”为载体,推进妇女合作交流。成立莆田海内外妇女发展联谊会、市女企业家联谊会,通过组织项目推介签约、招商引资、成果展示、参观考察等形式加强海内外妇女交流合作。连续六年组织女企业家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共签约项目30多个,项目总投资金额达数亿元,选树100多名“杰出创业女性”典型,进一步激发全市妇女创业热情,增强妇女创业信心。

(三)抓好立足点,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社会公正义

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发挥妇联组织在反映妇女诉求、维护妇女权益方面的职能优势,从广大妇女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家庭和谐,提升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一是源头参与,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抓住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开展调查研究,利用妇联组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使政策在资源调整、利益分配上向女性倾斜。配合市人大召开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项执法检查,联合相关部门就女干部培养选拔、反家庭暴力、调解衔接、妇女权益等多方面问题制定下发文件,使全市妇女维权工作实现了抓源头、多渠道、重实效的工作目标。二是抓实信访,积极参与社会稳维工作。主动融入“大调解”格局,层层设立妇女维权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妇联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建立调解衔接工作站和调解小组,开通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健全信访接待制度,募集1000多名维权服务志愿者,全市形成了宽领域、广覆盖的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网络,并逐步建立起以妇联调解为主导,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互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衔接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妇女维权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各级妇联组织接待来信来访1万多件(次),参与调解各类案件1932件,其中受托调解490件,效力确认250件,协助调解1127件,家庭暴力案件65件,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联调解衔接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完善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制定出台《全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暂行规定》,成立反家暴工作协调小组,建立健全家庭暴力的来信、调解、督办等制度,在全市基层派出所和警务室设立67个“家庭暴力报警点”,依托市救助站建立“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站”,先行在城厢区、荔城区法院成立“反家暴案件合议庭”,率先在全省发出首份人身安全民事裁定书,召开了全国第一场人身保护令复议听证会。截止目前,已审理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14件,发出人身保护令12份。四是发挥优势,促进家庭和谐稳定。突出家庭主阵地,以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三八”维权周宣传、“让平安走进千家万户”、创建“低碳、生态家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安全防范、健康文明、和睦相处意识,创建一批和谐家庭、生态家庭、平安家庭、低碳家庭、绿色家庭;以建设五好文明家庭为主题,深化创建内容,拓展家庭创建领域,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道德、美德水平,引导她们促进家庭和谐、带动村(社区)和谐、服务社会和谐,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平安莆田奠定坚实基础。

(四)抓好借力点,深化帮扶救助,服务社会公益事业

紧紧围绕社会民生,发挥妇联组织在整合社会力量资源,扶助弱势妇儿群体方面的组织优势,积极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职能,协助党和政府开展系列惠民服务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主动参与教育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双合格”宣传实践活动,成立家教讲师团,开通家庭教育服务热线,设立“家教亲子网”,举办家教论文评选,建立家长学校1000多所,开设家教巡回讲座、家教咨询活动500多场次,指导推进了家庭教育,宣传普及了正确的家教观念和育儿知识。认真实施春蕾计划,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帮助妇女接受教育,社会捐资总额189.22万元,资助6385名女童就学。二是主动参与健康服务。连续五年农村妇女免费妇科病普查工作,依托地区医院、计生服务站等单位设立妇科免费普查中心,实施妇女疾病防治救助项目,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妇幼保健服务不断完善。全市完成城乡低保妇女常见病免费检查28519人,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为6.76‰、9.2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4.27%,婚前医学检查率、高危孕妇的筛查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100%,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三是主动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深化“巾帼志愿服务工程”,坚持以“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为宗旨,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组织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健康、送关爱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精心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在全市建立数百个巾帼健身广场,免费普及推广广场舞、健身秧歌、街舞等群众性健身舞,有数十万的城乡妇女从中受益。四是主动参与各类救助。把贫困救助、疾病救助、灾难救助、学业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与妇联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妇联团体会员和妇女联谊团体的作用,壮大妇联爱心志愿者队伍,关注留守、流动、贫困妇儿群体和老龄妇女、空巢家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联合有关部门为她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专门成立莆田市关爱妇女儿童协会,募集资金180多万,年救助贫困妇女儿童200多名,结对资助贫困女大学生、春蕾女童500多名,累计发放救助款、资助款100多万元。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开展“爱心妈妈”亲情结对、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疏导、走访慰问、手拉手互助、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书屋等活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启动“恒爱行动”,招幕202名“爱心妈妈”为孤残儿童编织毛衣237件,让孤残儿童切身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协助做好中国星火基金会“救助孤贫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手术治疗”项目,筛选了3名儿童成功接受资助救治。

二、存在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妇女群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和被动地位也充分暴露出来,无论是在劳动就业,还是在婚姻家庭,妇女的各种权益保障问题正逐渐呈上升趋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1、职能定位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妇联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比较模糊。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只能是有限的、有序的参与,在参与中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起协助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妇联有的工作实际承担了政府行政部门的相关职能,存在越位、借位和缺位现象。如平安家庭、留守流动儿童这些专项工作,让既无行政权又无财政权的妇联来牵头实属不应该,因为妇联作为群团部门对同一级别单位按理是不能起行政领导作用的。

2、组织基础有待于进一步打牢。妇联组织网络覆盖与新时期开放性、社会性、灵活性、多样性的要求还有差距,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还没有完全扩大到各界妇女群众和各类妇女团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还不平衡,组织的纵向结构不合理,基层妇女干部力量配置不足,在直接面对群众、任务最为艰巨的乡(镇)妇联,只有一名兼职干部,里里外外“一人独舞”;村妇代会主任多数是兼计生专干,这种被称为倒三角现象的妇联组织机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工作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同时,“两新”组织妇女工作尚有较多“空白”,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妇委会工作仍遇到不小阻力,推进缓慢。

3、政治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妇联作为性别利益代表的团体参与地位缺乏制度性保障,从全国妇联来看,主席高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西、甘肃等省妇联主席高配为副省级领导;从全国总工会来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主席。而我省各级妇联主席基本没有高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联在人大这一最高权力机构中作用的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代表政府承担着主管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发展规划的实施、协调、监督的重大责任,其成员单位有30多个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其办公室仅有一名科级编制,难以协调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事关妇女发展的相关工作。

4、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多年来,各级妇联积极履行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妇女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妇女群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妇女干部队伍的更新,领导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新知识、新技能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三、思路和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积极拓展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是妇联组织更好地服务妇女儿童、赢得社会认可、提高组织威望的重要途径。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创新实践,在政府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强化参与职能,不断加强妇联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参与的层面,从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等多方面引导妇女参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一要找准参与定位。妇联组织要准确把握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避免“无所作为”和“大包大揽”两种倾向。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要主动协助政府把惠民政策、利民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注意抓住重点、量力而为、尽力而为,注重借势借力,为妇女儿童谋利。要注意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参与的有限性。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不是政府的组成部门,不能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能,但也不是局外人、旁观者,不能放弃责任、不闻不问,只能有限的、有序的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关注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和谐推动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二是参与的选择性。妇联组织不能大包大揽、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起抓,而是必须从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出发,找准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点进行参与。要发挥妇联的政治优势,重点关注妇女群众的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广大妇女群众的自觉追求,推动全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促进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助互爱、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努力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三是参与的特色性。针对不同群体妇女儿童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重点关注妇女儿童切身利益,协助政府做好妇女创业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施“春蕾计划”,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促进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参与的有效性。要以妇女儿童受益率、满意度作为衡量检验标准,提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妇联参与社会公共服务效益最大化。

二要注重源头参与。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虽不能直接出台政策、也不能直接行政,但应该充分发挥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从源头上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主动承接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一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为女性平等地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议由组织部门牵头,实现基本国策宣传教育进入市委党校,成为市委党校培训干部的课程之一。建议由宣传部门牵头,实现基本国策进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的性别意识和男女协调发展意识。在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以多种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二要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针对妇女儿童利益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对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要重点围绕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发展、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反家庭暴力、未成年人犯罪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调研。三要利用妇联组织、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参政议政的优势,多途径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诉求,把急需解决的妇女问题转化为政府关注的问题。要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农村留守流动妇女权益保障等问题方面大力呼吁,增强妇联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影响力,推动政府把妇女问题真正看作社会问题,从源头上强化解决妇女问题的政府行为、法律行为,确保妇女儿童平等享有基本权利和发展资源。

三要深化民生服务。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空间、新途径,促进保障妇女儿童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权益。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妇女创业、就业。要充分利用政府鼓励全民创业就业政策,引导扶持城镇妇女、失地、失业妇女、零就业家庭妇女实现就业。要全力推动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城镇妇女、失地妇女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开展失业妇女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创业就业技能。二要大力开展弱势群体帮扶活动。重点做好关爱农村失地妇女、农村留守妇女、留守、流动儿童、空巢老人、下岗失业妇女、外出打工妹、失学女童、孤残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公益事业,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三要构建妇女群众的利益协调机制。构建诉求表达机制,引导妇女通过合法有序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构建矛盾调处机制,把妇女儿童权益方面的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构建权益保护机制,积极参与推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妇女权益机制建设,切实把妇女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

四要实行项目运作。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

五要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健全组织网络,加强妇队伍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使妇联组织充满生命力、具有创造力。一要积极构建多维、立体的组织网络,组织引导各类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参与妇女儿童工作,巩固和扩展基层妇女组织,加强与各类妇女社团、团体会员间的联系和指导,扩大妇女工作的覆盖面。二要完善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机制,建议设置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的行政编制,由妇联干部专用,对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副主席出现空缺的,行政编制不能占用,以解决无固定编制问题;择优录用妇联干部,可通过竞争上岗等形式录用优秀女干部、女大学生担任,以解决乡镇妇联主席兼职过多或没人干的问题;提高妇联干部待遇,把落实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问题制度化。三要加强妇联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服务妇女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协调的能力建设,引导妇女干部树立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责任,不断提高妇联工作群众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平,努力把妇联建成政治坚定、思想解放、作风扎实,深受妇女群众拥护和信任,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妇女组织。

总之,妇联组织只有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主动承接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社会职能,积极拓展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空间和领域,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

篇六 组织管理创新与发展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数量不断增多,活动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提高。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首都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全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社会组织,成为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一、市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和主要作用

(二)社会组织作用突出。市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促进首都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2023年社会组织开展了60项活动,投入资金1.37亿元。市级汽车、服装等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加强合作,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组建应对危机服务平台,制定了出口企业扶持长效机制。

第二,在抗震救灾和抵御西南旱灾中,社会组织积极筹措资金,共向灾区捐赠款物7.6亿元,参与志愿服务达1116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四,在支持三农方面,市级涉农社会组织开展了社团支农“春风行动”,400多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农民会员受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服务社会方面,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民生服务,发挥社会公益特性,受益群众近230万人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特点

198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恢复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呈现出落实双重管理体制、严把登记审批关口、个别领域试点突破的特点。

(一)落实双重管理体制。双重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市自恢复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将这一管理制度予以有效落实。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对业务主管单位进行适当调整,在原来由市委、市政府部委办等综合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基础上,将各职能局也纳入业务主管单位的范畴。同时,将原本各部委办承担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向各职能局转移,改变了原来主管单位不直接参与管理的现象,使社会组织与业务主管单位之间的工作领域更为贴近,为业务主管单位真正落实职责创造了条件。

二是倡导“三个一”的管理模式,推动业务主管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所谓“三个一”模式,即各业务主管单位都确定一名主管领导、一个分管部门和一名具体的工作人员负责所辖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目前约一半以上的业务主管部门采取了这一管理模式,设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三是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双重管理体制的优势和效能。

(二)严把登记审批关口。一直以来,市都将严把登记审批关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努力做到“五个严审”,即严格审查社会组织的政治方向;严格审查其业务范围的非营利性;严格审查登记及证明文件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严格审查章程的合法性;严格审查社会组织内部人员的社会表现,从而使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都具备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活动宗旨,尽可能杜绝非法组织合法化的企图。

三、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的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积极面对新情况,勇于解决新问题,坚持改革发展,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质的社会组织建设管理之路,促进了首都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迈入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之后,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成为重要工作领域。近年来,首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健全组织、提升能力、培育扶持、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基本思路逐渐清晰,管理服务体制逐渐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作用发挥日益显著。

1、加强统一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工作,把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纳入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2002年11月成立了市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办公室(简称“市中介办”),积极培育和扶持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性组织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8月印发《关于促进市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党的十七大之后,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成立了“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社会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了《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市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市社会建设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篇七 新时期妇联组织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而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是当前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市妇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涵义广泛、千头万绪,不仅涉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管理模式的调整,也涉及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的改变,在这个重大课题中妇联组织大有可为。为摸清我市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现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推进妇女事业发展进程,市妇联针对三个层面开展了调研活动。一是召开了有关部门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方向以及对妇联的期待。寻找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的有效方式和最佳领域。二是在县区妇联先行上报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基层妇联主席座谈会,了解基层妇联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困境,以提炼符合我市情况的工作方式。三是走访长山社区等社区,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规划,以达到社区妇联工作计划紧跟社区工作规划节奏,防止出现纸上谈兵、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工作较多立足妇联传统职能,注重依托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体现了妇联组织联系广、反应快、影响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紧抓源头,男女平等意识普及有力。市妇联通过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国策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男女平等意识已经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并进入决策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并支持妇联组织建设,全市2675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妇联干部,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宣传妇女先进典型、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等举措,徐州妇女已经实实在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涌现出了科技创新女杰闫丽娟、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天然等一批妇女典型,成为徐州向社会推介的名片。通过建立并落实妇联常委、执委定期联系制度,开展“我为妇女发展献良策”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妇女代表推动妇女进步、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紧密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促使她们关注妇女儿童发展议题,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去年市妇联提出的“促进徐州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市委、政府的重视,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列入xx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重搭平台,借助多方力量强化服务职能。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善于发挥“联”字特长,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延伸了服务触角,有效参与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一是搭建了集咨询投诉、法律援助、司法保护、普法宣传为一体的妇女权益保障平台。率先建立了四级妇女法律维权岗(站)体系,共接受咨询、求助2632个,救助受害妇女368名、儿童324名;与市中院联合推进妇女维权合议庭建设,实现了妇联组织与法院诉调工作的完全对接;开办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高级培训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伤情鉴定中心、110家暴投诉站等,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白丝带志愿者车队”,打造了妇女维权的徐州模式。覆盖全市的妇女权益保障网络已经成为全市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搭建了与各界妇女联系的联谊平台。建立了女企业家网站、制定了联谊活动计划、规范了相关协会、联谊会的活动章程和联络制度,建立起妇联组织与女企业家协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等各类女性联谊组织的日常联系和互动的渠道与机制。通过加强与多个妇女团体、组织的联系,了解不同阶层妇女的心声,引导她们正确表达诉求。并积极利用各类妇女团体力量,组织她们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如组织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深入农村开展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活动。组织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村官结对,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和智力支持等。三是搭建困境妇女儿童扶助平台。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平台,由政府用劳动力培训券、下岗职工培训费购买的方式,为妇女群众提供免费的家政培训,xx年共培训妇女1140人。以省儿基会徐州代表处为平台,广泛聚合社会各界力量,扶助贫困孤儿、留守儿童、单亲母亲等困境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各级妇联也各自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关爱项目。邳州“党员妈妈”行动自邳州市妇联在xx年开展以来,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贫儿童。作为和谐邳州建设的重要品牌工作,邳州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为xx年50项重点实事之一,并拨付了专项活动基金。(三)善聚资源,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管理。一是集合阵地资源。依托党员之家、社区活动中心等推广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按照一地一品的工作思路,各地妇女儿童之家根据当地妇女儿童实际需求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工作计划,吸引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参与,拓展了她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全市建立了135个儿童快乐家园,部分县(市)区实现了镇(办事处)全覆盖,为徘徊于学校与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引导。二是集合队伍资源。建立了各类志愿者队伍462支和女性人才数据库,以此为支持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楼道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和文娱活动,成立了老年服务站等社区专业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为困难家庭提供居家养老、邻里互助等家庭志愿服务,营造了互爱互助,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集合社会资源。为应对常常无资金、无人员的工作困境,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联合开展能够促进妇女工作与社会工作双赢的活动项目。如联合九七医院开展的贫困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检查和治疗费用减免活动;借助劳动局培训资源开展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基金,救助贫困儿童、家庭;联系社区常驻单位安排妇女再就业岗位等,帮助失业妇女融入社会,解决生活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妇联多年坚持的各项工作,其实质大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我们在政府与妇女,市场与妇女群众利益、社会组织与妇联之间发挥了较强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但如何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妇联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妇联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相对滞后制约参与实效。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出现,同时在政府职能改革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主体趋于多样化的多重影响下,政府要求妇联更加科学严谨准确地反映妇联所代表的妇女群众的利益和妇女发展现状,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妇女要求妇联更加直接地为不同层次的妇女群众提供更为直观的利益和帮助,妇联组织传统的活动型的妇女工作方法和垂直型的妇女组织架构已经难以应付政府、妇女对妇联的全新要求,无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二)妇联组织行政化倾向阻碍参与程度。依托行政体系进行组织建设、人员配置的特点使妇联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组织系统趋向封闭、工作方式趋向保守、工作职能趋向模糊。既不能建立更加紧密、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也不能有效运用已经建立起的从上而下的组织优势,实现广泛联系妇女,了解妇女需求,代表妇女权益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财政,缺乏上下沟通的渠道,在工作开展中往往出现无视地区发展差别,一刀切式任务布置的情况,导致妇联组织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为妇女群众提供更为便捷、贴心、全面的服务项目。

(三)妇女组织和干部的社会化能力难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妇联组织在资金、项目、人才、资源等方面十分薄弱,很难满足各界妇女群众多方位的需求。并且妇联倒三角式的组织结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而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三、对策与思路

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管理职能,填补政府里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不足,为妇女群众提供恰当有效的服务,不仅要加强妇联原有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组织实力,更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拓展妇联工作领域、增加公共管理抓手,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群众的需要。

(一)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妇联组织影响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点是代表妇女儿童利益,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只有从源头上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才能取得管理实效。一是推动制定有利于妇女儿童的保护和倾斜政策。妇联应当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通过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向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建议等方式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二是推动妇女参与民主管理。要通过与组织部门联合培养选拔女干部,努力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数量和比例,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同时鼓励和帮助妇女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妇女自身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妇联传统的以活动为主的工作方式收效甚微,应当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下岗女工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以开放性工作思路,更大力度地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三是规范化项目运作。项目化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向政府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服务供给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但目前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许多项目名为项目却缺少科学的管理、评估方法,目标不明确导致效果不明显。因此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程序势在必行,从目标到产出,从规划到实施,从监督到评估,都有清晰的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提高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参与度。一是应与各类妇女组织加强联系。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妇女志愿者队伍等,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女工作的有效力量。二是大力发展经济实体.应当引导社会力量发展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教育、宣传、活动、服务型经济实体,使每个经济实体通过自主设计服务项目,积极争取政府授权,降低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建立经济实体可以先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利用活动中心多年来服务妇女儿童的成熟经验,增加市场化工作内容,培育一批运营效果和社会效果良好的经济实体,循序渐进的扩大实体的规模和数量,逐步规范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经济实体。并借以推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分离,使公益的归公益,经营的归经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四)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为基层落实公共服务提供支持。一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针对基层妇联普遍存在的人手不够、兼职过多的问题,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上而下解决难题。市妇联要依托各团体会员、党政资源建立专家团、人才库,并在全市实现共享,帮助基层妇联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活动成效。尝试在市、县级推行妇联干部进基层制度,每名市和县级妇联干部一年中必须有固定长的时间驻基层妇联开展工作。这样既部分缓解了基层人员缺乏的问题,也有效实现了上下联动,避免妇联机关化倾向。要引进社工、义工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妇联工作社会化,开展面向家庭和个人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二是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由于基层妇联人手不足、资金有限,在贯彻落实上级妇联任务时,往往有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所以一些具体工作如“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应当尝试将工作开展主体、具体操作方式、评估标准等进行固化后再交付基层妇联开展。这样既为基层妇联节约了时间和资源也有利于工作效果顺利实现。三是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运用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基层妇联干部开展妇联业务、创业知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她们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带领妇女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掌握新知识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等。努力建立一个基于妇女干部能力规划的整套培训课程,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妇女干部综合工作能力。

(五)培育妇女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和民主决策的氛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转变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妇女群众宣传公共服务的理念、价值、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氛围,让妇女从心里认识到参与公共活动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民主法治的需要,是展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激发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这是起点和基石。要不断探索并落实妇女议事制度,在已经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要尽力提高参与议事居民代表中的女性比例,并在女性代表间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妇女儿童关心议题的提出。在还未建立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由社区妇联干部牵头,先行建立稳定、透明的妇女议事制度,引导妇女群众关注社区生活,自主决定社区妇女工作重点,并积极推动议事成果的转化为实际效果,使妇女群众直接参与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培养妇女群众的民主意识,带动社区民主进程。

四、影响妇联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效果的问题

(一)队伍素质决定参与效果。要有效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必须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这是提高参与度的基本要求,妇联干部应及时、准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与妇女有关的具体政策,更深入地参与并切实在工作中运用、执行,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关注并了解社情民意,并具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活动策划等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三要具备市场运作、项目运作能力。适应市场化、社会化要求,强化项目意识,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找准涉及妇女儿童发展、且妇联能够干好的项目、干出特色、干出成效,如认真思考“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家庭文化建设等传统活动的项目化包装,使社会受益、妇女受益,也使自己不断发展。(二)科学评估决定发展方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向公众并服务公众,必然有其严格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理当顺应这一规律要求,自觉地建立健全妇女工作评估体系,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实质是对妇联自身工作定位、思路重新梳理、反思的过程;是确定工作导向、确立妇女工作价值观的过程;也是理清职责、规范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另外,还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媒和社会评价手段,畅通妇女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评价渠道,逐步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群众化的妇女工作评价体系。

(三)取舍得当决定参与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妇联组织在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时所承担的公共职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但是这种广泛性往往不利于凝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学会取舍,有所不为,不能平均用力、处处开花。“不为”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与其他团体、组织职能交叉、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范围内不为或少为,不应追求“专属”,而应善于借势、广泛整合;二是在妇女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领域要不为或少为,尽量从宏观指导上发挥作用;三是要发挥优势职能,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找到妇联组织的最佳结合点。如在工作对象上,要在统筹城乡妇女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好女干部、知识妇女、农村妇女、困难妇女群体;在参与领域上,应把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上,从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

篇八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

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4、压缩整合,强化管理,网吧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城县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压缩整合城区网吧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压减网吧数量,规范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三所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均基本达到了70—80人,容

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只好挤往较为偏远的郊区学校。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校“留守孩”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近期石城县公安局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就排查出9名高危精神病人(其中丰山4人、屏山2人、高田1人、大由1人、珠坑1人),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近期调查发现,全县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还存在校车超员超载现象。二是城区四个治安重点地区(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整治成果主要来自临时突击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三是城区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太少,仅分布于主要交通路口,而且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网吧监管方面。一是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按规定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和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乡镇网吧均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三是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

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孩”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要从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或退休老干部中招聘法制副校长配备到每一个学校,并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孩”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孩”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部门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当前外省校园凶杀案件频发的特殊情况,迅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设置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上述地区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网吧监管分面。一是要继续巩固网吧压缩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网吧

篇九 202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xx”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市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领导大接访、部门大下访、矛盾大调处”三大活动,“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双排查”,举行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二是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市县乡村定期开展排查梳理活动,组织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五星级”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村(社区)“两室一办”建设,全面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上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近几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集访、进京非访、进京重复访三个“零登记”,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众安全感提高。

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群众的期望和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滞后,认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较普遍,少数部门单位制订出台措施,重点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于“让民作主”,由此出现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符的“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僵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工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模不断增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没有建立,基层基础管理薄弱,出现许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手段陈旧。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少数干部不懂信息技术,不知科学管理,不善做群众工作,不会处置矛盾,满足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应付问题,遇事想当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社会管理创新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社会公平有序、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畅,自觉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要破除“官”管“民”陈旧观念,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单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出台措施,不是只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是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多“让民作主”,少出现“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陈旧做法。

2.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只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方向清、任务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来维持社会稳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会管成一潭死水。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出台措施、开展实际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步入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3.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手段。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健全、完善、规范相关法规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务与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村)服务,强化居(村)民自治,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主动善用网络、唱响主旋律,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使网络虚拟社会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要抓好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创新处理矛盾纠纷工作的方式。妥然处理矛盾纠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法律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息诉止争,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从源头上消除引起上访的因素,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下大气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对于多年、多次申诉的上访老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属申诉有理的,要坚决依法解决,不能再拖;确属无理申诉的,要依照政策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息访工作。

篇十 2023交通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报告模板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新办法、新措施、新思路,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限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一、科学谋划,积极作为

我局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下发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交通运输工作的实际,科学谋划,狠抓加强社会管理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深入挂点村,夯实责任

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我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局领导多次深入挂点村了解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保障群众权益,理顺群众情绪,牢固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整治的现念,注重从源头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顷听群众呼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解决了部分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了村民的肯定。

三、突出重点,增强实效

当前发展是硬道理,移定是硬任务。我局干部职工在认真宣讲科学技兴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村民依法、遵法和守法,积极协助村委建立“群众来访联接、矛盾纠纷联调、突发事件联处、治安防范联管、基层平安联创、混乱地方联治、社会管理联动”机制,杜绝和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当前农村反映比较突出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邻里纠纷等矛盾,积极引导村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拆求,做到了全年无一上访事件。下一步,我们要把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与推进交通工作发展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要求落料到实处,为区小区向大区转变做出贡献。

篇十一 交通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报告模板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要求,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及早准备,提前安排,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新办法、新措施、新思路,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建设水平,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限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一、科学谋划,积极作为

我局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加强社会建设作为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下发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结合交通运输工作的实际,科学谋划,狠抓加强社会管理各项任务的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深入挂点村,夯实责任

按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我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局领导多次深入挂点村了解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保障群众权益,理顺群众情绪,牢固树立关口前移,源头整治的现念,注重从源头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顷听群众呼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党的富民政策,解决了部分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了村民的肯定。

三、突出重点,增强实效

篇十二 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各级妇联组织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好xx届五中全会以及xx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此同时,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xx以及xx、xx同志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创新提出明确指示和要求。鉴于此,武阳镇妇联就“新形势下妇联应怎样找准定位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这一课题做了一个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党建带妇建为主要抓手,加强我镇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力量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组织覆盖不断拓展。全镇村(居)、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女组织组建率均达100%。二是组织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农村妇代会探索实行了换届直选和妇代会主任定期述职制度,调动激发各级妇女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环节运行效率。三是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组建巾帼保洁队、普法队、科技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发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妇女素质、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协调化解矛盾职能;组建巾帼爱心奉献队,帮扶救助贫困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烈军属等弱势群体。

(二)以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为重要目标,切实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一是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所等部门参与的维护妇女权益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合调研视察、案情分析、个案督办等工作方式,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优势功能互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真正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的合力。二是建立妇女信访及诉求反馈工作机制。把妇联信访工作和信访机构作为了解妇女群众诉求、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纠纷,为妇女群众排扰解难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建立健全了妇联干部参与的司法调解中心、村妇代会主任参加的调解委员会。对潜在的女性群体性矛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从源头协调化解矛盾。畅通舆情反馈渠道,将重大的、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实施实事化维权工作机制。连续多年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病免费普查项目,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普查率达到95%,患病妇女全部得到了救治,有效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健康权。

(三)以创新妇联工作方法为紧要任务,全力服务妇女创业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阵地和多种教育途径,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的需要,开展系列培训。面向农村妇女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面向妇女创业典型,开展现代经营管理、镇场营销、信息品牌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她们的发展能力。二是搭建平台,提升妇女参与发展的水平。探索建立了集项目推介、科技培训、信贷支持、典型带动于一体的服务妇女发展模式。三是找准载体,引领妇女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争创活动,健全动态管理、社会监督机制,丰富创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提高女职工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参与本领不足。农村妇代会主任受文化程度低,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作用不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二)工作创新不够。妇女分布广、流动性强,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委政府认可、社会认同、妇女群众欢迎,更具效率和效益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三)工作条件优化不好。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特别是妇联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复杂的的工作任务。而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还相对不完善。一是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绝大多数村(居)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专题申请活动经费,村妇女干部往往有筹措资金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之感。二是村妇联干部兼职多。由于村(居)编制的限制,妇联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压力大。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村重点考核的工作,与经济指标挂钩,她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妇女工作相对成为妇代会主任的“副业”,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妇女工作力度不大,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经济待遇低。目前,全镇村(居)妇代会主任大多没有固定报酬,她们的待遇往往是担任其他职务所得。偏低的经济待遇,影响了村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以“三送”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创造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把妇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妇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将妇联组织是否健全、作用是否发挥充分,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导;要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具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证妇联组织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村(居)委会也应对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予以保证。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待遇,适当解决她们的报酬。各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妇女儿童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每年为妇女儿童办几件实事、好事,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以“三送”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强妇联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着重提高妇联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更新妇联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妇联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状态,引领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要加强妇联干部的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建设一支精通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尝试在妇联干部队伍中引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妇女工作实践相结合,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工作目标,激励带动各界妇女在工作中争先进、做表率,展现妇联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以“三送’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妇联组织要破除思维定式,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开拓妇女工作新天地。

篇十三 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当前,官路镇正处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如何创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近年来我镇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做好今后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官路镇基本情况

官路镇地处县城西部,是平原乡镇。景色优美,山、水、滩、林资源丰富。全镇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xx余亩,山林面积74000余亩,辖29个行政村,6916户,2.21万人,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71元。官路镇距县城约7公里,北与金华市磐安县接壤,35省道、40省道东仙线和台金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高速公路出口约4公里左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频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

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主要做法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暖人心

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服务青年的就业需求,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各单位部门在我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100余人参加劳动技能培训。

为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我镇在石井村成立了“阳光驿站”示范基地,成立了以镇专职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设立“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办公室,下设思想法制宣传组、心理辅导组、文体组、技能培训组、帮困助学组,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在石井村建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民主任及村关工委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指导、规划,协调和研究解决“阳光驿站”示范基地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成立了以村“两委”其他成员、大学生村官、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治保主任、企业负责人等为成员的村关爱帮扶领导小组,进行结对帮扶。到目前为止,已对辖区矫正对象进行了多次帮扶活动。这些矫正对象均按照“阳光驿站”工作流程的要求,落实了监护人,全部建立了志愿者和监护人“一对一”监管,建立监督考察小组,开展一月一次的谈话和思想汇报、公益劳动、走访、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科技培训、文化体育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有益健康活动。

矛盾纠纷调处保稳定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治激化”的原则,牢固树立“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理念,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领导包案制、预警谈话制、首问责任制、双向承诺制、四访工作制、责任查究制等七项工作机制,综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警司联调等四种调解手段,健全矛盾纠纷“大调处”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把化解矛盾的重心前移到“源头防范”上来,依托“综治维稳中心”,整合调解工作力量,形成镇党委统一指挥,综治办牵头,司法、派出所主办,各办、站、所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格局,将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一般纠纷随报随调,疑难纠纷由包片领导及相关部门包案,做到人人都是“调解员”,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以来,综治工作中心破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化解矛盾纠纷18起,信访积案5件。

便民服务解民忧

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我镇专门开设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便民咨询、民政服务、城建土管、党员服务、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人口计生、农林服务八个服务窗口,统一将定补、抚恤、救济款、农村低保的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农房新(改、扩)建和用地手续、组织关系接转、困难党员救助、家电下乡补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林权证、采伐许可证等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的项目进行整合,由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一个窗口“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情况“五公开”。各个服务窗口由专人负责接件和办件,并根据情况,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改过去办事拖拉为限时办结,改过去分散办理为集中、联合办理,改过去“群众求着政府办”为“政府服务群众办”,做到“告知一口清、一纸明”,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走一道程序、少找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办的事办好、办完。同时,制定了考勤、办理登记、效绩考核、岗位责任、首问负责、过错责任追究、职位代理等制度,要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接受的每一个咨询等都详细登记备查。

三、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官路镇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机制体制还不健全。统筹城乡、土地征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纠纷大量出现,而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一些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随着统筹城乡在我镇的深入推进,如何维护群众利益、协调利益关系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式还较单一。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还比较单一,社会组织公民参与的渠道相对缺乏,全社会综合力量的运用还不够,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工作人员仍显不足。随着各类纠纷的不断增加,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再加上原维稳信息员工作调动,我镇综治办现有工作人员严重短缺。

四、创新社会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注重拓展思维。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规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体制机制、实践路径、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紧紧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关键点上突破,真正做到“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重管理制度创新。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政策综合平衡,形成权责一致、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社会管理新体制。

注重管理方式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服务、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要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所在。加快发展教育、民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围绕倾听民意,建立一年一次大走访的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干部分点包干,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困难。坚决保障弱势群体基本利益,协调处理不同主体利益差别,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需求,通过使群众受益,把民心凝聚起来。

注重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将矛盾纠纷调解、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经费及群防群治人员工资报酬列入财政预算,支持社会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经费保障到位。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工作量也将随之增加,必须不断充实专业工作人员。

注重监督检查。要把任务分解量化,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人员,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综合运用多种督查手段,强化督促落实,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时期妇联组织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而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是当前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市妇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涵义广泛、千头万绪,不仅涉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管理模式的调整,也涉及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的改变,在这个重大课题中妇联组织大有可为。为摸清我市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现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推进妇女事业发展进程,市妇联针对三个层面开展了调研活动。一是召开了有关部门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方向以及对妇联的期待。寻找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的有效方式和最佳领域。二是在县区妇联先行上报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基层妇联主席座谈会,了解基层妇联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困境,以提炼符合我市情况的工作方式。三是走访长山社区等社区,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规划,以达到社区妇联工作计划紧跟社区工作规划节奏,防止出现纸上谈兵、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工作较多立足妇联传统职能,注重依托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体现了妇联组织联系广、反应快、影响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紧抓源头,男女平等意识普及有力。市妇联通过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国策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男女平等意识已经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并进入决策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并支持妇联组织建设,全市2675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妇联干部,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宣传妇女先进典型、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等举措,徐州妇女已经实实在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涌现出了科技创新女杰闫丽娟、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天然等一批妇女典型,成为徐州向社会推介的名片。通过建立并落实妇联常委、执委定期联系制度,开展“我为妇女发展献良策”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妇女代表推动妇女进步、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紧密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促使她们关注妇女儿童发展议题,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去年市妇联提出的“促进徐州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市委、政府的重视,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列入xx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重搭平台,借助多方力量强化服务职能。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善于发挥“联”特长,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延伸了服务触角,有效参与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一是搭建了集咨询投诉、法律援助、司法保护、普法宣传为一体的妇女权益保障平台。率先建立了四级妇女法律维权岗(站)体系,共接受咨询、求助2632个,救助受害妇女368名、儿童324名;与市中院联合推进妇女维权合议庭建设,实现了妇联组织与法院诉调工作的完全对接;开办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高级培训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伤情鉴定中心、110家暴投诉站等,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白丝带志愿者车队”,打造了妇女维权的徐州模式。覆盖全市的妇女权益保障网络已经成为全市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搭建了与各界妇女联系的联谊平台。建立了女企业家网站、制定了联谊活动计划、规范了相关协会、联谊会的活动章程和联络制度,建立起妇联组织与女企业家协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等各类女性联谊组织的日常联系和互动的渠道与机制。通过加强与多个妇女团体、组织的联系,了解不同阶层妇女的心声,引导她们正确表达诉求。并积极利用各类妇女团体力量,组织她们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如组织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深入农村开展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活动。组织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村官结对,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和智力支持等。三是搭建困境妇女儿童扶助平台。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平台,由政府用劳动力培训券、下岗职工培训费购买的方式,为妇女群众提供免费的家政培训,xx年共培训妇女1140人。以省儿基会徐州代表处为平台,广泛聚合社会各界力量,扶助贫困孤儿、留守儿童、单亲母亲等困境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各级妇联也各自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关爱项目。邳州“党员妈妈”行动自邳州市妇联在xx年开展以来,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贫儿童。作为和谐邳州建设的重要品牌工作,邳州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为xx年50项重点实事之一,并拨付了专项活动基金。

(三)善聚资源,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管理。一是集合阵地资源。依托党员之家、社区活动中心等推广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按照一地一品的工作思路,各地妇女儿童之家根据当地妇女儿童实际需求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工作计划,吸引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参与,拓展了她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全市建立了135个儿童快乐家园,部分县(市)区实现了镇(办事处)全覆盖,为徘徊于学校与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引导。二是集合队伍资源。建立了各类志愿者队伍462支和女性人才数据库,以此为支持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楼道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和文娱活动,成立了老年服务站等社区专业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为困难家庭提供居家养老、邻里互助等家庭志愿服务,营造了互爱互助,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集合社会资源。为应对常常无资金、无人员的工作困境,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联合开展能够促进妇女工作与社会工作双赢的活动项目。如联合九七医院开展的贫困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检查和治疗费用减免活动;借助劳动局培训资源开展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基金,救助贫困儿童、家庭;联系社区常驻单位安排妇女再就业岗位等,帮助失业妇女融入社会,解决生活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妇联多年坚持的各项工作,其实质大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我们在政府与妇女,市场与妇女群众利益、社会组织与妇联之间发挥了较强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但如何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妇联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妇联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相对滞后制约参与实效。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出现,同时在政府职能改革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主体趋于多样化的多重影响下,政府要求妇联更加科学严谨准确地反映妇联所代表的妇女群众的利益和妇女发展现状,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妇女要求妇联更加直接地为不同层次的妇女群众提供更为直观的利益和帮助,妇联组织传统的活动型的妇女工作方法和垂直型的妇女组织架构已经难以应付政府、妇女对妇联的全新要求,无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二)妇联组织行政化倾向阻碍参与程度。依托行政体系进行组织建设、人员配置的特点使妇联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组织系统趋向封闭、工作方式趋向保守、工作职能趋向模糊。既不能建立更加紧密、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也不能有效运用已经建立起的从上而下的组织优势,实现广泛联系妇女,了解妇女需求,代表妇女权益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财政,缺乏上下沟通的渠道,在工作开展中往往出现无视地区发展差别,一刀切式任务布置的情况,导致妇联组织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为妇女群众提供更为便捷、贴心、全面的服务项目。

(三)妇女组织和干部的社会化能力难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妇联组织在资金、项目、人才、资源等方面十分薄弱,很难满足各界妇女群众多方位的需求。并且妇联倒三角式的组织结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而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

三、对策与思路

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管理职能,填补政府里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不足,为妇女群众提供恰当有效的服务,不仅要加强妇联原有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组织实力,更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拓展妇联工作领域、增加公共管理抓手,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群众的需要。

(一)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妇联组织影响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点是代表妇女儿童利益,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只有从源头上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才能取得管理实效。一是推动制定有利于妇女儿童的保护和倾斜政策。妇联应当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通过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向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建议等方式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二是推动妇女参与民主管理。要通过与组织部门联合培养选拔女干部,努力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数量和比例,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同时鼓励和帮助妇女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妇女自身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妇联传统的以活动为主的工作方式收效甚微,应当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下岗女工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以开放性工作思路,更大力度地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三是规范化项目运作。项目化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向政府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服务供给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但目前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许多项目名为项目却缺少科学的管理、评估方法,目标不明确导致效果不明显。因此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程序势在必行,从目标到产出,从规划到实施,从监督到评估,都有清晰的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提高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参与度。一是应与各类妇女组织加强联系。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为核心的,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妇女志愿者队伍等,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女工作的有效力量。二是大力发展经济实体.应当引导社会力量发展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教育、宣传、活动、服务型经济实体,使每个经济实体通过自主设计服务项目,积极争取政府授权,降低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建立经济实体可以先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利用活动中心多年来服务妇女儿童的成熟经验,增加市场化工作内容,培育一批运营效果和社会效果良好的经济实体,循序渐进的扩大实体的规模和数量,逐步规范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经济实体。并借以推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分离,使公益的归公益,经营的归经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四)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为基层落实公共服务提供支持。一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针对基层妇联普遍存在的人手不够、兼职过多的问题,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上而下解决难题。市妇联要依托各团体会员、党政资源建立专家团、人才库,并在全市实现共享,帮助基层妇联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活动成效。尝试在市、县级推行妇联干部进基层制度,每名市和县级妇联干部一年中必须有固定长的时间驻基层妇联开展工作。这样既部分缓解了基层人员缺乏的问题,也有效实现了上下联动,避免妇联机关化倾向。要引进社工、义工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妇联工作社会化,开展面向家庭和个人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二是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由于基层妇联人手不足、资金有限,在贯彻落实上级妇联任务时,往往有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所以一些具体工作如“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应当尝试将工作开展主体、具体操作方式、评估标准等进行固化后再交付基层妇联开展。这样既为基层妇联节约了时间和资源也有利于工作效果顺利实现。三是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运用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基层妇联干部开展妇联业务、创业知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她们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带领妇女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掌握新知识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等。努力建立一个基于妇女干部能力规划的整套培训课程,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妇女干部综合工作能力。

(五)培育妇女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和民主决策的氛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转变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妇女群众宣传公共服务的理念、价值、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氛围,让妇女从心里认识到参与公共活动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民主法治的需要,是展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激发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这是起点和基石。要不断探索并落实妇女议事制度,在已经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要尽力提高参与议事居民代表中的女性比例,并在女性代表间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妇女儿童关心议题的提出。在还未建立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由社区妇联干部牵头,先行建立稳定、透明的妇女议事制度,引导妇女群众关注社区生活,自主决定社区妇女工作重点,并积极推动议事成果的转化为实际效果,使妇女群众直接参与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培养妇女群众的民主意识,带动社区民主进程。

四、影响妇联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效果的问题

(一)队伍素质决定参与效果。要有效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必须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这是提高参与度的基本要求,妇联干部应及时、准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与妇女有关的具体政策,更深入地参与并切实在工作中运用、执行,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关注并了解社情民意,并具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活动策划等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三要具备市场运作、项目运作能力。适应市场化、社会化要求,强化项目意识,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找准涉及妇女儿童发展、且妇联能够干好的项目、干出特色、干出成效,如认真思考“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家庭文化建设等传统活动的项目化包装,使社会受益、妇女受益,也使自己不断发展。

(二)科学评估决定发展方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向公众并服务公众,必然有其严格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理当顺应这一规律要求,自觉地建立健全妇女工作评估体系,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实质是对妇联自身工作定位、思路重新梳理、反思的过程;是确定工作导向、确立妇女工作价值观的过程;也是理清职责、规范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另外,还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媒和社会评价手段,畅通妇女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评价渠道,逐步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群众化的妇女工作评价体系。

(三)取舍得当决定参与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妇联组织在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时所承担的公共职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但是这种广泛性往往不利于凝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学会取舍,有所不为,不能平均用力、处处开花。“不为”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与其他团体、组织职能交叉、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范围内不为或少为,不应追求“专属”,而应善于借势、广泛整合;二是在妇女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领域要不为或少为,尽量从宏观指导上发挥作用;三是要发挥优势职能,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找到妇联组织的最佳结合点。如在工作对象上,要在统筹城乡妇女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好女干部、知识妇女、农村妇女、困难妇女群体;在参与领域上,应把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上,从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几点工作建议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赌博、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各级妇联组织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好xx届五中全会以及xx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此同时,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xx以及xx、xx同志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创新提出明确指示和要求。鉴于此,武阳镇妇联就“新形势下妇联应怎样找准定位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这一课题做了一个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党建带妇建为主要抓手,加强我镇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力量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组织覆盖不断拓展。全镇村(居)、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女组织组建率均达100%。二是组织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农村妇代会探索实行了换届直选和妇代会主任定期述职制度,调动激发各级妇女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环节运行效率。三是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组建巾帼保洁队、普法队、科技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发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妇女素质、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协调化解矛盾职能;组建巾帼爱心奉献队,帮扶救助贫困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烈军属等弱势群体。

(二)以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为重要目标,切实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一是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所等部门参与的维护妇女权益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合调研视察、案情分析、个案督办等工作方式,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优势功能互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真正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的合力。二是建立妇女信访及诉求反馈工作机制。把妇联信访工作和信访机构作为了解妇女群众诉求、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纠纷,为妇女群众排扰解难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建立健全了妇联干部参与的司法调解中心、村妇代会主任参加的调解委员会。对潜在的女性群体性矛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从源头协调化解矛盾。畅通舆情反馈渠道,将重大的、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实施实事化维权工作机制。连续多年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病免费普查项目,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普查率达到95%,患病妇女全部得到了救治,有效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健康权。

(三)以创新妇联工作方法为紧要任务,全力服务妇女创业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阵地和多种教育途径,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的需要,开展系列培训。面向农村妇女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面向妇女创业典型,开展现代经营管理、镇场营销、信息品牌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她们的发展能力。二是搭建平台,提升妇女参与发展的水平。探索建立了集项目推介、科技培训、信贷支持、典型带动于一体的服务妇女发展模式。三是找准载体,引领妇女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争创活动,健全动态管理、社会监督机制,丰富创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提高女职工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参与本领不足。农村妇代会主任受文化程度低,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作用不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二)工作创新不够。妇女分布广、流动性强,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委政府认可、社会认同、妇女群众欢迎,更具效率和效益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三)工作条件优化不好。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特别是妇联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复杂的的工作任务。而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还相对不完善。一是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绝大多数村(居)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专题申请活动经费,村妇女干部往往有筹措资金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之感。二是村妇联干部兼职多。由于村(居)编制的限制,妇联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压力大。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村重点考核的工作,与经济指标挂钩,她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妇女工作相对成为妇代会主任的“副业”,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妇女工作力度不大,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经济待遇低。目前,全镇村(居)妇代会主任大多没有固定报酬,她们的待遇往往是担任其他职务所得。偏低的经济待遇,影响了村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以“三送”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创造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把妇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妇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将妇联组织是否健全、作用是否发挥充分,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导;要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具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证妇联组织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村(居)委会也应对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予以保证。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待遇,适当解决她们的报酬。各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妇女儿童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每年为妇女儿童办几件实事、好事,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以“三送”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强妇联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着重提高妇联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更新妇联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妇联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状态,引领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要加强妇联干部的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建设一支精通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尝试在妇联干部队伍中引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妇女工作实践相结合,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工作目标,激励带动各界妇女在工作中争先进、做表率,展现妇联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以“三送’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妇联组织要破除思维定式,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开拓妇女工作新天地。

篇十四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月末,我带领经侦支队、人口出入境管理支队等相关人员,结合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武陵源区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 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做到对藏匿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

经侦部门一定要突出打击重点,讲究工作方法,落实打击措施,一是要切实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大要型”、“涉众型”、“瞩目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特别是涉及公司、金融、财税等领域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集资诈骗、非法传销等侵害对象多、涉及群众广、化解处置难,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社会反响强烈、新闻媒体热炒、人民群众有强烈诉求的个案的打击力度,尽力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的原则,积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制贩假币、制售假发票、涉烟犯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犯罪趋势,开展以打击证券犯罪、信用卡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等重点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断提高经侦部门主动发现、主动进攻、深度打击的能力和水平。要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发现。通过举报中心、线人布控、信息收集研判、促进行政移交等多种途径广辟线索来源。要变选择执法为严格执法。不能重大案轻小案,重所谓的“油水案”轻“骨头案”,更不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搞“办案放水”、“辩诉交易”。要注重从小案发现大问题,从一案中深挖串案。要变单一侦查模式为多元侦查模式。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钱到案、由错到案,做到不漏人、不漏罪、不漏赃。要变粗糙办案为精细操作。积极探索不同罪类、不同案件的办案方法和侦查艺术,讲究侦查设计和证据规格,研究把握取证技巧、缉捕对策、审讯谋略,不断提高破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创新队伍管理方法,在提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事业振兴,唯在得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对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认真抓紧抓好民警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从严治警”不仅是喊喊口号、写写心得、走走过场的表面功夫。要完善内外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合格的公安民警。要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以紧扣实际、贴近实战、讲究实效为目标,积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案例点评、网络教学、专题培训等形式,整体推进民警业务水平的提高。比如说,经侦部门管辖的罪名达84种之多,而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的手段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下苦功夫,围绕这些罪案的构成要件、追诉标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研究,切实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是要积极培养民警网上情报搜集、网上侦查取证的习惯养成。还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多写、多练,多积累、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提高水平。

篇十五 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妇联组织提出的“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长效机制”工作要求,香河县妇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党政所需、妇女所求、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合适位置,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和实施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履行好妇女维权职能,宣传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县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切实履行维权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县妇联大力实施妇儿维权工程,坚持维权与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建立健全维权网络、诉求表达、矛盾协调处理机制。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案件督办、司法保护、维权服务等工作新机制,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齐抓共管新格局。通过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反馈等机制,及时掌握、深入分析妇女群众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情况,主动向党委、政府反映妇女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妇女上访、申诉、表达诉求提供了法律咨询与服务。注重人文关怀、感情沟通和心理疏导,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的工作。坚持重心下移,切实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热线,进一步畅通了妇联信访渠道。近2年来,全县妇联系统共受理维权投诉案件132件,均得到合理解决;每年坚持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大型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和谐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

(二)关注妇儿民生、促进妇儿发展。

促进妇女儿童发展是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按照“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工作要求,注重改善民生,以项目为依托,实施扶贫帮困“三项暖心工程”积极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关爱弱势妇儿,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平等享受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

一是实施贫困妇女救助活动:认真开展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帮助她们建立了互助机制,使她们在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二是实施留守流动和贫困儿童关爱行动:深入实施春蕾计划、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多管齐下、多方协调帮助解决城乡困难儿童群体的上学和生活困难问题。开展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争创活动,加大“春蕾计划”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的扶助力度。三是实施妇儿健康关爱活动:以开展妇儿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为城乡妇女提供免费及优惠体检两大活动为主线,实施惠及城乡妇女的“两癌”检查工作。组织各级妇联层层发动,层层宣传,多措并举提高妇儿健康水平。与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等宣传讲座,联合开展妇女儿童普查体检活动及妇科病诊疗诊治活动二十余场,两年来共为城乡10000名妇女儿童提供优惠诊疗服务。通过建立起一个全新、系统、全面、长效的扶助贫困孤儿机制,确保全县孤儿救助工作实现长效化、制度化、公益化。

(三)夯实妇联组织基础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妇联组织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实践中我们着力加强了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组织,进一步夯实组织基础,形成了统筹城乡、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网络。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抓好基层、基础。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首先必须在夯实组织基础上下功夫、求突破。为此,要进一步坚持“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方针,着力增强基层妇女组织活力。二是阵地建设务真求实按照建设“坚强阵地”、“温暖之家”的总要求,将工作重心下移、前移,在村(社区)重点推进“妇女之家”建设,进一步加大二者的覆盖率,发挥好它们作为基层妇女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统领作用。目前,全县共建有乡镇、街道妇女联合会13个,村社妇代会310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50个,非公经济组织妇女组织30个,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延伸至党建工作所有领域。三是队伍建设求发展。建设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始终是妇联组织做好各项妇女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特别是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全新复杂课题中,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能否有新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妇联组织能否发挥好独特优势,在这个新领域中取得新成效。结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认为,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来开展妇联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更新学习理念和内容,跟随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妇联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系统学习社工知识,掌握更多开展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切实提高为党政分忧、为妇女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坚持妇联干部培训制度化,特别是乡镇、村级妇联干部,每两年至少要轮训一次,确保基层妇联干部能始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妇女群众需求。

(四)是创新载体,延伸妇女工作手臂。“妇女之家”是妇联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妇联注重强化“妇女之家”的凝聚力量,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一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思想教育阵地。组织妇女到“巾帼书屋”阅览图书、利用多媒体开展远程教育、聘请法律工作者讲解法律知识等手段,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科学水平和法律意识。二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家庭美德的窗口。 深化“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将“四进家庭”创建、平安家庭创建和十大孝星评选活动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置于和谐家庭建设的大主题中,形成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倡导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宣传先进典型的窗口。培育、树立和宣传一批优秀妇女干部、先进妇女组织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引导广大妇女“学习典型,争当典型”;树立女企业家的典型,涌现了一批像长城香河中冶长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莉等一批靠智慧和打拼创业的带头人,她们的事迹成为妇女的榜样,同时帮助她们树立创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二、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问题

一是参与的思路定位举措还不够明晰。长期以来,妇联具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习惯于发号召,搞活动,抓典型。重点“突不出”,遍地开花;效果不明显,容易浮于表面;影响难以持久,有时抓一个丢一个,乃至于很多工作落不到实处,落不到基层。面对新时期党提出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很多人还不能从固有的思维习惯和工作运行模式中解脱出来。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无数,思路不开阔,敏感度不够,还存在等待心理,很可能错失机遇。

二是妇联自身组织体系上面临新挑战。只有抓基层强基础,才能把社会管理创新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妇联组织建设在纵向上是健全的,从县、镇,直至村级,妇联组织建设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从我们的实际工作和调研情况分析,妇联组织建设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一是在纵向上,妇联组织自上而下呈现出“倒梯形”结构,工作力量和成效有逐级弱化的趋势,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县以上妇联,乡镇、村、社区基层妇联组织的功能发挥亟待加强。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妇女组织虽有但不健全,而且在宣传妇女、教育妇女、组织妇女方面的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三是在企业以及“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力量较为薄弱,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虽是妇联的团体会员,但其工作大部分在实际上已游离于妇联工作之外。四是各级妇联与团体会员和自发形成的妇女团体之间的有效衔接程度还不够。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妇联组织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

三是妇联干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创新精神、求实态度和专业知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妇联干部需要系统学习社会工作知识,增强社会工作能力。

三、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发展夯基点。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解决妇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关键靠发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也要求妇联组织动员妇女立足岗位多做贡献,因此,我们妇联组织要抓住“发展”这个基点,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创造热情。

二是围绕社区抓重点。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逐渐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妇联组织作为社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社区“妇女之家”阵地优势,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方面下功夫,凝心聚力打响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行动品牌,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区文化和服务活动。

三是着眼家庭造亮点。家庭是妇联工作的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是妇联组织大显身手的舞台,我们妇联组织要着眼于提高家庭和社区成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主动参与家庭和社区事务管理,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健全激励机制,以家庭的文明建设推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家庭和谐带动社会和谐。

四是参与协调攻难点。参与社会协调,是妇联组织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组织地位、服务妇女儿童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紧紧抓住协调这个突破点,把能力建设贯穿于妇联工作的始终,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更加得力,服务妇女的效果更加显著,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彻底,使我们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责任编辑:杨娜)

《管理创新分析报告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