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关于全球72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调查报告
近日,汇丰银行发布了一项面向全球72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报告预计到2030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的占比有望上升至12.5%,届时人民币将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此外,汇丰银行对全球1600家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高管希望能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人民币跨境业务对支持企业走出去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走出去又反过来推动人民币迈向世界各地。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发挥好对外投资的推动作用,与贸易结算一同形成双轮驱动,以直接投资为主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欢迎。近两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人民币清算行,方便了国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
据中银国际估算,目前至少有10余个国家的央行外汇储备中包含人民币资产。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10月曾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快速发展的另类投资工具使得离岸市场投资者对冲人民币风险敞口的能力得以提高。事实上,过去几年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显著收窄,也表明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在岸市场的参与度和投资兴趣均显著增长。
篇二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自查报告
xx区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2023年8月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xx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政务办),为区政府派出机构,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5名,下设政务服务信息中心一个股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名。目前,政务办共有工作人员 22 名,其中正式在编在岗人员13名(科级干部7名,一般工作人员6名),劳务派遣人员 3 名,公益性岗位6名。主要负责对各入驻部门单位、独立的办事大厅、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进驻的中介机构、进驻事项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和日常考核等。
一、机构 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情况
区政务办 按照机构编制实名制规范化管理,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机构名称、规格、编制类别、编制数量、编制结构、单位领导职数、实有人员各项数据指标等准确、完整。人员照片已上传,实有人员与《机构编制管理证》一致,机构主要职责、批准文号与审批文件一致。
二 、《机构编制管理证》日常维护情况 责
《机构编制管理证》中机构信息、职责任务、核定编制及人员机构、核准领导指数、实有人数统计、人员花名册、非在职人员花名册填写准确、完整,人员调整做到及时更改、 审核。严格按照规定年审。
三 、实名制公示情况
办理人员出入 编严格 按照要求在单位张贴公示。
工资联审情况
按时参加工资联审,财政供养人员与编制情况相符,不存在“吃空饷”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自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三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及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司法鉴定是广大人民群众处理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交通肇事等涉及自身合法权益的事情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司法鉴定的公信力直接关系到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进而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和信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司法鉴定行业也不断的发展壮大。行业的发展对(三)司法鉴定机构外部执业环境不容乐观。一是司法鉴定的管理与使用之间存在脱节问题,司法鉴定的委托、取证、质证和采信制度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各诉讼参与机关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尤其是审判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和工作协调机制。审判机关掌握司法鉴定机构的具体执业情况,如接受委托的数量、鉴定结论的采信率、出庭质证情况等,也比较了解司法鉴定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但它不是司法鉴定的行政管理机关,不能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甚至行政处罚。而司法行政部门作为主管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具体执业活动了解不够,产生监督的空白点。另外,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在经济补偿和人身安全方面还缺乏制度保障。二是'三大类'以外的司法鉴定管理没有跟上。根据国务院1998年给司法部的'三定方案',以及各地司法行政部门的'三定方案',司法行政部门履行'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能。当时,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范围远远超出了'三大类',比较多得涉及司法会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范畴。《决定》出台后,有关规定不够明确,'一部两院'的协商机制一时难见成效,对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迫切需要研究解决。三是缺乏税务、劳动保障、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支持。目前,有关司法鉴定机构的税率确定、组织代码证领取、司法鉴定人员的落户、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不够明确,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不利于司法鉴定事业的发展。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是认识上不统一。由于利益和立场的不同,以及《决定》部分内容表述模糊,相关司法解释滞后,导致各相关部门对《决定》做出了不同的解读,出现了认识上的混乱。比如说,侦查机关保留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属不属于《决定》所说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对象,仅仅是指社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还是包括了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不涉及诉讼的事项,侦查机关的鉴定机构能不能进行鉴定,能不能收取费用?如果进行鉴定符不符合立法部门的原意?各部门的理解各不相同,学术领域的争论没有停止。在不同认识基础上出台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措施,往往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二)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导致了部分问题的存在。应当看到,从2023年至今,司法鉴定有法可依、规范发展只有短短的4年时间,要使司法鉴定工作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要求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做到规范、有序,无疑不现实。我市司法鉴定机构虽然存在分布不均等问题,但本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有序发展'的方针,我市的司法鉴定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服务诉讼的作用进一步实现。但要求我市司法鉴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要求有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叫得响的权威司法鉴定机构,这应当是作为我们的一个发展目标。而在此过程中,既需要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也需要法院、检察院、公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既需要司法鉴定机构的积极争取,也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创造良好的执业、生存环境。
(三)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还跟不上形势需要。从管理制度上看,在《决定》出台后,司法部相继制定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等,省司法厅也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初步解决了比较迫切的几个问题。但是,从工作实践看,准入门槛过低,司法鉴定人的资格考试制度没有全面推开;执业监管不严,有关监管和处罚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有待加强;初任培训、继续教育、资质管理等制度还需要建立健全。从管理力量上看,司法行政部门与公检法系统相比,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具备相关执业知识和经历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对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业务管理存在比较大的困难。
四、对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建立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认识。
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是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决定》的核心内容。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实现鉴定权与审判权、侦查权的分离,有利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有利于促进当事人对鉴定活动的信任,有利于纠纷的最终、妥善解决。政法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自觉地贯彻好《决定》的规定和精神。为了落实改革要求,在中央有关部门没有明确要求下,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鉴定人、鉴定机构的管理,应规范社会鉴定机构尤其是'三大类'以内机构。总体上,要形成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社会鉴定机构、侦查机关管理内部鉴定机构、人民法院负责鉴定的委托、采信等工作的格局。至于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结合我市实际加强政法各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
(二)逐步实施自上而下的司法鉴定体制改革。
几年来,在工作实践中,对于因为国家立法滞后、缺乏统一性规范而带来的种种困惑和无奈,我们深感切肤之痛。要想取得改革的良好效果,使改革得以顺利推进,最好的路径就是自上而下、整体推进。一项制度的改革,一个新体制的确立,需要有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的考虑,需要遵循统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而这是靠各地自行攻坚、以下促上的方式所无法达到的。在局部探索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的情况下,要逐步完成对这些探索、改革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完善,并予以确认或做出统一规定。否则,各地在一个涉及制度建设的问题上长期处于各行其是、各显神通的状态,必然会造成新的法制不统一和思想混乱,给后续改革增添新的矛盾和困难。
(三)站在制度建设的高度开展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是制度改革的重点。从事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同志一定要从司法鉴定事业的大局出发,站在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的高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一是建立制度,对旧'湖泊'举行清污和疏通,要将原来的'湖泊'变成'活水不断、去污力强、清波荡漾、水质优良'。二是要培育和规范市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司法鉴定因其特殊属性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没有市场可言。但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司法鉴定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统一、开放、自律的要求,对作为社会总资源有机组成部分的司法鉴定资源实行优化配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因此,培育和规范司法鉴定市场就成为司法鉴定管理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培育市场,就要打破部门和行业限制,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开放运作、资源共享;要让那些符合统一的准入条件的'鱼儿'都进入到'新湖泊'中。这样,市场才有生机和活力;要规范和完善市场,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无序纷争的混乱局面,注重引导、规范运作、加强管理,剔出那些'害群之鱼',使整个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这样,市场才能在规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常说'水清则无鱼',但司法鉴定的'鱼'必须在'清水'中。
篇四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在人们日常生活患有各种疾病的时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药店购买药品治疗,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用药治疗,医疗机构的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从购进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对于确保我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20xx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篇五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机构改革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我县编办从我实际出发,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工作目标,突出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建设,加强对机构编制工作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创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调研情况交流如下:
一、 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事业机构385个,其中,全额事业单位329个;差额事业单位17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7个;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个,全县共有事业编制7505名,其中,全额事业编制6510名;差额事业编制523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414名;企业化管理事编制58名,实有在职人员6292人,其中,全额拨款5463人;差额拨款425人;自收自支358人;企业化管理46人,全县事业编制空编1213名。
二、 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于臃肿。我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的85% ,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随着事业单位职能的弱化,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整天无事可做,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时有出现。
2、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定程度影响了我经济、社会的发展。如:县卫生系统,在这一两年中,虽然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经验交流等方法,使医资、医技、医质有所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全县卫生系统,工勤人员就有183人之多,占全系统在职人员的29%,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有些卫生院中防保人员为非专业人员,使各项预防保健任务的落实受到影响,给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隐患。诸如向卫生系统一样,县教育系统、文体系统以及各乡镇事业站所,也都因缺乏专业教师、专业演艺人员及技术人员等原因,使本职工作开展被动,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不高。
3、部分事业单位政事不分。一些单位名义上是成立了事业单位,但其实是一个单位的内部科室,需要用事业单位的名义就用,这种现象以党政机关所属居多。如计生局下属的计生指导站、城建局下属的规划室等,以及一些大单位系统的培训中心(培训科)等,这些部门单位即以行政面孔行使行政权力,对社会进行干预,又以事业单位的名义进行经营,因其附属于不同政府机构的性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导致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4、具有事业单位身份却不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目前我县有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独立法人资格,投资主体单一,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靠吃财政饭生存,尤其突出的是乡镇各事业站所。2003年,乡镇党政机构改革进行完后,各事业站所合属分为五大办公室,由一个乡镇的分管理领导具体负责工作,没有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由乡镇分管领导兼任,造成行政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财务不分、人员混用、办公地点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
5、事业单位缺少活力。事业单位本来是人才、知识、信息,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但实际上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生机,没有显示充分活力。根源在于事业单位很大程度上是在靠行政化运作,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致使事业单位没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事业单位附属于政府机构,使得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造成政府职能不清,效率低下,财政负担繁重。
为此,我们认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这项改革。
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难点问题
1、牵涉面广。事业单位兼具了“行政机构”与“企业”两种属性,要对其进行改革,复杂性、艰巨性都在政府机构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之上。
2、如何科学设置事业机构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门类太多、差别很大、范围太广、专业太复杂,划分上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历史遗留事业单位的种种弊端,使事业单位设置和布局分布不尽合理,部门、区域和学科分割,各自为政,各自为战,职能交叉,资源浪费严重。因此,科学设置事业机构,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难度性很强的工作。
3、人的出口问题。机构臃肿,冗员严重,改革过程中的富余人员哪里去,今后的解聘人员哪里去,“出口”渠道狭窄,加上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政府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之后进行的,其接受了大量上述改革的“包袱”,而大学生分配、军转干部分配时不去企业,机关编制满了,又大多往事业单位里挤。这样相当多单位不具备自我消化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有力切入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登记这一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政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的目标,提供了法制保障,是落实事业单位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走向市场,进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对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工作。确认事业单位具备与其法人资格相适应的开办资金、从业人员、办公地点、经费来源、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确立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主体的地位,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清理不符合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的单位,做好统计工作,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分流提供准确参考数据。(截止目前,我县已登记事业单位207家,登记率占全县事业单位的63%,占全县具备事业单位资格登记单位的92%。)
2、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做为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通过年度报告制度,实现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管理,为建立科学的动态管理机制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证书悬挂、公告和查询等登记管理手段,将事业单位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为公众监督事业单位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早日走向市场,更好地为社会、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3、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办法,促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坚持分类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按事业单位不同性质、职责和任务,明确事业单位类型,找出最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分类办法。
4、做好新时期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去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自动摒弃“铁饭碗”的陈旧观念,开拓创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逐步走入市场化,为改革后事业富余人员的安置、消化在市场化内做好准备。
5、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加强登记管理队伍的建设。要借这轮事业机构改革之机,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登记管理局的职能作用。要通过实践和培训等多种形式来提高登记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也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一个人力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事业单位早日要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为下一步的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做好准备。
篇六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xx]2号)、《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中编办发[20xx]5号)和《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鄂编办发[20xx]12号)精神,按照何海区长8月20日在全区教育人事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我们组建了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参加的全区中小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监督检查专班,采取“一听(听各乡镇和城区学校汇报)、二看(看学期之初教师配课表)、三查(查20xx至20xx学年度下学期教师自筹绩效工资发放表)、四访(找乡镇调往城区学校及城区其它单位人员访谈)”的方式,从10月15日开始,至11月16日结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设置机构55个。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个(含浏河初级中学),成教中心1个,初级中学12个(其中有2个含完全中小学),小学40个;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1个,乡镇44个,其中栗溪镇2个,马河镇4个,仙居乡5个,石桥驿镇7个,子陵镇10个,漳河镇10个,牌楼镇6个。
(二)编制配置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配置全额事业编制2252名。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90名,成教中心15名,高级中学210名,初级中学784名,小学1053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969名,乡镇1283名,其中栗溪镇128名,马河镇68名,仙居乡176名,石桥驿镇224名,子陵镇250名,漳河镇268名,牌楼镇169名。
(三)实有人员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264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59人,成教中心14人,高级中学188人,初级中学829人,小学1074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923人,乡镇1341人,其中栗溪镇147人,马河镇75人,仙居乡170人,石桥驿镇235人,子陵镇295人,漳河镇300人,牌楼镇154人。全区2264名中小学校教职员工中,在编在岗1867人,在编不在岗397人。全区1867名在编在岗教职员工中,教师1662人,后勤183人,教育总支专职22人;全区397名在编不在岗教职员工中,调往市直学校或市直其它单位18人,勤工俭学或自谋职业51人,借调或借用9人,乡镇进城区73人(已批办手续42人,未批办手续31人),乡镇之间异动105人,病假25人,进修学习11人,支教14人,退休85人,去逝6人。另全区中小学校自聘教职员工406人,其中城区305人,乡镇101人。
(四)领导职数情况。全区中小学共核定领导职数180名,其中校长58名,副校长100名,其他职数22名。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3名,高级中学7名,初级中学52名,小学112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51名,乡镇129名,其中栗溪镇11名,马河镇11名,仙居乡15名,石桥驿镇22名,子陵镇25名,漳河镇28名,牌楼镇17名。全区中小学校共实配领导职数140名(红旗小学等4所学校还未全部到位),其中校长55名,副校长43名,其他职数42名。按机构性质分,职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2名,高级中学5名,初级中学47名,小学80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46名,乡镇94名,其中栗溪镇6名,马河镇6名,仙居乡10名,石桥驿镇16名,子陵镇23名,漳河镇20名,牌楼镇13名。
(五)学生人数情况。全区中小学校20xx至20xx学年度共有在校学生30826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2258人,高级中学3393人,初级中学9658人,小学15517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5426人,乡镇学校15400人,其中栗溪镇1169人,马河镇776人,仙居乡2363人,石桥驿镇2500人,子陵镇3310人,漳河镇2941人,牌楼镇1971人。全区中小学校20xx至2023学年度共有在校学生30084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2070人,高级中学3309人,初级中学9885人,小学14820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5705人,乡镇14379人,其中栗溪镇1300人,马河镇726人,仙居乡2222人,石桥驿镇2393人,子陵镇3090人,漳河镇2713人,牌楼镇193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设置不尽合理。石桥驿镇共有初级中学生1048人,略少于栗溪镇和仙居乡,更少于漳河镇和子陵镇,全镇设置初级中学3所,其中盐池集镇2所,石桥驿集镇1年,且石桥驿中学仅有学生197人。仙居乡集镇东南有中心小学,集镇西北有三泉小学,两所小学相距不足1公里,且三泉小学仅有学生108人。安团集镇分别设置了安团实验学校和安河小学,两校相距仅500米,且安河小学仅有学生66人。同时,教育系统机构整合不按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操作,如区职教中心属一校三区的教育模式,实际操作中仍按原有三个学校独立运行;乡镇已不再设置成校,但全区7个乡镇除栗溪、马河、仙居之外,其它乡镇仍设有成校,且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教师无事可做;在20xx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区委、区政府已行文撤销了乡镇教育组,但事实上乡镇教育组仍隐形存在,只是改了名称叫教育总支,人员单独配置,平均每个乡镇有3人之多,其中漳河还单独办公。学校的合并不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或备案,如辙销姚河初级中学,将教师和学生并入栗溪实验学校;撤销石桥驿新集小学,将教师和学生分别并入石桥驿小学、永盛小学;撤销漳河新集小学,将教师和学生分别并入相近的学校,都没有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或备案。
(二)教师调动手续不全。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乡镇学校之间教师调动没有统一的手续,教育局某个人打个电话或乡镇教育干事口头发个话,一名教师就可以从这所学校调到那所学校,既无教师调动函,又无教师调配表。从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全区中小学校调动教师178人,其中乡镇学校之间调动105人,乡镇进城区73人。178名调动的教师中,办理了调动手续的仅有43人。随意调动教师导致了三个方面的弊瑞,一是教师调动手续不合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二是部分教师到处自找关系,想方设法从山区调到城区或郊区;三是山区学校到处出现教师短缺现象,如栗溪镇近三年不仅未增加一名教师,反而从栗溪实验学校调出教师40多人,出现了英语、语文和小学科缺专业老师的现象。
(三)吃空饷现象较严重。虽然我们在这次监督检查工作中困难重重,乡镇学校也设置了许多障碍,但是我们通过多个方面的了解和座谈,特别是走访从乡镇学校调入城区学校和区直部门的工作人员,查出了部分学校吃空饷人员名单。这些教师有的离开工作岗位近20年;有的前些年离开了工作岗位现又回到了学校任教。有的在外经商;有的在市里或省外学校任教。有的走时将工资存折留在学校,财政工资由学校支配或补贴聘请老师及其它开支费用;有的既领有财政工资又领有聘用单位报酬。经不完全统计,全区中小学校有吃空饷教师47人,其中城区学校6人,乡镇学校41人(栗溪镇6人,马河镇5人,仙居乡1人,石桥驿镇9人,子陵镇8人,漳河镇9人,牌楼镇3人)。教师去逝仍在领工资的1人(漳河镇)。教师早已离开原工作岗位,财政工资已停发,人事编制关系仍保留在学校的23人。
(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年龄配备不合理是我们此次检查中各学校竞相反映的突出问题,全区中小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一些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更大。如石桥驿镇新集小学共有教师8人,其中男教师7人,女教师1人,除女教师47岁外,所有男教师均超过50岁,全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4岁。子陵镇龙泉小学共有教师15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4人,43岁以下的教师没有,44岁至50岁的教师6人,50岁以上的教师9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2岁,其中女教师平均年龄50岁。正因为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身体普遍反映有病,有的不足30人的学校一次性请病假超过5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在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中普遍传递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爷爷奶奶教小学,伯伯大妈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
(五)自聘人员引起争议。中央、省、市、区一再强调,机关事业单位不能善自聘用临时人员,199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清退临时人员工作,全区使用临时人员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近两年,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聘用临时人员的现象又有所抬头,特别是我区中小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自聘临时人员达到406人,实际上的人数可能还高于此数。一所学校自聘临时人员达80人左右的就有2所,分别是象山小学、东宝中学,其他学校如红旗小学、白云路小学、青山小学、职教中心、栗溪实验学校、牌楼中学等自聘人员也比较多。有些学校因处理自聘人员已发生劳动争议,目前白云路小学和象山小学已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应诉。
(六)领导职数超限配备。区编委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于20xx年11月分别经区编委会和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全区事业单位领导职数配备标准。今年8月底、9月初,全区中小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换届,按要求应将各学校领导职数配备限制在核定的领导职数之内,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在教育人事专题会上明确要求每所中小学校领导职数宽订窄用,都要空出1-2名领导职数,但实际操作上仍按原配备标准施行,没有核定党支部副书记职数的学校,仍然配备一名党支部副书记;没有核定工会主席职数的学校,仍然配备一名工会主席。全区共超配党支部副书记和工会主席职数20名,其中城区学校超配2名,乡镇学校超配18名(栗溪镇1名,石桥驿镇5名,子陵镇9名,漳河镇2名,牌楼镇3名)。
(七)学生人数两极分化。学生生源是核定学校教师编制的基础,学生生源的变化必将带来学校教师配备的变化。20xx年,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办发[20xx]74号和鄂政办发[20xx]11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对全区中小学校教师编制进行了重新清理核定。不到两年,学校学生人数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学校学生人数猛增,教师也随意调入,严重突破了编制限额;有的学校学生人数速减,教师出现富余,想方设法自找门路往外调。如象山小学20xx年底学生人数为1400多人,教师编制按国办发[20xx]74号文件标准核定为71名,由于学校为东宝区重点示范小学,考虑小班教学的实际,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15名编制,共计核定教师编制86名。今年9月,象山小学学生人数猛增到1800多人,教师出现严重不足,学校从乡镇和区直其他学校陆续调入或借调一些教师,全校教师总额已达118名。全区不足100名学生的学校已达8所,严重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
(八)机关借人反响强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区教育局机关陆陆续续从局属单位和区直学校借调工作人员,截止目前,已借调到局机关任职的达9人之多,分别是高正文、罗耀庭、王永香、罗继敏(以上4人为区教研室在编不在岗人员),陈玉波、王成(以上2人为区招生办在编不在岗人员),罗桂荣(此人为区校产办在编不在岗人员),鲁智山、张于祥(以上2人为象山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以上9人编制在局属单位和区直学校,可他们多年一直在教育局机关上班,每人均在机关任职,拿的是教师工资,与局机关其他人员的公务员工资悬殊较大,已有人不仅在荆门市财政和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投诉过3次,还分别于今年3月、4月、11月又到东宝区财政和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投诉3次,我们曾经与教育局主要领导协商,一直未得到解决。
三、建议及对策
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原则,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才能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科学合并乡镇学校。将布局不太合理的学校进行整合,对已整合的学校严格按要求施行,切实做到机构合并一律经过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由机构编制委员会一家行文。石桥驿镇三所初级中学可以合并成一所或两所初级中学;安河小学合并到安团实验学校;三泉小学合并到仙居中心小学;区职教中心严格实行一校三区建设,注销三所校区的法人资格,重新确立区职教中心一家法人的地位;没有设置成校的乡镇不能善自设置成校;已撤销的教育组不能变相存在;姚河实验学校、新集小学、冯店小学等三所学校的撤并要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或备案。
(二)严格教师调配手续。鉴于区教育局在调动教师问题上的随意性,简单化,且调动教师不报人事编制和财政部门核销计划、编制和工资的实际,取消教育部门调配审批资格,将教师调配职能并入组织、人事部门,保留教育部门调配教师审批职能。今后教育部门调配教师,由用人学校根据空余编制额度向区教育局提出用人申请,经区教育局初审同意后,交区机构编制部门复审,由机构编制部门报区编委会或区政府教育人事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交由人事、教育部门联合招聘招考,根据招考结果分别由人事部门办理计划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用编手续,人事部门办理调配、工资和档案转移手续、财政部门办理工资直达手续。以后未经此程序调配的教师,原单位可以停发其工资,新单位可以不予上其工资。
(三)彻底斩断空饷资金。吃空饷可以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套取财政资金,二是私设小金库,三是造成人员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研究,停止资金供应渠道,彻底斩断吃空饷的资金,造成体外循环中断。对财政已停发工资的教师,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编制管理;对于财政未停发工资、学校停发工资的教师,学校退出所扣留的工资额度,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编制管理;对于财政未停发工资,学校也未停发工资的教师,财政部门迅速停发其工资,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如需调出,办理手续之前要退出所超发工资额度,退出编制管理。
(四)适当引进年轻教师。近几年,我区中小学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少,影响了我区中小学校教师的补充,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今后,我们将结合东宝实际,从两个方面引进年轻教师。一方面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招。在空余编制限额内,尽量从应届师资类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招考一批优秀教师,补充到乡村学校,特别是山区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从区直学校中选派年轻教师进山支教。我们要将在山区学校支教的经历纳入年轻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选表优的重要依据。
(五)全部退回借调人员。借调人员分两种。一种是教育局机关借调的人员。我们已根据职能核定教育局机关编制21名,现实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20人,应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教育局反映其机关人员少,工作难以开展,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局机关人浮于事,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教育局机关将本应由其局属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纳入局机关,造成政事不分的局面。对这类人员的处理,我们认为从规范管理、答复投诉等方面着手,将局机关借调并任职的人员全部退回原进编单位,确因阶段性突击工作需要,可经人事部门同意后借用局属单位和学校人员,但借期不得超过三个月的时限。另一种是城区学校借用乡镇学校的教师。城区学校需要引进教师,应先向教育局书面申请,教育局初审同意后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复审,由区机构编制部门提请编委会或政府教育人事专题会研究,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从乡镇学校或外地调进教师,否则,城区学校借调的教师一律退回,对于不退回的教师,属我区乡镇学校的一律停发财政工资;属区外学校的扣减用人学校相对应人员经费。
(六)严肃清退自聘人员。开展中小学校临时聘用人员清退工作,是规范人员管理,严肃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xx]103号),全省已掀起了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高潮。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精神,我区中小学校要率先全部清退自聘人员,彻底了断临时聘用人员关系,解除聘用合同。
(七)合理配备领导职数。学校领导职数的配备严格按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核定部分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通知》(东机编[20xx]13号)、《关于核定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通知》(东机编[20xx]14号)中规定的标准进行配备,文件中没有核定的职数,教育局应马上进行纠正,配置到相应的职数内;对已经超配的领导职数应立即取消,不得再超配相关领导职数。
(八)适度控制学校规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不得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大量的学生人数,造成教师和学校教学装备跟不上。对学生人数已降至100人以下的学校,教育局应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调查分析学生生源的基础上,合理的撤并有关学校,切实做到办学有规模,人员易管理。
篇七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20xx年底_____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20xx年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一、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效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20xx年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20xx年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自20xx年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20xx年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 “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篇八 乡镇机构改革与管理工作报告
精简政府机构是我们国家一直在大力改革的项目之一,特别是在基层,存在很多的冗员机构,工作没有积极性,政绩也不好,官员之间对工作互相推脱,这就是冗员的弊端;而且冗员导致国家的财政较为吃紧,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痛陈的问题,所以精简基层机构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改革措施了。
我县在2023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统一对乡镇原来的“七所八站”进行了撤并和精简。改革后,部分乡镇站所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吃旱涝保收的“皇粮”,对改革不满,怨天尤人,有的甚至频频上访,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大部分站所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下,不等不靠,依托自身优势自谋发展,既为“三农”服好务,又促进自身的发展。坪村镇就是充分发挥站所服务功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促服务成功典范,为我们加强乡镇站所的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基本做法
1、加强领导,为站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政策上优惠。鼓励科技人员和分流人员领办、创办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服务站农技员龙先明率先创办20亩甘蔗示范基地,吸引农民到基地学技术、学管理,从而带动该镇的基地种植业的发展,今年坪村镇甘蔗种植面积锐增至xxx亩,明年还有不断扩大的势头。刘安洲同志在马鞍镇种植大棚蔬菜,无籽西瓜,甘蔗等高效经济作物,每年收入可达x万元,在马鞍镇起到了很好的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二是在生活~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上关照。县财政下拔差额补助包干经费按时定员发放到位,从不克扣拖欠,并由原来的每年xxx万元增至xxx万元。三是在政治上关心。进一步完善选人制度,各站所的负责人全部由学员或技术培训骨干担任,平时开会、学习与行编人员一视同仁。四是在管理上从严要求。镇政府制订干部管理两个规定一个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一个考核,坚持用实绩来衡量干部,对工作出色的镇里给予表彰、评优,并积极推介典型,农技站长龙先明“三农”服务工作成绩突出,在怀化市受到表彰。
2、精减机构和人员,促进站所轻装上阵求发展。根据乡镇站所的职能,对站所进行了撤并精简,将原来的15个站所精简为x个,编制由x人减至x人,精减xx%,同时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离岗创办经济实体,带职分流xx人,解决了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局面。
3、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依靠优质服务求发展。一是集中技术力量,服务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革后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切实转变职能,以农资经营为载体,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209国道为重点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领农民创建了一百亩金藤无核葡萄基地,xxx亩东魁杨梅基地,xxx亩名优特水果基地,xxx亩甘蔗基地,xxx亩黑美人西瓜基地等共创办了15个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采取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以科技服务为主旨,举办各种类型科技培训班、科技电视讲座、印发科教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科技种植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同时为农户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农药、化肥、种草等农资产品,以优质服务来促进站所的发展。该镇现已拥有四个大型农资综合服务部,总资产已达xxx万元。
4、明晰产权,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兴办实体求发展。水利管理站成立之后,镇政府利用闲置资源,对全镇九座水库和渠道进行维护和加固。实行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让水利管理站进行承包经营管理,同时创办名优鱼养殖基地、钓鱼基地,以提高站所的经济效率。镇政府将闲置的x亩土地无偿提供给畜牧水产站,帮助他们完成乌鸡养殖合同,现已存栏乌鸡xxxx—xxx羽,每年纯收入可达x万余元。镇政府将这些资产的使用权提供给站所人员进行开发,让其自谋发展之路,既盘活了闲置资产。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就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坪村镇事业站所与管理的主要成效
1、促进了站所的发展,搞活、搞好了站所的自身建设。现每个站所都创办了经济实体或示范基地,增强了造血功能,使各个站所正常有序健康运转。同时对事业站所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使镇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扩大事业站所自主权、经营权,大大增强了站所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事业站所的定位。坪村镇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了乡镇长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方式,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交还给政府,将镇政府承担服务职能归位于事业单位,真正做到行政机关抓管理、事业单位搞服务,努力将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转化为“三农”服务的现实生产力。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他们走企业化、社会化路子。
3、转变了干部的作风。通过开展全员竞聘上岗、优化组合、工资与成绩直接挂钩等一系列改革,同时加强对站所的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激励和约束站所干部职工。从而使各站所职工工作面貌变了,办事的效率高了,为农服务的意识强了,积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搞示范、抓项目、跑市场、找信息,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坪村镇站所改革与管理的启示
1、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真正关心爱惜人才。一是要激活用人机制,激发人才的活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是要人尽其才,选择那些懂业务、专业对口、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站所,让他们学有所用,人尽其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去。三是要建立机制。机构改革以后,站所凡没有受理过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分期分批有选择地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使每人掌握一至几门为农服务的实用技术,为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才智。
2、推进站所改革,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干部的出路问题。推进站所的改革,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精简分流干部的去向问题。如果只精简分流不管完善安置,改革不能算成功,也不知彻底,坪村镇站所改革就突出抓了人员的去向问题,使大部分的分流干部有事可干,有路可走。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妥善安排下岗分流人员,鼓励和扶持下岗人员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尽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兴办实体,以巩固改革的成果,促进社会的稳步和发展。
3、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坪村镇在推进站所改革中,突破了以往那种改革中过分依靠政府,被动改革的观念,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了站所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事业站所利用自身优势,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积极创办开发性、服务性的经济实体,使站所不再依靠政府,干部职工不再等、靠、要,而是依靠自身实力,自找门路,自求发展。同时对站所人员创办、领办的企业或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站所搞活。
4、推进事业站所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站所的优势。推进改革的目的,就是使站所能更加高效地动作,更好地为农村的发展服好务。基层站所是农民走向致富的桥梁,拥有其它部门没有的科技、信息、人才等优势。郑重在发挥部门优势上做文章,才能使改革更顺利。乡镇事业站所要紧紧围绕为“三农”服务这个中心,切实搞好服务务,充分地发挥部门优势,搞活内部的运行机制,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山区工业化的进程。
一年来通过精简机构,冗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政府工作业绩也开始提上去了,使人人都有一种工作的危机感,这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随着冗员的降低,地方经济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更加容易的实现,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下去!
篇九 医疗机构在管理器械中问题调研报告
医疗机构在管理器械中问题调研报告
几年来,随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医疗机构管理和使用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意识普遍有所提高,医疗机构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违法案件逐年减少。但是,医院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医疗机构中管理医疗器械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几年来从事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实际,现就工作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对策作以下探讨:
一、存在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在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中,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临床用械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和保管、养护和报废等制度不健全,有关记录不完整。
2.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资料收集不齐全,在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领用程序不规范,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设备未建立技术档案。
3.医疗器械必要的保管养护储存条件不具备,普遍不如药品,多数无防潮、通风等设施;产品未按要求归类存放,器械仓库存在脏、乱、差现象。
(二)产生的原因:
一是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医疗器械的管理上有重医药轻械,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医疗器械的采购、保管人员普遍存在法规意识淡薄,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
三是国家对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和储存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定和要求,使监督部门和医疗机构无章可循。
二、对策建议
医疗机构应在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保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加强管理,建立和执行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规章制度,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完善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操控体系,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同时,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一)严格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医疗机构要建立相应的医疗器械管理的职能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管理、质量跟踪、资料控制、维修保养检查、产品报废淘汰、培训操作人员、不良反应报告等工作,并配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
(二)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器械档案资料管理,对
二、三类设备类医疗器械逐台建立档案,搞好医疗器械的基础管理工作。
(三)严把采购关。医疗机构采购医疗器械要由医疗器械管理职能科室负责,由有关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批准交由采购部门执行,大型器械设备须由医疗设备委员会或院务会讨论批准后交由采购部门执行。采购医疗器械必须做到:
1.严把“采购三关”,即公司资质关、产品合法性关、人员合法性关。必须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公司购进产品;产品必须是合法合格产品,必须是经注册、有质量标准、有合格证明的医疗器械,且有合法的票据;销售人员要有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受权书,并有明确授权范围和期限。
2.首次进货时必须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医疗机构应该向供货单位索取并保存以下加盖供货单位公章的复印件:
(1)《营业执照》。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4)销售人员身份证明。
(5)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附件、质量标准。
(6)产品合格证明。
(四)严格质量验收。
1.到货必须验收,并做好验收(购进)记录,验收(购进)记录应当注明:产品名称、供货厂商、注册证号、执行标准、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出厂编号)、生产日期(灭菌日期)、有效期、数量、价格、购销单位、购销日期等内容。
2.必须查验外观质量、包装及规定的包装标识和中文说明书。
3.发现外包装有破损、质量有问题、包装上无注册证书编号和产品批准文号的、过期、失效、淘汰产品不得入库。
(五)严格保存养护。医疗器械的保管保存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保存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仓库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的储存要求。
2.做好在库产品的养护工作。
3.仓库要有六防措施,即防尘、防潮、防污染、防鼠、防霉、防虫。
4.仓储要有垫板或货架。
5.对产品要做好色标管理,合格品为绿色、待验品为黄色、不合格品为红色,并按区域分类存放。
6.产品要有货位定位标志。
7.产品保管应做到帐、卡、物相符合。
(六)严格使用管理。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加强设 备管理。对损坏设备进行维修,对维护、保养、检查等环节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周期性检查制度。
(2)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领用、发放要处于受控状态。
(3)加强对重点监控产品植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使用植入医疗器械应当记录相关信息,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姓名、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跟踪号(生产批号)以及生产单位和供货单位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事项,并与病历一同保存。
(4)建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发现医疗器械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
(5)加强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尤其是三类医疗器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包括技术操作方面、安全方面、自校自检方面的培训,做到要有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操作设备。
(七)建议国家局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医疗器械在流通、保管、养护、储存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药监部门和医疗机构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
总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肩负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重任,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从严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管理,抓好综合治理,做到标本兼治,确保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
篇十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工作报告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工作报告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2016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篇十一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在人们日常生活患有各种疾病的时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药店购买药品治疗,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用药治疗,医疗机构的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从购进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对于确保我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
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
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
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
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xx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篇十二 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在人们日常生活患有各种疾病的时候,只有一般的小病能到药店购买药品治疗,其他大部分疾病需要到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用药治疗,医疗机构的病患者相对集中,用药人群大,在用药品种、数量上相对较大。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断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从购进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对于确保我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程度不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尽快解决。
一、法律法规在医疗机构管理方面占的比例小,规范的多,处罚的少。目前,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国家都实施gmp、gsp全过程管理,而对医疗机构却没有相应的规范来管理;在现有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对医疗机构的要求大部分是规范的`内容,而医疗机构违反了法律法规,只有在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方面明确规定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处罚依据。所有这些情况使药品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缺少查处力度,医疗机构有些违法行为不整改药品监管部门也没有办法处理。
二、医疗机构诊断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药品,有的不知道按药品管理,还按试剂管理,单独购进,有的在一些试剂商店进货。诊断药品一般要求低温保存,而且有效期非常短,常常有过期失效现象出现。另外诊断药品一般都存放在医疗机构的化验室冰箱内,有的冰箱内的湿度较大,有的冰箱内还存放其他生活用品。
三、药品储存的设施设备与药品的储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药品库房门窗不严密,库内温湿度无法控制,无法保持库内卫生环境;库内药品摆放混乱,合格区和不合格区无明显分界,药品与非药品混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就在常温状态下存放;无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以及防虫、防鼠、防鸟设备等等;有的大型医疗机构即有库房,又有病房药局,各科室也存放药品,这样的药品储存环境不仅难以达到药品储存要求,而且药品管理还非常混乱。
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些医疗机构严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小型医疗机构没有专职人员管理使用药品,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购进、验收、储存保管等知之甚少,使其使用的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五、管理制度和程序不完善。缺少药品管理相关制度和程序,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
六、村级卫生室医疗条件差。有的村卫生室设在医生家里,只有一间房间,既是药房,又是诊室,还是医生的休息室,药品在这样的环境下存放不符合规定要求。
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管理问题。在我市一些林场、农村的卫生所,有的长期看不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对其合法性需要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有的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两个医生使用,还有一些乡村的游医,不办任何证件,暗中卖药,与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打游击战,所有这些给药品监管带来很多不便。
八、有的医疗机构将科室分别承包给个人经营,这些承包个人对药品的管理更加混乱,为了经济效益,他们从违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中医诊所,中药饮片质量非常不好,还经常违法自配药品卖给患者。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一、建议国家局尽快制定相应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章,或者由我省自行制定地方法规,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使用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并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建议国家局对医疗机构制定出台有关药品使用的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二、结合药品经营企业gsp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我市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方案,分步实施,大力推进了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建设。自从2005年我市开始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工作,到今年年底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有28户达到了规范药房标准,还有6户没有达标;对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还要研究具体措施,进一步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一些不规范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指导,推进整改;对违法渠道购进药品和药品质量存在问题的要加大处罚力度,依法查处;对农村、林场以行医为名(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取缔。
四、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使医疗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药品管理的重要性和药品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推进医疗机构建立诚信体系,形成由药监部门一家依法管药转变为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舆论氛围。
五、结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创建规范药房、达标药房,推进我市农村、林场卫生所的药品管理,保证农村、林场卫生所使用药品的质量。
我们要从保护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角度着想,工作积极主动,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监督管理好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保障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市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篇十三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各级政府组织机构中,事业单位无论在机构数量上还是在拥有人员上都远远多于同级行政机构。它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机构编制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此重要性显而易见。下面,就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浅略的谈一些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欠合理。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许多地方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不管本地区有不有必要设立,只要有上级文件依据,周边有设立参考,单位有要求就可以设立。而不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设,本身职能相近的机构,可以合并的却单设,对要求新设立事业单位缺乏应有的设前调研。导致机构臃肿重叠,财政负担加重,部分事业机构设立后长期无法正常运行,进人后也无事可做。其次,在事业单位编制配备上更是无章可循,具体配几名也不是根据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来配备,而完全受制于可调编制数和财政供养能力。因此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职责多、工作量大而只有1名或几名编制,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篇十四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机构编制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厅字[20xx]2号)、《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中编办发[20xx]5号)和《湖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鄂编办发[20xx]12号)精神,按照何海区长8月20日在全区教育人事专题会议上的讲话要求,我们组建了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参加的全区中小学校机构和人员编制监督检查专班,采取“一听(听各乡镇和城区学校汇报)、二看(看学期之初教师配课表)、三查(查20xx至20xx学年度下学期教师自筹绩效工资发放表)、四访(找乡镇调往城区学校及城区其它单位人员访谈)”的方式,从10月15日开始,至11月16日结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督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设置机构55个。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个(含浏河初级中学),成教中心1个,初级中学12个(其中有2个含完全中小学),小学40个;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1个,乡镇44个,其中栗溪镇2个,马河镇4个,仙居乡5个,石桥驿镇7个,子陵镇10个,漳河镇10个,牌楼镇6个。
(二)编制配置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配置全额事业编制2252名。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90名,成教中心15名,高级中学210名,初级中学784名,小学1053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969名,乡镇1283名,其中栗溪镇128名,马河镇68名,仙居乡176名,石桥驿镇224名,子陵镇250名,漳河镇268名,牌楼镇169名。
(三)实有人员情况。全区中小学校共有教职员工2264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159人,成教中心14人,高级中学188人,初级中学829人,小学1074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923人,乡镇1341人,其中栗溪镇147人,马河镇75人,仙居乡170人,石桥驿镇235人,子陵镇295人,漳河镇300人,牌楼镇154人。全区2264名中小学校教职员工中,在编在岗1867人,在编不在岗397人。全区1867名在编在岗教职员工中,教师1662人,后勤183人,教育总支专职22人;全区397名在编不在岗教职员工中,调往市直学校或市直其它单位18人,勤工俭学或自谋职业51人,借调或借用9人,乡镇进城区73人(已批办手续42人,未批办手续31人),乡镇之间异动105人,病假25人,进修学习11人,支教14人,退休85人,去逝6人。另全区中小学校自聘教职员工406人,其中城区305人,乡镇101人。
(四)领导职数情况。全区中小学共核定领导职数180名,其中校长58名,副校长100名,其他职数22名。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3名,高级中学7名,初级中学52名,小学112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51名,乡镇129名,其中栗溪镇11名,马河镇11名,仙居乡15名,石桥驿镇22名,子陵镇25名,漳河镇28名,牌楼镇17名。全区中小学校共实配领导职数140名(红旗小学等4所学校还未全部到位),其中校长55名,副校长43名,其他职数42名。按机构性质分,职教中心6名,成教中心2名,高级中学5名,初级中学47名,小学80名;按机构区域分,城区46名,乡镇94名,其中栗溪镇6名,马河镇6名,仙居乡10名,石桥驿镇16名,子陵镇23名,漳河镇20名,牌楼镇13名。
(五)学生人数情况。全区中小学校20xx至20xx学年度共有在校学生30826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2258人,高级中学3393人,初级中学9658人,小学15517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5426人,乡镇学校15400人,其中栗溪镇1169人,马河镇776人,仙居乡2363人,石桥驿镇2500人,子陵镇3310人,漳河镇2941人,牌楼镇1971人。全区中小学校20xx至2023学年度共有在校学生30084人。按机构类别分,职教中心2070人,高级中学3309人,初级中学9885人,小学14820人;按机构区域分,城区15705人,乡镇14379人,其中栗溪镇1300人,马河镇726人,仙居乡2222人,石桥驿镇2393人,子陵镇3090人,漳河镇2713人,牌楼镇193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设置不尽合理。石桥驿镇共有初级中学生1048人,略少于栗溪镇和仙居乡,更少于漳河镇和子陵镇,全镇设置初级中学3所,其中盐池集镇2所,石桥驿集镇1年,且石桥驿中学仅有学生197人。仙居乡集镇东南有中心小学,集镇西北有三泉小学,两所小学相距不足1公里,且三泉小学仅有学生108人。安团集镇分别设置了安团实验学校和安河小学,两校相距仅500米,且安河小学仅有学生66人。同时,教育系统机构整合不按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操作,如区职教中心属一校三区的教育模式,实际操作中仍按原有三个学校独立运行;乡镇已不再设置成校,但全区7个乡镇除栗溪、马河、仙居之外,其它乡镇仍设有成校,且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教师无事可做;在20xx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区委、区政府已行文撤销了乡镇教育组,但事实上乡镇教育组仍隐形存在,只是改了名称叫教育总支,人员单独配置,平均每个乡镇有3人之多,其中漳河还单独办公。学校的合并不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复或备案,如辙销姚河初级中学,将教师和学生并入栗溪实验学校;撤销石桥驿新集小学,将教师和学生分别并入石桥驿小学、永盛小学;撤销漳河新集小学,将教师和学生分别并入相近的学校,都没有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或备案。
(二)教师调动手续不全。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乡镇学校之间教师调动没有统一的手续,教育局某个人打个电话或乡镇教育干事口头发个话,一名教师就可以从这所学校调到那所学校,既无教师调动函,又无教师调配表。从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全区中小学校调动教师178人,其中乡镇学校之间调动105人,乡镇进城区73人。178名调动的教师中,办理了调动手续的仅有43人。随意调动教师导致了三个方面的弊瑞,一是教师调动手续不合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二是部分教师到处自找关系,想方设法从山区调到城区或郊区;三是山区学校到处出现教师短缺现象,如栗溪镇近三年不仅未增加一名教师,反而从栗溪实验学校调出教师40多人,出现了英语、语文和小学科缺专业老师的现象。
(三)吃空饷现象较严重。虽然我们在这次监督检查工作中困难重重,乡镇学校也设置了许多障碍,但是我们通过多个方面的了解和座谈,特别是走访从乡镇学校调入城区学校和区直部门的工作人员,查出了部分学校吃空饷人员名单。这些教师有的离开工作岗位近20年;有的前些年离开了工作岗位现又回到了学校任教。有的在外经商;有的在市里或省外学校任教。有的走时将工资存折留在学校,财政工资由学校支配或补贴聘请老师及其它开支费用;有的既领有财政工资又领有聘用单位报酬。经不完全统计,全区中小学校有吃空饷教师47人,其中城区学校6人,乡镇学校41人(栗溪镇6人,马河镇5人,仙居乡1人,石桥驿镇9人,子陵镇8人,漳河镇9人,牌楼镇3人)。教师去逝仍在领工资的1人(漳河镇)。教师早已离开原工作岗位,财政工资已停发,人事编制关系仍保留在学校的23人。
(四)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教师年龄配备不合理是我们此次检查中各学校竞相反映的突出问题,全区中小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一些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更大。如石桥驿镇新集小学共有教师8人,其中男教师7人,女教师1人,除女教师47岁外,所有男教师均超过50岁,全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4岁。子陵镇龙泉小学共有教师15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4人,43岁以下的教师没有,44岁至50岁的教师6人,50岁以上的教师9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2岁,其中女教师平均年龄50岁。正因为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身体普遍反映有病,有的不足30人的学校一次性请病假超过5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现在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中普遍传递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爷爷奶奶教小学,伯伯大妈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
(五)自聘人员引起争议。中央、省、市、区一再强调,机关事业单位不能善自聘用临时人员,1999年市委、市政府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清退临时人员工作,全区使用临时人员的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近两年,机关事业单位自行聘用临时人员的现象又有所抬头,特别是我区中小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自聘临时人员达到406人,实际上的人数可能还高于此数。一所学校自聘临时人员达80人左右的就有2所,分别是象山小学、东宝中学,其他学校如红旗小学、白云路小学、青山小学、职教中心、栗溪实验学校、牌楼中学等自聘人员也比较多。有些学校因处理自聘人员已发生劳动争议,目前白云路小学和象山小学已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应诉。
(六)领导职数超限配备。区编委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于20xx年11月分别经区编委会和区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全区事业单位领导职数配备标准。今年8月底、9月初,全区中小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换届,按要求应将各学校领导职数配备限制在核定的领导职数之内,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在教育人事专题会上明确要求每所中小学校领导职数宽订窄用,都要空出1-2名领导职数,但实际操作上仍按原配备标准施行,没有核定党支部副书记职数的学校,仍然配备一名党支部副书记;没有核定工会主席职数的学校,仍然配备一名工会主席。全区共超配党支部副书记和工会主席职数20名,其中城区学校超配2名,乡镇学校超配18名(栗溪镇1名,石桥驿镇5名,子陵镇9名,漳河镇2名,牌楼镇3名)。
(七)学生人数两极分化。学生生源是核定学校教师编制的基础,学生生源的变化必将带来学校教师配备的变化。20xx年,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办发[20xx]74号和鄂政办发[20xx]112号文件规定的标准为依据,对全区中小学校教师编制进行了重新清理核定。不到两年,学校学生人数发生了较大变化,有的学校学生人数猛增,教师也随意调入,严重突破了编制限额;有的学校学生人数速减,教师出现富余,想方设法自找门路往外调。如象山小学20xx年底学生人数为1400多人,教师编制按国办发[20xx]74号文件标准核定为71名,由于学校为东宝区重点示范小学,考虑小班教学的实际,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15名编制,共计核定教师编制86名。今年9月,象山小学学生人数猛增到1800多人,教师出现严重不足,学校从乡镇和区直其他学校陆续调入或借调一些教师,全校教师总额已达118名。全区不足100名学生的学校已达8所,严重出现两极分化的格局。
(八)机关借人反响强烈。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区教育局机关陆陆续续从局属单位和区直学校借调工作人员,截止目前,已借调到局机关任职的达9人之多,分别是高正文、罗耀庭、王永香、罗继敏(以上4人为区教研室在编不在岗人员),陈玉波、王成(以上2人为区招生办在编不在岗人员),罗桂荣(此人为区校产办在编不在岗人员),鲁智山、张于祥(以上2人为象山小学在编不在岗人员),以上9人编制在局属单位和区直学校,可他们多年一直在教育局机关上班,每人均在机关任职,拿的是教师工资,与局机关其他人员的公务员工资悬殊较大,已有人不仅在荆门市财政和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投诉过3次,还分别于今年3月、4月、11月又到东宝区财政和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投诉3次,我们曾经与教育局主要领导协商,一直未得到解决。
三、建议及对策
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原则,严格管理,规范程序,才能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科学合并乡镇学校。将布局不太合理的学校进行整合,对已整合的学校严格按要求施行,切实做到机构合并一律经过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由机构编制委员会一家行文。石桥驿镇三所初级中学可以合并成一所或两所初级中学;安河小学合并到安团实验学校;三泉小学合并到仙居中心小学;区职教中心严格实行一校三区建设,注销三所校区的法人资格,重新确立区职教中心一家法人的地位;没有设置成校的乡镇不能善自设置成校;已撤销的教育组不能变相存在;姚河实验学校、新集小学、冯店小学等三所学校的撤并要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或备案。
(二)严格教师调配手续。鉴于区教育局在调动教师问题上的随意性,简单化,且调动教师不报人事编制和财政部门核销计划、编制和工资的实际,取消教育部门调配审批资格,将教师调配职能并入组织、人事部门,保留教育部门调配教师审批职能。今后教育部门调配教师,由用人学校根据空余编制额度向区教育局提出用人申请,经区教育局初审同意后,交区机构编制部门复审,由机构编制部门报区编委会或区政府教育人事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交由人事、教育部门联合招聘招考,根据招考结果分别由人事部门办理计划手续,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用编手续,人事部门办理调配、工资和档案转移手续、财政部门办理工资直达手续。以后未经此程序调配的教师,原单位可以停发其工资,新单位可以不予上其工资。
(三)彻底斩断空饷资金。吃空饷可以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套取财政资金,二是私设小金库,三是造成人员混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马上研究,停止资金供应渠道,彻底斩断吃空饷的资金,造成体外循环中断。对财政已停发工资的教师,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编制管理;对于财政未停发工资、学校停发工资的教师,学校退出所扣留的工资额度,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退出编制管理;对于财政未停发工资,学校也未停发工资的教师,财政部门迅速停发其工资,人事关系转到人才交流中心,如需调出,办理手续之前要退出所超发工资额度,退出编制管理。
(四)适当引进年轻教师。近几年,我区中小学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少,影响了我区中小学校教师的补充,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今后,我们将结合东宝实际,从两个方面引进年轻教师。一方面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招。在空余编制限额内,尽量从应届师资类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招考一批优秀教师,补充到乡村学校,特别是山区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从区直学校中选派年轻教师进山支教。我们要将在山区学校支教的经历纳入年轻教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和评选表优的重要依据。
(五)全部退回借调人员。借调人员分两种。一种是教育局机关借调的人员。我们已根据职能核定教育局机关编制21名,现实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20人,应基本能满足工作需要。教育局反映其机关人员少,工作难以开展,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局机关人浮于事,工作效率较低;二是教育局机关将本应由其局属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责纳入局机关,造成政事不分的局面。对这类人员的处理,我们认为从规范管理、答复投诉等方面着手,将局机关借调并任职的人员全部退回原进编单位,确因阶段性突击工作需要,可经人事部门同意后借用局属单位和学校人员,但借期不得超过三个月的时限。另一种是城区学校借用乡镇学校的教师。城区学校需要引进教师,应先向教育局书面申请,教育局初审同意后报区机构编制部门复审,由区机构编制部门提请编委会或政府教育人事专题会研究,办理相关手续后才能从乡镇学校或外地调进教师,否则,城区学校借调的教师一律退回,对于不退回的教师,属我区乡镇学校的一律停发财政工资;属区外学校的扣减用人学校相对应人员经费。
(六)严肃清退自聘人员。开展中小学校临时聘用人员清退工作,是规范人员管理,严肃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全省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清理检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xx]103号),全省已掀起了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高潮。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精神,我区中小学校要率先全部清退自聘人员,彻底了断临时聘用人员关系,解除聘用合同。
(七)合理配备领导职数。学校领导职数的配备严格按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核定部分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通知》(东机编[20xx]13号)、《关于核定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通知》(东机编[20xx]14号)中规定的标准进行配备,文件中没有核定的职数,教育局应马上进行纠正,配置到相应的职数内;对已经超配的领导职数应立即取消,不得再超配相关领导职数。
(八)适度控制学校规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不得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大量的学生人数,造成教师和学校教学装备跟不上。对学生人数已降至100人以下的学校,教育局应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调查分析学生生源的基础上,合理的撤并有关学校,切实做到办学有规模,人员易管理。
篇十五 全球72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调查报告
近日,汇丰银行发布了一项面向全球72家外汇储备管理机构的调查报告,报告预计到2030年,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的占比有望上升至12.5%,届时人民币将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货币。此外,汇丰银行对全球1600家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的企业高管希望能把握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人民币跨境业务对支持企业走出去起到了关键作用,企业走出去又反过来推动人民币迈向世界各地。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发挥好对外投资的推动作用,与贸易结算一同形成双轮驱动,以直接投资为主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欢迎。近两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人民币清算行,方便了国内外企业使用人民币。
据中银国际估算,目前至少有10余个国家的央行外汇储备中包含人民币资产。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去年10月曾表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快速发展的另类投资工具使得离岸市场投资者对冲人民币风险敞口的能力得以提高。事实上,过去几年境内外人民币利差显著收窄,也表明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在岸市场的参与度和投资兴趣均显著增长。
69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65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