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关于德国和法国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的考察报告
关于德国和法国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的考察报告
这次考察中,德国和法国安排了两所专门培训国家公务员的国立行政学院供我们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对这两个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教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一德国教育和德国公务员培训教育
(一)德国教育基本情况德国的教育深受德国联邦体制的影响,虽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规定“整个学校教育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联邦制结构,教育事业的管辖权在联邦和各州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由联邦确定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而由各州对义务教育、组织形式以及考试的承认等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
但具体执行主要是各州,联邦并无实际的教育管理权。从1969年开始为了协调全国教育事业,联邦议会通过《基本法》第74条和第75条修正案,并对第91条作了修正,联邦先后建立了一些教育机构,主要有:常设各州教育部长会议、联邦教育和科学部、联邦与州教育计划委员会等。
德国实行的是免费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学生都不用交学费,不但国立的学校可以得到国家的补贴,凡是国家承认的私立院校,其花费也享受国家相当大比例的补贴。目前,德国实行的是12年义务教育制度,也就是说,每个人从6岁开始到18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其中9年的全日制学校的学业是必须完成的,如果不能继续全日制普通学校或者全日制职业学校的学业,那幺其余3年也必须上非全日制职业学校。所有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
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德国还建立了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和成人教育体系,让每个公民从小到老都完全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教育体系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目前,德国的国立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州设设立的。
只有几所私人和教会办的大学;联邦国防军的大学以及德国联邦公共行政管理学校是联邦举办的。德国的高等教育品质卓越、享誉全球。
德国现有高等院校300多所、综合大学80多所、应用技术大学130多所、艺术音乐院校40多所,涵盖专业400多个,学生注册人数约190万,其中外国学生135,000人。德国大学没有级别名次的排列,只有历史长短和规模大小的不同,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
德国大学一般不设学士学位,学生完成学业后直接获得硕士学位。德国的高等教育师的德国成为一个科学之国,直到世界二次大战为止,所有45位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中,有10位是德国人;40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德国人占16人。
根据德国的基本法规定,整个德国的教育事业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教育制度非常严格,因此,德国的学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德国联邦公共行政管理学院和公务员的教育培训4月20日,我们一行8人在德国icon(伊康)公司所派的地方陪同李雅瑞(德国人中国名字)女士和翻译顾小姐(德国籍华裔上海姑娘)的陪同下,来到了德国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布吕尔市。德国联邦公共行政管理学院(以下简称为联邦高专)就坐落在这座城市里。
这是德国唯一的联邦举办的专门培养和培训各类公务员的高等学校。学校的基础部主任、基础课教师艾德姆先生和专业部主任、专业教师,同时又是20xx年波恩市下属的特罗斯托夫(dueldorf)市长的候选人皮特(peter)先生,负责接待我们。
由于早在4月19日晚上,我们在波恩市议政大厅,观摩市长候选人提名竟职和选举过程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所以,今天我们的见面感到轻松、自然。艾德姆先生首先让我们参观了整个校园,然后来到接待室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
德国的教育制度从不同的侧面有不同的理解与划分方法。艾德姆先生为我介绍了德国的一种从就业和人生与教育制度相关的划分方法。
这就是教育与职业生涯系统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系统的教育制度。德国的教育主要是专业技术职务系统的教育。
人们通过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学到专业技术,在社会上和企业里获得一定的专业职务,在这一系统里发展靠的是技术水平,不是阅历和年龄。在德国的职业生涯系统分为四个如同梯子一样的阶梯。
学习1—5年的为最低一级阶梯,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学习6—9年的为第二阶梯为中等阶梯,可以做一些文秘性的工作。
学习在10-13年的为优秀阶梯,是可以做运用法律的的工作的。13年以上的则是最高的阶梯,是可以做立法工作的。
每一个阶梯之间又有不同的级次,一般在同一阶梯里依据工作时间、阅历、经验可以不断提升,但是很难超越的本阶梯。艾德姆先生介绍说,我们的联邦公共行政管理大学就是属于德国职业生涯系统培养优秀阶梯人才的学校。
为联邦机关培养非技术性的高级运用法律的公务员,向学员传授从事公务员职业生涯中必需的科学知识与工作方法,以培养其实际的工作能力。联邦高专自1979年成立至今,已经有5万2千名学员圆满完成学业,目前在校学员有6千3百名,专职师资力量354名。
目前德国联邦政府有5000多名公务员,几乎都是这里培养的,各州政府的公务员也主要来自联邦高专。可以说这里是当代德国培养政治家的摇篮。
学校的招生面向联邦及各州的行 政部门,为公职管理部门培养非技术性的行政官员,包括公共内务行政管理、劳工管理、外事管理、国防管理、铁路管理、财政、气象服务于地球物理咨询服务、公共安全、社会保险、农业社会保险部门。行政高等学校与其它高等学校不同,不进行公开招生,只有在上述部门就职的并被列为培养对象的人才能进入其中就读。
在行政高等专科大学就读的学生是试用期的国家公务员。一般来说是具备了高中毕业或同类学校毕业水平,符合国家公务员条件和就职部门的特殊条件,已经被国家机关录用的人员。
联邦高专有一只遍布全国的教育网络,他的总校在布吕尔市又在全国分布了十几个按专业区分的分校。大致情况是这样的:总校在布吕尔市,设有总系,负责内政综合管理系、联邦边防警察系、公安系和气象预报系的基础课程教学。
内政综合管理系也设在总校里,该系负责专业课教学。联邦边防警察系设在吕贝克市,公安系联邦情报专业设在哈尔市,气象预报系设在郎根市,以上细的所在地负责专业课教学。
联邦军事管理系和工作管理系设在曼海姆,外交系设在波恩,财政管理系设在明斯特,农业社会保险系设在卡塞尔,公安系刑警专业设在威斯巴登,公安系宪法保护局专业设在斯威斯塔尔—海默茨海姆,社会保险系设在柏林,他们即负责基础课教学又负责专业课教学。关于联邦高专的管理体制,这里采取的是行政主管与业务主管双轨制管理的体制。
联邦内政部为主联合有关业务部局组成监理委员会,建立委员会任命校长,校长向监理委员会报告工作。联邦各有关业务部局组成校务委员会作为校长的业务咨询机构,同时还负责指导各系的教学工作。
在校长以下设中心领域委员会、教学领域基础课程、科学性工作和中心管理等职能部门管理联邦高专。关于课程,联邦高专的教学管理与课程设计,深受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的影响。
每届学生共学习1440小时,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和实践性课程各占720学时。每学年第一学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二学期就到所录用的政府机关实习。
其中基础课程共有7个领域的课程,他们分别是行政管理的国家法和政策方面的基础知识80学时,占11.1;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基础知识,主要是行政管理法、民法、公务法,194学时,占26.9;行政管理方面的国民经济和财政经济基础知识116学时,占16.1;行政管理方面的企业经济基础知识,组织机构和信息加工100学时,占13.9;以上四个领域的课程都需要笔试。而且只需失败一次。
如果有两门课程不及格,就不能毕业了。行政管理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50学时,占6。
9;专业对口的工作领域课程100学时,占13.9;多专业领域的教学课程80学时,占11。1;这三个领域的课程只需要口试。
关于教学,这里的学生必须按时上课。与普通大学相比,其自由度相对较少。
高等专业学院的一个学年也分为两个学期,分别为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但上课的时间(包括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要比大学长得多,一般为36周。教学形式基本主要是:讲课、练习、研讨班、实习。
这些教学形式贯穿于包括基础阶段和主课阶段,也称专业课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德国联邦高专里,各专业系只决定学生必须修满的课程数,并不替学生制订课程表,学生在每学期初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课,但必须注意紧扣已制订的学习计划,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各系或教研室的教学助教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讲课主要由教授或讲师就某一个专题在讲台上讲一些要点、重点或者讲课者觉得自己特别有心得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课外阅读补充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保证教授讲课思路的连贯性,一般在课堂上不进行讨论或提问,但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专业课上,教授往往允许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当场提问,但不展开讨论。
德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气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特别是专业课,教授从不点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干别的事,甚至半途退场,唯一的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别人。研讨班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参与精神。
教授一般会在学期初开列一张本学期将举办的研讨班的题目清单,这些题目并不一定与讲课的内容相关,而往往与教授的研究课题有关,有些题目是跨学科的,甚至是相当领先的,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向教授登记主讲某个题目,并确定日期。当然,如果学生有好的题目建议,教授也会采纳,并补在题目清单上。
登记并讲的学生必须在广泛收集和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定提纲,写出发言稿,内容要求能罗列各种观点和思路,但并不强求作出结论。一次研讨班的活动一般由一个人主讲,讲完后展开讨论,所有的参加者(教授、助教、科研人员、学生等)都可以各述已见,进行辩论。
关于实习,实习是德国联邦高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专业要求学生在入学前已在企业或行政机关中实习过,具有该专业的基本的实践知识。
从广义上讲,实习既包括在校外企业或机关中实习,也包括在实验室、工地、计算机旁以及在任何一个地方学习科学的工作技术和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一部分经济、社会和地球科学的学生是必修的内容,学生必须在主课阶段完成一至几次的专业实习,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对实习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专业还要求必须在主课阶段至少在实验室外成功地完成一次实验。
二、法国教育与公务员的培训教育
(一)法国教育基本情况法国教育是一种比较复杂多样的教育体制。6-16岁为义务教育。
公立小学和中学实行免费教育,小学和初中使用的教材也免费提供。高等学校除私立学校外,一般只缴纳少量注册费。
小学入学率100。学前教育在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学校、幼儿班中进行。
初等教育学制5年,每星期授课时为26小时。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类。
普通中等教育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制7年,其中初中4年、高中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包括技术高中、职业高中、艺徒培训中心、就业前教育适应班4种类型和层次。
高等教育分为综合性大学、高等专业学院、高等技术学校和承担教学任务的科研教育机构4类。现有71200所小学和中学,教师和学生比例1比16;有90所大学、3600所高等专业培训学校,教师和学生比例1比30。
20xx年教育预算为3881亿法郎,约占国家总预算的26。1999-20xx年在校人数:学前、小学、初等和中等教育1250.8万人,高等教育209.5万人。
法著名高等学校有:巴黎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里尔第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等。巴黎大学是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法著名高等学校有:巴黎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里尔第一大学、里昂第一大学等。巴黎大学是法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
法国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发展工作,专业研究人员达30多万人,20xx年科研预算经费达558.7亿法郎,主要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空间、数学、物理等。
篇二 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流入城镇务工,不但解决了自身就业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收入,而且推动了全社会的经济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农民工在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局限性,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收入待遇差的简单工作,很难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因此,加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始于XX年。自XX年以来,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计划,其中劳动部门主要针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培训,扶贫部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称为“雨露计划”,教育部门培训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称为“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区的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教育、扶贫、人劳四部门组织实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劳部门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点是:
1、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早在XX年,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年8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政劳社发〔XX〕176号)和《关于贯彻执行〈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财办社〔XX〕55号)两个政策性文件,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XX年省委赵乐际书记来商视察时关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讲话和全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电视电话会的召开,把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缓解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启动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被列为区政协XX年重点提案。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区级各相关部门都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精心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2、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人劳、教育、农业、扶贫部门以农民工培训“四大工程”为重点,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青年、妇联、建设、残联等部门也按照各自安排,针对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建筑工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财政部门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各乡镇办事处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宣传,搞好求职登记、就业核查等配合服务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训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我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涉及到农业、矿山、建筑、加工、电子、机械、服务、旅游等多个行业,设置了办公自动化、电脑维修、电子装配、电焊车工、针车缝纫、养殖种植、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市场营销、导游服务、刮痧理疗、手绣等十多个专业,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劳动保障法规、安全、卫生常识等多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方式有订单培训、定点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上门培训等,学制从半月到二年不等,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
4、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我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两级均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力,目前区内共有十八家培训机构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区人劳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训机构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民营培训机构以新潮学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培训机构以教育部门管理的两个职业学校为主体;民营机构由人劳局管理,从XX年的两家发展到目前的六家。这些培训机构共同承担着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
5、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经过近几年多努力,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传引导,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农民工自愿选择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过XX、XX年的探索和XX年的完善,先后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政人劳发〔XX〕69号)和《农民工培训班管理规范化要求》(商政人劳发〔XX〕30号)两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工作考核、质量管理、资金审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多头管理标准混乱。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尽管已形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无序的弊端。农业、扶贫、教育、人劳四个主要部门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资金渠道,不同的补贴标准和不同的运作程序。雨露计划实施机构由省扶贫部门认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劳部门的培训实施机构则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区两级认定。这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不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难以堵塞重复培训的漏洞,造成培训资金的浪费。
2、培训对象难以组织。必备的文化素质和充足的培训时间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基本条件。而我区是劳务大区,尽管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免费的,但培训时间要求至少一个月以上。对于参训人员来说参加培训意味着少挣钱,况且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数。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和发家致富的愿望,绝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把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打工挣钱上,不愿意挤出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多为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差的妇女或老人,这些人自身条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积极性来参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训。于是各个培训机构都把目光盯在了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上,使得培训生源十分紧张。各培训机构之间互相竞争,关系紧张,培训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为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
3、培训机构条件较差。尽管市、区两级共有二十多家培训机构,但由于市上也有培训任务,与我区开展培训合作的潜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担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务的主要是区人劳局管理的六家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培训机构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场地、校舍都是租来的,普遍缺乏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所需教师多为临时聘请,场地小,设施设备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办学条件差,资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实力改善办学条件,也没有能力搞好培训。而劳动部门由于培训任务大,无奈之下只能将培训任务交给他们,从而为培训质量管理埋下了隐患。
4、培训组织方式不合理。以人劳部门开展的培训为例,按照有关规定,正常的组织方式应是:乡镇劳保所宣传政策,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到乡镇劳保所履行求职登记手续,取得求职登记证明,凭登记证明自愿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履行就业安置义务,并凭培训对象的身份证复印件、求职登记证明、免费培训证明(须由培训对象签字认可),就业安置合同或灵活就业证明到劳动部门申报补贴。由于缺乏合适的培训对象及培训机构自身原因,按此方式运作很难完成任务。无奈之下,培训机构为了挣钱生存,只能到农村去利用空置校舍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在组织过程中,培训机构往往付给村、组干部一定组织费用,依靠村、组干部半动员半强迫的方式把群众组织到一起。这种方式,一方面群众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参训人员也极难管理,培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农民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工学习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增加务工收入。从这几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看,培训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培训与就业的关联度比较低,培训机构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训时间不足。以人劳部门培训为例,按照规定,农民工技能培训时间只要达到240个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间),且培训合格,就可获得补贴,多培训补贴不增加。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专业技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是很难学会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实践中,培训机构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是以挣钱为根本目的,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都热衷于办一个月的短训班,而不愿意办长训班。二是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滞后。劳动部门设立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权威机构,全市只有一家。区上虽然设立了鉴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由于机构设立晚,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鉴定工作量大,许多项专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培训质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结业考试。劳动部门的质量监管仅仅局限于对培训人数、时间的检查和教学计划的落实,而无法也没有能力对培训质量做出权威性的判定。尽管我们不断从制度上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但仍难以保证培训达到应有的质量。
三、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来支撑。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实质上就是培育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同时,农民工技能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有效增加收入,实现稳定就业,反过来推动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实现专业学制、培训教材、教学要求、监督管理、质量评估五统一。在培训资金管理上,应该加大补贴额度,细化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应。同时要严控短训班,鼓励长训班,严控乡下班,鼓励校内班,把好培训对象审查关,对培训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真正把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2、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变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培训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可以有效克服重复培训,浪费培训资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训基地建设。要学习、借鉴渭南等地先进经验,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全区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能力规模,搞好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一流的培训环境,形成以职业中学为主体,以民办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三要大力整顿民办培训机构。要适当提高农民技能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淘汰一批条件较差的机构。对那些条件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培训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其尽快上台阶、上水平,为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四要尽可能动员市上管理的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训机构参与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开展培训。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劳动力这个重点。对于初中毕业生不升高中及高中毕业于不升大学的农村新生劳动力,强制实行六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并突出实践操作训练,确保每名培训对象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持劳动部门统一颁布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二要抓住实用技术这个重点。要围绕农村产业化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要求,对不经常外出务工的农民,积极开展果树科管、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应针对农民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培训时间上应突破市上相关规定,以3-5天为宜,并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补贴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三要抓住在岗培训这个重点。鼓励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合作,对全体职工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从而促进各类企业和用工单位提高员工素质,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民营培训机构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与政府部门开展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目的与培训机构的目标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情况下,如果在质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质量监督,一要对办班条件严格审核,看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必备的专业教师、理论教材、实习训练场地及设施。二是对培训对象严格把关,参训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三要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督,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督促培训机构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四要认真搞好结业考试考核工作,应逐步建立完善各个专业的试题库,成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的结业考试、阅卷工作,并实行批班权、管理权和考试权三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质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强化技能鉴定。能否通过劳动技能鉴定,是检验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结业学员只有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得到规定的补贴。由于市、区两级劳动技能鉴定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均存在人员少,条件差,缺乏相应的鉴定设备和手段的问题,能够鉴定的专业只有26种,绝大部分专业的技能鉴定根本无法开展,给培训质量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应该把劳动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组建专业化的相对独立的鉴定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购置专业设备,改善鉴定条件,提高鉴定水平,不
断扩大技能鉴定覆盖面,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6、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培训方式。一要着力营造人人学技能的社会风尚。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能手表彰评选、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式,提高务工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自觉性,从而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改变政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二要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变补贴培训机构为补贴参训农民工。对自觉参加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农民,由政府直接予以补贴,并要加大补贴数量,这样可以改变培训机构“吃政策饭”的现状,把培训机构直接推向市场,迫使其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吸引务工农民参训,实现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减少职能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培训质量。三要认真落实企业对员工开展教育培训的法定责任,认真执行国家关于职业资格准入的法律规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进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四要把技能培训与创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出台优惠政策,加强资金扶持,鼓励各培训机构围绕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专长,办好特色优势专业,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培训品牌的创造推动劳务品牌的形成。五要大力组织订单培训。切实加强与用工单位联系,做到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就业一批,把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篇三 关于旅游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考察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学习兄弟省市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百日大调研活动的方案》,由王维副局长带队,组成第三专题调研组,于3月8日至18日,先后赴广西、安徽两省以座谈交流和实地学习考察的形式就旅游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学习考察
的基本情况
在11天的专题调研考察中,第三调研组先后与桂林市旅游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安徽省旅游局以及安徽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了当地旅游教育培训开展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并实地考察了广西和安徽的一些景点。
学习考察的总体印象,一是广西、安徽两省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的扶持力度很大;二是旅游业对扩大就业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方面贡献显著;三是景区建设地方特色鲜明,景区管理科学、规范;四是地方政府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很强,几百年的古村至今保存完好。
二、外省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1、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人才培养的需要,广西旅游局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二、三期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被授予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牌匾,成为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基地为东盟各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服务。这将进一步促进广西和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旅游界的重要通道和纽带。
2、旅游专业院校建设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广西旅游局,创办于1985年,1994年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设有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酒店管理系、旅游外语系、导游系、商务系、视觉艺术系、艺术表演系、基础部、社科部、公共外语部等7系3部,29个专业,现有在校生近万人。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旅游业产业结构相匹配、紧贴行业需要的专业体系。是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国家旅游局在西南地区唯一的全国旅游饭店及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资格考试定点单位,也是广西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及自治区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基地和教材编写单位。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广西院校第一,连续多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与境外旅游组织和旅游院校密切联系,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旅游教育与国际接轨。学校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重点支持单位和其教育委员会附属成员单位,12月与香港理工大学承办了由世界旅游组织、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旅游教育国际论坛。
3、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为开展好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广西旅游局还设立了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经过近的发展,广西的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已经增至110万元。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根据培训计划,分区域、分种类统筹各类培训班,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导游三年大培训”工作,计划在XX年底前完成全区2万多名导游的全员培训。
4、旅游教育培训内容、形式
在常规的行业培训任务之外,广西旅游局拓宽了行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横向联合培训
广西旅游局与广西红十字会联合举办“旅游系统救护师资培训班”,导游员经过培训取得“救护师培训证书”,将成为具有救护资格的导游员和培训旅游行业救护师的师资储备。
(2)以赛代训
举办“广西导游风采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培训一批能胜任重大接待活动、能代表广西导游水平的高素质导游员,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素质。
三、对我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设想
1、建议设立辽宁旅游教育培训专项资金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设立教育培训专项资金,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就有了资金保障,资金可以提升培训质量、于创新培训手段和扶持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2、建议组建辽宁旅游职业学院
据了解,目前很多省的旅游局都有下属旅游职业学院,搞得较好、影响较大的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等。这些旅游专业院校在旅游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院校专业设置特色鲜明,向行业输送了大批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创造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很多院校已经发展
<莲山 课件> 成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建议在省旅游教育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辽宁旅游职业学院,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就业的拉动、促进作用。在学院设立旅游培训中心和旅游研究中心,发挥学院在旅游教育、培训、科研方面的基地作用。
3、进一步改革导游资格考试
近年来,我省在导游资格考试工
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等的方式方便考生,并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以“方便考生、服务基层”为宗旨的导游资格考试改革还可以有进一步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导游资格考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
(1)笔试
由省旅游局建立网上管理系统和网上题库,在各市设立考点,笔试试题由系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考生交卷后,系统自动显示成绩,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考试。
(2)现场考试
现场考试采用视频录像方式,考生在网上管理系统现场抽取景点讲解及应变能力等各类问题后,面对网络摄像头自行回答,考生现场考试的视频直接传回省旅游局网上管理系统,由省旅游局组织评委统一在网上评分。
据了解,湖南省已经在试行网上导游资格考试。
4、与签订邻省导游资格互认协议
导游是一个流动性较大的职业,跨省交流十分频繁,辽宁、吉林、黑龙江同属东北地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都比较接近,在人才培养、宣传促销等方面,我省应该与吉林、黑龙江两省加强合作,获得共赢。签订导游资格互认协议将对加强东三省导游人才交流,为我省引进短缺的韩语、俄语导游人才提供便利。
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在导游资格互认协议的基础上,我省还可以考虑组织东三省导游资格联合考试,这将极大提升辽宁在全国旅游行业的影响力。
据了解,目前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已经签订导游资格互认协议,并取得较好效果。
5、建立旅游人才网,提供网上培训、就业服务
传统的培训方式,容易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但是,如果在网上进行培训,就可以很好避免这类问题。建立辽宁旅游人才网,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参加培训,可以在网上下载培训的教材、讲义,观看培训视频,交流学习心得。人才网上还可以提供各种就业服务信息,在旅游企业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沟通的桥梁,成为永不落幕的培训班、招聘会。
6、举办“导游大赛”丰富培训内容
传统的讲授培训方式参与性较差,举办“导游大赛”等类型的活动,可以动员从业人员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宣传,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辽宁旅游的知名度。
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我省旅游业要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效能高的旅游人才队伍,走“人才兴旅”之路。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加大力度、创新手段、培育精品、提高质量方面下功夫,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我省旅游业软实力,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篇四 教育局干部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
*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在挂职对象、挂职时间、挂职学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期,其中“乡进城”两期共24人,“城下乡”两期共12人。“乡进城”是由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四个县(市)区各选送6名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正职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市内三城区的24所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24所学校都是该地区管理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学校,共同特点是“重管理、求实效、讲创新、办特色”。“城下乡”是由市内三城区各选派2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海城、台安、岫岩三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为期5周的挂职锻炼,他们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和区级名校长,其中有3名校长是*市首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市内三城区的挂职校长,在毫不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辐射作用的.同时,他们本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城市校长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为打造明星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挂职锻炼的校长们还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主动担负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对口学校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并不断深化这种姊妹校友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好尝试。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效地运行下去,*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20*年就挂职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考核纪实表》和《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考核手册》等,使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收效更为显著。
篇五 教育局干部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范文,考察报告
教育局干部培训工作的考察报告
xx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仅投入大量经费,而且在挂职对象、挂职时间、挂职学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
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五期,其中“乡进城”两期共24人,“城下乡”两期共12人。“乡进城”是由海城、台安、岫岩、千山四个县(市)区各选送6名年轻有为、有培养前途的正职中小学校长,分别到市内三城区的24所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这24所学校都是该地区管理水平较高且有特色的学校,共同特点是“重管理、求实效、讲创新、办特色”。“城下乡”是由市内三城区各选派2名中小学校长,分别到海城、台安、岫岩三个县(市)区的12所中小学进行为期5周的挂职锻炼,他们均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市级和区级名校长,其中有3名校长是x市首届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通过两种形式的挂职锻炼,城、乡中小学校长普遍感到受益匪浅,他们在学习、交流和实践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中小学校长不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城市学校办学理念提升之快、学校管理之规范、办学模式之新颖令他们始料不及,他们在感叹农村学校硬件建设落后的同时,深刻意识到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差距。“以人为本”的管理、“为发展而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这些原本抽象的新知识和新理念都变得生动、鲜活,具有可操作性,使农村校长深受启发。他们目睹了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风采,掌握了科学管理的内涵,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效,领悟到了因地制宜办特色学校的“真谛”。他们还尝试由后台走向前台,亲自主持城市学校工作,参与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亲身经历使他们平添了勇气,增强了学、赶先进校长的信心。
市内三城区的挂职校长,在毫不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名校、名校长辐射作用的同时,他们本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和教师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城市校长的心灵受到洗礼和净化,丰富了人生阅历,磨练了意志品质,为打造明星校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加挂职锻炼的校长们还充分利用这个契机,主动担负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与对口学校建立起长期帮扶关系,并不断深化这种姊妹校友谊,互通有无,彼此促进,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最好尝试。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积极稳妥、健康有效地运行下去,xx市教育局在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注意不断加强管理和完善制度。20xx年就挂职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主持工作等方面提出了量化指标,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要求》,统一印制了《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考核纪实表》和《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考核手册》等,使这项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收效更为显著。
79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