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
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九、本课题组成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克敏 邓小庆 刘书华 包锦安
组长:王世群
副组长:赵放鸣 何江顺 邓 勇
成员:龚照华 杨 培 石 敏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指导:王世群
课题设计兼学术秘书:邓 勇
课题研究人员:
第一研究组:组长:邓 勇 组员:黄银华 谢家英 尹端津
第二研究组:组长:龚照华 组员:黄 芳 程舒燕 张红艳 凌文泉 黄志伟
第三研究组:组长:杨 培 组员:赵 放 王纪蓉 古远鹏 雷 波
第四研究组:组长:石 敏 组员:张胜男 黄 智
档案整理:邓 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篇二 关于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导语: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一、调查时间:xx年3月2日~10日
二、调查地点: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
三、参加人员: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
四、调查方法:考察与调查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校园周边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
六、调查要求:正确评价我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我校范围广,面积较大,达4xx平方米。绿化面积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宿舍区依地形和功能布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个校园
环境优雅,林木葱葱,草地、鲜花盆景遍布。人文景点错落有致。校园内洁净优美,空气清新,校园周边环境较好,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称为“花园式学校”。同时,我校环境教育初显成效,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师生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法律法规观念得到了加强,学校同社区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活动,助人为乐,保护环境蔚然成风,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环境虽好,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讲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污染等。
2、我校环境教育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问题还不能令人乐观,具体表现在:
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统筹计划,部分老师有应付心理。
⑵学生户外、课外和校外环境教育活动不能持之以恒,有随意性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⑶教师环境教育培训没有全员到位,致使有的教师兴趣不高,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⑷教师的环境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够。
(三)解决方案
1、成立校园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教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教职工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爱我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的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多学科渗透,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开展环境教育。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以学校的橱窗、广播等宣传工具,邀请环保方面的专家来校演讲,开展环境教育。
5、利用读书周并结合环保知识竞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
6、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层面、全方位地使环境教育深入家庭,进入社会,并建立环境教育长效机制。
7、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领导小组和保卫处、德育处齐抓共管。尽快清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使校园洁、净、美、亮起来。
8、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建议。改变教育路行走路线,禁止校内职工燃放爆竹,禁止制造噪声污染的广告音像车等个体广告在校前公路游弋,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确保校园教学环境的安静。
篇三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将介绍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1)
的家乡铜仁德江,在我的寒假中,对我的村进行了初步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点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甚至有没去过学堂扪的,所以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教育。 还发现某些家长是盼望孩子长大一点了,大概在小学毕业后就让她们去外地打工养活自己,就是因为学费问题,本来在农村办个学校就有点困难,因为没人愿意去农村支教,所以就算去了一个学费都还是有点颜色的所以导致某些孩子辍学。但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通过了解了一下,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然而我发现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还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在这次走访中和我不经意听到了一些有了新的认识。还有我的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2)
【摘要】xxxx班学生45%来自关外,55%来自关内,小学和初中教育环境与内地差异较大,学习期待与态度呈现明显的主动性,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针对xxxx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现状,要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就策略,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关键词】生源构成;家庭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期待与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补就与培优策略;方法和习惯培养;
一、前 言
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地xxxx横断山区,西、北、南面分别与西xxxx、青海、云南等省区为邻,土地辽阔,草原面积大,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牧民比例大;全州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万公顷,以高山、山原和高山河谷三大气候类型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全州共辖18个县、325个乡(镇)。全州总人口98.3万人(2023年末统计),其中xxxx族人口占78.94%,是全国第二大xxxx族聚居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41元。总体来说xxxx州是xxxx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落后的地区。xxxx州作为康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康巴文化的精萃,体现了康巴文化核心的方方面面。这里有康巴社会的特殊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xxxx传佛教文化广泛地深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在汉语里,本意为纹,即纹路、纹理、花纹等,强调的是对自然状态的人为加工和处理。化即华,即美化的意思。《易传》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这个意思。文化二字连用,引申到社会领域,则是教化之意。学校学科课程是系统的的文化科学知识,是国家社会现行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浓缩体现,它对学生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也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学校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反映国家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人才的要求,是xxxx班学生文化同构主要手段之一。学校学科课程教学是学校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在学校情境下主要直观表现为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课程,这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基于以上认识,课题组认为: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
基于以上认识,课题小组拟制了《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对xxxx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目标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具体目标:
1、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2023年秋季刚进普明中学的高一(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二(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三(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共30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以期了解不同时期xxxx班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的修复、认同、内化和范式建构的情况。
2、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xxxx班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2)了解xxxx班学生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状况;
(3)了解xxxx班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状况。
(二)调查方法:
1、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到的xxxx班学生表现,拟制《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调查表(附《调查报告》后);
2、利用《问卷》,对高一、高二、高三共300名来自xxxx州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辅之以访谈法、谈话法、观察法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xxxx班学生生源构成情况
从问卷调查可知,内地高中xxxx班300名学生均来自于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所属18县(xxxx州各县教育水平差异较大,xxxx州政府根据各县实际将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名额分配到各县进行选拔),父母均是当地农牧民(按当地政策,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的父母必须均是xxxx州当地农牧民户口,其子女才有资格参加选拔);xxxx族学生占71%,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回族、羌族)学生占7%,汉族学生占12%;家住关外的学生占45%,关内学生占55%。xxxx州关内、关外是以折多山为界,康定、泸州、九龙、丹巴为关内,其余14县为关外,关内自然、经济条件好于关外
(二)xxxx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情况
1、参加宗教活动情况。家里人常去寺院和去得很频繁的分别占25.5%和44%,两者合计达到70%;学生本人也会在假期中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比例达到30%。由此可见,在xxxx州地区,xxxx传佛教文化是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在家使用xxxx语和多数是xxxx语的占55% ,67%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够很流利或者比较流利地使用xxxx语口语进行表达,25%的同学能够用xxxx语文进行书面表达。即使现在到内地学习,假期回到家后,很多同学只能用xxxx语同家人交流。有时,内地老师有急事与学生家长联系,也必须请上会xxxx语的同学来作翻译。
3、生活区域情况。生活在纯牧区的学生数较少,约占3%;生活在农村和半农半牧区的学生占大部分,约75%;城镇学生占22%左右。有23%左右的学生在进入内地学习之前还未出过本地县城之类的地方。这样,这些学生进入内地学习时,已有的知识系统更多属于传统农牧方面的知识储备,缺少关于现代科学知识方面的感性积累,这难免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
4、父母文化程度。学生父亲文盲文化程度占12%,母亲文盲文化程度的占26%;父亲小学文化程度占47%,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2%;这样看来,差不多70%以上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小学及其之下。在这样的的条件下,由家庭、父母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文化知识的教育辅导几乎没有办法实现,也很难用科学的的教育理念对子女加以引导。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有94%以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能够上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表现出很高的期望值。
5、家庭兄弟姊妹情况。约占70%的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子女,30%的家庭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子女,总的说来,xxxxxxxx区家庭子女数较内地家庭为多。由于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家庭收入有限,家长难于给学生提供较理想的受教育条件,子女受教育成度一般都很低。有差不多20%的学生表示自己家里几乎没有或很少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
(三)xxxx学生小学、初中学习环境情况
xxxx州幅原广大,有15.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整个xxxx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州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关内地区以农业为主,居民聚居程度较高,这与内地农村教育环境条件差别不大。地处关外幅员辽阔的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有的地方属于半农半牧区域,部分地区还处于游牧状态,逐水草而居,牧民驻地分散,再加上学校及教师条件的限制,xxxx州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环境与内地哪怕是内地农村的教育条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1、xxxx学生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模式。在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6.5%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30%的学生以xxxx汉双语来学习,有63.5%的学生以汉语为主来进行学习。初中、小学阶段三分之一强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或xxxx汉双语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就会缩短,当然学习效果也会难于保障,然而内地高中班却全部以汉语来进行教学和考核,这将不可避免地给这部分xxxx班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2、学生开设英语课时间及学科学习难度感受情况。由于条件的限制,xxxx州中小学一般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英语课,这种情况占比达到72%,只有2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参加什么课外辅导等;而现实的高中英语却是以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英语为基础来设置英语教材的,所以,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都认为英语是让自己最棘手的学科,初中阶段占36%,高中阶段占37%。在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上,除认为英语学科最棘手外,其次是认为数学最难,占26%;再次是理化,占24%;再次是语文,占13%。进入高中后,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的顺序仍然差不多,只是比例有所变化而已。
(四)xxxx班学生进入内地高中时学习期待与态度情况
来到内地高中学习时,有94%的同学希望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有68.5%的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害怕学习跟不上,只有17.5%的同学担心生活不适应。37%的同学认为自己基础差,41%的同学担心自己积累少,也有18.5%的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差会影响自己的学习。83%以上的同学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良好的倾向表明来到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普遍感念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帮助和家长的期望,心怀立志成才的志向,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学习努力。
(五)xxxx班学生学习方式情况
在课堂上,表示自己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只占19%,而不愿意发言或不太愿意发言分别占10.5%和69%,也就是说有差不多8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除了依靠老师讲解(占47%)外,还会采取个人自学钻研方式(占23%),有30%的学生也会更愿意采取向同学请教(占19.5%)和小组合作学习(占9%)方式,这一点也是与内地学生有差异的地方。
(六)xxxx班学生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情况
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苦恼有40%的学生感到有些学科无法听懂,32%的学生感到理解困难,21%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语速快,课堂上常常反应不过来。感到学起来困难的学科按人数比例排序是这样的,英语37%,数学25%,理化20%,语文17.5%。有32%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过快,但半数以上的学生(56%)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合适,另有6%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在听课效果方面,表示全部能听懂的占10%,大部分能听懂的学生占63.5%,这样看来,有74%的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有26%的学生听课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遇上学习困难,没有学懂的问题时,学生较多的是采取同学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占56.5%,采取向老师请教方式的大约占30%,其余的学生也搁置困难,继续学习,真正放弃不管的学生几乎没有。
(七)xxxx班学生在面对学习结果时的表现情况
在考试结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会主动找出自己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自己狠下功夫,弥补缺陷,这部分学生占62%;有的学生还会去请教老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占24.5%);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结果自己没办法掌控(占11.5%)。总体来看,学生们总是想办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即使基础较差,也会默默坚持,扎扎实实从头学起,这样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占97.5%),那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放弃努力的学生几乎没有。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总体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较高的学习需求、学习期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学习成绩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在年级中能名列前茅,多数学生学科成绩很不平衡,有较明显的弱科问题。有的学生乃至连小学基础知识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根本无法进行高中内容的学习。例如,政治课老师讲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竟然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类劳动,有学生问老师异分母加减法为什么要进行通分,等等。
3、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明显不足,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缺乏积极独立思考习惯,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运用、迁移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中主要以死背的方法为主,缺乏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4、部分学生存在听课学习语言障碍问题。由于xxxx州关外很多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重xxxx语轻汉语,学生汉语知识欠缺,致使学生听课、记笔记困难,理解运用更困难。例如,把人类劳动理解为类劳动等。
(二)对xxxx班学生现状的教学建议
1、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补就策略
针对来自xxxx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个体差异大,学科明显不平衡的情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宜采用以下一些具体策略:
(1)降重心,补基础,低起点、小步子、密梯度、勤反复、快反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2)分层教学、小组互助、个别指导的因材施教整体提升的差异化补差策略。
(3)课程重组筛选、分步实现课程总目标的教材处理策略。
2、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
根据xxxx州部分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很多家庭缺少汉语交流语言环境,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存在不同障碍的情况,学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包括汉语读写基础知识在内的阅读与听力训练,学科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适当放慢语速,有意识地多重复,多板书,这样让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同时也注意发挥xxxx州随班生活教师的双语优势,给予学生一些个别语言辅导,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根据汉xxxx语言同属同一语系的特点,架设语言学习的桥梁,逐步解决个别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上的困难。
3、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法,加强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上课既需要记忆,更需要思考参与的道理,听课活动中同学加入到课堂讨论中的必要性;既要认识到思想新方法新的逻辑关系,又要注意方法的灵动性和科学性特点,更要认识到方法和习惯的兼容性,还要突出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4、学科课程教学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国家的归属认知和感情依附,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文化认同是文化同构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xxxx班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把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渗透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中,既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对保持xxxx班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培养报效国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篇四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将介绍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1)
的家乡铜仁德江,在我的寒假中,对我的村进行了初步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就业机会、就业问题,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点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甚至有没去过学堂扪的,所以全家人靠务农为生。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教育。 还发现某些家长是盼望孩子长大一点了,大概在小学毕业后就让她们去外地打工养活自己,就是因为学费问题,本来在农村办个学校就有点困难,因为没人愿意去农村支教,所以就算去了一个学费都还是有点颜色的所以导致某些孩子辍学。但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走访时遇到过这么一个学生,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通过了解了一下,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然而我发现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还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然而我们在教育局询问是否有专款给予贫困孩子帮助时,我们了解到,政府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访家长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会读书,家长无论如何也会供孩子上学。因此,对贫困生补助的不足并没有导致很多的孩子辍学,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在这次走访中和我不经意听到了一些有了新的认识。还有我的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
教育环境调查报告(2)
摘要xxxx班学生45%来自关外,55%来自关内,小学和初中教育环境与内地差异较大,学习期待与态度呈现明显的主动性,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针对xxxx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现状,要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就策略,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关键词生源构成;家庭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期待与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补就与培优策略;方法和习惯培养;
一、前 言
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地xxxx横断山区,西、北、南面分别与西xxxx、青海、云南等省区为邻,土地辽阔,草原面积大,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牧民比例大;全州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万公顷,以高山、山原和高山河谷三大气候类型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全州共辖18个县、325个乡(镇)。全州总人口98.3万人(2023年末统计),其中xxxx族人口占78.94%,是全国第二大xxxx族聚居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41元。总体来说xxxx州是xxxx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落后的地区。xxxx州作为康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康巴文化的精萃,体现了康巴文化核心的方方面面。这里有康巴社会的特殊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xxxx传佛教文化广泛地深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在汉语里,本意为纹,即纹路、纹理、花纹等,强调的是对自然状态的人为加工和处理。化即华,即美化的意思。《易传》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这个意思。文化二字连用,引申到社会领域,则是教化之意。学校学科课程是系统的的文化科学知识,是国家社会现行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浓缩体现,它对学生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也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学校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反映国家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人才的要求,是xxxx班学生文化同构主要手段之一。学校学科课程教学是学校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在学校情境下主要直观表现为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课程,这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基于以上认识,课题组认为: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
基于以上认识,课题小组拟制了《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对xxxx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目标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具体目标:
1、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2023年秋季刚进普明中学的高一(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二(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三(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共30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以期了解不同时期xxxx班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的修复、认同、内化和范式建构的情况。
2、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xxxx班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2)了解xxxx班学生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状况;
(3)了解xxxx班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状况。
(二)调查方法:
1、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到的xxxx班学生表现,拟制《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调查表(附《调查报告》后);
2、利用《问卷》,对高一、高二、高三共300名来自xxxx州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辅之以访谈法、谈话法、观察法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xxxx班学生生源构成情况
从问卷调查可知,内地高中xxxx班300名学生均来自于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所属18县(xxxx州各县教育水平差异较大,xxxx州政府根据各县实际将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名额分配到各县进行选拔),父母均是当地农牧民(按当地政策,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的父母必须均是xxxx州当地农牧民户口,其子女才有资格参加选拔);xxxx族学生占71%,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回族、羌族)学生占7%,汉族学生占12%;家住关外的学生占45%,关内学生占55%。xxxx州关内、关外是以折多山为界,康定、泸州、九龙、丹巴为关内,其余14县为关外,关内自然、经济条件好于关外
(二)xxxx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情况
1、参加宗教活动情况。家里人常去寺院和去得很频繁的分别占25.5%和44%,两者合计达到70%;学生本人也会在假期中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比例达到30%。由此可见,在xxxx州地区,xxxx传佛教文化是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在家使用xxxx语和多数是xxxx语的占55% ,67%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够很流利或者比较流利地使用xxxx语口语进行表达,25%的同学能够用xxxx语文进行书面表达。即使现在到内地学习,假期回到家后,很多同学只能用xxxx语同家人交流。有时,内地老师有急事与学生家长联系,也必须请上会xxxx语的同学来作翻译。
3、生活区域情况。生活在纯牧区的学生数较少,约占3%;生活在农村和半农半牧区的学生占大部分,约75%;城镇学生占22%左右。有23%左右的学生在进入内地学习之前还未出过本地县城之类的地方。这样,这些学生进入内地学习时,已有的知识系统更多属于传统农牧方面的知识储备,缺少关于现代科学知识方面的感性积累,这难免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
4、父母文化程度。学生父亲文盲文化程度占12%,母亲文盲文化程度的占26%;父亲小学文化程度占47%,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2%;这样看来,差不多70%以上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小学及其之下。在这样的的条件下,由家庭、父母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文化知识的教育辅导几乎没有办法实现,也很难用科学的的教育理念对子女加以引导。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有94%以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能够上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表现出很高的期望值。
5、家庭兄弟姊妹情况。约占70%的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子女,30%的家庭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子女,总的说来,xxxxxxxx区家庭子女数较内地家庭为多。由于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家庭收入有限,家长难于给学生提供较理想的受教育条件,子女受教育成度一般都很低。有差不多20%的学生表示自己家里几乎没有或很少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
(三)xxxx学生小学、初中学习环境情况
xxxx州幅原广大,有15.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整个xxxx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州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关内地区以农业为主,居民聚居程度较高,这与内地农村教育环境条件差别不大。地处关外幅员辽阔的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有的地方属于半农半牧区域,部分地区还处于游牧状态,逐水草而居,牧民驻地分散,再加上学校及教师条件的限制,xxxx州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环境与内地哪怕是内地农村的教育条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1、xxxx学生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模式。在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6.5%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30%的学生以xxxx汉双语来学习,有63.5%的学生以汉语为主来进行学习。初中、小学阶段三分之一强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或xxxx汉双语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就会缩短,当然学习效果也会难于保障,然而内地高中班却全部以汉语来进行教学和考核,这将不可避免地给这部分xxxx班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2、学生开设英语课时间及学科学习难度感受情况。由于条件的限制,xxxx州中小学一般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英语课,这种情况占比达到72%,只有2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参加什么课外辅导等;而现实的高中英语却是以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英语为基础来设置英语教材的,所以,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都认为英语是让自己最棘手的学科,初中阶段占36%,高中阶段占37%。在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上,除认为英语学科最棘手外,其次是认为数学最难,占26%;再次是理化,占24%;再次是语文,占13%。进入高中后,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的顺序仍然差不多,只是比例有所变化而已。
(四)xxxx班学生进入内地高中时学习期待与态度情况
来到内地高中学习时,有94%的同学希望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有68.5%的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害怕学习跟不上,只有17.5%的同学担心生活不适应。37%的同学认为自己基础差,41%的同学担心自己积累少,也有18.5%的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差会影响自己的学习。83%以上的同学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良好的倾向表明来到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普遍感念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帮助和家长的期望,心怀立志成才的志向,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学习努力。
(五)xxxx班学生学习方式情况
在课堂上,表示自己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只占19%,而不愿意发言或不太愿意发言分别占10.5%和69%,也就是说有差不多8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除了依靠老师讲解(占47%)外,还会采取个人自学钻研方式(占23%),有30%的学生也会更愿意采取向同学请教(占19.5%)和小组合作学习(占9%)方式,这一点也是与内地学生有差异的地方。
(六)xxxx班学生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情况
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苦恼有40%的学生感到有些学科无法听懂,32%的学生感到理解困难,21%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语速快,课堂上常常反应不过来。感到学起来困难的学科按人数比例排序是这样的,英语37%,数学25%,理化20%,语文17.5%。有32%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过快,但半数以上的学生(56%)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合适,另有6%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在听课效果方面,表示全部能听懂的占10%,大部分能听懂的学生占63.5%,这样看来,有74%的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有26%的学生听课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遇上学习困难,没有学懂的问题时,学生较多的是采取同学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占56.5%,采取向老师请教方式的大约占30%,其余的学生也搁置困难,继续学习,真正放弃不管的学生几乎没有。
(七)xxxx班学生在面对学习结果时的表现情况
在考试结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会主动找出自己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自己狠下功夫,弥补缺陷,这部分学生占62%;有的学生还会去请教老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占24.5%);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结果自己没办法掌控(占11.5%)。总体来看,学生们总是想办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即使基础较差,也会默默坚持,扎扎实实从头学起,这样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占97.5%),那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放弃努力的学生几乎没有。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总体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较高的学习需求、学习期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学习成绩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在年级中能名列前茅,多数学生学科成绩很不平衡,有较明显的弱科问题。有的学生乃至连小学基础知识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根本无法进行高中内容的学习。例如,政治课老师讲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竟然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类劳动,有学生问老师异分母加减法为什么要进行通分,等等。
3、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明显不足,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缺乏积极独立思考习惯,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运用、迁移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中主要以死背的方法为主,缺乏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4、部分学生存在听课学习语言障碍问题。由于xxxx州关外很多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重xxxx语轻汉语,学生汉语知识欠缺,致使学生听课、记笔记困难,理解运用更困难。例如,把人类劳动理解为类劳动等。
(二)对xxxx班学生现状的教学建议
1、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补就策略
针对来自xxxx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个体差异大,学科明显不平衡的情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宜采用以下一些具体策略:
(1)降重心,补基础,低起点、小步子、密梯度、勤反复、快反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2)分层教学、小组互助、个别指导的因材施教整体提升的差异化补差策略。
(3)课程重组筛选、分步实现课程总目标的教材处理策略。
2、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
根据xxxx州部分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很多家庭缺少汉语交流语言环境,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存在不同障碍的情况,学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包括汉语读写基础知识在内的阅读与听力训练,学科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适当放慢语速,有意识地多重复,多板书,这样让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同时也注意发挥xxxx州随班生活教师的双语优势,给予学生一些个别语言辅导,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根据汉xxxx语言同属同一语系的特点,架设语言学习的桥梁,逐步解决个别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上的困难。
3、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法,加强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上课既需要记忆,更需要思考参与的道理,听课活动中同学加入到课堂讨论中的必要性;既要认识到思想新方法新的逻辑关系,又要注意方法的灵动性和科学性特点,更要认识到方法和习惯的兼容性,还要突出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4、学科课程教学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国家的归属认知和感情依附,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文化认同是文化同构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xxxx班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把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渗透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中,既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对保持xxxx班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培养报效国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篇五 江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江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加强行风评议工作为贯彻落实区委、区府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十条规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举措,我室按照区教育党工委要求,认真开展行评工作,现作如下自查汇报:
一、组织学习讨论,提高认识
我室参加了区行风评议工作动员大会后,认真组织行风评议学习,开展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和区党工委对行评工作的要求,行评是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的有效手段。能增强机关干部识大体、顾大局、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对行评重要性的认识。
二、 制定了行评工作计划。
按教委要求做到行评和业务工作两不误,用搞好行评促进业务工作。在工作计划中列入了行评计划,认真开展了行评工作。
三、认真开展自查。
按照《教委机关工作人员行风问题自查表》的要求,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找问题,并在下基层时向基层的同志征求意见。进一步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
四、针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特点,制定整改措施。
凡涉及人民群众和基层学校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教育收费、学校招生、学籍管理、教师调配、基础建设、反腐倡廉、职称评定以及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情况等要纳入行风评议的范围,并做到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作为督导室工作当前要加强对教育热点难点进行专项督导,为此我室制定了《加强对教育热点难点进行专项督导和随访的制度》。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基础教育督导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决定》,指导、督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和学校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展专项督导和随访检查,促进基础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特制定对教育热点难点专项督导和随访的制度。农村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教育督导工作要把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开展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督导检查。开展对教师资格制度、职务制度、聘任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导检查。开展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师生安全问题的督导检查。切实抓好对控制农村初中辍学问题的督导检查。抓好德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必要时也要进行专项检查。在开展各种专项督导检查中要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加强督导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综合性督导检查要预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检查过程要深入细致,认真调查研究,作出科学分析;督导结果要向有关领导部门正式反馈或发表督导公报。有些督导检查应采取随机抽样、随机私访的方式。督导检查要扩大检查面,所有街镇、村、学校都要督查。加强教育督导的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信息交流。
把控辍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把控辍任务落实到街镇、村、校,责任到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抓出成效,为此,特制定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的十条规定,使控辍工作制度化。一是“双线控制学生辍学制度”。二是“流生”定期上报制度。三是督导检查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开展督查“控辍”工作,定期公布情况。四是辍学生返校通知制度。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向辍学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出返校通知,要求辍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必须返校。五是行政处罚制度。发出“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后,如辍学生在规定时间未返校,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对其家长或监护人实行行政处罚。六是学校承诺制度。学校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不得歧视差生,不得强行或变相要求差生退学、转学和休学。七是扶贫助学制度。区教委、各中小学、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要设立助学金,并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救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就学。八是“控辍”考核一票否决制度。街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 “控辍”工作不力的,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九是开展“无流生街镇”评比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对每年辍学率在规定线以下的街镇镇进行表彰,授予“无流生街镇”称号。
为增加督导工作的透明度我室还制定了《江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工作流程》明确了督学督政的工作流程。使教育督导工作严格按程序进行。
五、进一步严格工作纪律,执行机关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
组织学习了《中共江北区教育工委江北区教委关于近期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组织原则,严格工作程序,做到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全局意识、服务基层的意识、服务于教育教学中心的意识,努力在工作中做到“腿勤、脑勤、口勤、手勤”主动为基层服务;严格机关劳动纪律,严格遵守规定,搞好廉政建设,杜绝了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现象。机关作风建设有了进一步好转。
江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03年6月17日
篇六 环境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环境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幼儿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地方,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今天的幼儿是明天的栋梁,他们今天的环保意识如何决定了明天的环境状况怎样。因此,在获评为自治区级绿色幼儿园之后,我们并没有停止创建的工作,而是加大力度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环境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冲破了“危机教育”、“责任教育”、“伦理教育”的框框,从幼儿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立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如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美丽的秋天”等,通过对季节特征的认识及人们活动的变化,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可爱的小动物”、“神奇的海底世界”等主题,让幼儿了解与探索人与动物的关系;“我的家乡玉林”“我爱我的幼儿园”等主题,则让幼儿了解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一日生活中渗透环境教育
幼儿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不是依靠几次主题活动、几节教育活动就能养成的,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如进餐时教给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爱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尽量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保持桌面清洁。洗手时要求幼儿注意水流不能开得太大,洗完后关紧水龙头。保护园内教室内的清洁,看到纸屑能捡起来。在课间播放轻柔的音乐,提醒幼儿做到轻声说话、走路,物品轻拿轻放,减少噪音。
三、环境教育方法丰富多彩
幼儿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的,幼儿知识与经验的缺乏,使其很难理解自然界中的因果关系,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综合化的,既要坚持探索、发现的科学认识方法,又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社会性的成分。我们将自然科学知识编入到故事、儿歌、歌曲中去,让幼儿在说说、唱唱、跳跳中获得知识;春天来了,我们组织幼儿观赏园内的桃花、柳树,带领幼儿到清湾江公园寻找春天,到小池塘里抓来小蝌蚪饲养,在班上的植物角里种上黄豆、大蒜,观察植物的生长,使幼儿获得动植物生长的感性经验。
在清湾江公园,大班的幼儿插上自己绘制的环保警示牌,告诉大家要爱护花草树木,中班幼儿捡拾草地上的'废纸果皮,小班孩子给小草小花浇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人“我是环保小卫士”,号召大家一起来爱护我们的家园;幼儿去造纸厂参观之后,知道每一张纸来之不易,乱撕乱画图书的现象没有了。我们还根据教育内容和重大环境纪念日,确定环境教育主题,如:植树节、爱鸟周,带领幼儿种植花草和为小鸟搭建温暖的家,组织了“我爱绿色”画展,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想象,画出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图画,有《美丽的树林》、《我和小树同长大》、《小鸟哭了》、《美丽的家园》等,启发幼儿用童真的智慧拯救受伤的地球和我们人类的朋友。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游戏等活动,幼儿了解了人的生存需要阳光、空气、食物和水,而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来自大自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孩子们在认识自然的同时,学会生存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保意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
四、亲子活动创环保教育新路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我园环境教育的目标。孩子年龄虽小,但在家庭中的影响力不小,孩子的一言一行,牵动着千万名家长的心,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虽然直接面对的是孩子,但是,我们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们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我们请大班、学前班的家长利用废旧材料制做环保时装,家长各施其能,用旧挂历纸、塑料袋、旧光盘、麦杆、玉米衣、旧布料、一次性筷子等材料制做出帽子、裙子、背心等时装,孩子们穿上爸爸妈妈亲手为自己缝制的漂亮时装,自信地在台上表演。
中班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纸盒、旧电线、旧钮扣等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玩具,展示在教学楼的走廊中。使孩子们知道原来我们手中的“垃圾”还有这么多的用处。
篇七 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校园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xx年3月2日~10日
二、调查地点:
西流河一中校园及周边摊点
三、参加人员:
初二环保小组成员及部分教师代表
四、调查方法:
考察与调查相结合
五、调查内容:
校园周边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
六、调查要求:
正确评价我校环境及环境教育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我校范围广,面积较大,达4xx平方米。绿化面积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宿舍区依地形和功能布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个校园
环境优雅,林木葱葱,草地、鲜花盆景遍布。人文景点错落有致。校园内洁净优美,空气清新,校园周边环境较好,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称为“花园式学校”。同时,我校环境教育初显成效,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师生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法律法规观念得到了加强,学校同社区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义务活动,助人为乐,保护环境蔚然成风,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学校环境虽好,但也有一些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概括起来讲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污染等。
2、我校环境教育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问题还不能令人乐观,具体表现在:
⑴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统筹计划,部分老师有应付心理。
⑵学生户外、课外和校外环境教育活动不能持之以恒,有随意性现象,没有充分调动全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⑶教师环境教育培训没有全员到位,致使有的教师兴趣不高,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缺乏深层次的了解。
⑷教师的环境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够。
(三)解决方案
1、成立校园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织教职工学习《环境保护法》,提高教职工环境保护意识。
2、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渗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爱我校园,保护校园环境的自觉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3、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多学科渗透,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开展环境教育。
4、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以学校的橱窗、广播等宣传工具,邀请环保方面的专家来校演讲,开展环境教育。
5、利用读书周并结合环保知识竞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等主题活动。
6、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多层面、全方位地使环境教育深入家庭,进入社会,并建立环境教育长效机制。
7、加大校园管理力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领导小组和保卫处、德育处齐抓共管。尽快清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使校园洁、净、美、亮起来。
8、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建议。改变教育路行走路线,禁止校内职工燃放爆竹,禁止制造噪声污染的广告音像车等个体广告在校前公路游弋,改善校园周围环境,确保校园教学环境的安静。
篇八 西园教育办对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自查报告
西园教育办对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自查报告
版筑中心小学、仕头小学、王厝小学、地处双内公路旁,大部分学生上学、放学必须横穿公路。而公路上无任何交通警示标志,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部分学校虽然位于社区内,但学校的出口处也没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建议学校先设立临时交通警示牌,交警大队帮忙尽快设立交通安全警示牌。
车厝小学建于是1995年,目前对教学楼各教室进行粉刷维修时发现,外墙砖老化脱落,部分教室天花板、走廊水泥脱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建议尽快进行装修维护及整改。
王厝小学地势较高,学校教学楼后的挡土墙与墙后的农田落差大,挡土墙有倾斜倾向,可能出现倒塌,危及师生人身安全,已建议用隔离带先隔离,并设立标志,严禁人员入内或靠近。
仕头小学部分村民在校门口水泥路两边晒金纸,造成道路变窄,又由于12路公交车从校门口水泥路经过,学生避让车辆的空间变小,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建议不能在道路两边晒金纸,公交车线路应从赖厝、仕头交界的路口转去霞浯,不要经过学校,避免发生事故。
砌田小学校内的民房和旧教学楼已属危房,建议跟相关人员协调立即拆除,不能立即拆除的应采取相关隔离措施,并设立标志,严禁人员入内或靠近。
霞浯小学应对学校内的旧教学楼请相关部门进行鉴定是否属危房,在鉴定之前应采取隔离相关措施,严禁人员入内或靠近。
部分学校教学楼电源线路老化,防盗措施不到位,专用教室没有设置消防栓或消防栓过期,建议及时维护与添置。
晋江市西园教育办
2023年10月19日
篇九 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此报告是应省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开题工作需要所做的调查报告。课题开题以后,课题组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座谈、查阅档案、随堂听课等方式,重点调查了xx县*所小学、*所初中、*所高中的艺术教育(专指美术、音乐教育,下同)状况,发现到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了分析,提出了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艺术教育,协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县域,中小学
引 言:二零一九年三、四月间,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在课题负责人陆正启、李苗老师的率领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分成5个小组,重点调查了我县*所小学、*所初中、*所高中的艺术师资配备情况;艺术教室、教学器材的拥有使用情况;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的拥有使用情况;近三年开展的艺术类教学教研活动及取得的成果情况。
本调查报告研究,旨在对县域内中小学美术、音乐教育和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状况进行摸底,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接下来,课题组将依据调查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理论,提出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操作规程,并针对性地施以各项干预措施,进而论证课题研究的前期预设,实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内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艺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并进。同时,本调查报告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艺术教育:这里专指美术、音乐教育;协同发展:协调多所学校相互协作完成共同发展目标,它可以是以强带弱,也可以是强强联合;信息技术环境: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图像、声音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环境;县域:指xx县辖区范围。中小学:以研究小学、初中两个学段为主,高中为辅。
2.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我工作三十余年,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区、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教育生涯。三十余年来,我的工作地始终不出生我养我的xx这片热土,目睹了xx县中小学艺术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全部过程。我既是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直接参与者。1990年10月,xx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我县中小学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分水岭,具有里程牌意义。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是一名研究会成员,在研究会负责人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快三十年了,社会在转型、在发展,城乡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做好县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次新挑战。经过周密计划与部署,我们决定再出发、再研究、再提升。
二、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思动脑,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成为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以在线课堂、网络教育模式为主实施远程教育,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教育环境下,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逐步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与思维方式。
(2)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通过云盘、局域网、公共账户等方式建立共享资源库,收集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例以及来自网络的音频、视频、微电影等信息资源,供大家整合利用,推进艺术教育信息化。并以报告、讲座等培训形式对组内、组外校内、校外县内艺术师资进行相关培训,促进艺术教师县域流动与协同发展。
(3)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通过培养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师生均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网络教育资源,进而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县域内中小学艺术学科发展。改善县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促成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2.研究内容
(1)抽样调查县域内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资源拥有使用状况;艺术教育师资配备情况(含人数、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等);艺术教室及器材的拥有、使用情况;近三年各种美术、音乐类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教研成果等。
(2)采集样本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泊湖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沈冲中心学校、赛口中心学校、凉泉初中、高士初中、赛口初中、雷池初中)以上四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形成本调查报告结论,供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参考使用。
篇十 2023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教育的环境是复杂的,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文将介绍2023教育环境调查报告。
2023教育环境调查报告(1)
摘要xxxx班学生45%来自关外,55%来自关内,小学和初中教育环境与内地差异较大,学习期待与态度呈现明显的主动性,学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针对xxxx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现状,要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补就策略,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学科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关键词生源构成;家庭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学习期待与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补就与培优策略;方法和习惯培养;
一、前 言
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地xxxx横断山区,西、北、南面分别与西xxxx、青海、云南等省区为邻,土地辽阔,草原面积大,天然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1.7%,牧民比例大;全州面积15.3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1万公顷,以高山、山原和高山河谷三大气候类型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全州共辖18个县、325个乡(镇)。全州总人口98.3万人(2023年末统计),其中xxxx族人口占78.94%,是全国第二大xxxx族聚居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41元。总体来说xxxx州是xxxx省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较落后的地区。xxxx州作为康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了康巴文化的精萃,体现了康巴文化核心的方方面面。这里有康巴社会的特殊的组织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xxxx传佛教文化广泛地深入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在汉语里,本意为纹,即纹路、纹理、花纹等,强调的是对自然状态的人为加工和处理。化即华,即美化的意思。《易传》云: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这个意思。文化二字连用,引申到社会领域,则是教化之意。学校学科课程是系统的的文化科学知识,是国家社会现行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浓缩体现,它对学生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也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求。学校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反映国家教育对年青一代的培养目标,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人才的要求,是xxxx班学生文化同构主要手段之一。学校学科课程教学是学校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科学文化知识在学校情境下主要直观表现为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课程,这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基于以上认识,课题组认为:科学文化知识即学校课程是对xxxx班学生进行文化同构的最重要文化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文化同构的最主要的目标;同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为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构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科学前提。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既是文化同构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构最主要的手段。
基于以上认识,课题小组拟制了《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对xxxx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的目标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与具体目标:
1、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2023年秋季刚进普明中学的高一(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二(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高三(高2023级)xxxx班学生100名共300名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以期了解不同时期xxxx班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的修复、认同、内化和范式建构的情况。
2、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xxxx班学生在入学之前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2)了解xxxx班学生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状况;
(3)了解xxxx班学生高中学习阶段的学习状况。
(二)调查方法:
1、根据平时观察了解到的xxxx班学生表现,拟制《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问卷调查表(附《调查报告》后);
2、利用《问卷》,对高一、高二、高三共300名来自xxxx州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辅之以访谈法、谈话法、观察法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xxxx班学生生源构成情况
从问卷调查可知,内地高中xxxx班300名学生均来自于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所属18县(xxxx州各县教育水平差异较大,xxxx州政府根据各县实际将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名额分配到各县进行选拔),父母均是当地农牧民(按当地政策,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的父母必须均是xxxx州当地农牧民户口,其子女才有资格参加选拔);xxxx族学生占71%,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回族、羌族)学生占7%,汉族学生占12%;家住关外的学生占45%,关内学生占55%。xxxx州关内、关外是以折多山为界,康定、泸州、九龙、丹巴为关内,其余14县为关外,关内自然、经济条件好于关外
(二)xxxx班学生家庭成长环境情况
1、参加宗教活动情况。家里人常去寺院和去得很频繁的分别占25.5%和44%,两者合计达到70%;学生本人也会在假期中经常参加各种宗教仪式和活动,比例达到30%。由此可见,在xxxx州地区,xxxx传佛教文化是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家庭语言交流环境。学生在家使用xxxx语和多数是xxxx语的占55% ,67%以上的同学表示能够很流利或者比较流利地使用xxxx语口语进行表达,25%的同学能够用xxxx语文进行书面表达。即使现在到内地学习,假期回到家后,很多同学只能用xxxx语同家人交流。有时,内地老师有急事与学生家长联系,也必须请上会xxxx语的同学来作翻译。
3、生活区域情况。生活在纯牧区的学生数较少,约占3%;生活在农村和半农半牧区的学生占大部分,约75%;城镇学生占22%左右。有23%左右的学生在进入内地学习之前还未出过本地县城之类的地方。这样,这些学生进入内地学习时,已有的知识系统更多属于传统农牧方面的知识储备,缺少关于现代科学知识方面的感性积累,这难免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
4、父母文化程度。学生父亲文盲文化程度占12%,母亲文盲文化程度的占26%;父亲小学文化程度占47%,母亲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2%;这样看来,差不多70%以上学生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小学及其之下。在这样的的条件下,由家庭、父母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文化知识的教育辅导几乎没有办法实现,也很难用科学的的教育理念对子女加以引导。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有94%以上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未来能够上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表现出很高的期望值。
5、家庭兄弟姊妹情况。约占70%的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下的子女,30%的家庭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子女,总的说来,xxxxxxxx区家庭子女数较内地家庭为多。由于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家庭收入有限,家长难于给学生提供较理想的受教育条件,子女受教育成度一般都很低。有差不多20%的学生表示自己家里几乎没有或很少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
(三)xxxx学生小学、初中学习环境情况
xxxx州幅原广大,有15.3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整个xxxx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州内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关内地区以农业为主,居民聚居程度较高,这与内地农村教育环境条件差别不大。地处关外幅员辽阔的牧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有的地方属于半农半牧区域,部分地区还处于游牧状态,逐水草而居,牧民驻地分散,再加上学校及教师条件的限制,xxxx州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环境与内地哪怕是内地农村的教育条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异。
1、xxxx学生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模式。在小学和初中学习阶段,6.5%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30%的学生以xxxx汉双语来学习,有63.5%的学生以汉语为主来进行学习。初中、小学阶段三分之一强的学生以xxxx语为主或xxxx汉双语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就会缩短,当然学习效果也会难于保障,然而内地高中班却全部以汉语来进行教学和考核,这将不可避免地给这部分xxxx班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2、学生开设英语课时间及学科学习难度感受情况。由于条件的限制,xxxx州中小学一般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英语课,这种情况占比达到72%,只有24.5%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更不用说参加什么课外辅导等;而现实的高中英语却是以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英语为基础来设置英语教材的,所以,内地高中xxxx班学生都认为英语是让自己最棘手的学科,初中阶段占36%,高中阶段占37%。在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上,除认为英语学科最棘手外,其次是认为数学最难,占26%;再次是理化,占24%;再次是语文,占13%。进入高中后,学生学科学习难度感受的顺序仍然差不多,只是比例有所变化而已。
(四)xxxx班学生进入内地高中时学习期待与态度情况
来到内地高中学习时,有94%的同学希望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有68.5%的学生最担心的问题是害怕学习跟不上,只有17.5%的同学担心生活不适应。37%的同学认为自己基础差,41%的同学担心自己积累少,也有18.5%的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差会影响自己的学习。83%以上的同学在学习上表现出明显的主动性,积极完成学习任务。这些良好的倾向表明来到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普遍感念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帮助和家长的期望,心怀立志成才的志向,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学习努力。
(五)xxxx班学生学习方式情况
在课堂上,表示自己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只占19%,而不愿意发言或不太愿意发言分别占10.5%和69%,也就是说有差不多80%的学生在课堂上不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除了依靠老师讲解(占47%)外,还会采取个人自学钻研方式(占23%),有30%的学生也会更愿意采取向同学请教(占19.5%)和小组合作学习(占9%)方式,这一点也是与内地学生有差异的地方。
(六)xxxx班学生学习困难与解决方式情况
学生在学习上的最大苦恼有40%的学生感到有些学科无法听懂,32%的学生感到理解困难,21%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语速快,课堂上常常反应不过来。感到学起来困难的学科按人数比例排序是这样的,英语37%,数学25%,理化20%,语文17.5%。有32%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过快,但半数以上的学生(56%)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合适,另有6%的学生觉得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在听课效果方面,表示全部能听懂的占10%,大部分能听懂的学生占63.5%,这样看来,有74%的学生上课听课效果较好,有26%的学生听课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在遇上学习困难,没有学懂的问题时,学生较多的是采取同学相互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占56.5%,采取向老师请教方式的大约占30%,其余的学生也搁置困难,继续学习,真正放弃不管的学生几乎没有。
(七)xxxx班学生在面对学习结果时的表现情况
在考试结束,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学生会主动找出自己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自己狠下功夫,弥补缺陷,这部分学生占62%;有的学生还会去请教老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占24.5%);当然也有部分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结果自己没办法掌控(占11.5%)。总体来看,学生们总是想办法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的学生即使基础较差,也会默默坚持,扎扎实实从头学起,这样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占97.5%),那种听天由命,得过且过,放弃努力的学生几乎没有。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总体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较高的学习需求、学习期待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来内地学习的xxxx学生学习成绩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在年级中能名列前茅,多数学生学科成绩很不平衡,有较明显的弱科问题。有的学生乃至连小学基础知识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根本无法进行高中内容的学习。例如,政治课老师讲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时,竟然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类劳动,有学生问老师异分母加减法为什么要进行通分,等等。
3、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明显不足,倾向于接受式学习,缺乏积极独立思考习惯,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知识运用、迁移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中主要以死背的方法为主,缺乏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4、部分学生存在听课学习语言障碍问题。由于xxxx州关外很多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重xxxx语轻汉语,学生汉语知识欠缺,致使学生听课、记笔记困难,理解运用更困难。例如,把人类劳动理解为类劳动等。
(二)对xxxx班学生现状的教学建议
1、注意探究针对文化基础知识补就策略
针对来自xxxx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个体差异大,学科明显不平衡的情况,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宜采用以下一些具体策略:
(1)降重心,补基础,低起点、小步子、密梯度、勤反复、快反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2)分层教学、小组互助、个别指导的因材施教整体提升的差异化补差策略。
(3)课程重组筛选、分步实现课程总目标的教材处理策略。
2、注意探究语言障碍形成原因和培优策略
根据xxxx州部分学校采用xxxx语和汉语双语教学,很多家庭缺少汉语交流语言环境,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存在不同障碍的情况,学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包括汉语读写基础知识在内的阅读与听力训练,学科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适当放慢语速,有意识地多重复,多板书,这样让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同时也注意发挥xxxx州随班生活教师的双语优势,给予学生一些个别语言辅导,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浓厚兴趣,根据汉xxxx语言同属同一语系的特点,架设语言学习的桥梁,逐步解决个别学生的听课和记笔记上的困难。
3、学科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方法,加强学生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上课既需要记忆,更需要思考参与的道理,听课活动中同学加入到课堂讨论中的必要性;既要认识到思想新方法新的逻辑关系,又要注意方法的灵动性和科学性特点,更要认识到方法和习惯的兼容性,还要突出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验。
4、学科课程教学注意渗透文化主流价值的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方面的理解和认可,是社会成员对自己国家的归属认知和感情依附,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文化认同是文化同构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xxxx班学生的实际,灵活地把国家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渗透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中,既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也对保持xxxx班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培养报效国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3教育环境调查报告(2)
百年基业,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尤其表现在幼儿教育上,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点点滴滴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
幼儿教育是为一个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组织方式与策略及教育环境的认识不仅影响幼儿园教育实践,同时也隐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测查的题目。
2.分别以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测查,同时,对园内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著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1.根据林幼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测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篇十一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杨燕娟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到底网络这样的环境对中学生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5.1%,高中占64.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3%、41.3%、54.4%)、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4.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4.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9%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6.4%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70.2%,只有7.9%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2%表示经常上网,8.9%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4.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江**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总的说,我们要“扬长避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抵御这些不良影响的能力。
篇十二 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篇十三 教育工作者“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个人自查报告
通过积极参加学校《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学习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学习,使自己对干部作风好坏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自xx年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学习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等各方面都有所提高,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但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状态,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深深感到自己在学习、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上级要求相差甚远,为警示自己,修正错误,鉴知未来,以利工作,按照要求,就本人各方面存在问题自我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1、系统地理论学习不够:我本身理论根基不实,更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然而多年来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推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2、对待工作有时只满足于认真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任务,常常只是根据领导布置的工作,说一步走一步,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慎乱,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就谈不上敢想、敢试、敢闯、敢冒,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断精神。3、平时只顾忙着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太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对与自己无关的或关系不大的事还不够热心,不够主动,与其他老师交流不够,有针对性地去想办法,帮助周围的同志解决实际问题不够。
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本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主观因素在起作用:1、对于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平时学校组织的学习会积极参加,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时缺乏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没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和约束自己学习的制度,只能说有求知欲重,但缺乏持之以恒的自觉性,从而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难免有主观性、局限性、片面性、想得不远,站得不高,思想境界没有提到更高的层次。2、对自己的要求不够高,认为工作那么忙,事情那么多,时间总不够用,自己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就不错了,没有主动、热情地和领导、教师多做交流。 3、开拓进取精神不够,既不争先,也不落后,甘做中上游,做个太平人就行了。三、下一步整改措施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查找原因,从身体力行上下功夫,迅速整改,早日见效,力求在政治上有明显提高,思想上有明显进步,做好工作。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抓住学习重点,学习要像体育竞赛一样,做好传接棒,不断提高个人政治修养,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别是非的能力并注意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实际工作。2、强化工作的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多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多交流沟通,用最好的服务为领导、教师排忧解难。3、要紧跟时代脉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学会善于总结和观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4、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四个意识,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展现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不断开拓办公室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总之,在这次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中,通过学习,加上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决心以此为契机,提倡“从我做起”的精神,不去强调客观,高标准,严要求地从自身做起,真抓实干,改进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篇十四 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
珍惜独特资源 传播生态理念 增强环保意识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在上级环保、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导,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落脚点,有力地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健康开展。
一、珍惜独特资源,传承学校传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
绿色环保是野寨中学的最大特色之一。校园内天然植被率达80%,珍贵品种有30多种,百年古树有20多棵,苦楝 、枫香、三角枫、黄连木、榆树、冬青等名贵树木,随处可见。优美的自然风貌诸多人文古迹构成了野寨中学独特的办学环境。
如此优美的环境来之不易。1958年,当全国各地开始除四害、砍树烧炭、大量钢铁时,在校长郑大国等领导的保护下,野寨中学校园里的大树未遭砍伐。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野中人,将树人与树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精心呵护出一个绿色环保、如诗如画的野寨中学。
XX年2月,徐汉夫同志担任野寨中学校长,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拿出自信的热情围绕谋求新时期如何发展,凝聚大家的共识,探索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特征的高品质校园的建设目标。”学校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使环境教育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环境教育。环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目标,明细分工,任务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查摆问题,逐个解决。学校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近年来,野寨中学先后出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方案》、《野寨中学“十二五”期间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规章制度,清晰了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操作规程和方法,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权利。
二、立足学校实际,坚持教育为先,着重提升环保意识。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铸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立体化的环境教育课程模式。
1、基础课程渗透教学
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生态意识和品格养成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存在于各学科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隐性的和潜在的。显性的内容是借助于教材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隐性的内容没有前者那么“直接”、“明了”,但在许多学科中都大量存在。野寨中学敏锐的意识到通过环境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 XX年组织编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手册》,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XX年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做贡献等活动。XX年创建了地理实验室。XX年3月开始把环保教育作为校本课题,构建环保课程。
2、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实践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的与课程联系中,学校政教处、 团学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并把环境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的环境监督活动,让学生处于环境 “真问题”的情境中实践。要学生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以形成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只有让学生通过调查、参与、学习、交流讨论中感受、感动、感悟而逐步建立的,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为此,我们在高一至高三所有班级均召开环境主题班会,为了保证班会的质量,各班都制定了班会脚本和方案。
附:高一年级各班主题班会
班 级
题 目
高一(1)班
绿—-永恒的主题
高一(2)班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高一(3)班
走向世界,了解环保
高一(4)班
创造绿色校园,提高自身素养
高一(5)班
低碳生活,健康你我
高一(6)班
保护水源,保护地球
高一(7)班
灵动的生命之源
高一(8)班
节能降耗,知行之间
高一(9)班
为了绿色的梦想
高一(10)班
环保,从我做起
高一(11)班
绿色·环保
高一(12)班
建设低碳班级
高一(13)班
野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高一(14)班
我的绿色我做主
3、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行为的很好载体。让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得到体验感悟,获得科学求真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将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处在学校环境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他们科学素养。
在学校的各部门的支持下,在 许多老师尤其师班主任的帮助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各班级课题经过开题、实施、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等过程。在这课题的开展中,我们看到同学们课题触及校园的绿化、食堂的浪费、宿舍和教室的用电、小卖部的饮料和塑料袋、校园的雨水收集、 校园内的垃圾分类和废电池的回收等问题。为了追寻答案,同学们考察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上上下下,分发、回收和统计了无数份调查问卷;还有同学走出校门,他们的足迹分布全县,还有的同学寻求老师、家长等各种社会资源来帮助我们,正是同学如此投入,才会有课题答辩的精彩,才会有那么多专家对我们同学的赞叹。各小课题的研究立足校园,通过学生对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调研活动,引导同学关心身边的小事,发现浪费的问题,掌握事实和数据,激发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环保的习惯。培养了科研意识,以及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优秀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为手段,着力提高环保效果。
近年来,野寨中学以创建为手段,环境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XX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XX年被评为省级节能示范单位,XX年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团委牵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职责:积极发现校园中高耗能现象和行为,督促身边老师和同学改进其行为,做积极的绿色低碳者,同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
二是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在在天柱山、吴塘生态园等地开辟环保基地,直接参与校内外环境保护活动。 “3.12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小树和我一起成长”评比活动;此外,每逢环保重大节日,如“6.5世界环境日”,我校学生到街头开展宣传活动,到主街路开展清理街道,消除白色垃圾,维护街路卫生的绿色环保行动。XX年6月5日,学校三千名多名学生集中在操场参加“我为野中绿化做贡献”签名承诺活动,要求学生从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植一棵树、栽一盆花、爱护花草树木、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随手捡起身边的杂物,购买绿色商品等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的习惯。
三是通过板报的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每学期出绿色主题板报2-3期,主要有绿色快讯、绿色警示牌、绿色纪事等栏目。绿色快讯,反映来自同学间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绿色警示牌,则从反面警示人们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环境;绿色纪事,重点宣传我校开展环境宣教工作的情况等内容,这些不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五个一”绿色活动,即:摘一篇绿色文章;搞一次绿色活动;写一篇绿色日记;唱一首绿色歌曲;做一名绿色卫士。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关心和保护身边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创建不仅仅是一种创建行为,更是一种教育行为。创建的过程中是学习规范环保的过程,是传播生态生态理念的过程,是提升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过程。多年以来,全校师生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野寨中学萌生新芽,在这里,环保为荣,浪费为耻,追求生态。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口头的说教,更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决策过程当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教益。多年以来,全体师生的生态行为明显增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在野寨中学蔚然成风。在这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开展环境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还有学校传统运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是环境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多年以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增强,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已经在野寨中学扎根发芽。在这里,教学相长,师生亲如一家。
关山初度路尤长。我们深知,环境教育的实施,生态理念的传播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使命,事关长远,功在千秋。野寨中学将以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为标准,在学生中最广发的开展环境教育,为传播生态理念,提升可持续意识不断努力。
篇十五 2023年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模板
珍惜独特资源 传播生态理念 增强环保意识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环境教育自评报告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在上级环保、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主导,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环保宣传教育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落脚点,有力地促进了环境教育的健康开展。
一、珍惜独特资源,传承学校传统,高度重视环境教育。
绿色环保是野寨中学的特色之一。校园内天然植被率达80%,珍贵品种有30多种,百年古树有20多棵,苦楝 、枫香、三角枫、黄连木、榆树、冬青等名贵树木,随处可见。优美的自然风貌诸多人文古迹构成了野寨中学独特的办学环境。
如此优美的环境来之不易。1958年,当全国各地开始除四害、砍树烧炭、大量钢铁时,在校长郑大国等领导的保护下,野寨中学校园里的大树未遭砍伐。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代野中人,将树人与树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精心呵护出一个绿色环保、如诗如画的野寨中学。
xx年2月,徐汉夫同志担任野寨中学校长,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拿出自信的热情围绕谋求新时期如何发展,凝聚大家的共识,探索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特征的高品质校园的建设目标。”学校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了使环境教育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环境教育。环境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目标,明细分工,任务到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查摆问题,逐个解决。学校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近年来,野寨中学先后出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方案》、《野寨中学“十二五”期间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等多项规章制度,清晰了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操作规程和方法,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权利。
二、立足学校实际,坚持教育为先,着重提升环保意识。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铸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立体化的环境教育课程模式。
1、基础课程渗透教学
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生态意识和品格养成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存在于各学科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按其形式可分为显性的、隐性的和潜在的。显性的内容是借助于教材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一目了然”的。隐性的内容没有前者那么“直接”、“明了”,但在许多学科中都大量存在。野寨中学敏锐的意识到通过环境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中,通过与课程联系起来,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课程体系, xx年组织编印了《野寨中学环境教育手册》,xx年4月,在安徽省林科院专家的帮助下,野寨中学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工程。xx年开展我为绿色校园做贡献等活动。xx年创建了地理实验室。xx年3月开始把环保教育作为校本课题,构建环保课程。
2、拓展课程引导学生实践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在实施环境教育过程的与课程联系中,学校政教处、 团学组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课外活动,并把环境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的环境监督活动,让学生处于环境 “真问题”的情境中实践。要学生改变浪费的不良习惯,以形成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只有让学生通过调查、参与、学习、交流讨论中感受、感动、感悟而逐步建立的,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为此,我们在高一至高三所有班级均召开环境主题班会,为了保证班会的质量,各班都制定了班会脚本和方案。
附:高一年级各班主题班会
班 级
题 目
高一(1)班
绿—-永恒的主题
高一(2)班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高一(3)班
走向世界,了解环保
高一(4)班
创造绿色校园,提高自身素养
高一(5)班
低碳生活,健康你我
高一(6)班
保护水源,保护地球
高一(7)班
灵动的生命之源
高一(8)班
节能降耗,知行之间
高一(9)班
为了绿色的梦想
高一(10)班
环保,从我做起
高一(11)班
绿色·环保
高一(12)班
建设低碳班级
高一(13)班
野中是我家,环保靠大家
高一(14)班
我的绿色我做主
3、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行为的很好载体。让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习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得到体验感悟,获得科学求真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将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处在学校环境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他们科学素养。
在学校的各部门的支持下,在 许多老师尤其师班主任的帮助下,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各班级课题经过开题、实施、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等过程。在这课题的开展中,我们看到同学们课题触及校园的绿化、食堂的浪费、宿舍和教室的用电、小卖部的饮料和塑料袋、校园的雨水收集、 校园内的垃圾分类和废电池的回收等问题。为了追寻答案,同学们考察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上上下下,分发、回收和统计了无数份调查问卷;还有同学走出校门,他们的足迹分布全县,还有的同学寻求老师、家长等各种社会资源来帮助我们,正是同学如此投入,才会有课题答辩的精彩,才会有那么多专家对我们同学的赞叹。各小课题的研究立足校园,通过学生对校园资源浪费现象的调研活动,引导同学关心身边的小事,发现浪费的问题,掌握事实和数据,激发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环保的习惯。培养了科研意识,以及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优秀品格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以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为手段,着力提高环保效果。
近年来,野寨中学以创建为手段,环境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xx年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xx年被评为省级节能示范单位,xx年被授予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
一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团委牵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职责:积极发现校园中高耗能现象和行为,督促身边老师和同学改进其行为,做积极的绿色低碳者,同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
二是发挥活动的教育作用。学校在在天柱山、吴塘生态园等地开辟环保基地,直接参与校内外环境保护活动。 “3.12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小树和我一起成长”评比活动;此外,每逢环保重大节日,如“6.5世界环境日”,我校学生到街头开展宣传活动,到主街路开展清理街道,消除白色垃圾,维护街路卫生的绿色环保行动。xx年6月5日,学校三千名多名学生集中在操场参加“我为野中绿化做贡献”签名活动,要求学生从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植一棵树、栽一盆花、爱护花草树木、不吃零食、不乱扔垃圾、随手捡起身边的杂物,购买绿色商品等一件件小事做起,逐步养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的习惯。
三是通过板报的形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每学期出绿色主题板报2-3期,主要有绿色快讯、绿色警示牌、绿色纪事等栏目。绿色快讯,反映来自同学间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绿色警示牌,则从反面警示人们注意保护我们身边环境;绿色纪事,重点宣传我校开展环境宣教工作的情况等内容,这些不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开展“五个一”绿色活动,即:摘绿色文章;搞一次绿色活动;写绿色日记;唱一首绿色歌曲;做一名绿色卫士。通过这项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关心和保护身边的环境,培养了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创建不仅仅是一种创建行为,更是一种教育行为。创建的过程中是学习规范环保的过程,是传播生态生态理念的过程,是提升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过程。多年以来,全校师生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野寨中学萌生新芽,在这里,环保为荣,浪费为耻,追求生态。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环境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口头的说教,更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决策过程当中,才能够使学生得到教益。多年以来,全体师生的生态行为明显增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已经在野寨中学蔚然成风。在这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开展环境教育,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还有学校传统运作模式。让学生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仅是环境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多年以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增强,以生为本、以生定教已经在野寨中学扎根发芽。在这里,教学相长,师生亲如一家。
82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83位用户关注
90位用户关注
8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