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23年度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报告15050字
抓住战略机遇 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走向现代化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省、市“两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及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部署,回顾总结201__年和“十_五”工作,分析把握教育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谋划“十三五”改革发展,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最后黄市长代表市政府做指示,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201__年和“十_五”工作回顾
201__年是“十_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体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推进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第一,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是制定《201__年全市教体系统党建工作方案》,分解成33项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局党委与所属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落实局党委成员抓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点制度。二是注重思想引领,强化统筹落实。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会、所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心得交流会。创新“党课接力棒”,局主要负责人每月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一堂“微型党课”。牵头市直单位党建工作第七片组开展活动。指导宣城中学成立党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党支部;督促所属7个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整改抓落实。查摆不严不实问题45项,整改完成37项,8项正在整改。严格按规定程序提拔任命正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2名。办理投诉、信访件153件,办结回复率100%。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宝城社区开展“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活动,落实“路段长责任制”上路巡查,开展“门前三包”、交通文明等志愿者服务。
第二,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色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市教体局是教体系统文明委牵头单位,承担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双重任务,直接负责74项具体要求,并督促26个成员单位做好文明创建相关工作。一是健全落实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周调度会、周工作报告、任务交办和包保责任制度,召开18次调度会。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市、区教体局和学校文明创建一体化,构成完整网络,全系统“发出一个声音、完成一个动作”,形成强大的执行力。三是坚持更高标准,奋力争先进位。市区2所大学、31所中小学、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全市43个乡村少年宫全覆盖、高标准落实迎检要求。四是丰富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中小学生24字熟记率达100%。创新开展“小小城管百千万”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出100名“公益小明星”。五是狠抓对标督查,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对包保学校开展8轮督查,对全市47所乡村少年宫开展两轮督查,立查立改。市教体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文明市建设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陈传福同志为先进个人。
第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和童谣征集评选活动,全市推广。二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三是运用经典诵读、全民阅读、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举办全市第十届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四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我市2名小学生赴省参赛一名获特等奖、一名二等奖,1名中学生获省演讲比赛特等奖、全国二等奖。五是创新开展“学守则,提素质,创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月活动。六是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开展向官东等身边先进典型人物学习、“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推进向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常态化。七是举办全市第十届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第四届中职“校园之星”评选、中职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征文评选、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第六届中职学校“职教情”文艺展演、第二届中职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活动。八是深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现任全国书协主席苏世樹来我市考察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组织书法教师培训,评选市级书法教育特色示范学校34所,举办全市第一届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展和现场书法比赛,印制作品集,得到市委书记姚玉舟同志的肯定和《安徽日报》报道。九是积极开展诗词教育进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全市31所学校成为省级中华诗词先进单位。
第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完成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47%(含广德,全省为80.1%)。现有普惠性民办园145所,在园23290人,园所占有率为78.2%(全省为74.7%),在园人数占有率为80.2%(全省为74.2%),积极落实扶持政策。二是完成义务教育项目建设。完成规划的全部26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改薄”工作完成省定目标(占五年规划任务的40%),土建类项目完工260个、面积418589㎡,占五年规划面积的46.6%;设备购置类项目完成投资额7350.95万元,完成投资额和购置量分别占五年规划的56.3%和69.5%。三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绩溪、旌德、泾县通过省级评估。四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实施宣城中学打造“皖南名校”工程,宣城中学招收免费师范生10名,公开招考新任教师4名,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高考本科达线率、一本达线率分别为98.47%、70.22%,比2023年分别提高了2.28%、11.11%。宣城三中、宁国市津河中学等学校积极探索艺体特色办学模式;普通高中实行直升生、特长生、分解指标生等多元化录取方式,省级示范高中分解到初中学校指标比例,由2023年占非择校生招生计划80%调整为占招生计划总数80%,增加了分解到校总人数。五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市工业学校宣纸工艺专业和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成为省级试点项目。组建宣城职教联盟、皖南机电职教集团、皖南信息职教集团。在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居全省前列。创建国家、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各1个,国家、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13个,省级成人技校29所,宣州区被评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开展职业培训22.4万人次。
第五,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规划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新补充教师286人,在编教职工15774人,中小学教师配备率达100.1%。三是推进骨干队伍建设。当选第十一批省级特级教师9名,评选第五届市学科带头人51名、骨干教师111名。四是超额完成年度教师培训工作。完成国培8622人,省培75人。五是多措并举推进教师交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1561人,占专任教师的13.4%(全省指标为10.7%)。
第六,教育公平有力促进。一是实施教育两项民生工程。按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资金17053.3万元,占预算经费的107.47%,实现了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等同公办学校学生享受义保政策全覆盖;发放普高和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资金6203.58万元,惠及学生35037人次。为258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发放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资金18万元,为1861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1376.98万元。二是继续实施《宣城市市区中小学校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3年)》,市区新建小学4所,改扩建中学4所。新增小学学位约4320个,初中起始学位约200个,高中阶段学位约2500个,严格执行小学、初中新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有效控制“大班额”、缓解“择校热”。三是实施《宣城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建设计划》,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成率均达到100%,宣州区、郎溪县、宁国市率先建成教育专网。绩溪县是省第一批在线课堂试点县,主讲课堂开课率处于全省前列。四是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共有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27549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26391人,占比95.8%。
第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普通高考本科总达线率、一本达线率分别提升到62.5%和24.8%,居全省领先行列,空军招飞录取6人,占全省42.1%,继续独占鳌头。职对口高考本科录取941人,占全省招生计划的25.68%。
第八,体育工作取得新进步。一是成功举办市第一届综合性运动会。青少部设15个大项158个小项、成年部设8个大项55个小项,57个代表团4629人参赛,是我市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项目设置最全、办赛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3个、省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5个、全民健身苑16个。新建社团(协会)9个,新发展会员5000人。培训、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 372人,全市总数达4486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2630人次。举办全市第31届迎春长跑比赛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等群众体育赛事60余场,参加人数10万人次。三是青少年体育扎实推进。创建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市体校创建省级举重单项基地。举办市第五届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大会和第二届阳光体育大会。参加省青少年田径、举重等比赛获得佳绩。向省体校输送48人,3人入选省优秀运动队。4人获一级运动员、29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我市运动员李娟获全国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总决赛冠军,袁尚国、那扎尔别克.别肯分获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冠军和季军,余操获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亚军。市教体局获全省青少年体育先进单位。四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运用市级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体育产业协会。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乡村公路自行车邀请赛、桃花潭龙舟赛等重大赛事。完成体育彩票销售2.75亿元。
此外,全市教体系统继续保持安全稳定,民办教育、教科研、招生考试、教育督导、宣传、统计、政务公开、语言文字、信访、招商引资、联点共建、征地拆迁、扶贫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__年,我们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_五”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五年来,教育财政投入基本稳定。全市财政教育投入基本稳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023年的32.22亿元增长到201__年的38.77亿元,增幅20.33%,其中2023年32.22亿元、2023年29.72亿元、2023年35.41亿元、2023年35.12亿元、201__年38.7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是4.82%、3.98%、4.2%、3.85%、3.99%,基本实现占gdp4%的目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分别是21.41%、15.75%、14.63%、13.59%、14.62%。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达16%。
五年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截止201__年底,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47%、 98.94%、 95.22%,比2023年分别提高4.84、 10.53、5.91个百分点,全省领先。全市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和一本达线率分别由43.47%和12.89%上升到62.44%和 24.75%,分别提升18.67和11.86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33人被招飞录取,录取人数占全省录取总数的42.9%,居全省首位。5所县域职业高中转型为普通中专。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示范3所,现有国家重点、示范学校5所和省示范6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职普比大致相当。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初中、小学有效满足了少年儿童寄宿的需要。高等教育取得突破,合工大宣城校区2023年一期建成招生,已招收本科四个年级学生11600人和首届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级以及各类学科创新竞赛成绩丰硕。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模逐步壮大,学科建设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继续扩大自主招生,201__年1127人参加考试,录取945人
五年来,促进教育公平成效显著。市区新建小学12所,新增小学学位约14000个;新建初中2所、搬迁1所、改扩建1所,新增学位2450个;新建高中1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约5500个。有效缓解了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就学压力。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共加固改造311所中小学、865个单体建筑,建设面积912524平方米,投入资金6.1亿。累计拨付义保资金8.45亿元,发放各类国家助学金2.84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0.39万人次。连续4年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1所,改扩建93所,新增学位近2万个。建成651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形成万名教师、7千名爱心好少年、3千名志愿者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2.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真情关爱。
五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初中工程、教师周转房等教育类建设项目115个,建设面积193830㎡,投资14508万元。完成全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积极探索联合办学、集团办学、城乡联盟、结对帮扶等模式,优质学校辐射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宣州区、广德县和宁国市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绩溪、旌德、泾县通过省级评估。
五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公办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初中99.65%、高中97.1%,分别比2023年提高了0.3、0.05、0.9个百分点。骨干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规模达到958人,其中享受国贴3人、省贴6人,省特级教师38人,省教坛新星54人,省中职教坛之星、专业带头人33人。选拔培养在岗优秀校长、名校长共72名。
五年来,教育科研硕果累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省级立项课题103项,立项比例居全省前列。在两届全省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2项一等奖(每次全省一等奖仅6项)、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学校班级多媒体覆盖率、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分别由2023年的65.3%、30.7%、19.4%、12.68:1、2.95:1,提升到100%、100%、97.84%,9.3:1, 0.99:1。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占比达98.16%,学生达95.49%。市五小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全国60所)。
五年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以改善。具有承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标准的市体育馆投入使用。泾县、郎溪、旌德“雪炭工程”体育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敬亭棋院完成主体建设。酷菲特健身会所、水立方等社会体育场馆投入运营。完成敬亭山登山步道,宛溪河和宛陵湖绿色健身步道建设。实现农村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建成32个全民健身广场,5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8条健身路径、18个社区体育俱乐部,初步形成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428个,场地面积389.9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521平方米,增幅51.19%,全省第三。
五年来,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在全省率先制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1__)》,率先实现各县市区及98个乡镇办事处体育总会(分会)全覆盖。建设市、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个,每年开展免费检测2000余人。拥有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21个,其中市级38个,会员达10万人。国家级、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86人,万人拥有数17.9人,提前达到省、市《实施计划》要求的比例。成功举办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常态化开展,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
五年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体教结合优势,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在省十三运获56.5枚金牌,金牌总数由省十二运的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创造我市参加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我市体育健儿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共夺得121枚金牌、92枚银牌、125枚铜牌。成功举办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和首届市运会,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分站赛。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所。市体校成功创建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五年来,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在第九届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年会荣获“2023年度中国十大体育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在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市教体局获优秀组织奖,徽杭古道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敬亭山健康休闲产业园、金梅岭军事旅游景区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各类体育产业企业123家。“十_五”期间销售体育彩票10.6872亿元。
回顾五年历程,可以说,“十_五”时期是宣城教育体育史上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事业成果最显著、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就,是市委、市政府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真诚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教体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体局向关心支持教育体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关键的五年,是依法治市全面推进的五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既具备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重大挑战。一是国家战略布局需要教育体育有力支撑。党和国家实施“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按照国家提出“到2023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十三五”是基础教育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既是我们的战略机遇,也是巨大的压力。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期待教育体育持续发力。根据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现代产业、综合枢纽、山水生态、平安幸福“四个特色之城”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以优化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提供优质教育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事业发展现状呼唤教育体育更大作为。未来的五年,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精准扶贫进入克难攻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二孩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是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面临一系列改革、学前教育加快普惠性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工作的步步深入,工作要求更加规范,纪律要求更加严明,作风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在“十三五”开局之初,就制定好这五年的发展规划,谋划发展思路,梳理工作重点,明确发展路径。
全市“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和“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抓关键、补短板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特色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说:
第一,形成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到2023年,全面普及15年基本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第二,形成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缩小,2023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缺补差,提高教育质量,向优质均衡迈进;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全面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得到良好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助学脱贫计划,做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精准资助”、“精准扶贫”,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目标。
第三,形成更具活力的现代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教师流动共享新机制,大力推进“能工巧匠”走进职业院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第四,形成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到2023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家庭、社会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人人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第五,形成更加和谐的全民体育。一要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80万,人均体育场地达1.8㎡以上,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二要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不断扩大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省运会成绩。三要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鼓励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具有宣城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到2023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达50亿元。四要推进体育队伍专业化。培训一批体育执法队伍,完成市体校教练员队伍新老交替,各县市业余体校配齐教练员,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结构合理的教练员队伍。五是推进体育设施现代化。完善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建成县市区“五个一”(体育馆、体育场、标准游泳设施、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
三、扎实做好2023年教育体育工作
2023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教育体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健身战略主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体育社会化为目标,以立德树人和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以保障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为“十三五”开好局、奠好基。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年”活动。落实《宣城市教体系统文明委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渗透到教材课堂头脑中、文化育人中、实践活动中、政策制度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美德少年身边榜样学习活动、“三爱三节”活动。实施“文明校园”创建工程。开展未成年人文明言行引导工程。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提升工程。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薪火相传、知行合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包括书法教育进课堂、中华诗词进课堂、经典阅读进课堂、经典诵读进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社团文化进校园、志愿辅导进乡村少年宫、心理辅导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打造工作品牌。开发小学生“美德在线”平台。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推进教育系统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做好校园足球工作,着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带动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评估和学校体育年度报告。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艺术实践,至少学会一项艺术活动技能。
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要下决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时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学生精做书面作业,开展科技探究。要加强家校合力育人,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式投入运行,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科学编制“十三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评估“十_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省、市教育、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确定的目标为引领,对拟纳入“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科学论证,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编制全市和各地“十三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
二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优质校本课程,促进共享。贯彻执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完善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等多元化录取办法,提高省级示范高中分解到校指标比例。适应新高考改革,探索选课走班教学模式。针对参加全国卷高考,加强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
三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大力推进集团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优质学校举办分校等办学形式,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学区建设,发挥学区中心校在规范教学管理、统筹学区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推进机制,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
四是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支持市职教联盟、皖南信息职教集团、皖南机电职教集团自主发展,鼓励骨干学校组建新的职教集团。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市工业学校加强“后示范”建设,市信息工程学校、市机电工程学校确保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验收。市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等5所学校完成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深入推进学校品牌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就业和升学并举发展。省级及以上示范学校要以试点专业为重点,开展“2.5+0.5”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全面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支持、指导郎溪深入推进无校籍管理改革。积极推行全市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六是加快国家级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机构,提升全市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
七是深入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创新。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做好全民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和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支持足球协会建设。健全对足球协会、足球行业的服务与监管体系。在市直、宣州区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和特定人群体育消费券改革。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集中力量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着力推进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精准帮扶困难群体。扩大资助面,实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将教育助学脱贫与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民生工程对接,实现精准帮扶。提升全市109个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新建1所村级幼儿园,改扩建2所村级幼儿园,确保贫困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75%以上。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完成6所村级教学点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逐步取消 “定点学校”。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常态化,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和办学水平。加大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面改薄”建设类项目完工比例达五年规划任务60%等目标。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进一步化解大班额,缓解择校热。确保泾县、绩溪县、旌德县、郎溪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
三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加快市特教中心向以智障教育为主转型步伐,加强学前康复教育,成立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加强市特教中心与各县市特教学校的合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宁国市、泾县特教中心投入使用。全面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支持宁国仙霞初中申报民族学校。
四是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逐步解决课程计划执行、招生入学、借读、分班、补课、教材教辅征订、课业负担、托管服务等教育热点、难点等问题,建立健全减负工作长效机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乱招生、乱补课、乱订教辅、乱收费等行为依然存在,既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侵害了群众利益,又可能形成商业贿赂,滋生腐败问题,希望各位局长引起重视,组织力量认真查处。今年我们将继续把各地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此外,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严禁民办学校无计划、无学籍招生,违规补课,乱收费行为。
第四,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制定第三期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重,不断健全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多元化办园模式改革,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办园模式。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加大看护点改造升级及不达标看护点的整顿力度,全面取缔c类幼儿看护点。
二是推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坚持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两轮驱动、齐头并进。加大普通高中资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指导鼓励扶持学校创建特色,引导各校错位发展,努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指导宣城中学继续打造“皖南名校”,宣城三中、宁国津河中学继续创建省示范高中,鼓励支持宁国中学、宣城二中、郎溪中学等校实施创建名校计划。
三是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宣州区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郎溪县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校示范创建工作。各中职学校加强与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联系,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国家级示范学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省示范学校不少于600人次。
四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贯彻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完善我市配套措施,探索建立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互相支持,合作办学。规范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监管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五是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全市教育专网。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壮大体育事业。
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编制《宣城市全民健身计划(2023-2023年)》。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县市区“五个一”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项目经费支持。抓好全民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打造全民健身“一县(区)一品”。积极组队参加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一线上岗率。
二是推动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贯彻落实全省体教结合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体育场馆共建共享、学校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培育、校园足球振兴、青少年体育人才强基“五项行动”,建立健全体教结合长效机制。继续推进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举市体制与体教结合双轮驱动,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坚持“市队校办”战略,抓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备战省十四运会。承办2023年世界男排联赛分站赛和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
三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宣政〔201__〕87号)精神,编制“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产业项目的谋划储备。与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兄弟市(县区)联合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经营性专项健身场所,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开工建设市体校(十六中)和市游泳馆、全民健身馆。抓好体育彩票“一把手”工程,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彩票销量。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第六,坚持从严治党,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一是深入学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教体系统“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学____关于党的教育体育方针、教育体育改革与公平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当“四个自觉”模范。认真抓好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我局常规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一块我要多说几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周前,省委教育工委召开了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这个会上,程艺厅长深刻分析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他指出,我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教育领域绝非一片净土。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从严治党不到位、从严治党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管党治党的力度逐层递减;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科研经费、考试招生、招标采购、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在深化作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三十条要求不彻底、不到位,党员干部自觉性、坚定性尚未真正形成;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依然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侵害师生群众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问题虽是省级层面的分析,但在我市教体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______强调指出“两个没有变、四个足够自信”,给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一种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央将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这种趋势,那就是管党治党、反腐__越来越严。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管严管紧教育体育经费,严肃查处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教育领域的各种乱象,往往金额少但性质恶劣,事情小但反映强烈,损害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败坏的是整个教体系统的形象。所以,今年市教体纪工委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要敢于亮剑。对于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的,无论涉及到谁、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坚决追责问责,必要时下查一级,决不搞迁就照顾,决不搞下不为例。教体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红线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教育引导,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体育政治生态。
三是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开展防火灾、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震、防中毒、防踩踏、防暴恐等多类型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和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建立完善安全稳定隐患责任清单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加大d级危房、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督查力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加强信访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这是“六城同创”的核心,也是全市教体系统202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在全市教体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明创建取得了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我局是教体系统文明委牵头单位,承担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双重任务。全市教体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勇于担当,层层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举措。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鼎力肩负市委、市政府重托,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2023年全国文明城市第二轮年度测评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省、全国的排名力争提升1-2个位次。
同志们,2023年全市教育体育改革发展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履职尽责,为开启全市“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凝聚新智慧、奉献新力量、谱写新篇章。
篇二 2023年全市新学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报告2700字
在2023年全市新学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___
(征求意见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年度教育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一年全市教育工作情况,部署2023年教育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提升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面,我根据局领导班子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2023年教育工作简要回顾
2023年,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及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过去一年,我们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立德育人水平有新提高。制定并下发了《推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和《虎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评价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基本构建了全市德育综合管理体系。开展了“学雷锋月”、“十小”、“好习惯”示范生、示范班、示范校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46名学生,18个班级被评为鸡西市级好习惯示范生、示范班。一小学被评为鸡西市好习惯示范校。范文写作涌现了高级中学的学生郑旭、张宇勇擒劫匪、实验小学的于闻笙勇救落井女孩等先进事迹,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二)事业协调发展有新突破。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1%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保持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85%,初中毕业合格率98.84%,初中生辍学率0.85%,其中城镇0.47%,农村2.44%;高中毛入学率达89.86%以上,2023年高考升学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三)教育发展环境有新面貌。近三年,投入资金2915万元,新扩建公办幼儿园7个,解决了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完成第五小学和逸夫中学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全市省级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91%。宝东镇中心学校生活楼、教师周转宿舍、第二中学生活楼等5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实验小学和五小学 “班班通”建设,城镇内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投入1.2亿元的高级中学顺利投入使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新成效。开展“师德师能双提升”系列活动。通过教材教法培训、送教下乡、工作总结联片教研、“教学开放月”、教职工读书、中小学校长专题论坛等活动,促进了全市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十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其中4名教师在全省竞赛中获一等奖。加大教育违纪查处力度,共查处教师违规案件2起,6名教师给予全市通报批评,教育“三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深入挖掘师德典型,有3名教师被评为省“师德建设先进个人”,1所学校被评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申报“特岗教师”计划20人,招聘教师27人,引进人才1人。
(五)教育服务社会有新举措。“阳光分班”实施三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在鸡西地区推广;职成学校与本地企业合作开设了生物制药、旅游业等新专业,强化校企合作办学,缓解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职业高中、____中专两所学校共为地方培训实用人才2045人;引进财源型项目1个,完成前期投资5300万元;共争取上级政策性项目32个,到位资金4320.3万元;落实包乡扶村资金4万元。
目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育民生的诉求越来越多。教育工作事关民心向背,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教育服务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我们还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城乡师资不均衡,大班额、择校问题仍然突出,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推进教育均衡、破解择校矛盾,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的有效举措。二是队伍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部分教师不能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学能力素质不高,因师德师风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教育形象;部分学校管理干部学习意识不强、管理能力不高仍很突出,这些都不利于教育健康发展。三是规范办学行为的呼声越来越大。办学行为体现教育方针政策,关乎教育形象和群众利益,但部分学校违规办学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三乱”问题、校务公开、财务管理、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等方面均存在迫切解决的问题。四是综合改革的任务越来越紧。当前,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我们在育人模式、学生素质评价、课程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使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保持冷静,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消极对待,务实求真,团结进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虎林教育工作。
二、2023年教育工作目标和重点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教育发展形势和虎林实际,确定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关于教育工作的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为抓手,个人简历以加强作风建设为保障,始终关注教育公平与提高质量,扎实抓好师德师能、教育教学、学校文化等建设,采取完善制度、落靠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典型带动等有利措施,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创虎林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具体目标是: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公办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1.6%。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2%,学前一年入园率保持100%。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所,全市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1.3%。完成6所学校“班班通”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班班通”覆盖率10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保持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9.5%以上,初中毕业合格率97%以上,初中生辍学率城镇控制在0.5%以内,农村控制在2.5%以内。符合政策条件的进城务工子女10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职普学校招生比例高于1:2.5,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86%。启动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工作。高中毛入学率90%以上,高考成绩保持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社会贡献水平有效提升。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2023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下列工作:
着力党建工作热门思想汇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效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集中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作风有改进、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突出抓好学校、年级、班组等基层党支部建设,确保党务直接服务教育教学一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廉政准则》,强化政务校务公开,发挥好职工代表大会作用。信访工作要增强风险意识。要坚持“四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排查到位、处置到位,坚持主管领导负责,相关学校为主,能办不拖,抓好稳控。
篇三 全市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7400字
为推进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协统一安排,自7月下旬开始,市政协社会发展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在朱朝林副主席的带领下,县、市、区政协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对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市直有关单位、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乡镇办事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察看、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分类座谈等方式,对义务教育情况进行全面详细了解。在调研期间,深入21个乡镇办事处,实地察看了70所中小学校,召开市直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36场次,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89所,其中小学200所,在校生113612人,教师在岗在编7218人,在岗非在编224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464人,在岗非在编307人;初中89所,在校生85943人,教师在岗在编6966人,在岗非在编130人,行管人员在岗在编583人,在岗非在编35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私立中小学1所。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98.7%,辍学率1.3%。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将普九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市义务教育在调整中得到较快发展。
义务教育深入人心。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义务教育工作作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
教育投入力度加大。自2023年春季开始,我市按照 明确各级职责、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强化了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重要责任,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我市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近年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杂费和教科书费;扩大和提高了贫困学生生活费的发放范围和发放标准;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已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防流控辍多措并举。为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我市采取整体联动依法促学,责任促动走访劝学,爱心推动捐资助学、丰富校园生活善教乐学等多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厌学、辍学行为的发生,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近年来,我市小学阶段掇学率为0,初中阶段控制在3%以内,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受到国家、省、市普九检查组的好评。
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按照小学就近集中,初中镇上集中的原则,统筹规划,适时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使小学向总支集中,调整减少村级小学600多所,普九债务得到有效化解和锁定。调整布局和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使办学条件改善面临资金投入的压力。为弥补我市财力的不足,2023年以来,我市教育系统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共计6248万元,用来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批重点工程,使我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全市实施了272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建设,改造校舍231305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5154平方米。__区和__市实施了21所学校的改厕、改灶和新建沼气池项目。目前学校的状况是,城区好于乡镇,乡镇好于总支,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好于边远山区,初中好于小学。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较前些年有了一定的发展。2023年以来,全市中小学共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其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1500万元。全市建立光盘播放点53 个,建卫星接收站310个,建计算机网络教室73个,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我市农村学校达到100%。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有15所学校申报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11所学校通过验收,有10所学校实现班班通,带动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市学校中的推广和应用。
教师素质逐步提高。我市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全市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大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全市妥善处理民办教师5000多人。建立健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校长的对口援助、定期交流和定期轮换制度,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各地采取走教、送教下乡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作用,帮助农村学校尤其偏远乡镇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县将19个乡镇划分为随北、随南、随中三个教育协作区,协作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流动互助,教科研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努力达到区域教育质量均衡。__区启动了国培计划2023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对小学和初中的16个学科的2000多名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市义务教育取得可喜成绩,但按照《义务教育法》要求,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学校布局不尽合理
学校布局调整是办好教育长期的工作,我市农村中小学校仍需优化调整,部分乡镇超级大班仍然存在。目前,市经济开发区、城区表现尤为突出。伴随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城区快速扩张,城区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却未能跟上步伐,中小学布点不足,不能适应城区发展的需要。如市委、市政府所在区域,以及新火车站周围,新建了大量的居民小区,有常住居民将近十万人,但只有新还建的文峰塔一所小学,根本不能容纳这些居民子女入学,他们只能向__区学校涌进。又由于教育基础不同,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还不够均衡,家长花钱买品牌,学生择校入学,导致超级大班的产生。如实验小学在校生 3763人,共开设43个教学班,平均班额在8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多人,学生前抵讲台,后抵墙壁,非常拥挤。超级大班带来的负面效应非常严重,一方面,条件好的学校吃不消,人满为患,造成教师资源紧张、教学资源缺乏、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上学、放学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附近农村和薄弱学校吃不饱,生源流失,资源闲置浪费。如开发区原东城6个村6所村小,撤并后还有4所村小,其中寨湾、熊家2所村小学生均在100人左右,吴家老湾、十里铺2所村小学生均不到400人。
(二)教师队伍基础薄弱
1、教师队伍年龄老化。自2023年核编以来,我市教师至今未进行核编,这种状况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因受编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队伍进出不畅, 进口靠编制,出口一条路(退休),导致教师队伍年龄严重老化。近十年来,全市中小学几乎没有补充年轻教师,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是这一问题的真实写照。调查问卷显示,全市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30岁以下仅1569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11.06%; 46岁以上的3778人,占在编教师总数的50.73%。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年龄老化更为突出。随县小学教师平均年龄高达50.1岁,陈巷镇寿山中心小学有14名教师,上岗11人,其中50岁以上有10人,还有2人接近退休年龄。更令人担忧的是,近10年内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退休3863人,占现任教师的近27.23%。若不及时补员,我市教师队伍将青黄不接。
2、教师队伍配置不合理。主要存在两多两少。从学科结构看,传统学科的教师多,短线学科教师少。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教师有富余,因为年龄、专业等原因又不能改行。而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紧缺,有的甚至没有。如随县全县小学仅有生物教师4名,有4个乡镇没有体育专任教师,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6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有9个乡镇没有微机专任教师。全县初中仅有科学课教师8人,有3个乡镇没有音乐专任教师,有8个乡镇没有美术专任教师,全县缺英语教师58人,音体美等短线学科教师240人。因此,很多学校不能开齐课开全课,即使开了课,教师也是赶鸭子上架,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像开发区十里铺小学2个教师包一个班,承包式教学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多的教师不能走,缺的教师没人进,导致结构性缺编。为了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有些学校只得对外聘请代课教师,全市非在编代课教师共354人。从地域结构看,城镇较好的学校教师多,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少。由于教育的发展不均衡,一些城区、乡镇基础较好的学校教师充足乃至富余,而一些边远农村较差的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如随北各乡镇缺编尤为严重,淮河、小林、万和3个乡镇缺编170人。
3、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还有不达标的问题。全市小学教师中专及以下学历的2678人,占小学教师的37.1%;初中教师中专以下学历的767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11%。二是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由于年龄的老化,带来教育观念陈旧,知识底蕴薄弱,他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老的、落伍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拓宽不了教育视野、扩展不了教学内容、丰富不了课堂教学,能力的有限导致学生培养的障碍,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窄。 特别是绝大部分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操作能力较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难以对学生进行优质教育,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三是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失范,不同程度地存在请吃、送礼,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麻将等问题。
(三)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1、寄宿制学校条件简陋。寄宿制学校与省教委要求的十有八配套、五改、五建的标准仍有距离。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的宿舍、食堂、运动场地和卫生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吃水、吃饭、吃菜、洗澡、入厕等五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有的学校没有餐厅,学生只能在简易的饭棚或露天里就餐;有的学校学生住宿简陋、拥挤,冬天挡不住风,夏天遮不住雨,不到1米宽的床铺睡2个学生,4个学生一张床,一间不足20多平方米的房子居然要睡40多个学生;有的学校宿舍里没有卫生间,学生夜晚入厕十分不便,为了学生的安全,只得在每间宿舍里放个围桶,淮河中学全校1140多名学生共用一处 24蹲位的厕所(男女各12人),下课10分钟,根本不能解决学生如厕问题;有的学校饮水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2、校舍危房仍然存在。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的制约,我市农村和部分城市中小学校舍建筑普遍存在设计水平低、工程质量低、配置标准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等五低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尽管近三年每年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改造、重建、新建,但目前还有相当部分学校校舍亟待改造。全市仍有各级危房50.23万平方米,d级危房11.7万平方米。仅大洪山风景区d级危房就有8185平方米,其中土门中心小学8栋校舍建于70年代,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学生读书住宿环境极其恶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教学技术装备建设滞后。我市传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劳技教学器材等)在普九之后,几乎没有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原有的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老化,得不到充实和补充,已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如要做到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尚需资金1.5-2亿元。
(四)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1、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有缺口。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共需5.2亿,地方财政只拨付5.1亿元,仍有缺口1570万元。
2、教师绩效工资尚有缺口或偏低。曾都、随县财政预算中绩效工资部分普遍留有年人均1800元缺口,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随县4974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95万元;曾都3740名在职教职工,资金缺口达673万元。__市教师绩效工资,年平均每人仅7000元,低于标准的部分由学校自筹解决,而学校没有经费筹措渠道。另外,曾都、随县的教师每年还负担养老保险金2000元左右。
3、市经济开发区与大洪山风景区学校项目经费落实有体制障碍。由于体制原因,市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区教育管理的许多职能仍在__区和随县,政策不能共享,国家对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不能得到很好落实,项目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划拨到位。如农村初中学校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淅河镇至今未得到相应的资金。还有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三改工程、技术装备等也没有经费到帐。大洪山风景区也不例外。
4、学校债务不减反增。据统计,全市中小学校仍负债1624.09万元。学校当年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运转,而必要的开支仍然必不可少,如小型维修、设备添置、临时人员工资等,在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部分学校不得不举债运转。随县仅学校按要求聘请的部分保安人员、寄宿生生活教师工资等这一块,因未列入财政预算,469人的经费缺口就高达468.4万元。另外项目建设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也给学校增添了新的债务。规模小的学校更是举步维艰,捉襟见肘。在某学校,教师领粉笔要一支一支地领。
(五)学校外部环境不优
虽然全市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周边电子游戏室、网吧依然存在,仍有接受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二是寄宿制学校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无牌无证车辆、农用车辆接送学生现象十分突出,部分车主受利益驱使,超载营运,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三是城区学校治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学校晚上放学后成为社会小混混敲诈勒索的集中时间,危害学生的安全;四是有些学校周围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突出,造成学生上放学交通拥挤,过期、不卫生食品影响学生身体健康。
三、意见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义务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实施义务教育,责任在领导,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定不移地把义务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承担统筹规划、经费保障、教育管理三大责任,办好义务教育,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一)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划调整布局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深入调查本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地理特征、学校原有设置及办学质量等情况,反复比较论证,调整布局方案。在调整布局时,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特别是在城市建设时,要规划学校布局的发展用地。根据随州城区目前的现状,建议搞好两扩两建:扩建文峰塔、瓜园两所学校;在城南新区、城东新区各新建一所学校,鉴于城东新区有2所村小因学生数量不足已无存在必要的现实,建议用土地转换方式择址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此缓解__区学校的入学压力。
(二)建立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硬件只是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的素质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创新机制,尽早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一是合理核定编制。要缩短教师编制核定周期,按标准根据需要采取师生比和班级数相结合的办法,合理定编,适当考虑增加教学辅助人员、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安保等编制。二是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实际情况,以乡镇或学校为单位,采取退一进一的原则,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大专院校毕业生,重点解决特色学科师资短缺和边远山区教师缺编问题;加大选调资教生的力度,鼓励优秀资教生服务期满留用,并予以优先考虑转聘。三是建立教师流动机制。要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教师流动制度,城镇学校每年要接受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进修培训,鼓励城镇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四是建立教师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发放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绩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五是建立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对不敬业的在任教师,要坚决淘汰,对少数师德缺失,又不服从调动和管理的教师,要予以解聘,空出编制用于解决新进人员的编制问题。
(三)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义务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这一高度,抓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契机,明确职责、相互配合,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程。要积极争取国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集中开展危房改造,实现城乡中小学校安全达标;改造中小学薄弱学校,尽快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改扩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重点解决五难问题,使之基本满足需求。要鼓励倡导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扶贫助学,结对帮校。
(四)落实政策,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经费保障的规定,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要加大边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投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成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为教育经费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在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时优先保证教育支出,确保上级拨付的专项教育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地方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切实加强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教育费附加真正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费附加的使用效益。对随县、曾都教师养老保险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探讨妥善处理的办法,稳定教师思想。
(五)部门联动,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仅仅依靠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议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组建工作专班,综合协调各相关部门,开展四项整治。一是整治网吧。文化部门要加大学校周边网吧整治力度,采取安摄像头、零点断网等强有力措施,严加管理。二是整治校车。公安和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校车的监管力度,摸清乘车对象,审核接送车辆,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督。由学校与车主签订合约,明确责任,公安、交通突击检查,严管重罚。三是整治学校治安环境。公安部门要加强学生上放学尤其晚上放学后的人身安全保护,加大对敲诈勒索学生行为的打击力度,畅通学生上放学安全渠道。四是整治学校周边摊点。食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的管理,对学校周边饮食摊点进行整顿,规范摊点,持证上岗,确保学生饮食健康。
篇四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模板5200字
市教育局局长 刘非
一、全市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1万人;归属教育部门管理28家,普通中专7所,成人中专1所,职教中心5所,职业高中15所。各类职业培训学校(班)105个。专业设置遍布一、二、三大产业的各个领域。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学校为龙头,民办学校为补充,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几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已有2.7万名毕业生进入社会各个工作岗位,为铁岭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制定发展政策。下发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铁岭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了加快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整合了职教资源。按照省政府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从2001年起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由2000年的38所调整为33所,校均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116人提高到了642人,增长了455.2%。
面对新的办学格局,市教育局及时采取了分层推进、打造,提升中职办学水平的措施。2023年,信息工程学校,卫生学校、辽宁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已通过了重点校的评估。成为重点中专。昌图县、铁岭县、开原市、西丰县四所职教中心已被评为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到今年年底全市5所职教中心都将进入省级标准化职教中心的行列(全省共33所)。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生产力。我市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坚持改革、创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中、初级实用型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采取'订单式教育'、'定向培养'、'2+1+1'、'3+2'、'3+_'等新的办学模式,拓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空间。通过办学模式的创新,使我市职业教育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形成了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高考升学与推荐就业,订单教育与定向培养的多层次办学模式,使职业学校学生基本实现了 '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办学新格局。
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已接受了中央新闻媒体'职业教育采访团'采访,重点采访了我市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铁岭外事服务学校及部分职教中心,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各大新闻媒体将在近期做相关报道。
总结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政府统筹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市委、市政府从铁岭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加大了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力度,着力培养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一是制定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铁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意见'、《铁岭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讨论稿),《关于贯彻省职教会议精神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在研究铁岭市经济发展战略时也多次明确提出: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和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各县(市)区政府也都下发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制定了加快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措施,从而使全市的职业教育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强化对职业教育的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主管委、办、局一把手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到三次会议,研究情况、制定政策,规划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市人大、政协每年分别组织委员视察职业教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亲临职业学校,对学校的发展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于职业教育都给予优先办理、优先照顾,提供优惠政策,为职教的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全面整合职教资源。根据省政府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意见,我市从2001年起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优质的职教资源得以整合。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由2000年的38所调整为33所,校均在校生规模由2000年的116人提高到642人,增长了42%。四是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支持个人和行业举办职业教育。目前我市共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3895名,教学质量较高,就业前景好。
(二)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
几年来,我市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中、初级实用型人才取得了新的成就。一是创办示范专业。从今年起,我们积极开展示范专业创办活动,市信息工程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专业;市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机械加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均已通过了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评估组的考核验收。2023年省农业机械化学校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和铁岭外事学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也都将通过省级示范专业评估。我们还将开展市级骨干专业评估工作。二是调整专业设置。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三个新突破'和实施'五大战略'的目标,对就业率低、社会需求量小、办学质量差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基本改变了中等职业学校 '一产业'专业相对薄弱,'二产业'专业寥寥无几,'三产业'专业相对过多的状况。并要求职教中心必须办好2-3个为农服务的专业;普通中专与技工学校要对接产业需求开设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紧密联系的紧缺人才专业;职业高中办好高水平高技能服务人才专业。四是改革课程结构。各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初步建立了专业理论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应用型理论授课,在加强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就业率由2000年的70%上升至2023年91.7 %;高职升学由2000年267人上升到2023年716人,形成了良性循环。五是加强师资培训。针对现有1803名中等职教专任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能不强的现状,加大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先后开展了学历达标、专任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班、选拔青年教师到高校对口进修、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等工作,进一步拓宽了中职校教师录用的绿色通道,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业课教师,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素质高、技能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全市'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已达到专任教师队伍总数的30%。六是加强就业指导。招生与就业是职业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两大主题,职业教育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们加大了就业工作指导力度。2023年成立了铁岭市职业教育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全市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共有150家企业为学生提供了2100个就业岗位。当场有1150名学生与用工单位签订意向性协议,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与用工单位之间搭建起桥梁,深受学生欢迎。各学校坚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普遍加大了就业指导力度,成立了负责就业工作的专门机构,采取走出去,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请进来,把用工洽谈会开在校园等方式,畅通用人信息,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为毕业生求职提供方便。市信息工程学校、铁岭县职教中心等先后与市内各大幼儿园(所)、四海制衣有限公司、北京凯迪斯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大连旅顺军利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起稳固的就业基地;铁岭农职院、省农业机械化学校、铁岭卫生学校以及涉外旅游学校、人才学校、外事服务学校等也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就业网络,使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逐年攀升。
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但当前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观念相对滞后,全民办职业教育的大教育观尚未形成。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轻视职业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们仍把上高中、考大学看作正统教育,有的学生甚至只考200多分也高价去普高'博一下'。特别是近年来高中、大学扩招,增加了普高的吸引力,学生、家长还误解为上职高低人一等,客观上造成了职高招生难、管理难、办学难的局面。
(二)资金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虽然全市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多头管理、统筹乏力,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问题。特别是由于铁岭经济发展不快,各县(市)区财政困难、对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县(市)不仅20%的教育附加费不能按时到位,而且还把学校正常的收费沉淀25%,这就使本来收费很低的职业学校经费更加困难。目前全市除农职院、农机校、卫校、信息工程学校、昌图、西丰县职教中心等少数几家重点学校教学设施较完备,尚能满足教学需求以外,其余绝大多数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设施陈旧,硬件不达标,软件不配套,实习基地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学校生源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我市在高中阶段的招生中,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文化课的总成绩往往只是普通高中的1/2至2 /3,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到职高就读的学生,大多是考不上高中又无钱自费的困难生。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缺乏:一是职高教师待遇低,其工资仅是普高教师的1/2或1 /3;二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到铁岭甚少,而且大多数不愿到职业学校任教,全市职校的1803名专任教师中,全日制本科生仅占20%,'双师型'教师仅占30%;三是外聘教师缺乏资金,而且现有教师队伍也不稳定,有能力或有门路的都想办法去普高甚至到初中去任教,有的校长反映,现在的职业教育是'剩人'教'剩人'的局面。
(四)、职业学校规模小,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育资源分散浪费。对专业设置缺少必要的统筹规划,小而全的专业设置方法,既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专业建设难以形成合力的原因所在。有些专业的设置具有短期行为,无论是否符合办某一专业的条件,只要有学生就办,缺少前瞻性。目前,除了农职院、农机校、信息工程学校、铁岭卫生学校、铁岭工程技术学校和5所等学校有千人以上的规模外,其余职业学校均不成规模,有的只有几个班,规模不大,造成资源的分散浪费。
三、 建议
(一)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第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应把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实质性的有效措施,要坚持普教职教一起抓,'两头都要硬',解决目前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要树立大教育观念,担当起全市各级各类、各行各业有关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任务。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办好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和劳动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变'重普教、轻职教'的陈旧观念,牢固树立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新观念。第三,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各种媒体,进一步加大《______职业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加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和增加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一是要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职业教育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市和县(市)区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实行专款专用。积极争取省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本着'奖优扶强'的原则,合理安排教育资金向职业教育方面倾斜。二要认真实施《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按省政府的要求,制定好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在积极争取省职教发专项资金的前提下,市和各县(市)区的职教专项资金要保证到位。职业学校的经费要全额用于学校,严禁挤占、挪用、沉淀、平调学校的合法收费收入,不能把职业学校当企业对待。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今后新增职业教师应力求专业对口,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制定提高职业教师待遇的政策,以减少优质教师资源流失。逐步建立起职业学校教师绿色通道,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来源,可视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而定,有实际教学能力的大专毕业生和有特殊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师等可以到职业学校任教。政府应特许一些虽无学历但就职教某方面有特殊专业技术的人员调入学校或政府出一定较高的资金聘用。要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逐步建立起'铁岭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努力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真正使教师成为理论上的讲师,实际操作上的技师。
(四)坚持以政府统筹职业教育为重点,强化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责任,优化组合教育资源。
篇五 工作报告: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报告3000字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前段时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到市职业中专、市卫生学校、市技工学校、中专等学校察看了办学情况,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召开了由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和有关职业学校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较快发展。目前我市共有5处职业学校,即中专、市职业中专、市第一职业高中、市技工学校和市卫生学校,分别属教育。
劳动和卫生部门管理。5处学校占地总面积555.8亩,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8407人,教职员工529人,其中专职教师354人,开设专业37个,拥有实训车间16个,__年至__年全市职业学校共招生9060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4091人,为社会培训各类人员29022人,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市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社会招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职业学校教师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360人,有中高级职称的285人,分别占教职工总数的68%和54%。其中,中专专职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1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95%;市技工学校专职教师中既有教育理论,又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一体化“双师型”教师53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68%,专业理论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指导教师中有技师49人,高级技师6人。
(二)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各职业学校立足现有资源和专业特色,结合市场需求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大力推行课程改革和强化骨干专业建设,增强了职业学校办学竞争力。中专建成新校区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配备设施,各种模拟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室齐全,开设的16个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多个层次的人才,计算机、工艺美术成为该校的特色专业。市技工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省级骨干专业”,数控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被评为“市技工教育专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备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资格的重点技工学校。目前,我市职业学校拥有省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市级骨干专业6个。
(三)办学活力不断增强。各职业学校实行了多样、灵活、开放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联合,各职业学校与孚日家纺、银鹰化纤、豪迈科技等市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平台;通过实施校校联合,各职业学校加强了与省内外职业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如中专与北京大学青鸟集团,市职业中专与北京应用技术大学高鸿移动通讯学院,市卫生学校与大学医学院都建立了良好办学关系,近几年先后向高校输送学生750多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通过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康情操,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提高了学生自主就业、创业能力。
(四)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各职业学校在立足全日制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的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我市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00多人,并免费对290名贫困家庭子女进行了技能培训,同时还培训农村干部1200人次,培训乡医2529人次,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近三年来各职业学校还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各类培训23403人次,并对18000多名技术工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有差距,生源不足。许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职业学校不正规,对学校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对学生就业出路缺乏信心,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每年职业学校都要花大力气招生,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二是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耗掉一些原材料,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高中。经费不足,制约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训条件的改善,一些新专业无钱开设,老专业设备设施落后,无法跟上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
三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办学经费紧张,教师离岗参加技能培训比较少,受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致使全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较少,仅占专职教师的35%。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妨碍了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体效益的形成。我市目前还是多个部门从事职业教育的运作和管理,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使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重复,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制约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下步工作建议
根据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下一步职业教育发展应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构建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提高认识,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与社会贡献,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职业学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坚持从严治校,培养学生健康情操,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整合资源,打造职业教育品牌。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市政府及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我市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根据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合力,解决学校之间相互争生源、争资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弊端,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和办学重点,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加大投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强,市财政应逐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相关部门,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落实到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职业教育教师的技能培训,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要建立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学,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四)面向市场,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要根据市场需求,强化职校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力争使职校毕业生既有学历证书,也有一本或多本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凭多证”。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校联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就业安置能力。要按照我市“深化企业年,兴办大工业”的战略部署,大力开展企业、部门在职职工培训、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等,全面提升我市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要畅通师资引进渠道,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篇六 2023年终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报告14300字
抓住战略机遇 推动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走向现代化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__大、__届六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省、市“2会”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及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部署,回顾总结201__年和“十_五”工作,分析把握教育体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谋划“十三五”改革发展,研究部署201_年工作。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最后黄市长代表市政府做指示,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一、201__年和“十_五”工作回顾
201__年是“十_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体系统主动适应新常态,着力推进新举措,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第一,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学习贯彻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是制定《201__年全市教体系统党建工作方案》,分解成33项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局党委与所属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落实局党委成员抓基层党组织工作联系点制度。二是注重思想引领,强化统筹落实。召开党委理论中心组“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会、所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心得交流会。创新“党课接力棒”,局主要负责人每月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一堂“微型党课”。牵头市直单位党建工作第七片组开展活动。指导宣城中学成立党委、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党支部;督促所属7个支部进行了换届改选。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整改抓落实。查摆bu严bu实问题45项,整改完成37项,8项正在整改。严格按规定程序提拔任命正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2名。办理投诉、信访件153件,办结回复率100%。多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宝城社区开展“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活动,落实“路段长责任制”上路巡查,开展“门前三包”、交通文明等志愿者服务。
第二,狠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色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市教体局是教体系统文明委牵头单位,承担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双重任务,直接负责74项具体要求,并督促26个成员单位做好文明创建相关工作。一是健全落实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层层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建立健全周调度会、周工作报告、任务交办和包保责任制度,召开18次调度会。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同频共振。市、区教体局和学校文明创建一体化,构成完整网络,全系统“发出一个声音、完成一个动作”,形成强大的执行力。三是坚持更高标准,奋力争先进位。市区2所大学、31所中小学、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全市43个乡村少年宫全覆盖、高标准落实迎检要求。四是丰富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中小学生24字熟记率达100%。创新开展“小小城管百千万”等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出100名“公益小明星”。五是狠抓对标督查,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对包保学校开展8轮督查,对全市47所乡村少年宫开展两轮督查,立查立改。市教体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文明市建设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陈传福同志为先进个人。
第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和童谣征集评选活动,全市推广。二是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三是运用经典诵读、全民阅读、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举办全市第十届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四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我市2名小学生赴省参赛一名获特等奖、一名二等奖,1名中学生获省演讲比赛特等奖、全国二等奖。五是创新开展“学守则,提素质,创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月活动。六是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开展向官东等身边先进典型人物学习、“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推进向身边榜样学习活动常态化。七是举办全市第十届中职“文明风采”竞赛、第四届中职“校园之星”评选、中职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征文评选、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第六届中职学校“职教情”文艺展演、第二届中职学生书法绘画比赛活动。八是深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现任全国书协主席苏世樹来我市考察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组织书法教师培训,评选市级书法教育特色示范学校34所,举办全市第一届中小学书法教育成果展和现场书法比赛,印制作品集,得到__书记姚玉舟同志的肯定和《安徽日报》报道。九是积极开展诗词教育进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全市31所学校成为省级中华诗词先进单位。
第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完成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改扩建4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47%(含广德,全省为80.1%)。现有普惠性民办园145所,在园23290人,园所占有率为78.2%(全省为74.7%),在园人数占有率为80.2%(全省为74.2%),积极落实扶持政策。二是完成义务教育项目建设。完成规划的全部261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改薄”工作完成省定目标(占五年规划任务的40%),土建类项目完工260个、面积418589㎡,占五年规划面积的46.6%;设备购置类项目完成投资额7350.95万元,完成投资额和购置量分别占五年规划的56.3%和69.5%。三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绩溪、旌德、泾县通过省级评估。四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积极实施宣城中学打造“皖南名校”工程,宣城中学招收免费师范生10名,公开招考新任教师4名,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室。高考本科达线率、一本达线率分别为98.47%、70.22%,比2023年分别提高了2.28%、11.11%。宣城三中、宁国市津河中学等学校积极探索艺体特色办学模式;普通高中实行直升生、特长生、分解指标生等多元化录取方式,省级示范高中分解到初中学校指标比例,由2023年占非择校生招生计划80%调整为占招生计划总数80%,增加了分解到校总人数。五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台《宣城市人_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市工业学校宣纸工艺专业和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成为省级试点项目。组建宣城职教联盟、皖南机电职教集团、皖南信息职教集团。在国家、省级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居全省前列。创建国家、省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各1个,国家、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1个、13个,省级成人技校29所,宣州区被评为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开展职业培训22.4万人次。
第五,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出台《宣城市人_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规划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新补充教师286人,在编教职工15774人,中小学教师配备率达100.1%。三是推进骨干队伍建设。当选第十一批省级特级教师9名,评选第五届市学科带头人51名、骨干教师111名。四是超额完成年度教师培训工作。完成国培8622人,省培75人。五是多措并举推进教师交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1561人,占专任教师的13.4%(全省指标为10.7%)。
第六,教育公平有力促进。一是实施教育两项民生工程。按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资金17053.3万元,占预算经费的107.47%,实现了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等同公办学校学生享受义保政策全覆盖;发放普高和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资金6203.58万元,惠及学生35037人次。为258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发放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资金18万元,为1861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1376.98万元。二是继续实施《宣城市市区中小学校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1_年)》,市区新建小学4所,改扩建中学4所。新增小学学位约4320个,初中起始学位约200个,高中阶段学位约2500个,严格执行小学、初中新生“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有效控制“大班额”、缓解“择校热”。三是实施《宣城市基础教育信息化三年建设计划》,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成率均达到100%,宣州区、郎溪县、宁国市率先建成教育专网。绩溪县是省第一批在线课堂试点县,主讲课堂开课率处于全省前列。四是关爱特殊群体儿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共有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27549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26391人,占比95.8%。
第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普通高考本科总达线率、一本达线率分别提升到62.5%和24.8%,居全省领先行列,空军招飞录取6人,占全省42.1%,继续独占鳌头。职对口高考本科录取941人,占全省招生计划的25.68%。
第八,体育工作取得新进步。一是成功举办市第一届综合性运动会。青少部设15个大项158个小项、成年部设8个大项55个小项,57个代表团4629人参赛,是我市有史以来参赛人数最多、项目设置最全、办赛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二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43个、省级乡镇全民健身广场5个、全民健身苑16个。新建社团(协会)9个,新发展会员5000人。培训、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 372人,全市总数达4486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2630人次。举办全市第31届迎春长跑比赛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等群众体育赛事60余场,参加人数10万人次。三是青少年体育扎实推进。创建6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所省级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市体校创建省级举重单项基地。举办市第五届竞技体育人才选拔大会和第二届阳光体育大会。参加省青少年田径、举重等比赛获得佳绩。向省体校输送48人,3人入选省优秀运动队。4人获一级运动员、29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我市运动员李娟获全国七人制橄榄球锦标赛总决赛冠军,袁尚国、那扎尔别克.别肯分获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总决赛冠军和季军,余操获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亚军。市教体局获全省青少年体育先进单位。四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出台《宣城市人_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运用市级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成立市体育产业协会。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乡村公路自行车邀请赛、桃花潭龙舟赛等重大赛事。完成体育彩票销售2.75亿元。
此外,全市教体系统继续保持安全稳定,民办教育、教科研、招生考试、教育督导、宣传、统计、政务公开、语言文字、信访、招商引资、联点共建、征地拆迁、扶贫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__年,我们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_五”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五年来,教育财政投入基本稳定。全市财政教育投入基本稳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由2023年的32.22亿元增长到201__年的38.77亿元,增幅20.33%,其中2023年32.22亿元、2023年29.72亿元、2023年35.41亿元、2023年35.12亿元、201__年38.77亿元,占当年gdp比重分别是4.82%、3.98%、4.2%、3.85%、3.99%,基本实现占gdp4%的目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分别是21.41%、15.75%、14.63%、13.59%、14.62%。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年均达16%。
五年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截止201__年底,我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6.47%、 98.94%、 95.22%,比2023年分别提高4.84、 10.53、5.91个百分点,全省领先。全市普通高考本科达线率和一本达线率分别由43.47%和12.89%上升到62.44%和 24.75%,分别提升18.67和11.86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33人被招飞录取,录取人数占全省录取总数的42.9%,居全省首位。5所县域职业高中转型为普通中专。创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示范3所,现有国家重点、示范学校5所和省示范6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职普比大致相当。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初中、小学有效满足了少年儿童寄宿的需要。高等教育取得突破,合工大宣城校区2023年一期建成招生,已招收本科四个年级学生11600人和首届硕士研究生,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级以及各类学科创新竞赛成绩丰硕。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模逐步壮大,学科建设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提升,继续扩大自主招生,201__年1127人参加考试,录取945人
五年来,促进教育公平成效显著。市区新建小学12所,新增小学学位约14000个;新建初中2所、搬迁1所、改扩建1所,新增学位2450个;新建高中1所、改扩建3所,新增学位约5500个。有效缓解了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就学压力。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共加固改造311所中小学、865个单体建筑,建设面积912524平方米,投入资金6.1亿。累计拨付义保资金8.45亿元,发放各类国家助学金2.84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0.39万人次。连续4年在全省民生工程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1所,改扩建93所,新增学位近2万个。建成651个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形成万名教师、7千名爱心好少年、3千名志愿者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2.6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真情关爱。
五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初中工程、教师周转房等教育类建设项目115个,建设面积193830㎡,投资14508万元。完成全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积极探索联合办学、集团办学、城乡联盟、结对帮扶等模式,优质学校辐射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宣州区、广德县和宁国市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绩溪、旌德、泾县通过省级评估。
五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公办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初中99.65%、高中97.1%,分别比2023年提高了0.3、0.05、0.9个百分点。骨干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市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规模达到958人,其中享受国贴3人、省贴6人,省特级教师38人,省教坛新星54人,省中职教坛之星、专业带头人33人。选拔培养在岗优秀校长、名校长共72名。
五年来,教育科研硕果累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省级立项课题103项,立项比例居全省前列。在两届全省教科研成果评选中获2项一等奖(每次全省一等奖仅6项)、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学校班级多媒体覆盖率、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分别由2023年的65.3%、30.7%、19.4%、12.68:1、2.95:1,提升到100%、100%、97.84%,9.3:1, 0.99:1。教师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占比达98.16%,学生达95.49%。市五小被评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全国60所)。
五年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得以改善。具有承办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标准的市体育馆投入使用。泾县、郎溪、旌德“雪炭工程”体育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敬亭棋院完成主体建设。酷菲特健身会所、水立方等社会体育场馆投入运营。完成敬亭山登山步道,宛溪河和宛陵湖绿色健身步道建设。实现农村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建成32个全民健身广场,5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8条健身路径、18个社区体育俱乐部,初步形成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3428个,场地面积389.98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1.521平方米,增幅51.19%,全省第三。
五年来,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在全省率先制发《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3-201__)》,率先实现各县市区及98个乡镇办事处体育总会(分会)全覆盖。建设市、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5个,每年开展免费检测2023余人。拥有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21个,其中市级38个,会员达10万人。国家级、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86人,万人拥有数17.9人,提前达到省、市《实施计划》要求的比例。成功举办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常态化开展,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
五年来,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体教结合优势,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业余训练。在省十三运获56.5枚金牌,金牌总数由省十二运的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创造我市参加省运会历史最好成绩。我市体育健儿在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共夺得121枚金牌、92枚银牌、125枚铜牌。成功举办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和首届市运会,承办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分站赛。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所。市体校成功创建安徽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五年来,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在第九届中国体育营销论坛年会荣获“2023年度中国十大体育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在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市教体局获优秀组织奖,徽杭古道获得“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敬亭山健康休闲产业园、金梅岭军事旅游景区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各类体育产业企业123家。“十_五”期间销售体育彩票10.6872亿元。
回顾五年历程,可以说,“十_五”时期是宣城教育体育史上发展环境最好、改革力度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事业成果最显著、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些成就,是市委、市政府政府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真诚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教体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体局向关心支持教育体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关键的五年,是依法治市全面推进的五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既具备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重大挑战。一是国家战略布局需要教育体育有力支撑。党和国家实施“四个全面”的发展战略,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按照国家提出“到2023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定位,“十三五”是基础教育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全新时期,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既是我们的战略机遇,也是巨大的压力。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期待教育体育持续发力。根据市委、市政府聚力打造现代产业、综合枢纽、山水生态、平安幸福“四个特色之城”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我们必须以优化服务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提供优质教育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事业发展现状呼唤教育体育更大作为。未来的五年,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精准扶贫进入克难攻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二孩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的重要时期;是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面临一系列改革、学前教育加快普惠性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工作的步步深入,工作要求更加规范,纪律要求更加严明,作风要求更加严格,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在“十三五”开局之初,就制定好这五年的发展规划,谋划发展思路,梳理工作重点,明确发展路径。
以党的__大和__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和“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体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抓关键、补短板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竞技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特色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造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来说:
第一,形成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到2023年,全面普及2023年基本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2023年。
第二,形成更加公平的基础教育。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缩小,201_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缺补差,提高教育质量,向优质均衡迈进;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全面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得到良好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助学脱贫计划,做好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精准资助”、“精准扶贫”,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的目标。
第三,形成更具活力的现代教育。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教师流动共享新机制,大力推进“能工巧匠”走进职业院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第四,形成更加完善的终身教育。到2023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学校与家庭、社会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人人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第五,形成更加和谐的全民体育。一要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全市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80万,人均体育场地达1.8㎡以上,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二要推进竞技体育集约化。不断扩大体育后备人才队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提高省运会成绩。三要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鼓励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具有宣城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到2023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达50亿元。四要推进体育队伍专业化。培训一批体育执法队伍,完成市体校教练员队伍新老交替,各县市业余体校配齐教练员,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结构合理的教练员队伍。五是推进体育设施现代化。完善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五个一”(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建成县市区“五个一”(体育馆、体育场、标准游泳设施、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体育公园)。
三、扎实做好201_年教育体育工作
201_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教育体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健身战略主题,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体育社会化为目标,以立德树人和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以保障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强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为“十三五”开好局、奠好基。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文明创建提升年”活动。落实《宣城市教体系统文明委201_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渗透到教材课堂头脑中、文化育人中、实践活动中、政策制度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美德少年身边榜样学习活动、“三爱三节”活动。实施“文明校园”创建工程。开展未成年人文明言行引导工程。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提升工程。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薪火相传、知行合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包括书法教育进课堂、中华诗词进课堂、经典阅读进课堂、经典诵读进课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社团文化进校园、志愿辅导进乡村少年宫、心理辅导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打造工作品牌。开发小学生“美德在线”平台。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推进教育系统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做好校园足球工作,着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带动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开足上好体育课,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评估和学校体育年度报告。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艺术实践,至少学会一项艺术活动技能。
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要下决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时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让学生精做书面作业,开展科技探究。要加强家校合力育人,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式投入运行,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科学编制“十三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在全面总结评估“十_五”规划实施的基础上,以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省、市教育、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确定的目标为引领,对拟纳入“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科学论证,坚持开门编制规划,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编制全市和各地“十三五”教育体育发展规划。
二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优质校本课程,促进共享。贯彻执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完善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等多元化录取办法,提高省级示范高中分解到校指标比例。适应新高考改革,探索选课走班教学模式。针对参加全国卷高考,加强高考改革前瞻性、适应性研究。
三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大力推进集团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优质学校举办分校等办学形式,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学区建设,发挥学区中心校在规范教学管理、统筹学区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健全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推进机制,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
四是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动校企合作办学,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支持市职教联盟、皖南信息职教集团、皖南机电职教集团自主发展,鼓励骨干学校组建新的职教集团。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市工业学校加强“后示范”建设,市信息工程学校、市机电工程学校确保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验收。市工业学校、安徽材料工程学校等5所学校完成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深入推进学校品牌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就业和升学并举发展。省级及以上示范学校要以试点专业为重点,开展“2.5+0.5”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五是全面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支持、指导郎溪深入推进无校籍管理改革。积极推行全市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六是加快国家级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机构,提升全市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教育装备的均衡发展。
七是深入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创新。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做好全民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和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支持足球协会建设。健全对足球协会、足球行业的服务与监管体系。在市直、宣州区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和特定人群体育消费券改革。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集中力量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着力推进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精准帮扶困难群体。扩大资助面,实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将教育助学脱贫与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民生工程对接,实现精准帮扶。提升全市109个贫困村基础教育水平。新建1所村级幼儿园,改扩建2所村级幼儿园,确保贫困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75%以上。确保“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5%以上。完成6所村级教学点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逐步取消 “定点学校”。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常态化,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和办学水平。加大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全面改薄”建设类项目完工比例达五年规划任务60%等目标。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进一步化解大班额,缓解择校热。确保泾县、绩溪县、旌德县、郎溪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
三是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加快市特教中心向以智障教育为主转型步伐,加强学前康复教育,成立市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加强市特教中心与各县市特教学校的合作,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宁国市、泾县特教中心投入使用。全面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支持宁国仙霞初中申报民族学校。
四是严格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逐步解决课程计划执行、招生入学、借读、分班、补课、教材教辅征订、课业负担、托管服务等教育热点、难点等问题,建立健全减负工作长效机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乱招生、乱补课、乱订教辅、乱收费等行为依然存在,既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侵害了群众利益,又可能形成商业贿赂,滋生fu败问题,希望各位局长引起重视,组织力量认真查处。今年我们将继续把各地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此外,要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严禁民办学校无计划、无学籍招生,违规补课,乱收费行为。
第四,坚持统筹协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3所,全面完成学前教育第二期行动计划,制定第三期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重,不断健全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深化多元化办园模式改革,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办园模式。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加大看护点改造升级及不达标看护点的整顿力度,全面取缔c类幼儿看护点。
二是推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坚持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两轮驱动、齐头并进。加大普通高中资源整合力度,合理布局。指导鼓励扶持学校创建特色,引导各校错位发展,努力扩大优质高中资源。指导宣城中学继续打造“皖南名校”,宣城三中、宁国津河中学继续创建省示范高中,鼓励支持宁国中学、宣城二中、郎溪中学等校实施创建名校计划。
三是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职业培训。支持宣州区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郎溪县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校示范创建工作。各中职学校加强与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联系,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国家级示范学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省示范学校不少于600人次。
四是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贯彻有关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完善我市配套措施,探索建立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鼓励公办学校、民办学校通过相互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互相支持,合作办学。规范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监管民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行为。
五是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完成《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和全市教育专网。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普及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壮大体育事业。
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编制《宣城市全民健身计划(2023-2023年)》。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做好县市区“五个一”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项目经费支持。抓好全民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精心打造全民健身“一县(区)一品”。积极组队参加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一线上岗率。
二是推动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贯彻落实全省体教结合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体育场馆共建共享、学校体育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培育、校园足球振兴、青少年体育人才强基“五项行动”,建立健全体教结合长效机制。继续推进青少年体质强健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举市体制与体教结合双轮驱动,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坚持“市队校办”战略,抓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备战省十四运会。承办201_年世界男排联赛分站赛和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
三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宣城市人_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宣政〔201__〕87号)精神,编制“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抓好产业项目的谋划储备。与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兄弟市(县区)联合打造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经营性专项健身场所,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工作。开工建设市体校(十六中)和市游泳馆、全民健身馆。抓好体育彩票“一把手”工程,加强市场营销,提高彩票销量。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第六,坚持从严治党,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
一是深入学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教体系统“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认真学习了__关于党的教育体育方针、教育体育改革与公平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争当“四个自觉”模范。认真抓好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我局常规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建设,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
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这一块我要多说几句。党的__大以来,中央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反腐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周前,省委教育工委召开了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这个会上,程艺厅长深刻分析了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他指出,我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教育领域绝非一片净土。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方面,从严治党不到位、从严治党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管党治党的力度逐层递减;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选人用人、财务管理、科研经费、考试招生、招标采购、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在深化作风建设方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我省三十条要求不彻底、不到位,党员干部自觉性、坚定性尚未真正形成;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基层不正之风和fu败问题依然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侵害师生群众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些问题虽是省级层面的分析,但在我市教体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_____强调指出“两个没有变、四个足够自信”,给全党全社会释放了一种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中央将始终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这种趋势,那就是管党治党、反腐__越来越严。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管严管紧教育体育经费,严肃查处侵害学生利益的行为。教育领域的各种乱象,往往金额少但性质恶劣,事情小但反映强烈,损害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败坏的是整个教体系统的形象。所以,今年市教体纪工委要加大监督执纪力度,要敢于亮剑。对于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特别是不收敛、不收手、不知止的,无论涉及到谁、无论职务高低,都要坚决追责问责,必要时下查一级,决不搞迁就照顾,决不搞下不为例。教体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红线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强化教育引导,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体育政治生态。
三是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开展防火灾、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震、防中毒、防踩踏、防暴恐等多类型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和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建立完善安全稳定隐患责任清单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加大d级危房、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专项督查力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加强信访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这是“六城同创”的核心,也是全市教体系统201_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在全市教体系统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明创建取得了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我局是教体系统文明委牵头单位,承担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双重任务。全市教体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勇于担当,层层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举措。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鼎力肩负市委、市政府重托,全力以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201_年全国文明城市第二轮年度测评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全省、全国的排名力争提升1-2个位次。
同志们,201_年全市教育体育改革发展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履职尽责,为开启全市“十三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凝聚新智慧、奉献新力量、谱写新篇章。
89位用户关注
89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