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查报告900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部也提出“均衡发展将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三)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
造成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编制问题。前几年沿用的23:1的小学师生比编制标准核定农村学校教师人数,由于一些学校规模偏小,教师编制就受到直接的影响,从而出现教师包班上课或复式班上课的现象,更谈 (三)新农村建设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人才需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新乡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目前及未来的农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中,无论是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要实现新突破,还是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为重点的非农产业发展要实现新突破,都需要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农民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二)强化学校担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均衡教育举措最终要落实到各学校,各级各类学校也要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担当责任。
1、提升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尤其是相对薄弱的学校更要树立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师资特点等培育学校发展特色,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加强学区内与各对口小学的交流、衔接、宣传,减少学区内学生的流失。
2、提升教师素质。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激励和引领教师自主学习,尽量多的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钻研和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校内
篇二 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报告6800字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做关于我县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有关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教育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6所,其中小学273所(国办小学5所、乡镇中心小学及完小119所、村办小学149所)、中学49所(高中7所、国办初中1所、乡镇初中41所)、职教中心1所、成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乡镇成人学校20所。全县中小学共有在校生147687人( 含在园幼儿11700人) ,其中高中12000人(含职中2300人),初中50340人(含特教80人),小学73647人。在编教职工7923人。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44%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12% ,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50.25%。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99% 和99.9%,初中生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9%和96.3%。
多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县以迎接“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我县在办学条件、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我县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自1998年以来,全县共新建中心幼儿园19所,独立幼儿园59所。目前,全县在园(班)幼儿达11700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53.4%。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发展,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目前,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居全市前列。普通高中工作连续三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工作先进县”,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县成教中心被市评为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总的看,几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全市排位逐年前移,与乐亭、迁安、丰南等先进县区的差距逐渐缩小。
二、《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情况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满足我县教育发展的需要,县政府在财政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施工单位垫资、组织社会各界捐资、争取上级扶持和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99年以来,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先后完成了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投资5600万元的一中迁建一期工程,投资180万元的亮甲店中学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的一幼教学楼工程(2000平方米),投资260万元的职中图书电教楼工程(293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实验楼(1560平方米)建设工程,投资350万元的教师进修学校迁建工程,投资65万元的彩中宿舍楼、桥中实验楼续建工程,沽中投资103万元征地12亩。三年多来彩中、仓中、桥中、一幼等学校还投资70万元修缮了校舍。正在建设的工程有:投资120万元的三中宿舍楼(23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的成教中心教学楼(1660平方米)、投资350万元的二中宿舍楼(5300平方米)建设工程。另外投资970万元的实验小学迁建一期工程(81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的一中学生宿舍楼(12000平方米)和投资100万元的林南仓中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已经或即将破土动工。今年秋季谋划实施的有:投资600万元的一中教学楼、餐厅及附属工程,投资130万元的二中教学楼工程(210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的职中教学楼工程(2300平方米),投资140万元的仓中宿舍楼工程(2400平方米)。
三年来,各乡镇还多方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达1752万元,新建校舍24500平方米,改扩建校舍13042平方米,维修校舍85520平方米,主要工程有:窝洛沽镇投资108万元为镇中建22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投资57万元为窝洛镇中心小学翻建校舍1680平方米;玉田镇投资50万元为镇中、林东、马头山三所中学建校舍1480平方米;林西镇投资50万元改造北霍庄中心小学校舍940平方米;鸦鸿桥镇投资60万元新建校舍1520平方米,改造、维修校舍820平方米;杨家套乡投资50万元翻建校舍1360平方米,维修校舍940平方米;散水头镇钱家沟小学投资50万元整体迁建,建校舍800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工程有:石臼窝一中、二中合并,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林西中学投资55万元建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渠河头中学投资200万元建3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散水头中学投资120万元建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工程及郭屯中学与葫芦寺中学合并项目正在运作之中。同时,狠抓了校舍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努力撤并规模过小的农村小学,近三年共撤并学校193所,农村小学由99年前的461所减少到目前的268所,使农村小学的布局和规模逐步趋于合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全县有18所学校被唐山市教育局命名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
2、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控制在校生流失,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狠抓了学生控流、辍返工作。县政府转发了教育局《关于控制初中生流失、加强辍返工作的安排意见》,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控制初中生流失工作的顺利开展。县教育局把初中生年巩固率纳入校长目标考核,明确了各校的初中生巩固率保底指标。各乡镇及学校抽调人员,深入学生家庭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做辍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适时下发了劝学通知书,使绝大多数辍学生又重返校园就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通过开展法律讲座、严惩扰乱校园秩序人员、清理校外游戏场所等措施,有效净化了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融洽师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对后进生实施重点帮教,对贫困生实施救助,有效控制了学生流失。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几年来,我县初中生巩固率逐年提高,今年中考报名人数达11500多人,进入全市前三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已接近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
3、学校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一是教育系统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每学年,教育局都要对乡镇教育办及中、小学校进行目标考核,通过规范科学的管理提高办学水平。2001年,我县顺利通过了市薄弱初中改造验收,至此,全县初中彻底消灭了薄弱学校,被评为初中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我县高中通过了市普通高中学校升级升类验收,全县高中整体管理工作又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具体工作中,我县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坚持“两全、两开”,不断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底,为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成立了玉田县中小学德育研究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为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适时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教科研为先导,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以“主体性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重点的教育科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开展;在城内及周边乡镇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并计划今年暑假后在全县小学三年级全面开设;认真执行上级减负规定,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本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和乱收费、乱征订现象;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小学生全部划片就近升入初中学校,初中不再设重点学校,禁止学生择校;高中针对“3+_ ”的高考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各校都建立起了音美活动小组,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
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中考,县一中的录取分数线居全市前列。2001年高考,全县二批本科以上上线910人,上线率为35.5% ,居全市十县第五位,一般本科以上上线1305人,上线率为50.95% ,创我县高考最好成绩。
4 、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重点抓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深化用人制度改革。1997年在唐山市率先实施了教职工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自1999 年开始,对919名新分配的毕业生实行了合同制管理,对全县20个乡镇教育办的中小学视导员实行了公开招聘,教育局也先后两次从基层单位公开招聘机关工作人员20余名。竞争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加强了干部教师的业务培训。根据我县的师资队伍实际,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解决急需,注重实效”的师资培训思路,认真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1998年以来,先后举办干部培训班4期,全县284名小学、初中校长参加了校长岗位培训,其中270人参加了校长提高班培训,并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2001年,我县有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5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
5、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有较大进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县委、县政府适时启动了以多媒体视听设备为重点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把教育装备现代化列入了2001年向全县人民承诺的“十件大事”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目标,制订了奖惩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全县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投资约2300 万元,共装备微机室64个、语音室58个、多功能教室112个,购置校长办公系统225套、教师办公微机403 台,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到2556 台;建立计算机校园网5个、多媒体教学网2个。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我县的教育装备现代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市排位由后几名升至中游水平。在加大装备力度的同时,我县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微机培训,并培训了60名微机专职教师,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做了必要准备。目前,全县所有高中、23所初中和13所小学开设了微机课,有80多名教师能自制教学课件,为实现2023 年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6、教育经费的征收、管理及使用比较规范。按照“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坚持以县级投入为主,乡镇村队合理分担,依法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主体责任。2001年,全县教育总投入为13993.2万元,其中县财政预算内拨款9171.8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5%计征,征收总额为215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按玉政[1997]39号文件规定标准减少10%,征收总额为1871万元,其中乡镇留用835万元,缴县1036万元;捐集资383.2 万元;学杂费等收入2352.2 万元。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了教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征收的农村教育附加费主要用于民办教师的工资和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对学校经费的收支管理,国办中小学及县直单位的经费由县财政管理,安排预算支出;乡镇中小学的经费由乡镇教育办管理,保证了各校资金用于正常的公用支出。全县没有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现象。
中小学收费是直接关系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为此,县政府把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制止乱收费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来抓,做到思想上位,工作到位,常抓不懈。具体做法是:①规范基层收费行为,完善收费程序,实行“一证一卡四统一”制度;②坚持中小学用书由县教育局审批制度;③实行公开承诺;④加强收费的常规检查,加大对乱收费案件的查处力度。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使我县中小学的收费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两法”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推进我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县、乡两级财政受基金会兑付的影响,一直比较紧张,加之近几年村队投入减少,社会集资更加困难,使教育经费的来源更显不足,特别是公用经费近两年呈下降趋势,2000年全县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为341.6万元,2001年减少到170.4 万元。而我县校舍建设、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装备现代化任务艰巨,资金投入巨大。我县现有危旧校舍70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1450 万元,其中危险校舍11000平方米,需改造资金200万元。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要求,2 0 0 3 年全省初中学校要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2023 年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而就我县目前的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进展情况看,全县初中只有计算机教室23个,尚缺19个;全县124所完小以上小学,仅有计算机教室13个,即使考虑近两三年内撤并一些小学,也至少要装备计算机教室100多个。按市教育局规划要求,年内40%的中心小学要配备计算机教室,这样,今年我县小学需要装备计算机教室44个。要确保全县如期开设信息技术课,仅设备投资就需1800 万元。另外,各校建多功能教室和购置教师办公微机等还需资金760万元。
2、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段滞后,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编制不足。目前,我县小学生源锐减,初中正值高锋,高中从今年开始也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相对超编,但初、高中教师严重不足,即使暑假后将小学超编教师全部拔高到初中使用,同时,初中尽量扩大班容量减少班数,以压缩初中教师的需求量,乡镇中小学仍然缺编381人,高中缺编120 人,系统县直单位的职中、三中、国小缺编20人,暑假后教育系统合计缺编521人。
3、学校布局调整发展不平衡。自1995年以来,我县根据小学生源不断减少的趋势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始对农村小学布局进行调整,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调整后出现的校舍不足和老化问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足百人的小分校和教学点在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今后几年,我县初、高中仍处于入学高峰期,虽然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资金扩建校舍,但仍难以满足生源增加的需要,全县初中班容量普遍过大,平均班容量为58.9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初中每班50 人)。城内学校由于县城人口增加,也导致班容量偏大,实小平均班容量达80多人(省“普九”复查标准的最高限额为小学每班45人)。
4、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打算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将农村费改税前应征收的教育费附加收齐上交县财政统一管理,作为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余额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费改税后,取消教育集资和教育费附加,教育管理体制由“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并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按照“财政多投、社会多筹、教育专用”(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原则,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多渠道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与资源,积极争取上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努力做到“四个确保”,即保教师工资,保学校危房改造,保公用经费的正常运转,保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使“费改税后的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2、将教育目标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费改税后,要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在发展本地教育中的职责,使各乡镇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控辍保学、提高普及程度、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县政府将把以上教育目标纳入对乡镇目标考核工作之中,定期考核,落实奖惩。
3、加快布局调整步伐,确保师资队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将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和危旧校舍维修、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调整撤并下来的小学校建成幼儿园,或拍卖变现后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的能出能入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同时,继续采取到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本科生与择优选聘当年专科毕业生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补充教师,确保教学需要。
4、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央、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为根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暂行办法》;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探索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三 天津市耀华中学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自查报告3700字
耀华中学校长 任奕奕
三、促成新的管理规范模式,建设现代化学校管理格局——对管理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__总理在__年9月关于教育的讲话中强调: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耀华中学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进”的理念,力争通过管理让教师有幸福感,学生有愉悦感,师生都有主人翁感。我们“用理念推动发展,用创新盘活资源,用和谐催生智慧,用文化打造品牌”,在管理过程中提倡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形成“观念导航,思想引领,精神支撑,目标激励,体制创新,机制励人,同侪相济,科研反哺,质量跟踪,立体发展”的管理格局。
学校从制度入手,注重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相结合。在健全规章的同时制定了校内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教职工考核实施办法与细则》,坚持因岗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定期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每年开展“学生最喜爱教师”的评选交流活动,进行“优秀教师具备的12条素质”问卷调查,引导教师重视师德风范、教导能力、信息素养、团队合作、教学特色和教育效果。同时,用刚性要求去规范教育教学,用人文关怀去温暖每一位师生。__-__年确定了“弘扬正气、凝聚团队、专心致志、注重效果”的工作要求。
在学生管理中实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各班班干部竞选上岗,实行值周班值勤,设立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岗,定期召开学代会、团代会,出版《德育简报》《闪耀年华》等学生刊物,开办“耀华学声”学生校园广播电台,创办爱心志愿者社团、心理健康使者团、原创音乐社、读书社、篮球社、吉祥社等学生社团。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人人都是小主人,锻炼了能力,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质。
篇四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3200字
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调研报告
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确保教育公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和谐__,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措施积极,成效初显。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也不容低估。当前,务必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努力实现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__义务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一)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状
目前,全区有公立小学265所,1607个班,在校学生56898人。其中,农村小学234所,1068个班,在校生29266人,平均每校4.6个班,每班学生27人。在农村学校中,有村小176所,483个班,在校生8253人,平均每校2.6个班,每班学生17人,其中10人以下的小班占三分之一左右。有城区小学31所,539个班,在校生27632人,平均每校17.4个班,每班学生51.2人,其中55人以上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占37%。全区有初中学校49所,676个班,在校学生32030人。其中农村初中33所,401个班,在校生13585人,平均每校11.4个班 ,每班学生33.8人。有城区中学16所,275个班,在校生18445人,平均每校17个班,每班学生67人。
(二)近年来__义务教育发展主要举措
1、财政投入向农村教育倾斜。按照“三个增长”要求,财政对教育投入从20__年8087.4万元,增加到了20__年的1.89亿元。区财政每年投入18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每年投入500万元,建立起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等。
2、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以来,全区撤销村小75所,迁建小学1所,合并初中3所小学1所,扩建初中16所小学156所。投资5300万元,对165所中小学的10万平方米危房进行了改造。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中,实施了学历跨越工程,定期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对农村教师实施了地区补贴和工作补贴,财政为学校注入了医保经费。对269名农村代课教师按政策规定及时转为了公办教师。
4、建立强校带弱校的对口帮扶机制。有23所城区学校与46所农村中小学结为帮扶对子。
(三)__义务教育发展基本评价
区委、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为本、科教兴区战略,营造了义务教育发展必要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办学条件快速改善,师资素质不断提高,全区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满意度逐步升高。但是,目前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等矛盾依然凸显,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__当前热点问题。
二、__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表现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
1、基本办学条件悬殊
两路、龙溪地区的多数义务教育学校,与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具有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等特点,基本办学条件按照直辖市主城区要求,校园校舍建设高标准,设施设备高质量,功能齐全配套,学校处处散发出浓郁的现代化气息。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面积上的农村学校,散、小、弱是其主要特征,校园校舍陈旧简陋,设施设备不配套,与城区学校形成强烈反差。
2、师资素质差异明显
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据龙兴镇反映,20__年以来,该镇教师调入城区学校任领导和骨干教师已达85人。城区教师编制充裕,学科教师配套,专科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一大障碍。
3、生源质量区别太大
在城区,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进校读书已成为城区儿童和少年成长的迫切要求,渴望学习,安心读书是学生中的主流,生源质量普遍较好。城区学校条件好,农村优秀学生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大量进城“择校”读书。据区教委统计,20__—20__学年中,全区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学校达1419人。在农村,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农民所处环境局限,尤其在义务教育出口被堵和不畅的情况下,家长和子女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忽视子女教育,学生无心读书不在少数,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一般不高。古路镇中小学中,在校生有一半属单亲家庭、隔代亲教育、暴力型家庭教育、溺爱型家庭教育的孩子。在洛碛镇中小学中,留守儿童达到40%,个别学校高达60%。
(二)区域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
1、城区街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城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矛盾过于集中。在两路城区,16万人口的双凤桥街道,布局中小学15所,配备教师936人,__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多所名校在这里荟萃,优质教育资源在此处高度集中。按区政府规划,市级联招学校南华中学也即将入驻该地区,双凤桥街道义务教育届时将锦上添花。拥有12万人口的双龙湖街道,配备了3所完小、2所村小,“入学难”压力在转嫁给回兴和双凤桥两街道之后矛盾依旧凸显。21万人口的回兴街道,仅1所中学3所小学,招生已达极限,学校不堪重负,大量适龄儿童和少年不能就近就地入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早已亮起了“入学难”红灯。属在建城区的龙塔街道亟待增设规范的公立中小学,“入学难”矛盾也开始显现。
2、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围绕中心镇逐步递减
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中心镇的中学、中心小学集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吸引的农村生源多,“入学难”现象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一般镇和被撤销的原乡镇政府所在场镇的中小学校,集中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小,华蓥山等边远山区镇学校显得更少,村小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最薄弱的地方。这些地方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往往留不住教师和学生。
(三)校际差距两极化
强校更强,弱校更弱,是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城区重点中小学校,象强大的磁石一样吸纳了较多优质教育资源,一年上一个台阶,各自瞄准更高目标全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地处两路城区的五星小学,10.8亩地上承载着1874名学生,全部办公室、功能室在强大的入学压力下改作了教室,教师被迫挤在走廊里办公,学生只能分两批轮流上课间操。回兴中心校1626名师生,挤在102平方米的食堂就餐,男女厕所共98平方米,分别10和14个蹲位,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里,学校必须安排男女各4名教师维持厕所秩序。龙山街道工农小学,实属“都市里的村小”,70年代的乱石墙瓦屋盖教室,已成c级危房,常有垮塌危险,教室旁边废旧物品回收站噪声干扰教学,周边环境脏乱差目不忍睹。城区有这样薄弱的学校,农村学校差距更大。龙兴中心校地处禹王庙和龙藏寺两大寺庙之间,读书声、颂经声,声声相和,三分之二的校舍是瓦屋盖,只有校长办公室有1部电话机。普福完小的教师仍在清代建造的寺庙里办公。石船中学、梅溪小学、东山小学等一批学校因操场未硬化,师生体育活动长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功能室不配套,计算机老化不能用……,农村薄弱学校太多。
三、__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导致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从而引导着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优先发展城区教育。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为了使现有资源效用最大化,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重点地区教育发展,加快重点学校建设,培育教育品牌,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面广人多,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扭转散小弱的被动局面,只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篇五 县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2000字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和历史等原因,我县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制约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较多。为加快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们小组三名委员与教委调查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场等12个乡镇,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农村学校债务沉重,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城区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张;师资力量不足,代课教师问题突出,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育尚需加强管理;农民教育负担重;农村学生辍学情况严重。
问题一:两基债务巨大
问题二:村小教师住房十分紧缺
近年来,我县农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观,基本解决了农村学生无教室上课和在危房里读书的困难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师无住房问题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县有833名村校教师无住房,这些教师居住在边远地区,他们大部分属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距学校较远,有不少教师属于外乡(镇)籍教师,他们居无定所,生活不便,严重影响和制约学校正常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老教师难以稳定,新教师难以聘用,成为目前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的住房条件,使他们安居乐教,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三:专任教师量少质弱
问题四:城区教育资源匮乏
问题五:民办教育问题突出
问题六:初中辍学情况仍十分突出
问题七:农民教育负担沉重
三、建议及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两基债务偿还力度。两基欠债,归根到底是政府欠债,逐步偿还两基债务,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义务教育轻装前进,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县政府应进一步贯彻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依法确保三个增长,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同时,拟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偿还两基欠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大与市教委衔接,积极争取市上扶持,早日还清两基债务。
(二)启动实施村校教师安居工程。县教委通过调查摸底,根据我县村校教师分布情况,已拟订村校教师安居工程计划。按规定,全县需修建村校教师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资金608万元。建议县级以上政府将村校教师住房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启动和实施安居工程规划,逐年解决村校教师住房问题,为广大边远农村教师安居乐教解除后顾之忧。
(三)充实教师队伍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振兴经济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建议县、乡镇政府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缩小代课教师与公办教师的差距。人事编制部门应逐年增加教师编制,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以逐步取代代课教师;教育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教师管理,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
(四)启动秀山高级中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以新建秀山高级中学为龙头的一带五城区教育调整规划已经纳入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高级中学建设,既关系到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高级中学,可以起到一脉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级中学建设已完成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实,历时近两年仍无实际性进展。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推进,早日建成秀山高级中学,以切实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生均用地严重不足,配套设施紧缺等问题。
(五)发挥民办学校职能,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近年来,民办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问题,县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教阶段办学行为若干原则意见》,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同时,建委、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校舍及周边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由于我县地处渝东南门户,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直辖市的门户和窗口形象。尽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础仍显薄弱,只有迅速采取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现状,才能推进我县建设渝鄂湘黔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高地目标的实现。
篇六 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自查报告2600字
山西省人民政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镇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实施办法》要求,对照《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标准》,进行了认真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评估验收标准,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刘家垣镇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5公里处,属山区丘陵地貌,共有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9万亩,人口2.78万人。
刘家垣镇辖区现有初中一所、完全小学15所,其中,民办小学一所。现有教师262人,学生3400人。其中初中899人,小学2501人。
二、十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全镇小学全部实行了六周岁入学,统一实行小学学制六年、初中学制三年。小学适龄儿童__年2860人,__年2766人,2008年2802人,2009年2650人,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__年1093人,__年986人,__年 751人,__年809人,入学率达到9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__年5人,__年6人,2008年8人,2009年10人,入学率达到100%。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__]40号文件规定,在流入地全部入学。小学在校生__年巩固率达到100%,__年巩固率达到100%,__年巩固率达到100 %,__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逐年提高,达到9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巩固率达到100%。14周岁人口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开学初完成率均达到100%,16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99.8% ,均符合省定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规定。
2、学校布局。小学布局在保证覆盖所有行政区域,在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布点适当集中;刘家垣、三峪、黄村、回坡底四所中心小学发挥了骨干辐射作用;小学班容量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初中学校布局覆盖了所辖区域,保证了学区内所有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需要。
3、校舍建设。中小学校舍建设都符合国家和省所规定的标准, 西义、东义、楼村、刘家垣、回坡底小学的危房改造工作,设计科学、施工规范,实行严格的监理制度,当年危房当年消除。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符合规定。
4、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刘家垣中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在逐年提高。且有满足信息技术课开设需要的硬件设备。小学有仪器室、科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电教室、音美教室、电子备课室。初中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电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具备规范的实验、阅读、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生活用房,如食堂、厕所、开水房等均符合规定。
5、经费保障。我真教育经费使用合理,管理规范,确保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中小学公用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全部按时足额拨付给了学校;教育事业费中每年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工资、各种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在经费使用管理上严格把关,专款专用,无截留挪用现象;同时,对困难家庭的子女实行自助制度,保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6、机构与队伍建设。学校机构设置符合国家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教辅后勤人员配备符合编制、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以及继续教育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我镇中心校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8%,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了75%。100%的中小学教师取得了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初级等级证书。教师全部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书。在职校长普遍通过了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持证上岗率为100%。并且推行校长聘任制。学校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教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整体师德状况反映良好。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没有发生歧视、体罚、驱赶学生等违轨行为。
7、教育管理。学校常规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都能做到依法管理、民主科学、行为规范,有特色,有创新。科学评价学校,不下达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和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校排名。科学评价教师,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奖惩教师。安全教育工作有制度且落实较好,近四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8、课程实施。各中小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全部规范地实施了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综合实践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有符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的教师培训机制,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和学生评价改革,拥有一批能承担本地课改工作的骨干教师和校长。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所有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围绕教学需要组织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设了各具特色综合实践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9、学习化学校建设。在积极参与校外研训工作的同时,学校高度重视校本研训工作,均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方案,校本研训工作有计划、有机制、有制度、有成效。校长亲自组织、指导并参与实施全过程。
10、教育质量。小学阶段学生的按时毕业率达到了100%,、初中阶段学生__年7月的按时毕业率达到了100%;初中阶段学生__年7月的按时毕业率达到了100%;学生的道德行为合格率达到10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近四年分别达到97.4%、97.4%、97.5%、97.7%;近四年的特长生比率分别达到81%、82%、81%、83%。 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比例及获奖情况、参加县有关质量抽检情况、学生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进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家长及社会反响等方面符合省定综合评价标准。
三、主要做法
1、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近年来,全镇共投资1402万元,用于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为教育教学成绩的大面积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__年3月,陈村中学、回坡底中学、原刘家垣中学三家资源整合,在辖区的核心地带组建了新的刘家垣中学。为我镇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强化管理,提升质量。在镇党委、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中心校出台了一系列切合我镇实际的校长、教师管理办法,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内部活力,为我镇教育的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创建标准化学校努力方向:
1、以优质教育共享为出发点,启动刘家垣校舍改造工程。依据上级安排,谋求多方支持,加紧校舍改造工程建设。
2、以教师培训为重点,培养一流教师队伍。创建学习型学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完善学校网络,实现网络办公。
4、以校本教研为主导,认真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篇七 中学义务教育办学达标情况自查报告350字
一、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5人,教职工198人,平均每个班61名学生,大班额占100%。
二、校园校舍
1、学校占地面积40000㎡,生均16.29㎡;校舍建筑面积27650㎡,生均11.26㎡。
2、体育活动用地:学校现有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器械运动场地2个,未达标。
3、绿化用地:绿化面积13000㎡,占学校用地32%,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4、“校舍安全工程”改造项目1个,现已完成并投入使用,但仍在使用d级危房有2个。
三、装备条件
(一)专用教室配备及装备配置
①学校建有音、美教室5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体育活动及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③计算机教室2个。其中,学生用104台,生机比为4.2%;
④多媒体教室26个。其中教师用40台;
⑤理化生室4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⑥学校建图书室1个,图书共计58910册,生均24册。
篇八 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赴重庆市检查报告5400字
2023年10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赴重庆检查。检查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带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佐书任组长,成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范徐丽泰,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蔡毅、颜宝铃、李沛霖。检查组先后听取了重庆市及其沙坪坝区、垫江县和万州区政府有关情况的汇报,实地查看了城镇初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9所,召开了校长和教师代表座谈会3次。现将有关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法取得的新进展
自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特别是2023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重庆市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全面实现“两基”攻坚规划目标。2023年,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将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推进均衡发展作为“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目前,重庆市有义务教育学校5779所,在校生303.05万人,专任教师19万人。小学入学率99.98%,巩固率98.53%,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43%,巩固率99.41%,升学率95%。
这几年,重庆市贯彻义务教育法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的直辖市,在经费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市政府重视教育,克服困难,建立健全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过去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2023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654.6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521.2亿元,占gdp的4.55%。预算内教育经费比2023年增加115.8亿元,增长32.24%,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3.75个百分点。政府每年统筹教育费附加、土地收益、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近45亿元用于教育。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行和促进均衡发展,重庆市建立了城乡统筹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投向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统一城市和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为500元、700元;提高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测算标准,由每平方米500元提高到700元。在资金管理使用上,每年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审计、统计公示,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这次检查组所到的区县,在增加教育经费方面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财政较困难,但2023年至2023年,全区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年均增长31.3%,2023年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46%。垫江县2023年至2023年,教育财政拨款从3.15亿元增加到5.54亿元,生均教育经费从2900元增加到5100元,生均公用经费从500元增加到1200元。沙坪坝区在逐年加大本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同时,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教育经费预算及追加,均按程序报请区人大常委会审定,并定期向其报告执行情况。2023年,该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经费集中核算支付管理中心,加强对经费的管理。
2.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全市农村小学教师8.9万人、初中教师5.7万人,分别占全市小学、初中教师数的46.8%、30%;小学、初中教师学历达标比例分别为99.83%、99.24%;小学、初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分别是40.88%、47.5%;义务教育生师比16∶1。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从原来的城市、县镇、农村三类调整为城市、县镇两类,缩小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差距。
针对农村边远学校教师短缺,音体美和英语等学科教师紧缺的情况,实施“双特计划”,即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同时,实施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2023年以来,为农村学校补充教师1万多名。从2023年起,每年为农村乡镇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全科教师,培养对象在校学习期间将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023年,5所高校招录培养小学全科教师700名。每年安排教师培训资金1.5亿元,重点实施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农村薄弱学科教师轮训以及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等计划。近4年来,国培计划培训农村教师10万人、市级培训教师20万人次,培养认定农村学科带头人100名、农村市级骨干教师1000名、农村区县级骨干教师10000名,构建了“国培做示范、市培抓重点、区县保全员、校本重教研”的教师培训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万州区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以来,新招聘的义务教育教师1108名,其中90.8%的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为了改善农村教师居住条件,2023年以来,投入了5000万元,建设1000套农村教师周转房;投入了130万元,改善27所村小学教师的居住条件。垫江县为了提高教师素质,近3年培训教师3.5万人次。目前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9.67%,初中为97.77%。沙坪坝区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目前实现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近3年,新建、改建教师午休房312套,农村学校食堂13个,争取政策修建教育系统经济适用房320套。
3.均衡发展正在逐步推进
重庆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建立了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城乡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总体上按照每2万人设置1所小学、每3.5万人设置1所初中,在人口聚集区、新建小区、公廉租房、镇乡结合部、主城二环区域布局建设学校,满足新增城镇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全市确定了46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项目”,28个区县教委、18个中小学和教科所从多个方面开展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形成了“上下联动、城乡互动、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
重庆市还印发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督导评估实施办法》,成立了重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数据监测体系,全面启动自下而上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创建、督导评估工作,力争2023年前全面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通过100所城市示范学校与100所农村项目学校“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将100所项目学校培养成为引领农村教育发展的领雁学校,辐射带动全市4000多所农村中小学提高办学质量。各区县选择20%以上的乡镇农村学校作为区县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不断扩大“领雁工程”的参与面。大力支持区县探索优质学校与毗邻学校实行学区制管理、强校托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发展等模式,开展“+分校”、“强校+弱校”等改革试点,推动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万州区为了加强统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80%以上的建设项目安排在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对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实行“三统一、两打捆”,即: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经费、统一实施建设,打捆办理工程审批手续、打捆公开招标。垫江县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撤销25个乡镇教育管理中心,成立9个片区教育管理中心,推进片区内学校共同发展。沙坪坝区想方设法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近6年来,已累计接受约10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4.教育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重庆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利用红岩革命纪念馆、三峡博物馆等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2023年,全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健全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阶段,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3年和2023年,重庆市先后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十项规定”和“提质十项规定”。通过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和难度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合理的时间休息、参加体育锻炼和其他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特色发展项目,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千名专家进万校”活动。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财政经费,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
万州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垫江县在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培育市县级体育、艺术、书法等特色项目或特色学校96个。沙坪坝区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均接近100%,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保持在97%以上。
二、主要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建设资金短缺
根据中央要求,重庆市中小学建设规划总投入51.3亿元。其中,校舍建设改造,中央下达专项资金13.55亿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7.12亿元,区县投入4.33亿元,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任务还十分繁重,资金缺口较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性债务沉重及学校安全工程改造也有较大资金缺口。2023年以来,重庆市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的过程中,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短缺成为首要的制约因素。
2.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
重庆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自然环境差,教学和办公条件简陋,农村教师编制少,课时量多、教学任务重。农村学校普遍缺乏保安、厨师、校医、生活教师等编制,专任教师承担的工勤工作多。村学校和教学点“包班制”现象比较普遍,包班老师“请不了假、生不得病”。全市缺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农村学校中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小,农村小学、初中具有高职称的教师分别占总数的34.3%和4.7%。
3.农村教师周转房紧缺,居住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
重庆市主城区外的30个区县有农村中小学校5437所,教师156622人。农村教师中,特岗教师有4226人,支教交流教师有3652人,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有9028人。重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基本都是大山区,交通不便,教师工作的学校与住家距离较远,教师周转房紧缺,多数教师靠“走教”和租房,有的乡镇无房可租,部分教师只能挤住在学生宿舍或食堂里,条件亟待改善。
4.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依然不平衡
农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三峡库区还有不少薄弱学校,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市“一小时经济圈”的12个区接受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两翼”地区还没有一个区县接受评估,全面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学校布局还有待优化。由于农村学龄人口自然减少和向城市流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壳”和“麻雀”学校,城区学校容量不足,存在大班额现象。城市新区开发和小区新建过程中,一些小区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学校,或配套学校不能满足小区学生就学需求。
此外,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择校、择师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布点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目前存在撤并学校后学生上学路途太远,随之带来上学路途不安全、午餐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学校标准化水平不高,不少学校设施设备不齐全,教师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尤为不足。
三、工作建议
1.加强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发挥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对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上向西部地区农村学校倾斜,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缩小办学条件差距。建议中央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加大对西部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支持力度,重点解决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村级学校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在校住宿问题。___、国务院号召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对口支援省市给予重庆教育事业积极援助,帮助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建议中央坚持这一政策,积极帮助库区提高教育水平。
2.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建议积极创造条件,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逐步扩大到省属师范院校,着力培养扎根农村的教师。完善农村教师补充退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重点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对培训后仍不合格的教师,可开展提供退养补贴、一次性退出岗位的试点工作。
3.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
建议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和编制配备政策,积极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村小学和教学点按班师比核定编制,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同时,根据农村学校课程设置、教师离职培训、学生寄宿和安全、卫生、后勤管理等实际需要,将学校必需的生活管理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纳入学校编制,明确标准、足额配备,或者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
4.研究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全社会都有责任关注、爱护留守儿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重庆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探索“代理家长”、寄宿之家、托管家园、亲属代管等方式,旨在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取得了初步成效,值得研究推广。
5.研究制订学校安全法规
篇九 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3400字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XX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23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XX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23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XX、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篇十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600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年修定的《______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为大力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的重要议题,区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加快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导团组织的“两基”年检复查和区级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提高。年秋季,初中学生8586人、小学生18614人,全区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在校生巩固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1、加大宏观统筹力度,积极调整学校布局
近年来,我区加大了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力度,重新调整了一批中小学校,撤并了14所规模较小、用地面积不达标的小学和初中,高标准新建了华电中学、伯乐中学等学校,并将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义务教育规划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各街道建设规划之中,从政府政策层面和规划用地等方面给予了良好保障。同时结合“区基础教育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项目的实施,每一所学校编制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以适应人口变化的需要和学校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调整布局,减少了学校数,精简了教师,教育资源得到整合,薄弱学校的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85万元用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不仅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而且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了大跨越,并升级改造标准化实验室和计算机教室,添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局域网和校园网络,班班多媒体覆盖率达95%,校校通网络达100%,大力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加大了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学设施的配备,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学校水平
我区一直重视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每年选派近郊教育基础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的骨干教师到边远地区的中心小学、八卦洲中心小学、营防中学、中桥中学开展为期一学年的顶岗支教活动;边远地区学校也派出有培养潜力的年轻教师到区实验小学、华电中学开展交流活动;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师招聘中,向边远地区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师到边远地区学校任教;安排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苏南经济发达、教育成果显著的重点学校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区内名优骨干教师、相关学科教研员针对边远地区学校的薄弱学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讲座等活动,促进这些学校的学科提升,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促进名优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发挥。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来,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全区中小学共录用新教师216人,其中教育硕士11人,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三大结构性问题。并建立了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聘请外教开展“引智培训”的教师继续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师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教师专业知识和学业技能结构,使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高中、初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4.5%、96.6%和99.2%,与年相比,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提高了7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提高了12.1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3.3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20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提高了16.4个百分点、本科学历提高了38.3个百分点,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布局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学校布局规划不同步,原有的学校布局与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特别是马群、等地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大量增加,适龄儿童就学压力大大增加,给每年的划片招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使就近的中小学就学压力猛增,因此,调整学校布局显得较为迫切。
2、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我区教师整体素质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区名特优骨干教师人数偏少,与师资力量雄厚的白下区、区等兄弟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区有特级教师23名,我区一个都没有;白下区有市级以上名特优骨干教师179名,我区只有72名,且分布不均衡,近郊学校的骨干教师比远郊学校的骨干教师多,全区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配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义务教育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区的南湾营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全市四大保障房项目中的花岗、保障房项目也在我区开工建设,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小学建成后将面临着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的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三、几点建议
教育寄托着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更加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规划学校布局。要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着眼未来,结合新尧新城、新城的建设和燕子矶地区的改造,科学合理规范学校布局,加快对中小学的撤并步伐,组建高标准中小学,提高办学条件,缓解就学压力。
2、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要依托仙林大学城的优势智力资源,加大对名特优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选派骨干教师到市名优中小学挂职锻炼;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环境、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引进特级教师和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基础。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要建立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机制,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加大对、等远郊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篇十一 学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自查报告2900字
根据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学区对__初级中学、__中心小学及各村小学的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在校学生年辍学率、毕业率、完成率、残疾人口入学率等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各学校做到了数据准确,家底清楚,证据齐全,装订规范。各项指标、软件资料、设备设施均符合上级要求。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核实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 基本情况
__乡地处__县西北角边远山区,距县城40公里,周边与__、__两县接壤。辖20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548人,男10744人,女10804人。区域面积l0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91亩,人均2.7亩。年人均纯收入2465元。
全乡共有初级中学1所,幼儿园1所,小学15所,教学点5个。在校学生总数4080人(男2023人,女2059人),学前教育374人(男197人,女177人),小学生2638人(男1292人,女1346人),初中生1068人(男532人,女536人);教学班125个,其中小学92个,初中17个,学前教育14个班,幼儿班2个。中小学专任教师162人,其中初级中学教师50人,小学教师112人;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1%,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8.3%。中小学校长共16人,幼儿园园长1人,培训率100%。l992年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二、 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情况
(一) 普及程度
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XX——XX学年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2160人,其中残疾6人,小学在校生2638人。适龄儿童在校生216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初中入学率:XX——XX学年全乡13—15周岁适龄少年1139人,其中残疾1人,初中在校生1068人,初中入学率为99%。
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XX——XX学年初小学在校学生2638人,学年末全乡小学在校生2638人,学年内辍学0人,辍学率为0%。
4、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XX——XX学年初初中在校学生1068人,学年末全乡初中在校生1056人,学年内辍学12人,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为1.1%。
(二) 师资水平
1、小学专任教师112人,学历合格102人,合格率98.3%;初中专任教师50人,学历合格49人,合格率98.1%。
2、近三年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的比例初中、小学均为l00%。
(三) 办学条件
1、校舍面积
学校设置:全乡共有1所中学,1所幼儿园,15所完全小学,5个教学点。能覆盖乡域内全部人口,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学校布局基本合理。
全学区中小学占地面积76358平方米,其中小学61297平方米,初级中学15061平方米。
建筑面积17330平方米,其中小学11332平方米,生均4.3平方米;初中6398平方米,生均6.0平方米。
2、学校图书
小学:共有图书26789册(学生2638人),生均达到10.2册。
初级中学:共有图书21500册(学生1068人),生均达到20.3册。
3、教学仪器
1所初级中学达到省颁二类配备标准,1所小学达到省颁二类配备标准,其余14所小学 “两箱三仪”配备齐全,自制教具500余件。
4、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全学区1所初级中学为“模式三”项目学校,15所完全小学为“模式二”项目学校。三种模式设备、器材、软件、课程光盘等全部配齐,试点项目覆盖全学区。
(四) 教育经费
教师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时划在个人工资卡上。上级划拨的公用经费全用于学校维修、改造及改善办学条件。
近三年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651.4774万元、729.5888万元、753.2999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分别为424元、560元、514元。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比例均为l00%。生均教育事业支出的公用经费,小学分别为240元、300元、300元;初中分别为350元、500元、500元。
(五) 教育质量
德育:统一思想认识,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动各学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整体提高教师德育素养;鼓励德育创新,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优秀研究成果;建设新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
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随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在智育理论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体育:__学区以提高全乡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宗旨,开展了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加强体育教师队建设,提高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推动了我乡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发展。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二是加强体育课常规管理,教科研质量明显提高;三是深入开展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每年六一儿童节学区组织开展运动会,开展田径、乒乓球、蓝球等比赛,扩大学生参与面,有效促进了全乡学生身体素质。
三、 巩固“普九”成果所做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__学区把巩固“两基”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学区校长、学校校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基”领导小组。学区狠抓《义务教育法》和《甘肃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利用会议、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性和强制性,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二) 千方百计,防控学生流失
提高普及程度是“普九”复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难点。近几年来,我乡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确保我乡学生就近上学,杜绝了学生流失,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依法涌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活动,适龄儿童入学劝导等活动,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
2、救助堵流。一是建立贫困生档案,认真对全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摸排,对贫困学生进行登记造册,做到情况明,档案规范;二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是各校建立“留守学生”管理制度,(一)是建设“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另、所在年级、户主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租住房屋地址,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以及监护人联系办法等;(二)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经常对每位“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三)是建立奖励制度。及时表彰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们不断追求上进。
3、教改防流。针对少数学生因厌学而流失的现象,我们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同时,注重教改防流,防止学生流失辍学现象的重复发生。一是成立流控领导小组,实行“三包”,签订责任书;二加强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学校、家庭三们一体的联防联控。
四、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增多,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少,为此,初中学生的巩固工作难度很大。我们一方面千方百计为贫困学生解决一定费用使他们安心读书。另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将来才能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进一步做好学校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加大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力度,一如既往地把“两基”工作放在 “重中之重”的地位,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上,继续发扬勤奋进取、敬业求实的光荣传统,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认真研究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把__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
篇十二 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分析报告7450字
一、基本情况
1、__中学位于__公路(__——__)中段,东眺高阳,南抵曾集,西邻麻城,北接钟祥。占地面积 75990m2,建筑面积15249 m2,绿化面积34195.5 m2。教学用地4614m2,体育用地6000 m2。校园布局合理,一条中轴线由南至北贯穿校园,运动区、教学区、和生活区沿着中轴线均衡分布。运动区:设有标准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单双杠场地合理分布在运动区内;教学区:建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实验楼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物理实验室和仪器室、生化实验室和仪器室、打字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档案室、微机室、教学教研室等。教学楼分布13个教学班及校长办公室、体育器材室、家长学校、美术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会议室、教师办公室、电子备课室。生活区:男女生公寓楼、教师宿舍楼分列在中轴线两旁。中轴线的南端,是一块约10000多m2的多功能体育教学基地;中轴线的北端,是一个可以容纳1000多人的65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生餐厅。餐厅的东西两端,并列着学生澡堂和教师周转房。学生澡 堂建于__年,200平方米,使用先进的空气能热水器。教师周转房,__年10月动土,__年元月竣工,20套周转房严格按标准打造,设施完备。
2、__中学现有在编教职工总数133 人,专任教师66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52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0人,县模范班主任8人,师德标兵8人;__——__年,专任教师各级各类教学培训率达100%。学校的职能部门设一室三处,即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
3、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510 人。__——__年,适龄学生入学率100%,残疾少年入学率100%。
二、均衡情况
1、学校拥有规范化的教学楼、综合实验楼、标准化运动场等教学设施。__——__年,学校先后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达50多 万元,对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食堂、校门进行了改造和维修。整修了操场,新建了两个篮球场地。筹集经费10 万元,重新打造提升了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现有教学实验器材总价值100万元,生均1960.8元;图书20400余册,生均40册;计算机92台,每百人18台,价值27 万元;多媒体电子教学系统15套;价值21 万元;体育器材 2、3 万元;音乐器材 1、9 万元;美术器材1、8 万元;卫生器材2、5 万元;学校投资19 万元建起了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设施。__年春,学校完成了15个教学班“班班通”电子教学系统建设,配备了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
2、学校建有规范的男女生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澡堂等生活设施。学生公寓宽敞明亮、整洁美观、结构合理;学生食堂配备标准的餐桌,设有供师生安全饮用的热水房;学生澡堂配有空气能热水器。所有的教学班都配备了可升降的课桌凳;学校建有三栋教师宿舍楼和20套教师周转房,满足了全体教师住校的需要。
3、学校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的规定,规范使用学校的公用经费,确保教师奖励资金、补助资金等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预决算管理制度管理学校财产、资金,无违规截留和挪用现象。
4、学校筹集经费10万元,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分批达标”的工作思路,挖掘历史、地域、人文、校本等方面的素材,用环境提升文化,用文化推动内涵,重新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以“花园校园”为背景,以书画为元素,打造书画校园、人文校园。 围绕“学习、生活、运动”三大功能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为七个景点——①、校门大道文化 ②、教室、楼道、办公室文化 ③、橱窗报栏文化 ④、路径、路灯、墙体文化 ⑤、寝室生活文化 ⑥、运动休闲文化 ⑦、食堂餐厅文化。文化特点鲜明的校园,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我校成为育人的快乐园地,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
5、学校配有标准化的功能室。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室配备齐全;体音美活动室和器材室焕然一新;图书室藏书丰富,阅览室窗明几净,心理室、卫生室温馨洁净。还配设了现代化的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
三、立足现实,开拓创新,实现新突破。
我校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和完善“高效课堂”为抓手,以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书画校园为目标,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
1、抓机遇,重管理,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
__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新机制改革”),给了我校一次发展的机遇。学校抓住这次大好机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将学校打造成设施齐备、教学规范的一流的农村寄宿制学校。__年,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我校抓住机遇,再乘东风,以创建教育现代化为契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个性,分批达标”的工作思路,挖掘历史、地域、人文、校本等方面的素材,用环境提升文化,打造文化氛围浓郁、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特点鲜明的书画特色校园,使我校成为荆潜线上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精品。
(1)、加强后勤管理,完善后勤服务,让学校成为学生的放心家园。
近年,学校陆续筹措资金65000多元,用于食堂设备更新,力争打造现代化的规范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学校强化细化后勤管理,在__率先实施营养配餐工程,实行学校配餐和学生选餐相结合的营养配餐模式,力争做到学生餐点新鲜化、多样化、营养化,一个星期不重复,充分保障学生的营养供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不断完善“五员制度”,创建道德食堂,让社会督促办学,监督食堂饭菜质量,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
(2)、加强德育管理,完善德育教育,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快乐园地。
①、寓德育于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①、坚持每周一上午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天气不好时改为室内电视播放的形式进行升旗仪式。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②、扎实开展了新生的军训。提高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了组织纪律性;③、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展览,听讲座、上街宣传、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班会、辩论赛、作文比赛、专题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增强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开展了消防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观看了消防安全的光盘, 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消防知识百题解答;④、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建学生艺术团、合唱班,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品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⑤、开展读书、朗诵比赛活动、举办各类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⑥、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讲座,进行班集体主题教育活动等等,都收到了有效的作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⑦、开展关爱活动。建立一套完善的关爱帮扶机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困生档案”、“贫困寄宿生档案”,设立“亲情电话”,定期举办家校联系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关注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注学困生和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所有的学生。在集体中、在团队中、在活动中传递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②、寓德育于制度。以校规、制度为准绳,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室内外、走廊过道都悬挂有校规、制度、行为等方面的警示标语画幅,时时刻刻警示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始终把养成教育作为重点,成立了学生会、团委会、校卫队,协助学校抓管理
③、寓德育于环境。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富含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也将使学校文化氛围更加浓重。在新机制改革中,我们抓住机会,将我校打造成“花园学校”。均衡教育中,学校筹集经费近10万元,挖掘历史、地域、人文、校本等方面的素材,用环境提升文化,重新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以“花园校园”为背景,以书画为元素,打造书画校园、人文校园。 围绕“学习、生活、运动”三大功能主题,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为七个景点——①、校门大道文化 ②、教室、楼道、办公室文化 ③、橱窗报栏文化 ④、路径、路灯、墙体文化 ⑤、寝室生活文化 ⑥、运动休闲文化 ⑦、食堂餐厅文化。文化特点鲜明的校园,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我校成为育人的快乐园地。
(3)、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校园,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安全港湾。
“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我校牢固树立 “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把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以“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学生安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开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全面推动校园安保工作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秩序,维护校园的持久稳定。
①、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方案,与安全主要责任人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头。
②、强化安全教育及培训。利用班主任例会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和培训,分发班会安全学习材料(其内容涉及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珍爱生命、运动伤害与急救等方面),要求在黑板报中设立安全知识专栏。在学生中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举行了全体学生及部分老师参与的紧急疏散及灭火演练,增强了师生的法制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应对突发事故能力。
③、通过班会例会、橱窗、国旗下的讲话、图片展览、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学习《告全体同学及家长书》、邀请交警及派出所干警来校作《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宣讲等形式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法制意识。与所有学生签订了安全责任状,用准则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进一步保障了学生的安全。
④、做到安全检查常态化,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到位。督促班主任开展每月一次的管制刀具及其它安全隐患检查,例行开展每月一次的全校安全大检查,正常开展节前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并整改。如发现学生在放假时乘车难及门口堵车等问题,及时与交警和派出所联系,让他们指挥车辆,并对车辆进行登记检查疏导,有力的保证了学生的乘车安全和校门口道路的畅通。
⑤、加强了校园值班巡逻。实施节假日值班、夜间跟宿、校园巡查、特殊时期的安全巡查等措施,有效避免了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⑥、加强对门卫工作人员的指导与管理。与门卫签订了责任书,制定《门卫工作规范及考核细则》,定期召开门卫工作人员会议,学习《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有关安全材料,实行了外来车辆登记、来客检查登记、学生出入登记等制度,大大改善了校园内外环境,为学校安全筑起了第一道屏障。
⑦、加强对公寓管理员指导与管理,与公寓管理员签订了责任状,制定了《__中学公寓管理细则》,定期召开管理员会议,让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强化管理,确保住宿学生安全舒适。
⑧、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对全校消防器材、灭火器进行了多次检查、维护、补充,并对分布情况进行登记、统计,配合“11·9”消防宣传及“清剿火患”开展消防培训,检查安全通道,做到楼梯上无杂物堆放,上下通畅。经常对电路和住宿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⑨、加强对校内车辆的管理。教育学生校内不得骑车,告知师生进出校门必须下车,所有车辆均按指定地点停放,通过这些措施,使校内的交通安全得到了有力保证。
⑩、实施现代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安保处根据县教育局安排联系学校实际,进行创安活动的改进。为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预防机制,学校投资2万多元,在校园内安装了16个摄像头,对全校实行无缝隙全天候监控,随时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
我校通过强有力的举措,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一些重点部位设置警示标语牌,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使学校各部位的安全守护做到了全天侯、全方位不失控,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__年12月,被__县教育局授予“县级平安校园”、“年度考核先进学校”、“县级示范家长学校”、 “双定双评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一块块奖牌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抓常规 重落实 凸显课堂教学质量意识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我校从质量意识出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以“课内比教学”、“高效课堂”为中心,深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教学常规,实行制度化管理。
①、加强领导,划分层次,明确职责,分层管理。
对于常规管理,我校采取分层管理原则。按系列层次管理要求,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划分为校长、教导主任、组长、教师四个层次,形成了由校长—教导主任—组长—教师直至学生的一条龙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责权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把每一项职责落实到具体管理者身上,同时把每一管理者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事项上,避免了“管理空白”和“重复管理”的现象。形成了校长抓教导处,教导处抓备课组、教研组,教研组抓任课教师,教师抓学生的教学管理网络,由上到下,逐级管理;由下到上,逐级负责。各级各层次协同运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层层落实,杜绝了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使学校教学管理有序、顺达、到位。
②、立足课堂,完善制度,落实常规,层层量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条不紊,我们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要求,制定和完善了《课内比教学活动考评制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细则》、《教育科研制度》、《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比访工作长效机制》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并印发了《中小学教学常规》,要求人手一份。在常规管理中,重点抓教学常规各个环节的落实、检查反馈、指导改进。进一步细化“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检查,通过可操作性的系列常规和细则,使教学环节管理明确化、精细化、模式化。将量化与考核挂钩,将量化与绩效结合,以此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近年来,教师撰写并发表的论文近百篇,其中,论文有20多人次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有10多人次获省级一、二、三等奖,有40多人次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在“高效课堂教学比武”中,有3人次获市级奖,16人次获县级奖;中考成绩优异,年年捷报频传。
③、紧扣课改,着眼高效,更新理念,构建模式
教育的均衡说到底是师质的均衡,是课堂的均衡。教育的希望在课堂,课堂的希望在教师。总之,教育要变,变在课堂;课堂要变,变在教师;教师要变,变在观念。
高效课堂实践中,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通过学习,让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在实现理念更新的环节中,我们采取“分层推进,逐层深入,广泛普及”的策略和方式,最终达到转换理念的目的。
第一步:领导决策者在学习中转变。校长和分管教学的校长,积极争取学习机会,远赴省市学习观摩。校长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亲赴杜郎口中学观摩。实地学习,现场考察,亲临课堂,亲身感受。新型的学习氛围和新型的课堂模式展现出它无限魅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展示的天地。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本理念”的课堂。决策者在学习中转变理念。
第二步:骨干教师在观摩中转变。 利用假期,抓住时机,派出学校骨干教师到县市观摩学习。半年的时间,学校分期分批派出50多人次到县市先进学校学习。聆听报告、收集资料、走课看课。骨干教师在课堂中学习,在学习中转变。
第三步:全体教师在课堂中转变。全员参与,全校推广。通过“课内比教学”、“高效课堂大比武”活动,根据新型课堂模式,转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围绕“学——教——练——评”四个字,重构课堂流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逐步完成理念的更新——课堂始终围绕学生,围绕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高效课堂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围绕“自主、合作、探究”主题,以“自主学习——课堂展示——训练检测——反思小结”为基本思路,以“导学案”为核心,构建高效课堂“学、教、练、评”的四大模块,推行优化高效的“学、议、导、试、练、比、评、奖”的八字教学流程。
三尺讲台呈技艺 一腔热情竞风采。同台竞技,同行角逐,在比武中学习,在比武中进步。理念得以转变,教艺得以提升,新型的高效模式得以重建。目前,“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高效课堂”、“现代化课堂”已经常态化。
高效课堂的宗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一切为了 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在高效课堂比武活动推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飞速发展。__——__年连续被评为“教育教学优胜单位”; __——__年,连续3年被__市教育局授予“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__年——__年, 连续6年被__县教育局授予“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3、抓学习 促成长 营造教师专业成长氛围
教师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我们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常抓不懈,突出实效。
①、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组长为成员的学习型团队建设领导组织,研究制定了团队建设“五年发展规划”,确定总体发展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②、重视教师的岗位培训。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及校本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各类学习培训。组织校长、副校长参加县教育局的提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继续教育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的置换交流和跟岗学习;组织全体在职教师参加全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函授学习。重视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每学期进行3—4次的校本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③、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组织全体教师每周三下午学习有关政策、理论、法规,以期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以教师教学基本功为主要内容,以自学自练为主、集中学习训练为辅的形式,积极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讲课教师要自己制作课件,课后上交一份教学设计和说课材料,听课教师评课后形成评课材料;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一万字。
④、注重“青蓝”工程的建设,搞好“结对帮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学年度都进行一次教师教学比武大赛,要求全员参与。在活动中,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学、说课比赛,这些活动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四、放眼未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得到了飞跃发展,我们将以这次检查评估为契机,加大力度,切实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我校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篇十三 关于当地九年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150字
一、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基本上实现了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因素也在逐渐显现,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占中国大部分面积的农村仍然处在贫穷落后之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大批能安心在农村工作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其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
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些基本状况
三、国家政策及政府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
四、经济因素对农村义务教育影响
2)其他一些影响孩子辍学的因素学生的辍学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教育发展难以解决的顽固性问题。多年来经济因素一直都成为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因素,而其阻碍学生求学的主体性地位至今仍未改变,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善,其主体性地位正在显着的发生着变化。在仅随其后的原因中学生的自身因素正在逐渐加强,在农村经济环境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很难在相对枯燥的学习和不断改变的生活条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缓慢的发生着变化,在随后的过程中将使其无法抗拒外界的诱惑而对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弱,最终促使其辍学,而这样的情况在条件越好的地方问题就越突出。而在这一状况的发展过程中,家长所起的作用无疑是特别重要的,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着一变化过程中能敏锐的洞察到这一现象或者多跟孩子沟通交流,那么孩子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长的观念问题,很多家长在读书的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很多的落后思想占据他们的脑海,使得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孩子没办法选择自己读书的机会。
五、关于沟通问题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1)关于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问题学校与家长是孩子处于受初级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两个客体,他们将对孩子在这个阶段的成长与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所做的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已,而对于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则知之甚少。很多家长都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其作用就是教育孩子,而自己的作用则不大。这就是家长的自身认识不足使得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出现了障碍,而其进一步的危害就是造成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家长不能有效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不利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在这个问题中,家长的过失显然要大得多,学校只能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的形式来向家长传达孩子在学校的信息,而其主动权相当一部分都在家长这里。在通过对学校老师和校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家长会,以便家长能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的信息,但是每次家长的出席率都会很低,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因此,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在对义务教育中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关于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在关于和孩子的交流问题中有81.6%的家长表示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4.9%的家长表示不会和孩子进行沟通;有8.7%的家长反映到自己对这个情况不了解;还有4.9%的家长表示他们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反映出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意愿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但在我们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根本很少和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即便是交流也是“不平等”的交流。就家长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孩子,懂什么”。其实孩子在受义务教育的阶段成长很快,他们特别需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父母也应当及时了解孩子心态的微弱变化,以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其他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财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学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我们开展调查的小学分为两个部分,总共6间教室,条件比较艰苦,有的教室没有门,没有玻璃,更谈不上风扇。这样的教室是冬不避风,夏不防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确实相当辛苦。学生在课余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这样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相当不利。只希望国家还能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类似于这样的教育设施,为义务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2)关于教师的系列问题当今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缺乏,而为了满足孩子的上学要求,地方政府只能从当地去挑选一部分相对有知识的人来代理教师的职责,即为乡村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平时在家种地干活,到上课时间就去学校给孩子上课。这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这些老师素质问题,因为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对很多问题都会缺乏准确的判断;其次是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并不懂得该怎样高效的传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可能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造成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但是中国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迫使这些问题很难解决,在国家无法提供足够师资力量的时候,当地政府就应该运用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对代课老师进行一系列的系统培训,通过考核的方式来提高代课老师的整体素质,从而逐渐解决师资的缺乏问题。
以上是我在对我们所发现和看到的问题进行的一系列总结,希望能对义务教育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篇十四 我县义务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300字
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我县教育实际,XX年4月16日至19日对我县各乡镇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XX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个)。其中,中学11所、小学8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省级示范性成技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5503人,其中,普通高中生2457人、职高生544人、初中生6646人、小学生13172人、在园(班)幼儿2684人,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59.8%。全县在职教职工2266人,其中专任教师2058人。
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252359平方米,其中:砖混和框架结构137780平方米、砖木结构94410平方米、土木结构20169平方米。危房面积57489平方米,其中:b级2114平方米、c级4122平方米、d级51253平方米,危房率为23.34%。
二、巩固提高“两基”所采取的措施
(一)抓组织领导,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1993年以来,我县的“两基”工作按省、市规划部署实施,在省、市的大力关心指导下,经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教育工作者及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于1996年实现了“普六”验收,XX年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普九”验收,并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公布我县为全国第7批实现“两基”验收县之一。“两基”检查验收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通过“双线”考核、教育督导和“两基”年审等措施,“两基”各项指标不断得到巩固提高,XX年通过了省政府的年审复查XX-XX学年初,有7-12周岁适龄儿童13026人,已入学13014人,入学率达99.9%;有13-15周岁适龄少年6240人,初中阶段在校生6646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06.51%;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1.60%、2.72%;年内扫除文盲1206人,全县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1%,农业人口中非文盲率为99%。
(二)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及国家优惠政策
1.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并在每学期开学之前组织学校教师入村入户对《义务教育法》进行宣传,动员未入学、辍学学生返校。同时,教育局抽调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进行了专项督察,督促学校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未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工作。
2.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规范教育收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规范中小学收费工作网络;二是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推行“两免一补”政策。XX年共拨付公用经费570.65万元(中央456.53万元、省级114.12万元),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561.8万元(中央280.91万元、省级224.72万元、市级28.08万元、县级28.09万元)受益学生8801名,而且从XX年春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在校生均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三是加强对收费的管理,教育局会同县发改局、财政局、纠风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收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健全收费公示制度,把规范学校收费工作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四是坚持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有计划地改造相对基础薄弱学校,努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五是加大检查和查处工作力度,今年上半年,市纠风办、教育局、财政局和发改局组成的检查组到我县城区四所学校进行全面检查。这些治本措施的实施,从源头上有力地保证了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规范教育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XX年工程建设情况
XX年共排出危房4273平方米,危房率由上年的25.29%下降至23.34%。
(1)XX年全县危房改造工程3所项目学校,8个单体工程,下达维修改造中央专项资金178.96万元。目前,开工2个项目学校,完工1个项目学校,未开工1个正在设计图纸。
(2)“6·3”地震恢复重建项目共5项,建设面积4410平方米,总投资190万元。其中重建项目4项,建设面积2490平方米,投资170万元;修缮项目1项,建设面积1920平方米,共投资20万元。现全部项目已完工,相关资料已汇编成册报市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
(3)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3所学校9个单体,投入中央资金658万元。其中勐大镇中学学生宿舍、恩乐镇中学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和平中学学生宿舍已开工建设,勐大镇中学学生食堂正在招标中。
(4)县政府、团县委、扶贫办积极争取希望工程款90万元,涉及3所学校3个单体,其中2个已开工建设,1个建设项目待定。
(5)其他项目。镇沅四中是我县实施撤乡并镇后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四中建筑面积为2675㎡的教学楼已竣工投入使用,40套教师宿舍正在建设中;逸夫项目1个,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市教育局安排镇沅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宿舍楼项目资金70万元,预计年底开工建设。
2、巩固“普实”成果
教育局把“普实”年检复查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一同布置,一起抓落实。XX年至XX年初,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资金,采购3万元教学仪器补充到中学,中小学自筹资金6万元,用于采购教学仪器,基本满足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使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教育局投入2.3万元,采购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使用软件配发到中小学校,并对全县中小学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
3.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县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31个、卫星教学收视点96个、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14个,履盖全县各乡(镇)中小学。经与电信公司协商,将互联网接入学校模式三的计算机教室,并使模式二的教学资源与多媒体教室、模式三的计算机教室连成小型局域网。目前,全县共有14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充分将网络资源与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
(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1.XX年全县新招聘教师34人,其中公开招考15人、特岗9人、引进招聘10人,解决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结构断层问题。高中、初中、小学(含幼儿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89.5%、98.35%、94.1%。全县教育系统具有高职职称的146人、中职职称1083人、初职817人、未评级的96人。
2.加强学校管理和班子建设,充实学校领导班子,推进干部年轻化进程。通过考察、测评、推荐、竞争上岗,XX年共充实、调整学校中层干部20人。
3.搞好在职短期培训。通过中小学继续教育和举办各种培训班等形式,对在职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其中,共培训校长26人次,培训面达108.33%,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教师的培训面达100%,人均培训达97个学时。
4.开展“pie项目顶岗培训”。4月初,县人民政府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商定对我县进行“pie项目顶岗培训”,即思茅师专在XX年8月28日至10月30日,对我县的40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脱岗培训,同时学校选派40名英语系毕业生赴我县各乡镇顶岗实习。
(五)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1.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用课题形式来开展教研工作,用科研方法来解决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使科研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立足实际,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以“应用性研究”为主,提高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
2.认真抓好教研机构建设。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云南省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云教研〔XX〕7号)和《普洱市关于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的通知》(普教研〔XX〕3号)要求,我县积极开展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工作,成立领导机构,认真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并于今年10月初通过评估,认定为二级一等教研机构。
3.认真开展新课改教学指导工作。教育系统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围绕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开展新课改教学指导工作,组织召开了高考中考质量分析会、高三教师座谈会,组织了高考中考复习研讨活动,举行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竞赛,为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教研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与广大教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对各类学校课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完善我县课改评价等工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等措施,我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XX年,全县高考上线624人,比XX年增加98人,上线人数、上线率居全市综合排名第三;参加中考600分以上的203人,最高分680分,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市第四;参加小学毕业检测1992人,语文平均分83.88分、及格率95.23%,数学平均分77.34分、及格率80.12%,4项指标均名列全市第四。
4.认真抓好教学用书管理。我县严格执行《普洱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规定》,在今年召开的全县教学用书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教科书的选用、征订和发行工作,每学期深入学校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市教科所。经检查全县未出现滥编、滥印教学资料的现象。
三、存在是问题
我县虽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育体制上划管理后,由于历史欠帐大,加之我县是典型的农业扶持县,财政困难,巩固提高“普九”成果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2.农村校舍危房改造任务重,压力大。我县大部门学校建盖时间比较早、标准不高,虽然每年都有危房改造项目,但是由于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造成旧的危房还未清除,新的危房不断产生。
3.随着课改的推进,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长期得不到充实和补充,现已陈旧、老化,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
4.教师队伍年龄整体偏大,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县政府同意县教育局向外引进、招聘教师,但是部分专业教师还是紧缺。
5.集中办学难。由于我县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在山区的基本是少数民族,学校布点布局调整难,教育资源状况和调合存在矛盾,总体效益差。计划生育的效应使学生锐减,导致不少村级小学规模不足,教育资源不能发挥应有效益,且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6.信息教育发展缓慢。虽然我县已建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但是由于设备有限,各种模式设备开展的课时量不足。部门学校的设备管理情况不尽人意,在设备维护问题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两基”的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不平衡,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目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首要任务,纳入当地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1.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推动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2.继续按照上级部门有关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的要求,规范使用好教育经费,杜绝学校乱收费现象,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学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坚决查处,对情节严重者就地撤销职务。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建立中小学贫困生档案,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做好救助工作,让贫困学生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阳光”的温暖。
3.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效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推进全县教育一体化进程,通过布局结构调整,保证农村教育规模办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学校间对口帮扶,增强农村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时,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完整的师德档案,按照《关于落实<思茅地区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考核。
5.要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要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办好每一所学校。要用信息化武装教育,用教育信息化带动区域内的薄弱学校实现跨跃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补。要全面推进课改,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6.不断深化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探索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对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
为适应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督导观念,坚持以有效的教育督导评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在“督政”方面,要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评价县级教育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督学”方面要加强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督导,积极帮助学校争取外部资源,规范学校管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巩固“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历来备受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积极争取项目,努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促进我县义务教育持续均衡发展。
篇十五 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自查报告1600字
为认真落实《辽宁省教育厅、省监察厅、辽宁省政府纠风办印发关于<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的通知》和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我校和谐、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__学校先后召开领导班子会、教师大会,学习了通知精神,并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纠、集中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规范招生入学和分班
1、__学校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面对乡所属七个村十三个屯进行招生,遵循免试入学的招生原则,确保服务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地户口在本地暂居的儿童,__学校也全部接收,且不收取任何择校费、赞助费等,保证与社区内儿童同等待遇。
2、新一年学生免试入学,不分重点班,编班过程做到公开、透明、规范,并进行公示。在学生入学后,及时完成学籍电子注册,同时按要求做好学生的变动及普及资料更新工作,目前学生学籍管理的制度健全。从不存在任何违规行为。
3、__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从未设置快慢班、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教师配置根据所学专业合理均衡,保障了所有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
二、规范考试评价与次数
1、__学校严格规范考试行为,除每学期期末参加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一次文化考试之外,未组织参加其它各种考试、竞赛等活动,对平时的检测也进行了规范管理。
2、__学校对学生考试成绩也予以规范的管理,从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更没有按考试成绩给学生安排座位。__学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采取等级制的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三、规范学生作息时间和作业量
1、__学校每周上课5天,学生每日在校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不占用课余和节假日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作息时间。正常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坚持上下午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学校购置大量体育器材,大课间活动保证了人手一件器材,提高了大课间质量。体育教师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健康课。
2、严格控制作业量。__学校按照上级规定,做到了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三科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三科不超过1小时,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加大作业量。教师能根据课改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不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学生作业量基本上适中。教导处定期对各班的作业布置情况进行检查及不定期抽查。
四、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1、__学校能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按照国家、省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坚持做到“五个坚持”:既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规章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广大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学校每学年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选优秀教师、师德先进工作者,积极营造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3、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__学校严禁教师利用工作之便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严禁教师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教师也不得组织学生统一征订教辅材料。对有偿家教及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的办法予以处理,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从目前情况来看,无有偿补课行为,无教师要求学生购买教辅材现象。
4、__学校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省教育厅公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部分学科使用了循环教材。
通过自查,__学校意识到规范办学行为,责任重大,意义深远。__学校将严格遵守规范办学行为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打造生本快乐校园,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1位用户关注
78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61位用户关注
25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47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