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
范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 潘湘云 何治平
组长: 尤兴胜
成员: 王 艳 朱彩萍 潘文琴 谢小花
沈红梅 王 军 戴 萍 严 肃
于海霞 王茂萍
相关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目的意义
1、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要求。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书,是传承文化的途径。人们常说,读书可以明智,研究可以明理,品文可以传递,嚼诗可以怡情。语言学家品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曾经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愚昧应试的学校。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应是读书的地方。因此,作为一名学生理应要博览群书。
2、厚积才能薄发。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大凡国内外的作家、文学家他们都嗜好阅读书籍,才会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成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人。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的。“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克不容缓,而我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我们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学生的心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书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抄些好词好句。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的挑战。
二、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概况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一个人的分析和辨别事物的能力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阅读还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母语。正因此,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的教育与研究。全世界最钟爱读书的犹太民族,时刻向孩子灌输“书本是甜的”这一意识。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里度过。202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不重视长期、大量的积累,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是妇孺皆知。
近年来,国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老师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本先生等对“小学生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以上论述,对于我们搞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制度未完全消除和改变,相关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所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所以我们立于此课题进行研究,力争将我校打造成一个书香气息浓郁的校园!真正打造“幸福沁校园,书香相伴人生”的校园文化。积累相关经验,并将其推广。因此形成课外阅读体系并使学生们都养成自主有效阅读的习惯迫在眉睫。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2、探索构建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策略。
3、研究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包括以下几个子课题:
1、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通过此项调查,统计出学生每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了解学生目前所能达到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阅读的书目及阅读范围。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出学生的阅读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地制定出课外阅读的计划和活动。
2、构建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总结出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课外阅读的活动系列,营造能充分培养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的氛围,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更好打造。
3、学生课外阅读促进语文能力提高的研究
通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前后语文成绩的变化,习作质量的变化及参加各项竞赛的统计,揭示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找与“课外阅读”相关的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为而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2、经验总结法:
实验老师从各自的研究出发进行总结,寻找实施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以期获得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益经验。
3、实验法:
通过设立实验班,确定实验老师,具体地指导教师实施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
4、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当前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特点。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儿童文化研究的理性文化集萃。
3、课外阅读教色活动(图片)。
4、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5、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汇总。
七、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教龄均在10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2、届时将邀请县师训教研中心专家作指导。
3、学校制定有相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4、存在的问题是:如何探索出高效的课外阅读有效途径?
八、课题的经费筹措及管理
学校为该课题研究创造一切条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成立组织机构,并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二 2023年最新课外阅读开题报告范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 xxx
组长: xxx
成员: xxx
xxx课题组
篇三 2023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的开题报告范文
班级:初三(2)班
研究人员:李晗雪
指导老师:闫慧杰
选题依据:
良性的阅读能提高人们的修养。对正处于心理塑造期的学生,阅读尤其显得重要。然而课业繁重的中学生,阅读情况究竟如何?什么书籍更受他们的青睐?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课外书?为此,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调查。
研究意义:
希望对广大中学生及相关人士有所启发,为中学生的良性课外阅读起到积极作用。
预期效果: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由于初、高中生在阅历、时间等方面有差异,将分别分析他们的阅读状况。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2.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3.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4.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一、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及影响阅读量的因素
阅读量 很多 多 一般 较少 少
初中生 0 50% 50% 0 0
高中生 7.1% 7.1% 73.1% 7.1% 5.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比较适中,“很多”和“一般”各占50%,而高中生的阅读量差距很大。“很多”占7.1%,“少”占5.6%,而“一般”则占73.1%,约是“很多”的10倍。然而每个中学生的自我要求不同,他们判断阅读量多少的参照物也各不相同,不具有特别明显的对比性,但数据还是可以反映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局限性。
从调查中得知,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时间的限制都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一个障碍。它就像一口幽深的古井,只容深困其中的中学生观看稀疏的星。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中学生的学业繁重,书山题海之外,他们可以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高三学子来说,课外阅读被家长禁锢,被高考封锁,成为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整体来说,家长普遍支持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这个以学习、知识为主流的社会,阅读是必需品,家长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再调查中还反映出,部分初中生的家长不赞成孩子阅读课外书,因为家长认为,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会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这种现象就像极光,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已不是主要限制因素。
二、中学生喜欢读的书籍与他们赞成中学生应读的书籍的对比
初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青年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4% 21.6% 17.6% 7.9% 48.9%
应读 21.2% 33.3% 3.0% 27.3% 15.2%
高中生:
书籍种类 励志类 名著类 青春类 杂志及漫画 科幻及武侠
所读 14% 29% 16% 10% 31%
应读 34.2% 31.5% 0% 15.1% 19.2%
由上表反映的数据可得,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名著的阅读都成为他们的“主餐”,分别占21.6%和29%,位列第二的是青春小说,分别占17.6%和16%,名著是历经时代淘洗的精品,老师、家长都会竭力推荐这类书籍,中学生大量阅读名著,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为什么中学生对青春小说也情有独钟呢?
据我们对中学生的采访,他们对青春小说的阅读做出了如下看法:
①用于放松心情,调节心理压力;
②可以获得友情、爱情上的情感启发;
③觉得青春小说欺骗中学生情感,不值一读。
对于青春小说,我们不能绝对、片面地判断它是好或坏,凡事利弊皆有,下面我们就对青春小说的利弊加以分析:
利:它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容易打动中学生,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对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放松的好方法。部分书优美的语言表达,能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此类书籍,促使他们思考关于青春、友情、爱情等方面的内容。
弊:同样是因为符合中学生的身理、心理的特点,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青春会勾起他们对于爱情的幻想,甚至陷入无法自拔的地步。书中一些偏激的、远离现实的爱情观也会影响到他们,驻下根深蒂的“恶种”加上有些书中所谓“流行”的语言,掩盖了中国文学的精美,淹没了中国语言的闪光点。
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他们喜欢阅读青春小说,但却认为中学生不应该读。上表显示出:初中生中3.0%的人认为应该读青春小说,而高中生却无一人赞同。学生们赞同读的书籍位居榜首的分别是名著类占33.3%(初中生),励志类34.2%(高中生),而真正喜欢读这两类书籍的却只占21.6%(初中生)和14%(高中生),中学生是如此矛盾,在赞成与喜欢之间存在着这么大的反差,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在影响他们的选择呢?
三、家长认为中学生应该读的书籍
书籍种类 青春类
初中家长 0
高中家长 0
从上表反映出,初中生家长和高中生家长都非常不赞成自己的孩子读青春小说。据采访,初、高中生家长觉得中学生读青春小说是浪费时间,会影响学习,还可能会让他们过早陷入爱情旋涡,引起早恋等问题。
我们不得不说家长对中学生了解的片面性,他们忽略了中学生的兴趣,而着重时代的好书。初中生家长认为初中生应该读励志类与名著类(都是占43.75%),高中生家长则认为高中生应该读名著类与时事类(都占34.8%),其次是励志类(占21.6%)。从这可看出中学生家长对中学生寄托的巨大希望,他们应该读好书,立大志,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变化。
了解了中学生的阅读概况,那阅读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对此我们做了较详细的统计:
四、 初中生和高中生从书中获得的感悟
青春 爱情 亲情 友情 人生 哲理 其他
初中生 10.6% 4.3% 10.6% 14.9% 21.3% 23.4% 14.9%
高中生 10.1% 6.4% 15.9% 16.8% 24.3% 13.1% 5.6%
上表反映出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启发与影响是多方面的。各种感悟所占比例较均匀。相比之下,关于人生方面的思考在高中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占24.3%;而初中生则更多是关于哲理方面的感悟占23.4%;关于人生也很受初中生的青睐占21.3%。而关于爱情,却不那么倍受关注:初中生占4.3%,高中生占6.4%。这与学校,家长及社会道德的影响有关。大多数人认为:学习任务分繁重的中学生是不容分心于爱情方面的,应以学习为主,考上好大学为目标。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对于身理、心理都正在发育的中学生而言,正确的爱情观的引导十分重要。在家长、老师都不关注时,好的青春书籍便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而事实上,却是青春小说畅销,甚至泛滥。所以真正能读到一本好书,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中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学习紧张,中学生的业余时间少,课外阅读也相对较少;
2.中学生热衷于名著类书籍,也同样钟情于青春小说;
3.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阅读时汲取了很多关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启发了他们的思考。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应倡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好书;
2.名著虽是文学的精华,但它们的内容包罗万象,所以中学生应学会有选择性的阅读,从中吸取符合自己年龄段的精髓;
3.中学生阅读青春小说时,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精品,弃劣文,并建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不盲目崇拜,不陷入幻想;
4.老师及家长应正确引导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帮助中学生选择符合他们心理需要的,能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能建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取向的好书籍。
篇四 小学课外阅读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能力,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开展“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高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只是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只是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有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推荐阅读书目、扩大阅读范围、开展阅读活动、写好阅读笔记等等,这些都是好方法。但仔细研究这些论文,我们便可发现,这些都是初步的表层的做法,那么,推荐阅读书目以后怎么做的?扩大阅读范围之后怎么跟踪学生的?开展阅读活动效果的持续性做法是什么?如何对待学生的阅读笔记的?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还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如何保证?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如何消除留守状态带来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何实现家校结合?如何利用农村的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农村,打造书香学生的难度虽然大,但我们想,只要我们,只要我们攻克了以上难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蓝天必定是必定会更加明澈!
3、构建书香人生,着力研究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
“是的,读书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为了在这物欲横流的尘世赢得一席耀武扬威之地;更不是为了在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争得多少功名利禄。读书,这种质朴的过程只不过是想把自己简陋却不失尊严的人生变得五彩斑斓,变的充实,变的天真淳朴,让属于一个灵魂的本质放射出光芒,折射出生命的美丽……”这段话真正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之所在!我们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为了使自己将来能够飞黄腾达。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达到一种考试、“书中自有黄金屋”以外的东西?我们能不能通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研究,对农村孩子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我们能不能让农村学生懂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朱永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就是通过我们的指导而达成的课外阅读效果的可持续性的问题了!
六、研究途径
(1)构建学生课外阅读的网络,创造条件,主动阅读
(2)改革评价方法,将课外阅读的评定纳入学期语文学习评价中去,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习作的时空。建立读者意识,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欣赏的时空,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愿望变为一种习惯。
(3)教师定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订阅少儿期刊、报纸;教师坚持为学生诵读经典;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写读书笔记。
(4)每个教学班级设立图书角,在每个年级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每个班每学期出两期有关“课外阅读”的墙报或者黑板报,同时由语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出一到两期橱窗墙报,并设计一些小的栏目:如“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
(5)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同时与我校承担的《亲近母语的研究》这一课题相结合,阅读《亲近母语》教材中所要求的学生必读文章,及时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读书的效果;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读书大王”、“诵读大王”、“读书小明星”、“小小藏书家”等。
(6)课内外及时衔接,教师辅导学生链接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相关书籍文章,拓宽视野;教师撰写教育日志,建立学生的阅读档案,积累好一系列过程性资料。
(7)与名著对话是我校的课外阅读的传统,在研究过程中,将把这一活动进一步落实、深化、以使得我校的学生在毕业只前实现与中国的四大名著对话。同时,结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实现有关其他国内外有关名著的对话。
七、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八、成果显示
1、负责人撰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其他的研究人员完成《论文集》。
3、案例集
4、教育日志
5、学生作品
让学生有每日读书的好习惯,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着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书香门第。为学生辟出个体自主活动的时空,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九、组织机构
顾问:潘湘云何治平
组长:尤兴胜
成员:王艳朱彩萍潘文琴谢小花
沈红梅王军戴萍严肃
72位用户关注
99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