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2023年数学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范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让教师学会放手,以学生的学路来设计和实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本领学会学习。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构建新的教师角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2、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式、任务型、问题式的教学方式。从学情出发,以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研究进程安排:
2023年2月至3月:提出课题,并进行可行性认证。
2023年4月至2023年1月: ①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收集各类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体措施,开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023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0xx年2月至2023年1月:继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同时,收集好实验数据和素材,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初二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篇二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共2页,当前第1页1,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三 2023中专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名称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畜牧科案例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即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在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时候,却出现了难以适应、不能够很好的服务于社会。相反,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给人以老实印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却能够适应,尽可能的发挥他们所学的专业特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创造能力。就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在我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中,这种现象就很明显。这到底是考试测评不合理,还是试题设计不够合理,拟或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就很值得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因为“职业教育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即就是说服务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2、有利于合理的评价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即要求学生“应知”,同时更要求学生“应会”。因此如何对职中生进行测评就显得尤为重要。规避一张试卷的简单评价方法已迫在眉睫,建立理论测评和技能考核势在必行。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案例教学(case method)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 (w.b.doham)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畜牧科案例教学就是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畜牧科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应知”、“应会”的教学要求,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分析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进而归纳总结畜牧兽医专业测评与考核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23.04—2023.05)
界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课题研究阶段
①2023.06——2023.07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②2023.07——2023.08搜集个案资料
③2023.08——2023.09整理个案资料并进行诊断分析
④2023.09——2023.10个案发展指导和个案跟踪指导
(3)总结成果阶段。 (2023.10——2023.11)
撰写研究论文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根据研究目的搜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检索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了解相关的最新理论,为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典型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对策。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及管理实践的改革实验,把理论研究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有机结合,对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实证,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教师论文,个案分析等
篇四 2023年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xx届xx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xx.4-xx.12)
(1) 准备阶段:(xx.4-xx.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xx.5-xx.6)
a、 (xx.5-xx.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xx.9-xx.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xx.11-xx.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xx.11-xx.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篇五 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3.9——2023.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2——2023.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篇六 2023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3.9——2023.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2——2023.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篇七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最新)
立项号:2023xkt-xxxx023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
负责人:刘锐 成员:刘懿 所在单位: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益科技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能独立判断、有效筛选、整合使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们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高。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遇事处理也不够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
相应的较科学的、完整的、稳定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一种指导思想,能加速人对问题的处理速度,推进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创新使用。培养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上适时渗透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就成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与问题,整合多学科信息,让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就是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爱等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的涵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要主要场所,形成特别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地设计、自然的渗透人文知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以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让学生学有所味,学有所得,同时并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减少或拒绝不良信息侵蚀学生心灵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有道德地使用网络信息的高尚情操及合理选择及使用网络中有助于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探索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创新思维的形成。以特长为导向,兴趣为依托,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工具的奥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实验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与评价等方法开展研究。
(二)研究时间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23.5——2023.9
1)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相关学习资料。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4)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阶段:2023.9——2023.2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 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5) 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学生学习感受、教师教学反思集、课例、课件、课题学习资料集等。
3、结题总结阶段:2023.3——2023.4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博客,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进行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文素养的成功案例
2、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照片资料
3、撰写教师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篇八 2023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
时间:xx年9月5日
立项号
xxxkt-xx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1、开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活动项目,作为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载体,达到在实践中学用语文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沟通方面探索一些成功的经验。
2、摸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3、教师在研究中得到培训和提高。
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开展综合性学习现状及学生实际做调查。通过问卷、采访、座谈、情景观察,召开研讨会等方法,了解不同学段、不同形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行动研究法:结合综合性学习主题,开展研究。
教育实验法:根据课题的内容,确定的主题开展活动。
案例研究法:对主题开展中的案例做研究。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完成各阶段的报告、论文搜集与课题相关的研究。
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8月
1、制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具体工作。
2、资料收集、学习。
3、启动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9月—12月
(1) 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2)在语文教学中要做有心人,不仅要有计划有总结,还要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进展情况。(4)xx年12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中期总结汇报阶段):xx年1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年2月—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写出课题论文。(4)观摩活动。
第五阶段(结题阶段):xx年5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
2、申请结题,上交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预期的研究成果:
篇九 关于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2023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xx届xx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篇十 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3.9——2023.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2——2023.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篇十一 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3.9——2023.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2——2023.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篇十二 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运用英文报刊教学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运用英语语言媒介进行交际的能力越发显得重要,这种交际能力不仅指口语表达能力还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四种能力中,培养写作能力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而国家建设的客观要求和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生活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报刊阅读必将成为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快捷窗口。英语报刊更是帮助中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语言运用能力。而且陕西省从实行新课改后将英语高考中的书面表达由原来的25分上升至30分,并且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给予强调和突出。然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整体上的表现并不令人乐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害怕英语写作,一说到写就感到烦,疏于动笔、懒于思考;习作中,汉语式句子或逐字逐句翻译的现象比较严重;语言句式贫乏,语法及拼写错误多,以至于老师一见到学生的习作就头痛,批改时无从下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将会越来越差,也必将影响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终身发展。因此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基于以上的客观和实际情况,我们将此方面的探索作为本次小课题的研究内容。
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能否帮学生顺利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进行交际不仅是检测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能否顺利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该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客观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运用英文报刊教学提高学生英文写作能力》这个课题的关键是将报刊阅读引入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英文报刊,接触地道的、纯正的英语文章,并做深入研究、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积累词汇和英语表达方式,体会和领悟作者传递的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加强对中英文两种文化差异的感悟,最终能用规范的英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一直都依据英语教材,虽然教材内容在不断地更新,但它的相对稳定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大量输入语言信息,而英语报刊以它的独特优势填补了教材的不足,它能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风云,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信息库,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乃至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方面都是良师益友。结合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客观实际情况,学生订阅了适合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仅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要充分整合该报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准备阶段(2023.2-2023.3) 对有关文件、资料和资源库进行搜集学习、整理和分析。筛选和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制度、研究计划,课题组人员活动计划和分工,撰写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启动阶段(2023.4-2023.5初)(1)由课题组负责人介绍课题的意义(2)成员分工(3)实施方案简介,5月下旬提交开题报告。
3.实施阶段(2023.5下旬-2023.10)问题的解决过程。10月31日前中期总结。
主要做法:采取教育调查、行动研究、对比实验。预期主要成果是:课题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报告、教学案例及论文、研究过程资料等。在此阶段,课题组各实验小组每周召开一次碰头会;每两周举行一次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主题研讨会;每月举行一次课题组长参加的总结汇报会;积极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总结阶段(2023.11—2023.1)本阶段主要是经验总结,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将以上材料汇编成册,完成结题工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序号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阶 段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负责人
12023.5-2023.6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英文报刊论文赖延玲
22023.5-2023.6简单句五种句型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论文夏忠丽
32023.7-2023.9如何从报刊文章中获取英语写作信息论文刘玉平
42023.10-2023.11指导学生比较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论文温璇
52023.11-2023.1指导学生欣赏并背诵英语美文教学案例常菲
6 2023.4-2023.9指导学生借鉴英文报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教学案例刘玉平
篇十三 2023年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究站在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使语文教育适应当地经济条件,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过程结合,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指出要“把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生产、健康、营养相关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以学校为中心的语文教育活动与科学技术的实际作用和生活发展,特别是农村的生活发展结合起来”。但是,这些实践与研究往往又是站在了农村经济不发达的,贫穷落后这一层面上进行的。作为21世纪逐步迈向小康社会的新农村,它的教育又将怎样更好地培养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研究的新课题。
2、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农村教育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
3、从xx年5月份起,我们学校着手进行课堂改革,从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起步,发展到现在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打算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县的各个中小学,进行农村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期间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的高效课堂改革的路子,是农村学校教研的重要课题。
4、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师生关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界定
“语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语言和文字”。我们这里谈的“语文”主要是指语文这门学科,“高中语文”即指高中语文这门课程,它包括课文的教与学、试题研究、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研究等等。
“高效”是在现有课堂时间和课堂资源的情况下,教师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是指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结合农村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和课外教学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其核心就是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现代的对话式、交流式的教学组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党的xx届xx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的思维习惯。”
(4)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和改革主张。
(5)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构建”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识结构去主动构建知识;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是具有社会性,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增长能力 。
(6)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周至中学高效课堂模式——“三步五环”为窗口,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调查分析农村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困惑和困难,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新路子。
通过对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究,不断转变和升华教学理念,抬高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手段,完善有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形成互动的语文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现状。
施行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个案研究。对本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高效课堂开展以来的教学实效、学生评价、教师感想以及社会上的要求和建议。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及教学模式。
3、研究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方式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所起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过程:
1、参与对象:陕西省周至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2、 研究步骤(xx.4-xx.12)
(1) 准备阶段:(xx.4-xx.5)深入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教育改革文件,学习语文科的《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2) 实施阶段:(xx.5-xx.6)
a、 (xx.5-xx.6)调查研究,明确要求。通过对自身及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行为研究、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参观了解县内其它学校课堂教学等方法,分析周至县课堂教学现状,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具体要求、学生学习现状、现行教材及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农村中学教育资源情况等等。
b、 (xx.9-xx.10)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 (xx.11-xx.12)小结规律,进一步实施。小结一年来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及体系,根据这些规律、体系及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索整理。
(3) 总结阶段:(xx.11-xx.12)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结题评鉴。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学生,研究者又是农村中学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学校作为我县农村中学的领头军,担负着把农村教育提升上去的神圣使命,因而我们自身的行动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过程中结合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研究
研究方案 教学设计 文献资料 交流学习
教学反思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 学生的反馈意见 研究论证
实践理论
反复 分析、评价
概括、调整
2、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有关语文教学的材料加以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为发展
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4、个案研究法。
围绕典型个体案例开展研究,全面调查和剖析,寻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重视积累,及时总结,形成规律和方法。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刻制课堂教学实录光碟。
2、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并形成研究论文。
篇十四 高中英语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教育部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学好英语的动力,取得好成绩。同时转化英语学困生也是英语教师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纵观我们的英语教学,英语学困生是一个长期存在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转化他们是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不仅阻碍整个教学集体的教学进度,着眼于他们个体,出现偏科甚至发展为门门落后也极大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阻碍了他们的学业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策略是时代的使命,是教师的天职和学生本身的要求。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英语学困生的不同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转化策略。研究解决这类学困生问题,不仅是提高英语成绩和英语兴趣的需要,而且对学生本身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乃至对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顺应了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我校整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综述分析
1.国外研究
对于学困生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外对学困生常见的称呼有“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order”等多种。尽管理论派别不同,所涵盖的学生群体也有差别,但关于学困生的研究历史悠久。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morgan),他是一位医生,在临床上发现有些儿童存在严重的“词盲现象”(能认一些词,但不知道词的意义),并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当时人们对学困生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神经学和医学的范围内,研究者把学生学习成绩差,特别是阅读上的困难,一些学习行为上的障碍都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结果。但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学困生都是由大脑损伤所造成的,也可能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表现为知觉失调、学习障碍以及注意力涣散等现象。后来,研究者把研究的重点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困生转移到智力正常的学生身上。国外许多研究者直接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学困生心理过程和学习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美国学者大都致力于学困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如韦纳研究的学困生失败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常常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归因于任务困难和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很少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失败,于是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缺乏自信心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学困生称为“难教学生”,这一概念从教育的难度上把差生和优生进行了区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科学性。他认为“难教儿童”虽然难教,但并不等于不可教,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赞可夫也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学困生。
2.国内研究
学困生问题在我国真正得到重视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学困生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并且当时我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落后,因而很少看到有关学困生问题的文章和研究报告。10 年*结束后,随着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差生问题的日益尖锐,许多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在各个领域探讨学困生问题,撰写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文。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这样界定学习困难学生: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处于持续困难的学习状态。钟启泉的《差生教育与心理》,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钟启泉以国外的差生研究成果为依据,将差生分为“学习迟钝儿童”、“学习不良儿童”,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和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如何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成功进入社会。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3.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困生研究对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学困生问题是国际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主题之一,我们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如果能吸取国内外教育理论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转变学困生,促进基础教育是大有裨益的。由于各国的制度、文化背景不同,研究的视角不同,这些对我们可能都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的教育是大班集体教学,班级人数多,故正视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并积极探索转化学困生的规律更具有普遍意义。学困生是与教育的普及相伴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综观世界教育,学困生问题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英语学困生与“差生、后进生”是特殊与普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有个性,也有共性。总之,以上这些启示为英语学困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因与外因。内因主要有学生基础学力不完善、缺乏学习兴趣、意志力薄弱等,外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等。
2.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类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划分,一是按照学困生的表现分为缺乏学习动机型、情感障碍型、意志薄弱型、自我消极型;二是按照学困生的成因分为自身因素不足型、社会环境异化型、家庭责任过度型、学校教育缺失型。
3.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
根据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不同类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转化策略:社会策略;家庭策略;学校策略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23.8)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2023.9——2023.1)
(1)讨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完成资料、经验的总结。
3.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3.2——2023.7)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2.分析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分析多方了解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
3.观察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困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收集信息、经验,
4.访谈法。在对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类型分析完成后,选取部分学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了解其行为态度,找到转化方案。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份问卷分析报告《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报告》
研究性学术论文《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
一份课题结题报告
49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