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中文硕士专业的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学术和应用价值、创新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选题的来源
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词语,如“草根网民、犀利哥、房奴、蚁族、屌丝、白富美、菜鸟、驴友”等词语。这些词语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更引起了人们对这些词的关注。这些词虽然来源不一,有些人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但是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属于表人名词。表人名词指的是表示人的名词,其特点是具有“+[人]”的语义特征。据2023年--2023年出现的新词语统计中,表人名词的数量居于首位。可见表人名词与社会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具有人种、性别、年龄等不同的特点;作为社会属性的人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通过相互联系和互利合作逐渐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就结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充任不同的角色。因此,人必须要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充任的不同角色和职位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命名。使不同的名称各司其职,不同的人各就其位。因此,对汉语表人名词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揭示汉族人群对自身命名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考察汉语表人名词的意义和结构、探求表人名词的来源及其发展动态都有重大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现代汉语’的研究,许多学者的眼光仅仅局限于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例如中国大陆高等学校中文系所使用的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几乎都只是相当于普通话教材,其内容很少涉及汉语方言,更不用说海外汉语及其方言。“从国际的观点来看,当代汉语应包括海内外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研究的视野也应该扩大到全球各地的汉语及其方言,特别是要加强海外汉语及其方言的本体研究和使用研究。”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基于最新出版的《全球华语词典》中各华语区不同的表人名词进行研究。通过对华语区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各华语区中异名类表人名词的特点。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①揭示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特点。
②探求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来源。
③预测华语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发展。
研究意义:
①扩大表人名词的研究范围。
从仅仅局限于对大陆的研究转向对整个华语社区的研究。
②总结各华语社区人们为自身命名的途径和方法。
③揭示华语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三)学术和应用价值
学术价值:
通过对各华语区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其表人名词的特点和内部规律。
应用价值:
①有助于华人社区的交流。
②有助于双语互译时对表人名词的正确理解。
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表人名词的正确使用。
(四)创新点
角度创新:
站在汉语走向国际这一大背景下,把研究视野扩大到海外汉语及其方言的研究,以大陆为着眼点,分析其它华语区的不同。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国内关于表人名词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可以分为三类:
1.表人名词产生的研究
表人名词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分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因此,对表人名词的产生及其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符淮青(1991)从“艺人”和“歌手”的不同方面,谈及了汉语词汇指称各种社会成员的方法,并对其产生的方式进行了分类,体现了汉语在造词方面的丰富与多彩。安志伟(2023)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指出汉语的表人名词是通过隐喻、转喻、转指和类推等途径产生的。
他们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及表人名词的形成过程。前者是从现象出发,寻求表人名词的产生方式,后者是从语言理论的角度,解释表人名词的产生途径。
2.表人名词的分类研究
称谓类表人名词:张爱民(2000)的分析角度比较新颖,她利用加合法对汉语表人名词中的称谓名词进行了分类,认为汉语的称谓名词可以分为加合互称名词、加合他称名词、加合类称名词、加合歧义名词四类,大类下还可以再分小类,并且研究了各类加合名词的句法语义特点。
认知类表人名词:安志伟(2023)针对汉语中用动物、植物指人的现象,指出这种现象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产生的,汉语中指人的动植物名词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提取式、融合式和限制式三种语义凸显方式来体现的。梁文静(2023)从语义功能的角度,对表人名词中的认知类表人名词进行了分析。指出认知类表人名词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意义的变化,是产生一词多义的重要原因。
性别类表人名词:安志伟(2023)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新时期出现的汉语表人名词进行研究发现,指称男女两性的新指人名词在语言中呈现着不对称的现象,其中仅有39对有对应词语,专指女性的词语远远多于专指男性的词语。并指出,虽然女性在新时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参与社会的步伐也加快了,但是还没有取得和男性完全平等的地位,男女两性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从对表人名词类别的研究来看,前人对表人名词类别的研究多居于具体的、细微的、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小类,没有从大的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范围不是很广,如社会类表人名词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篇二 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及基本工作思路
一、主要内容: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改:课文范例与写作指导相结合
2、论文主要观点:
小学作文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作文“难”,存在着“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我们尝试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范文,抓住课文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学习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巧,并同时进行仿写训练,主要从课文的精彩片段、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仿写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可行性研究:
1、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据调查统计,现阶段小学生只有13%的学生爱写作文,21%的学生有点喜欢作文,24%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36%的学生怕写作文,6%的学生讨厌作文。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习作实在是“万事开头难”:一难是没内容可写,二难是不知从什么地方起笔,三难是语言干涩不具体,于是“怕”和“厌”的心情油然而生。经过多方的调查和初步研究,我们觉得学生怕写习作除了是生活中不善于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外,不善于灵活运用文本中积累的语言也是造成他们怕习作的重要原因。
经研究分析,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不论哪个版本、哪个年级的单元写作训练都和本单元的课文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单元课文内容关系紧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片段、典型范例,十分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2、研究意义:
面对学生怕写习作的心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面对新形势下的课改。在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与课文讲析有机结合,用课文范例指导学生动手写作,使范例的写作技巧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以课文范例为指导、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仿写,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作文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这样长期训练,就能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同时提高写作教学的成效。
三、基本工作思路:
选题——查阅资料——写提纲——论文撰写——修改——定稿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表:
20xx.4——20xx.5 论文选题、定题
20xx.6——20xx.8 进行初步调研,写好论文提纲
20xx.9 论文开题报告
20xx.10——20xx.11完成论文初稿,指导老师审阅
20xx.12——20xx.1 论文中期检查
20xx.1——20xx.2 论文定稿打印
20xx.3 指导老师审阅
20xx.5 毕业论文答辩
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⑵《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出版社
⑶ 网络文章
彭泽元 《如何处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系(资料汇编)》 ;
朱赤赫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3年第05期
篇三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意义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五言诗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它的研究围绕写作年代、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技巧、抒情艺术等多方面广泛展开。在情景交融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23.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23(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23(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
(一)研究内容
《古诗十九首》以抒情见长,本文着重探讨《古诗十九首》长于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创造出来的句短情长、事俗意真、情与景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分别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情感艺术和情感魅力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动人的抒情艺术。为《古诗十九首》能够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动人的艺术魅力给出自己的解释。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反复阅读诗歌,领悟深刻情感内容。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充实论文的研究素材,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大致思路对素材进行梳理、利用。
3.理论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准确凝练的用作本文的理论支撑。
4.逻辑论证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本文中有关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
(三)研究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纲:20xx年11月18日前。
3.开题报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论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论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论文答辩:20xx年5月26日。
三、写作提纲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一)乱世流离——独处他乡的无依感
1. 游子思乡无路
2. 思妇等待无期
(二)功名难就——乱世报国无门的挫败感
(三)人生如寄——生命意识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艺术
(一)巧合无垠的意象选择
1. 暗景抒凄情
2. 乐景写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衬
(三)婉转附物的托物起兴
三、《古诗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语简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伤时叹逝的感伤主义
篇四 中文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研究意义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抒情方式表现士子的人生境遇及所带来的处世态度和心灵感悟,抒发的是平凡人最基本的情感,因而可以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长久的感动人。作为五言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在谋篇、遣词、摹景、传情等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学者的观点,对《古诗十九首》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情感魅力及其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在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明确《古诗十九首》在摹景传情、借物抒怀这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抒情风格对后世诗歌创作的认识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现状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早期抒情诗的典范,在五言诗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对它的研究围绕写作年代、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修辞技巧、抒情艺术等多方面广泛展开。在情景交融的艺术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继承《文选》李善注的诠释型传统,如陈桂的《古诗十九首解》、钱基博的《古诗十九首讲话》,尤其是隋树森的《古诗十九首集释》,包括考证、笺注、汇释、评论等四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收录资料最多,对于研究者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另一派是继承元人刘履《选诗补注》的分析型传统,如徐中舒的《古诗十九首考》、朱自清的《古诗十九首释》等。
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国内政治和社会原因,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进入空窗期,但海外汉学者和港台学者的研究成果弥补了中国大陆这一时期的“文化荒漠”,如劳节的《古诗“明月皎夜光”节候释》、台湾学者张清钟的《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等。材料丰富,内容翔实。
20世纪80年代后,《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局面主要表现为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表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如王建华的《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等。现代学者对《古诗十九首》的研究多重微观分析,在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此外,还有大量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论文,如黄凌的《欢愉之词难工,忧愁之词易好——谈<古诗十九首>的感伤情怀》。这一时期的研究触及了一些本质问题,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综上所述,20世纪对《古诗十九首》的情景交融艺术的研究有继承也有发展,有创新也有局限,关于《古诗十九首》情景艺术的研究,仍然有许多的研究空间。本文试图通过收集整合前人的研究材料,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艺术作一个整体的关照和全面系统的探讨,希望对《古诗十九首》情与景的艺术特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主要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23.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2.
[3]王夫之.姜齐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3.
[4]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
[5]隋树森.古诗十九首[m].北京:中华书局,1955.3.
[6]杨树增等.盛世悲音---汉代文人的生命感叹[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
[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9]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1.
[10]张秉光.漫谈《古诗十九首》的情与景的抒写.[j].佛山: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1990(01).
[11]孟英.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12).
[12]王亚.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d].宿州: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3(04).
[13]王有景.《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d].重庆:重庆学院学报,2023(03).
[14]彭庭松.论《古诗十九首》之感伤情怀及审美特征[d].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版.2023(12).
二、研究方案(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安排)
(一)研究内容
《古诗十九首》以抒情见长,本文着重探讨《古诗十九首》长于借用景物烘托情感、融情入景、寓情于景的抒情方法以及所创造出来的句短情长、事俗意真、情与景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分别从《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情感艺术和情感魅力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古诗十九首》中动人的抒情艺术。为《古诗十九首》能够千古常新、永久的打动人的艺术魅力给出自己的解释。
(二)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
反复阅读诗歌,领悟深刻情感内容。
2.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找收集本市本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研究资料,充实论文的研究素材,从而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与大致思路对素材进行梳理、利用。
3.理论分析法
在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准确凝练的用作本文的理论支撑。
4.逻辑论证法
在充分理解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和著作等相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本文中有关问题作深入思考,进行深入的理论阐述。
(三)研究进度安排
1.学生选题:20xx年10月21日前。
2.提交提纲:20xx年11月18日前。
3.开题报告:20xx年12月30日前。
4.论文初稿:20xx年3月10日前。
5.论文定稿:20xx年5月11日前。
6.论文答辩:20xx年5月26日。
三、写作提纲
题目: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一、《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
(一)乱世流离——独处他乡的无依感
1. 游子思乡无路
2. 思妇等待无期
(二)功名难就——乱世报国无门的挫败感
(三)人生如寄——生命意识的觉醒
二、《古诗十九首》的情感艺术
(一)巧合无垠的意象选择
1. 暗景抒凄情
2. 乐景写哀意
(二)互藏其宅的情景相衬
(三)婉转附物的托物起兴
三、《古诗十九首》的情感魅力
(一)语简意深的人之常情
(二)伤时叹逝的感伤主义
39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