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社会新闻的低俗化、
娱乐新闻的明星化、体育新闻的情色化;而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却是我最终追寻的目标。下面将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及受众层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首先,经济压力促使传媒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我国媒体的市场化进程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推进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分批对传媒断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体制,传媒在各种成本上涨、财政补贴骤减的情况下被真正推向了市场,广告收入成为传媒的主要经济收入。这一时期,媒体规模急剧扩大,媒体竞争激烈,从1996年以来,除个别晚报外,各种媒介都有广告吃不饱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诱人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媒介在内容上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倾向就不可避免出现,媒介商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大众传媒要赢利,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融资。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媒体,它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和通用法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新闻)。新闻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具有商品性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大众传媒究竟以什么样的新闻吸引大数的受众,让产品易于销售从而提升广告经营呢?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假设受众的智能有限,喜欢娱乐,而对深入探讨任何课题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新闻传播者较有把握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法宝就是:传播智力要求低但娱乐性强的新闻。于是,新闻界就产生了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即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变种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出现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
其次,娱乐经济的影响,也使新闻滑向娱乐化方向。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能逐渐享受到生产劳动与娱乐休闲的双重待遇。尤其是今天,娱乐的高速发展,更使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娱乐经济。(沃尔夫语)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踏进娱乐经济时代的门槛了。正如管理顾问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活在娱乐事业中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尤其以传媒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更成为21世纪令人眩目的暴利产业,受此影响,新闻出现娱乐化潮流的现象,亦是意料之中的。
从受众层面上来看: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经济富足的现代社会,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心理上,人们追求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的放松,青睐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序化文本克隆出的精神鸦片;在行为上,表现出常人怎么享乐,我就怎么享乐;常人怎样判断,我就怎样判断的倾向。具有娱乐化色彩的新闻,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
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去大众媒介中寻找类似的新闻阅听,从而促进新闻娱乐化的盛行。cbs的王牌主持丹拉瑟提出的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 (back-fence principle),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讨论的新闻。例如20世纪 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受众有接受娱乐化新闻的深层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受众对娱乐化新闻的接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娱乐化新闻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它的泛滥就是一种宿命。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同时因为它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
首先,可以消解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缓解民众过高的政治热情。
改革的道路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秩序与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走下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有诸多的抱怨。这种抱怨如果没有倾泄的地方,积累多了,就会发酵,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作用。有人曾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语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初,知识分子普遍有失落感,生活找不到目标,颓废心态流行,游戏人生遂成为当时的流行语。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进入紧缩和重建经济秩序阶段。经济发展趋缓和经济秩序趋严两面夹击,人们对未来的高收入预期和潜在的暴富心理受挫。物价过高、腐败、失业等原先被经济虚高掩盖着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心理由90年代初的宽松状态转而吃紧。随着改革中种种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贫富差别、消费品质量和社会风气等在90年代持续成为公众满意度最低的几个方面。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饭碗骂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时,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的报纸等大众媒介,一方面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起到一定的解惑作用,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整个社会心理的疏导、放松作用,从而为人们解气。于是,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都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虽说有读者不满报纸上只拍苍蝇,不打老虎或只打死老虎的批评报道,对新闻日渐娱乐消遣的倾向,也颇有微词,但这些报道都发泄与放松了当下人们的牢骚与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心理积蓄的应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大众媒介的这种释放与缓解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改革进入纵深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
新闻的这种娱乐化现象也引起了美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忧愤,《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凯恩指出:那些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
又例如20世纪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 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对 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内,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必然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者,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群体或组织;而受传者,是指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在现实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就是社会中的大众传媒组织,而受传者则为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的网民都在受众的范畴内。至于受众观,如果以媒体为基准,就是大众传播组织对受众的社会属性以及受众与传媒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认识。观念影响行动,毫无疑问,传媒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在有意无意之间必然会影响传媒的传播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媒体的传播活动也必然会反映其受众观。因此,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就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从传媒的活动及其特征中洞察其秉承的受众观。在我国现今的传媒活动中,新闻传播活动是大众传媒从事地一项主要活动,而我认为新闻娱乐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它一定与当今传媒的受众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是以这一现象和趋势作为切入点,努力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并试图对走新闻娱乐化道路的媒体的受众观作一点价值上的判断。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都市类报纸是新闻娱乐化趋势的代表,在其新闻报道内容中占压倒多数的为软新闻。而且,都市报在新闻娱乐化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全面而深入的;从内容分析看,其硬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实际上也采用了软化处理。一些传统大报虽然也借鉴都市报的经验,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但其表现手法并不如都市报彻底,其硬新闻报道不太进行软化处理,依旧保持客观叙述的表达方式。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首先,从新闻信息的受用对象上看。不断消除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受众接触传媒的根本动机。但是受众的需求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从社会群体构成特点来看,受众由于政治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个性心理、地域特点的不同,会产生着特定的、满足其自身的需要,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新闻信息存在着相异的兴趣。同时,由于有着共同的社会需要,受众的心理需要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即受众超越了人的阶层、群体、职业、学历等社会属性的兴趣。也就是说,受众最广泛的普遍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兴趣,如好奇心理、求异心理、求快心理等,而说到底无非就是与快感、性爱、冲突、猎奇等有关的本能兴趣。清水几太郎认为,这样的兴趣就是人的原始兴趣。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新闻的表现上,都渐渐走向了满足人们原始兴趣的道路。性感、美女、虐待、富婆、失身、调情、畸形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上,一些媒体关注的多数都是这些有着强烈本能冲击力的新闻,这种趋势在网站上的社会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02年春天,中国成功发射无人宇宙飞船,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一家北京当地有影响的报纸将其放到内页,而将一个名叫哈里贝瑞获得奥斯卡奖的娱乐消息放到头条,个中原因也一定包括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自然对电影明星也很关注,而宇宙飞船升天并不是很多人都感兴趣,有关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很多人都很了解。其他方面的新闻有时也常常如此,2002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倒,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少的报道,《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都对此大加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到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觉得好玩同时还满足了其泄愤的情绪,中国的受众有谁不愿意看这位堂堂的超级大国的总统的倒霉相哪?
采用这种方式选择和加工的新闻信息,如果没有生理障碍和特殊的毅力,一般的受众是难以抗拒其强烈的故事性和冲击力,其注意力一定会被吸引,而媒体的这种作法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不管是现实的受众,还是潜在的受众,无论是稳定的受众,还是非稳定的受众。质言之,新闻娱乐化所追求的受传者是尽可能广泛的最大化的受众。
其次,从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功能上看。新闻信息对于受众有着多种功能,我认为从大体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决策依据的动能??受众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获得多种信息,并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作出判断,然后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出反映。反映的作出,就是决策,即受众为了达到最佳目标而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可见,在受众的各个方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获得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是受众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客观世界的变动和社会的变革在不断加剧,人际信息交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获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媒的提供。新闻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也不例外。第二种功能消遣娱乐功能??即人们通过信息的获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心。人们为了暂时躲避工作、学习的繁忙与紧张所造成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力,往往需要消遣娱乐。尤其在我国现今经济转轨历史转型的时期,人们都要经过一次肉体到灵魂的洗礼,处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大众往往赶到抑郁、失落、空虚,娱乐性的信息(自然包含娱乐性的新闻)对于受众来说更是必需的。
三、研究方法
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最大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严谨,研究结构更为客观准确。在论文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通过对新闻娱乐现象的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形成评价结论。
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现状,深入了解内部运作的过程和行为。本论文中将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调查对象各种特性的文字资料,经过分析后对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
在论文中,将有对选择一些个案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对这些描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使人们更深一步对财经日报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和了解,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寻找影响其发展的症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一预测。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通过对各类媒介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篇二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题目: 在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内、外部环境和成功考察
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bisff)是韩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短片电影节,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5月中旬在釜山举行,包括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韩国短片电影节,主要以展映韩国独立短片和学生短片为主。2000年,电影节更名为釜山亚洲短片电影节,主要展映和推广亚洲短片。2023年,电影节正式更名为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短片作品,致力于关注新兴导演的同时,以推广亚洲电影为己任,已成为国际颇具影响力的短片电影节。该电影节培养推出了大批优秀的韩国导演,如导演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金泰勇(《晚秋》)、柳承莞(《柏林》)、闵奎东(《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梁允浩(《假日》)、郑允哲(《马拉松》)和赵范九(《度方传说》)等等。釜山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电影交流的中介、亚洲电影工业的中心。近年亚洲各国到釜山拍摄电影每年约80部。定期举办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短篇电影节等国际性电影节之后,釜山已成为被世界人民所熟悉的电影城市。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釜山电影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 孙明贵主编.会展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 马勇,冯玮编著.会展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3]. 俞华,朱立文著.会展学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4]. 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23
[5]. 马勇,肖轶楠编著.会展概论[m].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23
[6]. 陈振兴 编.世界电影电视节手册[m].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7]. 李娜. 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多元价值分析[j]. 媒体时代. 2023(04)
[8]. 兰景婷. 浅评奥斯卡电影节中的商业契机[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3(02)
[9]. 婷婷. 第三只眼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的媒体价值与增值意义[j]. 中国广告. 2023(08)
[10]. 陈犀禾. 回顾与展望:国际化语境下的上海电影节[j]. 艺术评论. 2023(09)
[11]. 石川. 试论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j]. 艺术评论. 2023(09)
[12]. 杨晓娟. 我国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 暨南大学 2023
[13]. peranson,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 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 cineaste . 2023
[14]. penny harveyk.'ethnographic film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a review of film festivals'. visual anthropology review . 1993
[15]. jazmines tessa.'politics, violence taint manila event (manila film festival)'. variety . 2001
[16]. cucco marco.'the promise is great:the blockbuster and the hollywood economy'. media, culture & society . 2023
[17]. peranson 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 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 cineaste . 2023
[18]. parminder vir.'film, culture and politics:the festival of new latin american cinema'. race & class . 1987
[19]. halbfinger,david m.'at the toronto film festival, liberal politics as usual'. new york times . 2023
篇三 研究新闻娱乐化现象开题报告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研究新闻娱乐化现象开题报告,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酷猫写作范文网。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社会新闻的低俗化、
娱乐新闻的明星化、体育新闻的情色化;而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却是我最终追寻的目标。下面将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及受众层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具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首先,经济压力促使传媒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我国媒体的市场化进程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推进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分批对传媒断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体制,传媒在各种成本上涨、财政补贴骤减的情况下被真正推向了市场,广告收入成为传媒的主要经济收入。这一时期,媒体规模急剧扩大,媒体竞争激烈,从1996年以来,除个别晚报外,各种媒介都有广告吃不饱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诱人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媒介在内容上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倾向就不可避免出现,媒介商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大众传媒要赢利,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融资。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媒体,它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和通用法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新闻)。新闻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具有商品性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大众传媒究竟以什么样的新闻吸引大数的受众,让产品易于销售从而提升广告经营呢?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假设受众的智能有限,喜欢娱乐,而对深入探讨任何课题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新闻传播者较有把握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法宝就是:传播智力要求低但娱乐性强的新闻。于是,新闻界就产生了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即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变种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出现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
其次,娱乐经济的影响,也使新闻滑向娱乐化方向。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能逐渐享受到生产劳动与娱乐休闲的双重待遇。尤其是今天,娱乐的高速发展,更使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娱乐经济。(沃尔夫语)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踏进娱乐经济时代的门槛了。正如管理顾问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活在娱乐事业中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尤其以传媒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更成为21世纪令人眩目的暴利产业,受此影响,新闻出现娱乐化潮流的现象,亦是意料之中的。
从受众层面上来看: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经济富足的现代社会,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心理上,人们追求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的放松,青睐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序化文本克隆出的精神鸦片;在行为上,表现出常人怎么享乐,我就怎么享乐;常人怎样判断,我就怎样判断的倾向。具有娱乐化色彩的新闻,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
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去大众媒介中寻找类似的新闻阅听,从而促进新闻娱乐化的盛行。cbs的王牌主持丹拉瑟提出的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 (back-fence principle),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讨论的新闻。例如20世纪 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受众有接受娱乐化新闻的深层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受众对娱乐化新闻的接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娱乐化新闻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它的泛滥就是一种宿命。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同时因为它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
篇四 新闻专业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新闻专业开题报告,请参考!
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617事件的传播学思考》开题报告
2023年中国的性事件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重庆、海南、湖北各地爆发的事件报道不时充斥在耳旁。我们能知道事件的爆发其实已经能说明中国信息公开较改革开放前还是有进步的,在以前公共危机性事件是与中国媒体无缘的。在2023年雪灾中,媒体将第一手灾情资料展现在受众面前,对于救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为什么一年之后的09年却出现了这么多让人措手不及性事件呢,这值得深思。
从某种角度上说,性事件的发生逻辑就是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特定的信息传播是单纯性事件最终走向性事件,而且由于不同信息的推动,性事件走向发展与高潮,最终由于信息的有效管理而归于平静。在此本文将以“617性事件”为例进行剖析解读,分析性事件的产生的根源,以及政府与媒体在性事件中所担任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最终提出一个预防应对性事件的方案。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结合性事件的形成、爆发、发展、高潮、平息的过程从政府信息发布通道不畅,大众传播的弱化,公共舆论的形成,流言与谣言的迅速蔓延来研究信息的传播与管理过程,在应对性事件中政府和媒体除了担负好把关人的同时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议程设置过程中防止社会偏离。在充分研究受众心理的前提下,把握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之间的平衡。在结合传播学理论立足性事件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应对性事件的道路。
2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和利益明显分化的社会,各种利益诉求的表达、利益矛盾的冲突,将成为一种常规性的社会现象。如果有比较成
熟的社会组织能整合分化民众的利益的表达与诉求,有政府提供的意见表达与回应的平台,从而会很好的舒缓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矛盾,减少性事件的发生。
当前我国政府传播机制机制存在信源开放度不高、信道畅通度不高、信息保真度不高等问题。正由于政府信息失衡,而大众传播在与政府博弈中被弱化,从而导致人际和传播这种替代性传播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当民众的意见和情绪失去控制,其诉求集中爆发出来而走向非理性对抗,就像地震能量一样,社会的压力迟早要释放。不让其通过大众传媒和政府所提供的平台缓慢释放,它会来的更猛、更狠,会严重损害国家社会结构。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媒体在性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对于社会稳定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五 新闻娱乐现象研究开题报告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从新闻的传播功能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对新闻提供娱乐的功能的异化,即:它放大了娱乐新闻在整个媒介新闻中的地位,放大了新闻价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离了新闻娱乐功能的初衷。在新闻娱乐化中,娱乐、迎合受众是其主要宗旨,新闻在给受众传送愉悦的同时,不可避免也制造出着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导着消费的、享乐的生活潮流。新闻娱乐化使新闻已不再重视客观冷静的报道,而重在传达一种感官上的娱乐体验:或轻松、或惊险、或奇异。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新闻娱乐化现象在大众媒介中日渐兴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而一切与娱乐有关的的节目,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开发的重点。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社会新闻的低俗化、
娱乐新闻的明星化、体育新闻的情色化;而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新闻标题的煽情化、新闻叙述方式的故事化。然而,透过纷繁热闹的娱乐化的表面现象,隐藏其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却是我最终追寻的目标。下面将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及受众层面来具体分析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大众媒介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是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动力。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虽然迄今为止我国媒介基本上仍然受政府控制,但媒介作为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的单位实体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当前来势汹涌的市场化浪潮,无论操作方式、运营模式还是编辑方针等,我国媒介都不同程度地突现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有争议性的便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首先,经济压力促使传媒走新闻娱乐化道路。我国媒体的市场化进程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推进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分批对传媒断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体制,传媒在各种成本上涨、财政补贴骤减的情况下被真正推向了市场,广告收入成为传媒的主要经济收入。这一时期,媒体规模急剧扩大,媒体竞争激烈,从1996年以来,除个别晚报外,各种媒介都有广告吃不饱的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诱人的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媒介在内容上和经营上的商业化倾向就不可避免出现,媒介商业化的发展导致了传播者对获利性比对文化质量更加重视。大众传媒要赢利,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换取广告融资。作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媒体,它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同样执行着经济学中的大数法则(law of large number)和通用法则,即什么商品销,消费群,就生产什么;哪些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着力经营哪些商品(新闻)。新闻虽然不是商品,但它具有商品性这一点却是毫无疑问的。大众传媒究竟以什么样的新闻吸引大数的受众,让产品易于销售从而提升广告经营呢?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假设受众的智能有限,喜欢娱乐,而对深入探讨任何课题不感兴趣。由此可见,新闻传播者较有把握吸引大多数受众的法宝就是:传播智力要求低但娱乐性强的新闻。于是,新闻界就产生了自己的格雷沙姆法则,即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变种在争夺受众的竞逐中,出现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
2、娱乐经济的影响,也使新闻滑向娱乐化方向。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曾说,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而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能逐渐享受到生产劳动与娱乐休闲的双重待遇。尤其是今天,娱乐的高速发展,更使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相应地提供娱乐功能或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从而形成娱乐经济。(沃尔夫语)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事实上,现在我们已经踏进娱乐经济时代的门槛了。正如管理顾问大师汤姆;彼得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活在娱乐事业中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据美国学者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潮。尤其以传媒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更成为21世纪令人眩目的暴利产业,受此影响,新闻出现娱乐化潮流的现象,亦是意料之中的。
从受众层面上来看: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提供了需求经济富足的现代社会,娱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心理上,人们追求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的放松,青睐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序化文本克隆出的精神鸦片;在行为上,表现出常人怎么享乐,我就怎么享乐;常人怎样判断,我就怎样判断的倾向。具有娱乐化色彩的新闻,由于它的有趣性、刺激性,很容易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主题,之后,从众心理将导致更
多的人在无意识中去大众媒介中寻找类似的新闻阅听,从而促进新闻娱乐化的盛行。cbs的王牌主持丹拉瑟提出的的后院篱笆原则 (back-fence principle),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按照拉瑟的解释,就是设想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的篱笆上聊天讨论的新闻。例如20世纪 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受众有接受娱乐化新闻的深层心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受众对娱乐化新闻的接受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娱乐化新闻成为一种时尚之后,它的泛滥就是一种宿命。
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娱乐作为最普遍的传播产品类别,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同时因为它不挑战现存社会制度的游戏规则,因此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而且对社会融洽有利。
首先,可以消解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缓解民众过高的政治热情。
改革的道路是在摸索中进行的,秩序与游戏规则当然并不可能全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子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走下去的。在这个过程中,民众会有诸多的抱怨。这种抱怨如果没有倾泄的地方,积累多了,就会发酵,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因素。大众传媒过去是政府与民众间联系的桥梁,今天依然是。只不过以前仅仅强调媒介的宣传指导功能,今天则允许其功能延伸,沟通、宣传、监督、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得以启动。在所有这些功能中,娱乐功能的启动对处于改革中的人们来说,能起到相当大的社会心理解压阀作用。有人曾用解闷、解气、解惑三个词语来概括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末期中国社会对媒体的主流需求。90年代初,知识分子普遍有失落感,生活找不到目标,颓废心态流行,游戏人生遂成为当时的流行语。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进入紧缩和重建经济秩序阶段。经济发展趋缓和经济秩序趋严两面夹击,人们对未来的高收入预期和潜在的暴富心理受挫。物价过高、腐败、失业等原先被经济虚高掩盖着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社会心理由90年代初的宽松状态转而吃紧。随着改革中种种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贫富差别、消费品质量和社会风气等在90年代持续成为公众满意度最低的几个方面。 拿起筷子吃肉,放下饭碗骂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此时,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的报纸等大众媒介,一方面加大报道的信息量,满足人们的知情权,起到一定的解惑作用,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对整个社会心理的疏导、放松作用,从而为人们解气。于是,琐碎的社会新闻、娱乐性强的体育、娱乐新闻,都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虽说有读者不满报纸上只拍苍蝇,不打老虎或只打死老虎的批评报道,对新闻日渐娱乐消遣的倾向,也颇有微词,但这些报道都发泄与放松了当下人们的牢骚与紧张,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社会心理积蓄的应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大众媒介的这种释放与缓解作用,对于政府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改革进入纵深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
新闻的这种娱乐化现象也引起了美国一些有识之士的强烈忧愤,《华尔街日报》发行人彼得?凯恩指出:那些过于注重娱乐性的新闻几乎注定会导致歪曲事实和产生误导。那些冒充新闻的娱乐产品更为阴毒,因为它们玷污了真正的新闻。]
又例如20世纪80年代有三大新闻事件:英阿福克兰群岛之战、中东战争和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新生王子。那么人们会趋向于谈论哪件事呢?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当然是轻松有趣的皇太子话题。为此,拉瑟认为媒介应多报道皇太子的新闻,理由就是后院篱笆原则。 而前几年台湾白晓燕被绑架撕票案及香港陈健康事件,除了媒介不道德地介入外,人们在从众心理作用下对此事的关注甚至参与,在事情的恶化或演化进程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前者如一群不怕死爱看热闹的现场观众的介入,妨碍了现场警务人员的救援工作,后者如有正义的民间团体出来呼吁市民罢看有关电视节目、罢买有关报纸,结果只有寥寥一小部分人响应。相比之下,却有几十万人仍然收看那些电视节目与买报纸追看香港版?真人秀?。反过来,受众的这种从众行为与心理,又进一步刺激了媒介对此事的报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对 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以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的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在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内,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必然包括以下两个要素: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者,是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群体或组织;而受传者,是指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在现实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就是社会中的大众传媒组织,而受传者则为大众传播的对象,即受众,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网络的网民都在受众的范畴内。至于受众观,如果以媒体为基准,就是大众传播组织对受众的社会属性以及受众与传媒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认识。观念影响行动,毫无疑问,传媒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在有意无意之间必然会影响传媒的传播活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媒体的传播活动也必然会反映其受众观。因此,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就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从传媒的活动及其特征中洞察其秉承的受众观。在我国现今的传媒活动中,新闻传播活动是大众传媒从事地一项主要活动,而我认为新闻娱乐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源于深刻而复杂的原因,然而正如前面所述,它一定与当今传媒的受众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是以这一现象和趋势作为切入点,努力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及其走向,并试图对走新闻娱乐化道路的媒体的受众观作一点价值上的判断。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都市类报纸是新闻娱乐化趋势的代表,在其新闻报道内容中占压倒多数的为软新闻。而且,都市报在新闻娱乐化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全面而深入的;从内容分析看,其硬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实际上也采用了软化处理。一些传统大报虽然也借鉴都市报的经验,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但其表现手法并不如都市报彻底,其硬新闻报道不太进行软化处理,依旧保持客观叙述的表达方式。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首先,从新闻信息的受用对象上看。不断消除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受众接触传媒的根本动机。但是受众的需求并不是整齐划一的,从社会群体构成特点来看,受众由于政治背景、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个性心理、地域特点的不同,会产生着特定的、满足其自身的需要,不同的受众对不同的新闻信息存在着相异的兴趣。同时,由于有着共同的社会需要,受众的心理需要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即受众超越了人的阶层、群体、职业、学历等社会属性的兴趣。也就是说,受众最广泛的普遍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兴趣,如好奇心理、求异心理、求快心理等,而说到底无非就是与快感、性爱、冲突、猎奇等有关的本能兴趣。清水几太郎认为,这样的兴趣就是人的原始兴趣。在新闻娱乐化中,媒体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新闻的表现上,都渐渐走向了满足人们原始兴趣的道路。性感、美女、虐待、富婆、失身、调情、畸形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上,一些媒体关注的多数都是这些有着强烈本能冲击力的新闻,这种趋势在网站上的社会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23年春天,中国成功发射无人宇宙飞船,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一家北京当地有影响的报纸将其放到内页,而将一个名叫哈里贝瑞获得奥斯卡奖的娱乐消息放到头条,个中原因也一定包括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自然对电影明星也很关注,而宇宙飞船升天并不是很多人都感兴趣,有关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也不是很多人都很了解。其他方面的新闻有时也常常如此,2023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倒,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少的报道,《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都对此大加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到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会觉得好玩同时还满足了其泄愤的情绪,中国的受众有谁不愿意看这位堂堂的超级大国的总统的倒霉相哪?
采用这种方式选择和加工的新闻信息,如果没有生理障碍和特殊的毅力,一般的受众是难以抗拒其强烈的故事性和冲击力,其注意力一定会被吸引,而媒体的这种作法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不管是现实的受众,还是潜在的受众,无论是稳定的受众,还是非稳定的受众。质言之,新闻娱乐化所追求的受传者是尽可能广泛的化的受众。
其次,从新闻信息对受众的功能上看。新闻信息对于受众有着多种功能,我认为从大体上分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决策依据的动能??受众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以获得多种信息,并运用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作出判断,然后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出反映。反映的作出,就是决策,即受众为了达到目标而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选择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可见,在受众的各个方面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获得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是受众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客观世界的变动和社会的变革在不断加剧,人际信息交流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众获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媒的提供。新闻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也不例外。第二种功能消遣娱乐功能??即人们通过信息的获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身心。人们为了暂时躲避工作、学习的繁忙与紧张所造成的身心疲劳和精神压力,往往需要消遣娱乐。尤其在我国现今经济转轨历史转型的时期,人们都要经过一次肉体到灵魂的洗礼,处在价值体系的断裂期,大众往往赶到抑郁、失落、空虚,娱乐性的信息(自然包含娱乐性的新闻)对于受众来说更是必需的。
三、研究方法
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严谨,研究结构更为客观准确。在论文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通过对新闻娱乐现象的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形成评价结论。
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现状,深入了解内部运作的过程和行为。本论文中将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调查对象各种特性的文字资料,经过分析后对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
在论文中,将有对选择一些个案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对这些描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使人们更深一步对财经日报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和了解,把握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寻找影响其发展的症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一预测。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通过对各类媒介新闻娱乐化的内容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篇六 2023新闻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选题依据:(简述研究现状或需求情况,说明该论文目的意义。)
民国初年,现代新闻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而新闻教育也在此时随之孕育而生。到如今,新闻教育在中国已经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但是这一个世纪的发展却并没有让中国新闻教育走到一个较高的平台。相反,在国际信息化高速发展,我国市场化日益成熟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却日益的突显出一些问题。例如:新闻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找工作时,面对媒体贴出的“时政记者”“财经记者”“体育记者”等各种专业记者的招聘启事时,更多的是望洋兴叹。因为在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媒体和社会需要的具有跨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的新闻教育却完全忽略了这样的现实,只单方面的着手新闻专业化的教育,而让学生毕业根本不能胜任跨专业的新闻工作。
论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新闻教育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意义的对策,从而为我国以后的新闻教育提出一点建议。同时,论文的论述更多的是置身于当前社会的客观现实,结合中外各种实例分析新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诸如当年经济学在发展到专业瓶颈后,政治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各种分类学科的发展便是学科细化发展的先例。而新闻教育的分支细化的实行也将会开启一个个新学科的发展。
二、论文研究思路及工作方法
全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 概述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第二部分重点阐述新闻教育的这种现状引发的种种问题以及对社会个方面造成的负效应。第三部分着重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背后的各种原因;第四部分升华主题,利用行业之间和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找出一条合理的对策,探析我国未来的新闻教育的指导理论。
本文拟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选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综合性分析;运用个案研究法举例分析我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运用经验总结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为我国新闻教育提出一条合理的道路。
三、设计(论文研究)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 选题 2023年10月20—11月5日
2 下达任务书 2023年11月5日—11月27
3 开题报告 2023年11月28日—2023年1月5日
4 完成提纲 2023年12月4日—31日
5 完成初稿 2023年1月1日-4月30日
6 完成二稿 2023年5月1日-20日
7 完成定稿 2023年5月21-6月5日
8 答辩 2023年6 月
篇七 新闻学专业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题目:探析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及趋势
自1936年第一个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来,七十多年的时间,电视逐渐形成产业并迅速发展。今天,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中坚力量,成为人类生活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为代表,一时间如雨后春笋,电视谈话类节目被各地市电视台纷纷效仿。继《实话实说》之后的几年,各地方卫视频道、地方台也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谈话栏目。1997年7月17日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的开播被媒体视为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倾谈节目。《真情对对碰》其中的《真情大复活》板块:展现了恋人、家庭、朋友间的情感故事。节目以现场进行时方式表达人物故事和情感,故事真挚、情感动人、现场感强。1998年,湖南卫视开办的《真情》的前身就是经视的《真情对对碰》。《真情》以其新颖的视角、清新的形式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创下当年收视率新高,并且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放。《真情》的成功 使得该类节目成为其他电视台竞相模仿的对象。此后,风格各异、类型不同的情感类节目纷纷亮相,引发了一股情感热潮 。
继《真情》之后各地情感类谈话节目纷纷开办、层出不穷。如河北卫视的《真情旋律》;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心理访谈》;湖北卫视的《往事》;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安徽台的《家人》;北京台的《生活广角》、《谁在说》;广州台的《夜话》;重庆台的《情感龙门阵》;浙江卫视的《涛出心里话》;陕西台的《家庭问题》、《我说我家》、《诉说》、《有请当事人》;贵州卫视的《情感方程式》等等 而江苏卫视在2023年更是将频道整体定位在 情感 ,高举 情感天下,情感地带 的大旗,打造出 情感地带 节目群《欢乐伊甸园》、《超级调解》、《情感之旅》等七档系列情感节目。2023年,江苏卫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崛起。江苏卫视将以前分散的栏目群加以整合、创新,以 正在发生的事件,共同经历的情感 ,推出 中国第一个事件类栏目 《人间》。《人间》一经推出,马上跃居同时段省级卫视收视第一,并且全年收视居高不下,支撑起江苏卫视的高位收视平台。《人间》之后,情感谈话类节目市场上又出现了多个效仿者和追随者,一股 情感潮流 席卷中国荧屏。 (从 情感 到 幸福 :江苏卫视的品牌战略《视听界》杂志供稿20xx年11月24日16:41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一时间,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频道都有一档或几档这样的节目。有媒体文章称:在情感类访谈节目达到井喷时,全国同类节目多达上百个。从萌芽到日渐成熟兴盛遍布荧屏,各式各样的情感谈话类节目,聚拢了相当一批粉丝,引起受众前所未有的关注,几乎每档情感类谈话节目都是当地电视台的收视大户。如央视每晚深夜播出的《心理访谈》在cctv12已经成为收视率仅次于电视剧的栏目;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开播之后收视率曾高达6.8%,稳居每晚9点档上海电视频道收视率的第一,称雄同时段收视率;陕西台的《家庭问题》开播后相当长时期收视率处于频道的前列等等 情感类谈话节目进入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方面是一些情感类谈话节目因为各种原因的衰退大范围退出,一方面又是一些栏目的突破异军突起及强档推出。
曾经是引领了国内 触摸华人情感世界 的首档情感故事类谈话电视栏目 湖南卫视《真情》,2023年停播后于2023年再次真情回归。2023年11月30日《真情》升级版 《8090》重回黄金档,与受众们见面。升级版《真情》 《8090》选择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定位在中国第一档关注80、90后青少年的情感问题,重点关注80、90后新一代年轻人的情感生活故事。
年,贵州卫视《人生》的登场则让受众再次感受到了几年前久违的情感。伴随着选材和节目设置的进一步升华,贵州卫视这档情感类谈话节目获得了来自全国的关注,荧屏上再度亮起了一盏 情感 的明灯。
xx年1月,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的《幸福魔方》也是名动一时。
谈到情感类谈话节目,更让人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卫视。情感类节目是江苏卫视的优势产品,在一些地方情感类谈话节目纷纷下马转换时,江苏卫视逆势而上。 2023年,江苏卫视高举 情感 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崛起。 2023年、2023年,以品牌口号从 情感天下 升级到 情感世界 为标志,江苏卫视从单点突破式的特色化运营,进入集群突破式的频道化运营 。(从 情感 到 幸福 :江苏卫视的品牌战略《视听界》杂志供稿20xx年11月24日16:41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作者: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副台长、副总经理,江苏卫视频道总监 景志刚)
其王牌节目《人间》,凭借 正在发生的事件 以其广阔的视角、独特的风格、不断的创新。20xx年底,《人间》又在进行改版,录制新的样片,20xx年推出全新的《人间》。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差异化、品牌化、幸福化阶段
梳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沉淀,大浪淘沙始到金。如今的情感类谈话节目已为数不多,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及风格,深受受众的喜爱。情感类谈话节目已经越过瓶颈期进入成熟期,正向着差异化、品牌化、幸福化阶段稳步前进。
年湖南经视的《真情对对碰》 湖南卫视《真情》的前身作为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倾谈节目,填补了当时荧屏上的情感空白,开创了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先河。12年后湖南卫视《真情》回归,开播的《8090》成为国内第一档关注中国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情感类谈话节目。《8090》制片人陈晓冬说:《8090》栏目 第一,这是符合湖南卫视频道整体风格,主打年轻化青春化的频道气质;第二就是内容层面上,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在越来越关注青年一代他们的情感生活,在这样日趋发展的新时代中,80、90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念都存在着太大的差异,而现在对于他们情感行为的评判往往只停留在 对 与 错 这样的狭义观念上,这样简单粗暴地做出的评价是不公平和不客观的 。(2023-11-27来源:湖南卫视陈晓冬:《真情》脱胎换骨《8090》 重竖情感故事的大旗)关注年轻一代的情感,让他们拥有一块呈现真实自我心灵空间的平台,也让世人对这一代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沟通。湖南卫视这次重树情感故事的大旗,再次填补了电视荧屏的一块情感空白。
江苏广电总台周莉台长说:江苏总台(集团)将 幸福 作为价值引领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传播幸福、展现幸福,着力打造中国百姓精神上的 幸福工程 。(周莉台长访谈录:江苏广电总台的品牌建设《视听界》杂志供稿 20xx年11月29日18:50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贵州电视台的《人生》关注社会、家庭、婚姻、情感,通过讲述普通百姓的情感生活,发掘事件背后的情感故事,揭示平凡人惊心动魄的情感遭遇,把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最原生态的真实反映。《人生》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倾听,展现的同时还对故事内核进行理性的分析,传达人性真、善、美,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上海生活时尚频道曾经推出以 都市情感线 为主的全国第一档讲述都市人情感故事的栏目 《心灵花园》,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心理倾诉,解决情感困惑的平台。20xx年,东方卫视播出的情感类电视节目《幸福魔方》又具有很好的创新性。栏目首次引入 魔方 的概念,在理念、形式和内容三大方面有着全新的突破。《幸福魔方》的空间设计采用了独特的 玻璃屋 设计,主持人和当事人居其中,矗立起全景的空间,各方当事关联人和心理疏导师围坐玻璃屋四周,打破了同类节目中主持人居中,当事人坐两边,调解人在一侧的老套场景。在这种立体空间中,场景中所有人都像 魔方 的每一面一样围绕着魔方的轴心 当事人转动着,为他(她)们的情感沟通着。栏目不再满足于情感故事本身,更着力于解决当事人和关联人的情感问题,关注他(她)们未来的幸福。
当然,现在荧屏上其他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也都有其特色,本文再这里不一一赘述。
篇八 最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最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最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0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0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2010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11(1):66-69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1(1):78-80[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0(6):56-58[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8):33-34[6]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8]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11]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7.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8.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月**日
最新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开题报告
题目: 在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内、外部环境和成功考察
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选题背景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bisff)是韩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短片电影节,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5月中旬在釜山举行,包括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韩国短片电影节,主要以展映韩国独立短片和学生短片为主。2000年,电影节更名为釜山亚洲短片电影节,主要展映和推广亚洲短片。2010年,电影节正式更名为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短片作品,致力于关注新兴导演的同时,以推广亚洲电影为己任,已成为国际颇具影响力的短片电影节。该电影节培养推出了大批优秀的韩国导演,如著名导演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金泰勇(《晚秋》)、柳承莞(《柏林》)、闵奎东(《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梁允浩(《假日》)、郑允哲(《马拉松》)和赵范九(《度方传说》)等等。釜山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电影交流的中介、亚洲电影工业的中心。近年亚洲各国到釜山拍摄电影每年约80部。定期举办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短篇电影节等国际性电影节之后,釜山已成为被世界人民所熟悉的电影城市。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釜山电影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
二、选题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情况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进度
七、参考文献
. 孙明贵主编.会展经济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 马勇,冯玮编著.会展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俞华,朱立文著.会展学原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 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5]. 马勇,肖轶楠编著.会展概论[m].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
[6]. 陈振兴 编.世界电影电视节手册[m].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0
[7]. 李娜. 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多元价值分析[j]. 媒体时代. 2012(04)
[8]. 兰景婷. 浅评奥斯卡电影节中的商业契机[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2)
[9]. 婷婷. 第三只眼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的媒体价值与增值意义[j]. 中国广告. 2007(08)
[10]. 陈犀禾. 回顾与展望:国际化语境下的上海电影节[j]. 艺术评论. 2007(09)
[11]. 石川. 试论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j]. 艺术评论. 2007(09)
[12]. 杨晓娟. 我国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 暨南大学 2010
[13]. peranson,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 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 cineaste . 2008
[14]. penny harveyk.'ethnographic film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a review of film festivals'. visual anthropology review . 1993
[15]. jazmines tessa.'politics, violence taint manila event (manila film festival)'. variety . 2001
[16]. cucco marco.'the promise is great:the blockbuster and the hollywood economy'. media, culture & society . 2009
[17]. peranson mark.'first you get the power, then you get the money:two models of film festivals'. cineaste . 2008
[18]. parminder vir.'film, culture and politics:the festival of new latin american cinema'. race & class . 1987
[19]. halbfinger,david m.'at the toronto film festival, liberal politics as usual'. new york times . 2006
54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