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开题报告农村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建立起来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制度转型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有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二、论文对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现状,对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与启示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和建立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借鉴和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第一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包括养老保险制度的涵义及特征、构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演进三部分。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两部分。第三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借鉴包括外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和外国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两部分。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包括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和建立健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两部分。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具体分析我国农村养老金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2、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养老金保险制度的特点以及与国外的对比提出完善农村养老金保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论文将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将结合的方法:从对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内涵的梳理、意义的分析、制度演进的说明,然后深入到剖析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现存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最后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一、2023-2023学年第一学期
1、2023年12月10日前: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工作。
2、2023年12月10日:开题论证 3、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进行修改
4、收集资料,修改论文研究框架,撰写论文。 二、2023-2023学年第二学期
1、寒假:继续收集完善资料,继续撰写论文,完成初稿。 2、开学:提交初稿,收集资料,反复修改论文。 3、毕业论文定稿
4、答辩阶段(2023年5月22日前):第一次答辩 5、答辩阶段(2023年6月5日前):第二次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杨翠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政策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14-16 陈长民.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23.9:29-31 [3] 于超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23.1:77
[4] 汪岳、曲绍旭.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以法国的农业社会保障为例[j].社会保障,2023.10:218
[5] 王昊.部分国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与分析[j].世界农业,2023.11(343):26 [6] 涂玉华、张宝文.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低效运行的原因探析[j] .考试周刊,2023.23:125-126
[7] 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 .安徽农业科学,2023.35(36):12044-12045
[8] 张美红.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 .现代商贸工业,2023.8:19(8):31-32.
[9] 李长远.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解读及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23.8:17(4):105-108
[10] 胡宇飞.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3.12:286 [11] 常晓梅.关于改革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思考[d].2003.6:1-,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篇二 区域农村金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说明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由于我国城乡差距的逐年扩大,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的同时均衡城乡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由此,在2023年 10月,中国共产党xx届xx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构想。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非同一般,而其中金融支持研究极为重要。
理论意义:
改革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必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何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是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全面、系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对把握新农村建设实施中全局性、根本性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对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的特色内涵、特征、历史意义等进行深入阐释,构建完整的新农村建设特色理论研究体系。
实际意义:
由于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尚未发育成熟,农村金融生态体系还存功能不健全性和脆弱性,造成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资金支持困境和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对于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国内的研究动向:
目前为止,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归纳为三个相关的方面: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属性及具体思路。虽然现有研究比较广泛,就一些问题也达成了基本共识。但仍然有不少研究弱点和空白,需要我们深入、务实地继续研究。
按照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原理,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理所当然的,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认为,有资金,新农村建设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开展起来,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金融的支持。《金融时报》的汪洋认为,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扶持,离不开农村金融整体改革,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金融支持是关键。新农村建设史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财政资金的有限性决定其只能起到补充和引导的基础性作用,而金融需发挥出更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要依靠农村金融。
金融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业特别是农村金融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也遇上了大好的发展机会,为加快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保证农村金融体系对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发展应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聚成合力。金融机构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是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从农村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出发,剖析了目前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真正实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国外的研究动向:
孟加拉国的农村微型金融组织(gb与mfo)。孟加拉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有三种主体:国有银行及金融发展机构、格莱明银行(gb)和各种微型金融非政府组织(mfo)。其中国有银行及金融发展机构是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 gb和mfo的服务为微型金融,是非正规金融的组成部分,其覆盖率比正规金融要大得多。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对孟加拉国的一次调查显示,gb和mfo共为约25%的农村家庭提供了金融服务,而正规金融只服务了5%。
泰国的农业与农村合作组织银行(baac)。泰国政府一开始试图利用已有的商业银行体系解决农村金融问题,要求每个银行至少将其总贷款的5%流向农业部门。尽管政府一再放宽限额条件,商业银行仍无法达到要求。1966年,泰国政府成立了农业与农村合作组织银行(baac),其是向农户提供贷款的专业化信贷机构,由财政部领导,直接体现政府对中小农户的扶持补贴政策。
美国的复合信用型农村金融制度。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这与其完备的农村金融体制密不可分。在20世纪以前,美国没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信贷资金几乎全部由商业机构和个人提供。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农业发展对信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商业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贷款由于数量少、成本高,已无法为农业提供充裕的资金。同时,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这些资本急于在农村寻求出路,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美国开始着手改革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总的来看,美国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多种金融机构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互相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满足了美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本需要,充分体现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和支持作用。
日本独具特色的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日本的农业发展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地少人多、自然条件差、具有小农经营的历史传统。二战以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农村金融体系,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增加农业积累。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的优势是其将合作金融机构与国家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紧密相连,服务领域相对固定、信息资源较为充分、贷款决策成功率较高,各级信用社独立性较强、经营自主权较大,同时也易于政府对基础行业的扶植。而缺陷则是业务范围狭窄、资金利润薄、靠政府优惠、财政压力大。
从以上国家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农村金融的交易成本和资金的使用成本都比较高,正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引起市场引导的失效。因此,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过程中,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结合各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来看,在农村金融体制构建早期,政府的支持与干预的确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干预并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最终目标。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干预只能越来越阻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个人见解:
篇三 农村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 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 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3年2月-2023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篇四 农村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 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 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3年2月-2023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篇五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
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学原一年级160人,原二年级150人,原三年级170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30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篇六 农村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今时代竞争与合作是发展的主流,竞争的成败取决于合作的程度。合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个人的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新课标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恰好能体现课标的这一要求,他能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学习氛围。它不仅减轻学习压力,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关系由竞争转为有效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营造轻松愉快、平等尊重的数学学习环境,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建立和谐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新型良好合作关系。
3、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习惯、方法,学会创新学习。
4、教师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建立成功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四、预计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认识。
2、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包括学生在合作预习、听课、 练习、作业的有效性把握等方面。
3、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使师生形成一定的技能。
(2)实验观察法:在小学数学传统低效的课堂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活动,积极试验尝试,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提升,探究出经验和规律。
(3)个案总结法: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反思交流,形成相关的调查报告论文。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梁顺国,负责课题的指导研究,协调分工
王安锁: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落实
赵柳霞: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调查资料的设计
冯 雨:负责课题研究的实验、调查和数据统计
米绘新:负责资料的整理,归档,报告的撰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月)
形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和课题现状,收集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3年2月-2023年8月)
围绕课题目标,采用调查研究,实验观察和个案总结等方法,探究“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师生的合作能力,建立健全各项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1月)
课题研究总结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结题并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申请结题。
96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39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