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开题报告
栏目

德育开题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2-12-22 热度:94

德育开题报告

篇一 大学生德育开题报告书

德育一直是教育的重点,关于它的开题报告又应该具备哪些内容呢?

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的组成:

1.论文题目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课题的界定

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6.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7.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8.实施步骤

一、论文题目: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三、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淮北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五、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六、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着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4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

1.本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张敬邻(淮北市教科所课题主任)

张德华(淮北市教研室) 田志峰 (淮北市教研室)

邱援军(淮北市教研室)

2.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盛 波 国家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子课题负责人,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成员。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区级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

组长:魏雪雁 全国十一五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整合专项课题主要成员兼执笔人。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报告获省三等奖。论文、教学设计、课题报告等获国家级奖项十余篇次,并部分发表;获省级奖项次。从事小语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安徽省骨干教师,淮北市教坛新星,校本培训指导教师。分工: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协助开展课题研究各项工作。收集材料,撰写报告并上传。

主要成员:

欧阳丽颖,淮北市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夏丽娟,青年骨干教师,大队部辅导员。负责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归档。

参研教师:孙丽、张培 、孟春,负责会议内容记录整理,活动宣传。

参研教师:杜淑华、王玉香、王琳、王芳慧、谢军、许小燕,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八、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23年3月--2023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二年。

(一)、准备阶段:(2023年3月--2023年6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3年7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23年8月--2023年12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2023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成果呈现方式:结题报告、相关研究的论文集和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班主任论文汇编 、班队会等活动案例汇编及光盘、教师研究案例汇编等)

篇二 农村学校德育开题报告

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学原一年级160人,原二年级150人,原三年级170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30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篇三 文艺的德育开题报告模板

这学期,是来到北理的第二个学期了。此时冬季刚过,迎面袭来的正是大地复苏,万物尽显生机的初春。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我们的脸上也不再是初来学校的那种生涩和新鲜感了,时间,也不应该再浪费了。

接下来,我想分为过去和将来两部分来谈一谈我自己。

过去的回忆。初时,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呱呱坠地,纯真质朴,伴着田埂路旁的油菜花海,听着路边老槐树上聒噪的蝉鸣,踏着被雨水打湿的落叶,望着路旁一片茫茫的白色世界,过完了在脑中早已深深烙印的童年时光。而后,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张张有些发黄的毕业合照,一方方在光影里闪烁的课桌,一节节在课表里赖着似乎怎么等也等不完的课,一段青涩又有些懵懂的,似乎有些漫长的少年时光,到了真的过去的时候,却似乎只是一转眼呢。再后来,在书本堆砌的小城里奋笔疾书,在夜深人静的青白色灯光下强耐着睡意看着厚厚的书,在成绩单后或笑或瘪着嘴的憔悴脸庞,那段想来总会不自禁地微笑起来的岁月,就这样也过去了。随着接下来的一个漫长的暑假的离去,已见白发的父母亲人们送别了那些初时的孩子,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挺大的大学校园里面了。

过去的回忆,是一座值得珍藏在心底的宝藏。

拉着父母的大手在老照片那些忘不掉的角落玩耍的日子。

和舍友们在冬夜暖意融融的宿舍里无所顾忌地谈笑的日子。

和同学们在夕阳下拉着褐色的影子迎风奔跑的日子。

和朋友们在假日里空荡荡的教室中感受着窗间透过的淡色阳光,对着课本冥思苦想的日子。

和觉得很特别的女生在细雨中相视而笑的日子。

那段,很特别,无忧无虑,清澈的日子。

我是永远都会记在心底的。

将来的打算。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八去其一,高中时,从书堆的缝隙里面夹杂着风声传入耳中的那些老师说过的话,自己曾经憧憬的生活,如今看来,尽管仍是很精彩,但确实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了。曾有的种种幻想,如今成了眼前似乎可以碰触到的现实时,终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大多,是被时光的尘土埋没掉了。

就这样,过去的学期里,自己在假期里定下的纷繁目标,完成的,只是寥寥几个。在此,也不提悔恨,来日再雪此耻吧。

而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我首先想谈一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我就这样循着别人的路,跟随着熙攘的人群,自以为在努力,在拼搏地前进,那就是愚蠢的了。

人,或贫或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努力或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一开始走上这条生命的路,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过了很多电影的桥段,在电影里,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更短,就快速地被放过去了,真的很快,看来甚至让人心惊。但如果我们真的是恍惚而迷茫地活着,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蓦然回首,这不甘心的一生,又哪里有几十分钟那么长呢?也许,感觉起来,不过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从生,便到了死?

这不长的时间空白,我们要怎样填充呢?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果我就这样把这番话搬来用来回答“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第一视角,看到的人生意义都不会是一样的。我当时阅读至此段时,联想到当时的情景,振奋之下,热血激昂过,但,我却不可能愿意这样度过我的一生的。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故乡美景皆作焦土,目及之处尽皆疮痍,这样的环境,人们的心,没有余地的,是很容易就会凝聚到一起去的,凝聚的那个点,就是解放,就是自由,就是如何让故乡复归往日里的平静祥和。他们的万众一心,他们的坚定如炬的目光,透过那发黄的历史扉页,确实是能够将人一下子振奋的。

但如今,环顾四周的环境,这样的相对安静祥和的社会,这样的世界,我似乎可以有了选择的余地。

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我的人生里面所做的事情,是于我有意义的,我便心满意足了。

如“人为了什么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那又为何还要活在这世上呢?就好像,我其实并不明白为何要做一件事,但却要随着大部分的别人去做一样。万物更迭,无论人的生前有多少荣耀,最后的终点,却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为何我们还要苦苦放不下心中执迷的追求呢?

至此,我便是这样认为的。人生的最基本,也正是最有意义

篇四 大学生德育开题报告范文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至于学生会方面,我加入了机械学部学生会女生部,在那里,不仅学会了写策划,办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很多有能力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对以后也会有好处。

入党篇

当学校开始组织学生入党的时候,我就积极写入党申请书,参加每次党课,学习关于党章,参加党课考试。我热切希望投入党的怀抱,成为党的一部分,为党奉献自己的一切。希望我能顺利入党,实现我的愿望。

友谊篇

我真的很幸运,遇到了我的三个舍友。我们来自四个不同的省份,天南地北地聚在一起就是缘分,我非常珍惜。刚开始接触,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点不太适应。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比较强,很快我们就彼此熟悉了,组成了我们最温馨、最和谐的宿舍。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们,让我觉得宿舍就是我的家,让我不再孤单,让我感到温暖。我还认识了好多其他的朋友,班里的男生朋友,辅导员班主任朋友,学生会里的朋友,社团里的朋友,军训十三连的朋友,地铁上偶遇的校友……朋友们,你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一直把你们放在心里,永远永远。

结语篇

篇五 文艺德育开题报告模板

这学期,是来到北理的第二个学期了。此时冬季刚过,迎面袭来的正是大地复苏,万物尽显生机的初春。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我们的脸上也不再是初来学校的那种生涩和新鲜感了,时间,也不应该再浪费了。

接下来,我想分为过去和将来两部分来谈一谈我自己。

过去的回忆。初时,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呱呱坠地,纯真质朴,伴着田埂路旁的油菜花海,听着路边老槐树上聒噪的蝉鸣,踏着被雨水打湿的落叶,望着路旁一片茫茫的白色世界,过完了在脑中早已深深烙印的童年时光。而后,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张张有些发黄的毕业合照,一方方在光影里闪烁的课桌,一节节在课表里赖着似乎怎么等也等不完的课,一段青涩又有些懵懂的,似乎有些漫长的少年时光,到了真的过去的时候,却似乎只是一转眼呢。再后来,在书本堆砌的小城里奋笔疾书,在夜深人静的青白色灯光下强耐着睡意看着厚厚的书,在成绩单后或笑或瘪着嘴的憔悴脸庞,那段想来总会不自禁地微笑起来的岁月,就这样也过去了。随着接下来的一个漫长的暑假的离去,已见白发的父母亲人们送别了那些初时的孩子,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挺大的大学校园里面了。

过去的回忆,是一座值得珍藏在心底的宝藏。

拉着父母的大手在老照片那些忘不掉的角落玩耍的日子。

和舍友们在冬夜暖意融融的宿舍里无所顾忌地谈笑的日子。

和同学们在夕阳下拉着褐色的影子迎风奔跑的日子。

和朋友们在假日里空荡荡的教室中感受着窗间透过的淡色阳光,对着课本冥思苦想的日子。

和觉得很特别的女生在细雨中相视而笑的日子。

那段,很特别,无忧无虑,清澈的日子。

我是永远都会记在心底的。

将来的打算。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八去其一,高中时,从书堆的缝隙里面夹杂着风声传入耳中的那些老师说过的话,自己曾经憧憬的生活,如今看来,尽管仍是很精彩,但确实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了。曾有的种种幻想,如今成了眼前似乎可以碰触到的现实时,终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大多,是被时光的尘土埋没掉了。

就这样,过去的学期里,自己在假期里定下的纷繁目标,完成的,只是寥寥几个。在此,也不提悔恨,来日再雪此耻吧。

而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我首先想谈一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我就这样循着别人的路,跟随着熙攘的人群,自以为在努力,在拼搏地前进,那就是愚蠢的了。

人,或贫或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努力或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一开始走上这条生命的路,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过了很多电影的桥段,在电影里,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更短,就快速地被放过去了,真的很快,看来甚至让人心惊。但如果我们真的是恍惚而迷茫地活着,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蓦然回首,这不甘心的一生,又哪里有几十分钟那么长呢?也许,感觉起来,不过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从生,便到了死?

这不长的时间空白,我们要怎样填充呢?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果我就这样把这番话搬来用来回答“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第一视角,看到的人生意义都不会是一样的。我当时阅读至此段时,联想到当时的情景,振奋之下,热血激昂过,但,我却不可能愿意这样度过我的一生的。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故乡美景皆作焦土,目及之处尽皆疮痍,这样的环境,人们的心,没有余地的,是很容易就会凝聚到一起去的,凝聚的那个点,就是解放,就是自由,就是如何让故乡复归往日里的平静祥和。他们的万众一心,他们的坚定如炬的目光,透过那发黄的历史扉页,确实是能够将人一下子振奋的。

但如今,环顾四周的环境,这样的相对安静祥和的社会,这样的世界,我似乎可以有了选择的余地。

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我的人生里面所做的事情,是于我有意义的,我便心满意足了。

如“人为了什么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那又为何还要活在这世上呢?就好像,我其实并不明白为何要做一件事,但却要随着大部分的别人去做一样。万物更迭,无论人的生前有多少荣耀,最后的终点,却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为何我们还要苦苦放不下心中执迷的追求呢?

至此,我便是这样认为的。人生的最基本,也正是最有意义

《德育开题报告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