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理工开题报告1600字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__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篇二 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题报告1000字
为了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特对开题报告制定以下要求。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①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
②技术攻关研究专题;
③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企业目前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引进等技术难题或科研攻关项目。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
二、工程硕士在确定学位论文课题后,要写出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两部分。文献阅读和选题工作一般从全部课程学习完成后进行。
三、写“文献综述”以前,要大量阅读与论文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
通过阅读文献,要掌握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发展前沿。
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内容包括:论文课题所在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学术现状、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要对文献涉及的主要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和述评。所阅读的文献目录要在附录中一一列出。
“文献综述”完成后,交导师评阅。导师要写出评语,导师认为综述报告不合格,要继续阅读文献,重新撰写。
四、在文献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3、拟解决的生产实际的主要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4、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期达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
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
开题报告会议可以由导师主持,可设一秘书记录、整理会议材料。与会专家和其他参加人员可以提问、质询。报告会议后,工程硕士本人和其他与会人员退场,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导师介绍工程硕士“文献综述”撰写情况,与会专家对选题进行评议、讨论,秘书汇总与会专家的评议和意见。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开题情况评分,按“合格”本和“不合格”评分。最后,填写专家意见和评分,与会专家要签名。
六、开题报告评为“不合格”者,可在一个月内再作一次。第二次仍为“不合格”者取消做论文的资格,按结业处理。
篇三 理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6750字
理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数字化直复营销对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影响研究
一、 选题意义:
1. 目前国内对直复营销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都有研究,但是对直复营销在国内服装企业的应用研究却寥寥无几,而对数字化直复营销策略在中国服装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几乎没有。大部分的研究仅仅局限在计算机行业、邮政和笼统的中小型企业中,并且大部分服装品牌对数字化直复营销概念模糊。
2. 数字化直复营销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但是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中,数字化直复营销在服装业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且运用相当成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在中国本土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势下,运用数字化直复营销策略将会给中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
3. 通过调研中国本土品牌运用数字化直复营销策略的程度比较,并且实际案例,分析现今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给品牌带来的影响。对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数字化直复营销应用现状提出有效的对策,来实现品牌的利润最大化,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广品牌,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二、 可行性分析:
中国本土服装企业所创造出来的品牌,尤其是休闲装品牌已经出现了严重地市场过剩现状,品牌产品的同质化,营销技术趋于模仿,品牌的创新和动力的缺失,使得国内服装本土品牌开始集体衰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大众化营销趋势向个性化营销的转变,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化的直复营销战略,建立起了良好的顾客关系,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销售业绩大幅度提升,这样高效的、可测量的颠覆性的新营销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数字化直复营销虽然还没有在中国本土品牌中普及,但是很多服装品牌已经试水数字化直复营销。互联网的急速普及,手机3g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直复营销策略必定给中国服装本土品牌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 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分析对以数字化直复营为服装品牌营销策略应用程度差异对比分析,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应用现状。提出数字化直复营销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适用于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数字化直复营销对策来推进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国际化、品牌化、科技化的进程,让中国本土品牌更好的发展。
四、 总体研究思路:
首先,分析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趋势。分析在数字化时代的进程下,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发展数字化直复营销所具备的条件。再通过分析本土服装品牌的数字化营销策略应用程度的分析,结合某主导型本土品牌的个人访谈,总结出国内服装品牌发展数字化直复营销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现实问题。
五、 预期成果: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数字化直复营销在中国本土服装中的应用程度差异,结合中国本土服装企业发展现状,归纳出适用于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的有效的数字化直复营销策略,使我国本土服装品牌能够通过这种有效的、可测量的、高回报的新营销策略来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能够根据自身服装企业的实力来使营销策略更加创新、更加高效。真正地能顺应当今的新的营销趋势发展,实现个性化服务,建立起品牌价值,维护好顾客的关系。
六、 基本内容与纲要
七、 工作计划:
20 年12月10日 开题报告初稿
20 年12月24日 开题报告与任务书
20 年01月04日 论文初稿、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20 年03月22日 论文整理、格式修正
20 年04月01日 论文整理、格式修正
20 年05月12日 论文完成
理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__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理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设计
开题报告内容
①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s)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cd)相比,oleds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比液晶低20%~30%) 、自发光、宽视角、工艺简单、成本低、温度适应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目前,在手机、pda、数码相机等小屏显示应用领域oleds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 显示屏 。
oled显示器驱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无源矩阵oled(passive matri_ oled,简称pmoled)和有源矩阵oled(active matri_ oled,简称amoled)。pmoled采用行列扫描的方式驱动相应的像素发光,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器件能耗高,分辨率有限,器件寿命和显示品质也无法同tft-lcd 相抗衡。在amoled 中,每个发光像素都有独立的tft电路驱动,不存在交叉串扰问题,亮度、寿命以及分辨率等都较pmoled 有大幅提高 。由于显示器未来发展趋势是向着高精细画质应用,pmoled驱动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发展amoled驱动技术,解决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瓶颈”问题显得日益迫切。
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是amoled显示器的核心技术内容,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项目致力于基于薄膜晶体管(tft)的amoled显示器像素驱动电路的研究与实现。
② 工作任务分析
目前,应用于amoled的薄膜晶体管主要有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和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二者实现量产的优势最大 。a-si tft与ltps tft相比具有工艺简单、价格低、制备成品率高、关态漏电流小等优点。但a-si tft载流子迁移率低,器件的尺寸要比ltps tft大得多,而且驱动电压和信号电压都比较大,这些不利因素会造成显示屏像素开口率下降、oled的寿命缩短 ,同时a-si tft技术存在着过高的光敏感性问题 。ltps tft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相比于非晶硅工艺,其特征尺寸可以做到更小,增加oled像素的开口率,还可以实现将显示器的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显示器的周边。
oled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可分为电流编程模式和电压编程模式。电流编程是在数据线上提供一恒定电流通过电流镜的作用控制oled上流过的电流,即根据通入电流的大小控制像素的明暗程度(灰阶)。文献[4]和[9]是采用电流编程模式。采用电流编程技术的amoled画面具有自动补偿ltps tft器件差异的功能,由此能提供高均匀度及高精细的画质表现,但在低色阶区电流写入不足 。在电流编程之前还需要以电压驱动一小段时间使oled本身的寄生电容预充电(precharge)使oled的两端电压达到导通电压,导致建立时间长,扫描频率不能太高,限制了电流编程模式只适用于中小尺寸显示 。另外,电流镜设计中一般要求至少两个ltps tft的物理特性是一致的(阈值电压、迁移率等相同),对于目前的多晶硅工艺这是很难实现的。 电压编程模式是在数据线上使用电压信号控制流经oled的电流而决定像素的明暗程度。电压编程模式结构简单,开口率高,像素充电迅速,功耗小,控制方便,外围驱动芯片设计容易、成本低。通过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可补偿ltps tft阈值电压的差异及oled导通电压随时间退化,还可以补偿大面积显示中电源线寄生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但无法补偿tft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异。尽管如此,可以通过优化ltps tft制备工艺提高迁移率的均匀性。
最简单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如右图所示,包
含两个薄膜晶体管(tft)和一个存储电容(简称2t1c
电路),其中一个开关 (switching) tft,一个驱动
(driving)tft。当扫描线(scan line)开启时,外
部电路送入电压数据信号经由开关tft存储在存储电
容(cs)中,此电压信号控制驱动tft导通电流大小,
也就决定了oled的灰阶;当扫描线关闭时,存储于cs中的电压仍能保持驱动tft在导通状态,故能在一个画面时间内维持oled的固定电流。
与tft-lcd利用稳定的电压控制亮度不同,oled器件属于电流驱动,需要稳定的电流来控制发光。由于制程和器件老化等原因,各个像素点驱动管tft的阈值电压存在不均匀性,这样导致流过各个像素点oled的电流会发生变化,影响图像显示的均匀性。因此有必要对像素电路提出补偿,使流过各个像素点的电流非均匀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多文献 在仿真的过程中,将oled器件作为一个二极管和电容的并联,本项目中采用的oled模型也是将一个二极管和电容并联。本项目采用eda仿真软件hspice,对设计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并提取出合理的参数,实现对驱动管tft阈值漂移的补偿。
③ 国内外研究现状
2t1c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像素开口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因此2t1c电路的研究吸引了不少研究单位 。吉林大学司玉娟等 曾经做过传统am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仿真研究,在合理选择poly-si tft模型参数的基础上, 对2t1c像素驱动电路进行详细分析, 总结出驱动电路的合理工作参量, 并详细分析它们的变化对驱动电路的影响, 为像素驱动电路设计分析提供依据。sanford等 把oled器件不仅作为发光器件,而且把它作为一个电容使用,提出了一种可以补偿阈值漂移的2t1c电路,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消除阈值漂移的影响。
此外多个研究单位提出了多于2个tft的tft补偿电路。1998年r.dawson等 首先提出了四个tft和二个电容的补偿电路,它不但可以补偿值电压的改变,还可以减少电源线寄生电阻导致的电压降,与传统2t1c驱动电路相比,可以使得面板的亮度更加均匀。j.h.lee等 提出了一种基于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h tft)可补偿阈值漂移的6t1c像素驱动电路,实验表明文献[12]中所设计的像素驱动电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流过oled的电流只有7%的衰减,远远小于传统2t1c电路的28%,仿真和实验都表明这种6t1c电路能够维持相当的电流稳定性,从而保持面板发光亮度的基本不变。c.l.lin等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电路,这款基于poly-si tft 的5t1c 像素电路采用光学反馈的方式,不仅消除了poly-si tft的驱动管阈值电压不均造成的像素点发光亮度不均,而且弥补了由于oled本身的退化导致的发光亮度下降。同时,相比于文献[12],文献[13]少了一个晶体管从而提高了像素的开口率。文献[14][15]均是五个tft和一个电容的像素驱动电路,对ltps tft的驱动管由于制程工艺造成阈值电压不均提出了补偿,提高了像素点的发光均匀程度。文献[11]-[15]的像素电路使用了多个tft,导致控制线路复杂,降低了像素点的开口率,基于此文献[16]提出了三个tft和一个电容的补偿电路,这个电路不需要驱动管tft的阈值产生阶段,从而控制信号波形与传统2t1c电路一样简单。以上像素补偿电路[11]-[16]皆是基于电压编程模式。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编程的4t1c电路,仿真和实验同时证明该电路能够补偿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的阈值电压和迁移率的不均。当像素点温度从27 升至60 时,该4t1c电路流过oled的电路仅增加了1.5%,而传统2t1c电路流过oled的电流将增加37% 。
④ 毕业设计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
第1-2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3-4周:优化传统2t1c像素电路设计参数,2t1c电路动态分析和仿真,进一步熟悉hspice和aim-spice仿真软件的使用。
第5-6周:研究文献[13]中的像素电路,提取oled器件、存储电容和tft器件的模型参数。
第7-8周:进一步阅读文献,找像素电路设计的灵感,并构思新的阈值补偿电路拓扑结构。
第9-12周:仿真分析新的电路拓扑,并提取出合理的模型和工艺参数。
第13-14周: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准备毕业答辩。
第15周:毕业答辩。
⑤ 参考文献
黄春辉,李富友,黄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
司玉娟, 冯凯, 郎六琪, 刘式墉. 一种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驱动电路的设计[j]. 发光学报, 2005, (02):257-261
[3] 刘小灵, 刘汉华, 郑学仁, 李斌, 冯秉刚, 彭俊彪. oled点阵驱动电路设计及oled驱动特性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05, (02):140-144
[4] 郭英英, 李荣玉, 梁宝闻, 王帅, 陈秀锦. am-oled四管像素驱动电路特性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08, (06):667-670
[5]陈金鑫,黄孝文.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九章.
[6] 司玉娟,李春星,刘式墉. 有源oled两管tft像素驱动电路的仿真研究[j]. 发光学报, 2002, 23(05):518-522 .
[7]李震梅, 董传岱.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研究[j]. 电视技术, 2004, (12):49-51
[8] a. nathan, g. r. chaji, and s. j. ashtiani, “driving schemes for a-si and
ltps amoled displays,” j. display technol., vol. 1, no. 2, pp. 267–277,
dec. 2005.
[9] j. h. lee , w. j. nam , b. k. kim , h. s. choi , y. m. ha and m. k. han 'a new poly-si tft current-mirror pi_el for active matri_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7, pp. 830 2006.
[10] j. l. sanford and f. r. libsch, “vt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of voltage
data amoled pi_el circuits,” in proc. idrc, 2003, pp. 38–40.
[11]r.dawson, z. shen, d.a. furst, s. connor, j. hsu,m.g. kane, r.g. stewart, a. ipri, c.n. king, p.j.green, r.t. flegal, s. pearson, w.a. barrow, e.dickey, k. ping, s. robinson, c.w. tang, s. vanslyke, f. chen, j. shi, j.c. sturm and m.h. lu,“design of an improved pi_el for a polysilicon active-matri_ organic led display,” si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oceedings, 1998, pg. 11.
[12] j. h. lee, j. h. kim, and m. k. han, “a new a-si:h tft pi_el circuit
compensat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shift of a-si:h tft and oled for active matri_ oled,”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6, no. 12, pp.897–899, dec. 2005.
[13] c. l. lin and y. c. chen, “a novel ltps-tft pi_el circuit compensating
for tft threshold-voltage shift and oled degradation for amoled,”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8, no. 2, pp. 129–131,feb. 2007.
[14] h.y.lu, p.t.liu,t.c.chang, s.chi. “enhancement of brightness uniformity by a new voltage-modulated pi_el design for amoled displays.”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06, 27(9):743-745.
[15] b.t. chen, y.h. tai, y.j. kuo, c.c. tsai and h.c. cheng, “new pi_el circuits for driving active matri_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solid-state electron 50 (2) (2006), pp. 272–275
[16] chih-lung lin, tsung-ting tsai, “a novel voltage driving method using 3-tft pi_el circuit for amoled,”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vol. 28, no.6, pp. 489-491, june 2007.
篇四 理工类开题报告2400字
题目:聚类算法研究及其在ids中的应用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在实际应用中,估计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算法通常丢弃增长缓慢的簇,这样的簇趋向于代表离群点。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__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3.基于密度-网格的聚类算法
与传统的聚类方法不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数据密度来发现任意形状的类簇;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使用一个网格结构,围绕模式组织由矩形块划分的值空间,基于块的分布信息实现模式聚类,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常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特别是与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方法在以空间信息处理为代表的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伴随着近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可伸缩的聚类方法的开发,它在空间数据挖掘研究子域日趋活跃。
开题报告研究方法大全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篇五 华南理工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2100字
论文题目:基于标准化的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方法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高。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亲自题写“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命名解放,1956年7月14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解放”牌载货汽车从长春一汽总装线上盛装下线,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此开始起步,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滔滔不息的源头。直到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211万辆和219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我国汽车的产销量还在不断的增长,将来汽车的保有量将大大的增加。机动车保险业务也随之的到迅速的发展。1983年将汽车保险改为机动车保险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在1980年至1999年的20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1494.47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民币306亿元,赔款支出人民币170.9亿元,赔付率为55.7%.从此以后,汽车保险就一直是财产保险的第一大保险种类。
2.选题的意义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渐的成为了普通家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我国汽车还在不断的发展阶段,预计将来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将是个很大的数字。汽车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工地作业等带来很便捷的作用,但是其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不可忽略的。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为了保障交通事故中人生,财产安全,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汽车保险业务也就应运而生。汽车查勘定损岗是直接接触标的车,对交通事故、汽车损坏等汽车保险把守第一关。
二、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般的情况下保险理赔中涉及到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两个角色。保险责任是根据保险条款中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来确定。不同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和免除责任又是不相同的,不同保险公司的定损标准有差别。保险业务想要在市场扎下的筋基除了有一个大市场的需求之外还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是公平、公开、公正,又能更好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众说周知,我国的汽车保险业务起步较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于1955年停止了汽车保险业务。直到7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国驻华使领馆等外国人拥有的汽车保险的需要,开始办理以涉外业务为主的汽车保险业务。而国内的汽车保险真正的开始发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恢复的。1955年到1980年相隔25年之久,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国外汽车保险行业的制度相比于国内还是先进很多的。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运用到汽车保险业务之中。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方法势在必行。
论文应完成项目
(1)国内外汽车保险查勘定损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2)国内外汽车保险查勘定损的工作特点对比分析;
(3)我国汽车保险查勘定损工作的人才构成、行业规范、行业范畴等要素分析;
(4)车险查勘定损工作内容细化分析;
(5)车险查勘定损岗位的操作方式标准化研究。
拟解决关键问题
1.查勘的调度流程是怎样的
2.如何判断事故的真实性
3.查勘员需要懂得的交通知识与整个赔款程序
4.定损员拍照的技巧
5.判断零件修复还是更换的标准
6.定损员如何入单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选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各种学术文献,全面的了解车险现场查勘定损的方法。
实习观察法:通过到人民财产保险实习,了解、学习、研究国内查勘定损方法。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国内国外车险查勘定损方法的利弊,扬长避短。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促进国内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
2.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首先是通过相关的查阅书籍,学术报告对车险现场查勘定损有初步的了解。在到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实习汽车查勘定损岗。一般来说,作为实习生都会被派到门前定损。这样就有一个很好的机会直接接触到定损的方法,要点。实习一段的时间之后就会被派到现场查勘。
其实,查勘和定损时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在查勘和定损之间有衍生出复勘岗,只不过对于复勘岗一般是由查勘人员进行复勘。
除此之外还要基本弄懂常见车型的配件价格,这一点也是做好定损工作的要领。
四、选题研究的工作基础
1.我本人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实习生。对车险查勘定损有一定的了解,有机会再去深入学习研究。
2.我们有一门汽车保险课,有条件让老师指导一下。
3.学校图书馆有很多查勘定损方面的书籍,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深入的学习。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1.王俊喜。浅析汽车保险查勘定损模式[j].企业导报,2023(16)。
2.朱奇。商业保险语境下的车辆定损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保险,2023(06)。
3.李景芝,赵长利。《汽车保险与理赔》,国防工业出版社2023年版。
4.周新苗。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风险理赔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12)。
5.王俊喜。svda查勘定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研究。湖南农机,2023(5)。
6.刘少波。探索车险理赔通赔通付。中国保险报,2023(9)
7.陈世飞。《汽车保险与理赔》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8.王永盛《车险理赔查勘与定损》机械工业出版社
9.骆孟波《汽车保险与理赔》同济大学出版社
10.赵颖悟《汽车保险与理赔》电子工业出版社
11.熊福生《保险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3.
70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