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小城镇建设,做为农业大县的xx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都是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农业生产效益直接影响xx县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近年来,为确保粮食安全、扩大内需,xx县加大了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田排水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运行现状还令人担忧,配套设施差、保障程度低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江省东部,地处张广x与x的衔接地带,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6镇4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面积x万亩,属半山区农业县份,素有“五山半水四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我县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x毫米,水资源总量x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x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拥有水资源x立方米。县域内的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有11条,较大的河流有x,较小的河流有x河等,这些河流均为x江水系。其中,xx河为xx江一级支流,xx河的一级支流,其它小河流为x河的二级支流。
(一)建设情况
多年来,在省、市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采取民办公助、政策激励、资金捆绑等措施,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了水利建设步伐。xx至今,全县共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亿元,新建改造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规模的防洪除涝、农田灌溉、水土保持和城乡供排水体系,基本保障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已建成水库x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x座,小1型x座、小x型x座,总库容x亿立方米;堤防总长度x公里,堤防保护面积x万亩,建设穿堤建筑物x座;机电井x眼,x坝x处,提水站x处,万亩以上灌区x处,水田灌溉面积达到x万亩,配有用水干渠x条,排水渠道x千米,配套建筑物工程桥、涵、闸、坝等各类建筑物x余座;已建人畜饮水井x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积x万亩。
(二)管理情况
目前,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有县管、乡管、村管、群众自管、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个人承包租赁等x种形式,农民用水协会组织达到x个。县水务局下设几个直属管理单位:向x个水库设有直接管理单位,负责库区工程的管理、维护及夏季防洪。河道处、水资源办为行政事业执法单位,担负着河道、堤防管理,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和管理;水保站负有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职能;设计队负责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设计、测量、施工、科技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工作;灌区、涝区管理单位负责灌涝区的水利工程管理,保证农田及时供水和排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粮食产能不断提升的需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灌区田间工程不配套。由于我县不靠近大江大河,前些年不是水利投资重点,灌区田间工程建设时间早,工程标准低、不配套,年久失修。如江河自流灌区共有拦河坝x座,但永久性的只有x座,仅占x%,其余均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建设的条石坝,建设标准低,工程质量差,加之运行年久、老化失修,实际灌溉排涝能力很低,渠道渗漏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灌区续建与节水配套更新改造的形势逼人、任务艰巨。
二是中小河流防洪堤防标准低。我县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x条中小河流中,已设堤防的还不足1/3,其余均没有设堤防,而且建成的堤防多为砂基砂坝,防洪标准很低,建筑物也不配套。按照设计标准x河要达到30年一遇洪水标准,八虎力河、七虎力河等其它中小河流堤防要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目前只达到5—xx年一遇标准,有的堤段断断续续,有的堤段为沙堤,穿堤建筑物不配套,存在严重的防汛隐患。遇有暴雨极易成灾,每年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很大。堤防防洪标准亟待提高。
三是控制性工程不足。全县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方米。目前,县域内流域面积超过x平方公里的河流多数没有控制性工程,只在x力河和x河上修建了向阳山水库。在双龙河上修建了共和水库和团结水库,金沙河上修建了金沙水库,七虎力河支流修建了x水库、x水库,控制面积只有x平方公里,仅占全县区域面积的x%。拦蓄地表径流总量x亿立米,只占径流总量的x%,在x河、x河、x力河等主要河流上没有水源控制性工程。由于缺少控制性工程,大量的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水资源利用率低,抗灾能力较弱,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格局。
四是水源工程分布不均。xx县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以旱灾为重,一遇干旱农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我县还有大部分耕地没有抗旱水源和灌排设施,仍旧靠天吃饭。现有的x眼灌溉井都集中分布于水田和平原区,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的旱田灌溉几乎空白。
五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县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为x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x%,高出全省平均数x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造成沟壑增多,吞噬良田,淤积河道。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地沙化、瘠薄,粮食减产。近几年,虽然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任务,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面积仅x万亩,不足水土流失总面积的x%此外,又由于人口增加、建设规划用地等原因,不断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业整体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的压力很大,生态环境日益恶劣,急需治理的形势迫在眉睫。
六是建管机制不畅。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既有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机制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套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农田水利的投入补偿机制未形成,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体制,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同时,农村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部分工程由于没有水利部门的介入,造成工程质量差、标准低,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建管机制。
七是工程管护人力和资金短缺。虽然近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不断增加,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水利建设投劳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各地普遍采取由劳动积累工支付维护管理经费,取消两工后,县级财政没有能力解决管护资金,致使大部分防洪灌溉工程管理滞后,工程老化、得不到及时维修,损坏严重,进而又形成了新的隐患。尤其是那些存在病险隐患的小水库和小塘坝,简单的维修都难以进行,正常防汛备土无法到位,使本来建设标准不高的水利设施更加脆弱不堪。其次,水利工程正常管护难以为继。部分小型灌溉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严重影响了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行和安全维护。
八是工程占地协调难。水利工程大部分属于公益事业。但是在基层,当兴修水利工程这样的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村民代表大会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工程正常用地哪怕是涉及到水利工程用地或行洪区内土地,老百姓都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水利工程用地难以协调,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困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受到明显限制,减少幅度很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对水利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一要用好政策。xx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看出“xx”时期,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决心和力度,水利建设正进入大投入、大发展的最好机遇期,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要抢抓这个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协调,力争上级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要放宽视野。地方政府应放宽水利的建设和投资渠道,解决水利建设投资渠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的“瓶颈”问题,要鼓励符合条件的融投资企业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协调信贷部门加大对涉水工程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要筑巢引凤,精心包装推介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营利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采取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重罚等硬性的措施和办法,调动各乡、镇政府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发挥其在改造水利设施方面的主体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水利发展格局。
2、要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投融资问题。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彻底解决水利工程存在的标准低、不配套、防洪能力弱、控制性工程少的问题。一是各级财政要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按照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额度。尤其是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上,应确保在原有基础上稳中有升、逐年加大,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二是各类资金要捆绑整合。根据“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方法,集中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要加快发展。鼓励和支持发展市场开发和运行机制,本着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有利于加强工程管理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发展民营水利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走民建、民有、民营、民受益,“小农水、全民建”的发展之路,解决水利投入资金不足,渠道单一的问题。
3、要做好水利工程规划,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水利建设,规划先行。必须从规划这个基础抓起,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自下而上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逐级审核汇总,形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首先,要顺应民意。在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时,要坚持群众参与、民主集中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听取农民群众、农村基层组织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在规划时做到倾听民生、符合民意,科学合理地做好规划工作。其次,要超前谋划。目前,多数地区都存在“国家不投入、地方不动手”的问题,上级有政策以后,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不顾实际,未经论证就盲目上报,导致项目投产后偏离实际。必须要结合国家水利发展形势与当地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规划经费,提早谋划,超前运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谋划储备工作。立足于早规划、早落实、早行动,加快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全力推进全县的防洪工程体系、抗旱工程体系、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人畜饮水工程体系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为推动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桦南县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要做好城市后备水源建设。即使“xx”期间一些项目不能上马,也要谋划水利远景规划,强力推进项目前期,通过建设寒虫沟水库、“引八济向”调水工程和向阳山大型灌区为主的灌排渠道,连接七虎力河、八虎力河、倭肯河等河流和向阳山水库,形成河湖连通水网体系。第三,要统一协调。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以工代赈等部门都有水利项目,在地方出现了“多龙治水”的现象,由于各部门缺少水利专业人员,甚至个别项目没有聘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在建设施工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标准低、质量不过关等问题,建成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水利部门做好这些项目的统一协调布局,纳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中,由水利部门统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建设,全程参与、监督工程质量和标准,坚决杜绝重复建设和今天建明天改的现象。4、要完善工程管理机制,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的思想观念,从单一注重建设向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一要狠抓落实强化制约。要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必须落实好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法规条例,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二要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和受益范围的大小,深入推进建管分离,主体明晰、责权利统一的良性投入、管理和运行模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效果。以我县向阳山灌区为例,实行了“分级管理、鉴定管理责任状”的管理模式,灌区总站和分站鉴定责任状,用水协会与分站鉴定责任状,管理者既是承包者也是受益者,既调动了承包者的管理积极性,又能节约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要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要按照“抓大放小,改旧促新”的指导思想,转让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激活发展内力。一是深入推进“五小”水利工程改革。深入总结“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针对合同不规范、养护不及时、承包期限短、拍卖租赁形式少等问题,总结推广改革中的成功模式,推进水利工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保证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目前,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在基层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分离人员的两险、陈欠工资和买断费用等问题实际解决起来难度很大,应尽快对水管单位采取定岗定编、转换机制、管养分离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水管单位机制不活、经费短缺、人员臃肿、管理粗放的问题。并理顺乡镇水利助理的权属关系,将编制、经费上划到水利系统,提高水利部门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管理水平。三要放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权、管理权和经营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租赁、拍卖、承包等办法,进行小流域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的开发,逐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经营企业化。
5、要强化节水措施,提高水土流失的保护和治理能力。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充分利用的同时,要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水资源现象的发生。一要以转变运行方式促节水。目前,大多数地区灌溉用水是按亩收费,必须要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在完善工程配套的前提下,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统一计量收费的水价收费方式,打破用多用少一个标准的传统收费方式,切实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二要以加快治理促节水。要加快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控制流失的基础上,狠抓综合治理,提高水土资源使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大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扶持和投入力度,以建立旱田灌溉示范园区为核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旱田的节水灌溉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要以健全监督体系促节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包括林业、畜牧、工业项目占地等各种原因,控制流失必须要强化综合治理,针对各种能够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研究切合实际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地方性的制度和办法,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水土保持监督网络,有效保护和控制水土流失,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要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水利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农村水利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且技术性强,打造一支坚强有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基层水利服务队伍是建设现代新型农村水利的基础。一要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水利队伍的教育培训,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保障基层水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切实解决晋级晋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具体问题,充分调动基层水利人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做好农民技术员的选聘培训。要在农民中选拔一批懂业务,会指导的人员作为技术员,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放宽入口,把农民技术员中的优秀骨干充实到水利系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化农民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建设、利用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三要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健全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农民自愿参与、村社自行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组织形式。特别要把加强水利规划、项目筛选、事前宣传、效益分析等环节纳入议事程序中来,提高议事的成功率。
篇二 2023年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99.6%,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xx年以来,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 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14个。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4634万元、工日617.3万个,整治病险水库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处、渠道42.8公里,渠道防渗76.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72.5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6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
(二)“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如果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市、区)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xx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资100万元;新增蓄水0.8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范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这种组织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又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节约了资金。同时,财政补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实,激发了基础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工”、以资折劳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三)“四方合作”的资阳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机制是资阳市部分地区借鉴畜牧业“六方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管理薄弱的现状提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目前,资阳市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资阳市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
(四)“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绵阳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0%。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去年以来,绵阳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梓潼县卧龙镇五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5个、亩平集资50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在市、县武引灌区管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公里,兴建计量管理设施5处。游仙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xx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35条115.2公里,硬化农渠36.2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涪城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3万多个、集资140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35公里,建设防渗渠24公里,改建闸口98处,新建测流点127个。去年以来,涪城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576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维修渠道81.5公里。
(五)“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乐至模式。乐至县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流域为单元,以中型和重点小(一)水库为依托,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是小型水库及灌区)的成功路子。乐至县的做法是:县水利局成立乐至县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归口管理全县所有104座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单位的功能划分与承担的任务,除蟠龙河等3座中型水库单独设管理站外,其余101座小型水库以流域片区或灌区为单位,依托重点小(一)型水库现有基础设施,设立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及灌区。新设立的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100人。其中3座中型水库定编24人,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定编76人,每个管理站人员视任务不等。管理站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办法。县财政按中型水库每人每年5000元、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每人每年8000元给予定额补助。水管单位所有收入统一缴入县财政专户,除8%留作财政管理经费外,其余资金支出由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总站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原则和顺序提出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水库管理人员养老保险,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保险划转办法,由机关事业管理局划转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局保险。这种管理方式,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分级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强化了管理职能,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管理松懈或脱节问题。三是明确了管理性质。四是落实了管理经费,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五是强化了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现有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四川省连续两年的干旱,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四川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如南充市的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干旱走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025毫米,但8、9、10三个月降雨量占了全年的60%,而需水高峰的4、5月份,降雨只占全年的18%;截止xx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9573多处,其中小微型水利设施9457处,总蓄水能力不足1亿立方米,仅占年平均径流量的4.2%,大量径流白白流走。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8万亩、保灌面积2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0%、20%。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遂宁、资阳等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资阳市乐至县龙开坼水库具有典型性。该水库1971年建成,总库容3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原配套渠道42公里,其中自流31公里,提灌11公里,实现灌溉面积2300亩。而现在灌区的现状是:至今能通水的自流渠道仅剩放水洞以外1公里,能通水的提灌渠道只有4公里,实灌面积不足500亩,老化退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二)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据遂宁市船山区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川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三)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南充市仪陇县就有两座小一型水库因承包合同没有规定业主不能从事肥水养鱼而进行肥水养鱼,造成水库水质污染,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政府不得不花大价钱赎回。遂宁、资阳、绵阳等地也反映,有的经营业主只顾养鱼,不管放水浇地;有的把水库当成自己的,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上访。
(四)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如今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大都回家,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中的一些做法,给今后工作以启示。①要精心选择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试点项目,要选择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工程要与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且急需要改造或建设。只有这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最高。②所选项目区基层班子的事业心和战斗力要强。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要团结谋事、有较高的群众威信,能够团结号召群众办成事。四川各地的情况表明,凡是项目实施比较好的,都是基层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的。③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既能省钱,又要管用。④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虽然投资小、规模小,但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主体工程投标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等有效管理措施。⑤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⑥要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保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规模整体效益。
为进一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就四川省讲,xx年全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是3501.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88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6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投入509.31万元,群众集资与投劳折资1421.14万元。这些资金如果平均分配到184个县市区,一个县市区还不足20万元; 如果平均分到每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小型水库灌区,还不足60元和8000元(截止xx年底,四川省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27792处,其中小型水库灌区4856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搞不好不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远远大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政府必须把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提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人饮安全资金的同时,尽快扩大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4、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篇三 农田水利情况工作报告
去冬今春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托项目带动,全面实施了水毁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塘堰坝渠清淤整修、重点水源工程等建设;获得了“—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同时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为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工作,我们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骨干工程,建民心工程,创优质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中低山丘陵漫岗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区。气候属寒温带气候,年积温2100—2900摄氏度左右,无霜期110—135天,多年平均降水量445.1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695.8毫米,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全旗辖5个镇4个少数民族乡,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5万人。全旗现有耕地面积435万亩,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1座,全旗有水资源总量21.22亿立方米。
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水利年度农田草牧场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情况
水利年度,我旗纯增有效灌溉面积目标值7.8万亩,实际完成9.4万亩,完成任务的12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万亩,实际完成9.4万亩,完成任务的120%;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目标值13万亩,实际完成16.9万亩,完成任务的130%;解决饮水安全人数目标值0.49万人,实际完成0.58万人,完成任务的118%。新打水源井669眼,共投入劳动积累工61.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172.8万立方米。
防汛工程(现设防标准内)无重大事故发生;落实了防汛机构、预案、物料、队伍和首长责任制;传递雨情、汛情、旱情、灾情及时准确;完成了pam旱田保水新技术推广;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了水行政执法与队伍建设,无集体上访、无败诉案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并通过初验;深化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落实了两项经费;局机关进行了政务公开,信息宣传采用率高;落实了“一岗双责”;制定了抗旱、防汛等应急预案,保证了水利工程顺利施工,运行管理安全。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现了在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上的突破。对上级投入的节水喷灌设备,折价发放给农民,各户自行管理,使之发挥抗旱减灾作用。同时,旗委、政府积极支持水利体制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3个水管单位实行定额公益补助,每年补助27.8万元;建立了18个农户用水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参与水利事业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水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有保障,机制有创新。对已经建设完成投入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验收合格后,整体移交给所在乡镇村,帮助运行单位科学核定水价,提出日常运行管理要求;同时对全旗小型的自然屯水源单井设施全部移交给村民自行经营管理,对规模较大的镇(区)供水设施,水务主管部门通过协议明确产权,并偿试有偿转让或拍卖,明确了水利、乡镇村与用水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这一“德政工程”发挥了最大的社会效益。
58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15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