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27 热度:7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8700字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和目的

一、 调研背景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__规划纲要建议》

(一)社会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农村建设的关注越来越高,早在__年,___就将“三农” 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__年10月,______届五中全会通过《__规划纲要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__年中央'一号文件',《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__'时期(__-__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这是近年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显示了___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距今已有七个年头。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东北大学赴吉林四平社会实践团开展了本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

二、 调研目的

1.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工作保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

2.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创业是大学生新的就业之路,而农村是大学生创业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在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下,为新农村建设创出佳绩。

3.在政府鼓励并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创业的环境下,考察吉林省__县大学生在农村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来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思路。

4.走访当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感受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__县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 调研地概况

(一)行政区划

__青乡位于__自治县西北部,全乡幅员面积cc平方公里,有__个行政村,cc个自然屯,cc个社。

(二)气候交通

__青乡未设专门的气象站、水文站等监测机构。气象资料以__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为据,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全年日照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

__青乡机构齐全,街道整齐,水、电、通讯设施完备。小城镇建设楼房建筑面积___方米,集市贸易繁华。乡村主要公路为油渣路面,水泥路贯通全乡各村,总长度达__公里,对外交通线路四通八达,连接各中小城市,交通十分便利。

(三)农业资源

__青乡以第一产业为主,现有山地面积__公顷。耕地__公顷(其中水田__公顷;蔬菜面积__公顷;其他__公顷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薯类等;养殖业主要以养殖猪、牛、鹿、鸡、鹅等为主,年末存栏达__万头只;以__青乡占地__公顷,年存栏__头的达康养猪示范基地为龙头的养猪业尤为兴旺。__青乡木耳繁育园公司加农户的木耳种植方兴未艾。此外,林业资源丰富,由山地林区、退耕还林、村舍周围林带等构成,活木蓄积量达__万立方米。

(四)自然资源

__青乡位于__自治县__青石油板块的中心地带,开采潜力特别大,地下石油资源蕴藏丰富,储量约__万吨,目前吉林油田公司正在当地采油,明年将大规模开发,给__经济腾飞注入了无限生机。再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老虎沟村储量__万吨的三氧化二铁和__万吨的硫铁矿集资重组,投入__万元的年产__万吨深层矿已开始采掘,预计此矿可供开采__年以上,__年将投资__万元建成矿石深加工企业。

(五)人力资源

全乡有农村劳动力__人,其中外出务工__人,接受过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的__多人,多数从事服装加工、电子、车床、电焊、建筑、保安等行业。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劳动力的过剩,会有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转产,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六)文化旅游资源

__历史文化的传承,使这里乡风淳朴、政通人和,加之独特的地理结构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以自然景观为主,民俗风情为辅的代表性旅游文化。乡西北部山势险峻、景观奇特,是避暑休闲,娱乐消遣的好去处,现已建成占地__公顷,建筑面积__㎡以上的中山山庄一处。人文旅游资源则以二人转和土乡土色的饮食文化等农家乐旅游观光为依托,在这里进行旅游开发有美好的前景。

二、调研情况

(一)试点村以点带面,带动发展

__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以试点村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做到以点带面,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发展。

两个省级试点村中的新四村今年完成新农村建设一期规划建设任务,小营城子村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完成院墙修建、有线电视入户、路灯安装、沼气池建设和美化绿化等配套设计建设。今年新申报的省级试点镇__镇和__村、__村两个省级试点村正在评审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并将在近期启动。__镇赵家村、__镇__村和__镇毯子村3个市级试点村,以点带面,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在进一步搞好改水、改厕、改路及村屯卫生建设的同时,建设秸杆发电项目,解决秸杆资源浪费和乱堆乱放问题,推广蚯蚓养殖,解决垃圾丢弃问题,彻底改善村屯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山、水、林、田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搞好__岭、__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建设,增强防灾抗灾能力。

(二)三区建设初具规模,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___乡过去是一个农业小乡、财政穷乡、资源欠开发乡,各项工作一直处于全县乡镇的下游。__年5月乡党委班子调整后,从实际出发,对全乡经济发展重新规划,尤其是抓“三区一建”工作中,充分学习借鉴五棵树的__、__的蔬菜、__的服装的发展经验,依靠发展主导产业,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实现经济整体推进。从而,确定了本乡的产业定位必须紧紧依靠区位优势;依靠粮食、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依靠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把__乡打造成精品棚膜经济乡、精品畜牧业发展乡。

发展棚膜经济和牧业小区重点围绕科技先行、政策扶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方针。全乡逐步改变农业上传统种植模式,在快速发展特种玉米、果蔬大棚的基础上,加大对木耳繁育等一些生态农业的扶持力度。劳动村建成投入__万元占地___方米的油桃温室大棚一栋,预计明年上半年大棚的规模将扩大到__栋,经济纯收入__万元。在兴宏村建成了投入__多万元,占地4公顷,厂房建筑面积达___方米,水电配套齐全的生态木耳繁育示范园,今年生产木耳__万段,产值__万元,安排村里剩余劳力__人,园区木耳的成功开发,让__人看到了发展木耳致富的可观前景。目前,全乡共有__余户农民购买了木耳生产设备材料,积极为明年大面积生产木耳作准备。与此同时,在畜牧业方面立足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了__村达康环保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以王永波为法人,投入__多万元,占地__公顷,相关设施建筑面积达___方米,养猪__多头的达康环保养猪示范基地。这里先后扶持100多个农户,搞起了养猪项目,通过抓大户带动,宣传辐射,全乡形成以养猪为主导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目前,全乡养殖大户__户,养猪达1__万头;养禽__万只,养牛发展近万头,畜牧业产值突破__万元。

(三)环境整治长抓不懈,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近两年来,___乡把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紧抓不放,按照逐村指导、分步实施的办法,建立长效机制,落实长效责任,确保村容整洁,村貌改观。经过集中初步整治,已逐显成效。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环境整治工作,对所辖_个街道、_个村委会的主要区域进行了柴草垛转运、垃圾清理、违章拆除、外墙粉刷、排污疏通等为内容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乡共出资__余万元,劳动力__万人次,动用机动车辆__台次之多,转运路边柴草垛__余个,清理卫生死角__余处,清运垃圾__万余方,疏通沟渠__多条,粉刷房屋围墙面超__万多平方米,新栽绿化树木__余棵。随着全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变。目前,此项工作坚持做到常抓、常管,整齐规范、干净美观的整治效果已使全乡的环境卫生有了历史性的改变,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美化。

(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作成绩亮点突出

1. 阵地建设空前加强

一年内,在过去只有刘家一个旧村部的基础上,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超常投入,七个村全部新建了较为上乘的村部,总投资达__余万元,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施家村,在乡党委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村屯干部的共同努力,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备,村容村貌强力改善。先后投入__万元,建成了占地___方米全县一流办公设施高标准的新村部和__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并在乡党委的号召下,筹措资金__多万元,修水泥路__公里,过水桥涵一座,整改破旧围墙__多延长米,粉刷外墙涂料__万多平方米,道路两旁新栽梧桐树__余棵,环村新栽杨柳树一万五千余棵,村内绿化面积达__公顷。相信不久将来,在施家村的示范带动下,__青乡各村都将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民生工程强势发展

第一、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位于乡政府北部,通往大山深处的老虎沟村过去山路崎岖,百姓多次集体到县里、省里上访,要求修“村村通”水泥路,党委新班子上任不久,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采取“把国家补助争取来、厂矿赞助拉进来、外村都能帮起来”的三位一体办法,筹集了__万元建成了老虎沟村__公里标准的水泥路,比群众预想的__公里超额完成了__公里。现已全部完工,到__年10月25日已通车使用。此外,街道下水铺设涵管100多道,修成东街__延长米水泥路面,彻底解决了小城镇建设遗留下的街道排水难问题。还有__的八岔沟、头道沟,施家的土门岭,老虎沟的煤窑沟,刘家的夏家店共计近__公里的村屯主要路段全部修上了高标准砂石路,投入超__万元。第二、打造了新村建设民心工程。建成了___方米的__青乡农民文化健身广场,这是将过去常年被周边户分占,开小片荒的,堆柴草垛的,违章建仓库、车库的一片涝洼地全部清理收回,拆的拆、挪的挪,切合实际规划,采取招商引资公开招标的办法,完成了平垫场地、铺设下水、安装健身运动设备等初期工程,在广场四周修成了标准的乡文化站、刘家村部、戏台、小车库、围墙、大门、街道厕所等,初步建成了乡镇级在全县位列首位的农民文化健身广场。此外,上行下效,全乡有5个村在村部所在地平整了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纷纷开办了农民文化书屋, 为促进农村除陋习、树新习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实现了基础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经过潜心筹划,全方位的协调,使国家农业开发项目投入__万元的建桥筑路工程落户__,以施家大桥、董家大桥为代表的11座桥涵项目开工修建,响亮的开工礼炮令__人欣喜异常,他们为这里几代人的梦想能在自己身上实现而奔走相告。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国家投资__多万元建成了__家、__家、__、__自来水工程,铺设管网__延长米,受益人口达__人,为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另外,向教育及财政部门全力争取,二十四中危楼、__小学、__小学年久失修的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校舍总面积为__,总投资达__万元。这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提高的幅度在全县比较领先。

4.党群干群关系极为密切

__青乡党政班子“察民情、听民意、办实事”重实干、创实效,关心群众疾苦,真正打造了群众满意型的五好班子,社会反响现在这届党委一年干成了过去十年没干成的事,深得百姓的称赞和拥护,原本生疏和紧张的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二、 调研分析

(一) 生产发展——以发展富民产业为导向,夯实经济基础

__县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利资源丰富,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__年爱辉区政府出台了《__县关于促进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扶持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外向型农业、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农机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十六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区政府鼓励开展特色种植养殖,培育“一村一品”。并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提高养殖户科技含量和奶牛饲养水平。此外区政府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__年区财政拿出__万元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目前土地流转面积实现__万亩,规模经营__万亩。

1、新兴工业化发展、重点项目的发展状况。

__乡的达康环保养殖示范基地合作社,采取群众自愿,同一件圈舍,统一购猪,统一配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年终按股分红的经营管理模式,降低养殖封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猪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

__乡建立了畜牧养殖小区,梅花鹿养殖小区,野生动物综合养殖基地,山野菜加工基地,北药种植加工等基地,不断扩大特种养殖规模和效益,逐步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并且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并建有两个重点手工艺作坊,所出产品畅销省内外。

旅游业方面,以体满族民族生活和挖掘民族传统文化遗风、涉猎、度假、探险等满族民俗游开发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规模建设,促进新生乡产业结构调整,由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为工、农、商并举的经济,特别强调发展乡村企业,发展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减少农业比重,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全乡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也由过去片面企求种植业,调整为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是农业综合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强调发展畜牧业,时下农、牧、游三分天下,在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林区特产和旅游经济,在种植业上,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调整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三元结构,因地制宜加强生态农业模式。

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应用。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__村组建了农机服务队,该服务对可解决__亩大田的耕作问题,购进__马力以上拖拉机__台套,及全套附属农机具,包括联合播种机、收割机、深松犁、旋转犁、轻、重耙、旋耕犁

4、农业信息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__乡选择平整开阔的地__亩,示范种植“双高”大豆品种“东农44”,种植农田防护林__亩,投入良种补贴__元,科技培训__人次,并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产进行深精加工,生产生物饲料及生物添加剂,满足全乡饲料的需要。

小营城子村依托国家农机补助政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达到了农民口中所说“地中无人”,机械化作业。

(二) 生活宽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道路畅通、康居家园、饮水安全工程,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__年__县改造泥草房__户,__年筹资__万元改善试点村道路,对全区部分农田路进行维修改造,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投资__万元新建大型沼气池一座,加快农村清洁燃料的推广,加强新型能源建设。

1、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与农民持续增收保障措施。

__乡__年乡财政收入为__万元,人均收入为__元。预计今年年底收入要达到__万元,人均收入达到__元。

2、农村医疗、养老、助学、扶弱济困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乡有__人参加了新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__%。全乡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现已参保__人,参保率达到__%,参保资金__万余元。

(三) 乡风文明——以培育新风为目标,加强试点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__县政府以“阳光工程”为载体,以各类职业学校为基地,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举办培训班__余次,培训农民__余人,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五好家庭”、“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树立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教育引导农民远离“黄赌毒”,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四)村容整洁——以环境优美为标准,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环境优美整洁,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形象标志。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__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出台了《__县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标准》和《__县试点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长效的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__年__县加大投入力度,计划在部分重点建设村修建景观大道、休闲广场、村内空地种植观赏树种和花草,得以构建景色秀美、舒适宜人的新农村。现全县省级试点村__个,市级试点村__个,绿化工作已于5月中旬全部完成,种植果树__株,栽种树木__株,景观花木__株,并建设花楸观赏园1处。

(五)管理民主——以管理民主为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__县政府施行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规民约”、“一事一议”、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制度,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__年__县委、县政府计划投入__万元,用于试点村重点项目建设,同时确定11个单位与各试点村具体建设项目进行帮建,现各帮建单位已与试点村完成对接,正在深入到所帮建的试点村了解情况、听取民意,制定帮建项目计划,并且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帮建工作,真正做到倾情倾力、真帮实建。

第三部分:突出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1、由于气温及价格风险问题,该地区常年主要种植玉米一种农作物,致使土地肥力下降,产量降低。

分析与建议:这是村民对缺乏相关农业基础知识的体现。正确的做法是按年交替种植各种农作物,有效利用土壤的各种营养物,保持土壤肥力。那么,如何提高村民的农业基础知识呢?村委可以制作一个农业知识普及宣传板,通过网上查资料等方式及时更新。也可以给村民订阅农业报纸。或者,定期请农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2、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把农民束缚在了土地上,限制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农民外出打工技术含量不高且没有保障,致使农民收入很难进一步增加。

分析与建议: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但不应是唯一保障。应该把土地作为保底基础,更多的投入到创新产业中去,多方位创收。

3、农民思想过于保守,加之缺少致富带头人,产业结构转型困难较大。

分析与建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国家优惠政策鼓舞下,把握机会,尽早致富。同时,可以营造“高校思想科技下乡”的惠农平台,利用互联网,对农民提供思想、技术指导,解决农民思想保守以及致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

4、教育资源过于集中,一部分村子没有学校,学生只能外出就学,加之不少家长陪读,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造成了劳动力的损失。

分析与建议: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新农村建设往往主要关注农民创收问题,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下一代教育问题。转变新农村建设重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对于我们大学生,可以提供支教的服务。也可以联合各个大学优秀学子、老师,提供远程教育。

5、当地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案例缺乏,创新产业虽然正在兴起,但产业营创、生产人员学识不高,技术不先进。

分析与建议:希望国家或地区颁布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或担当技术人员。各个高校,能够思想下乡、技术下乡。营造“问题3”中设想的远程平台,进行远程指导,并能定期派遣技术人员下乡,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6、医疗设施建设不完备。

分析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__乡下属各个村,均不存在卫生所等就医场所,部分村子存在药店,但店面小、药品匮乏,村民就医需要进县城,给村民看病吃药打针造成了诸多不便。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能在各个村子建立小型卫生所等就医场所,解决村民看病就医难得问题。

7、交通不便利。

分析与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发现__乡下属各个村,道路普遍为沙子道,雨天特别泥泞,出行极为不便。而且,虽然通了去县城的公交汽车,但一天往返只一趟,且汽车超载,易出事故。希望政府加快道路整改建设,实现水泥道路的普及;相关部门协调,加一趟往返车次,满足村民出行需要。

8、电脑知识普及不到位。

分析与建议:通过调研,发现__乡电脑普及率达到了73%。但拥有电脑的家庭里,往往只有孩子会用电脑,大人会用电脑的不足30%。这对村民利用电脑充实生活、提升素质及我们设想的远程教育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该加强村民的电脑知识教育。可以由村委定期组织电脑培训,也可以由各高校定期下乡进行。

9、营销手段缺乏,产品销路不好。

分析与建议:以木耳繁殖基地为例,__乡的一些创新园地,目前的营销策略还是比较被动的。往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等一些经常光顾的客户上门来收产品。很多时候,产品生产出来了,现找方法途径进行倾销,产品与市场没有紧密挂钩。希望政府、各企业、各高校能够提供营销策略上的支持。

10、总体上欣欣向荣,但不要忽略个体,不要好大喜功,要层层深入。

分析与建议: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新农村建设已经初具成果。但是,我们更要注意,大多数村民在奔小康的路途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仍有部分个体跟不上节奏。我们不能好大喜功,只强调做出的成果。而应做到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准则,时时不忘那些最底层的人民。不得不承认,新农村建设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关注,更加深入。

篇二 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4250字

农村用药安全与两网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以下简称'两网'建设),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进程,确保按期完成县局规定的'两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_____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深入县城区、各乡(镇)开展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两网'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做好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区三镇六乡一场一矿,总人口81000人,其中:农业人口46000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119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所)13个,村卫生所95个。共有药品经营企业26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1家,药品连锁企业11家,药品零售企业14家。

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开展情况

我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大背景下正式启动和实施的,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我们在“两网”建设方面,既积极贯彻上级的部署,又紧密结合本县实际情况,突出重点,狠抓三项工作,“两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药品供应网络日趋完善。县局坚持把加强药品供应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经过连续几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网络。一是稳步实施药品配送进村计划。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是县内成立较早、资本实力较为雄厚的药品经营企业,多年来,它在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方面发挥了很好的龙头作用。在县局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_____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分别在全省三镇六乡建立了药品配送连锁企业。县局在没有药店的村开展了服务性供药点建设,全县农村已建成45个村级服务性供药点。使农村药品能从正规渠道购进,有力地保证了农村药品质量。

2、药品监管网络进一步健全。我县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可以说是从县药监局成立就开始着手,经历了2年多时间,在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已建立了一个以专门机关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为辅、较为健全的药品监管网络,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20__年至今,全县共聘请了药品监督协管员27名,药品监督信息员90名,药品监督协管员工作站9个,药品监督信息员工作站14个,由此,我县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覆盖率达到了100%。形成一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健全的、职能职责更加明确的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3、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顺利启动和实施。开展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帮助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药事管理水平,相关主管部门和多数医疗机构本身是理解和支持的。我局坚持将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这项活动作为提高用药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载体,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股室和专人负责落实。总体上看,通过创建“规范药房”,各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业务水平、药品质量管理水平、软硬件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创建工作成效显而易见。

二、主要做法

围绕上述“两网”建设中的三项主要工作,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力求找到最符合本地实际的途径和措施。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在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注重“五个结合”。一是医药结合。即对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药房加以改造和规范。二是上下结合。根据县城区药品经营企业相对趋于饱和的现状,把重点向部分较偏远的乡镇延伸,大力发展乡级零售药店。三是新老结合。既大力发展新的企业,又对现有的企业进行整顿规范对达不到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坚决淘汰出局。四是内外结合,既鼓励本地资本从事药品经营,又支持外地资本参与,形成内外并进的竞争格局。五是数质结合。遵循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克服片面追求数量的现象。

2、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中体现“四项要求”。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健全的组织机构是搞好药品监管工作的基础。我们在20__就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今年又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和充实,监管网络更为健全。二是体现专兼结合。总的来说,药品监管的职责最根本的还是要由专门机关,即药监部门来承担,要以专门监督为主。社会监督作为专门监督一种补充,也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其人员基本是由社会上各有关方面和不同阶层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利用其工作职务等方面的优势来开展药品监督这项工作。三是明确职权职责。针对现已成立的县“两网”办、乡镇协管领导小组及其“协管”办、聘任的药品社会协管员、信息员等,都相应规定了他们的职权、职责,使其既 不越权,又不失职。四是注重发挥作用。建立社会监督网络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相应组织人员的资格条件等方面来把关,力求个个、人人发挥作用。

3、在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中“严把三关”。我县在开展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活动中,认真对照标准条件,确保工作质量,在实施过程中“严把三关”。一是严格标准条件。即严格按照已制定的医疗机构创建“规范药房”的相应标准和条件。面对全县众多的县直、乡镇、村级医疗机构,统一其创建“规范药房”的标准。提倡个个参与,但决不擅自降低标准,搞个个达标。二是严格规范操作。在启动和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操作,并选派好业务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在创建过程中,坚持发挥各医疗机构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它们先行对照标准,加强自我完善,完成自查后申请验收。检查组在验收中,严守纪律,严格条件,对检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如实指出各自存在问题,并要求它们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认真补缺补差,确保了整个工作的质量。

三、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搞好“两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各相关人员,特别是领导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力争把本地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2、勇于实践、有所创新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两网”建设的具体工作非常多、非常细,而且需要长期坚持。我们要敢于在实际工作中多摸索,有所创新,不断巩固和扩大“两网”建设的成果。

3、因情施策、注重实效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强“两网”建设,必须既按照上级的原则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十分注重工作的质量和实际效果,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坚持共性、突出个性是搞好“两网”建设的关键所在。所谓的“个性”亦即特点,“两网”建设这项工作,各地、各单位在具体工作方法和措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不是千篇一律,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做法,但也不要简单地照搬照抄他人之作,要力争形成各自的工作特色。,我们还利用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契机,促使它们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在软硬件建设上有较大提高,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按照规定淘汰一批。全县药品经营企业经过gsp认证后,企业容貌与管理整体上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三是坚持内外并举。县局立足本县实际情况,既对县药业公司给予积极扶持,又按照“大市场”规则,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其公平参与药品流通领域的竞争。四是合理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即将全县卫生院、医疗室、个体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作为方便群众用药的一种途径,按照国家规定所开具的处方合理使用药品,解决群众用药问题。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_____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从调研的情况看,药品的供应和监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已建成的县、乡(镇)、村药品监督网络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聘请的药品监督协管员、药品监督信息员,没有固定的报酬和必要的经费,有义务没有报酬,因此,反馈信息情况的积极性不高,难以保证信息反馈的经常性、真实性和全面性,可能使形成的监督网络形同虚设。

(二)重视不够,认识有差距,影响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在部分乡(镇)和所聘请的药品监督信息员、药品监督协管员中还存在着对'两网'建设工作认识模糊,无所谓、等待观望等思想,工作不主动,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仅停留在参加会议的层面上,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实际行动,在群众中造成走过场,做样子,一阵风。

(三)'两网'建设具体操作欠细致。'两网'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标准和操作规程可以参考,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摸石头过河,基层难以操作,影响了'两网'建设工作的进程。

(四)药品流通渠道不畅,乡(镇)以下药店偏少,不能担当广大农村药品供应的重任。首先,药品供应渠道混乱,诊所卖药,假药、劣药、过期失效药屡禁不止。其次是农村经济条件差,人员居住分散,山高箐深,有资格、有条件的人不愿到行政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设药店或专柜,致使乡(镇)以下药品供应网点稀少,群众买药不方便。

(五)村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承担广大群众用药重任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的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低下,药学知识缺乏,不能指导农民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加之以药养医,造成药价虚高,品种结构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农民看不起病,用放心合格药品难,用药贵的问题比较突出。

(六)市场竞争导致配送体系受到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我县确定了_____县德荣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及_____市锦丰医药有限公司为主要的药品供应商,负责药品统一配送,企业为了竞争,各自在宣传、价格、服务上采取措施,吸引客户,使已形成的供需关系受到了冲击,影响了供应网络体系的稳定。

(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管理、服务达不到要求。企业在加盟后,承担药品配送的企业服务跟不上,药品品种不齐全、药价不稳定等情况突出,特别是在帮促gsp认证中,工作马虎不到位。同时,各药品零售企业也有等、靠思想,过多地依赖于所加盟的连锁企业公司,在药店规范化管理、实施gsp中不积极主动。另外,负责药品配送的源头企业只注重县、乡(镇)级药店,对村级药品服务站不重视。

总之,_____县自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以来,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药品供应网络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对保障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方便购买使用药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调研的情况看,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我们相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埋头苦干,一定能把'两网'建设这项'民心工程'做好抓实,使广大农村群众吃上放心实惠药。

篇三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调研报告4250字

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团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农村共青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搞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面向农村团干部,共发出问卷97份,收回79份,回收率为81.4%,调查覆盖率占全区农村团书记的56%,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梳理归纳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

1、基层组织情况。目前,全区共有11个镇(街道)团委,174个村(居),174个村(居)团支部。从调查的情况看,各村(居)团支部组织设置健全,都明确了领导专门分管团工作,并结合村(居)换届的契机,对团组织进行换届,选好配齐团支部带头人,调整充实团支部骨干力量。大部分村(居)能按照上级团委的要求,认真配合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团组织存在弱化、战斗力不强的现象。不少村(居)反映,目前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正逐步萎缩。个别地方团组织形同虚设,仅仅停留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上,实际工作难以开展,这种情况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村居表现尤为突出。

2、团干队伍情况。农村团干整体素质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调查的团干中,年龄20-35岁的占了81%,党员的占86%,高中和同等学历以上的占86%。其中兼职团干约占一半的比例,进入村(居)班子的占42%。大多数农村团干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拓团工作普遍存在着压力。同时,大多数团干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有51%的团干表示,由于工作忙、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没有坚持进行学习。

3、团员队伍情况。农村团员青年大多数能拥护上级党组织的政策和决定,在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生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团员流动性较大,流失情况严重,很多团员青年毕业后自谋职业,团员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村居一级入团对象减少,发展团员工作难度较大,个别村居只有在征兵期间才有发展新团员,从而降低了团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难以体现,部分团员青年入党动机不纯,认为青年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有面子等原因入党的达到49 %。不少团组织在召开会议、组织活动的时候,团员青年积极性不高,严重缺席的情况达到16%。

4、活动开展情况。农村团工作存在活动阵地少,经费缺乏的问题。在调查的村(居)中,有46%有阵地但设施配备不齐全,有50%则完全没有活动阵地。同时团工作经费也严重缺乏,有 60%的团干表示完全没有活动经费,活动经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34%。阵地和经费的缺乏,致使团工作难以开展,个别地方长期没有组织团员开展活动。由于缺乏对农村团员的教育和约束,没能调动起农村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制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党组织对基层团组织重视程度减弱。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省、市、区各级团委已就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带团建制订了纲领性的文件,但许多具体内容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村居一级由于政务繁多,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也得不到落实。目前在农村团干的使用、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从事农村团工作没有相应的津贴和报酬,在政治上对团干部的培养和关心力度不够,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思想淡化。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没有保障。部分农村党支部本身涣散,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级团工作经费无从保证。同时,许多村(居)团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致使活动难以开展。

2、团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诸多制约因素,很多团干不能准确定位,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由于农村团干的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面对困难,一些人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主动去开创团的工作。二是工作力度不够。目前村(居)两委缩编,很多地方都是从班子中选出最年轻的干部作为团组织负责人。由于这些人身兼数职,主要精力用在应付党政布置的工作上。即使没有进入班子的团干,也疲于应付各种临时任务,不能以主要精力抓团的建设。三是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少团干觉得老的方法不能用,新的活动又想不出来,不能准确把握共青团和农村实际的结合点,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办法不多。

3、团员的教育规范缺乏有效的办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些管理制度、教育方式显得呆板、滞后,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矛盾。而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观念的变革,使部分团员青年出现政治淡化倾向,即使有团的活动,他们也不愿意参加,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团员发展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有的基层团组织发展团员工作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除了参军、升学才会想起团组织外,平时主动要求入团的青年很少,不少村连续几年没有发展过新团员,造成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素质下降。

4、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功能比较欠缺。许多团组织在职能定位上把握不准,仅仅满足于形式上和口头上,没有积极探索有效的载体和机制,不能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农村的实际要求团组织把握好工作重心,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由于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单一、工作内容滞后,缺少既能与团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青年参与热情的有效活动载体,导致团组织团结青年、教育青年、服务青年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农村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建议

1、实施“党建带团建”,构建党团建设一体化的新格局。各级党组织要增强“带”的主动性,对团建工作做到“六带一优化”,即:直接带领和推动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带动工作发展,优化团的工作条件。 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基层团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总体规划和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在制定目标管理、检查指导、考核验收、总结工作时,要使党建与团建一并研究、部署、检查的总结;二是建立区、镇(街道)二级党建带团建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团委关于团建工作汇报,并帮助解决有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三是按照《党章》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区、镇(街道)二级是党员的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常委会和党委会制度,使共青团能及时了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党建中的重大事项;四是坚持把团干部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至少一年组织一次团干部的培训;五是逐步解决镇、村团委“缺人办事”、“缺钱办事”问题,增强团组织的自转能力和服务功能,要确保镇团委的行政编制数,对镇、村团委书记做到随缺随配,在经费上,要积极争取按照青年数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2、按照“强镇带村”战略,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主体地位建设。镇(街道)团委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龙头,而镇(街道)团委书记更是整个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只有充分发挥镇(街道)团委书记的作用,才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除要落实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外,乡镇专职团干部要尽可能专职专用。作为团委书记也要认真处理好“镇街道职能部门的关系,寻找有机结合,整合各项资源,把团工作自觉纳入到党政中心工作的大局之中,使团员青年满意,使党委政府满意。同时要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班子建设,大胆把辖区内的农村、企业、学校的优秀人才选入镇(街道)团委班子,合理搭配,发挥整体优势;要积极发挥镇(街道)团委的示范、导向作用。可根据本镇(街道)的实际情况,集中精力抓出几项党委认可、群众欢迎的重点(特色)工作,增强自身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基层团支部,带动农村青年;要积极扶持一批规范化团支部,以点带面促团建。对部分团员多、开展工作条件好、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强的支部,要积极帮助他们创建规范化团支部,并以此作为团工作的支撑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团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3、改革农村团组织设置,构建新型组织网络。根据农村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团组织缺乏工作主体,原有的组织形式已很难发挥作用的现状,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有利于扩大团内民主和团员参与”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行业建团等多种方式建立团组织,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农村基层团组织网络,实现团组织的多重覆盖,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4、切实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要抓好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和一定数量的团员队伍。在团干部建设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的团干部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培养。对镇(街道)团干部要注重加强学习培训,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总体要求,在团干部中大兴学习之风,鼓励撰写理论和调研文章,同时要对他们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努力提高镇(街道)团干部的实践经验、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对村级团干部要十分注重选拔,要严格按照村级团干部的任用标准,可以采取公开竞选、组织物色等方法,选好选准团干部。在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好教育关、管理关,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让广大团员青年在各种活动中感受组织的温暖,增强团员意识,充分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5、依托有效载体,为农村青年成长成才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团员需求多样化,团组织要多层次设计载体服务青年。一是要加强培训,提高青年综合素质。借助团校、成教中心等为农村青年开展各种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培训;二是要利用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及时向青年提供就业、市场、技术信息服务;三是要开展乡村青少年文化节,活跃农村文化,通过征文赛、书画赛、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形式,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青年,充实农村青年生活。四是要引导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育各类青年专业合作组织和有特色的共青团实验基地,提升农村青年组织化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要适应形势,从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多方位拓展职能,如积极承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群众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部分社会职能,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

篇四 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3100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去我镇实地调研了一番。

我镇是全国重点发展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合铜,合安,合铜黄高速公路都横穿我镇,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镇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镇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目前为止,我镇已成为我县最重要的乡镇了。

早在两年前,我镇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镇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___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镇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乡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六合彩”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我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我坚信,在我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镇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篇五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4950字

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者、宣传者和执行者,是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最终会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对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直接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市现有191个行政村党支部,共有村党支部书记191名。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建工作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工作“四项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党建示范村的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建设、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共享网络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村级组织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在不断健全。特别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发挥了“领头雁”的作用,推动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主要表现在:

1、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年轻化。书记平均年龄从20__年的48.3岁变成20__年底的46.5岁,下降了1.8岁。二是知识化。书记高中以上文化的从20__年的52人增加到20__年的93人,所占比例从27.2%上升至48.7%,20__年换届后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1人,占11%。三是先富化。支部书记中有经商办厂、发展特色种养等带头致富人89人,从20__年的44.6%上升到20__年的46.6%。如塘湾大桥村和河潭花屋村党支部还创办了水稻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素质能力日趋提高。近年来,一方面通过不断深化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使一大批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进入党组织书记行列,有2名村支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女支部书记也由原来2人增加到现在7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双带”能力进一步提高,许多农村党组织书记不仅成为先行致富人,还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路人,涌现出了一批抓发展、善管理、得民心的先进典型,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得到群众的普遍公认,从而大幅度提高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20%左右劲升至现在的36.1%共69人。

3、工作成效得到认可。农村党组织书记普遍能够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通过创业承诺、民主管理等形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排忧解难,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组织书记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在每年年终的考核、测评中,群众满意率普遍较高。如我市20__年对117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到点指导及解决问题情况的民意测评,满意率分别达99.7%和99.2%。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同农村工作的新目标、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村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偏低。从目前××市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识不足,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与日新月异的形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开拓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全市191个村党组织书记,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还有101人,占52.9%,他们对农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研究和分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习惯于用老方式、老办法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影响到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二是部分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191个村书记中50周岁以上的68人,占35.6%,并且有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都已经超过60岁。他们对如何带领群众闯市场、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束手无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处理不好,在多种矛盾面前无能为力,影响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作风不实。怀有个人私欲,存在不廉洁、不正派现象,如我市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共收到8个信访件,其中6个信访件反映 此类问题。

2、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一是选人难。由于这些年来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农村人才外流,特别是青年人才外流的问题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一离开校门就离土离乡,能升学的升学,能打工的打工,致使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后继乏人。二是没人干。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本事的干不好。一些村不是没有能人,而是有能人不愿当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原因是当村党组织书记收入低,不如自己干收入多,自由自在。同时,一些没有本事的眼睛盯着当村干部的收入,把当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但这些人往往难以胜任工作。三是个别村存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的问题。有的村虽然也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但只是做给上级看,后备干部只备不用,有名无实。有些村存在不重视后备干部的储备,甚至有打压的现象。

三、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不高。当前我市村干部的待遇不但与当地从事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的村民没法比,比外出务工村民的收入也低得多。目前我市村党支部书记月均报酬400-600元左右,有的还难以全部拿到手,有些偏远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月报酬只有320元,而外出务工村民月均收入则在1000元左右,是他们的2倍之多。与乡镇一般干部1700多元/月的工资相比,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社会保障上,我市虽然也给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但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因此“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出了事没靠头、退下来没盼头”的现实反差,直接导致大部分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能人不愿意加入村干部队伍,不愿意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待遇的偏低,直接导致党支部书记职位的 “廉价”,无人愿当,或当上无人珍惜,部分村党支部书记也就放松了自身的学习和改造,素质停滞不前,工作敷衍了事,甚至无法推动。

2、教育引导不到位。毫无疑问,发展年轻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村级组织的教育引导非常重要。据调查了解,部分年青人认为,入党不仅没有任何权力可言,每年还得交党费,党员计划生育打头阵,社会治安做模范,新农村建设当先锋,也没有什么丰富的党组织生活,连原有的学文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先党内、而后党外的政治待遇,在一些地方也没有了,根本体会不到作为党员的荣誉感。还有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思想不够端正,有些是怕抢了自己的位子,有些是受宗派的影响而压制发展,有些是思想保守,对年轻人求全责备,有些是对事业缺乏责任心,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引导、培养和发展等,致使有一些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从我市08年度党员统计报表现状看,党员队伍的平均年龄较往年有所增大,30岁以下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少。全市55岁以上的农村党员3726名,占39.3%,35岁以下1844名,占19.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村50岁以上党员占全村党员总数的70%以上。

四、有关对策和建议

1、拓宽选任渠道,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选人视野。要有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意识和眼光。把党员队伍中的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骨干纳入选才视野,要解放思想,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加快村级党支部书记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

(2)创新选才机制。选才方式要有创新、求突破。要深化完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两推一选”的办法,探索研究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村两委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选、下派等多种形式,真正把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使命感强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提倡“一肩挑”,有条件的农村党组织书记要积极通过选举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3)建好后备队伍。要高度重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老化现象,通过组织筛选、群众推荐等形式,尽快建立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加大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优秀青年到农村工作的力度,严格考核,将其中工作业绩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书记的后备人选,重点加以培养。

2、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1)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探索与大专院校的协作,深入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学历教育。

(2)积极创造条件,探索培训途径。可采取县(市)和镇(街道)两级集中培训,党校办班系统培训,组团参观考察实地培训,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手段进行远程培训,创建党员教育基地进行培训,选派部分党组织书记到机关部门或镇(街道)机关跟班培训等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如我市今年8月27-31日举办的为4天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就给去年换届新上任的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素质和业务知识学习机会,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3)结合实际现状,拓展培训内容。认真掌握目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素质状况,摸清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设置培训内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有计划地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农村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观念,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群众观念,提高为民办事的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3、落实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队伍待遇。

(1)提高经济待遇。参照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制度,尤其应适当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实践证明,提高经济待遇不仅是稳定村级干部队伍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激发村级干部干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2)提高政治待遇。加大在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的力度,将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村干部,可招录为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选拔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和担任乡镇领导制度。镇(街道)党委要经常关心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生活情况,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村级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按照大村每年不少于4000元,小村每年不少于3000元的标准,安排村党组织活动专项经费,广泛开展党内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加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村级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队伍管理。

(1)建立考评机制。坚持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从农村经济发展、党员队伍建设、“三会一课”的开展以及村级配套设施改善等内容,实行年度目标考评,对圆满完成任务和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奖优罚劣,做到重用德才兼备的,降免平庸无为的,处分违法乱纪的,树立以发展论业绩、从业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导向。同时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级班子的排查整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扭转村党支部书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状况。

(2)建立互帮互助机制。以创建文明和谐村镇,弘扬文明道德风尚为切入点,切实开展党内外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村内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农村人才入党,解决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创新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员真正具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监督权,激发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热情,使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篇六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650字

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厕、改院、改厨、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建医疗室,建活动场,建垃圾场)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农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了。民进梁子湖支部,根据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组织了部分民进会员深入乡村,对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梁子湖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阵地为基础;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新型农民为重点来进行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__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防止劳民伤才,杜绝形象工程。建设好特色文化阵地,使文化阵地本身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

6、旅游文化要开发利用。我区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山青水秀,旅游景点甚多,人文色彩浓厚。目前我区旅游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游还没有开发。梁子岛、月山、沼山大寺、子坛庙、青峰寺、长兴寺等处所有许多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如果开发出来,将会给我区旅游文化忝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有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景,品佳肴,话传奇。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梁子湖区区委、区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挖掘艺术,突出特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篇七 2023最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1700字

按照乡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安排,我与__年4月7日至11日到乡中八里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调研 大走访”,就中八里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东八里村位于大马村乡东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积1362亩,__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乡是中等收入村庄。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村两室三间90平米,占地0.6亩,建于1983年9月,历经多次整修,现有围墙和大门,但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农村党员有46名,其中妇女4名,占9%;55岁以上的30名,占65%;文盲、半文盲党员39名,占37%;高中及以上的9人占20%;困难党员8人,占17%;致富无门的3人,占6%;致富带头人8人,占1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3人,村委委员数3人,都是55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有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57多岁,村主任65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5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农业,养殖业发展不够。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疗卫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1242人,参与率是98%.明年计划全部参与。新农保应参保人数853人,实际参保819人,参保率96%。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优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

2. 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 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大有事主不愿办而不得不办,人情不愿随不得不随的趋势。

篇八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6400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寒假期间,我回到老家对我们周边地区的进行了认真观察和走访,为避免地方共性和特殊性,调查了不同乡镇和村庄。其中莒镇、李屯、大程、房寺、市中办等乡镇中的十一个村庄为重点调查对象。我家位于山东省___,全村共一千多口人,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有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金融信贷不方便、农民(工)素质低、精神享受不够丰富,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__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要做到上述五点根本保证是什么呢?我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稳抓经济建设不动摇是关键。首先作为直接管理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是看得最清楚也最明白农村现状和迫切需求的,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党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冲在前线的领头兵,基层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廉洁公正高效的为民办好事、办对事、办实事、办难事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基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促进和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为惠民政策和措施的顺利落实和实施提供根本保证。以上两点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贯穿全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其实践价值,而非其理论魅力。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自从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以来,至2023年连续七个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进一步升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增产等的基础上扩大到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3年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___在《矛盾论》一文中明确作出了解释,解决问题尤其是实际问题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只有迅速有效的解决主要矛盾才能突破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问题入手,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目前来看农民问题仍是第一着手点,三个方向协调全面推进,在解决的过程中不否认农业和农村会超过农民成为第一亟待解决问题,一切事物的必然发展率必须遵守。只有把握住这个原则,坚守住这条底线才能更好更快更稳妥的解决实际问题。民生问题即集生存、发展、权益、福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作为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做到深化农村的全方位改革的脚步不能放慢、稳抓教育的发展不能松懈、改善生活提高生产不能动摇、加强基层党建不能中断、补贴支助数量不能减少、缓解城乡二元差距不能停止、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继续升级、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标准化进一步落实、邮电信息服务范围扩大与开展、科学发展的观念与社会和谐理念进一步贯彻。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巨大,近来有关学者提出减少农民数量是根本。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偷盗、骗人、抢劫、拆卸铁轨电缆还时有发生(在外农民工存在偷盗工地材料现象),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安全。就业观念陈旧落后,着眼小利。

2、缺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公正无私、信念坚定、积极稳重能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好带头人。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的现状(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还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但也不能不承认确实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3、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社会主义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无牌、无证、饮酒、超载等驾车行为;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

4、金融信贷不便宜。不少农户想办企业、开工厂、搞畜牧经营等出于信贷不方便,弄不到足够资金,主要因为农信社等金融业数量规模或改革的不够到位以及双方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与政策的扶持力度等。这些原因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同时剩闲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今后,要沿着金融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从金融市场主体和资金规模上都增加供给,用一种平等观念对待农民,让他们能有权利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资金。

5、少数农民工工资难保障。社会治安问题。家庭矛盾突出。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在存在较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

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

2、农产品品质低。

果农、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猪鸡肉食掺水、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假鸡蛋、五彩小鸡苗、劣质粉类、油漆路暴晒粮食、河湾水制冷饮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

3、农业污染严重。

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贯穿农村周围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还有不少无知者打出黑水浇地作物壮的谣言,有不少农户打药取水使得河水中的鱼虾中毒死亡,对于放牧的农户来说是个巨大威胁。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加工厂、制造厂、家庭作坊任排污水。

4、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玉米小麦,果树、蔬菜、花卉越来越少,曾经也搞过大棚蔬菜、面积果园等最终也不了了之。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5、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体系不完善。

冻害、冷害、虫害等是最困扰农民的大问题,例如到处可见的标语消灭白蛾,人人有责,冻坏的蔬菜瓜果严重。

6、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浪费严重。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只是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新农村建设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段时期的观察发现现在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村容不整、村貌不洁。走进不同村落,坑坑洼洼的道路、红白塑料垃圾、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砖瓦粪便乱堆、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这样的环境真的难以忍受。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1、村落分散、小而多。隶属于一个乡镇的村落小而多,又过于分散,乡一级的地位逐渐淡弱,完全有取消的可能,有的村庄离镇政府几十里地,这么远又仅有的少数人口应该依附于周围较近的大村庄才有可能更好的发展。

2、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方便。还有大大小小的死胡同生人来了半天才转出去。钉子户太多,只顾私利,由于各种原因敢碰想碰愿碰他们的人太少了。

3、农村环境、卫生差。上面已有陈述。

4、农村交通、运输差。正规道路崎岖坎坷,村内胡同街道高低不平,尤其到了雨雪天气更是难走,甚至改河道了。

5、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6、农村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铁路、建筑等需要更加完善安保措施。危桥、危房的改造应尽快解决。

7、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体育运动更是匮乏,学校附近的还可以进去打打篮球和乒乓球,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书屋、文化宫、健身房等也应适当的投资设立,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解决:

1、加强夯实教育。

教育为本,百年大计,很熟悉的一条标语,在农村的各个小学、初中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的社会形势和发展环境下,农村教育要有理论突破和政策创新。目前农村教育只是局限在幼教和中小学生身上,即仍处于低文化层次阶段。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农村教育类型、结构和形式日益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也是农村教育标准化实施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农村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之路,通过孩子影响父母、父母影响孩子、邻里间的相互影响的导向,逐渐将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台阶,发展成人教育至关重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2、积极普法宣传。

很多农村的科普宣传栏毁坏严重,基本看不到原来高高挂起的模样了,看来近年宣传不成功或是没宣传闲起来的。目前,农民利益受侵害现象频频出现,保证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性十分必要。在农村,可以定期印发宣传材料包括政策政事、法律知识、科学成果等,开展乡风文明活动、普法知识竞赛等增加社会常识和基本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各项社会活动都要规范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只有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才能改变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

3、落实基层党建。

党的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意义重大。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存在侥幸心理,以为中央遥遥不可及,不思进取,缺少带头搞建设谋发展的积极性。党员干部不勤学、不善学、不愿学的腐朽风气需要净化。精简基层党组织体制,培育强化精干基层党员骨干,促进党内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用作出的成绩和实际成果来衡量他们的工作水平,不断激励着他们勤学善思、努力工作、为民奉献。

4、转变服务管理。

转变服务和管理工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

5、加大检查监督。

中央到地方,高层到基层的检查监督应该切实落实,要达到出其不意、一针见血的检查水平,防止钻空子、走后门、官护官现象的发生。督促各项政策措施的平稳落实和扎实推进,做好政府工作需要频繁的有力的监察。加大检查监督对于培养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奉公、正义无私、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和负责态度都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6、规范农村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一直是贯穿中国农村改革的一条主线。一方面,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利用地方优势,发展循环生态特色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做到废物零排放、废料全利用,例如:蚕桑养鱼。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7、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下拨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加财政对于乡村科技的支持力度,利于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8、调整农业结构。

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提高种植的效率。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9、开发洁净能源。

当前时期能源紧张,一直使用的煤炭资源污染严重,总量减少。发展节约型社会,开发新的洁净能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这样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

10、丰富精神文化。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壮大长久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自由书屋、家乡风情演出、歌舞比赛、杂技表演等,对于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生活的积极性、趣味性、创意性,尤其是丰富寡孤独者的生活都起到很大作用。

今天的困惑多了,问题多了,原因是我们的选择太多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会越来越不满了,总会看到周围还有乍富的阶层,总会有一些人让你感到心里不平衡,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了,看自己的心灵太少了。人眼向外无限看世界看发展变化,反观内视才能看见内心的心灵。

上面一段话是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的,仔细想想值得深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真正提高gnh 才是目的,而不仅是gdp和gmp。未来农村应该朝着精简化、标准化的点带式核心村趋势发展,形成村村网。取消乡镇等级,充分利用政府工作人员,精简工作流程,合理有序的人员流动工作对于政府工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攘外必先安内,避免霸权主义和恐怖势力的干涉和威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需要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坚强有力的经济优势。祖国的未来离不开农村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也是人民幸福的出路。

篇九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1250字

改进农业科技实施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__是一个农业大县,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好农民的家园,从而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__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继续坚定不移地把菜、瓜、果、药、茶作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无公害示范基地”的成果,以无公害蔬菜、优质果品、优质中药材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着力开发以柑桔、木瓜为主的林果业,不断提升以黄姜、板蓝根等中药材为主的药材产业,择优发展以优质猪、牛、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二要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围绕市场发展农业,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快以县城为中心,着力构建鄂西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三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和项目,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一是依托资源建龙头,抓紧建设一批以木瓜、柑桔、蚕沙等深加工为主的龙头型企业;二是整合资源壮龙头,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不断壮大郧特粉丝厂、肉联厂、白羽乌鸡公司等一批“老”字号的龙头企业;三是优化环境引龙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__发展;四是转化体制变龙头,引导和支持部分事业单位走向市场。

利用生态提升农业__较之发达县市相比较,县内工业较少,生态环境良好,着力打造秦巴绿色屏障,不断发展生态型区域经济。一要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和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村镇工程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把“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栏)、“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息、通沼气)、“三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园净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以“绿色基地、绿色加工、绿色营销”为主的'“三绿”工程。二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龙之故乡、神奇郧阳为品牌,抓紧恐龙时空隧道、恐龙模型和恐龙科普、恐龙展馆的立项和建设;并以此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要不断发展休闲农业。__境内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国道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以满足人们节假日到近效休闲、娱乐、体验生活、采摘食用品的需要。

依靠科技改造农业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改变农民传统的手工插秧、鸡鸭散养、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力争通过3-5年的教育培训,使全县每户达到一个科技明白人,每村至少涌现5-10个专业大户,每组至少有5户科技示范户。同时,要根据__的产业布局,科学确定科技成果的推广内容。二要注重农业科技园建设与引导作用。近年来,__县直单位在柳陂等乡镇建立了花卉、苗木示范园,优质蔬菜示范园,高产油菜示范园,优质水果示范园,中药材示范园,使农民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三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在全县选择3-4个条件较好的乡镇作为示范,积极推进农业优质化。打好“郧阳调水源头”、“汉江”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域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篇十 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例2650字

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新年伊始,__镇机关干部集体下村作调研,为新年新农村建设摸好底,架好势。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8个自然村,总户数4005户,面积48.6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32万人。距市中心31公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北工中城南闲”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生态立镇、绿色富镇、文化名镇”的总体思路,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202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 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6564万元,增长10.26%,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94元。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

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篇十一 2023年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6550字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__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林地1.5万亩,水田1.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__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1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__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次),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__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__年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__年在全镇7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47名干部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高中、中专40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__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屡约率较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__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__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__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1566.cn查看)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本文权属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1566.cn查看)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篇十二 2023暑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6850字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攀枝花米易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全县农业增收情况,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设施、自然灾害、科技、资源,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米易县的农业发展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 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

一、米易县农民增收现状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东北部,安宁河与雅砻江交汇区。介于北纬26°42′至27°10′,东经101°44′至102°15′,二滩电站座落其间。全县幅员面积2104.32千平方米,辖8镇,20乡(含9个民族乡)。总人口21.56万人,居住着汉、彝、傈憟、回、白等24个民族。凭借米易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米易农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米易县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产品产销两旺。在新农村建设中,米易县以晃桥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优质水果基地、良种畜牧基地和基层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数据显示,__年米易县农业总产值11.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179元,数据显示:__年米易县农民总收入达13.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471.6元,总收入比__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农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特色种植农户和普通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的农户,他们一年收入最多达10几万元,但是普通农户一年就1万元左右。所以,要建设好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农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特色农业

就米易县来说,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很多,比如说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牲畜养殖、烤烟等等,而且规模大,收入高,他们有的是看到了市场前景和资源条件,有的是政府组织,然后开始特色种养农产品,规模也就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农户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种养技术,比如说防病防虫,经营管理,施肥技术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给予了他们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1蔬菜种植

米易县的特色蔬菜主要种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黄瓜、山药、西红柿、丝瓜、豇豆等。农户都采用大棚种植,小河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4.54%,雷窝村盖大棚达14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6.37%,青皮村盖大棚1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3.21%,移民新村盖大棚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6.7%,种植大棚青椒、苦瓜、黄瓜,一亩大约能收入2.4万元,大棚四季豆一亩大约能收入2万元,山药一亩大约能收入2.5万元,随着种种规模化的种植,蔬菜越来越多、价格也很令人满意、大多是销往外地,比如说成都、重庆、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县早市蔬菜种植面积4.66万亩,产量15.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的30%依赖早春蔬菜产业,是省内单位面积效益最高的区域。

1.2水果种植

特色水果重点发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亚热带水果。重点发展晚熟芒果。__年,全市水果面积29万亩,产量14.01万吨,同比增长23.9%。面积和产量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芒果13.5万亩,增加1.45万亩,产量3.3万吨,增加0.8万吨;枇杷5.36万亩,产量0.45万吨,增加0.04万吨;石榴1.3万亩,产量0.7万吨,增加0.1万吨。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种植在独树村。品种有紫芒、香芒、向阳芒、凯特等等,农户都是成片种植,多的有约15亩,收入约达15万元。该村土地面积6397亩,果园种植面积1200亩,占18.76%,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该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销往外地,而且价格高,达到5——6元/斤,而且果子较大,大的可以卖到十元一个,收益可观,农民增收明显。

1.3养殖

近年来,米易县严格按照我市“大力发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结合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大种草养畜力度,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行圈养与放牧相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多渠道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及推广,在做大存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出栏率,确保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水产养殖高速增长。

1.3.1牛养殖

米易县草场乡建了一个奶牛养殖示范场,养殖场占地2500平方米,现在梅花鹿9头,奶牛、肉牛27头,拥有各类资产折价约50万元。主要从事奶牛、肉牛、杂交选育实验以推广和梅花鹿的繁育、养殖、鹿茸等鹿副产品的加工,现有存栏鹿9只。__年-__年计划发展到存栏100头规模。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改良奶牛269头,黄牛391头,水牛100头,已产下杂交一代肉牛485头,出栏350头,饲养18月龄出栏,平均售价4000元/头计算,则可创收350×4000=140万元元,按同等条件下饲养管理出栏1头杂交肉牛比本地黄牛增加纯利润1200元计算,共计增加纯收入为42万元,所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1.3.2猪养殖

米易新山乡万民生态猪产业化示范养殖场是一个养猪示范基地,占地面积640亩,采用“公司 基地 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topigs优质猪良繁体系,在公司的芒果园扩建topigs祖代猪场,在米易县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发展存栏100头父母代topigs种猪的标准化养猪小区10个,将带动攀枝花市2464示范户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生猪养殖全过程标准。该养殖场已投入资金300多万,架电2.8千米,建大型生猪养殖场4000多平方米,建沼气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饮水管4000余米,预计今年出栏生猪5000头,明年出栏10000头,收益明显。

1.3.3水产养殖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奠定了水产养殖发展的良好基础,水产业的发展为该县立体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县拥有标准网箱2400口,养殖水面2.8万亩(含二滩),有水产苗种繁殖户17户,年生产各类水产苗种7亿尾。由于苗种繁殖时间较其它县市早30至50天,已经成为川西南重要的水产苗种早繁基地。大大带动了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弄明增收。

1.4烤烟

米易县政府围绕打造攀枝花百万担国家级现代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晃桥村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项目,抓以烟水、烟路、烤房、农业机械、收购站点及新农村建设等十大功能性项目建设。投资3 805.77万元,在普威、白坡等7个乡镇实施烟水配套项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万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万立方米、沟渠65条116.88千米、管网7片116.28千米、机耕道12条40.1千米,整治兴发水库,新增蓄水量61.8万立方米。建成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烟田767万平方米,常年轮作区基本烟田333万平方米。全县有11个乡镇、78个村、468个村民小组、7 697户农户种植烤烟,烤烟大田移栽4 851万平方米,烤烟产量7 250吨,烟叶总产值11 537.94万元,实现烟叶税2 002.64万元。仅烤烟一项烟农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益。

三.非特色农业经营户

在米易县,非特色种植农户大约有24716人,占总人口的11%,他们的年收入总值达1.4亿,人均收入达5664元,数据显示:他们的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26.42%,经商收入占12.53%,务工收入占61.79,资产性收入占0.61%。他们大多是没有土地、或是没有相关特色种植技术,务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们有开车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劳动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没劳动力的人,在家里种点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稻谷等,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结余,但是主要收入还是外出务工所得,另外,外出务工的收入和家里那些特色种植农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们认为在家务农更累,没有外出务工自由、轻松,所以就决定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术、年轻,都是工作比较稳定、工资待遇也比较好,有一个好的工作岗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能有很大一部分结余,生活相对也比较宽松,他们就习惯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愿意回家种地。

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对比分析

农业类型 人数 种植规模/亩 总收入/亿元 人均收入/元

特色种植 159184 226000 12.55 7884 非特色 24716 128645 1.4 5664 数据显示:特色种植户人均收入比非特色高39.2%,比全县人均收入高21.8%,看的出特色农业对农民增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任然有很多因素制约农民增收,资金:没有资金就不能购买生产资料;设施、资源:没有好的设施和资源就难中出产量好、品质好的产品;气候:在农村,气候影响作物收成,气候不好可能造成颗粒无收;科技:要种出好的农产品也需要科技支持,比如病虫防治、管理、施肥、嫁接等等。所以任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进和提高

4.1资金问题

要让农户增收,当然会有投资,但在投资方面就有问题了,农户的流动资金不多,资金问题就严重影响农民的增收,对于少部分的普通农户,资金基本上能周转,因为他们的资金挪动小,只是少部分的种子钱,肥料钱,基本没有科技投入,而且规模小。对于经特色种植的农户,他们的资金流动就大了,他们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对于米易县的特色种植农户,41.0%在种植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困难,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他们的增收就出现了困难,他们尝试着向银行贷款,但手续麻烦、缺少抵押品、缺少担保人这些因素让他们贷款难,甚至贷不到款,特色种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农户增收总值,资金成了农户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只要农户有资金来源,生产资料就能供应,规模就有了保证,当然就为农民增收加了一个筹码。

4.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事种植还是养殖。比如说水利基础设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风等基础设施。就米易县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础设施,蔬菜防冻,对于特色种植农户(水果种植、烤烟种植、蔬菜种植)而言,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旦缺水,水果品质低、产量少;一旦霜冻,蔬菜大规模死苗,损失极大。在蔬菜种植 过程中采取了应对措施的占62.2%,其中政府帮助的占46.0%;在水果种植过程中采取了措施的占11.5%,其中农户自己采取措施的占9.6%,政府采取措施占1.9%。从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发展,对于水果,相对的基础应对灾害的设施基本没有,所以水果产量和质量达不到最佳状态,所以对水果种植而言,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农户收入,必须解决水利设施,这样才能种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色水果。

4.3资源问题(土地/地理位置)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农产品当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这个特殊的城市,根据海拔的不同,发展了不同的农产品。金沙江干热河谷层(海拔1500m以下)。以发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圆、荔枝、柑橘、鲜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鲜食玉米为主。低中山温湿层(海拔在1500~2300m间)。主要发展坚果、畜牧、水产、烤烟、蚕桑、雪梨、桃、苹果、樱桃和酿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层(海拔2300m以上)。以发展干果、生物药业、畜牧业为主,在这些地段的农户大多都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其中土地资源的88.47%发展为了特色农业,在大规模种植下,收入可观。对于部分农户来说,土地少成了最大问题,一些农户眼看着邻居逐渐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终不多,就是因为土地资源少,规模小,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匀,贫富差距就会渐渐缩小,就有助于大规模的发展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

4.4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气候及自然灾害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的增收,就米易县而言,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阻碍着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55.0%的农户自己采取措施抗灾;10.7%的农户在政府的帮助下实施抗灾保收。自然灾害后,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由此看出,在应对灾害时,大部分农户束手无策,政府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也相对较少,导致农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让农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决气候及自然灾害给农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应对灾害的相应措施,这样才能保证米易县的农业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农户增收。

4.5科技问题

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显示,特色种植农户中93.1%的农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说种植、防虫、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术,但是其中只有33.3%的农户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指导/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对科技的需求远大于所提供的科技服务,农户迫切希望得到相关技术指导,特别是大规模种植的农户,个别的甚至自己花钱去学习,然后应用到种植当中。有了相关技术,种植出来的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户收入也相对较高,多的达10万元/年,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约着农民的增收,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解决对策

5.1 资金问题

针对农户资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办法解决,一是创新农户担保体系;拓宽业务范围,积极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银、企、农三结合,发放“企业担保”贷款,组建农户贷款担保机构,完善农户贷款担保体系,延伸便农优惠政策,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各地农户也可以自愿成立相应的农户贷款担保协会等组织,设立基金为协会成员贷款提供担保。另外,可以推广农户信贷保证保险来解决农民贷款难; 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是针对农村小额贷款借款人还款提供保障的保险。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投保人是申请贷款的农民个人或小型农村合作组织,在保险期内,如果个人或小型组织产生还款风险,银行将按协议追讨,对仍不足以清偿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余部分,保险公司将负责赔付。投保保证保险将使得符合条件的投保人在获得保险机构的支持之后,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也能够从银行获得小额贷款。以上模式的共同点在于建立了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合作机制,由政府带头,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银行在此基础上贷款给农民,三方相互合作,为农民小额贷款各尽其责,共同为农业再生产和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5.2设施问题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就米易县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蔬菜防冻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要让农户有意识建设基础设施,政府就得起到带动作用,大力协助并组织农户修建水库,修筑后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奖励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推动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缺水问题。针对蔬菜防冻,就只能增盖大棚,在这方面,只有充分带动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鼓励群众增盖大棚,发虎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政府给予支持和鼓励,给盖大棚农户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资金),全面带动农户大规模大棚种植,所以,在设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户实现增收。

5.3资源问题

在米易县,资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问题,根据土地法的分配条例:土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每隔三至五年,经村里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应该规定村民委员根据农民家庭人口的变化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可对零散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但现实生活中却有另类现象阻碍了土地科学流转的工作,一是村干部无作为现象的阻碍,二是少数不能服从多数的阻碍。由此可见,要想做好土地科学流转工作,一是村干部要有为民服务热情和因地制宜认真负责的心态,二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只要是为大多数农户谋利益,有利于土地科学流转工作,就要勇挑重担认真负责。三是要建立健全乡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户增收。

5.4 气候及自然灾害问题

就米易县而言,干旱是影响农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人为补救的,而且旱灾影响也最为广泛(水果、蔬菜等等)。对于霜冻,也可以通过盖大棚解决,而对于少数大风、冰雹基本上没有应对措施,对此,就把问题规划到设施上了,只要政府带动农户修建水利设施,增盖大棚,就能解决自然因素对农户造成的损失。

5.5 科技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中最关键的群体。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领军和骨干人才为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急需的生物育种创新、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打造创新团队,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能够有效服务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农业部现已确定,__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要达到1300万,2023年要达到1800万,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2年。重点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生产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农村的科技问题能得到实质上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六 总结就米易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来看,农户通过特色种植,达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农户特色是种植过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笔者通过对种植中的资金、设施、资源利用、气候影响、科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望米易县政府和农户一起实施,让米易县的特色农业的发展提升到另一个新高,把米易县农户的增收数额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

篇十三 2023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7300字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__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18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16。1%。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17。4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1。6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600多公里;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推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全市已获得命名的有4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12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第一批“宜居村庄”。

(四)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开展项目建设环评工作,“__”以来,严格执行了项目环评制度,对多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实行了“一票否决”;进一步完善了江湖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有三个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一是主城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__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1。24吨标煤/万元,是生态市考核标准的1。37倍;全市中心城区空气中so2、no2、pm10含量与全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值相比,so2、pm10基本持平,但no2含量高于平均值25%;工业废气、粉尘排放存在随意性,鄂钢、球团矿等部分企业排放不达标,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建筑扬尘管理欠缺,汽车尾气污染治理尚未起步,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市民健康。二是固废物及垃圾处理不到位。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75。2万吨,年综合利用12。9万吨,累计存量641。2万吨;农村垃圾处理严重滞后,三区都没有垃圾处理站,不仅造成再生资源的浪费,而且采取简单的填埋式处理,导致污染物深处理不到位,造成水体、土壤二次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趋重。由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及农业比较效益低等原因,我市农民种“懒”庄稼现象突出,过份依赖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__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达到120318吨(纯量,下同),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44公斤,比1988年增长了4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水产养殖投肥水平高于种植业水平,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用各种农药及除草剂共计1052。4吨,平均每亩0。5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用农膜689吨,其中地膜约470吨,有15%的农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

(二)生态资源保护不够。一是湖泊锐减,湿地功能退化。鄂州素称“百湖之市”,但资料显示,湖泊数量减少、面积缩小、水质恶化。我市湖泊面积由1950年的59万亩缩减到现在的31。5万亩,减少了46%。由于人工围垦,以及湿地改作它用,导致原来连湖通江的三大湖泊体系分割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子系统,加之水体污染,湿地环境受影响的程度加重,自然湿地面积萎缩,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湿地调节生态的功能退化。调查表明,梁子湖湿地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和引排水带来的负面影响面积达1。37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二是山体植被破坏较为严重。主城区南部山体平推开发较为普遍,新城区已失去有山有水的独特风貌;一些地方矿产资源无序开发,造成局部地区山体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全市因采矿造成破坏的面积中,复垦还绿面积不到生态破坏面积的5%。三是林业资源不丰富。生态公益林以中幼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指标要求。森林保护力度不够,林分质量退化。

(三)建设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企业重经济效益,轻环保社会责任意识,个人重环保利益,轻生态公益的倾向;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不清、目标不明,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设置科学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没有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土地以及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机制,政策导向不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衔接不够紧密,尤其在乡镇和农村较为突出。

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结构因素,也有现实条件下的发展和理念因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善。__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3:60。1:27。6,且冶金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31。38%。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创建生态市40%的要求,商贸、物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偏重的产业结构形成了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体系,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难度大。而且调整的转型成本、替代产业、财政收入等现实问题的考量,注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二是资源要素偏紧。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我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制约越发明显。三是生态公共产品缺失。有的部门注重解决看得见的民生工程,提供诸如城市硬件设施等公共产品,忽视了环境和生态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也是民生工程,导致较少提供诸如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生态公共产品。四是公众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公众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公众关注环境保护的出发点是维护个人利益,只有当环境问题影响个人生活、损害自身利益时才会采取一定行动予以维护,而对公共环境的维护缺乏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___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要求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和历史机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根本的民生工程。应坚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促进;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规划引领、产业支撑、生态保障、制度推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新鄂州。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着力构建目标导向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又包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建设。既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要准确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延,形成目标导向。建议参照广东惠州、福建三明等市的作法,明确一个时期总体目标,并将目标任务细分到每一个阶段。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环境洁净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产业协调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城、文化旅游城、精致宜居城,实现鄂州“天蓝、地绿、水净、城美”。分段目标:第一阶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六城联创”的目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先进城市)。第二阶段:各区全面实现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目标,形成以生态产业为主体的高效生态经济体系。第三阶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展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鄂州新风貌。近期任务:通过减少与控制水、气、声、渣等污染源、削减排放量,加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环境功能区划,促进知识型产业和生态型产业的发展;引导城乡居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消费方式等方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方向转变,大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保护环境程度。

(二)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构建规划引领体系

广东惠州市编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并出台《招商引资环保指引》、《淡水河流域环保准入指南》等文件,把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规划对发展的导向作用,值得借鉴。建议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但推进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我市城乡建设规模、发展方向及功能布局,充分考虑生态景观的需要,形成合理的城乡发展空间形态和发展规模。一是优化市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合理划分市域功能区,优化布局结构。着力打造一“城”为主(主城区),“两沿”联接(沿江、沿港生态长廊),“三湖”示范(梁子湖生态示范区、红莲湖生态度假区、梧桐湖生态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加紧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城中村改造、绿地景观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专项规划和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完善规划指导。要在《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__—2023年)》基础上,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生态文明的功能分区、生态资源保护、产业布局、风格特点,强化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与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切实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建设的理念。三是强化规划约束。相比于经济发展等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际运作中,容易让位于更能体现政绩的gdp等硬性约束指标。因此,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法律性,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长期实施,有序推进。

(三)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三明市的历史发展状况与鄂州相似,都是偏重型的产业结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明市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全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__年,三明市第三产业占比达到34%。建议我市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为方向,建设一批重点项目,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一手抓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改造提升,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力争在2到3年内全市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工程、电子商务等产业,策划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力争到“__”末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方面,要依托三江港区,加快鄂州“地主港”、“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生态旅游业方面,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策划和开发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健身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打响具有鄂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文化产业方面,要按照“一区一品牌、一区一园区、一区一实体”的要求,加快梧桐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软实力。三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梁子湖区要全面退出一般工业,以生态农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科学种植(养殖),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策划、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推动效益农业、观光农业加快发展。

(四)培植项目载体,着力构建生态保障体系

一是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围绕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谋划项目,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以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构建生态保障体系。将梁子湖生态修复、环湖生态林带、长港综合治理及洋澜湖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适时申报、实时推进。二是抓好山水资源保护。出台严格的山体湖泊保护政策,做好全市尤其是城区山体资源摸底登记备案工作,对开发建设中的劈山开石填湖造地等行为应立即停止,责令恢复原貌,并给予严厉处罚;严格控制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山体开采;加强对全市5000亩以上湖泊进行调查摸底、实地勘线、建档立卷等工作,依据《湖北省湖泊管理条例》,加强监管;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全面改善梁子湖水系、花马湖水系、樊湖水系等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市流域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三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源头把关,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环境生态一票否决制度;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对鄂钢、球团矿等排放大户,进行24小时在线联网监控,督促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强化社会监督,建立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测和排放数据旬报及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各界及媒体监督;强化对环境污染和责任追究制度,使企业处罚和追责成本远远高于治理成本,促使企业自觉治理;加强重点治理,强化对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火电、化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固体废物源头控制和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四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水以及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切实加强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五)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制度推进体系

进一步优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建立重大项目生态风险评估制度,全面评估项目实施的生态成本、生态效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山水开发利用备案制度,通过采取保护性开发、一般性开发、限制性开发等措施,保证山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利用。设立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积极支持生态项目申请国家、省政府专项资金和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切实让企业享受环保带来的效益,激发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民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开展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落实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加大对节能环保研发、技术应用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拓宽补偿范围、深化补偿内容、增加补偿资金,在市域范围内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积极推进在省级以上层面建立梁子湖等跨界流域的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障监管机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利益共享机制,盘活市场资源,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林地林权保护监管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四是完善生态考评机制。推行生态gdp核算制度,尽快建立一套有利于绿色gdp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标准;加强政府节能减排的绩效管理,将相关的考核评估统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建立统一的考评制度,提高管理的层级,设立部门联动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分类、分区目标考核办法。

篇十四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2850字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最近我们集中力量,分两个组,历时10天,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感到,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村党建工作也成了整个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滩头阵地。

一、对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估价

建县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面貌。特别是在县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级联创”、“三村建设”、“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党员农贷快车”、“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活动为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抓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责任体系。同时,明确了县级机关的相关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们狠抓了后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整顿工作,结合村班子换届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使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去年,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基层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定期表彰农村基层干部制度、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等,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济发展乏力。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据调查,全县159个村中有相当部分的村集体实际年收入不高,58个村年收入只有1000元以下,甚至还有30个村基本没有收入,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支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向群众说得多,要求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2、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一是村干部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虽然县委先后两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但是,当前全县村干部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三职,近几年年工资平均不超过2400元,有的村甚至不能兑现当年的工资,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想头。况且发展的任务很重,多数村都有外债,全县有负债的村118个,占70.7%。在这种情况下想为群众办点儿事,极其困难,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情况,今年全县共有16名村支书、9名村主任和152名组长在口头上提出不愿再干的想法。根据我们到乡镇调研的情况,共有39名村支部书记提出不愿意再干下去,其中,还包括多次受到县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骆绍斌、陈克贵、邵世炳等同志。

3、部分村干部和党员的文化偏低、年龄偏高、思想落后,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好。目前,我县村“三职”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281名,占60%;高中(中专)文化的有174名,占37%大专及以上的占3%;35岁及以下的有56名,占12%;46岁以上的有243名,占52%。村支部书记中,35岁以下的有11名,占7%;46岁及以上的有96名,占60%。农村5961名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9.3%,而小学及文盲的却占了53.3%;35岁及以下的有533名,46岁以上的有4305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小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得不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同时,大多数农村优秀青年在外务工,又没有固定的地点,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时往往也只好“从矮子中选高子”,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4、农村税费历欠问题严重。虽然国家先后几次调低了农业税税率,但是故意拖欠税费的情况却越演越烈,一小部分群众认为中央作出了不收历欠款的规定,加上一些几年不交税费的群众仍然可以得到粮食直补款,同时,我们对交纳税费的正面宣传不够,因此,他们在交纳税费的时候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拖欠到第二年就变成历欠款,可以不交了。村组干部在征收税费时,一方面不能采取过激行为,另一方面给群众做思想工作的方法还比较单一,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任务,村组干部只好采取“上清下不清”的办法,把自己的工资,有的甚至到信用社贷款来垫付群众拖欠的税费。据调查,目前全县共有129名村支部书记因农业税费和一些工程项目垫付过资金。其中:垫付金额最多的高达6万多元,一般的支部书记垫付金额在2000至3000元。因此,一部分村干部产生了不想干的念头,但是由于自己因为工作垫付了资金,为了能尽量收回自己所垫付的资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三、工作思路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1、加强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当前要着重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典型示范。农民群众发展经济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只要有好的发展路子,经济尝到甜头,就容易示范推广,如果多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推荐给农民群众,让他们很快得到实惠,就容易迅速发展成规模生产。二是抓结构调整。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地理优势,以“支部加协会”为依托,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组织产业结构调整,不能搞千篇一律,可以“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成效会更明显。三是抓科技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一些先进科学技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为农民群众讲授科技知识,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当前,要紧紧抓住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尽快构建起农业科技培训的平台。四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帮助村党支部不断拓宽渠道,积极引导、鼓励和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锻炼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盘活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威信,从调查情况看,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就受到严重削弱。一要重视清理农村欠账问题。当前许多村都存在农民拖欠税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正常工作。应尽快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税费征收舆论环境,增强农民群众交纳税费的主动性;二要盘活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对现有集体财产进行清理整顿,积极化解不良债务,逐步完善集体财产经营机制。要创造稳定的集体经济来源,如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搞好综合开发,做好、做活土地这篇文章。

篇十五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20231050字

随着依法治国历程的推进,全国上下广大乡村干部群众的司法认识、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本身正当权益的认识和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但随着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措施的不时加速,新型农民司法认识的不时深化,乡村普法工作的近况很难顺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必然水平上制约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深化发展。为扎实推进乡村普法工作,全力服务新乡村建立,笔者就乡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浅显的观点:

近况剖析

一是对普法教育的主要性看法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注重物质好处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做事情的习用规范,对那些费时、辛苦而又难见经济效益的普法工作则持逃避、被动、冷酷的立场。很多基层干部、农民还存在适用主义思想,碰到问题才想起往来不断找司法,不克不及做到事前学习和知晓。有的乡、村一年不搞一次普法宣传活动,既没方式也没内容,为了迎接省市县综合管治检查审核,其普法活动材料、工作总结等普法台帐往往是暂时假造,凭空捏造,基本无真实、历史的陈迹。

二是对普法相关工作经费、人员投入不足。当前基层司法所人员编制过少,无专职普法步队,普法经费落实不到位,工作开展困难、技能配备掉队,不克不及顺应新情势下的普法工作需求。尤其是乡镇普法工作经费、人力严厉投入不足,乡镇司法员也仅仅是乡村纠纷的调停员和中间工作的服务员,在实践工作中很难真正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特殊是学校普法,法制副校长更是有其名无其实,必然水平上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化开展。

三是普法宣布道育方式保守。目前乡村普法工作首要是采取司法征询、普法口号、宣传栏、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传统方式多而创新认识和方式却少。不少乡镇设立了法制学校,也是有其名,而很少开展法制教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结果。

四是工作推进存在必然坚苦。首先是人员难集中。随着农民经济认识的不时加强,乡村财产构造的调整,乡村大都青丁壮外出打工或进城在企业就业,一年甚至几年很少回籍,普法对象比拟难以集中;外出务工进程中普法对象忙于务工赚钱,而企业老板和个别工商户也只追求最大好处化,基本无暇顾及普法工作。其次是时间难保证。乡村生产劳动的时节性比拟强,农民在农忙时早出晚归,在田里忙耕种;农闲时外出打工挣钱经商,很少有闲暇时间坐下来静心学习,因此普法时间难以保证。最终是内容难了解。因为农民文明程度遍及低,对规范抽象的司法条则很难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习司法的积极性和自动性,客观上也障碍了乡村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