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毕业大学生党员关系转至农村的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2-30 热度:71
毕业大学生党员关系转至农村的调研报告

篇一 毕业大学生党员关系转至农村的调研报告2800字

每年到7月份,一批大学毕业生便要陆续走向社会,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共党员。有些党员毕业后未能马上就业,或者就职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按照中组部的有关规定,这部分党员可以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按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将户口两年内继续保留。为了全面了解党关系转回村的这部分学生党员的情况,以及给整个村和整个党员队伍带来的影响,尤其今年我镇各个村要换届选举,特开展此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41个行政村,农村党员 名,其中大学毕业生党员 名。这部分党员大多数是关系在村,人不在村。很多都是把党关系放在了村里,人在外面去工作,常年不回家。无法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同时对村里的各项事务一无所知,使他们成了流动党员。给村里和整个党员队伍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村干部反映强烈。

二、 毕业大学生党关系转回村产生的问题

1、整个党员队伍“被”壮大,整体素质“被”提高。

由于逐年积累,大学生党员在村里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貌似整个党员队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断提高学历年轻人在党员队伍中的比例,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攀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现在网络名词很流行“被”字,如“被”就业、收入“被”提高等等。实际上,这部分大学生党员也使农村党员队伍“被”壮大,整体素质“被”提高。因为,很多大学生党员毕业后,只是把党员关系转到了村里,而人常年在外工作,造成村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出现了“挂空”现象。在整个党员队伍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老龄化依然严重,文化素质依然有待提高。使一直叫响的各种口号,无法顺利实现。

2、整个党员队伍“被”壮大,各项工作难开展。

(1)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大学生党员一般常年在外工作,离家比较远,无法正常、及时的参加组织生活,给村里党员召开各项会议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村里召开各种重要会议必须到会一般以上,村里的决议才会生效。发展新党员也必须是双过半,否则无法发展党员。除去村里在外务工人员和高龄党员无法参加会议,再加上大学生党员,有的村召开一次有效会议非常的困难。(2)无法按时交纳党费。大学生党员常年在外,与党组织缺少联系,虽然多数的流动党员能够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由其亲属代为交纳,但仍有一小部分党员长时间不主动向党组织交纳党费,甚至出现党费由党组织代交的现象。(3)预备党员转正成问题。有些党关系转回来是预备党员,到时必须在村里转正,而里的党员很多人都不认识本人。投反对票,感觉怕毁了孩子的前程;投同意票,也只能是无奈之举。有些村干部是到处做党员们的思想工作,以便使他们顺利转正。有些村,就有可能无法使他们顺利转正,对他们本身也造成了影响。有些村里的村支两委和党员对此颇有意见,人数的虚高给他们的工作也确实带来了压力。

3、手里握着选举的权利,无法正确使用。

几乎所有大学生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不辞而别,有的一走就是几年,不主动转移组织关系。加之他们工作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有的居无定所,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他们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他们更是无法了解村里的各种情况,无法了解村里各种人员的实际工作的能力。双方几乎没有任何的交集,唯一可能的交集就是在村选举过程中,他们还有一枚神圣的选票。在选举时有一部分人无法按时回来参加选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举的质量。即使能回来参加选举,他们的选票,也很有可能对村领导干部的选举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村庄的发展,发挥不了神圣的作用。在选举过程中,拉票现象时有发生,而这部分人也就成为了拉票的焦点。虽然,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也有较强的判断能力,但他们不了解村里的任何情况,大多时候只能听家里人的意见,而家里人的意见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误导他们的判断。他们的选票实际成为了家人的选票,成为了派别竞争的棋子。使得有能力,但家族小的人无法当选。而没有能力,家族大的仍然当选。

三、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这部分人在村里已经埋下了隐患,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今年又是我镇,村里换届选举的关键年。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举结果的产生,影响农村的稳定。

1、 建立“大学生党支部”

建立“大学生党支部”,集中管理未就业党员大学生党关系。 “大学生党支部”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在XX年,杭州市萧山区就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大学生党支部”,它是浙江省第一个镇街专门接收回籍未就业党员大学生的党支部,也是这个新鲜事物的最早尝试。 这个党支部有个鲜明的“特点”:它是目前浙江省第一个镇街专门接收回籍未就业党员大学生的党支部。该党支部还接收非新塘籍但工作在这里的大学生党员。据有关人士介绍,“大学生党支部”这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可谓多赢。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大学生工作后,出于种种因素,关系往往没有迁出,或者迁不到工作单位,使大学生成了“流动党员”。有的大学生长期外出工作,不能及时办理关系转移手续,回村或社区参加组织生活,就与用人单位产生了“请假”的矛盾。另外,这也造成村或社区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出现了“挂空”现象。这个党支部的成立,解决了离校大学生党员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村里的压力。

2.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这部分人,文化素质都很高,更是热衷于网络一族的弄潮儿。现在,农村网络的普及率也在逐年上升,利用网络交流已不再是神话。现在每个乡镇的村都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再过几年即将实现全覆盖,让他们担当起这个村级网络的管理者更是可行之路。首先,调查摸底建台账。各村扎实开展大学生党员的调查摸底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信息库和管理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求每名大学生党员,在本村村级网上注册用户名,完善个人信息。让他们了解村里的同时,也要让村里了解他们。可利用他们现在的工作和专长为村里进力所能及之事。再次,调动他们的网络积极性。定期开展网上交流活动,在网上开展组织生活,互相交流近况,利用多人语音视频进行交流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村里的这些孩子基本上互相认识,在网上互相交流,共同了解家乡的情况,还是很容易找到共鸣的。

3、提前宣传,为换届选举做准备。

高素质人员的判断力,往往更有前瞻性,如果这部分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实行好他们的权利,更有利于选出好的带头人。建立网上交流平台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而选举迫在眉睫。在换届工作中,为充分保障他们的知情权,我们可以采取邮寄信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参与。最好能将村里准备参加竞选的人员的信息以简历的形式发给他们,利用语音视频,参选人员在参选前几天进行现场演讲,使他们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现场观看。提前将本村的各种情况传递给他们,让他们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收集他们对村“两委”换届工作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情况,以便有自己的判断。

篇二 公路管理局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3900字

公路管理局廉政建设促农村公路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以来,市公路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建立惩治腐败体系,切实把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三年来,我局完成乡乡镇镇通油路 718.8公里,增加通油路的乡镇 15个,正在施工的通油路乡镇项目 14个,里程达 219.7公里,力争今年底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镇镇通油路的目标。三年来,完成国债项目14 个,扶贫项目1个,完成工程投资2.8亿元,没有出现一起“暗箱操作”,没有一名干部违规违纪,工程既快又好,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80%以上。最近,该局荣获市构建惩防体系特别奖、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教育__常打“预防针”

近年来,市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滋生不廉洁的环节多,加强廉政建设的责任重大。为此,该局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把__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惩防结合,预防为主。

----学廉。局党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利用讲课、办班、观看电教片,廉政教育进驻工地等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局长、王庆祝亲自讲廉政课,教育全局干部职工要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清楚的头脑,强化全局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局纪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前移监督关口”的方针,以教育、保护、挽救干部为目的,对少数党员干部在廉政等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诫勉谈话,播放《廉政风采》专题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该局经常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及参建人员认真学习《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及《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招标管理办法》,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牢固树立“立党为公,修路为民”的思想观念。

----守廉。加强农村公路的廉政建设,抓好思想教育是关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局自上而下开展了以“修好路、用好钱、促发展、守清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同时,利用正反典型对参建人员进行针对性教育,有效提高了参建人员的自我预防能力。市局与分局,分局与施工队伍,参建单位与责任人,层层签订廉政责任状。

----考廉。该局每年都要组织科级干部进行《____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____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和理论考试。各分局还将考试范围延伸到纪检监察干部及农村公路参建人员,其考试成绩作为其评先、评优及提拔任用的参考依据。

制度保廉不触“高压线”

高速公路建设,一度成为产生腐败问题的“高发区”,农村公路建设也不能松懈。如何使参建人员不触腐败这根“高压线”,该局为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着力夯实管理基础,不断完善和健全各种廉政制度。

----项目法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论是国债项目,还是扶贫项目,业主均成立了项目管理部,项目部主任均由法人代表担任,为第一责任人。

----质量监理制。该局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实行质量监理制,目前都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赣西监理公司负责,选拔素质较高的人到工地担当现场监理。

----招投标制。实行工程招投标,是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公平竞争的一种有效制度,有利于建立“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体系。该局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论是施工劳务分包,或是筑路材料,还是机械设备,均在市公路局纪委及有关科室的监督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 ”的招投标,一律实行“阳光操作”。中标后,还派员实地考察材料供应商及厂商的生产及供应能力。

----质量终身制。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交纳5%的质保金。一旦发生质量事故,除没收质保金外,还将列入施工单位“黑名单”, 永远取消投标资格,从而杜绝了“豆腐渣”工程。

----合同管理制。农村公路承建方中标后,该局均与业主签订施工、廉政合同,对廉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对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建立“廉政档案”,对发生的违规单位和企业实行禁止进入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的处罚。

----资金管理制。对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国债、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一律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在全局倡导精打细算,励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如宜丰分局过去熬沥青时,使用柴油,不仅价格贵,而且市场供不应求。后改用再生油,价格比柴油便宜一半多,去年仅此一项就节支上十万元。

----计量支付制。对已完工程资金拨付,必须有完善的计量支付证明材料和施工、监理、业主项目负责人、业主单位行政领导的签字,工程计量实行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单位审核、业主复核的“三堂会审”制度,不得预支透支工程款。同时,加大审计力度, 在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审计,特别是国债资金项目严格做到不经审计不得办理竣工验收。

监管督廉构筑“防火墙”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该局为使廉政建设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确保工程廉洁,制定建立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督措施。

----严格招投标。对50万元以上的工程设备及筑路材料的招投标,由市局纪委、监察、工程、机务等部门派员指导,监督招投标,严格执行“专家评标,业主定标、纪检监督”的制度。对违反规定的招投标行为,廉政监察机构及时纠正,为使招投标公开,市局规定法人代表、分管工程领导不得参与专家评标组,并要求招标单位不得泄漏标底,不得有意压价或附加条件,不得以任何形式索取或收受回扣、佣金或其他好处。否则,以违纪违规论处。

----派驻纪检廉政监督员。为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监管,各分局对每个工程项目都派驻了纪检廉政监督员。监督员参与工程招投标、质量、安全、工程变更、计量、结算 、验收全过程的监督,负责接待群众信访及对举报问题的调查与处理。

----严格质量管理。腐败往往产生“豆腐渣”工程。工程质量的优劣,往往是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建立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每个项目都派驻了现场监理。业主、设计、监理各方都要交质量风险抵押金。奉新分局在接手地方施工的奉高线路基工程后,全长加铺了一层混合料,还达不到弯沉值要求,只好又铺下6000立方米混合料,仅此项增加工程支出20余万元。为了使路面质量对得起子孙后代,“宁可亏自己,不愿亏质量”。该局参与施工的职工,还以50%的施工津贴作质量抵押金,待工程两年验收后,再返还其施工津贴。

----开展工程执法检查。该局每年都要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行执法检查,检查内容有:工程项目是否立项,资金是否到位,招投标是否严格 ,质量安全是否监管到位,工程变更、工程计量是否规范,各项制度是否齐全,环保措施是否落实等。工程执法检查结果作为工程评定优、良、差等级的主要依据,并列入单位年度考核内容。

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为强化全局参建人员执行惩防体系实施方案自觉性,该局明确规定各分局“一把手”为农村公路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将惩防体系内容列入单位和个人的年度目标考核,与奖金挂钩,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到位,管理出问题的单位或个人实行纪律与经济处罚,有效地强化了全局参建人员的责任意识。

----缴交廉政保证金。施工单位中标后,要按工程承包经费的1%上交廉政保证金给业主,待一年完工后,若工程合格又未发生廉政问题则可退还。否则,作为罚金予以没收,上交纪检、检察部门。

由于加强了监管,广大参建人员自觉做到了建设工程清廉。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就有30余人拒贿10多万元。通过建立反腐__“防火墙”,有效地预防了公路建设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民主评廉设立“群言堂”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该局对各分局正副科级干部,分局对各参建人员中的正副股级干部,在自行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对其民主评廉,在工地设立廉政举报箱,向社会公布廉政监督电话及投诉电话,开辟了网络廉政论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农村公路建设廉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市局构建惩防体系领导小组,每年都要组织市局纪委、监察、人事、劳资、工程、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廉政建设检查组,对各分局的农村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筑路材料采购、工程发包、劳务分包、工程变更、计量支付、奖金核算等分成5大管理16个关键环节,进行测评,发动群众,展开民主评廉,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受测人“红红面,热热耳”,洗“热水澡”,练“健身操”。年度测评结果作为考察、奖惩干部的依据,记入干部廉政档案。

从起开始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以来,我局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腐败案件,真正达到了“工程优良,干部优秀”的目标。农村公路建设为全市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条件。但毋须讳言,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战线拉得太长,廉政建设及工程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施工队伍良莠不分,参差不齐,有的借用资质参与招标,有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的筑路设备配套不全,有的不按规范施工,有的还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2、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线路分散,监理人员相对较少,质量管理难度较大;

3、工程计量手续繁杂,资金拔付不能及时到位,拖欠民工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除国债资金、扶贫资金投入外,还需地方配套资金。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欠发达,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社会筹资较为困难,如路基拓宽,征地拆迁、路基土石方工程及垫层这一块都由地方资金解决,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路基土石方及垫层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因而路基及垫层“五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将影响路面质量。由此种种,将影响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上述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不断总经验教训,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机制和有效措施,以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稳步发展。

篇三 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2450字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_个,共_个行政村,农户数____户,农业人口____人,耕地面积____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__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

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__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___多人的就业问题。__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__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___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

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

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

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

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

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

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

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篇四 新农村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3000字

新农村建设与法制宣传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五五”普法规划的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部门根据《___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做了以下基础性工作。

(一)五五”普法规划得到落实。为全面贯彻落实___、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市、县、乡、村四级层层制定了“五五”普法规划,围绕“三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抓落实。开展了“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等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村,受教育面进一步扩大。

(二)做到农村普法对象底数清楚。据统计:全市总人口数为307万余人,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数的78.78%,达236万余人。全市农村在校青少年学生371848人,重点普法对象338998人。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由于人事管理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教育选择机制、政策调整机制的作用,拉动社会进一步分工,推动社会人口有规律对内对外流动,我市对外流动人口约40万人,对内流动人口约20万人,给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突出重点,针对性较强。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普法部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新农村法制建设和法律需求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涉及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法律法规,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以平安建设和群众利益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宣传社会管理方面的治安、刑事、民商事法律法规,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犯罪;以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破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法律难题,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发展了杜会主义民主政治,拓宽了民主法制渠道,扩大了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行村务公开,坚持“一事一议” 制度,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普法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市、县两级政府为保证普法经费落到实处,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提请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法律性文件,将“五五”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卓有成效地保证了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进行。

(五)普法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工作部门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延伸到行政村,村民小组建立学法小组。为加强农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以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为载体,指导农村法制宣传和依法治乡、依法治村工作,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修订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行为。围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推行“普法并举”,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层人民法庭联动进村入户搭建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抓住流动人口返乡季节上法制课,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群众护村护寨,预防和打击犯罪,排查调处民间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平息纷争,维护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围绕新农村建设,一个在广大农村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极大权威,即“生活靠法律规范,纠纷靠法律解决,权益受侵权时依法维权”这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同时,在法制宣传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存有“死角死面”。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民政策;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流动速度加快,对集中宣传教育带来困难;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和偏远山寨,交通、通讯不便,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困难,这样,一部分农民群众不能受到教育,形成“死角死面”。

2、个别领导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组织群众,宣传党对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导致当事人多头上访和越级“集访”,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

3、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物质基础薄弱。偏远行政村无公有经济,欠发达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只能保工资保运转,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普法读本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非公制企业的法制宣传存在“盲区”。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企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劳动用工不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劳动用工纠纷发生后双方不通过法律途径平息纷争,而是以暴力方式解决,甚至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三、对策和建议

根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四点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是加强对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任务上来,充分认识洁制宣传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领导干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切实做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还政于民,调动农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2、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市、县、乡三级普法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工作重心下移,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宣传专门别类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主管部门,督促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开展学法、用法、维权活动,规范非公制企业用工制度,维护劳动用工制度新秩序。加强与公安派出所、计生部门联系,对在特殊行业务工人员和外出打工人员进行管理和教育,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3、调整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经费,向经济欠发达乡镇倾斜。按照分级管理负责,条块结合的普治工作原则,对那些既无司法所,又无财力支持普治经费的乡镇,县级财政要适当进行倾斜,以便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开展。

4、整合农村法制宣传资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整合科教、文化、法律“三下乡”与农业科技“村村通” 电视网络和农村小广播宣传资源,以文字、图片、音视频、动漫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法律讲师团深入农村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即: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单位、进社区破解法律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灭“死角死面”和“盲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宣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治主张,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篇五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6200字

党的__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因此,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大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建设,我们不断地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特别是近段时期以来,我们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更感觉当前我县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责任很重、压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在认识上,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在工作摆布上,我们始终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此,全县各乡镇的社区建设进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县开工建设的15个社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89亿元。其中,市级7个重点社区,总体规划占地5037亩,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__年确定的2945套住房建设任务,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经达到1849套,占任务62.7%,已经建成住房521套,占任务17.69%,建成入住280户,占已建成9.5%。在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其它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有突破性进展。曹营、魏庄、龙头社区在绿化、亮化、休闲广场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有5个社区水、电、路同期配套,6个社区配套建设广场、超市、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建设配套,同期进行绿化。此外,赵店的龙翔、赤眉的桃园、桃溪的英华、乍岖的乍岖湖等社区也都进度较快,公共设施建设和样板房建设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也有部分乡镇在全县社区建设大局摆布上暂时规划在第二阶段的三类镇,但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也都成绩斐然,给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二、主要特点

各乡镇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主要体现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县、乡、村各级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是,在思想上,全县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视,都把此项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各乡镇都能在充分认识、深刻领悟社区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积极工作,加快社区建设“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转变,并把社区建设当成今后3-5年乡镇工作重中之重来思考、摆布,不图形式,不搞应付,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谋的远,做的细。积极探索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深刻领悟想明白、讲明白、干明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视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传发动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县分层次组织县、乡、村干部群众到平顶山郏县、舞钢参观学习,集中时间组织召开研讨会,逐乡镇发言谈体会、谈感受、谈打算。有的乡镇还到新乡、安阳参观学习。马山口镇、灌涨镇、师岗镇、湍东镇参观学习人数都在300人以上,马山口镇超过500人,其他乡镇也都在100 人以上。县乡累计参观学习的人员4000余人,掀起了一轮参观学习建社区的热潮,在全县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想共识。随后召开的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会,再宣传、再发动、再鼓励,使全县上下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为新型农村社社区建设再添动力。通过宣传发动,使党员干部想明白,对群众说明白,从而干明白。营造了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资金扶持到位。在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加大县乡财政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扶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中财政专项奖补奖金__万元,项目奖金3000万元,用于对规划设计、公共设施奖补和农民购建房补贴。按社区入住户,每户补贴3000元,用于购房;每户再补贴3000元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捆绑项目资金。积聚电力、交通、文化、卫生、教育、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贷支持。动员金融机构开辟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产品,为社区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四是市场运作筹资。乡镇积极探索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资建社区,通过土地开发、资源使用权转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返还的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基础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五是与企业联建。大力开展村企联创活动,鼓励企业捐助社区建设。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开源”。通过存量土地盘一点儿,增减挂钩挤一点儿,“三荒”当中用一点儿,整治整合挖一点儿,争取调规添一点儿,集约建设省一点儿,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需土地。按照县政府出台文件,各乡镇把县分配的新增用地计划,农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亩奖补4500元,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复垦等新增耕地每亩奖补2500元,超额面积每亩加奖1000元。对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标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的,每亩地给予1万元奖补。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与农户签订拆除旧房协议,写出保证书,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旧宅能够拆得掉、快复耕,为社区有序推进留足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抓好“节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按照“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规划和设计的房子”,重点对路边建房问题进行整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向社区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标用在“刀刃”上。坚持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不断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优先保障社区用地;社区规划之外原则上不审批新宅基地,也不准再搞旧房翻新和改建扩建;对农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额补贴;乡镇整理造地,报经县政府同意,满足乡镇社区用地所需,剩余指标有偿调剂使用。

(五)督查落实到位。一是机构保障。县委、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相关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乡镇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副职专门负责,组织一班人具体抓,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成效。二是部门协作。明确县直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县直单位分包到乡镇,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对口支持乡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强化督查。县委、县政府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联席会,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建立半月乡镇汇报联系制度和双月评比制度。定期对乡镇阶段工作排名,召开锅底会、现场办公会和经验交流会,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书记、副县长等相关县领导参加点评,排名靠后的乡镇表态发言。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新楼房、就是修新几条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缺乏产业支撑,群众思想矛盾。失地群众暂时失地失业,感到生活、就业困难、感到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目前大多数社区配套的产业发展项目还没有到位或正在建设,多数群众虽然搬进社区居住,但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

(三)、当前社区建设进展不平衡。龙头、魏庄、曹营、牧原等社区始终保持领先位次;河南等社区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但有的社区前一阶段进度很快,但后期缓慢,已经由先进变为后进;还有的社区始终没有明显进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后,整体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四)、工程质量不是很高。虽然各乡镇都安排专职的人员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检查,但“使用水泥砖、不设防震柱”等现象在不少社区依然存在。

(五)、社区配套功能明显不足。前期社区建设都注重住房建设这个任务,在道路、排水、广场、游园、学校、幼儿园等基础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上,明显感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

(六)、急办问题解决不到位。新型农村社区工程进展过程中,部分高压线改线,移动、联通线路改线以及客户区建设用地手续等问题成为影响社区建设的不利因素。

(七)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后续资金支持不足。从目前来看,15个社区已建和在建住房数量仅占年度任务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营社区也只有75%,其它社区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社区持续建设,急需项目支持跟进,没有项目支撑,社区后续建设无力,示范引导作用难以发挥,需倾全县之力,集聚项目、集聚财力配套社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为社区快速发展增添后劲。

四、发展思路及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使用的规划引导,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 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从规划上进行引导、完善,体现城乡一体的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新农村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实现新农村发展布局、建设用地布局、基本农田布局三个优化,合理确定中心村建设规模和范围,适度安排中心村建设用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强拆旧建新引导,有利于土地资源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拆旧建新引导。原来国家规定城乡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增减挂钩指标三年内归还,现在省政府(豫政办[__]124号)要求半年内归还,这就要求拆旧建新同步进行,尽量在农村宅基地原址上采取拆旧建新方式“滚动”发展。通过建设多层和高层住宅,解决农民居住问题,达到集约用地目的。再用地选址建新区的,拆旧区要按规定尽快复耕,整理复耕的耕地,应比建新区占用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实加快住房建设进度

从当前情况看,15个社区现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占任务62.7%,已经建成的只有17.7%,曹营、龙山、龙祥、张洼四个社区有入住,社区总入住率还达不到一成。从已经建成的住房情况看,师岗、湍东、瓦亭、灌涨、余关社区行动比较快,曹营社区住房建成率占任务71.6%,入住170户达56.6%,龙山、龙头社区建成比例达40%左右,牧原、龙祥社区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涨魏庄、岞曲岞曲湖社区建成比例在20%以上。从住房建设的数量上看虽然有一定规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还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在到年底这段时间,要组织好住房建设的大决战,主体工程完工的要抓紧进行内外粉饰和门窗、水电安装;一层、二层起墙的要尽快封顶,11月份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处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体框架;除多层和小高层之外不管哪种情况,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把好时间节点,多组织施工队伍,确保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质量和标准提升

社区住房事关民生,老百姓非常关注,工程质量必须要有保障。湍东龙头社区、灌涨魏庄社区、赤眉桃苑社区在建设的质量上都是采用框架或半框架结构,一层、二层、顶层全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抗7级地震。但是有的地方这里我不再点名,在建筑材料、在建设的质量上没有把好关,有的使用水泥砖、有的没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墙,更有甚者这几种情况并存,希望各乡镇要发挥村民的力量、发挥乡镇的监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础建设工程,从建材到施工整个环节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管,确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达标,让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将社区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坚决不能出现新的隐患。

(三)完善配套社区功能

一个社区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设外,最大的吸引点是它所具备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为什么城市社区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就是因为城市社区有很多农村不具备的配套设施。龙头社区距城很近,前期环境打造比较好,姜坡组60多户入住愿望非常高。师岗曹营社区所建的位置并不优越,原本是一个岗丘区,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硬化道路、修建广场、开发游园、绿化环境、配套路灯,改善了居住条件,因此才由原来两三户发展到十几户,现在达到了200多户,已经入住了170多户,还有临近村庄的农民纷纷报名交纳定金入住社区,建设供不应求,彰显发展潜力。曹营社区在全县领头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其它社区也要按照这个思路把基础建设搞好,配套路、水、电,逐步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解决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通过社区各项功能的完善展现社区的形象魅力,使社区示范引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老百姓踊跃入住。

(四)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我们乡镇要积极和县直的相关单位搞好对接。特别是同国土局土地治理、扶贫办整村推进、卫生局医疗服务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体局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电业通讯部门的电力通讯线路改造等项目的对接。其中安全饮水、联通移动改线、移民搬迁、省级示范村、新型社区基础建设等项目抓紧实施;其他项目抓紧申报。在项目争取和建设过程中,要与县直部门加强联系,将项目与社区建设衔接好,盯紧盯牢、及时汇报争得部门支持,确保项目和资金争取到位。涉及的相关项目单位,也要围绕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向上争取资金,为社区配套完善积极创造条件。

(五)着力解决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

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供水设施、电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讯改线等问题,水利、电业、交通、联通、移动、电信等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确定责任人及早解决。

土地和资金是两个老问题,也是两个大难题。我们要转变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一方面与三项整治结合,城乡增减挂钩,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腾;另一方面要与老百姓签订拆旧建新协议,通过协议的形式把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这种愿望体现出来,把占补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过新增土地指标来逐步审批解决用地手续。在其他建设资金上,积极动员社区百姓及时交纳建房款额,发挥农民购房、建房的主体作用,动员群众向社区集聚靠拢,也让参建企业充满信心和活力,调动参建企业投资积极性,同时鼓励参与公益性建设。百企帮百村,鼓励企业家群体帮建新型社区,鼓励有实力的人员以承包、租赁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转等高效形式建立示范园区,实现农民与企业家的双赢,为社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六)加强社区后期管理

社区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个社会群体,有些社区将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个社区。当前曹营社区、龙山社区、龙头社区、魏庄社区、七里坪张洼社区等陆陆续续都将由不少农户入住,形成规模。这些农户集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机构来管理,这个机构要承担治安、户籍、计生、信访稳定、党员管理、邻里纠纷、农民培训、政策宣传、卫生整治、垃圾处理等各项社会化管理职责。从现在的情况看,一些社区成立了社区办公室或项目办,这个机构现实的职责只是抓社区建设,还没有赋予它管理的职能。因此在社区建设的前期,我们要负起责任,组织所在的行政村暂时代管,待社区形成,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后统一管理。同时,提前谋划、预留位置,及时提出社区管理的意见和办法,为社区后续管理奠定基础。

篇六 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3100字

提起水乡农村,深刻在我们记忆里的是晴天、碧水、清新的空气,而如今走进部分乡村,印入你眼帘的却是深绿色的水,水面、水边不知什么时候成了垃圾流连不去的场所,臭味扑鼻,蚊蝇滋生……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原本被城市人羡慕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缺乏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队伍,农村垃圾处理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1、占用土地,破坏土壤、水系、地下水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目前,由于处理水平落后,农村主要采取了填埋、自然堆放垃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破坏大自然的优美景观,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如塑料袋等不可生物降解物质,在土地中的残留率高达20%~30%,这种“白色污染”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其透气、透水性,又造成化学污染等,危害着各种生物的生存状态,危及农业生产,影响农民增收。

2、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农民健康。

众所周知,垃圾是疾病源的滋生地和主要传染源,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化和长期简单堆放,易产生恶臭物质,垃圾堆放场成为多种微生物,病原菌的繁殖场所, 蚊绳孽生,老鼠猖狂,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影响人体健康。特别是遇上大雨或洪灾,由于洪水的冲刷,可以造成最大限度的病原扩散,导致疾病迅速传播,尤其是消化道传染病。

二、我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____年以来,随着全市 “____”工程、村庄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____”、创建“环境优美乡村”、农村新“5+1”实事工程等工作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出现了一批水清岸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乡村,有__个村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有___个村达到__市全面小康先行村标准,____年__镇__村获__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然而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种种原因,全市大部分乡村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有着严重的不足。

1、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往往按照就近原则处理,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边、塘边、路边等致使垃圾成堆,村里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连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简单易行的处理都办不到,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

2、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基础设施缺乏。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可变现的公共资源有限,村民自身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上级政府的财政投向主要又是城市垃圾处理,乡镇和农村的垃圾处理基本没有资金投向,农村的垃圾根本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村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差。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实际上村民“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又如何为“他人瓦上霜”呢?相当部分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整体环保意识较为差、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要因素。

三、农村垃圾处理可借鉴的模式

各地可根据经济实力、发展需要、地理位置的不同特点,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选择与当地实际情况相适合、与经济承载实力相适应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

1、清洁工程治理型。就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沼气能源工程等项目综合治理农村垃圾。比如利用沼气技术集中或分散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加快“器、沼、池”(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和可降解垃圾采用沼气池净化,农民做饭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能源生产模式,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础设施比较配套,缺点是项目覆盖面不广,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短期内难以推广到千家万户。

2.义务清扫治理型。就是通过实行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和成立义务保洁队等形式治理垃圾。即要求每户农民做好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并且定期检查公布清洁户、卫生户、尚清洁户及不清洁户。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村村可以搞,缺点是组织难度大,长期坚持难,废物难降解。

3.有偿包干治理型。就是借鉴城区垃圾管理办法,根据不同村镇经济实力,采取有偿包干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村多样化保洁。这一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基本与城区保洁接轨,比较容易坚持,缺点是经济实力不够,居住比较分散的村暂时办不到。

4.依托城市治理型。就是近郊农村地区通过推进城区垃 圾处理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共享的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垃圾综合处理体系,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要求每个农户生活垃圾装入垃圾袋(筒)内,到指定地方存放,方便统一运送与管理。这一模式有地域局限性,非近郊村庄难以实现。

四、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1、政府推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法规来进行保障,目前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是管理力度不大,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政府需要发挥推动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形成《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通过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的领导机制、目标、内容、方式等,规范村民行为规范,并为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体制提供法律保障。

2、以人为本,建立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农村垃圾面临着范围广、任务重、清运处理困难的难题。科学高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是确保农村垃圾收得拢、运得出、消得毁的根本保证。就目前农村实情分析看,农村垃圾运送关键是深化完善“户集、村收、镇(乡)运、县(市)区处理”梯次运送网络。“户集”要求每户农民自觉落实垃圾入袋装桶,并定点倾倒存放。这个环节的发展趋向是将食物垃圾与非食物垃圾分离。“村收”要求每个行政村按要求将村域内垃圾清扫收集运到中转站,力争日产日清。这个环节的重点难点是实行垃圾分拣处理。“镇运”要求每个乡镇定期将分类后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实现垃圾运输全覆盖。“县(市)区处理”要求将集中垃圾按相关标准进行统一处置。这一环节的发展重点是走垃圾处理产业化道路。各乡村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逐步建立健全有效垃圾处理网络。

三、多元投入,落实长效管理

按每百户配备1人的要求,全市需配备____名综合管理人员,全年工资支出约____万元,管理用具等约需___万元,共计____万元。这一笔钱仅靠财政投入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多元化的投入方式:一是市、乡镇财政投入一部分;二是发动热心人士捐一部分;三是村委会转移支付的一定比例用于垃圾处理保洁经费;四是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垃圾代运费。只有经费有了保障,垃圾处理工作才能实行长效管理,长期抓落实,切实做到环境洁化、街道亮丽、村庄秀美。

四、强化宣传,营造垃圾综合利用的氛围

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就要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广大农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卫生环境的整治。要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加强村民的保洁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科学处理农村垃圾,彻底改变农村垃圾随处乱扔的千年陋习,不仅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现实需要,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相信,只要我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有配套的政策法规,通过积极地探索实践,随着大胆破解垃圾处理这道难题,必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高我市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水平

篇七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2250字

妇女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妇女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妇女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化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日前,金城镇妇联就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现状

奎年来,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且责成妇联等有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农村妇女文化生活、丰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载体、提升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层次。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开展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达标村评创、文化阵地精品工程建设等活动,使镇、村两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得到提升。目前全镇村村建起了妇女儿童之家,镇(街道)文化中心、图书馆分馆全面建成。全镇村级公共文化阵地覆盖率超100%,建成精品示范工程2个、省径文化示范村 1个。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当前,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点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文化阵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有了这些相对健全的文化活动场地和文体设施,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文化活动.

2.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撑。近年来,金城镇主要实施了“三项工程”,培育文化人才。一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金城镇基层宣传干部工作职责》,明确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配备与使用。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依托市文联所属各协会和市文化馆师资,对基层文艺队伍、业余爱好者开展专业培训。三是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工程。建立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并开展星级文化志愿者评选,招募镇级文化志愿者123人。目前,全镇共有民间文体队伍13支、文体骨干523人。在文化人才队伍的带动、引领下,有效推动了全镇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

3.文化品牌不断形成,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了内涵。金坛文化底蕴深厚,老百姓有崇文重教、孝老爱亲的良好传统,金城镇加快建设文化名镇,充分调动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更极大地鼓舞了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每年定期开展元宵灯会、社区邻里节、社区文化节、农民艺术节等文化品牌。除了全镇性的文化活动外,金城镇镇、村妇女组织定期开展才艺秀、文艺广场晚会等,专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村妇女文化活动品味。其中腰鼓队、舞狮队、舞龙队、扇子舞队就吸引了300多名妇女参加。

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上看,虽然农村妇女文化生活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村与村之间文化建设较不平衡。金城镇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集中在城郊结合村,离城镇较远的村文化建设则相对落后,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较为突出。

2.文体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群众的生活方式已逐步与城市接轨。与此同时,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普及也将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送达到千家万户,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眼界更加开阔,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值逐渐增高。目前,大多数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内容局限在文艺汇演、放露天电影等。文艺汇演只有在节日期间安排,无法满足农村妇女的日常文化需求。而露天电影,由于手法传统,对本地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妇女已失去吸引力。据上庄村的妇联主任统计,每次村里放映露天电影都只有七八十人到场观看,其中本地妇女仅占三分之一。

3、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村没有把满足农村妇女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村妇女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的进程。

三、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质量的几点思考

1.整合资源,使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均衡化。以镇(街道)文化站为龙头,以妇联组织为纽带,加强区域间的文化资源整合。通过各村妇女组织的互动合作,由文化建设强村与薄弱村结对,进行基础设施、文化人才共享,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文化活动。组织定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薄弱村的妇女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方式,从“被文化”转为“要文化”。

2.注重特色,增强文化对农村妇女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每名农村妇女都能在传统活动中寻找到自己能参加的项目。同时要注重挖掘特色,创造出更多当地农村妇女喜欢的文化品牌。如翠园社区春节期间的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当地妇女心灵手巧的文化民俗。

3.培育人才,组建农村妇女自己的文化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专职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来提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与领导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

篇八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调研报告1750字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调研报告

一、泰州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范围涉及全市99个乡镇,6个经济开发区,调查对象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农村劳动力,共调查农村劳动力总数1932766人,女性860804人,其中:可输出135785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2%;已输出1360574人,占农村总劳动力70.4%;不可输出436407人,占农村总劳动22.58%。

(一)全市可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135788人,其中:女性65744人,占总数48.42%。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17202人,占总数12.67%;从文化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384人,占总数0.28%,中专(职、技校、高中)11564人,占总数8.52%,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从年龄结构上看:16-25周岁18577人,占总数13.68%,26-40周岁68600人,占总数50.52%,41周岁48611人,占总数35.8%。

(二)全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含输出)1360589人,其中:女性506663人,占总数37.24%。从技能培训上看:已参加各类培训254156人,占总数18.68%。从去向上看:就地转移493164人,占总数36.25%;县内153419人,占总数11.28%市内119175人,占总数8.76%;省内277082人,占总数20.36%;国内314317人,占总数23.1%;境外3432人,占总数0.25%。从行业上看:建筑业327337人,占总数24.06%;机械业149303人,占总数10.98%;电子业24730人,占总数1.82%;商服业192237人,占总数14.13%;家政业11722人,占总数0.86%;;轻纺业99514人,占总数7.31%;其它行业555746人,占总数40.84%。

(三)全市不可输出农村劳动力439241人,其中女性288398人,占总数65.66%。因身体原因不可输出72832人,占总数16.58%;因家庭原因不可输出273721人,占总数62.32%;因本人不愿意外出92688人,占总数21.1%。

(四)今后3年预测新成长农村劳动力总数93977人,其中:05年32284人、06年30774人、07年30919人。

二、调查情况分析

一是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可输出人数相对较少。全市仅135788人,主要是近年来我市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可输出人员中参加培训仅为17202人,占总数12.67%,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3840人,占总数91.2%。

三是就业半径小。大多数农民跨出农门并没有走出市门,从已输出的情况看,就地转移或县内、市内转移765758人,占总数56.28%;而境外就业仅有3432人,占总数0.25%。

四是就业层次偏低。从已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从业情况看,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又未曾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事建筑、轻纺、家政、商服等行业的简单体力劳动者占46.36%,而从事机械、电子等技术工作的仅占12.79%。

五是就业观念尚未根本转变。不少农民思想不解放,害怕离开家乡和土地,认为“在家万事好,出门难上难”,外出务工致富的观念不够强,只愿在家门口打季节工,缺乏创业意识。 从调查情况看,因家庭原因和本人不愿意外出占不可输出劳动力的83.42%。

三、主要对策及措施

目前,全市尚有135788人农村劳动力有待输出,总体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技能。已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输出人员的'波动性和流动性较大,加之文化程度、技能状况、市场就业竟争能力等不确定因素,返乡回流的机率大大增加。针对可供输出的劳动力和已输出劳动力的状况,应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民创业。

1、大力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在城区建设融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为一体的示范性劳动力市场。在乡镇和农村,努力实现劳务输出信息资源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全方位实时提供。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市全面形成城乡一体的分层次、网络型、综合型劳动力市场,为劳务输出大开方便之门。同时,大力培育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输出经纪人,形成一批潜力大、输出总量大的输出基地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机构,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

2、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制定《2004-2023年农民工培训规划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泰州市农村劳务输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着手组织就业培训机构、各类职技校和社会办学力量认真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市青壮年农民掌握1—2项专业技能,实现由单纯凭力气挣钱,向主要凭技术、技能挣钱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行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资格证书持有率,提高农民持有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覆盖率,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篇九 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2500字

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__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 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__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__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__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 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致贫原因分析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精准扶贫计划

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各类报告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 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 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 大水漫灌 到 精准滴灌 的实质性转变。

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 四精确 ,建立 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 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五清 ,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 造血 、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 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篇十 农村消防工作的调研报告3400字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迅速发展的经济相比,还不容乐观。农村消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其原因是多样化的。

首先是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许多老百姓认为,火灾离自己海很远,忽略了消防意识的提高和在火灾中自救逃生知识的学习。因为任意堆放柴草、违章用火用电等“习惯性”违章行为造成火灾的占比相当高,在发生火灾时,因为没有足够的自救知识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是大有人在,甚至还有部分农民群众不知道119火警电话号码,有的甚至因为担心消防队救火要收取高额费用而不报警。

其次是由于乡镇领导以及部分消防监督机构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防工作尚未真正延伸至农村的每个角落;各项制度还不健全,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最后在消防经费方面,地方政府没有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有些农村成立了自己的消防机构,但是由于经费不够,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农村消防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消防安全是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开展消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受自然、人为环境的影响,一些消防隐患还是存在于我们周围,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建筑结构上没有周全地考虑到消防因素,造发生火灾后燃烧快,易蔓延。农村的住宅单位相对集中,大部分地方还保留着原来生产大队的居住形式,户户相邻,结构紧凑。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大环境下,农村的住宅用地也明显比以前要显得紧缺。由于消防知识的薄弱和消防意识的不够,许多农民在盖房时,缺少对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的考虑。发生火灾后,火势就会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迅速蔓延,甚至造成成片的火灾。

二是现代化进程加快,普通的日常深获所需的家用电器增多,诱发火灾的原因也增多。近几年,特别是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一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家用电器应有尽有,但是许多农民群众家中电器线路、用电设备的铺设安装先对并不是很正规,所以由电路电器等发生火灾的比率相对增加。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加大,一些低价销售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不法商贩在将目标盯向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大量劣质电线、电器流入农村,由很大一部分农民群众缺乏安全意识、贪图一时便宜,使其在农村大行其道,这些都为火灾埋下了隐患。有些农民群众虽然购买了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器设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维护保养的常识,使一些线路设备老化,超负荷工作,也是极易酿成火灾。

三是在农村建设中忽视对天然水源的保护。当发生火灾时,大型消防车不可能在农村的小路上行使,由些地方就用了简易的小型消防车,即在机动形较高的摩托车,三轮车后面加上一个小水泵,抽取火灾地点周围天然河道里的水予以灭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家庭都用上了自来水,人们很容易忽视对原有的天然水资源保护,有的填沟造屋,有的把周围的天然河道当成垃圾场,往河道里肆意第扔垃圾,更有的家庭式作坊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源,也对水质带来影响,在有的农村中的小溪河流水草从生,这都给农村的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四是部分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剩下的个体防范能力薄弱。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村庄,中、青年外出打工的在65%以上,大部分老弱病残留守家中,他们中能了解消防,做好防火措施的微乎其微,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报警电话都不知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能够正确组织扑救的就更少,致使防火灭火能力大大降低,难以有效的防范和抵御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在初期阶段控制火势,也很难在火灾时进行有效的自救。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火灾不计其数,还有其他许多能预见的和不能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全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能提高生产生活的质量,更不可能顺利地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任务,所以,全面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时非常由必要的。

二、农村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在上述文章中提到的的例如建筑结构的不合理,用电的不规范,缺乏对自然水资源的保护,都能表现出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薄弱,在广大农村中还有许多不能立即预见的安全隐患的存在,少数村民甚至连火警电话都不知道,在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报警,不知道自己怎样使用灭火器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不清楚如何进行火场自救逃生,这些都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变。

二是一些基层政府对消防工作认识不够。一些基层党委、政府没有把农村消防工作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没有设立严格的消防制度,责任没有明确,部署没有到位,有的政府甚至没有把有关的消防规划纳入乡镇的建设发展规划中,造成了先天隐患,使消防工作出现空白。同时,村民防火意识淡薄,缺乏日常的防火安全常识,这和政府日常缺乏有力的宣传是很由关系的。

三是消防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和消防装备器材配置的缺乏,是消防工作中继续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农村消防工作基础条件极差,大部分地区对农村消防工作基本没有资金投入,少数地区由于领导不够重视或者财力有限等诸多原因,几乎没有投入资金用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多数地区的乡镇工业园区道路两侧均未按规定设置消火栓,河道整治时没能按规划要求设置消防取水口。

四是消防监督管理检查力量薄弱。监管人员主要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监督检查等,但是在许多地区,消防队的监管人员严重缺乏,还因为农村消防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平时很难深入到各镇、村组进行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这样,必然就使农村的消防工作出现漏洞,在日常的监督检查管理中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消除火灾隐患,这给开展农村消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同时,消防队的消防员数量也很少,很多地方都招收聘任制消防员,有很多是没有受到过很严格的专业训练的,在发生火情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从而就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最后,相对于城市消防队,农村消防队的干部也相当紧缺,在各项事务的管理上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如何改善农村消防现状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制度。要改善农村消防现在不太理想的状况,首先就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的制度,各地要由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位,并且开展必要的消防知识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在《______消防法》中对于各级政府的责任由非常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消防的规划设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任务,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组织领导好各地的消防安全工作,从而提高农村消防的水平。

二、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民群众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运用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做好农村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群众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的电器设备,如何正确安全地用火用电,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或第一时间控制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应该北列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内。只有农民的认识提高了,消防意识增强了,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的不利现状。

三、加强消防监督部门管理。在《______消防法》中规定,消防监督部门应当对各部门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不要的监督检查,所以消防监督部门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是消防工作的直接代表,对于各部门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同时,消防监管部门更应培养素质全面的消防队员,深入基层,为农民群众宣传基本消防知识,建立从政府到个人的消防组织网络,不断地改变农村消防管理方面的薄弱现状。总之,农村消防工作是目前我国急需改善的一个重要的消防环节,在国家提倡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让消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进行,让农民群众在享受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享受到生命财产得到有力保障的安全感。

篇十一 县供销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情况的调研报告4750字

近年来,__供销社按照全国总社'新网工程'和自治区供销社'四大体系'建设要求,紧贴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坚持为农服务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先后投融资945万元,新建改造经营网点13713m2,社有企业3家,农资配送中心1家,乡级连锁加盟店12家,村级农家店35家,行业协会3家,专业合作社6家。20__年实现商品销售2300万元、农资销量3.2万吨、农产品销量0.6万吨,分别占全县社会总量31%、87%和11%,已成为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__供销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主要做法

(一)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以实施'新网工程'为抓手,整合基层供销社现有的流通资源,打造集农村消费购物、农产品购销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一是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按照全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在乡镇政府驻地,结合小城镇建设,对9家基层供销社,15家综合服务社全面改造。城阳供销社联合乡政府投融资125万元改造供销社大院,建成占地6958m2的农贸市场,引进24家工商户开展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供销社用资产收益建成营业及办公设施400m2,改变了城阳有街无市的现状。小岔综合服务社对原有门店进行拆除,联合13家业主投资53.1万元,建成22间营业房960m2,进行农产品收购加工、日用消费品经营,改造的基层社网点已成为新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亮点工程。

二是整合网络资源改造农村流通网络。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多方筹资16万元,对基础好、辐射功能强的王洼、新集供销社,建成区域性中心社。对基础和效益较差,但有一定潜力的李寨、石岔、交岔等5个供销社,改造成综合服务社。坚持因势利导、广泛联合的原则,引导农民经纪人和供销社职工按照股份合作制原则自愿联合、自筹资金120万元,兴建古城、新集农资批发市场,采取连锁配送、'市场+协会'等方式,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农民买上了放心肥,年销量1.1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基层社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结合'新网工程'建设改造农村流通网络。认真实施'新网工程',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按照'国家补一点、县社挤一点、基层社筹一点'的筹资原则,先后筹资35万元,在红河、王洼等12乡镇发展农资连锁加盟店12个,还对石岔、沟口等35个村的'夫妻店'、'代销店'进行统一标准改造,农家店覆盖了全县29%行政村和100%乡镇。为增强为农服务功能,红河、孟塬等供销社利用库房、院落等经营设施,引进河北客商建成2个面粉加工厂和1个饲草加工厂,年购销1.7万吨,助农增收120万元,使基层社网络为服务农民所用。

(二)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推动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通信息网络,搭建农产品现代流通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创办行业协会,搭建助农增收平台。充分发挥供销社资产、人才、网络等优势,联合农民经纪人和民间农产品营销组织,发起成立__县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发展社员2963户,带动农户1万户,占全县农民总户数23%,覆盖种植、养殖、农产品运销等行业,引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拓农产品营销市场,搭建现代化流通平台。近三年来,累计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988万元。同时,积极推动行业协会上下衔接,千方百计自筹资金3.2万元,联合自治区农民经纪人协会邀请专家和科技人员举办农民经纪人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经纪人及农民362人,提高了农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

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供销社的优势,围绕马铃薯蔬菜、紫花苜蓿、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开发,牵头兴办农民合作组织9个,成为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力抓手。王洼供销社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联合23名农民经纪人,50家种植、贩运大户,组建王洼马铃薯购销合作社,带动大量马铃薯外销,使马铃薯售价较上年增加0.12元/公斤,亩均增收100元以上。红河辣椒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引导入社农户由42户发展到830多户,辣椒种植面积由80亩发展到6000多亩,入社农户人均纯收入106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被全国总社评为示范专业合作社。坚持'由供销社推动,农村能人带头,群众自愿参与'原则,支持农民经纪人韩万里牵头联合农民社员46户成立的城阳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药材800多亩,年固定推销地产中药材200多吨。杨坪中药材协会以新产品试种推广为工作重点,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被确定为乡土人才'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__养鸡专业合作社以当地特色土鸡为主,实施规模化养殖,已纳入总社'千社千品'工程项目。

三是借助信息网络,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为了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争取自治区供销社支持,20__年创办了__农产品信息网站。网站开通以来,免费给农民提供1500多条有价值信息,收到了很好的促购促销作用。20__年红河乡共种植辣椒、西瓜等8000多亩,总产2.5万吨,县农副产品信息网站发布辣椒销售信息,让辣椒等蔬菜抢得商机,销售形势全线走红,全乡80%的种植户借助网络做'买卖',网上交易额达到50%。辣椒销售旺季,通过农副产品交易网售出辣椒9700吨,占总产量的75%,实现销售收入575万元,助农增收40万元,推动辣椒产业健康发展,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三)突出重点,做强主业,推动农资流通网络建设。

坚持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按照'上联龙头保资源,中联系统建网络,下联农民保供应'的营销思路,充分发挥优质产品、龙头企业和销售网点的作用,加快推进农资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优质产品扩大市场。发挥裕丰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做实总代理总经销,先后与汉中化工、杨凌肥业、中农金合、铜凌二铵等生产厂家达成产品区域总经销总代理,依托化肥产品的质量、价格优势,优先发展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____新型农资营销体系,提高了市场竟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目前已辐射到西吉、隆德、甘肃镇原、环县、庄浪、静宁等地,形成了区域性农资商品集散市场。20__年销售农资3.2万吨,农膜370吨,总价值2750万元,市场占有率达到87%,发挥了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整合资源。随着农资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农资公司受历史形成的政策性亏损挂帐等历史包袱和机制不活的制约,经营业务逐步萎缩。我们及时采取'搁置旧的、发展新的'措施,组建了县社控股、职工参股的裕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轻装上阵,围绕农资主营业务,以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从整合系统经营网络入手,兼并、重组2家社有企业和4家基层社,大力发展连锁配送,扩大辐射半径,在网络内通过电话、传真、计算机信息体系开展预约订购,推动了连锁配送,及时把化肥、农药等物资送到村到户,服务到田间地头,让经营者和农民都得到了实惠。20__年裕丰农资公司实现销售1.8万吨,市场份额占到48%,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的龙头企业。

三是依托销售网点保障供应。抓住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机遇,以县城建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店,村有加盟店为目标,按照'整合、规范、延伸、提高'八字方针,以裕丰公司为配送中心,改造建设乡级农家店12个,村级农家店36个,经区商务厅等单位验收合格率为100%。同时,实施化肥、农药、种子等重要农资商品的'放心'工程,坚持'一批一检'、'一品一检'和'先检后销'的管理制度,着力做到'四个到位'(质量管理、价格执行、技术指导、优质服务到位)和'六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标识、进货、配送、价格、管理、服务),杜绝了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保证了农资消费安全。

(四)党委政府支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__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供销社发展,认为供销社根基在农村,主战场在农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业和农民,重视、加强供销社就是让农业、农村、农民得利受益。

一是在政策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彭党办发[20__]143号)、《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彭党发[20__]31号)、《关于加强全县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彭党办发[20__]10号)、《__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规划》(彭政发[20__]21号)等配套扶持政策。

二是在项目资金上,鼓励支持供销社参与地膜种植推广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每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旺季,都要调度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供销社调运物资,并争取固原市商务局把__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交给供销社负责实施,扶持供销社发展连锁超市、农家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二、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这项真正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建设新农村战略工程,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__地处宁南山区,交通条件相对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市场体系基础设施薄弱,流通网络不健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流通网点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深入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网点建设、人员培训、检查指导等经费投入不足;

二是县级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流动资金及建设改造资金短缺,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是将供销社'农资进村'、'农产品进城'等连接产销、双向流通的网络建设纳入政府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相关配套政策缺失。

四是要认真落实自治区政府将县级供销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的有关规定。五是对供销合作社历史形成的政策性亏损挂帐等等历史包袱,要研究对策,妥善处理。

三、推动农村网络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供销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做好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努力为供销社参与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民利益的大局出发,与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全局问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政策落实,以实施'新网工程'为抓手,切实帮助解决供销社推动农村现代流通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发挥供销社经营点多面广、仓储设施齐备的优势,加大农村现代流通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____新型流通体系,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动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要把供销社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工作列入政府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扶持范围,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要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县级供销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的规定。对供销社发展农村流通,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要按照规定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对供销合作社历史形成的政策性挂帐等问题,要研究对策,妥善处理。发改、财政、商务、工商、国土等部门支持供销社依法开展烟花爆竹归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购销等业务;对供销社领办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优先列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开发项目,积极支持供销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对供销社发展的农村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及乡镇'连锁店'、村级'农家店',在证照办理等方面,要简化审核手续,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三是维护合法权益。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发展中,要按照全国总社要求,切实维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防止和纠正随意侵占、平调和处置社有资产,截留其资产收益的做法,不得随意改变供销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不要随意变动供销社的组织机构,保持供销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对占用供销社土地、房产、经营网点、设施等,要有偿使用,给予相应的补偿,推动供销社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民经济合作的带动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

篇十二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2150字

按照市、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在“三进三帮”活动中,_____区政协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一道,深入到我区农村,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在部分村召开了两委班子和部分村民代表座谈会,又走访了土地流转的主管部门区农村合作经济(三)加强了农田水利化建设。为了使规模经营的土地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兴华村在玉米专业合作社承包的1360亩土地中新打井11眼,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实现农业水利化奠定了基础。

(四)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我区兴华村、九里村通过土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兴华村20_____年通过享受农机补贴,购买了904胶轮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农用四轮拖拉机已达到480台(套)。九里村水稻专业合作社新购置504拖拉机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插秧机4台。

(五)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兴华村与区种子公司合作培育玉米、小米种植基地,形成科研、示范、生产、销售一条龙。建立蛋鸡产业化链条,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一体化。在生猪饲养上,饲养无公害笨猪。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促进和明晰分工分业,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当好农民,让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当好非农民,实现了互利双赢,各展所长。

(七)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流转放活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双重经营体制得到进一步升华。从群众自发流转到有组织流转,从小片零散流转到规模集中流转,从地块互换、农户间转

包到以土地入股分享收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规模、内涵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三、制约我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我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总体上看发展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利因素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①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土地流转速度不快,规模不大;②土地转租的农户目前普遍存在“三忧”。一忧土地一旦流转出去,想收回土地经营权时,能不能收回;二忧土地流转后国家的惠农补贴,还能不能长时期发到自己手中。三忧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经商、打工,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后一道保障,流转期限普遍较短。由于三种忧虑影响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与健康发展。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目前,土地流转有一定数量是农户问的自发流转,多以口头约定为主,即使有书面合同,二要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多种形式,兴华村组建合作社,九里村股份合作通过土地连片种植,促进规模经营,是一条成功的路子。但全区各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异较大,投入有限,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开辟新的途径,总结经验,正确引导,采取多种形式,科学、有序、规范、有效地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三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化经营,是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以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为载体,拉动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向产业基地集中,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我区林果、奶牛、生猪、禽类、水稻、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以“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

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转变,形成适当集中与分散生产相结合条件下的规模生产优势,从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四要进一步创建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随着___惠农政策的逐年增多,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情结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土地普遍有增值预期和保障心理等,直接影响到土地流转的推进。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一要发展二、三产业,开拓新的途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业可就,有钱可挣。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区、村服务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作用。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自愿流转提供有关信息、咨询、委托代理、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让农民的土地科学、合理、有序流转。三是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上,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培植重点,带动全面,不断促进经营大户和重点合作组织乃至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要进一步尊重农民意愿,防止一刀切。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做到“三不”。即不能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流转的核心要务,仍然是保护农民利益。因此,在促进土地流转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要尊重农民意愿,防止一刀切,防止出现只追求流转数量,不顾及流转质量的倾向。要认真分析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让土地流转更好地发挥强村富民的作用。

篇十三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2200字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所谓“民以食为天”,近年来相继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食品安全。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__年__月__日----__年_月_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1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下的占3.15%,18-30岁占31.50%,31-40岁的占23.62%,41-50岁的占21.26%,51-60岁的占12.60%,61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20.47%,601-900元的占8.66%,901-1200元的占14.96%,1201-1500元的占9.45%,1500元以上的占19.69%。

(四)学历情况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28.35%,中学学历的占64.57%,专科学历的占5.51%,本科学历的占1.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00%。

二、当地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28.3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55.12%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16.54%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关注。

(二)对当地区食品市场的总体感觉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45%的人对于当地区食品市场感觉非常放心,45.67%的人对于此表示比较放心,同时有40.94%的人对于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当地食品市场表示非常担忧。

三、调研分析

(一)对当地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

当地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关注,其中女性居;在购买食品时有45.67%的人总是会看所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等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学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历越高对此越关注,家庭收入越高对此也越关注;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处于31-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1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篇十四 关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450字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做好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更是刻不容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工作措施,有业务指导工作班子。近几年来,县、镇、村坚持每年对农村医保、社保、农村低保、计生、户籍及新农村建设等档案进行上门指导。以双路村为例,__年双路村办理农民自愿转让土地协议书及经营权证16户,填补资料64份,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91人,参合比例达到97.72%,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合人数1746人,参合比例达95%。办理全村房屋确权登记1084户,提供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填报工作及211名低保、五保、优抚、残疾人农合免费服务工作,为已满60岁退休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共计48人次。但资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工作滞后,很多之前收集过的资料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而遗失。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档案工作的其他领域而言,仍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村级建档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要搞好这一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做好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民生,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员、经费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基层农村档案工作才能巩固成果,稳步发展。

二、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基层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总的来讲,就是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和业务规范,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工作的管理。部分村没有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专员,有的即使有分管专员,也是挂名。心里不想档案工作,眼里没有档案工作,嘴里不讲档案工作,更谈不上把档案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写入发展规划,没有专职人员管理,没有可靠的管护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对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护。

2、硬件不齐,管理欠规范。当前,尽管加大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档案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开始收集、保管一些重要资料。然而,由于多种因素,档案工作还是相当滞后,无论硬性设施还是软性条件都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具体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不集中,文件材料往往是谁办理谁留存。二是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欠规范。三是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保护基础设施不齐全。四是人员变动不交接,造成责任不明,档案处于一种“断片”的状态。

3、档案形成难,留存少,利用率低。当前,部分村干部一是把工作“化简”,会议上作“口头报告”,矛盾调处搞“口说为凭”,书面材料和记录不齐全或是没有,影像资料更是少至又少;二是形成的文字材料不归档或是归档不及时,如一些上报材料、村务公开材料、工程建设材料等,工作一完,档案不管,使得村里各类档案存留相对较少,而且缺乏规范;三是虽然保存有部分档案资料,但是能够有效利用或是长效践行的不多,档案利用率偏低。

4、村级档案人员多为身兼多职,业务素质不高又斢动频繁。一方面,村一级的档案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很少进行岗位培训和系统的业务学习,缺乏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如村委会一般是副书记或是会计担任。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能完成本职工作,完全无暇顾及档案工作,履行的只是一个资料保管员的职责。另一方面,档案专员斢动频繁,交接程序不规范,使得新手想整理档案也无从下手,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造成档案工作“断片”、滞后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看到,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村级建档用档意识不强。当前,对于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仅广大农民认识不够,就连一部分基层干部也没有高度重视。村干部和有关人员缺乏基本的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知识,不能做到有序科学地收集、管护和利用。

二是没有专项档案管理资金。现阶段,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村级收入逐年提高,但是,其财力主要用于发展、致富,真正用于档案工作的不多。这是造成一些行政村没有档案管理必要的设备设施,没有培训档案工作人员的重要原因。

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管难到位。一方面,村级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村级干部大多年长,不熟悉电脑,靠的仅仅是手写口传,造成即使有很完善的制度也不能督促落实的局面。

三、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请保为切实解决基层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用好档案服务“三农”,我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工作机构:明确村书记或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村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制定工作措施: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之中,并将年度考核与工资绩效挂钩,使档案工作与基层的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开展村级档案工作,保证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管护以及办公、培训、购置相应设施设备等所需资金。

第二,积极作为,多管齐下。宣传是农村档案工作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宣讲典型事例等形式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离任老村干部、退休老职工、老退伍军人、老党员、老模范或致富能手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档案工作义务宣传员。多管齐下,多种形式,有目的地宣传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的意义和档案有关知识,达到增强档案意识的目的。

第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管。要健全制度,做到基层农村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档案人员变动后的交接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四,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基层农业农村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这部分档案利于国家,惠及子孙。行政村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基层档案工作,相应增加档案工作的投入,逐步配置、改善档案设备设施,使档案处于安全、良好的环境之中。

篇十五 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3700字

县人大常委会:

按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县委批转的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意见,20__年2月18日—19日,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组对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工作过程

调研组分为两个小组,第一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瑛带队,第二组由常委会调研员金明英带队,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及县民政局、财政局负责人和县人大有关委办负责人参加。先后深入到高家镇、包鸾镇、许明寺镇、湛普镇等四个乡镇,每一调研组再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听取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汇报,另一组召集乡镇政府有关工作人员、村社干部、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部分农村低保户进行座谈,最后采取随机抽样方式抽3—5户农村低保户,深入被抽查的低保户家中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二、调研工作结果

(一)基本了解了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五好”。

1、领导重视,组织较好。20__年,是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第一年。一年来,县乡(镇)两级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如许明寺镇先后召开4次党委(扩大)会议,认真进行研究和部署,其他乡镇也是多次召开领导成员会议进行研究;湛普镇党委政府将农村低保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政策,督促落实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和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低保工作;高家镇、包鸾镇也成立了农村低保工作领导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工作,使农村低保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顺利开展。

2、宣传到位,执行较好。县上于20__年1月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动员暨培训会议,部署了农村低保工作,各乡镇也召开了各种会议进行认真的动员和培训。如许明寺镇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议、村社召开党员会议、户长会议等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湛普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统一;高家镇要求村(社区)广泛宣传低保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好低保政策;包鸾镇对村上的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和村文书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了在操作上不失误,不走样。同时,通过在丰都电视台、新闻社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救助农村特困弱势群体的良好氛围。

3、民主公开,实施较好。在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基本坚持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在确定享受低保对象时开展了“三会一评”活动、在镇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进行公示,基本做到了村民无异议。如包鸾镇20__年全镇各村申请农村低保人员共186户,经调查、公示、审核后,确定了142户;高家镇设立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经群众举报,取消了一名村主任的低保享受资格;湛普镇严把村民委员会民主听证、评议和镇农村低保领导小组审核“两个关口”,通过实行保障对象、标准、资金“三公开”和审查名单、审核名单、审批名单“三张榜”,基本确保了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四个镇入户调查时,询问其他村民对已享受的低保户有无异议时,均表示没意见。

4、及时发放,兑现较好。从调查中看到,4个镇的农村低保户均表示能按时、按量领取低保金。湛普镇对已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120元的救助金也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许明寺镇、高家镇为农村低保户办理了低保兑现卡,按时按量将低保金打入低保户帐户,让低保户直接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大大方便了低保群众,使享受低保的群众快捷、便利地领取低保资金;包鸾镇、湛普镇的低保户直接到乡镇民政办领取低保金。调查时基本无低保户反映拖欠或未及时发放。

5、保持稳定,效果较好。由于严格了审批程序和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的原则做好低保工作,全县社会稳定保持较好。包鸾镇由村上组织对申请户进行调查、评议,对评议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再报镇党委政府集体审核,审核后再张榜公示;其他几个镇也严格按照县政府及县民政局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低保的各项工作,严格工作程序和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基本无因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引发矛盾,无一人因此信访,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

(二)县人民政府实施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四个“不够”。

1、宣传不够深入。在调查中发现,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平衡,导致农村低保工作不平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不够,由于害怕因广泛宣传导致享受面太大,致使乡镇负担加重,因此在做工作时,不敢大胆宣传、大胆实施,导致部分农民群众对农村低保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如在入户调查时发现,有的农民群众反映“别人能吃低保,我为什么不能吃”,就是因为没能理解农村低保政策,把农村低保政策理解为是一种福利;再如,有的低保户对700元的标准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太理解。

2、享受面不够宽。从全县来看,写申请的人多,而真正享受的人少。如湛普镇20__年写申请要求享受低保的有几百人,而真正享受的低保户只有24户52人;包鸾镇20__年全镇申请农村低保人员186户,而真正享受的只有142户;许明寺镇全镇特贫困户586户2369人,而享受低保的户数只有177户383人。从全县来看,20__年,全县享受农村低保的只有7387户14181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数的2.1%,其中湛普镇只占0.6%,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未能享受到农村低保政策,享受面太窄。

3、享受量不够足。从调研的几个镇的情况看,低保户每月享受的低保金9元—58元不等,的一个月享受了58元,也仅有湛普镇一人,此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每月58元也不能完全解决其最低基本生活;最低的每月只有9元,还有的十几元,多数是20元—40元之间。从现行的物价看,每月享受低保金9元人民币还不够买一斤猪肉(一斤猪肉市价13元左右),买植物油也只能买一斤多点(一斤菜油市价7元左右),完全不能满足贫困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对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未起多大作用。

4、操作不够规范。从调查的情况看,存在有这样几种操作不够规范:一是发放低保金的方式不统一、不规范。有的乡镇在发放低保金时采取办理农村低保卡的形式,让低保户到农村信用社领取低保金,有的乡镇则在民政办公室由专人按季度或按月为低保户发放低保金。二是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上不统一、不规范。几个镇各村社在确定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时也不完全统一,有的计算了这样没计算那样,有的计算了那样又没算这样,有的反映在调查时农户隐瞒隐性收入,还有反映说调查时掌握项目内容不准确。三是确定农村低保对象不规范。有的采取民主推荐,有的采取入户调查,还有的则采取村支干部凭印象,有的谈到准备将采取以“抽鉴”的方式确定,花样百出。

三、调研工作建议

(一)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办专栏、办板报、政(村)务公开栏、有线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让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二是要加大对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如加大对计划生育法的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做到少生优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存质量;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国家政策,从而很好的执行和遵守国家政策。三是要加大对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和对农民群众的道德观的教育力度。要充分对群众进行爱老敬老孝敬老人的道德教育,让年轻人孝敬父母、赡养父母,不把父母推向社会、推向政府,减轻社会负担。

(二)做好扩面工作。

一是坚持逐步扩大的原则。建议由去年的2.1%在近两三年内逐步扩大到5%,让更多的农村特困人口享受低保。二是进一步细化对象条件。如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是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应加以认真研究,以便乡镇、村社操作实施。三是合理界定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对哪些可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项目内容,应加以明确和规范。四是适当降低并按各乡镇的实际情况负担比例。全县31个乡镇的财力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财力较好(如沿江的乡镇、沿路的乡镇),有的则较差,建议按乡镇财力大小以10%—20%的比例负担。通过以上措施,将农村低保享受面逐步扩大,让更多的农村贫困户享受国家改革发展成果,享受这一惠民政策。

(三)在提量上做好工作。

从2023年全县农村低保享受情况看,最低的每月只享受了低保金9元,享受的数量太低。建议人均月享受应不低于30—40元,不足此标准的补足这个标准。同时,在调研中发现的虽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700元,但由于这些家庭成员中有“老病号”或重病的或其他开支相当大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应建立救济救扶制度,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

(四)进一步规范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是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透明,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四条原则,确保这一惠民政策“阳光”透明。二是推行“九步”工作法,即:本人申请、调查摸底、社民小组推荐、村民议事代表评议、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入户核实、村支两委初定、乡镇审核、民政部门审批、银行发放。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做到“四张榜四公开”,即社民小组推荐后张榜公开、村支两委初定后张榜公开、乡镇审核后张榜公开、民政部门审批后张榜公开。同时,可以在乡镇或村(居)委会设立农村低保举报箱,接受全社会监督。

(五)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

《毕业大学生党员关系转至农村的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