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经济建设规划院工业项目处处长竞职报告1100字
经济建设规划院工业项目处处长竞职报告
文章标题:经济建设规划院工业项目处处长竞职报告
经济建设规划院工业项目处处长竞聘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在这里首先感谢院领导为我们创造了这次竞聘的机会!我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走上讲台,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走上讲台进行竞聘演说,
我的简历非常简单,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都是在中国纺织大学完成。1988年毕业后进规划院工作,到规划院后一直在工业处工作,可以说对工业处情有独钟吧。因此我这一次也是竞聘工业项目处处长。
进院以来,在院领导和大家的帮助下,经过十多年工作的锻炼,使自己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我于1997年评上高级工程师职称。历任工业处处长助理、副处长、处长。
这次竞聘工业处处长,根据院制订的发展方向、定位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我对工业处的工作思路是:
1、适应新形势
分析一下工业处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我觉得未来几年对我处来说威胁多于机会。目前我国各项改革举措正在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只审批关系经济安全、影响环境资源、涉及整体布局的重大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其它项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投资体制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对工业处的业务市场影响最大。“狼真的来了”。因此,首先我们提出要在思想上解放自己,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2、拓展新领域
工业项目虽然小、散、收费低、工作量大,工业项目是苦菜花,但它也是长青树。根据院的职能定位,我觉得工业处服务业务领域我们要立足工业,拓展其它。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纵向加深,一个是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主要是工业领域的咨询,可能不是单一的政府可批性可研报告,而是企业需要的真正的咨询、投资报告、行业规划、技术服务;横向拓宽,主要向其它领域如政府控制性的项目咨询评估等拓宽。
3、加强团队建设
未来的竞争主要靠人才的竞争,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员的再学习,提高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吸收可用人才。做大做强我们的事业。要以人为本,形成团结、活泼、富于创新的学习型团队。尽力提高这个团队的战斗力。
4、争创两个效益
努力在创收创牌上有所作为。院的定位有地位有影响,我们要添砖加瓦,在我们服务的领域要树立规划院的品牌,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顾客群,做出精品。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当然也要提高收入水平,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最后我表示竞聘处长并非为了当官,更多的是竞一份责任和压力。如果我被聘为工业处处长,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业务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和工业处的同仁一起把这个处经营好。如果不被聘上,也不气馁,做一个合格的员工。
本人的水平有限,更希望在座的同志们给我一如既往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篇二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新农村自信心不足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1900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泛,但由于各地农村现状千差万别,情况错综复杂,新农村建设任务艰苦,任重道远。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部分农民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
现实的粮食价格与预期相差较大,靠种植业致富没想头。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属农业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多以出售农产品为主。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业势必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补贴有限,小规模农业生产条件下,靠卖粮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选择致富项目没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没盼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少从事其他职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无论从观念、素质,还是外部条件,都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搞养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门路,搞三产没思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难题。
外出打工不长远,务工增收没劲头。由于观念和一些体制原因,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一方面,“背景离乡、抛家舍业、故土难离”的传统思维还相当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对外出后的医疗、就业、就学、住房等基本保障不托底、不投心。多数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害怕“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旦挣不着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不如维持现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个体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对于自身的发展充满迷惘。“腰包不鼓,难筹大事”。所以作为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处地僻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存在“先天性”的障碍,与地处沿海等一些边境贸易条件好的地区无法比拟。二是基本生产条件差。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三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有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都外出打工,而且不愿再回来。四是国家支持有限。改革初期,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和东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其他地区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自然有限。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致使经济发展日趋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而这种差距仅靠自身的努力,靠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只能是追赶式的发展,无法实践跨越式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来坚定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地在各地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并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来示范和带动,农民易于接受,更易于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素质决定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进程。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首先是用财政支持资金加快农村的路、水、电、医、能源等容易在短期内见效果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让农民真切地真实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空话,就在身边。其次是为化解县乡村三级债务提供资金支持。解除困扰,轻装前进才有必胜的信心。第三是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在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既是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的政策,比如对龙头企业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组织建设等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比如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开展以农业合作为主的跨区域合作。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供应优质农产品,并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直接注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合作,在资源配置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利益机制上可以实施互利双赢。以此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信心,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篇三 镇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自我检查报告1850字
一、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建目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形成了以服装业为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铸造、养殖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服装产业规模达年产1.8亿件,2003年服装销售收入达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81万元,创利润1972万元,创税收931万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加强,目前已在我镇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了6个党支部和4个共青团,7个工会,有8名私营企业主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主要做法
镇党委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出了建设“非公党建长廊”的目标,全力推进非公党建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镇党委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到__厂等多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为全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创造条件。每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都确定至少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镇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创新、责任体系不断强化,为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制度创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探索中逐步规范。在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按照《2003年—2023年非公有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和“打好一个基础,抓好二支队伍,增强三个力量,发挥四个作用,实现五个有”的目标明确了职责和任务,还在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逐步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规范,强化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了党员开展活动和参与生产经营决策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和经营决策者的思想境界,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规范中推进。
(三)加大组建力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镇党委因地制宜,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推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大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力度,并为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组建,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一手抓巩固,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对有 名正式党员以上的非公企业成立党支部,对不够3名党员的和没有党员的'非公企业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实行“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工建促党建”,积极在非公企业中筹建工会、共青团组织,实现党、工、团齐唱一首歌,共同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我镇在非公企业建立党支部 个,工会 个,团支部 个。尤其是对新建企业,我们坚持“企业开工,党建挂牌”原则,在企业筹建时,镇党委便派出一名党委委员和一名党员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在开展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摸清企业党员的有关情况,指导帮助筹建党组织,使所有新建企业做到建成开工一个,成立党组织一个,企业开工与党组织挂牌同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有效地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四)注重组织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进一步充实和壮大。发展壮大党的队伍,是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薄弱,增强党在这一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措施。通过送党刊、送党课、送政策等措施,努力做好在优秀员工特别是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和青年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工作,还通过党校统一举办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素质,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五)针对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党建工作态度冷淡,心存疑虑,担心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想法,我镇党委把切入点放在教育引导,诚心服务,主动作为上。一是教育引导企业主克服“小富即安”,树立做大做的发展观念。过去我镇的私营企业业主,大都满足于“小打小闹”或者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没有一家规模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我镇党委政府利用机会,在私营企业主开展“求发展,树品牌”的竞赛活动,比谁的企业发展更快,比谁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篇四 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问题建议调研报告1800字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的主要表现
现实的粮食价格与预期相差较大,靠种植业致富没想头。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属农业区,绝大多数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多以出售农产品为主。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农业势必要参与国际竞争,这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限制,而补贴有限,小规模农业生产条件下,靠卖粮致富的可能性很小。
选择致富项目没有好路子,增加收入没盼头。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而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少从事其他职业的技术、技能和经验,无论从观念、素质,还是外部条件,都难以找到合适的致富项目,“搞养殖愁思路,搞加工愁门路,搞三产没思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的难题。
外出打工不长远,务工增收没劲头。由于观念和一些体制原因,多数农民不愿外出打工。一方面,“背景离乡、抛家舍业、故土难离”的传统思维还相当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农民对外出后的医疗、就业、就学、住房等基本保障不托底、不投心。多数农民不愿意冒风险,害怕“一着走错,满盘皆输”,一旦挣不着钱,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不如维持现状。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个体的经济现状,使他们对于自身的发展充满迷惘。“腰包不鼓,难筹大事”。所以作为主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然会产生自信心不足现象。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自信心不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信心不足究其根源,是经济发展滞后。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处地僻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与外界交流和沟通存在“先天性”的障碍,与地处沿海等一些边境贸易条件好的地区无法比拟。二是基本生产条件差。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三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有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都外出打工,而且不愿再回来。四是国家支持有限。改革初期,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和东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上都向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其他地区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自然有限。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不良”,致使经济发展日趋滞后,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而这种差距仅靠自身的努力,靠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只能是追赶式的发展,无法实践跨越式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来坚定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地在各地树立新农村建设典型,并大力宣传,用身边的典型来示范和带动,农民易于接受,更易于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素质决定新农村建设标准和进程。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同时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首先是用财政支持资金加快农村的路、水、电、医、能源等容易在短期内见效果的基础性设施建设,让农民真切地真实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不是空话,就在身边。其次是为化解县乡村三级债务提供资金支持。解除困扰,轻装前进才有必胜的信心。第三是大力扶持主导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在于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这既是区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符合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的政策,比如对龙头企业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组织建设等从政策层面给予保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是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比如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开展以农业合作为主的跨区域合作。一方面,欠发达地区为发达地区供应优质农产品,并提供充足的粮食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经验、资金、技术直接注入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合作,在资源配置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利益机制上可以实施互利双赢。以此增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信心,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篇五 县城经济建设调查报告2900字
一、__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总体趋势良好。2023年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3237户,注册资金4718。1万元;私营企业55户,注册资金7691。11万元。与2023年相比,个体工商业趋缓,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注册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4。6%和18。1%。这主要是外来投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2023年3月,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及企业分支50家(不含煤矿企业),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8家,第二产业28家,第三产业14家。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税收超过100万元企业2家、10万元—50万元7家、10万元以下24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年产值1。7亿元。
(二)财政贡献逐年增大。2023年底,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纳税2757。3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24万元,占国地两税的45。68%,占财政总收入的32。57%。其中,外来投资企业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三)推动我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商贸、餐饮、运输等领域向电子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房地产、建材、医疗保健、矿产冶炼、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领域迈步,工业化框架初步形成。
二、影响__当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党的十四大以来尤其是__大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建设,先后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了加强非公经济企业“三乱”治理措施等,但从整体上看,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外来客商还不太满意。突出体现在市场观念弱、优惠政策执行难、项目办理审批烦琐、诚信不足、办事效率低、缺乏有效监督惩戒机制等五个方面。
(一)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干部表现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封闭保守,重说轻干,作风不实,排外思想较重。群众表现为视野窄,眼界低,开明开放不够,文明素养不高。如重庆江津出租车营运有限公司2023年入驻__之后,由于县城机三营运的问题比较复杂,解决困难,服务部门难以协调,至今该公司尚未取得相关证照,无法营运。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的传统经济思维浓重,虽然知道“无工不富”的道理,但没有从骨子里透彻理解在国营企业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内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民营企业,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干部群众往往是既缺乏服务热情,也缺少发展办法。二是发展信心严重不足。一方面认为__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不足,招商引资条件差,难度大。一方面认为__是国家级贫困县份,国家政策扶持更多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民生工程,工业项目“春风难度玉门关”,在十分讲究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争资争项困难多,干部底气不足,缺乏进取精神。
(二)投资承诺难兑现,项目落户难。主要原因:一是在土地征用、前置手续办理和税收减免政策承诺等方面,由于有关工作协调不到位或者超出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后,职能部门领导不愿承担责任风险,项目执行中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二是对一些外来投资项目,签订合同、协议作出承诺后,由于事先对项目论证不足,对一些政策法规考虑不周,又没有办法绕道落实,项目协议无法执行,实际形成单方毁约。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基地建设开工难,广东佛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退出__,都或多或少地与上述问题有关。
(三)行政审批繁杂,办事效率低。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关系多、难办事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在转变机关作风、解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难办事”三难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惩戒机制,服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一站式”服务又未建成,因此,外来项目的落户办理常常在县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得到很好执行和落实。主要根源是,一些服务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作法,习惯利用行政权力这一“尚方宝剑”刁难客商、刁难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特权思想、官僚作风根深蒂固;一方面,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职能部门利用执收执罚的权力或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趋利执法,以“罚”代管,进行上限收费,如,水电安装、交通道路管理等。
(四)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趋向尚未扭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执行。政府服务经济工作的职能是通过职能部门服务来执行的,但一些部门在服务管理时“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在涉及审批权利、处罚收费等问题时“当仁不让”,纷纷插手,应该履行服务义务时部门之间“互相谦让”,相互推诿,敷衍了事。如县东方医院,2023年入驻__后,因基础硬件条件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国家卫生医疗建设标准,目前该医院尚未拿到医疗业务许可证,难以开展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就医人员缺少,运转不堪负重,面临停业。
(五)行政效能监督处罚体系建设滞后,加快发展环境建设步履艰难。虽然我县一直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既没有建立一整套成熟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也没有建立一套管理完善、操作具体的监督惩戒机制,往往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出现招商引资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矛盾时,常常觉得不对又对,对又不对,难以追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也难以界定,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了了之。
二、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
根据外来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反映的情况和服务部门座谈交流的意见、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目前__的实际,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我们认为要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猛药、出重拳、抓落实、见成效。
(一)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树立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加快__发展,出路在项目,项目在招商,招商在环境,在硬件环境不占优势的__县,就是通过优化软环境弥补硬件不足,提高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的制。凡到我县投资的项目,一律由招商引资局代办,外来客商只进招商引资局一家门。要尽快建立由招商局负责的项目服务中心,县有关部门配合,及时帮助外来客商完成项目行政审批、核准、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时限要求是:一般项目即报即办,涉及多项审批项目,由代办中心相关部门同步审批,7天办结;对县级审批权限以外的项目,由代办中心全程服务,尽快办结。
(三)抓实五项具体措施。第一,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环境优化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项目“一刀切”、服务“一条龙”、收费“一张票”的原则,要求服务中心人员按时间要求、办理程序、制度纪律上班工作,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对服务中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窗口服务优质高效。第二,强化对挂牌联系企业的协调服务。凡投资超过500万元的引资企业,要求县挂牌联系领导每季度深入企业进行一次调研,解决有关困难。
(四)严格五项查处。一是严格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反五项制度的案件查处。二是严格对明推暗顶、阻碍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阳奉阴违、明进暗不进,部门实行收费“两张皮”的案件查处。三是严格对服务态度恶劣、作风粗暴,影响项目引进落户,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件查处。四是严格对“吃、拿、卡、要”等扰乱经济环境和贿赂案件的查处。五是严格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工作,造成严重失职、渎职过失案件的查处。
篇六 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文明家园——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报告3850字
3月上中旬,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考察团一行六人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重点对澳大利亚的国家议会制度、城市规划与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在境外虽然只有短暂的9天时间,但由于行程安排紧凑,考察内容丰富,的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迪。现将考察中的所见所闻进行整理,也许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由于时间关系,考察见闻未作核实,难免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敬请谅解与指正。
一、考察见闻
澳大利亚幅员辽阔,国土面积800多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位,划分为6个州,2个地区。人口2100万人,其中英国及爱尔兰后裔占74.2%,亚裔占4.9%,华人华侨约为45万人,土著居民占2%,约37.5万人。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个国家、140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1、澳大利亚的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澳大利亚联邦在政体上基本上仿效了英国的议会制模式,联邦最高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女王(联邦总督代表)、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澳大利亚人认为,实行两院制可以防止立法的草率与武断,防止议会专横腐化,还可以平衡代表的利益。
众议院开会期间讨论政府事务,主要是立法事项和政府预算等。在议员中分为执政党和反对党两大派,执政党的总理履行政府职权落实立法事项和涉及国计民生等工作。反对党成员主要行使监督权,对执政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不同意见,澳大利亚人称其为“影子总理”。
联邦议会在开会期间,强调公开与监督。会场周围设置了许多旁听席,公民可以自由进入旁听,新闻媒体也进行全程报道。会议的所以议题和内容都是在公开场合进行讨论决定的,有时出现意见分歧,争论十分激烈,最终都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形成决议。
参议院的主要职能是复审众议院所通过的议案。它无权提出有关财政的议案,对于众议院提交的有关财政的议案,它只有提出“要求修改”的权力,而无权自行修改。许多澳大利亚人认为:参议院只是个“复审院”
澳大利亚立法讲究自由、民主、平等、宽容。这是澳洲人生活的特性,他们讲究自由、随意,如:土著人不愿意接受西方观念与生活方式,澳政府就划定一片区域让土著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予以补贴。澳洲人尊重历史,只要过去被依法批准的就不轻易废止,他们认为,凡是法律没有限制的就是允许的。在新西兰,注重以人为本,对于公民的行为,宽容多于限制。对于旅行者的态度也很和蔼:“留下您的脚印,带走您的照片”,给人以亲切感。
2、澳大利亚的城市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城市规划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强调城市的持续发展,重视发挥所处地理环境特色,注意听取市民意见和基础资料的积累。二是充分重视城市设计。经过周密设计的城市广场、街心绿地、城市街景、商业步行街以及各种城市小品,增添了城市魅力。三是市内交通很少采用车行立交桥和人行高架桥,而是采用地面单行线路和分布较密的路网,以保护城市风貌。悉尼还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联网交通控制系统——“可协调的适应性交通系统”。四是环境保护方面成效卓著。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对澳新环境保护成果的真实写照,尤其对水资源的保护非常重视,他们对影响水资源的水生养殖业控制非常严格,水质污染少。沿海城市特别注重加大对海水的利用,如游泳池大都是利用海水。淡水的利用分为直接饮用和二次回收,提高利用率。墨尔本于1991年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首,澳大利亚已做到1/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3、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住房建设。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和老年人的特点,建造出大量的房子供国民选择。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住宅产业的建设及发展,如澳大利亚目前平均每人有住房1.67间。最大城市悉尼每年建造住房2.5万-3万套,一般每套45-100平方米,年建造住房面积180万-200万平方米。市中心建设的住房价格比较贵,因此住房委员会在市区边缘建造一些公房,供低收入者居住。
澳大利亚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十分注重房屋的造型多样化、结构轻型化,使房子外观造型多种多样,有的犹如一件艺术珍品,别墅式独立house多为橙红色,斜坡屋顶,有的上面有木结构加一小层或两层楼房。结构多为硬木框架,外加单层空心砖,有一定承重力。墙砖色彩造型多样,有现代化的淡雅白色、也有仿古色彩很浓的表面凸凹不平的外墙。有些居民花几十万澳元买一座旧房,推倒重建,半年即可建成新房。高层楼宇则由房地产开发商兴建,一般半年至一年亦可建成。澳大利亚人每搬迁一次家或房屋转让一次,都要重新装修一次,换墙纸或刷乳胶漆、换地毯或重铺木地板,显得焕然一新。有的较为轻型的房屋,在搬家时是真正的“搬家”,他们在另外一个地方买到地皮后,就用吊车将轻型的房屋吊起装在平板汽车上运走,然后运到新的地方安装好,就可以住人了。如果房屋太大,那么就分两次吊装和搬运。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节能,鼓励居民对屋顶用羊毛制品增加隔热层,实践证明,用羊毛制品制作的隔热层可使室内外温差达到9℃,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据说,每户增加隔热层可获得政府补贴1500—XX澳元。其房屋的最佳朝向与中国正好相反,座南朝北对于南半球来说是光照时间最长,通风保暖最佳的朝向。
4、澳大利亚的城市大都是先规划后建设的。不管是堪培拉、悉尼,还是墨尔本,其城市规划都是一步到位,它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改变而随意改变。而且城市规划的重大项目和工程都必须在互联网上公示和投票,征求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征求社会各界方方面面最广大人群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真正成为了城市各项建设的灵魂。堪培拉是典型的先规划、后建设的新型城市,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犹如建设在公园中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国会大厦,建筑物与山体融为一体,屋顶是山坡上的草坪,房子在山中,外表看去没有一点“大厦”高耸的派头,但房子面积并不小,拥有三层共3600个房间,可满足参众两院各种类型的会议需求。
澳大利亚政府在旧城改造或拆建房子时,尊重历史且在建造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倾向“修旧如旧”。墨尔本将老工业厂房改造成商业门面时,大都在原地基上重建,外形上保持原有的风貌,内部改建达到现代标准,符合商业经营的需要。
5、澳大利亚的公共交通网络相当完善。从公共汽车、有轨电车、计程车到火车、轻轨、渡轮一应俱全,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还是私人汽车。踏上澳大利亚的国土,映入眼帘的是满街的小汽车,车比人多是不变的事实。据说澳大利亚的小汽车非常便宜,二手车200-300澳元就可以得到,崭新的宝马标价也只有4、5万澳元一辆。有趣的是,在澳大利亚骑自行车的人是有钱人,因为自行车价格昂贵,是有钱人用来锻炼身体的,并非交通工具。据说澳大利亚人旅游到中国,看到满大街骑自行车的人群后非常感叹中国人的富有。
澳大利亚的出租车装有探照灯和摄像头,驾驶室均不设防护栏,摄像头是用来防劫车和酒鬼闹事或其他案件,警方通过摄像资料很容易找到线索。由于澳大利亚的住房多掩映在绿树丛中,探照灯可以协助司机为酒鬼找到自己的家。
澳大利亚的公路交通是免费的,仅有少部分基础设施收取极少的费用,如悉尼,仅有隧道是私人投资建设的,每通行一次收费3.8澳元;悉尼大桥收取大桥维修的油漆费,每往返一次收费3澳元,并采用电子自动收费系统,车辆通过时不需要停车缴费,保证了道路畅通。高速公路普遍不收费,公共停车场大多免费限停2小时。
6、澳大利亚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它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国和出口国。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多达70余种,其中铅、镍、银、钽、铀、锌的储量居世界首位。澳洲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矾土、氧化铝、钻石、铅、钽生产国,最大的烟煤、铝矾土、铅、钻石、锌及精矿出口国,第二大氧化铝、铁矿石、铀矿出口国和第三大铝、黄金出口国。澳大利亚宝石独具特色,俗称“欧珀(opal)”,世界上独一无二。澳大利亚天然气产量极高,对中国政府大量出口。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从英国引进的美丽诺羊产毛量多,毛细而长,属羊毛中的上品。鸵羊是澳洲独有的物种,数量少,鸵羊毛保温抗潮性极好,堪称羊毛中的极品,价格昂贵,素有“软黄金”之称。
澳洲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三大捕鱼区,最主要的水产品有对虾、龙虾、鲍鱼、金枪鱼、扇贝、牡蛎等。深海中的蓝鲸也是澳大利亚研究开发的物种,研发和生产的生物保健制品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少贡献,也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
旅游业是澳大利亚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景点遍布澳大利亚全国,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国家公园、墨尔本艺术馆、悉尼歌剧院、大堡礁奇观、土著人发祥地卡卡杜国家公园、土著文化区威兰吉湖区及独特的东海岸温带和亚热带森林公园等景点,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袋鼠和考拉成为澳大利亚的骄傲,袋鼠弹跳力非常高,可达12米,奔跑速度快,每小时可达60公里。袋鼠浑身是宝,药用价值极高。考拉憨态可掬,犹如中国的大熊猫,是澳洲的国宝。
7、澳大利亚根据地理特点进行产业定位,注重合理布局。澳大利亚各个州和主要城市都明确了各自的产业,避免重复生产和建设。如:悉尼以商业和文化产业为主,墨尔本是制造业基地,澳大利亚的三大汽车制造厂(丰田佳美、豪顿、福特)都集中在这里,黄金海岸以旅游业为主等。新西兰以畜牧为主,注重饲养牛羊鹿,并开发与牛羊鹿相配套的食品与生物深加工,发展轻工业,没有重工业。
二、感想与建议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国土开发和经济建设方面都是历史很短的国家,并接受西方文化和生活
篇七 开发区工业经济建设调研报告1550字
开辟区产业经济构筑调研报告 ——立异破难 加快成长 经济开辟区是一个地区产业经济成长的紧张载体,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成长程度的集结亮相。近年来,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必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开辟区之间的竞争。加快经济开辟区的构筑与成长,是县委、县当局的一项紧张决议计划,也是兑现“接轨上海、融入杭州”和“三年冲百强”计谋的根本。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可以把办事、地皮、工作力等优势集合在一路,形陈范围效益,产生会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快产业化和都会化进程的有效路子,并将成为经济成长的策动区、系统体例和科技立异的实验区,都会成长的新区。整体上看,近几年来_____经济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成长势头较快,获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成长中的不均衡:经济成长的 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县城和周边乡镇的辐射和 发举动用力度还不大,市场系统体例构筑也不敷美满,经济运 行机制和行政办理系统体例必要进一步立异,对外开放效用需 进一步强化。如何兼顾筹划,科学定位,公道布局,鞭策开辟区和配套产业园区健康成长,值得存眷和思虑,一些凸起 题目必要引发高度珍视和亟待办理。
1、开辟区根本环境 _____经济开辟区建立于1992年,并于1994年8月经_____省人民当局承诺为省级经济开辟区。经过议定十余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具有范围开辟构筑整体框架,构成了良性轮回投资环境,获得了近20个国度和地区投资商的青睐,一些驰名企业如_____企业、_____有限公司、_____集体、_____集体等纷纭落户开辟区,开辟区已成为_____县对外开放的计谋重心。根据_____都会整体筹划,开辟区对办理地区内坚定以高入手下手、高标准、宽视野、适度超前的原则致力于“一城五区”构筑:
以_____大道为中轴,在_____大道与_____路之间打造了一个8平方千米的都会新区,凝集了_____广场、县行政中间、步辇儿街、生态街等一批佳构工程。
初步建成了4000余亩的_____产业园区和_____特点园区,吸引国表里企业80余家,总投资逾27亿元人民币,此中有_____等一多量上范围、上档次的表里资企业,已成为全省样板产业园区。
为进一步拓展产业平台,开辟区已在原_____省道_____段筹划构筑了4.62平方千米的_____产业园区,产业区的性质定位为以新型材料、医药、电子为主的生态产业园。首期500亩现已开辟结束,入园企业19家,总投资2.93亿元人民币,意向入园企业到达23家。二期区块根本办法构筑已根本结束,现对外履行周全招商。
_____县委、县当局为了集全县之力赞成开辟区构筑,本年又将县内_____产业园和_____财产园并入开辟区办理。_____产业园是_____产业重心北移的紧张平台,地处_____县北部中间镇高禹,首期筹划面积6.68平方千米,如今已构成办公转椅、五金机器和it财产三个区块。_____财产园是中科院_____分院、_____省食物药品监禁局、_____县人民当局互助共建的一个财产基地,筹划面积3000亩,位于县城北侧,投资范畴紧张以药品、保健品研发及制造等。
筹划面积12平方千米的悠然人居——_____生态园区部分根本办法构筑已经开动,招商工作也周全展开。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国际一流的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栖身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将会展如今世人面前目今。
_____生态园以后,开辟区另外一大手笔是即将构筑的_____博览园,紧张包括植物博览园、濒危动物放养基地、教诲、科研创业基地、低密度乡村别墅等项目,现该区块已根本结束见解性筹划,即将入手下手对外招商。
2、开辟区经济成长近况
(一)、200_年度产业经济运行环境
1、产业总产值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结束_____亿元,同比增加23.2%。
2、产业增加值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加39.5%。
3、利税累计结束_____亿元,此中范围以上企业_____亿元,同比增加32%。
4、技改投入_____亿元,同比增加27%。
5、出_____货值_____亿美元,同比增加16.3%。
6、全年公约引进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裁减11.8%,此中实到外资_____万美元,同比裁减11%。实到内资_____亿元,同比增加64%。
篇八 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调研报告3150字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下旬,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情况的报告》,为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_带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和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分别到_区、_区、_县、_市等地,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助推'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正快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一)实体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23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98户,比上年净增80户,占当年全省净增的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5.0%;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食总产连续10年超百亿斤,畜牧业增长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额居全省第7位;财政收入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25.9∶41.3∶32.8调整到2023年的19.8:40.6:39.6.工业百亿元产业由7个增加到8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幅达1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4%.
(三)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年末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增长24.4%;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1%,增加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9%,产值占比(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专利申请量10336件,增长21.5%.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9万户,同比增长21.24%.市场主体总量与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建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75%,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全市实现经济总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县、颍上县实现两位数增幅,县域经济占比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全市减贫19.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87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分别达到7.3%和8.5%,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还很突出,经济体系结构仍然不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还不平衡;经济总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场竞争还不充分,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有效供给依然不足,现代化经济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同时,我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一些干部还存在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发展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一是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工业经济,太和县、界首市发展较快。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占比不高,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县域经济较薄弱,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较大差异。
(二)发展的'不充分'具体表现为:一是经济增长不充分,尽管经济规模目前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仍然靠后。二是经济要素和禀赋的利用不充分。阜阳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但是尚未转化为立体交通枢纽的经济优势;人口众多的数量优势尚未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三是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缺乏名企、名家和名品,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四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省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意见和建议
(一)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并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工作的指引,准确把握全国经济发展大势和全省经济发展态势,充分认识阜阳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着力克服薄弱环节,着力打造关键支撑,推动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引导各方面更好地把发展转变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上来。
(二)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紧盯地方金融、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逐一制定方案、落实预案,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特殊贫困人口,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扶能结合起来,保证脱贫质量。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形成常态化的生态保护工作格局。
(三)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双轮驱动'战略和'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工业的首位意识、主体地位、核心作用,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住'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在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境保护、现代农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
(四)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新体系。完善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创新人才的支撑作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加速对接和深度融合,大力扶持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促进形成更多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在促进创新、加强就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综合性的政策举措,积极研究解决土地、资金等实际困难;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以智力优势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切实解决好农村综合改革、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问题。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短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七)要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就业创业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快完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保障体系,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篇九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050字
按照年初市委部署包村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所包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了解掌握河南村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计生局抽调两名包村干部与乡农业助理及计生助理,深入到河南村同村委会共同深入280户农户进行调查问卷,对所涉及的人口、劳动力、经济发展、村屯建设等10类2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政府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XX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XX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 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群体性事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篇十 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7250字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我牵头,县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思考》课题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企业和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我县未来__年的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需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谋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__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79907.68公顷(不包括与外县争议面积),其利用状况如下:
(一)农用地:22541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其中:耕地面积47948.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27%;园地面积2417.9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7%;林地面积137421.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0.96%;牧草地面积23404.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38%;其它农用地14224.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32%;
(二)建设用地:401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7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64%;交通用地面积446.5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9.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
(三)未利用地:50476.5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0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8599.3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28%;其它土地1877.2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72%。
二、我县未来__年建设用土预测
(一)交通建设用地预测。根据《_____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___”规划》要求,拟建设以荔八公路为主干线,内接外连通乡出县的“一横十纵”公路运输网络。按照规划,到2023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596.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84.43公顷、园地10公顷、林地10公顷、牧草地18公顷、其他农用地20公顷、未利用地7.57公顷。
(二)工矿用地预测。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化结构,着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总体规划,到__年,全县将初步完成三个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是把平湖响水洞规划为电子材料、旅游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植物油精深加工、饮料、酒、食品、生物饲料及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业为一体的轻工业聚集区;二是把通州规划为以大理石板材、高岭土、中药材粗加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三是把四寨规划为以水泥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到2023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达441.01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121.97公顷、园地26公顷、林地12公顷、牧草地1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15.03公顷。
(三)城镇用地预测。全县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继续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全县的城镇建设要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加强重点乡镇建设,强化交通干线城镇的培育,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同时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道路骨架,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力争住房、街道、供电、供排水、通讯、环保、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到2023年全县城镇规模达535.89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250公顷、园地6公顷、林地4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5公顷。
(四)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交通、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计达2880.20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公顷、园地3公顷、林地2公顷、牧草地3公顷、其他农用地15公顷、未利用地2公顷。
(五)水利设施用地预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抓好防洪排涝、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工程建设,抓好以六硐护河堤、排洪工程和掌布河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8.4千米,排洪遂沟5千米;二是根据全州水电开发统一规划,加快抓好槽渡河、六硐河、霸王河三条流域水电开发,建成装机7.5万千瓦的甲江水电站、装机2.44万千瓦的河湾水电站等。配套做好电网输送系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和县城电网改造,加快输电线路网络建设。三是提高小水电电力就地转化能力。___期间,要积极争取新建和续建通州五里坝水库、摆茹水库、水落洞水库等三个重点项目,新建县城二级翻水坝工程。预计到2023年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439.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99.6公顷、园地35公顷、林地36公顷、牧草地30公顷、其他农用地57公顷、未利用地92.4公顷。
(六)特殊建设用地预测。
按照省委、省政府“贵州南部旅游环线”建设要求,围绕“世界地质奇观旅游县”品牌,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_____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和景区景点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作用。“___”期间,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_____,并协助国家天文台搞好台址的建设,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以及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到2023年全县特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3.73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0公顷、园地5公顷、林地3公顷、牧草地2公顷、其他农用地3公顷、未利用地7公顷。
预计到2023年,以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5036.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预计将新增建设用地1080公顷。需占用耕地611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67公顷、牧草地73公顷、其他农用地115公顷、未利用地129公顷。
三、我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
(一)土地后备资源利用前景。按后备资源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我县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达3511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其利用现状主要为荒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1812.57公顷,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林地后备资源1059.29公顷,牧草地后备资源12976.12公顷。我县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园地后备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二)已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分析。据调查和农业部门资料,__年,我县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750公斤/公顷,复种指数为180% 因此,大力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提高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耕地生产力将有较大增长。
我县园地大部分为低产园,产量仅为4250公斤/公顷,只要加强管理,更新老龄园木,选用优良品种,单产可有效提高。
林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低,因此,只要加强林业管理、科学采伐,选育速生优良材种,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将有较大的发展。
我县牧草地全部为天然草地,单位产草量低,仅为15030公斤/公顷,据畜牧部门预测,只要加快草场更新速度,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可将草场单位产草量提高,我县畜牧业发展有很大潜力。
我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较零乱、分散。通过加强规划改造,充分利用村寨空闲地,逐步搬迁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可节约大量建设用地。
四、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质量总体较差。我县土地总面积居全州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分别为0.92公顷、0.16公顷和0.45公顷,均居全州第三位;人均牧草地0.08公顷,居全州第五位。总的来看,我县土地人均量大,但土地质量较差,耕地中有4682.46公顷坡度在25度以上。全县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低产林地、园地、牧草地也占有相当比例,全县土地质量总体较差。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我县属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生产投入较少,致使耕地质量普遍较差,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耕地复种低,全县土地利用率仅为81.96%,垦殖指数为17.13%,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林地面积较大,但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相当部分是低产林地,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蓄积率和产出率均低。园地所占比例小,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全县可开发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且园地大部为低产园地,果园产量低;县境内牧草地均为天然草地,尚未进行人工改良开发利用,草质差、产草量低,单位面积载畜量低,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全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11.1平方米,属超标范围。
(三)人口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我县__年末总人口为30.5万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__年末,我县人口将达到33.0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8.34万,城镇化水平达25.09%;2023年末,人口将增至35.6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13.75万,城镇化水平达38.6%。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每年我县建设占用均超过20公顷,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占地还将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税。
(四)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农用地的需求量加大,盲目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肥力逐年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之近年来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施用减少,重用轻养,造成耕地理化性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五、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一)保增长、保红线。要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保障现有耕地总量不变。要按照___、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土地总量。
(二)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结合我县实际,落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业项目进入标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准并组织落实到位,推动建设用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县各类建设用地的关键,重视和抓好规划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县一方面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耕地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又存在布局不合理,低效使用土地的问题。从上一轮规划(1997—__)实施情况看,我县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为133.33公顷,截止__年12月,我县实际建设占用耕地为143.5公顷,已超出规划指标,从各乡镇用地指标使用看,存在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没有完成,有的又突破指标,在用地布局上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造成有的项目不能实施,影响县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正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大纲》已经省相关通过批复,现正抓紧编制乡镇规划,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1.认真开展新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规划实施评价是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由于编制准备工作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基础数据调查不够深入,数据不够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等不能完全衔接,规划建设用地预测不到位,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科学,耕地保护缺乏柔性措施和保障支撑。特别是对乡镇规划研究不够,造成规划调整频繁,为此,要认真吸取上一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价,提出改进规划修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增强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扎实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发展规划是编制规划的基础,要充分收集和研究各行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搞好调查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扎实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与保障措施等项目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规划基础数据详实可靠。
3.重点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必须坚守的一条红线,不可逾越。我县地处山区,坝区很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和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调整耕地的性质结构,基本农田布局结构,在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总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整,留足建设用地空间,使用地布局和图斑的安排与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用地的需求一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
4.科学预测建设用地需求。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现状,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规模现状等方面因素,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坚决克服和纠正贪大求多,不切实际,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的做法,在合理确定县城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的同时,重点保障小城镇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要求。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有利于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将盘活国有企业资产与推动旧城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方面实施对接,达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五)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建设、使用监管。进一步落实用地审批、开工检查、竣工验收管理,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巡查及竣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防止土地闲置、空闲和超面积建设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复核验收制度和乡镇国土所属地管理责任制,督促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和按时竣工。
(六)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盘活存量土地,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切入点,更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新举措。切实做到“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处置闲量”。
1.采取空间盘活方式,实现“借天生地”。倡导厂房向高空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积极推行“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通过在原厂区翻改扩建,增加容积率,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资盘活”、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的目标。
2.采取收储盘活方式,实现“退二进三”。对关停并转的工矿企业和学校用地,进行收购储备,重新确定土地用途,以招拍挂出让方式适时推出,提升城镇土地的经济价值。
3.采取转让盘活方式,实现“腾笼换鸟”。积极开展存量土地专项摸底调查处置工作。在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县存量土地底数的基础上,将闲置土地按照使用情况和闲置原因,分为已批未建、半建半闲、建设进度缓慢、建成后部分停产、建成后停产等类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分别加以处置,既缓解地根紧缩的矛盾,又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对闲置的存量土地,分别进行督查会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难以到位的,重新组织招商,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项目置换方式,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4.采取挂钩盘活方式,实现“星星换月亮”。在大力推进“三集中”的过程中,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衍生的传统村庄建设用地,将成为潜力最大的土地后备资源。要积极调整思路,抛弃“无地可垦”的旧观念,充分挖掘村庄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一是加大废旧村庄复垦整理力度,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二是积极实施增减挂钩,集中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用复垦废弃住宅指标抵新占地指标,确保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
六、几点建议
(一)完善批后监管办法。企业对土地的投资强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土部门对企业投资强度主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发改部门提供的文件或批复,而企业在取得土地后工程设计、建设时实际的投资规模往往有变数,国土部门无法掌握,而且闲置土地认定中,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等因素如何认定,由谁认定等尚无详细的评价办法。建议引入中介机构,对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情况给予跟踪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监管的依据。
(二)增强乡镇政府节约集约利用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列入政绩考核。
(三)细化监管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调控机制,确保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出让条件设定着手,严格审查投资额度,同时参考项目企业的注册资产,由银行出具验资证明,方可批准核准备案,防止虚拟项目及投资。
(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价值取向,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必须对规划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作出严格的控制。一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随意更改。
(五)提高增减挂钩方案的实施效率。鼓励建设用地整理,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将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尽快地进行挂钩使用,同时,在增减挂钩实施中,切实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降低农民负担,有效群众的积极性。
篇十一 社会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报告3450字
尊敬的刘副书记及各位领导: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乡情
××乡位于××县南部,距县城17公里。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总体较低等诸多因素制约,我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集边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特困乡。
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育活动。有效控制早婚早育、计划外怀孕、计划外生育等问题,对流动人口得到有效的管理。八是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等安全工作措施到位,有效遏制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减少了一般事故,为全乡其它工作提供安全保障。九是残联、土地管理、共青团、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一)、基层党组织情况
2、党员情况:全乡共236名党员(男203人,女33人),预备党员39人;其中机关党员90人(男72人,女18人)
,预备党员22人;农村党员146人(男131人,女15人),预备党员17人;
3、党员文化情况:全乡236名党员中,文盲党员13人;小学文化程度党员40人;初中文化程度党员75人;高中文化程度党员6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党员43人;
5、党员年龄结构情况:全乡236名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75人,36—45岁的有71人,46—54岁的有35人,55—59岁的有15人,60岁以上的有40人。
(二)、党建工作情况
(三)、党建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党员队伍建设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先锋模范作用还不明显;二是个别村,党支部核心作用不明显,工作缺乏活力;三是党建工作载体还不够活,特色不够明显;四是党建经费投入不足,党支部活动较难开展;五是村级体育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活动,而村内无力解决修缮经费。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找准差距,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二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创新抓特色;三是坚持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把在群众中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生产经营能力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进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年轻党员、妇女党员的培养力度,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四是按照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五是加强对党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
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共产主义信念;六是立足与基层农村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情况,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纪律教育,特别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时强化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
四、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平安”建设要求,狠抓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措施的落实,通过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责任、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初步形成了“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有力促进了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一是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二是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四是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确保群众健康安全。五是高度重视各类安全生产的监管,健全机制,坚决预防和遏制各类特重大事故的发生。六是扎实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七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八是加强国防建设,做好民兵预备役、征兵、拥军优属和优抚安置等工作。
总之,我乡建设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做好综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继续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社会防控体系机制,认真落实综治各项措施。
2、坚持“严打”,开展重点整治,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
3、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认真解决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4、加大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综治宣传工作,增强辖区群众法制观念。
5、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活动。
6、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7、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队伍素质和政法工作水平。
8、加大对民族及宗教事务的管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9、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开展综治工作新局面,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建设
五、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情况
当前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季节,也是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我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全面发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州、县关于2023年农业重点产业培植暨大春生产安排指导意见。把保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中心,全力以赴打好“大春生产”大会战。
(一)、大春生产情况
目前,我乡各村呈现春耕开犁的繁忙景象,掀起春耕备播的热潮。乡党委政府及时抽调干部职工,组成春耕生产科技服务队分赴到各村,开展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中心,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培训服务,将最新的农业管理等实用技术教给农民。通过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有效解决了当地春耕生产中的科技棚架问题。认真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导群众春耕生产,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备播中存在的问题。
(二)、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情况
我乡认真领会全州中低放田地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积极整合资金,创新体制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抓紧冬春黄金季节,全力推进全乡中低产田地改造。2023年—2023年计划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050亩。目前已完成改造70亩(其中阿达村30亩、南阿建村20亩、维独村20亩)
(三)、冬季农业开发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在我乡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乡的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我乡建设新农村奠定良好基础。但与其它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我乡仍存在严重的不足和困难。一是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支柱产业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造成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饮水矛盾突出。二是农业发展资金不足,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导致农业综合能力不高,影响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农业科技资金
投入过少,基层科技部门直接服务与农村的设备器材落后匮乏,影响了科技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应用。三是由于农资涨价幅度过大,农民种地成本增加,虽然减免农业税使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隐性负担加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农民增收。四是农民权益保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农民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工作研究不够,应引起高度重视。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还较为落后,一些村还存在着危房校舍、无医疗室。要高度重视学生读书难、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基层政权建设、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全乡对农业的总投入受先天因素的制约,后力不足。由于受地理环境、自然历史和群众思想素质低等因素制约,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其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弱,90%以上的资金需靠上级有关部门扶持。六是群众的科技意识落后,农业科技的学习应用程度有待提高;七是部分农民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必须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八是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九是农民的生产资料购买能力弱;十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要进一步加强修缮。
各位领导,我乡的各项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之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明确2023年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我乡将在十七大的指引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鼓足干劲,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克服和战胜新形势时期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我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努力。
篇十二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天长经济开发区建设4500字
一:调查目的
全面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采,体现大学生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走进经济开发区,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来源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科技强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熟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及深层次矛盾的基本手段。于是,我们着眼于经济开发区,从产业转移入手,了解我市的经济发展近况。
二:调查材料
1. 基本情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建国以来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在安徽改革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示范区的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规划期限为2023年-2023年。对照《规划》,这次我团队的暑假实践地天长市,她位于中部地带前沿,地处安徽省东部,三面为江苏环抱,与南京、扬州、淮安等城市相邻。她北枕淮河,南临长江,西傍京沪铁路,东临高邮湖,205国道、宁淮高速及已立项的马滁扬高速等都贯穿境内,市区距扬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天长是首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已融入宁、镇、扬经济协作区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与苏南、上海、浙江等地保持较为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是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天长在示范区中这种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天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这也是我选择天长城西开发区来实践的原因所在。
天长经济开发区是天长市市委、市政府为贯彻实施西向发展战略,天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10月(原称西城工业园区)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审核通过,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0.20万平方公里,一期控制性详规3平方公里,经批准于2003年10月启动建设,
载体建设进程迅速,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入区项目不断增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打造了一个适宜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近年来,天长市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以“园区建设”为首的“三大工程”建设,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为核心,以东向融入为突破口,倾全市之力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加快了生产要素的聚集,实现了工业经济的集约发展。截止2023年12月,已有93家国内外企业入驻,65家企业建成投产,其中亿元企业11家,总投资62.8亿元,实际到位外资23亿元。08年全年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2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完成税收收入8900万元。
2、主要做法
(一)大范围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
天长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就明确要求:要把开发区打造成全市招商引资的平台、企业做大做强的平台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平台,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按照这一目标,开发区确定了“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委托滁州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天长经济开发区10.2平方公里总规和一期、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区域环评已通过专家评审。
建设至今,共累计投入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亿元,建成面积达6平方公里,区内“五纵四横”近 20公里道路路网已经形成。开发区建有110KV变电所一座,各种管线均铺设到位,已实现了路通、电通、给排水通(雨污分流)等“五通一平四配套”。全区已累计安装路灯424盏,实现绿化面积200亩,大大提升了开发区的门户形象。
目前,开发区正在抓紧建设二期控规范围内“五纵三横”13公里长的道路路网,今年内将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亿元,确保开发区框架拉大到8平方公里。
(二)大招商的产业基础基本形成
在倾力打造载体平台的同时,紧紧围绕天长的电子元器件、精密铸造、光电缆、仪表、工程塑料、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确立了“面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面向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知名企业、面向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招大商、大招商的理念,以“利用好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为原则,把引进项目的着力点集中到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上。通过这几年吸引投资的情况看,来得快、来得现的地区,主要是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地,通过将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定位在这些地区,先后吸引了香港中晖能源科技、深圳金创佳信、马鞍山东昇、中国新世纪、青岛澳柯玛、浙江奥吉斯、美国泛美、上海埃克森科技、韩国光彬、深圳大洁王等一大批外资、外地企业入区发展,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仪表线缆、轻工纺织、家用电器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
为了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发区将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投资强度在100万元/亩以上列为企业入园的硬指标。二期规模的迅速扩张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开发区二期将重点确保光伏产业、特种钢管、汽车配件三大新兴产业迅速做强做大
(三)和谐园区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开发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不仅园区面貌 日新月异,发展环境日臻完善,而且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普遍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目前已经完成二期控规范围土地的统征工作,拆迁1000多户。
经济补偿方面。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在征用土地时逐户签字,签字率达99%以上,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土地补偿和安置费按1.68万元/亩标准支付,所征土地的土地补偿款均一次性到位。
就业扶持方面。对被征地农民中18-40岁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向开发区对口企业推荐;对没有专长的劳动力根据企业用工需要,通过市农广校和市委党校的“阳光工程”项目,组织进行技能培训;将“4050”人员吸收到园区公共事业服务岗位。
居住安置方面。为确保被拆迁农民住得好、住的起,所建安置房以均价每平方490元出售给被拆迁农民,每人可享受55平方米(其中安置价35平方米,半议价20平方米)。目前天长街道第一、二期安置小区28栋近1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全部建成,600多户安置农民喜迁新居。为保证二期控规范围内的农户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于去年动工兴建的天长街道第三安置小区、十八集第一安置小区共计34栋近19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到今年年底可全部交付使用。安置小区四周所建门面房将以建筑成本价出售给被征地农民,解决被征地农民今后的生活出路问题。
社会保障方面。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城镇社区的过渡,使所有被征地农民由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就业、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待遇,解除了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在被征地农民中,凡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享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部分特困户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医疗保险。
(四)大服务的机制体制基本形成
目前,各个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正持续弱化,园区软环境的优势不再单纯靠优惠政策,更多的靠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诚信程度。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建设效能机关的有效措施,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强化服务,诚信立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一是努力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协作,做到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开发区形成了团结干事、亲商务实的良好氛围。特别自去年以来,开发区的机构陆续健全,人员进一步充实,市建设局办事处、规划局办事处、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国税分局、派出所、工商分局也相继入驻开发区,更好地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全方位”、“零距离”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二是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权责明确,处事有序,做到政策透明化、决策科学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全力提高办事效率。在全区倡导“投资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服务内容,投资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的工作理念,对所签订的合同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支队伍跟踪服务,外资项目从立项、审批、注册等方面均实行代办制。
三.实践结论
开发区作为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阵地,在这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势头是好的,但是针对目前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几大因素已日益成为全市上下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土地指标紧缺。土地指标的紧缺是当前制约开发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04年国家对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2006年明确了开发区的四至范围。由于我市开发区发展较快,目前界定的四至范围的土地已全部用完,面临着有项目无地用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开发区先后有37个项目因土地问题未能入户,其中包括浙江诸暨投资2亿元的耐特袜业、浙江三鼎集团投资10亿元的轻纺、扬州成钰投资1亿元的汽车配件等一批大项目。 2、开发区规模偏小:工业向园区集中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开发区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载体和招商引资的平台,能否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市开发区核准的面积仅为4平方公里,目前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不及时对开发区面积进行扩大,为今后经济特别是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3、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近年来,开发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因自身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不能及时满足入园企业的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同时,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压力很大,每年应付的利息就达到上千万元,而省政府每年安排的贴息资金仅为4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4、外部竞争压力大。我市地处江苏腹地,三面被江苏六县市环抱,江苏县市工业园区无论是面积还是政策、财政支持上都是我市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我市的开发区面积、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市内除通往滁州方向的道路属一级公路以外,其他三条通往江苏方向的道路均属二级公路,年久失修,道路状况较差,与周边接壤的江苏县市道路相比差别明显,很容易给从江苏进入我市的外地客商留下负面的印象,直接影响我市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5、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市全民创业氛围浓厚,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最近几年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最突出的是融资渠道狭窄、数额小、成本高。目前我市虽有担保公司和城市投资公司两家融资平台,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迅速改善,将直接影响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四、实践意义
我们学生通过时间教育的方式,发现和认识社会,社会为大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无数鲜活的实例,又为大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增长才干。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知道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要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我们通过大学学习之后,要想尽快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使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意志和毅力。
篇十三 2023关于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2450字
按照学院和基础课部的要求,20__年_月20日,由邓__、杨__、__组织的调查小组,就高职院校如何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到__市__世纪城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社会调查。重点调查了一家建材市场,该公司名为居然之家建材营销有限公司__金源店,该店经营面积超过一万平米。居然之家成立于____年3月份,该公司在2023年的经济萧条期反其道而行之,迅速扩大市场影响范围。至今全国已有4_家分店。在中国建材行业素有北居然南红星之称。
居然之家表面看起来是一家建材销售市场,其实质可看成第二物业,它从金源物业租赁房子,然后分割成店面再转租给各建材商户,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家资本运作公司。该企业自身并不生产任何建筑材料,也不直接销售任何产品。其员工由两大部分组成,公司内部员工和商户自己请的销售人员。其内部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需要管理商户及他们请来的销售人员,也要为其提供服务。
我们走访了两名公司高管和五名普通员工,首先向他们简要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与该公司业务相关的几个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专业等,并就高职院校如何为企业服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就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共同探讨的主要问题
1、问:贵公司新员工招聘方式是校园招聘还是通过其他方式?
答:任何一个企业对新聘员工都抱有这样的理想看法,希望招之则来,来之能战。向同类型企业挖人才是首选,但目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扩大自己的规模以求长远发展,人才短缺,互挖人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大部分都是通过校园招聘,又因为公司扩张太快,一般新员工也是边做边学。
2、问:直接让新员工上岗,有哪些利弊?
答:让新员工直接上岗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弊端。有时候甚至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可以培养员工的忠诚度,我们的员工一般很少流失,可以说从另一角度降低了公司的损失。
3、问:您认为贵公司的招聘员工有些什么特别的要求?
答:对员工的要求,是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势必要对现有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我们企业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这个行业本身不生产任何产品,但是我们善于合理配置资源,公司努力吸纳优势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我们只做管理和服务。鉴于这类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员工必须具有很强的管理和沟通能力;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会发掘优势资源;而且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重要的还有就是“执行力”,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
4、问:贵公司有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吗?象我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可以为贵公司提供哪方面的人才或服务?
答:校园直接招聘到的员工一般都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公司急需人才。我们对员工的培训都是直接在工作中学习,边做边学。贵校的工商专业或市场营销专业可以为我们公司提供业务员,但需结合我们公司的特殊情况,因为我们公司的业务员不但需要做常规的商场管理还需要为商户提供服务,甚至要为商户策划营销活动;贵校的计财专业的学生,若是熟悉erp软件操作,就可为我们提供收银员或财务人员;熟悉水电安装的学生也可为我们物业部提供电工。目前,我们公司考虑能否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问题,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对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目前中国传统式的高职教育对社会的用工需求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学校教的有多少是我们企业真正要用的?拿奖学金的优等生擅长的东西到了企业也许一文不值。比如,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能每年在校都是三好学生,每次都拿奖学金,可让他去做个简单的市场调查,他们就不知所措了。而企业看重的就是这些。可以说高职院校与社会用工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现象。有必要改变现行的培养模式,要贴近市场。
2、企业用工需求灵活,变化相对较快,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相对来说较为死板。企业需要某种类型人才,高职院校并不能马上培养出相应的人才,目前校园的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用工需要,或者说偏离了社会用工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高职院校制度相对于企业来说比较死板,当时局变化,企业可以很快换血转型,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向企业学习。既然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服务,学生不能仅局限于向学校教师学习,企业的技师和培训师可能是更好的教师。不一定每次都是请局长、教授之类的人给作讲座,也许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更能让学生茅塞顿开。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实在点。
4、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更加倾向于会学习的综合性人才。比如,目前大部分学校工商专业的学生,暂时都不适合做我们公司的业务员。我们公司的业务部是公司的核心,任何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业务部转,反过来也就是说,我们业务部的员工需要熟悉其他部门的各项工作。当今社会会学习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香饽饽。
三、调查组对高职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以服务为宗旨,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新形势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尽管我们只是重点调查了一家企业,但通过本次调查仍然很受启发。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高职院校要真正树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主动“落地”。 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等不同,其经济发展方向、规划目标、发展特色和重点也有较大差别。高职院校要深入、持久地了解当地需要,并切实行动起来,为当地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赢得信任,要让当地政府、企业能感受到学校在“当地”,并对当地“有用”,而且值得依赖。
2、高职院校定位,要紧密契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重点。当然,高职院校完全“落地”,是不现实的,如何把握一个度,还需要考虑学院和当地的具体情况。
篇十四 乡镇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暨自查报告900字
乡镇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暨自查报告
按照区委与市委引发的《2003-2023年_____市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的要求,在区委的领导下,_____镇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全面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几年来,在镇党委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目标任务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_____镇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建目标完成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形成了以服装业为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铸造、养殖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总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服装产业规模达年产1.8亿件,2003年服装销售收入达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81万元,创利润1972万元,创税收931万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得到加强,目前已在我镇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了6个党支部和4个共青团,7个工会,有8名私营企业主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主要做法
镇党委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把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提出了建设“非公党建长廊”的目标,全力推进非公党建的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初步形成。镇党委逐步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采取得力措施,狠抓落实和提高。镇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到_____厂等多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为全力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党建工作创造条件。每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都确定至少一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党建工作联系点,指导和帮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镇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逐步深化、工作举措不断创新、责任体系不断强化,为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十五 关于谭家山板块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调研报告2750字
为了加快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1+9”板块经济建设,谭家山镇企业领导小组就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专题调研,通过对全镇企业摸底调查以及与企业负责人座谈,同时向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建议。现将关于加快板块经济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谭家山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位情况
谭家山镇地处易俗河县城正南15公里,107国道从北向南穿境而过(境内6.8公里),总面积100.45平方公里。
(二)2023年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度全镇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890万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370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430万元。全镇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实现利润1200万元,全镇企业经济效益达到了2500万元,同比增长了18%,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0%。全镇完成新增工业投入 5518余万元,其中完成技术改造投入4606 万元,为年计划的156.49%,完成工业招商引资5360万元,本年度到位资金5140万元。
(三)全镇工业企业情况
谭家山镇是湘潭县工业经济重镇,拥有100万产值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15家 。目前仍以煤炭采掘、加工为主导产业,占我镇工业总量80%,机械制、化工、玻璃制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同时还拥有机制砖、片石、耐火泥等产业。
二、2023年至2023年板块发展的长远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经济总量”翻番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107线工业群。通过对谭家山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利用107国道和313省道交汇的交通优势及长岭变电站的供电优势,以分路口为中心,建设工业园区,积极参加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活动推向市场,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力争引进一批企业进入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立足现有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产业优势,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逐步实现企业向板块集合,产业向板块集中,生产要素向板块集聚的目标。
三、推进板块经济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发展板块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 ,以优化服务为着力点,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促进板块经济建设有序推进 ,成立板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由赵炳炎任组长,郭平洋任副组长,企业办、国税局、地税局、财政所、国土所、派出所、供电所、工商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管理职能,统一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工作责任制,保证上下联动,政令畅通。同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板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工业发展的大跨越。打造一流的发展平台,出台更优惠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利用区位特色和优势,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一是瞄准企业项目,认真包装一批有前景、感兴趣的项目,注重引进工业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项目,同时把已有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培育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实现地下企业向地面企业的转变,努力打造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强化企业自主招商的能力,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强强联手,延长产业链,实现以商招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利用亲情、友情等多种渠道进行联系,并且100万元以上项目给予到位资金1%的奖励。
(三)强化为企业服务意识,政府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企业的发展当作自己的进步,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尽全力予以帮助。此外还要积极主动向企业积极宣讲各类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引导企业走科技创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创造是良好的企业软环境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企业发展我致富”的观念,为企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治安环境实现新突破。打造一支快速、高效的公安干警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扰企业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企业“零投诉”的治安环境。
四、对加快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对吸引外来企业投资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客商总是选择投资条件成熟,环境优越的开发区进行投资。事实表明,招商的形象首先是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完善良好的基础设施,反映出一个地方对开发区的重视程度和发展信心,能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任感。利用谭家山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契机,搞好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平整出一定数量的土地,做好水、电、路三通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应合理调度资金,分步实施,以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对项目投资的承载作用。
2、要加速科技创新,营造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多渠道抓好科技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全面拓宽产学研合作新领域,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针对人才缺问题,要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一方面要重点培养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技术,保证企业顺利生产。
3、我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目前15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煤炭采掘、加工企业占了12家。要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包装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区,重点引进和扶持化工、机电、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
4、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品牌战略的运作。现有企业中,尚无品牌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牌子,就不可能去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企业,同时,也容易产生纠纷。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要利用各类活动,突出宣传优势产品及优势企业。要鼓励企业设立网页,建议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开设网页。
5、解决企业普遍要求优惠政策与一些实际问题的矛盾。各地征地难、地价高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农民抱着土地是私有财产的错误观念,漫天要价,百般阻挠。即使同意土地征用,价格也较高,大大加重了企业负担。再次,一些部门小团体思想较为严重,对已出台的有关优惠政策没有很好执行。还有一些部门按高标准收费,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6、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其背后更重要的是产业的集聚过程。为此,要通过沉陷区综合治理区建设,引导和组织企业向城镇集聚,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我镇劳动力、信息、资源等共享优势,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提升,聚集分散的工业和人口。
7、要以解决难题为突破口,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扎扎实实地加快企业发展。要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减少贷款环节,简化贷款手续,大胆尝试企业信用担保贷款。
4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40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84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述职报告-述职报告(十三篇)
6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