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社会报告
栏目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6-12 热度:81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篇一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6600字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后,把上级精神具体化,把外地经验本地化,研究出台了《铜陵市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分解成60个实事和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年度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均由市领导领衔实施,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最近,我们对该市进行了调研。

一、突出体制创新,形成创新社会管理整体合力

在全国率先实施“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无缝对接”,该市于去年7月在主城区铜官山区启动了“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区范围内撤销街道办,实现区直管社区的市区社区直管改革。

一是创新社区运行模式。将原有的6个街道办事处、49个社区整合调整为18个新社区。重新界定社区职能、将经济发展、城管执法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直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计生、民政、社保等服务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进一步实现重心下沉。社区取消坐班制,实行开放式办公、窗口式服务,各项服务工作均“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促进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群众。

二是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社区工作者实行“网格化”服务,以300户/人为基数,划分一个网格,配备网格责任人,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对责任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投诉、公共设施投诉、公共事务服务等负全责。实行居民工作代理服务制,对办事不便或不需要居民本人亲自办理的事项由网络人员开展工作代理。三是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考核分为工作实绩、业务技能和群众满意度3个部分,实行百分制考核,分值按415的比例合成,在网格服务对象中随机取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使用和推荐提拔社区干部的重要依据。此项改革运行半年多来,有效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持续深入开展“四进四大四送”活动。从底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开展“四进四大四送”(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家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调处,给群众送服务送温暖送法律送平安)活动。

一是动态掌握情况。通过走村入户,深入企业和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企业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化解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化解拆迁安置、重点工程、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劳资纠纷等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是开展法治教育。面对面地向群众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冷静、理智地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自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城乡居民25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户2万家,所有困难群众均建立了民情档案,收集社情民意信息8000多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00多件(次),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均发出督办通知单,逐件落实化解责任,实现了将矛盾化解在当地、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目的。,全市发生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10%、群众信访总量下降11.3%,进京非正常访排在全省末位。

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针对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企业改制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特点,去年6月份出台了《铜陵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一是强化风险评估。明确规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改革、重点项目等重大事项在出台或审批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对重大事项实施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实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坚决做到“三个不出台”: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政策不出台,可能引发群体性矛盾的政策不出台,与民争利的政策不出台。去年共对21个重大事项实施了维稳风险评估,对群众的走访率均达到100%,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95件(次)。二是强化行业调解。成立了全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城市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安全生产、医患纠纷等12个行业性调解中心,分别由12个部门牵头,全面促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和联动。三是强化责任融合。在重大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调解中心组织人员开展走访调研,排查调处活动,做到项目实施与群众工作同步、发现矛盾与化解矛盾同步。凡跨行业矛盾和重大疑难矛盾由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出面协调化解,使上下、条块、左右的责任融为一体。对评估、化解工作顾此失彼而酿成事端的,严肃追究责任。风险评估与行业调解的有机结合,从源头上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使各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二、突出改善民生,营造创新社会管理和谐氛围

实施人居环境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扎实开展了“三年城乡大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一是将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作为全省棚户区改造试点市,今年将开工所有剩余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无缺口安排供地计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及中小套型住宅用地2200亩一次性安排到新开工地块中。累计筹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66万套,实施廉租住房保障1万户。

二是围绕“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工作目标,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大力实施“惠民、便民、育民、亲民”四大工程,改变过去搞创建就是突击迎检查的工作思路,做到了创建工作与群众需求相契合,短期整治与长期规划相结合,争创措施顺民心、合民意,实现了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的提升、人文景观由乱到美的提升、管理水平由粗到细的提升,使城乡环境更加优美、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三是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关闭小煤矿、小水泥、小发电、小高炉,节约煤炭资源40万吨、石灰石90万吨,节电约5亿千瓦,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6万吨,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1.846吨标煤下降到1.527吨标煤,连续三年被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市”。长期积压的“三座大山”,“红山”(硫酸烧渣)已经削平,“黑山”(冶炼炉渣)荡然无存,“白山”(磷石膏)五年内将彻底消失。去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ⅱ级的天数为35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6.7%。

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步伐。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模式,大力推进就业创业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建设。自以来,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20.8亿元,在省确定的88项民生工程基础上,增项、扩面、提标,组织实施了143项民生工程项目,受益人口超过70万,受益面达95%以上;人均受益额达108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倍左右。教育文化、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疗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均衡教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建立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和新农保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公共文化建设提步加速,社区文化家园项目获文化部群星奖,为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市民幸福指数已经接近90%,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构建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示范市,率先建立起以城乡低保、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以及教育、住房、医疗、司法、就业等10项重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10+1”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其中:“诚信低保”、“七位一体专项救助制度”被民政部授予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全省领先。先后10次提高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今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统一为310元,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日益优化提升。同时,将稳定物价作为硬任务,在增加生活必需品储备的同时,对全市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联动补贴320万元。除国家统一出台的调价项目外,暂停上调供热、供水、燃气、城市公交等公共服务价格。在全省率先开展“价比三家”信息监测发布活动,选择食品、蔬菜、药品等141品种,及时公布对比价格信息,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和秩序稳定。

三、突出群众工作,注入创新社会管理不竭动力

畅通民意,健全诉求表达机制。积极促进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意愿得以充分表达,把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的根本依据。一是开设“行风热线”专栏。安排全市重要部门轮流上线,接听群众咨询投诉,宣传政策,解决问题。经过6年的运作,现已发展成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联动,62家单位上线,群众参与面广的品牌栏目,被评为安徽省广播电视十佳栏目。从市长、副市长,到政府组成部门、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的频次增加,解决问题力度加大。,共播出直播节目365期,咨询答复率100%,反映投诉办结率90%以上,已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群众监督政府的连心线、监督线、服务线和发展线。

二是开辟网络问政新路。相继开设了“市民论坛”、“民生在线”、“地方领导留言板”及“市长信箱”等网络平台,制定了市委常委在线访谈、网络留言督办制度,组建了网宣办和网络发言人队伍,收集网上舆情,加强研判引导,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汲取群众智慧。对网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一旦核实就坚决查处,并及时在网上反馈,做到“网上问事”和“网上问人”的知行统一。去年,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通过铜陵新闻网、铜陵市政府网、市民论坛发布公告,广泛征求网民意见,广大网友对此高度关注,纷纷点击回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金点子,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在全国率先出台《机关作风效能“有效投诉”问责追究暂行规定》,以投诉办理为抓手、以问责处罚为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机关及工作人员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共查处有效投诉112件,集中对10起典型的有效投诉在市委全委会上进行通报,对14家单位、2名当事人、20名责任领导追究责任,给予组织处理,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维护权益,健全利益调节机制。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二天,举办了全市县科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专题培训班,近千名县科级干部参加了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主题突出,注重学用结合,干部反映收获很大,是近年来干部专题培训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广大党员干部以创先争优和“四百工程”(百家组织大联建、百名干部下基层、百个项目促发展、百件实事惠民生,构建城乡党建统筹发展新格局)为载体,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如在企事业单位改革中,坚持按程序办事,按政策规定办事,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把所有县区都纳入药品零差价试点范围,去年直接为群众节省医药费1383万元;千方百计提升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40元,分别增长11.5%、12%。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司法救助专项经费,主要对“于法已结、于情可悯”的“骨头案”实施救助,有效化解了一批历史沉案和重复访。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为新经济组织在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安全防范指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维护了新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扎实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建立了党委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除了请党代表参加外,还邀请普通市民参加全市性大会、全委会等,聘请普通市民作为行风、党风监督员,使市民了解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落实听证会制度,在城市管理和决策上,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虚心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使民主决策和公共政策不断从群众的实践中获得启示。继市委常委带头在新闻媒体公开年度重点工作之后,今年又实行重点工作向社会公开承诺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按照“年初公开承诺,年中承诺进展,年底兑现承诺”的“三步曲”,进行广播电视录播或直播,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坚决查处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

四、突出源头治理,夯实创新社会管理基础根基

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为目标,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置了综治维稳办公室,由党政副职担任主任,配备一名副科级的专职副主任,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全面实行“六联”工作机制,将化解矛盾纠纷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自今年起,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办公经费,提升保障能力,努力把铜陵建设成为全省、全国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在软件建设方面,实施六项行动计划优化实有人口管理。一是实施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实有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以及房屋、场所、组织、网络等底数和登记录入,构建包括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管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等六大信息化管理平台。二是实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牵手计划”。按照“以业管人是基础、以房管人是抓手、以证管人是平台”的思路,通过“办证即享受服务”,在全市实行以居住证____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三是实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的“新生计划”。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等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推动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四是实施闲散青少年“关护计划”。建立对不在学、留守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和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救助和帮扶制度。开展青少年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工作。对符合消除条件的未成年人,其违法犯罪事实不再在对社会公开的各种资料中载明,不再记入本人档案,除法律有明确限定的职业外,其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五是实施精神病人“康复计划”。将精神病人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按年人均450元的标准,免费解决了1500人的服药救助费。六是实施“__功”人员“教育转化计划”。建设市级教育转化基地,力争三年内完成对现有痴迷人员教育转化任务。

在硬件保障方面,建设三项监控系统健全社会面防控体系。一是建设“四大系统”和“两大平台”。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投资7650万元,建设集视频监控、情报信息研判、智能交通管理、指挥调度“四大系统”和城市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两大平台”,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实现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目标。二是开展“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目前,全市已安装“平安e家”电话报警4000户,两年内将完成2万户。三是全面推行出租车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市所有出租车均安装了gps设备,可享受集安全监控、出租车调度、后台数据与汇总、实时路况、信息发布、城市应急指挥、城市“一卡通”等七大功能的优质服务,同时为社会治安管理提供了直接依据。今年1月,又全面推行了乘客“叫车”服务,实现了安全与便民的“双赢”。据统计,出租车新上技防项目以来,实际报警80多起,有效解决了出租车在动态环境下遇到的纠纷调处和犯罪预防、处置问题。全市出租车运营水平总体处于全省运管系统领先地位。

在应急管理方面,完善三项工作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切实增强信息透明度,把握舆论主动权。如在每一次的雨雪天气灾害处置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滚动预报,及时提供气象资料,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各方落实好防范措施。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体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奋起抗灾的典型事迹。在处置较大的突发事件中,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应急处置进展情况,提高主动引导和把握舆论的能力。

二是社会动员机制。针对极端天气频繁的情况,在认真总结抗雪救灾经验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各部门联动、机关干部和党员干部参加、社区居民参与的社会动员机制。如在应对雨雪天气等自然灾害和防范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领导分片包干、包保负责等措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调查评估机制。从开始,市政府应急办每年初都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对下年度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防范的重点和工作措施。从今年2月份开始,按照突发事件四大类别,按月统计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情况,据实强化相应举措。另外,对重大活动期间不稳定因素或苗头性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处置情况,都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予以梳理评估,确保应急有效、处置妥当。

篇二 关于社会创新管理状况调研报告9450字

当下中国,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全国上下围绕社会建设和管理,进行积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各级党政官员、理论工作者、新闻媒介记者和其他社会大众纷纷对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批评,给出建议。另一方面,社会却以自身的规律与惯性往前演化。突发事件不断,社会冲突频繁,环境污染、企业罢工、安全事故、阶层对峙等严重社会事件日趋普遍。我国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个人诚信遭到社会大众的普遍怀疑,社会出现了广泛性的“中国式焦虑”和“怨恨式批评”。如何认识当下中国社会的状况、问题存在的症结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前景,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谈点浅显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国社会管理的演化

(1)我国原有社会管理体制。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我国人口众多,却一再遭受列强蹂躏和历经战乱,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源之一,就是社会呈现出一盘散沙状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所有人都组织在一定的单位中,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府包管一切的社会管理体制。其特征为:一是政府全能的社会管理体制。政府通过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统购统销,统收统支,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通过干部统一调配,职业身份统一确定,人员统一安置,社会事业统一部署,一切社会活动统一组织等,建立起以政府为中心的全能社会管理体制。二是以“单位”为基础的从业人员管理体制。“单位”既是工作组织,也是我国解决各种社会事务和落实社会管理控制任务的基层组织体系。三是以“街居”为基础的城市社会人员管理体制。政府通过街道居委会体系,管理社会无工作人员、闲散人员、民政救济和社会优抚对象等。街居体制起到辅助单位体制对社会管理的作用。四是以单位制度、户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和档案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其目标就是使一般社会成员的就业和居住尽量固定,严格限制社会成员在城乡之间、单位之间和不同职业身份之间的一切自由流动。

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全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变了旧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状态,建立起高度统一的社会秩序,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控制能力,为我国在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上调动一切资源完成工业化体系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种社会管理体制也存在固有的弊病。一方面,政府直接管理经济和社会,成为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全能型政府,不但行政成本很高,而且在把一切权力集中到政府的同时,也把一切责任集中到政府,社会缺乏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机制;另一方面,所有社会成员被管理在一个个相对封闭的单位中,阻碍了正常的社会流动,使社会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2)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罕见的。表现在:一是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简单阶级阶层结构,转化成由许多不同利益诉求群体组成的复杂多样的阶级阶层结构,产生了个体户、私有企业主、外资企业高管、民营企业科技人员、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形成既充满竞争活力,又和谐相处的秩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二是城乡结构快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2亿多农民离开了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甚至离开了农村,转变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人,这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如何使转变了职业的农民,能够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形成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新体制,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大挑战;三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近30年来,我国从一个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国家,转变成一个在国际比较中收入差距很大的国家。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腐败问题,成为导致干部、群众不满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问题。四是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变化。随着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加速了家庭小型化和老龄化过程。很多过去由家庭和代际关系帮助解决的问题,如养老、单亲抚养、心理障碍残疾、代际冲突等,都显化为社会问题。这些都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任务。五是社会组织方式的挑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经历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变化。一些单位普遍实行“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保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改革,单位组织解决社会问题能力弱化,有些则彻底解体。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过去“单位人”占95%以上,而现在下降到25%左右。六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如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获得了正当性和合理性,但约束、监督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规范却没有建立完整;社会生活和生产行为复杂性大大提高,适应这种复杂性的社会管理和监督控制技术却没有相应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理念发生深刻转变,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却滞后于变化。

以上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由旧社会到新中国,再经由改革开放而演化至当下管理困境的历史过程。深入认识这一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理解当前社会管理的状况。

二、当前社会问题的严峻性

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生活面临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流动加快,人员流动管理矛盾突出;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后,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矛盾激化;劳动力供求关系改变,非公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紧张;农村基层财力薄弱,干群关系恶化;基层管理体制改变,社会问题解决机制弱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分配不公成为诸多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群体性问题突出,各种新型社会风险增强;社会转型加速,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社会管理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是在社会结构和体制转轨过程中,因结构冲突、体制摩擦、规范空白、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的;有的是快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历史原因积累和遗留的;还有的是因我们工作缺位、方法不当或某些工作失误形成的。上述挑战具体反映到我国目前的社会管理方面,其问题面临的紧迫性、严峻性和风险性,无论如何必须引起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警惕了。

一是社会普遍出现了“中国式焦虑”。年8月19日,新华网新华时政报道,据“中国公众焦虑情绪调查”发现,我国“基本存在”、“很少出现”和“偶然出现”焦虑情绪的人仅占1.3%、1.7%和16.4%,而存在“严重焦虑”和“经常焦虑”的人分别占34.2%和46.3%,后两项合计达到80.5%;二是“权力总被横着使”。中国青年报年9月28日报道,由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一项公众参与调查显示,94.8%的受访者确认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滥用权力现象普遍存在,68.3%的人认为日常生活中权力滥用现象“非常多”,26.3%的人表示“较多”。大学社会学系郭于华教授指出:这个数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社会现实,当下社会中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屡见不鲜,权力总被横着使,社会生态不断恶化;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很低。年5月12日报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接受中工网采访时说,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年达到56.5%的峰值以后,持续下降了22年近20个百分点,年仅为36.7%(世界上通行比例在60%左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过大。

年12月《暸望新闻周刊》报道,我国基尼系数从年的0.35上升到年的0.45,年达0.48(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最高20%的收入组的收入相当于最低20%的收入组的8.3倍。收入分配极不规范。据年8月22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采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苏海南称此前有学者测算,年我国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隐形收入的总量达九万亿元(据中证报报道,财政部年2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严重影响社会分配;四是社会冲突和危机不断。

年6月9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年维稳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令人震惊,全国内保费用达到5140亿元,已接近军费数额,中央公共安全支出增幅达47.5%(见5月27日《社会科学报》)。另据年3月6日联合早报网讯,中国财政部昨日公布今年的财政预算,涉及内地维稳的“公共安全”支出达6244亿元,增幅达13.8%,其数额和增幅已较军费为高(后者为6011亿元,增幅12.7%)。

针对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中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分析,到20世纪末,中国形成了一个具有排斥性的统治格局,社会冲突进入新的阶段。特征之一,代表权力主体的政治精英、代表资本主体的经济精英和代表文化主体的知识精英,在“合法”地享受着社会主要经济成果的同时,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边界的社会统治集团,实现了所谓的“精英联盟”;特征之二,在强大的权力和资本压迫下,广大工人和农民因为贫穷被排斥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之外,边缘化程度不断加强,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特征之三,这种二元社会的排斥性体制具有刚性稳定,社会核心组织层对边缘群体表现出排斥效应,使社会结构显现出明显的断裂带。于建嵘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从总体上说未来一个时期内,中国将进入社会冲突的多发期,社会弱势群体的工农大众和掌握了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源的社会强势集团的博弈仍然是其主要的内容。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工人、农民和下层知识分子有可能实现联合,以对抗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精英联盟。

三、关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1)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哈佛大学教授亨延顿认为,现代性孕育稳定,而现代化的过程却滋生着不稳定。人类社会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类似性或同构性。当今中国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进步运动”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颇具相似性,充分了解美国的“进步运动”,将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状况,启发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

1880-1917年,美国“进步运动”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患上了“工业文明综合症”,遭遇了政治腐败、道德失范、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剧烈、经济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如美国新兴工业城市出现了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森林绿地面积被大量吞噬,城市被包围在工厂排出的黑烟和废气之中;食品药品生产和销售方面,不洁食品和有害药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种种混乱失序现象,说明美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客观上需要一个高效的行政机构来为之服务。然而,旧的行政机构和管理体制却不能适时得到调整,致使一些政客结党营私,肆意践踏民主制度,充当大资本家的代言人,靠出卖各种庇护权、特许状、工程承包合同来赚取政治赞助和“保护费”,导致不法企业得以偷逃纳税、垄断市场、投机地产,肆意妄为而又逍遥法外。严重的社会问题广泛触及了社会各阶层的利害关系,招致中下层民众的普遍不满,将当时的美国社会推向了种种矛盾汇聚和冲突的漩涡。

适逢其时,美国“进步主义”者发出了强烈的变革之声。进步运动以追求社会正义为旗帜,由社会各届人士自发形成自下而上的全国浪潮。首要着眼点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垄断和竞争、公正和效率、革新和稳定。特别是新闻领域中的“黑幕揭发运动”引起强烈反响,督促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此外,进步运动以关怀为原则,呼吁照顾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宗教界的“社会福音运动”和女大学毕业生们的“社会服务处”运动,通过为贫民提供生活救济、文化教育和卫生服务,对加强邻里合作,促进阶级融合、和谐社会关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步运动还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先锋作用,让出身于中间阶层的知识分子参与政府的变革行动,在变革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在进步运动中,美国政府也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使运动保持在社会制度的框架之内,避免暴力革命的发生。

美国进步运动启示我们,当日美国与当今中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都面临着诸如政治腐败、贫富极化、道德失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难题。我国改革可以积极借鉴其他文明成果,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美国进步运动的经验教训显示了社会公正及公共责任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它用事实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正义意味着进步,责任意味着稳定。只有首先确立社会公正与责任,才会有各阶层的和谐相处。进步运动更重要的启示在于确立了政府对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直接干预。它让美国人在政治上变得更加聪明,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与调节职能,形成了由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传统。中国改革当然也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政府则必须顺合民意,集中力量解决民众呼声最高的问题。

(2)克服工具理性思维局限,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其著作《经济与社会》中,把人类的理性区分为两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目的。”通俗地讲,就是“用理性的办法来看什么工具最有效,以便达到我们(无论是否合理)的目的”。

反映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工具理性思维倾向非常明显。例如把市场经济当成是有效的工具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经济都是经济手段。”这段对市场经济的经典描述,是使得市场经济作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有效经济手段而在中国得到了合法性的证明。客观地说,工具理性思维在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使我国取得了举世注目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工具理性思维的消极影响也导致我们陷入了对市场经济的迷信,陷入了对gdp主义的盲目遵从,忽视了对发展目的的思考,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统筹兼顾。30多年的时间,我们走过了西方国家近2__年走过的路,但反过来说,西方国家2__年之内积聚的矛盾,30年当中我们全遇到了。西方国家有2__年的时间,来回旋、解决问题,而我们没有。

其实,西方国家在2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除了工具理性的指导,还有价值理性在起作用。价值理性“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而不管是否取得成就。”即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价值理性涉及的是人们对某些事物或行为所赋予的价值含义,以及对某些价值观念的追求。我们可以在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深切感受除了市场经济制度以外,还有基督教信仰、资本主义新教精神以及民主、自由、法治等文化价值观念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规制和约束作用,使之和市场经济制度一道共同促成了西方国家从垄断资本主义向福利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

我国当前社会建设和管理中遇到的社会困境,除了权力与资本的恶意勾结以及特权阶层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理性无知”的立场之外,个人认为还与各级组织和官员的工具理性思维有关,与缺乏对价值理性的理解有关,与“人的现代化”素质密切关联。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

因此,创新社会管理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官员切实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努力解决自身“人的现代化”问题。但社会上此起彼伏的阵痛和人祸告诉我们,相当多的国民、官员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禁锢于封建主义的枷锁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虽然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移植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工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甚至把英语说得比洋人还利索,但是,“人的现代化”我们无法引进,只能自力更生。为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官员对马克思主义、___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真学、真信、真懂、真用,要把工具思维与价值思维、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有机把握经济发展合规律性(工具理性)与人的发展合目的性(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真正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关注顺德大部制改革经验,期待我国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在最近两年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广东省顺德区作为县级政府,建立了大部门管理体制,有效地破解了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制度性难题,符合年我国“__”规划纲要中“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的精神,为全国县级政府深化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探索和经验。

各国的现代政府,普遍建立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当今世界,无论是哪一国的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要根据其担负的管理职能,设置部门机构。设置部门一般有小部门制与大部门制两种类型。小部门制,其特征是“小职能、窄领域、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大部门制,是一种政府实施综合管理的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一般而言,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为了履行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职能,政府按小部制设置机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在工业化逐步成长成熟或实现之后,政府则应转向按大部制设置机构。当代发达国家中央政府,设立机构不超过20个,如美国15个,英国18个,俄罗斯16个,日本12个;州(省)一级大约15个左右;郡(县)一级大约10个左右。在中国最近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之前,各级政府实行的仍然是小部门体制。县级机构一般设有40—50个,如顺德就设有41个机构。由于部门机构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造成政出多门、推诿扯皮,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

因此,为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的需要,顺德在年9月16日公布了大部制改革的“三定”方案,对现有党政机构进行整合优化。党政系统综合设置了16个工作部门,其中党委部门6个: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员会、社会工作部;政府部门10个: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经济促进局、教育局、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公安局、国土城建和水利局、文体旅游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另设有一些归口管理法定执行机构,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归口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企业投资服务局归口经济促进局,安全生产执法局和市场公平交易局归口经济促进局,行政审批管理局归口办公室,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局归口经济促进局。从41个机构到16个机构,顺德的政府机构改革遵循了大部门制的管理趋势和本质要求,按着大教育、大卫生、大文化、大产业经济、大社会管理、大公共服务的理念而设定。由于具有真实的创新性,顺德的大部制改革被媒体誉为犹如“石破天惊”,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顺德的大部制改革,遵循了国外通行的规律,但又不是照着西方国家的葫芦画瓢。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市场经济不完全成熟,公民意识有待加强,社会管理任务十分繁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尚未克服的情况下,顺德的大部制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大部制原则结合起来,解决了很多难题,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妥善解决了党政关系问题,实现了以党领政、党政联动新模式。例如:党委不设置与政府对口的部门,工作密切联系的部门则合署办公,如党委办与政府办合署办公;组织部与人事局以及编制办合署办公;宣传部和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合署办公;社会工作部和统战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合署办公;民族宗教和外事侨务局同侨联合署办公;政法委员会和司法局合署办公;创新性地实现了以党领政、党政联动,党政同体、同心共治的新治理模式。第二,妥善地解决了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顺德大胆提出“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将决策权分为政策制定权和政策审定权,分别交予“四套班子”和党政局级部门负责人联席会议,这是决策权的集中化和上移;二是将执行权交予局级部门下属的股(科、室)和法定独立执行机构以及乡镇政府,这是执行权的专业化和下移;三是将监督权交予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政务监察和审计局,相对于其他行政部门而言,是独立化和外移,同时,强调行政体制外的监督,包括强调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顺德建立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比较好地解决了权力过分集中和缺乏监督的问题。第三,妥善解决了只重经济不重社会的问题,实现了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顺德通过大部制改革,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真正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管理的目标就是公民至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德按照大部制的要求,虽然政府机构大幅度减少了六成,但是政府服务的职能却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和加强,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功能,由此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

现在,广东已要求其他的县级政府按照顺德的大部制模式进行改革,说明顺德大部制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普适性。其一,顺德的县级政府改革是奠定国家基础的改革。“县治则国治、县安则国安”。顺德的大部门制改革,把县一级的政府机构理顺了,使之推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这就为全国县级政府树立了榜样。其二,顺德的县级政府改革构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顺德的大部门制改革,虽然属于行政体制改革范畴,但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本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设置改革,行政权力划分和制约、行政监督体制改革,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必然牵动和涉及到党政关系改革、人大制度改革、政协制度改革、选举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乃至于执政党自身制度的建设和改革等等方面,由此造成县级的全方位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此,县级政府改革构成了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突破口,成为推动全面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的、强有力的抓手。

篇三 新时期妇联组织如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6800字

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而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广大妇女群众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是当前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市妇联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广泛的调研工作。

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涵义广泛、千头万绪,不仅涉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管理模式的调整,也涉及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的改变,在这个重大课题中妇联组织大有可为。为摸清我市妇联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现状,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推进妇女事业发展进程,市妇联针对三个层面开展了调研活动。一是召开了有关部门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工作方向以及对妇联的期待。寻找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的有效方式和最佳领域。二是在县区妇联先行上报调研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基层妇联主席座谈会,了解基层妇联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困境,以提炼符合我市情况的工作方式。三是走访长山社区等社区,了解社区工作的发展规划,以达到社区妇联工作计划紧跟社区工作规划节奏,防止出现纸上谈兵、说一套做一套的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工作较多立足妇联传统职能,注重依托队伍和阵地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影响人们生活,体现了妇联组织联系广、反应快、影响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紧抓源头,男女平等意识普及有力。市妇联通过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国策宣传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男女平等意识已经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并进入决策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并支持妇联组织建设,全市2675个村(社区)都配备了妇联干部,女性进村(社区)“两委”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宣传妇女先进典型、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等举措,徐州妇女已经实实在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涌现出了科技创新女杰闫丽娟、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优秀大学生村官张天然等一批妇女典型,成为徐州向社会推介的名片。通过建立并落实妇联常委、执委定期联系制度,开展“我为妇女发展献良策”等活动,有效调动了妇女代表推动妇女进步、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紧密联系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促使她们关注妇女儿童发展议题,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去年市妇联提出的“促进徐州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受到了市委、政府的重视,将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列入__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重搭平台,借助多方力量强化服务职能。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善于发挥“联”字特长,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延伸了服务触角,有效参与了社会管理和服务。一是搭建了集咨询投诉、法律援助、司法保护、普法宣传为一体的妇女权益保障平台。率先建立了四级妇女法律维权岗(站)体系,共接受咨询、求助2632个,救助受害妇女368名、儿童324名;与市中院联合推进妇女维权合议庭建设,实现了妇联组织与法院诉调工作的完全对接;开办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高级培训班”,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伤情鉴定中心、110家暴投诉站等,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白丝带志愿者车队”,打造了妇女维权的徐州模式。覆盖全市的妇女权益保障网络已经成为全市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搭建了与各界妇女联系的联谊平台。建立了女企业家网站、制定了联谊活动计划、规范了相关协会、联谊会的活动章程和联络制度,建立起妇联组织与女企业家协会、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等各类女性联谊组织的日常联系和互动的渠道与机制。通过加强与多个妇女团体、组织的联系,了解不同阶层妇女的心声,引导她们正确表达诉求。并积极利用各类妇女团体力量,组织她们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如组织女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深入农村开展送医疗、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活动。组织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村官结对,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基地和智力支持等。三是搭建困境妇女儿童扶助平台。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平台,由政府用劳动力培训券、下岗职工培训费购买的方式,为妇女群众提供免费的家政培训,__年共培训妇女1140人。以省儿基会徐州代表处为平台,广泛聚合社会各界力量,扶助贫困孤儿、留守儿童、单亲母亲等困境群体,促进社会公平。各级妇联也各自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关爱项目。邳州“党员妈妈”行动自邳州市妇联在__年开展以来,救助了数以千计的孤贫儿童。作为和谐邳州建设的重要品牌工作,邳州市委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为__年50项重点实事之一,并拨付了专项活动基金。(三)善聚资源,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与管理。一是集合阵地资源。依托党员之家、社区活动中心等推广建立了妇女儿童之家,按照一地一品的工作思路,各地妇女儿童之家根据当地妇女儿童实际需求制定了富有特色的工作计划,吸引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参与,拓展了她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全市建立了135个儿童快乐家园,部分县(市)区实现了镇(办事处)全覆盖,为徘徊于学校与祖辈监护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关爱和引导。二是集合队伍资源。建立了各类志愿者队伍462支和女性人才数据库,以此为支持开展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楼道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和文娱活动,成立了老年服务站等社区专业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为困难家庭提供居家养老、邻里互助等家庭志愿服务,营造了互爱互助,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三是集合社会资源。为应对常常无资金、无人员的工作困境,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联合开展能够促进妇女工作与社会工作双赢的活动项目。如联合九七医院开展的贫困妇女实施免费妇女病检查和治疗费用减免活动;借助劳动局培训资源开展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建立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基金,救助贫困儿童、家庭;联系社区常驻单位安排妇女再就业岗位等,帮助失业妇女融入社会,解决生活难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实践和调研中发现,妇联多年坚持的各项工作,其实质大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我们在政府与妇女,市场与妇女群众利益、社会组织与妇联之间发挥了较强的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等作用。但如何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妇联优势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一)妇联传统思维和工作方式相对滞后制约参与实效。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出现,同时在政府职能改革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主体趋于多样化的多重影响下,政府要求妇联更加科学严谨准确地反映妇联所代表的妇女群众的利益和妇女发展现状,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妇女要求妇联更加直接地为不同层次的妇女群众提供更为直观的利益和帮助,妇联组织传统的活动型的妇女工作方法和垂直型的妇女组织架构已经难以应付政府、妇女对妇联的全新要求,无法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服务。

(二)妇联组织行政化倾向阻碍参与程度。依托行政体系进行组织建设、人员配置的特点使妇联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组织系统趋向封闭、工作方式趋向保守、工作职能趋向模糊。既不能建立更加紧密、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也不能有效运用已经建立起的从上而下的组织优势,实现广泛联系妇女,了解妇女需求,代表妇女权益的职能作用。同时由于过多依赖行政命令和财政,缺乏上下沟通的渠道,在工作开展中往往出现无视地区发展差别,一刀切式任务布置的情况,导致妇联组织不能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地为妇女群众提供更为便捷、贴心、全面的服务项目。

(三)妇女组织和干部的社会化能力难以达到专业化水平。妇联组织在资金、项目、人才、资源等方面十分薄弱,很难满足各界妇女群众多方位的需求。并且妇联倒三角式的组织结构设置,使组织资源最为缺乏的基层妇联组织处于疲于奔命的重负之下,严重影响了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而妇联干部受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底气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滞后,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不高。三、对策与思路

妇联组织要进一步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管理职能,填补政府里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不足,为妇女群众提供恰当有效的服务,不仅要加强妇联原有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组织实力,更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拓展妇联工作领域、增加公共管理抓手,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妇女群众的需要。

(一)有效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妇联组织影响力。妇联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点是代表妇女儿童利益,协助政府管理妇女儿童事务。只有从源头上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才能取得管理实效。一是推动制定有利于妇女儿童的保护和倾斜政策。妇联应当在开展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女性在就业、劳动保护、城市拆迁和农村征地权益受损、家庭暴力以及在家庭中财产权利的受侵害等问题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实施方案,并通过向党委政府提供调研内参,向人大政协提出议案、建议等方式并努力促进人大、政府制定、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二是推动妇女参与民主管理。要通过与组织部门联合培养选拔女干部,努力提高女性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和在各级人大、政协中的数量和比例,以使更多的优秀女性进入决策参与层面,从源头上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同时鼓励和帮助妇女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妇女自身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建立项目化运作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妇女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妇联传统的以活动为主的工作方式收效甚微,应当建立科学的工作运作机制,落实资金、落实人员,严密部署,以保障工作有效、顺利地运转。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下岗女工培训项目、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以开放性工作思路,更大力度地协调、整合各方资源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三是规范化项目运作。项目化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向政府争取资金,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服务供给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但目前我们的项目管理水平不高,许多项目名为项目却缺少科学的管理、评估方法,目标不明确导致效果不明显。因此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化的项目管理程序势在必行,从目标到产出,从规划到实施,从监督到评估,都有清晰的标准和规范。

(三)建立覆盖广泛的组织网络,提高参与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参与度。一是应与各类妇女组织加强联系。妇联应在现有的纵向组织体系基础之上,与各类自下而上的妇女组织横向构建合作型组织网络,形成以妇联____,与其他各类妇女组织平等互助的合作型的组织网络体系,要大力发展壮大外围组织如各种行业协会、妇女志愿者队伍等,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努力发展成为妇女工作的有效力量。二是大力发展经济实体.应当引导社会力量发展为妇女儿童服务的教育、宣传、活动、服务型经济实体,使每个经济实体通过自主设计服务项目,积极争取政府授权,降低政府管理社会的成本。建立经济实体可以先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利用活动中心多年来服务妇女儿童的成熟经验,增加市场化工作内容,培育一批运营效果和社会效果良好的经济实体,循序渐进的扩大实体的规模和数量,逐步规范为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经济实体。并借以推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经营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的分离,使公益的归公益,经营的归经营,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四)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为基层落实公共服务提供支持。一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针对基层妇联普遍存在的人手不够、兼职过多的问题,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从上而下解决难题。市妇联要依托各团体会员、党政资源建立专家团、人才库,并在全市实现共享,帮助基层妇联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活动成效。尝试在市、县级推行妇联干部进基层制度,每名市和县级妇联干部一年中必须有固定长的时间驻基层妇联开展工作。这样既部分缓解了基层人员缺乏的问题,也有效实现了上下联动,避免妇联机关化倾向。要引进社工、义工理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妇联工作社会化,开展面向家庭和个人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二是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由于基层妇联人手不足、资金有限,在贯彻落实上级妇联任务时,往往有表面化、走过场的现象。所以一些具体工作如“儿童快乐家园”建设应当尝试将工作开展主体、具体操作方式、评估标准等进行固化后再交付基层妇联开展。这样既为基层妇联节约了时间和资源也有利于工作效果顺利实现。三是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运用远程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基层妇联干部开展妇联业务、创业知识、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她们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带领妇女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运用法律维护权益的能力,掌握新知识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等。努力建立一个基于妇女干部能力规划的整套培训课程,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妇女干部综合工作能力。

(五)培育妇女参与公共活动的意识和民主决策的氛围。“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转变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应当多渠道、多形式地向妇女群众宣传公共服务的理念、价值、意义,积极营造有利于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氛围,让妇女从心里认识到参与公共活动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民主法治的需要,是展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激发自身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这是起点和基石。要不断探索并落实妇女议事制度,在已经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要尽力提高参与议事居民代表中的女性比例,并在女性代表间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妇女儿童关心议题的提出。在还未建立居民议事制度的地方,由社区妇联干部牵头,先行建立稳定、透明的妇女议事制度,引导妇女群众关注社区生活,自主决定社区妇女工作重点,并积极推动议事成果的转化为实际效果,使妇女群众直接参与社区发展的各个方面。以培养妇女群众的民主意识,带动社区民主进程。

四、影响妇联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效果的问题

(一)队伍素质决定参与效果。要有效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必须开阔视野、提升能力。一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这是提高参与度的基本要求,妇联干部应及时、准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与妇女有关的具体政策,更深入地参与并切实在工作中运用、执行,把党的主张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密切联系群众,关注并了解社情民意,并具备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活动策划等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三要具备市场运作、项目运作能力。适应市场化、社会化要求,强化项目意识,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找准涉及妇女儿童发展、且妇联能够干好的项目、干出特色、干出成效,如认真思考“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家庭文化建设等传统活动的项目化包装,使社会受益、妇女受益,也使自己不断发展。(二)科学评估决定发展方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向公众并服务公众,必然有其严格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理当顺应这一规律要求,自觉地建立健全妇女工作评估体系,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这一体系建立的过程,实质是对妇联自身工作定位、思路重新梳理、反思的过程;是确定工作导向、确立妇女工作价值观的过程;也是理清职责、规范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另外,还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传媒和社会评价手段,畅通妇女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评价渠道,逐步建立开放式、社会化、群众化的妇女工作评价体系。

(三)取舍得当决定参与水平。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妇联组织在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时所承担的公共职能相当广泛,几乎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但是这种广泛性往往不利于凝聚有限的资源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必须学会取舍,有所不为,不能平均用力、处处开花。“不为”有三层含义:一是在与其他团体、组织职能交叉、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范围内不为或少为,不应追求“专属”,而应善于借势、广泛整合;二是在妇女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领域要不为或少为,尽量从宏观指导上发挥作用;三是要发挥优势职能,在“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交点上,找到妇联组织的最佳结合点。如在工作对象上,要在统筹城乡妇女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好女干部、知识妇女、农村妇女、困难妇女群体;在参与领域上,应把重点放在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上,从提高妇女素质、维护妇女权益、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着力。

篇四 创新人才服务体系服务现代社会建设调研报告2900字

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以“以人为本,服务人才”为宗旨,以“创新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努力构筑和完善以__为中心,辐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才服务大平台,不断为现代新__建设和各类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以服务带动人才领域的拓展,以服务促进中心品牌的确立,以服务推动人才中心的建设,努力创建人才服务新体系,提高了人才配置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了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新__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新模式

__市人才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__市人才服务中心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进人才中心体制改革和人才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人才机构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和新的管理运作模式已初步建立。__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__市人才交流中心成立至1998年前,实行一块牌子(人才交流中心)、两种功能(市场功能、人才公共服务功能)、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统一运作;第二阶段,1998年__市人才服务中心和__人才市场成立至20__年,实行两块牌子(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市场)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与市场管理合二为一,分别运作;第三阶段是20__年以来,根据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推进人才市场体制改革,采取了放权、脱钩、搞活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实行两块牌子,两套人马,两种功能,分别运作,分别核算,统一管理。人才服务中心从事人事人才公共性服务,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收费上缴财政。人才市场从事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经费独立核算,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体制的改革和机制的创新,为公共人事服务和人才市场的运作带来了明显的效应,人事公共服务不断拓展,满足了社会对人事公共服务的需求,人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项目不断扩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特别是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独立核算的人才市场体制的改革创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人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与时俱进,努力构筑多元化服务体系

__市人才服务中心是__最大的人才社会化服务机构之一。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现代新__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服务为核心,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中心管理和运作模式,初步构筑起多元化人才服务平台。

一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__市人才中心从成立之初为少量辞职流动人员服务扩大到了目前的为各地、各层次、各类人才全方位服务,并逐步实现了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融会贯通。二是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人事代理、人才测评、人才信息、职业培训、猎头服务、就业指导等业务内容快速发展,心理咨询、人才选拔、人才派遣、人才资源开发、hr设计、业绩诚信等新项目不断纳入。三是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近年来,根据人才资源供求特点,结合人才中心实际,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综合型市场与个性化市场相互配合,专业化服务与精细化服务相互衔接,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四是打破地域界限,延伸扩展服务平台。本着市场主导、开放自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与西南地区各省会城市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由成都、重庆、__、贵阳、南宁、拉萨、云南农垦人才中心六市七方组成的“西南人才联盟”,使各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互为窗口、互设平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加强了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完善了人才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促进了西南地区人才工作的共同发展,构筑了区域性人才服务大平台。五是大力发展无形市场,加快网上人才市场的建设。“__人才网”自20__年重建后,形式、内容、速度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提高,年参加网上人才交流会的人员已超过30万人次,网站年访问量已近400万人次,成为了云南省最大的专业人才网站之一,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网上交流平台。六是积极完善中心内部的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自主研发了《__人才市场营销系统》、《__人才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__市人事人才考试远程报名系统》等软件,初步实现了人才中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

三、内强素质,提高人才中心职工的整体服务能力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工队伍,是保证人才服务中心高效运转和优质服务的基础。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形势对人才中介的要求,适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对职工的要求。一是公开招录补充高学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改善职工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二是加强培训。建立了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和专门业务培训等为主,以学历培训和出省培训等为辅的职工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水平,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程序,坚持每天对全体职工的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不定期的向来办事的群众发放无记名服务质量调查表,广泛听取群众对中心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是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中心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制成书发给每个职工,并对人才市场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分配方式进行了有效调整,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五是培育组织文化,构建团队精神。__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了增强自身发展的内在活力,非常重视组织文化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和“__人才、助你成才”的组织文化理念,“相互关爱、快乐工作”的团队精神,破除“身份”限制,所有职工一律平等对待,并采用“四不唯”的用人制度(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根据职工个人特长量才使用,用绩效和业绩来衡量职工的价值,在中心形成了多元的人才观,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中心发展的内在活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深入,__市人才服务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结合业务发展和树立品牌形象的需要,不断整合内部资源,继续完善以人才市场、人才网站、人事代理、人事考试、人才培训、人才派遣、综合保障、国际人才交流、党群组织九大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多元化服务平台,并以公共性人才服务为核心,以经营性人才服务为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转协调、高效细致地开展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把__市人才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市场化的人才配置中心、社会化的人才代理中心、现代化的人才信息中心、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中心、科学化的人才评价中心,让人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性人才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篇五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2300字

市委宣传部等同志承担的十二五发展省市协作研究专项计划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对社会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市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开展领导大接访、部门大下访、矛盾大调处三大活动,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双排查,举行信访维稳联席会议等;二是落实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市县乡村定期开展排查梳理活动,组织开展积案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领导包案制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三是搭建社会管理创新载体,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五星级村(社区)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村(社区)两室一办建设,全面落实治安中心户长制度,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通过上述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全市社会稳定,近几年全国、全省两会期间,实现了进京集访、进京非访、进京重复访三个零登记,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犯罪率有效降低,公众安全感提高。

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群众的期望和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问题:一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滞后,认为管理就是官管民,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较普遍,少数部门单位制订出台措施,重点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较少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多于让民作主,由此出现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符的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二是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僵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对工作就业、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工业园区、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模不断增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没有建立,基层基础管理薄弱,出现许多管不住、管不到、管不了、管不好的现象。三是社会管理创新手段陈旧。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少数干部不懂信息技术,不知科学管理,不善做群众工作,不会处置矛盾,满足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应付问题,遇事想当然,导致问题越来越多,矛盾越积越大。

社会管理创新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引领、指导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社会公平有序、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心情自由舒畅,自觉去维护社会的稳定。要破除官管民陈旧观念,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单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的对象,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制订出台措施,不是只考虑如何有利于管控,而是着重考虑如何提高服务效能、维护群众权益、多让民作主,少出现为民作主、替民作主、强制型管理、高压型管理等明显落后于时代的陈旧做法。

2.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只有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方向清、任务明,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是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着眼于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营造既安定有序又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一切后果来维持社会稳定,更不是要把人管死,把社会管成一潭死水。明确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我们在出台措施、开展实际工作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步入和谐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3.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与手段。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健全、完善、规范相关法规和制度,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切实做到有法可依、良法善治、真诚服务,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发展。要突出抓好人的服务与管理,着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维护各方各类群体的合法权益。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社区(村)服务,强化居(村)民自治,营造宽容关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管理好网络虚拟社会,主动善用网络、唱响主旋律,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使网络虚拟社会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要抓好社会组织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服务和推动地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4、创新处理矛盾纠纷工作的方式。妥然处理矛盾纠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掌握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妥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针对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要根据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法律原则大力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息诉止争,化解矛盾,努力防止因矛盾激化引起各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化解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从源头上消除引起上访的因素,切实做到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下大气力解决上访老户问题,对于多年、多次申诉的上访老户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属申诉有理的,要坚决依法解决,不能再拖;确属无理申诉的,要依照政策和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息访工作。

篇六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1600字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强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四位一体”体系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水平,鄂前旗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司分管领导,镇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优秀网格员代表,于5月中旬,在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举办网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期间,赴上海浦东新区洋泾社区,浙江诸暨市枫桥镇、桐乡市高桥镇越丰村、环南社区学习观摩;参观了____一大博物馆,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亲身感受了上海、浙江两省部分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经验、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现将学习观摩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上海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洋泾街道地处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东北角,西起源深路,东至罗山路,南临杨高中路,北濒黄浦江,面积7.38平方公里。现有居委会建制38个,居住小区110个,户籍人口10.4万人,实有人口15.8万人。其现有的区域形态和人口结构呈现综合性特点:“城中村”、旧式保障性公房与中高档商品房共存;“原拆原建”动迁农民、棚户区改造动迁居民、福利性保障性住房居民、来沪务工人员与商品房购入居民共驻,社会综合治理难度日益加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洋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新机制,建立以“力量整合、职责明确、程序规范、网络健全、运转有序、工作高效”为目标的综治中心,通过整合接待平台和事务处置平台,形成“矛盾联调、工作联动、治安联防、平安联创、问题联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础和力量。其主要做法:

1明析职能定位,整合资源力量

一是整合多方力量,打造综治中心一个平台。中心通过对内整合综治、司法、信访、安监等科室,对外吸纳公安、市监、地区法庭、法律服务所、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等单位或组织,打造出了集“维护稳定、治安防控、信访接待、预防犯罪、平安建设、来沪人员服务和管理、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药卫生”等共计13项功能为一体的工作平台。二是信息一口受理,内部资源共享。中心通过设立一个办事大厅,整合原有接待平台与事务处置平台,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咨询、社工服务等4项职能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各类问题的一口受理,同时在内部就问题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2“两个中心”并行联动,提高工作实效

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内人、地、事、物、组织等相关要素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2023年,洋泾街道与洋泾派出所加强联动,建立了以“常态和高效为目标,以高位独立运作机制为保障的洋泾街道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社警联动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加强与综合管理指挥中心之间工作联动、信息互通,积极发挥自身的平台协调功能优势,实现“两个中心”工作的并行联动、相互支撑,推动了“大综治”格局的逐步形成,实现了综治工作全覆盖。

3“点、线、块”相结合,辖区综合治理全覆盖

综治中心横向上借助指挥中心下属的3个实体工作站,纵向上通过加强对38个居委综治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实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覆盖。一是“块”上的事情交出去。综合管理指挥中心通过整合公安、交巡警、市监、城管、安监等专业行政执法力量和市容协管、房屋协管、综合协管、社保、特保等综合协管力量,建立起3个实体运作的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站,提升了受理问题的解决效率。二是“点”上的事情抓起来。综治中心通过居委的“七位一体”议事制度,将分散在居委的基层综治维稳力量整合起来,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调配,努力提高居委的自治能力。三是“线”上的事情协调好。对于其它实体工作站与居委综治工作站都不能顺利解决的非“块”非“点”类的条线类事物,由综治中心牵头相关条线部门,主动跨前解决。

社会治理创新学习观摩调研报告

篇七 创新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情况调查报告4850字

如何创新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推动非公企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近期,县工商联深入我县的8个乡镇、32家非公企业,涉及冶炼、煤炭、房地产、烟花鞭炮等县域主要产业,对非公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县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情况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对进一步创新县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作了一些思考。有29家企业

一、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该县现有非公经济组织9300余户,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企业392家,从业人员20多万,非公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一是乡镇对企业的管理服务情况。8个乡镇都成立了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立了工商联乡镇分会和综治办,安排了工作人员联系企业的社会管理工作。7个乡镇设立了企业办,对口联系和服务企业。__镇和太和镇还在企业开展了“五进民企”服务活动。二是企业党团组织建设情况。在调查的32家非公企业中,有29家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占%,实现了应建必建;有26家企业建立了工会,占%;有23家企业建立了团组织,占%。党团组织在企业的覆盖率在75%以上,大部分党团组织都有单独的办公场地,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党团活动。如香梅八矿党支部在调度、火工等各个重点生产岗位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推行党员骨干“安全伙伴一带三”工作制,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三是企业员工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的32家企业大都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如晶讯公司、香梅八矿、意水集团、众德环保科技公司、雄风稀贵公司、向阳煤矿等,公司内部环保工作抓的严,安全工作抓的实,绿化工作抓的紧,员工对工作环境较为满意。这些企业中,员工工资高低不等、跨度较大,低的每月1800元,多的有5000多元,部分在企业搞营销的员工工资达10000多元。如向阳煤矿,下井掘煤的一线工人,工资大都每月4000元左右。该矿有原来改制前向阳煤矿的老职工11人,现已在他们矿工作了4年以上,从部分员工的态度了解到,他们对企业工资基本上是满意的。四是企业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情况。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由于县、乡两级的高度重视,这些企业的发展环境都较好,索拿卡要、强买强卖、劳资纠纷、土地纠纷等现象较少。尤其是今年以来,县里大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行“入企检查备案”和“企业宁静日”制度,深受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如太和工业园,以前企业用煤经常有人强买强卖,县、乡两级非常重视,派驻了专门的工作组督办打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这些企业大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如香梅八矿党支部与高亭镇高塘村党支部对接,投入6万元支持村里的新农村建设。龙王岭冰糖橙合作社党支部免费为原向阳煤矿的3名退休工人架设自来水,解决了他们的生活用水困难。

二、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县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管理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管理的主体较为单一。从社会管理大的格局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社会管理的责任主体。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主体依旧是政府,并没有实现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管理的合作。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诸如党支部和工会等,尽管有小幅度的改革,但是依旧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自主性并没有实质的提升和改善。譬如在很多涉及薪酬和工作环境的纠纷中,工会很难站在工人的立场上,维护工人的利益,独立工会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还无法实现。

(二) 企业社会管理缺位。企业作为社会管理的对象,未能“安分守己”。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能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出现偏差。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不为社会尽责,漠视社会公益。极少数甚至不遵守国家政府法令,掺杂使假、欺行霸市、祸害百姓,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引发社会矛盾,成为影响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企业作为社会管理责任主体,未尽“守土”之责。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自身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不准、职责不清。特别是在“人”的管理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人文关怀,制度刚性有余人性化不足。没有把员工当做一笔“财富”来珍惜,而是把员工作为一个“成本”在核算。压低、克扣、拖延员工工资,“五险一金”不按规定缴纳,安全生产责任和职工劳动保护措施不落实,劳资关系紧张,滋生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同时,长期以来,过度地追求gdp 增长以及官员的考核制度,以及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使得政府官员热衷发展经济,盲目追求经济数字,除了成本颇高的维稳,其他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着被弱化,不重视,诸多的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而得不到缓解或者纠正,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社会行业频繁出现丑闻,如近几年来食品行业从三聚氰胺事件到非法添加剂事件等。

(三) 社会管理手段缺乏弹性。由于政府掌握绝对的政治资源和其他资源,在社会管理上手段也相对单一,动辄使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甚至强制手段解决社会事件或者矛盾,往往容易激化矛盾,导致更大的解决成本,或者一时掩盖问题,但最终影响到政府权威和合法性。

(四)社会管理的共识尚需要凝聚和形成。社会管理除了保障社会的正常秩序外,尚需要起到协调社会发展,促进和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目标的作用。维持稳定只是中国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方面,实际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提出,内含了社会管理的价值目标,那就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诸多因素,政府部门对此尚未凝聚成有推动力的意志和共识。

三、创新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必须坚持引导和服务并重。

(一)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管理创新来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使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相互促进,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适应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是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非公经济党工委负责具体落实、相关部门参加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多级贯通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及工作网络。二是提升党务工作者履职能力。抓好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待遇落实和保障力度,创造履行职责的条件和环境,通过交叉任职,使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决策管理机构,探索党员业主兼任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兼任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党员公推党组织书记相结合的党组织书记任职模式。要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抓好示范培训、任职培训和普通轮训,提高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党建指导员日常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网络媒体等资源的教育引导功能,开展典型示范、党性实践、主题活动、企业文化、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党员职工参与技术攻关、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职工的业务技能。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党组织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和党员承诺制、建言献策等活动,增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开展党员亮身份,商家亮承诺活动和党员示范店、党员责任区、党员放心店创建活动,激发党员立足岗位、服务民生内生动力。五是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优势。党建指导员在管理、外部协调等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党建工作指导员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当好“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企业情况的调研员、企业纠纷的协调员、富民强企的服务员、组织建设的督导员。

(二)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推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统战部组织协调、工商联具体实施、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弘扬新疆精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培养、政治安排工作,大力表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大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典型。

(三)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要把服务重点放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上,通过举办研讨会、培训班、宣传推广典型经验,不断增强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及其代表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正确处理政府与非公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明晰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增强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大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支持力度,为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提高非公经济组织的企业管理水平。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引导教育和自我教育,坚定他们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觉悟、提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作为企业主要出资人的作用,重视发挥在管理和服务员工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把建立企业文化作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工作,注重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凝练企业主题,培植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产权明晰、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党组织把培育先进企业文化作为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文体活动、企业文化展示等,教育和熏陶党员职工。

(六)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主渠道作用,通过自身独特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进行合法有序的表达。建立非公经济人士意见收集和反映机制,畅通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渠道,通过民主协商、政协提案、专题报告、内部信息和政企对话等形式,积极反映意见呼声,参与涉及非公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专题调研,促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七)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要注重处理企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要关爱员工,注重员工全面发展。要处理好企业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既要反映非公企业的利益诉求,也要协助政府加强对非公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要处理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健全完善政府、工会和企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要参与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正确协调处理投资者利益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八)实施光彩事业工程。把企业家乐善好施、回馈社会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一项重要内容,积极组织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展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税大户、再就业先进企业评选等活动,展示优秀非公经济人士热心公益事业,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引领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做大做强自身企业的同时,将社会矛盾化解作为一项公益慈善事业来实施。

篇八 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报告2800字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___

实践的主题:自主创业

时间:____年

地点:______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暑假临近,为了让我的生活过的充实而有意义。也为了自己的愿望,在这个暑假我放弃了的旅行,放弃了休息,开始了我艰辛而幸福的自主创业道路。只能说一切突如其来确无懈可击,虽然辛苦,确实美的。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看,跟着前辈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满强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和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都会给那些走在创业道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现在结合前程无忧网上大学生创业调查,创业一深入学子心。在前程无忧网的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意的冲动”所谓冲动,即使一瞬间内心感性的认识无需具备条件,也不需要考虑结果和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是有3.4%的学生选择“没有”一项,其余的96.4%有冲动的学生中,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经开始着手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经在大学生心里普及。

面对现代社会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大学生的就业也越来越严峻,就业竞争使一些大学生产生为难情绪。实践才能出真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虽然上学才一年却发现周围的大学生都在为生活赚取生活费,为了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无论是送饭,还是去超市打工。都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经验吸取的渴求。我们要在实践中通过感悟发现自我智慧并加以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变死,才不会让死的知识蒙蔽自己的眼睛、用死的知识来代替自己的思维。最为一个艺术生,总是希望把生活变得美好。看多了美的东西,真的希望什么都拥有。所以在这个暑假字我的家乡开了一家小店,不仅为了完成我的愿望,也希望让更多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有些人,总是很用力的生活,用力的爱着美好的东西”。作为大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累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20__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对各国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比往年更加严峻。提出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大学生择业日趋多元化,其中,自主创业正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一种积极选择。勇于拼搏创新的大学生自主就业,代表时代气息的网上求职,比较正规的公务员考试就业等多样化,自主化的趋势。公务员考试人数越来越多,有多少人又能在毕业之后还坚持自己的专业,少之又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让人无奈的人生和这个竞争越发残酷的社会。但无论怎样,生活还要继续,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2023年4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但始终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据一些地方统计,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70%,而成功率只有2%~3%。因此,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自己创业的想法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等当自己真的开始实现的时候才发现当时的自己是怎么的冲动,换来的是一个暑假的折腾,虽然我乐在其中,但还是少不了大家的帮忙,在这期间我学会了很多,进入商海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上课听讲,饿了吃饭那么简单了。需要考虑的太多。开始的装修,本来自己想的很好,但到了实际生活中才知道是多么的不可能,对于上货,讲价,记账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问题出现得时候我才发现我考虑的只是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真正的赚钱才是真的吧。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后往往只能被动地求职,不能主动地创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忽视了对学生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后,才去考虑创业的问题,以致形成了大学生“无业才创业”的错误认识

大学生创业不应该是在就业难面前的“无奈之举”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材的重要模式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了方便毕业生创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成功的创业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技术,需要储备很多知识和经验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学生“会创业”的问题,给学生开启创业之门的金钥匙

自主创业还需要各方面的知识的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的确如此了,现在一下子佩服起坐生意人来啦!想的要全面,就算是背着lv的包,也要据理力争那属于自己的哪怕是5分钱。当然同时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自主创业。因此,我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要多一些理性。创业仅有兴趣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像今天的一时兴起在还没有来得及去想这么做是否对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去做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我都是付出心思来做的。还有各种人的帮忙,虽然也有不想干下去的时候但想想自己的辛苦就会非常的舍不得。于此同时还受到资金、人际关系、政策及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制约。邻里关系很重要,对顾客的态度等等,都是我所需要学习的,一下子身份的改变,开始还真的是不习惯。在人多的时候,就会手忙脚乱。看来什么都是需要靠积累的,经验也不例外啊!所以我应该感谢这次机会,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创业的话题应该是永恒的,但创业的选择须慎重。应该说做生意的讲究太多了。创业教育使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但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业是有风险的。成功创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和创业能力做保障。通过一个暑假的实践,对于创业路上的艰辛也有了深刻的体会,我会更好的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

篇九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3600字

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月末,我带领经侦支队、人口出入境管理支队等相关人员,结合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武陵源区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 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做到对藏匿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

经侦部门一定要突出打击重点,讲究工作方法,落实打击措施,一是要切实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大要型”、“涉众型”、“瞩目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特别是涉及公司、金融、财税等领域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集资诈骗、非法传销等侵害对象多、涉及群众广、化解处置难,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社会反响强烈、新闻媒体热炒、人民群众有强烈诉求的个案的打击力度,尽力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的原则,积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制贩假币、制售假发票、涉烟犯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犯罪趋势,开展以打击证券犯罪、信用卡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等重点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断提高经侦部门主动发现、主动进攻、深度打击的能力和水平。要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发现。通过举报中心、线人布控、信息收集研判、促进行政移交等多种途径广辟线索来源。要变选择执法为严格执法。不能重大案轻小案,重所谓的“油水案”轻“骨头案”,更不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搞“办案放水”、“辩诉交易”。要注重从小案发现大问题,从一案中深挖串案。要变单一侦查模式为多元侦查模式。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钱到案、由错到案,做到不漏人、不漏罪、不漏赃。要变粗糙办案为精细操作。积极探索不同罪类、不同案件的办案方法和侦查艺术,讲究侦查设计和证据规格,研究把握取证技巧、缉捕对策、审讯谋略,不断提高破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创新队伍管理方法,在提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事业振兴,唯在得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对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认真抓紧抓好民警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从严治警”不仅是喊喊口号、写写心得、走走过场的表面功夫。要完善内外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合格的公安民警。要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以紧扣实际、贴近实战、讲究实效为目标,积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案例点评、网络教学、专题培训等形式,整体推进民警业务水平的提高。比如说,经侦部门管辖的罪名达84种之多,而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的手段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下苦功夫,围绕这些罪案的构成要件、追诉标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研究,切实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是要积极培养民警网上情报搜集、网上侦查取证的习惯养成。还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多写、多练,多积累、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提高水平。

篇十 市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2200字

根据市委常委“四提四促”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体调研活动总体安排,于四月下旬开展了集中调研活动。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和认真思考研判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创造了很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成功经验,如: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应急联动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平安e家”电话报警系统建设、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并正在实施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城乡一体化户籍制改革等等,为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同时也发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理顺;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缺位;社会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有待加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几点工作建议

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应着力构建“1115”工作格局,即:“以五大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一套班子(党政共抓)建设为保障,以一个中心(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工作目标,以一条红线(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以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利用两年时间,建成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和网格化布警机制。根据发案形势和特点调整警力和布局,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二是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重点地区、繁华地段的治安乱点整治力度,重点打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赌博、抢劫抢夺财物等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的行为。三是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防控体系。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列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评,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大力推进交通组织体系化建设、交通指挥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公路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

(二)以创新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推进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支撑的整体架构,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二是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继续深化“四大四进四送”活动,大力推广听证会、论证会、居民评议、社区qq网络服务队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四是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管理、亲情化服务”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工作平台,依托平安和谐服务队,履行“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工作职责。

(三)以创新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体系为载体,体现服务为先新理念

一是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集中采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全面推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以居住证代替暂住证,构建起流动人口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二是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统筹市县(区)两级财政,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必接机制。建立市级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职能为一体的“阳光中途之家”,安置重点帮教对象。三是进一步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引导工作。启动实施未成年人违法及轻罪记录消除制度的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流程。四是进一步做好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将精神病人免费服药救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行动,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四)以创新社会管理队伍体系为载体,形成社会管理新合力

一是加强基层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以基层综治工作中心(站)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构建矛盾纠纷在中心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在中心解决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按规定配足协管力量;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提高群防群治水平。三是创新社 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组织领导体系为载体,推动社会管理上台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细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社会建设的投入,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完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中,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

篇十一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调研报告2350字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政法综治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摆在实务界和理论界面前的热门课题,社会管理工作能否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加强与创新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与“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由于社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紧万象,涉及面广,现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择其重点开展调研,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其成效

2、无缝对接,分类帮教,刑释解教人员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做人

3、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治安重点地

区排查整治,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

4、压缩整合,强化管理,网吧监督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和网络游戏沉迷等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城县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以压缩整合城区网吧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压减网吧数量,规范二、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流动人口管理是当前社会治安管理的难点问题,服务措施也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工矿企业、旅店、娱乐场所和居民出租房屋,流动性强、变化快,底数难以掌握。二是大部乡镇和部门单位及接纳流入人口的企业、场所和个人对流动人口管理支持不够,配合不力,造成清查困难,信息变换不及时。三是流动人口正在日益成为的高发群体,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但案件侦破难度较大。四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就读仍有不便,城区三所小学在加收借读费的情况下仍然全部爆满,每班人均基本达到了70—80人,容

纳能力达到极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已非常困难,只好挤往较为偏远的郊区学校。

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非常困难,缺乏职业技术专长,又普遍遭受社会歧视,就业再就业非常艰难,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或报复社会情绪,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在校“留守孩”大量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与教育监管,很容易流落社会变身社会闲散青少年,甚至沦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分子。三是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大量存在,近期石城县公安局等部门在学校周边就排查出9名高危精神病人(其中丰山4人、屏山2人、高田1人、大由1人、珠坑1人),特殊人群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治安薄弱地区仍然较多,防控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状况亟待改变。近期调查发现,全县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专业的安保人员,难以有效防范意外突发治安事故;部分处在县乡道的学校没有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部分校园周边存在社会青年敲诈、抢劫学生现象;私立幼儿园还存在校车超员超载现象。二是城区四个治安重点地区(莲花万景城商贸娱乐区、白莲城农贸市场、琴江镇商贸城、东城新车站)整治成果主要来自临时突击整治,缺乏长期有效地管控机制,各种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纠纷、民事纠纷仍然居高不下。三是城区视频监控探头分布太少,仅分布于主要交通路口,而且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监控效果不甚理想,还有众多治安重点部位和治安状况复杂地区处于视频监控盲区。

4、网吧监管方面。一是个别网吧制度不够健全,甚至没有按规定悬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和举报电话,群众反映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二是乡镇网吧均未安装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监管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三是2、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研究制定刑释解教人员失业、就业援助办法,将其列为再就业重点扶持对象,由政府部门出资提供免费劳动技能培训,提供创业发展小额担保贷款,出台从事个体工商经营或种养殖业给予工商税

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特别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还应当考虑给予临时困难救济或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确保刑释解教人员思想稳定、有事做、有饭吃,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二是要对在校“留守孩”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学校老师定期做好“留守孩”家访,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社会志愿者通过各种方式共同关爱“留守孩”,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要在学校普遍设立专门电话或网络视频通话平台,加强学校老师和“留守孩”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学生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小孩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情况,让“留守孩”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感受到父母亲的关爱。要从政法干警、法律工作者或退休老干部中招聘法制副校长配备到每一个学校,并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道德教育,增强“留守孩”法制意识,避免“留守孩”参与社会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公安部门要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全部强制性进行收治管理,对分布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要落实派出所民警、社区街道干部、患者家属“三位一体”的管控责任,民政部门要做好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容遣送工作,防止特殊人群意外伤害正常社会群体。

3、社会治安防范方面。一是要针对当前外省校园凶杀案件频发的特殊情况,迅速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集中整治。要求各学校设立专职专业安保人员,规模较大的学校要设立保卫科并配备相应的安保力量。要严格完善学校卫门制度,实行准入登记,坚决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二是要在学校路口全部设置交通警示牌和缓冲带,严厉查处校车超员超载现象,杜绝发生学生交通事故。三是要把城区学校及幼儿园一并列入重点治安地区,并在合适位置设置治安岗亭固定执勤,实现集中整治与平时防范相结合,确保上述地区治安平稳。四是要借助城区视频监控改造升级的机会,充分考虑在重点治安地区及重点要害部门和重点要害部位规划建设视频监控点,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

4、网吧监管分面。一是要继续巩固网吧压缩整治成果,进一步健全网吧

篇十二 交通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报告1500字

一、高度重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交通运输局作为执法单位,我把建设和谐交通,维护社会稳定列入目标岗位责任制,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无论是召开业务工作会议还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都花一定的时间、精力安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反复强调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不仅改革、发展无法进行,而且已经取得的成绩也将付之东流,再三要求全局干群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要做到“稳定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把维护稳定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社会上的不稳定因素(如农村公路建设、道路运输和渡口安全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向区领导报告,抓早、抓小、抓苗头,就地及时化解,做到小时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调处纠纷个过夜,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

作为交通运输局局长,我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我不仅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该怎样做,而且自己率先体现到具体工作中,用实际的行动为全区交通运输系统的稳定出力。具体做到:一是努力解决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对群众的每一封来信,我都认真阅读,对前来向我反映情况的群众,我热情接待,仔细听取情况反映。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凡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我都认真予以办理,对少数一时不能处理的或受条件限制的或政策不允许确实解决不了的,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如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只要是条件允许的,我都全力支持)。二是全力支持政法各部门工作。对政法各单位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做的工作,我一贯高度重视,对他们开展的各项综治活动全力支持;对他们提出要交通系统协调的难题,我一般亲自参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三是尽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区委、区政府布置的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中心工作和各项活动,我积极参与,尤其是公路“三乱”治理、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协调纠纷处理等。

过去的一年中,我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虽然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一些的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__年,我将进一步抓好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好地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为创建平安和谐的交通运输环境,继续努力解决群众的来信来访的问题,全力支持政法各部门工作,尽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活动。

一、__年综治工作

一是加强区属内公路、水路客运、货运的治安管理和内部的治安防范工作;

二是打击危害水路安全的违法犯罪,维护好港口和船舶的治安秩序;

三是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公路客运、货运的治安管理,并做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

四是配合省、市重点工程,做好协调工作。对发生的矛盾、纠纷,做到了及时调解,维护了稳定。

二、包村帮扶工作

村委会位于境内,下辖8个自然村,406户,1697人,共有党员35人。区综治委将我局综治帮扶对象调整为乡村委会以来,我局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专题开会研究帮扶事宜并指定一名副局长负责该项工作。局主要领导多次到帮扶村现场办公,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帮扶村委会的一致好评。

(一)主要帮扶工作

1、指导和帮助村委会建立综治室,做到综治工作九项职责上墙。

2、指导村委会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了村内突出的治安问题,遏制了“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3、指导村委会综治室,治保人员,抓好了流动人员,闲散青少年等管理工作。

4、指导村委会综治室,积极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民间纠纷调解等工作。

5、指导做好了防火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

6、指导村委会开展了法制宣传,“__”普法教育工作。

篇十三 学习考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1000字

学习考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孟建柱同志视察我区时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落实新要求;为在新的起点上大力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推动实现全区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开好局、谋好篇、起好步,公安厅党委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全区公安机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努力实现公安工作跨越式进步‘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同时,以全市公正廉洁执法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在鄂温克旗圆满召开为契机,为迅速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和查摆工作不足,并坚决以高苏和局长、邱成刚局长的讲话精神为主线,弥补不足,改进方法,再创新、再实践,全面推进全局的公正廉洁执法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今年9月7日至9日,旗长助理、旗公安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承办全市执法规范化推进会工作中优秀民警一行23人组成考察团,赴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局考察学习社会管理创新、队伍规范化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主要做法。通过学习考察,考察团成员亲眼目睹了扎兰屯、阿荣旗、莫旗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四项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亲身感受了兄弟旗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变化、新发展,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看到了差距,认为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感。

一、三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做法

扎兰屯、阿荣旗、莫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财物快速流动,社会矛盾复杂多变,治安形势异常严峻,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的难度愈来愈大。近年来,三地公安机关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探索、积极作为、大胆改革,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一)社会治安动态打防控体系实现新跨越。在扎兰屯市公安局期间,考察团一行实地观摩了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建设、城市防范体系六大机制运行情况;观看了工作介绍片,深入了解了该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灯杆报警法、110流动警务室、三声治安联防法运行情况;实地考察了机关各部门软、硬件建设工作及人员配备情况,认真听取了薄立峰局长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工作介绍。该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合现实需要,具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价值。

篇十四 全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调研报告3350字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各级妇联组织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是如何贯彻落实好__届五中全会以及__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紧迫的政治任务。与此同时,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__以及__、__同志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创新提出明确指示和要求。鉴于此,武阳镇妇联就“新形势下妇联应怎样找准定位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这一课题做了一个专题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党建带妇建为主要抓手,加强我镇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坚持党建带妇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镇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力量不断壮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组织覆盖不断拓展。全镇村(居)、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女组织组建率均达100%。二是组织效率和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农村妇代会探索实行了换届直选和妇代会主任定期述职制度,调动激发各级妇女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组织内部各环节运行效率。三是巾帼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组建巾帼保洁队、普法队、科技服务队、文艺宣传队,发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妇女素质、帮助妇女增收致富、协调化解矛盾职能;组建巾帼爱心奉献队,帮扶救助贫困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烈军属等弱势群体。

(二)以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为重要目标,切实维护妇女群众合法权益。一是构建社会化妇女维权工作机制。成立了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所等部门参与的维护妇女权益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合调研视察、案情分析、个案督办等工作方式,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优势功能互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真正形成了妇女维权工作的合力。二是建立妇女信访及诉求反馈工作机制。把妇联信访工作和信访机构作为了解妇女群众诉求、化解妇女群众矛盾纠纷,为妇女群众排扰解难的重要窗口和渠道。建立健全了妇联干部参与的司法调解中心、村妇代会主任参加的调解委员会。对潜在的女性群体性矛盾,加大排查调处力度,从源头协调化解矛盾。畅通舆情反馈渠道,将重大的、有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总结汇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实施实事化维权工作机制。连续多年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协调社会资源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病免费普查项目,开展“关爱女性健康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已婚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检查,普查率达到95%,患病妇女全部得到了救治,有效维护了农村妇女的健康权。

(三)以创新妇联工作方法为紧要任务,全力服务妇女创业发展。一是加强培训,增强妇女参与发展的能力。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充分利用各类妇女教育阵地和多种教育途径,针对不同妇女群体的需要,开展系列培训。面向农村妇女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面向妇女创业典型,开展现代经营管理、镇场营销、信息品牌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她们的发展能力。二是搭建平台,提升妇女参与发展的水平。探索建立了集项目推介、科技培训、信贷支持、典型带动于一体的服务妇女发展模式。三是找准载体,引领妇女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三送”活动为契机,深化“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争创活动,健全动态管理、社会监督机制,丰富创建内容,拓展活动领域,提高女职工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参与本领不足。农村妇代会主任受文化程度低,自身知识结构单一,信息相对落后,政策掌握得不深,工作思路不宽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等方面能力不足,在引导妇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自觉维权等方面相对作用不够,导致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妇联职能的发挥。

(二)工作创新不够。妇女分布广、流动性强,妇女群众需求逐渐分层次、多样化,对妇联组织的设置布局和运行模式、妇女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服务妇女的手段渠道、妇联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委政府认可、社会认同、妇女群众欢迎,更具效率和效益的工作机制和途径。

(三)工作条件优化不好。新形势下,妇联组织特别是妇联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繁重、越来越复杂的的工作任务。而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条件还相对不完善。一是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绝大多数村(居)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只有开展活动时专题申请活动经费,村妇女干部往往有筹措资金压力大于工作压力之感。二是村妇联干部兼职多。由于村(居)编制的限制,妇联干部身兼数职,工作繁重、压力大。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村重点考核的工作,与经济指标挂钩,她们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妇女工作相对成为妇代会主任的“副业”,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妇女工作力度不大,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经济待遇低。目前,全镇村(居)妇代会主任大多没有固定报酬,她们的待遇往往是担任其他职务所得。偏低的经济待遇,影响了村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

三、对策建议

(一)以“三送”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创造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环境。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把妇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妇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将妇联组织是否健全、作用是否发挥充分,作为考核党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导;要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妇女的具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投入,保证妇联组织的行政经费、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经费,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村(居)委会也应对妇女组织活动经费予以保证。提高村妇代会主任的生活待遇,适当解决她们的报酬。各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性、专业性、服务性的妇女儿童事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每年为妇女儿童办几件实事、好事,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以“三送”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加强妇联干部的素质能力建设,着重提高妇联干部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要更新妇联干部的传统工作理念,激励妇联干部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找准新形势下的工作结合点和切入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面貌和新的工作状态,引领妇女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要加强妇联干部的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现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训及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妇联组织的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要建设一支精通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熟悉社会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尝试在妇联干部队伍中引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为提升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力保障。要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妇女工作实践相结合,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为工作目标,激励带动各界妇女在工作中争先进、做表率,展现妇联组织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意识,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三)以“三送’为导向,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妇联组织要破除思维定式,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机制,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办大事。一是要建立项目承接机制。把握市场需求,协调社会资源,通过政府委托和自主开发等形式,积极主动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如职业技能免费培训项目、文明礼仪培训项目等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项目,打造形成一批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公共产品。二是要完善项目合作机制。妇联是群团组织,资源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最大限度地拉长工作“短腿”,要通过向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借力,解决这一难题。对于政府委托的项目,妇联组织可以单独组织实施,也可以与其他社团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实施,吸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志愿者融入到妇女发展项目的实施和研究中,发挥各自优势,建立互惠、双赢的合作模式,开拓妇女工作新天地。

篇十五 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调研报告2500字

一、发展现状

奎年来,以志愿、自治、公益和非营利为主要特征的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并正以崭新、醒目的形象进入政府和公众的视线,越来越多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而青年作为社会创新的生力军,祖国发展的接棒人,未来希望的承载者,责无旁贷的成为

了这支力量中的主力。与此同时,随着西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共青团主要工作对象的西城青年,其“社会人”特性正日益明显,流动性强、构成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不断凸显。因此,“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区域发展,以及整合力量服务青年成长的必要工作。

20__年,为适应首都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和青年群体的新变化,西城团区委专门成立社会工作部,集中力量从零做起,全力打开了以“社区青年汇”建设____社会领域工作新局面。并快速将20__年以来,北京市首批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视野,以他们为样本做了一份“青年社工工作与生活状况”摸底调研,通过对30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广泛普查,以及30份个案访谈,团区委对社会领域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工作者这一在社会工作领域中起着骨干作用的青年人群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我们发现,社会领域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工作,因其社会化的运作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在贴近青年现实需求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社区工作者以及由他们衍生出的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这一群体自身,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缺失、专业知识储备欠缺等现实问题。

二、针对现实问题开展的具体工作

针对以上这些现象,西城共青团提出了一延、一变、一过渡的工作目标:即工作领域由“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延伸;工作方法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过渡,在扶持社会组织建设、深化社工队伍凝聚、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大胆尝试。

一是扶持社会组织建设。充分认识青少年社会组织引导、服务在共青团复合型组织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社会组织间的联动工作,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百德社区发展促进中心的服务、管理工作,主动联系悦群社工事务所、厚朴社工事务所等具有明显青年特征的社会组织,学习借鉴专业社会组织工作方法;做好工作机制联动,坚持社会组织参加机关工作例会制度,以青年汇专职社工工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社工事务所定期会商、督导制度;做好项目支持工作,重点依托已申请到的西城可持续发展项目资金20余万元,支持百德建设青少年科普迷你站点,探索app等新兴技术应用于青少年科普、全媒体引导等方面的方式方法,大力开发青少年社会组织、社区青年汇公益示范项目。

二是深化社工队伍凝聚。以“暖人心、稳队伍、促发展”为目的,开展青年社工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社工倾听日等项目,加强社工互动交流;开通“七彩心桥心理热线”,举办 “青年文化体育节”、“社工专享之交友联谊”、“社会领域青年人才交流冷餐会”等活动,畅通社工和团组织、社工与社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举办首届青年社工风采大赛,广泛凝聚、发掘、培养西城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为青年社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这支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的自信心与认同感,进一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举办“社会工作青年人才训练营”,通过素质拓展、专题讲座、互动联欢、青年汇实地参观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出了青年社工的热情和潜力,搭建社会领域平台,开展活动,

三是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社区青年汇其根本就是共青团根据不同青年群体量身打造的“社会组织”。近一两年,共青团从分类引导、汇聚青少年出发,按照“组织终端、青年身边”的指导思想,一直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结合社会管理的前沿问题,遵循共青团思想性、政治性,与社会性、群众性相统一的工作属性,围绕地域、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共性,开展青年汇建设工作,力争做到有交叉,无遗漏。努力实现“通过联系、服务青少年社会组织,来联系、服务青少年”的目标。截至目前,共建立社区青年汇171家,其中市级示范青年汇5家。

四是推动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工作。我们一直相信社会组织工作离不开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可喜的是我们青年队伍正是这样一个挖掘、培育人才的宝库。因此,团区委一方面在“社区青年汇”建设过程中,坚持发挥组织优势,开展社工人才训练营、社工专享季、西城青年社工队伍现状调研、社工风采大赛等多项工作,着力凝聚、挖掘、培养、选拔出一批优秀青年社会工作人才,以促进青年社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在与悦群、厚朴社工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同时招募聘用一批社区青年汇专职社会工作者,以不断提升“青年汇”工作成效,继而为区域各类青年提供高质量服务。三是加大与社会组织的整体联动,以百德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为例,作为一家民办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团区委作为其业务主管,为其争取更多的

三、认识体会

从全市第一家社区青年汇——“悦读时光书城”落户西城,到目前177家社区青年汇覆盖全区15个街道

,西城社区青年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青年汇的建设由于总干事能力的差别,重视程度的不同,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量”上求增长,更需要“质量”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从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现状探索西城社区青年汇发展路径》的专项调研,总结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出现的问题,归纳形成“示范青年汇发展的模式”,并力争在全区15个街道均建立起示范社区青年汇;二是建立《西城社区青年汇标准体系》,拿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进行试点,对青年汇的硬件配置、专职社工的遴选、项目的申报、经费的审批及活动的效果等进行考评,以全方位的规范社区青年汇的运行。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十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