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医学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者觉得天旋地转。一般认为这是耳中庭积水影响到平衡骨造成的。这位官员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治好,结果,李老师用中医“振阳利水”原理,采用按摩手法,很轻松就治愈了。
地中海贫血症。该病为西医三大血液病之一,在当地很多,据说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遗传性疾病,是所谓的“不治之症”。西医称,只有换骨髓一法,但是由于费用高,并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疗,病重时只能定期补血以维持生命。而李老师却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认为是其母亲怀孕时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后母亲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于是他用中医治疗“骨痨”的秦九鳖甲汤加减变化,成功治愈两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
治愈“非典”。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医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帮忙治疗,开了两副药,其中用了两斤石膏,结果病人痊愈,也没有后遗症,一切正常。而当时很多用西医治疗的病人,虽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下半身骨头像玻璃一样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终身残废。
三、从医特点
我们问老师擅长治疗哪些疾病,李老师说,中医不能够分科,好的中医应当什么病都能治。他说,当年在农村当知青,病人来了你必须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没见过的病就临时翻书、研究、探索。中医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备,所有疾病,中医经典中都有治疗之法。找到病因病机,治疗也不是难事。
李老师治病的特点是活学活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理解和特长,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治愈的很多病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没有别的办法而找到他的。
他说疑难病症,一般在他这里,只要几副药,或者几次到几十次针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几分钟见效。而且中医治疗不仅见效快,而且花费低,他说,他敢和西医打擂台,用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好,而且一般花费不超过西医的1%。不管什么病,总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么的,花个几十万还治不好,这根本不必要。
四、对中医和学中医的看法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他说,中医的“源流”,“源”为民间医生、经验技术,“流”为《内经》及各家理论。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依赖于实践经验。技术与科学是不同的,技术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需要,便带动理论总结、文化的产生,《黄帝内经》便是夏商周几千年医疗经验的总结。
学中医,和学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往往要求“熟记”加“活用”。例如,先熟读甚至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乃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记住常见药性、常见病的治法。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得到验证后,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活学活用。李老师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独特而简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经典活用的结果。学中医必须重视技术,先学技术,然后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医术、医理通晓了便可活学活用。
篇二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医学类
在这个暑期,我来到了我所在县的医院,由于地处偏僻,医疗设施不是还很完善的县医院里,我在药剂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药房做了我的这个社会实践,虽然之后的家教生活也给我带来了不少益处,但总觉得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一名学生,就算本专业不直接和临床药物类接触,但了解一下是必需的。在这里我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药物知识、还有处事技巧等。
一、实践目的:本次实践旨在锻炼自身综合素质,为早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了解一些医药的知识,为自己增加这方面的常识积累,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又是人生的大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培养了我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认识自我,有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体会社会,增进个人社会责任感。医药学是个神圣的学科,也是个伟大的学科,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好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也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好的沟通能力,社会实践期间,对医患关系和医药制度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政策有了一点了解。
有这样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种现象,更是见识到了贫困所给人们带来的严峻的生存现状,同时我已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缺医少药是什么样的尴尬现状,以前很多村民有了小病就随便开点儿药来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过来甚至不理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的人数多了,报销的比率高了,手续简单了,看的起病的人多了。不过,作为一名医药院校的学生、一名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医学生,偶尔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患者的费用不够而病人又迫切需要救治,医务人员不与理睬,耳旁那一声声哀怨的声音那么刺耳,眼中那一幅幅苍桑的面孔依然鲜活,心中那一缕缕扶贫的热情更加深切……,我感慨万千。
二、实践内容:到了县医院,我的师傅,也就是药剂师王阿姨,第一天是带我把药方熟悉了一下,药房重地,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的重要窗口,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一般人是不让进的,又因为是在医院,除了收银的阿姨外,我没都是全副武装的,我的工作是照单抓药,就是看着病人医药单上的药物取相应药品,因为怕我拿错药,师傅先给我介绍了各类药物的布局方位和药房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叫我谨记,并在将药交予购药者时她再复查一遍,这就不像零售药店那样需要记禁忌及使用说明等,可这点满足不了我对这次事件的期待,所以一有时间我就向师傅们请教一些药物的药用范围还有禁忌什么的,师傅们都很细心的告诉我。并且有时候师傅也让我到诊室听主治医生的诊断过程及所开药物,这下都极大的拓宽了我的视野,是我对医药学更加的感兴趣了。闲暇之余,就是下班之后,和一些病人们聊天,(由于县城小,有些人认识),都说现在的医保制度好,买药看病也不像以前那么贵了。而且就像去年的甲型流感,都研究出了疫苗,那些朴实的叔叔阿姨们说,现在只要有药,啥病都有希望。我和他们介绍了咱们中国药科大学,就说疫苗等的就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科技产品。他们笑着开玩笑说以后治疗那些疑难杂症的药物就靠你们研究出来了,虽然是句玩笑,可是我深感我们的社会责任是多麽重大,精业济群的校训,虽不如岳母所刺的精忠报国但也是每一个药大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赤子之心。在此期间,我从最简单的处方类与非处方类药物学起,唯其让我最有印象的就是药物氢化可的松,这是师傅给我讲的最长的也是让我当成例子记的药,它在作为otc(非处方类药物)时,仅用于外用的皮肤过敏,但作为处方类药物(片剂及注射剂),可用于治疗急性炎症、风湿性炎症、心肌炎、支气管哮喘等,而且这些全凭医嘱,不可自行购药。诸如此类的知识,师傅告诉我的还有好多,真的很感谢她们。
三、实践结果:实践活动,使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了体现,树立了青年一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当代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给实践单位及更多的干部、患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实践中也为药剂师和医生们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感动。我通过认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展现了自身的素质,很好的体现了一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
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了我独立处世的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清晰。不管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挫折还是成功,对我都是一种收获,明确了优势同时也发现了不足之处,面对社会更加自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作为一名医药类院校的学生,在实践的十天中,通过对部分药物的短暂接触,对现行的医药办法及治疗药物有了基本认识还有通过与一些购药者的交流、对其服务中了解到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的对社会各界尤其是那些以前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人的思想有了真切的感染和体验,思想得到了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人生观、价值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更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注重让自己努力发展自身素质的同时,启迪自身奉献的高贵品质,积极了解国家如今的医疗现状、社会医疗环境的严峻和医疗市场的现实;了解贫困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威胁;了解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异等等。同时,社会实践让我懂得行医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种神圣的使命;要让我们都知道行医的精髓和真谛。我们要做那一个个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药大学生们,本着弘扬神农伟业,建树万世之功的理念,定能将这颗爱的种子播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感谢xxxx给予的关怀和支持。
篇三 医学类社会实践报告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者觉得天旋地转。一般认为这是耳中庭积水影响到平衡骨造成的。这位官员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治好,结果,李老师用中医“振阳利水”原理,采用按摩手法,很轻松就治愈了。
(2)地中海贫血症。该病为西医三大血液病之一(另两个是:白血病和再障贫血),在当地很多,据说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遗传性疾病,是所谓的“不治之症”。西医称,只有换骨髓一法,但是由于费用高,并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疗,病重时只能定期补血以维持生命。而李老师却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认为是其母亲怀孕时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后母亲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于是他用中医治疗“骨痨”的秦九鳖甲汤加减变化,成功治愈两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
(3)治愈“非典”。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医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帮忙治疗,开了两副药,其中用了两斤石膏,结果病人痊愈,也没有后遗症,一切正常。而当时很多用西医治疗的病人,虽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下半身骨头像玻璃一样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终身残废。
三、从医特点
我们问老师擅长治疗哪些疾病,李老师说,中医不能够分科,好的中医应当什么病都能治。他说,当年在农村当知青,病人来了你必须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没见过的病就临时翻书、研究、探索。中医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备,所有疾病,中医经典中都有治疗之法。找到病因病机,治疗也不是难事。
李老师治病的特点是活学活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理解和特长,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治愈的很多病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没有别的办法而找到他的。
他说疑难病症,一般在他这里,只要几副药,或者几次到几十次针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几分钟见效。而且中医治疗不仅见效快,而且花费低,他说,他敢和西医打擂台,用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好,而且一般花费不超过西医的1%。不管什么病,总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么的,花个几十万还治不好,这根本不必要。
四、对中医和学中医的看法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他说,中医的“源流”,“源”为民间医生、经验技术,“流”为《内经》及各家理论。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依赖于实践经验。技术与科学是不同的,技术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需要,便带动理论总结、文化的产生,《黄帝内经》便是夏商周几千年医疗经验的总结。
学中医,和学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往往要求“熟记”加“活用”。例如,先熟读甚至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乃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记住常见药性、常见病的治法。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得到验证后,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活学活用。李老师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独特而简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经典活用的结果。学中医必须重视技术,先学技术,然后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医术、医理通晓了便可活学活用。
篇四 医学类社会实践报告书
医学类社会实践报告书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者觉得天旋地转。一般认为这是耳中庭积水影响到平衡骨造成的。这位官员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治好,结果,李老师用中医“振阳利水”原理,采用按摩手法,很轻松就治愈了。
(2)地中海贫血症。该病为西医三大血液病之一(另两个是:白血病和再障贫血),在当地很多,据说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遗传性疾病,是所谓的“不治之症”。西医称,只有换骨髓一法,但是由于费用高,并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疗,病重时只能定期补血以维持生命。而李老师却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认为是其母亲怀孕时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后母亲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于是他用中医治疗“骨痨”的秦九鳖甲汤加减变化,成功治愈两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
(3)治愈“非典”。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医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帮忙治疗,开了两副药,其中用了两斤石膏,结果病人痊愈,也没有后遗症,一切正常。而当时很多用西医治疗的病人,虽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下半身骨头像玻璃一样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终身残废。
三、从医特点
我们问老师擅长治疗哪些疾病,李老师说,中医不能够分科,好的中医应当什么病都能治。他说,当年在农村当知青,病人来了你必须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没见过的病就临时翻书、研究、探索。中医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备,所有疾病,中医经典中都有治疗之法。找到病因病机,治疗也不是难事。
李老师治病的特点是活学活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理解和特长,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治愈的很多病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没有别的办法而找到他的。
他说疑难病症,一般在他这里,只要几副药,或者几次到几十次针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几分钟见效。而且中医治疗不仅见效快,而且花费低,他说,他敢和西医打擂台,用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好,而且一般花费不超过西医的1%。不管什么病,总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么的,花个几十万还治不好,这根本不必要。
四、对中医和学中医的看法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他说,中医的“源流”,“源”为民间医生、经验技术,“流”为《内经》及各家理论。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依赖于实践经验。技术与科学是不同的,技术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需要,便带动理论总结、文化的产生,《黄帝内经》便是夏商周几千年医疗经验的总结。
学中医,和学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往往要求“熟记”加“活用”。例如,先熟读甚至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乃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记住常见药性、常见病的治法。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得到验证后,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活学活用。李老师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独特而简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经典活用的结果。学中医必须重视技术,先学技术,然后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医术、医理通晓了便可活学活用。
[医学类社会实践报告书]
篇五 医学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医学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医学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一
xx年的暑假,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明年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来到了自己社区所在的卫生院学习、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短短一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因为卫生院的规模较小,所以,我选择了给医生打下手。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穿白大褂,但这次穿上后,心中更多了份自豪与紧张,甚至还有一些些的害怕。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激动,心底的那份坚定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医生学习,紧紧地跟着医生,寸步不离,这是一位近60岁的老医生,看到我刚上手时的紧张,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慢慢地,我渐渐了解到一些小病的症状以及一些专业术语。
我协助医生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刚开始时,因为缺少临床实践机会,又有些紧张,时常担心自己会出错,为一个病人测血压,往往测了四、五次还是不敢说出血压值,怕测错了。这时候,老医生就会劝我不要那么紧张,有她在边上把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放心上报数据好了。
过了几天,医生让我试着给病人打针,但我拒绝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学校,我第一次给兔子麻药,扎了六针,扎通了两边的静脉,扎到飙血,却把麻药打到了组织的经历。只能说,我实在是太胆小了。这时候,我就庆幸自己不是护理也不是临床的学生了,扎针这一块,对我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
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医生、护士们,才知道医疗卫生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医疗卫生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医疗卫生人员热爱医疗工作,献身医疗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提供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积极努力学习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不但让我巩固书本里的知识,更让我得到书本以外的人生经验。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医学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二
今年假期我第一次参加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中学时代的社会实践,我们到了大学,学习的知识具有了专业性,所以此次的实践活动也更具实践针对性和专业可行性。
这次,我把实践地点选定在**市**医院,我秉持着接触临床,增长见识;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培养能力,锻炼自我;宣扬医学,服务百姓的宗旨,充分利用了实践的一周时间,走进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相关帮助及服务,让病人及家属更好的亲身感受护理人员的魅力,身宣传单来与医了解医护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特点及病人的生活和想法。
我这次的实践内容一共分为五大部分。
一、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工作流程。我第一天独自一个人熟悉了整个医院的环境,以便于以后几天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我认真听取了医院里老医生的介绍,熟悉了医院各部门的职责和分部间的工作联系,了解其之间的相关配合及工作流程。在熟悉医院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便按计划开始了我的工作。在熟悉医院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有一些差别,但是只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合理配合才能使医院正常运转为患者服务,一旦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以后我到了工作中就必须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并学会和其他人密切配合。
二、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作相应的心理疏导。我们每天都和患者进行谈心,感受他们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和对医疗工作的感想,运用我们掌握的心理疏导的知识及技巧为他们做简单的心理疏导。为医患间筑起了沟通桥梁,院方也表示了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赏。通过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医患问题根结都在于双方不能互相理解和体谅。患者及家属对医生的工作生活不了解,所以容易产生对医务工作者的各种误会。同时,医务工作者也没能很好的及时与患者沟通,没能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所以使矛盾产生。
三、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悉心听取学习。我们不仅向身边的医护人员请教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宝贵的工作经验,还向他们咨询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及他们对他们现在工作的看法以及关于医学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和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了解到医学工作的严谨和辛苦,我们的工作关乎生命,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也正因为这一特性,我们的工作就格外辛苦和劳累。可即使如此,我们依旧会学好练好,不畏辛苦,为患者服务。
四、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协助治疗工作。我们在老师的允许下,定期对患者进行测血压量体温等检查,并听取老师对病人病情的分析。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知识,更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弥补了在校学生只可“纸上谈兵”的不足之处。
五、宣扬医学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尽管国家开始逐步重视我们的医学养身,可百姓对此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熟悉度。所以我们通过发放前期准备好的医学养身宣传单来介绍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和有关冬季易患病的注意事项和防治方法。这一宣传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很多病人及家属都会认真阅读传单并向我们提出各种相关的疑问,在老师的帮助和队员的努力下,他们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从中我也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挣钱的辛苦这些天在住院部实践,我们每天走来走去为病人服务,跟着老师学习,每天回到家都感觉累趴了。可是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同样工作的很累,可他们回到家还要给我们做饭做家务,他们才是真正的辛苦啊。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怎能再任性再乱花钱惹父母生气?
二、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工作的特性,我们更需学会的是处理好与患者间的关系。只有设身处地的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患病后着急无助的心情,理解他们无法及时康复而担心烦躁以致质疑我们的工作能力的烦恼,去主动积极耐心地沟通,我们才能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他们早日康复。
三、自强自立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和呵护,我们的日子都过得无忧无虑,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虽然这些年的住宿生活让我学会了在生活上的独立,可在工作中依然不够自立。在这次的实践中,我懂得了,虽然你可以请教其他人,寻求帮助,可更多的时候我需要的是自强自立,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冷静地独立判断和处理。
四、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五、专业的重要性当患者生病时,医生是他们希望的寄托。因为只有医生才能给他们健康生活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如此的神圣,我们更应努力地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同时,在这次实践中我还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知识是会被遗忘的,只有反复的记忆巩固才能不断加深牢固记忆。
短短7天的实习转眼就结束了,我最终还是坚持住了,耐心地为大家服务,遇到不懂的虚心诚恳地请教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我感到很充实,感到很有收获,我们认为这些长进是教室里学不到的,只有通过亲手参与才能感受医学的实践性,医疗工作的细致入微和义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医学类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三
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我于20xx年7月26日至8月15日在家乡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形式为跟师学习,在四川省仁寿县清水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见习。
我的老师是计生站的站长,马上就要退休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皆懂。在他的建议下,我先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对药物进行了解,主要是对中药的认识。我先是认识药房里每一味中药的外貌,再是口尝大部分药物,对其药性药味进行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多数药物都是炮制过的,大多都是切片,很少有整个植被都做药用的,所以很多药物在切片上很相似。比如生地和玄参,但是在药味上却有不同,两者都是甘苦之品,玄参苦味更重,略有咸味,而生地则是甘味更重。再比如荆芥与薄荷、前胡与柴胡等等。
第二,实际尝出来的结果同中药书上介绍的药性药味存在着差异。咸味便不容易尝出来,比如青黛、玄参等。而藿香切片后的气味没有它生长在土地里的气味强烈了。
第三,由于地方差异,在xx学的中药理论回来跟xx的实地药材相比较,略有不同。在实习的药房里甚至有些药材中药课时都没有提及到。比如川明参、蚕沙、甘松、金精、银精等。丁香有公母之分,槟榔亦有马槟榔、花槟榔之别。有些书上讲到的药物,在药房里也没有见到。毕竟中药的种类成千上万,还有地区差异。
第四,老师开方时常会用一些药物的别称。比如前仁是指车前子;茯毛是指大腹皮,即槟榔的外壳等等。因地因人制宜。
在认识中药之余,我还对西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由于西药药理是在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学习,这次了解只是为了在脑海里有个基本的印象,不做更高要求。
随后的十多天便是在老师身旁看老师给病人诊疗了,这才是实习的重点。因为是在计生站,所以来看病的妇科儿科居多,当然外感之类的病人也到此处。因为老师在当地名声很不错,来看病的人总是很多,老师几乎没有单独给我讲解的时间。所以我只有自己记录整理消化,将望闻问切的结果记在笔记本上,再看老师开的处方,不管开的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记录下来,利用晚上在家的时间整理消化。当然,重点在中药方子上,西药只做了解。在此也将我的看法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第一次临床见习,不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劣的,只能将很多东西暂时寄存于心,不敢先给它下个错误的定义,等到以后有答案了,是好的那它就成了经验,是坏的那它也是个教训。就比如老师的方子,我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方子里都有地榆,中药书上说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主治下焦血热出血,被称为水火烫伤的要药。为什么每个方中都有少许地榆呢?后来老师跟我说,他用地榆作佐制药,因为用了许多苦寒之品,患者服后容易坏肚子,地榆具有收敛的作用,用少许在方中防止苦寒太过。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用法,不能说这不是收获啊!每位医生在遣方用药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这位老师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在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第一次体会到临床与理论的不同之处,相比之下临床还更有诱惑力,不那么死板,便显得更加可爱了。只是这又在我的学习路程上多加了一道关卡,要灵活运用、妥善治疗还真得下苦功夫啊!
第二,是关于病人的思考。在见习的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病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孕妇、甚至还有襁褓中的婴儿。他们中有稍微有钱的老板,还有中等水平的农民,甚至还有穷到衣衫褴褛无人抚养的孤寡老人。每个人对待疾病的看法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们对疾病预防这一层面认识加深了,对自己的健康的关心程度也提高了,这是我们社会的进步。但是还有好大一部分人群,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生病了也拖着,不到万不得已不来求医的。因为我在乡镇上见习,这样的患者应该比城镇里的多见。虽然现在有医保了,但是那样的保障却的确还没有到达每一个公民的手中,尤其是那些看不起病的贫苦人民。这就不光是作为医生该思考的了。
第三,是以一个“西医文盲”的角度谈的一些有关西药的见解。在见习期间,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感冒来就诊的。老师的第一句话似乎永远都是“能吃青霉素吗?”如果能吃,药单的第一个药便是阿莫西林。我知道我是个初学者,不应该对一些事情或者事物产生偏见,但是为何我总是越看那个“阿莫西林”就越觉得厌烦呢?一般人都知道阿莫西林是消炎药,是抗生素类药物,常用或者用量较大都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你听西医怎么说“不先把炎症消下去,病又怎么好呢?”我并不是讨厌西医,该消炎的时候当然是你的阿莫西林来得快,但是心里总是有些疑问,是否能够既治好病又不要留下太多副作用的天然疗法呢?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是否治病也该整一“可持续发展”出来呢?这些疑问就让它留在心里吧,我想老师也不一定会解答。
第四,是浅谈对于医生治病的问题。一次跟一位退休的老伯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以往那样神圣向往的医生这个职业的光环突然暗淡了许多,有对社会的无可奈何,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可奈何。老伯说,比如有两类医生,一类只是治标,短暂的疗效很好,抗生素药品几乎是来者必用,也不考虑患者以后的事情。一类医生是标本兼治的,但是治标的效果却是要慢一些,就像中医平调人的阴阳。可是往往患者多的却是前者,口碑好的也是前者。心里想想,有些辛酸。又想到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转变成前者了呢?因为生活的压力。好害怕,害怕变成那样,害怕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磨炼得足够坚定,一旦被推进了社会这个大染缸,便变得不知所措起来。
都说做医生辛苦,我想辛苦的并非是学习那些医学知识,只要是自己真心热爱的,学起来应该是种乐趣。真正辛苦的是他内心医德的磨练。
曾经梦想的医生在这个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复存在了,曾经以为的那些医术很好的老中医们的光辉形象似乎也因老伯的一个例子黯淡了许多。那我该以什么样的医生做为我奋斗的目标呢?突然好迷茫。
其实像那样治标的医生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他们也是在解除病者的痛处,而且还直接了些,似乎我应该学习才是。只是自己却不愿将目标定在那样一个“下医”的位置。那是在拯救病患还是在害他们呢?
总而言之,这次实践的收获也是挺多的,尽管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但是谁又能说明这些不是漫漫学医途中必须经历的呢?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么迷茫,我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拥有自己的原则,再迷茫的路途也会有对的方向!
篇六 医学类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医学类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15年的暑假,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明年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来到了自己社区所在的卫生院学习、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短短一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因为卫生院的规模较小,所以,我选择了给医生打下手。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穿白大褂,但这次穿上后,心中更多了份自豪与紧张,甚至还有一些些的害怕。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激动,心底的那份坚定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医生学习,紧紧地跟着医生,寸步不离,这是一位近60岁的老医生,看到我刚上手时的紧张,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慢慢地,我渐渐了解到一些小病的症状以及一些专业术语。
我协助医生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刚开始时,因为缺少临床实践机会,又有些紧张,时常担心自己会出错,为一个病人测血压,往往测了四、五次还是不敢说出血压值,怕测错了。这时候,老医生就会劝我不要那么紧张,有她在边上把关,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放心上报数据好了。
过了几天,医生让我试着给病人打针,但我拒绝了。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学校,我第一次给兔子麻药,扎了六针,扎通了两边的静脉,扎到飙血,却把麻药打到了组织的经历。只能说,我实在是太胆小了。这时候,我就庆幸自己不是护理也不是临床的学生了,扎针这一块,对我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了。
短短的15天医院实习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医生、护士们,才知道医疗卫生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医疗卫生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医疗卫生人员热爱医疗工作,献身医疗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提供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要积极努力学习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作为医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平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不但让我巩固书本里的知识,更让我得到书本以外的人生经验。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大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篇七 医学类社会实践实习报告
关于医学类社会实践实习报告范文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2001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者觉得天旋地转。一般认为这是耳中庭积水影响到平衡骨造成的。这位官员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治好,结果,李老师用中医“振阳利水”原理,采用按摩手法,很轻松就治愈了。
(2)地中海贫血症。该病为西医三大血液病之一(另两个是:白血病和再障贫血),在当地很多,据说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遗传性疾病,是所谓的'“不治之症”。西医称,只有换骨髓一法,但是由于费用高,并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疗,病重时只能定期补血以维持生命。而李老师却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认为是其母亲怀孕时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后母亲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于是他用中医治疗“骨痨”的秦九鳖甲汤加减变化,成功治愈两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
(3)治愈“非典”。2003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医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帮忙治疗,开了两副药,其中用了两斤石膏,结果病人痊愈,也没有后遗症,一切正常。而当时很多用西医治疗的病人,虽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下半身骨头像玻璃一样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终身残废。
三、从医特点
我们问老师擅长治疗哪些疾病,李老师说,中医不能够分科,好的中医应当什么病都能治。他说,当年在农村当知青,病人来了你必须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没见过的病就临时翻书、研究、探索。中医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备,所有疾病,中医经典中都有治疗之法。找到病因病机,治疗也不是难事。
李老师治病的特点是活学活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理解和特长,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治愈的很多病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没有别的办法而找到他的。
他说疑难病症,一般在他这里,只要几副药,或者几次到几十次针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几分钟见效。而且中医治疗不仅见效快,而且花费低,他说,他敢和西医打擂台,用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好,而且一般花费不超过西医的1%。不管什么病,总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么的,花个几十万还治不好,这根本不必要。
四、对中医和学中医的看法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他说,中医的“源流”,“源”为民间医生、经验技术,“流”为《内经》及各家理论。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依赖于实践经验。技术与科学是不同的,技术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需要,便带动理论总结、文化的产生,《黄帝内经》便是夏商周几千年医疗经验的总结。
学中医,和学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往往要求“熟记”加“活用”。例如,先熟读甚至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乃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记住常见药性、常见病的治法。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得到验证后,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活学活用。李老师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独特而简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经典活用的结果。学中医必须重视技术,先学技术,然后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医术、医理通晓了便可活学活用。
41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26位用户关注
82位用户关注
58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