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栏目

乡镇企业发展实践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热度:72

乡镇企业发展实践报告

篇一 2023年6月大学生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xx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

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1、 建厂原因

1) 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 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 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 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

1) 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

2) 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

3) 上任新领导倾向农业和教育业,对工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4) 企业权利集中,责任不明确。甚至连厂长拿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

(三)鹿场

工厂概况:很早就有该厂,也是我们现存的唯一企业。该厂的兴起主要来源于我

乡的养鹿资源(辽宁省有全国26%的鹿,其中的6%来源于我们西丰县——-原名逃鹿郡,而当时西丰的大部分鹿都集中在和隆)。该厂原有数百职工,现多已下岗。

调查过程:8月4日,我来到了和隆鹿厂,现在的鹿厂指的是鹿厂加上庞大的职工家属居住区。其职工众多,当时已申请建村,但没被批准。一进厂区,健全的运动设施和现在仍然不错的办公大楼映如眼帘,一排排红专的养鹿房更是稍现气派。我找到了鹿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刘宇宏,他陈述了当时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每2周就出一次差,可见当时鹿厂的兴盛。当我问他现在的情况时,他说:现在不好了,职工都用鹿买断了。鹿也没剩下多少了,现在厂房里的鹿有一半以上都是职工的,仅是鹿厂代养。当我问他原因时他只是笑了笑说:当时资金充裕时为了避免资金上缴注册职工太多,现在厂子负担不起。可是一买断,厂子没了鹿,现在鹿不值钱又卖不出去。再问他他就说有事要出去,我就不得不走了。由于时间还早,我就拐到鹿厂一同学家看看,没想到却有异想不到的收获。据同学所说,十年前,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参茸集贸市场,当时和隆鹿厂一时兴盛。后来没落职工多是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假参茸集散地,不管是谁,只要是一听西丰的茸就闻风丧胆。直到现在鹿厂还是没有琢磨明白,还往鹿茸里打牛血。

调查结果:1、建厂原因:当地鹿业发达。

2、兴厂原因:较发达的市场基础。

3、衰落原因

1) 诚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职工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三、调查思考

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原因:

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改革开放初期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

四、调查建议

1、在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企业里,学习应该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其中基础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中。

2、在管理经营上,乡镇企业更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一方面切莫盲目自信,另

一面一定要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如果抓的紧,乡

镇产品的低成本将是其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

3、乡镇企业福利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因富而多,因贫而无。

4、建立较完善的责任制度及激励制度。

5、乡镇企业多依靠当地资源建厂,所以更要注意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追求

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

篇二 2023年11月大学生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xx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

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1、 建厂原因

1) 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 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 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 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

1) 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

2) 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

篇三 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

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乡镇企业发展实践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