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践报告
栏目

大学生红色实践报告11篇

发布时间:2023-08-06 热度:46

大学生红色实践报告

篇一 2023年假期大学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盛夏7月,从杭州至湄潭,历时10天,行程2000余公里,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贵州遵义湄潭社会实践团的13名队员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红色之旅,重温光辉党史;浙大西迁七十六周年,重走西迁,感悟爱校荣校之情;为湄潭万马乡的留守儿童们开办夏令营,给予他们温暖和陪伴;走在西部农村乡野广阔的道路上,看农民创业的筚路蓝缕。

一、参访与缅怀:荣党爱校,重温光辉岁月

历史上,有两支队伍在遵义胜利“会师”,遵义拥有着光辉灿烂的红军长征文化,历史在这里发生重要转折;另一只文军长征的队伍也抵达遵义,并在此办学七年,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

在遵义会议会址里,纪念馆里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工农红军的旧物,平静而有力地诉说着当年的风云激荡,在这里,历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记,震颤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灵。这些95后的年轻人纷纷表示,体悟红军当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对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将来担当起国家与时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乡”,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广场”等地名使那段历史触手可及,对于每一位求是学子来说,这永远是一片值得怀念的热土,是心中的圣地。湄潭文庙,高高的台阶令人肃穆,庙内陈列的竺可桢像、西迁地图、师生生活照以及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带给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动。没有大楼而有大师,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而成就“东方剑桥”。队员们深感社会实践衫上“浙江大学”四个字,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是求是学子肩负着的 “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重担!

二、支教与陪伴:春风化雨,共谱大山里最美的笑声

“我们要为留守儿童带去些什么,哪怕只有六天”。队员们来到湄潭县西河乡万马学校展开为期六天的支教。万马学校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也是丹青学园坚持了三年的社会实践基地。山路颠簸,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的热情不减,为了三个班六天近120个课时的支教,队员们早早就开始准备教案并试讲。

除了语、数、英、历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课程之外,队员们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增加了心理课、文体课以及素拓等的项目,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给他们自信、团结的精神。

朝夕相处的六天,孩子们对老师的称呼已变成了“松哥”、“金姐”。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夜空下的次次谈心,这座山,这所学校,这些人,已成为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三、走访与调研:西部农民创业在挫折中前进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如今,创业的种子正在广大的农村倔强地生长着。本次实践,队员们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杨大鹏博士的指导和帮助,深入西河乡,发放了近百份专业调研问卷,走访了15户自主创业个体户,并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具体而 微,从小山村里窥视时代新风尚。

调研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创业?为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饭馆是为数不多的几间开着门的店之一,老板娘高中毕业后不久,离乡打工,到过广东、福建、浙江,丈夫现在在湖北经营着一间服装店。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乡开了这间小店以此补贴家用。在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龄化严重的西部乡村,家庭和孩子成为年轻父母回乡谋生的唯一理由。

自营店铺的经营状况如何?在原本就人烟稀少的农村何谈商业化的发展。“因为外来人口少、本地市场小、公路残破,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小店生意萧条,处于半歇业状态。”农民创业大多选择饭馆、小吃店等挑战性不大,创新性不强的行业。

农民创业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贷款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开店根本没有人管,也没有支持”、“通往小镇的公路路况很差,让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农民在创业的道路上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如此,创业的种子仍然在万马,在西部的田野乡间顽强生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就是是创业浪潮中的那一点星火。

队员们追寻着西迁精神前进,在实践中体悟着“求是”校训的内涵,短短数日,收获匪然。红色寻访、支教接力、创业调研,三线合一,队员们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知砥砺担当义不容辞。勿忘往昔西迁办学苦难辉煌,担当今日求是创新时代先锋,不负明天一流名校的伟大梦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荣担当!

篇二 2023大学生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小分队来到石家庄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是实践队“踏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位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珍贵文物、雕塑、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1919至1949年间,河北军民英勇斗争的革命史。

红日实践小分队成员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了解和学习,听取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并随机采访来参观的游客。

82岁高龄的老党员吕佃霞和儿子恰好来纪念馆参观,她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在部队,其中一个曾担任团长。她向实践队同学回忆起当年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依然难掩热泪。在纪念馆担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岁的老大爷,以及84岁的一位轮椅老奶奶分别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了抗日战争的悲壮,同样也为华北地区为抗日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心飞翔”小分队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发扬革命精神”。紧扣实践主题,小分队全体成员于7月16、17日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进行认真地参观与学习,从中收获颇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于1953年竣工,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其中的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等。

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感激,弘扬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分队的队员在参观完毕后,主动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参加到义务劳动之中。因石家庄刚刚下过雨,陵园的甬道上有很多落叶。小分队队员借来扫帚,认真进行打扫,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干净、整洁。

值此建党94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第四期“民族旗舰”班实践团队重走革命老区,缅怀先烈。7月17日至23日,实践团队在百色市田东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景点、调查走访的方式,探访红色印记,感受革命情怀,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实践队首先来到粤东会馆,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进行会议部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重要的历史文物,学习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大家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信心。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对游客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并在他们身上了解到一些关于红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游客说,他从小就很喜欢历史,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先辈们洒下的热血。而有的游客对于红色革命并不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参观,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深入了解革命,红色革命意识比较淡薄。团队成员杨帆说:“我认为红色革命精神应深植于每个人心中,无论身份无论职业,都应对革命成果心怀感恩。”

实践队做问卷调查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经过十多分钟的阶梯攀爬之后,来到了纪念碑前,并进行宣誓,整齐的声音表现了旗舰班团队成员的激情与斗志。在这里,实践队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

19日,旗舰班实践队到百色市华宇安老院了解老人家的生活状况,并与他们谈国事聊家常,同时与革命老兵谈谈抗战那些事儿。实践队成员一大早就来到安老院,见到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百色起义等战争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岁,行动不便,但他的思路却很清晰,他说:“那个年代条件特别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后来我们还是取得胜利了。”说起战争,老人家眼角泛起泪花,往事历历在目。实践队的队员们听后也感触颇多,队员陀蕙僡说:“老爷爷的话很朴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了祖国统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们。”

队员与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舰班实践队还参观了清风楼、灵洲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团队还沿着革命老路,来到田东县的百谷红军村,帮助村民干农活,并拜访了现年98岁的老红军李著尧老人和红军后人韦瑞清,了解百谷红军村的革命事迹。

实践队队长曹璐说:“通过这次寻访红色印迹的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接班人的责任有多重大,相信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篇三 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

都说遵义的酒好,茅台名满天下;都说遵义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胜收;都说遵义的食鲜,豆花面唇齿留香。不过,我们不来品酒作诗,也不来赏景抚琴,更不是为了来满足的吃货的心。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看看遵义的人,感受遵义的记忆。

今天,我实践小分队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围绕“一带一路”特色主题公益实践之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探访黔北红色基地两个主题展开了第一天的社会实践。

遵义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二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经过了一天的寻寻觅觅,我们对这座城市感触颇深。若要用一种颜色来表述遵义,我相信给人温暖和激励的红色再好不过。如若不信,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往前走。

玫红的民风民俗

可不要误会,说它红,不是指它有着像东北红高粱和秧歌舞飞红的流苏那样热烈如火的元素。这里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红那样温婉而体贴,不似老白干那么烈,更像是红酒那样绵柔。不,最准确地来说,就和茅台一样,浓香馥郁,回味悠长,余香绵绵。你看那些大叔大妈们,把音乐热烈奔放的广场舞换成了“咚、擦、擦”的柔和优雅的交谊舞,并且跳得有模有样,丝毫不输年轻人。

另一边,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妈,但这次他们穿上了革命装,唱起了《九九艳阳天》,男女声部和谐统一,再加上乐器和指挥,活脱脱一场音乐会啊!我们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简短的采访和调查,发现他们的热情丝毫不输好客之乡,但是却又没有那样扑面而来的让人感觉一时间无法适应的火热,而是像温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样暖心舒肺,交流起来几乎没有隔阂,仿佛已经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所以还有不少独有的民风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节、砍火星节,仡佬族的祭山节、吃新节等。在遵义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贵州名酒节,每年7月到8月举行,活动内容主要为参观遵义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酒厂、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这可是遍尝当地名酒的绝佳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为或者这样那样的形式被保存和沿袭了下来,形成了遵义特有的民俗文化。这些独特的民俗滋润着当地人的生活,我们热爱这片土地,我们热爱这里的人。

鲜红的遵义记忆

遵义这座城市承载的记忆,依然是红色的,有人说它血红,因为这里是革命战士流过血拼过命的地方。但我们还是不想用这样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词汇,因为我们明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我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曾经代表了新的希望,现在依然代表着贵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们想用鲜红,这带给人鼓舞和力量的词汇来形容遵义的记忆。

踏入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瞬间,我们的灵魂便被庄严肃穆的氛围和还散发着当年沙场气息的展品给震慑住了。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你似乎能在这里听到历史的回响:强渡乌江、鏖战娄山、二占遵义、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转折的不朽丰碑。看着那些被保存下来的珍贵史料和物品,瞻仰着伟岸的领袖雕塑和巨画,我们的眼前好像过电影一般浮现出一幕幕当时的画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气与胆量所折服,他扶大厦之将倾,把红军从危难之中解救了出来,与此同时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义会议也将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历史舞台,造就了之后传奇的革命史以及一个新中国。想到这儿,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所能表达。

在会址景区内,我们还很幸运地采访到了一位老革命战士,这位老爷爷告诉我们,他与他的战友们借参观这个场馆的契机,从五湖四海来相聚,共同缅怀当年的时光。他们中有人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有人参加过79年自卫反击战,有人参加过收复老山的战役。尽管年事已高,但几位老战士依旧目光矍铄,在他们心中,有红色记忆的地方,就是他们余生里想要踏遍的土地。我们不禁为老爷爷们的精神动容,再想想我们这辈人对红色景点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万分惭愧。

天色将晚,我们准备结束今天的行程,不过当然不能错过这里的美食!说来,遵义的美食也是一绝,同样是当地民俗的一部分。这里有独特迷人的民俗文化,这里有撼人心魄的红色记忆,这里有安居乐业的淳朴人民。这里是真实的遵义,动人的遵义。我们在这里,回首过往,怀抱希望。

大学生红色寻访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7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小分队来到石家庄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是实践队“踏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位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纪念馆通过历史图片、珍贵文物、雕塑、声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再现1919至1949年间,河北军民英勇斗争的革命史。

红日实践小分队成员对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进行了全面了解和学习,听取馆内工作人员的介绍并随机采访来参观的游客。

82岁高龄的老党员吕佃霞和儿子恰好来纪念馆参观,她的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在部队,其中一个曾担任团长。她向实践队同学回忆起当年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依然难掩热泪。在纪念馆担任安保工作的一位55岁的老大爷,以及84岁的一位轮椅老奶奶分别给同学们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社会和家庭生活,感慨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华北革命战争纪念馆的实践活动圆满成功,生命科学学院红日实践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了抗日战争的悲壮,同样也为华北地区为抗日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而感到无比自豪。

7月16日,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心飞翔”小分队正式开始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追寻红色足迹,发扬革命精神”。紧扣实践主题,小分队全体成员于7月16、17日对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进行认真地参观与学习,从中收获颇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石家庄,于1953年竣工,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布局严谨,东西对称、层次分明,更有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其中的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大夫陵墓和“白求恩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等。

为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感激,弘扬大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小分队的队员在参观完毕后,主动向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参加到义务劳动之中。因石家庄刚刚下过雨,陵园的甬道上有很多落叶。小分队队员借来扫帚,认真进行打扫,希望烈士的安息之地保持干净、整洁。

值此建党94周年及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第四期“民族旗舰”班实践团队重走革命老区,缅怀先烈。7月17日至23日,实践团队在百色市田东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景点、调查走访的方式,探访红色印记,感受革命情怀,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实践队首先来到粤东会馆,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同志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进行会议部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重要的历史文物,学习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大家弘扬百色起义精神,争做“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信心。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对游客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并在他们身上了解到一些关于红色革命方面的信息。有一位游客说,他从小就很喜欢历史,他认为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先辈们洒下的热血。而有的游客对于红色革命并不了解,他们只是简单地参观,也没有通过其他渠道深入了解革命,红色革命意识比较淡薄。团队成员杨帆说:“我认为红色革命精神应深植于每个人心中,无论身份无论职业,都应对革命成果心怀感恩。”

实践队做问卷调查

次日,实践团队来到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经过十多分钟的阶梯攀爬之后,来到了纪念碑前,并进行宣誓,整齐的声音表现了旗舰班团队成员的激情与斗志。在这里,实践队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

19日,旗舰班实践队到百色市华宇安老院了解老人家的生活状况,并与他们谈国事聊家常,同时与革命老兵谈谈抗战那些事儿。实践队成员一大早就来到安老院,见到了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百色起义等战争的革命老兵,老人家如今已有90岁,行动不便,但他的思路却很清晰,他说:“那个年代条件特别辛苦,打仗很累,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后来我们还是取得胜利了。”说起战争,老人家眼角泛起泪花,往事历历在目。实践队的队员们听后也感触颇多,队员陀蕙僡说:“老爷爷的话很朴实,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了祖国统一和平付出生命和青春的英雄们。”

队员与安老院的老人聊天

此外,旗舰班实践队还参观了清风楼、灵洲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团队还沿着革命老路,来到田东县的百谷红军村,帮助村民干农活,并拜访了现年98岁的老红军李著尧老人和红军后人韦瑞清,了解百谷红军村的革命事迹。

实践队队长曹璐说:“通过这次寻访红色印迹的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接班人的责任有多重大,相信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假期大学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

盛夏7月,从杭州至湄潭,历时10天,行程xx余公里,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贵州遵义湄潭社会实践团的13名队员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红色之旅,重温光辉党史;浙大西迁七十六周年,重走西迁,感悟爱校荣校之情;为湄潭万马乡的留守儿童们开办夏令营,给予他们温暖和陪伴;走在西部农村乡野广阔的道路上,看农民创业的筚路蓝缕。

一、参访与缅怀:荣党爱校,重温光辉岁月

历史上,有两支队伍在遵义胜利“会师”,遵义拥有着光辉灿烂的红军长征文化,历史在这里发生重要转折;另一只文军长征的队伍也抵达遵义,并在此办学七年,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

在遵义会议会址里,纪念馆里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工农红军的旧物,平静而有力地诉说着当年的风云激荡,在这里,历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记,震颤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灵。这些95后的年轻人纷纷表示,体悟红军当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对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将来担当起国家与时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乡”,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广场”等地名使那段历史触手可及,对于每一位求是学子来说,这永远是一片值得怀念的热土,是心中的圣地。湄潭文庙,高高的台阶令人肃穆,庙内陈列的竺可桢像、西迁地图、师生生活照以及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带给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动。没有大楼而有大师,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而成就“东方剑桥”。队员们深感社会实践衫上“浙江大学”四个,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是求是学子肩负着的 “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重担!

二、支教与陪伴:春风化雨,共谱大山里最美的笑声

“我们要为留守儿童带去些什么,哪怕只有六天”。队员们来到湄潭县西河乡万马学校展开为期六天的支教。万马学校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也是丹青学园坚持了三年的社会实践基地。山路颠簸,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的热情不减,为了三个班六天近120个课时的支教,队员们早早就开始准备教案并试讲。

除了语、数、英、历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课程之外,队员们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增加了心理课、文体课以及素拓等的项目,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给他们自信、团结的精神。

朝夕相处的六天,孩子们对老师的称呼已变成了“松哥”、“金姐”。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夜空下的次次谈心,这座山,这所学校,这些人,已成为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三、走访与调研:西部农民创业在挫折中前进

xx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如今,创业的种子正在广大的农村倔强地生长着。本次实践,队员们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杨大鹏博士的指导和帮助,深入西河乡,发放了近百份专业调研问卷,走访了15户自主创业个体户,并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具体而 微,从小山村里窥视时代新风尚。

调研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创业?为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饭馆是为数不多的几间开着门的店之一,老板娘高中毕业后不久,离乡打工,到过广东、福建、浙江,丈夫现在在湖北经营着一间服装店。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乡开了这间小店以此补贴家用。在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龄化严重的西部乡村,家庭和孩子成为年轻父母回乡谋生的唯一理由。

自营店铺的经营状况如何?在原本就人烟稀少的农村何谈商业化的发展。“因为外来人口少、本地市场小、公路残破,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小店生意萧条,处于半歇业状态。”农民创业大多选择饭馆、小吃店等挑战性不大,创新性不强的行业。

农民创业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贷款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开店根本没有人管,也没有支持”、“通往小镇的公路路况很差,让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农民在创业的道路上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如此,创业的种子仍然在万马,在西部的田野乡间顽强生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就是是创业浪潮中的那一点星火。

队员们追寻着西迁精神前进,在实践中体悟着“求是”校训的内涵,短短数日,收获匪然。红色寻访、支教接力、创业调研,三线合一,队员们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知砥砺担当义不容辞。勿忘往昔西迁办学苦难辉煌,担当今日求是创新时代先锋,不负明天一流名校的伟大梦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荣担当!

大学生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四点十五分,第一声闹铃响起,但是很快就没了声响。教室里依旧保持着沉寂没有任何人有起床的想法,因为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点三十一分,时间闹铃声此起彼伏,大家在这杂乱的噪音中很不情愿地睁开自己那双朦胧的双眼,美梦就此结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床铺,开始收拾各自的东西为今天的活动藤场地。

五点整,经过简单的收拾和洗漱后,大家准时在尚志中学的校门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赵尚志将军墓出发。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尚志乡以其特有的气息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鸡鸣,青山,晨雾这山区的晨景让我们这些来自高楼耸立的都市大学生全然忘记了身上的疲惫,从大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我们昨晚仅仅睡了不到五个小时。在院旗和会旗的引领下大家一个个精神饱满地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出发前就听说尚志将军墓坐落在群山之中,一个美丽的山坡上。一位伟大的抗战英雄一生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断奔波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后能够在家乡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说是对他最好的慰藉。

当我们出了驻地发现校车已经在公路上等我们了,原来我们还有车坐。大伙一个个都在心底暗暗的为自己庆幸,以为我们可以这样顺顺利利的到达目的地。当汽车驶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树前停了下来,随同我们前来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棵柳树叫尚志柳,它生长在赵尚志将军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儿竟然是全镇唯一一个可以让大型车辆调转车头的地方。而我们的车上行程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陡峭和崎岖,让人感觉不到此刻的我们正在山中行走,山间空气异常清新,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大家一路有说有笑,不断谈论着眼前看到的一个个壮丽的景观。很快大家将一个小山坡抛在身后,在眼前的山坡上一个写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们爬到这儿才发现尚志将军墓就在这块石碑后的一片开阔地,很简朴的两座坟,原来尚志将军的父母也被安葬在这里。随后尚志纪念馆的馆长项我们介绍说,这里是尚志将军的影坟,里面并没有尚志将军的遗骸而只有尚志将军生前写的一本书,因为尚志将军是在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的,由于尚志将军在对日战争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悬赏他的头颅,在他死后尸身也被日本人带走,最后不知下落。不过现如今在长春市净月潭发现了尚志将军的头颅,经过各方的努力尚志将军的头颅也将回到家乡,到时候这座坟不会再称之为影坟了。听了她的讲解我们对尚志将军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经过短暂的调整扫墓仪式正式开始了。首先全体成员向尚志将军墓默哀一分钟,然后由朱首俊学长代表全体成员进献花圈。随后全体成员在王灿学姐的带领下向尚志将军墓进行宣誓,宣誓结束后全体成员又绕行尚志将军墓一周。就这样一个简短的扫墓仪式结束了,随后大家在这儿停留了一会,因为朝阳市电视台要对我们一些成员进行采访,而其余的成员则站在这山顶上尽情地领略这大自然的馈赠和英雄的风骨。

扫墓结束后大家又匆忙顺着原路返回驻地,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参观纪念堂

从尚志墓回来,经过20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尚志将军纪念馆,。 由于原馆正在休整扩建,现在的尚志纪念馆借用了尚志乡希望小学的两间教室。其中一号馆位于小学三楼,其中收藏了大量赵尚志将军生前用过的物品。

刚进门就能看到一个两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为铜质,栩栩如生,仿佛一个尚志将军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将军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蕴含着愤怒,这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残杀我中国同胞的愤怒;仿佛蕴含着希望,是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新中国成立的坚定信念。同学们纷纷向他鞠躬,为民族英雄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

馆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赵尚志将军的父亲赵振锋,张振锋老先生本人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进步人士,早在赵老先生年轻时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阶级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毁家纾难,他老人家当之无愧。所谓虎门出将子,赵尚志将军就是在赵老先生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并成为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一门忠义郎,云蒙第一家是对赵尚志将军全家的真实写照,赵尚志将军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潮之中。相比我们当代,那时的生活条件无疑是艰难的,但是尚志将军的爱国热情确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优越条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拟的,同学们都被尚志将军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愈发高大起来。在一号馆的西南陈列着一口尚志将军所使用过的锅,到今天这口锅已经部分残缺,它静静地躲在纪念馆的一角,就那样静静地躺着,也许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随着尚志将军的日子,许多同学停驻在这口普普通通的锅前,思绪回到过去,我们仿佛看到了它在尚志将军的背上,随着尚志将军转战在黑龙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见证了将军们在吃草和树根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中国在渡过革命的黑暗时期必然会建立新中国;见证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侧的墙壁上具体介绍了尚志将军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光辉事迹,其中有尚志将军的弟弟赵尚武在战斗中牺牲的介绍,对于赵尚武也许我们并不曾知晓,正如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一样,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历史中他的名没有多少人知晓,他的事迹没有多少人知晓,然而我们不会忘记,新中国大厦的墙壁上永远记载着他,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牺牲。由于一号馆的面积较小只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里的空气很闷,温度也很高,馆长给我们仅仅介绍20多分钟声音就有点嘶哑了,但是接下来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解她一口水都没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馆内的每一件事物,赵尚志将军的每一个趣闻。所有的队员没有一个离场也没有一个叫热的,大家都认真地倾听着,铭记着我想这是因为尚志将军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号馆的西北角陈列着赵尚志将军家的花瓶,也许你会问这和抗日有什么关系,其实,赵家在赵老先生当家之时是中上层的人家赵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当时的封建统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民族抗日活动中,赵尚志将军也许可以非常舒适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衣食无忧,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饥挨饿,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会在三十三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如果不去抗日,赵家会继续发达下去,然而深切的爱国之情是没有办法抑制的,赵老先生先站了出来,投入到了反抗晚清斗争中,尚志将军站了出来,为了抗击日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赵氏一家,为了全民族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一个家庭,为了祖国的事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我们没有办法不被感动,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门口,赵老先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坚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尚志将军没有犹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斗争中,毁家纾难又何足形容?云蒙第一家又有何过谦之嫌?一个氏族是只有尚志将军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脊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这个社会都会有一天改换天地,都会最终进入光明的层面。

一个花瓶也许不能说明多的问题,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们为了国家而做出的巨大牺牲是英雄们大无畏的京生。

北面墙壁宣传板介绍的是尚志将军指挥的一些战斗。在这些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沉着的将军,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指挥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指挥官看着有优良装备的日本军队被装备简陋的抗联战士打的打败,疾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北面墙壁下陈列着尚志将军用过的手枪,一把普普通通的枪。枪柄被磨的记录着他所参与的每一次战斗,尚志将军带着这把普通的枪领着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让敌人心惊胆战。枪,静静地躺着在那里,在这个和平时代里,它已经退出了自己的舞台。但它一顶怀念曾经在沙场征战的日子,怀念对日本帝国主义射出的每一颗仇恨子弹。今天通过它我们哀悼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尚志将军。

从在一号活活的留言簿上,每个队员都留下了自己的话语,有时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学习的誓言。相信尚志将军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后辈们没有忘记他,他的后辈们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从一号馆出来我们来到了二号馆,二号馆位于尚志小学二楼。二号馆主要是介绍抗联的组织机构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尚志将军的评价,领导人的评价让我们对尚志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个参观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打洗礼,尚志将军爱国主义京生深深感染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仿佛沿着时光遂道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唯有努力学习,为祖国多做贡献,对的起为祖国的解放,为新中国成立而贡献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篇四 2023大学生红色抗战毛概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灼灼烈日,丝毫不能抵挡我浙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数支队伍,不同时间,整理行装,奔赴各地,围绕着“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这一主题,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员用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自身所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1.起义枪声在回响,革命红旗仍飘扬

时间:XX.xx.17

实践地点:江西南昌

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南昌,并在此开展红色寻访八一起义的实践活动。1927年起义军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序幕。88年过去了,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万千中华儿女聚齐起来,新的南昌城已经浴火重生。队员们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八一起义的伟大历程。在寻访中,他们看到了起义中的艰难曲折,感受了起义军士的坚毅精神,见到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战果。起义的浮雕与蜡像,革命的照片与遗物,都讲述着当年起义军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起义军士兵的浴血奋战。

2.温辛亥革命 忆往昔峥嵘

时间:XX.xx.22

实践地点: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及革命烈士墓群

重温那段100多年前的起义,重新认识这个不断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国家,实践团队选择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且随后环绕周围参观烈士陵墓,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过认知辛亥革命,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崛起、复兴的曲折道路。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懈学习、努力,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烟已散,但是战斗精神不灭。和平年代里,我们仍然应发扬战斗精神,为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地球科学学院20xx级xx01班xx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人生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辛亥革命为视角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状况。着眼于民族未来,把握住机遇,以勇者的心、行动践行国家价值理念”

-----地球科学学院xx同学

篇五 2023大学生红色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都说遵义的酒好,茅台名满天下;都说遵义的景美,赤水丹霞美不胜收;都说遵义的食鲜,豆花面唇齿留香。不过,我们不来品酒作诗,也不来赏景抚琴,更不是为了来满足的吃货的心。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看看遵义的人,感受遵义的记忆。

今天,我实践小分队来到了贵州省遵义市,围绕“一带一路”特色主题公益实践之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以及探访黔北红色基地两个主题展开了第一天的社会实践。

遵义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遵义”二字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的酒文化名城。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殊荣。

经过了一天的寻寻觅觅,我们对这座城市感触颇深。若要用一种颜色来表述遵义,我相信给人温暖和激励的红色再好不过。如若不信,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同往前走。

玫红的民风民俗

可不要误会,说它红,不是指它有着像东北红高粱和秧歌舞飞红的流苏那样热烈如火的元素。这里的民俗,倒像是玫瑰红那样温婉而体贴,不似老白干那么烈,更像是红酒那样绵柔。不,最准确地来说,就和茅台一样,浓香馥郁,回味悠长,余香绵绵。你看那些大叔大妈们,把音乐热烈奔放的广场舞换成了“咚、擦、擦”的柔和优雅的交谊舞,并且跳得有模有样,丝毫不输年轻人。

另一边,主角仍然是大叔大妈,但这次他们穿上了革命装,唱起了《九九艳阳天》,男女声部和谐统一,再加上乐器和指挥,活脱脱一场音乐会啊!我们找了一些普通市民做了简短的采访和调查,发现他们的热情丝毫不输好客之乡,但是却又没有那样扑面而来的让人感觉一时间无法适应的火热,而是像温火慢熬的小米粥那样暖心舒肺,交流起来几乎没有隔阂,仿佛已经是老熟人了似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所以还有不少独有的民风民俗,比如苗族的踩山节、砍火星节,仡佬族的祭山节、吃新节等。在遵义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贵州名酒节,每年7月到8月举行,活动内容主要为参观遵义酒文化博物馆、茅台酒厂、遵义会议会址、赤水十丈洞瀑布等,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这可是遍尝当地名酒的绝佳机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民俗都以物品、行为或者这样那样的形式被保存和沿袭了下来,形成了遵义特有的民俗文化。这些独特的民俗滋润着当地人的生活,我们热爱这片土地,我们热爱这里的人。

鲜红的遵义记忆

遵义这座城市承载的记忆,依然是红色的,有人说它血红,因为这里是革命战士流过血拼过命的地方。但我们还是不想用这样沉重的有些刺眼的词汇,因为我们明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我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里曾经代表了新的希望,现在依然代表着贵州人民的希望。所以我们想用鲜红,这带给人鼓舞和力量的词汇来形容遵义的记忆。

踏入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瞬间,我们的灵魂便被庄严肃穆的氛围和还散发着当年沙场气息的展品给震慑住了。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你似乎能在这里听到历史的回响:强渡乌江、鏖战娄山、二占遵义、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转折的不朽丰碑。看着那些被保存下来的珍贵史料和物品,瞻仰着伟岸的领袖雕塑和巨画,我们的眼前好像过电影一般浮现出一幕幕当时的画面。

不得不被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少有的勇气与胆量所折服,他扶大厦之将倾,把红军从危难之中解救了出来,与此同时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遵义会议也将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正式搬上了历史舞台,造就了之后传奇的革命史以及一个新中国。想到这儿,心中感情已非敬仰二字所能表达。

在会址景区内,我们还很幸运地采访到了一位老革命战士,这位老爷爷告诉我们,他与他的战友们借参观这个场馆的契机,从五湖四海来相聚,共同缅怀当年的时光。他们中有人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有人参加过79年自卫反击战,有人参加过收复老山的战役。尽管年事已高,但几位老战士依旧目光矍铄,在他们心中,有红色记忆的地方,就是他们余生里想要踏遍的土地。我们不禁为老爷爷们的精神动容,再想想我们这辈人对红色景点的冷落甚至排斥,又感到万分惭愧。

天色将晚,我们准备结束今天的行程,不过当然不能错过这里的美食!说来,遵义的美食也是一绝,同样是当地民俗的一部分。这里有独特迷人的民俗文化,这里有撼人心魄的红色记忆,这里有安居乐业的淳朴人民。这里是真实的遵义,动人的遵义。我们在这里,回首过往,怀抱希望。

篇六 2023年大学生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四点十五分,第一声闹铃响起,但是很快就没了声响。教室里依旧保持着沉寂没有任何人有起床的想法,因为大家真的很困,昨天晚上大家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都是忙到很晚才睡。

四点三十一分,时间闹铃声此起彼伏,大家在这杂乱的噪音中很不情愿地睁开自己那双朦胧的双眼,美梦就此结束。在大家的相互催促中所有的人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床铺,开始收拾各自的东西为今天的活动藤场地。

五点整,经过简单的收拾和洗漱后,大家准时在尚志中学的校门口集合向今天的目的地——赵尚志将军墓出发。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尚志乡以其特有的气息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位成员,鸡鸣,青山,晨雾这山区的晨景让我们这些来自高楼耸立的都市大学生全然忘记了身上的疲惫,从大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我们昨晚仅仅睡了不到五个小时。在院旗和会旗的引领下大家一个个精神饱满地开始了今天的活动。

出发前就听说尚志将军墓坐落在群山之中,一个美丽的山坡上。一位伟大的抗战英雄一生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断奔波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后能够在家乡这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上安息也可以说是对他最好的慰藉。

当我们出了驻地发现校车已经在公路上等我们了,原来我们还有车坐。大伙一个个都在心底暗暗的为自己庆幸,以为我们可以这样顺顺利利的到达目的地。当汽车驶到一棵非常高大的柳树前停了下来,随同我们前来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棵柳树叫尚志柳,它生长在赵尚志将军生前房屋的前面,更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儿竟然是全镇唯一一个可以让大型车辆调转车头的地方。而我们的车上行程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要徒步爬山了。

山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陡峭和崎岖,让人感觉不到此刻的我们正在山中行走,山间空气异常清新,看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大家一路有说有笑,不断谈论着眼前看到的一个个壮丽的景观。很快大家将一个小山坡抛在身后,在眼前的山坡上一个写着尚志林的巨大石碑立在其上。

我们爬到这儿才发现尚志将军墓就在这块石碑后的一片开阔地,很简朴的两座坟,原来尚志将军的父母也被安葬在这里。随后尚志纪念馆的馆长项我们介绍说,这里是尚志将军的影坟,里面并没有尚志将军的遗骸而只有尚志将军生前写的一本书,因为尚志将军是在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的,由于尚志将军在对日战争中的英勇,日本人曾重金悬赏他的头颅,在他死后尸身也被日本人带走,最后不知下落。不过现如今在长春市净月潭发现了尚志将军的头颅,经过各方的努力尚志将军的头颅也将回到家乡,到时候这座坟不会再称之为影坟了。听了她的讲解我们对尚志将军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经过短暂的调整扫墓仪式正式开始了。首先全体成员向尚志将军墓默哀一分钟,然后由朱首俊学长代表全体成员进献花圈。随后全体成员在王灿学姐的带领下向尚志将军墓进行宣誓,宣誓结束后全体成员又绕行尚志将军墓一周。就这样一个简短的扫墓仪式结束了,随后大家在这儿停留了一会,因为朝阳市电视台要对我们一些成员进行采访,而其余的成员则站在这山顶上尽情地领略这大自然的馈赠和英雄的风骨。

扫墓结束后大家又匆忙顺着原路返回驻地,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参观纪念堂

从尚志墓回来,经过20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了尚志将军纪念馆,。 由于原馆正在休整扩建,现在的尚志纪念馆借用了尚志乡希望小学的两间教室。其中一号馆位于小学三楼,其中收藏了大量赵尚志将军生前用过的物品。

刚进门就能看到一个两米高的半身雕像,雕像为铜质,栩栩如生,仿佛一个尚志将军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将军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蕴含着愤怒,这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残杀我中国同胞的愤怒;仿佛蕴含着希望,是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新中国成立的坚定信念。同学们纷纷向他鞠躬,为民族英雄献上我们深深的敬意。

馆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赵尚志将军的父亲赵振锋,张振锋老先生本人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进步人士,早在赵老先生年轻时他就投身到反抗地主阶级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毁家纾难,他老人家当之无愧。所谓虎门出将子,赵尚志将军就是在赵老先生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并成为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一门忠义郎,云蒙第一家是对赵尚志将军全家的真实写照,赵尚志将军的兄弟姐妹全都投入到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潮之中。相比我们当代,那时的生活条件无疑是艰难的,但是尚志将军的爱国热情确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当代优越条件下的孩子所不能比拟的,同学们都被尚志将军所感染着,他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愈发高大起来。在一号馆的西南陈列着一口尚志将军所使用过的锅,到今天这口锅已经部分残缺,它静静地躲在纪念馆的一角,就那样静静地躺着,也许它正在回味,回味那伴随着尚志将军的日子,许多同学停驻在这口普普通通的锅前,思绪回到过去,我们仿佛看到了它在尚志将军的背上,随着尚志将军转战在黑龙江的深山老林中,他见证了将军们在吃草和树根的艰苦条件下依然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中国在渡过革命的黑暗时期必然会建立新中国;见证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自己全部青春乃至生命的情景。西侧的墙壁上具体介绍了尚志将军的一家人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光辉事迹,其中有尚志将军的弟弟赵尚武在战斗中牺牲的介绍,对于赵尚武也许我们并不曾知晓,正如千千万万个革命战士一样,他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历史中他的名字没有多少人知晓,他的事迹没有多少人知晓,然而我们不会忘记,新中国大厦的墙壁上永远记载着他,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为新中国成立所做出的牺牲。由于一号馆的面积较小只有20平米左右,所以屋子里的空气很闷,温度也很高,馆长给我们仅仅介绍20多分钟声音就有点嘶哑了,但是接下来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解她一口水都没有喝,依然用精彩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馆内的每一件事物,赵尚志将军的每一个趣闻。所有的队员没有一个离场也没有一个叫热的,大家都认真地倾听着,铭记着我想这是因为尚志将军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都为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抗日英雄而感到自豪。

一号馆的西北角陈列着赵尚志将军家的花瓶,也许你会问这和抗日有什么关系,其实,赵家在赵老先生当家之时是中上层的人家赵家富有,如果不去反抗当时的封建统治,如果不去投入到救亡图存的民族抗日活动中,赵尚志将军也许可以非常舒适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衣食无忧,不必在深山老林中忍饥挨饿,不用在白色恐怖下度日,不用会在三十三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如果不去抗日,赵家会继续发达下去,然而深切的爱国之情是没有办法抑制的,赵老先生先站了出来,投入到了反抗晚清斗争中,尚志将军站了出来,为了抗击日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赵氏一家,为了全民族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一个家庭,为了祖国的事业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我们没有办法不被感动,站在被封了的房子的门口,赵老先生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坚定的做了下去。站在一片残垣断壁前尚志将军没有犹豫,依然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了抗日民族斗争中,毁家纾难又何足形容?云蒙第一家又有何过谦之嫌?一个氏族是只有尚志将军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社会脊梁,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这个社会都会有一天改换天地,都会最终进入光明的层面。

一个花瓶也许不能说明多的问题,然而它所默默是英雄们为了国家而做出的巨大牺牲是英雄们大无畏的京生。

北面墙壁宣传板介绍的是尚志将军指挥的一些战斗。在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沉着的将军,一个英勇的战士,一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指挥官。最有多的就是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指挥官看着有优良装备的日本军队被装备简陋的抗联战士打的打败,疾呼此中必有名将指挥。北面墙壁下陈列着尚志将军用过的手枪,一把普普通通的枪。枪柄被磨的记录着他所参与的每一次战斗,尚志将军带着这把普通的枪领着抗联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敌人周旋,让敌人心惊胆战。枪,静静地躺着在那里,在这个和平时代里,它已经退出了自己的舞台。但它一顶怀念曾经在沙场征战的日子,怀念对日本帝国主义射出的每一颗仇恨子弹。今天通过它我们哀悼我们的英雄,我们的尚志将军。

从在一号活活的留言簿上,每个队员都留下了自己的话语,有时英雄的哀思,自己立志向英雄学习的誓言。相信尚志将军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他的后辈们没有忘记他,他的后辈们依然在沿着他的足迹前进。

从一号馆出来我们来到了二号馆,二号馆位于尚志小学二楼。二号馆主要是介绍抗联的组织机构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尚志将军的评价,领导人的评价让我们对尚志将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的敬仰之情更加了一份。

整个参观过程大约持续了两个小时,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打洗礼,尚志将军爱国主义京生深深感染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仿佛沿着时光遂道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到了今天。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唯有努力学习,为祖国多做贡献,对的起为祖国的解放,为新中国成立而贡献自己生命的先烈们。

篇七 2023大学生红色旅游社会实践报告

盛夏7月,从杭州至湄潭,历时10天,行程xx余公里,浙江大学丹青学园赴贵州遵义湄潭社会实践团的13名队员完成了一次寻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红色之旅,重温光辉党史;浙大西迁七十六周年,重走西迁,感悟爱校荣校之情;为湄潭万马乡的留守儿童们开办夏令营,给予他们温暖和陪伴;走在西部农村乡野广阔的道路上,看农民创业的筚路蓝缕。

一、参访与缅怀:荣党爱校,重温光辉岁月

历史上,有两支队伍在遵义胜利“会师”,遵义拥有着光辉灿烂的红军长征文化,历史在这里发生重要转折;另一只文军长征的队伍也抵达遵义,并在此办学七年,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

在遵义会议会址里,纪念馆里那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工农红军的旧物,平静而有力地诉说着当年的风云激荡,在这里,历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记,震颤着每一位队员的心灵。这些95后的年轻人纷纷表示,体悟红军当年筚路蓝缕的艰辛,对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将来担当起国家与时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乡”,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广场”等地名使那段历史触手可及,对于每一位求是学子来说,这永远是一片值得怀念的热土,是心中的圣地。湄潭文庙,高高的台阶令人肃穆,庙内陈列的竺可桢像、西迁地图、师生生活照以及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带给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动。没有大楼而有大师,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而成就“东方剑桥”。队员们深感社会实践衫上“浙江大学”四个字,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是求是学子肩负着的“公忠坚毅,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重担!

二、支教与陪伴:春风化雨,共谱大山里最美的笑声

“我们要为留守儿童带去些什么,哪怕只有六天”。队员们来到湄潭县西河乡万马学校展开为期六天的支教。万马学校属省级一类贫困乡镇,也是丹青学园坚持了三年的社会实践基地。山路颠簸,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的热情不减,为了三个班六天近120个课时的支教,队员们早早就开始准备教案并试讲。

除了语、数、英、历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课程之外,队员们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增加了心理课、文体课以及素拓等的项目,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给他们自信、团结的精神。

朝夕相处的六天,孩子们对老师的称呼已变成了“松哥”、“金姐”。课堂上的欢声笑语,夜空下的次次谈心,这座山,这所学校,这些人,已成为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三、走访与调研:西部农民创业在挫折中前进

xx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如今,创业的种子正在广大的农村倔强地生长着。本次实践,队员们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杨大鹏博士的指导和帮助,深入西河乡,发放了近百份专业调研问卷,走访了15户自主创业个体户,并形成了相关的调研报告,具体而 微,从小山村里窥视时代新风尚。

调研围绕着几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创业?为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饭馆是为数不多的几间开着门的店之一,老板娘高中毕业后不久,离乡打工,到过广东、福建、浙江,丈夫现在在湖北经营着一间服装店。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持下回乡开了这间小店以此补贴家用。在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老龄化严重的西部乡村,家庭和孩子成为年轻父母回乡谋生的唯一理由。

自营店铺的经营状况如何?在原本就人烟稀少的农村何谈商业化的发展。“因为外来人口少、本地市场小、公路残破,交通不便等各种原因,小店生意萧条,处于半歇业状态。”农民创业大多选择饭馆、小吃店等挑战性不大,创新性不强的行业。

农民创业面临着怎么样的困境?“贷款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开店根本没有人管,也没有支持”、“通往小镇的公路路况很差,让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勇敢迈出第一步的农民在创业的道路上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尽管如此,创业的种子仍然在万马,在西部的田野乡间顽强生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就是是创业浪潮中的那一点星火。

队员们追寻着西迁精神前进,在实践中体悟着“求是”校训的内涵,短短数日,收获匪然。红色寻访、支教接力、创业调研,三线合一,队员们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知砥砺担当义不容辞。勿忘往昔西迁办学苦难辉煌,担当今日求是创新时代先锋,不负明天一流名校的伟大梦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荣担当!

篇八 2023年暑期大学生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财大资环亮剑队在7月上旬满怀激情的开始了团队在信阳及周边地区的红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峥嵘岁月的历史。

英雄已故,精神永存

确山被称为“驻马店红色文化第一县”。团队首先来到了被称为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军队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杨靖宇将军的纪念馆。这里有着大量详实的有关杨靖宇将军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如杨靖宇将军牺牲前食用的草根、树皮、棉絮,杨靖宇将军穿过的棉袜、靰鞡鞋等,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杨靖宇将军抗战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竹沟革命纪念馆是确山又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李先念、刘少奇、方毅、王震、张爱萍、王思茂、张震、徐海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工作。当然,也有许多革命先辈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他们,这里兴建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当队员们来到陵园时,被这里庄严的氛围所影响,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对他们的敬畏之情,也深深的了解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和如今幸福生活的宝贵。

抗战老兵,永远怀念

经历多方打听与寻找,团队找到一位耄耋老兵——王义祥。当谈到日军时,王义祥老人就有些激动“小时候在家乡见到过驻扎在那里的日军,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那时就非常的恨他们!”

据王义祥老人回忆,他邻居家的女人就被日本鬼子猥亵过,如今她已不在人间。“日本鬼子简直不是人,把那女人侮辱后,还把她推到粪坑里......”说道这里时,王义祥老人哽咽了,队员能够理解老人的感受,同时也体会到了日军侵华对老百姓的迫害与伤害。

感悟篇

篇九 2023年大学生红色抗战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灼灼烈日,丝毫不能抵挡我浙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数支队伍,不同时间,整理行装,奔赴各地,围绕着“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这一主题,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员用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自身所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1.起义枪声在回响,革命红旗仍飘扬

时间:2023.xx.17

实践地点:江西南昌

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南昌,并在此开展红色寻访八一起义的实践活动。1927年起义军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序幕。88年过去了,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万千中华儿女聚齐起来,新的南昌城已经浴火重生。队员们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八一起义的伟大历程。在寻访中,他们看到了起义中的艰难曲折,感受了起义军士的坚毅精神,见到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战果。起义的浮雕与蜡像,革命的照片与遗物,都讲述着当年起义军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起义军士兵的浴血奋战。

2.温辛亥革命 忆往昔峥嵘

时间:2023.xx.22

实践地点: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及革命烈士墓群

重温那段100多年前的起义,重新认识这个不断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国家,实践团队选择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且随后环绕周围参观烈士陵墓,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过认知辛亥革命,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崛起、复兴的曲折道路。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懈学习、努力,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烟已散,但是战斗精神不灭。和平年代里,我们仍然应发扬战斗精神,为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地球科学学院20xx级xx01班xx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人生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辛亥革命为视角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状况。着眼于民族未来,把握住机遇,以勇者的心、行动践行国家价值理念”

-----地球科学学院xx同学

篇十 大学生红色抗战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灼灼烈日,丝毫不能抵挡我浙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数支队伍,不同时间,整理行装,奔赴各地,围绕着“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这一主题,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员用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自身所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1.起义枪声在回响,革命红旗仍飘扬

时间:2023.xx.17

实践地点:江西南昌

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南昌,并在此开展红色寻访八一起义的实践活动。1927年起义军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序幕。88年过去了,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万千中华儿女聚齐起来,新的南昌城已经浴火重生。队员们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八一起义的伟大历程。在寻访中,他们看到了起义中的艰难曲折,感受了起义军士的坚毅精神,见到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战果。起义的浮雕与蜡像,革命的照片与遗物,都讲述着当年起义军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起义军士兵的浴血奋战。

2.温辛亥革命 忆往昔峥嵘

时间:2023.xx.22

实践地点: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及革命烈士墓群

重温那段100多年前的起义,重新认识这个不断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国家,实践团队选择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且随后环绕周围参观烈士陵墓,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过认知辛亥革命,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崛起、复兴的曲折道路。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懈学习、努力,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烟已散,但是战斗精神不灭。和平年代里,我们仍然应发扬战斗精神,为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地球科学学院20xx级xx01班xx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人生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辛亥革命为视角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状况。着眼于民族未来,把握住机遇,以勇者的心、行动践行国家价值理念”

-----地球科学学院xx同学

篇十一 大学生红色经济文化暑期实践报告

这个暑假我们组织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动,其中收获了很多,现在我对这次实践活动做一下总结汇报。

一、导语

此文是星星之火团队对这次暑期实践的总结。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希望能过真实的反应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文化的状况。能给当地带来一些积极的建议。

二、 横坎头村简介

横坎头村是梁弄镇的中心村,位于梁弄镇区以南2公里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风景秀丽。是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农户897户,总人口2821人,现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有35个村民小组。

它是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四型”先进村党组织、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和余姚市文明村。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宁波市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部门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横坎头村有许多文化建筑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现在浙东区党委旧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当地生态农业发达,其中以樱桃、杨梅采摘等为主。工业以制造室外灯具为支撑性产业,另有一些塑料加工等产业。都是一些污染较轻的产业。由此决定,工业在当地并非是中心产业,发展缓慢。如今的横坎头村,是一个整洁和美丽山村:一条条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两层小楼随地势起伏分布,一座座水库、一条条大溪清澈照人,一片片绿色果园生机盎然……在这个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区小村上,传统风貌、红色风姿、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开放意识,都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焕发出浙东红村的特有魅力。

三、横坎头村的红色文化

1. 红色文化资源

(1)浙东行政公署和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这个旧址位于横坎头村黄氏家族的一座民居大院内,是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初,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800万元资金和大量人力,整体搬迁住户27户,总建筑面积2167平方米,拆除面积1592平方米,完成了该旧址的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大量工作,最近已对外开放。陈列品的主要内容是“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旧址的墙上还保留了抗战时期的一些宣传画,其中一幅“打到宁波去”的宣传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览的图片资料比较丰富,但实物资料比较缺乏,多为复制品,影响了展出效果。

(2)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

已开辟为一个浙东抗日根据地革命遗迹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了大量书画、照片、文献及有关抗战时的实物,有数千件。一个村级博物馆能拥有这么多藏品是难能可贵的。藏品不足之处仍是复制品较多,种类不够齐全。

(3)浙东银行旧址。

房屋比较破败,但墙壁上仍残留着当年抗战时期的一些文字遗迹,还有一个很大的五角星。屋梁上的一些木雕砖刻虽然破旧,但也透出古色古香的韵味。

(4)谭启龙旧居。

也在一所居民住宅内,是一排独立瓦房中的一个小间,比较阴暗破旧,只在门口竖了一块“谭启龙旧居”的牌子。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及其周围的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教导大队旧址、谭、何住处、浙东鲁迅学院旧址等革命旧址构成了一个以区党委旧址为核心的包括浙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金融、新闻各方面情况的浙东革命史迹网,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2.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修缮、扩建

当地政府在XX年下拨了房屋易地安置补助款,这些农户的安置房抽签工作才得以进行。横坎头村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报社、浙东银行等革命旧址,享有“浙东红村”之称。近几年来,该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农业立村、工业强村、旅游兴村、民主治村”的发展思路,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XX年初,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后,该村编制了《浙东红村——横坎头村旅游规划》,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投入3000万元,实施横坎头村“红色旅游”一期工程——浙东行政公署的开发,完成了居民搬迁、房屋整修、文物资料收集以及陈列布展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二期工程——浙东银行和浙东报社旧址开发建设基本已经完成,但未对外开放,原因是遗址太小,容纳量不够。

四、横坎头村的红色经济

1. 红色旅游状况

该村以红色旅游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它作为抗战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所在地,是“浙东红村”。自XX年省委书记xx视察村里以来,横坎头村着眼丰富的“红色资

源”,委托规划设计公司专门编制了《横坎头村红色旅游规划》,对浙东游击区的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司令部教导队、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都曾驻横坎头村的革命遗迹以及四明山、道士山、白水冲景区等进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保护,使横坎头村逐步成为集历史文化、革命圣迹、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型村落。

并且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横坎头村实施了浙东红村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对浙东区党委旧址和原属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的上新屋自然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之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据了解,每天人次接待XX到3000人次,旺季时也有近3000人次参观,总计每年大约有50万到60万的游客。4月到10月是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月份,主要是5、6、7、8月,11月冬季淡季;参观群体以学生、党员、退休干部以及单位团队居多,主要是参观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还是学生实践爱国教育基地;因今年是建党90周年,客流量也明显增多,迎来了一股新的红色旅游热潮。可以看出,横坎头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 “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横坎头村新兴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2. 红色文化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今年,红色旅游景点已是免费对外开放。那么其直接价值,即通过门票的收入的经济效益是微乎其微的。都是这并不能说红色经济对当地经济作用无足轻重。相反,它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梁弄镇横坎头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饭店3家,每年平均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餐饮收入一百多万元。我村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咨询交流和培训学习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农家乐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建设,提高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此外,我村积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编制农家乐及农副产品的宣传资料,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及大礼包制作,推介各类名特优农副产品。这也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周边老百姓也可借此做生意,例如旅社,街头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旅社。在对开旅社的居民那里了解到,每当旅游旺季,客房总是满的,他们从中获益颇多。还有旅游社等诸如此类的第三产业。

第二: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简单的说,以游客为例,一般在4、5、6、7月份,樱桃、杨梅等农产品相继成熟,旅客们会选择体验一下采摘的乐趣,或者漂流等,然后去红色景点游览。这很好的体现了红色经济与当地生态农业的完美结合。一般的传统农业具有很大局限性,附加值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同时也严重限制了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针对农业发展落后的状况,横坎头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立足山区特色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启动了1500亩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建有市长樱桃园112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花卉苗木250亩及果桑和名优水果基地等。实现土地流转820亩,带动了全村24户农户创新业,推动了黄山鸡、番鸭、梅花鹿等养殖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并成立村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加快“公司+农户”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横坎头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主导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村级经济更加稳固,村民对产业化经营和参与技能培训等期待也空前高涨。可以说,生态农业与红色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方面的薄弱,都会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在文化及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 旅游旺季交通堵塞,交通不便利

据了解,当地无专门从镇到横坎头村的交通设备,一般是旅游团包车以及单位班车。 旺季时也会交通阻塞。需梁弄交通大队疏通。而且,停车场也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建议开通直达景区的大巴车。有条件的话,拓宽道路,尽量做到旺季交通舒畅。

2.旅店的规模小、不规范而零散

据了解,当地旅店的开办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且当地的旅店越开越多,客源却相对固定,导致了有些店的生意相当惨淡,并且在防火设施的检验中越来越放松。希望当地政府能对登记在案的旅社,进行规范,定时的组织检查。在防火设施、及安全卫生方面严格把关。

3.红色旅游对当地的普通居民及一些商户的影响力不够

据了解,虽说当地的特色旅游点是红色遗址以及水果采摘,但当地的商户和居民对这些却感觉浅浅,除清明五一前后,游客会有所增加,其他的时候平平。希望旅游社能够弄个两天一夜游,这样可以更好带给当地商铺直接受益。

4.旅游带动的配套设施不过齐全

虽说,当地的农家乐和旅社不缺,是规模偏小,分布零散。没有做好游客的一条龙服务,从居住到交通出行到餐饮到旅游,有些环节还有待提高。(对此,当地政府已经对此作出努力,例如政府正在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其中有一个规模庞大,工程浩大的度假村,配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娱乐设施等相信会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还有187亩农家乐工程等)

5.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文化事业有待发展

目前的情况是政府在包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大村民对此知之甚少,而且没有多大发言权,只是被动地接受,或被土地征用,或被拆迁安置,而得到的补偿金又非常有限。因此,他们有一种抵触情绪,就不满政府的安排,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搞得轰轰烈烈的“红色旅游”业缺乏关心,觉得事不关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6.社会风气不佳

现在一些农村比较重视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对乡风文明建设往往雷声重、雨点轻,重视不够,实施不力。而在对普通居民的采访中,就“这里社会风气如何”一问题,居民们普遍有些担忧。他们说社会风气不好也是一些村民的谈论话题。虽然妇女主任否认村里有打麻将、赌博的现象。横坎头村是文明村,情况可能比其他村要好。据另一个村的熟人介绍,农村里赌博盛行,玩“牌九”和“冲击麻将”的人很多,原因是农民没有事情干;一些身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读书不好又不愿辛苦劳动,无所事事就参与赌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的妇女也把打牌作为消遣。希望当地政府狠刹赌博歪风。定期的组织民间突击,围剿赌博据点。

7.警防形象及豆腐渣工程

六、对于将来的发展,政府的努力

政府在政策上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一是市政府的完全财政补贴,二是对于景区部门下的旅游公司来说允许政策性的亏损。政府部门在大力宣传红素旅游的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各样旅游项目。例如白水冲瀑布以及漂流,宋朝的古墓群,梁弄还有浙东地区第二大的长橱楼,五桂楼。而且现在正在投资建设四明湖生态旅游工程,正在修建环湖的生态游客道。政府部门也正在招商引资,例如cs野战等,适应于梁弄镇的生态旅游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还会做好旅游推广以及游客的接待等工作。我们同时业看见了当地政府的直接惠民活动,爱心超市和污水下水道建设,居民对这些感觉非常好。以及全部的居民对待红色景区的建设都持很支持的态度,希望政府在这一块加大力度,用红色经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七、结语

我们的实践队在当地调研时,获得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冒着烈日、酷暑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进行细致调查,十分辛苦。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区人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性格。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老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也不缺乏致富能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期望新农村建设在老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当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时,新农村建设才会在老区扎下根来,开花结果。

《大学生红色实践报告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