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栏目

报社新闻实习报告(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24 热度:57
报社新闻实习报告

篇一 报社新闻实习报告2000字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 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篇二 报社新闻人员实习报告2000字

报社新闻人员实习报告

两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刚进报社听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做新闻就是要多听多看多想多感受。当时理解的很浅显,但通过这两个月时间的磨练,我知道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所含概的东西很多。所谓多听多看多感受在我现在的理解,对于新闻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现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质。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

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

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

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举个例子,有一期的潇湘晨报专门做了一个关于老百姓看病的专栏,记者暗访了湖南几个区域的大小医院,看一次小小的感冒最低也要58元,最高的竟高达189元。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晨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记者,走遍了长沙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走高楼、下小巷,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个的新闻事件。在这期间,翻阅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资料和报刊,对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现状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在采访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人群,在与他们打交道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过的东西,那就是交流,沟通。 这两个字看似简单,而且人人都会,但是会和会不一样,重要的是如何交流如何沟通。作为记者,要善于把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要让被采访对象能够信任你,把积压在心里的话向你倾诉,这样才能使一条新闻能够丰满起来,而不至于只是个骨架没有内容。 除了要善于交流沟通外,善于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新闻来说,如何通过自己的思考丰富新闻的内容,增加新闻的深度是记者显现功力的地方。另外还要善于分析材料。举我采访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当时接到任务是随工商执法人员去查处步行街,后来在采访回来的时候自己默默的想,如果就以这样的素材去做新闻的话很单一,关于打假这样的新闻素材肯定不少,如果做的不丰满的话顶多只是作为一条简讯来播出,这样的新闻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所以我就主动和工商部门联系,寻找更多的素材,如果经过努力,说不定可以找到关于假酒的,假阀门的,假调味品的等等,这样的话这条新闻的素材就丰富多了,最后虽然没有做为新闻节目播放出来,但我的'想法和提议都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与赞同。我想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从中学到了经验,长了见识。

实习的这段时间,除了采访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写作了,两个月的采访经历让我更加的成熟和稳重,让我的内心更加的丰富,所以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带给我的采访经验。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另外,要想写好新闻就必须有客观的事实依据,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依赖与采访,要做好新闻,必须抓好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特点,要更加强调实践性,再就是要有鲜明的政治性。此外,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尤其要注意在写新闻的时候不要把写新闻与叙事混为一谈。记得刚进报社实习的时候,老师就要我练笔,写一个关于争创文明城市的新闻,而我却写成了叙事性的散文。后来经过多写多练才慢慢了摆脱了将新闻写成散文的缺点。所以关于写作一定要多写多练。

结束了两个月的实习,今天总结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无穷,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亲历了各种新闻事件的前后,让我对于社会层面的了解又深入了一层。不管是政策法规、社会民生,新闻所给予的对于我们周边信息的了解和反思,是人的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我很感激这两个月的时光,它带给我的社会经验和见识都是无价之宝。对我以后的人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报社新闻人员实习报告

篇三 最新报社新闻编辑实习报告1100字

实习时间: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__报社

__报指导老师:__

发稿情况: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

独立策划专题。

共分为两个篇章(经历篇和感悟篇)和一个小总结

经历篇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学期,因为已和__老师有过几次交往,并参与了几次采访活动,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师实习,我们配合的还算不错。

2月26日下午,王老师联系我让第二天跟他去采访,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岗”。在电话里,王老师还交代让带50元和照片,这是办“实习证”的东西。第二天,我直接去采访,当时由于路不熟,王老师比我早到。他把_材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第三天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__报发稿记录的首席,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第一天,也是我实习第四天。由于刚接触,感觉“诚惶诚恐”。因为老师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轻松自由了很多。

就这样,一有新闻,我就先给王老师发短信,然后由他来判断有无新闻价值。写好后有哪个老师把关,署上哪个老师的名字,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时他qq在线,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他,没问题直接让我用“文涛”软件传。

但有时我也自作过主张,直接传。那次已是晚上10点,王老师从北京来电,说是编辑给他说我传了稿,但他在网上没找到,问我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怕出错,他再看一遍。还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个老师把下关,要是出错了,担不起责任。我被他这种认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间,外出采访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间,都是自己独立采访。我给王老师说怕写不好,出错,王老师常说他相信我的实力。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规矩行事)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第二天,就为本部策划一大稿,当时获“a-”。当时,3月份__报社内部刊物《__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其中a稿无;a-稿20.0,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 2591.,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占总篇数比例 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__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主编助理”

《报社新闻实习报告(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