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杂志社实习报告怎么写1800字
内容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本文来葱人创意网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如下:公司 办公室 健康导报 健康必读 科教文汇 畜禽养殖 家庭育儿 幸福宠物 广告部 外联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编辑部 发行部 发行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写报告经验13人觉得有用
在杂志社实习期间,写好一份报告是很关键的事情。这不仅能让领导看到你的工作态度,还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报告的内容得紧扣主题,不能跑题,不然领导会觉得你没用心。比如有一次我负责写一篇关于新书出版的报告,当时就特别注意这一点,从策划到印刷再到宣传,每个环节都详细记录下来。
报告里的数据要准确无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数据错了,整个报告的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记得有一次我看到同事提交了一份报告,里面某个数据跟实际情况差了十万八千里,结果被领导批评了一顿。所以,写报告前一定要仔细核对资料,确保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推敲。
报告的格式也很重要。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正式一点的排版,有的则偏爱简洁明快的样式。像我们部门的报告,标题通常比较大,正文部分则是小四号宋体,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太懂这些规矩,后来慢慢摸索出来,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方便阅读。
有时候写报告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说不知道如何开头。其实这也没什么复杂的,可以直接从背景介绍开始嘛。比如写一篇关于某次采访的报告,就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采访对象是谁,为什么选择他作为采访对象之类的。这样既能吸引读者注意力,又能为后续内容铺垫。
书写注意事项:
报告的语言表达也很讲究。既要专业又要通俗易懂,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行业内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像我第一次写市场分析报告的时候,就犯过这样的错误,用了太多专业词汇,搞得大家一头雾水。后来吸取教训,改用更加平实的语言,效果就好多了。
有时候为了增加报告的说服力,还可以适当引用一些权威人士的观点。当然,引用的时候要注意标注出处,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就像上次我写一篇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报告时,就引用了几位业内专家的看法,并且清楚地标明了他们的名字和发表时间。这样做既显得有深度,又能让领导觉得你做足了功课。
【第2篇】2025年杂志社的实习报告怎么写1500字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 公司 办公室 健康导报 健康必读 科教文汇 畜禽养殖 家庭育儿 幸福宠物 广告部 外联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编辑部 发行部 发行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
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
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写报告经验10人觉得有用
做一份好的实习报告,得先明确报告的核心是什么。这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得知道主料是什么,不然整道菜就乱套了。对于2025年的杂志社实习报告来说,核心无非就是你在实习期间学到的东西,还有你对工作的理解。
一开始的时候,要对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有个大致的梳理。比如,你负责过哪些工作,像是校对稿件、整理资料,或者是参与策划活动之类的。这些工作得具体点,别含糊其辞地说“做了很多事”。要是能列出几件印象深刻的事,那就更好了。不过这里头可能就会有点小问题,比如有些事情可能记不太清了,只能大概说说,这就需要回忆一下当时的笔记或者找同事帮忙确认。
接着,要把自己的收获写出来。这个收获不只是技能上的,还有心态上的变化。像是刚开始觉得校对挺简单,后来发现其实很讲究细节,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这样写的话,就能显示出你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当然,有时候写的时候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的感悟,这就需要多看看当时写的工作日志,补充完整。
再就是对杂志社整体运作的理解。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去分析,比如编辑流程是怎么样的,团队合作的情况如何,还有就是市场定位和目标读者群的把握。写这部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这时候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看,借鉴一下别人是怎么描述的。
小编友情提醒:
别忘了谈谈未来的职业规划。可以结合这次实习经历,想想自己以后想往哪个方向发展。这部分要是写得太过笼统,比如“以后想从事出版行业”,就显得没有诚意了。最好是能具体到某个领域,比如说想深入研究青少年读物市场,这样听起来就更有针对性。
【第3篇】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格式怎么写1150字
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格式
6号下午三点半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离开南昌,带着所有人的祝福、期待、羡慕、嫉妒,登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
没有兴奋,也没有紧张,电脑室很清楚自己将要带着大把的钞票去梦寐以求的南方都市报实习三个月。
7号凌晨五点到达广州,放下行李后就直奔南方传媒大厦,仰望那高楼并暗自窃喜:未来三个月我将可以和这栋楼里充满理想的人们一起奋斗了!
10号在三位严格保安要求下帖上了一个南方传媒的标签进入大楼(南方报业集团的保安真的很严格),没想到一进报社就参加新一期杂志的选题会,更没有想到三个小时的选题会过后,感受到的不是“理想主义”,更多的是自由、平等、务实。
原本在脑海里的画面应该是一群充满理想的'年轻人在会议上争论不休,然后不停强调“我们要坚持正义”、“要维护良知”、“要调查真相”云云,结果却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每一个新闻选题,就像学生报社开选题会一样轻松随意,但关键的差别是在这里每一个选题都得到充分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说出自己的看法,每一个采写细节都考虑其中,每一个人的意见都能互相激发彼此的思维。
我亲眼见证一个封面报道的选题策划在大家的讨论下,修改三次才见形状,如果没有这种充分的头脑风暴,自由的讨论氛围,根本就没办法弄出来一个更加完善的封面报道。
而这种自由,务实几乎渗透在每个细节。
会后江老师说会议主席台上坐着的是南都的副社长,可是整个会议上大家都讨论的很自由,庄副社长也一直没发言,最后临离开前随意说了几句,根本不像是一份重量级报纸的副社长,而其他根本不分什么杂志主编、副主编之类。我一直以为这种讨论的氛围只有在学校才有。
会议后一直对在会上发言的标哥印象很深,一查才知道是那位写南都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而被停职的良心评论员宋志标,在王克勤写山西疫苗的时候,南都连发了社论力挺,有都出自标哥之手,江老师说标哥是南方传媒集团最牛的人之一,可是在开会前,他为我们开门,会上发言也很谦虚,(尽管我看到每期的核心报道主笔都是他),以至于我以为这位年轻的小伙子是江老师的徒弟。
这就是南都的记者,很低调,很务实,就像江老师说的该讨论的时候就自由发言,改做事的时候就认真做事。
所以在南都的办公室不会听到大家随意讨论网购之类的杂事,中午吃完饭就熄灯休息,一点声音都没有。该出去采访的出去采访,改编写稿件的编稿,完事了就下班,没完事就熬夜,办公室想来就来,不想来可以在家里写稿。实习生也不会没事就呆在办公室,相反在南昌实习,随处都坐着实习生,记者也大都无聊地讨论各种吃喝玩乐,再者就是改编各种通讯员的稿件。
我很高兴能跟着南都的高级编辑学习,也很庆幸可以见证参与《中国财富》和《公益周刊》这两个新生儿的成长和变化,虽然仅仅三个月,但我很乐意抱着一颗热诚学习的心享受着三个月的旅程。
写报告经验38人觉得有用
在撰写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份报告的目的。它主要是为了展示你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成果和学习经历,同时也能帮助未来可能的雇主了解你的专业能力。因此,在开始动笔前,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思路,确保报告能够全面反映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
开头部分应该简要介绍实习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负责的任务。这部分不需要太复杂,只要能让读者对整个实习背景有个初步印象即可。比如,“今年三月到六月,我有幸在xx杂志社担任实习记者,主要负责社会新闻板块的采编工作。”这样的表述既清晰又简洁。
正文怎么写?
这里可以按照不同的专题来组织材料,每个专题下包含具体的事例和感受。例如,可以先谈一下参与大型活动报道的经历,“那次市里的马拉松比赛让我印象深刻,从前期准备到现场采访再到后期稿件撰写,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接着还可以分享一些日常工作的点滴,“平时跑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有一次去采访一个突发事件,现场混乱得很,幸好有同事帮忙协调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描述具体事件时,最好能融入一些专业的术语或者行业内的行话,这样不仅能体现你的专业素养,也会让报告显得更有深度。“在现场采访时,我们通常会采用‘五w’原则,即who(谁)、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和why(为什么),这有助于快速理清报道的脉络。”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专业又实用。
至于数据方面,如果有的话一定要准确无误。比如统计某段时间内发表的文章数量、点击率之类的数字,这些都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当然,如果没有太多量化数据,也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补充说明,比如说“这段时间内,我个人独立完成的稿件大约有三十篇左右,其中几篇还得到了编辑部的认可。”
书写注意事项:
在叙述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恰当性。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既要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又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于某些专业领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
小编友情提醒:
关于格式方面,一般来说,标题要醒目,字体大小适中,段落分明。如果允许的话,适当插入几张图片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以增加视觉效果,也能更好地辅助说明问题。不过要注意的是,图片的质量一定要高,而且要与内容相关联。
【第4篇】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怎么写1950字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记者的事,每位记者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记者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记者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记者。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记者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记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记者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记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记者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飘萍先生。在我看来,要当好一名记者那是需要天赋的,而邵飘萍先生拥有当记者的所有天资。他交际能力极强,上达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与之靠得拢,谈得来,因而耳目众多。他聪慧机灵,“守若处女,动若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他懂得采访对象的心理,会打心理战。有人说过,优秀的新闻记者需是通才,邵飘萍先生便是通才。在这次的报社实习中,我深深感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有太多太多东西需要学习了。
首先,记者需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去采访洪山区评选“花王”,那些退休老爷爷把养花当成他们晚年的爱好,他们爱花如命,他们养花养出了门道,养出了艺术,让我钦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了解一些花艺方面的知识,这样能与他们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采访附一社区京剧班,两名骨干都是省人名医院的退休职工,爱好京剧,看到她们聊起京剧来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点京剧方面的知识。老人们说个什么红娘,西厢,我丝毫不了解,真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学院教授咨询房产证的解决办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点法学知识,这样我问的问题就能更深一点,获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采访外教进社区教孩子英语,我多希望我的英语能在好点,这样与外教交流畅通无阻,也能获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觉得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除了对我们这个社会的宏观形势有清楚地把握,还要对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问题,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采访中看到什么人说什么话,在对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区这条线。社区是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应该对社区的管理结构,对武汉社区的情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还记得我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去采访紫阳路街道办社区工作者的演讲比赛。我对社区工作者一无所知,回来之后,我便上网了解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等等,了解之后我发现社区工作者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职业。
写报告经验76人觉得有用
杂志社记者实习报告怎么写
实习报告这事,说起来不算复杂,但真要写好也不是件轻松的事。作为刚入行的记者实习生,要让自己的报告既有专业水准又能让编辑看得满意,确实得下点功夫。
一开始得弄清楚报告的重点,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行。比如采访过的人物背景、事件经过,还有自己的观察感悟,这些都是不能少的。要是只写了些表面的东西,那报告就显得单薄了。记得有一次写报告,我只顾着记那些对话,结果忽略了事情背后的意义,后来被指导老师指出,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写报告的时候,语言要简洁明了,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辞藻。毕竟这不是写散文,干巴巴的事实加上清晰的表达才是王道。不过有时候,为了突出重点,适当用几个专业术语也是可以的。像我在写关于城市规划的报道时,就用了“空间布局优化”这样的词,感觉还挺合适的。
报告里的细节也不能忽视。尤其是采访对象的话,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最好。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社区负责人,他讲了很多接地气的经验,我就尽量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这样不仅让报告更有说服力,也显得自己用心了。
不过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说时间久了,有些细节可能记不太清了。这就需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随身带个小本子,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赶紧记下来。我记得那次去工厂采访,回来后才发现忘了问一个关键数据,后来只好又跑一趟,费了不少工夫。
书写注意事项:
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结构。开头部分得有个引子,中间部分详细描述事件经过,最后再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当然,这个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写突发新闻时,就得先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吸引读者眼球。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态度要端正。报告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如果抱着敷衍的态度去写,那报告的质量肯定好不了。记得有一次,因为赶时间,我就草草写了份报告交上去,结果被批评了,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
【第5篇】2025年杂志社记者的实习报告怎么写1250字
能进自己早前就向往的媒体实习我感到十分幸运,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收获良多。在这里不敢说给大家介绍经验,只是对自己实习到现阶段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共鸣和互勉。
⊕实习不完全等于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实习的一部分
在没有实习之前就有所耳闻:实习无非就是做做卫生端端水,如果进报社就是看报纸看新闻。这并不完全正确,首先,服务产业发展到现在,卫生已经不需要实习生代为操劳,其次,看新闻不仅是实习的事,每位编辑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浏览新闻,那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这些事时的角色定位和心态。比如看新闻,职业看的不是新闻,更不是寂寞,而是新闻后的新闻。我实习的媒体是杂志,因此更注重思考事件的角度与深度。
我们实习生,资历浅经历少,思维的厚度也够不上老。再者,一个体制的固有状态不可能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打破,因此刚开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过程。为此我也没少心里不平衡过,但是当后来忙碌的时候反而回过来羡慕冷板凳时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采访,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获
做采访是家常便饭,不管是电话采访、面谈还是网络采访。我在这次的杂志社实习中并没有经常涉及采访,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经历和体会。
首先是预约采访,其实挺难的,因为我第一次帮老师预约采访是联系一家京城著名的高级健身中心,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加上那边的人员又特别盛气凌人,(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个个都是能说会道)几次下来我已经失去了信心,大规模的企业部门间又存在断层,我的电话时常就被一转再转,到后来我也不知道与我对话的人是什么部门什么职务了。第一次的预约采访失败告终,还好老师并没有过多责怪我,而表现出一种师长特有的语重心长。
接着是外出采访,次数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为了不因“学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个成熟,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于采访地点距离估计错误,我一路走了过去,到了那边就发现脚底两个水泡。这个故事教育人们,出门采访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动的距离,不在双脚支撑范围之类就不要选择步行,而所有会发生的可能性都要考虑到。
⊕意外的收获只给有准备的人
我进杂志社之初并没有“带的老师”这一说,这点可能比较报社、电视台有所不同,因为周刊的性质所致,关注的事件没有那么繁多和平白,编辑们有自己明确的分工,也都很少到单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选题,每周选题会的那天是单位里上座率最高的时候。后来总编仁慈地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于是才有了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机会往往是很罕见的,因此有时间多和编辑说说话就是机会垂青于你的前期保证了,当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凑上去,那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准备”不单单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哦,踏实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才是老师器重你,放心你交给你任务的最终保证。
以上一点点经历不够借鉴,我也只是暑期实习生这个浩荡人群中的一小份子,班级博客是同学、同志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感触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才是真是的快乐与充实,加油!
写报告经验92人觉得有用
实习期间,我被分配到一家杂志社担任记者,这是一份既忙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作为一名新人,我深知自己需要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学会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起初,我对如何撰写一份合格的实习报告感到迷茫,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
一开始,我觉得报告应该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于是把每件小事都写进去,结果发现报告冗长且重点不突出。后来,我意识到报告的重点在于提炼关键信息,而不是事无巨细地罗列。比如,我会列出当天采访的主题、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以及采访的主要收获,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清晰表达核心内容。
在撰写过程中,我发现语言的准确性很重要。有一次,我在描述一个活动时用了“大概有几百人参加”,事后回想觉得这个表述有些模糊。因此,我在之后的报告中尽量使用具体数字,例如“约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虽然这样做会让写作稍微复杂一些,但能让读者对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
书写注意事项:
我发现报告中的格式也很重要。尽管内容是重点,但如果排版混乱,也会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比如,标题要醒目,段落之间要有适当的间距,重要的信息可以用斜体或者下划线标注出来。不过,有时候我会忘记检查字体大小是否统一,这让我意识到细节真的不容忽视。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临时接到采访任务,时间紧迫。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迅速整理思路,抓住关键点进行记录。虽然偶尔会因为赶时间而忽略了一些细节,但总体来说,这样的经历反而锻炼了我的应变能力。例如,有一次采访一位知名作家,由于时间有限,我只能简略记下他的主要观点,事后通过查阅资料补充完整,最终还是完成了较为详尽的报告。
此外,我还注意到,报告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当报道一次公益活动时,除了叙述活动的过程,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比如“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当然,有时候我会忘记加入个人感悟,事后回看会觉得少了点东西。
【第6篇】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怎么写1550字
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写报告经验34人觉得有用
在杂志社当编辑实习生的时候,写实习报告这件事儿还挺重要的。不过,很多人一提到写报告就头疼,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窍门,就能写出不错的报告。开头这部分很重要,得先把实习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比如去了哪家杂志社,主要负责什么工作。要是能加上一点对工作的初步感受就更好了,这样显得真实。
每天的工作内容不能漏掉,尤其是那些具体的事情,像是校对稿件、查找资料、协助策划选题之类的。这些细节不仅能让报告显得充实,还能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比如有一次,我接到一份稿子,发现里面好几个地方的数据都不太对劲,我就赶紧去查原始资料,结果发现作者确实搞错了。后来我把修改后的稿子交给主编,他夸我细心,这事儿就写进报告里了。
除了记录工作内容,还得说说自己学到的东西。比如学会了如何快速筛选有用的新闻线索,还明白了编辑工作不只是改改错别字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整体方向。这里有个小插曲,有次我帮一位老编辑整理稿件,他突然问我:“你觉得这篇稿子哪里最好?”我当时愣了一下,没答上来。现在想想,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每个读者看到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这也提醒我在看文章的时候得多角度思考。
报告里最好能提一下遇到的问题。比如,刚开始做校对的时候,我总是纠结于一些小问题,像标点符号要不要统一之类的事儿,后来慢慢明白,有些小问题并不会影响整体阅读体验,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纠结了。另外,有时候跟同事沟通也有困难,特别是涉及专业术语的时候,大家背景不同,理解起来难免会有偏差。
小编友情提醒:
记得把实习期间的收获总结一下。这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一种参考。像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编辑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过有时候写报告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总是绕弯子,句子也写得有点啰嗦,这时候就得反复修改,直到找到最简洁的方式为止。
93位用户关注
37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69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19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63位用户关注
96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