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学生报告
栏目

学生观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3-08-01 热度:52

学生观调研报告

篇一 大学生创业观调研报告

创业对于很多毕业后迷茫期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创业观调研报告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大学生创业观调研报告一

当前,教育部官员称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由此我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开餐馆这种职业,以及提出一些这方面的建议。

一、选择自主创业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现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为吸收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则较受冷落,很少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企业,征询企业对毕业生的看法或总结企业的聘人之道。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企业的对其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我们再来看下面报道:

麦当劳前掌门人吉姆·坎塔卢波说:“美国任何一个乡村老太太都会做汉堡,但她们做的汉堡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汉堡能卖遍全球!”在河南南阳市,也有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她不仅把中国家庭主妇都会做的馄饨,做成了像麦当劳的“汉堡”卖遍全市、全省、全国,还要到联合国介绍卖馄饨的经验。

她,就是南阳市巧味馄饨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33岁的徐晓恩。

这不是在调查这个成功的下岗女工,也不是在鼓励大家都去卖馄饨。是建议大学生自主创业,包括开餐馆之类的普通职业。我做的问卷调查,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大多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答案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大学生刚毕业,那里来资本自主创业?

(二)要是自主创业,那我们学那么多知识干嘛,不用读书也可以去开个私营企业什么的,现在身边不是很多小老板什么书都没读吗?

(三)自主创业的风险太大,父母投入的教育资本何时能收回?

(四)特别是一些女生会有这样的问题,只想安安稳稳的找份工作。

等等。

其实这样的答案很现实,也是蛮符合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的。

二、选择开餐馆

再来看下面的材料:据统计xx年至xx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xx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将高达410万,xx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我们调查的企业xx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xx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xx年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其实大学生就业苦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看看网上关于大学生的热门职业,可以看到:

(一)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没调整好,都一味的往外企、国企、政府机关挤,就象是大热天里挤火车,结果是可想而知了。

(二)对工作的要求过高,以为自己是天之娇子,瞧不起一些看似低微的职业。

我所调查的一些在校大学生,包括和自己一起的同学,结果显示:

1、40人当中有35人都表示既然读了大学,就要选择有利于自己前途的工作,即那些看来风光的职业,读会计学的就去企业当会计,学工程管理的就想去城市管理局工作。

2、33人没有明示瞧不起某些职业,自己没有摆大学生架子,但也不想将来就从事餐饮之类的职业。

3、有10 人表示自己以后可能考虑开酒店,但没人选择从开小餐馆开始。

接下来再看下面的材料:

赵明晨,一个23岁的青年,当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时,他的身份还只是个大学生,他现在的身份是“八零年代”主题餐厅的总经理。xx年6月26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对一家校园餐厅的经营权进行公开招标,即将毕业的该校学生赵明晨和他的7名同窗一起联合参加竞标,在和另外两名来自校外的个体经营者的角逐中,凭借文化理念的优势,赵明晨最终夺得了餐厅的经营权。他的创业举动,在当时和他一同走出校门的280万大学毕业生中,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大亮点。

三、用管理学开餐馆

毛主席说过,理论要联系实践,要服务于实践的。我相信这是真理的。所以大学生也要下乡,要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即使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同,下乡的做法到现在几乎是反面的了。但是这个想法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方式是可以改的。到现在还有大学生同志说开餐馆是浪费自己的才学吗?

如果说真的讲才学,开餐馆,你这点学识也是不够的。麦当劳,肯德基,这些跨国公司,说到底就是餐馆。别人可是有大学问,有自己的文化。当你想开第二家餐馆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我想翻翻大学里的那本管理学。继续,到后来,你会觉得自己太浅,会找个专业的mba(夸张了)。

现在有很多用餐饮化语言来写管理学的书,象《麻辣三国》,《水煮三国》等,难道我们不能用管理学来开餐馆吗?

所以我们大学生包括大部分中国人的思维里还是固化的,以为大学生读过书的就一定是文职,上班族。也许是高等教育的成本过高,也许是时代进步太快,我们还没有接受教育普及化的浪潮。

但是如何自主创业,如何来开一个拥有大学生智慧的餐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是调查那40个同学,问题是这样的:假如你开餐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几乎90%以上回答是要专业的厨师,然后就是资金问题。但是资金问题解决了,好象厨师也好找了。

我们再来看看上面那个成功的青年,据了解,从新闻传播系毕业的赵明晨曾经以出色的广告创意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自主经营餐厅。

这个倒是没必要,并不是人人都有他的好运气的,但是我觉得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应该是心理上能够承担风险、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力,不过我很佩服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是社会应该提倡的。大学生思维是很独特的,要发挥自己的所长,开餐馆也是要创新的。

我也做了一个不太正式的调查,就我平时观察学校周边的小餐馆的情况。我归纳出几点:

(一)餐馆有相对集中于某地段和特殊选址,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区位优势来。选择在学生流量大,离学校距离近。这样方便学生,一般同学选择到食堂吃饭就是为了方便,所以选址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餐馆良好的就餐环境,相信会吸引不少学生的。我就亲眼目睹了金宴湖餐馆的开张与倒闭,本来是条旁街,学生来往不多,还盲目开张……

(二)目标人群要明确,在学校周围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要迎合学生的趣味。记得一个餐馆(现在没了),没名字(这点就宣布它的最终灭亡),开在学校周围,但因为少数的民工就把自己定位为“低级饭馆”,布局差,饭菜品位差,至少要一个文雅的名字。那个大学生愿意到那样的地方,即使是虚荣(这里不讨论)。

(三)要有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同学酒家,目标定位明确,服务到位,最主要的它懂得创新。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同学酒家办同学聚会,办生日party,开大长今情侣套餐……可谓是用尽点子,但效果出来了,同学酒家办的就是火(不是广告)。

这些是我亲身体验,可惜是没进去大一点的酒楼,酒店调查情况,但不用怀疑那些大型餐馆对管理知识的需求。

结语:开餐馆将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择业选项。现在教育部官员称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我们也应该接受这个现实,从“开餐馆”做起。

大学生创业观调研报告二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跟随着前辈们的足迹,纷纷跳入创业的大潮。可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创业初的一腔热血未必就能换来财富与经验。资金的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少,市场调研的不全面,社会、家庭的冷眼相对,都不断地对那些毅然走在创业路上的学子们以打击。有人说创业的结果多半是惨淡的,更有人说创业就是一起玩命,果真如此吗?

近日,前程无忧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真实反映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大学生的想法与社会人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两相比较, -

展现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调查显示,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7%的正在创业人数量清楚地表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地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创业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篇二 大学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大学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学生工作的问题和思路

――同志关于学生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为查准找实影响科学发展、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3月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调研寻策问计,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活动,深入到各学院和学生中间,通过分层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调研,共征集到各类问题、意见和建议162条,梳理为22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学生就业工作处和保卫处等单位领导,对其中13个重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估,最终聚集为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总结近几年来学生工作的实践成果,深入分析检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此报告。

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55个民族本专科生16782人,分布于23个学院,360个班级。本科生中男生8728人,占52.01%;女生8054人,占47.99%;预科生413人,占2.46%;少数民族学生9709人,占57.85%。

学校有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27人,兼职辅导员、班主任515人,专兼职辅导员与学生比为1:327;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中,男329人,女186人,党员376人,群众61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40%;31-40岁的占21%,41-50岁的占20%;本科学历占41%,硕士学历占37%;初级及以下占37%,中级职称占23%,副高职称占10%。

问题和不足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数量的聚增,学生思想观念日趋复杂,传统学生管理中的管理理念、方式和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学校学生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经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生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关键性问题。

受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影响,许多原来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也明显地暴露出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与学生需求难适应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灵活,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程度存在着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的现象。

(二)在管理理念方面。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往往更侧重于满足学校的现实需要为重点,而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学生管理工作只要求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管住”学生,企求统一的培养标准,强调一个声音,一个步调,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就会忽视大学生主体受教育的客观差异,这样就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方法不当。

(三)在管理队伍方面。我校目前专兼职辅导员与本科学生师生比为1:327,专职辅导员的配备状况与教育部1:200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虽然近几年来学校共选留了27名辅导员。从年龄结构上看,辅导员年龄结构偏轻,我校专职辅导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3%,31-40岁的占37%,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从职称结构方面看,辅导员职称偏低,我校专职辅导员初级职称的占67%,中高级职称为33%;从专业结构上看,思政、教育专业方面的人不多,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培训。

(四)在管理方式方面。我校制定了很多奖惩规定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设定一定的奖励方法、民主的操作机制,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效果明显,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学生奖学金个别奖项目评定不能很好量化;资助金由于受奖励体制的限制,“输血式”资助多,“造血式”资助少;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和资助金的育人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等问题。毕竟教育应该坚持以平等的理念,希望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而真正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正是一种平等、自由、竞争的环境,我校目前管理制度建设中这种“人本意识”体现的不够明显。

(五)在管理对象方面。学生主体的位置还没有被真正摆在位置上,而是把学生作为客体来对待,不是围绕学生自身的需求来做安排,而是作为管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应转换思路,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为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能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空间和价值选择机会,在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人格自由的成长,以开阔的眼界,对事物作出 理性的判断,去不断地开拓出崭新的世界。

(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榆中校区还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建成时间短,地理位置偏僻,地缘性文化氛围也比较淡漠。榆中校区远离城区,交通不便,学生接受的知识单一,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少,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比较困难,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学生社团太少,活动对学生吸引力不够,活动参与率比较低,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影响了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产生问题的根源

深刻剖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固然有工作过程中的客观原因,但更重要、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在全面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还有一定差距。

(一)无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学生管理中的的问题,无论指导工作还是思想作风中的不足,所有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和把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突击阶段性工作而有所放松的现象,缺乏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存在急用先学的实用主义倾向,缺乏站位全局进行系统学习、深入研究、理性思考;存在一知半解的肤浅问题,缺乏带着问题学、有针对性地学。正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学得不深不透,导致在落实科学观上有时不够自觉,思想认识水平不够高,全神贯注地抓科学发展的意识和氛围还不浓,系统地谋划、部署和落实科学发展还有差距,在全面抓、深入抓、具体抓上仍有一定差距。

(二)学生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方面,联系实际解放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差距。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僵化的思维习惯,跳出民大看民大、站在全国看民大不够,大胆探索和创新不够,工作中还有凭感觉思考、凭经验办事的现象。另一方面,抓学院领导思想解放的制度和措施不够到位。虽然能够对解放思想经常抓、长期抓,但真正从深层次问题上解难题相对较少;方式方法还不够灵活,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办法和措施较少。

(三)一些问题从表面上看出在学院,出在个别学院和领导身上,但从深层次上反映出在工作指导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上还有不适应的地方。面对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从体制和机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修订和完善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规定办法,但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些影响和制约学生工作的因素和问题,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新理念带来的重大变化理解不深刻,对如何发挥制度建设在引导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学生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研究不及时。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有了科学观的指导,我们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发展的信心更加增强。下一步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学校学生工作实际,继续解放思想,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在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学生工作发展,努力引领学校学生工作走好科学发展之路。

——发挥“主渠道”作用,强化“主阵地”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目前开设课程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民族院校还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这一课程体系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素质教育。民族院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祖国观、宗教观,不但要弘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不但要热爱本民族,而且要`热爱中华民族,正确认识本民族与中华民族、各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一是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大学生较为普遍的思想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最不喜欢的方法是呆板、单调、一言堂、照本宣科,如同“填鸭”的“注入式”。要实施“启发式”、学生参与、讨论、互动的教学方法。三是在发挥“主渠道”的同时,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个方面。

强化“主阵地”意识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报栏都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工具和阵地。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目前网络等新的载体、新的媒体的出现及其在高校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以往熟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如何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教育,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阵地”建设主要是“阵地”内容的建设,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科技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教育网站、报刊、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弘扬主旋律。要搞好内容建设,关键在人。要特别重视学生骨干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这些“阵地”建设,使他们在学习之余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

——充分利用有效载体,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精神”是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校风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精神和校风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具有启迪、激励、影响学生的言行的作用。不同的学校既有不同的硬环境,如校园建筑、设施和风物,也有不同的软环境,如教风、学风和校风,从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学校的校训是“勤学、敬业、团结、创新”,勤学,即勤奋学习。敬业,即对事业的精神和态度。团结,即一种美德,是凝聚力的象征,是大学精神,特别是不可缺失的一种成分。创新,即超越和突破。要根据学校传统,发展未来、办学特色、文化内涵等,不断提炼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建设良好校风。

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校园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育人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景观激发学生爱校热情,在公共场所营造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让学生参与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及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环境认同感。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各级学生管理部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资源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各民族学生相互认同、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文精神,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利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纪念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运动会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先进班集体、文明宿舍、优秀三好学生”等争先创优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在此特别要注重活动的学术性、知识性、科技性,提高活动的品位,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运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一是要加强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内容的的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方面要有经费投入,提高实习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二是要开展社会调查。围绕相关问题确定选题,对社会调查的途径、过程加强管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较高水平的社会调查报告。三是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为载体,象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实践服务内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四是要开展科技发明,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新能力。五是要开展勤工助学,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特别是假期和双休日,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重视学生心理疏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世界各国政府都重视就业问题,西方国家各政党竞选纲领的主要内容及民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就业。高校的主要任务和功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如果培养的人才不能就业,就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就不能说我们很好的贯彻了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这是总的形势。毕业生就业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解决的,但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一是加强就业指导。通过专兼职队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二是提供信息服务。毕业生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足够的需求信息。毕业就业服务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服务,应千方百计广开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毕业生的推介。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大毕业生推介力度,学校在举办全校性招聘会的同时,各学院应积极主动举办与学院专业相结合的专场招聘。要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走出去,有重点的推介毕业生。四是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竞争力的实质就是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素质问题,这就要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毕业实习、就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五是加强宣传,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工作。要大力宣传国家关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大学生村官”、应征入伍、自主创业、贫困生就业援助等方面的各项政策,使毕业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效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创新精神;解析心理现象,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表现,以科学的心态对待心理问题;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指导服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和心理健康栏目、心理讲座等,使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要建立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制,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要做好新生、毕业生、家庭贫困生、学习困难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当然,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个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工作条件等问题。

——关心贫困家庭学生,推进学生党员发展

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对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学校学生70%来自西部,60%来自民族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贫困生学生7048人,占总数的42%,特困生学生3356人,占总数的20%,关心、关爱这一弱势群体,是各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要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关心。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他们以经济上的资助,如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等,这些奖助学金的评定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向贫、特困学生倾斜。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原则上均为贫困生设立,让学生承担学生自律、后勤服务、校园秩序维护、公益劳动等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各级团学组织还应拓展校外勤工助学资源的工作,在确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校园管理,不影响学生自身学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从事家教、社区服务等校外勤工助学工作,通过学生自己劳动,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在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学校目前学生党员占学生数的10%;毕业生党员占毕业生数的22%;最高的学院党员占23.3%,最低的学院党员占学生数的5.3%,这个比例总体与其他高校相比还是较低。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培养高素质可靠接班人的要求。特别是民族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回到民族地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教育如何,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统

一、各民族的团结、边疆的稳定。各级党总支一定要从这一高度认识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指导下,我们的工作目标是“

一、二年级有党小组,

三、四年级有党支部”,使大学生党支部成为带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建设和谐校园的战斗堡垒,使学生党员成为学生中的模范和骨干。

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既要严格标准,又要敞开大门,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员队伍。发展学生党员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潜力,不求全责备,党员不是完人,到党组织还要不断培养、不断教育、不断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基础是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没有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新生入学开始,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各党校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数量。发展党员一定要坚持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培养教育、考察和审批等重点环节上要严格,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推优”的作用,要积极尝试和探索学生党建工作以学生为主来做的工作思路,条件成熟的,可以让学生任支部书记,要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维护民族高校稳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高校稳定是高校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今年元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在京召开了“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校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且责任重于泰山。高校在稳定方面出现问题,教学、科研的成果就会受到影响。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境外敌对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等旗号,对我进行西化、分化活动,民族分裂势力渗透的重点就是高校的青年学生,宗教极端势力搞慈善先行、投资掩护、金钱铺路,搞产业布道、文化布道、旅游布道、空中布道,从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信教群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民族地区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因此,民族院校的稳定不只是影响高校发展,而且影响到民族地区和社会的稳定。全力做好民族院校的稳定工作,是民族院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民族院校要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懂得中国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家园,国家是各民族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者;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自觉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正确区分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教育,使学生了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与博大精深,从而热爱中华文化。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要严格报告、论坛、讲座的审核,严格对外合作交流的审批,严格学生社团涉外活动的管理。要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保证。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体现,制度管长远、管根本。“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使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篇三 提升学生指导服务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提升学生指导服务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同时对具体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明确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xx年,我校从转变体制入手加强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整合到一起,成立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深化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统筹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效果逐渐显现。我校08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4.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升学率为30%,为历史最高水平;进入世界、中国500强企业、中央企业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40.7%,比上一年增加10个百分点;地震重灾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100%;贷款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近90%毕业生通过学校就业市场就业。全校没有一个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没有一个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学生指导服务工作要牢固树立“学生为本、服务至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它要求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学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能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以人为本的理念包括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终极价值,尊重人的个性、人格、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20世纪50年代末和整个60年代,国外学生工作确定了“以服务促发展”的主题。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学生发展理论”(student developmental theory)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li(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理论,逐渐成为目前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指导思想。

几年来,我校学生指导服务工作确立了“学生为本、指导为基、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利益出发,自始至终贯穿主动、积极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需,以期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既满足学校和学生的现实需要,又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重点。一是坚持以指导服务人员为本,加强指导服务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家化的高素质队伍,进而提高对大学生指导服务的实效。目前我校各类职业指导师已达14名,心理咨询师已达16名。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完善学生的人格、保障学生的权益和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重点,注重对大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服务,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三是坚持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上有所创新,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几年来我校指导服务工作创新了系列有效载体,进一步提升了指导服务的质量和学生受益率。

二、生涯发展指导是学生指导服务的核心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所进行的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最终实现自已的目标。它源于职业规划,但比职业规划有更加广泛和更加高层次的意义。职业生涯是人生事业的开端,职业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生涯规划宗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与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我国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辅导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阶段,就业体制也从计划分配体制转变为自主择业方式。如何设计、规划并开发每个人生涯发展的道路,选择好有利于事业成功的职业,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头等大事。几年来,我校在生涯规划指导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根据现实需要原则、有利于个人发展成才原则、发挥个人优势原则和独立性原则等,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分年级生涯发展指导体系,有效地开展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一年级通过对学生进行发展意识、成才意识、目标意识、规划意识、就业意识等培养,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探索、管理、教育、完善的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确定发展方向。二年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职业环境,进行职业探索,把握职业成功的条件与环境,指导学生拓展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三年级在引导学生职业探索的基础上,拓展职业素质,加强创业教育、考研指导和就业指导, 为求职择业做准备。大四深化就业指导,开展职业适应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成功进入职场。依据生涯发展指导内容体系,为实现普遍指导、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目标,构建了以课程指导为主体,个性化辅导为重点,讲座、活动、网上和实践指导为补充的有效渠道,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走向成功。

三、学生指导服务要坚持以体系化建设为统领,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全程化、全员化建设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

(一)以体系化建设统领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全局

当前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心理、经济、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有时独立存在,有时交织在一起,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并发症”。因此必须形成科学、系统和完整的工作体系,统筹考虑和有目的解决问题。

组织领导体系建立是前提。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加强理论和工作研究,从学校层面统领工作。二要建立起各级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责任机制,全校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组织机构;三要建立起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有效落实。工作内容体系建立是重点。几年来,我校面向学生和就业市场,构建了“就业指导、市场拓展和人本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实现了稳定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的就业工作目标;面向全校近30%的困难学生群体,构建了“物质资助、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实现了资助育人工作目标;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构建了“教育、咨询、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和提升心理调节能力。支持保障体系建立是关键。要在机构、人员、资金、环境等方面为学生指导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起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实践证明,我校独具特色的指导服务体系发挥出重要作用,有效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以专业化建设为重点,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

大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内容广泛、信息多样、实施难度日益加大,既要面向就业市场,又要面对学校的办学实际,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深入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对指导服务工作人员的主动性、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一支专业素养高、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工作队伍。专业化队伍建设应考虑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依托学科建设,将专职指导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要成立专门机构,构建学术和研究梯队。二是要配置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比较高的精干人员。学生指导服务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要选拔以教育管理学知识为主的人员,要具有高校管理知识为核心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较好地体现指导服务工作的特点。要拥有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事务管理、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硕士及以上学位。三是构建开放性的培养模式,加强对现有特别是专职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以课题研究、研讨和培训班、工作调研、集体备课、出国学习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专业化意识和专业能力。四是积极创造条件,选聘专家、学者组建和扩充指导服务的兼职队伍。创造必要条件,积极邀聘各个领域的人才市场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知名企业管理人、成功创业家、教育界著名人士及成功就业的校友组成学校强大的兼职指导服务队伍,切实提高指导水平。五是要构建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指导服务的效率。六是要加强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三)大力推进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员化

学生指导服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学业、心理、经济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的目标。因此要大力推进指导服务工作的全程化和全员化,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

学生指导服务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的工作,而是要贯穿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整个大学期间直到就业分步实施,是全程化的系统工作。要正确认识大学各阶段教育的承接关系,将学生指导服务的目标和内容分解到各年级、各阶段,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大学的学业规划,确定相应的子目标和内容。学生指导服务也不是几个人和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需要整合全校资源,走全员化的建设道路。要组建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服务队伍;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发挥他们在指导服务工作中的独特作用;要充分调动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学生指导服务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指导服务效率和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网络指导因其快捷及时、互动性强、沟通交流方便、信息量大深受学生喜爱,正在成为学生指导服务的有效载体。信息化建设一要构建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重点建设就业、心理和资助等服务性网站,同时有效利用短信平台、qq和博客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指导服务工作,注重吸引专业教师、研究生参与到网络指导服务工作中来,开辟“专家在线”、“同辈交流”等专区,提供更具有针对性、贴近性的指导服务。二要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把学校的想法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把学生的意见及时反馈上来。例如我校设立的毕业生接待日和网上、电话咨询等,起到了有效沟通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指导服务工作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研究、总结和规律的把握,一定会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篇四 大学生恋爱观调研报告

一、关于大学期间的恋爱

在本次调查中,70%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是不可靠的。只有30%的同学肯定了大学生恋爱的可靠性。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大学恋爱的问题,认为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并不能很好的维持一份稳定的感情,不能够很好的以婚姻为目的去经营一段感情,也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去承担对另一人的责任,因此,认为大学恋爱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的同学对大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而15%的同学完全赞成,另有7%的同学认为应该对其因势利导,剩余30%的同学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听其自然。说明同学们对大学恋爱还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学时期体验爱情的喜悦。对于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这个问题,58%的同学都认为大学时代是恋爱的最佳时期。的确,大学中的我们已经不再幼稚,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个特别的人来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想法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基础之上。

二、关于恋爱的动机和目的

在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机的问题中,30%的同学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36%的同学是为了摆脱寂寞,17%的同学是为了寻觅结婚对象,7%的同学是为了寻找学习的动力,剩余10%的同学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为了寻求精神寄托而恋爱的同学,并没有找准自己在大学中的正确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学是不会把精神寄托都放在恋爱方面的。而为了摆脱寂寞而恋爱的同学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仅仅因为寂寞孤独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样保证这份感情的真挚和纯洁。为了寻觅结婚对象的同学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学生的恋爱多不是以结婚为目标的,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和许多变数,很难保证大学中的恋爱对象就是今后的结婚对象,事实也告诉我们很少一部分大学中的情侣最终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对于于大学生恋爱的目的,34%的同学选择了满足心理需要,41%的同学选择了享受这个过程,4%的同学选择了满足生理需要,13%的同学选择了为了毕业后建立家庭,剩下8%的同学选择了随大流。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恋爱的目的是有所偏颇的。其中选择满足生理需要的思想是被认可的,这种思想容易导致在恋爱中的不负责任,容易伤害到他人。而因为同学中很多都恋爱而自己也加入恋爱的行列式完全不必要的。若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有真感情的基础,完全因为随大流而谈恋爱,往往不能很好的体会爱情带来的乐趣,有时也易造成分手现象,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情感伤害。

三、关于婚前性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30%的同学坚决反对,5%的同学持赞成态度,20%的同学认为应该任其发展,余下4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但他们自己不会这样做。这一题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赞成婚前性行为,主张较纯洁的恋爱关系。这种结果显示了当今大学生对待自己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尤其是女生,懂得保护自己。这也表明了多数大学生还是思想上比较成熟的,并不会被感情冲昏头脑,做出自己今后可能会后悔的事情。对于大学生出现婚前性行为的原因,28%的同学认为是一时冲动所致,40%的同学认为是缘于生理和心理的强烈需要,32%的同学认为是情感深化的必然结果。

四、关于恋爱对生活的影响

1、学业方面

对于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85%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恋爱对学业的影响是不能确定的,有可能恋人之间互相鼓励,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但亦有可能双方过于沉浸于爱情的感受当中,花费过多时间在“二人世界”的甜蜜中,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耽误了学业。另有12%的同学认为恋爱对学业是没有不良影响的。也有3%的同学认为恋爱课余促进学业。对于恋爱对学业的影响并没有定论可言,结果是因人而异的。能够很好权衡爱情也学业的同学一定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既享受爱情,又保证学业的出色完成。

2、开销方面

恋爱中,一定有一些单身时并不必要的花销。如一起吃饭,看电影,旅游等。而对于恋爱中花销问题,认为恋爱会是花销增加的同学占47%的比例,认为会减少花销的同学仅占12%,其余41%的同学认为因人而异。恋爱中的开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一般都会增加花销,对大学生的个人生活水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有的同学为了给男、女朋友买礼物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节衣缩食。但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影响较小。3、爱情与友谊

沉浸于爱情喜悦中的同学们往往会忽视了与同学朋友的沟通和交流。“二人世界”占用了过多时间后,必然导致与朋友们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大学是发展友谊和扩展人际关系的良好场所。对于因爱情而忽视了友谊的培养的同学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4、失恋之后

失恋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比较大的,对一个人付出许多感情之后,却发现那个人逐渐离我们远去了,这当然令人伤感。在对于失恋问题的调查问题中,47%的同学都选择了失恋后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31%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4%的同学选择了有报复倾向,18%的同学选择更加努力地学习。可见大学中恋爱失败对一个人的打击是比较大的,会对同学的情感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的影响到同学对生活的信心,自此消沉下去。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承受能力比较好,能够处理好感情问题,不至于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二、 建议和措施

1、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等其他方面的关系。

大学生终究是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大学校园不仅教会我们许多知识,也肩负着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恋爱这能算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选修课,并不那么重要。所以,身为大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时时想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之积蓄力量。不能因为恋爱而荒废了学业,废弃了一直以来的理想。恋爱的同时,也要注重和同学朋友们的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未来走上社会是一定有好处的。所以,不妨在恋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2、量力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谈及恋爱花费的问题,我认为量力而为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没有必要为了虚荣心而去攀比和选择奢侈的花费。恋爱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契合和愉悦,和物质上的享受并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注重精神吧,物质仅仅是身外之物,只有情感才能长久。

3、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恋爱中的问题。

恋爱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生气吵架,分手等。要有正确的心态去处理这些问题。当双方产生矛盾时,尽量为对方考虑,尽快解决矛盾,以免影响心情,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而对于失恋的问题,则要放宽心态,不能钻牛角尖,过去的事情就让它真正过去,不要再留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人们的不快乐是因为执着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因而,若和恋人分手,微笑地祝福他(她),并看向前方,展望新一轮的美好。而不要沉浸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而荒废了了学业,忘记了朋友。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其中恋爱也是其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希望对爱情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大学生们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规避恋爱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享受恋爱的美好过程的同时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学生观调研报告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报告

最新加入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