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心理学研究会换届选举大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道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xx市民政局和市科协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会员和各界朋友的鼎力协助下,xx市心理学研究会从成立至今,为xx市心理健康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在,请允许我代表全体会员向大会作以下工作报告。
朋友们,xx市心理学研究会成立于xx年4月25日,但是,我们在心理学方面的工作早在xx年就已经开始。
从xx年开始,xx市心理学研究会先后与北京华夏心理教育学校和xx大康心理学校合作,在xx市开展心理咨询师远程培训和面授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4期,至今已经培养出356名由国家认证的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为xx市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储备了专业人才,其中有30多名心理咨询师早已开始接待等各类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少咨询师在理论深度和咨询实践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从xx年至今,我们累计接待各类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问题家庭,问题学生的案例达4000多个小时。九年以来,我们累计组织或承揽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有三百多场,为我市人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为心理咨询工作的推广与普及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为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家庭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做了一定的贡献。
xx 年,xx市心理学研究会为xx区教育局71所中小学校配置了学校心理咨询室设备。
xx年xx市心理学研究会为xx市公安系统集中培训了43名心理咨询师,为公安系统的心理健康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
xx年和xx年连续两年承接了中央财政项目,项目分别为《xx市心理学研究会社区心理健康建设示范项目》、《xx市心理学研究会社区心理健康建设试点项目》,至今,已经圆满完成了项目工作。
xx年,xx市心理学研究会承接了xx区司法系统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且签约,长期定点服务。
xx年7月开始,xx市心理学研究会与xx广播电台合作,开通了心理访谈栏目。
xx年开始,xx市文明办为xx市心理学研究会挂牌“xx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并开通了“xx市周老师心理热线”,(热线号码:811xxxx 811xxxx)。在xx市申报省级文明城市的工作当中,心理健康工作在省级文明城市验收标准里占9分,xx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工作为xx市升格为省级文明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xx年开始,研究会的工作得到了xx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xx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认可与支持,从此以后,我们有资格在xx市自己组织心理咨询师面授培训,并能够在xx市组织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为心理咨询师认证考试提供了便利,为心理咨询师队伍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基础。
朋友们:九年以来,我们的工作已经一步步得到社会、政府和媒体的认可与支持,我们的专业人才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市场在逐渐形成和成熟,大陕北的心理健康事业已经逐步上了轨道,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向已经开始。
但是,研究会的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作为会长,由于社会联络能力有限,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不够,也由于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很多工作力不从心,事与愿违,为此遗憾。希望在下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xx市心理学研究会的发展能够更加辉煌,再上一个台阶。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报告人:周xx
xx年6月21日
篇二 心理学课题研究报告
心理学课题研究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2年9月10日
立项号
2012xkt-xxxl008
课题名称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负责人
曹鹏
所在单位
新城区太华路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各项管理的基础,呈良性循环的常规管理是学校实施有序教学的保障。当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普遍将常规管理进行量化评比,同时也作为班级和班主任考核的主要参考条件。所以,对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班级常规管理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内容烦杂,集中体现在班级经常性的规章制度的管理上,包括文明礼仪、教学常规、集体活动、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其二:现在在校生多是独生子女学生,他们的缺点非常明显:1、缺乏“爱心”和感恩心,对周围来自父母、亲人、老师的关心示为理所当然,比较自私自利;2、缺乏责任心,在纪律制度方面,相对自由散漫,不愿受纪律制度的约束;3、言行举止方面缺乏涵养,比较浮躁、感情用事;4、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盲目跟风崇拜,缺乏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5、意志薄弱,承受挫折能力弱。面对上述情况,一般学校的管理方式是将班级常规管理进行细化制定奖惩条例,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和监督。而结果往往是: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但班级中的部分学生尤其是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导致恶性循环的常规管理模式的建立。介于此,我们认为,在班级常规管理实践中如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积极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提出为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及积极的社会环境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其研究重点放在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应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释读,从而激发人的'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人自身有六种美德和二十四种品格力量,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挖掘学生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人格特质,利用积极的社会大环境创建关系良好有效能的班级范围的社会小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增强其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班级常规管理由约束和管教条例转变为学生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也有助于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班级常规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倡导积极心理学不仅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是人性的体现、人文的关怀。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合理分组:采用按座次就近组合和合作任务量为基础的小组组合
(1)体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
(2) 小组人数要合理,以任务量为基础,每组8人为宜
(二)策划组名,建立“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
分组后,随即组织同学为所在小组共同商讨、策划组名,小组的名字要体现小组成员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体现小组特色和个性化,并选代表向班级同学宣布组名同时对组名含义进行解说。在策划组名过程中,班主任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做好顾问、参谋的角色,但不要对组名进行过多评价。
(三)明确任务,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
在确定奋斗目标后,各小组根据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在分工前,班主任应该明晰小组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承担的任务,然后让小组推荐或自荐一名大组长,大组长根据常规任务,在组员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分工。
(四)开展“小组合作”班级常规竞赛活动,形成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积极的相互依赖的交互方式
“小组合作”管理的特点是参与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
(五)参与、总结班级常规管理,建立小组互评为主的评价机制
各小组按顺序依次组织班会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派代表总结汇报前一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及本小组工作的得失情况,并请其他小组成员就汇报情况进行指正、补充与评价,班长公布六组上周班级常规管理的评比情况,目的是在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和生活,已达到学习更加的效果,取得最佳的绩效,并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主观幸福感,通过快乐创造,是学生获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他们的积极人格的培育和历练,发展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创造出积极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达到可以在更加积极地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篇三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
1、前言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变革急剧的时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独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直接表现为精挑细选幼儿园,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因此而增加,她们能否接受挑战、战胜挫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对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应对情况,提高其耐挫力,培养其合理应对方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300名在职幼儿园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规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整个广州市省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比例很少,而市级园占的比例最大,我们按这样的比例对省级园54人、市级园218人、未达标园33人,共3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辅以访谈法收集资料,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的统计手段有描述统计、交互分析、c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3研究的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的挫折感受,10个项目;(2)教师的积极心态,10个项目;(3)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4)了解挫折的可能来源——健康、工作、生活、学习四个方面的情况,2个项目。
3、结果与分析
3.1幼儿园教师构成分析
从教师结构基本情况一览表(略)可以得知,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年青化、高学历化的特点,幼儿园教师的气质多为胆汁质和多血质外向型68%,活泼开朗、急躁、直率、热情、反应迅速、喜欢与别人交往,这同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是一致的。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占43.0%,本科以上的学历有3.3%。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的趋势,也体现了大教育观和继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3.2幼儿园教师挫折感受大小程度及其差异分析
97%的幼儿园教师曾经感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只有3%的教师从来没有感受过挫折。曾经感受过非常大的、较大的、大的程度挫折的教师有48.7%,几乎占了一半人。这说明教师的挫折感受程度普遍较高,应当引起社会、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本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较深的挫折体验,会带来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忿怒、焦虑等。当然适度的焦虑可以增进工作和思考的效率,但若焦虑水平过高,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人们应对挫折的行为方式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如:攻击、幼稚不成熟的行为、刻板性的反应、用非现实的幻想方式应付挫折、情绪性的压抑等,这些行为,对个体的内心容易产生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形成不正常的心理适应。
将教师挫折感受的程度与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进行交互分析,并对交互分析的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差异都不显著,但从交互分析的结果可得到如下趋势:教师的年龄越小,挫折感受相对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挫折感受的程度有递减的趋势;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3.3幼儿园教师十年来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及其差异分析
教师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许多、多一些、一样多,三者合计占了70%,反映了近十年来幼儿园教师所受挫折处于增长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客观现实有关。
与十年前比,不同年龄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政治面貌和单位级别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非常显著。具体地说,有更多的年轻教师(18~30岁)认为自己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51%),其他年龄段趋于相同;与党员和群众相比,更多的团员教师认为自己所受的挫折多了(53.8%);单位级别越高,感受到挫折增多的教师越多(省级园教师比例为49%)。
幼儿园教师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及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43.3%的教师认为主要是个人内在因素造成挫折,即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达到目标。这体现了教师的思想境界,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能从自身找差距、找原因。另有32.7%的教师认为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挫折的发生,即由于社会或文化环境中的某些风俗习惯、法律、宗教、政治、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因素,使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抑制,使自己不能如其所愿而造成挫折。对个别教师的访谈表明,内在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自己制定的目标,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而不能达到造成了挫折;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挫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外界给予的。来自于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的挫折,由多到少依次是:工作、生活、学习、健康;由大到小依次是:工作、健康、生活、学习。可见,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为教师挫折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对个体影响第二大的是来自健康方面的挫折。
根据卡方检验,幼儿园教师挫折来源的排列不存在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职务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其中,认为来自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轻和年老教师明显多于31~40岁的教师;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较大和较多的中专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被调查的幼儿园教师中,有96.7%的人积极心态得分在25-39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教师积极心态得分在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教师的积极心态普遍较好,这可能与教师职业的特征有关,即工作压力虽然大,但相对比较稳定,下岗和失业的机率较低。
但还可以看出,教师积极心态的高低与教师类别仍然有一定的关系:职务高的教师比职务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点;单位级别高的教师比单位级别相对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些;中共党员教师的积极心态要比其他人高,这体现了中共党员的先进性;但团员的积极水平低于群众,提醒管理者要重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提高年轻团员积极心态水平和追求理想的愿望。
4、结论与建议措施
4.1、结论
由以上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4.1.1幼儿园教师的挫折感受普遍较高,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4.1.2幼儿园教师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与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及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
4.1.3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为教师挫折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对个体影响第二大的是来自健康方面的挫折。调查结果表明: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轻和年老教师明显多于31~40岁的教师;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较大和较多的中专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4.14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心态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不存在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的差异。
4.2、建议和措施
4.2.1建议
幼儿园教师挫折心理调查结果表明:首先要关注年轻教师的挫折心理,年轻教师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容易受到挫折,受到挫折后,应让他们吸取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使年轻人变得聪敏起来,不气馁,不消沉,不逃避,注意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坚定信心,克服障碍,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其次:工作方面的挫折成为幼儿园教师最多和最大的,所以要加以关注,尤其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教师应该掌握调适和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其三: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心态处于中等水平,要提高教师的积极心态水平,就要通过树立教师正确的“挫折”认识和“积极”的心态,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抗挫折能力和不断完善人格。现提出以下几点具体的措施:
合理应对挫折的措施:1、正确认识“挫折”,是抗挫折的基础2、掌握“调适方法”,是抗挫折有效的途径。3、懂得缓解压力的方法,是抗挫折的关键4、树立积极的“心态”,是抗挫折的动力。5、做好防范挫折的措施,是抗挫折的桥梁。
通过调查发现,园长比老师所受的挫折相对少,即职务高所受的挫折向职务低呈递减的趋势。而且幼儿园年轻教师在健康、工作、生活、学习这四者当中,工作方面所受的挫折是最大和最多的,这必须引起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做好以下防范的措施:
1)防范挫折——在管理上防止不当、不公平、不适当,在管理上下工夫,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2)对受挫折的教师采取宽容态度——一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多方面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且要有所准备,对受挫折的老师要宽容、要理解、还要多关心;
3)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容忍力——首先在认知成分方面,既对现实有正确的认识,对失败、挫折、困难与逆境持辨证的看法。其次在情绪与情感因素方面,注意培养乐观主义的态度;其三在意志成分方面,要加强自觉性、坚韧性、坚定性、顽强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这些都是提高教师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
4)改变引起挫折的环境——当教师在某一种环境中受非常大的挫折时,可以考虑适当调换环境,消除并放下包袱。
失败是对事物的批判,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不是对人格的宣判,不是永恒的状况,不是致命的错误,是一种强有力的成长。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既是难免,只有“有心”去经营自己的生命,面对自己生命中的难题,才能创造成功、创造佳绩。让我们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挑战自己、战胜困难,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吧
篇四 青少年心理研究报告
青少年心理研究报告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从实习过程来看,通过和同学们的接触,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心里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有厌学的思想。而学生的健康关系着学生的未来,而我们的中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智育的过程中要更家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学生;心理健康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12年9月中旬,在安康市五里镇这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学生的成绩特别差,通过观察发现好多学生他们父母在他们小的时候外出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
缺乏父母关爱,性格孤僻,不善交际。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的目标
1、学生的学习心里健康状况
2、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特点
3、引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成因及对策
二 )具体的方法
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主要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的目的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6份,实际有效的为5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
三、调查的结果
对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应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中学生无法抵制来自网络的诱惑,以及各种社会问题。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的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可以改变自已,提高各方面的素质,2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考上好大学,16%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干什么,对自己未来没有考虑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与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他们认为学历高的比学历低挣的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64%的学生对学习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另外,90%的学生不喜欢学英语, 认为英语作用不大。大部分人喜欢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与实际比较密切的。
3、学习的需要
每个学生都有特长,而且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认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4、学习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有自己的目标,考上一个好大学,少数的学生暂时还没有考虑。
(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现在的学生心理与以往学生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价值的需求多样化
大部分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基本的生存必要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们的教育价值观趋向于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教育与经济价值联系在一起。由于中学生的价值观还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
判断能力都还不稳定,相当一部分的 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比较迷茫,其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从而对考大学失去信心。 还有学术性较强的课程不能瞒足他们的职业需求,使许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2、学习的需求多层次和多目标
在调查中发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对未来的期望的差异,使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中后准备就业的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而想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而且要很优秀,学业成绩达到上等的水平。
3、学习目的明确,但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调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存在着不协调性和主观性,有很多学生知道就业很难,但在实际的学习中表现得不积极,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目标很明确,但是思想和行动上出现不一致,学习不积极,呈现出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严重的不协调性和主观性。
四、学校的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的教育。
一、教师应该有健康的心理而且具备一定你的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对学生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具有很高的教育业务水平,而且 应该
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同时,教师还应该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心灵的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应给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学生也只有在老师的真心、真情、真爱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积极的投入学习生活中。
二、关心学生的心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通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安全、交往、和爱的需要,还有尊重的需要。这些合理的需要如果没有满足,那么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教育的功能,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来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抵制不住诱惑,很容易走错路。这就要求老师给与治疗和指导,是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五、心理健康的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
知识,还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好这一点,教师应该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1、教师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要讲诚信
教师应该如实的向家长说明孩子的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教师用做到客观。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当一名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即将走向教师岗位,我们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篇五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xx年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落叶》一课,教师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上,老师选择了四幅画秋天的画面做为课前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叶,丰富感知。同时尊重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信”字的认知特点,准备引导学生从诚信角度的认识这个字。于是创造出“一个人(イ)说话(言)讲诚信的内涵。学习方式上,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当中,像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渗透。如: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和美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更是不用说。但像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更加注重在过程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如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所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再比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吗?”学生:“不能”,教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计算平均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
“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
学习完《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老师以“迎奥运,赞北京”为主题,布置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壁报的作业,设计的主要栏目有:
万寿山介绍
长廊一线图册
旅游相册
珍藏品展
耕织图文化图片
老师让同学自愿组合结对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在壁报上展示,没有电脑的同学到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一起搜集,既学到了知识,又交了朋友。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交际,很孤独,这次为了完成作业,第一次到同学家去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另外,以往我们让孩子搜集资料,学生们搜集了很多,兴致勃勃,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孩子的资料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没兴趣积累资料了。利用课后延伸展示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喜悦的情绪得到了延续。这次作业让孩子们浏览了丰富的资料,感受到颐和园文化的魅力,产生了热爱北京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
②重家长的参与,和谐氛围中促学生自信
沟通能使孩子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并解决一些心理困扰。五年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善言谈,并且她非常惧怕他的父亲。老师与她的父亲交流,了解到她的爸爸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孩子觉得他冷漠。怎样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师多次设计了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数学题,使他们找到了交流的话题。她的父亲多次参予她的学习活动,俩人关系逐渐融洽了,她学习上得到父亲的帮助,逐渐增强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
据调查城市的学生由于环境问题,容易焦虑,所以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学习完《乡下人家》一课时,利用周六周日老师让学生去良乡周围的农村看看,或到亲戚家看看,用相机或dv记录下眼中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孩子亲自观察,拍出了田园味道十足的照片。在走进生活的时候学生是快乐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是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中探究和课后延伸”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心理辅导——温馨的课堂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合作意识,杨金怡老师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灵的港湾
学校积极投资,设立知心小屋、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温馨的环境,老师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放下了包袱,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三、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每一个教育因素的作用
心灵需要服务,心灵需要拓展。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必要条件,在校内形成人人有责的教育氛围,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网络。
当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时,我校三十多名党员成为知心交流的大伙伴,为他们导航,进行心与心的知心交流。
当班级中任何一位同学心中郁闷时,任何一位任课教师都会蹲下来真心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忧。
当学生有悄悄话时,“知心小伙伴”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
如此温馨的环境,如此浓浓的和谐氛围,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到的是友善,感受到的是快乐、是自信与自强。
四、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让心理辅导走进生活,使综合素质得到强化培养。学校的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课堂——合力的加油站
为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我们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希望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和睦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我们开展了孝亲敬长系列活动,如和父母说知心话、做家庭会议的主持人等活动,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2、《心心桥家教报》《家长手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为家长们提供教育经验,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家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办法,同时我们倡导家长积极投稿,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的信息。
五、我们的收获
1、学生在变化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赋予更高的热情。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1)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抽测中,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进步。
(2)实验年级各项比赛居学校榜首。刘韵争同学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胡庄秀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获全国奖、于哲源同学书法比赛获全国三等奖。
(3)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同学,使得每个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2、教师在变化
教师们的育人能力,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能够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在20xx年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学校。教师写出了有价值的论文,如张玉杰校长撰写的论文获房山区论文评选一等奖;许艳兵老师的论文《克服畏惧心理,帮学生建立自信》,获得全国健康杯优秀论文奖; 20xx年张进霞老师的论文《送给学生一缕阳光》获全国一等奖,张玉杰、刘会文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三等奖。
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题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的幼小的心灵,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交流,就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服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拓展,得到温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篇六 家园协作提升幼儿心理弹性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弹性(psychology resilience 也译作心理抗逆力,心理复原力),是近年来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所谓心理弹性,是指在遭遇逆境时,有助于个体良好适应不利环境的保护性因素。也就是使个体在逆境中恢复,或正确面对逆境,保护心理健康不受损害的机制。所以,在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的背景下,心理弹性的研究显得有极其重要。
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werner、rutter和garmezy等研究者发现,有些儿童在极其不利的生活条件中,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心理功能和适应水平甚至超出了正常环境中的儿童。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些儿童心理机制中存在一种保护力的原因,这种保护力也即是心理弹性。在此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探索了导致儿童心理弹性的一些有利因素(保护性因素),如遗传、个体的计划性、情绪与人格特点、对环境的认知与评价等。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对导致儿童不利生活环境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如恶劣的家庭关系、经济条件、生理疾病等。研究者们将这类与保护性因素相反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心理弹性产生作用(即保护性因素战胜危险因素)的假设机制,也进行了少部分验证这些机制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从上述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一方面,心理弹性的研究符合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亦与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心理生活质量的潮流相一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能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能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原因与保护性机制,从而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有针对性地放大保护性机制,主动抑制儿童生活环境中对心理健康有害的因素,增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但另一方面,虽然心理弹性的研究对个体心理健康意义重大,但已有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心理机制的层面,缺少指导实践的、操作性强的提升心理弹性的方法与技术。
二、选题的意义
本研究拟从现有的心理弹性的有关概念、理论出发,探索通过家园协作的途径,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策略、方法和技术,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具体实施。这一选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在实践方面,根据对我园幼儿家庭状况与生活环境的了解,确实有少部分幼儿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生活环境)中存在有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如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家长教育理念与方法不当等。本课题探索家园协作提升幼儿心理弹性的途径与方法,能增进这部分幼儿的心理耐受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当然,对于生活环境中并无明显的不利因素的多数幼儿,提升心理弹性水平也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在理论方面,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提出并验证提升儿童心理弹性的原则、方法与策略,在以往的这一研究领域中较少涉及。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儿童心理弹性研究中实践操作研究较少的不足,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启发。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理论研究,提出通过家园协作提升幼儿心理弹性的策略、方法与技术,并得到验证结果;通过实践研究,使本园幼儿心理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2.研究内容
(1)国内外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综述。通过文献查找与分析完成。
(2)调查本园幼儿生活环境状况与心理弹性水平。通过调查走访与自编问卷测试完成。
(3)构建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通过前两项研究内容的成果的运用,在有关专家指导下完成。
(4)运用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家园协作,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完成。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文献法,获得有关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把握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2)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对幼儿心理弹性水平进行调查。
(3)实践研究法:在家园协作的实践中运用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2.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2023.1—2023.4):资料准备。通过文献检索,建立本课题研究的资料库,并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与总结。
(2)第二阶段(2023.5—2023.6):测量工具准备与前测。根据已有的心理弹性的理论与有关测量工具,制作适合幼儿及家长的《心理弹性问卷》用于研究的前测。
(3)第三阶段(2023.7—2023.8):构建家园协作,提升儿童心理弹性水平的原则、策略与方法。根据本园幼儿心理弹性调查结果,参考有关资料,构建有关提升的原则、策略与方法,并邀请有关专家对策略与方法进行预评,保证有效性。
(4)第四阶段(2023.9—2023.10):提升策略实施。在家园协作中实施提升幼儿心理弹性水平和策略与方法。
(5)第五阶段(2023.11—2023.12):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心理弹性问卷》的施测并与前测对照,评估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效果。
(6)第六阶段(2023.1—2023.6):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五、研究过程调控与管理措施
1、课题的推进方式
根据课题的研究方案循序渐进的开展实践研究工作
2、过程管理措施
(1)、重视对课题研究过程中资料的积累
(2)、每阶段进行课题组研究讨论
(3)、进行课题的阶段总结
3、实施策略
(1)、课题实施前对教师进行培训
(2)、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整合起来,教科研结合开展研究工作
4、课题运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
(1)、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是否围绕课题目标贺要解决的问题在探索;
(2)、定期进行交流很讨论,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3)、强化阶段成果意识,及时总结,利用必要的活动推进研究,对提高研究质量和成果水平有好处。
5、课题活动制度
(1)、定期与不定期交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课题实施的推进研讨。
(2)、利用科研网上的课题档案袋,做好研究资料的积累。
六、预期最终的成果
1.论文:儿童心理弹性研究的新进展
2.自编问卷《幼儿心理弹性问卷》
篇七 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课题结题报告
19xx年以来,我校承担常熟市总课题《聚集素质教育,优化音乐过程的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艺术表现能力》的实验研究,我们课题组积极进行探索和实验,引导学生在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素养,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课题实验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课题研究首先将重点放在唱游教学上。唱游教学是学与玩的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刚从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学习,还具有许多学前儿童的特点,他们的直观形象记忆比逻辑记忆发达,虽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虽好胜性强但又显得比较脆弱,同时他们又表现出爱唱、爱跳的天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会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动作,喜欢把自己当成音乐中的一个角色,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思维和动作,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音乐的知识范围,来创设一定的情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唱、玩、跳,使之从小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激发情趣,培养乐感,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因此在实验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自己的心理发展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使其通过学会听不同的音乐,并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2、平等对待原则:心理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泼、乐观向上的心理气氛中才能有效地进行,只有从尊重学生出发,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学生才会打开自己的心扉,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点面结合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才能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健全的发展。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实验法,从情感领域方面加以探索,不断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二)课题实验的步骤和措施
1、第一阶段(1999.3~1999.8)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方案。
2、第二阶段(1999.8~2000.6)是具体实施阶段,主要采用了以下几条措施:
⑴立足课堂重开发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着重对学生的课堂开发,先让学生认真聆听唱游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鸣,熟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等,体会音乐的基本情绪,只有充分的熟悉了音乐,才能进行编排唱游动作,以进一步理解与表现音乐的形象。唱游活动可由老师设计编排,然后给学生示范讲解,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即兴创编等。
a、教师示范讲解
根据少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对音乐和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根据乐曲指导学生进行舞蹈的表演,或根据歌词设计动作,让学生从模仿到创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表现能力,如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等。
b、学生即兴创编
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凡是在唱游中反映的是小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就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地创编,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等,激发他们的表现力。
⑵参与活动重实践
掌握知识技能的.最好途径是实践,因此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于激发他们的表现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各种音乐游戏、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如《听音接力》《小猫钓鱼》等游戏都可以选用,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个别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表演,使音乐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深刻。
3、第三阶段(2000.7~2001.3)为实验总结阶段,主要是继续实验,提高总结。
二、研究的成果
实验班中的学生能做到边听音乐边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王佳妍等同学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舞蹈《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在校观摩活动上表演,受到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能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塑造形体美,老师学生合作排练的舞蹈《伟人曲》在xx年市小学生文艺会演中获三等奖;在20xx年的元旦文艺会演中,排练的舞蹈《摘葡萄》、《茉莉花》,独唱《冰糖葫芦》分别获等级奖,一堂歌表演公开课《小雨沙沙》在梅李片音乐评优课中获二等奖;本课题的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认识并开拓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艺术美,最终达到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三、对本课题的评价
本课题经过全体课题成员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在实验班中学生做到边听音乐边表演,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和形体美,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把学生的潜意识审美引导到了有意识的审美中,突破了思维局限性,从感受到理解音乐,充分认识并开拓性表现出音乐的艺术美,最终达到创造性的自我表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篇八 心理学调查研究报告
心理学调查研究报告
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此次活动以社会学院历史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2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学习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33题“将下列几项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不能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过于精神紧张死扣书本,不能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再如第29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第3题“你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依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7题中“你认为每个月生活费对自己是否是一种负担,造成心理压力?”有60%的同学认为没有压力。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上大学以后,你觉得最大的挫折是什么?”选择“不适应宿舍生活”的同学占到33%,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人数相当,这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与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与此同时,在第20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题“你觉得现在学校与你理想的大学有多差差别?”中,有56%的同学选择“很大”,这反应了同学同学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中的学校还是有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题“你觉得自信吗?”,有69%的同学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在第5题“现在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你认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自信,这两题都反应了我们的同学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题中“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吗?常常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吗?”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第26题:“你总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吗?你在为之不懈奋斗吗?”只有31%的同学认为“是”。这两题又都体现出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明天没有信心。以上的几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同学在心理上并没有达到平衡,理想总是与现实存在差距的。
本次调查充分反应了以社会学院07历史班同学为典型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活动较为成功。本次活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07历史班表示衷心感谢!
27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75位用户关注
43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