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普陀导游词(精选14篇)

发布时间:2022-07-03 热度:14

普陀导游词

第1篇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

出历史名城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胜地。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关外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诸端寺刹,晨钟暮鼓梵音法号经年袅渺,祥云喜雨龙光清岚百代氤氲,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称之。至辽代,又因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居此山,经大德高僧德韶奏请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九大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鱼、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辽宁五十佳景之大观。

锦州北普陀山四季美景愿各位朋友玩的开心!

第2篇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范本

各位团友:早上好(下午好)!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第3篇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第4篇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范文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内明万历年间血写的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

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第5篇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解说词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东南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解说词,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第6篇 南普陀寺景点导游词

各位团友:早上好!今天起了个大早,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张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第7篇 南普陀英文英语导游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普陀英文英语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wulao peak on the southern end of xiamen is nanputuo temple. the temple's heavenly king hall, the main prayer hall, the hall of great compassion and the shrine of buddhist scriptures are all graced with painted brackets.

the temple was first built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nd rebuil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t is now an imposing multi-layered trapezoidal structure that overlooks the sea. the shrine of buddhist scriptures houses a huge collection of buddhist cultural relics, including a burmese jade carving of the buddha and many important buddhist literature. it is one of the sacred places of buddhism in southern fujian. inside the temple there are the heaven king's hall, the daxiong hall, the great compassion hall, all of which are built in an exquisite and grand style.

enshrined in these halls are the statues of maitreya, sanshi reverend buddha, thousand-handed guanyin (bodhisattva), four kings of heaven, and the eighteen arhats. although all are serious and solemn in appearance, each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another. the temple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pilgrim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cellent craftsmanship of the thousand-handed guanyin is marked by its thousand hands and thousand eyes and glistening golden color.

as to the pavilion where buddhist scriptures are kept, it has a rich collection of the historical articles of buddhism. such as classics, statues of buddhas, bronze bells from the song dynasty, calligraphic works and painting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among them, 'intriguing lotus scripture' written in blood in the wanl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statue of guanyin in white porcelain, a masterpiece of he chaosong, are most valuable.

in the temple are preserved many inscriptions, among which the stone inscriptions written by chen di and sheng yourong in the wanl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one on a stone stele written by emperor of the kangxi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re most famous. behind the temple, inscribed on the wall of a rock is a large word 'buddha' which is 4.66 metres in height and 3.33 metres in width. and farther behind, high up on the mountain stands a screen of five peaks coloured by green trees and bamboos and marked by serene valleys and rocks of pleasing shapes. they are called 'five old gentlemen reaching the clouds,' and are one of the eight grand sights of xiamen. coming to the top, you not only have a view of the mountain undulating in the wind, but also the view of the sea surging in the distance.

five old gentlemen peaks

behind nanputuo temple, inscribed on the wall of a rock is a large word 'buddha' which is 4.66 metres in height and 3.33 metres in width. and farther behind, high up on the mountain stands a screen of five peaks coloured by green trees and bamboos and marked by serene valleys and rocks of pleasing shapes. they are called 'five old gentlemen reaching the clouds,' and are one of the eight grand sights of xiamen.

look from far, the five peaks wreathed by clouds are just like five old men with white beard and hair who have experienced enough swift changes of the world and are looking far into the vast sea. coming to the top, you not only have a view of the mountain undulating in the wind, but also the view of the sea surging in the distance.

第8篇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由于其景点较为分散,所以我们建议您乘坐景区观光专线车游览。在我们为您推荐的这条一日的游览线路中,除了有普陀山三大寺,即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和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铜立像等著名景点,还包括了一处听涛声、看浪潮、戏海沙的游玩胜地百步滩,相信一定能让您愉快地畅游这座海上仙山。

亲爱的朋友,现在您来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了。这里又叫做菩萨顶,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时在这儿还可以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历来也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说法。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

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的灵隐寺、北京大慧寺、以及大同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

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寺又名前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的问:寺庙的正门关着,怎么进去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竟然忘了回去,当他返回到普济寺的时候寺院大门已经关了,他要求开门却遭到了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有办法只能从东山门进入寺内。乾隆回宫后对此极为恼怒,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这也就延续到了现在,只有在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者方丈第一次进门时才能打开,平时的游客们就只能从旁边的侧门进入了。 经过供奉着弥勒佛的天王殿,我们便可来到普济寺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殿大圆通殿。殿堂面宽七间进六间,宏大巍峨,可容数千人,有百人共进不觉宽,千人共登不觉挤的说法,于是也被称为活大殿。走进大殿,可以看到正中供奉的一座毗卢观音像,高约九米,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慈祥含笑,身边还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迎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而我们眼前的这座观音殿为什么叫做圆通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观音只要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表示耳根通,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通。于是圆通便成为了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是不偏倚,无阻碍,圆满通达。

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游览完普济寺的大小殿堂,您还可以到位于其东南的多宝塔看看。多宝塔建于元朝,是由普陀山僧人从江南带回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塔的外观朴拙,稳重端庄,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多宝塔东面,就是普陀山著名的海滨浴场百步沙,这里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浪花连绵不绝,时间充裕的话你不妨前去感受一番。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玉佛殿后面的月台栏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图,是雍正年间雕刻而成的,图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从南京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

九龙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龙藻井,这可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抬头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环八柱,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聚集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因此,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殿中供奉着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所以这里又称九龙观音殿。观音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罗汉像,而在殿内另一边还有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幅画中还有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惟妙惟肖,感兴趣的话您不妨仔细看看。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9篇 普陀山导游词

普陀山导游词范文(精选)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普陀山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陀山导游词1

出历史名城锦州西北行十余里,有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胜地。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关外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

北普陀山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迄唐武德元年即已肇建诸端寺刹,晨钟暮鼓梵音法号经年袅渺,祥云喜雨龙光清岚百代氤氲,故世人皆以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称之。至辽代,又因让国皇帝耶律倍长居此山,经大德高僧德韶奏请辽太后,正式定名北普陀山而闻名天下。其中尤以名贯燕云十六州的“石堂松雪、枫林旭日、苍山观海、红石卧龙、滴水观音、泓池澄晖、烽台夕照”等景观而著称于世。明清两代,更以辽西“第一洞天”驰名海内,为佛、道两教高僧、宗师及信众朝拜之圣地。

北普陀山拥有奇特壮观的山峦;千姿百态的峰石;翠柏菩提掩映的山泉;古树悬挂的峭壁。名峰、古刹、摩崖移步即景,佳景天成。春可听莺啼鸟语,夏可闻蝉鸣桑林,秋可睹栌红霜染,冬可观石堂松雪。四时景致,异彩缤纷,胜如巧笑顾盼焉。九大景区共有五十多处景观,其云、石、水、洞、林、花、鱼、鸟浑然一体,雄、险、奇、幽、动、静、美、妙交相生辉。实为洞天福地,人间胜境。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辽宁五十佳景之大观。

锦州北普陀山四季美景愿各位朋友玩的开心!

普陀山导游词2

北普陀山位于锦州市西北郊,历史悠久。入山门,顺着宽阔平整的板油路向上行走。道路两旁的洼地里,开满了野花,洼地两边的山坡上,是各种高低不同的树木,有的`树木已经是浓绿浓绿的,有的已经变成了金黄。

来到山脚下,抬头远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悠远飘渺。

妈妈说:现在要去找神仙了,第一站就去观音洞拜观音。顺着石头小路向上攀爬,大约走了十多分的路程,就到了观音洞。这里是一个天然的石洞,有四层楼那么高,洞内有观音的塑像,由于是在石洞中,塑像也多了几分灵气。很多虔诚的人们来这里上香,为自己及家人祈福。

从滴水观音下来,乘缆车上了鸡冠山,这是北普陀山的最高峰,整个北普陀山的景色尽收眼底,满目翠绿,那些错落有致的山峰,在佛教悠扬的音乐中,越发显的静谧安闲,充满了神秘色彩。

下山,出山门,我问“妈妈,明年我们还来好吗?”“好!”

再见了,北普陀山。

普陀山导游词3

各位游客,你们好:

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它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之称。

普陀山导游词4

亲爱的各位旅客:

我们来到的地方是著名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成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拥有“海佛天国”“南海圣境”之称。大家在游览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哟!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dd普济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嘿嘿,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呢?但是,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地问:“寺庙的大门关着,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有一个故事:乾隆皇帝装作平民来普陀山游玩,晚上想进普济寺,要求把门的小和尚打开门,小和尚拒绝,他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办法,自豪从旁边的侧门进去。回宫以后,乾隆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普济寺的大门不能打开。就持续到了现在,只有国家领导来才能打开普陀山导游词普陀山导游词。

旅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进入法雨寺,就可以看到九龙壁,九龙壁是用六七十块优质青石组成的,是一个了不得的工艺。

各位旅客,普陀山之旅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

第10篇 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导游词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留下一些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自由活动,现在是下午五点,五点半大家在车上集合,记住我们的车号是闽d88888。

今天我们的行程到此结束,南普陀有着他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这一行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至此!

第11篇 有关自然景观的导游词:普陀山

有关自然景观的导游词:普陀山

亲爱的各位旅客:

我们来到的地方是著名的普陀山。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成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拥有“海佛天国”“南海圣境”之称。大家在游览的时候不要乱扔垃圾哟!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嘿嘿,名字是不是很奇怪呢?但是,当您来到寺前肯定会奇怪地问:“寺庙的大门关着,是怎么回事呢?”这里就有一个故事:乾隆皇帝装作平民来普陀山游玩,晚上想进普济寺,要求把门的小和尚打开门,小和尚拒绝,他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没办法,自豪从旁边的侧门进去。回宫以后,乾隆下了圣旨:从今以后,普济寺的大门不能打开。就持续到了现在,只有国家领导来才能打开。

旅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法雨寺,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进入法雨寺,就可以看到九龙壁,九龙壁是用六七十块优质青石组成的,是一个了不得的工艺。

各位旅客,普陀山之旅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喜欢。

第12篇 普陀山景点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我把普陀山的概况简单介绍一下: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岛呈菱形,南北长 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环岛一周约33公里。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国”之称。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普陀山的山海美景,可谓全国之最了。

相传,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有4700多间殿宇、楼阁、厅堂,3000多僧侣。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期,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各位团友,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唐大中年间,有印度僧人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现身。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日本有个叫慧锷的僧人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船经普陀山海面时受阻,在潮音洞登岸,把佛像留在一个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从这时开始。宋元两代,普陀山佛教发展很快。公元967,赵匡胤派太监王贵来普陀山进香,并赐锦幡,首次开创朝廷到普陀进香。公元1080,朝廷赐予银两建宝陀观音寺(即今前寺)。当时,日韩等国来华经商、朝贡者,也开始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公元1131年,宝陀观音寺住持真歇禅师奏请朝廷的允许,易律为禅,山上700多渔户全部迁出,普陀山于是变成了佛教净土。公元1214,朝廷赐钱修建圆通殿,并指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的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合称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六月,敕封宝陀观音寺住持一山为妙慈弘济大师,带着国书到日本去弘扬佛教,与日本通好,从此,普陀山知名度日益远播。清朝康熙皇帝赐“普济群灵”额于前寺和“天花法雨”额于后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各由此而得。

清末至抗日战争前夕,是普陀山佛教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

客运码头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客运码头,大家现在看到的是xx年新建的码头,可以说它是建得非常漂亮壮观。但是普陀山原来的码头建于1981年。其实它最早的民间客运码头就在不远处的短姑道头,但一有风浪,船只就无法靠岸,交通相当不便,所以就建成了现在规模的码头。它的航线主要通往上海、宁波、沈家门、定海、乍浦、岱山、福州、马尾等。自1992年以来,该客运站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客运站、全国港口客运示范站和全国文明客运站称号。

短姑道头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叫短姑道头。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块奇怪的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短姑古迹”。在古文中“短”是“责备”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过了不久,她嫂子进香回来,问起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刚才拜佛时,发现莲座上观音大士的裙子湿了一片,心里马上就明白了,原来这是观世音菩萨做的善事。后来因为嫂子曾在这里责备小姑,从此,姑嫂停船的地方被后人称作“短姑道头”,观音大士给小姑送饭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踩脚的石块,称为‘短姑圣迹’。

海岸牌坊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四柱三门的牌坊叫海岸牌坊,它位于短姑圣迹上方,建于1919年。四柱三门,翠瓦飞檐,气势雄伟,上有“南海圣境”、“同登彼岸”、“宝伐迷津”、“金绳觉路”、“回头是岸”五重匾额,是北洋政府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等人所题。门柱上刻有楹联:“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日二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这些都是宣扬佛理的意思。

妙庄严路

各位团友,大家往前可以隐约看到一条石板小路,这条小路是自古以来从码头步行到普济寺的必经之路,叫妙庄严路,意思是循此路便可进入妙法庄严的佛国。这条路从短姑道头沿着山坡弯弯曲曲地向上,路面都是由石板铺成的,而且每隔一定距离,就会出现雕刻莲花的石板,莲花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可以插入讲莲花)在路的两旁有“入三摩地”、“金绳开觉路,宝筏渡迷川”等石刻,都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当你走完这段路程,便会觉得此路妙且庄严,实在是名不虚传。

南天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景点叫南天门。它位于南山,在短姑圣迹的对面。南山原来是海中的一个孤岛,和普陀山本岛隔着一条水道,后来建了这座石桥,因为桥身像龙,所以叫环龙桥,又叫大观桥,从此两山连接相通。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这里风比较大,大家先把雨伞收一下。

现在大家请看,这里有两堵石壁相对立,好像一扇天然的石门,因为地处普陀山最南端, 所以叫南天门。石门旁边,有清代总兵蓝理题写的“山海大观”四字,进门是一个宽广的平台,站在这里眺望远方,感觉海和天是连在一块的。门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叫狮子岩。沿着这些石阶爬到岩石的顶上,便可看见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澈,旁边有题刻“龙眼泉”。岩石上还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民间传说这是八仙过海时聚会的地方,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住在这里。

进入南天门,里面有一座茅篷,叫大观篷。它位于南天门狮子石旁,原来是清康熙年间普济寺主持通旭所建,后来倒塌了。1996年由普陀山佛教协会重建。大观篷里面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两旁有关公、韦驮的塑像,还有八仙造像,八仙的上面是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这充分的体现了佛教与道教文化的融合。

金沙

各位团友,在观音跳和南天门之间这处地方叫龙湾,湾前金沙铺地,长570米,过去这里沙质很黄,像金子一样。路上都是黄沙,不见寸土,日光照耀,金光灿灿,佛家称此为佛经所言“金沙布地”处,所以这里被称为金沙。

南海观音铜像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普陀山的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我们所站的地方就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狮,每只7吨多重,好像睡狮刚刚醒来。再看这四尊金刚力士,他们就是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每尊高3.9米,是用花岗岩做的,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前面是哼哈二将。

沿阶而上,第二、三层叫集散广场,正中是一座四柱三门石碑坊,高10.5米,宽21.5米,在佛教中是三门的意思。这四柱正反面都刻着妙善、刘江、白光等人题写的楹联,非常状观。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盘龙云柱。[站在广场,右能见南天门、短姑码头、海岸牌坊和正山门、客运码头,延伸过去便是西天一线和观音洞。左能俯视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

站在广场上,请大家抬头看南海观音“慈眼视众生”的大悲妙相,她妙相庄严,双目非常慈祥地看着我们,左手托xx,右手施无畏印。在佛教中“xx”是古印度圣王战车的轮子,现在比喻佛法,是指佛法能够摧破一切烦恼,就像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岳岩石一样。右手上伸叫施无畏印,表示能够减除众生的苦难。她的身体前倾15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像好象正轻轻移动莲花步慢慢向我们走来,使人顿生膜拜之心。

大佛身高18米,莲花座高2米 ,三层基座高13米,总高33 米。那么观音铜像为什么要做成33米呢?这里有三种解释:第一,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第二,观音有32化身,加上一个正身像,刚好是33种形象;第三,3、6、9是佛教中的吉祥数字,而3加3刚好等于6,3乘以3刚好等于9。

大佛是用亚金铜材铸造的,总重70吨,由96块铜壁板组成,每块重一吨左右,壁板厚1厘米。96块亚金铜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大佛头部高2.65米,宽2.4米,重1.25吨,共用去纯金6.5公斤。这些金子都是由那些虔诚的香客捐献的耳环、戒指、项链。此像堪称当今世界观音铜像之最,是“海天佛国”的象征,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就非常高。

各位团友,这尊观音铜像是199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开光的。开光那天,还发生了一桩奇事。那天,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早晨8点,当妙善方丈宣布佛像开光时,大佛南面莲花洋上空顿时乌云散开,一抹白光从云间射出直照佛像,佛像金光闪闪,佛光普照,好像白衣观音的圣像出现在天空,在场的4000余位海内外信男善女亲眼目睹,纷纷跪拜,承授佛光,无不惊叹。这一奇异现象一直持续到上午九点法会结束的时候。

各位团友,南海观音铜像的基座分两层,底层为功德厅,里面用铜雕、木雕装饰。功德厅面积1100平方米,正中铜柱直径5.6米,通上层顶部接莲花座,其工艺国内首创,铜柱上刻有20幅观音说法图和前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像。铜柱外包有12 米长的纯透明特制玻璃护罩,四周为大型木雕壁画,用进口柚木雕面,每幅长6米,高1.6米。四幅壁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发生在普陀山的四大传说,也就是“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精雕细刻,不仅工艺高超,而且充分显示了普陀山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每年的11月19到11月29是普陀山的观音文化节,这次我们刚好赶上这个重要的佛教节日,门里进去就可以看到有一枚舍利供奉在那里,非常的神圣,大家参观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秩序,也不要在里面喧哗。

二层为五百观音堂,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的名字。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罗汉。罗汉又名“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中修行的最高果位,而在大乘佛教中呢位于第三等。在我国盛行的主要是大乘佛教,它认为能够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涅磐解脱之彼岸。佛是位于最高果位,菩萨位于第二等。获得罗汉这个果位,就意味着断尽一切烦恼,进入涅磐境界,永远不会投胎转世,受人世生死轮回之苦,可以受天人的供养。在佛教中有四大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说法。

好了,那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但是大家请注意,相机拍照时的光线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希望大家在室内参观的时候,暂时把相机收一下,20分钟后我们在礼佛广场集合。

紫竹林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紫竹林。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孙悟空好几次遇到危难,就翻筋斗来到南海紫竹林中求助观音大士。紫竹林,顾名思义,应是紫竹成林,但由于几经劫难,紫竹林遭到破坏。现在园林工人的努力下,已在原处新植紫竹3000余棵。经过精心培育,现已成林,重现了观音道场的紫竹成林的景观。

天王殿—圆通宝殿—大悲楼卧佛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大悲楼卧佛殿的卧佛,是一尊释加牟尼佛80岁涅磐时的佛像。释加牟尼像有很多种不同姿势的佛像,主要有坐像,立像和卧像三种。这个卧佛像呢是根据释加牟尼佛在婆罗双树间涅磐时的体态而塑造的,他面朝南方,侧身而卧,双脚直伸并拢,左手置于身体上,双目微合,很是自在安详。各位团友,这大悲楼的墙两旁画有释加牟尼佛从出生到涅磐的经过,大家可以去仔细地观赏一下。

不肯去观音院

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身看,这座小小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叫“不肯去观音院”。它是普陀山佛教协会在xx年兴建的。原先这里是一座三面简瓦粉墙围着一个小小的院落,里面有一间小平房,是一座精巧别致的小型佛寺。这种布局在传统上叫做“茅篷”。相传,唐咸通四年(公元916),有个叫慧锷的日本僧人从山西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经普陀莲花洋时,突然风浪大作,连续三天都不能渡过莲花洋。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是把观音圣像搁置在“潮音洞”附近的礁石上,被当地居民张氏请回家中供奉。从那以后,普陀山慢慢发展成为专门供奉观音的道场。而慧锷也成了“海天佛国”的开山祖师。

潮音洞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岩石旁刻着“潮音洞”三个字。它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御赐的,相传这是菩萨现身的地方。潮音洞这个名字呢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音好象打雷一样;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每当有浪的时候,声音好象观音在讲经说法,又如千万僧侣在诵经,好象佛在讲经,所以称之为“潮音洞”。大家看,这个洞是因为山石裂缝而形成的,从崖至洞底深大约有10米,这个洞的洞底通海,一半浸于海中,洞上方这两条缝隙形成的二门称为“天窗”,涨潮时,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头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象打雷一样;而且晴天时,洞内像七彩霓虹闪现,非常壮观,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禁止舍身燃指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块石碑,上面刻着“禁止舍身燃指”,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立所。过去,有许多善男信女,用自己的手指当香烛,朝拜观音,以这种虔诚的形式求见观音现身,以求观音引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有人从崖上跳入潮音洞中。清代总兵蓝理为防止这种悲剧发生,就竖碑告示善男信女,不要违背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本意,劝人不要再做此类蠢事。

洛迦山

各位团友请朝东面看,对面就是洛迦山,它的形状很像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面,头,颈,胸,腹,足都很清楚,这叫“睡观音”,也称“海上佛”。

大家往山顶看,有一座塔像巨人一样立在那里,这就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塔。塔高25米,宽2 米,塔身正方形。上饰四面观音像,它采用不同色彩的石块雕刻而成,一层一色,是目前普陀山建筑中的一绝。洛迦山虽近在眼前,但海中波涛汹涌,古时有朝拜者须经过24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的传说。

多宝塔

请各位团友朝南看,这座石塔就叫多宝塔,它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建于元顺帝元统三年,是当时普陀山僧人孚中法师向南京的藩王宣让王募资建成,因此又名“太子塔”。整座塔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32米,有台无檐。每层塔的四面雕有佛龛。内供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元代蒙古统治者所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顶层的四角装饰焦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意为佛报生的净土。它是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有很高的文物价值。xx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团友,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塔的基本情况。塔原本发源于印度,中国古塔开始于东汉,随着佛教、伊斯兰教的相继传入而兴起,它们是为了保藏经书、埋藏舍利、纪念佛祖而建造的。相传有弟子问释加牟尼佛怎样才能表示对他的虔诚,释加牟尼听后便把身上的方裾铺在地上,又把化缘的钵倒扣在上面,再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就是塔的基本雏形。所以呢初建塔是为了纪念佛祖的。我国的古塔可以划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大系统;按空间建筑形象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亭阁式、喇嘛塔、花塔和金刚宝座塔;它所用的材料有砖石、木材、铁、铜等等。古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

石碑坊

各位团友,在海印池南面,“观自在菩萨”照壁西面的妙庄严路上,建有一座四柱三门,花岗石雕凿的石碑坊,它高9米,宽12米。柱上横楣雕刻的云纹与石葫芦非常精致。碑坊前有步行通道到普济寺,显得一派佛国庄严的氛围。过去朝山者多把此坊进入普济寺作为正道。坊里面侧立一石碑,上面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说这是皇帝立下的圣旨,凡官员到这里,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表示对观音大士的崇敬。

御碑亭

各位团友,这就是御碑亭,它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是重檐歇山顶,琉璃瓦筒,金碧辉煌,这在古建筑中的等级是相当高的,为二等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传统建筑屋顶的几种类型: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和单坡。屋顶有重檐和单檐之分,重檐等级高于单檐,所以重檐庑殿顶是等级最高的,其次便是这个重檐歇山顶。亭中有个 “御制普陀济寺碑”,御碑是汉白玉制成的,高3米,厚0.32米,须弥基座,碑首雕蟠龙,上面刻着清雍正帝所写的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原本这块碑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要被摧毁,只是当时有个人在碑上写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字才被保留下来。

海印池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海印池,又喻为海印定,比喻释加牟尼佛的心像澄清的水一样,至明至清。这个池又叫放生池。放生呢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法。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个放生池上面有三座石桥,中间那座桥呢叫平桥,北接普济寺正门,南面接御碑亭,桥中有一个八角亭叫定香亭,供游人歇坐。东边那座拱形桥,名为永寿桥,建于明万历年间,高6米,长33米,宽7.5米,两侧石栏柱上雕有神态各异的石狮20对。狮子是百兽之王,意味着尊贵和威严。西边一座拱桥,名叫瑶池桥,池四周用青石条砌成,池水为山泉所积,池中结满莲蓬,一到夏日,荷花的香气扑鼻而来。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在火灾的时候以备急需。

普济寺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禅寺,又名“前寺”,是普陀山中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占地面积为370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829平方米。

普济寺始建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康熙三十八年(1696年),朝廷赐额“普济群灵”,从此,该寺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家看普济禅寺屋顶上有仙人走兽,前面那个是仙人,后面分别为七种走兽。那么在古建筑学中说,走兽越多代表的建筑规格也就越高,其中九只呢为皇宫所有,为最高等级,这个普济寺的建筑等级就仅次于皇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普济寺的正门是关着的,人们都是从东山门入内的,那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还有个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夜游普陀山,游至佛顶山,游兴起,忘了归程。返回普济寺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乾隆皇帝要求开此门,却遭到拒绝。把门的小和尚说:“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内。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从今以后,此门不能开。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被打开。

万寿御碑亭

各位团友,刚才我们讲了普济寺正山门的传说,但这毕竟是野史,其实现在普济寺山门原为万寿亭,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倒塌了。清康熙皇帝亲笔御书记述普陀山发展史文,立碑竖于殿内,“万寿亭”因此改为“御碑殿”。殿宇三间,建筑面积179平方米,碑用红石制成,高3米,宽1.2米,厚0.2米,重约2.5吨。碑趺用青石制成,长2.15米,宽1.2米,高0.6米,重约2吨。后因普济寺扩大规模,把御碑殿圈入寺内,做正山门。这道门在佛教中呢叫做空门,意思是一切皆空。旁边两道门呢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门,这三道门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三门,意味着三解脱。现在让我们从东山门(无相门)入内。

天王殿(御碑殿、山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天王殿。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个重殿,正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四大天王位于东西两旁,韦驮天王手执金刚杵位于弥勒菩萨像的背后。

各位团友,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绕一条龙(或蛇);北方多闻天王,右手持伞。四大天王,手执法器,掌管四方,合称“风调雨顺”。

各位团友,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韦驮,即佛经中的韦驮天王,它是南方增长天王部下的八将军之一,是四大天王部下的三十二将之首 ,常巡游东南西三洲,护助诸出家人,有“三洲感应”之说。宋以后,便在寺院里塑了韦驮像,由于他曾为释迦牟尼从魔鬼掌中夺回佛牙有功,常被塑成英姿勃勃的卫士形象,十分令人注目。韦驮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叫金刚杵。在过去,韦驮天王手中的杵的不同持法,其寓意也不同。若杵横在胸前或举起,则表示该寺为接待寺;若韦驮天王以杵点地,则表示该寺为非接待寺。云游僧侣来寺,得先看杵,然后决定去留。

圆通宝殿

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参观普济寺的主殿“圆通宝殿”。请看,这个单层失明檐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金黄色琉璃瓦,飞檐翘角,外观庄重,具有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圆通宝殿”有“活大殿”之称,“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大殿高18米,宽42 米,深24米。“圆通宝殿”匾额,是宋嘉定七年(公元12xx年)皇帝所赐。

好,现在请大家入殿。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观音的正身像,又称毗卢观音,是国内唯一的男身男像的观音。她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眉慈目善,脸呈微笑,在莲花座上结跏趺坐,右手持一枝半开的莲花,左手以横臂挡胸,结大悲施弥陀印,她的两旁是她的左右胁侍善财童子和玉女。善财在这里不是善于理财的意思,善财童子和玉女都是佛教中菩萨的名字。

说到观音右手持的那一枝半开的莲花,在佛经中也是有寓意的,它意味着观音已出现了佛心,有慈悲菩萨的心肠;那么如果是含苞欲放的莲花,是说修行者呢有了“大悟”,自高无私之爱;而全部盛开的莲花就代表已修成正果。

师石

各位团友,在梵山东麓,百步沙中间有一小岩坡伸向海中,将百步沙一分为二,俗称“狮子尾巴”。坡峰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四柱小亭子,临海衔沙,位于师石东南,名为“师石亭”,也有人称其为“侍月亭”。与百步沙北端的六观亭,同是游客观日出、聆潮音、赏明月、沐海风的好去处。近沙滩靠水的地方有一块形状像圆台的巨石,它就是师石,是由海水冲刷而成的。这“师石”二字,意谓此石能磨顽铁,能击怒涛,其精神可为人师。当代诗人季位东以《师石》为题作诗:“百步沙头石可师,回头是岸莫疑迟。涛声终古斜阳里,独立苍茫自咏诗”。

仙人井

各位团友,大家看在这几宝岭下、百步沙上,有一堵逶迤曲折的杏黄色围墙,里面有一口井,叫仙人井。大家看墙内老树横卧,冠如华盖,荫蔽天日。树下有洞,上题“万福来朝”。洞中有井,此井紧临大海,井深3米多,泉水由井底涌出,旱不减少,涝不微增,暑则凉,寒则暖,色莹碧,饮之甘美润爽。那这口井为什么叫仙人井呢?相传秦安期生于此汲水制丸,又说西汉梅福、东晋葛洪也曾来此炼丹。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羽客仙人,所以称之为仙人井。洞里面比较暗,大家下去的时候 要小心点。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就在几宝岭上,那为何叫几宝岭呢?以为几宝岭形状像一个“几”字弯弯曲曲,所以叫几宝岭。大家往那边看,有一岩石很像一只大象眺望着东海,那么象上侧还有一岩石,它叫兔岩,形状呢像一只被人驯服的兔子。

朝阳洞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在几宝岭上往东望,就是朝阳洞。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

每当晴天,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像车轮一样,忽然从海底涌起,红光万道,散射在海面,“朝阳洞”因此得名,“朝阳涌日”还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它是普陀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身处此洞,浪涛轰鸣其下,如千百种乐交响迭奏,别有情趣。

各位团友,朝阳庵在民国初年被毁,1992年在原来的地方修建观日阁。这个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建于朝阳洞的上方,阁内分上中下三层,设购物、休息、观海三个大厅,并设有茶室,是观景,休闲,聊天的好地方。

千步沙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滩叫千步金沙,也称千步沙。它位于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南面过朝阳洞即为百步沙。千步沙和百步沙一样是因为它的长度而命名的,它全长将近有1500米 。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摄人心魄。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开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或在游山之后,赤足行其上,让海浪亲抚你的脚面,其趣味,未经亲试者不可想象。或者静静地在沙滩上坐上一会儿,听听潮声。或者干脆换上泳装跃入佛海波涛,它会给你带来无限凉爽。

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二绝。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千步沙东北尽头那边几块石头,石块上题曰“望海”,另一石上题曰“听潮”,也是望海听潮的好地方。据说在那块石头上听潮,心潮会随之澎湃。在“望海”“听潮”两石的山坡上建有一亭,称为“无量寿亭”,该亭为普陀山望海之最,所以俗称“望海亭”。望海亭的北面建有三间石室,那里就是“净土堂”。“净土”即佛教中说的无污浊,无困难的清净世界,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净土”。那墙壁上还刻有佛像五尊,通称为“五祖碑”,均出自名画家王震手迹。那雕刻神态逼真,为普陀山石刻中的佼佼者,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

法雨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法雨寺,又称后寺,它位于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峰下。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最初名字叫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

法雨寺总占地面积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有殿堂房舍294间。大家看法雨寺在建筑布局上是采用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一共有6重殿宇,层层高升,主要建筑有天王殿、玉佛殿、圆通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整个庭院用不同色彩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观。寺内龙风柏、古银杏、连理罗汉等珍贵古树名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都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稀有之物。

各位团友,大家看,在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的九龙照壁,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照壁”又叫“复思”,它的意思是让我们到这里呢要整整衣冠,带着无杂念,怀着敬心去拜见菩萨,进入清静世界。它不同于北京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它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这么多石块拼接,竟然不露一点儿缝隙,看上去像是在一整块青石上雕刻而成,它的工艺真是令人叫绝。九龙壁高2米,凸出16厘米,全长12米。下盘为清式须弥座,四边顶端飞檐翘角,上部是石粱石瓦,梁与梁之间共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好象在画壁间飞动。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法雨寺的第二层,叫玉佛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清末时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加牟尼佛,像高两米,玉色非常好,可惜啊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毁了,现在殿内供奉的是一尊大理石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像高1.3米。

各位团友,大家看玉佛殿后的月台这边石栏上刻有“二十四孝图”,这些是清雍正年间重修大殿的时候雕刻的。这幅呢叫子路负朵,这幅叫弃官寻母,还有大舜耕田,董永卖身,孟宗哭竹等等,这些图都讲述了二十四行孝的故事,上至帝王宫卿,下至平民百姓,流传相当的广,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成了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大圆通殿

各位团友,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大圆通殿,又称九龙宝殿。九龙殿的木材是经康熙的批准从南京明故宫中拆迁而来的。

各位请看九龙殿,它的屋顶为单层重檐歇山顶,属古建筑中的第二等级。(可以插入讲古建筑屋顶的类型)九龙殿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一绝。

请大家抬头看九龙澡井。九条木雕金龙升腾飞舞,一龙在殿顶,八龙绕八根垂柱悬空而下,昂首舞爪,形成“九龙抢珠”之势。形态逼真,工艺精堪,巧夺天工。经鉴定,确认为是明代文物。被浙江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xx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藻井呢是中国传统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含有五行中的以水克火之说,是预防火灾的意思。那龙呢又有辟邪的作用,而且龙性属水,九龙藻井就有辟邪防火之意了。

大圆通殿中供奉高6.6米高的毗卢观音坐像,后壁为大型的《海岛观音图》及善财童子53参群像,两边塑十八罗汉。现在请大家转后看一看《海岛观音图》,场面状观,气势宏伟。画面正中有一慈眉善目的观音,这个观音的形象呢就是她在说法道场普陀洛迦山时的形象,称为“渡海观音”。她站在一条形体庞大的黑鳌上,一手持净瓶,另一手拿杨柳枝向外挥洒,暗喻慈悲的观音以净水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最上面的是释迦牟尼的“俄佛像”,主要讲的是释迦牟尼当年在雪山修道的故事。画中还有五十三参大菩萨,天庭,龙宫等建筑。它讲述的是善财童子参访53位菩萨,最后在普陀洛迦山上参拜观音菩萨修得正果而成为观音左胁侍的故事。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各具特色,惟妙惟肖。现在请大家仔细参观一下吧。

香云路

各位团友,这条从法雨寺到佛顶山的石板路就叫香云路,它有1088级石阶,全长约1公里。此路原为羊肠小道,道光绪三十年(19xx年)慧济寺主持文正和尚同监院庆祥和尚募化砌石而成。1982年舟山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路旁有铁栏杆,为游人攀扶、歇息提供方便。沿香云路登佛顶山,途中有香云亭、云扶石、海天佛国崖等景点,四周秀峰险石,回首眺望、山海奇观尽收眼底,大有“身登青云梯,平碧见海日”的意境。

各位团友,走在香云路上,随时可看到香客三步一拜地往上走,这个是佛教朝拜的礼仪,叫“五体投地”之礼,真正虔诚的佛教信徒呢是从短姑道头山脚下三步一拜到慧济寺的,其精神无不让人敬佩和为之感动。从xx年起,每年的观音文化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万名僧众在住持方丈的带领下,沿香云路三步一拜一直到佛顶山的慧济寺。这一 “千僧礼佛顶,万信齐朝拜”的法会,展现了“海天佛国”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香云路的中段,大家看这块岩石上刻着“海天佛国”,这是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写的,每个字约一米见方。大家再看那边,刻有“云扶石”等石刻,它呢,十分贴切地概括了普陀山的特色。

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在此以“佛顶山顶佛”句求联,后由普陀山的一位农民郭氏以“云扶石扶云”对之,至今传为佳话。郭沫若先生还写下“舟山群岛半千菏”的诗句,意思就是说舟山群岛的一个个岛屿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莲花点缀在中国东海的洋面上,当然普陀山岛是最美的一朵莲花,因为莲花是佛教的象征,它意味着纯洁,清净。

佛顶山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它海拔291米。普陀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到了普陀山,不上佛顶山,就等于没来普陀山”,今天我们上来了。佛顶山也称华顶、白华顶、菩萨顶,山顶呈圆平状,面积约20余亩。白华顶有时云雾缭绕,景名誉谓“华顶云涛”,为普陀十二景之一。

佛顶山上有两大特色,一个是“佛顶顶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个字顺着念倒着念都是一样的,普陀山各处都供奉着观音大士,只有佛顶山上供奉的是释加牟尼佛,它意味着佛是佛教中的最高果位;而另一个特色呢就是“云扶石云”了,就是指“华顶云涛”这一壮丽景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要去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三大寺——慧济寺,因为它位于佛顶山上,所以又叫佛顶山寺。它原先只是一个供佛的石亭,明代圆慧和尚发现刻有“慧济禅林”四个字的石刻,于是在这里创立慧济庵。1793年扩庵为寺,19xx年经过大力扩建成为普陀山的第三古刹。慧济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88.73平方米,大殿有4座,堂7所,楼阁8幢,还有方丈室、客堂150间。

佛顶山上林木众多,全寺深藏于这些郁郁葱葱的古林木当中。这里有块“同登彼岸”的石碑,它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诵经、拜佛、修身养性,共同达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顺一路牌指引,进入一条间嵌莲花石板的甬道,那么这条石板甬道旁呢夹着两道黄墙,走不久,猛有金光闪耀的一座琉璃瓦顶的大寺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各位是否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寺”的感觉呢?

各位团友,这里就是慧济寺了,因为山势的限制,慧济寺中轴线上仅有两进大殿,两侧有一字排开的大悲楼、地藏殿等。各位团友,这大雄宝殿里供奉的是释加牟尼佛,大雄呢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据佛经记载,释加牟尼得道成佛后具有很大的法力,能“降服”四魔,人们就用“大雄”来称赞他的威德高尚,供奉释加牟尼佛的殿堂也就称为大雄宝殿了。释加牟尼的两旁是他的两位弟子阿难和迦叶。阿难呢是富贵修行的,可以求财;迦叶是苦修行的,他们两个分别是佛教的第二、三代祖师。

大家看,大殿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有大梵天王、帝释尊天,以及分掌日、月,树,人间,龙官,地府等天神。其中有两位女神,这位抱着一个孩子的女神叫“鬼子母神”。相传这个女神是一个女魔鬼,经常要吃人家的小孩,佛祖知道后将她的孩子藏了起来,鬼子母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因为找不到而痛哭流涕,后来经其他天神的指引去求见佛祖,佛祖最终让鬼子母痛改前非,后来在佛的济度下,拥护佛、法、僧三宝,从一个恶神彻底改变为佛的护法神。

殿后分别是地藏菩萨和千手千眼观音,释迦牟尼的背后是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及其左右胁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普陀鹅耳枥

各位团友,慧济寺后园有一株世上珍稀的树木,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名叫“普陀鹅耳枥”,此树在1930年5月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首次发现,1932年经南京林科院院长陈万钧教授鉴别定名为“普陀鹅耳枥”。树龄约为2xx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第二棵。这棵树高13米,雌雄虽然同株,但花期不同,极难繁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自然繁殖的幼树。1989-1991年,舟山林科所采用有性和无性繁殖培育500多棵幼苗并进行迁地保护。

大家看,此树是同根生,它的外观有两个特点:一是主干及树枝一律分为两叉,对对相生;二是此树为雌雄同株,根连着根。由于两叉紧连一起,被誉为夫妻树,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有情人在树下拍照留念,很有纪念意义。

第13篇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

普陀山导游词

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形似苍龙卧海。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舟山本岛隔海相望,岸距沈家门6.5公里。岛呈菱形,南北走向,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最高峰白华顶海拔291.3米。海岸曲折,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岛上林木苍郁,金沙铺岸,礁石嶙峋,山秀海美。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并列我国佛教四大名山,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xxxx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梵语音译作“普陀洛迦”,或“补陀洛迦”、“普陀罗伽”等,汉语意为“美丽的小白华(花)”,故有白华山之称。相传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曾到此山居洞炼丹,故唐宋以前,普陀山也称“梅山”。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普陀山盛产我国著名的“四大海鱼” 产品(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斗鱼),尤以黄鱼、墨斗鱼最为有名。每年盛夏捕鱼旺季到时,正是采购新鲜海产品的大好时机。“佛手”是普陀山特有的贝类,是当地特产,每年8月才能尝到。其形似佛的五指展开,两瓣吻合,饶有情趣,煮熟之后吃来香味四溢,鲜而不腻,是海中独特的珍品。另外,“佛瓜”(普陀山盛产的一种西瓜,以皮薄、肉红、甘甜为特点,为清暑解渴的好品种)、云雾佛茶、南海紫菜、还魂草、催生子、石菜花、观音水仙、紫竹都是普陀山特有的,如有兴趣不妨带回一二。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山上原始道教、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紫竹林景区

当您看到眼前的这片茂密的紫竹以及同样为紫色的石头时,我们就来到紫竹林景区了,您也许觉得“紫竹林”这个名气非常耳熟吧?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都记得,紫竹林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好几次遇到危难,孙悟空都是翻筋斗到南海紫竹林求助的观音大士。

紫竹林禅院

紫竹林中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紫竹林禅院,因为建在海边,涛声阵阵,所以最初也叫“听潮庵”,民国八年即公元1919年,康有为为这里题写了“紫竹林禅院”的匾额,禅院内供奉着“紫竹观音”坐像,是普陀山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之一。

禁止舍身燃指处

往海边走,您可以看到前面的一块石碑上,刻着“禁止舍身燃指处”,是明代万历年间官府所设。原来,过去许多善男信女到普陀山朝拜时,为表虔诚,在自己的手指上缠上棉花,沾上烛油点燃,作为香烛,希望能求见观音现身,引渡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明朝驻当地的一位督军觉得这种做法有违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本意,便颁令禁止并立此碑,言明如果再有人这样做,就一定要缉办。从此,这种风气才慢慢被禁止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石碑上的裂纹随处可见,碑文也有些残缺不全了。

不肯去观音院

石碑旁边有一堵黄色矮墙围着三间朴质的佛堂,这就是普陀山著名的“不肯去观音院”,相传在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乘船归国,经过普陀莲花洋的时候,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通行,此时慧锷省悟到,可能是观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故土去日本。于是他祈祷说,如是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庙供奉。船在普陀山下平安靠岸后,慧锷与岛上居民便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这也就是普陀山作为观音道场的来历。

潮音洞

各位团友,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天然的石洞,岩石旁刻着“潮音洞”三个字。它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御赐的,相传这是菩萨现身的地方。大家看,这个洞是因为山石裂缝而形成的,从崖至洞底深大约有10米,这个洞的洞底通海,一半浸于海中,洞上方这两条缝隙形成的二门称为“天窗”,涨潮时,潮水涌入洞中,海浪和石头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好象打雷一样,而且晴天时,洞内像七彩霓虹闪现,非常壮观,这就是普陀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洛迦山

各位团友请朝东面看,对面就是洛迦山,它的形状很像一尊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莲花洋上面,头,颈,胸,腹,足都很清楚,这叫“睡观音”,也称“海上佛”。大家往山顶看,有一座塔像巨人一样立在那里,这就是新建的五百罗汉塔。洛迦山虽近在眼前,但海中波涛汹涌,古时有朝拜者须经过24个莲花浪方能得渡彼岸的传说。

南海观音

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是普陀山景区的精华部分,也是普陀山标志性佛教建筑---南海观音铜像,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去参观。

南海观音铜像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观音铜立像。也许大家会问:舟山处于东海,可是为什么观音铜像要叫南海观音铜像,而不是东海观音铜像呢?这个啊,是因为历代帝王多建都于北方,所以称它之南的地方为南海了。如《尚书》中的入于南海,其实啊,这个南海也是指东海而言的。所以,铜像就叫南海观音铜像了!

检票口上台阶前:大家请看,我们脚下的大理石路中间很规律地铺有青石板,每块青石板上都雕有莲花。莲花是佛教的吉祥物,它有一个特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象征我们佛教来源于尘世又高于尘世。青石板每三步一块,正好可以让进香朝圣的信众三步一拜。(说到这里客人会学着做)

请大家看左手边的栏杆,也是用青石雕成,每一块青石板的正反两面皆有雕刻佛教小故事,一共60幅关于佛教的放生图。表明我们人和动物之间是有感情的,动物们也是知恩图报的,体现了佛教所说的忌杀生、多放生的思想。这些诗词皆是李叔同写的,画则出自于我国著名书画家丰子恺的手笔。

走完大理石路,上台阶:现在我们要上台阶了,请大家猜一下共有多少个台阶?(随客人乱猜,然后让大家自己步行上去验证)这里一共有33个台阶,这33个台阶可不是随便乱凑的,它有多层含义在里面。其一、岛上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观音出生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是观音的三大香会期;其二、三六九是佛教的吉祥数字,三加三合六,三乘三得九;其三、观音的正殿——圆通宝殿(普济寺内)供奉着观音的正身像,加两边的32化身,正好是33尊;其四、普陀山环岛一周是33公里(巧合)。这些也就是我们的南海观音铜像为什么造33米高的原因。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礼佛广场,面积有1683平方米,请看这一对花岗岩巨石,每只有7吨多重,就好象是睡狮初醒,保护着这一带!那大家知道为什么要用石狮子吗?这个啊,是因为狮子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威武和庄严。分辨狮子雌雄的方法,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为左雄又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雌雄,爪下为球,象征着无上权利,必定为雄师,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为雌狮子!大家再来看这四尊金刚力士,高3.9米,用花岗岩镌刻,威武庄严,镇守着佛门。 (至礼佛广场,左手边有块石碑,上书《华严经》其中有段“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客人会问:观音明明是女儿身,怎么是勇猛丈夫?)(解释略,资料中有)

现在请大家跟我沿着阶梯往上走,第二,三层为集散广场,正中一座四柱三门石牌坊,两旁一对7.7米高的花岗岩九龙石柱。大家请看左右对峙的两个手持金刚杵的金刚力士。右边愤然闭嘴的是哼将,那罗延金刚,左边的是哈将,便是密执金刚了,合称为哼哈二将。他们就是《封神演义》中所描写的骑火眼金睛兽的郑伦,陈奇两位将军的形象。但要说明一点的是,在佛教中是没有哼哈二将这样的叫法的。站在这广场上,大家可以往四周看一下,右边能看到南天门,短姑道头,海岸牌坊,正山门和客运码头。向西边便可以看到西天一线和观音冻。左边能看到西方庵,紫竹林,潮音洞等景区。直木可远眺莲花洋,洋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断,层层白浪扑向岸边,那涛声就好象船只在礼佛广场诵经。

站在广场上,抬头瞻仰南海观音的大悲妙相,要是遇上晴朗的日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观音宝相更像是轻移莲步朝我们走来,让人顿生膜拜之心。据说在1997年九月观音像开光的那天,原本乌云密布,早晨8点妙善法师宣布开光时,铜像上方天空顿时乌云散开,佛光普照,在场的4000多位海内外信众亲眼目睹这一盛况,无不惊叹。

现在正对着我们的就是普陀山标志性建筑---南海观音。像高18米,重约72吨,脚底莲花台高2米,直径8米,底下两层功德厅高13米,三部分加起来共33米(33米的解释前面已有,分成三部分是因为每年有三大香会期)。于97年农历九月十九动工,99年的农历九月廿九(避香会期高峰,又是药师佛诞)开光(开光显灵故事略),共用了96块1厘米厚的亚金铜合金,从洛阳铜加工厂水运至普陀山现场焊接后抛光打磨而成,用x光线透视无裂缝后再在其外侧加涂一层树脂漆以防腐蚀。观音脸部是第97块,融合了13斤纯黄金,重约2吨,是最大最重的一块。整个观音铜像造价为3500万(不包括捐赠的黄金),这么多钱政府没有出一分,皆来自于民间信众捐赠,每位捐赠2000元人民币(含)以上的信众名字皆刻在功德厅内,等下让大家进去参观。

佛像用亚金铜材制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壁板厚约6毫米,总重量70吨,大士面容含纯金6.5公斤,96壁板拼装成一尊大佛,并用打磨抛光法将焊缝处磨得天衣无缝。精湛的工艺令人叫绝,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极高。大家可能又会问了:观音她到底是男是女啊???其实啊,观音无所谓男女,她象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礼念,代表的是一种品格,能有慈悲有爱心的人就是菩萨。但是观音的塑像可以塑成男身,女身,动物身等。简单得说,慈悲的人就是菩萨。

观音像微微朝前倾斜15度,衣袂飘扬,左手持法轮,右手施大无畏印,这是漂海观音的造像。请大家仔细观看,观音大士头顶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表示能降服歪魔邪道,是观音正身像的标志。再来看她的双目,垂直向下看着,眉毛像两轮新月,左手持法轮(法轮原是古印度的一种无坚不破的战车,佛教比喻佛法。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法轮能吹破众生烦恼邪恶,如法轮吹破山岳岩石一样;另一种说法是佛法如法轮辗转不停。)她的右手施无畏印(无畏印表示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佛有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大佛身高18米,总高33米,那么这个“33”在佛教中也是有特殊含义的,一种说法是说观音有32个化身,再加上一个正身像毗卢观音就是33;另一种说法是3,6,9在佛教中表示吉祥的数字,3+3=6,3*3=9,所以要用“33”。

请大家仔细观察:观音手中的法轮像什么东西?(客人回答)对!是渔民船上的方向盘——舵。大家请看(手指过去)对面就是全国有名的沈家门渔港,当地很多百姓打渔为生,靠天吃饭。舟山夏天多台风,古时渔民出海捕鱼碰到天气不好通常都是有去无回,所以他们把对生活及收成的希望全寄托在观音身上。观音把舵稳稳地托在手心,施大无畏印,表示她为渔民出海捕渔保驾护航,一切灾难皆可消除。再看:南海观音前面的水道就是渔民出海捕渔的必经之路,通常渔民经过此地,都会跪下来朝观音敬三支香拜三拜后插在船头,保佑他们这趟出海平安并且满载而归。

(回过头来看)观音的脸部呈满月型,这是唐朝观音的审美,眉如柳叶,双目低垂。据说观音两眼睁开也是有规定的,约15度左右,睁太大或太小都不行。有两层含义:一是观音慈悲为怀,慈目视众生,她怀着一颗慈悲心来看我们世间的一切有情;二是观音她不同于我们凡人,我们只有在离她很近的时候,虔诚地仰起头,才能与她双目对视,也表示她跟我们凡人很亲近,没有距离感,你有什么烦心事都可以跟她讲,你看她双唇紧闭,她听后也绝对不会告诉第三个人。大家有没有发现佛、菩萨、罗汉的耳朵都特别长,这是在告诫我们,平时要多听——即不能听一方意见,要广泛地听多方面意见;多看,少说话,多做事。

大家请看观音铜像的右侧,即西边,有大型石雕《玄奘取经》;东边则有《鉴真东渡》,两幅石雕连环画把我们佛教历史上有名的两位人物和史实都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在广场上欣赏到了铜雕、石雕,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功德厅参观木雕和玉雕。在进功德厅之前,大家请看中间那扇圆拱门上有两个金色的三角,能猜到是什么含义吗?对了,就是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进去参观。

南海观音基座分两层,底层为功德厅,二层为五百观音堂。功德厅内:我们面前的这根大柱子可是顶梁柱,直径达13米,除了承托观音像的重量外,还能抗12级以上台风和7级地震,其外围为了美观用紫铜做成壁画,为了防腐又加上3cm厚的玻璃罩。紫铜的东南西三面雕塑的是观音十方世界说法图,北面雕塑的是普陀山首任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89年被选为首任方丈后,用十年时间(当时文革刚结束)恢复普陀山的建筑,并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享有盛誉实在不容易。南海观音是他倡建的 [因当时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与妙老是好朋友)曾有个愿望:在祖国的东西南北中,用五个露天佛像来保佑中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五尊露天佛像分别是:(东)普陀山南海观音,(南)海南南山观音,(西)四川乐山大佛,(北)辽宁千山大佛,(中)无锡灵山大佛。]除此之外他还有三大功德,分别是:杨枝庵——给山上年老的师父养老用;佛学院——全国佛教精品寺院隐秀庵;普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为岛上百姓及香游客提供医疗服务。免挂号费门诊费,药品按成本价供应,检查费用是国家标准定价的一半。这四个功德都被雕在妙老铜像的周围,妙老于xxxx年2月26日圆寂,92岁高龄,他把自己一生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普陀山佛教协会,有2亿多人民币。

功德厅的两边的四幅木雕分别是普陀山四大名间传说故事,长6米高1.6米,选用进口柚木,请浙江东阳的木雕师傅做的,四个故事分别是:短姑胜迹、二龟听法、飞沙填海、蓝公护法(故事略)。还有两副玉雕分别是:莲池夜月(普济寺放生池)、朝阳涌日(百步沙),后面是功德碑,捐赠者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最少的2000元,最多的500万元,由台湾普觉法师捐赠,是人民币可不是台币哦!大家可以去找一下有没有自己认识的人。

二层为五百观音堂,供奉500尊各式妙相的紫铜观音圣像,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上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香客的名字。中间铜柱上雕刻着观音的32应化身。下面给大家20分钟的时间自由参观。但是大家请注意,相机拍照时的光线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希望大家在室内参观的时候,暂时把相机收一下,20分钟后我们在礼佛广场集合。

普济寺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普济禅寺是全山219座寺院中最大的寺院,是山中供奉观音大士的主刹。又叫前寺,建筑面积为11400平方米。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寺前有石牌坊、御碑亭、海印池、湖心亭、多宝塔、万寿桥等等。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现在,请大家环视莲花池,大约有15亩。各位团友,我们现已置身于普陀山十二景之一“莲池夜月”盛景之中。该池古时称“海印池”,建于明朝,原来是僧众放生处,后因种植莲花又得名“莲花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寺前都要造放生池?”放生,本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风俗习惯,后来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相融合,进而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佛事活动。对此,有法师更深刻的开示说:信佛的不应该无辜杀生,应慈悲爱护众生。不仅要求人类之间永久和平,也要求众生的和合相处。反对杀生,提倡放生,暗含着使整个众生界成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苦难的和平乐园。一番话点出了小小放生池的内涵之广、意义之深。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请往前看,池心有亭榭卓立,八角上翘名“八角亭”,又名“湖心亭”。石径环绕,构建精巧,亭水相映,颇具诗情画意,令人遐想。再请大家朝东看,有一座石拱桥,叫“永寿桥”,高8米、宽7.5米,长40米,是明万历三十四年,即1606年所建。桥柱上雕刻神态各异的小石师40只,精巧逼真。往西看,有一座与永寿桥相呼应的小桥,名“瑶池桥”,四角装饰有龙头的图案,每逢下雨,龙嘴吐水,情趣盎然。

请各位朝东南看,有一石塔名“多宝塔”,被誉为普陀山“三宝”(杨枝观音碑,普陀鹅耳枥树)之一,取《法华经》中的'多宝佛塔'之义定名。建于元顺帝元统三年,即公元1335年,是当时普陀山僧人孚中向南京的藩王宣让王募资建成,因此又名“太子塔”。孚中名怀信,浙江奉化人,以勤俭简朴著称,为兴建名山道场,他多次外出云游募化。塔旁原建有太子塔院,现被毁。

整座塔用太湖石砌成,方形五层,高18米,有台无檐。基座平台的四个转角都饰有(虫离)首,张口作吐水壮;第二层用蟠龙绕柱,柱头饰有莲花,龙的体态雄健修长,形象生动,线条流畅。每层塔的四面雕壶式门的佛龛,内供全跏跌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的造型,如观世音塑像体态妙若少女,神情凝妩媚,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顶层的四角饰蕉叶山花,塔刹为仰莲宝瓶,意为佛报生的净土。它是目前普陀山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如此精致而有确切年代的石结构方塔,在浙江仅此一座,不像中国传统的塔玲珑小巧,每层塔的四面都雕有佛龛,里边供奉着全跏趺坐式佛像,属于古代蒙古族统治者信仰的佛教密宗造型,极富元代风格。据考察,这样的塔在中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洛阳龙门石窟,所以它也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过去,每到凌晨,人们常在太子塔院中闻听普济寺传来的钟声,形成“宝塔闻钟”的景观,这也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在此。也可清晰听到百步金沙的澎湃潮声,与悠扬的钟声相交融,颇能启人遐想,发人幽思。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寺院为什么要敲钟?”通俗地说,大钟是警人破迷的信号台,而且每天早晨、晚上要各撞108下。当然,撞108下是有由来的。对此持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之数。”另一种意见是,因为众生界有108种烦恼,撞一下,解一个烦恼,常言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这说明了为什么要听钟声的原故吧。若大家亲身尝试一下,也许就更明了。

请看,前面就是普济禅寺。此处三门并立,中为正山门,较高大,东为东山门,西为西山门。三门即“三解脱门”,意为“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三门分别叫“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又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也称“山门”。其他地方所见到的山门也同此理。它是佛界和俗界的分界线。三门雄姿出现在僧俗众人面前,寓意进门之后,应该僧俗有别,要遵守寺规,不能喧哗吵闹,不要扰乱佛门清净。现在,让我们步入寺内。寺名的由来,过一会儿再向大家解释。正山门紧闭着,大概有人会问:“正山门关着,我们怎么进寺内?”在回答这一问题前,我得讲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皇帝夜游普陀山。游至佛顶山,游兴起,忘了归程,返回时,寺院大门早已被关,要求开此门,却遭拒绝。“国有国法,寺有寺规”。乾隆虽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只有遵守寺规,经东山门入门。后来,乾隆皇帝回宫后,极为恼怒地下了道圣旨:从今以后,正山门不能开。现在只有国家元首、寺院菩萨开光或方丈第一次进门才打开。其实,正门为万寿亭,内竖明万历、清康熙、雍正三块御碑。中间一块是康熙御碑,由石赑驮者。相传石赑是龙的儿子,力大,好负重,曾负过海上仙山。一座功德碑所以要它来背,是暗示人们:康熙皇帝功德无量,只有石赑才能驮得起这无量功德。好,故事讲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从乾隆皇帝走过的东山门入门。

普济寺的总体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圆通宝殿、法堂;东轴线上为伽蓝殿、罗汉殿;西轴线上为罗汉殿,其间还有普门、文殊、普贤、地藏四个配殿。堪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整个布局具有清朝宫殿式的风格。如此这般排列有序,左右对称的院落群,可使信徒有秩序地、有层次地观赏全部寺院,以达到信仰的高潮。请大家亲身体会这种意境。

普济寺的历史:普陀山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佛国圣地,也与本寺的创建有关。普济寺的兴衰起落,也就是普陀山的佛教史。该寺是宋神宗元丰三年,即公元1080年,在原“不肯去观音院”基础上改建,朝廷赐名为“宝陀观音寺”。明、清两朝,本寺经过三次兴废。明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6年,倭寇骚扰海疆,普陀山寺殿僧徒、佛像被移至宁波栖心寺,就是现在的七塔寺,至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由僧人募资修复。明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1553年,倭寇又犯沿海,又迁普陀山佛像于镇海招宝山,隆庆六年,即公元1572年起,再次兴复,朝廷拨金重修,赐名“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本寺被荷兰侵略者抢劫一空,僧众被迫第三次内迁。康熙二十三年,海疆平静,僧众陆续回山。康熙三十八年即公元1699年,朝廷再次赐金重建,并赐额“普济群灵”。从此,该寺始叫“普济禅寺”,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寺名的由来。经雍正九年即公元1731年扩建,寺院规模宏大,遂成现在的普济寺。

现在请到天王殿,正面可以看到殿中塑着一尊大腹便便、开口常笑、身穿金色袈裟的佛像,正在迎接着各位入内。这尊像便是老幼皆知的弥勒像,人称“皆大欢喜”。

弥勒是梵语的音译,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既定继承人。他出生于南天竺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先习婆罗门教,后为佛弟子,先佛入灭,上生于欲界六天中第四兜率天之内院。在兜率天内院为弥勒净土,因此被尊其为“弥勒菩萨”。弥勒经4000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年,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叫“补处菩萨”。

这是弥勒像的化身像。相传,在我国梁朝时,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契此,号长汀子布袋师,形体宽胖,常挺着引人注目的大肚子,背着个口袋走于闹市之中,平常言语无常,乐乐呵呵。他圆寂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弥勒佛一生功行都异乎常人,在临终时说了一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白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知。”后来汉族寺院里都以这位布袋和尚的形象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在三门口了。有楹联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请看殿西侧,分别有四尊气宇昂然、形体魁梧、神态威武的佛像,相对而立,个个似我国古代的将军。这就是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据印度佛教传说,在古代人类所住世界的中心有座须弥山,其山腰有一山名腱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护一天,掌管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 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的山河、森林、土地。这就是四大天王的由来。大家请看,东方持国天王,白身,持碧玉琵琶,是帝释天的主乐神;南方增长天王,青身,持有青光宝剑,相传他能令人“善根”增长;西方广目天王,红身,手绕缠龙,相传他能以“净眼”观察世界;北方多闻天王,绿身,右手撑混元珠伞,左手持银鼠,或左手持释伽牟尼佛宝塔,右手执三叉戟。四天王各有一个从者91子和八大名将,辅佐四天王守护十方。四天王各执一法器,分别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四天王的形象设计主要是受了我国《封神演义》的影响。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驮。现在,立在大家面前的,形象高大,威武严肃的佛像,就是韦驮菩萨,为护法神。关于韦驮的来历,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他是印度婆罗门教所尊奉的天神,其威力无比,能战胜多种邪恶,使人间得到光明,他用的兵器是金刚杵。另一说韦驮是南天王部下八位将军之一,居四天王部下32位将军之首。因韦驮习修梵行,恒力持久,忠于职守,所以把他置于天王殿的背后,面朝全寺中心的主殿,即大雄宝殿、圆通宝殿,监视所有进出寺院的人。相传释伽牟尼佛曾下法旨,布置韦驮的任务是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后来,魔鬼偷走佛陀的佛牙,给韦驮发现,急起直追,追回了佛牙。韦驮以此闻名,担当起保护佛塔的重任。为了方便履行职责,一般将他的像塑建在山门背后。东传中国后,寺院建筑格局有些变化,但韦驮菩萨像与弥勒佛像背靠而塑的传统格局,却依然保存下来。

韦驮现多被塑为青年武将形象,头戴战盔,立身,白脸或金黄脸,双目炯炯有神,时刻注视着前方的大雄宝殿。他的手势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两腕上横着一条金刚杵;另一种是左脚向前立,左手握住金刚杵的柄拄地,右手叉腰,展示了一种勇猛善战、一腔赤子衷心的形象。

好,现在我们过天王殿去圆通宝殿观赏。它是本山的主殿。各位团友,首先让我们欣赏圆通宝殿的外观。请看,这是单层重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顶盖黄色琉璃瓦,上檐为七踩斗拱,下檐为五踩斗拱,飞檐翘角,装饰庄严典雅。整个大殿历时二年才完工,具有典型的清初建筑风格,而且结合了海岛地形和抗风需要,在建筑上有新的发展。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斗拱是什么意思?”这要从中国古代建筑构成来说,由高台基、大屋顶、乘负重、活动墙组成。台基是指高出地面的建筑物的底座,最初是用来防腐、防潮,后来它的作用扩展到乘托建筑物,主要分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的台基,即须弥座,最高级台基。大屋顶,是指很大的房檐,出檐深远,势必影响室内的采光,所以人们又把屋檐向上翘起,这样,房檐不但防风防雨,而且采光效果也好。那么,大屋顶是靠什么来乘托呢?那便是中国建筑特有的斗拱了。斗拱好似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宽长木叫昂,总称斗拱。它位于柱梁之间,由房顶和上屋构架传下来的重量,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子传给基础,起乘下启下作用。斗拱用于殿式建筑,民宅不得使用。从等级上来讲,有斗拱的高于无斗拱的,斗拱多的高于斗拱少的,中国早期木结构建筑是掘坑栽柱,原土回填,后来发展成筑台建基,码放柱石,立柱上梁,大梁之上逐层逐间安装瓜柱与梁枋,形成骨架,随即钉椽子与望板,然后铺泥上瓦。瓦顶完成后再砌墙,装修地面。因此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施工时先做屋顶后砌墙,从上往下交活,二是墙倒屋不塌。明清建筑特点,出檐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基本不采用,重要建筑屋顶主要是全部覆盖琉璃瓦,强调整体布局规矩、严谨。该大殿宽敞壮观,人称“天下圆通殿之祖”,以“活大殿”著称于世,百人共入不觉宽,千人齐登不觉挤。大殿高21米,宽47米,进深29米,建筑面积1961平方米。请抬头看殿前“圆通宝殿”匾额,这是宋宁宗嘉定七年,即公元1214年皇帝所赐。从此,普陀山就被指定为世专供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圆通殿,即观音菩萨正殿,为何观音又叫圆通呢?拒佛教说,观音是耳根通,用今天的术语说,观音的耳有特异的功能。观音一根通,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她听到苦难的呼救声便能眼观,故名“观音”。圆通即观音的代名词,其意思是“不便倚,无阻碍”。即圆满通达之意。

在中国,观音菩萨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佛经记载,遇到危难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菩萨就能听到,并前往拯救解脱,所以叫做'观世音'。唐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一定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但却很少有人不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实际上已成为民间佛教乃至整个民间宗教信仰的核心人物。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说法道场,寺院庵堂多供观音像。由于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普遍广泛的信仰,且传统观音菩萨能显现种种化身,说法济度众生。故圣像形状变化很多,普陀山供奉的观音圣像就有使多种,既圣观音、毗卢观音、海岛观音,俗称鳌鱼观音、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数珠手观音、水月观音、杨枝观音、白衣观音、紫竹观音(南海观音)等等。

好,现在让我们入殿。迎面看到的就好似本山主佛毗卢观音。她头戴毗卢天冠,天冠上有阿弥陀佛像,慈眉善目,脸呈微笑,在莲花座上结跏蚨坐,右手擎一枝平开莲花,左手以横臂挡胸,拇指尖顶在食指尖上,中空成圆形,其余三指而微微分开,结大悲施无畏印。这种形象,就是“圣观音”,又称“正观音”。善财童子和童女恻立两旁。毗卢观音两旁还各塑有16尊不同服饰和形态的观音菩萨,称为'观音三十二应身',也就是观音的32化身,展示了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的各种形象,包括神佛天王、文官武将、僧俗男女和龙、蛇、大鹏鸟等动物和拟人塑像,以显示普度众生的“法力广大”。这些都是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的现身说法形象。三十二应身观音只能以整体形式供奉,不能单独出现,加上中间供奉的观音佛身,这种塑法也正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这些像是1980年重塑的,是出自中国美院雕塑系的师生和72岁高龄的民间老艺人,詹振辉等之手,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姿态庄严逼真,表情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观音是谁?观音是男还是女?”好,先让我们从观音菩萨身世讲起吧。

“观世音”是梵文的音译,译“观自在”,音译为“阿婆罗”等等。唐时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观音”。关于观世音的传说,众说纷纭,各派也不同。显教持阿弥陀佛之弟子之说,密教则持阿弥陀佛的化身之观点。其实,观音在印度为男身。据佛经说,他原是王太子,名不煦。成佛后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与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宏愿要免除众生一切苦恼,佛为他受记,称“观世音”。其意思是“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是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据佛经记载,观世音在无量劫前早成正果,号“正法明如来”。为实现宏愿,普渡众生,今现身菩萨身,到将来成佛之相。佛教各派所传的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及三十三观音,但通常所称的观音指六观音中的圣观音。

要说观音是男是女,从佛教的角度上讲,无所谓男、女,那么,中国女性观音始于何时?据初步考查,女性观音造像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到了明朝,观音普遍为妇女身。因佛教传入中国,逐步融合进中国民族文化而渐渐演变。佛教徒和艺术家们,根据“观音大士慈悲心切,从兹现十界身,以三使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之说,遂把观音塑作各种化身,而女性观音也是人们易于接受的一种,成为一种慈悲和美的化身。在中国,观音菩萨还被说成是古代妙庄王的第二女儿,名叫妙善。从小吃斋信佛,削发为尼,遭父亲妙庄王坚决反对,把她闷死,坠入地狱,而管地狱的阎罗王却将她复活于普陀山附近的一朵莲花上。从此她发誓要超脱世人之外,长出千眼千手,普渡众生,行善天下。据说她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九,成道日是六月十九,涅盘日是九月十九,逐成了普陀山佛国世界三天香会期,形成了朝拜观音的萨那个佛节高潮。十八日、十九日两天,山上各寺僧中都要举行隆重的观音法会,特别是十八日晚,灯烛辉煌,诵经拜佛,通宵不眠。信徒们有的坐夜通宵拜佛,有的经香云路登佛顶。其盛况难以形容。

主殿两边还各有一个配殿,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另外在法堂中还建有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

前面的是法堂,也叫讲堂,是演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建筑规格仅次于主殿,内供三如来佛。以释迦居中,东、西方教主各居左右,共供一殿,为“横三世佛”,表示佛教中以东方为日出之处,象征朝气升腾,万物生长,即为生之乐园;而西方则为日落之地,象征万物归宿,以西方谢世后之净土。整个氛围肃穆端庄,呈示吉祥、顺缘之意。各位团友,普济寺的游览到此结束了,谢谢合作。

西天景区

千年古樟

大家看,这棵大樟树是本山树龄最大的一棵古樟,已有900多岁了,树干胸径达7米,树冠覆盖广达1300平方米,而且不虚不空。普陀山像这样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樟树有1339棵。这是因为普陀山地表深厚、土地肥沃、养分充足的缘故,很适合树木的生长。普陀山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查明的有584种,所以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心字石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心”字石景区。请看,在普慧庵上方,西天门下东南方有一斜坡巨石,面积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中间刻有长5米,宽7米“心”字,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可谓“心怀搏大”,是普陀山单字石刻之最,国内也是罕见。这块石头就叫“心字石”。相传观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经”。佛家以修心为上,“心即是佛”。当代诗人张性初曾作《心字石》诗,“海天胜迹在西天,一字红心耀眼先。恒作人间功德事,是心即佛量无限。”现在众多男女青年游览到此,都喜欢在这里摄影留念,一人拍照表示一心一意,两人表示心心相印,永结同心,以作爱情和友谊的象征。大家不妨也拍张照,留作纪念。

在心字石右上约5米峪谷间有一石叫蛇头石。它向外伸展,隐隐约约出现在草莽荆棘中,它的形状好象蟒蛇的头,离这块石头不远处的西天门石门西面又有一石,形状像蛤蟆,养着头向蛇,坦然自若。传说观音与一蟒蛇精斗法,以神力斗败蛇精,将蛇精点化成石并得道。一天观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以试蛇心。可那蟒蛇一动也不动,毫无伤害蛤蟆的意思,这便是“佛试蛇心”的由来。后来便有人在蛇头石左下角平坡上刻了个大大的心字,更是妙笔点题,耐人寻味。

西天门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这就是西天门。西天门是由三石构成的一道天然石门。请看横石上面写着“西天法界”四字。这是什么意思呢,西天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意指进入无杂念、无困难的清净世界。三块岩石相依,形成天然石门。意谓从此踏入西方极乐世界。这道门非常的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可谓鬼斧神工啊,请看竖石上面写着“证菩提道”。“菩提”是梵语,意为“觉悟”,由此可上西天法界,故曰此门为“西天门”。

我们前面就是梅福庵,它是因西汉梅福曾在此炼丹而得名。据说当年王莽篡权,梅福知道后告诉了当时的皇上,晚年为了避免政乱而来到普陀山隐居,炼丹救治当地的居民,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此处建了寺院,称为梅福禅院。

磐陀石

磐陀石位于梅岑峰东南山岗,出梅福庵西行约百多米处。磐陀石由上下两巨石相叠而成。下面一块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称为磐;上面一块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称为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悬空于一石之上。两石险如滚卵,安稳如磐。陀石顶巅平广,常见有二三十个旅客在其顶上嬉戏,它却纹丝不动,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磐陀石相传是观音大士说法处,陀石西面镌有明代抗倭大将侯继高书“磐陀石”三个大字,刚劲有力,旁有“金刚宝石”、“大士说法处”、“天下第一奇石”等题刻多处。石旁凿有石阶,可缘梯而上登石顶。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旅人如能在此时登上陀石顶,居高临下,环眺山海,真可谓阔景洋洋大观,景色极为壮丽,此即为普陀十二景之一,曰“磐陀夕照”。磐陀石附近有说法台、灵石庵、水牛石、点头石等景观,西侧的山腰中有天柱峰和灵一泉。

大家往东看这块鼓形大石就是观音的说法台石。相传这就是观音说法之处。大家请往西看,那边有一石在土中隆起,一端细圆,一端粗胖,好像一头老水牛在池波中闲游,相传老水牛来此赴会听法,因步履姗姗迟到,惭愧得无地自容,就变成了一块顽石。当地有一句俗语,“摸摸牛的头,一年四季不发愁,摸摸牛的尾,做事有头有尾”。

二龟听法

大家看这两块岩崖上酷似海龟的石头。一龟在崖顶回首顾盼,好象有等候之意,而另外一只呢正焦急地往上爬。大家可能会问这种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这两块石头,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讲相传有二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在说法台上说法,只因听得入了迷,忘了归期,误了大事,龙王一气之下便把它们化作了石龟。据地质学家从龟背上取下的化石分析这两块石头来自海洋深处,在一次地质运动中才冲出海面。它告诉我们,什么叫沧海桑田。

观音洞

观音古洞在普陀山梅岭西麓。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天然形成,形状像蘑菇的石窟就是观音洞,是普陀山最大的石室,此洞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叫梅福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此庵因西汉梅福曾在此炼丹而得名。1983年,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里面是尼姑庵,内有圆通宝殿,殿中供奉的是25圆通。观音洞附近原来是没有殿宇的,只有几株杨梅,所以古时也称“古梅岑”。后经多次扩建,形成了庵院。大圆通殿里供奉的是杨枝观音坐像,它与我们普陀山的多宝塔,普陀鹅耳枥树并称为普陀三宝。

百步沙景区百步沙---师石---先人井---朝阳洞---千步沙

我们眼前的这个沙滩就是百步沙。它位于普济寺、多宝塔以东海滨,沙滩全长500米,因此而得名。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海域辽阔。每当夏秋时节,白天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一顶顶漂亮的太阳伞,身着泳装的人们浴场戏水逐浪,他们会把沙子铺在身上享受“沙浴”,沐浴阳光。那沙子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沙浴呢有助于强身健体。夜晚海风轻拂,空气清新,更是游客纳凉散步的好去处。沙中间还有一小坡延伸海中,坡冈上筑有一小巧玲珑的亭子,供游人观日出,聆听潮音,沐浴海风,别具一番情趣。

师石

在梵山东麓百步沙中间有一小岩坡伸向海中,将百步沙一分为二,俗称“狮子尾巴”。近沙滩靠水的地方有一块形状像圆台的巨石,它就是师石是由海水冲刷而成的。这“师石”二字,意谓此石能磨顽铁,能击怒涛,其精神可为人师。当代诗人季位东以《师石》为题作诗 “百步沙头石可师,回头是岸莫疑迟。涛声终古斜阳里,独立苍茫自咏诗”。

大家看在这几宝岭下、百步沙上有一堵逶迤曲折的杏黄色围墙,里面有一口井,叫仙人井。大家看墙内老树横卧,冠如华盖,荫蔽天日。树下有洞上题“万福来朝”。洞中有井,此井紧临大海,井深3米多,泉水由井底涌出,旱不减少,涝不微增,暑则凉,寒则暖,色莹碧,饮之甘美润爽。那这口井为什么叫仙人井呢?相传秦安期生于此汲水制丸,又说西汉梅福、东晋葛洪也曾来此炼丹。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羽客仙人,所以称之为仙人井。

我们现在在几宝岭上往东望,就是朝阳洞。洞外巨石参差,积叠人海。洞面朝东,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 每当晴天清晨在此看日出,观海景,景色壮丽,叹为观止。旭日像车轮一样忽然从海底涌起,红光万道,散射在海面 “朝阳洞”因此得名“朝阳涌日”还是普陀十二景之一。它是普陀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去处。

我们现在看到的沙滩叫千步金沙,也称千步沙。千步沙和百步沙一样是因为它的长度而命名的,它全长将近有1500米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松软,宽坦软美,每遇大风激浪,则又轰雷成雪,摄人心魄。千步沙沙坡平缓,海面开阔,且水中无乱石暗礁,常为游泳健儿所青睐。夏日里来的游客千万不要错过这一景观。千步金沙并不只是白天很美,每临月夜,婵娟缓移,清风习习,涛声时发,其清穆景色更为诗意盎然。故有人曾将其与壮丽的朝阳涌日,合称普陀山二绝。

慧济寺

现在您来到的就是普陀山的最高处--佛顶山了。这里又叫做'菩萨顶',是信徒们顶礼膜拜的圣地,此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时在这儿还可以欣赏到罕见的海市蜃楼和佛光景象,所以历来也有'不上佛顶,等于未到普陀山'的说法。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普陀山最高的寺院,它雄踞山巅,倚天面海,仙云缭绕,风光壮阔,但因为建于山谷之间,占地面积有限,所以慧济寺的布局便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为短轴线,向两侧作不完全对称地展开,左右殿堂、钟楼、厢房等建筑,均以游廊相接,加之中间的天井,便组成多个院落。尤其是东院新建的汉白玉荷花池,雕栏玉砌,水亭曲桥,别有一番江南园林的风味。

慧济寺的主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在主殿中供奉佛祖,与普陀山中其他寺院主殿供奉观音菩萨不同。原来啊,在山顶供奉佛祖而不是观音菩萨,暗示了佛祖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在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不能例外的。大殿两侧的厢房里,塑有'二十诸天',简单点讲呢,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佛教认为,佛陀济世传播佛法之时,如果没有得力的护法人,则会佛道陨落,所以佛国中才有许多的护法天神存在。他们都具有非凡的神通能力.可以帮助佛陀传法,也可以震慑那些危害佛法的人。但是佛教的护法神可不仅仅是这二十诸天,而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支队伍的名字叫做'天龙八部',代表了八支部队,其中天部和龙部是最为重要的,而我们面前的二十诸天,就属于'天部'。为了表示这些护法天神对佛祖的尊敬,他们的姿态都是往前倾斜15度的,除了普陀山慧济寺以外,塑有这二十诸天的寺庙还有杭州的灵隐寺、北京大慧寺、以及大同的华严寺等。

当然,作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三大寺庙之一,慧济寺也有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叫做'观音殿',与其他寺庙的观音殿不同,这儿除了供奉有一尊2.7米高的观音菩萨像以外,四壁还镶嵌着总共100多尊线刻观音像,汇集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名家的绘画杰作,这些珍贵的观音宝像石刻,也是慧济寺重要的文物珍品。

慧济寺后门,有一株'普陀鹅耳枥',据说它最早是古代一位缅甸僧人来普陀山朝拜时带来的,树高13米多,从地表处开始分两叉,往上分叉均一分为二,很有规则,并且雌雄同株,每年五月开花,十月中旬果子成熟。但因为其繁殖率极低,在其原产地缅甸早已绝迹,属世所稀有。因此它也就成了普陀的象征,成了佛界的菩提。

要是您对普陀山的其它珍贵植物感兴趣的话,不妨再到寺后坡下的新姜子木看看,这是一种仅见于浙江的珍稀树种,被誉为'佛光树',每当春季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之日,它的嫩梢枝叶上就披上金黄色的绒毛,在阳光里熠熠闪光,好像一个报春的使者,为海天佛国增光添彩。

从慧济寺出来,您还可以站在海拔300多米的佛顶山上远眺壮阔的海景,要是天气晴朗的话,可以看到舟山群岛中大大小小的岛屿像一朵朵莲花般点缀在中国东海之中,在这些群岛中,最著名的就是不远处的洛迦山。您看,洛迦山的形状像不像一尊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安详地躺在海面之上呢?要是仔细辨认的话,还可以分辨出她的头、颈、胸、足等等,所以它也被人们称为'睡观音'或'海上卧佛'。据说,观音当年就是在洛迦山修炼得道后,飘洋过海来到普陀山开辟了道场,所以不少前来普陀山的虔诚信徒都会乘船去洛迦山朝拜一番。

好了,佛顶山慧济寺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往南步行下山前往法雨寺的话,途中可以欣赏到不少石刻,其中刻在一块巨岩之上的'海天佛国'四个大字最为有名,传说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的手笔,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一大代表性景观,有兴趣的话您不妨去拍照留念。

法雨寺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因为其位于第一大寺普济寺的山后,所以又叫做'后寺'。佛家认为,佛法滋润众生,就好像雨水泽被万物,于是有了'法雨'的说法。法雨寺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经历多次劫难,到康熙三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御书赐额'天华法雨',因此定名为'法雨禅寺',雍正皇帝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法雨寺也就因其殿堂楼阁规模宏大,雕梁画栋,而成为了东南名刹。

远观法雨寺,您会发现,在建筑布局上,它采用了依山取势、分群递升的方法,几座殿堂在台基上逐级升高,气势不凡。整个寺院用天蓝、淡绿、鹅黄、紫红等色的琉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射出万道彩光,形成'佛光普照'的奇丽景象,远远望去,更是给人空中宫阙之感。清末康有为曾写下'锦屏临海浪,法雨飞天花'来刻画法雨寺的山海胜景。

想要走进法雨寺的佛堂,首先得经过寺前的莲池,它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清朝光绪十八年建造,这里所产的莲子,历史上曾经作为贡品,由杭州织造府进贡给朝廷。莲池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叫做海会桥,'海会'的意思是指诸佛菩萨聚会在一起,其德行之深、数量之多就像广阔深邃的大海一样。海会桥将池塘分割为东西两潭,两侧栏板的双面浮雕上有各种戏剧故事、飞禽走兽等图案50多幅,雕刻精致,为普陀山石刻中的精品。

走过莲池,我们首先来看看九龙照墙,这是1987年新建的一个景点,这面九龙壁高两米,全长12米,下盘为须弥座,四边及顶端飞檐翘角,上部的石梁、石瓦间雕有十七条造型各异的小龙,而中间石板上的九条青龙昂首舞爪,争抢龙珠、栩栩如生。乍一看去,它好像是由一整块青石雕刻而成,但要是您足够仔细的话,会发现,它竟然是用60块70厘米见方的优质青石精雕细刻拼接而成,拼接处严丝合缝,不露痕迹,不得不让人赞叹其工艺的精湛。

欣赏完九龙壁,我们经天王殿到法雨寺的第二层--玉佛殿参观,它的得名,是由于当初这里供奉着一尊清朝末年从缅甸请来的白玉释迦牟尼像,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在供奉的这尊佛像,是1985年从北京永乐宫请来的。玉佛殿后面的月台栏杆上,刻有'二十四孝'图,是雍正年间雕刻而成的,图中的24位孝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也是佛教与儒家学说融为一体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雨寺最著名的'九龙宝殿'。据《普陀山志》记载,康熙三十八年三月,皇帝南巡到了杭州,接见法雨寺的主持,并且下发了'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于是从南京明朝宫殿中拆下12万张琉璃瓦送到普陀山,建成了颇具皇家气派的九龙殿。

九龙殿中无梁无钉,堪称古建筑的一绝。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九龙藻井,这可是明代留存下来的文物,抬头往上,可以看到藻井下悬着一颗大珠球,一龙盘顶,四周有八龙环八柱,就像是要来抢夺这颗宝珠,构成了'九龙戏珠'的图案,形态逼真、巧夺天工。据说这九龙藻井还有防火的作用,因为龙能吐水,而藻井的形状是可以将水聚集起来的,所以要是供奉的香火不慎点燃了佛前的经幡,殿上的九龙就会吐水灭火,因此,这九龙藻井就成了普陀山的镇山之宝。

殿中供奉着10米高的毗卢观音像,所以这里又称'九龙观音殿'。观音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位苦行中的罗汉像,而在殿内另一边还有一副场面壮观的《海岛观音图》。画面正中,慈目善眉的观音菩萨站在一条庞大的鳌鱼背上,一手拿着净瓶,一手拿着杨柳枝向外挥洒,菩萨手中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原本是普洒法雨、弘扬佛法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多种含义。人们认为,杨柳枝可以消灾除病,净瓶中的甘露随杨柳枝洒遍大千世界,暗喻着慈悲的观音用净水来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到达彼岸的极乐世界。这幅画中还有天庭、龙宫等建筑,整个画面布局合理、人物众多、惟妙惟肖,感兴趣的话您不妨仔细看看。

进香贴士

1、请香:在别的地方买东西可以称做买,但到了寺院买香请称做“请”;

2、大门:无论是哪个寺、哪个庵,你都不可以从正门进去的。那是给出家人走的;

3、垫子:选择磕头的垫子,也千万别认为正中间的一定是最好的,那也是为出家人准备的;

4、手心:磕拜的时候,手心得向上,那是对佛祖的尊敬。手心向下是拜祖先的;

5、香火:去专用的点香处点燃香火,可别去插香的地方取火,也不要图方便用自己的打火机点火;

6、左右:请用左手请香火,佛教认为左手是最干净的,然后,恭恭敬敬的用右手插在香炉中;

7、许愿:通常你要记得告诉佛祖你叫什么,家住何处,有何事相求,事成后何处还愿;大多数信士不管来到哪个殿前直接就磕头许愿,实不知佛菩萨有求必应,有求才有应。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求的是哪位佛菩萨那么佛菩萨怎么应呢?所以当自己跪拜时请先了解佛菩萨名号;

8、还愿:只要心诚则灵。不过如果你每逢寺院即烧香许愿,一旦灵验后,忘了还愿,那可不是什么太好的事。建议你可以四处烧香拜佛,以示敬意。但许愿的话,选一两位佛祖就可以了;

9、法器:佛门中有很多法器,诸如木鱼、凳几,拜完佛祖后,可以稍稍抚摸,以求点佛气。不过千万注意,别摸在我佛贵体上。

相关提示

上香主要是为了表达:1、向佛菩萨问好;2、用香气薰去自己身上所带的世俗恶味;3、比喻燃烧自己,广度众生。因此,香并不是用来贿赂佛菩萨的交易,不该怀着“你看,我今天给你烧了这么贵这么多的香,你可要帮我实现愿望”这样的功利之心。心中若是有十分想要跟佛菩萨说的话,只须在佛前安静,庄严地上一支清香,将其插在香炉中,再合掌在心中默默诉说即可,至诚供养的香没有贵贱之分,佛菩萨反而不喜欢那种很大很贵很夸张的一烧起来就乌烟滚滚的香,只要插在香炉里的香满了,寺院的师父们就要来[磨香炉]---要把插在里面的被烧剩下的红色香脚一一拔出,再用专门的磨盘来把炉中的香灰抹平,如果来访的游客人人都一大把一大把地烧,就会加倍增重寺方的工作负担。

以下是关于烧香的正确姿势,有的人只要一听说要教正确的姿势就会很反感地说“有那么多可计较的吗?心诚则灵就可以了,姿势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不学也罢!”。可是,如果连最起码的佛寺礼仪都不谦虚学习的话,还有何“心诚”可言呢?民间最常见的错误烧香姿势,是将香捧在胸前,上下作揖甩动,或者身体转向不同的方向,一边转一边甩动手里的香,意思是要拜各个方向的菩萨。这样上香有两个坏处:1.看起来不庄严,把佛事迷信化;2.作揖抖动双手时,被甩出来的香灰容易烫到别人,或者烫坏佛寺的设施。所以正确的上香姿势是,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顶端对准佛像,保持这个姿势,心中默念:(1)自己问候的这位佛菩萨的名号。比如[無大悲观世音菩萨],对佛菩萨行注目礼或(2)默念上香偈:“愿此香云,普遍十方,供养三宝,护法龙天, 普薰众生,同入佛智” (这个是专业的上香方式,比较适合在寺里工作的人使用)然后,把香插到香炉中,再返回佛前,于佛两边的拜垫上跪下,合掌向佛诉说心中要说的话,然后三拜,起身问讯,再离开。专业佛寺工作人员则可在念完上香偈后持香离开,把香插在指定的地方;如出食台,往生殿等。

每座寺院内都有正规的请香处,不要相信所谓的发财香智慧香长寿香,把单纯的烧香变成复杂化,贵族化,误导香客成套的,高价格的购买。心诚,则每座寺院佛前烧三支香足矣。

如果要求愿,一定要告诉菩萨自己叫什么名字,出生地点和时间,然后把自己的心愿告诉菩萨。普陀山的庙很多,一定要记住你在哪座庙拿个菩萨面前许愿的。以后要来还愿的。如果要许愿一定要带蜡烛。可以点在大殿外面专门点蜡烛的地方,也可以直接供奉在菩萨的佛台前。如果求事业可以向普贤菩萨求,如果求智慧可以向文殊菩萨求,如果求姻缘可以在南海观音,不肯去观音庙,还有普济寺的大殿最大的观音像那里求。如果求子可以在洛迦山,普济寺,慧济寺那的送子观音那里求。如果求平安可以向观音菩萨求。据说很灵验。总之普陀山上的每个庙都很灵。

许愿的时候,切记不切实际,不能有贪念之心,不然菩萨是不会显灵的。不能说我今年要赚几百上千万,马上彩票中个大奖,或者娶个年轻漂亮的老婆,嫁个有钱的丈夫等等。这些都是妄念,人的贪欲,执着之心。万事只求平安,不能和自己的实际相差太远。点香的时候用左手点香,不能在别人的香上借火。女人大姨妈来的时候不要去上香。

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烧可以烧一枝,可以烧两枝,最多烧三枝。不必多烧。进庙烧香,可以自己带,也可以从外头买,不过一般大殿上都备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点功德钱,如果困难,放心菩萨不会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样有功德。不过见过很多信佛的人请上一串念珠挂在脖子上,师父说这样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们以后如果请了念珠,请把他带在手上。

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庙里的垫子中间是给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在庙里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拜佛。

进庙前沿尽量不要走中间,沿阶梯边沿而上,男左女右,进门时尽量不要走正门,因为方丈门朝晚课时都是从正门进的,而沙弥等从偏门进,所以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尽量应该从偏门进,男左女右,进去时尽量跨右脚,出门时也从偏门出就是,不要踩在门槛上(一般寺院门槛做得很高)。进庙门的时候,千万不要踩门槛。(据说门槛是神的肩膀还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第14篇 山西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

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篇一

普陀山西天景区首要包罗千年古樟、西天门、达摩风、心字石、梅福庵、磐陀石等旅游景点。

从普济寺西行数百米,过一石板甬道到舟山市疗养院步入庵门,一巨樟赫然在目,伟枝四出,矫然横空,宛如群龙游云,树枝掩蔽数亩.这就是普陀山上的千年古樟.巨樟数龄已达九百余岁,杆围达7米多,材积约70立方米,游人莫不以一睹其雄姿为快.

以前寺出发揽'西天'诸胜,必经西天门.所谓西天门,即由三快巨石架成的一道自然石阙.石阙狭小,仅容一人佝腰通过.上方横石题有'西天法界'四字,直立题有'证菩提道'四字.'菩提'系梵语,意为'觉悟'.由此可上达摩峰.

灵鹫峰巅有一快20余米高巨石,如人伫立,锐首丰背,游人如从紫竹林路上远眺此石,与那兀立面壁的达摩极为相似.达摩峰不和有摩崖石刻'瀛洲界'三字.

西天门下西南偏向有一巨石,广约300米,圆浑滑腻,中间刻一庞大的'心'字,足有5米高、7米高,“心”字的中心一点可坐八九人,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坐,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笔墨。此字刻于何年、出于何人手迹无从查考,但至少清代早年就已有此石刻。佛家以修心为上,现在,人们虽不从这个意义上去领略“心”字,但浩瀚青年男女到此游览,都喜好绕着“心”字环行一周,或在“心”字中间拍照留念,以作恋爱和情意的象征。

心字石上又一石,隐现于草泽波折中,其状酷似蛇头;距此石不远处,在西天门石阙西侧又有一石,形肖蛤蟆,翘首象蛇,坦然自若。据传,有一蟒蛇精经观音修养而得道。一天,观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从此以有人在蛇首石下刻了一个“心”字,更是蕴藉深刻,耐人寻味。

从西天门上行,穿过一段落间石板通道,即到梅福庵。此庵因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暮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与洞中.山民为眷念他,取山名梅?,并建此梅福庵.梅福庵局限不大,但大殿金碧光辉,大殿东后侧的灵佑洞即昔时梅福炼丹洞,洞中山泉清亮见底,含多种矿物质,人称'仙水'.游人到此多一饮为快.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便见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快巨石相叠而成,上石上广下锐,高达3米,宽近7米,顶巅平展,可容三十人阁下,拾级而上,以观沧海,视野宽广.下石周宽大20余米,将上石托住.两石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无着处.相传有人曾牵线横割而过,往后试者皆无乐成.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巩固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全国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在磐陀石西端,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顾顾盼,似在静候;一龟仰面伸颈,勉力攀附,一副急不行耐的样子.

传说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出神,不觉误了回归时间,化龟为石.

又说二龟一雄一雌,尘缘未断,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观音罚作石龟.前者传的奇,后者传的妙,平分秋色.

梅峰西麓有一自然古洞,称曰观音古洞.洞中石乳倒悬拄地,状如垂云.附近洞壁及石柱上均镶有观音像,荒行可通.洞旁建有观音洞庵.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

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篇二

普陀山西天景区位于普陀山的西南部,景点沿梅岑山脊漫衍,有梅福庵、圆通庵、观音洞庵、灵石庵、千年古樟、景区茂林秀竹、浓荫遮日、以奇石浩瀚为最,如心字石、磐陀石、说法台石、二龟听法石、鹦鹉石等。

立在山顶举目远望,但见天各一方,远处的普陀山机场、跨海大桥,近处的水师基地、龙沙新村,以及南麓的梅岑路和我们的住宿处一清二楚。我在沿山路游览景点的同时,趁便拍摄了一些远眺的照片。

一样平常的游览蹊径是从普济寺出来,从千年古樟、心字石开始由东向西游览各景点,但我们住宿的处所接近西天景区的西口,以是导游便教育我们从观音洞开始由西向东游览。

观音洞:梅峰西麓有一自然古洞,称曰观音古洞。洞中石乳倒悬拄地,状如垂云,附近洞壁及石柱上均镶有观音像。洞旁建有观音洞庵,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

二龟听法石: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顾顾盼,似在静候;一龟仰面伸颈,勉力攀附,一副急不行耐的样子。传说二龟受东海龙王之命前来偷听观音说法,因听得出神,不觉误了回归时间,化龟为石。又说二龟一雄一雌,尘缘未断,在听法时眉来眼去,顾盼传情,被观音罚作石龟。前者传得奇,后者传得妙,平分秋色。

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垒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磐陀石顶巅平展,常见二、三十个游客在其顶上嘻戏,它却纹丝不动,其实是不行思议的一大异景。磐陀石险如滚卵,却巩固如磐,亿载未动,万劫不摇,为普陀胜境之绝。石上题有“磐陀石”、“金刚宝石”、“全国第一石”、“通灵”等字。“磐陀石”三字系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梅福庵:西汉寿春人,曾任南昌尉,后弃官游历江湖,暮年来到普陀山居洞炼丹后死于洞中。山民为眷念他,取山名梅,并建此梅福庵。梅福庵局限不大,但大殿金碧光辉,大殿东后侧的灵佑洞即昔时梅福炼丹洞,洞中山泉清亮见底,含多种矿物质,人称“仙水”,游人到此多一饮为快。

西天门:所谓西天门,即由三快巨石架成的一道自然石阙。石阙狭小,仅容一人佝腰通过。上方横石题有“西天法界”四字,竖石题有“证菩提道”四字。“菩提”系梵语,意为“觉悟”。

心字石:广约300余平方米,圆浑滑腻,中镌一庞大的“心”字,此字长5米,宽7米,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是普陀山上的最大石刻笔墨。此字刻于何年、出于何人手迹无从查考,但至少清代早年就已有此石刻。佛家以修心为上,现在,人们却不从这个意义上去领略“心”字。浩瀚青年男女到此游览,都喜好绕着“心”字环行一周,或在“心”字中间拍照留念,以作恋爱和情意的象征。旁边有出售齐心锁的小摊,供人购置后锁在山沿的铁索栏上。

心字的佛法意义被今人演绎为世俗寄义,可谓古为今用之一例。现在在各地的旅游胜地此类例子触目皆是,我以为这种“古为今用”“与时俱进”是一种退步,是对佛祖或先人的轻渎。

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篇三

伴侣们,我们此刻已经站在西天景区的门口了,那我们西天景区是整个普陀山全山石景群集之处,各人来看一下这个景区游览蹊径图, 那我们等一下第一站到的就是观音洞庵,我们风俗上称之为观音古洞,哪里有我们普陀最迂腐以及最瑰丽的女生像,因此它就作为长命的代表,再上去就是二龟听法石了,这二龟听法石有人说是东海的两只龟丞相到这里来听法的,有人又说是两只海龟,这个各人上去看看到底像什么哦。在这里我要提示一下各人,在这二龟听法石前面万万不要留影,由于在我们这里龟是骂人的话,你要是在哪里留影的话人家会说那显着是三只龟嘛。接下来就是磐陀石,这个是两块石头叠起来的,上面一块叫做磐,下面那块叫做陀,它的体积是43立方米,总重量有四百余顿,1916年孙中山老师来的时辰为这两快石头取名为灵石,此刻那石头上已经看不到这两个字,昔时刻上去的此刻已经磨掉了,以是就在旁边建了个灵石庵,由于跟孙中山老师有关,以是这个灵石庵又作为官运的代表。

再上去我们可以到梅福庵,这个梅福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道人,少年的时辰在长安修业,中年的时辰就在朝廷做官,暮年的时辰为了其时的一个战局,就是王莽之乱,而隐居到这里练丹药,由于他练的丹药是给黎民治病的,以是在他身后黎民为了感激他就给他建了这个梅福禅院,因此此刻这个梅福禅院就作为了福分的代表。所谓西天线上的代表福禄寿的就是这三个庵。也是我们整个景点的中心,那这个圆通庵是一个女子佛学院,那这个内里是不多外开放的。再接下来就是这个西天门,是由三个石头叠起来的,这个就是佛界于俗界的交错点。再就是这个心字石,心字石是全山最大的一个单体摩崖石刻,它的面积是三百平,这个心字的一个点上就可以坐下七八小我私人,可是小余提示各人不上任意做心上人,这要不太安详,那我们应该站在红心的下面,各人同心并力,一路红心向上,我们这里有个说法是一小我私人拍是同心用心一意,二小我私人就是心领神会,各人一路拍就是同心并力,那不是一家人就不要一路拍了,那叫三心二意哦。等一下我们可以去哪里照相留念。

最后再坐车前去普济寺。真个行程必要一个半小时的时刻,有句老话说的好“西山路上不转头”,我们是不走转头路的,我们先去的就是观音古洞,各人请往上走。 那我们此刻到的就是我们西天的第一站,观音古洞,那这里是我们的第一站,以是小余起主要教一下各人,到底要怎么敬香,否则有的伴侣不是怎么敬香,也不知道那边该敬那边不应敬,要敬几多哦。那我们要净手拿香,什么叫净手,就是不杀生的手,不拿刀的手,一样平常就是左手。

拿了香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三鞠躬,点了香之后不能用嘴巴去吹,由于嘴巴是吃荤的,要用手灭,三鞠躬,完了之后呢自我先容一下,叫什么,来自什么处所,这个殿是保佑康健长命的,那么求菩萨保佑百口康健长命就好了,之后在东南西北各一鞠躬,这个是拜四方神,再把香放到香炉,不要把香火带到内里。在接下来的寺庙里敬香都是一样的,不要把香火带到大殿内里,这样是不应承的。33包香,3根一包,一共99。福禄寿各一,9个大殿各三包,紫竹林二包,南海观音一包。进到内里之后呢我们将顺时针偏向转一圈,流年运势啊,垂头,万万不要碰鼻啊。

出来之后呢到这个主殿。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主殿内里有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观音像,是最苗条,最大度的观音了。可以说在寺庙内里有一个老例都是坐北朝南的,可是普陀山独一的一个寺庙是坐东朝西的,就是这个圆通宝殿,为什么呢?由于我们此刻已经在西天佛界了。我们可以来看下这里的石头上都四个字“大士重现”,这个是在1979年佛山从头开放的时辰刻上去的,“大士重现”可能“重现大士”都可以念。首要讲的就是上面的谁人像标记一样的,着实它不是一个标记,而是一个字,翻译成中文就是“嗡”字。在佛语里这个字就是“祈求安全”的意思,有一个佛语就叫做“喔嘛尼巴比嗡”。我们在到普陀的第一站就点出了观音是男身的,来观音道场就是来祈求安全的,保健康的。

那我们往下面看一下,下面呢就是东海了,远远看去有座朱家尖大桥,全长2760米,在1998年的时辰通车的,桥的两头,左侧就是朱家尖岛,右侧就是沈家门的东港新区,谁人东港原本所有都是海,十多年前把海何处的山砍平了,把石头填到了海内里,就建成了此刻的东港,用于搞房产开拓,此刻桥两个的屋子,高层,八九千,均价五千五。这个兵舰,是一个大队部,在普陀山上有许多部队驻扎,海防要塞。 那这边拜完往后,我们王下一站出发,那我们此刻到的是这个二龟听法石,这个景点呢,方才也提示过各人了,不要照相哦,那我们看一下,上面的龟转头看下面的乌龟,和下面的乌龟谈天,以是只有半个脖子。下面的乌龟是伸长了脖子往上爬,以是出格的形象。这里尚有许多个传说故事,有的人说是观音菩萨在磐陀石边的说法台讲经说法的时辰,东海西海的两个龟丞相来听法,个中有一个雄龟和一只雌龟在偷情,被菩萨点化的。

你们也可以看看,哪个雄的?哪个雌的?那么更多的传说是说东海西海的两个龟丞相,菩萨说法的时辰,四海龙王,各个龟丞相,虾兵蟹将都来听法,那么东海西海的两个龟丞相也都来了,天天听菩萨讲“苦集灭道”,就是我们佛家里最根基的四谛。“苦谛”呢就是每小我私人先要受苦才有收成;“集谛”,集就是缘故起因的意思,造成这些苦的缘故起因,有宿世的因,才有现代的果。第三个就是“灭谛”,没落了这些灾祸之后的最终功效就是西方仙人天下。那么第四个就是最基础的“道谛”,回收什么要领,什么途径,才可以没落这些灾祸。菩萨讲到道谛的时辰,东海西海两个龟丞相的确是入了迷了,他们刻意在普陀山修行了,放弃了龙宫里的糊口。可是龙宫里的龙王没有丞相来干工作长短常糟的。以是龙王来到普陀山,先参见观音,但愿菩萨能劝两个丞相归海。那么菩萨呢望见两个丞相好好的在普陀山虔心修炼,总不会对它们说“你不要练”之类的话。那么龙王看到求观音也没有收成,于是就本身来求两个丞相,功效两个丞相就这样基础不搭理龙王,本身顾本身谈天。

《普陀导游词(精选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