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介绍安徽西递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桃花源里人家”――黟县观光旅游,我是你们此次西递宏村之旅的导游王兵。大家就叫我小王吧,希望通过小王的讲解和服务能使大家的此次游程更加愉快。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呢,已经有近二十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安全问题可以尽管放心。
我们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达西递了,在这段时间,就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西递宏村吧!西递宏村坐落在黄山市黟县境内,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旅游区,并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xx年它们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说到黟县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吧?那大家知不知道五柳先生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呢?是的,这位游客说对了,它就在我们黟县。先生的后人想象黟县就是他们祖先描写的《桃花源记》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是慕名迁居这里。所以,黟县又有“小桃源”之称,大诗人李白游古黟是曾赋诗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上午游览有着“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之称的西递村,下午游“中国画里乡村”宏村。西递是一处建于北宋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西递村风光秀丽四面环山,群峰连绵,它所有的街道均已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扰,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
提到“西递”,我想许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叫西递呢,其实啊,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村子被两条溪水环绕,水呢又是自东向西而流,取东水西流之意就叫它西递了;另一种说法是西递在徽州府的西面,旧时这里设有递铺所,故名西递。西递村落呈船型,那它的桅杆和风帆,船舱,以及海面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各位游客,现在巍然屹立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就是胡文光刺史坊了,原先这里依次排列有13座牌坊,文革时大部分被拆毁,这胡文光刺史坊还是因为喷了漆,写上毛泽东语录才幸运地保留下来。大家看,这个牌坊它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的,雕琢精绝,为我国石牌坊之瑰宝。说到胡文光,他可是很有名的,明嘉靖时,他在担任江西万载知县期间造福于民为百姓所爱戴,升任胶州刺史,政绩卓著,至湖北荆王府长史,受四品朝列大夫,被誉为“荆藩首相”。明神宗皇帝恩准建造这座牌坊以弘扬他的政绩,流传后世。大家再看一下,这檐下斗拱上刻有32个圆形花盘饰纹,相当的精美吧,这象征着胡文光为官32年,也表达了他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各位团友,咱们继续往前进,现在我们就站在了敬爱堂的门前了,它是清代重建的胡氏宗祠,一直是胡氏族人的议事之所,它是一座跨度为30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大家看一下,它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银杏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多么雄伟壮观!大家看到后厅的这个硕大的“孝”字吗?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咱们在仔细看一下这个“寿”字,是不是隐约能看到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在地上孝敬长辈的俊俏后生,而他的后脑却像一个尖嘴猴头,这寓意:孝顺者为人,不孝者为畜,这充分体现了敬老尊老的中华美德。
我们现在走进的就是笃敬堂了,这里是大家胡积堂的一处居所,一进厅堂,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幅遗像,画的就是胡积堂和他的三位夫人,大家猜一下这三位夫人哪位是大夫人哪位是二夫人哪位是三夫人?呵呵,一般人的思维都会觉得年老色衰者为大夫人,如果这样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告诉大家吧,他的大夫人红颜薄命年纪轻轻就离世,所以容颜仍然俊美,因此,根据她们的排列顺序来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然后咱们再来看一下胡积堂的服饰,他头戴蓝宝石花翎,身着补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三品大员了,怎么看出来的呢?这要涉及到我国古代官衔着装及饰物的知识了,在古代,红宝石为一品、红珊瑚为二品、蓝宝石为三品,文官佩戴家禽图案,武官佩戴野兽图案,细看一下 ,胡积堂衣服上饰有家禽图案,因此我们说他是一位三品文官。笃敬堂最具特色的当数这两侧的楹联了“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联文将营商和读书相提并论,表达了徽商渴求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又参观了迪吉堂、追慕堂和鸳鸯堂等景点,西递之游也就结束了,待会儿集合乘车用过午饭后,我们将前往宏村,同样是皖南的古村落,宏村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宏村又被称为牛形村,牛头、牛胃、牛角、牛肚又是怎么样的呢?《卧虎藏龙》拍摄的蜻蜓点水之地又在哪里?下午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介绍安徽西递的导游词范文
第2篇 安徽西递古镇旅游导游词范文
安徽西递古镇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xx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古镇主要景点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牌楼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因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作为唐李后裔避难改胡姓世居之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与绩溪胡氏同宗的西递胡氏始祖缘此营房聚落,主要是看中这块盆地上的溪水逆东西行,认为非等闲之地。
西递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塾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
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西递古镇历史沿革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
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
20xx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3篇 西递宏村导游词
各位团员: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皖之旅旅行组织的西递、宏村两日游。我是皖之旅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唐,大家叫我小唐就可以了,在旁边正开在车的师傅姓陈,陈师傅已有15年的驾龄了,由他行车大家尽可以放心,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幸与大家相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能通过我走进西递,了解宏村。在行车途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伸到车窗外,在游览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保持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将会尽力为您服务。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金龙车,车牌号为_______________,请大家在上下车时注意识别。
西递位于黟县县城东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处典型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数十代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西递,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高出俯瞰,鳞次节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据考证:西递人本不姓胡,县志中有记载,西川胡族(历史曾称西递为西川),其本李姓,唐昭宗李晔子昌翼公,因避梁太祖朱温难,育于婺源胡氏,遂从胡姓。
西递名称的由来
西递,原名西川。因何又叫西递呢?有两种说话,一说:古代此处为交通要道,设有驿站,供传递公文和来往官员歇息,驿站又称递铺,所以西川又叫西递铺。
另一种说话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面蛇身的共工与颛顼(zhuanxu)争夺帝位,共工战败,一怒之下,一头触不周山,不周山是撑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到不周山后,造成天塌地陷,使得地上的水都朝东面流,而奇怪的是流经西川的两条小溪却是东往西流,东水西递,西川也因此被称为西递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速的,各位游客:请看前方就是西递景区了。请大家不要急不要挤,携带好随身物品,等车停稳再下车。好了,都下来吧,大家稍休息片刻,再次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我们待会就要去探询中国明清博物馆了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来,大家看位于这村头的这座精致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走马楼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
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可惜现在不是夜晚,但大家也不要遗憾,更美的还在前面呢。看这座胡文光牌楼,是不是有点眼熟呀?99年昆明世博会徽园中的牌楼就是按照胡文光牌楼1:0.7的比例做的,是为徽州三绝之一的代表建筑物,
过了胡文光刺史坊,就进入西递村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瑞玉庭了。
看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这幅楹联,请问有谁能帮我读一下这幅楹联?是不是发现不对呀,有错字呀?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的快少一点而辛字又多一横,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 ,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多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的饱学之士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幅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期间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原来,这幅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 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
好了,不要感叹了,接下来,我们去桃李园,桃李园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
元治当时是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将其请到西递讲学,并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正因为西递自古重视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来从西递走出的数百名封建官员,没有一个是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
游览了几个景,想必大家也累了,饿了,现在给大家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
大家早上好!告别了中国古民居历史博物馆--西递,今天将带大家参观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现在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宏村的概况。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故被人们称为牛形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头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脚,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
村内有着类似方格网的街巷系统,用花冈石铺地,穿过家家户户的人工水系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月沼为中心,周边围以住宅和祠堂,内聚性很强。放眼宏村,村外山青水秀,红杨翠柳;村内清渠绕户,终年清澈潺潺的水圳宛如轻柔的银带,蜿蜒村中。村中民居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形成了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浣汲溪路和艺术价值和月沼和南湖水面,映衬着古朴的建筑,在青山环抱中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更显宏禁独到的人居环境价值和景观价值。
村落里现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158幢,其中137幢保存完整。整个村落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筑造型,而且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建筑中的三雕艺术令人叫绝,雕刻刀法都像北方的剪纸一样精细,流畅。大与小的运用,疏与密的处理,粗与细的对比都匠心独具。
好了 ,说着说着就到达宏村的景区了,纸上得来总归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呀,现在请大家一块下车穿越牛的旅行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牛肚--南湖,大家是不是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震撼了
第4篇 西递经典导游词
西递经典导游词(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递经典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递经典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西递牌楼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因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作为唐李后裔避难改胡姓世居之地,西递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与绩溪胡氏同宗的西递胡氏始祖缘此营房聚落,主要是看中这块盆地上的溪水逆东西行,认为非等闲之地。
西递走马楼。
西递村呈船形,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间间船舱,组成大船的船体;昔日村头高大的乔木和13座牌楼,好比船上的桅杆和风帆;村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大海的波涛;村前的月湖和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村子,恰似一艘远航的巨轮停泊在宁静的港湾里。
当来到西递村口,一座兴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称“西递牌楼”,高高耸峙在眼前。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史,迁荆王府长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愿准敕建这座石坊。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现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伟最精致的,堪称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
桃李园和西园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点为“旷古斋”。“旷古斋”堂名系今人给取的,寓广博古徽文化之意,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
出瑞玉庭前行数步,便是“桃李园”。桃李园亦建于清咸丰年间,由正屋和庭院组成,系西递徽商胡元熙的旧居兼私塾蒙馆。正屋为三间三进二楼结构,前两进为两小套背向三间屋。二进楼上设有独特的“楼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而且,楼上木雕扶栏板权作小姐相亲孔洞,供小姐偷偷观看来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选到如意郎君。二三进之间用粉墙相隔,中间有门相通,门上有隶书“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横额。在通往街面的小门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园”三字门额,寓意“桃李满天下”。出桃李园,就步入西园,与西园相邻,与东园通连的“三畏堂”,呈五间二楼结构,大厅高悬匾额“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圣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轩敞,天井宽大。
天井和绣楼
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商人以积聚为本,总怕财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归堂”,即四方之财如房顶上的雨水,汇集于天井内,不至于外流他家,俗称“肥水不外流”。
绣楼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侧隙地,建起的一座临街阁楼,俗称“小姐绣楼”。飞檐翘角的绣楼,建筑别致,玲珑典雅。楼额木刻分别为清进士祝世禄手书“山市”和清代本邑书法家汪恩道隶书“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书写时,有意移一点于“厂”头上,益显整体美;尤其是“人”字,活脱脱像一位倾躯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后生。楼下的小门户比正屋墙体缩进一大步,与主人自书石刻门额“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寻味,果真是“进也风流,退也潇洒”。
西递经典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代表中意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观光旅游。我姓李,大家叫我李导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旅游期间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王师傅,他的技术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来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我李导好了。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以免跟错队伍。还请大家注意安全,特殊区域不要拍照,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纸屑,共同去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徽省黄山脚下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大部分具有皖南特色的古村落都是白墙、黑瓦,大家看一看这里的墙和瓦,就是这样的!宏村是一座牛型的村落,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座村庄的“牛角”,就是这座桥。这座村庄的人都姓汪,姓汪的小孩在这里可以免费读书。这里随水而建,如果你在这村庄里迷路了,那么你就顺着水走,水可以带你走出这个村庄,所以,每条小巷里都留有一条水道,水道上会有一块长方形的砖,那砖是供人们站在上面洗衣服、洗菜用的。
现在,大家请看路边这家院子,这里是汪家的祠堂。看脚下,这里有一排槽,这就是排水系统,因为南方常年下雨,所以,每家院里、屋里,都会修建类似的排水系统。现在,大家请看这门上的横槛,上面是关于丰收的浮雕。看,有的人却没有头,那是因为革命时期,人们怕“破四旧”毁了浮雕,就用黄土封上,再在上面贴上标语。文革过后,人们把黄土用刀挖下来,有人挖时不慎,就把浮雕上的人头碰掉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红白树”,这里是村子的“牛尾”。红白树是两颗茂盛的梧桐树,左边那一颗叫红树,当地人结婚时,新郎新娘要手牵着手绕树走三圈,在树下拜堂,这样才算成亲;右面的树叫白树,村里有老人过世,抬棺椁的人要抬着棺椁绕树走三圈,走完后才可埋葬。
好了,在宏村的游览就到这里了,请大家上车,前往火车站。各位朋友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李导我也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在此,我祝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有机会再来这里玩儿!
西递经典导游词3
各位团员: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皖之旅旅行组织的西递、宏村两日游。我是皖之旅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唐,大家叫我小唐就可以了,在旁边正开在车的师傅姓陈,陈师傅已有15年的驾龄了,由他行车大家尽可以放心,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幸与大家相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由我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希望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家能通过我走进西递,了解宏村。
在行车途中,为了避免意外发生,请大家不要把您的头、手、伸到车窗外,在游览途中旅游车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请大家注意保持车上的卫生,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告诉我,我将会尽力为您服务。大家注意一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金龙车,车牌号为123456,请大家在上下车时注意识别。
西递位于黟县县城东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处典型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经数十代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西递,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高出俯瞰,鳞次节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据考证:西递人本不姓胡,县志中有记载,西川胡族(历史曾称西递为西川),其本李姓,唐昭宗李晔子昌翼公,因避梁太祖朱温难,育于婺源胡氏,遂从胡姓。
西递名称的由来。西递,原名西川。因何又叫西递呢?有两种说话,一说:古代此处为交通要道,设有驿站,供传递公文和来往官员歇息,驿站又称递铺,所以西川又叫西递铺。
另一种说话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面蛇身的共工与颛顼(zhuanxu)争夺帝位,共工战败,一怒之下,一头触不周山,不周山是撑住天地的柱子,共工撞到不周山后,造成天塌地陷,使得地上的水都朝东面流,而奇怪的是流经西川的两条小溪却是东往西流,东水西递,西川也因此被称为西递。
快乐的时光总是飞速的,各位游客:请看前方就是西递景区了。请大家不要急不要挤,携带好随身物品,等车停稳再下车。好了,都下来吧,大家稍休息片刻,再次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我们待会就要去探询中国明清博物馆了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来,大家看位于这村头的这座精致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走马楼相传当年西递首富胡贯三家族为迎接歙县的亲家、当朝宰相曹振镛的到来而突击营造的。现今的走马楼是依据当年的布局重新修复的,并与相邻的七哲祠遗迹共成一个景点。走马楼分上下两层,粉墙墨瓦,飞檐翘角。现走马楼内表演黄梅戏、抛彩球、茶道等节目。楼下有单孔石拱桥,名为梧赓古桥。西溪流水潺绕走马楼,穿桥而过,在这里可领略到西递八景之一的梧桥夜月美景。可惜现在不是夜晚,但大家也不要遗憾,更美的还在前面呢。看这座胡文光牌楼,是不是有点眼熟呀?99年昆明世博会徽园中的牌楼就是按照胡文光牌楼1:0。7的比例做的,是为徽州三绝之一的代表建筑物,过了胡文光刺史坊,就进入西递村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瑞玉庭了。
看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这幅楹联,请问有谁能帮我读一下这幅楹联?是不是发现不对呀,有错字呀?上联快乐每从辛苦得的快少一点而辛字又多一横,下联便宜多自吃亏来 ,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多一点,西递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村中的饱学之士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让这样一幅写错字的楹联悬挂了百余年,期间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原来,这幅楹联是一位成功的商人经营与处世哲学的人生体味,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 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
好了,不要感叹了,接下来,我们去桃李园,桃李园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元治当时是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将其请到西递讲学,并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正因为西递自古重视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来从西递走出的数百名封建官员,没有一个是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
游览了几个景,想必大家也累了,饿了,现在给大家一个小时的吃饭休息时间。
大家早上好!告别了中国古民居历史博物馆——西递,今天将带大家参观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现在请允许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宏村的概况。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故被人们称为牛形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是牛的头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是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是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脚,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
村内有着类似方格网的街巷系统,用花冈石铺地,穿过家家户户的人工水系形成独特的水街巷空间。在村落中心以半月形水塘牛心月沼为中心,周边围以住宅和祠堂,内聚性很强。放眼宏村,村外山青水秀,红杨翠柳;村内清渠绕户,终年清澈潺潺的水圳宛如轻柔的银带,蜿蜒村中。村中民居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开创了徽派建筑里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形成了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浣汲溪路和艺术价值和月沼和南湖水面,映衬着古朴的建筑,在青山环抱中依然保持着勃勃生机,更显宏禁独到的人居环境价值和景观价值。
村落里现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民居158幢,其中137幢保存完整。整个村落建筑不仅拥有优美的环境,合理的功能布局,典雅的建筑造型,而且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杰出代表之一。建筑中的三雕艺术令人叫绝,雕刻刀法都像北方的剪纸一样精细,流畅。大与小的运用,疏与密的处理,粗与细的.对比都匠心独具。
好了 ,说着说着就到达宏村的景区了,纸上得来总归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呀,现在请大家一块下车穿越牛的旅行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牛肚——南湖,大家是不是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震撼了
西递经典导游词4
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桃花源里人家”――黟县观光旅游,我是你们此次西递宏村之旅的导游王兵。大家就叫我小王吧,希望通过小王的讲解和服务能使大家的此次游程更加愉快。坐在驾驶位上的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呢,已经有近二十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对安全问题可以尽管放心。
我们还有10分钟就可以到达西递了,在这段时间,就请允许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西递宏村吧!西递宏村坐落在黄山市黟县境内,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审为4a级旅游区,并成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xx年它们还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魅力名镇”。说到黟县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知道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吧?那大家知不知道五柳先生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哪里呢?是的,这位游客说对了,它就在我们黟县。先生的后人想象黟县就是他们祖先描写的《桃花源记》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于是慕名迁居这里。所以,黟县又有“小桃源”之称,大诗人李白游古黟是曾赋诗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上午游览有着“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之称的西递村,下午游“中国画里乡村”宏村。西递是一处建于北宋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迄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西递村风光秀丽四面环山,群峰连绵,它所有的街道均已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扰,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
提到“西递”,我想许多朋友都想知道为什么叫西递呢,其实啊,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村子被两条溪水环绕,水呢又是自东向西而流,取东水西流之意就叫它西递了;另一种说法是西递在徽州府的西面,旧时这里设有递铺所,故名西递。西递村落呈船型,那它的桅杆和风帆,船舱,以及海面又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各位游客,现在巍然屹立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就是胡文光刺史坊了,原先这里依次排列有13座牌坊,文革时大部分被拆毁,这胡文光刺史坊还是因为喷了漆,写上某语录才幸运地保留下来。大家看,这个牌坊它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的,雕琢精绝,为我国石牌坊之瑰宝。说到胡文光,他可是很有名的,明嘉靖时,他在担任江西万载知县期间造福于民为百姓所爱戴,升任胶州刺史,政绩卓著,至湖北荆王府长史,受四品朝列大夫,被誉为“荆藩首相”。明神宗皇帝恩准建造这座牌坊以弘扬他的政绩,流传后世。大家再看一下,这檐下斗拱上刻有32个圆形花盘饰纹,相当的精美吧,这象征着胡文光为官32年,也表达了他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各位团友,咱们继续往前进,现在我们就站在了敬爱堂的门前了,它是清代重建的胡氏宗祠,一直是胡氏族人的议事之所,它是一座跨度为30米的砖木结构建筑,大家看一下,它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银杏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多么雄伟壮观!大家看到后厅的这个硕大的“孝”字吗?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咱们在仔细看一下这个“寿”字,是不是隐约能看到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在地上孝敬长辈的俊俏后生,而他的后脑却像一个尖嘴猴头,这寓意:孝顺者为人,不孝者为畜,这充分体现了敬老尊老的中华美德。
我们现在走进的就是笃敬堂了,这里是大家胡积堂的一处居所,一进厅堂,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幅遗像,画的就是胡积堂和他的三位夫人,大家猜一下这三位夫人哪位是大夫人哪位是二夫人哪位是三夫人?呵呵,一般人的思维都会觉得年老色衰者为大夫人,如果这样猜,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告诉大家吧,他的大夫人红颜薄命年纪轻轻就离世,所以容颜仍然俊美,因此,根据她们的排列顺序来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然后咱们再来看一下胡积堂的服饰,他头戴蓝宝石花翎,身着补服,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三品大员了,怎么看出来的呢?这要涉及到我国古代官衔着装及饰物的知识了,在古代,红宝石为一品、红珊瑚为二品、蓝宝石为三品,文官佩戴家禽图案,武官佩戴野兽图案,细看一下 ,胡积堂衣服上饰有家禽图案,因此我们说他是一位三品文官。笃敬堂最具特色的当数这两侧的楹联了“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联文将营商和读书相提并论,表达了徽商渴求提高自身地位的愿望。
好了,游客朋友们,我们又参观了迪吉堂、追慕堂和鸳鸯堂等景点,西递之游也就结束了,待会儿集合乘车用过午饭后,我们将前往宏村,同样是皖南的古村落,宏村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宏村又被称为牛形村,牛头、牛胃、牛角、牛肚又是怎么样的呢?《卧虎藏龙》拍摄的蜻蜓点水之地又在哪里?下午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第5篇 安徽西递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自我介绍后)欢迎你们来到西递参观游览。
西递坐落于皖南黟县境内,以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闻名。西递380余幢民居中明清时期的有224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西递与同县的宏村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2000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xxxx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西递名称由来(停车场到走马楼)
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3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3里处设有徽州府的“铺递所”递送邮件而改称西递。古徽州人在村落选址时十分讲究建筑风水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递胡氏的先祖就是发现西递山形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并根据风水学中“东水西流,其地主富”的观点,选定两递为胡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
走马楼
村头的长廊庭院叫凌云阁,俗称走马楼,建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当时,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了迎接自己的亲家——一品官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曹振镛耗巨资兴建。曹振镛是歙县雄村人,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曹振镛至此,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
以前,这儿曲径通幽,建筑与景物皆佳,但是在“文革”时期被毁。后来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跑马楼分两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上建有美人靠,登楼远眺,可看见西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修建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返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
西递选址和布局(走马楼至牌楼)
黟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众多村落环境都很相似,即枕山、环水、面屏。村落后面的山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村落面对有案山、朝山,林木郁郁葱葱寓意人丁兴旺;溪水环绕村落,青龙白虎围绕左右,这种空间模式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各种需要,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西递布局独特,村落平面依山形随地势呈船形,迎合了胡氏家族外出经商、扬帆远航之意。西递村地处山中小平原,村四周是百亩良田,村人称湖田,好像是平静的港湾;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好似波涛巨浪;村中心的祠堂是船的中心,把握着宗族的发展方向;村头耸立的牌坊恰似桅杆,作为礼教的旌表,规范着族人的行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好比一进又一进的船舱,胡氏家族撑着这条大船在学海、宦海和商海中航行了几百年。
胡文光刺史牌楼
徽州古建筑艺术中,民居、祠堂、牌楼被称为“徽州三绝”。迎面矗立就是三绝之一——牌坊,牌坊旌表封建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有贞节坊、仁义坊、功德坊、科第坊、慈孝坊、百岁坊等,这座叫胡文光刺史坊,是表彰官员政绩的功德牌坊。(飞檐翘角的牌坊又被称为牌楼)据考证:西递村在历史上共有牌坊(楼)15座。明清时期,村口直溯两华里,共建牌坊(楼)13座。13座牌坊(楼)中,9座贞节牌楼,1座圣旨孝字牌楼,3座功德坊,此外在清朝中叶东生坞和西递湾两处还建了两座功德牌坊。
胡文光(1521-1593)西递人,是明经胡氏18世祖,为官32年,如同牌楼上32面圆形镂空花盘一样前程锦绣,官运亨通。胡文光在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登科中举,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后来官升到湖北荆州王府长史,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胡文光入选《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
为了弘扬胡文光的政绩,光宗耀祖,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牌坊。它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五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筑牌坊之瑰宝。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歙县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天柱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叫“楼阁式”,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牌楼”。
大家请看,牌楼顶端3对龙头鱼尾的动物是鳌鱼,取意独占鳌头,力争第一。(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正楼龙凤牌上刻是“恩荣”二字,意思是皇恩使荣,皇上恩赐的荣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双龙图下西边雕刻有“胶州刺史”、东边写有“荆藩首相”,两边雕刻有两个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安邦定国。下面有人物象八个,便是通常所说的“八仙”,这些人物的雕像集中反映了胡氏祖先对后人的殷切希望,如果不能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就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会一技之长来自立自强。中间横梁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的字样。
牌楼上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图案,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等,都是取吉祥的图案,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牌楼中间的两柱前后分别雕有四只石狮,狮子高2。5米,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世人罕见。狮子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狮子,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
这座牌坊雄伟挺秀,几经沧桑,仍屹立于村口,宛如一名忠实的守卫者,也是这个古村历史的见证。1999年,昆明世博会安徽展区就是按1:0。77比例仿建这个牌楼作为安徽园的大门。
圆门洞
西递村山川钟秀,风景优美。请看村口拱门上的八个大字:“东阜日华”、“西流虹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整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流向。“东阜日华”中的“阜”字指的是低山,西递地处四周低山之中,如东升旭日一样蒸蒸日上;“西流虹亘”是指西递村三条溪水东向西流,像彩虹那样环绕全村,连绵不断。正是由于溪水东向西流,自古这里便被人们看成是一块风水宝地,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东水西流,吃穿不愁”,“船形西递,大吉大利”。
西递概况(圆门洞到旷古斋)
西递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境内,黟县历史悠久,始建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上有“古黟”之称。黟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又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有人考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记述的就是黟县。隐士许坚(南唐至北宋时期)游览黟县曾赋诗:“黟邑桃源小,烟霞百里宽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西递初建于北宋年间(1047年选址量土测水,1049年村庄初见规模),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初期,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初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胡贯三和清代二品官胡尚赠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从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村落面积12。96公顷,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有居民354多户,居住着1100多人。
西递虽然被称为“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但是这里是明清时期居民生活的缩影。与一般静态的景点不同的是,古村落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村民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因为居民的存在,古村落是开放的、鲜活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徽州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立于墙头,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还有“雀尾式”和“吻兽式”等。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徽州门楼和旷古斋
来到旷古斋前,抬头就可以看到精美的门楼。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门楼、门罩。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风避雨,保护门扇、门框,也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制作得富丽堂皇,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的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
从旷古斋门罩的造型就不难看出主人的身份。整个门罩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各有“富”、“贵”二字,“富”字表达了主人希望经商赚钱,招财进宝的追求,“贵'字则是反映了主人亦商亦读,以仕保商的愿望。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目前对游客展出的是前楼厅堂。徽州建筑少窗,天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徽州,天井是取光、取景、排水的地方。有人说窗户是一个建筑的眼睛,而对于很少有窗户的徽州建筑来说,天井才是他们观察外界的眼睛。天井又叫作明堂,所以雨水从天井流下又叫作四水归明堂。在别的地方,天井的屋檐与地面成30度角,所以雨水流过屋檐流向的房外。在徽州天井就是一个倒置的“v”字,雨水流过屋檐流向院内,最终通过院内的地下道流向院外。四水归明堂就是外财归家,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天井透露的是徽商理财的精明。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幅古对联,其中一幅是“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其中把“孝弟”今为“孝悌”,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徽商和瑞玉庭
提到古徽州人,一定会提及“徽商”,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徽商经济对于徽州宗法社会的维系、人才的培养、村镇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是对徽州地理形势的高度概括,受山区地狭人稠的自然条件限制,徽州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为了生存,人们外出刻苦经营,最终“学有所成,劳有所获,营有所利”,进而名扬全国,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西递的兴旺与徽商的贡献也密不可分。西递胡氏的鼎盛时期,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200年间,这一时期的胡氏祖先,多以经营钱庄典当为主,仅24世祖胡贯三一人,就经营有36家典当和20余家钱庄,遍及长江下游各大商阜,资产折白银500余万两,为江南巨富。这对西递村落的建设与发展,无疑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
瑞玉庭的原主人出身于徽商世家,它建于清咸丰年间(1853年)。这幢建筑从5个地方充分体现了主人的经营之道和思想境界。
大家请看,第一处是门罩上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着“富、贵”二字,意思是希望自己大富大贵,不同于官仕之家光宗耀祖的“光、耀”二字。
走进这个小巧玲珑的庭院,顿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右墙边上石刻的“履道含和”四个字,道出了经商的房主心声:人生的道路漫长,应该以和为贵,和气才能生财,这是第二处。左边有许多卡片大小的书画小品,除美观之外,主要作家训用,教人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
这是第三处——天井,和普通徽州民居一样,天井有四水归堂,水源就是财源,肥水不外流的含义,但是此处天井四周的雀替上描金雕刻有四季花鸟图,分别是:喜鹊登梅、凤打牡丹、鸳鸯戏水、丹凤朝阳,意味着万象更新、四季发财的意思。
大家请看这第四处,太师壁两侧的穿堂过道上面有一处“商”字造型,体现了房屋主人要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愿望。“仕农工商”,封建社会等级排序中商人一直处于末等地位,徽商多重视教育以进入官场,而此处的商人在大堂过道上建成“商”字形状,力求和官宦之人平起平坐,以求得心理平衡。
五是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一幅寓意深刻的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此外,这还是一幅改字联,上联“辛”字多一横,下联“亏”字多一点。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
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徽州教育和桃李园
古语云:“人遗子,金满赢;唔教子,唯一经。”俗话说“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徽商被人称誉为“儒商”、“官商”,徽商把读书和做官、经商溶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在徽州文化的浓郁氛围里,艰难创业的西递人最崇尚的还是读书。桃李园主屋构造三间三进,前厅和中厅是秀才胡允明修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后厅是一代徽商佼佼者胡大祥于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通过镂空的裙板把天井里的光借射到太师壁上,扩大了楼层之下的通风采光,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元治是当地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正因为西递自古重视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来从西递走出的数百名封建官员,没有一个是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尤其值得一题的是,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8省在京会试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尚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一千多位签名者中,安徽举人只有8名,而其中黟县4人里3名就是西递人 (胡殿元、胡嘉楷、胡腾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桃李园”中走出去的学生,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或在商场上得心应手。
此外,桃李园还向我们展现了清朝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大家可以看到前厅和中厅采用的是圆形支柱,而后厅则是方形支柱,那是因为除清朝初期和道光年间外,清代民居建筑大多使用圆形支柱。(明代盛行天圆地方之说,当时民居建筑多采用方形支柱,清朝初期沿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之后,道光年间曾流行复古风格,部分民居建筑又重新采用了方形支柱)
徽派庭院建筑和西园
西园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其绝妙之处在于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西园是胡文照的故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4年)。胡文照是四品官,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所以这家的门楼为“八字门楼”,这也是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充分显示了主人在此的显赫权势和地位。
西园庭院建筑以漏窗借景传情。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在乡间村居这种“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见。
西园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条上陈放着“西递”两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来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丢置一旁,是现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边上石几、石桌、石凳、石井、石鱼缸给整个庭院增添了北方的阳刚之气,正如人们评论苏州园林那样,“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
进入中院的门额上嵌有石刻“西园”二字篆书。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边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边是“竹梅图”,婆娑幻影与傲立劲梅相错,显得高雅别致。
中院住宅大门门罩上有一块民间极为罕见的石雕,刻着西周时期“周文王访贤”的故事,图中清晰可见姜子牙在河边钓鱼,周文王下马后,由武吉(下跪者)带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并恳请他出山为相,辅佐执政。令人可惜的是,这块雕刻细腻的石雕人物在“文革”中被毁掉了头部。
进入后园的门额石雕上刻有 “井花香处”四字,后园有厨房及古井一口,“井花香处”四字,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再往里走,门洞上方题有“种春圃”,含义是门洞里面是一块菜园,主人把春色播种在小园里,简单的几幅题额诗情画意,足以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揭示一二。
取吉与东园
在徽州古村落,我们常能看到许多建筑小品,一座塔、一幢庙、一根石柱、一块碑或众多不同的雕刻图案。其实它们的象征意义早已大大超过实用价值,这就是取吉或符镇之物。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建房过程中有许多的禁忌,为了解决这些麻烦,风水学生创造了“符镇法”,如树“泰山石敢当”石碑,或写“偈语”或画一张“符”张贴在门罩上,从而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徽州古民居中门罩上的雕刻,本来是避邪的“符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取吉”,雕刻有吉祥物的装饰性图案。家庭的取吉多由图案表现,如以鱼喻“余”,以桂喻“贵”,以猴喻“侯”,以鸡喻“吉”,以蝙蝠喻“福”,以鹿喻“禄”,以喜鹊喻“喜”等。
走进西递村,户户有文化,处处是艺术,“取吉”在东园建筑中就有着充分的运用。
请看,“东园”门罩上方有一“扇”形漏窗,取“善”字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人们要多行善事,乐善好施;东园左侧院墙上镶嵌着“叶”形漏窗,意寓一个上年纪的人要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安度晚年的愿望。房子对面有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体现了主人不信邪、不求神,百无禁忌,心胸广阔,豁达乐观的心态。这些雕刻不仅有它本身的美学价值,又能体现当年房屋主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东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l724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亲胡尚焘的祖居,现在为明经胡氏二十四祖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包括凉厅、正厅、前厅三进,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修身养性的书屋又是主人办私塾的场所。
凉厅左边厢房房门为六边形,右边却是圆形,突破了原传统式的对称建筑结构,而取得了不对称中之对称美的效果。这里“取吉”图案随处可见:六边形门上雕刻“五蝠捧寿”的图案,五只蝙蝠翩翩的展翅意喻多福长寿;右边厢房房门为圆形,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图(俗称“冰裂”图),冰块棱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中不难看出主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要刻苦攻读,积极上进,荣获功名,争气做人。
凉厅天井墙上,嵌着一块碑刻,此碑宽近70厘米,高约30厘米,从右往左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字,为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结自得趣”这四个字是引用唐元结的典故书写雕刻的。元结为唐天宝进士,曾向皇帝唐肃宗上书议政,但却未被采纳和重用。元结心灰意懒,一直著书自娱,晚年才当上一个道州刺史。胡星阁居住此屋时,将好友陈鸿寿书写“结自得趣”四字嵌砌在天井墙上,表示自己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后来房屋易主,为贯三公之后裔胡大康,胡霭溪父子居住,二人均为前清秀才、廪生,他们一生读经著文,设塾为师,可算是继承了“结自得趣”的家风。
宗法制度和敬爱堂
下面,我们再去观赏一下胡氏的总支祠——“敬爱堂”。敬爱堂和徽州宗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宗族是始祖繁衍下来的若干家庭的结合体,多聚居一村。在“程朱故里”徽州,宗法家族制度发达,各个宗族都将程朱理学奉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程朱理学注重“三纲五常”,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徽州六邑,宗祠遍布,并且是当地最宏伟华严的建筑。
徽州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祭祀和其他的家族活动,将整个家族牢固地团结起来。封建社会,祠堂按其代表的支族多少,分为宗(总)祠、总支祠、支祠和家祠。祠堂为议商族事之处,也用作族人举办婚嫁喜庆及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当时人们认为“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明代中叶以后,西递胡氏大兴土木,破土建祠共有祠堂34座 。 历经数百年,现保存完好的有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和家祠锄经堂、迪吉堂等。
前面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便是“敬爱堂”。它坐落在村庄的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28年即公元1600年,砖木结构,面积1800m2,跨度30米敬爱堂原来是明经胡氏14代世祖仕亨公的住宅,他的三个儿子将其扩建,并在祀厅正中立下巨匾“敬爱堂”,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要互敬互爱。
敬爱堂门廊飞檐似雄鹰凌空展翅,气势恢弘,门前溪流清碧如泉,成弧形绕祠流淌。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分上下庭,中间辟有大型天井,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白果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敬爱堂内支柱多为银杏木,大梁则多采用香樟木)雄伟壮观。大厅后进是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
祭祀大厅的两壁挂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粗大的堂柱上挂有一副先祖遗训的长对联,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春祭称“祠”,夏祭称“礿”(yue),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复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正厅的迎面高悬朱熹书写的一个“孝”字。朱熹(1130-1200)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博学多才,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一定贡献。朱熹原籍徽州婺源,而明经胡氏的老祖宗也是从婺源迁来西递居住。婺源考水原有《明经学院》,据考水的老一辈人说,《明经书院》中原有朱熹所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来拓印放大来到了西递。四个大字中三个毁于文革,只留下一个“孝”字。我们回头看中门的上方这个斗大的“孝”字,它苍劲有力,生动的剖析了“孝”字的真正内容。后人分析,此字集字画于一体,寓意深长。将孝字一分为二,右侧象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他头盘发髻意为弱冠之年即已经成年。(宋代男子多用璞头,脑后梳小髻,用璞头包住)而左侧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拳打脚踢父母。这表明了能孝敬长辈的是争气儿孙,应予表彰;反之就是返祖,将自己退化为猴子。“敬爱堂”充分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优良传统。
大夫第和绣搂
眼前迎街而立的这幢高大宏伟的建筑就是大夫第,它建于清朝初期(1691年),为胡文照祖居,当年胡文照官至知府升为朝列大夫后,改名为“大夫第”。
“大夫第”正厅为四合院二楼,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图案;槛棂、窗花仿明代格调;门窗木雕有变形夔龙和灵芝草图案。
“大夫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临街墙的平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物,这就是观景楼。阁顶飞檐翅角,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和别致。这座楼阁原本是用于观景的,取“山花若市”之意,楼檐悬挂的“山市”匾额也说明了这一点。胡文照是当时西递村最有进步性思想的一位文士,他看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便告老还乡,兴建安度晚年的居所,这个阁楼就是他晚年观景之处。老人回到家中颐养天年,生活悠然自得,闲时登上阁楼,举目环顾,村中人丁兴旺,村外树木浓 郁的景象尽收眼底,好一派桃花源风光,楼檐正挂有“桃花源里人家”匾额。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观景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的绣楼。抛彩球这种事,屡见小说和戏剧。因为这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权势,如何抉择左右为难,或者是因小姐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彩球选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求婿者集于楼下,由待字闺中的少女从楼上抛彩球,谁接着便定谁为婿。抛给谁大都是有目标的,但也不排除偶然性。至于其历史真实性究竟如何且不去管它,现在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则是很有趣的。
大家看楼下门楣上的五个篆字“作退一步想”,这几个字是胡文照待人处事的座右铭,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他时时勉励自己,凡事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斤斤计较。所谓“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在他的建筑上也有体现,厨房比正屋退后了一步,正屋的墙角也被削得无棱无角,方便了路人挑担、推车行车,体现了主人的仁义行善之心。
追慕堂
“追慕堂”位于村中正街,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明经胡氏24世祖胡贯三在清朝甲寅年间所建的支祠,用来奉祀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以表达追思慕念之情,也有激励后代仿效之意。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丙培到贯三、积堂这五代人都是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如捐款兴建碧阳学院、紫阳书院、修建歙县河西大石桥,休宁的齐云山登封桥等。追慕堂前有高大的三檐四翘门楼,西侧八字墙用整块“黟县青”贴面砌建,气势不凡。门楼前原来置有一对细腻生动、威猛传神的石狮,后被毁。1992年西递村投资重建追慕堂门楼,门楼前安置了有数百年历史的两只古石瓶,大门口两侧还装置抱鼓石一对。
下厅除了“前言”和“百福图”屏风以外,在两侧墙壁上镶嵌了巨幅的石雕。上厅为《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后进厅堂神座上陈列了李世民、李靖和魏征三人的塑像,两侧字屏各挂有展示了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封建帝王,但他善于纳谏,采取了“安人理国”的根本方针和“抚民以静”的施政方略,不愧为一代“有道明君”。
西递与李世民颇有渊源。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李世民十二世孙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梁王朱温兵变,胁迫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途中皇后产下皇子。昭宗知道此去洛阳凶多吉少,嘱托近侍郎胡三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婺源,孩子改姓胡,取名昌翼。公元907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昭宗一家300余人除昌翼逃走外全部被杀尽。五代时,昌翼考中后唐明经科进士,自称明经胡氏。但是他得知家世后就终生不愿做官,隐居民间。明经胡氏代代相传,所以历史上有“真李假胡”和“义祖大于始祖”的说法。北宋庆历年间(1047年),明经公的五世孙胡仕良看中西递这块风水宝地,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全家迁到这里。
结语
西递兴衰都离不开徽商、徽学与徽文化。西递起源于北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西递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西递大兴土木,建有书院、祠堂、文昌阁、魁星楼、庙宇等40多幢,住宅1千多幢,还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人口1万〇五百多人,以至于有“三千烟灶三千丁”之说(封建社会只有成年男性才可以称为“丁”,“丁”中不含女性和异族)。西递的版图在那时达到最高值,总面积是现在的3倍多。
但是西递的衰落同样如此,考察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前两点是客观原因,一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徽州十年战乱的打击;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机器生产的商品,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为了徽商的劲敌;同时道光王朝取消了盐业专卖制度,给经济主体是盐业的徽商带来重大损失。第三点是徽商自身的主观原因。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徽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而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如宁波商帮在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以后,停止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甚至组成航运集团获取利润。而徽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但是,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保护、学习和传承,有形的物质财富体现于众多的古建筑等实物遗存中,无形精神财富体现在徽商的诚信、重视教育、重义轻利、坚忍不拔、造福乡里的“徽骆驼”精神中。当然,我们也要吸取徽商衰落的教训,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被历史所淘汰。
愉快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这里我就要和各位告别了,很感谢一路来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万事如意!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黟县还有很多景点……有时间大家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去领略黟山文化的无穷魅力!
第6篇 安徽西递古镇介绍导游词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7篇 黄山西递导游词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是“徽州经典”。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8篇 安徽西递古镇介绍全文导游词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9篇 安徽观光:黄山西递景区导游词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12.96公顷。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是“徽州经典”。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第10篇 安徽西递古镇导游词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西递村被世人称为明、清古建博物馆。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
4位用户关注
10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