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绍兴鲁迅故里参观旅游。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东连宁波西接杭州,总面积8000多平方千米,人口近500万,现辖越城区、上虞区、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和新昌县。市花是兰花,市树为香樟。绍兴古称“越州”,南宋取“绍祚中兴”之意。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越剧之乡、书法之乡和名士之乡。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xx年,绍兴鲁迅故居——沈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说到水乡,绍兴河网纵横,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20%以上,有湖泊30多个,又以鉴湖最为著名。有水的地方就有桥,在绍兴境内有一万多座桥,其中建于南宋的我国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八字桥”就在绍兴老城内。说到酒乡,绍兴是黄酒的故乡,根据含糖量的不同分为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四种类型。说到越剧之乡,绍兴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代表曲目有《红楼梦》《五女拜寿》《梁祝》等。说到书法之乡,东晋时绍兴郊外的兰亭因“曲水流觞”而闻名于世,又因王羲之酒后挥笔书写的《兰亭集序》而成为书法圣地。说起名士之乡,这还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对绍兴的称誉,因为绍兴从古至今出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其中有思想家王充、唐代诗人贺子章、南宋诗人陆游、明代心学创始人王阳明、青藤画派鼻祖徐渭;近现代以来更是群星璀璨,有教育家蔡元培、思想家鲁迅、革命家秋瑾等。整个科举时代,绍兴走出了2238位进士;在清代“绍兴师爷”遍及中央朝廷和地方衙门,成就了“无绍不成衙”的美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鲁迅故里景区。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笔名。1881年出生于绍兴周家台门,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8岁那年去南京读书,之后又去日本留学。1920xx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54岁。绍兴鲁迅故里景区包括: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等,整个参观游览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这是一组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群,也是鲁迅祖上世居之地,已有260年的历史。大家请看,门口挂着翰林的匾额,因为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经是钦点的翰林。老台门建筑分为四进,第一进是轿厅,也就是台门斗;第二进是客厅德寿堂,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第三进是香火堂,这里存放着周氏历代祖先的牌位;第四进是座楼,也就是周家族人的生活区,现在把它改建成了“绍兴民俗陈列馆”,展示清末时期当地的风土人情。
从鲁迅祖居出来,过一个小桥就来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后在这里读书。说到这里的主人寿镜吾,鲁迅评价他“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鲁迅有极大的影响。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所谓“三味”是指: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就是说,读书的味道像吃米饭、佳肴和调味料一样层层递进,渐人佳境。大家注意看墙角这边有一张书桌,这是鲁迅当年的课桌。有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了先生的严厉责罚,于是鲁迅就在桌角刻上了一个“早”字,鞭策自己不能再迟到。对于这件事,鲁迅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并在一次闲谈中告诉了夫人许广平。1956年,许广平来到绍兴,特意去了三味书屋,借助手电筒在昏暗的角落里找到了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早”字。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也叫周家新台门。鲁迅在这里出生并生活到18岁。在这20xx年中,亲身感受了整个家族由显赫走向败落的过程,为日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20xx年,已经在北京工作的鲁迅与族人商量将这个房子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隔壁的朱姓人家。原屋大部分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保留下来。这里有个天井叫作桂花明堂,种植着两棵桂花树,鲁迅小时候,经常坐在桂花树下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水漫金山”“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穿过桂花明堂,左手边是鲁迅从日本回来后在绍兴的学堂任教时的卧室兼书房,他在这里完成了他的第文言文小说《怀旧》。屋子后面就是百草园,占地约20xx平方米,是鲁迅童年时玩耍的乐园。请大家在这里游览20分钟。
浙江鲁迅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第2篇 绍兴鲁迅故里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就由我来做你们的一天导游吧!绍兴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是桥乡、水乡、酒乡,鱼米之乡,拥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绍兴还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大名鼎鼎的陆游老先生,擅长书画的徐文长老先生。今天,我们就去游赏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鲁迅故里。
踏着脚下的石板路,顺着弯弯曲曲的小道来到了第一站:鲁迅住居跨入大门绕过德寿堂,又一个观览亭展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的屋檐下挂着一排齐齐的红灯笼,沿着小路走去,马上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卧室,在床前的小桌上,摆满了鲁迅先生的笔墨,他的第文言小说《怀旧》在此写就。把目光转向床,里面隐约可见鲁迅先生的凉席和枕头,十分俭朴。继续大步向前走去,游客们,这就是小堂前,这是周家吃饭会客之处。穿过一条阴暗的羊肠小道,来到鲁迅家的厨房,向里望去,里头摆满了古代烧饭的工具,古老的大锅上早已斑痕累累,落满灰尘。绕过一扇门,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百草园。红漆的栏杆,绿色的草木,成片成片的,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树叶上,晃动着的叶片若暗若明,光彩夺目。阳光还穿过茂密的叶片,在地上留下了个斑斓的图案,百草园中种满了白菜,这是鲁迅小时候玩耍、嬉戏的地方,小时候,鲁迅在百草园中捉蛐蛐,拔何首乌,四季都因百草园带来了快乐的每一天,因此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在百草园的出口处,有个石像老奶奶在给她的小外孙讲故事,手中的蒲扇扇啊扇,逼真极了,跟随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也去看看三味书屋吧。
走过小桥,桥下的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着,溪水绿得深邃而稳重,这种色彩与两岸的树木的绿色成了鲜明的对比。树木是浓淡相杂的颤动着的绿,而溪水却是凝固一般的绿。一条乌蓬船慢慢滑过水面,不小心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如一幅凌空展开的画卷一般。走过小桥,三味书屋四个大字有力地嵌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进了三味书屋,思任堂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三个字下方挂着画与对联,令大家闻到了一股浓浓的文学气息,再进去些,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是由梁同殊所提写。紧接着来到了鲁迅的座位,座位上刻有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哩。一次,鲁迅为了给生病的父亲买药,因故迟到,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鲁迅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勉励自已不要迟到。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为鲁迅打下了很大的文学基础,我们好像看见寿老先生一手捧书一手拿着戒尺的样子。
走出百草园的大门,来到了咸亨酒店,门口立着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已,大家可以进店尝尝他爱吃的茴香豆和绍兴黄酒,品尝绍兴美食。
时光在流逝,鲁迅之游一日游在欢笑声中结束了,入口广场的墙上的鲁迅先生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手中的烟头依旧未灭,那沉思的面孔,一看就知道是在构思文章。游客们,鲁迅故里之游是不是很充实呢?!欢迎你们再度光临!!!!!
第3篇 鲁迅故里导游词作文
篇一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2022平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第4篇 项王故里导游词开场白
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它坐落在废黄河堤下,相传项羽是出身在梧桐巷,所以,项王故里又称“梧桐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王故里导游词开场白,欢迎阅读。
项王故里导游词开场白1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宿迁市abc旅行社热烈地欢迎各位来宾来到宿迁项王故里参观游览。本人从事过多种工作,但作为导游为大家介绍游览景点,这还是第一次,讲得可能不尽大家满意,请大家谅解,并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项王故里是为纪念推翻秦王暴政统治建立不朽功勋的盖世英雄项羽而修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宿迁城南。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在乌江自刎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庙、树碑、建坊,至清初,庙毁、坊圯,僧人他去,仅存项王手植古槐树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树数棵。1931年,***西北军师长张华棠率部驻宿,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1935年,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举办菊花会,以馈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陈列有关项羽的传记,诗词题咏,供人观赏。项王故里的大规模扩建改造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地级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拨出巨款,对其改造,增加了新的内容。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这个广场,以及与城区相通的道路、石阶都是本世纪初修建的。
现在请随我来,石阶较陡,请年纪大的同志小心。项王故里共有三进院落,整体布局是前宫后院,整个建筑的风格是仿汉式。
项王故里导游词开场白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宿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项王故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诞生地,位于市区南郊徐淮公路东侧故黄河堤下,传说为秦时下相县的梧桐巷,前人曾立碑纪念。1935年,建英风阁和槐安亭。
项王故里占地0.5公顷,四周有400多米的青砖院墙。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牌坊、石阙、大门、英风阁、项王故居纪念室、虞姬纪念室。主体建筑英风阁占地268平方米,前院四周为碑廊,有著名书法家碑文数十幅;正中为大鼎,重达8吨,正厅有项羽塑像,两侧为文物陈列室,室、阁均为青砖青瓦,庄严肃穆。“故居纪念室”为仿汉建筑,占地135平方米,古朴浑穆。室内有虞姬塑像。院中广植柏、桐、槐等树木,其中一株古槐相传为项王手植,历经沧桑,主干虽断裂干枯,但新枝已成合围之木,苍劲繁茂。那株相传为项羽当年手植古槐,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项王故里导游词开场白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宿迁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现在大家参观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项王故居。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到了我们景区的主体部分。我想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你离开停车场,穿过石牌坊,拾级而下的途中,数一数那里的台阶正好是31个,象征着项羽走过的风风雨雨的31个春秋。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大约10岁的时候就随其叔父项梁离开了江淮平原上这座古老的城市—宿迁,当时叫下相县。而后辗转于河南、安徽等地,最后“避仇于吴中”,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市。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起义后,避仇于吴中的项氏叔侄认为推翻暴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杀了会稽郡的郡守,收其精兵八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的“江东八千子弟”的说法。而后渡江此上,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后在楚汉相争中败于刘邦。
关于项羽叱咤风云的历史业绩暂且不予细说,留待下面的讲解当中穿插介绍。
下面将这里的建筑简单地介绍一下,这里的建筑,设计者运用的是先收后放的设计理念,当你进入石阙大门时,东西两堵围墙人为地将空间缩小。其用意是,利用空间控制理论收拢游客的思维空间,使游客静下心来参观,以达到不虚此行的目的。如果你有这样感受的话,设计者会感到欣慰的。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项王故居的中心景区,首先看到的是秦汉之际我们这一带贵族家庭才有的典型建筑,古称过道屋,过道屋上“项王故居”四个字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书写的。
第5篇 屈原昭君故里游导游词范文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 ——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三、五、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
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好了,今天的屈原、昭君故里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再见!
第6篇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1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诸暨,我是这次旅行的小导游,俞博瀚,大家叫我俞导就可以了,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欢聚旅行的美好时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诸暨的名胜景区————西施故里。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名胜景区,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它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具有时代活动的风景游览胜地。整个旅游区面积为144平方公里,按功能划分为一轴一心六区。一轴为南北穿越整个旅游区的浣江游览带;一心指已有一定规模的西施殿景区,大片主入口管理区,鸬鹚湾古渔村景区,古越文化区,美苑休闲娱乐区,三江口湿地保护区,休闲度假区。
大家一定是听说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事才慕名而来的吧!相传西施是一个大美女,为越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她在越国困难当头之际,忍辱负重,以身殉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献给吴王,成了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最后,让吴国被越国所灭。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绝代佳人,在她的故里造下了今日的————西施殿。
西施故里,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景点,我们先走进了中国历代名媛馆,展馆以展示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为四大美女。转说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帼英雄。然后我们又来到范蠡馆,范蠡祠面西南背靠金鸡山,气势恢宏,采用清伐民间建筑风格,黛瓦粉墙,古朴典雅。主要建筑除‘魁星阁’外,屋架及相应构件均从民间整体购买。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郑氏宗尚‘耕读专家’。‘忠义孝梯’的传统,注重读书,讲究孝道。特别重视祠堂。宗谱的修建和编。
很快,西施故里之旅就要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西施故里真的很美丽,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2
大家好,我是方导,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家就随我一起去观赏西施故里的美景吧!
我们首先来到大门口,映入眼帘的当然就是门旁的大石头了石头上雕刻着“西施故里”,这四个红大字,大门里的两旁花繁叶茂,绿树成荫,让人有个好心情。
往里走,我们就来到了大大的荷花池,池里的荷花五颜六色,白如雪,红如火,粉如霞,绿如玉,朵朵荷花像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站在荷花池里,再往前走,就上了弯如月的拱桥。
请往右边看,那里有几个石像人,他们在做不同的事情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在玩耍,有的在淘米,还有的在晒谷,这不仅会让我们想起西施娘娘,她可是我们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美若天仙。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还特意照了几尊石像。
在往前看,那可是历代名媛馆,名人馆里有许多英雄的照片和雕像,如花木兰等。历代名媛馆是像四合院那样的结构,颜色是黑白相间的。
在往里走,就来到了美食街,美食街上有很多商铺,有的是珍珠店,可以去那买洁白的珍珠,有的是茶楼可以去那喝喝茶,有的是麻糍店,在那可以买到上好的麻糍。在这儿最有名的就数做豆腐了,做豆腐色香味俱全,看一看,闻一闻就可以让人口水直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品尝一下呢!
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我要回去了,再见!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3
欢迎来到我们诸暨的风景名胜区——西施殿,它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我们进入西施殿,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西施的雕塑,被尊称为荷花神,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有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称)。她姓施,名夷光,世居诸暨苎萝山下,居西村,故得西施。艺术家们将她的容貌刻制得栩栩如生,使西施如仙女下凡一般。
接下来我们到了古越台,古越台中屹立着范蠡、勾践和文种三人的雕像。范蠡,字少伯,楚国宛子;勾践,越王,最后称霸中原;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
下面我们到苎萝山,又名罗山,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陵,一共40个碑。
跟我走,我们到了西施长廊这儿有很多石碑,石碑上都有画,是用刀子刻上去的,石碑的左下角各写有绝世双娇、国人争观、大义为重、以身许国……的.字样,个个都是那么富有诗意。
穿过桥,我们到了西施故里,它们都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进入名媛馆,名媛馆的西施不同于西施殿里那个供奉着香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纤弱女子。名媛馆里展示了威严的女皇武则天、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情深意重的虞姬……白驹过隙,她们早已随落花飘散红尘中。
我们这次的旅游结束了,欢迎下次参加。
浙江西施故里导游词4
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来到诸暨旅游观光的游客,都要慕名前往西施故里萝村寻访遗迹。县城附近的西施殿、西施坊、西施门、西施滩,还有西施当年浣纱之处——浣纱江、浣纱石,都是游人坊古探幽的景点胜地。
西施殿,是一个包括了亭、殿、廊、轩、水池、花架的仿古建筑群。殿内的建筑构件,有很大一部分是从诸四乡收集来的,可以说是民间古老建筑艺术集锦。各种石雕、木雕的门扇、窗棂,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牛腿”(雀替),安置在廊庑与回廊至回廊之间,恰到好处,井然有序。身临其间,犹如走进一座古典建筑的艺术殿堂。
第7篇 屈原故里昭君故里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
三、七月
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
三、
五、
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 》载:“江南风俗 ,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 “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 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第8篇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
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郑观光游览,首先呢,请允许我代表新郑热情好客的父老乡亲和我的同事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真诚的欢迎,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品味.游览古都新郑 我姓马,老马识途的马,今天各位来到我旅游,请放心好了,有我一马当先,什么事情都会马到成功。。。。。。我是来自新郑_____旅行社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喊我小马,相信有小马的陪同,大家一定会玩的开心,游的快乐.当然了,小马也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服务.那么坐在我身边的呢,就是咱们旅行社选派的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今后几天就由他和我来陪同大家,如果您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向我们提我们会尽力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的,好了,现在请大家坐好扶稳如果有那些朋友晕车请您往前面来,前面的朋友会把最舒适的座位给您的,在这小马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没有什么事请尽量不要在车厢内走动。
现在我想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安排,(行程安排略)然后我们有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12:00时候我们在大门口集合前往有缘餐厅用午餐,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车牌号豫a1234和我的手机号12345678,如果有参什么事情一定要及时和我联系.
新郑市隶属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有着极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至于我们的市情,我想用以下五个字概括就再贴切不过了,那就是——中、通、古、丰、美。
“中”呢,是指我们新郑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州之中,北临郑州市区,南接魏都许昌,东依七朝古都开封,西面九朝古都洛阳。
“通”呢,是指我们新郑市的交通优势非常明显,境内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纵贯其中,还有我们中原最大的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
“古”是说我们新郑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它不仅被命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还被中华古都协会认定为“中华第一古都”。这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裴里岗文化和5000多年前的炎黄文化,还有2700年前的郑韩文化。
“丰”,是指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及矿产资源。大家来看窗外,那大片大片的绿林就是我们的新郑枣林了,新郑特产——鸡心小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品尝过,有机会我请大家吃哈。我们新郑种枣历史悠久,在裴里岗就出土了堪称最早的炭化枣核。在古枣园里有棵古枣树王树龄竟达600多岁。
“美”呢,则是说我们新郑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黄帝故里,还有始祖山,郑王陵博物院,欧阳修墓,郑风苑等著名景点。我们新郑也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除了高原以外,平原、丘陵、盆地、山地俱全,也正是这多种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我们这个城市的“人杰地灵”。
好了,大家来看前面,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著名的古城墙也即我们市区北门的主要标志——郑韩故城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在此建都长达500多年,所以称为郑韩故城。故城平面极不规则,周长20公里。目前尚存大部分城墙,最高处达10米。河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即出土于此。
我们现在已进入了市区,距我们的目的地——黄帝故里还有5分钟的车程。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100余亩,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正在积极申请aaaaa景区。早在2000年就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遭战火毁坏,明清时修葺。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导游词
好了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华姓氏广场。该广场是07年(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建的,它长宽各130米,是一个正方形广场。广场四周种植着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我们60万新郑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有什么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请多指教。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希望大家有机会再来河南,再来黄帝故里。谢谢大家!
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开枝散叶的大树,虽纷繁冗杂,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生命之树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该忘记这棵生命之树,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这就是修建中华姓氏广场的根由。
矗立在我们面前便是中华姓氏鼎坛,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叫黄帝宝鼎。鼎坛高3.9米,宝鼎通高6.99米,重24吨,直径4.7米,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比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广东肇庆青铜鼎还高出0.39米,重8吨,为“天下第一鼎”。
我们穿过马路这座便是仿汉阙,是最古老的门。用石雕刻而成的阙,是用来记官爵、功绩和装饰。阙的主要功能是挂旌(劲)旗、贴告示用的。
(故里祠门口)
好了,游客们,我们穿过牌坊过了轩辕桥,站在姬(几)水河,请看前面便是故里祠,
在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一般都安放狮子,寓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之意。但这里却把熊作为镇祠之兽。熊,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故里祠前厅)黄帝故里祠是我们这个景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里面供奉着我们炎黄子孙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的两个夫人嫘祖和嫫母。好了请进去参观一下吧,我们看到的大殿和东西配殿始建于汉代,轩辕黄帝作为中华人文初祖、中华开国的第一大帝,世代为人们所敬仰,历代贤人和平民百姓都来此寻根问祖,烧香还愿。至今在西配殿山墙上还留有为修复大殿留下的功德碑。
(大殿)请看大殿里敬奉的就是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上面的匾额,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的题词“人文初祖”。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丰功伟绩。
这一幅是“黄帝诞生”。五千多年前,在嵩山东麓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首领为少典。
这一幅是“创造舟车”。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请看这个是民用车,中间的是指南车。这里是打造的各种兵器和民间用具。这个是驯兽的场面,中国最早的家禽饲养就是从黄帝开始的。最上面是我国最早的船只。当时人们用石头把大圆木中间凿空放在水里,用来载人载物。
这一幅是“黄炎结盟”。当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一带的神农氏炎帝部落势力强大,各部族都听从他的号令。到了黄帝时代,炎帝领导的神农氏部落逐渐衰落,而黄帝修德治兵,创造舟车,以道义促使部落之间相安友好,以武力征伐强暴,制止侵略。许多部落慕其威望,前来通好,仰仗归从。当时炎帝侵凌周围部落,黄帝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在阪泉(今河南扶沟县,一说河北涿鹿)与炎帝经过三次激烈的交战,打败炎帝,使之归顺于已。从此后,炎黄部落和睦相处,结为联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这一幅就是大家熟悉的“征战蚩尤”。当炎黄结盟之时,东方的九黎族部落兴起,其部落首领蚩尤更是凶暴残忍。其他部落闻听蚩尤到来,都吓的惊魂落魄,溃散四逃。黄帝九次与蚩尤交战而不能胜,就联合以熊、罴、貔、貅、豹、虎为图腾的六个部落,会合炎帝部落在涿鹿郊野与蚩尤展开决战。
这一幅是“建都有熊”。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又挥师北上,驱赶走向南方扩张的荤粥族,天下有不顺者,进行征伐,然后班师回有熊新郑,诏告天下,并在西泰山(今新郑龙湖镇)大会诸侯,定鼎建都(河南新郑),举行开国大典,各部族首领共尊黄帝为天子。
这一幅是“高擎(请)龙旗”。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帜。龙是各部族大融合、大团结的产物,因此五千年来,炎黄子孙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这一幅是“肇(照)造文明”。黄帝和他的臣下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发明创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兵器、音乐、文字、算术、历法、图画、医药、祭祀、婚丧、铸铜等等。世界古代文明四大标准中的文字、城堡、铜器、祭祀等,黄帝时代都已发明创造,使中国与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比肩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黄帝在位百年,死于荆山(今河南灵宝),葬于桥山。据史书记载,黄帝族后裔在各地先后建立了70多个国家,繁衍了600多个姓氏,炎帝族在各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国家,繁衍了247个姓氏。黄炎二支发展到853个姓氏,在与其他民族融合中总计发展到8000多个姓氏。因而,后世子孙共尊黄帝和炎帝为祖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轩辕丘)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轩辕丘,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造型为仰韶时期即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
(黄帝纪念馆)纪念馆内为客家文化展、领导名人书法展、炎黄子孙拜祖展等内容。地宫内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分别反映了黄帝出生、访贤问道、战蚩尤、升龙旗、铸宝鼎、分封诸侯、选贤妃、肇造文明等内容。
黄帝故里景区的参观活动至此结束。最后,愿始祖黄帝永远保佑各位来宾事业发达、合家欢乐、万事如意!好了现在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及拍照留念,之后哪,我们去品尝一下新郑的特产——大枣。
第9篇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新郑、欢迎你们来到皇帝的故里!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张,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上午!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占地面积80亩,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缅怀始组公德,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请大家放眼望去,扩建后的黄帝故里规模多么宏大,气魄多么雄伟!
黄帝故里景区共分六个区域:广场区、故里前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祠前广场。大家看,那棵枣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依然牢牢地立在那里;那棵古老的槐树枝叶茂盛,遮天蔽日;那棵银杏树历经百年,风采依旧。轩辕桥下姬水河河水清澈,缓缓流动。绿树环绕,小河淙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大家再往前走,这里是故里祠,祠中有前门、正殿、配殿,正殿中央塑有轩辕黄帝像,两配殿有黄帝元妃嫘祖和次妃姆母像。点上一柱香,拜一拜始祖,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请大家跟我来到鼎坛区。这里建有黄帝宝鼎坛,它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另外还有其它八鼎,分别为:爱鼎、寿鼎、财鼎、仕鼎、安鼎、丰鼎、智鼎、嗣鼎。大家伸出手来,一个一个摸上一遍。有的能保佑你和和美美,有的能保佑你寿比南山,有的能保佑你财源滚滚,有的能保佑你一生平安
怎么样?在这里,我们不能不佩服黄帝文化的魅力,不能不感恩始祖的功德,不能不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新郑黄帝故里导游词范文,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10篇 李白故里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区是李白故居旅游区,领略李白故居的风土人情和诗仙遗韵。
李白纪念馆
馆藏文物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李白纪念馆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多件。这些珍宝中,李白诗集除有英文、日文版10余册外,还有宋代咸淳本和元代至元年间萧世斌本;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历届党和中国领导人题咏100多幅,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明清以来的大家力作近千幅;有左宗棠、翁同和、张之洞、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及郭沫若、周谷城、启功、吴作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历代石碑、石刻、瓷器等文物数十件,其中以石牛和宋代石碑最为珍贵。石涛山水册页六幅,均为珍品,估价超过8000万元。石涛是清初杰出画家,经历传奇。他本姓朱,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来削发为僧后,自称苦瓜和尚。他的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他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他的画极具创造性,为后人所推崇。张大千最早成名时,就是因为临摹石涛的画几到乱真的地步。
太白祠
进入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juān,雕刻)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四川道台兼龙安府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n。泮池,指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划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太白碑林
李白故里导游词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份。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妹李月园墓。
太白洞
太白洞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
海灯武馆
海灯武馆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各位游客朋友,讲解至此结束。希望这次李白故里之旅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希望我的解说能让您满意。谢谢!
第11篇 李白故里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是导游向游客介绍景点的讲解词,下面是关于李白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李白故里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参观的景区是李白故居旅游区,领略李白故居的风土人情和诗仙遗韵。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江油市区南15公里青莲镇(旧彰明县治),唐诗人李白故乡,是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故居为主的人文景观长廊,主要景点有陇西院、太白祠、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月园墓等,已列为省级文物单位。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2022年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中亚巴尔喀什湖畔的碎叶城。5岁随父入蜀,定居绵州昌隆县青莲场(今属四川江油),25岁离蜀,在蜀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场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迁祠内。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宝、太华诸山,峰峦蜿蜒,山明水秀。
【李白纪念馆】
李白纪念馆是1962年纪念李白逝世122022年筹建的,纪念馆三面环水,竹柳成荫,幽雅宁静。主要建筑有太白堂、太白书屋、晓雅斋、怀榭轩、临江仙馆。珍藏文物已有4000多件,有李白的稀世墨宝,记载诗人青少年时代在青莲的两座宋碑,以及李白塑像、匡山太白像、碑刻等,还有桃花潭、洗墨池、大石狮以及建于明代的雷鸣堰等文物古迹。与纪念馆隔河相望有太白公园,园内展布楼亭阁榭,林木丰茂,环境优雅。
李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的纪念馆。位于四川省江油县城北中坝镇李白故里。1962年李白逝世1200周年时筹建,1981年建成。该馆为具有唐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式馆榭,1982年10月正式开馆。该馆藏品有元、明、清李白著述版本80部、700册。明清以及近代、当代书画珍品2738件。宋、明、清碑碣16座,其中一级品3件。《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刻于宋淳化五年(994),碑高2.94米,宽1米,厚0.24米,文25行,每行54字。《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刻于宋熙宁元年(1068),碑高2.1米,宽0.97米,厚0.22米,碑文30行。另有北宋前刻制的石牛一座。还有清姜宸英书《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册页。其他近代和现代有关李白的版本、图书资料3300册。
【馆藏文物】
在江油城昌明河畔,有一组别致的仿唐建筑群,这里是全国建馆最早、面积最大、馆藏最丰富的李白纪念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县级市中的纪念馆里,却又很多稀世奇珍,在很多大博物馆里也很难见到。评估中,这座并不大的纪念馆馆藏文物竟然评估了超过18亿元人民币。李白纪念馆经过筹备就用了20年。1962年的四川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重兴修建李白纪念馆。同年6月,四川省文化局发出《关于筹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纪念馆计划》。随即,江油李白纪念馆筹备处成立,开始收集资料,征集字画。文革开始后,筹建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李白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得以恢复。1979年5月,纪念馆在昌明河西岸破土动工,1982年10月23日,纪念馆正式开馆。
经过20多年的建设,李白纪念馆占地四万余平方米,收藏古籍1800余册,文物珍宝、艺术精品5000多件。这些珍宝中,李白诗集除有英文、日文版10余册外,还有宋代咸淳本和元代至元年间萧世斌本;有宋庆龄、陈云、邓小平等历届党和中国领导人题咏100多幅,石涛、仇英、祝枝山、杨慎、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等明清以来的大家力作近千幅;有左宗棠、翁同和、张之洞、于右任等历史名人的墨宝及郭沫若、周谷城、启功、吴作人等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110余幅,历代石碑、石刻、瓷器等文物数十件,其中以石牛和宋代石碑最为珍贵。石涛山水册页六幅,均为珍品,估价超过8000万元。石涛是清初杰出画家,经历传奇。他本姓朱,是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当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来削发为僧后,自称苦瓜和尚。他的画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题诗之超逸,都表现了他的风骨,早脱前人窠臼,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他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他的画极具创造性,为后人所推崇。张大千最早成名时,就是因为临摹石涛的画几到乱真的地步。
【太白祠】
后人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所修建祠堂,位于中国四川省江油市西南15公里的青莲镇,青莲镇东南1公里处,盘江偎依其西侧。据《彰明县志》记载,太白祠初建于宋代,其后兴废交替,历宋元明清屡遭兵火,又多次整修,随盛衰而变。现存的大门、过厅、厢房、正堂及庭园格局,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建。1962年,太白祠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逐步对太白祠进行培修,园林绿化也得以修复。尤其是1982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祠内有陈列室和明碑。收藏李白遗墨、遗迹的照片和拓片。太白祠大门口一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进入大门之后,为一庭院,小径直达过厅。厅前有古桂二株,桂树右侧,立有民国时期剑阁专员林维干所书石碑一道,上镌(juān,雕刻)太白故里四字。过厅前廊有两道诗碑,左碑为清嘉庆十八年(182022年),四川道台兼龙安府事赵金笏撰写的七言古诗。右碑为清嘉庆八年(182022年),彰明县令赵洪轩撰写的杂言古诗。过厅和主堂现为李白事迹陈列室,供游人参观。1989年以来,在原太白祠的大门外,先后兴建了双重檐李客亭、泮池(泮,读pàn。泮池,指导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小桥、白玉堂,东西配殿等仿唐建筑,原太白祠与新建李白纪念体系建筑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是李白故居青莲镇颇具规划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文物名胜。邓小平同志题辞李白故里石碑立于新修大门庭园处
【太白碑林】
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份。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据院内原有的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碑并序》记:先生旧宅在青莲乡,今旧宅已为浮图者居之。(碑今移县城纪念馆)元符二年(1099年)彰明(今属江油)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记云:清廉乡(白)故居遗址尚在,废为寺,名陇西院。宋建陇西院,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西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妹李月园墓。
【太白洞】
太白洞位于江油市武都镇北2公里许涪江左岸。是一天然洞穴。相传唐李白青少年时常坐船来此游览,天晚,对岸灯笼洞出现灯笼一对,四周通明,李白乘兴在洞口夜读,合卷后灯光即自行消失。因此,民谣有灯笼洞对太白洞,灯照太白把书诵。洞口高约7米,宽约10米,可乘船入内。水泉清澈,清雅幽静。洞壁有历代游人题刻多处。
【李杜祠】
李杜祠在绵阳市东2公里的芙蓉溪东岸。后人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来过绵州而在此建李杜祠。祠前为清澈的芙蓉溪,祠后为葱茏的富乐山。
现存大门、照壁、工部祠、水榭、水池等,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2022年)。占地6亩,工部词为单檐悬山式抬梁木结构建筑,面积120.96平方米。水榭体量较大,为单檐歇山式顶,抬梁结构,长15.4米,宽5.9米,横跨于水池之上。四周有围墙,园内有花圃,环境幽静,景色宜人。近年已修葺一新,有《李杜与绵州》陈列游人络绎不绝。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灯武馆】
海灯武馆位于江油市昌明河畔,与李白纪念馆隔河相望。由于现代著名高僧海灯法师生于江油重华镇,故在此地建立武馆。该馆成馆于1988年,集仿古轩、室、亭、榭、回廊和演武厅、练武场于一馆,布局谨严、气势、宏伟。该馆现由已逝世的海灯法师高徒执教,常年招收海内外学员,教授名扬海外的正宗少林武术,现已为中国培养了不少专业、业余武术人才。
各位游客朋友,讲解至此结束。希望这次李白故里之旅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希望我的解说能让您满意。谢谢!
第12篇 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故里导游词
朋友们,您知道清代杰出的科学家明安图的故里在哪里吗?今天我们就到他的故里走走。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是明安图镇。
为什么这个镇子以明安图命名呢?因为这里诞生了一颗耀眼的明星——清代天算大师明安图。镇子上明安图的石雕像分明在向游人讲述着他从事多方面科学研究的光辉历程。
出生在察哈尔草原正白旗的明安图(1692-1765),是历史上少有的多学科科学家之一。他学识渊博,研究领域较广,不仅在数学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历法、地图测绘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清代蒙古族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测绘学家。
明安图在康熙年间参加了《御定律历渊源》、《日躔月离表》、《御定仪象考成》、《御定历象考成后编》等天文历法重要著作的编修,成为清朝数学界、天文编纂界的台柱。他还主持进行大清第一幅全国大地图《乾隆内府舆图》的测绘。
明安图凭卓越的才能被破例升任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天天文台台长职务),后任时宪科五官正职务50多年。明安图一生中最杰出的科研成果是他用30多年精力从事圆周率π的研究,写出数学巨著《割圆密律捷法》,留传至今。
至今仍保留在呼和浩特市五塔寺后照壁上的石刻天文图,是明安图留给家乡内蒙古草原的永久财富,这是世界上现存的惟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天文图。明安图的数学成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他是“卡塔兰数”的首创者,日本著名科学家三上义夫称,明安图是进入分析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蒙古人。
2001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第28242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明安图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古代非汉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新发现的小行星。
国家天文台还向明安图的故乡,也就是正镶自旗,赠送了“明安图星”命名证书及其运行轨道示意图。朋友们,明安图故里的人欢迎您来日携亲友旧地重游。
第13篇 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
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范文(精选)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1
大家好,这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将带领你们度过愉快快乐的一天,大家能够叫我小黄或黄导。
我们的目的地就快要到了——首先和各位谈谈鲁迅先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鲁迅故里就是鲁迅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好,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首先来到大门口,我们能够醒目地看到一块大石像,上方雕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头像,石像前还有几个小孩正围成一个圈的铜像,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活灵活现。远远望去,好像在谈论对鲁迅先生的无限赞扬。
此刻,在我们的左手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方印着“民族脊梁”四个烫金大字。这块石碑是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丰功伟绩专门建造的。
继续向前走,就来到了三味书屋,这儿是鲁迅从12岁开始来寿老先生这儿学习的地方。其中,在学堂中间摆放的是寿老先生的讲桌,桌上放着书和一把戒尺,周围围着的是学生们的课桌,鲁迅的课桌紧挨着墙,在课桌的右下方还端端正正地刻着一个“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个个性的故事呢!
在鲁迅小的时候,他们家境日益贫弱,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每一天,小鲁迅都有要在药铺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一次,鲁迅为了给父亲抓药,结果上学迟到了,教书的寿老先生不由分说,一把抓起戒尺在鲁迅的手心连打三下。但是,鲁迅并没有因此而痛恨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我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告诫自我要珍惜时光。
接下来就来到了百草园。走进百草园,能够发现那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虽然那里只种着几种简单的绿色植物,但那里却时鲁迅童年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小时候的鲁迅常常在那里捉蛐蛐,爬树,采野果吃,几乎每一天都玩得开开心心,不亦乐乎。
我们的参观这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的这次参观,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游玩。
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2
各位游客好!这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我的财物。跟着我一齐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此刻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能够看出鲁迅家原先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那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好处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之后,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齐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那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我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之后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期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多谢大家的观赏!
鲁迅故里5分钟导游词3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蒋,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2000平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第14篇 有关写鲁迅故里导游词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 鲁迅故里导游词,欢迎阅读。
鲁迅故里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北海旅行社的导游,叫章凯雯,大家以后可以叫我章导,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
我们首先要来到他的祖居——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坐北朝南,青瓦粉砖。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后方,可以看到“百草园”。百草园虽名称优雅,但其实是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果,秋天用来晒谷。鲁迅小时候经常在墙根一带捉蛐蛐,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就在雪地里捕鸟。从百草园出来,步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来到了鲁迅少年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是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鲁迅的评价他是“方正,质朴,博学的”。大家是否有同感?鲁迅为了提醒自己,时时早,事事早,就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故里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们尽情游览,有机会还来我们美丽的绍兴,我再做一回你们的导游!
鲁迅故里导游词2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迅故里导游词3
尊敬的各位旅客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大家可以叫我小刊,或蒋导。
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学习。生活的地方。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大家能够开心的游玩鲁迅故里。
我们先去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的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看!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据说,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的批评,就在书桌的右上角刻了一个“早”,以此为戒,从此鲁迅再也没有迟到。你们看到了书桌上的“早”字了吗。
我们现在要去百草园。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面积近20xx平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子,平时种一些瓜果蔬菜,秋后用来晒谷。你们相信吗?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里玩耍嬉戏。
这里是咸亨酒店。咸亨酒店在市区鲁迅路秋官第,临街朝南。四柱似竹,塔体中空,朝西面有黑底,上书“咸亨酒店”四个金字。
鲁迅故居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请你细细游览吧!
第15篇 屈原、昭君故里游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
三、七月
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
三、
五、
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昭君故里
昭君故里位于兴山县城东北3公里处,我们现在就到了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又名昭君村,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在西汉时兴山属南郡秭归。宝坪村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近年来,她的家乡又兴建了昭君宅、纪念馆、长廊碑林、汉白玉昭君塑像等,用以纪念凭吊这位以国事为重、富于献身精神、美丽而坚韧的汉代奇女子。这是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提起“昭君出塞”、远嫁匈奴和亲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远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友好作出了贡献。入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门氏(皇后)。后呼韩邪死,成帝又命她“从胡俗”,改嫁复株累单于(呼韩邪大闹氏长子)。在她影响下,其子女及周围的人都努力维护与汉的通好关系,以致“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之美,在于既有沉鱼落雁之貌,更具凄楚艾怨之情。而昭君之怨,则是对命运的无奈的怨艾——锁在深宫人不识;向往像寻常女子那样生活,就只能代替皇家骨肉远嫁异邦;思念故土却欲归不能……。当你来到昭君台前凭吊时,便会被这千头万绪的深深的艾怨所包围,满心凄楚抑郁难平。
王昭君是被历代诗人、画家、作曲家们着笔最多的一位古代女性,究其根源或许正是由于这千载难平的“昭君之怨”吧?!当然,在不同的人的心目中,“昭君”也是不同的:“历史的昭君”在向着我们微笑——深明大义,而“文学的昭君”似乎在对着我们哭泣——怨而不怒。古往今来,那些怀才不遇、官场失意的人们,则更易沉湎在“昭君之怨”中,找寻自己或深或浅的身影、或浓或淡的表情……毋庸讳言,在汉文化中这“怨”字才是“昭君之美”的美学意义的核心与真谛。
这里就是昭君曾经住过的地方,现存的昭君宅是照古图重建的。
从昭君宅出来,东行百余步,便到了“楠木井”。这是当年昭君姑娘汲水之处。井约一米来深,清澈见底,井水从不枯竭。井底沉有楠木一根,据说还是当年昭君放入的。
大家请看这条溪水,它叫做香溪。
传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沐浴,不慎将一颗珍珠遗落在水中,从此溪水变得碧清透明,香气四溢,因而得名“香溪”,也有人将它叫做“昭君溪”。
从秭归城沿香溪溯流而上10公里,即是三闾乡,再过七里峡,即屈原诞生地乐平里。这里有关屈原的名胜古迹和传说很多,如香炉平、照面井、读书洞、玉米三丘等。在屈原故里还有一奇值得一提。这里的耕牛不穿绳,却能听从指挥。相传屈原从楚都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侍者挑书简的绳子断了,一老农当即把牛鼻绳解下送他,从此以后,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绳了。
据说,现在令宜昌人自豪的——不仅有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且还有三人:猿人(长阳)、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只知两坝,不知三人,宜昌人便不会认同你。你们知道吗?
好了,今天的屈原、昭君故里游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再见!
第16篇 鲁迅故里导游词精选
导游词一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22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22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22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好!今天我以小导游的身份,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故里,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跟着我一起走进绍兴吧——
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从古到今,人杰地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原名周树人,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下原汁原味的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鲁迅出生的地方,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里,所有房屋结构保存完好,青砖黑瓦,大都是砖木砌成的,从大厅、书房、藏书室、卧室、客房直到厨房,可以看出鲁迅家原来是个书香门弟的大户人家。
跨出周家老台门,我们来参观下鲁迅纪念馆,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坎坷的人生和他发表的名著,他写的文章意义深刻,书法优美,图文并茂。一件件篇,让我们为他的一生感慨,更为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感动。
接着,我们来畅游一下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除了那棵显眼的参天大树,其它植物花草依旧葱郁一片,角落里还有那道泥巴墙,我们似乎还能在这个角落里找寻到鲁迅的童年身影。
最后,我们一起去看看鲁迅成长的摇篮吧——三味书屋。这里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孝顺的鲁迅因为照顾生病的爹爹,上学迟到被先生责骂,于是,下定决心在椅子上刻下一个“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迟到。正是因为鲁迅有着这种顽强的毅力,才成就了后来伟大的革命事业。
我很高兴为大家导游绍兴鲁迅故里,希望你们把绍兴的文化和土特产带给你们的朋友,欢迎下次再来绍兴,谢谢大家的观赏!
2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2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5位用户关注
2位用户关注
2位用户关注
4位用户关注
3位用户关注
9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