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范文网 > 书信稿件 > 致辞 > 导游词
栏目

金山导游词(精选9篇)

发布时间:2022-10-07 热度:9

金山导游词

第1篇 金山岭长城导游词【详细版】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与北京市密云区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金山岭长城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朋友们:你们好!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有人说,要看长城之长,上金山岭;要看长城之雄伟,也上金山岭。此话十分有道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在河北省滦平县境内。金山岭长城是北京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的交界线。它西起龙峪口,东到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大小关隘 5处,67座敌楼,2座烽火台,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它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区。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道上)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北齐,那时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明王朝国力由强转弱,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乘机南侵,京都受到威胁,于是明朝廷决定重修这一段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将戚继光由闽浙调到北方戍边,任命为蓟州总兵。戚继光率部队士兵与当地民夫,对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昌平县境),1000公里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边墙城体加宽加高,要冲地段修筑双层的城墙。又在全线修筑 1000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又叫敌台或空心敌台)。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四年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地调兵选将,加以修缮,使它形成一道城墙高峙,战垒林立,能守能攻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这段长城及所属设施都是砖石结构,气势雄伟,旧貌依然。经专家鉴定,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金山岭长城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因此,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坚实,布局严谨,攻守兼备。长城沿线的沟壑要冲都设有关口,既能出关巡逻,又可对敌人实行迂回包抄。主要关口加设防线,修筑重墙,山巅上还设烽火台。长城主墙与敌楼挽臂相连,互为一体。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墙道上加设九至十多道障墙。

总观金山岭长城,城关相连,敌楼相望,处处布防,道道设险。遇有战争,烽火传递军情,全线严阵以待。战事和平,沿线驻军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筹军粮。

(砖垛口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进的这个关口叫砖垛口,游人一般都从这里的砖梯登上长城。

据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这里建筑一个关口。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又在这里重建了这个砖垛口。

砖垛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一带长城上发现的火炮、手雷、石雷、箭头等武器来看,明朝时这里战事不少。近一个世纪,也有大的战事发生。1933年,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曾经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战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进攻古北口没有成功。然后改从砖垛口,龙峪口等长城上的关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国民党守军的营地,很快歼灭了敌军,打开了古北口通道。

(手指文字砖)大家请看,这是十分珍贵的文字砖。在这里能见到的并不多,而在将军楼和大狐顶楼中间,500米的城墙上,这种文字砖就多了。这些砖上面主要记载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的年代以及部队番号,如“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等。这些文字用楷书或隶书写在砖坯上,烧制而成。著名长城专家朱希元介绍说,这段文字砖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砖垛口至东方台的长城上)

漫步在长城上,只要您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些有趣而独特的东西。

长城底部用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中间用土、沙、石填方。城墙顶部的马道上,都用大方砖铺面,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的陡坡,都用砖砌成梯形台阶,上下方便,不致于滑倒。这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各位请看,马道上每隔两、三米远,就有一条排水沟,排水沟靠外侧的一端,有一个吐水嘴。这吐水嘴作用有二:一是用来排除雨水,防止雨水冲刷墙体;二是守城士兵从这里施放雷石,打击敌人。不知各位发现没有,有的地方城墙设里外两层。墙顶部靠内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1.5米的墙,叫宇墙,又叫女儿墙。墙顶部靠外侧的一面,用砖砌成高2米的墙,叫垛口墙。垛口墙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旗孔,用来插军旗助威,或以旗作为传递军情的信号。无论内侧的宇墙,还是外侧的垛口墙,都设有上、中、下三层射击孔,可供士兵立着、跪着或卧着三种姿势射击来犯之敌。这又是金山岭长城建筑的独到之处。

另外,金山岭长城上,还可看到数不清的射击孔、了望孔,都饰以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等,一个个精巧别致,耐人寻味。请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细细观察。

(在东方台)

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播放的片头语长城和中央电视台自用广告语:“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背景长城,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是金山岭的骄傲,也是万里长城的骄傲。金山岭长城自1986年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1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来观光游览。100多部影视作品展示了金山岭长城的雄姿。北京丽都、王府、凯宾斯基等几十家大饭店多次在这里开展越野攀登,举行篝火联欢、烟花晚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1998年9月,金山岭长城为来自13个国家的“雷励远征计划”活动的160多人在长城上举行大型酒会,取得圆满成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各位请看(指西方台),那就是台湾“飞人”柯受良1992年飞越长城的地方。当时39岁的柯受良,驾驶着“雅马哈”赛车,象凌空的雄鹰飞越过金山岭长城,成为中华飞跃长城第一人。

1995 年10月6日,瑞典有一对青年在那里按中国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时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婚礼?他们说在长城上举行婚礼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尤其这段长城景观奇特、雄伟壮观,愿自己的婚姻象长城一样牢固可靠。朋友们,你们中是否有人也想到这里举行婚礼,欢度难忘的一刻?如您已婚,也不要遗憾,到这里度金婚纪念日和银婚纪念日也一定终生难忘。

(障墙前的丁字路口)

刚才离开东方台时,有人问我,前面山脊上的那截长城很特别,在这里它起什么作用?现在我就告诉大家,这截高大的城墙叫“支墙”,确实是万里长城所罕见。它与前面的库房楼相通,是库房楼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敌兵来犯,守卫在支墙上的士兵可以最先与敌兵交火,万一抵挡不住,可以凭借支墙,边打边撤退,最后撤到库房楼里,继续与敌人战斗。(手指支墙前方两侧的烽火台)各位请看,支墙北面200米的两侧山头上,各有一个圆形的墩台。你们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吗?我告诉大家,那叫烽燧,就是烽火台。古代战时,利用它点火报警。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

(在障墙处)

这就是障墙,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设施。在金山岭长城的一些敌楼附近、横着在马道上筑有一道道短墙,这就叫障墙。障墙高2.5米左右,长差不多是马道宽度的三分之二。上面有望孔和射孔,万一敌人攻上长城,守城士兵可以据守障墙,进行抵抗和反击。

(进库房楼)

这座敌楼,就是鼎鼎有名的“库房楼”。它比一般敌楼大,在长城的军事设施上最富代表性。这座敌楼不仅有支墙、障墙等防卫设施,它的外侧还筑有一个半圆形战台,叫月城,上面设有密集的射击孔,这是库房楼的第三道防线。在距离障墙约50米的山坡上又筑有一道“挡马墙”,阻挡敌人的骑兵接近。“挡马墙”就是库房楼的第二道防线。这座楼防守如此严密,说明它不是一般的敌楼,可能是史料中记载的叫做“总台”的敌楼,因它旁边有座库房而被称“库房楼”。

(登上库房楼顶)

大家请看,长城多么象长长的巨龙,飞腾在险峰峻岭之间,昂首摆尾,气势磅礴。再请往四周眺望,您一定会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受:东面,燕山山脉第一峰 ──雾灵山,隐隐约约,象一位美丽的少女,婷婷玉立在青山之巅;望京楼,耸立于悬崖峭壁,像一位勇士,气冲霄汉;西面,卧虎岭象一只庞然大虎,守卫着首都北京的北大门──古北口,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南面,波光鳞鳞的密云水库,就象一面明镜,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闪闪发亮;北面,静静卧着的“毛公山”,林涛云海,如催风涌浪,滚滚流向天边。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它们构成了一幅多么美丽的风景画!

(库房前)

各位请看,这座房子就叫库房。它长不过6.4米,宽也只有4米,形状跟北方民居没有两样。但请各位注意,这不是普通的房子,它是迄今为止,万里长城上唯一的一间小房,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据专家考证,是存军粮或弹药的库房。也有专家认为,是前线指挥官住宿的房子。究竟哪种意见正确,哪位朋友要是感兴趣的话,欢迎进行深入考证。

(库房楼至西峪楼)

有人问我,这段长城为什么叫金山岭长城,真有金山吗?我现在利用这段时间,向大家作个介绍。

各位请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对面石山上两座雄伟壮观的敌楼,就是大金山楼和小金山楼。据史料记载,抗倭名将戚继光从南方调到北方任蓟镇总兵官后,发现北方的士兵纪律松散,战斗力很差,于是他上书朝廷后,从南方调来三千士兵,作为军队骨干。这一招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说,这两座敌楼就是这些士兵修筑的。他们把镇江的大、小金山名字借用到这里,以寄托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正因为这段长城修建在大、小金山上,所以得名:金山岭长城。

说到敌楼,我要向各位介绍一下金山岭长城敌楼的两个显著的特点:密集和精美。在这10余公里的长城上,居然建有67座敌楼,敌楼与敌楼之间的距离,最长的 200多米,最短的只有60米,密集程度,其他地段的长城无法相比。这些敌楼的建筑,处处体现民族特色,形式多样,精巧别致。有方形楼、扁形楼、圆形楼、拐角楼;有两眼楼、三眼楼、四眼楼、五眼楼、六眼楼;有平顶的、穹顶的、船蓬顶的、四角钻天和八角藻井的。造型奇特的猫眼楼,真像蹲在山头上的一只猫,两个了望孔,就象猫的两只眼睛。大金山楼上层那一间仿木制的砖砌小铺房、椽、檩、檐都是用青砖磨制而成,如果不细心看,真以为是木头制的呢。小金山楼的楼门,设计和建造得简直让人难以寻找,如果不动一番心思,是不能进入楼内的。可能是人们特别喜欢这些建造艺术精美的敌楼,他们几乎给每一座敌楼都起了一个形象鲜明、含意深刻、美妙动听的名字,如:望京楼、桃春楼、仙女楼、将军楼……等等。

这位小姐(先生)问哪座是望京楼?请朝我手指的方向看,远处那最高的山峰上,立着的那座敌楼,就是望京楼。……哦,你们问山那么高,那么陡,砖石怎么运上去?这还真有一个故事呢。

当年修望京楼时,材料齐备,可是建楼的基石运不上去。千总张永安命令士兵、民夫往上抬,不但没办到,还造成人员伤亡。大家急得团团转。

一天夜里,哨兵发现,山下有个闪着绿光的东西在移动,就邀十几个伙伴,壮着胆子去察看。他们发现是一个大乌龟,直径足有5尺多。“呀!这么大的龟啊!”其中一个士兵说,“咱们何不请它来帮忙?”于是他们把上千斤重的条石抬到龟背上。只见大龟伸伸脖子,弓了弓腰,就往山顶爬去。大家高喊:“真是神龟助咱呀!”接连几天,神龟把条石一块块运上山顶。当运送最后一块时,它爬到半山腰,再也走不动了。大龟变成了石龟,它所在的山就被称作龟石山。

这毕竟是神话。那么,修望京楼用的条石,到底是怎么运上去的呢?据专家考证,主要是采用铁索绞、滚杠滚、撬棍撬并用的办法,把这些条石一块一块运到山顶上。

(在西峪楼)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峪楼。你们看,断壁残垣,碎砖成堆,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把它修复原样?这是开辟旅游景点,重修这段长城时,故意留下的破楼。有人说,它毁坏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有人说,它坍塌于国民党军队的枪炮。看着这断壁残恒,是不是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枪炮声;看着这残垣断壁,是不是真切体会到和平的珍贵?许多游人到此,非在这里留影纪念不可。现在给大家留一段时间,好好在这里拍照吧。

大家都拍完照了,好,现在我们从这个地门出去。因为台阶窄,石级高,请各位互相照应,慢慢往下走。

(沙岭口)

各位朋友,请抬头看。在我们的上前方又有一座敌楼,人们叫它黑楼。黑楼的建筑是很特别的。金山岭长城上的其它敌楼,大都是双层,楼的东西两侧各设一个楼门。而黑楼分上、中、下三层,楼西面的楼门设在地下,叫地门。地门内有一条狭窄的暗道,暗道内用砖头砌成的台阶,直通二楼和三楼。战争时期,地门紧闭,暗道口用木板盖严。敌兵难以攻入楼内。万一地门被攻破,守卫在二、三楼的士兵,也可以居高临下,将敌兵消灭在暗道之中。

为什么叫黑楼呢?传说,当年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宁夏的一位老将军也领兵前来修筑长城。将军的夫人已经过世,身边只有一个独生女,名叫黑姑。黑姑担心父亲年迈体弱,支撑不住,再三请求,随父亲一同前往。将军考虑再三,只好应允。

黑姑随父跋山涉水,来到金山岭后,看到士兵们不畏艰难险阻,每天早出晚归,深受感动。她不顾父亲和士兵们的劝阻,毅然投入修长城的劳动中。她不怕苦、不怕累,搬砖运石,一点也不比士兵差,手磨出血泡也不休息。早晚还抽空帮士兵缝补衣裳,深得士兵的爱戴。

不料,黑姑和士兵们刚修好的一座敌楼,被雷击中,燃起熊熊烈火。黑姑二话没说,首先冲进火海奋力抢救,不幸被烈火烧死。

士兵们流着眼泪,把这不幸的消息报告给老将军,并为没照顾好黑姑表示歉意。老将军忍受着极大的悲痛,对士兵们说:“黑姑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士兵们把黑姑的遗体埋葬以后,又在原来敌楼的基础上,重建一座砖石结构的敌楼。为了永远纪念黑姑,士兵们把这座敌楼名为黑姑楼。后来,传来传去年代久了,少了个“姑”字,就叫成黑楼了。

故事就讲到这里。一会儿,咱们就从这沙岭口下山。现在,我建议大家来个登城比赛,看谁先登上黑楼。

(下沙岭口)

万里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伟大的历史丰碑。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游览到这里,不知各位是不是领略到金山岭长城的“长”和“雄伟”了,不知您是否也会发出“长城万里,金山独秀的”感慨呢!

金山岭的好景观还有许多,如“通天洞”、“天泉”、“压龟石”、“瘦驴脊”、“登天梯”……等等。欢迎朋友们再来,来金山岭旅游、度假、探险、考察……

如果您春天来,会看到满山遍野的绿色中,点缀着桃花、杏花、樱桃花等各种花朵,万紫千红,微风吹来,还能闻到浓浓的花香。如果是夏天来,您看那葱葱绿树,听潺潺流水,顿觉气清身爽;看那五颜六色的彩霞,雨后美丽的彩虹,您会兴高采烈。如果您秋天到这,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让您目不遐接,那些挂满山榛子、山里红、山核桃等果实的枝头,会向您招手,如果您冬天到金山岭登高远望,那蜿蜒起伏的长城,就象飘落在千山万岭中的一条白玉带,那一座座敌楼,就象镶在玉带上的一颗颗珍珠,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此情此景,能不使您流连忘返吗?

朋友们,今天我就介绍到这儿。现在我用一首歌来欢送大家:“到了离别时刻,才知时光短暂,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诉心中留恋,再见,再见,等到相会的那一天……”

第2篇 金山岭长城导游词

(金山岭长城停车场)

朋友们:你们好!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有人说,要看长城之长,上金山岭;要看长城之雄伟,也上金山岭。此话十分有道理。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道上)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北齐,那时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明王朝国力由强转弱,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乘机南侵,京都受到威胁,于是明朝廷决定重修这一段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将戚继光由闽浙调到北方戍边,任命为蓟州总兵。戚继光率部队士兵与当地民夫,对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昌平县境),1000公里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边墙城体加宽加高,要冲地段修筑双层的城墙。又在全线修筑1000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又叫敌台或空心敌台)。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四年间,就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地调兵选将,加以修缮,使它形成一道城墙高峙,战垒林立,能守能攻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这段长城及所属设施都是砖石结构,气势雄伟,旧貌依然。经专家鉴定,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

金山岭长城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因此,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坚实,布局严谨,攻守兼备。长城沿线的沟壑要冲都设有关口,既能出关巡逻,又可对敌人实行迂回包抄。主要关口加设防线,修筑重墙,山巅上还设烽火台。长城主墙与敌楼挽臂相连,互为一体。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墙道上加设九至十多道障墙。

总观金山岭长城,城关相连,敌楼相望,处处布防,道道设险。遇有战争,烽火传递军情,全线严阵以待。战事和平,沿线驻军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筹军粮。

(砖垛口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进的这个关口叫砖垛口,游人一般都从这里的砖梯登上长城。

据考证,早在北齐时期,就在这里建筑一个关口。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又在这里重建了这个砖垛口。

砖垛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一带长城上发现的火炮、手雷、石雷、箭头等武器来看,明朝时这里战事不少。近一个世纪,也有大的战事发生。1933年,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曾经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战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进攻古北口没有成功。然后改从砖垛口,龙峪口等长城上的关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国民党守军的营地,很快歼灭了敌军,打开了古北口通道。

(手指文字砖)大家请看,这是十分珍贵的文字砖。在这里能见到的并不多,而在将军楼和大狐顶楼中间,500米的城墙上,这种文字砖就多了。这些砖上面主要记载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的年代以及部队番号,如“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等。这些文字用楷书或隶书写在砖坯上,烧制而成。著名长城专家朱希元介绍说,这段文字砖长城,在中国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砖垛口至东方台的长城上)

漫步在长城上,只要您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一些有趣而独特的东西。

另外,金山岭长城上,还可看到数不清的射击孔、了望孔,都饰以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等,一个个精巧别致,耐人寻味。请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细细观察。

(在东方台)

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播放的片头语长城和中央电视台自用广告语:“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背景长城,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是金山岭的骄傲,也是万里长城的骄傲。金山岭长城自1986年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视察。1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来观光游览。100多部影视作品展示了金山岭长城的雄姿。北京丽都、王府、凯宾斯基等几十家大饭店多次在这里开展越野攀登,举行篝火联欢、烟花晚会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1998年9月,金山岭长城为来自13个国家的“雷励远征计划”活动的160多人在长城上举行大型酒会,取得圆满成功,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1995年10月6日,瑞典有一对青年在那里按中国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时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婚礼?他们说在长城上举行婚礼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尤其这段长城景观奇特、雄伟壮观,愿自己的婚姻象长城一样牢固可靠。朋友们,你们中是否有人也想到这里举行婚礼,欢度难忘的一刻?如您已婚,也不要遗憾,到这里度金婚纪念日和银婚纪念日也一定终生难忘。

第3篇 金山导游词

金山导游词1

大家好!我们即将到达阳江的金山植物公园。很高兴我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梁,大家可以叫我小梁,也可以叫我梁导。

首先我们到正门去游览一下,这儿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金山植物公园”六个大字,你们可以在这拍几张照片留念一下。

过了正门,再走一段路,我们就来到了游乐园。那里的娱乐设施非常多,有丛林飞鼠、碰碰车、海盗船等。真是应有尽有。

现在我们又到了百花园。瞧!那里的花各式各样,有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

走完百花园,又到了一片荷塘,荷塘有圆圆的荷叶,蜻蜓在荷叶上互相嬉戏。青蛙在“呱呱”地唱歌。给荷塘增添了几分春意。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如果你们下次还来的话,我希望我还要当你们的导游。

金山导游词2

金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市区西北部,北回归线以北。有44米高,520米周长,原是扬子江中的唯一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称。宋朝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对当年金山的写照。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字厅堂,亭台楼阁,椽木栋接,相比相衔,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的奇特风貌。

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的宫殿式建筑,当中供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亦称四大金刚。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大殿正中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罗汉,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三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岛。海岛的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善财童子参拜53位菩萨的'塑像。

大殿两侧的厢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处。

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保存着7块乾隆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有四宝室,陈列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留云亭西北,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鳌山下有一个古仙人洞,这是道教的遗迹。

由观音阁往北,可登慈寿塔,此塔初建于齐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过去曾有双塔,已废,现存此塔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为木结构,七级,有梯可上下,每层均围以走廊和护栏。

从慈寿塔往北至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带桥旁有一白龙洞,根据神话传说,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龙洞向右上行不远至朝阳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镌有“日照岩”三字。每当日出之际,这一带石壁迎着朝阳金光四射,水天尽赤,蔚为奇观,是金山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岩壁上所刻“朝阳洞”三个大字系明代滕谧所书。

第4篇 镇江金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意在提醒岳飞。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各位: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御码头

各位游客: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塔影湖—云根岛(郭璞衣冠冢)—芙蓉楼—天下第一泉

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由云根岛返回,沿湖西行,通过九曲桥,我们便看到了临湖的镇江名楼之一的“芙蓉楼”。双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与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连,烟雨茫茫,湖中挺立着三座形状各异的汉白玉雕刻的石幢,中间楼空,这就是三塔印月,塔影楼景相映成趣。芙蓉楼二楼正中悬挂的“芙蓉楼”横匾,是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三月29日亲笔题写的。红柱门窗青瓦飞檐,四周长廊境蜒曲折,无论走进北侧的冰心讲,还是南侧的掬月亭,都会重现唐朝诗人王昌龄《美蓉楼送辛渐》的诗境,把我们带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泉——中冷泉”。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甘醇清例,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又称“南冷泉”。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现泉眼四周砌成了一个石栏方池,池壁中刻有光绪午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的“天下第一泉”5个大宇。大家畅游金山之后,坐在这里品饮一杯用“天下第一泉”泡出来的香茶,更有泉茗甘冽,润浸肺腑,一品为快的惬意。

各位游客:游罢中冷泉,金山的主要景点都已游览过了。相信金山的一切,定会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content2$

第5篇 紫金山导游词作文300字

紫金山导游词作文300字

朋友们,这里就是紫金山的四大奇观之一,天成奇瓮、天瓮峡是北方山岳型奇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地质考研和旅游观赏价值,阴天时这里祥云缭绕,手扶栏杆,知梦如幻,如入仙境之感油然而生。晴朗天气攀登云梯栈遭,沿途观赏奇峰怪石,平步青云,顿生九天揽月之感。从天瓮峡底仰望仅一方蓝天,而且这里雨季流水潺潺,南面绝壁三条瀑布飞流直下,甚是壮观。到天瓮峡上半部时,朋友们可暂停下来靠在后面的崖墙上手扶栏杆观看一下我们周围的奇峰、怪石,宏伟、壮观,令人感慨万千!

前面那座垂直高约百米样貌奇特的陡崖叫长崖栈,又名干层崖,系太行山脉'排峰'的典型代表,别具特色的丹霞地貌上下错落,前后拥簇,形成一道高低变化犬牙交错的天际线。长崖栈和前面那座高约50米的独自小山头相同,岩石呈水平层理、红白相间,纹脉清晰,一层层约有上千层,据地质专家介绍,千层崖系稀有岩石层,在其它山区很少见,千层崖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矿物成份和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重要的地质考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前面那个满山杏树的地方叫杏仙庄。杏仙庄建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数年前这里还有人居住,现遗有石桌、石凳、石碾和石板房,这里环镜幽雅,多种乔木、灌木杂生簇拥成“墙”,构成世外桃源,与世无争。这里山杏树颇多,其中百年以上的杏王寿星便有三株,据当地传说,这三株老杏树吸汲日月精华,现已修炼成仙,每逢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杏仙郎便化成人形喜聚一起,以露当酒,对歌赏月,这便是杏仙山庄的来历。这里的山杏香甜可口,汁多肉厚核小,成熟期在6月中旬,大家记住这个日期,到山杏成熟时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品尝仙果。

朋友们这里是一安峡,取自元朝名相刘秉忠诗句。“千金易得一安难”,意思是在此人生有难得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安峡内风光旖旎,四季美景变换不同。春赏野花烂漫,夏听百鸟鸣潭,秋观红叶秀色,冬看冰雪奇观,这里绝壁高耸、层峦叠翠,溪水涌流,浪花飞溅,潭瀑相连,曲径通幽,乔木、灌木、藤木和草本植物见缝抽绿,蓬勃杂生,奇花异草招蜂引蝶生机盎然,尤其是一安峡内沿途依次分布排列着七个形状各异、大小相似的水潭,形成幽谷北斗七星状,人称七星潭,由下至上分别命名为天枢潭、天旋潭、天讥潭、天权潭、玉衡潭、开阳潭和摇光潭,七星潭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清凉爽口,常年饮用可强身健体。朋友们不妨小憩掬水品尝一下。哪位游客带着相机也可以在此拍照留念,留个永久的.纪念吧!

紫金山导游词作文300字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xx,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紫金山的美景!首先,我代表游览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及欢迎!并祝愿大家游览顺利,心情榆快!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正置身于邢台的清凉世界太行香格里拉的紫金山风景游览区。紫金山位于邢台、武安、山西左权两省三县交界处,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按不同游程划分为六个游览区:一、就是我们现在正在游览的九里湾景区;二、紫金山书院;三、紫金山景区;四、五条梁野营基地;五、后坪度假区;六、山顶草场景区,这六个风景区均融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文物古迹于一炉,集秀峰、丽岭、野坡、幽谷、涌泉、飞瀑、奇峡、怪嶂、坑盆、潭坝于一体,拥有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六个景区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华,游客们每到一处都能享受到大自然予以我们不同的恩赐及感触!

游客朋友们,广场中心的这尊雕像就是元代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郭守敬是我们邢台县郭村人,据史书记载,他少年时就在紫金山拜一代名相刘秉忠为师,与张文谦、王恂、张易等就读于紫金山书院,形成了“紫金学派”并发明了《授时历》,至今人类己经受益700多年;为人类在天文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们为了纪念他,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行山和太阳系中的一颗代号为2012号的行星均以郭守敬的名字命名。郭守敬当时就读的紫金山书院被后人称为古代的“清华大学”。一会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紫金山书院。

紫金山导游词作文300字

大家好,紫金山有厚重的历史.在靠近双牌县城这一片,又名永山.山里有一条透亮的河,名永水河.古零陵志记载“永山永水出永州”由此可见,紫金山是永州的正源.如果没有紫金山下的永山永水,就不会有今日永州之名,更不会有秦汉古郡的荣耀.芝山的何仙观,也是紫金山的一部分,那里不仅物华天宝,也是出神话故事的地方.八仙过海里的何仙姑,相传就生于斯,长于斯.飞腿一双绣花鞋,引出了接履桥这一典故传说.据山里人讲,在紫金山的腹地,曾有一座仙姑庙,那是幼时何仙姑炼就奇术妙艺的地方.只可惜,年久风雨聚,江河几更迭,早已寻不到它的踪迹了.中国江苏省西部山岭.在南京市东郊.汉代称锺山.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称为「锺阜龙盘」.因山坡出露紫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闪耀金色光芒,东晋时改称紫金山.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峰北高峰海拔448公尺.东边的小茅山海拔350公尺,1926年在南坡建有孙中山陵墓.其西侧有明孝陵,东侧有灵谷寺等名胜.西边的天堡山海拔250公尺,建有紫金山天文台。

又名钟山,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主峰海拔448.9(2007年)米,周围约30公里,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山势险峻、蜿蜒如龙,早在三国与汉朝,即负盛名.钟山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在六朝时代,山上的庙宇很多,现仅存灵谷寺一处,位于山左。

第6篇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

镇江金山寺导游词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号称“江心一朵芙蓉”。唐朝诗人张祜(hù)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时金山的写照。后来沧桑变迁,长江改道,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现在的金山,整个景区共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金山形成了独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岛,最早人们去金山要坐渡船。随着沧桑变迁,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长江,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二、浓郁的历史文化: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古刹,便更名为金山寺。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金山从唐代起就驰名中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话。不仅如此,帝王巡游也经常会来到金山,使得金山拥有一批价值非凡的文化遗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庙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再加上慈寿塔高高地耸立在金山之上,给人拔地而起的感觉。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这种奇特的建筑,集中体现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艺术精华和主要特征。为此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的避暑山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点。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极其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是中国有名的古刹。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现在,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庙。

山门

中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在我们的南面,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门是朝南开的,寺庙的山门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却不同,它的山门是朝西开的。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原来在金山寺刚建成的时候,金山寺的山门也是朝南开的,但是寺庙屡遭火灾,山门口也经常听到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当时金山寺的方丈请了一位云游和尚前来卜算,这位和尚绕金山走了一圈后,对方丈说:“金山寺的山门朝南直接对着天上的南天门,这样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会常遭火灾。”方丈听了这话后,连忙叫人将山门改为朝西。

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真正的原因与当时金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以前金山是长江中的小岛,江水自西向东奔腾而下,游人站在岛上向西望去,能领略雄浑壮丽的大江风景,取“大江东去,群山西来”地美景。为了突出这样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门就朝西开了。

寺庙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列,所以称为三门殿,习惯上称为三门或山门。三门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着“三解脱门”。三门中间的是空门,为出家人所过,从此一切皆空;左边无相门,为乞丐等人所过;右边无愿门,称凡门,我们这些凡人从此经过,会消除一切烦恼。三解脱门被佛教称为入涅槃之门,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

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游玩时亲笔题写的,他见金山雄伟壮丽,江天一色,立即乘兴亲笔写下“江天一览”四个大字,并赐寺名“江天禅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它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黄金,重修寺庙后改称为金山寺。金山寺历史上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清代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历代高僧辈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历史中,总共有81位方丈。正印证了“天下名山高僧多”这句话。

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是中国佛教法事中最为隆重的一种。水陆法会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法会的内容主要是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古建筑,明正统年间建,清同治八年重建,正面墙上刻有赵朴初题写的“东晋古刹”四个大字。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右侧第一个南方增长天王手持无鞘的宝剑,可想其锋利无比,故名“风”,第二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捧无弦琵琶在调呢,又名“调”;左侧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撑无骨的伞,随时掌控着雨,所以称“雨”;还有一个西方广目天王全身缠龙,但此龙从头到尾都无爪,一切顺利,取名“顺”。汉化后其手持的宝器寓意着“风调雨顺”,暗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文革”中四大天王像被全部砸毁,后来修复。佛龛内的大肚弥勒笑迎四方嘉宾,两旁的楹联是“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雄宝殿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镇伏邪魔。大雄宝殿历经磨难,七毁八建,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雄宝殿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是金山寺历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宝殿。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辉”四个大字,后面写着“国道遐昌”,飞檐角下有八只铃佩叮当作响,意为祝愿风调雨顺,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级台阶,佛称是走上七级佛陀达到最高境界。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莲花座上,慈眉善目,仪态安详。中间供奉的是释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们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在其左侧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侧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这三座佛民间称为“横三世佛”。释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在三尊大佛莲花座钱还有24位天兵天将。大殿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其中左后方有一罗汉,满面笑容,双手拉开腹部,只见他腹中有个菩萨端坐其中。我们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这位就是济公的师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别的和尚都指责他,他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信,你看。”这就是见证,其实,不管做人做菩萨,在于心诚,而不在于形式咋样?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据说有56个罗汉,是从500多个罗汉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正如从全国人民中挑选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围传达旨意。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绘有两条彩龙。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图,正中为观音菩萨,观音分滴水观音、送子观音、平安观音。这里的是平安观音。她站在鳌头上,控制了鳌头。听说,鳌是东海里的一个大怪物,常常在东海里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观音制服了鳌。成语“独占鳌头”兴许就源于此处吧。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这些佛像是根据佛教《华严经》的善财五十三参的传说来塑造和布局的,这个海岛图表现了学佛修行的过程。透出了佛国的庄严气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为了使偌大墙面不显得呆板,便以“窗”来装饰。从实用性讲,这种窗起不了透气、透风、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称“盲窗”。这种看上去实用的“窗”实是一种虚设,在园林艺术上称之为“化实为虚”,这种“化实为虚”实是金山大殿设计的高妙处,因而博得行家称道。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气味虫不蛀)窗为镂空窗雕(前两块,后四块),画面与佛教有关。

(1)南北朝“宝志与萧衍倾心长谈”:梁武帝萧衍非常信佛。当时高僧宝志大和尚对佛学有相当研究,萧衍为了能长时与宝志在一起谈经论佛,就让宝志住在宫内,有时甚至长夜彻谈,因而疏远了皇后娘娘郗氏。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说,因此郁闷,不久便去世了。死后堕为蟒蛇,每天为小虫咬啮,痛苦万分。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个噩梦,说皇后来到宫中向梁武帝求救。醒后武帝向宝志公请问脱苦的方法,公嘱以礼佛忏悔,因此,武帝亲制慈悲道场忏法,礼请僧众举行忏礼,并做了水陆道场,感动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谢而去。

(2)宋代“道月与岳飞圆梦”:正当岳飞抗金取得节节胜利时,宋高宗听信秦桧谗言,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回京。岳飞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待禅房坐定后两人寒喧了一番,道月问道:“元帅这几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飞答:“我昨晚梦见两只犬抱头而言,不知此梦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凶吉如何。”道月听了,心中一惊,心想:“两犬当中加一个言字,不是一个‘狱’字吗?”劝其不要回京。 岳飞没有听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在风波亭。临刑前岳飞仰天长叹:“悔不听道月之言!”为此,有人将此密告秦桧,秦桧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当何立昼夜兼程赶到金山寺时,道月正在登台说法,台下人头如云,道月说法完后便坐化了。何立看到吓的脸色惨白,立即回京城。将所见向秦桧叙述,秦桧听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说:“镇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开的七座小山峰,这是金山寺的风水宝地,它能使金山寺历代出高僧,现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秦桧听了咬牙切齿的说:“我要把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头之恨。”这七座小山峰就这样被削平了。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阁,以补七峰之缺。可惜的是这座有纪念意义的七峰阁,毁于清咸丰年间的兵火。到了光绪年间,金山寺的方丈隐儒大和尚集资重建七峰阁,不幸又毁于1948年大火。所幸后人在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与他的好友道月禅师。

(3)宋代“东坡输玉带”: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佛印,佛印正在坐禅,禅堂是无虚座。佛印见苏东坡说:“这里无坐。”东坡说:“借大师四大做禅床。”佛印说:“老僧有一问,若答得,即与四大为禅床,若答不得,请留下玉带。”东坡随即解下腰间的玉带置在案上说:“请大师问。”佛印问:“老僧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你向何处坐?”东坡一时给问住了,顿时无语对答,佛印随即召小僧,并大声说:“留此玉带为金山寺镇山之宝。”东坡只好点头同意。佛印出于礼貌回赠一件衲裙。这画面上的小僧人手上拿的就是苏东坡的玉带。

(4)唐代“鸟窠(ke)禅师与白居易交往”:白居易被贬到杭州任刺史。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访鸟窠禅师。鸟窠禅师在杭州秦望山,居于山势险峻的一棵大松树上。白居易看到了便问:“你在上面不感到危险吗?”鸟窠说:“我坐在上面看起来危险,其实一点儿都不危险,而你在下面看起来不危险,其实非常危险。”白居易疑惑地问:“我有什么危险?”鸟窠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也就是说,你被贬到这里心情一定不愉快,如再有不测,那后果不是非常危险吗?白居易听了一楞。鸟窠接着说:“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必须修得佛法大义。”白居易问:“何为佛法大义?”鸟窠说:“诸恶莫作,从善行事。”白居易不以为然地说:“此话是老生常谈,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鸟窠笑着说:“不错!就连三岁毛孩都知这个道理,而八十老翁为什么行不得呢?”白居易一听悟出了道理,便对着鸟窠禅师长拜而去。

(5)唐代“懒残禅师对李泌点化”:相传,唐朝宰相李泌曾向懒残禅师请教他的前程如何?因李泌为人凶残,懒残有心点化他,便在火盆中拣了一块只有半边熟了的芋头给他吃,李泌大为不解。懒残说:“你虽是宰相,大鱼大肉能保证以后天天吃到吗?这虽是半生半熟的东西,老百姓却能天天吃。”李泌不解的问:“这是为什么?”懒残说:“你虽是宰相掌握杀生大权,但你的生死却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伴君如伴虎’,想想不后怕吗?所以那大鱼大肉你能吃得安吗?老百姓虽是淡茶粗饭却能吃得安。”李泌说:“依你怎么办?”。懒残说:“1.少言,祸从口出,故君旁勿多言;2.修心,在位如想修得正身,还乡后就得积德行善。”为此,李泌悟出了懒残禅师话的意思。因听从“君旁勿多言”所以稳稳当当的当了十年宰相;因“修心”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在佛的感召下改邪归正,修得了正身,还乡后又为乡里做了很多善事。

(6)东晋“慧远、陶渊明、陆修静‘虎溪三笑’”: 据传,慧远法师来庐山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苑佳话“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人中,慧远代表佛教,陶渊明代表儒教,陆修静代表道教,“虎溪三笑”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儒、佛、道三教合流,和谐相处的情形。

从大雄宝殿的后门出来,爬上几级台阶,到了更高处。在此处看到了大雄宝殿的背后中间,有个圆圆的镜子,里面有山有水有寺庙……这是金山寺的开光宝镜,是一个直径为99公分的凹面镜,纯铜的,用这个镜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开光佛像的眼光、口光、耳光、鼻光,这样的佛像才有名气,最后洒上圣水,这就是所谓的开光。所以每次都用这个镜子来开光,称它为佛光宝镜。全国寺庙林立,但能开光的只有金山。大多的寺庙是大门是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门坐东朝西,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开光便是由此而来吧。在宝镜的下方有五个大字:“度一切苦厄” 金山寺是保一世的平安,全世界的唯一,其余的寺庙保一时平安。

藏经楼

原藏经楼1948年毁于大火,现在的藏经楼是1944年建成的。藏经楼依山而建,为歇山顶式仿古建筑,共有4层,高21米,面积1200平方米,底层为法堂,是和尚讲经说法的地方,上层是存放佛教经典的地方。1994年,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 办起了金山佛学院,由慈舟法师出任院长,金山佛学院培养了不少佛学人才。

夕照阁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夕照阁内存在清代乾隆南巡驻跸金山留下来的七块御碑,现今保存完好。石碑记载内容大都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胜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大业的决心。这些石碑引来了许多文人、专家、学者的拜访赞叹。乾隆在这里不仅留下了“御碑”,而且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相传,雍正一生无子,到了五十多岁时,皇后才生下一女,为此闷闷不乐。忽听到陈阁老夫人也是这天分娩,生下一男,便降旨陈家带子进宫。过了好久,陈家接回的竟是一女婴。陈夫人吓得一命归西,陈阁老一气之下到金山寺当了和尚。平日里装疯卖傻,无人知道他的身世,乾隆继位后,有一天乳母向他说起身世,乾隆如闻惊雷,发誓要找到自己生父。乾隆在京城听说生父在金山寺为僧,于是下江南到了金山寺,一次又一次查访都毫无结果。回到了京城,后来乳母给他出了一个点子。就在乾隆第六次到金山时,打听到全寺共有僧人四百四十八名,就命人缝制四百四十八件袈裟,由他亲自赐给每个僧人,可是最后一件袈裟无人接收。乾隆便问刚继任的方丈。方丈说:“还有一个疯和尚,蓬头垢面,所以没有让他出来迎圣驾。”乾隆听了半信半疑,就去查看,只见一个小禅房里一个老和尚坐在蒲团上,方丈告诉乾隆:“这老和尚名‘八乂(叉)’,乾隆看到床前一双鞋又是倒置放着,心想这个老和尚果然疯癫,就没有降罪。结束南巡回到宫中,乾隆将此事向乳母讲起,乳母大惊说:“这‘八×’叠起来不就是一个‘父’字吗?鞋儿倒置不是在说‘孩儿到此’(江浙方言“鞋”读“孩”)吗?这不是在告诉你他就是你父亲吗?”这么一解乾隆恍然大悟,立即派快马去接父亲来京,只可惜,他已不辞而别。

观音阁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阁中供奉观音),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

妙高台又名晒经台,“妙高”是梵语,意为高不可攀的海国仙山,这里原始妙高峰,有一个小平台,几经兴废。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

此外,据传“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金山原来在江心,虽不高,但山势险峻,是江防要地。公元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用四千水兵将几万入侵的金兵围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气助阵,大破金兀术部众。

我们往右看,见到了不同颜色的瓦:黄、绿、红、灰、黑的,与之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黄的琉璃瓦是皇家建筑的标志,是寺庙中最高级别的。

楞伽(qie)台

“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自下而上需经三重楼阁,每上一层,疑无去路,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人迷其所在。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台顶有两间宽敞的休息厅,陈列着许多古代红木家俱、名人书画,厅外有走廊、平台。平台中央有座玲珑的四面方亭,因亭内曾放置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而取名为“雪浪亭”。据说是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

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龙井

从“江山一览”下来之后,我们看到一口井,上面写有“龙井”二字,原来是当年法海掳掠许仙进金山寺,逼他当和尚,白娘子无奈之下用法术,就是从此井发洪水,水漫金山。一口井,水从何来,能源源不断,传说是此井通往东海龙王那儿,才得有水漫金山之说。

佛印山房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与佛印是青年时期的好朋友,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七峰亭

七峰亭,又名七峰阁。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岭。后削山建阁,故以七峰阁而名。位于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

古仙人洞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

慈寿塔

慈寿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唐宋有双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双塔倒坍后,在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内有旋式木梯,外有栏杆相倚,面面有景,层层风光各异。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 活多大?“刘坤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学,他初来,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后来,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历经了千辛万苦。法海是开山祖师,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然而,在《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中,却把法海说成是阻碍破坏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美满婚姻的罪魁祸首,深遭世人谴责。其实,历史上的法海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

白龙洞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朝阳洞

白龙洞的上方是朝阳洞,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白龙洞前,长16米,白色大理石砌成。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

御码头

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

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云根岛

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芙蓉楼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金山的著名景点芙蓉楼。芙蓉楼,又名千秋楼,坐落在靠近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始建于东晋,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后毁于战乱。为再展芙蓉楼的雄姿,镇江市于1992年9月重新建成了芙蓉楼,江泽民总书记亲自挥笔为该楼题匾。

芙蓉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高约19米,临湖而立,与慈寿塔隔湖相映。楼阁规模宏大,座落宽敞;身居楼中,八面有声,四面有景,镇江城的山容、水态,旖旎风光一览无余;近可看清澈喷突的泉水和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可望浩荡奔流的长江和峰峦叠嶂的群山。

一楼,有六扇银杏木的大屏风,西侧刻有《重建芙蓉楼记》,东面是一幅《芙蓉话雨》图,屏风两侧的墙上,贴有两幅唐三彩陶板壁画,左为《水芙蓉图》,右为《木芙蓉图》。二楼是接待国宾的场所,楼口门厅高悬的一只大红宫灯照亮着墙上的一幅壁画《平明送客图》,这幅画表现了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不朽名作的诗境。

天下第一泉

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

文宗阁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曾以收藏《四库全书》而声噪中华大地的文宗阁。文宗阁始建于1779年。最初建阁的起因是为了保存好乾隆皇帝赏赐金山行宫的一部《古今图书集成》。藏书阁建成后,乾隆皇帝非常高兴,亲自赐名并亲笔题字“文宗阁”,取的是“尊崇祖上传书”之意,同时赐“江山永秀”匾额悬挂于阁内。

1781年12月,就在文宗阁建成的第三年,由乾隆皇帝亲自组织,云集了当时全天下数千名杰出人才,耗费十年时间编著的《四库全书》第一部终于抄写完毕并装璜进呈。所谓“四库”是指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方法,对古今存世的所有图书进行收录、筛选、编纂。而这经、史、子、集四部则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它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汇集了从先秦到清朝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每套总字数达9亿,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44倍,并且所有文稿均是“雇觅书手缮写”的手抄本,虽由数千人抄写,但笔笔不苟,如出一人。为保存这部规模浩大,骇世惊俗的官修丛书,乾隆特意在北方修建了文津、文源、文渊、文溯四阁,称北四阁。1782年再设“南三阁”,分别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圣因寺行宫的文澜阁。自此,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以书显阁,名播天下。

遗憾的是,文宗阁并没有逃脱中国众多藏书楼命运多舛的魔咒。1853年,一把战火将文宗阁与《四库全书》全部烧为灰烬。150年里,重修文宗阁成为多少文人志士毕生的梦想。xxxx年,在镇江市政府全力支持下,重生的文宗阁终于在众目期盼中拉开了神秘的面纱。

复建的文宗阁基本遵循原阁的图纸建造,总建筑面积1286㎡,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藏书楼是阁的主体,硬山顶重楼式,二层中有一夹层,所以楼外观为两层,而实际为三层。当我们漫步阁中,亭阁相映,草木葱郁,书香伴着花香,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手握书卷,凭栏小读当真是一件令所有读书人向往的快事。

《四库全书》,一部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一部承载了几乎中国古代全部学科源头和血脉的鸿篇巨著,一部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无价典籍,在被珍藏于楼阁之中时,它已不再只是一部丛书,它是作为中华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珍藏在那里。而庋藏了《四库全文》的文宗阁,也不再只是一座藏书楼,它已然是文人学子心中的一座圣殿,是镇江乃至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坐标,是在广阔土地上播散文明火种的一座丰碑。

第7篇 江苏镇江金山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 观音阁 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 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 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 佛印山房 七峰事 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意在提醒岳飞。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慈寿塔 法海洞 白龙洞 朝阳洞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各位: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 御码头

各位游客: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 塔影湖 云根岛(郭璞衣冠冢) 芙蓉楼 天下第一泉

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由云根岛返回,沿湖西行,通过九曲桥,我们便看到了临湖的镇江名楼之一的芙蓉楼。双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与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连,烟雨茫茫,湖中挺立着三座形状各异的汉白玉雕刻的石幢,中间楼空,这就是三塔印月,塔影楼景相映成趣。芙蓉楼二楼正中悬挂的芙蓉楼横匾,是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三月29日亲笔题写的。红柱门窗青瓦飞檐,四周长廊境蜒曲折,无论走进北侧的冰心讲,还是南侧的掬月亭,都会重现唐朝诗人王昌龄《美蓉楼送辛渐》的诗境,把我们带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泉 中冷泉。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甘醇清例,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又称南冷泉。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现泉眼四周砌成了一个石栏方池,池壁中刻有光绪午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的天下第一泉5个大宇。大家畅游金山之后,坐在这里品饮一杯用天下第一泉泡出来的香茶,更有泉茗甘冽,润浸肺腑,一品为快的惬意。

各位游客:游罢中冷泉,金山的主要景点都已游览过了。相信金山的一切,定会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第8篇 江苏镇江金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来到镇江,首选的景点必定是金山。因为金山不仅地势独特,“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号称“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山是一座庙,庙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称于世。

游客们:在前往金山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金山的形成情况。金山位于镇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绕山一周约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悬礁孤岛,随着沧桑变迁,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多次冲击金山北岸的瓜洲,到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整个瓜洲全部塌入长江,就这样泥沙把金山与陆地联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雏形。

金山的闻名还与金山寺的建造密切相关。早在东晋末年,金山上就建起了一座泽心寺。到了唐朝,有个名叫法海的禅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了古刹,更名为金山寺,规模十分宏大,香火一直绵延至今。

美丽的金山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一段故事,更为金山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游客们: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赏金山吧!

江天禅守: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大家朝正方看:山门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横匾,这是清康熙皇帝来金山观光时亲笔题写的。山门气象森严,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不知各位有没有观察到,我国寺庙的山门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门却是朝西的,这是因为金山原来耸立在江心,长江由西向东奔流,寺门向西,站在寺门口可以看到“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壮观气势。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师别具匠心。

金山寺最初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原名泽心寺。自唐以来,人们统称金山寺。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余人,参禅的僧侣有万人之多,在佛教禅宗寺庙中有着卓著的地位。

好!请各位随我进入山门。这是天王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中间供奉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背后是佛门的护法神韦驮,两侧是四大天王。

走出天王殿,迎面这座重檐歇山顶大殿,就是“大雄宝殿”,它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殿名。于1989年10月建成,总面积800平方米,黄墙红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使整个大殿既有北方寺庙雄浑富丽的气势,又兼有南方园林精美雅致的风格,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金碧辉煌。

进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分别是释迎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两旁站立十八罗汉,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左右阁楼上坐着56天尊。我们再来看背面,“五十三参”海岛群塑中,正中为观音菩萨,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左前方文殊菩萨骑着青狮,右前方普贤菩萨跨着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萨坐骑揭谛兽,正中顶上为如来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岛上下四周,分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被善财童子参拜过的53位菩萨的彩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岛也在其中。来到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的佛国世界。

夕照阁—观音阁—“金山四宝”

请大家随我从大殿后侧登山,进入夕照阁。阁内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南巡金山时留下的7块御碑。这些石碑记载着乾隆六下江南对金山胜景的评价,还留下了一个颇有趣味的传闻:乾隆不是其父雍正皇帝所生,他6次来到金山寺,目的就是来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

观赏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去参观四宝室。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先请各位来看“周鼎”: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因而全称“周朝遂启棋大鼎”。1884年湖北汉阳叶志光赠给金山寺收藏。接着看“东汉铜鼓”:这是清代镇江知府魁元赠给金山寺的。相传为诸葛亮所创制,正面可作战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间称之为“诸葛鼓”。然后再请欣赏“东坡玉带”:相传是宋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带上缀系着长方形、圆形、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带虽经900余年,仍然光洁如鉴。最后请大家观赏《金山图》: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绘。画中江水苍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题诗,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

妙高台—楞伽台

由观音阁朝南沿石阶而上,我们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妙高台。这是金山高僧佛印在宋元佑年间凿岩建造的,又称为晒经台。这里历来是中秋赏月的佳处,传说苏东坡的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就是在此地有感而发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也发生在这里。1130年南宋名将韩世忠以400水兵将数万人侵金兵团在金山附近。韩夫人梁红玉登上妙高台,亲擂战鼓,鼓励士气,宋军大振,大破金兀术。从此巾帼英雄流芳百世,雄风千载。

从妙高台往南,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又名苏经楼。“楞伽”是印度语,意为“不可住”,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建筑奇巧,由下而上要经过三重楼阁,每上一层,就难寻去路,但一开洞门,忽见有楼梯可登。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达楼顶,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红木家具、名人书画。中央有座玲珑的四方亭,因亭内曾陈列过苏东坡遗留下来的雪浪石,故取名“雪浪亭”。据说苏东坡晚年受老友佛印法师相托在此写过《楞枷佛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这里写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远水皆有情”的诗句。走上台顶厅外长廊,极目远眺,当我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是不是也能感受到“清风明月,近山远水”的意境呢?

留云亭—佛印山房—七峰事—古仙人洞

各位游客:请跟我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前去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之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览金山来到这里,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景,情不自禁地说:“这里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为了讨皇帝欢心,恭请圣上题词。当康熙写到“江天一”时,提笔忘字,忽然写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见此情状,立即跪奏:“臣今见驾。”康熙听见“臣今见”,恍然大悟,随笔写出“览”字。因为“览”字繁体正是由“臣、今、见”三个单字组成,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机灵。虽然这是传说,但这四个字的确不是一气呵成。大家看,这“江天一”三字要比“览”字大些。因康熙御笔“江天一览”碑在亭内,故留云亭又称为“江天一览亭”。

从留云亭北走不远,便到了佛印山房。这里是宋代著名法师佛印的住处。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代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失败,无奈出家遁入空门。由于他学识高超,最终成为金山和焦山两座寺庙的住持大方丈,苏东坡则成了宋代有名的大学士,两人经常在这里吟诗作画。

从佛印山房朝西北沿路西行,就来到了金山西侧的金鳌岭上的七峰亭,该亭又称七峰阁。据说岳飞当年被十二道金牌催返临安,途经镇江,到金山寺拜访道月方丈,告诉他自己昨夜营宿瓜洲时,梦见两犬讲话。道月解梦说:“二犬对言,是一狱字,此去恐怕有牢狱之灾,务必谨慎。”临别时,道月赠诗一首:“风波亭下浪滔滔,千万留心把舵牢。谨防同舟人意歹,将身推落在波涛。”意在提醒岳飞。岳飞被害于风波亭时叹息:“悔不听道月之言。”后来秦桧得知金山寺道月方丈能未卜先知,便派将军何立前去拘捕,何立刚到金山,见道月在召集佛会说法:“吾年四十九,是非终目有。不为自己身,只因多开口。何立自南来,我向西方走。不是佛力大,几乎落人手。”说完便坐化归天了。秦桧未拿到道月,认为金鳌岭上七峰突出,每代都出高僧,盛怒之下,下令削平七峰,以破坏风水,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就建了这座“七峰亭”。

沿七峰亭北面弯曲石级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这是道教遗迹。传说仙人吕洞宾曾在这里观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国佛教徒也曾把观音供奉此洞,又名白衣洞。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下去看看这个古仙人洞。

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朝阳洞

由七峰亭向东几十步,就来到耸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寿塔下。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宋朝时改建成双塔,分别取名为“荐慈塔”和“荐寿塔”。双塔倒塌后,两江总督刘坤一为祝贺慈禧太后60大寿又重建现塔,取名慈寿塔。

大家请看,这秀丽挺拔的慈寿塔,为砖木结构,八面七级。沿着塔内木梯盘旋而上,面面有景,层层各异。登塔凭栏眺望,万里江山,金山名胜,尽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后曾作诗抒怀:“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上,始惊身在半空中。”

慈寿塔塔外花墙上,刻着“天地同庚”4个大字,据说这是刘坤一为祝贺慈德60寿辰,请8岁传童李远安书写的。

各位:由慈寿塔往北不远,就到了法海洞。这是金山寺开山祖师裴头陀(即法海禅师)的苦修之处,又名裴公洞。裴头陀相传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居此洞。《金山志》有关于此洞的记载:“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头陀压胜去之。”裴头陀与神话《白蛇传》中的法海是毫不相干的。裴头陀刚到金山时,殿宇破落,满目荒凉,于是他带领众增,披荆斩棘,修耷房舍,种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经官府奏报朝廷,用黄金维修寺庙,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带桥畔有一个白龙洞,洞内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汉白玉雕像。传说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药店伙计许仙结成恩爱夫妻,和尚法海认为,这是触犯天规,将许仙诓骗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调来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后来,许仙由白龙洞赶到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话故事。

沿着白龙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们抬头就望见了岩壁上刻着明代滕谧所书的“朝阳洞”三个大字。这个洞又名日照岩,洞顶的悬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这里是金山观日出最佳处。

玉带桥—御码头

各位游客:在金山白龙洞前方,有一座像玉带形状的桥,这就是玉带桥。传说这是苏东坡与佛印打赌输了玉带,佛印如获至宝,常给人看。看的人多了,又恐怕损坏、于是就请人仿照王带的式样建造了这座桥,供人欣赏。玉带桥长16米,桥下绿波荡漾,清澈如镜。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金山北面水边的御码头。当初金山还孤立在大江之中时,人们由此登陆上岸。御码头共有十三级台阶,两边是汉白玉石栏。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时,多次来金山,都由此码头上岸,所以称“御码头”。在御码头旁,有苏东坡的“钓鱼台”。

金泉桥—塔影湖—云根岛(郭璞衣冠冢)—芙蓉楼—天下第一泉

由御码头沿着大路向西,来到了题有“花洲冷泉”横匾的金泉桥上。这是一座为了沟通金山寺与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岗岩石桥,桥长20米,宽10米,桥上盖有长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摄影和观赏水中荷花。

向西跨过天桥,看到了金山西侧的塔影湖。此湖因金山宝塔倒映湖中而得名。

沿百花洲草坪朝东行,就到了湖东的云很岛。它原为江中一组天然错综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笔架山和三岛。岛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攒尖顶小亭,名为“云根风月亭”。岛侧有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由云根岛返回,沿湖西行,通过九曲桥,我们便看到了临湖的镇江名楼之一的“芙蓉楼”。双重檐歇山顶的芙蓉楼与金山隔湖相望。山水相连,烟雨茫茫,湖中挺立着三座形状各异的汉白玉雕刻的石幢,中间楼空,这就是三塔印月,塔影楼景相映成趣。芙蓉楼二楼正中悬挂的“芙蓉楼”横匾,是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三月29日亲笔题写的。红柱门窗青瓦飞檐,四周长廊境蜒曲折,无论走进北侧的冰心讲,还是南侧的掬月亭,都会重现唐朝诗人王昌龄《美蓉楼送辛渐》的诗境,把我们带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境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泉——中冷泉”。游金山的人都喜欢到“天下第一泉”喝茶,这里泉水澄澈,甘醇清例,沁人心脾,值得称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说。唐代著名学问家刘伯刍把此泉评为“天下第一”,从此中冷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将水流分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又称“南冷泉”。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现泉眼四周砌成了一个石栏方池,池壁中刻有光绪午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的“天下第一泉”5个大宇。大家畅游金山之后,坐在这里品饮一杯用“天下第一泉”泡出来的香茶,更有泉茗甘冽,润浸肺腑,一品为快的惬意。

各位游客:游罢中冷泉,金山的主要景点都已游览过了。相信金山的一切,定会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回忆。

第9篇 山西景点乌金山青龙峡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旅游的目的地是乌金山。乌金山属太行山西缘山脉,位于榆次以北17公里,太原以东22公里处。由乌金山(又名龙王山)、大洪山、紫金山、中林山等25座山脉和明珠湖组成。总面积5.5万亩,森林面积3.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乌金山自然风光绮丽独特,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层林覆盖,郁郁葱葱,实为黄土高原不可多得的绿色明珠。乌金山四季景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明万历年间重修水晶院的碑记上说:乌金山“春萝摆月,孤猿群鹿,因芬芳而踪迹于百卉林中;夏鲜飘风,山鸡野雉,呈馨郁而翱集于万花丛里;秋则黄花被径而红叶妆林;冬则六花霁晓而孤根暖津”。乌金山如此美不胜收,不能不令人神往。乌金山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9公里,从东向西依次为要罗山、紫金山、大洪山、乌金山、中林山五大支脉,均为罕山向南的延伸,由大小25座山组成。这里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且保护完好。千顷碧绿之中生长着各类奇树异草。山上乔木灌木及其他植物种类多达330余种,形成了浩瀚壮观的天然油松、侧柏、白皮松混交和天然山杏、山桃与油松混交的风景林带。

乌金山西距省城太原22公里,东距寿阳县40公里,南距榆次17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便利的交通。

天地造化在乌金山的山谷丛林里留下了无数的自然景观,主要景观有:

天台揽胜,罕山时雨,林海日出,明湖沉绿,洪山飞瀑,七彩流砂,龙泉映月,叠瀑飞泉,红叶抱湖,林海听涛,水晶漫院,玉皇高阁,藏狮古洞,紫气陨石,青羊指路,巨石脚印,鳄鱼吞珠,吐沫成池,饮狮神泉,悬崖奇音,石坎容杯,骆驼出山,九莲神灯,山花烂漫,玉带云雾等地点,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一一游览的。

《金山导游词(精选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

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